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校长道歉范文(精选17篇)由网友“威尼斯甜心”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复旦大学校长道歉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复旦大学校长就职演说
复旦大学校长就职演说
复旦大学校长就职演说肯定鼓励了不少的学生,以下是复旦大学校长就职演说,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个貌似有点矛盾的问题:是不是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知识越多,反而越应该设法找回我们人类本该有的天真?
这里的“天真”所指的,恰如我们祖先在遥望着闪烁的星星,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痴迷,想去追究这个宇宙的秘密;它也指人类的天真,是我们祖先对大自然的一种谦卑和敬畏。
不得不承认,其实我们已经丢失了许多人类的天真。我们一定要设法把它找回来,至少能够部分的找回来。为什么?因为人类的天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
受了更多的教育,并不表明就应该变得似乎高深莫测,其实此刻你更应该恢复人类的天真。因为只有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去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基本道理,去探究关于自然、关于社会的造化。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说:“研究的动力必然不是来自哲学问题,而是来自事情的本身。”因此,教育所要造就的不是貌似高深莫测的人,而是有着苏格拉底般天真的人――他明明可以有活路,但是为了他心中的学问,为了人类的天真,可以去赴死。我们也要造就阿基米德般的天真,即使当士兵拿长枪对着他的时候,他仍然说,请你不要把我在地上画的圆给踩坏了。我们也需要爱因斯坦、黑格尔、老子、孔子的天真。他们的`天真不是因为无知,这些人都知之甚多,不仅知道得多,而且非常通达。他们的天真当然也不是愚蠢,更不是愚昧,只不过是他们不在乎,或者不谙于世故。他们常常看起来冒着傻气,这在我们博士、硕士研究生身上也会出现,所以社会上才会说,“哦,一批傻博士”,但这恰恰是一种真诚和没有经过任何人工修饰的原始的纯真。
有时候,纯真的人在现实的社会中,看起来非常的羸弱,但他们却拥有伟大的、理性的和道德的力量。但凡大学问家,都有这样一种天真。而那些老于世故的、所谓“成熟”的人,对那种冒着傻气的人的天真似乎都不屑一顾,这些“成熟人”看似左右逢源,但他们只会随波逐流,他们没有必要去探索任何东西。他们永远认为只要存在就一定合理,而合理的东西似乎就没有必要去追究,要做的只是去逢迎而不必去改变;一切只需要适应,而不必坚持;一切只需以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不必去顾忌道德。这种老于世故的“成熟人”,实际上失去的就是人类本来应该有的天真。
人类的天真是谦虚,也是纯真。所谓的人类天真,是对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谦卑,一种谨慎,更是对人类生命的一种根本的尊重。失去了这种人类的天真,知识的积累会使人变得通达,但同时也会让某些人变得更加狂妄,貌似豪气冲天,天天叫喊着要改天换地,似乎可以无所不能,无所不为。但到头来,我们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他们只会犯下难以挽回或者根本就不可能挽回的错误,反而贻害了人类。因此,越是受过高等教育,越是掌握专门知识的人,越要具备健全的人格,越要成为一种德性的存在。为了这份责任,让我们一起找回人类的天真,因为天真才会使你像孩童般的去对未知进行追问,才会毫无顾忌地,并且不求回报地去探索自然、宇宙、社会的奥秘。
篇2:复旦大学校长的演讲
复旦大学校长的演讲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演讲稿:守护知识分子应有的尊严
要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律而不堕落,拒绝与社会的污浊同流合污;不要工于心计、明哲保身,放弃对人生价值的追问,或者对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的追求。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一句简单的话,爱因斯坦说过,不要去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人,但是要尽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校长演讲摘录】
要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我觉得你必须对这个国家和社会负责、担当。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意味着社会对你,你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当然 应该用所学来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为社会提供各种必要的具体的知识或者是精神文化产品。但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应该在社会狂热的时候保持着清醒,在 社会失范的时候对大家提出警醒。毕业后,你们会接触一些新的现象或者各种各样新的观念,有好的也有坏的。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可能会经历处处碰壁的窘境,无非 这个碰壁有大有小,甚至于你们中有一些人可能会被这种碰壁或者困难所暂时性地击跨,然后产生很大的挫败感。由此,你就会对这个社会产生种种质疑。如果你们 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只是采用一种漠然麻木的态度去面对,或者反过来只是采用一种非常偏激或者冒进的方法去处理,都不可能有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知识分子要守护你的尊严,意味着你一定要进行独立 思考。知识分子在本质上不是一个职业性的阶层,而是一个精神性的群体。知识分子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关怀。知识分子本着自己的道德良 知和学术良知,怀揣着心中不灭的理想和信念,独立思考,对社会发声,对面临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无论是文化思想、科学技术,还是社会政治方面的――提 出思想和解决方案。说到独立思考,它首先来自于独立的精神,体现在用自己的理性去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人行亦行。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要求我们不是一味的' 抱怨这个社会或者是身边的环境。我常说每一个个体都是构成这个环境的一分子,对于所有的他人来讲,你就是这个环境的一部分。所以这个社会的好坏有赖于我们 每一个人的行动,只有大家都保持独立的人格,用独立自由的理性精神进行思考,那么社会环境才能够不断的进步。相反,如果你对权势进行依附,对财富过度迷 恋,对意识形态过度偏执,都会丧失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这样社会的发展就会丧失方向,就会失范。因此我们说知识分子能不能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 学术和艺术独立的价值,守护自由理性的精神,维系着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和存亡。所以只有坚持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我们才能够真正来赢得我们应有的 尊严。
要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还要各位有道德自律和道德 的勇气。知识分子有两种存在,一种是作为知性的存在,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是作为德性的存在。知识分子是一个知识人,当然首先是作为一个知性的存在,但它的更 重要的德性的存在,对这个社会的影响会更大。道德从来就不仅仅是话语,而更是一种实践伦理;它不是高谈阔论的对象,是一种坚持正义的勇气。
自律和责任是相伴而生的,自律和知识分子的独立性 密切相联。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必须知道,选择自律当然是在对自己负责,但同时也为他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如果每一个人都不自律,肆意妄为,那么这个环 境就会得到破坏,最后就会导致霍布斯所说的丛林状态,那么在这个状态下,丛林法则就会大行其道,这是非常恐怖的。那时候,人人焦虑,人人自危,人人失望。 从古到今有那么多的名人名家写了那么多的著作,那么多的思想家、哲学家都在探讨这个问题,所以或许我们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够或者永远也不能够弄明白自己到底 在追求什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希望究竟想过怎样一种生活。这一点,即使我到了这样的年龄,这个问题有时还是会困扰我。但是我们应该至少明白,要 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律而不堕落,拒绝与社会的污浊同流合污;不要工于心计、明哲保身,放弃对人生价值的追问,或者对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的追求。希望 大家能够记住一句简单的话,爱因斯坦说过,不要去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人,但是要尽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篇3:复旦大学校长开学典礼演讲稿
复旦大学校长开学典礼演讲稿
随着各高校新学期的开学,还有大学新鲜人的进驻,各高校为了迎接这一批大学新生都举办了不同形式的、丰富多彩的开学典礼。昨天,国内一流高校,上海复旦大学举办了20xx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此次开学典礼上,复旦大学校校长杨玉良的发言收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好评。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的这句名言,成为昨天复旦20xx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师长致辞中被引用最多的.一句话。复旦校长杨玉良更是在寄语新生的讲话中强调,思考和争论是大学追求学问、追求真理的基本方法。学生可以毫无保留地质疑老师,更可以质疑校长。
作为每年复旦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压轴”环节,杨玉良在讲话中一开始就提醒新生,在踏入复旦校门之后,原先的激动、憧憬、好奇都会逐渐地淡化,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冷静地思考如何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在发言中,杨玉良还援引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在《我的大学》一书中,对于大学生的一段有趣描述:“在一个大学附近的小杂货铺里,大学生们常常带来厚厚的书本,用手指头搓着书页面对面地喊叫。各人说着各人所喜爱的真理。”对此,杨玉良认为,书中的这个景象生动地描绘了基于博览群书、思考和争论的学习研究方式,他表示,这就是大学中诸多的求知学问、追求真理的基本方法。
“这种争论不仅应该发生在学生之间,而更应该发生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杨玉良回想起自己的大学时代,当时,他和他的老师—复旦著名的物理、化学教授邓景发院士一起去工厂解决实际问题,两个人就一个学术问题发生了剧烈的争论,这场争论一直延续到大众浴室里面,“我们冲着澡还在争论,我想,这就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一种体现”。
杨玉良表示,复旦的师生应该承续着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那种优秀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探索真理的自由。他说:“你们完全可以毫无保留地质疑老师,你们更可以毫无保留地来质疑校长。”
篇4:复旦大学校长本专科生毕业典礼致辞
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要祝贺各位顺利完成学业,今天毕业了,还记得四年前在迎接你们的时候,我曾经说过,四年后有一个事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老师们都会变得更老,但是我们年轻学生会变得更加成熟。我这里说的“成熟”不是指那种丧失了纯真和热情的“左右逢缘”式的世故,而是指因智慧和知识的增长带来的冷静、理性和持重。或许,这才是毕业的真正含义。我们在座的很多人都有过相似的经历,所以我在这儿或许可以用我的经验来猜测一下大家现在的心情。
毕业,让你们对学校存有一份依恋,无论你在这里碰到的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毕业,也让你们对老师和同学,无论是你们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无论是你们仰慕的还是有一些非议的,都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毕业也会让你们兴奋不已,因为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然而,我更相信毕业后的“成熟”,会让你们在兴奋后对未来会心存忐忑、焦虑和隐忧,或许这就是金晓峰老师说的 “伤感期”。
不知是哪位复旦学子留下的感言这样说道,“之于这所学校,我们只是沧海的一粟,而它的烙印却常相陪伴我们去到更多、更远的地方……”他(或她)用文字表达了对学校的依恋,但把自己的忧虑放进了省略号里。实际上,所有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焦虑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开始对自己和这个社会都有所期许。美国心理学家在《少有人走过的路》这本书中写道:“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对一名知识分子而言,更是如此。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就像刚才阿拉法特·居来提同学所说的,你们已经成为一名知识分子。因为有人认为知识分子这个称号跟受教育的程度没有直接的关系。我认为复旦人应当努力成为一名知识分子,因为社会对我们有这样的期待。所以我觉得,你们的焦虑,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来自于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以及来自于你们想要维护知识分子尊严性的考虑。
要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我觉得你必须对这个国家和社会负责、担当。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意味着社会对你,你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当然应该用所学来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为社会提供各种必要的具体的知识或者是精神文化产品。但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应该在社会狂热的时候保持着清醒,在社会失范的时候对大家提出警醒。毕业后,你们会接触一些新的现象或者各种各样新的观念,有好的也有坏的。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可能会经历处处碰壁的窘境,无非这个碰壁有大有小,甚至于你们中有一些人可能会被这种碰壁或者困难所暂时性地击跨,然后产生很大的挫败感,
由此,你就会对这个社会产生种种质疑。如果你们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只是采用一种漠然麻木的态度去面对,或者反过来只是采用一种非常偏激或者冒进的方法去处理,都不可能有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好在复旦大学是一所开放的.大学、包容的大学,学校竭尽所能为大家创造了接触广阔世界的机会,搭建了各种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你们可以在书院里面接触到不同的专业,不同理想的同学,你们可以在海外交流当中培养你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经过复旦的训练,现在的你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且初步习得了担当的这种能力,这就是复旦留给你们所特有的印记。
我想强调的是,责任不是空洞的。它是具体的,包括对自己、对家人。首先,是对家人的责任。刚才蔡彤先生分享了他和汪新芽女士的夫妻恩爱,以及他们为这个社会作出的贡献。责任是一种感恩,包括你对朋友、对陌生人,也许是一个普通的路人,或者其他你从来没有面对过的事情,乃至对整个国家、民族或者整个人类,所负有的大大小小的责任。我们不要以为一谈责任就是一件大事。不,很小的事情也是责任。一个人对责任的认定和履行实际上出自他的信仰和追求。作为知识分子,我们不能做一个冷眼旁观的批判者,更不能成为随意的解构者,而应当是负责任、有担当而又务实的建构者。这应当是复旦人的一种基本气质。
要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还意味着必须坚持理性,并且依理而行。理性对知识分子来说,是最最基本的。知识分子作为这个社会最敏感的成员,乃至作为社会的良知,在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大众苦难等等的重大问题上,理应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这个声音必须是理性、清醒、有说服力的,尽管在说的时候可以声情并茂,但是绝不可简单的情绪化。至少我相信,讨论一些重大问题的时候,从学理出发的研究和批判虽然不像某些言论那样高调,但是它具有更大的力量,那就是理性的力量。我相信经过复旦的多年训练,大家已经养成了一些基本的学术习惯,也就是说尊重事实的态度,缜密的思维习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大家不要随着毕业就把这种训练扔到脑后。将来,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这些训练对大家永远是有益的。
我也认为复旦校歌里所唱到的思想自由,就应该是一种自由理性,守护自由理性就是守护人类的文明和尊严,就是守护人类的真善美,守护人类的正义、良知、自律和真情,包括家庭的情意,夫妻的情意。知识分子应该是理性思维的楷模,守护理性就是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守护理性就是来创造一个大家都讲道理的社会环境。
知识分子要守护你的尊严,意味着你一定要进行独立思考。知识分子在本质上不是一个职业性的阶层,而是一个精神性的群体。知识分子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关怀。知识分子本着自己的道德良知和学术良知,怀揣着心中不灭的理想和信念,独立思考,对社会发声,对面临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无论是文化思想、科学技术,还是社会政治方面的——提出思想和解决方案。说到独立思考,它首先来自于独立的精神,体现在用自己的理性去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人行亦行。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要求我们不是一味的抱怨这个社会或者是身边的环境。我常说每一个个体都是构成这个环境的一分子,对于所有的他人来讲,你就是这个环境的一部分。所以这个社会的好坏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只有大家都保持独立的人格,用独立自由的理性精神进行思考,那么社会环境才能够不断的进步。相反,如果你对权势进行依附,对财富过度迷恋,对意识形态过度偏执,都会丧失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这样社会的发展就会丧失方向,就会失范。因此我们说知识分子能不能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学术和艺术独立的价值,守护自由理性的精神,维系着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和存亡。所以只有坚持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我们才能够真正来赢得我们应有的尊严。
篇5:复旦大学校长演讲反思当下功利主义
复旦大学校长演讲反思当下功利主义
复旦大学校长演讲反思当下功利主义杨玉良校长。图/上海商报
又到开学季,又一个开始。开学典礼,固然不是校长演讲比赛,但从校长的演讲中,年轻的学子依稀可看到未来的大学生活是何种模样。
“或许我们早就忘了自己来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是想着好的成绩可以让以后出国、保研或者找工作更加有利。”昨天上午,复旦大学杨玉良校长在级新生开学典礼上面对3000多名新生演讲,引用了一名复旦大二学生的网络日志。不否认、不避讳,杨校长直陈当代高校功利主义倾向的弊病,给新生上了特殊的第一课。综合新华社报道
引用网络日志,暴露高校功利化
“一个新学生在人人网上写了一篇日志《我将如何读大学》,其实我知道他现在正坐在你们的中间。”开学典礼前晚,杨玉良读了两篇学生在网上的文章。昨天他面向3000多名学生说,“学生们说得很好,引起了我的思考,激发了我的思想。”
日志里,这位学生说,在他还没踏进大学门槛的时候就有人跟他普及如何混进学生会、如何讨领导的欢心这样的大学官场风云,他也不清楚大学是不是填鸭式教育体制的最后一道检疫机关,他害怕自己的独立性因为不得不妥协而被无情地吞没。“我非常欣赏他在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的同时,保持着一份冷静和警觉。说句实话,他的担心正是我们当前大学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担心的问题。”杨玉良说。
杨玉良又引用另一篇今年大二学生的文章《我和复旦》,“不要对大学抱有多大的幻想,这里有的老师上课也会非常无聊,这里的制度会让你感慨腐败已经深入到滋养精神的这个殿堂。如果大家关心高等教育,一定已经看到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有很多的质疑。”
杨玉良认为,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社会的需求和预期,责任就在学校。大学的问题绝非仅仅是过于强调科研而忽视教学所导致的教育质量的滑坡。更重要的是面对各种各样的研究和竞争所产生的功利主义的心态,甚至有时是一种集体的功利主义心态。这种功利主义的心态也许会带来学校的某些数据或者学校的规模等方面的增长,但其必然侵蚀大学的学术精神和社会责任,这种功利主义的心态也会影响到学生的选择,使他们变得短视、流于平庸,不能保持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也就失去了在未来担当起重要责任的能力。
“没学到东西的人是最可悲的”
“正如有位同学所说,练高GPA(平均成绩点数)却没有学到东西的人是最可悲的。”杨玉良表示,在一个功利化抬头的时代,一个校长其实也是显得势单力薄的,也正因为如此,一切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在这样一个时代当中,复旦鼓励每一位学生能够自由探索和独立思考,复旦希望每一个学生保持对复旦的信任和忠诚,更鼓励每个学生个性签名无可替代。”杨玉良说道,复旦期待每一个学生都出类拔萃,但更关注学生人格的养成,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勇于承担责任。
“我想大家一定会非常熟悉哈利波特,”杨玉良引用罗琳参加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所发表的演讲作为结尾:“她说‘如果给我一个时间机器,我会告诉年轻时的自己,生活不是拥有的物品与成就的清单,你们的资格证书、简历都不能等价于你们的`生活’,请大家深思。希望同学们能够依据自己内心的追求决定自己前进的路程,并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她引用古希腊作家的话说我们在内心的所得将改变外界的线索,内心的修炼才是大学四年生活对你们最为重要的东西。”
[学生反应]
“在飘飘然的时候被校长敲了警钟”
杨玉良引用两篇网络日志时,在座的学生“轰”的一声沸腾起来,他们或许根本没想到“开学第一课”竟会以那么多“负面消息”开场。“这不是校长在拆自己的台么?”有人小声说。而一双双专注的眼睛,一对对竖起的耳朵则表明,他们渴望直面问题、寻求答案。
当杨玉良肯定了学生的尖锐与深刻,并由此引发出对高等教育和大学使命的理解时,学生们齐声回答:“好!”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当我们还沉浸在开学的兴奋中,感觉接近梦想而‘飘飘然’的时候,杨老师为我们敲响了面对现实的警钟。”复旦学院经管试验班的许嘉捷说。“校长的讲话很实在,传递出学校和我们之间平等的信任与默契,感觉自己瞬间长大了许多。这里尽管不完美,但注定是我们成长中必要的一站。今天我终于明白,内心的修炼才是大学四年最重要的东西。”张京京同学说。
篇6:复旦大学校长的演讲:找回人类的天真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
每到毕业的季节,校园里总是弥漫着收获和离别的气氛,在座各位同学在经过复旦短则两三年、长则六七年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终于完成了学业,祝贺你们!
此时的你们想必一定有对老师的感情,对同学的感情,对校园一草一木的感怀,也有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憧憬。无论你们将要进入怎样的工作岗位,是选择了继续深造,还是其他的各种类型的职业,我都希望你们能够秉承复旦的精神,活出人生的精彩,为国家和社会尽到一份责任。
其实每到毕业季,对我来说也是一场考试,促使我对许多问题作一些思考,这既是为了也不仅仅是为了起草每年一度的毕业致辞。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个貌似有点矛盾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自己,受了很多教育,但是不是教育的程度越高,知识越多,反而应该设法找回我们人类本该有的天真?
当然,我这里的“天真”所指的,恰如我们祖先在遥望着闪烁的星星,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痴迷,想去追究这个宇宙的秘密;它也指人类的天真,是我们祖先对大自然的一种谦卑和敬畏;它还是祖先们对大自然的有限索取,仅限于满足自己的生存,而没有其他非分的贪欲;它也是指祖先们每时每刻总是扶老携幼,共赴生活的这样一种本分。
不得不承认,其实我们已经丢失了许多人类的天真。我们一定要设法把它找回来,至少能够部分的找回来。为什么?因为人类的天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你受了更多的教育,并不表明你就应该变得似乎高深莫测,其实此刻你更应该恢复人类的天真。因为只有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去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基本道理,去探究关于自然、关于社会的造化。正如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说过的:“研究的动力必然不是来自哲学问题,而是来自事情的本身”。因此,教育所要造就的不是貌似高深莫测的人,而是有着苏格拉底般天真的人——他明明可以活路,但是为了他心中的学问,为了人类的天真,可以去赴死。我们也要造就阿基米德般的天真,即使当士兵拿长枪对着他的时候,他仍然说,请你不要把我在地上画的圆给踩坏了。我们也需要爱因斯坦、黑格尔、老子、孔子,包括像顾准这类学问家们的天真。他们的天真不是因为无知,这些人都知之甚多,不仅知道得多,而且非常通达。他们的天真当然也不是愚蠢,更不是愚昧,只不过是他们不在乎,或者不谙于世故。他们常常看起来冒着傻气,这在我们博士、硕士研究生身上也会出现,所以社会上才会说,“哦,一批傻博士”,但这恰恰是一种真诚和没有经过任何人工修饰的原始的纯真,
《复旦大学校长的演讲:找回人类的.天真》()。有时候,他们在现实的社会中,看起来非常的羸弱,但他们却拥有伟大的、理性的和道德的力量。但凡大学问家他们都有这样一种天真。而那些老于世故的、所谓“成熟”的人,对那种冒着傻气的人的天真似乎都不屑一顾,这些“成熟人”看似左右逢源,但他们只会随波逐流,他们没有必要去探索任何东西。他们永远认为只要存在就一定合理,而合理的东西似乎就没有必要去追究,要做的只是去逢迎而不必去改变;一切只需要适应,而不必坚持;一切只需以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不必去顾忌道德。这种老于世故的成熟人,实际上失去的就是那种我说到的人类本来应该有的天真。
人类的天真也是谦虚,也是纯真。经过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你们无疑已经有了相当精深的专业知识,我认为能够在自己的专业学术领域里有深刻扎实的研究,当然会让你的思维得到良好的训练,从而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然而,现代的知识生产体制把专业分得细而又细,使得知识分子成为非常狭窄学科的专家。因此我们必须谦虚地认识到,专业化的知识分子,专业知识只是你最原初的出发点。不少人在专业领域内堪称一流,甚至是世界一流的专家,但是只要跨出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半步,就会变得相当无知。如果我们只是将自己局限于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那么他只是这个专业领域中具有知性的知识分子。因此知识分子如果要在专业以外的领域指手划脚,甚至以民众的代言人自居,或者自以为自己是个启蒙者,那么我觉得这是一种不自量力。甚至有些人还会更加偏执,以为自己是专家了,他说了的东西别人就一定要照办了,这些人显然缺乏最基本的自知之明。因为他们丧失了人类基本的天真,所以显得高傲。所谓的人类天真,也是对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谦卑,一种谨慎,更是对人类生命的一种根本的尊重。失去了这种人类的天真,知识的积累会使你变得通达,但同时也会让你变得——至少使某些人变得——更加狂妄,貌似豪气冲天,天天叫喊着要改天换地,似乎可以无所不能,无所不为。但到头来,我们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他们只会犯下难以挽回或者根本就不可能挽回的错误,反而贻害了人类。
人类的天真也是道德的纯真。现代知识的生产体制已经使知识、价值、以及道德发生了分离,而且这种分离在渐行渐远。但是在现实中知识分子既是知性的存在,同时也是而且更应该是德性的存在。作为知性存在的知识分子,他只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分工,他能够用其所学的专业知识来服务人类,服务社会,为社会提供各种必要的、具体的知识或者技术、精神文化产品。然而作为德性存在的知识分子,则是一个精神性的群体,不在乎你是哪个专业,不在乎你是哪个职业。作为德性的存在,他们就必须具备道德上的良知,拥有公共的关怀。德性也包含了对自然和社会的谦卑,尤其是对生命的尊重。从道理上我们都明白,任何一门应用型的知识都是一把双刃剑,你可以用这门知识服务于人类,但是你也可以用这门知识来贻害人类,乃至毁灭人类。如果掌握专门知识的人只是一个知性存在的知识分子,那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危险。因此我常说越是受过高等教育,越是掌握专门知识的人,越要具备健全的人格,越要成为一种德性的存在。但是常常让我感到困惑的是,表面上看来,受过更多的教育的人应该能够更加自主的对自己,包括对人类、对社会进行反省;他的反省能力应该比受过比较少教育的人更强——但是,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事实似乎并不尽然。比如某些人他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有不错的建树,但是在道德领域却是那么令人汗颜。因此,知识的堆积和堆垒,似乎也能使人变得世故,甚至变得狡诈,变得趾高气扬,总觉得国家、社会、家庭乃至所有人都是亏欠于他,总觉得自己的人生欠缺还是太多太多,要去不断满足,从而向他所在的单位,向国家、向家庭,甚至向自己的家人、家属、配偶索取很多很多。甚至有些人会用他所学的知识来做不好的事,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我认为诸如此类问题的产生,恰恰是因为他们丢失了人类应该有的,应该保持的那份天真。失掉了人类的这份天真,知识就很容易被误用,就会变得残忍。难怪刘瑜女士曾经有过一句话,她说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要恢复人类的天真。
篇7: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演讲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个貌似有点矛盾的问题:是不是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知识越多,反而越应该设法找回我们人类本该有的天真?
这里的“天真”所指的,恰如我们祖先在遥望着闪烁的星星,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痴迷,想去追究这个宇宙的秘密;它也指人类的天真,是我们祖先对大自然的一种谦卑和敬畏,
不得不承认,其实我们已经丢失了许多人类的天真。我们一定要设法把它找回来,至少能够部分的找回来。为什么?因为人类的天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
受了更多的教育,并不表明就应该变得似乎高深莫测,其实此刻你更应该恢复人类的天真。因为只有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去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基本道理,去探究关于自然、关于社会的造化。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说:“研究的动力必然不是来自哲学问题,而是来自事情的本身。”因此,教育所要造就的不是貌似高深莫测的人,而是有着苏格拉底般天真的人——他明明可以有活路,但是为了他心中的学问,为了人类的天真,可以去赴死。我们也要造就阿基米德般的天真,即使当士兵拿长枪对着他的时候,他仍然说,请你不要把我在地上画的圆给踩坏了。我们也需要爱因斯坦、黑格尔、老子、孔子的天真。他们的天真不是因为无知,这些人都知之甚多,不仅知道得多,而且非常通达。他们的`天真当然也不是愚蠢,更不是愚昧,只不过是他们不在乎,或者不谙于世故。他们常常看起来冒着傻气,这在我们博士、硕士研究生身上也会出现,所以社会上才会说,“哦,一批傻博士”,但这恰恰是一种真诚和没有经过任何人工修饰的原始的纯真,
有时候,纯真的人在现实的社会中,看起来非常的羸弱,但他们却拥有伟大的、理性的和道德的力量。但凡大学问家,都有这样一种天真。而那些老于世故的、所谓 “成熟”的人,对那种冒着傻气的人的天真似乎都不屑一顾,这些“成熟人”看似左右逢源,但他们只会随波逐流,他们没有必要去探索任何东西。他们永远认为只要存在就一定合理,而合理的东西似乎就没有必要去追究,要做的只是去逢迎而不必去改变;一切只需要适应,而不必坚持;一切只需以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不必去顾忌道德。这种老于世故的“成熟人”,实际上失去的就是人类本来应该有的天真。
人类的天真是谦虚,也是纯真。所谓的人类天真,是对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谦卑,一种谨慎,更是对人类生命的一种根本的尊重。失去了这种人类的天真,知识的积累会使人变得通达,但同时也会让某些人变得更加狂妄,貌似豪气冲天,天天叫喊着要改天换地,似乎可以无所不能,无所不为。但到头来,我们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他们只会犯下难以挽回或者根本就不可能挽回的错误,反而贻害了人类。因此,越是受过高等教育,越是掌握专门知识的人,越要具备健全的人格,越要成为一种德性的存在。为了这份责任,让我们一起找回人类的天真,因为天真才会使你像孩童般的去对未知进行追问,才会毫无顾忌地,并且不求回报地去探索自然、宇宙、社会的奥秘。
篇8:复旦大学校长:为升官发财上大学会受鄙视
近期沪上高校密集开学。开学典礼上,大学校长的讲话往往被视为对大学精神的阐释和对该校学生的期待。与往年大学校长的言语诙谐不同,今年,校长们不约而同从常识和经典谈起,和学生聊聊“大学是什么”以及在大学里他们不希望看到同学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大学是什么
复旦大学校长鄙视为升官发财上大学“大学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但是恰恰在这个问题上,人们都会犯糊涂。”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表示,社会更应关注大学具有的“永恒的属性”,在他看来,带有永恒性的东西恰恰有时候就是一些简单的常识,“对这个问题我们不需要用很多新的现代的语言来解释。”
杨玉良引用教育大家蔡元培的话表示,“‘大学教育者养成人格之视野,是仅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灌之以理想,则是机械制教育,非所以施以人’。所以教育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不是训练各位在某一方面的技能,至少它不仅仅是。而在教育当中应该灌予理想在里头。”
而这个“理想”,则包括四个方面:调和世界观与人生观、担负起将来的文化、培养独立不惧之精神和培养安贫乐道之志趣。
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校长张杰同样引用经典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解答:“蔡元培先生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在他心中,大学是学术的象牙塔。美国著名的思想家艾伦・布鲁姆认为,大学是一个以理智为基石的国家的神殿。在他心中,大学是思想的`源泉,是国家的智库。”
在此基础上,张杰认为:“今天,大学正日渐成为社会的中心。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更是人类思想、精神和道德的制高点,是社会公平、正义和良心的最后堡垒。”
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新任校长陈群则连用了4个比喻:“大学是一道地平线。它的界限在你的视野范围内,却又在你永远不能抵达的地方;大学是滋养理想和人文精神的殿堂,大学固然是社会的一部分,沉淀着现代社会所有的美好与无奈,但大学更应该是文化与人文精神的一个高地,一个标杆;大学还是理性和科学产生的土壤;大学更是与这个世界连接的通道。”
“你们就是大学!”在演讲的结尾,陈群勉励大家“你们今日与未来的创造,就是师大的未来与创造。”
拒绝科学研究中的“愤青”
篇9:复旦大学校长:为升官发财上大学会受鄙视
在以理工科见长的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向研究生们抛出了一个问题:是脚踏实地地做研究,还是愤愤不平地抱怨?他明确要求研究生做科学研究中的“杰青”,而不要做科学研究中的“愤青”。
在钱旭红看来,做“愤青”还是做“杰青”,已不仅仅是政治活动领域的事情,而是关系着能否发挥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果的因素。他引用了一篇博客文章中的话说:“杰青多脚踏实地,心无旁鹜,潜心妙手著文章;愤青多胸怀世界,爱好广泛,希望铁肩担道义。”
钱旭红告诫新生们:许多人都是在抱怨中度过了一生,而抱怨的结果是恶化了他的环境和氛围,同时放弃了自己的责任。一个真正想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人,他会把所受的委屈、所受的压力变成动力,以另外一种方式把它释放出去,而不是用道义来放弃自己对自己的控制。
钱旭红并不否定年轻人想改变世界的理想的意义,他以广为流传的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的墓志铭引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你想改变一切,从你自己开始。
在复旦大学,解答了“大学是什么”之后,校长杨玉良接着问:为什么要上大学?他引用了复旦老校长李登辉在上世纪代说过的话:如果你是为了升官发财来到复旦学习的话,那么你在学校会受到鄙视。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浮躁的功利主义的社会心态对今日中国之大学的普遍的侵蚀,使得我们有时很难坚守作为一所大学和作为一个学生的本分。学生的本分是什么?学习。”
之后,杨玉良还与同学们分享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安忆今年在复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一段讲话,劝同学们不要急于加入竞争“竞争难免会将你们放置在对比之中,影响自我的客观评定。竞争还会将你们纳入所谓的主流价值体系,这也会影响你们的价值观念。而我希望你们有足够的自信,与主流体系保持理性的距离,在相对的孤立当中来完善自己。”
在华东师大,校长陈群则告诉同学,世界上有两种疯狂最为可怕,一种是什么都敢做的疯狂;另一种是什么都不做的疯狂。“所以,在华东师大,我希望你们学会脚踏实地做事与做人,有所为,有所不为。同学们,珍重自己,努力创造!”
篇10: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
每到毕业的季节,校园里总是弥漫着收获和离别的气氛,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在座各位同学在经过复旦短则两三年、长则六七年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终于完成了学业,祝贺你们!
此时的你们想必一定有对老师的感情,对同学的感情,对校园一草一木的感怀,也有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憧憬。无论你们将要进入怎样的工作岗位,是选择了继续深造,还是其他的各种类型的职业,我都希望你们能够秉承复旦的精神,活出人生的精彩,为国家和社会尽到一份责任。
其实每到毕业季,对我来说也是一场考试,促使我对许多问题作一些思考,这既是为了也不仅仅是为了起草每年一度的毕业致辞。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个貌似有点矛盾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自己,受了很多教育,但是不是教育的程度越高,知识越多,反而应该设法找回我们人类本该有的天真?
当然,我这里的“天真”所指的,恰如我们祖先在遥望着闪烁的星星,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痴迷,想去追究这个宇宙的秘密;它也指人类的天真,是我们祖先对大自然的一种谦卑和敬畏;它还是祖先们对大自然的有限索取,仅限于满足自己的生存,而没有其他非分的贪欲;它也是指祖先们每时每刻总是扶老携幼,共赴生活的这样一种本分。
不得不承认,其实我们已经丢失了许多人类的天真。我们一定要设法把它找回来,至少能够部分的找回来。为什么?因为人类的天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你受了更多的教育,并不表明你就应该变得似乎高深莫测,其实此刻你更应该恢复人类的天真。因为只有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去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基本道理,去探究关于自然、关于社会的造化。正如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说过的:“研究的动力必然不是来自哲学问题,而是来自事情的本身”。因此,教育所要造就的不是貌似高深莫测的人,而是有着苏格拉底般天真的人——他明明可以活路,但是为了他心中的学问,为了人类的天真,可以去赴死。我们也要造就阿基米德般的天真,即使当士兵拿长枪对着他的时候,他仍然说,请你不要把我在地上画的圆给踩坏了。我们也需要爱因斯坦、黑格尔、老子、孔子,包括像顾准这类学问家们的天真。他们的天真不是因为无知,这些人都知之甚多,不仅知道得多,而且非常通达。他们的天真当然也不是愚蠢,更不是愚昧,只不过是他们不在乎,或者不谙于世故。他们常常看起来冒着傻气,这在我们博士、硕士研究生身上也会出现,所以社会上才会说,“哦,一批傻博士”,但这恰恰是一种真诚和没有经过任何人工修饰的原始的纯真,致辞《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有时候,他们在现实的社会中,看起来非常的羸弱,但他们却拥有伟大的、理性的和道德的力量。但凡大学问家他们都有这样一种天真。而那些老于世故的、所谓“成熟”的人,对那种冒着傻气的人的天真似乎都不屑一顾,这些“成熟人”看似左右逢源,但他们只会随波逐流,他们没有必要去探索任何东西。他们永远认为只要存在就一定合理,而合理的东西似乎就没有必要去追究,要做的只是去逢迎而不必去改变;一切只需要适应,而不必坚持;一切只需以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不必去顾忌道德。这种老于世故的成熟人,实际上失去的就是那种我说到的人类本来应该有的天真。
人类的天真也是谦虚,也是纯真。经过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你们无疑已经有了相当精深的专业知识,我认为能够在自己的专业学术领域里有深刻扎实的研究,当然会让你的思维得到良好的训练,从而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然而,现代的知识生产体制把专业分得细而又细,使得知识分子成为非常狭窄学科的专家。因此我们必须谦虚地认识到,专业化的知识分子,专业知识只是你最原初的出发点。不少人在专业领域内堪称一流,甚至是世界一流的专家,但是只要跨出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半步,就会变得相当无知。如果我们只是将自己局限于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那么他只是这个专业领域中具有知性的知识分子。因此知识分子如果要在专业以外的领域指手划脚,甚至以民众的代言人自居,或者自以为自己是个启蒙者,那么我觉得这是一种不自量力。甚至有些人还会更加偏执,以为自己是专家了,他说了的东西别人就一定要照办了,这些人显然缺乏最基本的自知之明。因为他们丧失了人类基本的天真,所以显得高傲。所谓的人类天真,也是对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谦卑,一种谨慎,更是对人类生命的一种根本的尊重。失去了这种人类的天真,知识的积累会使你变得通达,但同时也会让你变得——至少使某些人变得——更加狂妄,貌似豪气冲天,天天叫喊着要改天换地,似乎可以无所不能,无所不为。但到头来,我们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他们只会犯下难以挽回或者根本就不可能挽回的错误,反而贻害了人类。
人类的天真也是道德的纯真。现代知识的生产体制已经使知识、价值、以及道德发生了分离,而且这种分离在渐行渐远。但是在现实中知识分子既是知性的存在,同时也是而且更应该是德性的存在。作为知性存在的知识分子,他只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分工,他能够用其所学的专业知识来服务人类,服务社会,为社会提供各种必要的、具体的知识或者技术、精神文化产品。然而作为德性存在的知识分子,则是一个精神性的群体,不在乎你是哪个专业,不在乎你是哪个职业。作为德性的存在,他们就必须具备道德上的良知,拥有公共的关怀。德性也包含了对自然和社会的谦卑,尤其是对生命的尊重。从道理上我们都明白,任何一门应用型的知识都是一把双刃剑,你可以用这门知识服务于人类,但是你也可以用这门知识来贻害人类,乃至毁灭人类。如果掌握专门知识的人只是一个知性存在的知识分子,那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危险。因此我常说越是受过高等教育,越是掌握专门知识的.人,越要具备健全的人格,越要成为一种德性的存在。但是常常让我感到困惑的是,表面上看来,受过更多的教育的人应该能够更加自主的对自己,包括对人类、对社会进行反省;他的反省能力应该比受过比较少教育的人更强——但是,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事实似乎并不尽然。比如某些人他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有不错的建树,但是在道德领域却是那么令人汗颜。因此,知识的堆积和堆垒,似乎也能使人变得世故,甚至变得狡诈,变得趾高气扬,总觉得国家、社会、家庭乃至所有人都是亏欠于他,总觉得自己的人生欠缺还是太多太多,要去不断满足,从而向他所在的单位,向国家、向家庭,甚至向自己的家人、家属、配偶索取很多很多。甚至有些人会用他所学的知识来做不好的事,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我认为诸如此类问题的产生,恰恰是因为他们丢失了人类应该有的,应该保持的那份天真。失掉了人类的这份天真,知识就很容易被误用,就会变得残忍。难怪刘瑜女士曾经有过一句话,她说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要恢复人类的天真。
各位同学,在今天的毕业典礼以后,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将离开复旦校园,但你们仍然是复旦人,你们是作为复旦人,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你们将以一种新的身份继续复旦人的梦想,以一种新的方式践行我们复旦人的责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了这份责任,让我们一起找回人类的天真,因为天真才会使你像孩童般的去对未知进行追问,才会毫无顾忌的,并且不求回报的去探索自然、宇宙、社会的奥秘。因为天真才会让你真诚地对待家人,对待他人。因此天真的才是可爱的,复旦祝福你们,祝福你们找回人类的天真,并永葆这份天真。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篇11:复旦大学校长的演讲稿:守护知识分子应有的尊严
复旦大学校长的演讲稿:守护知识分子应有的尊严
守护知识分子应有的尊严——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届本(专)科生毕业典礼致辞
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要祝贺各位顺利完成学业,今天毕业了,还记得四年前在迎接你们的时候,我曾经说过,四年后有一个事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老师们都会变得更老,但是我们年轻学生会变得更加成熟。我这里说的“成熟”不是指那种丧失了纯真和热情的“左右逢缘”式的世故,而是指因智慧和知识的增长带来的冷静、理性和持重。或许,这才是毕业的真正含义。我们在座的很多人都有过相似的经历,所以我在这儿或许可以用我的经验来猜测一下大家现在的心情。
毕业,让你们对学校存有一份依恋,无论你在这里碰到的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毕业,也让你们对老师和同学,无论是你们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无论是你们仰慕的还是有一些非议的,都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毕业也会让你们兴奋不已,因为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然而,我更相信毕业后的“成熟”,会让你们在兴奋后对未来会心存忐忑、焦虑和隐忧,或许这就是金晓峰老师说的“伤感期”。
不知是哪位复旦学子留下的感言这样说道,“之于这所学校,我们只是沧海的一粟,而它的烙印却常相陪伴我们去到更多、更远的地方……”他(或她)用文字表达了对学校的依恋,但把自己的忧虑放进了省略号里。实际上,所有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焦虑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开始对自己和这个社会都有所期许。美国心理学家在《少有人走过的路》这本书中写道:“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对一名知识分子而言,更是如此。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就像刚才阿拉法特·居来提同学所说的,你们已经成为一名知识分子。因为有人认为知识分子这个称号跟受教育的程度没有直接的关系。我认为复旦人应当努力成为一名知识分子,因为社会对我们有这样的.期待。所以我觉得,你们的焦虑,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来自于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以及来自于你们想要维护知识分子尊严性的考虑。
要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我觉得你必须对这个国家和社会负责、担当。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意味着社会对你,你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当然应该用所学来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为社会提供各种必要的具体的知识或者是精神文化产品。但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应该在社会狂热的时候保持着清醒,在社会失范的时候对大家提出警醒。毕业后,你们会接触一些新的现象或者各种各样新的观念,有好的也有坏的。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可能会经历处处碰壁的窘境,无非这个碰壁有大有小,甚至于你们中有一些人可能会被这种碰壁或者困难所暂时性地击跨,然后产生很大的挫败感,
由此,你就会对这个社会产生种种质疑。如果你们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只是采用一种漠然麻木的态度去面对,或者反过来只是采用一种非常偏激或者冒进的方法去处理,都不可能有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好在复旦大学是一所开放的大学、包容的大学,学校竭尽所能为大家创造了接触广阔世界的机会,搭建了各种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你们可以在书院里面接触到不同的专业,不同理想的同学,你们可以在海外交流当中培养你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经过复旦的训练,现在的你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且初步习得了担当的这种能力,这就是复旦留给你们所特有的印记。
我想强调的是,责任不是空洞的。它是具体的,包括对自己、对家人。首先,是对家人的责任。刚才蔡彤先生分享了他和汪新芽女士的夫妻恩爱,以及他们为这个社会作出的贡献。责任是一种感恩,包括你对朋友、对陌生人,也许是一个普通的路人,或者其他你从来没有面对过的事情,乃至对整个国家、民族或者整个人类,所负有的大大小小的责任。我们不要以为一谈责任就是一件大事。不,很小的事情也是责任。一个人对责任的认定和履行实际上出自他的信仰和追求。作为知识分子,我们不能做一个冷眼旁观的批判者,更不能成为随意的解构者,而应当是负责任、有担当而又务实的建构者。这应当是复旦人的一种基本气质。
要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还意味着必须坚持理性,并且依理而行。理性对知识分子来说,是最最基本的。知识分子作为这个社会最敏感的成员,乃至作为社会的良知,在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大众苦难等等的重大问题上,理应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这个声音必须是理性、清醒、有说服力的,尽管在说的时候可以声情并茂,但是绝不可简单的情绪化。至少我相信,讨论一些重大问题的时候,从学理出发的研究和批判虽然不像某些言论那样高调,但是它具有更大的力量,那就是理性的力量。我相信经过复旦的多年训练,大家已经养成了一些基本的学术习惯,也就是说尊重事实的态度,缜密的思维习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大家不要随着毕业就把这种训练扔到脑后。将来,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这些训练对大家永远是有益的。
我也认为复旦校歌里所唱到的思想自由,就应该是一种自由理性,守护自由理性就是守护人类的文明和尊严,就是守护人类的真善美,守护人类的正义、良知、自律和真情,包括家庭的情意,夫妻的情意。知识分子应该是理性思维的楷模,守护理性就是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守护理性就是来创造一个大家都讲道理的社会环境。
知识分子要守护你的尊严,意味着你一定要进行独立思考。知识分子在本质上不是一个职业性的阶层,而是一个精神性的群体。知识分子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关怀。知识分子本着自己的道德良知和学术良知,怀揣着心中不灭的理想和信念,独立思考,对社会发声,对面临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无论是文化思想、科学技术,还是社会政治方面的——提出思想和解决方案。说到独立思考,它首先来自于独立的精神,体现在用自己的理性去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人行亦行。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要求我们不是一味的抱怨这个社会或者是身边的环境。我常说每一个个体都是构成这个环境的一分子,对于所有的他人来讲,你就是这个环境的一部分。所以这个社会的好坏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只有大家都保持独立的人格,用独立自由的理性精神进行思考,那么社会环境才能够不断的进步。相反,如果你对权势进行依附,对财富过度迷恋,对意识形态过度偏执,都会丧失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这样社会的发展就会丧失方向,就会失范。因此我们说知识分子能不能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学术和艺术独立的价值,守护自由理性的精神,维系着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和存亡。所以只有坚持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我们才能够真正来赢得我们应有的尊严。
篇12: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发表新生开学致辞
开学典礼上全体本(专)科新生面向校旗宣誓。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而已。9 月 12 日,复旦大学 2014 级新生开学典礼分为本(专)科和研究生两场举行,在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近3000多名复旦大学2014级中外本(专)科新生时,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开学典礼致辞中充满了理想主义,他建议学生们要“在复旦悟道”。杨玉良院士认为,学生更应该是在大学中“悟道、“受业、释惑”,大学应该提供智慧与思维方法的教育,这是高等教育的回归。新技术风起云涌,MOOC引发的网络教育大潮会让学校倒闭么?杨玉良认为,大学仍然有存在的必要,他提出大学高等教育的精髓在于“贯穿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这是网络无法复制与重现的。
杨玉良称,大学不能沦为“职业的培训所”,在大学如果只想学专业技能的知识,是非常卑微的,大学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对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行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杨玉良表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誓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它把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高于他自己在物理上的巨大成就。
开学典礼致辞全文: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
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此话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随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的培训所。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这点是不够的。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你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
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何为“道”?“形而上谓之道”,“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然而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未来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因此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的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对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的追求当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地高于他在物理上的巨大的成就。我们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改革,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到一种价值的追求当中去。虽然我们对这类问题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是我们至少能够提供一些思考线索,而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启示人们如何让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在充满着种种困难的现实世界当中不至于迷失。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要为这个世界提供新的希望和合理性。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说来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我们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让我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习总的书记在今年的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传道,这个“道”就是传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我们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悟道,就是去追求,去践行这个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的“道”也是一种智慧。智慧很难定义,在我看来,智慧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够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我们常说的升值引以为荣的智力只是“形而下谓之器”当中的“器”而已。就获取知识而言,在今天网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尤其是诸如慕课等等网络视频课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教育获取知识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网络教育时代,大学教师将沦为节目主持人;而更加危言耸听的是,就连我们大学存在的必要性都应该受到质疑了。其实这种担忧并非什么新鲜的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哲学家罗素就指出过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传播中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注意,知识传播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现在途径更多了。如果我们把大学只是理解为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也就是传道授业当中的授业,学生也只是去接受授业,那么上述的担忧当然就不无道理。因此当时罗素就提醒我们,说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知识。如果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那么教师可能是要失业了。其实,教书育人自古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人格更加独立,惟有人格的独立,方可获得智慧。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的本质那就是获取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智慧。
学习一定要悟道,悟道是获取智慧的过程。但是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难以言说,中国古人就说“学必悟”。因为他们认为,认识“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这个过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过网络或者软件来完成的。网络和软件能够做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当某些知识能够非常准确地被定义,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这一类知识的进步能够非常定量地、精确地来进行表征,那么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确实可以实现一种网络化、自动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的能力;同样的知识,只有好的教授更能引导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洞见。
其次,网络上的论坛无法完整地复制现实当中的讨论这样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和各种现实对话中的丰富性。除非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小说家一样娴熟的技巧,有能力以小说或者散文的形式来重现复杂的思路和体现,这个要求是太高了。更为重要的是,悟道的过程实际上是贯穿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当中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复旦大学是通过书院的方式来创造更好的这种互动空间和方式。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编得如何先进,不管技术如何发达,人毕竟是人,学生对课堂和书院里所遇到的辩论情境,以及与他人实时接触时的思考,机器无法复制。而这些恰恰将对学生产生极其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大学的存在,其意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在当今显得更重要。在现代技术的挑战下,大学应将教育、教学更多的转向传道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渔,以传授思维方法为主的教育。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高等教育的某种回归,回到古代、古典关于教育的定义,回到更加注重智慧传授的教育,回到中国人说的传道。从而也能够让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智慧,获得一套崭新的、合适的思维方法。
悟道必须坚持持续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达到释惑,也才能解决你心中长久存在的一些迷惑的问题。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过谨慎慎思的生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当然“思”还是思想,我们虽然习以为常地说这个世纪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脱离了思想,脱离了对道德的知识,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它任何什么学科,一定都是一把双刃剑,可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祸害甚至毁灭人类。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人类未来的命运,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和智慧,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道,以及对道本身的思考,思考人类的大道,思考我们每一个专业学科中的专业之道。人类近一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中叶思想家们和哲学家们的思想而来的。人类在近一两个世纪以来,由于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是我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极度贫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所依据的所有思想,其原初和原形基本上都是在中世纪时候所诞生的。因此我更加希望在新世纪初时,将知识的时代转换成为一个思想的时代,转换成一个一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辈出的时代,转换成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
篇13: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发表新生开学致辞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发表新生开学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此话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随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的培训所。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这点是不够的。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你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何为“道”?“形而上谓之道”,“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然而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未来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因此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的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对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的追求当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地高于他在物理上的巨大的成就。我们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改革,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到一种价值的追求当中去。虽然我们对这类问题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是我们至少能够提供一些思考线索,而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启示人们如何让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在充满着种种困难的现实世界当中不至于迷失。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要为这个世界提供新的希望和合理性。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说来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我们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让我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习在今年的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传道,这个“道”就是传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我们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悟道,就是去追求,去践行这个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的“道”也是一种智慧。智慧很难定义,在我看来,智慧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够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我们常说的升值引以为荣的智力只是“形而下谓之器”当中的“器”而已。就获取知识而言,在今天网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尤其是诸如慕课等等网络视频课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教育获取知识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网络教育时代,大学教师将沦为节目主持人;而更加危言耸听的是,就连我们大学存在的必要性都应该受到质疑了。其实这种担忧并非什么新鲜的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哲学家罗素就指出过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传播中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注意,知识传播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现在途径更多了。如果我们把大学只是理解为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也就是传道授业当中的授业,学生也只是去接受授业,那么上述的担忧当然就不无道理。因此当时罗素就提醒我们,说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知识。如果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那么教师可能是要失业了。其实,教书育人自古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人格更加独立,惟有人格的独立,方可获得智慧。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的本质那就是获取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智慧。
学习一定要悟道,悟道是获取智慧的过程。但是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难以言说,中国古人就说“学必悟”。因为他们认为,认识“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这个过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过网络或者软件来完成的。网络和软件能够做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当某些知识能够非常准确地被定义,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这一类知识的进步能够非常定量地、精确地来进行表征,那么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确实可以实现一种网络化、自动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的能力;同样的知识,只有好的教授更能引导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洞见。
其次,网络上的论坛无法完整地复制现实当中的讨论这样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和各种现实对话中的丰富性。除非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小说家一样娴熟的技巧,有能力以小说或者散文的形式来重现复杂的思路和体现,这个要求是太高了。更为重要的是,悟道的过程实际上是贯穿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当中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复旦大学是通过书院的方式来创造更好的这种互动空间和方式。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编得如何先进,不管技术如何发达,人毕竟是人,学生对课堂和书院里所遇到的辩论情境,以及与他人实时接触时的思考,机器无法复制。而这些恰恰将对学生产生极其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大学的存在,其意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在当今显得更重要。在现代技术的挑战下,大学应将教育、教学更多的转向传道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渔,以传授思维方法为主的教育。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高等教育的某种回归,回到古代、古典关于教育的定义,回到更加注重智慧传授的教育,回到中国人说的传道。从而也能够让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智慧,获得一套崭新的`、合适的思维方法。
悟道必须坚持持续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达到释惑,也才能解决你心中长久存在的一些迷惑的问题。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过谨慎慎思的生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当然“思”还是思想,我们虽然习以为常地说这个世纪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脱离了思想,脱离了对道德的知识,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它任何什么学科,一定都是一把双刃剑,可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祸害甚至毁灭人类。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人类未来的命运,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和智慧,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道,以及对道本身的思考,思考人类的大道,思考我们每一个专业学科中的专业之道。人类近一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中叶思想家们和哲学家们的思想而来的。人类在近一两个世纪以来,由于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是我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极度贫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所依据的所有思想,其原初和原形基本上都是在中世纪时候所诞生的。因此我更加希望在新世纪初时,将知识的时代转换成为一个思想的时代,转换成一个一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辈出的时代,转换成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因为科学也需要思想家。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有再强的经济军事,若没有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就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最多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国家而已。同样,如果人类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而又复杂问题的挑战。
复旦的先贤们为我们选择的校训十分深刻,我认为它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具体阐述。“博学而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所以我最近在对校训有关的诠释当中提到,我们的校训当中其实还有一个内在的重要逻辑,也就是唯有博学方可笃志,惟有切问方有近思,这样去做了,你们与别人包括与社会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也就是仁就在其中矣。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来到复旦学习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你们将开始痛苦而又快乐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我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面?从我个人来讲,我不相信那种所谓快乐学习的说法,这就是刚才陈思和老师讲的,只有当你热爱它了,那么乐就在苦中。若你们在复旦悟得了这个“道”,那么在你们离开的时候,你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而且你们将变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对国家民族就会更有担当,对整个全人类也会更有担当。我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
篇14:复旦自荐信
尊敬的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领导:
我是江苏省XX中学高三(X)班学生XXX。我希望通过贵校的自主招生来实现我在复旦学习的梦想,能够有机会代表复旦在高考的考场上和清华北大的校长推荐生一逐高低。
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审阅我的自荐信。
20XX年元旦的上海高校一日游,悠然中透露出深沉韵致的复旦将我悄然感染:我喜爱她的平民化;喜爱她的散淡、优游;喜爱她的一点点“小资”,也许我ENTJ倾向的人格和她有着某种契合,复旦的一块普通的石头从此摆在我的窗台上,我用朱笔描上“复旦”两个字,学习间隙抬头看着它,心里就有一丝空明。 我性格开朗、积极上进,对人生充满热情,从高一起担任班长的职务,在学习中善于引导同学,用良好的协作、沟通来处理班级的各项事务。
高一上学期,我获得了第X届XX奖学金杰出学生奖;高一学年度 我获得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的称号;高二学年度 我获得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的称号;高三上学期,我获得二十八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两个江苏省二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高二上下学期期末考试,我在理科600多人的激烈竞争中分别取得了全校第X名、第X名的优异成绩;在月考中多次进入全校前X名,高三我的成绩日趋稳定,月考、期中考取得了XX名的.良好成绩。
今天我在这儿郑重地向复旦推荐自己:高中三年的学校排名不高,说明我前一段时期的学习稳定性有欠缺;假以时日,我一定会成为XX中学最优秀的学生。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日期:
篇15:相关复旦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你们好!
我的父母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幸运地考上了大学。对于出生于外省小镇的父亲和母亲来说,大学不仅是他们的梦想,更是改变他们命运的神圣殿堂。那个时候大学录取率只有3%左右,他们从许多人中脱颖而出,经过一步步脚踏实地的拼搏,然后凭着学历和专业成就以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到上海,在这里发挥着自己的专业特长,实现了安居乐业的人生理想。
但是,每一次我跟着父母回故乡,都会看到我父母当年同学和朋友中的许多人依然过着贫苦的日子,或者外出打工勉强养家活口,或者固守一方土地维持最低温饱,或者成为小商小贩游走在纷乱的街头,就这样沿着他们父辈的生活轨迹,艰难挣扎在物质生活中,默默消失在人海里。相对来说,“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信条在我的父辈这一代人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大学,是他们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一步。
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为我创设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我能在上海成长很大程度上缘自于他们多年的奋斗和努力。上海的高考环境令许多外地考生羡艳不已,考大学不再是一件稀奇事。我不必为考不上大学而过分担忧,我也不必为自己的物质生活操心。随着高考的一步步走近,我经常在内心叩问自己,我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比起我的父辈,也许改变命运的紧迫性在我的身上已经不再强烈,但是人生一世应该有自己的渴望与追求,有自己的价值实现。我渴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的人文情怀,为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类文化的保护者做好充分的准备。作为一个未来的创造者,我要继承父辈那种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学有所成,不仅让我的亲人幸福,也为千千万万的草根服务。
所以,我的大学梦应该是责任与行动。在世界范围内,贫富差距的拉大使许多与我同龄的学生至今无法如愿地接受良好的教育。当我梦想着我的大学时,心中也深感我的大学梦之重。大学的学习注定将是责任的再一次担当,而责任付诸实践,便产生行动。我要用在大学练就的本领服务于社会,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大学梦。
作为一个理科学生,我希望自己所选的学科既朝科学的方向靠拢,又不失人文精神——经济学将是我的第一选择。曾经有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说,经济学家应当是拥有良知的一群人,而非受利益所趋。虽然我并不一定能够如他一样成为这个领域的拔尖人才,但是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我将始终用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帮助弱势群体——最起码在经济上,我与志同道合者的努力能使他们不为学习的费用而发愁,能够圆他们的大学梦。去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穆德“尤努斯的成就坚定了我的梦想。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声音,知识分子应当时刻行动,墨家的实践者的脚步应该在当代知识分子的身上回响。康德也曾经说过,知识分子应当是社会的良心。踏入大学,我就将成为社会知识分子的后备力量。我将对社会更多地关注,并且参与其中。而这一切,正是我的父辈们对我的最大期望。
为此,我要努力考进复旦这样的理想的大学,助我实现人生的理想。我理想中的大学,是大之有道、大之有所谓。梅贻琦先生曾经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杨福家教授在他的基础上这样解释大学:大学有大楼、大师、大爱。在我的眼中,大楼,并不一定指高楼大厦,之时大学应当拥有超出基础教育的完备设施;大师,不一定要有显赫的名声,指示应当有独立的思考,自由的学术,能够在精神和学术上引领学生成长;大爱,不仅仅是铭刻在校训上的生硬的句,更是融入整个校园的一种追求自由、努力创新、探究真理的人文氛围。我与复旦虽未有太多直接接触,但神交已久,梦想已久。复旦大学在百年风雨征程中养育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是复旦人的精神地标。大学,当属于这样的大学,它是我梦想中的大学。
我的大学梦,只是我众多梦想中的一个,但是它却又站在我人生重要的十路口,注定要对我未来的生活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假如人生是由一层层砖石一步步搭建上去的阶梯,那么处在这个时代,大学这一块砖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我选择复旦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我相信复旦是一所能够将我带上人生理想高峰的大学。同样的,我也相信当复旦选择了我,假以时日它将为我而自豪。大学并非我人生的终极目标,它将是一个新的起点。伴随着我的大学梦,我将以大学为原点,画一个很大的圆,将我的人生画得阔大饱满,让我的人生与更多的人结缘,为更多的人服务。为此,我常默默地对自己说:努力吧,踏着父辈的足迹,前进!
复旦自荐信模板
尊敬的领导:
你们好!
我的父母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幸运地考上了大学。对于出生于外省小镇的父亲和母亲来说,大学不仅是他们的梦想,更是改变他们命运的神圣殿堂。那个时候大学录取率只有3%左右,他们从许多人中脱颖而出,经过一步步脚踏实地的拼搏,然后凭着学历和专业成就以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到上海,在这里发挥着自己的专业特长,实现了安居乐业的人生理想。
但是,每一次我跟着父母回故乡,都会看到我父母当年同学和朋友中的许多人依然过着贫苦的日子,或者外出打工勉强养家活口,或者固守一方土地维持最低温饱,或者成为小商小贩游走在纷乱的街头,就这样沿着他们父辈的生活轨迹,艰难挣扎在物质生活中,默默消失在人海里。相对来说,“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信条在我的父辈这一代人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大学,是他们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一步。
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为我创设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我能在上海成长很大程度上缘自于他们多年的奋斗和努力。上海的高考环境令许多外地考生羡艳不已,考大学不再是一件稀奇事。我不必为考不上大学而过分担忧,我也不必为自己的物质生活操心。随着高考的一步步走近,我经常在内心叩问自己,我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比起我的父辈,也许改变命运的紧迫性在我的身上已经不再强烈,但是人生一世应该有自己的渴望与追求,有自己的价值实现。我渴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的人文情怀,为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类文化的保护者做好充分的准备。作为一个未来的创造者,我要继承父辈那种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学有所成,不仅让我的亲人幸福,也为千千万万的草根服务。
所以,我的大学梦应该是责任与行动。在世界范围内,贫富差距的拉大使许多与我同龄的学生至今无法如愿地接受良好的教育。当我梦想着我的大学时,心中也深感我的大学梦之重。大学的学习注定将是责任的再一次担当,而责任付诸实践,便产生行动。我要用在大学练就的本领服务于社会,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大学梦。
作为一个理科学生,我希望自己所选的学科既朝科学的方向靠拢,又不失人文精神——经济学将是我的第一选择。曾经有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说,经济学家应当是拥有良知的一群人,而非受利益所趋。虽然我并不一定能够如他一样成为这个领域的拔尖人才,但是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我将始终用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帮助弱势群体——最起码在经济上,我与志同道合者的努力能使他们不为学习的费用而发愁,能够圆他们的大学梦。去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穆德“尤努斯的成就坚定了我的梦想。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声音,知识分子应当时刻行动,墨家的实践者的脚步应该在当代知识分子的身上回响。康德也曾经说过,知识分子应当是社会的良心。踏入大学,我就将成为社会知识分子的后备力量。我将对社会更多地关注,并且参与其中。而这一切,正是我的父辈们对我的最大期望。
为此,我要努力考进复旦这样的理想的大学,助我实现人生的理想。我理想中的大学,是大之有道、大之有所谓。梅贻琦先生曾经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杨福家教授在他的基础上这样解释大学:大学有大楼、大师、大爱。在我的眼中,大楼,并不一定指高楼大厦,之时大学应当拥有超出基础教育的完备设施;大师,不一定要有显赫的名声,指示应当有独立的思考,自由的学术,能够在精神和学术上引领学生成长;大爱,不仅仅是铭刻在校训上的生硬的句,更是融入整个校园的一种追求自由、努力创新、探究真理的人文氛围。我与复旦虽未有太多直接接触,但神交已久,梦想已久。复旦大学在百年风雨征程中养育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是复旦人的精神地标。大学,当属于这样的大学,它是我梦想中的大学。
我的大学梦,只是我众多梦想中的一个,但是它却又站在我人生重要的十路口,注定要对我未来的生活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假如人生是由一层层砖石一步步搭建上去的阶梯,那么处在这个时代,大学这一块砖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我选择复旦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我相信复旦是一所能够将我带上人生理想高峰的大学。同样的,我也相信当复旦选择了我,假以时日它将为我而自豪。大学并非我人生的终极目标,它将是一个新的起点。伴随着我的大学梦,我将以大学为原点,画一个很大的圆,将我的人生画得阔大饱满,让我的人生与更多的人结缘,为更多的人服务。为此,我常默默地对自己说:努力吧,踏着父辈的足迹,前进!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xx年xx月xx日
复旦自荐信格式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我叫xx,今年,是来自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感谢您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看完我的个人陈述。
梅贻琦先生曾经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复旦大学作为上海最好的大学,有着众多名师,同时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身处于上海,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从而更加开阔我的视野,这使我坚定了“将来一定要到上海复旦读书”的决心。我坚信自己是有资格进入上海复旦大学的。
我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母都是老师,自小时候起我就立志要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小到一言一行,大到待人接物,都一丝不苟。长大后,高中三年在一个高中理科实验班,在这个高手如林的班级中,有压力,但更激励我勤奋,三年来,成绩突飞猛进,现在稳定于年级前列,这其中有我无数的汗水,也让我明白,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的道理,而且机会也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从读书的时候起我主动和同学交往,和大家相处融洽,亲密无间,我曾经在全校同学面前演讲,也担当了多年的班干部,还参与过班级小品的表演,并且组织过多次班团活动,而且相当成功。我因此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并被评选为三好学生。我喜欢证明我的潜力是无限的。
我自小对数比较敏感,这可能与我父亲陪我玩二十四点关。小学时数学的附加题每每啃下,十八届数学希望杯全国二等奖让我名声鹊起,高一的时候数学希望杯全国竞赛的全国一等奖,更让我引以为豪;参加物理竞赛,获得了市一等奖。高二时,我参加了生物竞赛,获得了市二等奖,也证明了我生物上的能力。到了高三,我潜心准备物理,得到的回报是省三等奖。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除此之外,我还通过了公共英语三级考试,证明了我在英语口试与笔试上的能力也毫不逊色。
我自幼爱好文学,我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四大名著中我独爱红楼梦的家族沉浮,我曾追随沈从文走过边城,对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探求对人性的思考,随着飘勇往直前,莎士比亚悲惨剧情让我痛苦,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让我神往,村上春树的伤情让我神伤……。
在对自己未来进行规划时,鉴于自己较强的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对信息的捕捉和分析能力,我理想是做一个律师,坚持正义,秉公执法。“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渴望复旦能助我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扬帆起程,乘风破浪,请老师给我这个机会来证明我的实力,张扬我的个性,实现我的价值。
给我的梦想插上翅膀,我将用心在蓝天翱翔!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自荐信相关
篇16:复旦自荐信
尊敬的复旦大学招生老师: 您好!
我叫某某某,今年××岁,是来自××省××市××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
我出生在一个朴素(农民/工人/干部/职工)的家庭,勤劳、诚实、质朴父母的谆谆教诲,让我养成了吃苦耐劳精神。
在××中学三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稳重踏实的作风、严谨求学的态度;同时学习生活中所遭遇的挫折与不幸,磨练了我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中学三年时光里,我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
其中:××××××(列举有代表性的获奖证书)。
在高中各项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求学精神,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学习上,我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无论是高一高二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还是高三联考,我的成绩都能在年级名列前茅。
(这里列举有代表性的考试名次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或会考的成绩)在平时,我自学一些关于×××专业相关知识(表现大学某专业的兴趣),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在班级工作上,我曾担任过班级班长、学生会×××、××协会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我喜欢文学,(这里阐述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对文学的爱好让我的眼界更宽广,让我的思维更加广阔。
在全国××××××(列举有代表性的获奖证书)。
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我读懂了人生真谛。
自嘲“职业是生病,写作是业余”的史-铁生,他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和生活的思索给予我深深的感动,他的坚忍不拔精神使我在遭遇生活挫折与不幸时亦能从容淡定。
读《鲁滨逊漂-流记》,我沉醉于生命与自然的完美契合,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动容于保尔·柯察金的钢铁般意志??
复旦大学一直是我心目中向往的象牙塔。
复旦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资源,良好的学术氛围,为社会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阐述自己所认识的复旦大学历史背景,以及自己向往的复旦大学具体专业,发展方向)。
我期望成为复旦大学的一名学生,希望在复旦大学深造,渴望成为一名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才,希望成为复旦大学光荣历史的见证人。
我母校××中学许多学长学姐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复旦大学为第一志愿。
我也非常渴望能在××年夏天拿到贵校的录取通知书,我希望这次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能够改变我的人生轨迹,让我投入到贵校的怀抱,我希望能被贵校录取。
我的人生座右铭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不断的刻苦进取造就我扎实的知识,求学路上的艰辛磨砺出我坚忍不拔的品质,传统生活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信
心热情。
此时此刻,我手捧菲薄自荐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复旦大学的老师能给我一个机会,我将会用行动证明自己。
我相信:今天我以复旦大学为荣,明天复旦大学将以我为傲!感谢复旦大学老师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惠览我的自荐信!
此致
敬礼!
××中学 ×××
20xx年2月12日
篇17:复旦自荐信
尊敬的复旦大学领导:你们好!
我的父母在改革开放初期幸运地考上了大学。
对于出生于外省小镇的父亲和母亲来说,大学不仅是他们的梦想,更是改变他们命运的神圣殿堂。
那个时候大学录取率只有3%左右,他们从许多人中脱颖而出,经过一步步脚踏实地的拼搏,然后凭着学历和专业成就以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到上海,在这里发挥着自己的专业特长,实现了安居乐业的人生理想。
但是,每一次我跟着父母回故乡,都会看到我父母当年同学和朋友中的许多人依然过着贫苦的日子,或者外出打工勉强养家活口,或者固守一方土地维持最低温饱,或者成为小商小贩游走在纷乱的街头,就这样沿着他们父辈的生活轨迹,艰难挣扎在物质生活中,默默消失在人海里。
相对来说,“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信条在我的父辈这一代人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大学,是他们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一步。
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为我创设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我能在上海成长很大程度上缘自于他们多年的奋斗和努力。
上海的高考环境令许多外地考生羡艳不已,考大
学不再是一件稀奇事。
我不必为考不上大学而过分担忧,我也不必为自己的物质生活操心。
随着高考的一步步走近,我经常在内心叩问自己,我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比起我的父辈,也许改变命运的`紧迫性在我的身上已经不再强烈,但是人生一世应该有自己的渴望与追求,有自己的价值实现。
我渴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的人文情怀,为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类文化的保护者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为一个未来的创造者,我要继承父辈那种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学有所成,不仅让我的亲人幸福,也为千千万万的草根服务。
所以,我的大学梦应该是责任与行动。
在世界范围内,贫富差距的拉大使许多与我同龄的学生至今无法如愿地接受良好的教育。
当我梦想着我的大学时,心中也深感我的大学梦之重。
大学的学习注定将是责任的再一次担当,而责任付诸实践,便产生行动。
我要用在大学练就的本领服务于社会,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大学梦。
作为一个理科学生,我希望自己所选的学科既朝科学的方向靠拢,又不失人文精神——经济学将是我的第一选择。
曾经有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说,经济学家应当是拥有良知的一群人,而非受利益所趋。
虽然我并不一定能够如他一样成为这个领域的拔尖人才,但是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我将始终用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帮助弱势群体——最起码在经济上,我与志同道合者的努力能使他们不为学习的费用而发愁,能够圆他们的大学梦。
去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穆德“尤努斯的成就坚定了我的梦想。
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声音,知识分子应当时刻行动,墨家的实践者的脚步应该在当代知识
分子的身上回响。
康德也曾经说过,知识分子应当是社会的良心。
踏入大学,我就将成为社会知识分子的后备力量。
我将对社会更多地关注,并且参与其中。
而这一切,正是我的父辈们对我的最大期望。
为此,我要努力考进复旦这样的理想的大学,助我实现人生的理想。
我理想中的大学,是大之有道、大之有所谓。
梅贻琦先生曾经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杨福家教授在他的基础上这样解释大学:大学有大楼、大师、大爱。
在我的眼中,大楼,并不一定指高楼大厦,之时大学应当拥有超出基础教育的完备设施;大师,不一定要有显赫的名声,指示应当有独立的思考,自由的学术,能够在精神和学术上引领学生成长;大爱,不仅仅是铭刻在校训上的生硬的字句,更是融入整个校园的一种追求自由、努力创新、探究真理的人文氛围。
我与复旦虽未有太多直接接触,但神交已久,梦想已久。
复旦大学在百年风雨征程中养育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是复旦人的精神地标。
大学,当属于这样的大学,它是我梦想中的大学。
我的大学梦,只是我众多梦想中的一个,但是它却又站在我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注定要对我未来的生活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假如人生是由一层层砖石一步步搭建上去的阶梯,那么处在这个时代,大学这一块砖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我选择复旦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我相信复旦是一所能够将我带上人生理想高峰的大学。
同样的,我也相信当复旦选择了我,假以时日它将为我而自豪。
大学并非我人生的终极目标,它将是一个新的起点。
伴随着我的大学梦,我将以大学为原点,画一个很大的圆,将我的人生画得阔大饱满,让我的人生与更多的人结缘,为更多的人服务。
为此,我常默默地对自己说:努力吧,踏着父辈的足迹,前进!
此致
敬礼
★ 给校长检讨书
★ 打群架检讨书
★ 校长检讨书范文
【复旦大学校长道歉范文(精选17篇)】相关文章:
恰同学少年个人观后感300字作文2023-10-15
毕业生给老师感谢信2023-09-09
学生在学校违规检讨书2023-02-06
我的“坏老师”小学生作文2023-01-29
以宽容记叙文范文500字2022-10-15
学生打架斗殴保证书2023-07-22
初中教师教育案例反思2023-10-07
明星发言稿2023-03-01
打架万能检讨书2023-04-07
初中教师随笔案例202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