流浪汉与那条狗散文

时间:2022-12-17 18:37:5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流浪汉与那条狗散文(精选11篇)由网友“双流高中陈卓璇”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流浪汉与那条狗散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流浪汉与那条狗散文

篇1:流浪汉与那条狗散文

流浪汉与那条狗散文

铚城乃是一座千年古城,当年陈胜吴广起义曾盘踞于此。城四面高筑土墙,城墙外浍水环绕,绿柳成阴,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我很高兴客居于此,总以为有好的文化氛围,也能够多少沾上些许灵气……

遥望城西北处,有一灯塔,顶若圆盘状,彻夜通明。

灯塔下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一个流浪汉,同时也多了一条纯白色的哈巴狗。老者不善乞讨,整天坐在灯塔底坐的水泥台子上,模样约摸五十多岁,浑身脏兮兮的,一头乱发,见人时而会笑,一笑牙齿焦黄,直流口水。那条狗倒是挺帅,短毛,短腿,下巴往上翘着,眼又特别机灵,整天与流浪汉形影不离,相依为命!

我家离灯塔三十步之遥。

寒来暑往,流浪汉和那条狗究竟在灯塔下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没人去太多关心,亦没必要去考证!

一天傍晚,老婆神色慌张地告诉我流浪汉不见了,只有那条狗和一堆破衣剩饭……

我去看了,果然如是。三三两两的人在议论着,原来流浪汉被一辆“五菱车"撞了腿,并且已经送往了县医院……大家唏嘘一番,似乎又无关痛痒!

接下来是那条狗不吃也不喝,在水泥台子上烦躁不安地打转,有时还会“呜呜”地趴在地上呜呜咽咽,是在寻找?是在哭泣?我理解它的不安与无助!

老婆每次去送吃的'回来时都是眼圈红红的,“它不吃,什么都不吃!”声音颤抖得厉害,把我同化了,亦难过!

一夜,那条狗突然消失了,是流浪汉离去的第五天。

于是我们开始更加担心起来!

之前我曾亲眼看到过一个叫矿毛的家伙拿一根铁棍去追杀一条瘦弱的小灰狗,一棍,一棍,叫声凄厉!

之后直至今日再没有有关流浪汉和那条狗的任何消息,事隔多年,偶尔想起,仍有牵念:不知他们又在何方!

篇2:流浪汉经典散文

流浪汉经典散文

昨晚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是一个流浪汉。

我在城外的桥洞用捡来的砖简单的砌了几堵墙,就这样在桥洞下我有了两间房子,一间用于睡觉,另一间用于储藏。在我的储藏室里有很多捡来的衣裳,春夏秋冬可谓样样俱全,我最为喜欢的还是那件大风衣。每当天稍稍冷的时候,我总喜欢穿出去晃一晃,那感觉就像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

每天我都可以睡到自然醒后再起床,吃两个储藏的水果,挑一间满意的衣服,走出桥洞,伸一下懒腰,开始了我一天的流浪。上午我喜欢到城市的繁华地段去流浪,那里有丰富琳琅的商品,也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在那里我可以看到开着小车去要饭的人,更多的是勒紧腰带逛专卖店的人。走累了,我喜欢坐在水池旁欣赏流浪艺人的'现场演唱。我喜欢水池旁,虽然人很多,但是无论我何时去都会有人给我让座,就如同无论多拥挤的人群,都会给我让出一条路一样。看到漂亮的姑娘,我也会多看几眼。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美女们总是尖叫着跑开,那种尖叫就像看到明星一样一样。

中午的时候我最喜欢去小吃街和大排档,因为在那里总会有人给我留下一些美味的食物和可口的汤。我不喜欢去大饭店,虽然那里也会有人给我留下了山珍海味,但是看门的兄弟总是不让我进去取回。汤足饭饱之后,我喜欢找一个阴凉之处来个美美的午觉。我会选择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因为我讨厌被穿着制服的人打扰。下午的时候我喜欢到城外去欣赏一下田园风光。有时候心情好的时候,我还会去爬爬山。站在山顶亭子中,俯视城市,感受那种高高在上。如果爬山累了,我就躺在亭子的长凳上小睡一会,虽然这里经常也会人来人往,但是从来不会有人跟我抢地方。多数情况下,我会走进林子去管理一下那几颗野生的果树,有时候运气好还能逮到受伤的鸽子,或者是撞在树上的野兔。虽然野兔和鸽子很少抓到,但是偶尔我能逮从有洞的网处逮到一只鸡,那样我就可以改善一下生活,不过自从网被养鸡场的人补好后,鸡再也不能跑到网外等我了。

天黑之后我喜欢在江边散步,夜晚的江边特别漂亮。霓虹灯把拱桥装饰成了彩虹,江滩的路灯像星星一样闪亮。这里是很多小情侣约会的地方,点燃烟花,放飞许愿灯,给原本就热闹的江边增添了不少风光。虽然我很喜欢这个地方,但是我却不能在这呆的太久,因为我还要去赶场。每天晚上十点左右我要赶往市场,那里会有很多好心人悄悄为我留下了礼品。有各式各样的水果、各种青菜以及海鲜生肉之类的,每晚会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前来收礼。有些人只是挑拣蔬菜,有些人只是挑拣肉类,而我不一样,我不喜欢蔬菜,我喜欢水果,也会挑拣一些肉类回家后做个烧烤。每天我只挑拣一袋水果,因为拿的太多吃不完也会坏掉,我可不想我的储藏室充满腐烂水果的味道。从市场出来后,我不会直接回家,而是绕行一算路,到附近的几家面包店转转,大部门时候,他们会把一些面包帮我放在垃圾桶旁边。虽然是在垃圾桶旁边,但是面包是在包装袋里面的,所以还是很卫生的。

在一个地方呆的时间太长了,我也会厌烦,所以我会经常搬家。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我曾经走过不少地方,无论哪里都会有匆匆忙忙为了吃饭穿衣的人群,无论哪里都会有穿着花枝招展强颜欢笑的人群,无论哪里都会有豪车大餐从不花钱的人群,无论哪里都会有装腔作势狐假虎威的人群……。

无论哪里都会有向我这样,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自由自在,从不会被赋予期望的流浪汉。

梦醒后,很庆幸自己不是梦中那个一头粘成面饼的长发,满脸胡子,脏兮兮又臭烘烘的流浪汉。

打开电脑,莫名其妙的敲下几个字:好想流浪。

篇3:那条忧郁的狗

那条忧郁的狗

我们上岛的时候看见一条狗,一条毛色黑得像闪电的年轻的狗。它躲着我们走,紧紧地缩着身子往山墙上靠,眼睛里满是惊慌。走了很远停下来回望,发现它眼里的惊恐更多了,这条年轻的狗好像恨不能变成一个影子沾在石墙上。

狗怕人?怕到这种程度,好像很奇怪。陪我们参观的海署书记说:它怕人。真是怕人。因为岛上从来没有来过这么多人。这么多人是多少呢?充其量二三十个。这么些人能算得上多么?在我们生活的地方,哪一天不是睁开眼就能看见三五十个人?如今没有人的地方才稀奇。我们就是冲着这个到岛上来的。岛上只有灯塔守护人,房间里很整洁,纤尘不染。如今电缆从海底过来,有了电,有了冰箱,还能电脑上网,但守塔人依然艰苦,这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他们年年月月守着一盏灯,当他把光明、把希望都分发给了航海者时,守塔人几近于把自己也点成了一盏闪闪发亮的但却是沉默寡言的灯:习惯不说话,习惯寂寞,习惯孤独,习惯一个人守护一个岛。网上有很时尚的“挑战极限”,那是人在富足有余、富贵有闲的情况下与自己拧着走,其实,灯塔守护人才是真正在挑战极限。据说有一个灯塔看守人在孩子出生后回了一趟家,家里“老婆儿子热炕头”的生活让他十二分地依恋。老婆在他走的时候说,你把汪汪带上吧,让它陪你。于是小岛就多了一样活物:一条土狗。狗狗初来乍到不适应,发疯似的围着岩礁转圈发出恐怖的狂吠。一座岛开步走不到五分钟就走光了,荒芜苍凉,连飞鸟都不见,整座岛能够发出声音的除了狗叫与涛声以外,只有他呼唤汪汪的声音。接下来便是周而复始的单调,慢慢地狗也习惯了,习惯成了守塔人的一个影子。黄昏跟着爬上几十级楼梯去点灯,东方发白了又跟着主人去灭灯。久而久之,狗知道了主人的生活节奏,狗便成了主人的钟。每天早晨,狗会准时推门进来,舔他露在被子外面的脚底板。主人与狗有了一种默契,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愫。主人似乎觉得不再像从前那样孤独了,也有了倾诉的对象。可是这条成年的.狗却像是受不了长久的寂寞与孤单,经常面海而坐,一坐大半天。若不是主人去呼唤,望海的狗就不知要望到几时才记得回家。主人说:“汪汪,是不是想陆地了,想隔壁的狗老婆?”然后他拍拍它的头,“起来,回家吃饭吧。”汪汪懒洋洋地起立尾随主人回屋。第二天清晨照旧把主人舔醒。

每过半个月便是守塔人回家的日子。每一次交接班,狗狗最兴奋,吠着跑上艇赖着不肯下来。主人把它轰上去说:汪汪,上去上去!我半个月就回来。汪汪极不情愿地一步一回头地上岛,泪光盈盈,好像在埋怨主人:为什么你可以回家,我就不可以?然而,狗狗是绝对忠诚的,不情愿地上了岸。直等到主人回来,海轮的机器声嘭嘭地响起,狗狗便在岛上欢呼。一旦拢岸,狗狗狂奔着跳下甲板,又是舔又是蹭,与主人久别重逢似的狂喜。平淡的日子就这样一年一年地飘逝了。又一次从家里返回岛上,给养艇拢岸时出奇地安静,码头上只有轮班的守护人。一眼望去,这个熟悉的小岛像一片漂在蓝色海面上的老叶,被海浪簇拥着,一下又一下,主人的心狂跳不安。“汪汪呢?……”主人惴惴地问。“跳海了……汪汪跳海了!”狗狗跳海前一整日一整日地望海,不吃不喝不回头地守望大海。狗是会水的,跳下去也不难回头,但是狗狗并不回头,只是一味向外,向海中央游去。也许那便是希望吧。只是茫茫大海何处是尽头?没有几个浪头汪汪就下沉了,成为海鱼的腹中餐。主人哭了,哭得那样伤心。是啊,他再也没了自己的影子……

那一天当我们离开小岛时,一路上我没有看见那条忧郁的狗,那条毛色像闪电的年轻的黑狗。我想,这条狗还能忧郁多久呢?

篇4:那条狗高三作文

那条狗高三作文

不知不觉,春秋几载,十几年就过去了。

回忆里,还记得那个肉嘟嘟的小黄狗在我放学回家后跑到我身上来蹭我衣服的画面。

小时候因为曾祖父养的有一条大黄狗和我一起玩耍所以我就非常的喜欢狗。祖父说:“你别小看狗,虽然是动物但却比人好忠诚,更好。你对他好他就对你好,不会像人一样花言巧语”听着祖父的话,虽然似懂非懂但我知道他是说狗是很好的,就更加的喜欢狗,也希望自己有一条忠诚于自己的狗。

那时候不懂事,也不懂得感情。听爷爷说把狗卖了可以有很多的钱,可以买糖吃,于是在很多的`诱惑下就让他们当着我的面把那条老黄狗卖给别人了。现在想起来才觉得自己好没良心,狗狗忠实了自己那么多年,换来的确实被人买去食肉的结果。画面朦胧,似乎犹记得那时那条狗望着我的悲伤的眼神。 院子里的有一个比我大一点的小孩非常的喜欢动物,油田不知道她从哪里抱回一只黄色的小狗回到家养着,还像我们炫耀那小黄狗多么的可爱。我也喜欢那狗,于是天天跑到她们家去玩,去摸小狗。也正因为我这么的喜欢这小狗,她们家不准她养才把小狗送给我养。

开始的时候,小狗怕怕的,很怕生人。又因为是别人抛弃的,这小狗还是该吃奶的样子,给喂饭又吃不下。于是自己还学着做稀饭,天天给小狗吃。很害怕自己来养她就让他死了。

好不容易,我把小狗养大了。因为之前有一条大黄狗,现在这条小狗又是黄色的毛发于是便起名为黄二。从小学到初中到现在,小黄狗陪着我长大已经成了老黄狗。看着她一天比一天吃的越来越少的食物我很害怕她会死去,我每天给她盛的饭也就越来越多,有时候她不来吃我还非要让她吃了才罢休。每天看着黄二越来越老,我惊慌了,狗的寿命只有十几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每一次看着黄二就会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事,像自己小时候的顽皮,幼稚,想自己和黄二一起干的一些无聊事儿。

黄二很听话,有的时候我都怀疑她是不是有着狗的身躯人的思想。有时候我们需要出去,家里没人看照,我就说黄二:“你在家看着房子,我会早回来的”。她就不跟着我们走而自己摇着尾巴到大门前去睡着了。

现在,突然之间黄二却不见了。黄二老了,我想陪着她走完最后的一段时间,也算是给黄二一些安慰,给自己一个交代。但现在,黄二却在我不在的一段时间里,不见了。

不见了,永远的看不见了。就算是回忆,也没有了见证。

听说,是有人把我的狗用药毒死了的。好恨啊,我好恨这个人,自己好手好脚没本事赚钱来谋害别人的家禽,你不知道这动物和人有着怎样的感情。如果让你最珍惜的人突然离开你你会怎样啊。

他们叫我节哀顺变,但是我不希望我的黄二是离开了这个世界的,我只希望她只是离开了我的身边,她还活的好好的。

篇5:大狗与小狗散文

大狗与小狗散文

深宅大院,从前门到后院,看上去大方整洁,既有传统的古朴,又有现代的气息,看来主人很有身份。

主人的大门边有一条大狗在为主人看门护院,还有几条小狗在向大狗学习。来生人是首先是大狗先叫,大狗不许小狗叫,大狗认为如果小狗叫了大狗没叫,大狗认为自己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没有到位。主人会不高兴的。

一天大狗在打瞌睡,来了生人,小狗不敢叫,但又怕生人闯进主人的院子。小狗阻拦,但没有阻拦住,生人还是进了主人的院子。主人不高兴,将大狗和小狗都打了一顿。主人说:以后来人都得叫,看门是你们的责任。你们就是叫的`东西,为什么来人不叫啊!

小狗看了看大狗,大狗也看了看小狗,都没有做声。小狗挨打感到委屈。次日又来了生人,一只小狗看见,首先叫起来,大狗打了小狗一个耳光,小狗不叫了。

大狗叫了起来。其实今天来的是主人的好友。客人早有约定时间,主人早在门口等候了。看到大狗打了小狗。原来是这样啊!

主人也没说什么!看来监督的机制不好真的不行。主人接待完客人后。送客到门口。大狗和小狗都很有礼貌的向客人摇尾再见。当客人走了后。主人说:你们看门。今后谁先看到来人。谁就叫。先叫的有赏。大狗和小狗都得叫。大狗是狗。小狗也是狗。看门责任。叫是你们的责任和义务。垄断打破了.在竞争中狗的责任都得到了发挥.狗变的都很爱工作了.

平行的竞争使大狗和小狗都有了自己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后在没有生人闯门了

篇6:哥哥与狗散文

哥哥与狗散文

我堂哥孟旭从小就喜欢养狗。我记得他小时候经常和一只叫“慧慧”的狗一块儿睡觉,在一个被窝。通常是狗先被抱进被窝,暖一会儿,把被窝暖热后,他再进去。那是一只很小的狗,很温顺。农村里的狗绝大多数都是脏兮兮的,但孟旭的狗却挺干净,胖乎乎的,毛很滑溜。孟旭一天到晚“慧慧”长“慧慧”短地唤个不停。后来因为村里有个小女孩叫“小慧”,人家对此很有意见,让孟旭给狗改名,但他不肯改,反而叫得更凶了,这件事被我们当成笑话笑了好长时间。

孟旭从小到大养了多少只狗,我已经记不清了。每一次,都是养一段时间,狗就没了(农村偷狗的太多),伤心一段时间,再要一个,接着养。有一回,孟旭养的狗不见了,找了好久都找不到,急得要命。最后调查出来是被我奶奶的邻居会操剥了吃了。孟旭气坏了,跑过去对着会操就是几脚。会操自知理亏,低着头,不敢动。

后来,会操因车祸去世了。每年上陵(祭拜死者的`活动)的时候,孟旭都会提着一个篮子(篮子里装着一瓶酒、一碗热腾腾的狗肉)前来祭拜。孟旭一句话不说,默默地烧纸,眼圈红红的,孟旭在坟前会待很长时间。

孟旭初中毕业后就去打工了,换了好多城市,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这么多年,我们兄弟俩很少见面。但听他在电话里讲,他一直都在养着狗,工地宿舍里不让养,他就偷着养。他说从小到大,他养狗养习惯了,这已经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这话我信,坚信不疑。

去年,孟旭趁工地放假,来南京看我,给我带了一条小黑狗。他在南京玩了几天就走了。小狗一直在我身边,每当看到它,我就会想到我堂哥孟旭,想到温馨的童年时光。今年中秋节,我待在南京,孟旭待在内蒙古,我们兄弟俩在网上视频聊天。孟旭看了看我的脸,说我瘦了。我笑笑,其实他也比原来更瘦、更憔悴了。毕竟,生活还是挺不容易的。聊着聊着,孟旭说想看看送我的那只小黑狗,我急忙把小黑狗放到电脑视频跟前儿。小黑狗看着视频上的那个人,没有任何反应;孟旭看着它,愣了愣,许久,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篇7:露台与狗散文

露台与狗散文

对很少见着天日的城里人来说,家家户户那区区的几平米阳台,也许是最能满足他们渴望阳光和大自然愿望的了。几十平米的小楼,几平米的阳光,要花去毕生的精力,可一旦拥有还是很欣慰。我从前住没有露天阳台的楼房时,无处凉晒被褥和洗过的衣物实在是一件恼人的事。所以,既能过上现代人生活又能享受大自然,就成为了梦想。几经拼搏,在夕阳笼罩下如今拥有了一个80多平米的露天阳台,圆了我的阳光梦,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人一般在年青时,山南海北四处漂泊,广袤的土地蔚蓝的天空,大自然的一切一切。似乎自己是属于它们的,又似乎它们都属于自已的。但到头来终于明白了,却原来只这露天阳台才真正是属于自己时,才真正懂得了珍惜。

我的露台是三间二楼的楼顶,从另外一个相邻的三层楼的楼顶开门进入,十分方便。楼下南面是最为繁华的中心市场,东、西、北皆为人流密集的商业街。因面积大不仅可以在上面莳花、种菜,也可闲庭漫步。清明到了,便将久困在暖室里的月季、桂花、桔子等耐寒的花,一盆一盆的端上露台。每当此时,爱犬阿色便也兴奋起来。欢天喜地跟在后面跑来跑去,似乎是想帮忙又帮不上。要是掉在地上一枚花叶或花朵,它会飞快地叨起来跟着跑,样子十分喜人。端完花盆以后,用喷壶水将叶子上的浮尘喷掉。然后再浇上水,经风一吹太阳一照,碧绿的花叶立刻有了精神。不出三天你去看它们时,嫩嫩的幼芽已经从枝杈中钻了出来。天气一天天转暖,不久随着新枝叶的生长,便可以看到含苞待放的花蕾。自此,露台也便有了生机。到了夏秋季节,因不喜阳光而仍放在室内窗台上的杜鹃花,和露台上的月季、扶桑、百合等花争相辉映之时。端一小凳坐于露台之上,抚摸着爱犬,欣赏着亲手培育的盆栽桔子、香元等的硕果,不时的飘来桂花、茉莉那淡淡的清香,就会感到清爽怡然。

自从有了露天阳台,在上面拉了几道绳子。把被子搭在上面风吹一吹太阳晒一晒,晚上盖起来暖融融的实在舒服。我们又在拴绳子的木架子下面,堆土种上些老品种的黄瓜和豆角。当它们爬满了架时,绿叶烘托着花朵、果实,盘踞在墙上。连街道上的过往行人都能看得见,不时能听见叹羡声。

“你尝尝,味道还真不错。”一天老伴摘了个黄瓜给我。我咬了一口,果然比市场买来的黄瓜有一种久违了的清香味。接下来自己种的豆角、白菜相继搬上了餐桌,口感也都比新品种好多了。初试成功,下一步我们准备充分利用条件,加大露台上的`菜圃面积。长居闹市竟能如此享受大自然,真是始略不及的。因此露天阳台和宠物狗,便成为我常好炫耀的两件宝。亲友来了参观阳台,一起观花,一起研究种菜,一块对爱犬品头论足,也都是人生快事。

离市场近虽说是购物方便,但随之而来的是噪声的烦扰,开始很不适应。不过时间一久也就习以为常了。一般总是以为市场,只不过是个买卖双方搞交易的地方。其实,当你熟悉它之后,就会知道远不止这此。天一亮,人流从四面八方涌来。求财者、淘金者、冒险者、投机者,怀着各种心情和目的的人聚集在一起,每日都会生出许多想像不到的事情来。清晨,当你看到那些辛勤耕作的农妇,手里拿着卖菜钱走出市场,半路上却被掉包者骗走时;当你长年听到那些租期已到,降价、打折等的歇斯底里欺骗叫喊时;当你在光天化日之下,见有人将黑手伸向别人的钱包而旁观者却无动于衷时;当你将含有有害添加济食品拿回家时;当你买十样东西却有五样不是物有所值时……你会为那些逐利者的不择手段和疯狂而感到惊讶。你会觉得在利益趋使下,什么道德、素质、人性、都已经统统不在话下了。好在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几十年的思想改造,世外桃源早已不是所追求。无论是上了露台后的宁静,还是下了露台时所面对的世俗纷扰,都能很快适应。因其露台所处位置,使我更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近距离地全方位地体察社会人生成为可能。这也是我喜爱我的露台的原因之一。

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商量着要接我们去安度晚年,我们本不想去。儿子知道我们是舍不得现在的生活,其中物质方面主要是火炕、露台和狗。所以他便特地买了个带有露台的住宅楼,并说要在露台上也养只宠物狗。我们明白儿子的良苦用心,便不再坚持说不去的话了。然而前天儿媳打电话对婆婆说,新买的房子开始装修了。主卧装成西式的,次卧是中式的。而且花一万多元,买了一张能像火炕一样调节温度的床,放在中式房间里。老伴听完打电话给在北京学习的儿子,半开玩笑说:“是不是想叫我们到你们那住老人间去呀!我们不去了。”一听妈妈说不去了,惹得儿子恸哭失声。后来儿子打电话给我,问什么是老人间?我告诉他说:“从前,农民们省吃俭用供儿子读书。儿子毕业后在城里有了工作,立了家。可父母却已经失去劳动能力倾尽积蓄,变得一无所有。只能到城里靠儿子供养。儿子的工资也只能住上两间家属房,(一间厨房一间卧室)只好在厨房里间出一个小屋,有的小屋甚至小得放不下一张床,只是一个烟道桥而已。因其是给老人住的,所以称做老人间。”儿子听完又打电话给他妈,说新买的房子主卧次卧大小和采光都是一样的,妈妈想住那一间就住那一间。其实,我们想的不是这些。主要是一想到要是去了,什么都不用亲自动手了,岂不是混吃等死了。要是再自已动手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岂不是去侍候他们了,他们也根本不会同意。如果说不去,儿子这个在我们有生之年能住进他新买的房子里,好尽一尽做儿子的孝道的愿望就会落空。我们不想使他们失望,所以一直没有明确表态。人生啊!当你能干的时候总希望能得到清闲。到了要你清闲的时候才会知道,操劳却原来是必不可少的人生。到了真正要你清闲的时候,你的人生也就失去意义了。

西风紧,北雁南飞。露台上的蔬菜开始凋黄的时候,花儿们却好像知道来日无多似的更加紧争相绽放,在为露台增添着最后的辉煌。没有了夏日灼热的艳阳,依然能将露台照射得温暖宜人。上得露台很容易让人想起“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的句子。坐在露台上,真就好像坐在锦褥上那样舒适。远离了楼下那浮躁的吵闹声,又可以还给自已一份清静的空间。每当此时,活泼的阿色也静静地伏于膝下不再喧闹。直至日落黄昏,繁星密布。仰望着星空,忽然想起一首老歌:风儿静,夜儿悄悄——却怎么也想不全了。索性胡乱地诌了几句:

声儿静,夜儿悄悄,

市场息了喧嚣。

奔波着的人,

劳碌着的人,

君子和小人,

都一齐散去了。

待我细细地寻找,

莫使纯净和真诚,

全都泯灭掉。

篇8:那条河散文

那条河散文

那条河,已经是记忆中的河了……

五岁的时候随父母“支援三线”,从东北的X市迁居到了四川北部的那座小城,记忆中的小城只有一条十字街,小城的东边有一条很大的河,人们都叫它“棉远河”。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了地理课才得知它的下游是沱江,是嘉陵江的一个支流。

我在小城的家就在那条河的边上,每天打开窗户,便能将那条河一收眼底,它陪伴我度过了人生的十三个春夏秋冬。后来,我当了兵去了北方,可每次探亲回去的第一件事儿,一定是先跑去“亲吻”一下它,因为它曾经给了我太多的温馨、欢乐和回忆……

那条河很宽,最窄处的河道也有近一公里。那条河很浅,初春,河水即被河道里的鹅卵石分割出若干支流,“分道扬镳”。此时主河道的河水也只有几十米宽,随着河道的宽窄变化,或急或缓,潺潺流动,清澈见底,由北至南,蜿蜒延伸,渐渐走出了人们的视线。

小城的东街口紧贴大河,也是那条河的最窄处,一座约两米宽,七、八百米长的石板桥横跨大河的东西,小城的人们都称它为“东门大桥”。大桥的桥墩均由巨石砌成,每隔两米就是一个。桥上的.石板每块都有两米多长,七、八十公分宽,四、五十公分厚,敦敦实实,排列有序。历经风雨,石板上面呈现出些许凹凸不平、坑坑洼洼、还有独轮车走过磨损出的道道车辙,时聚时分、或深或浅。桥上有三幢风雨楼,也为巨石雕琢砌成,工艺不算精湛,但结结实实。从风雨楼雕琢的花纹被风雨侵蚀的程度,和那些独轮车道道车辙看,年代一定有些古远。

那条河的东岸是一马平川,除了有寥寥几片儿突兀的甘蔗地外,绝大部分都是油菜花田,在油菜花开放的日子里,绿杆儿托着黄花儿,像一片淡黄色的海洋,延绵数公里,春风阵阵,如浪奔涌,直至东山脚下。东山脚下至半山腰,满是层层叠叠的杏树或桃树林。三、四月间,杏花伊始,桃花未去,杏花的白,桃花的粉和淡黄色的油菜花海各争其艳、相互交辉、婷婷娉娉,沐尽春风、浴尽春雨、娇姿百态,再有偌多的绿意烘衬,煞是好看!令人叹为观止。

河的西岸是一、二百米处,缓缓漫上的长坡停驻在那座小城,长坡靠近河道不远处,有几座石灰石土窑,日夜不停地燃烧,冒出缕缕白烟在河道里随风起舞,袅袅依依、飘向远方。

初春,也是那条河最旱的时候,河道里一大片儿一大片儿灰白色的,可烧石灰的鹅卵石,被两岸数十条支流淡绿色的流水分割穿插着,梭织交错,星罗云布。河面上薄烟缭绕,袅袅散散,一些采石灰石的人儿戴着一顶草帽,挑着戳框担子,挽起裤腿赤着脚,在蒙蒙烟雾中,零零散散、晃晃悠悠。每当夕阳西下,远远望去,仿佛是天上的仙女舞动着彩带在云中飘移,好美!

还有很多穿着不同衣裳的鸟儿,时而飞起躲闪着采石的人儿,时而落在水流边和石间奔走觅食,有一种鸟儿特别好看,我叫不出它的名字,只记得它们的腿很长,跑得很快,嘴巴又红又尖,小脑袋东晃西晃,小眼睛机机灵灵,你追它跑,你停它停,也不飞。那时,我常会在清晨的河滩上与它们追逐嬉戏,偶尔还能发现它们的老窝,捧回几只小鸟蛋。

清明前后,阴雨连绵,河水也渐渐多了起来。打开家里的窗户看去,河东岸的油菜花、杏花、桃花竞相辉映,背衬着远处的青山,倒映在河水里,绿的、黄的、白的、粉红色的,一层层、一片片,在涟漪的水面上斑驳陆离、变化万千,蒙蒙细雨中,如入仙境一般……

在这个季节遇到好的天气,学校都会组织学生们去踏春。我们穿着白色的上衣,蓝色的长裤,红领巾在胸前随风飘着,一行行、一队队,在星星火炬队旗的带领下,唱着“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淌过那条河,走进那片花的海……

夏天里河水猛涨,一夜之间,河中间大片儿的鹅卵石消失殆尽,这里便成了小城里男孩子们戏水的乐园。一个个都光光溜溜,一丝不挂,有的在石滩上四仰八叉,晒着太阳。有的在水里扑扑腾腾,游着“狗刨”、“大搂”,水性好的孩子们,还时不时把头扎进水里,忽而摸上一条小鱼。更多的孩子们结成一帮一伙,相互泼起水花,打起水仗,洋洋洒洒、乐乐融融,好不惬意。

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有一天下午,天气特别的热,老师走进教室,发现班里的男同学都不见了,在一名女同学的带领下,她在河边找到了我们,面对两位女士,我们都吓坏了,孩子们都蹲在水中,任凭老师怎么喊叫也不肯上来。哈,至今一想起当时那个狼狈相,都想笑出声来。

大暑前后,那条河可是让孩子们一饱口服的大好时节,那时每逢这个季节,那条河都会发好大的大水,成堆成片儿的花生、甘蔗从上游冲下来。孩子们平时整天在那条河里“厮混”,个个水性如鱼,也知道那条河里哪儿深、哪儿浅,哪儿没有障碍,可以顺水横渡。尽管那个季节,那些冲下来的花生、甘蔗都还不是很成熟,可吃起来依然是那么的香那么的甜……

最有意思的,有一次我们还从河里捞起一头小猪,竟然还把它藏了起来,每天割草喂养,养了好久,也不长个,后来不知被谁偷走了,事后我一直以为,一定是我的好伙伴大贵干的,那家伙时常表现胆大包天,再加之他那段时间总是显得特别的有钱,老是请我吃这吃那的。

十月里,河两岸的花生、红薯、甘蔗都相继成熟了,嘿嘿,说起来还真的有点不好意思,那时的我们个个可都是货真价实的小偷,经常会跑到老乡们的田地里刨来一些花生,几个红薯,拿到石灰窑上烤来吃,也会钻到甘蔗田的中间胡嚼海吃,直到“酒足饭饱”才肯出来,当然也经常会被老乡们追的乱跑,“四处狂奔、抱头鼠窜”。

往事如烟,我最后一次回到那里是两千零六年十月,那座小城已经变成四川省著名的X市,原来蜀国的古迹,“钟鼓楼”和街道两旁的灰瓦木板排房已全无踪影,新的城市建筑已经代替了那片曾经的花海,从原来的小城中心一直延伸至东山脚下。

那条河也已“面目全非”,河道也只存在于市区,并由原来最宽处的两公里变成了现在齐齐的不足两百米,市政府为了防范“万一”的洪水,在新河道的两岸筑起了高高的混凝土大堤,从大堤上往河下看还挺深的。

原来的“东门石板风雨大桥”已不知去向何方。取代它的是四座现代化的钢结构悬拉吊桥,从新河道由南往北依次排列,每隔两千米左右就是一座,每座桥下便有一道截水闸堤,堤内有米八深不再流淌的河水(雨水),据说这样的截水闸堤,在河的上下游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不计其数。走出了人居的“小城”,那条河便无影无踪,原来的河道已经全部变成了滩地,除少许的荒芜,大部分都种上了庄稼。偶尔能发现一颗鹅卵石沉睡在滩土之中,做着古老的梦。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

篇9:那条老街散文

那条老街散文

我们的村庄和别的村庄有些不同。中间是泥地的街道,两边的房屋也不是其它村庄那样分散布置的,而是两排“面对着脸儿”的。街东到街西,估计是30多个人家。那时的上街,大家都叫“赶集”,这词听起来似乎比“逛街”两字热闹多了,更富含了一种“乡土乡亲味儿”。街的东头有两个集市,一个是专门用来买卖鸡鸭等活物的,它们有的被放在笼子里,有的就直接用根绳随便扣在小树上。(当时鱼卖的很少,更别提什么海鲜河鲜了。)这个集叫做“鸡行”。至于其它的肉类,也没有专门设个摊点,只是村上两三家的屠户将自己养的猪羊杀了,割肉摆在家门口来卖。“鸡行”的旁边,有一个集是“糠行”,主要进行米面稻麦等谷物交易的。我的爷爷奶奶各拿一杆秤,奶奶主管“鸡行”的称重任务,爷爷呢,就主管“糠行”的。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差事”,乡里可是有规矩的,如果不是“主差事的”来现场,其它人一律不许私自交易!并禁止别人自己拿秤去秤。所以,每到逢集的.时候,爷爷奶奶每场集下来,也能落个十几二十块的辛苦钱,这在当时,也还算不错的收入。

令我感到记忆犹新的是,当时大家都爱用那种二三十厘米见方、棉质的手绢子来包钱,这些“钱包”,我们管它叫“手巾方”,人们用它很小心地把钱裹得“里三层外三层”,几分几分的硬币也都一起裹在里边,慎重地装进口袋。如果小孩子向大人们要钱零花时,他们再慢慢地一层一层打开,从那一小卷钱里扣出几个硬币。偶尔实在经不住“拗”,也会抽出一张皱皱的一元五元的纸币。

在爷爷奶奶的屋子里,是从来不缺少零食的,我们当时管零食叫做“茶食”。这两字我们当年听起来可都是要流口水的!“大果子、小果子、条酥、小麻饼子、罐头、柿饼、花生糖”……这些零食非常具有诱惑力,我会隔三差五地溜进他们的屋里偷拿,但却不敢拿多,每次只在那装衣服的木头箱子下面,小心而怯怯地掏出两三块。但有时他们也会很“神秘”地悄悄把我叫过去,拿出几块来塞给我,边塞边说:“在这里吃完了再走,可别给你大姐二姐她们看见了哦!”那时长辈们,还都是普遍的“重男轻女”呢,好多男孩子犯了错就舍不得打,要是丫头犯错了,那可就要受皮肉之苦了。

我家是第一个在村里盖了“平顶楼房”的,虽然也就两层,但在当时也算是让人羡慕和乐道的了。父亲母亲是爱忙碌的人,家门口有一半空地方租给人家“出摊位”,剩下的我们家就摆上台球桌做生意,或者搞一点水果和其它东西来卖,屋里的房间租给别人做了理发室。因了这个理发室,我们家相当的热闹。负责理发的是一个年青漂亮的大姑娘,来我们家借口串门、没事闲聊的人就突然多了起来,看来他们是“声东击西”、“醉翁之意不在酒”呀!这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整个村里,打着光棍的男人可还真不少,我也不记得那个大姑娘最后,是让哪个幸运的主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了。

大人小孩都盼望逢集,在平时无味安静的光景里,都希望集市带来一股热热闹闹的氛围。每到逢集,会有各种新奇古怪的商品出来,冰糖葫芦这些小吃那时已经比较常见了,远来赶集的人们,会把自己手工编制的箩箩筐筐用长扁担挑来卖。这些箩筐,有带提手的,有圆的扁的,各种各样。那带提手篮子人们家用时,会将一根绳把它系在房梁上的铁勾上,把它挂在高处,这是避免里面的吃食被猫鼠叼了去。而大的匾是大量存放时才用到的,譬如过年过节,要做好多面饼糖饼、面夹菜夹、米糕等食物。

而我们小孩最关心的是街上有哪些零食是没尝过没见过的,比如那种平时难得一见的敲锣叫卖的“麦芽糖”,这时就显得特别的吸引眼球。它平时是可以用塑料纸换的,一个远方的卖客用自行车推着,它呈一米之内的两厘米厚的圆形,一块一块地在车后座堆着摆放。卖客敲着锣叫喊,我们见他远远地走来,会以最快的速度跑去家里把有用没用的塑料纸都翻出来,虽然可能只仅换得巴掌大的一点糖。看着卖客用专用的刀板敲切糖块时,我们的口水就开始流出来,一直盯着那糖,口水又一口口地咽下去。当那糖到了手里时,甭提心里多高兴了!而有时可气的是:你好不容易在家里翻东翻西地折腾出一点塑料纸来,那卖糖人早就得没影儿了!你只得气急败坏一个劲地站在门口空跺脚,恨天又恨地。

在集市上的时候,我还会提着一个篮子或是小桶,拿一把小镰刀或是钩子,满街转悠,看哪个地面上有人们吃剩下的西瓜皮、水果核什么的,就捡起放进去,这是要拿回家里喂猪哩!记得当时比较害羞怕人,尤其是在那么多众目睽睽之下,从人穿梭的脚下捞起残物。脸上不用说,肯定红了,一些人问我在干嘛,我就低着头小声地说拿回去喂猪。有时一条街来回走上好几遍,直到桶被堆得很满为止。甚至我还会站在别人面前,等他们啃完那最后的一口。而任何的“困难”,在看到圈里的“猪们”张开大口香香地咀嚼这些水果时,都不足挂齿了。我八成和这些“猪们”处出了感情一般,要不我怎总会没事往猪圈门口跑呢?

老街上有三棵树,东头有一棵,中间有一棵,西头有一棵。我家的老槐树在中间显得非常的粗壮,每当入夏的傍晚,人们都会在把饭桌搬到外面来吃,那些大爷大妈、大叔大婶们还经常端着饭碗,从村东走到村西,把最后一口饭吃完后,还坐在别人的家门口扯家常。谁家门口有树,谁家门前聚集的人就多。这也是一个有趣的乡间“景致”,他们端着饭碗聊:谁家的子女有出息了,谁家的老人又病重得不轻了,谁家的农药化肥最便宜……而我们小孩,这时大都顾不上吃饭,那时动画片总在晚饭时间

播放。于是,大人们都会隔着老远就开始扯着嗓子喊:“个死小三子啊!你不‘E饭’啦?再不回来我叫你‘完怂’哦!我给饭全倒特喂猪哦!”……这样的一通“村骂”,或许也只有当地的人,才能听得亲切吧?!

细一回味,老街的趣事还是挺多的,似乎一下子诉说不尽,它穿插着村户里几代人家的记忆。后来,不知什么时候,集市搬迁了,搬到南边不远水泥大路上。至此,那条老街,就这样在人们的一阵惋惜中,告一段落了。

篇10: 那条水泥路散文

那条水泥路散文

阳光洒落在水泥路面,清晰地划分着中间的界限,左和右就像一对男女肩并着肩,靠在一起。

路由于是在冬天修的,没有上冻的一边,路面比较平滑,留着水泥青色的清影,象女性的皮肤均匀而细致;上冻了的一边,一层水泥剥落后密密麻麻的石点,透着原始的'狂野,象男人一样粗狂。一条路,两个面,就这样紧紧相连,延伸至东面拐弯处,直到楼房的墙面遮挡住了视线。西面,一条十字马路横在中间,把这条水泥路无情地切断。

我站在阳台遮盖住阳光下的阴影里,看着被十字切断的水泥路面若有所思。还记得一双明亮的眼睛,就在那切断的路口,朝我看时的温柔。在那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看着被切断的路口发呆。

篇11:那条路经典散文

那条路经典散文

离娘家越来越近了,脚下的路越来越柔软,细细柔柔的微尘伴随着脚步快乐的飞舞着,萦绕在腿边亲昵地拨动着我的心弦。乡村的小路抚摸着我这个归来的女儿,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欢迎着我。她承载了我童年多少欢乐啊。

夏天的小路是最让孩子们开心的,晴天的时候,我们在一边是小河一边是庄稼的小路上,奔跑玩耍,路旁长满了扒根草,细细长长的,像章鱼的须,四面八方地疯长着。路面上像面粉一样的`细灰捧在手里细腻柔软,用手搓搓感觉舒服极了,我们索性赤脚在细腻滑润的细灰里慢走,温热柔软的细灰顺着脚丫缝溢出来,痒痒的软软的,酥软到骨髓的舒服。雨过天晴的黄昏,阳光亮亮的,空气湿润,经过雨水的洗礼,庄稼也是绿绿的生机盎然。人们有的在地里拔草割草,有的在路边放牛,说说笑笑,清脆爽朗的笑声在田野里荡漾。庄稼地里,路面上到处爬满了小青蛙千军万马密密麻麻的,也不知道去找谁的,也不知道去干什么的。来到小路上,往日那细软的细灰不见了,静静紧紧的湿润润地贴在一起,我们几个小孩子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每人挖一大块泥搓揉起来,像大人和面一样把泥搓揉的光溜水滑放在自己跟前,再用脚踩平一块地方,两人一组玩摔大炮的游戏。先从自己揉好大块泥上揪一小块泥,做成像平底碗似地东西当大炮,吐口吐沫在里面把“炮碗“底抹得又薄又滑润,剪刀石头布看谁先摔,然后先摔得的人就说:“不透风,不透亮,摔个大炮通天响。”说完就把“炮碗”扣在手心里扬起来重重的摔在地上,“啪”的一声脆响把“炮碗”底摔破出个大窟窿,对方就得用自己的泥给补上。接着继续玩,谁赢对方泥多谁就是赢家。当然喽也有过阵的青蛙被我们砸在“炮碗”下,这些捣乱分子被毫不怜悯的扔掉了,我们乐此不倦的玩着,直到天黑才回家。

冬天的小路是寂静的,到处是白皑皑的雪,只有几个赶集的人,哈着冷气,咯吱咯吱的踏着积雪,在小路上默默无语地走着。无怨无悔地承载着不同重量的小路,沉思了,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朝夕相处,日久生情,见证了他们的欢乐,痛苦,希望,失望。一代代一辈辈,生生死死,冬去春来,辞旧迎新,来来往往,过客匆匆。只有爱没有恨的小路珍爱包容着人们,是不图回报的,但能记住小路的有几人呢?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沿着乡村的小路走了出去,但是小路仍然留着希望的火种在独自欢呼。希望他们仍然会在黄昏的颜色里,找到回家的路。

花儿就住我隔壁的散文

精选的名著《狗、猫、鼠》读后感400字

猫鼠狗的读后感600字

狗猫鼠读后心得

万物皆数读后感

狗猫鼠小说读后感优秀作文

猫鼠上法庭作文600字

傻气的村庄散文

幸福是什么优秀散文

苹果的记忆散文

流浪汉与那条狗散文
《流浪汉与那条狗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流浪汉与那条狗散文(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弟弟怕狗作文2022-07-24

狗的伤感作文2023-05-22

你的隔壁,是我的城散文2022-06-13

关于亲情的美文欣赏:离开上海的最后一幕2022-11-29

那只特殊的小狗作文2023-01-30

更好的作文2023-08-16

落霞满天心情随笔2022-09-13

雪儿猫的生日随笔2023-02-05

慢一点更好初三优秀作文2023-08-17

消逝的那两只狗散文202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