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学生的主动性(推荐8篇)由网友“青果”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学生的主动性,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学生的主动性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之间的沟通和感应中国教师报:您在报告中提出了“教师和家长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护孩子的主动性,而不是去控制甚至摧残它”的观点,并指出教育者要高度尊重这个生命发展基本规律。那么,对于教育者来讲,还有那些生命发展的基本规律要遵循? 林 格: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教育回归本质的起码要求。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家长素质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了这一点,这很可贵。但在与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探讨中发现,还有相当多的教育者对教育的本质和人的发展最基本规律的认知有待提高,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如果搞不清楚的话,教育者也就无法寻找到教育的切入点。 现代教育有两个伟大的使命,一是发现孩子,二是解放孩子。而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其中包括两个层面的尊重:一是高度尊重孩子的发展权利。与成人一样,孩子具有生存权、发展权,等等。二是高度尊重生命的发展规律,我们至少应当尊重生命发展的这几个基本规律: 主动性。人的发展具有主动性。人区别于动物来说,有很多高级本能,比如思想,想象,发展,等等。其中最根本、最核心的本能是主动发展,教育者应该高度尊重、利用这个基本规律。人的主动性包括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通过对大量史料的分析和有关理论的梳理,我们发现,在影响教育价值的诸多因素中,有一个因素是居于核心与灵魂地位的,那就是人的主动性,它是人的素质核心,是一个人“脊梁骨”,没有它的支撑,人是无法“站立”的。歌德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个奴隶”,人的主动性,表明了人的自由与解放的程度,应当是人的本质属性。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主动性不断增强的历史。 每个学生都具有主动性这种高级本能,因此,协助拓展任何一位学生的主动发展可能,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激扬学生的主动性呈现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当学生隐约感觉到了发展可能,而还没有来得及产生什么具体动机时,这时就会产生一种独特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叫美感。一位优秀教师,就是能不断提供给孩子这些美感,也就是不断展示给孩子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这时候,孩子的内心就会油然生发出实现那些可能性的冲动与激情,孩子就开始了自主学习的旅程,教育因此实现。相反,如果我们执著于“灌输”或者“填鸭”,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这种高级本能的蔑视和控制,他们被动地“学”,被动地接受你的影响,逐渐就会失去对学习的热情。而真正的教育是一种大智慧,具有激扬人的高级本能的无穷魅力。 成功性。小成功孕育大成功,要让孩子不断获得小成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获得大成功。这就要求设立阶段目标要注意尺度,“跳起来正好够得着”应当是目标设立的基本原则。正如很多专家认为的那样:人是在反复的小成功中走向大成功,人的反复小失败中走向大失败。在教育领域内,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是不成立的,应当是:成功是成功之母。成功性的含义分为四层意思:一是每个学生都是想成功的;二是每个学生只要通过努力,都是可以成功的;三是我们需要无条件保护孩子成功的愿望和信念;四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和台阶,让孩子自己走向成功。 阶段觉悟性。事物发展都是有序的,人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不能拔苗助长。教育的最低纲领是培养能力,而所谓能力,就是人主动利用条件实现预定目标的可能性,能力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引导阶段觉悟。只有帮助孩子自己悟到了,孩子才能做得到。 中国教师报:您刚才提到高度尊重人的发展规律是最根本的教育之道,也是教育回归本质的客观要求。那您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林 格:关于教育的本质,我的体会是,正如卢梭所说的,教育就是生长,这和甲骨文中“教育”这两个字的含义是高度一致的。“教”字,上面是一个棍棒,底下是一个子,引喻为“上对下”的影响。影响靠什么实现呢?靠右边的“文”字,“文”在甲骨文当中中间有一个“心”,“育”在甲骨文中则是“孕育新生”的意思。 也就是说,从本源上,教育就是用心灵去感应、孕育、温暖另外一颗心灵,让孩子的心灵充满温暖与阳光。 这个感应、孕育、温暖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被培养和被教育的的过程。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三个维度,即长、宽、高。 “长”是擅长,人有一技之长,并能不断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宽”是指能与人相处和合作。因为我们是一个社会的人,我们的人才必须善于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更要有包容之心。 “高”是指一个人人格的构建,“高”决定这个器的容量。这是关键,因为教育的最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中国教师报:我了解到您开展相关研究多年,并在一些学校进行了教学实验和探索,如何在学校教育层面上落实您提出的这些理念? 林 格:我们在学校教育层面开展的教学实验和研究主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培养不断自我更新的习惯,把学生从低级的学习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从而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最终实现教育“不教而教”的目的; 二是从孕育良好的品质与道德行为入手,分年级、分学期进行训练与自我训练,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平和稳定的成功心理状态。 总之,教育者的创造性工作就是要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一种适合他们自己的教育。奥修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我们的教育,就是要给每一个孩子以个性化的、合脚的“鞋”。 而在学校教育层面,是要落实四个具体任务:一是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与健康的自我概念。二是全面依靠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心里有他人。三是用心灵温暖孩子的心灵,激发其潜能。四是从培养孩子的习惯着手,健全其人格。 支撑这些研究的学科基础包括教育学、哲学、系统工程学、经济学、营养学、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体系。 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与探索后,我坚信,从习惯着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从而将德育的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环节中去,实现德育、智育双丰收,是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现实路径,我们把这个路径称作养成教育。我这里所说的养成教育是大教育,是全方位的素质教育理论实践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抓关键期 中国教师报:从培养习惯入手,开展养成教育是包括您在内的19位专家进行了多年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成果,但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就是过多的强调习惯的培养会束缚孩子创新能力的发展,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林 格:恰恰相反,养成好的习惯,是人的解放,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坏习惯就像绳索一样把孩子束缚住了,比如马虎,上课不认真听讲,乱花钱,不守信用,磨蹭等等,对孩子的影响是致命的,只有培养好的习惯,帮助孩子从这些人的低级行为中解脱出来,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如何强调习惯的培养都不过分,因为人的动作70%是习惯动作,习惯是人稳定化的、自动化的行为。“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我们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道德资本,你有了好的习惯,一辈子享用不尽它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一辈子偿还不尽它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这话是深刻的。 但需要教育者注意的是,在孩子的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每个成长的特定阶段的生理变化会带来他的认知和兴趣的变化,教育者要遵循这些变化规律,并做出合适的调整。基于这样的认识,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需要抓关键期,不能错过,这一点,教育者要做到心里有数,比如: 小学教育主要抓三点,首先是趣味。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从趣味入手,培养学科兴趣,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这是在小学一二年级重点要抓的;小学三四年级是差生和好学生的分化期,这个时期的重点要抓孩子习惯的养成,侧重培养做人、做事、学习的习惯;孩子到了五六年级,主要要抓思维方式的训练养成了,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学会创造。 初中教育的关键点是学生自我概念的建立。包括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控制自我。这个阶段教师和家长都要学会退一步,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舞台展现自我。还有就是在这个阶段要注重学生的理想教育,理想教育分三个层面――生活层面,职业层面,社会层面。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可以从根本上化解青春期的诸多问题。 高中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反思孕育大智慧,只要学生具备了反思的习惯,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不会很差;高中生能力养成的的关键期是高二和高三,评价这个时期的孩子能力高低的标准就是看他主动利用现有条件形成某种可能性的程度。阶梯式学习法 中国教师报:中小学生最为重要的生活状态就是学习,一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会让他们终身受益,而一个不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更为重要是可能会毁掉孩子生活的信心和对成功的渴望。在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教育者应该注意什么? 林 格: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内容是学习,孩子学习不好,做人就没有信心,德育就无从谈起。因此,关注学习效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是新时期养成教育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一天里,学生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整个青少年的最佳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而教师,把自己的知识、能力、思想感情,甚至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课堂上了。作为一个学生,如果课上得不好,问题是很严重的。 作为养成教育总课题组的一个重要发现和总结,我们推动实施的一个基本方法是阶梯式学习法。就是引导孩子自主生成一个成长的阶梯,从而一步一步迈向成功。阶梯式学习法是激扬课堂活力的一种方法。就是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分成五个不同的阶梯,告诉学生每个阶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让学生以此为参照,审视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效率、效果,达到引导他们自动沿着阶梯往前走,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方法由著名教育专家程鸿勋进行了接近三十年的开创性实验,具有显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阶梯式学习法的五个阶梯是: 一级是跟着上课。上课时,学生简单地听,被动地抄着笔记。这样上课,劳动量很小,一点都不累,但这样过分“老实”地上课是低水平上课,是学习不能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级是懂记上课。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积极思考。学生学习好坏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上课思考不思考,是否积极思考的问题。而是在懂的基础上有意记忆,课末能复述出课堂的主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大有潜力,所以,一定要加强有意记忆和课末复述。 三级是联想上课。它也有两个标准,一是积极思想、展开联想。学生上课一定要多想,想的越多越好,充满幻想都好。二是能主动积累经验。学生主动积累经验,是他们形成和增长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级是多得上课。有三个标准:一是能培养概括能力。一个人面对纷乱繁杂事物,能用几句话概括其本质,是他有能力的重要标志,若能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这样努力,概括能力会有更大的提高。二是学生能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上课。善于逻辑思维的就多推理,善于形象思维的就多想象,发挥特长上课既愉快又容易取得成绩,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方面。三是努力扩大课堂收获。老师的哪个字写的好,那句话讲的漂亮,哪个动态优美高雅等,都能留心学习和增加美感。人的成长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多留心,多积累。机会是给有积累的人留着的。 五级是专论上课。它也有三个标准:一是学生对知识有“超前兴趣”,有自学的能力和方法,有独到的见解,并能用较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二是能形成知识专题或结合社会实践的专题,进行主动探索式的学习,从而促使学生走向高水平的研究性学习;三是课堂上互动讨论时善于交流,热爱集体,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学习。 当然,预习、复习、作业甚至德育都可以分成五级。经过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有效的。 教师要放下“自我”,做“一面镜子” 中国教师报:在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林 格:每个孩子都是要求学习、渴望成功的,人内在的主动性及蕴涵的无限可能性,这是教育的秘诀。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实际上是引导,协助,激扬,突破。就像是一根火柴,点燃学生本体的生命潜能,更像是一位牧者,引领学生到“绿草地”,即帮助孩子不断肯定自己,选择自己,完善自己,而不是束缚、控制人发展的自由。 因此,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无意识教育,它的最高境界是教育者全面依靠学生主动发展的愿望,帮助养成主动发展的终身习惯。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教育策略,就是:教育者向孩子学习,也就是教师彻底放下“自我”,不要执著于“教”,学生自己就会学习的,最为要紧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中国教师报:要做到放下“自我”,其实是很难的,教育者如何才能放下“自我”呢? 林 格:如果我们的心灵是温暖的,去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不一定需要说很多话,教育就实现了。因为,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一种状态,等我们修炼到了一定境界了,你的存在与任何自然流露就是最好的教育。 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有一条暗线,这个暗线叫“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和拓展”。而自我意识的建立和完善取决于要有一面镜子,因为孩子只有从镜子当中看到自我的时候,自我意识才开始萌芽,那么教育者所起的作用,不是去做一个法官去判决他,更不是去做运动场上的裁判,去裁定他,而是做“一面镜子”,你不需要说话,只要你自己很干净、清明,孩子就能从你的言传身教中发现自我,真正的教育就是这样的。 放下“自我”其实就是放下中国教师传承了几千年的师道尊严,放下教师在教育中的主体意识和在课堂上的强势地位,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应学生的存在,建议教师学会闭着嘴说话――尝试用你的情绪和状态去感染孩子,让孩子感觉到你的温暖。 教师修炼自己的教育状态,不仅需要不断学习经典,学习先进经验,学习名师觉悟出来的真东西,还应当自主培养自身的教育情怀与信仰――一朵玫瑰是不需要布道的,它只是散发着它的芬芳,芳香就是它的布道。 林 格简介: 林 格,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养成教育总课题组组长。出版有《教育是一种大智慧》《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等专著。近十年来,林格被称作“坚持用脚做学问”的人,他曾考察过22个国家的教育,足迹也踏遍国内900余个县,去过1200所学校,拜访过400位教育专家和校长。篇2: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教师工作总结
以前我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无水的村庄同时聘请了两个人给村子送水。得到合同的两个人中有一个叫艾德,他立刻行动起来,每日奔波于一里以外的湖泊和村庄之间,用他的两只桶起早贪黑的为村民们担水;另外一个获得合同的人叫比尔,签定合同后他就消失了,原来,他做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并凭借这份计划书找到了四位投资者和他一起开了一家公司,一年后,比尔的施工队修建了一条从村庄通往湖泊的大容量的不锈钢管道,后来,他又重新制定了他的商业计划,开始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村庄推销他的快速,大容量,低成本并且卫生的送水系统。从此以后,比尔幸福地生活着,而艾德在他的余生里仍拼命地工作着。读过这个故事后,我时常在问自己:“我究竟是在修管道还是在运水?”“我只是在拚命地教学还是在聪明地教学?”特别是新课改正在进行的今天,我寻找到了一些答案。那就是一定要想办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修渠),而不是单纯去积累知识(担水)。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教为学服务,学生的学为主体,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改变以往孩子被动学习的习惯。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与愿望,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比如,我在教学初一上册《学海任我游》一节课时:导入让学生谈一谈进入新环境的感受。学生的回答有以下几种情况:1、中学生活很充实;2、中学生活很快乐;3、成绩不特别理想;4、课程较难。然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遇到的问题,再归结为以下几类1、学习类,2、生活类,3、心理类。(学生互相讨论,自己归类。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好指导。)教师总结: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不得法。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形成互动,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下一步的关键是问题的解决。一、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先有学生介绍学习的心得。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制订合理的时间表,注重平常的积累。2、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3、重点题目积累本。4、上课认真听,(要点、难点搜集本)通解通法。5、建立兴趣。6、上课认真听,下课先分析后写。7、建立记忆宝格,先查找出前天前天昨天今天没记牢的知识记清楚,再巩固昨天没学会的,然后识记今天的知识。8把长变短,或找出规律,以方法促记忆。9、集中注意力。10、根据遗忘规律加强复习。11、寻找自己的最佳记忆时间。12吃饭时放录音,背下来的写一写(写小卡片),按音节背单词等等。(学生踊跃发言的同时,教师一定要适时适机地点拨、引导、总结。)二、结合以上学生的心得和自身情况引导学生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学会借鉴利用。借此开展一个小活动,叫“我的学习方式我知道”,要求学生有创意的总结自己是哪一种类型,不要盲从,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感到困惑的地方,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最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一节课的收获。我感觉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好角色的根本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是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助手,更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乐于主动学习,同学之间互助合作,积极探求新知识,水到渠成。王秀娟篇3:如何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的初中作文
如何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的初中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学生稚嫩的心灵。良好的心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学生进步的一个前提。作为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温情的积极向上的氛围常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好学生的自尊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营造温情心理氛围的先决条件。
当自尊心理使人去克服各种困难和自身的弱点,合理地自己的时,它在人们的行动中起积极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学生的自尊心,才会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并获得成功。
平等对话。作为教师,首先要地认识到过去的”师道”已被时代所摒弃,学生是与老师完全平等的人,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有了这种健全的心理,才能平等地、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才不会压抑学生的个性,才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注。自尊是每个正的基本需要,班级里的后进生及有某方面生理缺陷的学生则更渴望在集体中居于适当的地位,得到较好的评价和重视。因为他们的自尊心往往更脆弱,更容易受,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加细心地他们的自尊心。我们要像给朱元璋画像的聪明画家那样,既要的`自尊,又要做得巧妙,使他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弱势。
挖掘前进动力。渴望积极的肯定性评价而获得自尊,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需要。虽然教师眼中的双差生(学习差、品德差)表面上看似什么都不在乎,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同样也有十分强烈的自尊需求。对待这些学生,教师不能因为”恨铁不成钢”,就总是相讥或,那样只能使他们在我们的方向上越走越远。教师应积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长处在集体活动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并以此为契机,激发他们的荣誉感、自尊心和上进心。
宽容学生的。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小是不可避免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非故意的,而是在不经意间造成的。”人无,孰能无过”。我们应允许学生犯错误,而且要懂得宽容他们的错误与,不要盯住他们的错误不放或对他们的穷追不舍,只要让其明白错误行为及错误所在就可以了,要他们的自尊。
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我们要细心学生露珠般脆弱的心灵,精心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温情的心理氛围,我们给予学生的尊重、理解、关爱,就是对他们”润物细无声”的浇灌和培育;老师善解人意的温情就是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
篇4: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作文
今天,我看到了一幅意味深长的漫画,让我深有感触。
这幅漫画讲的是:一个偷伐者悄悄地来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那个人身后扛着一把很大很锋利的斧头,嘴里叼着一根快吸完的香烟。面对这么多树,他的眼睛里闪烁着贪婪的目光。望着一棵大树,他满脸坏笑地自言自语到:“嘻嘻,只要把这片树林都砍光,我就能赚大钱啦!哈哈哈哈哈……”他的脑海里都是堆成山的钱。于是,他便卷起自己的袖子,再朝手中吐了两口口水,然后,再拿起斧头,迅速地朝那参天大树砍去。树发出了痛苦的.呻吟。一只啄木鸟发现了他,便降在他的肩上,用尖尖的嘴啄他的头,要啄醒他麻木的心灵,可被赶了下来。啄木鸟只能无奈地说:“这木头里一定有虫!”
正如啄木鸟所言,那个偷伐者的脑袋里就住着一只虫子,是一只自私之虫,一只贪婪之虫,一只利益之虫,它驱使着他为了金钱、利益而不顾一切地砍树赚钱。其实,他已经在金钱的诱惑中迷失了自我。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些人像那个偷伐者一样,满脑子都是“钱!钱!钱!钱!”他们的思想都已经麻木了,已经完全被贪婪这条大虫侵蚀了。
那些人是愚蠢的,他们不知道人类如果向这样任意破坏森林,总有一天也会遭到惩罚。科学家证明,要是人类这样随意破坏森林,50年以后,地球上的最后一片森林也将被砍伐。没有了树木,人类会怎样?人类现在对森林的破坏,就是在给自己送葬啊!
其实,不仅仅森林资源是十分宝贵的,而且地球上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也都是需要保护的。但是,现在人类还在随意地破坏这些自然资源。这些宝贵的资源不是大地的恩赐,而是经过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才形成的。如果自然资源都枯竭了,等待人类的只有灭亡!
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有的力量珍惜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
篇5:大智慧:教师要做快乐的人
大智慧:教师要做快乐的人
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使他们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给他们启迪;当学生自卑自弃时,你能给他们自信......你能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从学生的争论擦出思想的火花,你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成功的快乐和发现的惊喜......这种种的`快乐和幸福皆非语言所能表达。不快乐的老师很难教出快乐的学生,不快乐的教师也很难享受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做快乐的、热爱生活的教师,让思想轻盈地飞翔,让心中洒满灿烂的阳光。只有心中充满阳光,才能把温暖带给别人。(摘自/9/6《德育报》刘瑞清《做播撒快乐的人》篇6:考教师资格证要做什么准备
考教师资格证要做什么准备
首先,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一个考试项目,如具有本科学历,就可以考高中、初中或者小学。确定自己符合报考要求。
确定完自己要报考的条件之后,确定要考试的科目,其中,中小学是考两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初高中多出一门“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确定好考试科目之后,就可以进行资料的整理也就是备考阶段。不同阶层的考试,会有不同的学习书籍和前段时间的考试试卷。除了自己学习书本知识之外,还需要进行一些往年试卷的参考和联系。也可以在网上查找一些教学视频进行观看,可以扩大视野缩小复习重点。
购买书籍之后,还需要进行报考信息的获取。一般省市现在是一年一次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也有个别省市是一年两次。需要确定好报名时间。
根据考试时间和目前时间进行一个预估,自我时间的分配也很重要。教师资格证考试成绩会保存两年,只要在这两年完成三科考试就可以了。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1.幼儿园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
2.小学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3.初中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4.高中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5.中职文化课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6.中职专业课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职实习指导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考教师资格证如何报名
1、登录。考生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查看所在省报名公告,按照导航页面指引进入所在省报名入口。
2、注册。考生须认真阅读、充分了解本省报考要求后方可进行。注册时要求考生填写报名公告规定的证件号码、姓名、手机号码、登录密码等信息,并在网站认真阅读《诚信考试承诺书》(电子版),确认承诺后方可进行后续操作。
3、填报个人信息。考生本人须如实填写户籍所在地、居住证申领所在地、是否在校生、是否师范专业、毕业学校、在校生学籍学号、最高学历及证书编号等信息,并按照格式要求上传证件照(免冠、正面、彩色、白底,JPG/JPEG格式,不大于200K)。
4、填报报考信息。考生按照本省公告要求选择考试类别、考区、科目(所报科目须一次性勾选,一经审核通过,不得增加或更改)。提交信息后,考生报考状态变更为“待审核”。考生报考有关信息在审核前均可以自行修改。
5、接受审核。各省考务工作人员将在规定期限内对考生报考信息进行审核,是否需要考生到达现场详见各省报名公告要求。审核通过的考生状态变更为“待支付”。未通过审核的考生,可在报名截止日期前修改、完善报名有关信息,重新提交报考信息,重新接受审核。
6、网上缴费。各省考生均可通过网上缴纳考试费。完成缴费考生的状态变更为“报名成功(已缴费)”,完成报名。通过审核,但逾期未缴费考生,报名无效。一旦报名成功并完成缴费,概不退费。
7、打印准考证。考生考前一周可通过报名网站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篇7:协调好学生与科任教师的关系
协调好学生与科任教师的关系
协调好学生与科任教师的关系
班主任、科任、学生三位一体,形成了一个班集体。班主任则是这个集体的核心,是连接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科任以其优异的专业教学,良好的人格魅力等优势成为班级建设的催化剂。作为班主任必须积极促成科任与学生之间美好感情的生成与维护,从而力求达到教育的合力作用。
一、 帮助科任教师确立威信。
班主任要发挥学生在感情上依赖、信任的优势,积极地做好科任教师的宣传和介绍工作。这要求班主任努力全面地去了解每一个科任教师的教学风格,处事方式,优点、长处,要把科任教师最闪亮的一面介绍给全班学生。比如;对于年轻教师,富有朝气与活力,与学生间极易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优势,在学生活动中得到体现,使学生从喜欢一位年轻教师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在工作当中,当学生对个别任课教师的能力提出异议后,班主任要多深入课堂,了解情况并及时、坦诚地把学生的意见反馈给任课教师,但决不是指责和批评,要像好朋友一样,真诚的提出改进的意见。对待学生的反应,班主任要竭力维护科任教师的职业权威,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去适应和配合科任教师的'教学工作,而不能因为消极情感影响学科学习。班主任还可以组织科任与学生一起召开教与学的研讨会,让任课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设想告诉学生,让学生把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告诉任课教师,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正常化。科任教师要按着学生的合理要求去改进教学,学生也要积极地适应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
二、教育学生、激励科任,把提高学科成绩作为师生合作的中心。
按照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是合作的关系,教师是平等合作中的首席,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尽管 “术业有专攻”,但学生也完全可以超越教师。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成功与否,其评价标准是师生的共同成长,科任教师应对学生的质疑和向权威挑战的精神执有赞同和鼓励的态度,并以此改进自己的工作。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取得学业的进步。教学相长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是师生合作成功的标志。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协调科任与学生间的关系,以学业成绩的进步作为合作的目标。针对班级实际学习状况提出整体的和针对每个学生的进步目标及措施,并制定激励措施,敦促科任与学生间教育目标的实现。要把科任与学生关注的焦点全部转移到学生学业成绩上。
三、及时化解学生与任课教师间的矛盾。
教师与学生间经常会发生一些小的摩擦,这会影响师生之间正常的合作关系。班主任应以人际协调者的身份,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矛盾发生后,班主任要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主动找科任教师承认错误,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科任教师的批评与帮助。作为班主任还要向科任教师介绍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处事方式,希望科任将来以宽广的胸襟去接纳和包容有错误的学生,使师生之间不会因为一件小事产生合作的障碍和消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节、母亲节、妇女节等成人节日,班主任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给过去与自己有过矛盾的教师送上真诚的祝福,以真诚去打动和温暖教师的心。
四、创造机会,加深科任教师与学生的感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果学生与科任教师的感情融洽了,那么上课时的气氛会更加和谐,教学工作也会开展的更好。作为班主任应想方设法帮助科任教师与学生建立感情。例如:邀请科任教师深入班级,指导学生的学习;邀请科任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参与一些学科性较强的课外活动;组织班会让科任学生和学生在一起谈心交朋友;利用大型活动,例如运动会、联欢会等等让科任教师与学生多接触、多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并且通过这些活动使科任教师对学生有更全面更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还可以请科任教师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上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科任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增进学生对科任教师的感情,也使学生更加理解科任教师。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互相谅解,无论有什么矛盾都自然而然的解决了。
如何协调好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要真正做好是特别不容易的。作为班主任,应当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只有处理好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才能出色地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
篇8:“好学生”与“差学生”(教师手记之十九)
经常听老师谈起学生的“好”与“差”,也经常看到“好学生”被老师表扬时喜悦的表情和老师脸上满意与欣赏的神色,以及“差学生”被老师批评得无地自容时的尴尬和满面羞愧,于是老师们常常感慨道:“现在的学生相差怎么这么大?好学生不用操心就能学好,差学生吧,操多少心都没用,整天都是白忙,累死累活也还这个样,抓了也白抓!” 另一个让我感触颇深的现象是那些毕业后学生对老师的反映。大部分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大街上行走,碰到一名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他(她)曾是班上的学习优等生,是老师眼中的“红人”,正当老师满怀欢喜地希望他(她)能叫上自己一声时,却不曾想那人却避而远之,甚或擦肩而过;可就在老师在人海中为生活忙碌的时候,无意中听到一声亲切的叫唤:“*老师!”眼见一位几乎认不出来的小伙(姑娘)的热情招呼,看到曾是自己最不喜欢看的一个“差学生”时,这时的老师又作何感想呢? 或许这是生活捉弄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自己所爱的人不爱自己,自己所不爱的人却对自己念念不忘。事实真是如此吗?我想可能是以下原因。 首先,老师花在“好学生”身上的时间远远少于用在“差学生”身上的时间。所谓的“付出总有回报”,虽然,老师自己不能记得有多少个日夜投在他们的学习、思想工作上了,但学生是清楚的,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薄弱、思想上又落后的学生,老师更是倾注了比普通学生多得多的精力,或许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但孩子内心是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的。相反地,老师认为“好学生”比较自觉,也比较听话、懂事,凡事都能自己做好,用不着老师去操心。这样,平时这些学生与老师的接触就少了,而且他们中有不少性情并不豁达,不善于与人交往,加上他们经常生活在老师的表扬声中,也养成了骄气和娇气,他们认为自己本来就很好的,自己出色的成绩是来自自己的努力的,并非老师的功劳,只有差生才需要老师的帮助,而且有时自己还是老师炫耀的资本,老师的荣耀来自自己。 其次,“好学生”耐不起挫折,只要老师对他(她)有什么不利的地方,他(她)就会将它牢记在心,以为是老师为难他,跟他过不去,或老师做得不对,因而对老师的印象并不好,也就对老师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差学生”就不一样了,因为总是受到批评,他们的耐挫力相当出色,即使老师的批评不绝于耳,他(她)也能坦然处之,可能过后就会淡忘,而相反,老师的每一次表扬他(她)都记在心里,每一句诤言他都铭记不忘,长大了还能说得出来,虽然当时他(她)因为自身的原因无法改正自己的错误缺点,但那时的他反而为自己曾经给老师带来偌大的麻烦而深表歉意。 第三个原因,“好学生”在读书生涯中,往往还有很多老师喜欢,给他(她)帮助的远不止一两个老师,所以也不在乎小学里的一些老师了,可以说小学在他们的记忆中是基本没多少深刻印象的,深刻的是在中学中的披荆斩棘和异峰突起,以及取得数不胜数的名誉。而我们的“差学生”因学习有困难,多数往往就学到初中毕业后,走上了社会,或因缺乏认真学习的态度而被老师嗤之以鼻,往往没有几个老师对他好,最后想想自己的童年还是蛮快乐的,无忧无虑,而且现在也已不再有对小学老师的恐惧了,代之一种长大后的社会气息。也因此,他们对老师的印象特别深,特能怀念过去。 那么,这能怪谁呢?只能怪我们老师自己。其实,“好学生”更需要老师的严格要求,多加锻炼,他们需要有更多的机会去接受老师的批评,聆听老师的教导,让老师多花精力去帮他们再提高;其实,“差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宽容和照顾,更需要老师欣赏的目光,更需要老师对他们的喜欢和爱。 如何教好“好学生”呢?“好学生”往往是班主任工作的忽略点,好学生就真的不用操心吗?不是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些学生身上往往存在一些缺点或问题,只是明显或不明显,重要或不重要,这方面与那方面的区别罢了。如果老师不能发现其身上的缺点或者发现了也不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不但影响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如前所述,“好学生”往往受挫能力差,能听得表扬,却听不得批评,缺乏坚韧的意志品质,为了培养既能干又能吃苦的班干部,我曾不止一次地批评我的“好学生”,比如劳动中的不足,工作中的不尽职等等,虽然,他(她)趴在桌上流眼泪,很可怜很委屈的样子,但我也还是狠心地让他(她)自己去反省,我也会通过其他学生的口风告诉他(她)我的用意,通常他(她)们都能接受,这样,他(她)们那种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锻炼,在后来的工作中也越来越出色,他(她)们还学会了说“流血不流泪”,“有泪不轻弹”等充满了坚强的语句,因此,也有学生感谢我对他们的批评和教育。 另有一部分“好学生”有些思想上的问题,如看不起学习差的同学,比较自私,不关心集体,不愿帮助同学,甚至当着老师一面,背着老师一面。这些人往往在班中的人缘很差,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因此,我会在一些选举过后同他(她)谈心,分析一下为什么有那么多同学都反对他(她),或没有选举他(她),让他(她)找一下原因,并帮助他(她)共同改正缺点,让他(她)认识到一个人的思想和为人在很多时候比学习成绩还要重要,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好学生”。 更有一些学习好的“好学生”,他们的学习方法并不好,或人际交往特别差,或处事能力低下,遇事缺乏主见。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加以方法上的指导,或才能上的锻炼,或思想上的开导。对“死读书”的学生我要求他们多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活动,开拓视野,训练思维,形成自己的见解。对交往能力差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多替老师做事,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处事,而缺乏主见的学生则通过让其负责某些工作,并要求达到一定规范,其间让他(她)一定要守原则,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 如果我们能真正地为那些“好学生”着想,那么中学、大学里的“第十名现象”(成绩在十名左右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最出色,而先前在前十名的学生往往会不断下滑)也就不会存在了。我想,我们应该教会学生的有比知识更重要的,比成绩更可贵的,对所谓的“好学生”大可不必护着、惯着,只有让他们靠自己的实力去取得进步与成就,才是真正的优秀。 那么,再说如何去爱“差学生”吧。 “差学生”,在老师的心中,要么是学习落后,要么是思想不健康,要么是行为不端正,总之,引用歌词一句话:“想说爱你,那是件不容易的事。”确实,他们让老师伤透了脑筋:作业乱做,本子上的红叉叉满天飞;上课不听,当作茶话会,任课老师难维持;课外违纪,警钟声声催不断;班内扰“民”,常常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考试,分数总在十里外,紧紧拖住班级腿。可以说,每一位班主任说起差生都会“说来话长”,能说上一大筐。如此,“差学生”休矣。但我还是要说:尽量去爱他们吧。 首先,我们要辩证地去看待他们,将他们一分为二,即使不是平均分,只要能分出一点优点来就成。我想一个人不致于什么都不是吧。我的“差学生”中就有不少优点:有的助人为乐,总替他人着想,因此往往顾不了自己了,也许有多管闲事之嫌,但他(她)毕竟有着善良友爱的品德;有的侠胆仗义,有不公平的事就“拔刀相助”,一副热血心肠;有的身怀“绝技”,在一些比赛中我们往往要靠他们来为班争光,如运动会、文娱比赛等;有的对老师交给他(她)的事极其负责,总是不折不扣的完成(注:学习待定)。他们或多或少应该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因此,我经常在班中强调所有同学都不得歧视或侮辱他人,尊重他人是每个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对于那些同学,我认为通过由此及彼的迁移,效果比较好,即先肯定好的一面,然后引导他(她)以这种方法或态度或情感去做另一件类似的事,再过渡到其他事。 第二,要因人而宜、因时因地而宜教学生。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自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同样是后进生,他们的侧重点不同,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学习成绩差也有多种原因,有的学生是学习方法不对头,有的学生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也有的同学是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等,我们不能一刀切,需要相机教学,对基础差的同学进行“减免”作业或改换简单的作业,这样,当我们看到他们能做好简单的作业时,至少也可以平心静气多一份认同或爱意了。 其三,不断“磨”“练”。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想我们要的是他的“磨”功,学生最怕你跟他(她)“磨”,你若盯住不放,日夜消磨,他(她)的沉疾应该是能磨平的,只是它需要的工作量、时间实在是太多了,若不是对他们这些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是做不到的。反复叮咛、反复念叨、反复检查、反复督促,做一名地地道道的“唐僧型”教师,这样,每当他(她)的不良行为一出现,你就念叨一遍,直到他真正记住不再违禁为止。 再回过头来,如果我们这样去做了,那么,我们开头所说的学生叫老师的事,就不会再出现“好学生”不像“好学生”的样子,也无愧于“差学生”对我们虔诚的敬意了。我喜欢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为它是我不断探索、不断努力的动力,学生本无好差之分,只是听多了看多了便也写下了,孩子们的差异让我感到了生活的多姿,与大家共勉。(茅寒春作于午夜一点)
★ 教师职业道德总结
★ 报告书家长意见
【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学生的主动性(推荐8篇)】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做个文明小乘客2023-02-03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心得2022-09-17
家长意见怎么写2022-05-07
优秀师范生的自我鉴定2023-03-04
课外阅读家长评语20字2023-03-31
家长评语10条20字2022-06-03
老师优秀发言稿2024-05-06
师德规范2022-09-20
护理实习心得体会大学生作文2023-10-06
电子厂参观实习报告202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