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散文《静寂的园子》

时间:2022-12-26 07:29:2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巴金散文《静寂的园子》(精选12篇)由网友“郑云龙”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巴金散文《静寂的园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巴金散文《静寂的园子》

篇1:巴金《静寂的园子》阅读答案

巴金

(1)没有听见房东家的狗的声音。现在园子里非常静。那棵不知名的五瓣的白色小花仍然寂寞地开着。阳光照在松枝和盆中的花树上,给那些绿叶涂上金黄色。天是晴朗的,我不用抬起眼睛就知道头上是晴空万里。

(2)忽然我听见洋铁瓦沟上有铃子响声,抬起头,看见两只松鼠正从瓦上溜下来,这两只小生物在松枝上互相追逐取乐。它们的绒线球似的大尾巴,它们的可爱的小黑眼睛,它们颈项上的小铃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索性不转睛地望着窗外。但是它们跑了两三转,又从藤萝架回到屋瓦上,一瞬间就消失了,依旧把这个静寂的园子留给我。

(3)我刚刚埋下头,又听见小鸟的叫声。我再看,桂树枝上立着一只青灰色的白头小鸟,昂起头得意地歌唱。屋顶的电灯线上,还有一对麻雀在吱吱喳喳地讲话。我不了解这样的语言。但是我在鸟声里听出了一种安闲的快乐。它们要告诉我的一定是它们的喜悦的感情。可惜我不能回答它们。我把手一挥,它们就飞走了……留给我一个园子的静寂。不过我知道它们过一阵又会回来的。

(4)现在我觉得我是这个园子里唯一的生物了。我坐在书桌前俯下头写字,没有一点声音来打扰我。我正可以把整个心放在纸上。但是我渐渐地烦躁起来。这静寂像一只手慢慢地挨近我的咽喉。我感到呼吸不畅快了。这是不自然的静寂。这是一种灾祸的预兆,就像暴雨到来前那种沉闷静止的空气一样。

(5)我似乎在等待什么东西。我有一种不安定的感觉,我不能够静下心来。我一定是在等待什么东西。我在等待空袭警报;或者我在等待房东家的狗吠声,这就是说,预行警报已经解除,不会有空袭警报响起来,我用不着准备听见凄厉的汽笛声(空袭警报)就锁门出去。近半月来晴天有警报差不多成了常例。

(6)可是我的等待并没有结果。小鸟回来后又走了;松鼠们也来过一次,但又追逐地跑上屋顶,我不知道它们消失在什么地方。从我看不见的正面楼房屋顶上送过来一阵咶咶的乌鸦叫。

(7)我写到上面的一段,空袭警报就响了。我的等待果然没有落空。这时我觉得空气在动了。我听见巷外大街上汽车的叫声。我又听见飞机的发动机声,这大概是民航机飞出去躲警报。有时我们的驱逐机也会在这种时候排队飞出,等着攻击敌机。我不能写了,便锁上园门,匆匆地走到外面去。

(8)在城门口经过一阵可怕的拥挤后,我终于到了郊外。在那里耽搁了两个多钟头。警报解除后,我回来,打开锁,推开园门,迎面扑来的仍然是一个园子的静寂。

(9)我回到书桌前面,在继续执笔前看看窗外。树上,地上,满个园子都是阳光。墙角一丛观音竹微微地飘动它们的尖叶。一只大苍蝇带着嗡嗡声从开着的窗飞进房来,在我的头上盘旋。一两只乌鸦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叫。一只黄色小蝴蝶在白色小花间飞舞。忽然一阵奇怪的声音在对面屋瓦上响起来,又是那两只松鼠从高墙沿着洋铁滴水管溜下来。它们跑到那个支持松树的木架上,又跑到架子脚边有假山的水池的石栏杆下,在那里追逐了一回,又沿着木架跑上松枝,隐在松叶后面了。

(10)狗的声音还是听不见。我向右侧着身子去看那条没有阳光的窄小过道。房东家的小门紧紧地闭着。大概这家人大清早就到城外躲警报去了,现在还不曾回来。那条肥壮的黄狗一定也跟着他们“疏散”了,否则会有狗抓门的声音送进我的耳里来。

(11)我又坐在窗前写了这许多字。还是只有乌鸦和小鸟的叫声陪伴我。苍蝇的嗡嗡声早已寂灭了。现在在屋角又响起了老鼠啃东西的'声音。都是响一回又静一回的,在这个受着轰炸威胁的城市里我感到了寂寞。

(12)然而像一把刀要划破万里晴空似的,嘹亮的机声突然响起来。这是我们自己的飞机。声音多么雄壮,它扫除了这个园子的静寂。我要到庭院中去看天空,看那些背负着金色阳光在蓝空里闪耀的灰色大蜻蜓。那是多么美丽的景象。

16.“在这个受着轰炸威胁的城市里我感到了寂寞”,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寂寞”?(4分)

17.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园子的静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尾处赞美“扫除了这个园子的静寂”的机声“多么雄壮”,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18.文章反复描写松鼠、小鸟等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5分)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与其说本文写的是“我”居住的园子,不如说是“我”内心的“园子”。“我”内心情感的变化既是园子带给“我”的,又反映了“我”对战争的关切和思考。

B.文章先后几处写到房东家的狗,作者以此作为贯穿全篇的一条线索:“我在等待房东家的狗吠声”,是希望狗吠声能打破眼前的静寂,给园子带来一些生气。

C.第(7)段中说“我的等待果然没有落空”,一方面是空袭警报的响起在预料之中,一方面又表明“我”欣喜地等到了我们自己的飞机起来攻击敌机。

D.文章结尾处情绪的突变,体现了“我”对民族、对未来的信心,激励了作者自己,也激励了更多抗战中的国人。

E.本文以细腻质朴的笔触描写了战乱中最寻常的一段生活,充满抒情色彩,总体给人“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参考答案

16.答题要点:①轰炸的威胁使园子和城市变得静寂而清冷,令人感到寂寞;②城市笼罩着战争阴影,威胁日复一日,暗含作者对战争前景的担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篇2:巴金《静寂的园子》阅读答案

17.答题要点:①表达作者对温馨安宁的生活环境的喜爱和珍惜,对威胁和平安宁生活的战争以及发动战争的入侵者的厌恶和愤恨。②不矛盾。因为它们是和平的守护者,只有痛击入侵者才能带来作者所期盼的永久的和平安宁。(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8.答题要点:①用松鼠颈项上铃子的响声、小鸟的叫声来反衬园子的静寂;②写松鼠的追逐取乐、小鸟得意的歌唱烘托园子的温馨安宁气氛,与警报响起后的拥挤和纷乱形成对比。(意思对即可,第①点2分,第②点3分)

19.BC(B项,把几次提到的房东家的狗看作本文的线索不妥:“我”等待狗吠声,是希望预行警报及早解除。C项,表明“我”看到我们自己的飞机起来攻击敌机的欣喜,这样理解牵强)

篇3:巴金散文

巴金散文精选

精选巴金散文大全,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桂林的受难【1】

在桂林我住在漓江的东岸。

这是那位年长朋友的寄寓。

我受到他的好心的款待。

他使我住在这里不像一个客人。

于是我渐渐地爱起这个小小的“家”来。

我爱木板的小房间,我爱镂花的糊纸窗户,我爱生满青苔的天井,我爱后面那个可以做马厩的院子。

我常常打开后门走出去,跨进菜园,只看见一片绿色,七星岩屏障似地立在前面。

七星岩是最好的防空洞,最安全的避难所。

每次要听见了紧急警报,我们才从后门走出菜园向七星岩走去。

我们常常在中途田野间停下来,坐在树下,听见轰炸机发出“孔隆”、“孔隆”的声音在我们的头上飞过,也听见炸弹爆炸时的巨响。

于是我们看见尘土或者黑烟同黄烟一股一股地冒上来。

我们躲警报,有时去月牙山,有时去七星岩。

站在那两个地方的洞口,我们看得更清楚,而且觉得更安全。

去年十一月三十日桂林市区第一次被敌机大轰炸(在这以前还被炸过一次,政府图书馆门前落下一颗弹,然而并无损失),那时我们许多人在月牙山上,第二次大轰炸时我和另外几个人又在月牙山,这次还吃了素面。

但以后月牙山就作了县政府办公的地方,禁止闲人游览了。

七星岩洞里据说可以容一两万人。

山顶即使落一百颗炸弹,洞内也不会有什么损伤。

所以避难者都喜欢到这个洞躲警报。

但是人一进洞,常常会让警察赶到里面去,不许久站在洞口妨碍别人进出。

人进到里面,会觉得快要透不过气,而且非等警报解除休想走出洞去。

其实纵使警报解除,洞口也会被人山人海堵塞。

要抢先出去,也得费力费时。

所以我们不喜欢常去七星岩。

在桂林人不大喜欢看见晴天。

晴天的一青无际的蓝空和温暖明亮的阳光虽然使人想笑,想唱歌,想活动。

但是凄厉的警报声会给人带走一切。

在桂林人比在广州更害怕警报。

我看见同住在这个大院里的几份人家,像做日课似地每天躲警报,觉得奇怪。

他们在天刚刚发白时就起身洗脸做饭。

吃过饭大家收拾衣物,把被褥箱笼配上两担,挑在肩上,从容地到山洞里去。

他们会在洞里坐到下午一点钟。

倘使这天没有警报,他们挑着担子或者抱着包袱负着小孩回来时,便会发出怨言,责怪自己胆小。

有一次我们那个中年女佣在厨房里叹息地对我说:“躲警报也很苦。

”我便问她:为什么不等发警报时再去躲。

她说,她听见警报,腿就软了,跑都跑不动。

的确有一两次在阴天她没有早去山洞,后来听见发警报,她那种狼狈的样子,叫人看见觉得可怜又可笑。

我初到桂林时,这个城市还是十分完整的。

傍晚我常常在那几条整齐的马路上散步。

过一些日子,我听见了警报,后来我听见了紧急警报。

又过一些日子我听见了炸弹爆炸的声音。

以后我看见大火。

我亲眼看见桂林市区的房屋有一半变成了废墟。

几条整齐马路的两旁大都剩下断壁颓垣。

人在那些墙壁上绘着反对轰炸的图画,写着抵抗侵略的标语。

我带着一颗憎恨的心目击了桂林的每一次受难。

我看见炸弹怎样毁坏房屋,我看见烧夷弹怎样发火,我看见风怎样助长火势使两三股浓烟合在一起。

在月牙山上我看见半个天空的黑烟,火光笼罩了整个桂林城。

黑烟中闪动着红光,红的风,红的巨舌。

十二月二十九日的大火从下午一直燃烧到深夜。

连城门都落下来木柴似地在烧烧。

城墙边不可计数的布匹烧透了,红亮亮地映在我的眼里像一束一束的草纸。

那里也许是什么布厂的货栈吧。

每次解除警报以后,我便跨过浮桥从水东门进城去看灾区。

策一次在中山公园内拾到几块小的弹片;第二次去得晚了,是被炸后的第二天,我只看见一片焦土。

自然还有几堵摇摇欲坠的断墙勉强立在瓦砾堆中。

然而它们说不出被残害的经过来。

在某一处我看见几辆烧毁了的汽车:红色的车皮大部分变成了黑黄色,而且凹下去,失掉了本来的形态。

这些可怜的残废者在受够了侮辱以后,也不会发出一声诉冤的哀号。

忽然在一辆汽车的旁边,我远远地看见一个人躺在地上。

我走近了那个地方,才看清楚那不是人,也不是影子。

那是衣服,是皮,是血肉,还有头发粘在地上和衣服上。

我听见了那个可怜的人的故事。

他是一个修理汽车的工人,警报来了,他没有走开,仍旧做他的工作。

炸弹落下来,房屋焚毁,他也给烧死在地上。

后来救护队搬开他的尸体,但是衣服和血肉粘在地上,一层皮和尸体分离,揭不走了。

第三次大轰炸发生在下午一点多钟。

这是出人意外的事。

以前发警报的时间总是在上午。

警报发出,凄厉的汽笛声震惊了全市,市民狼狈逃难的情形,可想而知。

我们仍旧等着听见紧急警报才出门。

我们走进菜园,看见人们挑着行李、抱着包袱、背负小孩向七星岩那面张惶地跑去。

我们刚走出菜园,打算从木桥到七星岩去。

突然听见人们惊恐地叫起来,“飞机!”飞机!”一些人抛下担子往矮树丛中乱跑,一些人屏住呼吸伏在地上。

我觉得奇怪。

我仔细一听,果然有机声。

但这不是轰炸机的声音。

我仰头去看,一架飞机从后面飞来,掠过我们的头上,往七星岩那面飞走了。

这是我们自己的飞机。

骚动平息了。

人们继续往七星岩前进。

我这时不想去山洞了,就往左边的斜坡走,打算在树下拣一个地方坐着休息。

地方还没有选好,飞机声又响了。

这次来的是轰炸机,而且不是我们的。

人们散开来,躲在各处的树下。

他们来不及走到山洞了。

十八架飞机在空小盘旋一转,于是掷下一批炸弹,匆匆忙忙地飞走了。

这次敌机来得快,也去得快。

文昌门内起了大火。

炸死了一些人,其中有一位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青年音乐家(1)。

第四次的大轰炸应该是最厉害的一次了,我要另写一篇《桂林的微雨》来说明。

在那天我看见了一个城市的大火。

火头七八处,从下午燃烧到深夜,也许还到第二天早晨。

警报解除后,我有两个朋友,为了抢救自己的衣物,被包围在浓焰中,几乎迷了路烧死在火堆里。

这一天风特别大,风把火头吹过马路。

桂西路崇德书店的火便是从对面来的。

那三个年轻的职员已经把书搬到了马路中间。

但是风偏偏把火先吹到这批书上。

最初做了燃料的还是搬出来的书。

不过另一部分书搬到了较远的地方,便没有受到损害。

就在这一天(我永不能忘记的十二月二十九日!),警报解除后将近一小时,我站在桂西路口,看见人们忽然因为一个无根的谣言疯狂地跑起来。

人们说警报来了。

我没有听见汽笛声。

人们又说电厂被炸毁了,发不出警报。

我不大相信这时会再来飞机。

但是在这种情形里谁也没有停脚的余裕。

我也跟着人乱跑,打算跑出城去。

我们快到水东门时,前面的人让一个穿制服的军官拦住了,那个人拿着枪站在路中间,厉声责斥那些惊呼警报张惶奔跑的人,说这时并没有警报,叫大家不要惊惶。

众人才停止脚步。

倘使没有这个人来拦阻一下,那天的情形恐将是不堪设想的了。

后来在另一条街上当场枪决了一个造谣和趁火打劫的人。

以后还有第五次、第六次的轰炸。

……关于轰炸我真可以告诉你们许多事情。

但是我不想再写下去了。

从以上简单的报告里,你们也可以了解这个城市的受难的情形,从这个城市你们会想到其他许多中国的城市。

它们全在受难。

不过它们咬紧牙关在受难,它们是不会屈服的。

在那些城市的面貌上我看不见一点阴影。

在那些地方我过的并不是悲观绝望的日子。

甚至在它们的受难中我还看见中国城市的欢笑。

中国的城市是炸不怕的。

我将来再告诉你们桂林的欢笑。

的确,我想写一本书来记录中国的城市的欢笑。

废园外【2】

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又到了这里来了。

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

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

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

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

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

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倒塌了。

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

花还在盛开。

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中年的。

是的,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

因为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

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

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

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

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

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

这句话还是几天前,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

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

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

人们还在那里挖掘。

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楞。

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吧。

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

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

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

篇4:沉于静寂散文

沉于静寂散文

新的一天开始了,大得无边无际。

多一半日子里,小城的上空,阳光弥漫,天空明净。高高低低的楼房,没有站好队形,显得零乱、拥挤。街道被日光切割成灰色的线条,穿行的人们,有时找不见自己的身影。缺少灵动和生机时,人们勉强给城市以生命的表述,把流动的车辆、涌动的人群,比作动脉和血液。更多的时候,我能看到,街道右侧,一些人下象棋,打麻将,玩扑克,日子显得从容自在。街道左侧,有个乞丐,伏在地上,眼前的一片纸上,写好了种种不幸。建筑物上,小广告时常光顾,不断更新,层层覆盖。这种场面,情绪不好的时候,很难避免一个正常人对城市的误解。

事实上,一直是这样和情形:所有的人,所有的生活,除了固定的安排外,大多都是未知的,仓促得来不及整理,秩序根本做不到井然。

高峰期的梗塞,在早晨、中午出门时,总能遇到。弄不清楚,出租车、私驾车、公务车,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有些“突然”的味道。生活的节奏,便被弄得凝滞和迟钝。按我的理解,对小城而言,自行车应该是主要交通工具,自由而不占用空间。我是自行车最忠实的用户,乐意由它而东奔西跑,仔细算算,包括丢失了的,现在正在使用第八辆了。还好,我行走的路上,有两处自行车修理摊,为骑车族服务。其实,自行车修理摊不止两处。这个夏天,站在居所的阳台上,稍一转头,透过窗户玻璃,就可看见那处修理摊。摊子位于某局办公楼的拐角处,从待修的自行车数量上判断,生意很是不错。那个长络腮胡子的摊主,蓝色的工作服,沾了不少油腻,似乎好长时间没有打理过了,脏兮兮地,和他的头发一样发灰。不久,我看到,中午或者傍晚,会有一位妇女给她送饭,我怀疑她是他的姐姐,却也有人说是他的前妻。一个人,有人送饭,说明背后还有人惦念,生活就多了些幸福和温暖!

这栋办公楼的前面,是个小型广场。广场的夏夜,灯光明亮,十分繁华。我数了一下,约五六十个啤酒摊子,摆在广告伞下,如果没有雷雨干扰,基本座无虚席。那些烧烤摊子,也闻风而至。玩扑克,喝啤酒,吃烧烤,偶尔打架、争执,是这里全部夜生活的内容。繁华褪尽,留下许多垃圾,若被雨水浸泡,再经太阳烤晒,就有许多苍蝇飞舞,膻腥的气味在半空悬浮。修理自行车的摊主,也有一把太阳伞,印着啤酒广告的那种。晚上,太阳伞的四周围了塑料布,他就睡在里面。如果晚间气温高,围上去的塑料布会取了下来。夜间,广场正值繁华时,他已经睡着了。这个夏天,他就是这样度过的。

总能与一位女人不期而遇。这女人,不管是夏天,还是冬日,都穿着长裙,色泽鲜艳,款式时尚。她的黑色眼镜,似乎从未摘下来过,以致无法确定她的目光是否扫过擦肩而过的路人。没有谁向她打招呼,她也不和其他人打招呼,急匆匆地走着。那只半尺高的小狗,毛色不错,灰中透着些许红色,小跑步跟在她的后面。牵着它的绳子,虽然松弛,却似有力。小狗不时到路边的树下去,嗅嗅,抬一下腿,要撒尿的样子,显得温顺羞怯。这时,女人会停下来,头也不回。据说,她是外地人,为了爱情,跟随着本地的同学来到小城。那个男人,她的丈夫,几年后和她离了婚,又与一女子结了婚。这些年,人们都饱经风霜似的,此类现象已不会引起谁的关注和叹息。只是,许多人表面乐观而内心充满隐忧。

我经常会看到溜狗的老人、妇女、小孩。有条小狗陪着,似乎生活多了些优越,多了些安闲。他们中,一些妇女怀抱着小狗,而她的孩子,委屈地跟在一边。当然,很多小狗,都是跟着主人的,在主人的脚边绕来绕去,也不见有绳子拴着----它们担心失去了主人。可是,这位戴墨镜、穿长裙的女人,手里始终拽着那条绳子不放,她或许觉得,它是现在唯一可亲近的动物了。有时,我私下揣测,她是否还给这条小狗起了一个男人的名字?

我的观察,和我东奔西走紧密相连。但有个最基本的轨迹。一般情况下,东城区,北二环路,是我必然行走的路线。

东城区,近两年繁华了起来。过去,是几百亩粮田,平坦并且开阔。我很喜欢油菜花开放,金灿灿的,满眼迷离,整个世界都会被眼前的景象夷为平地。新世纪初期,这里尽悉开发,成为城市扩张的最新成果。一年四季,总有店铺开张,恰都正当中午,礼炮的轰鸣声,淹没半个小城。这天,街道上多了几十条宣传条幅,红红的,要开大会或者某工作要开展强态攻势的样子,很气派。顺眼看看内容,却是东城区某住宅楼又要开盘。作为司空见惯的事件,我只是一个行走者,过眼也就忘记了。过了几天,距我不远的地方,炮声隆隆,歌曲阵阵,猛然记起,今天是大家认识中的吉日,可能那处楼盘盛大开张了,不知道是哪位领导,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当然,这与我无关。

我路过时,开盘仪式已经结束,但还有许多人没有散去,兴致勃勃地讨论什么。一群孩子,也围在那里。他们是一群小学生,可能就居住在小区附近。他们奔跑,争吵,抢夺散落在地上的汽球。汽球有红有黄有绿有蓝有紫,互相拥在一起,十分炫目,充满诱惑。有四个孩子,手里攥着一把五彩汽球,朝东而去。脸上的笑容,是胜利的,欢愉的,为此而不屑的大人,无法体验得到他们的快乐。这几个孩子,我是认得的。上下班时,常碰见他们出入于三中巷。三中巷在东城区以东,还是以前的老样子,瓦房,大院,一下子能容纳好几百人。城区东进的步伐由快而缓,这片居民区,暂时躲过了商业开发。虽然迟早要被开发掉,但片刻的手下留情,却使打工者和他们的孩子,有了容身之所。孩子们面色有山的颜色,行走有山的曲折,短暂的小城生活,这些没有改变。没有改变的还有他们的顽皮。树木发芽的仲春,巷子和通往城区的道路上,这几个孩子,总忘记老师的教诲,爬上树木,摘下柳枝,褪下树皮,制作柳笛,吱吱呜呜的,乡村一般。有时我想,孩子们已经懂得了日子的艰涩,遵守着勤俭的习惯,秋季,城市的树木脱下冗余的枝条时,我能看到,这些孩子们和大人一样,把树枝拖回家去,那时灶膛里的火光一定很旺。孩子们很喜欢落雪的日子,他们不会堆雪人,不喜欢玩打雪仗,但是,喜欢在雪地里行走,比如,他们把双脚并扰,一个脚印挨着一个脚印,走出拖拉机轮胎的痕迹,朝前,朝前。又如,绕双“8”字,让脚印在雪地上留下大蝴蝶的形状,让人觉得春天离得很近。这些,很容易让我想起童年。

其实,抢汽球的孩子们,穿着几乎是一样的。孩子们可以不理解,大人们却明白,那是为了让自家的孩子和众多的孩子看上去一样。有一个细节,或许只有我知道。那些五彩纷呈的汽球,它们的命运其实也不一样。我看到,城里的孩子们,或者居住在繁华小区的孩子们,汽球是最好的爆竹,他们边走边捏,制造出不少愉快的声响,到家时,手中只有书包。而三中巷的几个孩子,要把汽球小心地挂在床头,或者挂在墙壁的某颗钉子上,至少,一直要挂到过年,至少,一直等它们在不经意中消失。

每次,每个盛大的开张之后,烟花纸屑凋落一地,汽车驶过,随着轮胎起舞,如果有雨,红红绿绿的,极度膨胀,腐烂一般。环卫工人身着黄色衣物,身影忙碌不已。她们大多是女性,是近年失业的企业工人。

事实是,失业者随处可见。东城区直通北二环路,有所名气不错的学校,就在这里。中午和傍晚,学生上学和放学的时候,经常看见两个小摊各摆在马路的一边,但我不知道他们是几时来,几时回的。小摊点是流动的,他们没有工商、卫生、税务等部门颁发的一大堆经营证照。摊主是女的`,虽然捂着口罩,穿着工作服(可能由于时间了,显得不那么纯蓝),但还是可以断定年龄都不到40岁。她俩的经营工具,是一副用角钢和铁皮焊成的烤箱,烤箱内置着煤气灶,还有两个抽屉。箱体一面的槽子里,是沸腾的食用油。油沸腾时,将食物放进去,翻腾的过程中,孜然粉、麻辣粉、胡椒粉、花椒粉等调味品,被一只小刷子涂抹了上去。她们的销售对象是那些学生们。土豆片、生菜卷、蘑菇、五香豆腐,都是孩子们喜欢的食物,去年四毛钱一个,今年春天,也随行就市上涨成八毛钱一个了。

她们两个相互距离只有三两米,但不互相说话,没有人卖东西时,也不说话。也不坐着,一直站着。站累了,双手撑到柜子上去。但不等于她们不完全开口,其中一位喜欢用眼睛与人交流,眼神有些忧伤。另一位喜欢和顾客交流,喋喋不休,没完没了,说孩子不好好读书,说老公又要失业,说自己每天很累。去年刚开春时,她柜子里的煤气起火,时值中午上下班高峰,交通阻塞了一个多小时。消防车来后,火已经燃尽。她的直接损失过千元,自此,话也就少了。

这是中午和下午的情形。早晨,也有两个摊子,摊主也是两个女的,40岁左右,也把两个用人力三轮车改装成的摊子,摆在马路的两侧,但不卖烧烤。她们的用玻璃粘接成的柜子里,放着几个装满素菜的小盆子,还有几十个碗口大小的饼子。她们是给学生和路人出售“菜夹饼”。菜是凉拌的,多是土豆丝、芹菜段、青辣椒丝、黄瓜片,为吸引孩子们,偶尔切几片儿火腿肠拌在菜里。去年,一个菜夹饼一元钱,今年春天涨到一元五角钱了。那天一早,我骑自行车到路口时,见只有一个摊子摆在那里。朝东行进,看见另一个摊子,正和我同方向奔跑。对了,东边也有一所小学。这是我没有见过的情形。回过头,她还在跑,当然我也在跑。有时的奔跑,可能有些不情愿,但别人得叫他们跑动。比如,上面来人检查。上面要来的人,想必工作繁忙,时间紧迫,不愿露面,更不愿意看到零乱的街道,因此,小城的各个路口都有警察站岗。所有的车辆和行人凝结在路上时,便有车队疾驰而来,前面警车开道,场面壮观威武。

这都是白天的情形。腐朽、衰败,繁华、热闹。

傍晚时分,我有时去门口转转,没有目的,只是随便转转。偶尔,还走到北二环路西边去,比如体育场和公园,也就能看到与白天不同的景象。体育场北面,是一个好大的足球场。足球场的草坪大概因为质量不好,两年后逐渐枯萎,最后成了不毛之地,但一些孩子,仍然把它看作足球场,周末在那里踢球,滚一身尘土。旱冰场在足球场的西北角,算是场地有效利用和开发----我一直觉得,城市的每一块地方都蕴藏着无限的欲望和商机。旱冰场经营者是一对夫妻,他们的工作间是一破旧的面包车车箱,远远看去,像伏着的甲虫。但他们不在里面食宿。那天我去,正好傍晚七时,旱冰场上没有玩耍的人影,四边摆放的几百双旱冰鞋,像张口待哺的大鸟,一些可能还有余热。应该是晚饭结束了,有几个学生走了过来生,胸前还挂着学校的徽章。他们模样端正,脸色洁净,像我的兄弟。我怀疑他们四个,其实是路过这里,可他们和老板熟识。老板说:不玩?学生说,顾不上了,老师今晚查自习。他们明显是这里的常客。我回头,街灯通明,天色昏暗。旱冰场上的几个灯泡也亮了起来,和日光相比是炫目的那种亮。大约八点多,学生又来了。他们四个要了四瓶啤酒,打开,放在台球桌帮上,然后摘下学校校徽,掏出墨镜戴上,其中一个掏出一包香烟,抖出一枝,低头咬在口中,然后把烟盒扔给另外三人。我想,这几个孩子,晚上为什么还要戴墨镜呢?此时,我突然觉得我的想法被他们洞穿。他们用墨镜对着我,躲藏在后面的目光有些恶意。

更多的是女人,还有小车。他们和它们,基本朝着一个方向而去。公园的晚上繁华并充满神秘,甚至诱惑。他们要去公园散步,聚会,聊天,跳舞。白天素面朝天的女子,晚上着上浓妆,从身边走过时,喷洒在身上的香水令人窒息。我居住的院子,几位女人白天聚在门口打牌,偶尔打一会儿羽毛球,晚上也要去公园,不用细看,她们都把自己打扮了一番。公园其实距家不远,十几分钟的路程。早些年,公园还是麦田和苹果园,不到两年时间,就利用一条自东向西的河,几百亩果园等,自然环境建成了一处公园。春天,苹果花纱一样笼罩了半边天,夏天,绿草和五颜六色的花朵相互衬映,秋天,名叫红富士的苹果挂满枝头,冬天,白雪覆盖了喧哗,景象安静平和。我最喜欢冬天了。除了自然生长的花草,还有石膏塑造的绵羊、梅花鹿,塑料制成的仙人掌。假像,愉悦着眼睛,可谁在乎这些呢。

去公园的具体时间,实在记不清了,但不是傍晚。一个人,独坐。拣了个亭子,没有人。其他几个亭子,各有一对男女或坐或站的占着。我的亭子在高处,眼前的水没有微澜,人造湖水绿中透蓝,如没有灵气的石头。刚栽下不久的树木,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一样,有气无力。高低错落的楼房,闪光的铜字招牌。远处的线状车道,甲虫般蠕动的车辆。但这不是独坐的目的。独坐应该没有目的,仅仅是独坐而以。石凳冰凉,坐着坐着,就不知道冰着还是热着,只是,时间长了便有许多人和事走进了思想。

最近一段时间,我睡得很晚。不是因为外面的声音,也不是受公园舞曲的影响。尽管我的房子封闭不好,无法拒绝这些声音进来。我能听见,傍晚走出院子的住户已经回来了,他们意犹未尽,还有些兴奋,但充分说明,夜,趋向平静。晚饭后,妻早早地休息了,他得在深夜十一时二十分醒来,骑上自行车去上大夜班。妻失业后,久居家里。有一天,她很突然地说,她要上班去。口气坚定,不容置辩。我十分清楚,那个岗位粉尘多,强度大,三班倒。她擦拭自行车,寻找穿旧了的衣服和帽子,她叮咛我,因倒班不能回家时我怎样做饭,在哪里买菜等等。

自她打工后,我终于知道,小城对夜行人表现得十分吝啬,她出门时,街上的路灯会全部熄灭。妻是胆小人,我因事不在家中时,她会在半夜三更打电话给我,自己弄出些恐怖来吓唬自己,可是,现在的胆量却不知从哪里来。她出门,下楼,尽量不弄出声响,怕惊扰了入睡的邻居。我点燃一支香烟,趴在窗台上,透过模糊的玻璃,看着外面的黑暗。烟头的光亮弱小,但只有我能在黑暗中,给她一点光亮。

世界沉于静寂。但它不能安顿一个男人在黑暗中的忧伤。

篇5:静寂的冬天的散文

静寂的冬天的散文

童年的故事像一部永远放不完的电影,时常在我的脑海里,装着我们成长的过程,有时甜,有时酸,还有时苦,儿时落雪的寒冷冬天在哪个时候每每成了最惊悚的日子(小手,小脚冻起了胞,哪一道道被寒冬冻伤的裂口,锥心的痛,刺骨的寒风吹的小脸通红),哪时最快乐的事就是巴不得长个翅膀飞回家吃着热呼呼的饭菜,围在火炉边是最快乐的事!——岁月静好。

我家住在三楼,楼道很窄,冬天一到就必须用铁皮包裹着的土炉子生火。楼下有一块空地,每天中午这块空地就热闹了起来。家家户户都把大大小小的土炉子或近或远的排列起来,旁边堆着秋天早已准备好的柴火。家里有个完全是钢铁制成的大炉子,叫回风炉,有烟囱的。另外有一种小的可以搬运的小炉子,也是备有长短不一的临时用的拔火用的铁皮烟囱的。摆好炉子,堆好柴和焦炭,用精致锋利的斧子把“明子”慢慢劈成小条小条,以便于燃烧。山里的风是桀骜的,烧火的经验丰富了,你必须躲在楼道里背对着还会冲进来捣乱的风,才能够顺利的把柴火点燃,然后挑出细的木柴加上去,然后才提着到露天的地面去放好。炉子里的火从来都不能够安安静静、自由自在的燃烧。你蹲在这边,风把火烟吹向你这边;你跟到那边,风又把火烟吹向那边。总之,一定要让你的眼泪熏出来,让你的眼眯成一丝缝,让你的鼻子呛个够……不付出这样的代价,那笼通透的红和燃烧的焦炭上面飘浮着的幽蓝的火苗就不肯出现。

整个冬天的柴火,来自父亲那并不宽阔却坚实的肩和背。在工程队没有安排车辆接送或者错过定时接送的东风货车时,父亲下班总是背在背上的那个竹背筐里,常常有一些破碎的木块,有时是沾满泥污的变形的轨道上用的换下的枕木、木板。我家门口的过道最多两米多点,三楼和二楼之间却有着一个不小的空间。于是父亲就找到钢管、木板,在上面搭建起了一个专门用于存储简易阁楼。说是柴火专用,但也常常有一只老母鸡在时面找了位置做起了窝。雪天来临之前,落雪的大山似乎并没有我想像的那样深沉稳重。也许这些山也终于有了些情绪,不知从哪里唤来这可以飞沙走石的狂风。有时候你会看见一个个头并不高的有些瘦小的'穿着工装的矿工的帽子朝着远处尽情的翻滚,那人只好努力的用手遮掩着伴着沙尘的风,小跑着去追帽子。上学或者放学的孩子们,幸好体重比这顶帽子重,再加上可以变换着不同的身姿去应付这狂乱的深秋的狂欢着的风。

今天北京的朋友常常憎恨着PM2.5,要是他们来感受一下这落雪近冬的沙尘,不必用什么仪器测,至少也是PM2500,甚至更多。当阳光终于略微穿透这微小的风尘到达落雪的山底时,没有被母亲们及时擦上雪花膏的小脸蛋们,一定的红里透着发亮的微黑的,有的脸皴得如同长年干旱、寸草不生的红土地。

课堂上老师讲了什么早早的忘记了。谁还能有心思去记“卉”字怎么读?李雄艳严肃认真准确的回答时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时就在想:这满天飞舞着尘土的冬天,还有那只有几本小人书和一些根本看不懂的书的落雪商店,什么花卉不花卉,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汪老师却偏偏就很期待的提了这个问题,而且全班除了李雄艳举手准确的读出“hui”来,都傻傻的顾左右而瞄它。

“卉”也好,“花卉”也好。我就知道山上山茶、杜鹃、白合、迎春、白芨、野草莓还有一种幽蓝的勿忘我是花外,想不出为什么要加个“卉”。我承认这个字从那天起我一直准确的记得到今天。但它的吸引力实在是不能和家里已经燃得欢快的那炉火相比。更何况那炉子下面一定会有母亲已经放在里面的烤得刮去乌黑乌黑的碳质后,金黄金黄香得要命的洋芋!

冬天,落雪的居民区是不会有车水马龙的喧嚣的,如果有喧嚣,就只有那不分白天黑夜呼呼乱撞乱闯的令人避之不急的寒风。这样狂怒凌乱刺骨的风并没有让这山热闹起来,却更加的增添了山的寂静。家家户户在冒着蓝色清透的火苗的炉子边团团围着,屋外,那不安分的寒风仍旧不依不饶的撞击着墙壁,木制的窗户不停的哐当哐当的响个不停。这样的节奏和声音,更让这被大山重重围着的小屋更加的静,静得心脏跳动的声音都可以传到遥远的苍宇。

篇6:园子小记散文

园子小记散文

最近这雨,下得是天天昏昏暗暗,加上是放假,我都快像婴儿昼夜不分了。

今早,有太阳一阵阵的,我赶紧把衣物晾晒。

擦抹晾衣杆时,发现丝瓜爬上来了,一圈圈缠绕着,像一根根小弹簧。咦?花骨朵边有一只小小的瓢虫!我成了那只钓鱼的小猫,没拿衣服,却拿来了手机。瓢虫实在太小,放大也无济于事,左左右右、上上下下,怎么也拍不出一张稍稍能养眼的照片,好扫兴!

就在我瞪着大眼睛看瓢虫慢慢挪步的时候,一只马蜂造访,我一阵狂喜,阿弥陀佛!能补救我一颗脆弱的爱美的不服老的红心了!不管我拍照技艺如何孬,总归有好模特了,相遇之美最少抚慰了我这颗潮湿的心。

美,稍纵即逝,马蜂的世界很大,他有整个天空,我的小院,我的目光,只是他的匆匆。

天,又一阵黑压压的,我这才想起,衣服还没晾晒。不管飞走的马蜂了,留不住的,就让他带走我的一瞥温柔的.目光吧!

抬头看看天,黑云在飘动,相信一会儿天是亮的。我一边晒衣服一边打量着院里院外,院子的空隙越来越小了,看来植物的生命力很是旺盛。

衣服晾好,打开院门,好好欣赏我的菜园。

多雨少阳光的蔬菜瓜果都是苗条型的,在这连绵的风雨中,我也没有条件让她们一一有依靠。试想独立迎接风雨时她们有多无助啊!只能纷纷倾斜着她们的小蛮腰,降低身段,重心低了才能不断不倒。虽不再亭亭玉立但毕竟安全了。看看一株株东倒西歪的,不由得我想到了自己,小小的一个我,切不可妄想升天,要扎根,就得匍匐于地,一定要安心地做一株实在的小草,我认真地又一次告诫自己。

草,真是泼皮,在菜园里青翠茂盛得很,似乎她们有点阳光就会更加灿烂。草,此刻在菜园里是绿色的主角,她们是喧宾夺主了还是找回了自己的世界?我不得而知,我想揣摩她们的心思,于是,我把伸出的想拔除她们的手缩了回来。我和她们本该相安无事,草无恶,何必相逼!她们也没有抢占瓜果的领地。

园中的果实累累。

茄子亮紫的长袍掩藏不住神秘,他们躲在叶子底下,不知道排练哪出穿越剧?

西红柿终于有红色的了,她一定是害羞了,我的眼睛天天盯着她,都看红眼了呀!她怎么能还抓住青春不放?

黄瓜就这么吊着!“怎样?我就吊着,我带着刺,谁敢靠近我?”“你就吊着吧!都没人拥抱你,更没人吻你,你还跩跩的吊着?”我小声嘀咕着,生怕他听见了,硬生生地碰我一下,我可害怕。

青椒躲在一旁看着,时不时刺激大家一下,那辣辣的话语呛得自个儿都咳嗽起来了,看,咳得脸都绿了,风,赶紧打圆场,一个个抚慰一番。

还是野菊花冷静,她晶莹着一夜的雨珠,透亮她的纯情,清凉着园子里一颗颗青春躁动的心。

山芋苗和空心菜默默不语,她俩伸展腰肢打着哑谜。她们不吵不闹,相互探访,在她们的地盘自由自在的倾诉着爱恋。

自在的还有扁豆和丝瓜。她们舞起长袖,在我的院子里肆意飘舞,随意攀缘,任意牵扯,惬意缠绵。就在我驻足菜园的这一会儿,她们竟然缠绕在我的衣架上了。她们自在了,我不自在了。以后我晒衣物不光看天的脸色还要看她们的手脚了。

我挪了挪衣服,没有惊扰丝瓜。我站在园中,让风吹着我的华发,让太阳照着我快要发霉的心。

篇7:时光静寂岁月轻柔散文

时光静寂岁月轻柔散文

时光静寂,岁月轻柔,拈一颗素心,轻倚季节的转角,看流年的风轻轻吹过,始终相信,时光可以带走最美的年华,岁月可以刻画老去的颜容,但那些过往的中的莹亮,那些光阴浸染的情怀,终是停留在记忆深处,明媚了岁月,芬芳了生命。

——题记

夏日,静好。如水的日子散发着淡淡的清欢,花香鸟鸣的清晨,喜欢依着一杯茶的馨香,倚在窗前,看天上白云轻轻飘过,任光阴静静的在指尖流淌,让一颗被尘世烟火渲染的心渐渐沉静下来,默念一份心灵的温婉,拥有一段清寂的时光。

一直认为最好的心境,不是避开车水马龙,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尘世的纷纷扰扰,总是会让人倦了累了,找一个清闲的午后,关上心灵窗子,隔绝人世的喧嚣,一杯茶,一本书,便是一段静谧的光阴。茶,便可以品尝人生的百味;书可以找回心灵的皈依。轻拥一米阳光入怀,和着书香,任流淌的心事,在季节中浅漾,生命就在这悠然的时光中婉约成一朵花。

与文字相依相偎的日子,天是蓝的,风是轻柔的,心是清宁的,光阴是美的。拈一指墨香,体会江南的清韵,唐诗宋词的婉约,于微雨红尘处,观一朵莲的超凡脱俗,赏一抹山水的灵气,让风儿吹去满心的疲惫,让云儿拂去眉间的烦恼,将唯美写进诗行,将爱恋寄情山水,将温暖一路铭记,在清净的文字中邂逅自己,静静地享受春花开的绚丽,秋叶落的静美。任时光之笔在岁月的纸笺上写下沧桑,独守清欢,文字生香,便是人间好时节。

素来喜欢那种浅淡的芬芳,一如兰花的清香,不张扬,不厚重,却也芬芳怡人。淡是人生的底色,淡如水,是生命的源泉;淡如清风,轻柔悠然。行走在尘世间,千般经历,万般找寻,最美不过拥有一颗淡然的心。淡,在岁月里;静,在心里;而清欢,则在眉眼间。拈一颗素于流年里,褪却指尖浮华,揽一份悠闲和诗意,与时光对饮,拈花浅笑,在光阴的角落里,寻一处心灵的桃花源,任时光散尽,岁月荏苒,暮然回首,希望我们仍还有一颗清澈如初的心。

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飘荡在空气中的淡淡花香,便是思念的香,那洁白无瑕的花瓣,在阳光下诉说着纯纯的爱恋,这浅淡的情怀,像极了那些青春岁月里的人生初识。那些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念,便随着这淡淡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青春年华里的青涩,栖息在流逝的时光中,默数着思念的长度。犹记得那个晴朗的午后,清汤挂面一样的我,带着少女的婉约,青春的懵懂,穿过溢满花香的小径,邂逅了那个对我微笑的少年。那片片飘落的花瓣,是你给我最初的信笺;那明媚的笑脸,是你给我的最初的美好。相遇,是一树的花开,我在你的眉间读出了太多的暖意,直至经年以后忆起,虽是隔着岁月冷暖,隔着山高水长,依然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美好。

时光的剪影里,暖了多少相遇,又惆怅了多少离别。往事穿越时光,打湿了谁的眼角?牵挂穿越心灵,温润了谁的的想念?伸手似乎还能触摸到往日的温度,暮然回首你已不在灯火阑珊处。那些曾经的身手相牵;曾经的山盟海誓,终是洒落在流水落花间。时光总是无情的带走某些东西,然后让我们想念,或许生命的美好,就在于相遇与别离间留下的岁月的痕迹,你眉间不悔的笑意,便是我经年写下最美的一笔。那么如若遇见,不问是缘是劫,浅浅遇,深深藏,彼此安好,便是晴天。

雪小婵说:遇见或者离散都是定数,曾经的`缘分,早已被岁月更改。时光,就在我们的念念不忘和低眉浅笑中,渐行渐远,经年的莫失莫忘,也只是生命中刻骨铭心的一笔。尘世间有多少人来人往,就有多少擦肩而过,就有多少刻骨铭心,一些风景再好,也不属于自己,有些情感,路过交错,已然是最好的结局,回忆中,总会有些瞬间,能温暖整个曾经。

夏季,美就美在万物竟绿,一缕清风,轻轻的吹送了一帘微雨,如洗的天空,格外的清澈透亮。倚在窗前,放眼望去,满目苍翠,生机盎然。

或许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风霜雪雨洗礼后的坚强。风雨能够磨练我们的性情,霜雪能让我们变得从容坦然,命运在磨难中千回百转,生命在挫折坎坷中隽永。那么,就算做一棵小草,也要向着阳光努力的生长;就算是一朵小花也要开成一抹风景;就算是一条彩虹,也要在雨后照亮天空;就算是一片叶子也要找寻属于自己的春天。因为爱着,所以执着;因为耕耘,所以收获着,生命因为懂得而散发出生脉脉清香。

人生就是用感情勾勒的一幅画,五彩缤纷;岁月就是用经历写的一本书,浸满悲欢离合。沧桑是一种经历;淡泊是一种睿智;幸福是一种感受;酸甜苦辣是人生的滋味;姹紫嫣红是生活的色彩。最珍贵的是回忆;最美好的是纯真;最让我们瞬间成长的是苦难。每一次经历都会让生命丰盈;每一次聚散都是人生的一次升华。让阳光穿透生活的迷雾,照亮生命的每一个角落,人生有时需要的是回眸一笑的洒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窗子,打开是尘世烟火,关上是云水禅心,禅如一朵花,开在心中,会让生命豁然开朗。以一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简单来生活,快乐就会一路相随。如烟的岁月里,有些事,终是要等到隔了万重山水,隔了岁月,才能悟得透、看得清。那些年少的浮躁,会在生命进行过程中蜕变的平和而深远,生命的美,就在于经历人生起起落落后的安然。安然,是岁月深处的一种静好;是繁华过后的一种美丽,是品尝过人生的千回百转后的从容。珍惜当下,便可安然。

若可,做一个素色女子吧!在最深的红尘里守着自己,守住最初的萌动和欣喜,善良着,柔和着,便温暖着。我知道,所有的经历都是岁月的恩赐,所有的过往,有一天都会化作唇边那一抹笑魇,风轻云淡。那么,在这静好的夏日,让我以如莲的心境,将青春洒下的汗水收集;将爱情的花瓣珍藏;将亲情的温暖捡拾,始终相信,只要心存美好,岁月便可不老,只要心中有风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其实我们所期待的幸福,一直在路上。

篇8: 巴金散文读后感

巴金,原名李尧棠,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他的散文集像初升的阳光沐浴着我,他成了我散文阅读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路标。

他的《朋友》和《秋夜》这两篇散文是我一直珍藏着的。我不仅为他的文笔深深叫好,还为他那颗懂得感恩的心深深敬仰。

“这一次旅行使我更明了一个名词的意义,这名词就是朋友。”“然而在那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是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明灯就是友情。”是呵,朋友,一个多么温馨多么实在的词!当你在这个世界上只剩下朋友时,你还是富有的。朋友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了你的一个依赖,《朋友》这首歌也受到我的青睐。“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在巴金的全部生涯中,朋友们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环。

“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雨声,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这是巴金怀念鲁迅先生的文章的风景描写,那天正下着雨,巴金的描写使我置身处地于当时的情境之中。巴金一直把鲁迅先生当做自己的老师,一直崇敬着他。我想:巴金本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却把别人当做自己的老师,看得出,他为自己的散文还感到不足,我也从这看出他的人格魅力和孜孜不倦、求上进的心态。

巴金说:“我不配做一盏明灯,就让我做一块木柴罢,让我点燃朋友们的道路。”是啊,奉献自己是一种美德,点亮别人是一种胸怀,巴金先生的许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学习,散文是一方面,人格是一方面……

篇9:梦回大园子优美散文

梦回大园子优美散文

我的故乡近在咫尺,十几公里的路程,最多也就半个小时,过了飞机场那个挂在银平公路肩膀上叫做路家梁的小村就在眼前了。然而在梦中,故乡总是在远处,每一次梦中的返回都要经历千山万水,每一次返回都让我筋疲力尽充满了悲伤,每一次返回都无法避免的要和大园子相遇。在那个几十亩大的果园里,我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并早早感受到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

五点从梦里醒来的时候,眼角还挂着一颗泪。

我领着几个朋友从很远的地方跋山涉水回到故乡去看大园子。故乡在凌晨的梦中就像一幅湿漉漉的山水画,墨绿的黛青的颜色由近及远,一直延伸到西山脚下。我们走的还是那条老路。郭家门口的旧磨坊早已经不见了,原址上盖起几间简易房,我透过窗户似乎看见里面昏暗的灯光下有几个大人小孩走来走去不知道在干什么。郭家在若干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次大的变故,老三和老四去山西挖煤,永远没能回来。而他们的孩子在父亲离开之后早已经长大了。路过郭家的庄子,几乎就能够看见大园子了。大园子外面是李家和何家的园子、院子,曾经干枯、破败、荒凉的颜色都不见了,园子里是碧绿的蔬菜,饱含着生机。

再往前走几步,就来到大园子的围墙跟前,和每次梦中的场景一样,整个西边围墙都没有了,只留下一些墙基能让我依稀辨认出大园子的边界。大园子里绿色的金黄色的红色的树叶在季节里交错变换,层层叠叠的树丛和枝头大大小小的果实在梦中闪闪烁烁。而从郭家庄子到大园子门口的这段路,我领着朋友在这次的梦中竟然走了好几遍,每一次都会遇见不同的人。

先是已经不在了的郭家老四,我看见他和十多年前一样,袖着手站在那里,暗红色的脸上浮着深深的笑。这是岁月给予他的形象,从我记得起他的时候这形象就没有改变过。有一次我们在大园子里摘杏子,我和骑在高高树杈上摘杏子的他斗嘴,他说不过我,便对树下捡杏子的父亲说,你的儿子,有人养无人教育。父亲看了我一眼,宽厚的笑了。再一年,父亲给母亲买了一架缝纫机。那时候在农村里,这台桌子一般的小机器是很稀罕的,母亲专门做了一个绣花的罩子,不用的时候罩上罩子再铺一片塑料布就是我们的书桌。老四来我们家串门子,看见新买的缝纫机嘻笑着说,青石板上撒尿呢――溅(zan)了!他当初说话的神情我至今记的清清楚楚。而此后我基本上没有再见过老四,或许见过但我并没有注意。直到后来听到他和老三的死讯。然而这两年我却时常梦见他,却从没有说过话。

再一遍,我看见长我十多岁的春娃在大园子门口放羊。春娃的老婆在生孩子时大出血死了,留下一个很乖的女孩。而春娃此后也没有再娶,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没有能力。在农村娶个老婆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春娃的情况更是特殊,作为长子既要照顾父母又要照顾弟弟,怀里还抱着一个哇哇叫的女孩。他的日子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就这样,春娃的大半辈子过去了,弟弟们早都另立门户并且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他的母亲也已经去世,去年或者前年三年纸都烧了。梦中,我看见春娃的确已经老了。他缩在羊皮袄里对我说,回来了!回来了,你在放羊呢?放羊呢。春娃的身后的羊,它们头也不抬,专注的啃着路边的青草。

这一段短短的路,在这个梦里,被我重复走了好几次,每次遇见不同的人,说着大致相同的话。但是最终我还是没有走进大园子。我领着大家沿着大园子西边的路往前走,一边走一边在心里告诉自己,这是梦,现在所看见的大园子,枝繁叶茂的树木并不是真的。总有一天我要将这片地买下来,栽上以前的树,红元帅、黄元帅、核桃、七月黄、长把梨、毛桃、梅李子……请这些朴素的果子重返枝头。

就在我们家承包大园子合同截止不久,村长便下令村人将大园子里的果树挖了。他们将各种果树编号,然后采用抓阄的方式,每家分得几棵树然后大家将树挖回去做柴烧做木料。等我从学校里回来,院子里躺着两截粗壮的树干,一截是那棵七月黄,另一截是那棵长把梨。我脑子里浮现出它们长在园子里的样子,它们的位置我清清楚楚,它们的树干上哪里有一个结疤,哪片叶子上有一个蝴蝶的蛹,甚至它们下面都长着些什么草我都清清楚楚。而现在,它们却变成了两截没有生命的树干冰冷的躺在我眼前。父亲见我进来指着长把梨树对我说,可以做一个大案板。

我失魂落魄的跑到大园子里,我的果树林子已经不见了,它们都不见了,地上留下一个一个的大坑,有的'树挖出来还没有来得及运回去,斜躺在坑里喘息。我一边哭一边向园子后面的核桃树跑去。我不知道谁家把核桃树挖走了,被挖开的泥土还没有完全干。这棵核桃树是我最爱的朋友,粗壮的我伸开双臂都抱不过来,树上有一个分开的三叉,我经常躺在上面乘凉、看闲书,有时候实在无聊了我就抚摸着光滑的树干和它说话。然而现在,粗壮的树干,翠绿的大叶子都已经不在了,那个三叉也不在了。在我面前的只是一个四五米的大坑,那些被砍断的根须从土壤里面伸出来,耀眼的白色断茬上渗出白色的汁液。我跳进树坑,看着四周伸出来的根茬嚎啕大哭,核桃树!核桃树!谁挖走了核桃树!不知多久嗓子哑了。等我从树坑里爬出来走出满目疮痍的大园子时天已经昏黑。我揉揉眼睛擦干泪,深深吸了一口夜晚略带苦味的空气装出平静的样子往家里走去。我路过李家的园子何家的院子和郭家的庄子,没有遇见一个人。

一种巨大的难以名状的疼痛,甚至是一种无力的恨,就在那时种在我心里。没有人知道,多少次梦里,我回到大园子,多少次都是从眼泪中惊醒。

我领着大家沿着大园子西边的路一直往前走,好像没有看见大院子一样。等我回头的时候,大园子已经在身后很远的地方了。我醒了一样急忙对身边的人喊:“错过了,我们错过了,大园子在后面!”我回过头一边喊一边跑,然而大园子就像一幅画一样被谁从地上拎起来扔到风中。大园子就这样眼睁睁从我的眼前飘走了,越飘越远,最终隐在暗蓝色的天空中看不见了。我跪倒在脚下的尘土中抬头看着深远的天空,一行泪水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我却醒了,伸出手指勾去挂在眼角的一颗泪,心的疼痛还隐隐存在,并没有消散。

大园子,我的故乡,离我这么近,可是每次在梦中我都要走那么久,经历千山万水,最终还是无法接近。

篇10:巴金散文读后感400字

我阅读了一本大家之作《巴金散文集》。

巴金爷爷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大作家,可是他写的文章却十分贴近我们,贴近生活,这一点从他的散文集中就能看出。我最喜欢巴金爷爷散文集中写的《繁星》,这篇散文讲述了在巴金爷爷小的时候望星以及在航海时望星的情景。文章如此的细腻,他写“深

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我也跟他身临其境,仿佛看见了许多星星冲着我眨眼睛,跟我打招呼。

我还很喜欢巴金爷爷的《小狗包弟》,包弟是巴金爷爷很早以前养的一条小狗,包弟十分通灵性,见着生人只是小叫一声,只要人们友好地冲它一招手,它便不会再冲你叫。可惜,这么一只通灵性的小狗被当时的“四新”活动除害了。巴金爷爷在散文的最后表达了自己对爱宠的怀念,自己的伤感。巴金爷爷是一位贴近自然的老人。

巴金爷爷多么和蔼,慈祥,贴近生活。虽然离开了我们,却写了这些贴近我们的著作!

篇11:巴金散文和平主义者

巴金散文和平主义者

我已经谈过失败主义者,国家主义者,最后胜利主义者,公式主义者,现在应该谈和平主义者了。

其实这时候在“和平”下面加上“主义者”三字是有点滑稽的。汪精卫和他的公司之所谓和平是没有主义,而且也是没有内容的,这就和他们从前写的抗战文章 ,发表的抗战演说一样。不管汪精卫的艳电和以后的谈话也好,或是林柏生陶希圣之流的文章也好,都是没有内容的,说来说去,无非替敌人担负一半责任,轻轻一笔就把戎首的罪名挑到自己民族的肩上。这对于主子当然算是尽了力,可以报销了。但是对于我们,这些话就等于没有说。他的和平是什么,我们始终不明白。而且,在他们的东西里面根本就没有“和平”。

有的只是投降。

有人说汪精卫系的文章是写给日本人看的,这话也很有道理。我想他们的文章日本人看了,一定比看日本人自己写的东西还痛快。日本人想说的话,他们都说了,日本人想说而觉得有点碍口的话,他们也毫不为难地说了出来。陶希圣以“说老实话”自负,可惜他忘记了自己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他说:“老实话从今已矣。”其实他自己就未说过老实话。

而且以后连中国话也不会说了。

在中国失败主义者是不少的,失败主义者看轻自己民族的力量,经不起任何失败的打击,他们胆颤心惊地整天做着和平的梦。等着和议成功,他们便可以像从前那样地过着舒服的日子。但是他们究竟还是中国人,他们只是希望讲和,他们却不敢做和议的运动,而且更不会替敌人分担戎首的罪名。

这种失败主义者的言行对我们的抗战前途自然是有妨碍的,不过也不会有多大的影响。因为正如我在《失败主义者》中所说:“不等他们成为一种力量,事实便会将他们打碎。

屈辱的和平是每个爱自由的中国人所不能接受的。谁提起它,谁就会被全民族唾弃。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失败主义者敢公开地将他的议论发表。以后恐怕也不会有的,因为这和全民族的要求相反。谁又敢为了自己的利益公然地主张出卖民族的.利益呢?”

倘使有这样的人的话,他们一定是认贼作父的汉奸。然而现在,汪精卫林柏生之流出现了,他们便是以这样的姿态出现的。陶希圣以“卖国求荣”为老实话,李圣五拿勇于作汉奸的勇敢自豪,林柏生提倡抗战亡国论为敌人张目;秦桧成为民族英雄,项羽被视作自取败亡的殷鉴。文化人陶希圣李圣五等等的尾巴终于露出来了。这并非时代无情,倒是自甘堕落。还有那些躲在角落里吱吱喳喳的魑魅魍魉有一天也会被照妖镜照出原形的。那时他们将无所逃遁了。

抗战是中国的唯一出路,“和平”或中途妥协才是自取败亡。慕尼黑协定并不能保障捷克的独立,反而促成它的解体。

这便是不战而亡的最好的例子。空谈和平的人结果永远得不到和平,倘不先使自己变成了奴隶。

我们发动抗战,原是有目标,有主义的。我们已经在最困苦的环境中支持了二十一个月,今天正是我们越战越勇的时候,我们的军事的和政治的主力都未被敌人击破,我们还有着那么广大的后方,那么忠诚的人民,而且我们的长期抗战已经开始把侵略者拖进了泥淖,他们在疲于奔命的当中多少现露了败亡的征象。这时候希望的确在我们的前面远远地发光了。我们更应该拿出信心和勇气向着抗战的目标前进。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这样做的。但是汪精卫之流却在这样的时期出来谈和平,甚至运动和平,而且躲在中国人民的力量达不到的地方,作鬼鬼祟祟的活动,这行为就表示出来他们是违反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并且受着全国人民的唾弃的。他们眼前也许只有敌人给他们预备的利禄,却忘记了他们是在给自己挖掘坟墓。

我抨击过我在抗战的城市中见到的黑暗面,我抨击过内地官僚的,认为这是抗战的绊脚石,我更指摘过那班在这面前闭着眼睛的人,我叫出“抗战与改革同时并行”的口号①。但是我的论据决不是那些看轻自己民族,出卖民族利益换取利禄的人所能利用。铲除卖国求荣的汉奸便是第一件重大的改革。这改革已经是部分地实现了。汪精卫之流的被全国唾弃,对于抗战的前途倒是很有利的。

汪精卫林柏生陶希圣之流大概不久便会被人忘记罢。这倒是他们的幸运。否则像秦桧被铸成铁像,跪在西湖岳王庙里承受万人的吐沫,那真是遗臭万年了。

一九三九年四月

选自《感想》,烽火出版社1939年7月初版

【注释】

①有人误把抗战文章和所谓“抗战八股”混为一谈,担心反对“抗战八 股”便会被论客利用去“消灭抗战”,其实这是过虑。我们的神圣的抗战决非任何“论客”的文章和阴谋所能消灭。“论客”可以变节投降,但是抗战仍会继续进行。因为现在作为抗战之主要支持的是民众,而非“论客”。民众对抗战的认识已经比较一般知识分子清楚许多。我见过各地老百姓在敌机威胁下和敌人包围中怎样忠诚地为抗战工作,又怎样毫无怨言地贡献了巨大的牺牲,我也知道他们对抗战中的改革的渴望。因为这样的改革虽然不会给“论客”们带来好处,却会减少民众的一些不必要的牺牲。论客们不说民众需要改革,这是他们自己讳言改革。他们不了解民众,却侈言“教育”民众,其实他们自己倒应该被民众“教育”,民众为抗战尽过大力,而且以后还要更忠诚地尽力的。在今日的中国,有两种人可以说是对得起国家民族:一是民众,一是军人。至于咬文嚼字的“论客”,则只有让他们自己去写表功的文章 ,横竖不会发生什么影响的。

八股文是只有架子没有内容的东西,所谓“抗战八股”即是指那些专在几个名词上面绕圈子,丝毫没有触到抗战的各问题的文章 。这种空洞文章是绝对不能与有内容的抗战文章混为一谈的。

篇12:高中巴金散文读书笔记

唐古文大家王安石说,好文章“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道出了古今作文构思的真谛。历来评价散文的一个标准即“形散神不散”。如果单从构思角度来说,散文最忌的也是内容构思起承转合上的八股味,而大凡“看似寻常”实际“奇崛”的优秀散文,又都有作家自己的独特的、灵活的、自然的巧思和结构。巴金1940年10月在昆明创作的《静寂的园子》就达到了“寻常”而“奇崛”的“无技巧”的最高境界。题为静寂的园子,起笔就写静,后写绿树丛中可爱的松鼠的追逐,小鸟的歌唱和麻雀的叫声,由自然界中的静到动,由花的寂寞到乌的欢乐,写动旨在写静;但是“我”由于“半月来的空袭警报”在心理上造成的惶恐不安,感到静寂中潜藏着不平静,由自然界的“动”,写到“我”心理上的“动”,进而为下文设笔;果然警报响了,不一会儿又解除了。如此反复,再写松鼠、小鸟、蝴蝶又在静寂的园子中的欢乐。行文有跌宕,结构有张弛舒缓。顺势写来,自然而然地引人进入“静寂”的艺术氛围。最后,石破天惊地写到“我们自己的飞机”那“嘹亮”、“雄壮”的声音“划破万里晴空”,行文戛然而止,却如第一声春雷炸响,余声回响不绝。行文构思皆在情理之中,毫不突兀,毫无斧凿之痕,而又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全篇达到了“无技巧”的“最高境界”。《寻梦》的行文构思近似荒诞,却十分真实。从“我失去一个梦,半夜里披衣起来四处找寻”起笔,经过大江、高山,历尽艰难、几经挫折去寻找“能飞的”、“发亮的”、“梦”。其寓意不说自明,其构思也是“奇崛”而“自然”的。现代作家的散文在行文构思上能达到这种“最高境界”的篇章为数不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秋夜》,周作人的《鸟声》,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茅盾的《雷雨前》,冰心的《寄小读者(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苏雪林的《溪水》等等,都是“文章天成,妙手得之”的佳作。

巴金这种“无技巧”的才能也体现在语言文字的功力上。他真情写文,说话成文,因此巴金散文的语言,虽然有时水分多,不像鲁迅那样精炼、朱自清那样委婉,但也自成家数:朴素、自然、平易、亲切、流畅。他很少引经据典,几乎没有古文中“骈四俪六”或对偶句格式。即使是在状物写景时,巴金也从不堆砌词藻,从不渲染铺排,依然让文字从心底自然流出,如清泉汩汩而下,澄澈动人,又时有耀眼的水花飞迸—令人称奇的美语佳境。试读《海上生明月》最后一段:

我们吃过午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这红灯并不亮。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的红灯还在原处。难道船没有走么?但是我们明明看见船在走。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根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如此朴素的语言,却写出了奇幻的海上夜景。船在海上夜行,远远看到的却是“一盏红灯”,一奇;船走了许久,“红灯还是在原处”,二奇;待“红灯”成了“一面圆镜”,“到了半天”,才看清楚原先的“红灯”是一轮明月,“石壁”乃是层层的黑云。三奇。自然、平易的文字,红色、银色和黑色的点染,绘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图画。巴金散文杰作的语言功力,最突出的还是表现在运用朴素、自然、平易、亲切、流畅的语言,写出一种动态、造成一种情趣、构成一种意境。1933年写的《鸟的天堂》,就是一篇难得的杰作。南国的六月,河边两岸榕树成荫,荔枝树上垂挂着红色果子。在一个阳光明亮的早晨,“我与青年朋友划着小船到乡间去:

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览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起初四周非常清静。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朋友陈把手一拍,我们便看见一只大鸟飞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这是两段令人拍案叫绝的文字!作家的感觉多么敏锐!语言多么传神!前段写一簇堆、一簇堆的绿荫,又写翠绿的新叶的明亮,视觉形象之后,又进而写作家的感觉,由绿色感觉到“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平易而又传神的文字,谱写的是一曲动人的生命力的礼赞!后一段由“静”到“动”,由“动”到“闹”,由“掌声”到“鸟声”,人鸟相“闹”成趣,群鸟鸣叫动人;乌儿神态呢?有的“站”,有的“飞”,有的“扑翅膀”。简洁而又有节奏、有乐感的文字,进一步谱写了活泼泼的生命力的赞歌。读完全文,仔细玩味,真令人如游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如悟其趣。巴金的散文语言,以往不为研究者注重,其实,和现代一些大作家一样,他的文学语言也是独具一格的。

美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尼基说过一段很有见地的话,她认为优秀散文应“够得上称作史笔与传记”(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序言》)。真是精辟之论,已超越了就散文论散文的市井之见。我们纵览了巴金二十余年中创作的散文,就仿佛翻阅了一幅中国现代的历史长卷。其间有的如工笔画似的精细,有的如写意画似的筒炼,有的如油画似的浓烈厚重,有的如水墨画似的情韵隽永。巴金的散文又是传记式的,作家的经历、感情、个性、气质,以及欢乐、痛苦、理想和追求,都“渗入到作品里”。这种历史性的传记性的艺术结合,是巴金散文风骨的基本内涵,使巴金跻身于中国现代为数不多的散文大家的行列。

评:大江来从万山中,错综清晰杂却丰。

我以我血荐轩辕,合而为一获再生。

动人情态何须多,真挚自然情理融。

清水芙蓉去雕饰,构思语言似天成。

巴金散文

韩静霆《冰灯》阅读答案

《繁星》教案(七年级上册)

繁星教案

人教版繁星教学设计

巴金《繁星》读书笔记

巴金《繁星》课件

秋夜阅读答案巴金

鸟的天堂课文简介

巴金散文读后感400字

巴金散文《静寂的园子》
《巴金散文《静寂的园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巴金散文《静寂的园子》(精选12篇)】相关文章:

巴金散文读后感2022-06-11

《繁星》七年级上册课文内容2023-06-12

季羡林《寻梦》练习及答案2023-06-29

《繁星》教案设计2023-02-26

香港之夜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2022-11-03

《鸟的天堂》课文分析2022-10-09

四年级繁星教学反思2022-11-24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繁星》语文教案2023-10-08

春的散文巴金2022-10-22

星巴金阅读答案202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