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提纲

时间:2022-12-22 07:37:0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考生物复习提纲(共6篇)由网友“一筐猪”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高考生物复习提纲,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生物复习提纲

篇1:八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

(代表动物:水螅,还有水母、海葵、珊瑚虫)

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P5图

2、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辐射对称)这种体形的优点: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水螅的身体有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

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他们分泌的胶状物质。由内胚层构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他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5、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二、扁形动物(代表:涡虫 )

1、蜗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腹面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可以分清前后、左右、背腹。 P6图

2、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即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的优点:能够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3、扁形动物中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很少,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如华枝睾吸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就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这些寄生虫消化器官简单,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4.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线形动物

(代表动物:蛔虫,还有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1、寄生在人的小肠里,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2、消化管结构简单,以人小肠里的半消化食物为食。P8-9图

3、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无专门的运动器官,仅能缓慢蠕动。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细长,呈圆柱形;②体表有角质层。③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

(代表动物:蚯蚓)还有沙蚕、水蛭等

1、体形:呈长圆筒形;前部有一段体节界限不明显,颜色也不同,称为环带。(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

2、身体有许多相似环形体节构成,分节使运动灵活。

3、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刚毛),触摸有粗糙感觉。

4、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有助于呼吸),所以实验中应经常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5、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过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

7、蚯蚓对人类的益处:①疏松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②富含蛋白质;③处理垃圾等有机废物。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软体动物

(代表动物:河蚌、蜗牛、乌贼、扇贝、文蛤、缢蛏等)

1、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群。

2、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P12图

3、双壳类动物用足缓缓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4、软件动物的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软体动物对人类的价值与危害

二、节肢动物

代表动物:蝗虫,还有蝉、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虾、蟹、蚊、蝇等。

1、节肢动物是的动物类群,目前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的一分类

2、蝗虫身体分头部(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口器)、胸部(前足、中足、后足、两对翅)、腹部(气门)三部分。P15图

3、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已,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

4、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5、节肢动物因附肢分节而得名,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6、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第四节 鱼

1、前三节认识的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本节鱼以后的动物身体内部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

2、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我国有淡水鱼1000多种,的“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我国的海洋鱼有种。

3、鱼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①前进动力:躯干部、尾鳍;②前进方向:尾鳍;③保持平衡:腹鳍;④感觉器官:侧线。P20-22图 适合水中生活的特征有:

(1)流线型,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2)体表有鳞片,表面有黏液,起保护身体作用。 (3)鱼的脊柱支撑身体,两侧有发达的肌肉,对运动起重要作用。 (4)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鱼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作用: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鳃丝中密布鲜红色的毛细血管(气体交换)

4、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我国于1986年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以“养殖为主”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两栖动物

代表动物:青蛙,还有:蟾蜍、大鲵、蝾螈

1、蝌蚪形态和内部结构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在水里生活。蝌蚪发育成青蛙后,尾和鳍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2、青蛙的外形特点: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呼吸气体的通道;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所以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青蛙皮肤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辅助肺呼吸。P25图

3、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4、两栖动物的益处:减少农作物虫害,以减少施用农药的污染。

二、爬行动物

代表动物:蜥蜴,还有:龟、鳖、蛇、鳄、恐龙等

1、蜥蜴的外形特点:头部有颈,可以灵活地转动,便于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2、蜥蜴的肺比青蛙发达,气体交换能力更强,只靠肺呼吸。

3、青蛙在水中产卵并受精,而蜥蜴在陆地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在陆地发育成幼蜥。因此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4、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第六节 鸟

1、鸟的种类很多,是脊椎动物中数量仅次于鱼的一个类群。

2、除了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以外,绝大多数鸟都是善于飞行的。

3、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哪些呢?P33图

(1)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羽毛

(3)骨骼轻、薄、坚固,减少体重;胸骨上有龙骨突;胸肌发达。

(4)视觉发达,有的能在飞行中捕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残渣很快随粪便排出体外,减轻重量。

(5)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

4、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5、鸟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起保护作用。

6、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第七节 哺乳动物

代表动物:鲸(不是鱼)、猴、蝙蝠、马、象、兔、狼等

1、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除了鲸等少数水生种类的体毛退化以外,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被毛。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可以维持恒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2)生殖方式:胎生和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牙齿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的摄取食物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P38图

(4)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2、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家畜是由野生动物驯养而来的,是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2)野生动物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起重要作用;(3)导盲犬、警犬、军马等是人类得力的助手。(4)哺乳动物对人类的困扰:鼠类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还会传播疾病。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1、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

2、关节的组成: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滑夜减少摩擦、关节软骨减少摩擦)、关节囊(牢固)

3、肌肉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P44图

4、骨的运动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实例:屈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动作(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5、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

6、哺乳动物主要靠四肢支撑身体,骨在骨骼肌的牵拉下围绕着关节运动,从而完成各种动作,有很强的运动能力,这样有利于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7、动物的运动方式千差万别:水螅固着在水草上,很少移动身体;蜗牛靠肉质足缓慢爬行;蚯蚓只有肌肉没有骨骼,只能缓慢蠕动;蝗虫有肌肉和外骨骼,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能跳跃和飞行;家鸽与飞行的肌肉发达,有轻而坚固的骨骼,飞行速度快,飞行距离远。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动物行为的多种多样: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动物的行为分成:

(1)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2)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3、探究: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两种方法的结合。

第三节 社会行为

1、营群体生活动物:蚂蚁、蜜蜂、猴、狒狒、象、鹿等,它们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2、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领头羊”“首领 雄狒狒”

3、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作、声音、气味;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提取或人工合成的昆虫性外激素可以诱捕相应的农业害虫。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在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生态平衡。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但某种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蚜虫害。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

(1)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2)高温灭菌;(3)冷却;(4)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5)培养,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或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

3、观察菌落:细菌菌落比较小,多数光滑粘稠或干燥粗糙,白或黄色;

真菌菌落比细菌大几倍或几十倍,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红、褐、绿、黑、黄色。

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4、细菌和真菌的广泛分布:土壤中、水里、空气中及至人体及动物和某些极端环境,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或有的要在无氧条件下生存(如泡菜制作)。

第二节 细菌

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显微镜,观察发现了细菌;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实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真菌的一种),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2、细菌的大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那么大。

3、细菌的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单细胞,独立生活。

4、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的外面还有鞭毛和荚膜。

与植物不同之处: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像细菌这样的生物被称为原核生物);虽有细胞壁,却没有叶绿体(异养)。

5、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数细菌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6、细菌的生殖:靠分裂生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分裂一次。

7、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小,繁殖快和形成芽孢的特性。(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可随风飘散,再萌发成细菌)

第三节 真菌

1、常见的真菌:香菇、木耳、银耳;青霉(多细胞个体)、酵母菌(单细胞个体)

2、真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等,真菌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

真菌和动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真菌细胞内也没有叶绿体(异养),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青霉的菌体由菌丝(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和孢子构成;蘑菇的菌体由菌丝(吸收水分和有机物)和子实体(菌柄和菌盖)组成。

3、真菌的生殖:孢子生殖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注意: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

(3)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的现象,简言之,互利共生。(1)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2)根瘤菌与豆科植物,(3)与动物: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纤维素 (4)与人: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食品制作。即发酵原理的应用,发酵就是有机物在一定温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类分解成某些产物的过程。如: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酵母菌; 酸奶、泡菜——乳酸菌; 制醋——醋酸菌;制酱——霉菌

2、食品保存。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保存方法-------低温保存、高温灭菌保存(如巴氏消毒)、缺氧保存、罐藏法、脱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装法、晒制烟熏法、渗透法、冷藏冷冻法、射线法、防腐剂等

3、疾病防治。主要指抗生素治病与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胰岛素是对大肠杆菌转基因形成治糖尿病的药物。

4、环境保护。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第六单元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从大到小的七个等级,并对每一类群地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2、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3、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4、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花、果实、种子

5、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6、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我国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杉、珙桐(鸽子树)

第二节从种到界

1、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2、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依据是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

3、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4、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5、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相似特征越多,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6、生物命名法:瑞典人林奈提出的双名法,即属名+种加词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3、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1)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2)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1)生态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入侵。(如来自国外的水葫芦)

2、建立自然保护区:含义:是指含有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个区域就是自然保护区。功能:具有“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馆”的特点。目的:(1)保护生态系统(如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2)保护珍稀动植物(如保护斑头鸟、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的青海湖鸟岛保护区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2)迁地保护——迁出原地,移入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种子、精子库)(4)健全法制管理,全球合作 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种生物及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基因组成有差别。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的法律和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我国还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当如何做?

(1)人人都来植树造林;(2)开展爱鸟周活动; (3)人人都来消灭白色垃圾;

(4)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木等

6、植物的分类:

无茎叶(无根):藻类植物(如:水绵、海带)

无种子无根的(假根):苔藓植物(如:葫芦藓)

有茎叶有根的:蕨类植物(如:肾蕨)

种子无果皮包被:裸子植物(如:松树、杉树)

有种子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

(1)单子叶植物:平行脉,一片子叶(如玉米)(2)双子叶植物:网状脉,两片子叶(如大豆)

7、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8、生物学家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①分类单位由高到低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②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生物共同特征越少;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9、桃隶属于: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梅属、桃(种)。

马隶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

10、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即:属名+种加词+命名者(可省略)

1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①种类的多样性: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种子植物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动物种数也位居世界前列。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②基因的多样性:包括种间基因的多样性和种内基因(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森林、草原、海洋、湖泊、湿地、农田、城市生态系统等。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⑤保护生物多样性

篇2:初一生物复习提纲

初一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生存的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的生物需要呼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会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地壳内部是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的

地球上是和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有它的表面一薄层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大气圈的空气有多种气体组成

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海湖泊

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

生物的生存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生存空间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个大类:非生物因素和0生物因素

当环境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到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的死亡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在自然环境中,各汇总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都具有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眼食物链积累。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书p27

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由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物种类繁多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相对来说较少

??海洋生态系统有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动植物种类繁多

??淡水系统有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和淡水生物组成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的条件下形成的,动植物种类繁多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相对来说较少

??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其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相对来说较少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放大倍数

切片——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从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

装片——用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得少量材料制成

最外层是一层透明的薄壁,叫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叫细胞膜,保护里面的物体,控制物体进出

植物细胞内有一个近似球状的细胞核

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理由液泡。在植物体绿色的部分,细胞之内还有叶绿体

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力

人的细胞和动物的细胞的基本形状和结构一样

人体和动物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基本结构且是一样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水和糖类都是细胞中的重要物质、

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盐、无机盐、氧等,这类物质叫无机物;一类是分子较大的,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叶绿素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遗传信息在细胞核内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呈螺旋状

DNA的分子很长,它可以分为很多片段,每一个片断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染色体的数量的的恒定对生物的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分为两份,每份中含有一个细胞核。两个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酸寒的遗传物质也一样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使受精卵

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上、结构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都属于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几种或一种的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人体内有八大系统,它们是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毕鸟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绿色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

在成熟的主物体内,总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始终保持分类能力,这种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分生组织

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生物圈中还有一些生物,它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不能独立生活,根据它们的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内的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体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细胞的结构很简单,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体内

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已知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4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苔藓类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植株一般都很矮小

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都有输导组织。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不结种子的

由种子发育成的,这种植物统称为种子植物

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还有胚乳。种皮是幼小的胚得到保护。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组织

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能产生种子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p85

松的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保护它的果皮,这样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种子被包在果实之中,这样的植物成为被子植物

果实有果皮和种子组成

果实可以保护种子免受昆虫的叮咬,以及外界环境中其它不利因素的危害

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幼嫩的茎、叶、芽组成的

植株的生长需要的影响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根向下生长,从土壤中吸收水的无机盐;茎向上生长,并向上长出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

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花是由花芽发育成的

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组成的。雄蕊里面有花粉,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

图p102

花药成熟后会自让裂开,散放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胚细胞,它与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篇3:八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_躯干部_和尾鳍_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2、水由鱼___口__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__毛细血管__中,而_二氧化碳_____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_氧气_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_的含量增高。

13、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_水_中生活;体表被_鳞片_;用_鳃_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_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4、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篇4:初一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

钙:儿童缺乏导致佝偻病,鸡胸,O型腿,中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磷:缺乏导致厌食

铁:构成血红蛋白,缺乏导致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或者儿童智力发育障碍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系统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a)最长;

b)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d)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 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 氨基酸

胆汁(肝脏) 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胆汁不含消化酶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环)吸收; 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呼吸系统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2)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

3)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 胸廓扩大和缩小 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 形成压力差 吸气和呼气

4) 体内气体的交换:

二氧化碳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 肺泡

氧气

氧气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3、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

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

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种类 形态特点 正常值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 男子平均值:5.0-1012个/升;女子:4.2-1012个/升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4~10-109个/升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 发炎

血小板 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 100~300-109个/升 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较深或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构成

有四个腔:左心室 连接主动脉,壁最厚

右心房 连接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 连接肺动脉

左心房 连接肺静脉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保证血液按

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心房、心室与瓣膜的活动关系:

2) 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身体各处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毛细血管

------------------------------------------------------------------------------------------------

肺循环: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输血与血量

1) 血型的发现:19,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2)血量:占体重的7~8%

3)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所有血型都可以少量输入O型血,AB型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少量输血

五、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与排出

1)排泄的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

膀胱 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尿道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单位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3)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等物质,形成尿液

--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

2、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建沼气池

人粪尿的 方法: 高温堆肥

2) 无害化 建生态厕所

处理

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六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堆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眼球壁 中膜 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房水

内容物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

玻璃体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经折光 沿着视神经传导

外界光线 在视网膜上成像 产生神经冲动 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2) 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1)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半规管

内耳 前庭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沿着听小 沿着与听觉

沿外耳道 骨传导 有关的神经

声波 鼓膜 产生振动 耳蜗 产生神经冲动 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2、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 细胞体

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

轴突包上髓鞘叫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 神经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区别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叫神经中枢。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区别于:应激性

2) 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81)

膝跳反射的过程: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

效应器:(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3)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

复杂的反射

4、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

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4)、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

激素 垂

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激素 甲

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成年:甲状腺功能不足,地方性甲状腺肿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

胰岛素 胰岛 调节糖的代谢 糖尿病 低血糖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7、人类活动队生物圈的影响

1)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森林遭到严重滥伐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沙尘暴危害严重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何时还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2)环境污染: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类型 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

水污染:太湖水出现水花

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

噪音污染

篇5: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

(代表动物:水螅,还有水母、海葵、珊瑚虫)

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P5图

2、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辐射对称)这种体形的优点: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水螅的身体有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

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他们分泌的胶状物质。由内胚层构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他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5、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二、扁形动物(代表:涡虫 )

1、蜗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腹面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可以分清前后、左右、背腹。 P6图

2、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即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的优点:能够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3、扁形动物中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很少,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如华枝睾吸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就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这些寄生虫消化器官简单,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4.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线形动物

(代表动物:蛔虫,还有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1、寄生在人的小肠里,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2、消化管结构简单,以人小肠里的半消化食物为食。P8-9图

3、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无专门的运动器官,仅能缓慢蠕动。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细长,呈圆柱形;②体表有角质层。③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

(代表动物:蚯蚓)还有沙蚕、水蛭等

1、体形:呈长圆筒形;前部有一段体节界限不明显,颜色也不同,称为环带。(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

2、身体有许多相似环形体节构成,分节使运动灵活。

3、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刚毛),触摸有粗糙感觉。

4、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有助于呼吸),所以实验中应经常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5、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过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

7、蚯蚓对人类的益处:①疏松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②富含蛋白质;③处理垃圾等有机废物。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软体动物

(代表动物:河蚌、蜗牛、乌贼、扇贝、文蛤、缢蛏等)

1、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群。

2、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P12图

3、双壳类动物用足缓缓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4、软件动物的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软体动物对人类的价值与危害

二、节肢动物

代表动物:蝗虫,还有蝉、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虾、蟹、蚊、蝇等。

1、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的一分类

2、蝗虫身体分头部(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口器)、胸部(前足、中足、后足、两对翅)、腹部(气门)三部分。P15图

3、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已,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

4、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5、节肢动物因附肢分节而得名,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6、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第四节 鱼

1、前三节认识的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本节鱼以后的动物身体内部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

2、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我国有淡水鱼1000多种,著名的“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我国的海洋鱼有种。

3、鱼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①前进动力:躯干部、尾鳍;②前进方向:尾鳍;③保持平衡:腹鳍;④感觉器官:侧线。P20-22图 适合水中生活的特征有:

(1)流线型,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2)体表有鳞片,表面有黏液,起保护身体作用。 (3)鱼的脊柱支撑身体,两侧有发达的肌肉,对运动起重要作用。 (4)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鱼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作用: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鳃丝中密布鲜红色的毛细血管(气体交换)

4、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我国于1986年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以“养殖为主”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两栖动物

代表动物:青蛙,还有:蟾蜍、大鲵、蝾螈

1、蝌蚪形态和内部结构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在水里生活。蝌蚪发育成青蛙后,尾和鳍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2、青蛙的外形特点: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呼吸气体的通道;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所以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青蛙皮肤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辅助肺呼吸。P25图

3、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4、两栖动物的益处:减少农作物虫害,以减少施用农药的污染。

二、爬行动物

代表动物:蜥蜴,还有:龟、鳖、蛇、鳄、恐龙等

1、蜥蜴的外形特点:头部有颈,可以灵活地转动,便于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2、蜥蜴的肺比青蛙发达,气体交换能力更强,只靠肺呼吸。

3、青蛙在水中产卵并受精,而蜥蜴在陆地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在陆地发育成幼蜥。因此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4、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第六节 鸟

1、鸟的种类很多,是脊椎动物中数量仅次于鱼的一个类群。

2、除了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以外,绝大多数鸟都是善于飞行的。

3、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哪些呢?P33图

(1)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羽毛

(3)骨骼轻、薄、坚固,减少体重;胸骨上有龙骨突;胸肌发达。

(4)视觉发达,有的能在飞行中捕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残渣很快随粪便排出体外,减轻重量。

(5)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

4、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5、鸟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起保护作用。

6、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第七节 哺乳动物

代表动物:鲸(不是鱼)、猴、蝙蝠、马、象、兔、狼等

1、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除了鲸等少数水生种类的体毛退化以外,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被毛。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可以维持恒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2)生殖方式:胎生和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牙齿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的摄取食物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P38图

(4)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2、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家畜是由野生动物驯养而来的,是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2)野生动物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起重要作用;(3)导盲犬、警犬、军马等是人类得力的助手。(4)哺乳动物对人类的困扰:鼠类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还会传播疾病。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1、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

2、关节的组成: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滑夜减少摩擦、关节软骨减少摩擦)、关节囊(牢固)

3、肌肉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P44图

4、骨的运动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实例:屈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动作(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5、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

6、哺乳动物主要靠四肢支撑身体,骨在骨骼肌的牵拉下围绕着关节运动,从而完成各种动作,有很强的运动能力,这样有利于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7、动物的运动方式千差万别:水螅固着在水草上,很少移动身体;蜗牛靠肉质足缓慢爬行;蚯蚓只有肌肉没有骨骼,只能缓慢蠕动;蝗虫有肌肉和外骨骼,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能跳跃和飞行;家鸽与飞行的肌肉发达,有轻而坚固的骨骼,飞行速度快,飞行距离远。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动物行为的多种多样: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动物的行为分成:

(1)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2)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3、探究: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两种方法的结合。

第三节 社会行为

1、营群体生活动物:蚂蚁、蜜蜂、猴、狒狒、象、鹿等,它们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2、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领头羊”“首领 雄狒狒”

3、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作、声音、气味;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提取或人工合成的昆虫性外激素可以诱捕相应的农业害虫。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在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生态平衡。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但某种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蚜虫害。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

(1)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2)高温灭菌;(3)冷却;(4)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5)培养,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或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

3、观察菌落:细菌菌落比较小,多数光滑粘稠或干燥粗糙,白或黄色;

真菌菌落比细菌大几倍或几十倍,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红、褐、绿、黑、黄色。

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4、细菌和真菌的广泛分布:土壤中、水里、空气中及至人体及动物和某些极端环境,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或有的要在无氧条件下生存(如泡菜制作)。

第二节 细菌

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显微镜,观察发现了细菌;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实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真菌的一种),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2、细菌的大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那么大。

3、细菌的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单细胞,独立生活。

4、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的外面还有鞭毛和荚膜。

与植物不同之处: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像细菌这样的生物被称为原核生物);虽有细胞壁,却没有叶绿体(异养)。

5、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数细菌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6、细菌的生殖:靠分裂生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分裂一次。

7、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小,繁殖快和形成芽孢的特性。(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可随风飘散,再萌发成细菌)

第三节 真菌

1、常见的真菌:香菇、木耳、银耳;青霉(多细胞个体)、酵母菌(单细胞个体)

2、真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等,真菌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

真菌和动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真菌细胞内也没有叶绿体(异养),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青霉的菌体由菌丝(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和孢子构成;蘑菇的菌体由菌丝(吸收水分和有机物)和子实体(菌柄和菌盖)组成。

3、真菌的生殖:孢子生殖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注意: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

(3)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的现象,简言之,互利共生。(1)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2)根瘤菌与豆科植物,(3)与动物: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纤维素 (4)与人: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食品制作。即发酵原理的应用,发酵就是有机物在一定温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类分解成某些产物的过程。如: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酵母菌; 酸奶、泡菜——乳酸菌; 制醋——醋酸菌;制酱——霉菌

2、食品保存。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保存方法-------低温保存、高温灭菌保存(如巴氏消毒)、缺氧保存、罐藏法、脱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装法、晒制烟熏法、渗透法、冷藏冷冻法、射线法、防腐剂等

3、疾病防治。主要指抗生素治病与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胰岛素是对大肠杆菌转基因形成治糖尿病的药物。

4、环境保护。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第五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从大到小的七个等级,并对每一类群地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2、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3、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4、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花、果实、种子

5、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6、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我国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杉、珙桐(鸽子树)

第二节从种到界

1、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2、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依据是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

3、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4、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5、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相似特征越多,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6、生物命名法:瑞典人林奈提出的双名法,即属名+种加词

篇6: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一、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 起源森林古猿 运动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生活习性以及语言的产生自己总结:

2、人的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内生殖器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阴囊:保护睾丸 阴茎:排精、排尿

3)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内生殖器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4)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球形,人体内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场所:输卵管

5)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发育:受精卵、胚胎、胎儿 、婴儿

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3、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 :功能特点 心脏 结构、功能完善化 ;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性发育 :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4、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减少 子宫内膜坏死、脱落。

出血 :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5、计划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 ;

少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优生: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

二、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

钙:儿童缺乏导致佝偻病,鸡胸,O型腿,中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磷:缺乏导致厌食

铁:构成血红蛋白,缺乏导致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或者儿童智力发育障碍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系统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a)最长;

b)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d)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 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 氨基酸

胆汁(肝脏) 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胆汁不含消化酶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环)吸收; 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呼吸系统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2)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

3)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 胸廓扩大和缩小 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 形成压力差 吸气和呼气

4) 体内气体的交换:

二氧化碳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 肺泡

氧气

氧气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3、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

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

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种类 形态特点 正常值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 男子平均值:5.0_1012个/升;女子:4.2_1012个/升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4~10_109个/升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 发炎

血小板 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 100~300_109个/升 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较深或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构成

有四个腔:左心室 连接主动脉,壁最厚

右心房 连接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 连接肺动脉

左心房 连接肺静脉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保证血液按

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__:心房、心室与瓣膜的活动关系:

2) 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身体各处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毛细血管

------------------------------------------------------------------------------------------------

肺循环: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输血与血量

1) 血型的发现: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2)血量:占体重的7~8%

3)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所有血型都可以少量输入O型血,AB型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少量输血

五、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与排出

1)排泄的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

膀胱 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尿道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单位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3)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等物质,形成尿液

__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

2、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建沼气池

人粪尿的 方法: 高温堆肥

2) 无害化 建生态厕所

处理

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六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堆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眼球壁 中膜 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房水

内容物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

玻璃体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经折光 沿着视神经传导

外界光线 在视网膜上成像 产生神经冲动 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2) 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1)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半规管

内耳 前庭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沿着听小 沿着与听觉

沿外耳道 骨传导 有关的神经

声波 鼓膜 产生振动 耳蜗 产生神经冲动 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2、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 细胞体

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

轴突包上髓鞘叫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 神经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__区别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叫神经中枢。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__区别于:应激性

2) 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81)

膝跳反射的过程: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

效应器:(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3)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

复杂的反射

4、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

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4)、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

激素 垂

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激素 甲

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成年:甲状腺功能不足,地方性甲状腺肿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

胰岛素 胰岛 调节糖的代谢 糖尿病 低血糖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7、人类活动队生物圈的影响

1)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森林遭到严重滥伐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沙尘暴危害严重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何时还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2)环境污染: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类型 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

水污染:太湖水出现水花

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

噪音污染

初中生物备课组工作总结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提纲

高中作文提纲及范文

历史课堂上如何做好笔记?历史如何进行复习?

初二生物学习方法:孤规律

高考复习记笔记的技巧 上课的时候怎么做笔记

初一作文提纲范例大全

初一生物学习复习计划

高考历史知识点提纲

高三作文提高

高考生物复习提纲
《高考生物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考生物复习提纲(共6篇)】相关文章:

初一作文提纲2023-10-11

《种瓜得豆》教案2022-05-06

世界历史综合复习提纲:二战后的世界2022-11-22

高一英语复习计划2022-12-19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2023-04-25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方法2022-05-02

五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如何有效提高成绩的两个技巧2023-05-03

高三教师教学工作总结2023-06-02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2023-04-03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2022-07-2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