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君子于役》

时间:2023-01-16 07:33:1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诗经——《君子于役》(整理8篇)由网友“主要看颜值”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诗经——《君子于役》,欢迎大家分享。

诗经——《君子于役》

篇1:诗经——《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释:

君子:此妻称丈夫。

役:苦役。

曷:何时。

至:归家

埘:音时,鸡舍

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佸:音活,聚会、相会

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苟:大概,也许

赏析:

《君子于役》抒写在家的思妇盼望久役在外的丈夫回家的感情,诗选用了夕阳下山、牛羊牧归的场景触动的情感 ,所谓触景生情,自然会引起一番愁肠,但她又思念化为祝愿苟无饥渴,聊以慰藉,又可叫人体味这位思归的温存了。

篇2:诗经《君子于役》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鉴赏:

这是一首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的丈夫的诗。所谓“君子于役”的“役”,不知其确指,大多数情况下,应是指去边地戍防。又“君子”在当时统指贵族阶层的人物,但诗中“君子”的家中养着鸡和牛羊之类,地位又不会很高,大概他只是一位武士。说起“贵族”,给现在读者的感觉好像是很了不得的。其实先秦时代生产水平低下,下层贵族的生活,并不比后世普通农民好到哪里去。就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少族民族中的小贵族,实际生活情况还不如江南一带的农民。

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稍可注意的是“不知其期”这一句(第二章的“不日不月”也是同样意思,有不少人将它解释为时间漫长,是不确切的')。等待亲人归来,最令人心烦的就是这种归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结果每天都是失望。如果只是外出时间长但归期是确定的,反而不是这样烦人。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中,女主人公带着叹息地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这下面的一节有一种天然的妙趣。诗中不再正面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愤怨,而是淡淡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在夕阳余晖下,鸡儿归了窠,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这里的笔触好像完全是不用力的,甚至连一个形容词都没有,不像后代的文人辞章总是想刻画得深入、警醒,恐怕读者不注意。然而这画面却很感动人,因为它是有情绪的。读者好像能看到那凝视着鸡儿、牛儿、羊儿,凝视着村落外蜿蜒沿伸、通向远方的道路的妇人,是她在感动读者。这之后再接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读者分明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浓重了许多。倘试把中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三句抽掉,将最后两句直接接继在“曷至哉”之后,感觉会完全不同。这里有抒情表达的节奏问题——节奏太快,没有起伏,抒情效果出不来;同时,这画面本身有其特别的情味。

熟悉农村生活的人经常看到这样的晚景。农作的日子是辛劳的,但到了黄昏来临之际,一切即归于平和、安谧和恬美。牛羊家禽回到圈栏,炊烟袅袅地升起,灯火温暖地跳动起来,农人和他的妻儿们聊着闲散的话题。黄昏,在大地上出现白天未有的温顺,农人以生命珍爱着的东西向他们身边归聚,这便是古老的农耕社会中最平常也是最富于生活情趣的时刻。可是在这诗里,那位妻子的丈夫却犹在远方,她的生活的缺损在这一刻也就显得最为强烈了,所以她如此怅惘地期待着。

这诗的两章几乎完全是重复的,这是歌谣最常用的手段——以重叠的章句来推进抒情的感动。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诗的末句,却是完全变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不归来也就罢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这也是最平常的话,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却又是那样善良和深挚。

这是古老的歌谣,它以不加修饰的语言直接地触动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地方。它的天然之妙,在后世已是难以重复的了。

篇3:诗经《君子于役》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鉴赏:

这是一首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的丈夫的诗。所谓“君子于役”的“役”,不知其确指,大多数情况下,应是指去边地戍防。又“君子”在当时统指贵族阶层的人物,但诗中“君子”的家中养着鸡和牛羊之类,地位又不会很高,大概他只是一位武士。说起“贵族”,给现在读者的感觉好像是很了不得的。其实先秦时代生产水平低下,下层贵族的生活,并不比后世普通农民好到哪里去。就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少族民族中的小贵族,实际生活情况还不如江南一带的农民。

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稍可注意的是“不知其期”这一句(第二章的“不日不月”也是同样意思,有不少人将它解释为时间漫长,是不确切的)。等待亲人归来,最令人心烦的就是这种归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结果每天都是失望。如果只是外出时间长但归期是确定的,反而不是这样烦人。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中,女主人公带着叹息地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这下面的一节有一种天然的妙趣。诗中不再正面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愤怨,而是淡淡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在夕阳余晖下,鸡儿归了窠,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这里的笔触好像完全是不用力的,甚至连一个形容词都没有,不像后代的文人辞章总是想刻画得深入、警醒,恐怕读者不注意。然而这画面却很感动人,因为它是有情绪的。读者好像能看到那凝视着鸡儿、牛儿、羊儿,凝视着村落外蜿蜒沿伸、通向远方的道路的妇人,是她在感动读者。这之后再接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读者分明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浓重了许多。倘试把中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三句抽掉,将最后两句直接接继在“曷至哉”之后,感觉会完全不同。这里有抒情表达的节奏问题——节奏太快,没有起伏,抒情效果出不来;同时,这画面本身有其特别的情味。

熟悉农村生活的人经常看到这样的晚景。农作的日子是辛劳的,但到了黄昏来临之际,一切即归于平和、安谧和恬美。牛羊家禽回到圈栏,炊烟袅袅地升起,灯火温暖地跳动起来,农人和他的妻儿们聊着闲散的话题。黄昏,在大地上出现白天未有的温顺,农人以生命珍爱着的东西向他们身边归聚,这便是古老的农耕社会中最平常也是最富于生活情趣的时刻。可是在这诗里,那位妻子的丈夫却犹在远方,她的生活的缺损在这一刻也就显得最为强烈了,所以她如此怅惘地期待着。

这诗的两章几乎完全是重复的,这是歌谣最常用的手段——以重叠的章句来推进抒情的感动。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诗的末句,却是完全变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不归来也就罢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这也是最平常的话,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却又是那样善良和深挚。

这是古老的歌谣,它以不加修饰的语言直接地触动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地方。它的天然之妙,在后世已是难以重复的了。

注释

⑴役:服劳役。

⑵曷:何时。至:归家。

⑶埘(shí时):鸡舍。墙壁上挖洞做成。

⑷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⑸不日不月:没法用日月来计算时间。

⑹有佸(yòuhuó又活):相会,来到。

⑺桀:鸡栖木。

⑻括:来到。

⑼苟:表推测的语气词,大概,也许。

译文

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不知道他的服役期限有多久。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儿进窝了,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遥远无期不能用日和月来计算,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儿栖息的窝里的小木桩上,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但愿他不至于受饥受渴!

[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后来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共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大部分是民间歌谣,也有一小部分是贵族作品。“雅”可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大雅的全部和小雅的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只有小雅的小部分是民间歌谣。“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都是贵族的作品,《诗经》的精华是民歌部分,它鲜明地表现了人民的爱憎以及他们的反抗和斗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面貌,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

在形式上《诗经》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赋”就是“直陈其事”;“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篇4:《诗经:君子于役》鉴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其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释:

1、君子:本文指丈夫。

2、役:苦役。

3、曷:通“何“,何时。

4、至:归家。

5、埘:音时,鸡舍。

6、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7、佸:音活,聚会、相会。

8、桀:通“撅”鸡栖的木架。

9、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10、苟:大概,也许。

译文: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归期漫漫真是久长。

哪年哪月才能归来,家鸡进窝真是匆忙。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牛羊纷纷走下山岗。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教我如何停止思量!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没日没夜真是漫长。

不知何时才能相会,家鸡进窝已经安顿。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纷纷下坡是那牛羊。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愿他没有饥渴情状。

赏析:

《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全分为两章。

第一章陈述丈夫在外面服役之事,抒发盼夫归来的感情。又分为三层:第一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用“赋”的手法点明所要吟咏的事,极言役期之长,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第二层从“鸡栖于埘”到“羊牛下来”、从侧面烘托,家畜尚且出入有时,而人外出却无归期。第三层“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极言思念之深,不能自已。

第二章直接承上章,希望能够和丈夫相见,表达了对于服役丈夫的惦念。分三层:第一层从“君子于役”到“曷其有佸”、再次重申役期漫长,“曷其有佸”承上章“曷至哉”。第二层从“鸡栖于桀”到“羊牛下括”、和第一章的语意相同。第三层“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细腻地传达了这位妇女的矛盾心理,君子既然没有归期,只好退一步想,希望他在外面不要受饥受渴。

诗中写这位妇女的心理非常细致真实,她看到羊牛归来,自然会联想到久役不归的丈夫,她极力抑制这种思念之情——“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思念也无济于事,不如不去思念吧。但这又怎能做得到呢她是那样爱着自己的丈夫,时刻都在惦记着她。最后,在无可奈何之中,她只能以“苟无饥渴”来寄托自己对丈夫的深情。这首诗风格细腻委婉,诗中没有一个“怨”字,而句句写的都是“怨”,它从一个侧面写出了繁重的徭役给千百个家庭带来的痛苦。

《君子于役》抒写在家的思妇盼望久役在外的丈夫回家的感情,诗选用了夕阳下山、牛羊牧归的场景触动的情感,所谓触景生情,自然会引起一番惆怅,但她又思念化为祝愿苟无饥渴,聊以慰藉,又可叫人体味这位思妇的温存了。

《诗》常在风中雨中写思,《君子于役》却不是,甚至通常的“兴”和“比”也都没有,它只是用了不着色泽的、极简极净的文字,在一片安宁中写思。“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固有空间的阔远和苍茫,但家之亲切,在黄昏的背景中更伸向亘古之邈远。“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击壤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商颂-那》、,不是古来如此么,今亦何殊。然而,“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本来的'平静安宁中,偏偏没有启发的荒荒的空了一块。夕阳衔山,羊牛衔尾的恒常中原来是无常,于是一片暖色的亲切中泛起无限伤心,所谓“诗意正因思而触物,非感物而兴思也”沈守正、,而由“不知其期”把忧思推向更远,“日之夕矣”之暮色也因此推向无边无际。“如之何勿思”,不待说,先已在景中说破。

“曷至哉”,是不知今在何处也。邓翔曰:“唐诗云‘茨菇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入未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即‘不知其期’及‘曷至’之注脚。”所解不差。不过两诗虽思有共通,而诗境却相去甚远。张潮的诗题作《江南行》,一南一北,风物已殊,气象迥别,此且不必论,郝懿行曰“古人文字不可及处在一真字”,张诗却只是在用巧。

与“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境象稍近的,后世有《敕勒歌》: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但彼有《君子于役》之大,却没有它的小。若将《诗》比《诗》,则《卫风-伯兮》有《君子于役》之小,《邶风-雄雉》更于小中别有襟抱;《君子于役》,却是广漠之大中孑然一个零丁之小,在这大和小的截然却又是浑然中,“如之何勿思”乃一字一顿那么不容置疑,而真正成为弥漫于天地间的生存的呼唤。

“不日不月”,仍承“不知其期”来。或解此为不可计以日月,言时日之久,但依焦琳说,此句意为“孤寂无依,无以度日月”,即“过不成日月”,似乎更好。贺贻孙曰:“‘苟无饥渴’,浅而有味。闺阁中人不能深知栉风沐雨之劳,所念者饥渴而已。此句不言思而思已切矣。”仍是在最家常处,也是生存之最根本处,写出深深的忧思和怀念。焦琳曰:“‘不知其期’,‘苟无饥渴’,皆思心所必有,而说者据此以为王之遣役确未告以归期,确不思其危难,以为世之盛衰可由此观焉。恐诗虽可观盛衰,亦未必可如此观也。”所论极是。而最不可释怀的依恋,不正在那动人心魄的生存的呼唤中么。在《君子于役》,我们与其观世,不如观思;与其感受历史,何如感受生命。

篇5:诗经君子于役赏析

诗经君子于役赏析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后来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共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下面就是诗经君子于役赏析,请看:

诗经君子于役赏析

出自先秦诗人佚名的《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赏析

这是一首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的丈夫的诗。所谓君子于役的役,不知其确指,大多数情况下,应是指去边地戍防。又君子在当时统指贵族阶层的人物,但诗中君子的家中养着鸡和牛羊之类,地位又不会很高,大概他只是一位武士。说起贵族,给现在读者的感觉好像是很了不得的。其实先秦时代生产水平低下,下层贵族的生活,并不比后世普通农民好到哪里去。就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少族民族中的小贵族,实际生活情况还不如江南一带的农民。

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稍可注意的是不知其期这一句(第二章的不日不月也是同样意思,有不少人将它解释为时间漫长,是不确切的)。等待亲人归来,最令人心烦的就是这种归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结果每天都是失望。如果只是外出时间长但归期是确定的,反而不是这样烦人。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中,女主人公带着叹息地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这下面的一节有一种天然的妙趣。诗中不再正面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愤怨,而是淡淡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在夕阳余晖下,鸡儿归了窠,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这里的笔触好像完全是不用力的,甚至连一个形容词都没有,不像后代的文人辞章总是想刻画得深入、警醒,恐怕读者不注意。然而这画面却很感动人,因为它是有情绪的。读者好像能看到那凝视着鸡儿、牛儿、羊儿,凝视着村落外蜿蜒沿伸、通向远方的道路的妇人,是她在感动读者。这之后再接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读者分明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浓重了许多。倘试把中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三句抽掉,将最后两句直接接继在曷至哉之后,感觉会完全不同。这里有抒情表达的'节奏问题节奏太快,没有起伏,抒情效果出不来;同时,这画面本身有其特别的情味。

熟悉农村生活的人经常看到这样的晚景。农作的日子是辛劳的,但到了黄昏来临之际,一切即归于平和、安谧和恬美。牛羊家禽回到圈栏,炊烟袅袅地升起,灯火温暖地跳动起来,农人和他的妻儿们聊着闲散的话题。黄昏,在大地上出现白天未有的温顺,农人以生命珍爱着的东西向他们身边归聚,这便是古老的农耕社会中最平常也是最富于生活情趣的时刻。可是在这诗里,那位妻子的丈夫却犹在远方,她的生活的缺损在这一刻也就显得最为强烈了,所以她如此怅惘地期待着。

这诗的两章几乎完全是重复的,这是歌谣最常用的手段以重叠的章句来推进抒情的感动。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诗的末句,却是完全变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不归来也就罢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这也是最平常的话,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却又是那样善良和深挚。

这是古老的歌谣,它以不加修饰的语言直接地触动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地方。它的天然之妙,在后世已是难以重复的了。

篇6:君子于役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君子远出服役,不知它的限期。何时才能归里?鸡儿回窠栖止,日头垂挂天西,牛羊下山歇息。君子远出服役,如何能不相思?

君子远出服役,不知日月程期。何时才能重聚?鸡儿回栏栖止,日头垂挂天西,牛羊缓缓归至。君子远出服役,该是没捱渴饥?

注释

⑴役:服劳役。

⑵曷:何时。至:归家。

⑶埘(shí 时):鸡舍。墙壁上挖洞做成。

⑷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⑸不日不月:没法用日月来计算时间。

⑹有佸(yòu huó 又活):相会,来到。

⑺桀:鸡栖木。

⑻括:来到。

⑼苟:表推测的语气词,大概,也许。

鉴赏

这是一首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的丈夫的诗。所谓“君子于役”的“役”,不知其确指,大多数情况下,应是指去边地戍防。又“君子”在当时统指贵族阶层的人物,但诗中“君子”的家中养着鸡和牛羊之类,地位又不会很高,大概他只是一位武士。说起“贵族”,给现在读者的感觉好像是很了不得的。其实先秦时代生产水平低下,下层贵族的生活,并不比后世普通农民好到哪里去。就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少族民族中的小贵族,实际生活情况还不如江南一带的农民。

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稍可注意的是“不知其期”这一句(第二章的 “不日不月”也是同样意思,有不少人将它解释为时间漫长,是不确切的)。等待亲人归来,最令人心烦的就是这种归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结果每天都是失望。如果只是外出时间长但归期是确定的,反而不是这样烦人。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中,女主人公带着叹息地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这下面的一节有一种天然的妙趣。诗中不再正面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愤怨,而是淡淡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在夕阳余晖下,鸡儿归了窠,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这里的笔触好像完全是不用力的,甚至连一个形容词都没有,不像后代的文人辞章总是想刻画得深入、警醒,恐怕读者不注意。然而这画面却很感动人,因为它是有情绪的。读者好像能看到那凝视着鸡儿、牛儿、羊儿,凝视着村落外蜿蜒沿伸、通向远方的道路的妇人,是她在感动读者。这之后再接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读者分明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浓重了许多。倘试把中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三句抽掉,将最后两句直接接继在“曷至哉”之后,感觉会完全不同。这里有抒情表达的节奏问题——节奏太快,没有起伏,抒情效果出不来;同时,这画面本身有其特别的情味。

熟悉农村生活的人经常看到这样的晚景。农作的日子是辛劳的,但到了黄昏来临之际,一切即归于平和、安谧和恬美。牛羊家禽回到圈栏,炊烟袅袅地升起,灯火温暖地跳动起来,农人和他的妻儿们聊着闲散的话题。黄昏,在大地上出现白天未有的温顺,农人以生命珍爱着的东西向他们身边归聚,这便是古老的农耕社会中最平常也是最富于生活情趣的时刻。可是在这诗里,那位妻子的丈夫却犹在远方,她的生活的缺损在这一刻也就显得最为强烈了,所以她如此怅惘地期待着。

这诗的.两章几乎完全是重复的,这是歌谣最常用的手段——以重叠的章句来推进抒情的感动。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诗的末句,却是完全变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不归来也就罢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这也是最平常的话,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却又是那样善良和深挚。

这是古老的歌谣,它以不加修饰的语言直接地触动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地方。它的天然之妙,在后世已是难以重复的了。

篇7:《诗经:君子于役》全文翻译赏析

《诗经:君子于役》全文翻译赏析

君子于役

诗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后来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共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大部分是民间歌谣,也有一小部分是贵族作品。“雅”可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大雅的全部和小雅的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只有小雅的小部分是民间歌谣。“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都是贵族的作品,《诗经》的精华是民歌部分,它鲜明地表现了人民的爱憎以及他们的反抗和斗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面貌,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

在形式上《诗经》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赋”就是“直陈其事”;“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注释]

君子于役:选自《诗经·国风·王风》,标题是后人加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君子,是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丈夫。于,在。役,服役,指当时统治者征调劳动人民服役。丈夫在外面服役。

不知其期:不知道他要去多久。期,指服役的期限。

曷(hé)至哉:怎么才能回来呢?曷,能“何”.至,回到家。

鸡栖(qī)于埘(shí):鸡进窝了。埘,在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

日之夕矣:天(已)晚了。之,句中助词,无义。夕,傍晚。

羊牛下来: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下来,指归家。

如之何勿思:怎么能不想念呢?如之何,就是“如何”,怎么(能)。

不日不月:不能拿日和月(来计算)。意思是为期漫长。

曷其有佸(huó):如何才能相会呢?其,助词,有加强语气的作用。有,词,无义,佸,音活,相会。

桀(jié):(鸡栖的)小木桩。

下括:也是“下来”的意思。括,至。

苟无饥渴:但愿他不至于受饥受渴。苟,姑且,表示期望的副词。

[译诗]

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不知道他的服役期限有多久。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儿进窝了,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遥远无期不能用日和月来计算,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儿栖息的窝里的小木桩上,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但愿他不至于受饥受渴!

[赏析]

这首反映徭役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思妇诗,共有两章。

首章,抒发思妇怀念久役不归的丈夫的心情。这个山村民妇称他的丈夫为“君子”,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无限尊敬和热爱,透露出夫妻之间相亲相爱的感情。这样的亲人远役在外,既不知道他的归期,又不知道他的'地点,怎能不引起她怀远之情呢?“曷至哉?”问得是多么恳切,感情又是多么强烈啊!首三句暴露了当时最悲苦的徭役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表达了苦难人民对统治阶级的不满,抒发了思妇对其丈夫深切怀念的心情。丈夫去服这样无归期无定所的劳役,她时时刻刻都在挂念着,特别是在日之将暮时分,这种思念就更难以忍受。她看到夜幕降临了,鸡进窝了,牛羊从山坡下来了。正是行人当归时,偏偏自己的亲人不能回来,这情境叫人“如之何勿思”呢?对此,朱熹说:“君子行役,不知其还返之期,且今亦何所至哉?鸡则栖于埘矣,日则夕矣,羊牛则下来矣。是则畜产出入尚有旦暮之节,而行役之君子乃无休息之时,使我如何而不思也哉?”(《诗集传》)读这样的诗章,我们似乎听到了思妇沉重的叹息声,她思念丈夫的深厚感情,透过这深沉的叹息巧妙地绵绵不断地吐露了出来,在叹息之中饱含着对无休止的徭役的控诉与揭露。

第二章,进一步抒发思妇对丈夫怀念。这一章写得更具体更深刻。她思念役人的感情前进了,希望丈夫归来的愿望退却了。朱熹说:“君子行役之久,不可计以日月,而又不知其何时可以来会也。亦庶几其免于饥渴而已矣。此忧之深而思之切也。”(《诗集传》)“不日不月”,丈夫去服役不可以日月来计算了,可见服役时间之久。“曷其有佸?”何时才能回来团聚,可见思念之切。“君子于役,苟无饥渴”,丈夫服役不能回来也罢,只要在外平安无事无饥渴之苦就算万幸了。这种思念上的前进,希望上的退却,表现了她在丈夫被迫远离不能回来的情况下对亲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切的想念。这一祝愿之辞,蕴含着无限的忧愁和纯朴而深厚的感情。

真情实景,情景交融,是本诗的特点。方玉润说:“此诗言情写景可谓真实朴至,宣圣虽欲删之,亦有所不忍也。况夫妇远离,怀思不已,用情而得其正。”(《诗经原始》)“宣圣”之见倒未必是,说抒发了思妇的真情,描绘了特定的实景,则是。这种以情绘景和以景托情的表现方法,显得情感更为真实而纯厚,使诗有了极大的感染力,诗上下两章都写了“鸡栖于埘(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括)”的山村傍晚景色,没有一点铺陈夸饰的描写,就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清新的画面,我们不仅领略到山野农村的风情和劳动的气息,而且似乎看到了在暮色苍茫、炊烟袅袅的傍晚时分,一个个满身尘土手执长鞭的牧民赶着群群牛羊,挥着响鞭,下了山坡,进了村庄,一个山村中年妇女依傍着柴门,望着归来的牛羊,默默地在叹息,痛苦的泪水不时地滴落,似乎还听到了牛羊的欢叫声。她看到别的人家在这个时候都能团聚,连家禽家畜都能进窝归圈安歇,偏偏自己的亲人不能回来过团聚生活,怎能不忧伤呢?

此诗境界如此完美也在于它取景典型。从时间来看,是天色将暮之际(“日之夕矣”),这一特定时间所呈现出来的景色,是苍茫的、暗淡的、静谧的,这最容易引起愁苦人们的深思系念之情。从事件来说,是太阳落山之际的家禽家畜进窝归圈的常见小事,试想牲畜家禽尚能归宿,而人当归不归,这又怎能不让思妇产生倍加念远的愁情呢?从地点来说,是门口、村头,这正是一般农人迎送亲人和劳动之后回家必经之地,当然也是思妇的丈夫往昔从事农牧劳动后回家的老路。她看到这些地方,自然要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对丈夫的冥想。不难看出,诗里选择的景物,不仅符合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和思想,而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所以它最能感动人。

这首诗还有独特的抒情方法。“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这些叙事兼抒情的语句,表面上淡如白水,细细体味又浓如纯蜜,它丝毫不加雕饰渲染而自自然然地说来。尤其是诗的第三句“曷至哉?”使思妇的心扉敞开了,那情激语切的问话,使读者感受到她随着无归期无定所的叙说而逐渐强烈起来的深沉感情。在这一叙事抒情的基础上,引起了对“鸡栖于埘”等景物的描写。在景物描写的烘托下,又进一步引出愈加强烈的直接抒情:“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苟无饥渴”.而“苟无饥渴”要比“如之何勿思”的抒情色彩浓重得多。她竟然以不敢相信的热切希望祝愿丈夫在外只要免于饥渴就是万幸了,这就深刻地表达了她急切怀想和无限关心丈夫的情意,有力地控诉了繁重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简言之,这一抒情方式是:前一叙事抒情是后一写景的基础,后一写景又是再后一直接抒情的前提,这一由情到景、再由景到情的抒情艺术,把思妇一步深似一步的思情抒写得淋漓酣畅。

这首诗之所以写得那么有诗情画意,就在于它写的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是思妇的真情,用的是农户习以为常的口头语,说的是长期聚积在心底的话。它是人民生活、思想的真实反映,形成了平易浅淡、朴实淳厚的风格。诚然,精炼的语言、恰当的句式,是一首好诗不可缺少的条件,但这首诗的美,并不完全在于字句用得准确稳妥,主要在于诗境和形象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这就启发我们,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诗来。

篇8:诗经《君子于役》鉴赏及译文参考

《君子于役》

先秦:佚名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诗经《君子于役》鉴赏及译文参考

诗经·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诗经》中的忧患意识

国风·王风·兔爰

诗经《君子阳阳》注释及翻译赏析

宿建德江古诗

五言绝句《宿建德江》赏析

宿建德江翻译

《诗经》里最浪漫动人的爱情诗

宿建德江的扩写作文

诗经——《君子于役》
《诗经——《君子于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诗经——《君子于役》(整理8篇)】相关文章:

古诗词鉴赏宿建德江2023-05-13

《诗经》中的几类女性形象2024-04-12

宿建德江的古诗及诗词鉴赏2022-11-27

《宿建德江》孟浩然全诗鉴赏2022-06-28

孟浩然《宿建德江》翻译赏析2022-12-01

宿建德江 古诗2024-01-21

诗经爱情的诗句2022-05-07

推荐诗经中的励志句子2023-01-11

诗经祝福爱情的诗句2022-05-07

诗经有多少篇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