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额金刚鹦鹉的简介 栗额金刚鹦鹉的产地

时间:2022-12-21 07:36:3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栗额金刚鹦鹉的简介 栗额金刚鹦鹉的产地(精选9篇)由网友“zyun525”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栗额金刚鹦鹉的简介 栗额金刚鹦鹉的产地,希望大家喜欢!

栗额金刚鹦鹉的简介 栗额金刚鹦鹉的产地

篇1:栗额金刚鹦鹉

栗额金刚鹦鹉(学名:Ara severa)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是色彩最漂亮、中等体型的鹦鹉之一,面部无羽毛,布满了黑色的小斑点。尾极长,属大型攀禽。食谱由许多果实和花朵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将坚果啄开,用钝舌吸出果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在河岸的树上和崖洞里筑巢。比较容易接受人的训练,说话能力比较类似于大型金刚鹦鹉,也比小型金刚鹦鹉强一些。

目录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繁殖方式外形特征

栗额金刚鹦鹉身长40- 49 cm,体重307-387 g。鸟体为绿色,前额靠近鸟喙的地方为深棕色,头顶带有些蓝色的羽毛,脸部有白色的裸皮,裸皮带有横向深棕色的细条状羽毛,沿着裸皮外围有一圈深棕色的羽毛围绕在脸部;翅膀前方弯曲的地方为红色,内侧的'次级覆羽也为红色,主要飞行羽之覆羽为蓝色。尾巴内侧羽毛底色为绿色,上方为红棕色,尖端带有蓝色。内侧的尾巴和飞行羽部份为深橘红色,鸟喙为黑色,虹膜为橙色。 是中体型金刚鹦鹉中最大的一种,尾巴就占了身体长度的一半,身体大概只有非洲灰鹦鹉那种大小,只是体型比较瘦长些。和其他小型金刚鹦鹉的最大分别就是前额有着栗色的羽毛,脸部的白色裸皮上也有着深棕色的条状羽毛,裸皮的外围带有一圈栗色的羽毛,这也就是该鹦鹉名称的由来。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森林,有树木的草地、和森林相邻的平原、雨林地带的边缘地区、充满次要植被的地区、有棕榈植物的沼泽区等;此外村庄、农耕区也偶尔有他们的踪迹。在繁殖季通常以3到15只的小群体行动,有时候也会聚集比较多的数量,在栖息的树木周围会聚集比较庞大的群体,常常和橙翅亚马逊鹦鹉以及红腹金刚鹦鹉一起行动;在清晨会相当吵杂的聚集前往觅食,大多是在飞行的时候才看的见,在野外个性谨慎害羞,只有在觅食的时候才能悄悄接近,因为要躲避天敌所以喜欢栖息于树梢,在林间,身体的颜色提供了最佳的保护色,只要静静的不动很难被察觉。通常有迁移的习惯,迁移的地点完全视食物的充足与否而定,叫声粗哑刺耳,有时候在飞行或是接近目标的时候会发出连续不断刺耳粗糙的声音,在很远的距离就可以听见。 个性活泼好动、友善温驯、外表憨厚傻气,体型虽为小型金刚鹦鹉,却有着和大型金刚鹦鹉一样好的语言能力,虽然叫声粗哑刺耳,但是比起大型金刚鹦鹉巨大的音量比较能让人接受,也比大型金刚鹦鹉更容易训练学习些小把戏,对于喜欢金刚鹦鹉却没有庞大空间饲养,又无法忍受大型金刚音量的饲主而言,栗额金刚是很好的选择,因此它们在欧美是很受欢迎的中型金刚鹦鹉。 主要食物为种子、水果(无花果以及棕榈树的果实)、浆果、果,此外农耕区的玉米和谷类也是该物种喜欢的食物。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繁殖方式

在野外的繁殖期为1月到4月,人工豢养的繁殖期则是从5月开始,一次约可产下3到4枚卵,通常不会全部孵化,孵化期间为26天,幼鸟羽毛长成需要12周,在幼鸟离巢后约两星期可以完全独立。

篇2:栗额金刚鹦鹉的简介 栗额金刚鹦鹉的产地

栗额金刚鹦鹉的简介 栗额金刚鹦鹉的产地

栗额金刚鹦鹉的简介

栗额金刚鹦鹉(学名:Arasevera)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是色彩最漂亮、中等体型的鹦鹉之一,面部无羽毛,布满了黑色的小斑点。尾极长,属大型攀禽。食谱由许多果实和花朵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将坚果啄开,用钝舌吸出果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在河岸的树上和崖洞里筑巢。比较容易接受人的训练,说话能力比较类似于大型金刚鹦鹉,也比小型金刚鹦鹉强一些。

栗额金刚鹦鹉身长40-49厘米,体重307-387克。鸟体为绿色,前额靠近鸟喙的地方为深棕色,头顶带有些蓝色的羽毛,脸部有白色的裸皮,裸皮带有横向深棕色的细条状羽毛,沿着裸皮外围有一圈深棕色的羽毛围绕在脸部;翅膀前方弯曲的地方为红色,内侧的次级覆羽也为红色,主要飞行羽之覆羽为蓝色。尾巴内侧羽毛底色为绿色,上方为红棕色,尖端带有蓝色。内侧的尾巴和飞行羽部份为深橘红色,鸟喙为黑色,虹膜为橙色。

该物种是中体型金刚鹦鹉中最大的一种,尾巴就占了身体长度的一半,身体大概只有非洲灰鹦鹉那种大小,只是体型比较瘦长些。和其他小型金刚鹦鹉的最大分别就是前额有着栗色的羽毛,脸部的白色裸皮上也有着深棕色的条状羽毛,裸皮的外围带有一圈栗色的羽毛,这也就是该鹦鹉名称的由来。

栗额金刚鹦鹉的产地

栗额金刚鹦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在河岸的树上和崖洞里筑巢。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森林,有树木的草地、和森林相邻的平原、雨林地带的边缘地区、充满次要植被的地区、有棕榈植物的沼泽区等;此外村庄、农耕区也偶尔有他们的踪迹。

在繁殖季通常以3到15只的小群体行动,有时候也会聚集比较多的数量,在栖息的树木周围会聚集比较庞大的群体,常常和橙翅亚马逊鹦鹉以及红腹金刚鹦鹉一起行动;在清晨会相当吵杂的聚集前往觅食,大多是在飞行的时候才看的见,在野外个性谨慎害羞,只有在觅食的时候才能悄悄接近,因为要躲避天敌所以喜欢栖息于树梢,在林间,身体的颜色提供了最佳的保护色,只要静静的不动很难被察觉。通常有迁移的习惯,迁移的地点完全视食物的充足与否而定,叫声粗哑刺耳,有时候在飞行或是接近目标的时候会发出连续不断刺耳粗糙的声音,在很远的距离就可以听见。

个性活泼好动、友善温驯、外表憨厚傻气,体型虽为小型金刚鹦鹉,却有着和大型金刚鹦鹉一样好的语言能力,虽然叫声粗哑刺耳,但是比起大型金刚鹦鹉巨大的音量比较能让人接受,也比大型金刚鹦鹉更容易训练学习些小把戏,对于喜欢金刚鹦鹉却没有庞大空间饲养,又无法忍受大型金刚音量的饲主而言,栗额金刚是很好的选择,因此它们在欧美是很受欢迎的中型金刚鹦鹉。

主要食物为种子、水果(无花果以及棕榈树的果实)、浆果、果,此外农耕区的玉米和谷类也是该物种喜欢的食物。

篇3:栗额金刚鹦鹉饲养方法 栗额金刚鹦鹉的价格

家养的栗额金刚鹦鹉性格非常活跃、能与人友善相处,外表给人感觉非常憨厚可爱。它们学习人类语言非常厉害不亚于大型金刚鹦鹉。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关于栗额金刚鹦鹉的饲养知识。

虽然它的叫声粗哑刺耳,但是比起大型金刚鹦鹉巨大的音量比较能让人接受,也比大型金刚鹦鹉更容易训练学习些小把戏,对于喜欢金刚鹦鹉却没有庞大空间饲养,又无法忍受大型金刚音量的饲主而言,栗额金刚鹦鹉是很好的选择,因此它们在欧美是很受欢迎的中型金刚鹦鹉。

栗额金刚鹦鹉主要食物为种子、水果(无花果以及棕榈树的果实)、浆果、果,此外农耕区的玉米和谷类也是该物种喜欢的食物。

在野外的繁殖期为1月到4月,人工豢养的繁殖期则是从5月开始,一次约可产下3到4枚卵,通常不会全部孵化,孵化期间为26天,幼鸟羽毛长成需要12周,在幼鸟离巢后约两星期可以完全独立。

栗额金刚鹦鹉的价格

金刚鹦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般人也不敢卖,所以金刚鹦鹉也没有所谓的市场价,而且金刚鹦鹉分的种类特别多,有的金刚鹦鹉种类都在几十万的价格比如小蓝金刚鹦鹉,一般普通的金刚鹦鹉也要万元左右,所以一般人很少去玩鹦鹉。

栗额金刚鹦鹉的面部仔细看会发现布满黑色的小黑点,不仔细看就是裸色的无毛区。成年后的栗额金刚鹦鹉的身长约为45cm左右,体重约在307-387g之间不等。

栗额金刚鹦鹉的鸟体为绿色,前额靠近鸟喙的地方为深棕色,头顶带有些蓝色的羽毛,脸部有白色的裸皮,裸皮带有横向深棕色的细条状羽毛,沿着裸皮外围有一圈深棕色的羽毛围绕在脸部;翅膀前方弯曲的地方为红色,内侧的次级覆羽也为红色,主要飞行羽之覆羽为蓝色。尾巴内侧羽毛底色为绿色,上方为红棕色,尖端带有蓝色。内侧的尾巴和飞行羽部份为深橘红色,鸟喙为黑色,虹膜为橙色。

该物种是中体型金刚鹦鹉中最大的一种,尾巴就占了身体长度的一半,身体大概只有非洲灰鹦鹉那种大小,只是体型比较瘦长些。和其他小型金刚鹦鹉的最大分别就是前额有着栗色的羽毛,脸部的白色裸皮上也有着深棕色的条状羽毛,裸皮的外围带有一圈栗色的羽毛,这也就是该鹦鹉名称的由来。

篇4:红额金刚鹦鹉

红额金刚鹦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是体型最小的金刚鹦鹉,体格壮硕强健,野外数量相当稀少。红额金刚鹦鹉幼鸟时期头部红羽并不明显,会随着年龄慢慢增多,成熟后头部、面颊与肩部的羽毛会呈现美丽鲜艳的橘红色,非常美丽。食谱由许多果实和花朵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将坚果啄开,用钝舌吸出果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在河岸的树上或崖壁洞里筑巢。

目录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繁殖方式外形特征

红额金刚鹦鹉身长55-60厘米,鸟体大致上为橄榄绿色。前额、耳羽以及大腿附近都有红色的羽毛,翅膀也有零星的分布红色羽毛。在翅膀前端弯曲的边缘和翅膀覆羽内侧有少量的橘红色,翅膀内侧的覆羽大部份为橄榄黄色,尾巴上方为橄榄绿色,尖端带有些蓝色,尾巴内侧为橄榄黄色,脸部附近白色的裸皮有几条棕黑色的羽毛横向分布,鸟喙为黑色。

生活习性

红额金刚鹦鹉通常成对活动,在繁殖季也会群聚多达30只左右,偶尔在筑巢的树上会聚集高达80只。喜欢在峭壁或是小树洞中筑巢,一大早便会飞到觅食区觅食直到黄昏才归巢,很吵杂但是个性并不内向,每天会花很多时间在地面寻找食物,有时候高达4小时。喜欢半干燥的山谷、并且以山谷附近森林的植被为活动范围,也常常喜欢飞到这些山谷附近的农田去觅食。当地有些人称它们为“Loro Burro”,意思是很笨的鸟,笨到话都讲不出来。红额金刚鹦鹉喜欢农人种植的.农作物(例如花生、玉米是它们的主食),也喜欢干燥地区各种不同的仙人掌,以及一些野生的水果、浆果、坚果和小昆虫等。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繁殖方式

野地繁殖大多在11月至4月间,多在岩壁洞穴里筑巢繁殖,一次繁殖约产1-3枚卵,但可能只会带大一只幼鸟,由于巢穴多在岩壁内所以幼鸟比较不易被盗猎者捕捉。 红额金刚鹦鹉的人工繁殖并不容易,需要够大的笼舍比较容易繁殖成功,约在4岁时会开始繁殖,然而6岁以上的鸟会有比较稳定的繁殖成果与周期,繁殖期近时,互相理毛、交配次数、求偶行为、进出巢箱的次数与摄取的食物会明显增多,公鸟对人会变的比较有攻击性与侵略性,母鸟一次产下2至4枚,孵化期约26日,幼鸟羽毛长成约12至18周。 人工繁殖鸟不多,但十分强壮而且很快能适应新环境,叫声虽不比其它大型金刚大,但仍会造成不小的噪音,应提供宽敞的笼舍, 它们喜爱啃咬所以笼舍与栖木须使用坚硬的材质,也可提供一些木头供其咬嚼,饮食方面仍应注重多样化与营养平衡,蔬菜、水果、种子、坚果、鸟饼干、蛋食品、维他命补充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手养鸟生性友善、爱玩耍、聪明、与饲主互动性高,学语能力佳,受到不少国外鸟友的好评;红额金刚鹦鹉在鹦鹉养殖业的源起很晚,在70年代刚被南美学者发现时曾被认为是金刚鹦鹉杂交下的种类,后来才证实为独立种类,在人工圈养与繁殖的脚步上自然落后其它种类许多。

篇5:红额鹦鹉的产地 红额鹦鹉的简介

红额鹦鹉的产地 红额鹦鹉的简介

红额鹦鹉的简介

红额鹦鹉(学名:Cyanoramphusnovaezelandiae)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鸟体为绿色;胸部、腹部和尾巴内侧覆羽为黄绿色;前额、头顶、眼睛后方延伸的条状羽毛均为红色。羽毛艳丽,具粉绒羽。晚成雏。栖息于森林、棕榈树林、开阔的平原以及林地、农耕区等。通常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主要的食物为水果、浆果、种子、坚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分布于新西兰及周边的数个小岛。

红额鹦鹉依照不同亚种,体长26到32厘米、体重50-113克不等。鸟体为绿色;胸部、腹部和尾巴内侧覆羽为黄绿色;前额、头顶、眼睛后方延伸的条状羽毛均为红色;背部下方两侧也带有红色羽毛;外侧飞行羽蓝紫色;鸟喙浅蓝灰色,尖端黑色;虹膜红色。雌鸟头部的红羽较少;虹膜为红棕色,尾巴较短。

红额鹦鹉的产地

红额鹦鹉栖息于新西兰所有不同高度的森林,尤其是面积广泛的林区;灌木丛、草地、森林边缘地带、在小岛上延着海岸的地区等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栖息在小岛的森林及周围小岛内的开阔灌木丛与草地上,偏好在森林边缘地带与开阔的地区活动。

在繁殖季大多成对或是以小群体活动,大部分在树顶或是树木在外侧的枝干上聚集;平时大多在靠近地面或是地面上觅食;对鸟通常整年都会离群独居,但也经常和其他同伴组成小群体;在春季会聚集在岛上的小水坑处,共同分享仅有的水源,一起饮用或是洗澡等。偶尔也会前往邻近的小岛上觅食,对人类相当友善,可以近距离接近;当觅食的时候会彼此发出清柔的交谈声,飞行的时候则会发出比较尖锐的鸣叫。

红额鹦鹉的鸣叫声听起来很像羊的叫声,在新西兰,它们的数量已不多,新西兰周围海岛的数量比新西兰本岛多,繁殖期外的时间常常成对或一小群在树上或灌木丛中活动,经常在地上或靠近地上的地方觅食,有时群集在有泉水或水塘旁饮水洗浴。

主要以树叶、植物嫩芽、花朵、花蜜、水果、浆果、大量的昆虫、动物剩下来的残渣或是铺澹挥惺焙蚧峒袷承┬∷槭块。同时在沿海地区也会觅食海藻、贻贝等。

篇6:军舰金刚鹦鹉的简介 军舰金刚鹦鹉的产地

军舰金刚鹦鹉的简介 军舰金刚鹦鹉的产地

军舰金刚鹦鹉的简介

军金刚鹦鹉(学名:Aramilitaris):产于美洲热带地区,中文名称是其英文名称“MilitaryMacaw”的翻译。英文名称的起源是因为第一批进口欧洲的这个鹦鹉品称,多半是由军事人员运送,所以此鹦鹉被命名为军金刚鹦鹉。属大型攀禽。食谱由许多果实和花朵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将坚果啄开,用钝舌吸出果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在悬崖边上或大树上筑巢。比较容易接受人的训练,和其他种类的鹦鹉能够友好相处,但也会咬其他动物和陌生人。寿命最长可达65年。

军金刚鹦鹉身长70-71厘米,翼展99-110厘米,体重900-1100克,寿命60年。体羽大部份为青绿色,前额与上鸟喙基之间有半圈鲜红色的羽毛,脸部的裸皮为浅红色,当兴奋或是激动的时候裸皮会变成深粉红色。脸颊边缘和下巴为橄榄棕色以及黑棕色,尾巴内侧和飞行羽为橄榄黄,鸟喙为黑色,虹膜为浅黄色。军金刚鹦鹉有3种亚种,外表仅有少许的差异。墨西哥绿军金刚鹦鹉与军金刚鹦鹉相似,但是红色与绿色的羽毛毛色略深,玻利维亚绿金刚鹦鹉则是喉部呈红褐色。

军舰金刚鹦鹉的产地

军舰金刚鹦鹉栖息于潮湿的森林,峡谷和山麓。巢通常建在悬崖边上或在大树上。大多数军金刚鹦鹉在海拔500至1500米的的高度活动。不同地区的军金刚鹦鹉,其生境也不同,有的居住于潮湿的低地森林、长满树的山丘及峡谷;而在墨西哥,军金刚鹦鹉栖息于干燥或半干燥的树林、河岸的潮湿低地,或季节性地移居至茂密的棘林。

成对活动,繁殖期外可见一群8-40只的家族成员一起活动,不喜生活于潮湿的热带雨林,主要食用无花果、棕榈树果实等水果,浆果、种子、核果和蔬菜等食物。刚引进人工饲养的军金刚鹦鹉非常害羞,但能很快适应新环境与饲主,常常发出吵杂的嘶叫声,繁殖期外可与其它大型金刚鹦鹉饲养在一起,喜爱洗澡,啃咬力强,须定期提供新鲜树枝或玩具供咬嚼。

分布于阿根廷、玻利维亚多民族国家、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篇7:金领金刚鹦鹉的简介 金领金刚鹦鹉的产地

金领金刚鹦鹉的简介 金领金刚鹦鹉的产地

金领金刚鹦鹉的简介

金领金刚鹦鹉(学名:Propyrrhuraauricollis)是金刚鹦鹉家族中体形中等的鹦鹉,栖息于各种不同型态的地区,包含林地、潮湿的森林、农业耕作区等。雌雄无明显外表上的差异,繁殖期外常以一小群聚集活动,食物充足时会有大批聚集的情形,食物有水果、种子、核果、嫩芽等,偶尔会在谷物田或玉蜀黍田中觅食,12月时进入繁殖期。是很适合作宠物的金刚鹦鹉之一,不像大型金刚鹦鹉般吵杂与破坏力强的特性,拥有不错的说话能力。分布于巴西中部、波利维亚的东部和北部、巴拉圭的北部以及阿根廷西北。

金领金刚鹦鹉身长37-45厘米,体重240-250克。鸟体为绿色,前额以及脸颊附近为黑褐色,头部到颈部两侧带点蓝色的色调,颈部后方带有一条横向的黄色羽毛;主要飞行羽为蓝色,次级飞羽有很明显的绿色滚边,翅膀内侧的羽毛为橄榄黄;尾巴上方的羽毛为红棕色,尖端带有蓝色,内侧为橄榄黄;鸟喙为黑石板色尖端带有点腊黄;虹膜为橙色;裸露的脸颊白色;眼先稻草黄色;腿肉粉红色。

幼鸟酷似父母。但它们的鸟喙白灰色,虹膜灰色,腿浅灰色,颈部后方的领带呈红色。

金领金刚鹦鹉的产地

金领金刚鹦鹉在野外主要栖息于各种不同型态的地区,包含林地、潮湿的森林、农业耕作区、以及阿根廷热带及亚热带的潮湿森林、玻利维亚的干燥林地等地区。

金领金刚鹦鹉的产卵季节在阿根廷是12月。巢位于距地面20米高空的树洞里。通常产3或4枚卵,孵化期约23天,孵化7周后幼鸟离巢。

笼养的金领金刚鹦鹉算是中度吵杂的鹦鹉,且十分活泼和友善,适应环境后很快就不怕人,也会很快的信任主人,适应期间对环境不会敏感,之后即变的健壮,最好能提供新鲜的树枝供它啃咬,手养鸟不会吵杂,且相当讨人喜爱。繁殖金领金刚鹦鹉的成功率愈来愈高,国际上都有成功稳定的繁殖成果,金领金刚鹦鹉经过第一次繁殖后,通常成为稳定繁殖且多产的种类,它们对各种样式的巢箱接受度高,繁殖期间不会很敏感,饲主在检查巢箱时它们也不会有攻击性,通常一窝产3-4颗卵,孵化期约25天,10周左右羽毛长成。

篇8:红额亚马逊鹦鹉的简介 红额亚马逊鹦鹉的产地

红额亚马逊鹦鹉的简介 红额亚马逊鹦鹉的产地

红额亚马逊鹦鹉的简介

红额亚马逊鹦鹉(学名:Amazonaautumnalis)共有4个亚种,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羽色鲜艳,外表帅气。羽毛大部分是绿色。眼睛虹膜桔色。眼喙处分布有黄色。在翅膀的转折处有少许红色点缀,羽毛边缘呈黄绿色。翅膀的飞羽和翼角都泛紫光蓝色。栖息于森林、棕榈树林、开阔的平原以及林地、农耕区等。通常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主要的食物为水果、浆果、种子、坚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分布于墨西哥,南美洲北部,巴西境内的亚马逊流域。

红额亚马逊鹦鹉共有4种亚种,体长31-36厘米,体重在314-485克之间,是中型的亚马逊鹦鹉,鸟体为绿色,额头部份为红色;头顶到颈部为绿色,而每片羽毛均有蓝紫色的边;脸颊上方和耳羽部份为黄色,某些鸟则会点缀的分布着些红色或是橙色;翅膀的次要飞行羽为绿色,并向尖端部份延伸着深蓝色;尾巴为绿色并带有黄绿色的尖端;鸟喙为牛角色的底并带有深灰色,虹膜为橘色。各亚种间外表差异小,主要差别在面部黄色、绿色或蓝色羽毛的差别,指名亚种头部的颜色非常鲜艳,因为脸颊两侧有着明显的亮黄色,因此又被称作黄颊亚马逊。年纪较小的幼鸟额头上的红色羽毛分布较少,会随着年纪而增加。

红额亚马逊鹦鹉的产地

红额亚马逊鹦鹉分布于伯利兹,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委内瑞拉。

繁殖期约在2-6月间;在当地是还算常见的种类,由于喜爱啃咬东西,饲养最好提供新鲜或枯碎的树枝供其啃咬,刚引进的鸟适应期时温度最好不低于摄氏22度,它们适应期间对环境的变化或改变可能很敏感,一旦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强壮。一窝约产2-3枚卵,有时4枚,孵化期28-30天,羽毛长成8个星期。

栖息在各种林地,包括热带雨林、红树沼泽区、热带稀树草原、农耕地等海拔1100m以下的地区,成对或成群约100只左右活动,在觅食时数量会聚集更多,主要的食物为水果,尤其是棕榈树的果实、柑橘类和芒果等,种子,浆果,坚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通常在树上觅食,有时候也会农耕区和果园觅食。筑巢在中空的死树中。红额亚马逊鹦鹉通常成对活动,有时候也会组成100只左右的群体行。在野外个性谨慎小心,通常都是只有在飞行的时候被人发现。在清晨和傍晚的时候特别活泼,中午和炎热的下午则非常安静不好动,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午休。只有在情况危急或是掠食者接近的时候,才会集体大声鸣叫并且飞走,到一段安全的距离之后又会降落继续观察,飞行的时候叫声非常吵杂。

篇9:蓝翅金刚鹦鹉的简介 蓝翅金刚鹦鹉的产地

蓝翅金刚鹦鹉的简介 蓝翅金刚鹦鹉的产地

蓝翅金刚鹦鹉的简介

蓝翅金刚鹦鹉(学名:Propyrrhuramaracana)是分布在南美洲东部及中部的金刚鹦鹉。寿命可以长达50-60岁。是面部黄色的金刚鹦鹉,但饲养下的则会变成白色。分布与巴西东部及南部、巴拉圭东部及阿根廷东北部。栖息在常绿林及落叶林。主要吃种子、果实及坚果。蓝翅金刚鹦鹉受到伐林的影响,也曾被捕猎作为宠物,数量下降,列为近危物种。

蓝翅金刚鹦鹉体长43厘米,体重265克。鸟体大部份为绿色,前额有红色小片的羽毛,下腹部两侧有类似V字型的橘红色羽毛,头顶靠近鸟喙的地方为深蓝色,颈背和脸颊两侧带有点蓝绿色,翅膀和其主要覆羽为蓝色,翅膀边缘则为蓝绿色,翅膀内侧的覆羽为橄榄绿,尾羽为蓝色,尖端并带有一点红棕色,尾羽内侧为橄榄黄,鸟喙为黑色,脸部的裸皮为白色,虹膜为橘红色。

成年雄鸟的前额红色羽毛比较多,而雌鸟前额的红毛则很少。但是幼鸟的前额红色羽毛也很少,所以无法分辨雌雄。

蓝翅金刚鹦鹉的产地

蓝翅金刚鹦鹉曾经占领了巴西的大范围地区(伯南布哥、皮奥伊州、马拉尼昂州、帕拉州、托坎廷斯州、戈亚斯、马托格罗索、南马托格罗索、米纳斯吉拉斯州、巴伊亚州、圣埃斯皮里图州、圣保罗州、巴拉那州、圣卡塔琳娜州、里约热内卢和南里奥格兰德州);巴拉圭(康塞普西翁、卡嫩迪尤、阿曼拜、上巴拉那和卡萨帕)和阿根廷(米西奥内斯省和科连特斯北部)。但1994-1998年间经历了一个大的下降过程。

该物种在马拉若岛,帕拉(它们大红树林和热带草原常见)和在巴西大部分地区、巴拉那和巴拉圭的毗邻部发现。阿根廷最近的记录地2006年,它被认为是在全境几乎绝迹。在圣保罗州,根据生态站据点的观察。在巴西,这种鹦鹉是在广泛的栖息地发现,包括红树林在马拉若,半落叶和潮湿的森林中的帕拉州南部和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巴伊亚、圣埃斯皮里图州、托坎廷斯州的大西洋森林,和卡廷加在巴伊亚和皮奥伊。尽管在南部范围内下降,但仍然大大部分巴西范围内普遍。

物种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口扩张和伐木导致。

金领金刚鹦鹉的简介 金领金刚鹦鹉的产地

金刚台上的红现代散文

蓝黄金刚鹦鹉的简介 蓝黄金刚鹦鹉的生活环境

公主鹦鹉产地产自哪里?公主鹦鹉的简介

蓝珀如何鉴别?-蓝珀价格如何?

太原动物园作文

南山游记作文800字

武汉动物园一游作文

350字国庆节作文:野生动物世界

动物作文:动物园一游

栗额金刚鹦鹉的简介 栗额金刚鹦鹉的产地
《栗额金刚鹦鹉的简介 栗额金刚鹦鹉的产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栗额金刚鹦鹉的简介 栗额金刚鹦鹉的产地(精选9篇)】相关文章:

野生动物世界作文2024-01-31

里约大冒险2观后感2022-08-21

关于描写鹦鹉的小学作文2022-08-25

野鹦鹉作文2023-06-02

太原动物园游记作文2022-08-03

描写鹦鹉的作文二年级2023-07-25

屈原之死作文2023-01-01

杭州野生动物园之游优秀作文2022-06-02

金刚经感悟故事2022-09-21

欢乐鸟语林作文2023-03-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