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甫赴南除,别和甫赴南除王安石,别和甫赴南除的意思,别和甫赴南除赏析

时间:2022-12-30 07:39:3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别和甫赴南除,别和甫赴南除王安石,别和甫赴南除的意思,别和甫赴南除赏析(精选10篇)由网友“浆糊”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别和甫赴南除,别和甫赴南除王安石,别和甫赴南除的意思,别和甫赴南除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别和甫赴南除,别和甫赴南除王安石,别和甫赴南除的意思,别和甫赴南除赏析

篇1:别和甫赴南除,别和甫赴南除王安石,别和甫赴南除的意思,别和甫赴南除赏析

别和甫赴南除,别和甫赴南除王安石,别和甫赴南除的意思,别和甫赴南除赏析 -诗词大全

别和甫赴南除

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都城落日马萧萧,雨压春风暗柳条。

天际归那可望,只将心寄海门潮。

篇2:赴举别所知,赴举别所知李山甫,赴举别所知的意思,赴举别所知赏析

赴举别所知,赴举别所知李山甫,赴举别所知的意思,赴举别所知赏析 -诗词大全

赴举别所知

作者:李山甫  朝代:唐  体裁:七律   腰剑囊书出户迟,壮心奇命两相疑。麻衣尽举一双手,

桂树只生三两枝。黄祖不怜鹦鹉客,志公偏赏麒麟儿。

叔牙忧我应相痛,回首天涯寄所思。

篇3: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练习题及答案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练习题及答案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 翁①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②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③。

注:①文翁:西汉庐江舒县人。曾在成都设学校,入学者免除徭役,这些措施对当地文化的发展有所促进。

②滟滪:即滟滪滩,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滩。

③仲宣楼:汉末文学家王粲在荆州避难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的开篇写李剑州,从“高义”和“寥落”生发出热情歌颂他“能化俗”的政绩和为他的“未封侯”而鸣不平这两层意思。

B.颔联用典贴切。文翁政绩流传蜀中,用以比拟李剑州任剑州刺史;未封侯的李广,则和李剑州同姓。

C.颈联实写诗人“路经滟滪”,见瞿塘风涛之险恶,“天入沧浪”,见江汉烟波之浩渺。这是他赴荆南途中所经之地。

D.尾联用“仲宣楼”点出李剑州到了荆南以后的情形。诗人清楚地意识到李剑州所处的时代和命运,即使到了那里,也还是和当年避难荆州的王粲一样,仍然作客依人,托身无所。

E.全诗由李剑州写到诗人自己,再由诗人自己的离别之情,一笔兜回到李剑州,脉络贯通,而起结转折,关合无痕。

2.全诗表达出了作者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 C D(C.写的是意想中的诗人自己“将赴荆南”的情景,是虚写。D. 尾联用“仲宣楼”点出诗人到了荆南以后的情形。诗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命运,即使到了那里,也还是和当年避难荆州的王粲一样,仍然作客依人,托身无所。)

2.①表达对李剑州的赞美和感叹,“高义”“化俗”体现赞美,“寥落”“未封侯”体现感叹;②表达诗人飘零、孤独之情,颈联“双蓬鬓”与“一钓舟”能体现;③表达了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尾联“更何日”能体现;④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人以李剑州的遭遇暗示自己的'怀才不遇。(每点2分,答对3点满分)

简析

此诗作于763年,是诗人准备离蜀东行时,寄给故交李剑州的诗作。诗的前半部分主要写李剑州,真诚地歌颂了他“能化俗”的政绩,并为他不受重用而鸣不平。诗的后半部分叙写作者的身世之悲和离别之情,意境更大,感慨更深。全诗由感叹故人境遇落墨,继而写到诗人自己,再由离别之情,写到对未来的预测,脉络清晰,一气贯通,起结有致,关合无痕。

篇4: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古诗阅读答案

杜 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注释:

①使君:指李剑州,当时任剑州刺史,是位有才能而未被朝廷重用的地方官,名字不详。

②文翁:西汉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③李广:西汉名将。

④滟灏:即滟滪滩,在四川奉节县东五公里瞿塘峡口,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滩。

⑤仲宣楼:汉末文学家王粲在荆州避难的地方。

(1)有人说颈联中的数字运用精妙传神,请任选其一,结合诗句赏析。(4分)

(2)请对颔联所抒之情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答:示例一:“双”修饰“蓬鬓”,双鬓如蓬,写出了诗人漂泊的艰难,(2分)与下一句“一”相呼应,音节上具有照应美,突出了诗人漂泊途中的孤独寂寞。(2分)

示例二:“一”修饰“钓舟”,表明诗人孑然一身,(2分)孑然一身的诗人和烟波浩渺的江汉两相对照,更让人觉得诗人漂泊的孤独寂寞。(2分)

(2)答:用文翁在四川建功立业的典故赞美李剑州坐镇剑州三年的功劳,用李广虽劳苦功高但未能封侯的典故表达对李剑州未能得到朝廷重用的感叹。(2分)在借典故表达对李剑州的赞美和感叹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2分)

译文:

你高风义节纵贯古今,却在寥落中困在剑州不得升迁。世人只知文翁能够移风易俗,却往往忘记了李广一生不得封侯。路经滟灏滩时我一个人双鬓蓬松地望着自己的小船在水上起起落落。这年月兵荒马乱,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相逢呢?也许是春风和煦的时节在仲宣楼中相见吧。

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做阅读题的解题方法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篇5:《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诗歌鉴赏

作品介绍

《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0卷第54首。

原文

篇6:《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诗歌鉴赏

作者:唐·刘长卿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注释

①李十二:宋本作“李十”。

②问礼:《史记·老子传》:“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繁体对照

篇7: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唐诗鉴赏

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

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

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

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

春风回首仲宣楼。

杜甫诗鉴赏

此诗作于公元七六三年。李剑州当时任剑州刺史。

这年,杜甫曾经准备离蜀东行,写了这诗寄给他。

诗的前半篇,热情地歌颂了李剑州“能化俗”的政绩,为他的“未封侯”而鸣不平。诗从“高义”和“寥落”生发出这两层意思,使人对他那沉沦州郡的坎坷遭遇,更深为惋惜。“文翁”和“李广”,用了两个典故。文翁政绩流传蜀中,用以比拟李之官剑州刺史;未封侯的李广,则和李剑州同姓。典故用得非常贴切,在“文翁能化俗”的前面加上个“但见”,在“ 李广未封侯”的`前面着个“焉知”“但见”和“焉知”,一呼一应,一开一阖,运之以动荡之笔,精神顿出,有如画龙点晴,立即破壁飞去。不仅如此,在历史上,李广对自己屡立战功而未得封侯,时刻耿耿于怀,终身引为恨事。这里却推开来,说“焉知李广未封侯”,这就改造了旧典,注入了新义。

下半篇叙身世之感、离别之情,境界更大、感慨更深。诗人完全从空际着笔,表现的是意想中的自己“将赴荆南”的情景。

“ 路经滟滪”,表现瞿塘风涛之险恶;“天入沧浪”,写江汉烟波之浩渺。这是他赴荆南途中所经之地。在这里,诗人并未诉说其迟暮飘零之感,而是以“ 一钓舟”和“沧浪”,“双蓬鬓”和“滟滪”相对照,构成鲜明的形象,展现出一幅扁舟出峡图。

尾联用“仲宣楼”轻轻点出到达荆南的可能情景。

诗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命运,即使到了那里,也还和当年避难荆州的王粲一样,仍然是作客他乡,托身无所。而在此时,回望蜀中,思念故人,想到兵戈阻隔,相见无期,那就会更加四顾苍茫,百感交集了。

全诗由李写到自己,再由自己的离别之情,一笔转回到李,脉络贯通,而起结转折,不着痕迹。杜甫这类的诗,往往劈空而来,一起既挺拔而又沉重,有笼罩全篇的气势。写到第四句,似乎意已尽,可是到了五、六两句,忽然又转换一个新的意思,拓出一个新的境界,喷薄出更为汹涌、更为壮阔的波澜。然而它又并非一泻无余;收束处,总是荡漾萦回,与篇首遥相照映,显得气固神完,而情韵不绝,耐人寻味。

杜甫善于将七言歌行中纵横挥斥的笔意,创造性地运用和融化于律体中,他能在尺幅之中,运之以磅礴飞动的气势;而这磅礴飞动的气势,又是和精密平整的诗律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工而能化”,“中律而不为律缚”。

篇8:唐诗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试题及答案

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②能化俗,焉知李广③未封侯?

路经滟滪④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注: ①李剑州,时任剑州刺史,有才能而未被重用。②文翁,西汉蜀郡守,以政绩卓异闻。③李广,西汉名将,战功卓著却未能封侯。④滟滪,即滟滪滩,长江三峡著名险滩。

13.对本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使君”指李剑州,他在剑州做了三年刺史。

B.引用李广喻指李剑州未被重用。

C.“路经”两句交代作者将赴荆南所经之地。

D. 末句说作者到了荆南回望蜀中,怀念故人。

14.对本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前四句写李剑州的政绩与政治待遇 。

B.后四句写自己意想中“将赴荆南”的情景。

C.“滟滪”、“一钓舟”、“沧浪”等词语,展示了一幅扁舟出峡图,表现了诗人不避风险的豪迈气概。

D.全诗由李剑州写到自己,再由自己的.离别之情折回到李剑州,脉络贯通,起结转合自如。

15.就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3.(2分)D

14.(2分)C

15.(4分)本诗运用对比有两处:一处在诗的前半部,将李剑州的“能化俗”的政绩与“未封侯”的待遇作对比,为其不公的政治处境鸣不平;通过“文翁”“李广”用典,精炼含蓄。另一处在诗的后半部,将“一钓舟”与“滟滪”之“沧浪”作对比,展示赴南荆途中的险恶,惊心动魄。(指明对比得1分,赏析2分,文字1分)

篇9:夜梦与和甫别如赴北京时和甫作诗觉而有作因,夜梦与和甫别如赴北京时和甫作诗

夜梦与和甫别如赴北京时和甫作诗觉而有作因,夜梦与和甫别如赴北京时和甫作诗觉而有作因王安石,夜梦与和甫别如赴北京时和甫作诗觉而有作因的意思,夜梦与和甫别如赴北京时和甫作诗觉而有作因赏析 -诗词大全

夜梦与和甫别如赴北京时和甫作诗觉而有作因

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水菽中岁乐,鼎茵暮年悲。

同胸苦零落,会合尚凄其。

况乃梦乖阔,伤怀而赋诗。

诗言道路寒,乃似北征时。

叔兮今安否,季也来何迟。

中夜遂不眠,辗转涕流离。

老我孤主恩,结草以为期。

冀叔善事国,有知无不为。

千里永相望,昧昧我思之,幸唯季优游,岁晚相携持。

於焉可晤语,水木有茅茨。

畹兰伫归憩,绕屋正华滋。

篇10:奉寄别马巴州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奉寄别马巴州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杜甫,

奉寄别马巴州(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奉寄别马巴州(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杜甫,奉寄别马巴州(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的意思,奉寄别马巴州(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赏析 -诗词大全

奉寄别马巴州(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勋业终归马伏波,功曹非复汉萧何。扁舟系缆沙边久,

南国浮云水上多。独把鱼竿终远去,难随鸟翼一相过。

知君未爱春湖色,兴在骊驹白玉珂。

王安石写的诗歌

王安石后期诗歌

王安石的诗歌点评

王安石名人名言

写出王安石的诗

王安石的诗朗读

王安石的诗及翻译

王安石的诗有哪些

王安石《送和甫至龙安微雨》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王安石,送和甫

别和甫赴南除,别和甫赴南除王安石,别和甫赴南除的意思,别和甫赴南除赏析
《别和甫赴南除,别和甫赴南除王安石,别和甫赴南除的意思,别和甫赴南除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别和甫赴南除,别和甫赴南除王安石,别和甫赴南除的意思,别和甫赴南除赏析(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寄丁中允,寄丁中允王安石,寄丁中允的意思,寄丁中允赏析2023-08-23

怀中甫,怀中甫文天祥,怀中甫的意思,怀中甫赏析2023-04-09

《谤誉》原文阅读及译文2023-02-16

次韵平甫村墅春日,次韵平甫村墅春日王安石,次韵平甫村墅春日的意思,次韵平2022-08-02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南内朝贺归呈同官韩愈,南内朝贺归呈同官的意思,南内朝贺2022-10-24

送醇父归蔡,送醇父归蔡黄庭坚,送醇父归蔡的意思,送醇父归蔡赏析2022-06-23

书幽芳亭记原文赏析2024-01-11

盐角儿·亳社观梅原文翻译及赏析2022-09-12

《子夜》读后感作文1000字2024-04-27

《北史·崔浩传》阅读理解及答案2023-01-1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