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颂诗”的内涵是什么(锦集6篇)由网友“mii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诗经》“颂诗”的内涵是什么,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诗经》“颂诗”的内涵是什么
《诗经》“颂诗”的内涵是什么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我国两周时代的诗歌,是我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风”的含义是指风俗、风情、风范、风格、风采、风度、风骨、风光、风华、风化、风纪、风貌、风靡、风气、风尚、风昧、风闻、风物、风雅、风烟、风潮、风传、风致、风行一时、风云变幻、风云人物等,是平民百姓随口唱的民间山歌。《雅》则要按时间、地点、人物等不同环境进行咏唱的小型宴会上的酒歌。那么《颂》是什么呢?《颂》就是祭祀颂歌。《颂》分三类,一是《商颂》,一是《周颂》,一是《鲁颂》。《商颂》5篇,《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五篇,即《那》、《烈祖》、《玄鸟》、《长发》、《殷武》,是殷商初期一次大的祭祀仪式,在歌唱了商民的祖先契后,歌者颂扬了成汤继承契的思想与行为,南下征伐荆楚之地。在《长发》中,征伐荆楚应是成汤王的一次较远、较大的战争,尔后便天下太平,众国来贺。歌者在意的不仅是歌颂成汤王的功绩,他主要歌颂的还有商国立下的很多规矩、规则,成为各小邦国效法的榜样。成汤王在推翻了夏桀后,在伊尹的帮助下,制定了很多治国原理和规则,在平定战乱后,便推广了这些规则,使得所有臣服于殷商的诸侯小邦国也得以改进。所以颂中说:“稼穑匪懈”,就是明显地推广农业种植。分封建立诸侯邦国其实在此时已经开始,只不过成汤王是小规模分封,没有象周武王、周成王那样大规模分封。如果没有成汤王的分封建立诸侯邦国,那么历史发展到周武王时期,人们也就不可能大规模分封建立诸侯邦国。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分封建立诸侯邦国是大国统治的一个较为成熟的经验。
整个《周颂》,如果连起来看的话,是在一个祭祀仪式上所有的颂歌。开始的《清庙》,即是周成王率领百官在宗庙祭祀周文王,颂唱清静纯洁的宗庙。然后《维天之命》是周成王歌颂上天的美好,第三首《维清》则是周成王歌颂文王之德的,第四首《烈文》还是一首歌颂周文王的颂歌。周武王消灭商纣王后,就开始了分封建立诸侯,而武王仍把这归功于文王。分封,是文王对所有人民的仁爱,所以歌者称颂文王是“大爱无疆”。第五首《天作》歌颂了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及周文王,并从人们的投奔岐山来表现出周国的繁荣昌盛。第六首《昊天有成命》是周成王的自我表白,说自己不敢懈怠,不敢追求安乐,希望天下太平。第七首《我将》中,周成王视文王、武王犹如活着一般,表明自己将每天侍奉、早晚侍奉,希望依靠文王、武王的威严,让周国能存在下去,能使天下安宁。第八首《时迈》是插入一首另外的人的颂歌,想向文王、武王说明,周成王继承王位是正确的,成王也如同文王、武王一样,是可以依靠的。第九首《执竞》,又是另一人的颂歌,歌者首先回忆周武王保持争竞的武装力量,然后歌颂周武王并不单纯依靠武装力量的光明磊落的行为。随后又歌颂成王也继承了武王的这种思想。第十首《思文》即是祭祀怀念周人的祖先后稷。第十一首《臣工》则是颂扬众多官吏臣民共同努力于农业种植工作上。祭祀仪式由此从纪念祖先转为向祖先告白。第十二首《噫嘻》则是歌颂周成王率领农夫千万从事于农业耕作。第十三首《丰年》是在祭祀仪式上敬酒时的一首颂歌,全歌主要是歌颂丰收,这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的努力,也是天意。因丰收而致谢上天,致谢祖先,是寄希望于来年仍有丰收。第十四首《丰年》是欢迎来宾的.颂歌。第十五首《有瞽》是乐队就座,开始序曲,唱此颂歌以示对贵客的欢迎。第十六首《潜》是在祭祀仪式的后半段贡献祭品时所唱的颂歌。在贡献祭品中的鱼时,人们要说明这些鱼儿来自何处。这从另一方面描绘出当时渔业生产的丰富。第十七首《雍》是周成王将亡父亡母之灵升入宗庙、附于祖宗之后的大祭祀之颂歌,这是祭祀仪式在欢迎来宾后的又一高潮。第十八首《载见》是周成王率领诸侯们充满希望来拜见去世的君王之颂歌。第十九首《有客》是在祭祀仪式结尾时为挽留客人所唱的颂歌。第二十首《武》歌颂的对象又是文王、武王,似是向文王、武王告别之歌。在第二十一首《闵予小子》中,周成王所强调的就是要继承人际伦理关系。第二十二首《访落》是周成王向文王、武王叙述自己心情的一首颂歌。第二十三首《敬之》也是周成王向文王、武王叙述自己心情的一首颂歌。第二十四首《小毖》是周成王就惩管、蔡之乱一事在宗庙里向祖先的自责与告白。第二十五首《载芟》中,歌者告诉祖先,我们在全国推行农业生产,并取得了大丰收,现在我们用丰收的果实奉献给祖先,希望能够得到祖先的保佑。第二十六首《良耜》所颂唱的内容也是关于农业生产之事,是上一首的补充。第二十七首《丝衣》是一首充满感激之情的颂歌,读后着实让人羡慕。第二十八首《酌》是周成王在祭祀时自表心迹之颂歌,把韬光养晦作为政治手段之一。第二十九首《桓》也是周成王自表心迹之颂歌。周成王认为,天的运行有黑夜有白天,人世间的规律则是有黑暗有光明,黑暗与光明将会交替,残暴与美好也是交替出现的。但愿美好的光明将会长久持续下去。第三十首《赍》是周成王在祖先牌位前告白,我要寻求事理,要勤奋思考,我该怎么办?这就是周成王的“绎思”。第三十一首《般》,即本歌,歌者既是在告慰祖先英灵,也是在告诉天下人民,我们小邦周经过文王、武王的努力经营,现在已是统领天下的大邦周了,我们大邦周是秉承了天命的。而天命是不可改的。一次祭祀仪式到此结束。
四篇《鲁颂》在同一祭祀仪式上的颂歌,《駉》表现出,为加强鲁国军力,鲁僖公大力提倡养马,并表现出对马的钟爱,所以后人在祭祀仪式中纪念鲁僖公时,即大力颂马,以马的繁盛来告慰鲁僖公在天之灵。《有駜》亦是颂唱鲁僖公对马的钟爱与培养。《泮水》则是歌颂了鲁僖公发展壮大鲁国的功绩。《閟宫》从周始祖姜嫄与后稷开追述,叙述了鲁国的祖先太王、文王、武王及周公,以及周公之子伯禽。最后称赞鲁僖公能继承祖先之业,发展壮大了鲁国。
通过颂歌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一次祭祀仪式的全过程,商初祭祀仪式过程要简单一些,周初祭祀仪式的过程就很复杂了,经过三五百年到鲁国时,祭祀仪式又简单了。历史学家们都在说,夏尚神、商崇鬼,但通过《商颂》,我们看到对人的崇拜在殷商早期就有了。在世界民族历史上,所有民族都有过崇拜鬼神的历史,至今很多民族也在崇拜鬼神。原始先民对大自然的客观物质世界及人类本身缺乏认识,相信“万物有灵”,是出于对天、对神奇的大自然依赖和畏惧心理,因此乃有了多神崇拜的形式。因为他们相信,这个地球、这个人类社会、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是超出人类能力的“神”创造出来的。然而,华夏民族自夏末商初就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他们在改天换地的农业生产劳动中,认识到“人”可以尽自己的力量利用多变、精彩的大自然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从《商颂·那》可以看出,在殷商时代,人们祭祀的对象主要是神,人只是配祭。但同时也表现出,对人的祟拜也由殷商时代逐渐开始了。农业种植在殷商时期就已逐渐普及,相比于游牧生活,农业劳动是要累许多,辛苦许多,但是定居生活,再加上农闲时间,人们对于安闲有了更多的认识。而统治者的安闲时间也就更多。《商颂·玄鸟》歌者在颂唱了“感叹光明显赫祖”后,再一次感谢祖先留传下来的农业种植方法,并愿意将酒食奉献给祖先。
《周颂·思文》即是祭祀怀念周人的祖先后稷,正因为有了后稷对农业的推广,周人才能不断壮大繁荣。后稷是周族人崇拜的英雄,关于他的传说也很多,传说少女姜嫄就是踩到神的足迹而怀孕,而生下后稷。人们因为姜嫄是无婚而孕,故视为不祥之人,把初生儿丢在路上,又丢在原野,但后稷得到种种庇护,顽强地活了下来。后稷长大后,担任夏朝农官,一生致力于推广农业栽培种植,使当时很多游牧民族转变为农业定居民族。我们知道,同样面积的土地上,放牧牲畜远远比不上栽种农作物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人们由于定居,由于农作物的大量供应而人口逐渐增加,人群的增加则使势力扩大。人们由于农业的种植逐渐了解大自然,从此也就开始了对“人”的崇拜。
对“人”的崇拜的产生,就是人类由自然存在向自觉存在而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
篇2:雷锋颂诗
1、《雷锋,没有你的日子》
雷锋,你的窗外
是春天
落落野花,秀而不实
人们感到一种空泛
我说这是没有你的日子
而绳索无处不在
雷锋,你该默默无闻
在慌懵的时候
我想起--
你,一个普通人
已经离开太久
此刻的黄昏云集
有人走出道德的墓地
你看他静穆的脸上
放出光芒,没有泪水
雷锋,你的年代
长过一个世纪
我不赞美你,你不是候鸟
没有你的日子
太阳还是月亮都不重要
你是作为种子才存在的
我知道,这是你
2、《你,浪花里的一滴水》
魏钢焰
在这里,
我要唱一个人。
他不是将军,
却立了无数功勋;
他不是文豪,
却写下不朽诗文;
他如此平凡,如此年青,
像一滴小小的春雨,
却渗透-
亿万人的心!
为什么呵为什么,
六亿人民的心里,
都念着这个二十二岁士兵的姓名?
他啊,
是一滴水,
却能够反映了整个太阳的光辉!
他啊,
是刚展翅的鸟,
却能够一心向着党飞!
他啊,
是才点亮的灯,
只不过每一分光都没浪费!
他啊,
是刚敲响的鼓,
却能把每一声都化成雷!
啊,雷锋!
你不为自己编歌曲,
你不为自己织罗衣;
你不为自己梳羽毛,
你不为个人流一滴泪。
啊,雷锋!
你,《国际歌》里的一个音符,
你,红旗上的一根纤维;
你,花丛中的红花一瓣;
你,浪花里最清的一滴。
青春!
永生!
壮丽!
看列兵雷锋呵,
一步一个回声,
一步一个歌曲,
直响透
未来的无穷世纪!
3、《雷锋》
一个离我们远去的身影
他冒雨送大娘和孩子回家
他曾打扫车站为旅客服务
他曾到工地打工来维持生活
在缺少爱的荒原
他是绿树一丝,春花一朵
在缺少爱的旅途
他是小船一只,大桥一座
三月的鲜花芬芳了他的名字
一个离我们远去的身影――
雷锋
4、《七律・雷锋颂》
领袖七人齐挥墨,全民感事赞雷锋。
诚知尽善方长久,敢灭私心易世情。
沥胆箴言归日记,施仁步调对苍生。
欢歌响处连中外,不问英雄属列兵。
5、《雷锋颂》
(一)
如果你是翅膀,
你拥抱蓝天;
如果你是鱼鳍,
你亲吻碧海;
如果你是四足,
你奔于绿林;
而你是雷锋,
你奉献青春,
远离了喧嚣凡尘,
欢歌笑语――
只因心中有爱。
虽然你的生命如昙花一现,
但依然灿烂,
但这短暂的一现中,
你仍不忘吃苦耐劳,
为祖国,
为人民,
再苦也是甜,
人最明净的是自己的心灵。
心灵是比阿尔卑斯山麓的湖面还要澄清的一面明镜,
映照的是你的灵魂
生命,
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
但你用心去做了,
你谱写的是一曲动人的生命之歌!
生命,
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这句话我喜欢!
(二)
小草躁动,细芽发颤
绿色吹响了号角
要大举侵犯这个三月
多年前有一个人也曾这样来过
他刮一场浩荡的风
他挥一面进去的旗
所有人都卷起袖子开始忙碌
大的钢铁,大的建设风风火火
红色的思想到处飘扬
四十三年的沧海桑田
总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
我们大声喊一个名字
与生机勃勃的绿色一起
踏响生命的音符
振奋一个民族的风帆
6、《写给雷锋》
春天来了
我又想起了一个
响亮的名字
雷锋
曾经以为
你只是一个时代的音符
会随着季节的变迁
逶迤而去
可是当你像
清风一样写意流动时
你便搭起了一座心灵的桥
有时尽管
北方风沙茫茫
有时尽管
南国云雾蒙蒙
但一代伟人对你的感情
寿同日月
辉比星辰
曾经以为
你只是一本杂志的封面
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落下帷幕
可是当你像
大地一样深沉浑厚时
你便指出了一条光明的路
有时尽管
前方坎坎坷坷
有时尽管
身后曲曲折折
但龙的子孙对你的敬仰
天不会老
地不会荒
其实
何必去想
你是否热情似火
何必去想
你是否伟岸如松
人民
对你的祝愿
飘在细雨里
真诚也透明
历史
对你的祝福
洒在雪花中
晶莹也洁白
这就足够了
尽管我
不能和你同龄
尽管我
未曾和你谋面
但我知道
在你的故事里
旭日
永远是轻盈的
原野
永远是苏醒的
海洋
永远是起伏的
[雷锋颂诗]
篇3:《诗经》的爱情内涵
《诗经》产生于少禁忌的周代,铸就了《诗经》中崇尚专一、自由及必要约束的爱情观。
《诗经》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集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五百年间305篇诗歌,《诗经》中的大多作品反映了先秦时代各方面的社会生活,被称为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其文化积淀深厚,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伟大成就。翻开《诗经》,恋人之歌集中于《国风》,作品多以描写当时青年男女或于水滨、或于城东门外、或于社庙举行的规模盛大的聚会为主,这一独特景象形成了周代时期男女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除了男女热恋的欢乐,作品还描绘有失恋的痛苦、婚后的和谐以及弃妇的泣诉,体现出当时人们所崇尚的婚恋观,可谓《诗经》的精华所在。本文通过对《诗经》中的爱情诗加以分析,并以此探讨《诗经》中所体现出的婚恋观。
篇4:《诗经》的爱情内涵
1 反映男女快乐幸福的恋爱生活
《诗经》产生于两千年前“初民社会”时期,这个时期还保留着自由的民风、上古的淳朴,其道德规范远不如中国封建社会那么苛刻和繁杂,加上周代当时的统计阶级为了增强国力,增殖人口数量,便鼓励男女自由恋爱结婚,并组织大规模的春游祭祀活动,让青年男女进行参与,这些活动中,青年男女可以理直气壮地寻觅爱人、表达爱意。据《周礼·媒氏》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南·关雎》的开篇之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一首男女之间言情之作,诗人由雎鸠的相和鸣,联想与善良美丽的姑娘结对,心想:这么好的姑娘与我好般配呀!于是便“寤寐求之”。男子朝思暮想、大胆追求之后却“求之不得”,男子便翻来覆去睡不着“辗转反侧”,怎么办呢?用琴瑟之声表达自己的心迹,最后终于打动了姑娘的芳心。这首《关雎》写出了男子成功追求心仪女子后两人相乐的情景。但在《蒹葭》中,主人公的爱情就不那么幸运了,虽然也进行了追求,但结果却是满怀的惆怅,可望而不可及。诗人以“白露为霜”、“白露未 ”、“白露未已”道出主人公追求的精神之执著及追求的时间之长;且追求过程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可见追求之困难。然而,露为霜,蒹葭长,美人却隔秋水,这也充分显示了当时男女之间其爱之真、心之诚。包括《王风·采葛》中的“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种男女思慕爱情的坦率大胆的表达,以致几千年过去了,仍旧能引起世人的共鸣。
2 爱情的坚贞与相思的痛苦
不同的时代,人们对感情的表达方式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其爱情坚定不移的本质始终不会改变。《诗经》时代,属于农业时代,往往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普通老百姓饱受徭役、离乱之苦,多少男子背景离乡,独留女子品尝相思之痛。《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品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写出了女主人公对在外出征丈夫的无尽思念,并通过“伐其条枚”、“伐其条肄”来暗示时间之久的跨度,“不我遐弃”写出了她想象着见到了自己丈夫,对丈夫不抛弃她感到的安慰,同时通过“父母孔迩”来表达委婉挽留丈夫之情,可谓是酸甜苦辣尽在诗句之中。《召南·殷其雷》中通过反复吟唱“振振君子,归哉归哉”,真切刻画了女子不尽的相思之痛。还有一首《王风·君子于役》,诗中通过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及“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的情景描写,用“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君子于役,不日不月”、“苟无饥渴”以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来表达女主人公对在外远征亲人的关心、忧虑以及深深的思念之情。每天日落黄昏之时鸡栖歙翼、牛羊归舍,少妇不禁想到在外出征的丈夫,此时会不会忍饥挨饿呢?这样的日子太难熬了。小诗中的缠绵之情让人不觉有共鸣之感。
思念之中,更多的是爱情的坚贞,如《卫风·伯兮》,诗中通过描述心上人远征后,女主人“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来表示思念之痛,通过“伯兮 兮,邦之桀兮”表示心上人的英俊魁梧,进而表达自己的思念之坚。《郑风·出其东门》也是一首描述爱情忠贞不渝的诗篇:“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即便东门女子多如云,但“我”心目中只有那一人。这首小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写男子贞情于女子的诗了。诗中“缟衣茹 ”即是穿着朴素的妻子才是他“聊可与娱”的人,通过这两句表明了男主人公对女子忠贞的爱情——“家中那位衣着朴素的妻子才是我幸福、快乐生活所依靠的人”,突出了诗人想要表达的在爱情婚姻中,不仅只有女人归从、忠贞于男人,男人同样也要忠贞、从属于女人的思想观念,同时也向男人提出了操守和品德的'问题。正是这种爱的惟一性,才显得世间爱情的伟大和美丽,也正因如此,“爱情”才成为古往今来人类要永恒歌颂的主题。
3 弃妇的哀怨之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篇占据了整个《诗经》的三分之一,这其中有相恋时的甜蜜及分别时的思念,也不乏一些弃妇的哀怨。在男权社会中,惨遭遗弃的女性比比皆是,《诗经》也为我们描述了那些已经逝去的、久远的悲痛历史。婚后没有男子的“辗转反侧”,丈夫远行或远征带给她们的是无尽的幽思。最为不幸的是,婚后丈夫有了新欢而对旧爱的离弃,体现了《诗经》时期一夫多妻制对女性的不公。
其中《邶风·日月》就是一首弃妇的哀怨诗,诗的第一节将我们带入这样的境界:在太阳或月亮光辉的照耀下,一位妇人向日月发出申诉:日月如常地照耀着大地,但为何我的丈夫“逝不古处”、“逝不相好”、“德音无良”、“畜我不卒”,写出了天行尚有常而人情却无常的残酷,在不满愤懑之间同时也表现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虽然清醒认识到丈夫“德音无良”,但仍期望与丈夫能够破镜重圆,但梦幻多次被打碎,产生了最终的悲剧效果“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渴望能够摆脱被遗弃的痛苦。这种见弃与有望之间的矛盾,真切流露出弃妇的真实感情。
篇5:公司颂诗朗诵
*的明天-太阳的歌
男:这里是一片孕育着希望的热土。
女:到处充满着激情与活力。
男:这里正进行着一项造福社会的伟业。
女:处处折射着决策者过人的胆识与魄力。第1文秘版权所有
男:岁月匆匆,韶华流逝。
女:弹指一挥间。
男:一座现代化的煤焦化企业屹然崛起在蒿泊之地,这就是我们的××。
女:从此,××故乡的传说又增添了一段创业的佳话。
男:让我们翻开历史,回眸往事。
女:首次创业的豪情至今犹奋。
男:纳税大户、出口创汇先进、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文明单位
女:那是我们曾拥有过的光荣的昨天。
男:,响应国家号召,为了子孙后代依然拥有碧水蓝天
女:拆焦炉,炸烟囱,亚××人义无反顾。
男:旧焦炉拆了,明天的路我们该怎样走?
女:摆在亚××人面前的是无数个路口,何去何从关系着亚鑫明天的成败。
男:领导者睿智而犀利的目光拨开阴云,刺破苍穹
女:智囊团科学而冷静的思考换来一个新项目的论证上马。
男:初,××掌门人果断决策,建设××型捣固焦炉!
女:这可是国家级“双高一优”项目,投资三个亿,做出这样的决策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啊。
男:时间就是金钱,工程指挥部运筹帷幄
女:各路建设大军齐聚蒿泊,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男:技术精,质量优,这是旗帜与方向。
女:工期短,投资省,这是目标与要求。
男:顶烈日,冒严寒,夜以继日。
女: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争创一流。
男:面对风险和困难
女:××人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男:困难就象乌云
女:信念就是太阳
男:5月1日,太阳驱散了乌云,当火红的焦炭滚滚而出时,××人流泪了。
女:这是激动的泪,成功的泪,幸福的'泪。
男:国际一流的工艺和设备,精尖化的自控系统,体现着企业的实力,昭示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女:公司领导高瞻远瞩,知人善任,聚八方之贤组成一支不平凡的团队,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男:这支团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与时俱进
女:这支团队文明诚信勇于奉献顽强拼搏
男:巍峨的厂房,高高的铁塔,耸立着我们的万丈豪情
女飞架的廊桥,游龙般管道,编织着我们成真的美梦
男:资产长啊长啊,长成了今天的十个亿
女:利税翻啊翻啊,翻成了今年的一亿三千万第1文秘版权所有
男:人家说:××真行
女:××人总是谦逊的低下头
男:人家说:××人,歇歇脚吧
女:××人摆摆手:不!
我们还有更加辉煌的事业等着开创
男:勇哉!××人
你就像出海的蛟龙
一路欢歌,风起云涌
女:壮哉!××人
你就象展翅的雄鹰
奋力搏击,笑傲苍穹
男:燃烧激情,为家乡添彩
女:超越未来,为祖国增光
男:××人壮志凌云
女:××人无比豪迈
男:迎着朝霞,××人笑迎市场经济的潮汐
女:向着太阳,××人搏击着市场竞争的巨浪。
合:让我们用嘹亮的歌喉,满腔热情的同唱一首太阳的歌。
篇6:《诗经 国风》的“礼教”内涵
《诗经 国风》的“礼教”内涵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礼仪之邦”,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已经建立起一套严密的礼乐秩序,作为礼乐文化的传播载体,《诗经·国风》为乡人提供了温润如玉的君子人格,深情忠诚的爱情范本,温柔敦厚的民族性格等富于礼教内涵的诗歌文本。
周公制礼作乐,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始进入自觉讲究礼仪的文明时代。在借鉴了夏、商两代为政得失之后,以道德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周礼已经具备了一种足以与古希腊精神相媲美的春秋气象。所以,当“礼崩乐坏”之后,孔子删定《诗三百》,在列国间奔走呼告,力图恢复西周盛大恢弘的礼乐制度。
最初的礼乐制度以“诗乐舞”三者合一的形式出现,不论是天子招待外宾、燕飨内臣,还是与上层社会相平行的各种乡人典乐场合,《国风》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虽然汉儒对《诗经》的解读不乏义理之说,但《诗经》所担负的教化作用还是不可否定的,礼乐制度所带来的正面影响也是不可抹煞的。五四时期,为了扼杀复辟之梦,吴虞在1919年11月1日的《新青年》上发表了《吃人的礼教》,从此“礼教”便背上了“吃人”的恶名,这不免矫枉过正有失客观。
作为礼乐制度的重要载体,《国风》的文本本身就包蕴了深刻的礼仪内涵,它与当时的典乐制度相结合,将统治阶级想要传达给大众的观念密密缝织在《诗经》里,又在乡礼中广泛传诵,以便起到教化作用。
1.温润如玉:君子人格的出现
“君子”一词最初只作为一种阶级的象征,指居住于城邑中的贵族,与作为下层庶民的“小人”对应。到春秋时代,君子才有了积极的含义,涉及到道德问题。在被乡人们热烈唱诵的《国风》中,“君子”频频出现,并已经开始具备道德内涵。
十五《国风》中,提到“君子”一词的诗篇一共有20篇,大部分的“君子”还是典型的贵族阶层,《魏风·伐檀》讽刺剥削阶级不劳而获:“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曹风·鸤鸠》也是讽刺统治阶级中没有好人的诗:“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这里的“君子”已经有了正面的意义,指有才德的人;《周南·樛木》、《周南·汝坟》、《召南·草虫》、《召南·殷其雷》、《邶风·雄雉》、《王风·君子于役》等一般都被认为是思妇之诗,写妻子思念远行的丈夫;《君子于役》更是点明“君子”是要去前线打仗,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这首诗里所赞美的是君子是两周之际的卫武公。《朱子语类》引文蔚说:“《淇奥》一篇,卫武公进德成德之序可见。”据《国语·楚语》记载,卫武公是一个有贤德的人,年近耄耋,还自警修德。诗中切、磋、琢、磨,《尔雅·释器》曰:“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这里都比喻君子研究学问和陶冶情操的精益求精。
《秦风·小戎》是一个妇女思念远行丈夫的诗,明确强调了“君子”的品质:“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远在先秦时期,尚玉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一种文化,古人认为玉可以祭神通神,消灾致福。所以玉既可以做礼器,也可以做礼物。又以玉喻人,以玉比德。君子已经具备了美玉般“温润”的人格美。
米歇尔·福柯认为,知识不同于科学,与科学的冷静客观不同,在知识的空间里有主体意识的一席之地,“知识,还是一个陈述的并列和从属的范围,概念在这个范围中产生、消失、被使用和转换”。“君子人格”的出现,让这个正面意象在反复引用中转变成周人的信仰,加上孔子对“君子”的一再肯定,君子人格成为中国知识分子们毕生求索的人格典范。
2.深情忠诚:爱情范本的树立
《毛诗序》中关于《周南·关雎》“后妃之德”之说一直饱受争议,诗歌确实是在写一个男子追求窈窕淑女,并为之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的故事。但它依然不露痕迹地包含了礼乐内涵。上博简《孔子诗论》认为:“《关雎》,以色喻于礼……其四章则喻矣。以琴瑟之悦拟好色之愿,以钟鼓之乐拟婚姻之好,反纳于礼,不亦能改乎?”“以色喻于礼”,“色”,指的就是君子倾慕窈窕淑女之事,有了意中人,怎么办呢?当“求之不得”时,就改变策略,不能唐突佳人,而是反入于礼,有礼有节地完成自己的愿望。
关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普遍说法是用琴瑟去亲近她,再用钟鼓去迎娶她。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都是君子的想象,以琴瑟之悦比拟喜爱淑女的心愿,用钟鼓之乐比拟成婚的喜乐。这两种说法都不能忽略一点:乐器本身的礼乐含义。周代的典乐制度不仅在用乐上要求严格,同时还有一套对应的“乐悬制度”,乐器的规格也是尊卑、贵贱、亲疏、长幼等伦理政治地位的象征。钟鼓罄悬挂演奏乐器规格非常严格,不能僭越。钟鼓是非同寻常的乐器,天子、诸侯享金奏,卿大夫、士唯鼓而已,象征君臣节度。“金奏”便是钟奏,钟是主人尊贵地位的象征,鼓也不是普通人家随便就可以击打的乐器。在典乐政治大备的周代,乐器还具备了“器以藏礼”的文化精髓。《白虎通·礼乐篇》认为“瑟者,啬也,闲也,所以惩忿窒欲,正人之德也。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琴瑟本身蕴含了美德与中正和平的思想。瑟正德,琴正心,琴瑟和合则君父有节、臣子有义,琴瑟蕴含着君臣有度的政治内涵。另一方面琴瑟合奏作为和美音乐的典范又被注入男女和乐婚配的喻意,比如《郑风·女曰鸡鸣》中的.“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历来都是伉俪和谐的经典写照。
“君子”在当时一般都指贵族男子,而这个贵族男子在求偶时用的乐器也是贵族乐器,那么《关雎》关于“后妃之德”的说法也有一定合理性,它所传达的是以道德情感来升华原欲,见女色之美,反纳其心于礼,故曰“改”,所以孔子认为它“乐而不淫”,由贵族阶层为劳动人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上以风化下”的典范。就算放在当下的环境中,《关雎》的文本包含的“礼”依然有它的普遍性:喜欢一个姑娘,就要以礼相待地尊重她,循序渐进地接近她。一波三折,一咏三叹之下,还包含着锲而不舍坚定不移的专注,这样的诚挚感情放之四海都值得歌颂。 《国风》中能给人带来正面影响的爱情诗歌还有很多。《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深情如斯,时光难耐。《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幽怨中折射出一往情深。《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表达了对爱情苦苦追索锲而不舍的专注。《郑风·出其东门》中的“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更是显示了男主人公对恋人坚贞不二的忠诚。《郑风·将仲子》中的男主人公要翻越女孩家的院墙去和女孩相会,女孩理智地拒绝他的逾礼之举,不停地规劝:“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爱别人的同时也不忘记自尊自爱,不管是过去的“礼”还是现在的“礼”,姑娘的行为都无可挑剔。《唐风·葛生》中的悼亡同样深情:“冬至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你安眠于冬日的白昼直至夏天的傍晚,百年之后,我将与你同归一室,悲情不多,多的是找到归宿般的踏实。
《国风》中也描写有爱情悲剧的篇章,最为典型的便是《卫风·氓》和《邶风·谷雨》,《氓》中的姑娘和《将仲子》中的姑娘一样,既忠贞地爱着自己的心上人,“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又发乎情止乎礼,“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我之所以不答应你是因为你没有请媒人来提亲。《仪礼·士昏礼》记载说:“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齐风·南山》中也强调:“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不遵守礼节的结合不会被人认可,还会受到舆论的指责,称之为“淫奔”。但遇人不淑,仍然无法避免婚姻悲剧。而女主人公在婚姻失败后并没有歇斯底里,还保持着一种可贵的自省和冷静,“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收拾东西回娘家去,已经失去了爱人,就不再买一送一地搭售自尊。从头至尾,她的行为都令人尊敬。
《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的性格就没有那么决绝,当初同甘共苦的糟糠之妻最终还是被忘恩负义的丈夫无情抛弃,开篇便是“习习谷风,以阴以雨”,渲染一种悲哀不舍的情绪,还记得恋人最初的誓言“及尔同死”,夫君要娶新人进门,她依然“行道迟迟,中心有违”地不愿离开。终篇弥漫的沉郁基调,彷徨无归的失落心情,虽然没有批判,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展示丑陋已经是一种无声的鞭笞。
《国风》呈现了一幅幅先民们的爱情画卷,诗歌的基调和立场已经非常鲜明,对深情不渝的爱情的歌颂,对逾礼薄幸行为的批判,就是对“礼”这一理念的感性表现。
3.温柔敦厚:民族性格的形成
一个族群,从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生存形态,决定着其认知自然、把握自然的方式。《国风》中传递出的“温柔敦厚”的情感气质,与中国先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习惯有着很大的联系,如果说海洋赋予了西方人冒险精神,那么土地就赋予了东方人温厚务实的性格特征。
作为重农主义的周民族文明历程缩影的史诗,《诗经》大量的农事诗和农业生产场面的描写,透射出浓厚的农业文化气息。最典型的便是《幽风·七月》,一共八章,以一首顶寻常十首的规模,将耕作、女功、蚕桑、田猎、授衣、营建、酿酒、祭祀等一年的劳作详细地陈列出来。有寒苦生活的描写:“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不仅穿不暖,也吃不好:“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农夫。”住宿环境也很简陋:“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但在这样的清苦生活中,也有一抹抹田园亮色:“春日载阳,有名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而农民们如此辛苦,遍身罗绮者,却不是养蚕人:“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言私其豵,献豣于公。”最后还要忙祭祀:“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整首诗里反复唱诵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如何,一日之、二之日如何,回环往复,呈现出一种天长日久的钝滞与安于天命的从容,有悲苦情绪,但更多的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
姚际恒认为《七月》里的小节分别像《月令》、《五行志》、《采桑图》、《田家乐园》、《食谱》、《谷谱》、《酒经》,“一诗之中无不具备,洵天下之至文也。”在尚无文字记事的早期社会,以歌记事,口耳相传是一种普遍的文化传播方式,与农事相关的知识被编成歌谣,传唱的过程中又被不同的人加工润色,是实现生产经验传承的具体手段。顾炎武《日知录》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遥也。”所以程俊英认为:“这样一篇规模宏大的农事诗,决不是哪一个天才所能成就。其中有古代的农谣,有幽地的民歌,应是集腋成裘的作品。而且决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必然有一个积年累月的流传过程。”
朱熹《诗集传》论及《七月》主题时引王安石曰:“仰观星日霜露之变,俯察昆虫草木之化,以知天时,以授民事。女服事乎内,男服事乎外。上以诚爱下,下以忠利上。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养老而慈幼,食力而助弱。其祭祀也时,其燕飨也节,此《七月》之义也。”
《七月》以自然时序为纲,以气候变化规律为准,将一年四季中的生产生活内容依时呈现出来。人事活动对应自然结构,吻合周人的“天人合一”理念。人们仰观头顶的星空,俯察脚下的土地,在年复一年的春耕秋收的轮回中,借助于田园和自然得以确认和显现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虽然贵族对农民存在着事实上的压迫,但这种概念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却是天经地义的。与抗争心理相比,妥协心理不是缺乏勇气,而是在安于天命的心理基础上,多了一份温柔敦厚的悲悯。因此,农事诗中充满着对自然和田园的感恩心理,《七月》同样代表着西周、春秋时期整个华夏部族的文化和情感。
★ 风雅颂是诗经的
★ 诗经简介
★ 诗经多少首
★ 诗经:维清
★ 诗经多少篇
【《诗经》“颂诗”的内涵是什么(锦集6篇)】相关文章:
般,般诗经,般的意思,般赏析2023-12-12
诗经的美作文600字2024-01-29
军训轶闻趣事&军训感想2024-05-10
合成橡胶的由来2023-01-30
诗经《大雅·生民》原文鉴赏2022-08-21
《商颂烈祖》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2023-02-06
《诗经》中的孝道观念2023-02-27
《古典美的巡礼》读书笔记2023-04-05
古典文献学就业前景分析2023-01-03
天命与人事观照下悲剧和颂诗的论文202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