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纪录片解说词范文

时间:2023-02-14 08:00:5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风光纪录片解说词范文(共14篇)由网友“不去看星星吗”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风光纪录片解说词范文,欢迎参阅。

风光纪录片解说词范文

篇1:经典纪录片解说词

【开篇镜头的字幕】

选择从这里开始……

幸福也从这里开始……

那年我大学毕业,从七月流火的南方来到清爽大连工作。当时只为了心里的足球情结,和苏小明《军港之夜》中轻轻摇动的战舰。当然,看不到年轻的水兵在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却一路看到了许多悠长而空旷的上坡路,梧桐树影下不高不低的小洋楼,以及晃悠晃悠从旅顺开往大连的古老列车……

有谁能忍心拒绝这座美丽的城市呢?

劳动公园春天的玉兰,海之韵清晨的日出,深夜里东港驳船的倒影,北大桥下午比蜜糖还甜美的海风,星海广场尚未曾被围合起来的辽阔气场。万岁街,不老街,七七街,一德街,五四路,高尔基路,长春路……不知从哪个瞬间开始,我便知道自己离不开了。

离不开的还有这个给了我生计和梦想的地方。我如此热爱这里,为她感动,为她心安,为她向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反复而细致地描述每一个关于她的故事。斗转星移,数年过去了。好像是在一瞬之间,我突然疲惫了起来。疲惫不是因为忙碌,或许是因为岁月的流转,许多东西模糊了,不只是西岗区的老体育场,不只是龙王塘的掩映亭阁,不只是老虎滩渔人码头上的轻轻海风……模糊了的,还有我们内心的宁静、笃定以及对个人理想的深情厚谊。

是我们的梦想变大了,还是我们的心胸变小了?是我们的社会现实了,还是我们的情感褪色了?是我们眼里的欲望拥挤了,还是别人的议论终于让我们变得纠结了?

然而,你可曾忘了,每当我们搭乘雨后清晨的BRT,从人民路到延安路,从星海湾到小窑湾,从中山广场到星海广场,透过车窗的一幕幕都是我们一起走过的足迹。

我们不要忘了,这些足迹带给了我们生活的城市多少美丽。如果你在清晨漫步一方公馆的小路,你可以听见自己最真实的心跳声,还可以触摸到在那晨曦中掠过国际游艇港的温润海风;如果你在沈阳理工大学校园听上一堂课,然后向高高的白杨树唤醒大学的美好时光,让曾经的记忆浸满书香;如果你在午后来到龙德广场,看一出王家卫的电影,你会不会想到临近的starbucks坐一坐,发发呆;如果你在阳光冬日来到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把自己完全融入滑雪圣地的狂欢,你又会不会有一种超越自我的快感……

我们更加不要忘了,那一年,当我们风尘仆仆,穿越城市的万家灯火,终于盼来了这个家园开始在北京孕育新的希望,那份心头洋溢的喜悦和自豪又抚平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在我们额头上刻下的皱纹……是啊,如果有一天卫星城建好了,城堡酒店竣工了,通州北苑项目落成了……如果城市每一个正在经历变迁的角落又遍布了我们新的足迹,这些城市会生出怎样的一种发展灵感。

如果我们不是坐在原地等待,观望,抱怨,而是伸出双手来建设,交出真心来热爱,洒下青春和汗水来浇灌,我们所坚守并期许着的美好家园,会否又让你更加无法割舍与离开。

和一方一起,相信发展的美好,相信坚持的珍贵,相信创造的生机,用耕耘家园的情意,铺筑重新建构自我价值的机遇。在大连,在沈阳,在北京,在江西,在吉林,在福建,在云南,在每一个我们已经涉足或尚未涉足的城市……一方邀你一起上路,向未来,书写奇迹。

你对这个家园有多少爱,你就会收获多少爱。家园会以你善待她的方式报答于你,会以你热爱她的方式回馈于你。

【结束镜头的字幕】(也需要配音)

如果你是太阳,就一定会从地平线上升起

20xx,和一方一起

在爱与责任中,一同发现幸福的真意……

植根一方,分享百年(略加重)

篇2:经典纪录片解说词

一、学校简介

达依乡中心小学距赫章县城12公里,坐落于达依乡磨石村。这里绿树成荫,环境清幽,气候宜人,是一块育人宝地。 本学期,我校共有学生313人,6个教学班,有教师21人,其中本科学历11人,占教师总数的52.38%,专科学历10人,占教师总数的47.62%,按照国家规定,教师学历全部达到规定标准。 我校“十二•五” 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自20xx年启动以来,在县教育局的指导下,遵照《赫章县“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精神,周密部署、认真落实,创造性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打造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保障机制

20xx年,我校根据赫章县教育局文件《赫教发【20xx】34号》文件精神、《赫章县“十二五”(20xx—20xx年)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仔细研究,确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行政人员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有专人分管和负责办公室业务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制定规划,从宏观上把握工作方向,定期召开继续教育专题会议,研究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形成了团结、拼搏、务实的教师继续教育领导集体。

在制度建设上,领导小组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引入激励机制,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与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根据分级管理、分层实施的原则,制订完善了一系列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另外,我校每年投入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逐年递增,有力地保障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继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坚持“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思想,以“国培计划”为抓手,以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创新精神、专业技能为核心,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途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五年来,我校围绕县教育局和乡教管中心的工作安排,以《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小学新课程标准》、《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等为教材,安排学校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每科的辅导老师,定期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并且要求他们写出学习计划、总结、学习笔记。同时我校根据教师实际,有计划的选派各科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种培训。

通过这些培训,教师们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有了显著提高,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师德师风有了很大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也在逐渐转变,教师在实施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及探究过程。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四、取得的成果

辛勤的耕耘迎来了累累硕果。五年来,我校先后荣获: 。全校教师共发表论文 篇,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乡前列。继续教育的成果,在我们学校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五、今后工作的打算

五年来,我校继续教育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自己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业务学习,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为提高全校教师综合素质,推进达依乡中心小学教育不断向前进步而努力奋斗。

篇3:经典纪录片解说词

第一部分:片头(总体呈现慢节奏)

(无解说词,加背景音乐,碎镜头呈现,加节目组分工分的别呈现)

镜头组成:(所有碎镜头可利用动画转场,且可多画幅呈现,顺序可调整,可增加)

全景——雾气朦胧的清晨,选择寺中比较开阔的场地(可虚化、淡出) 特写——烟雾缭绕的香炉,要拍出其雾气朦胧的感觉,且重点在烟雾(淡入)

特写——撞钟的小和尚(斜侧拍摄,拉镜头,由鈡拉开,转场效果) 特写——跪拜的香客(拉镜头,转场效果)

全景——匆忙上课的僧人(摇镜头或跟镜头)

特写——银杏树下的老和尚(推镜头,在手上的银杏果或者银杏叶转场)

由一组快速展现寺庙的空镜头(可多画幅呈现)引出片名。空镜头可由寺庙最内部往最外部呈现,似一种拉镜头,最后由门口的“香积古刹”四个字拉开,拉到天空,从而出现片名《香·火》。(这一组的镜头节奏必须稍快)

第二部分:

解说词:“香”,自古以来被作为焚化之物,便注定与火密不可分。无论是作为净化宁神的香料还是作为供奉之物的香火,都必须在使用的过程

中进行转化,其本质才得以凸显。然而烧香拜佛的香火却恰好起源于人们燃烧香料木材以净化空气。“香”在佛教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由于香能祛除一切臭气、不净,使人身心舒畅,被用来作为供养菩萨、本尊的圣品,同时,也被用来比喻念佛功德。修无常故,烧香时观香烟飘散法界,从有形而至无形,让人证悟色空不二之理。香客们借以香火的焚烧寄托自己的祈愿,以此同佛祖对话。 镜头:(这部分可改动)

1.大特写镜头,由香火的火光或者烧断的香引入。(淡入) (搜集一些古时关于香料的视频或图片,人们焚香时的场景,比如宫殿内。)

2.收集在佛前焚香的视频镜头(转场效果)

3.全景——香客拜佛敬香的场景(推镜头 淡出)

第三部分:

解说词:

这一天,刚好是农历的十一月初一,是每月中佛家约定俗成的礼佛之日。天还未亮,南边的滈水,西边的潏水都还在沉睡,而李某早早的就来到香积寺敬香了,平日里没有别的爱好,也就喜欢来这里了,尤其初一、十五,更是雷打不动。露水沾湿了发梢,脚步匆忙且坚定。

敬香拜佛这样的习惯原本是受母亲的影响,很小的时候李某就常常会跟随母亲一起来香积寺敬香祈愿,只是那时的他还年幼无知,欣喜的将每次的拜佛之行当成是一次户外郊游。李某将三支香依次排放,用烛火点燃,双手轻握,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多少年了,每到这个时刻还是会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绝对不能用嘴去吹灭它。香燃,火灭,火是香的源泉,而香恰好成为火的延续。升腾的烟模糊了视线,而内心却异常明晰。

镜头:

1.全景:雾气蒙蒙的早晨,香积寺较开阔的景色。(摇镜头)

2.远景:朦胧的人物背影(跟镜头)

3.特写:叶子上的露水,或者雨水滴下来的慢镜头。(淡出)

4.中近景:(黑白镜头)两个小孩在香炉前嬉戏

5.中近景:李某前去敬香,可只拍匆匆的脚步(可用两个机位)

6.特写:三支香,排放,点燃香,弄灭(一系列动作可由三支香的特写拉开 正面拍摄)

7.特写:升腾的烟雾(斜侧面拍摄 可两个机位)将香插入香炉内

8.空镜头

第四部分:

解说词:

古时,常用一柱香来作为计量时间的单位,香的燃烧也就表明时间的流逝。而在佛家,三炷香也分别代表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炉内的香一点点的燃烧,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周围的灰烬越积越多,正如时间一直以来踱着其不紧不慢的脚步,让人不易察觉的同时,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沉淀。

时间的变化总是微妙又奇妙的,它决定了什么会被无情的抹去,而什么会保存下来且历经周而复始的打磨。王某和许某是外地来的游客,正好赶上了初一礼佛日,然而她们并不是慕名而来,也许只是它仍存有的古朴吸引了她们。没有过多的了解,更不知该如何礼佛,但是崇敬且虔诚的心却似乎是在任何一座寺庙里都必须持有的态度。虽然,时间在一点一滴的改变着曾经人们固有的价值观念,虽然,她们带有很浓的时代气息,但是,这也并不妨碍她们敬香的意愿。 镜头:

1.特写:香的特写,拍出其燃烧过程中香灰的断落(这一段可用长镜头)

2.中近景:枝头鸟儿飞走

3.全景:清晨与黄昏的画面对比,其中穿插水从叶子滴下的慢镜头

4.全景:僧人匆匆的脚步,游客闲适的脚步

5.空镜头:由外向内的推镜头,可停留在古朴的建筑上

6.中近景:二人用手机拍风景的镜头(斜侧)

7.中近景:二人敬香拜佛

第五部分:

解说词:

香的燃烧记录了时间的流逝,而火造就了香所带来的传承。时间并没有将它改造的面目全非,香积寺依然保留着部分从唐朝传承至今的面貌,依稀可见。即使科技改变了生活,但僧人们依然坚守着最初的佛理、佛法,并期望为前往的每一个人解惑。善导塔为唐代著名古刹,始建于唐中宗李显神龙二年(公元7),是佛教净土宗的门徒为纪念第二代祖师善导而修建。塔已经破败不堪,杂草丛生,但是僧人们却每天都会在这里念经、礼佛。师父坐而论道,为众人讲述“戒疤”的由来,正是香火造就了戒疤,以焚香之火烧身来作为汉僧受戒的标记。实际上也是净身、消除业障之意。正如焚高僧之佛骨以获舍利,更是浴火之后的永生净化。

正是薄暮时分,被雨水洗礼后的寺庙更显出其肃穆。这是祖孙二人的敬香时刻,年迈的妇人耐心的指导小孙女如何为佛祖敬香,并一直告诉她不要嬉笑。古时讲,制香人因制香而染上香气,佛家称,拜佛之人焚香以获如来之功德。

镜头:

1.空镜头:拍摄古朴的建筑

2.全景:僧人礼佛

3.全景:善道塔,镜头从塔顶落下,在推进到礼佛的人(镜头落下要慢)

4.中近景:僧人在为青年讲述

5.全景:大师在授课

6.空镜头

7.全景到中近景:老人为孩子讲述

8.特写:孩子嬉笑 老人为孩子点香火

第六部分:

解说词:

炉内的香燃烧殆尽,香客们陆续散去。暮色降临,僧人们开始做晚课,整个寺庙陷入沉寂,只隐约听到诵经声,以及不久后沉沉的暮鼓声。一日便如一生,火的净化,香的传承,香火承载着时间,时间记录着历史,不变的是香火的延续。明日,香积寺的香火又会重新燃起。

镜头:

1.特写:香燃烧到最后,以及炉内的灰烬

2.全景:暮色,人群散去

3.远景:暮鼓

4.回忆镜头:老人与孩子笑脸,僧人的讲述(慢镜头特写)

5.寺庙全景:摇镜头至天空

篇4: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

时间在缓缓流逝。

被长时间滞留在匈奴人军帐中的张骞对于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在匈奴人眼里,祁连山是神圣的,匈奴语中的“祁连”就是“天”的意思。

这片神圣的土地曾是月氏人的家园。

在那个纵横驰骋的时代,河西走廊丰美的水草,培育出优良的战马。拥有了优良的战马,也就拥有了向更远处开拓的力量和速度,这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尤其重要。

从公元前2开始,野心勃勃的冒顿单于就不断领兵南下。

不堪袭扰的月氏人被迫西迁。

从此,祁连山与河西走廊成了匈奴人的天然牧场。

他们由此握住了一把直插汉帝国西部边境的利剑。

汉武帝又一次从噩梦中惊醒。

他时常梦到西域,梦到匈奴,血腥的厮杀,枪刺与马蹄,他试图冲破重围,但毫无希望。

此时已经是公元前133年春,张骞出使西域的第5年。

汉武帝失去了耐心,决定不再等待张骞使团的消息。他召集群臣,就如何应对匈奴的战略进行廷议。

5年来,汉武帝锐意改革,大力削藩,巩固中央政权的政治和经济实力。

在军事上,他严厉督促各地行政官员广泛搜寻并储备良马,选拔卫青、公孙敖等一批年轻军官展开军事训练。

汉武帝刘彻决心已定,即或是张骞杳无音讯,或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也要开始对匈奴的反击。

这次廷议中,汉帝国的文武大臣们一致同意停止执行先帝们奉行的防御战略,反击匈奴。

汉武帝刘彻计划亲率30万大军,以和亲为诱饵,在马邑围剿前来迎亲的匈奴部队。

虽然这次被称为“马邑之谋”的军事行动由于消息泄露而被迫中止,但汉帝国自此揭开了对匈奴战略反击的序幕。

刘彻,这位年轻气盛、胸怀宏图大略的皇帝,将把汉帝国快速带入一个开疆拓土,威仪天下的崭新时代。 一幕围绕争夺河西走廊的政治谋略与军事行动的大戏逐渐走向高潮。

篇5: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

公元前138年·西汉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

距离汉帝国首都长安西北120公里之外的甘泉宫里气氛不同寻常。—个使团即将出征。

朝廷侍从官张骞郑重地从汉武帝刘彻手中接过象征授权的符节。

他将率领使团踏上出使西域的行程。

这一年,他们都很年轻——刘彻19岁。张骞27岁。

对于距今21前的这个帝国来说,

“西域”,无疑是个风险重重又令人向往的地方。

张骞一定知道,西去的路上必定充满艰辛和不测。

但他无法知道的是,当他转身的那一刻,这次起伏跌宕、险象环生的出行就将注定被载入史册。

而河西走廊,也将从此进入中国人的视野。

在今天的中国版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由西北至东南走向的省级行政区划。

甘肃省,是中国西部的一个省份,形状犹如一支如意,它的中段,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地理大通道。

这条通道东西长约12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南侧是祁连山脉,北侧是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

因为地处黄河以西,形似走廊,于是被人们称作——“河西走廊”。

它的形成,源于数亿年前的一次地壳剧变。

欧亚板块因为印度次大陆板块的撞击而缓慢隆起,形成地球上最高、也是最庞大的地质构造体系:青藏高原。与此同时,一条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弧形山脉被顶推隆起,这,就是祁连山。在祁连山脉的北麓自然形成了这条咽喉般的狭长走廊。它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东西连接着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的隆起,切断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使西北地区形成了大片的戈壁荒漠。但幸运的是,在来自太平洋季风的吹拂下,丰沛的山区降雨使祁连山成为伸入西北的一座湿岛。祁连山脉覆盖的积雪和史前冰川融化,形成了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河水奔涌而下,源源不断地流进了河西走廊。在黑河的东西两侧是石羊河和疏勒河,这三大水系滋养了片片绿洲,成为孕育生命的摇篮。

这个星球上除了海洋以外,几乎所有的地形地貌都在这条走廊上呈现。

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向中亚、西亚的必经之路,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后来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注定要从这里穿过。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河西走廊关乎一个国家政治经略、经贸促进、文化交融的宏图大梦。对于生活在中原的人们,打通河西走廊,前往更为辽阔的西部是他们不变的梦想。

这个梦想的开端,源于两千年前一个帝国的开拓。

篇6:关于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

公元370年·东晋深秋

正在祁连山深谷中宁静思考的大学士郭瑀突然被外面的嘈杂声惊扰。

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他成为许多执政者求贤若渴的邀请目标。

而这一次,前凉王张天锡派来的使者准备充分,这已经是最近第三批“请”他出山的人了。

郭瑀悄悄躲进洞中一个不易察觉的密室静观其变。

洞外,气势汹汹的军人和郭瑀的众弟子们之间的冲突正在逐渐升级。

这并非“洞中方一日,世上数千年”的寓言故事。

此时此刻,中原王朝正在发生着颠覆性的改变,混乱与杀戮已经无法避免。

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的马蹄山和山下的临松薤谷,重峦叠嶂,松涛起伏,

山顶常年白雪皑皑,山下四季流水潺潺。

对于专心治学的人来说,马蹄山和临松薤谷是个可以潜心修行的地方。

大学士郭瑀已经在这里度过了整整的时光。

从马蹄山上望下去,远处的群山郁郁葱葱,万般世相,尽收眼底。

但,在他视线之外,中原正在经历着血腥而混乱的剧痛。

公元220年,汉帝国,这个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王朝,在历经4的统治之后,最终还是崩溃了。

此后的中原,历经三国时期的混战、西晋王朝的短暂统一,迅速迎来了一场更大的灾难。

西晋王朝司马氏家族内部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混战。

公元3,趁混乱之际,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游牧部落联盟,向中原发起了大举进攻。洛阳、长安相继被攻破,史称“永嘉之乱”。自此,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长达三百多年的大分裂与大混乱的格局中。

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下,北方人口锐减。

如此乱世,令中国传统文化蒙受巨大冲击,斯文扫地,伦理尽失,千里沃野的中原转眼间已成人间地狱。

那些身世显赫、家学渊博的名门望族不得不面对残酷现实——

生存,还是毁灭?

生存,该去哪里生存?

他们被迫做出选择——

其中部分大族南下来到长江流域,并在江南建立了东晋王朝;另一部分,则向西北迁徙,渡过黄河,来到河西走廊。

经过汉帝国将近400年的经营,河西走廊农耕、畜牧与商贸发达,是躲避战乱的桃源之地。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直至今日仍保留着汉武帝在河西设郡时的名字——“张国臂掖,以通西域”。

远处,祁连山的冰雪融化汇成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使戈壁深处出现大片湿地奇景,也为张掖留下了“塞上江南”的美誉。

魏晋**之际,很多向河西走廊迁徙的世家大族选择在这里定居。

大约是在公元350年前后一位名叫郭瑀的敦煌少年第一次离开了故乡。他一路漫游,来到马蹄山下的张掖。

和家乡气候干燥的环境不同,张掖的葱翠让郭瑀感到心情舒畅。

但,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此时的河西走廊,儒学之风盛行,他远道而来想要寻找的那位大学者郭荷,就隐居在这里。

篇7: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

“马邑之谋”过去4年后。 公元前129年,当匈奴又一次对汉帝国的北方发起袭击的时候,汉武帝决定派出四路大军回击匈奴。 这是汉帝国面对匈奴袭扰的第一次全面反击。 但结果却是,四路大军中一路无功,两路折损,唯独车骑将军卫青领衔的一支,出其不意地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并且在汉帝国历史上首次俘虏了匈奴将士近千人。

这就是名噪一时的“龙城之战”。 这让汉武帝感到振奋。

但另外三路大军的失败,却让汉武帝陷入沉思。 对于匈奴的不了解和缺乏必要的情报成为了更加迫切的问题。

9年前,当他选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他满怀期待。 此时,杳无音讯的张骞不知是否还活着? 时光匆匆,转眼间,张骞已经在匈奴的监管下生活了9年。 9年时光,足以磨灭一个人的雄心壮志。 只有细心的匈奴妻子会发现,张骞偶尔会眺望东方。 那一定是长安,是他对故乡的思念,还有,汉帝国交给他的使命。

一个平常的日子,张骞带着自己的随从堂邑父像往常一样外出打猎。

但他的匈奴妻子还是察觉出一丝异样。

她知道,此一去,自己的汉人丈夫将不再回头。

张骞和堂邑父穿着胡服,穿越匈奴人的关卡一路狂奔——但他并不是要回长安,而是选择了继续西行,完成汉帝国交给自己的使命。

此时,月氏人早已在匈奴的数次打击下,分裂成两支一大部分月氏人选择西迁,他们背井离乡,途经大宛,迁居到中亚阿姆河流域,他们被称作大月氏。而少数则留在敦煌南山地区,与羌人杂处,被称作小月氏。

当张骞得知这一消息后,毅然折向西南方向,继续寻找大月氏。他们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经过库车、疏勒等地。

这是一次艰险的跋涉。

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张骞他们风餐露宿,备尝艰辛。

塔克拉玛干,世界第二大沙漠。

两千年前,张骞和随从堂邑父曾经从这里穿过,前往西域。

茫茫无际的沙漠中时而飞沙走石、时而热浪翻涌,今天的我们依然无法想象,张骞是如何在强大的信念支撑下,横穿大漠,翻越帕米尔高原,来到大月氏的。这相当于从今天的内蒙古,走到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

当大月氏王见到这个来自遥远中原的汉人时,他格外地惊奇和钦佩,但对汉武帝联合攻击匈奴的提议并不感兴趣。

他告诉张骞:这里土地肥沃,大月氏部落已经逐渐由游牧生活过渡到安居下来发展农业生产的状态,已经无意东还。

张骞在大月氏滞留了一年多,再三邀请大月氏王却得不到明确的答复。

尽管他感到有些失望,但他的内心深处依然觉得不虚此行。

他途经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西域数国,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深入了解了西域社会。

这里人们的风俗习惯以及草木、畜产都与中原不同,更有一种名为汗血宝马的优良马种,高大俊朗,绝非中原所见。

如果能够打通河西走廊这条沟通汉帝国与西域的咽喉要道,中原与西域的贸易往来就可以畅通无阻,汉帝国的视野也将更加开阔。

带着这样的想法,张骞决定尽快返回长安。

为了避开匈奴控制区,张骞决定改变路线,通过青海羌人地区,以免遭到匈奴人的拦截。

他们再次翻越帕米尔高原,沿昆仑山北麓,经莎车、于阗——也就是今天的和田。迂回北上返回长安。

意外的是,此时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

张骞实在是时运不济,再次成为匈奴骑兵的俘虏。

这一次。张骞认为自己必死无疑。

但,令人惊奇的是,匈奴首领再一次宽恕了这个逃跑的汉人使者。

在匈奴人的营地里,张骞几经周折,回到了他的妻子——那个善良的匈奴女身边。

篇8: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

张骞的所见所闻让地处亚洲东部的汉帝国视野大开,他们的目光已经可以越过巍蛾的崇山峻岭,穿过河西走廊,看到了西域、中亚、南亚,一直到罗马帝国。

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振奋。

汉武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

但跟随张骞的匈奴妻子在历史典籍中鲜有提及,我们只知道,一年后,她染病故去。

在漫长而艰辛的出使西域途中,因为这个女人,张骞不再孤独——两千年后,人们更有理由相信这一点。

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这将是汉帝国随后在西域开展军事和外交攻势的基础,也使汉武帝最终坚定了打败匈奴的信心。

这些宝贵的情报使得汉帝国与匈奴人的决战不再是一场盲目的复仇。

尽管距离分出胜负还为时尚早,但打通河西走廊这条通往西域的必经通道,斩断匈奴右翼,并且让它永远成为帝国的一部分,成为汉武帝的国家战略。

3年后。

公元前123年二月到四月。

已经晋升为大将军的卫青率六路大军先后两次进攻匈奴。

汉武帝命张骞以校尉军衔跟随卫青出击漠北。

张骞利用他熟悉匈奴军队特点、具有沙漠行军经验和丰富地理知识的优势。为汉朝军队做向导,指点行军路线和扎营布阵的方案。

司马迁在《史记》里写道,张骞“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确保了战役的胜利。

战后论功行赏,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

“博望”是取其能“广博瞻望”的意思。

张骞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河西走廊也因此记住了这个坚忍不拔的探路者。

篇9:关于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

西晋末年,公元3,京城官员张轨主动请求调往武威,就任凉州刺史。

河西走廊就隶属凉州刺史部管辖,州治设在武威郡的姑臧县。

张轨家族世代以专攻儒学著名。来到河西走廊之后他采取了中原重教化与“拔贤才”的政策,招收河西弟子五百人开办官学;同时,他还屡屡遣使持节,厚礼征聘知名学者任职或讲学,使得河西走廊地区儒学昌盛,井井有条。

就在张轨到达河西的第十年,中原发生了“永嘉之乱”。

而河西走廊因为地处偏远没有受到太多冲击。

在当时的长安,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秦中川,血没腕(读音:wan四声),唯有凉州倚柱观。”作为一块相对安定、平静的所在,大量人口迁徙至此。尤其洛阳以西及关中等地,投奔河西走廊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抛下了所有家业的郭荷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随着逃难的人群来到河西走廊的。一路同行的,除了追随他的弟子,还有极为珍贵的、数代家传的经史典籍。

郭荷,今天的甘肃秦安人,出身儒学世家,他的家族在东汉时期就以经学得名。

据《晋书·本传》记载,郭荷“明究群籍,特善史书”。

当郭荷带领众弟子穿过武威,来到张掖郡马蹄山下的临松薤谷时,他们停了下来。

千里风尘,艰辛辗转,望见这里的青山翠谷,郭荷感到内心宁静,这正是他心中所期望的安居之地。

和郭荷一样,那些西迁的家族在这里扎下根脉,不再东返。

渐渐地,他们成为当地著名的大姓,史称“河西望族”。

郭荷来到临松薤谷的消息,迅速在河西士林间传开了,对于崇尚学问的河西子弟来说,这是天大的喜讯。

年轻的学子纷纷慕名而来。

郭瑀就是其中之一。

郭荷恰好也喜欢这个有悟性的年轻人,于是,郭瑀成为郭荷的入室弟子。

郭荷的声望渐渐引起了当地执政者的注意。

某个晴朗的上午,一队阵势豪华的车马来到郭荷门前。

此时,河西走廊已经归于前凉王张祚的统治,张祚的使者带着贵重礼物面见郭荷,希望郭荷出山去做前凉主管教育的“博士祭酒”。

郭荷婉言谢绝了。

身处乱世,他只想专心做学问,而拒绝做官也是他们家族的家训。

尽管使者表示理解,但前凉王的意志同样很坚定。

他不断派使者登门拜访。

郭荷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了使者的要求,他来到了前凉的首府武威,拜会了前凉王张祚。

张祚是曾任凉州刺史的张轨的曾孙,此时张氏家族已经在河西走廊割据一方,建立了史称“前凉”的政权。

虽然张氏子孙继承了张轨的崇文举措,广泛征求儒学名士的支持。但是,这位刚刚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了王位的前凉王张祚并不是发自内心地真正尊崇学问。

当年已八旬的郭荷一路颠簸到达武威后,并没有担任官学主管,而是被雪藏到前凉王宫内,成了陪太子读书的宾客。

与他一起成为宾客的,还有另一位被迫出山的大学者宋纤。

宋纤,敦煌效谷人。他在酒泉南山中刻苦钻研儒家经典。开馆讲学。

据说,他教授的学生多达三千余人,规模堪比孔子。

年迈的宋纤被逼出山后,曾多次请辞皆被张祚阻拦,最终他选择以绝食自尽的方式保全学者的自由与声名。

郭荷对前凉政权的热情因为宋纤的悲剧,和张祚的无为,被熄灭了。

他向张祚请辞,张祚没有阻拦。

张祚派人护送郭荷返回临松薤谷。

不久。84岁的郭荷辞世。

郭瑀将老师郭荷葬在了书院的旁边,那里安静至极,只有流水与鸟鸣。他素孝裹身,冬寒夏暑,为老师守孝,一守就是三年。

对于这一越过规制的行为,他解释说:“我虽由父母所生养,却是由老师教导培育,古人不为老师服丧,不过是因为圣人谦虚。”

除了师徒之情。儒家的处世准则早已浸润到郭瑀的血液中。

三年期满后,郭瑀向临松薤谷的深处走去,他希望更加远离世间的纷争。

外面的世界越来越遥远。

在这里,他把郭荷传授给自己的思想融会贯通,写下了《春秋墨说》和《孝经错纬》,希望这些著作可以为后世所用。

随着汉朝的覆灭。中原的动荡与杀戮使得作为汉朝官学的儒学遭受了重大打击。

但河西儒学却独树一帜,异常繁荣。

武威文庙,是仅次子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的全国第三大孔庙建筑群,相传最早建于前凉时期,是儒家文化在河西走廊传播繁衍的印证。此后,尊儒重教的文风在河西更加延绵不断。

郭瑀的匆匆十年一掠而过。

在这十年光阴里,不断有年轻的学子,或游学到此,或慕名而来,就像当年的自己。

郭瑀传承了老师郭荷的做法,在这清幽的山谷中向弟子们传道、授业、解惑,尽自己所学,让他们明白儒家思想的真谛。

学习之余,他还带领门下弟子在马蹄山开凿石窟。

他们并不知道,这一片原本只为安身而建的石窟,在并不遥远的未来,将成为中国重要的佛教造像圣地——马蹄寺石窟群,同时也成为那个时代河西走廊上儒家与佛教两大文明交汇的见证。

尽管郭瑀为人低调、一心向学,但新任前凉王张天锡的使者还是循着一批批河西学子留下的脚印走到了这里。

就在郭荷去世不久,前凉王张祚就因血腥政变暴死街头。此时的前凉统治者已经换成了张祚的弟弟张天锡。

张天锡即位不久便下达了大规模的贤才征召令。

这或许是因为前凉国先祖的遗训。但更重要的是河西走廊长久以来形成的崇尚学识的氛围在起作用。

张天锡向精通儒家文化的郭瑀发出盛情邀请,希望郭瑀能帮助他治理国家。

但,郭瑀不为所动。

老师郭荷出山从政的经历,让他产生了强烈的隐忧。

更重要的是,这个靠篡权得到君主地位的张天锡,与郭瑀内心秉承的仁义道德标准相去甚远。他宁愿隐居山林,潜心读书,静待更合适的机会。

张天锡再次派使者前往马蹄山邀请郭瑀,并亲自书写了一封铿锵有力的信函。

他以兼济天下的儒家道义指责郭瑀逃避身为儒者应有的责任。

郭瑀沉默良久,最后指着山间飞鸟对张天锡的使者说:“此鸟也,安可笼哉?”

恼怒的使者下令抓捕郭瑀的学生。

面临痛苦的抉择,郭瑀仰天长叹:

“我逃避的是官府征召,又不是躲避罪行,岂能因隐居行义,害及门人!”

郭瑀被迫出山。

但他对前景不抱任何期望。

就在他们到达武威后不久,前凉王张天锡的母亲忽然去世。

郭瑀随即趁乱回到了马蹄山下。

篇10:关于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

公元前60年,汉帝国设立西域都护府,将今天新疆和中亚一带广大地区并入版图。

至此,通向亚洲腹地与遥远地中海的商路完全打开。

此时,再回望地处河西走廊上的河西四郡的命名,更能感悟到汉武帝的智慧与深远眼光——

只有控制了河西四郡,才能通过河西走廊从匈奴手中夺取并完全掌控西域,汉朝的版图才能到达帕米尔高原以西;

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这块土地和这条生死攸关的战略通道将在中国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

而打通河西走廊,对于汉帝国而言,不仅仅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更奠定了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基本格局。

此时的汉朝已经成为和罗马比肩的伟大帝国,在两个帝国之间,是安息与贵霜两个生机勃勃的王朝。

随着河西四郡的设置,河西走廊也从汉军与匈奴鏖战的战场,急速转变为汉朝抗御匈奴的前沿地域。

为了固守河西走廊,确保往来军民的安全,以长城为主体的防御体系逐步建立。

长城,是古代中国为抵御不同时期塞北游牧部落联盟的侵袭而被迫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

最早的长城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

公元前2,统一中国的秦始皇派将军蒙恬向匈奴发起进攻。在秦军占据河套后,开始有计划地将秦、赵、魏、燕等各国修筑的旧城墙连接起来,从甘肃临洮到辽东绵延万里。

公元前1,汉武帝下令在河西走廊修筑东起永登、西至酒泉的长城等防御工程。已经停滞了一个世纪的长城开始越过黄河向西延伸。

数年后,汉长城又从酒泉延伸到了玉门一带,庞大的防御体系横贯了河西走廊的东西两端。

这个防御体系在当时被称为河西汉塞,它由烽燧、城障、坞院、出入境关卡等组成。

公元前1,汉武帝又命令在今天的内蒙古额济纳旗修居延塞。其北起居延泽,向南沿黑河河道延伸,分别与张掖塞和酒泉塞相连,在河西形成一个“人”字形的庞大的防御工事。

这3段防御体系组合严密、烽燧相连,有效地保障了河西走廊的畅通运行。

此后,随着汉朝向西拓展军事外交,河西走廊的军事要塞沿着疏勒河流域一直延伸到古盐泽地区,即今天的罗布泊。

它们不仅构成了一条军事防御线,而且还是交通线和供给线。汉帝国中央政府的邮驿系统也随之延伸至酒泉、鄯善、楼兰境内。

篇11:关于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

公元前61年汉·元康五年

清晨,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将悬泉置行政长官置啬夫从梦中惊醒。

从首都长安星夜兼程的邮差携带紧急公文到达这里。

置啬夫收到了一封装在木盒中并加盖封泥的凭信,他随即命令值班役卒给邮差准备早饭,更换马匹。

西北的黎明干燥寒冷,祁连山的轮廓线清晰起来,通向西域的道路若隐若现,远处驻屯部队营区里传来狗吠声。

对于地处河西走廊西北端的悬泉置来说,这将是格外忙碌的一天。

经过验证,这是汉帝国最高级别的公文,公文中说:一个事关国家西部安危的汉帝国使团即将到来。

此时此刻,他们并不知道,人们将会发现这次接待任务的文字记录和这里曾经波澜起伏的边关岁月。

1990年5月,地处敦煌戈壁荒漠一个叫悬泉的地方发现疑似盗掘迹象。

随着甘肃省考古队展开的抢救性发掘,一座汉帝国时代的西部驿站——悬泉置,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是一座方形城堡,办公区、住宿区、马厩、瞭望角楼等设施完备。

从这里发掘出土的各类文物17650多件,其中,汉代筒牍便有15000余枚。

自19世纪以来,中外考古学家在中国境内共发现汉简8万枚,其中6万枚出土于河西走廊。

对照文献记载解读这些汉简,两千年前汉帝国河西走廊的历史镜像逐渐凸显出来。

汉帝国反击匈奴的战争取得胜利,河西走廊并入中原版图后,汉武帝开始在河西走廊设置行政机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相继设立,长城、烽燧等防御工事以及邮驿系统也开始向西延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

邮驿被视为“国之血脉”。

篇12: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

河西之战后,霍去病的大军接收了这片匈奴人饲养战马的梦幻之地——山丹。

从此,汉帝国有了理想的军马养殖基地,高原环境培养出的马匹质量远远超过中原马。

被霍去病击溃的匈奴唱着悲凉的歌退出祁连山牧场。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兴奋的汉武帝刘彻下诏表彰霍去病的战功,并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府第。

听说此事的霍去病向汉武帝上奏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史官司马迁记录了霍去病这句话并成为流传千古的铿锵名言。

但,霍去病的辉煌难掩另外一个人的失意。

在这场宏大战役中,作为牵制匈奴人行动的李广与张骞部队,却陷入敌人的重围遭遇惨败。

张骞因贻误战机,免去博望侯,成为庶民。

从巅峰瞬间滑落到低谷,个中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连续发生在河西走廊上的春夏大战让匈奴感到异常焦虑。

一旦失去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就再无法形成对汉帝国的封锁与围堵,匈奴王朝的战略优势将丧失殆尽。

愤怒之极的匈奴单于打算召回并杀掉浑邪王、休屠王。

听到风声的浑邪王和休屠王万般无奈,决定投降汉帝国。

但得知这个消息的汉武帝担心有诈,踌躇再三,决定派霍去病率领部队前去受降——这是霍去病一年之内第三次受命出征河西走廊。

尽管浑邪王和休屠王两次战败,但他们仍然拥有数万军队,而且,受降地点远在匈奴境内,很有可能出现预料不到的突然变化。

当霍去病率领1万骑兵尚未到达河西时,休屠王果然临阵变卦,拒绝降汉。

一场血腥的内讧不可避免——浑邪王杀掉休屠王并收编了他的军队。但浑邪王自己也举棋不定。

面对人心浮动、剑拔弩张的受降场面,霍去病淡定自若,策马走入匈奴军营,来到浑邪王面前,命令军士将正要逃跑的匈奴兵就地杀掉。

震惊不已的浑邪王只得交出佩刀,在汉军卫队护送下前往长安面见汉武帝。

就在公元前1即将结束的时候,历经3次河西之战的霍去病和他的精锐部队纵横驰骋,终于全线打通了河西走廊。

著名的“河西之战”落下帷幕。

连续三次河西战役对汉匈双方力量的消长产生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

匈奴再难以依靠西域地区诸国和羌族诸部落的人力、物力、资源从西方发动对汉的进袭。汉帝国西部边境地区,也由此获得了相对安定发展的有利条件,并形成了从西面屏护京师长安的安全地带。

这一年,汉帝国首次设置武威、酒泉两郡,河西走廊并入中原版图。

而青春洋溢的霍去病刚刚19岁。

经过河西之战后,汉匈战争的攻守态势发生逆转,但北撤的匈奴并未屈服。

公元前1夏,为巩固河西战果,卫青和霍去病各带一路大军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直击匈奴单于本部。

霍去病的部队在全歼匈奴主力之后,一路冲到被匈奴人视为圣地的狼居胥山,并率大军进行了祭天仪式。史称“封狼居胥”。

从此,匈奴再也没有能力和汉朝进行大规模的作战。

这一年,霍去病22岁。

此时汉帝国国力强盛,蒸蒸日上,不仅陆续收复了秦帝国时代的领土,还继续开疆拓土,在今天的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宁夏、甘肃设立了郡县行政建制。

在汉武帝心中,他强烈渴望能建立一个疆域万里,远方的人将通过九重翻译来朝见,在邻邦中建立威德的国家。

河西之战结束后,汉帝国通往西方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征召从巅峰跌落谷底的张骞第二次代表国家出使西域。被任命为中郎将的张骞率领一支300人的庞大使团,携带帝国出产的丝绸、瓷器、茶叶和牛羊币帛等财物浩浩荡荡地向西域进发。

此时,河西走廊已在汉帝国掌控之中,张骞和他的使团不再担心匈奴轻骑的威胁与骚扰。

当年,张骞在离开西域时曾郑重许诺说,总有一天,他会回来的。

如今,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这一次,他们顺利抵达了西域的乌孙国,表达了结盟的意愿。

在这期间,张骞还派副使分道赴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和天山以南的于阗、扜弥等地进行访问,在汉帝国与天山南北及中亚地区之间建立起了友好关系。

张骞和他的使团将来自中原的物产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到了西域;西域的名马、银器及毛织品等当地特产也源源不断地传到了中原。西域各国纷纷遣使来汉,开始了政治、经济方面的广泛交流,这在河西走廊很多现存文物中都有所体现。

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纷纷进入中原,我们今天熟知的葡萄、胡萝卜、石榴等瓜果蔬菜,以及骆驼、狮子、鸵鸟等物种也陆续沿着这条走廊传人中原内地。

毫无疑问,张骞的第二次出使,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奠定了中原王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遗憾的是,河西走廊上出现的繁荣景象,霍去病无缘再见。

公元前1九月,年仅23岁的霍去病突然去世。

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犹如一颗耀眼的彗星,光芒四射地划过天宇,又匆匆地消失在茫茫的夜空之中。

悲痛的汉武帝用国礼厚葬了自己的这位爱将,并把他的墓修成了祁连山的样子。

他的灵魂与河西走廊融为一体。还有伫立在时光斑驳的岁月中的马踏匈奴雕塑。

时至今日,在河西走廊东面的兰州市,依旧塑有霍去病的巨大雕像,人们以这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位征战河西的英雄。

在霍去病辞世两年后,结束了第二次西域之行的张骞被汉武帝任命为大行令。

只可惜,这样的荣耀来得太晚。

一年后的公元前1,张骞与世长辞。

由此,一段波澜壮阔的铁血岁月落下帷幕。

篇13: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

公元前1十月,45岁的汉武帝刘彻率领上万骑兵部队出巡雍州,最后抵达甘肃靖远的黄河岸边。

秋季的黄河汹涌澎湃。汉武帝向着西方极目远眺。

此时此刻,远方的祁连山连同咽喉一样的河西走廊已经成为中原版图的一部分。

汉帝国的使者、商队、军队,正通过河西走廊源源不断地奔赴富饶的西域。

尽管他一生都没有踏上河西走廊,但他知道,为了打通并且经略这条走廊,有无数汉家将士为之浴血奋战,忠骨销魂,长眠戈壁大漠。

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年以后。

公元前1,汉帝国在河西走廊的四个行政管理区设置完成。

它们是: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

酒泉、敦煌扼守西部关口;张掖居中;武威则临界古金城府——也就是现在的兰州。

河西四郡的每一个命名都有着独特的含义。

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以显示汉帝国的武功和军威到达河西。

张掖,断匈奴之臂,张汉朝之臂腋。

酒泉,扼守河西走廊西北要冲,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故名“酒泉”。

敦煌,即盛大辉煌之意。

汉武帝选择以这样一种方式将他经略西部的梦想留在了河西走廊上。

同时,在河西走廊,汉帝国还设置了两个著名的军事要塞:玉门关和阳关,以此扼守西大门并建立了面向西域的前进基地。

这两个屹立于西北大漠的古代名关是河西走廊去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在敦煌以西约八十公里的地方,一南一北,分扼天山南北路的咽喉。两千年来见证无数历史沧桑,被世人千古传唱。

两千年云烟聚散,直到今天,尽管当年的四郡变成了如今的河西5座城市,但,河西走廊的格局和其中四座城市的名称依旧没有改变——

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

河西走廊的打通,为汉帝国带来了继续前行的机遇。

篇14: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

一个平静的午后,在炎热的戈壁滩上,伴随着呼啸声,剽悍的匈奴骑兵冲到了眼前。

没有任何悬念,张骞和他的使团被俘虏了。

在被押解的漫漫路途中,他们惊恐交加,饥渴难耐,体力严重透支,不断有人倒下。

他们被押送到匈奴王庭,即今天的呼和浩特附近去见当时的匈奴王——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得知张骞使团打算前往月氏部落之后,阴沉着脸对张骞说:

要是我们穿过你们国家去南方的越国,你们会同意吗?

张骞自知理亏,无话可说。

毫无疑问,等待他们的结局必定凶多吉少。

公元前135年五月。权倾一时的太皇太后窦氏去世。

这一年,刘彻22岁。

张骞出使西域已经3年了,没有任何音讯。此时,张骞仍被困在匈奴营地。

三年前,当他在河西走廊被匈奴人抓到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准备。

但匈奴人并没有杀掉这些俘虏。他们希望能从张骞口中套取更多关于汉朝的情报,并试图说服他和他的使团为匈奴效力。

张骞拒绝了。他的不合作与不妥协导致他长时间失去自由,被匈奴士兵软禁。

但这也给他提供了一个近距离熟悉和了解匈奴王朝日常生活与军队备战的机会。

在匈奴人的营地,张骞发现,这个民族有着不那么严密的军事组织,但是他们却具备在当时来看更先进、更具攻击力的军事装备与战术,特别是他们的骑兵。

马匹在匈奴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平时是作为交通工具,战时则成为战马。

匈奴骑兵不像中原士兵靠盾牌来保护自己,而代之以更轻便也更坚固的盔甲来装备自身,战斗中既机动灵活,又有更强的攻击性。

貌似归顺的张骞让匈奴人感到自己的策略是奏效的,于是他们渐渐放松了对张骞的戒备与管制。

这也或许是因为张骞的性格和为人。

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描述: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但是,匈奴人并没有放弃对这个来自中原王朝官员情感瓦解的努力,经由单于撮合,张骞娶了一个善良的匈奴女子。

这是张骞在单调枯燥的戈壁生活中唯一的一抹亮色。

尽管所有的历史典籍里都没有记载他们的情感故事,但,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我们依然相信,或许正是这段爱情带给了张骞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航拍中国》每个城市的观后感350字【精选】

观看《航拍中国》观后感400字精选

航拍中国第一季江西观后感

航拍中国新疆观后感「荐」

航拍中国观后感800字

无人机航拍摄影申请书

人物纪录片解说词范文

观《中原福塔纪录片》有感

航拍中国开场白全文

航拍中国观后感

风光纪录片解说词范文
《风光纪录片解说词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风光纪录片解说词范文(共14篇)】相关文章:

《美丽中国》纪录片观后感700字2023-05-30

《航拍中国》第三季《一同飞越湖南》观后感800字2023-11-14

三年级语文《西藏高原》原文及教案2023-08-13

牧场之国说课稿2023-12-08

《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观后感700字2023-09-04

解说词怎么写2022-07-27

航拍中国纪录片观后感2023-01-23

四年级宿舍解说词2023-08-25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感600字2023-08-04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纪录片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