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银行的调研报告(整理19篇)由网友“洋洋小神仙”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农村合作银行的调研报告,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农村合作银行调研报告
农村合作银行,20xx年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改制后银行由一级法人变更为统一法人,下设支行,支行下设分理处。改制后银行独立运营,而银行核心员工的选拔与任用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在银行中从事的工作通常与银行的发展休戚相关,因此在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系统中,核心人员的选拔与任用效果将直接影响着银行改制后人力资源的运作。本报告通过对银行改制后核心员工选拔任用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出一些问题,并对核心员工的选拔任用提出一些建议。
一、“胜任”与“重用”相结合,正视银行核心员工选拔任用现状
核心员工的选拔与任用就是使核心员工获得担任某一职务、承担某项工作的机会、并能够充分发挥其才华与潜能、达到相当的满意程度,这也是“胜任”与“重用”的有机结合。由于银行核心员工通常掌握着银行的核心业务、拥有专门技术、控制关键资源从而对银行产生着深远影响,因此银行核心员工的使用得当与否,关系到这部分人才资源效用的发挥程度和银行改制后在市场竞争中的胜败。
改制以来,银行通过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以及提高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其总体的发展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尤其在对于员工的选拔与任用环节主要有以下表现:员工的总体素质不高,操作全能型人才、高学历、高级专业人才紧缺导致相当的部门职能的发挥;在选人、用人和育人等管理行为上,多注重人际关系,而严重影响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提高;部分部门、支行及分理处中存在一种无形的“精英淘汰与择劣”机制,真正有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人才没有任用的合适的岗位中去在客观上扼杀了银行的生机与活力;选拔方式单一刻板,“唯学历论”盛行,考核标准只注重量化指标,忽视了对于员工的综合考评。我们认为导致上述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于核心员工的选拔与任用渠道狭窄,不能够真正做到“任人唯贤”。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现今主要沿袭传统计划经济时期行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单位人事变动、员工岗位调整和职务提升等方面还存在论资排辈、过分看重文凭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核心员工的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和回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制,给银行改制后经营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二)人员调配制度单一僵化,还不能够真正做到核心员工与组织的有效匹配。银行招聘需求计划制定带有经验色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仅凭个人经验、人员数量、学历及专业情况确定人员需求,这就难免会出现所选拔的核心员工与有需求的岗位之间的错位,而员工的调配仅从银行自身发展需求出发,更是忽视了核心员工个人对岗位配置的意愿,加之由于缺乏明确的岗位说明和员工跟踪制度,员工和银行彼此缺乏了解,致使岗位配置带有主观性和盲目性。由于调配制度的不够完善,核心员工往往被大材小用,或者被分配到自己并不擅长的位置,所具备的优势无法得到发挥。
(三)人事考评中绩效考评制度运用不充分,且考评角度单一。银行传统的人事管理虽然也包括职务分析、考评制度及奖惩制度的设计和管理等工作,但从总体上来说,还是一种原则化的管理模式,大部分还停留在简单的“反映”与“记录”的层面上,主要是人事档案的管理,往往容易与银行的经营活动割裂开来。由于缺乏考评者的广泛参与,绩效考评的准确性打了折扣,同时考评角度的单一也使得银行只注重员工现在的表现,而忽视了员工潜在的能力。核心员工作为商业银行中具备专业技能、熟悉银行业务、能够为银行带来效益的群体,通常也是最渴望能够通过绩效考评反映自身价值以及对银行发展所做贡献的群体,而我银行现行人事考评制度显然核心员工在这方面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二、“原则”与“机制”相统一,落实银行核心员工选拔任用原则
改制后银行核心员工的选拔任用应坚持“原则”与“机制”相统一,应建立公平、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在此,我们针对银行核心员工选拔任用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出七条有助于完善银行核心员工选拔和任用机制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竞争原则。
公平竞争即银行在招聘、录用、任用、晋升、考核、奖惩、激励核心员工时,都要引入以竞争为主的激励机制。要构建公正平等的平台,努力营造尊重特点、鼓励创新、理解信任的良好、宽松的环境和氛围,树立“用人看本质、看主流”的观念尤其是对于尖子人才和所谓的“鬼才”“怪才”,要格外珍惜,注意发挥起特点和专长。全面做到公平、公开(透明度高)、公正(不徇私情),优胜劣汰,择优任用。
(二)合理规划原则。
首先要明确哪些是实现战略目标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核心人员,并对员工队伍的现实任职素质进行大盘点。改制后,银行战略决定了其所需的人力资源,而明确哪些是实现战略目标不可或缺的核心人员,是进行规划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对员工队伍的现实任职素质进行大盘点,比如银行现有人员是否已满足业务战略对关键员工的需求,缺口有哪些或有多大等;同时要分析外部人力市场的变化趋势及内部员工流失率情况,预测核心员工队伍未来的发展变化与业务发展的匹配情况。综合上述所有因素,则可以对银行核心员工进行整体、系统的战略性规划,从而为关键员工的有效任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兼顾岗位特点与核心员工特长原则。
银行在选拔核心员工时要按照岗位选聘人才。所谓的“以岗选人”,首先要按银行的功能设置岗位,以此决定岗位的数量,避免盲目设岗,盲目招人;其次是按照操作层、管理层等不同的岗位层次选聘不同层次的员工,杜绝“以高就低”或“以低就高”,以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浪费,避免造成结构上的不稳定。再次是调整银行体系内部的人才结构。我们认为:要体现在以下四类。第一类是经济学家,他们的任务就是研究经济发展的趋势,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可能创造怎样的金融产品去满足客户的需求或者唤起客户的需求;第二类是金融工程师,他们负责把经济学家的设想“工程化”,变成可以琢磨、计算、交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第三类是产品设计师,他们的职责是把金融工程师的概念转变成具体的产品,转变成为计算机程序;第四类是电脑专家,他们负责整个银行的通信、信息和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这种人才结构反映了金融业发展的方向、对改制后的银行也有重大意义。
在考虑到银行岗位特点的同时,我们在选拔和任用银行核心员工的时候也要重视用人所长,就是说首先要发现核心员工的长处、优势及其自身存在弱点,然后分清不同的情况加以任用,使其优势和长处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尽可能避开其自身的弱点,或者创造期间间使其短处变成长处。同时,注意尊重本人意愿使之最佳地适应工作,做到量才适用,人尽其才。
(四)动态管理原则。
人才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人才可变的素质与能力,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及工作需要,及时进行调整,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始终保持人才与岗位相匹配。改制后银行要重点实行内部竞职流动,即定期公布职位空缺及其职位资格,让银行内部适合条件的员工通过竞争性考试考核任职。同时要保留一定比例的职位空缺,以吸引外部的优秀人才加入本行。但是,动态管理并非时时刻刻都在变动,而要保留住银行的业务骨干,使之相对稳定。对核心员工来说,要有稳定增长的收入,稳定的工作环境,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成功的机会。澳门国际银行的动态管理值得学习,该银行一直坚持动态管理原则,并将其作为“保持人才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澳门国际银行每年都要根据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对其内部员工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在岗位上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从而实现人尽其才。同时,面向国内外以高薪诚聘优秀的金融专业人才、管理人才。
(五)权限制衡原则。
权限制衡即银行的各级各部门的员工都一律按照规定实行管理、操作、检查、监督,各司其职,不得擅离职守和随意超越职权范围开展业务,进行交易活动,要恪尽本职。由于银行的核心员工(往往掌握银行核心业务、拥有专门技术、控制关键资源)对于银行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一原则在对核心员工的任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尤其要分离管理和操作两种职能,强化对核心员工的监督,完善早期风险警报系统。缺乏有效的权限制衡体系,其代价对于一家商业银行来说是巨大的。英国巴林银行于1995年2月26日破产倒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人和管人的失误。主要表现是赋予一个28岁的交易员——尼克利森过大的权利,特别是在新加坡集操作权、审计权、监督权于一身,既负责前台交易和填单,又负责后台的交割和审核,全面负责新加坡分行的期权、期货交易的重任,手上掌握的资金足以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而对其又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犯了银行大忌,导致了严重后果。
(六)主观风险原则。
在改制后的银行中,一个很重要的核心员工群体是高级经理班子,这里面包括客户经理、部门经理以及分支行行长。他们在银行中既要担负一定的工作责任,又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因此,经理们除了会经营以外,还要有风险意识,要让他们认识到“动态变动求生存、求发展”的道理。他们只有抓住市场机会,善于营销,才能安全,否则,则会发生“树梢效应”:树梢即市场,随风飘动,高级管理人员是站在树梢上的,没有市场则会从树梢上落下来。提高风险意识,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求银行主管必须十分熟悉金融法规制度和业内的业务政策。二是要任用诚实正直、精明能干的金融人才,完善有激励效果的'薪金津贴制度。三是银行主管应参与责任保险,使其在因大意、失误、错误或不能履行法律上、职务上的责任而造成损失时,能够参加一定的补偿。一般情况下,主管的责任保险补偿金经法律和金融管理部门批准,列为银行的正常开支,高级经理还要以一定比例的个人财产做抵押。
(七)业绩考核晋升原则。
银行的员工都必须在严格、科学的业绩考核的基础上,给予晋职、晋级、晋薪。银行要根据自身情况指定有特色的业绩考核方法,比如建立全方位的绩效考评制度,客观公正的考评核心员工。通过构建高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对银行核心员工的功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更好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约束和激励其明确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使核心员工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银行效益的最大化。
篇2:农村合作银行调研报告
“三农”贷款难,农村经济就难发展。商业银行贷款向大城市和大型企业过度集中,削弱了对农村经济的支持。由于农村金融疲软,农业和农村发展资金日益短缺,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影响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后劲。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单纯依靠财政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农村合作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如何创新支农机制,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是一个摆在眼前尚待解决的问题。
1、紧缩政策限制了支农力度。当前,紧缩的信贷政策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投向,国家银行对农村信贷总规模和资金投入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2、金融机构“嫌贫爱富”。随着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许多银行宁愿将资金投向非农产业,而不愿投向农业和农村,同时精简了农村基层机构,造成一些应该发放的农业贷款没有发放,并对基层机构贷款权实行“收”多而“放”得少。
3、农村信贷资金严重外流。农村金融市场“抽水机”多,“输血机”少,资金大量流出农村。
4、农村保险体系不健全。农业是弱质产业,受自然灾害和市场影响,风险较大,农民是弱势群体,其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差。但目前农业保险一直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三农”对风险控制的需求。而政府主导的风险补偿机制尚没有健全,由此产生的风险全部由金融机构承担,这无疑加剧了贷款风险,成为制约支农机制创新的因素。
1、创新风险控制方法。农村合作银行要改变其政策性银行形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其商业性金融功能,利用其灵活机动的优势和信息优势,创新农村基层风险控制。创新风险控制方法可以包涵如下:农户直接持股、团体贷款合同设计、物权流转的变通方法等。也可以尝试将小额贷款打包证券化,在转移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资金来源,减弱其在吸收存款上的劣势。
2、创新利率定价机制。实施支农优惠利率政策和灵活的浮动政策,采用灵活的利率定价策略,给予惠农措施,为“三农” 降低资金成本奠定基础。
3、创新信贷支持模式。在信贷项目的选择方面,不能完全以赢利的高低作为标准,要把政府最关心、新农村建设最需要的领域作为支持的优先方向。虽然农业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周期长、风险高、回收慢,农村合作银行要主动对接政府的支农意图,将信贷资金和财政投入有机结合,创新实施“政府立项、市场运作、企业承贷、财政补贴”的信贷支持模式,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建立信贷计划需求和调整跨部门协调机制,合理优化信贷结构,造当控制非农贷款,优先保证“三农”信贷计划,确保信贷资金有效满足“三农”发展的需求。
4、创新信贷培育机制。培育以公司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为特征,自主经营、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规范的经营实体体系,结合农业经营的弱质性和长期性,引导企业要求政府辅以适当的利益和风险补偿机制,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5、建立财政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有效结合的机制建设。积极探索财政性支农与银行信贷资金相结合的支农机制,通过财政的多渠道支持,帮助金融实现对弱势农业的扶植,如建立贷款项目的配套机制,申请中央和地方财政的专项资金扶持,降低单独由商业性贷款支持的项目风险;建立稳定的信贷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投入机制,设立龙头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安排涉农项目资金,形成多元化支农机制。
6、创新担保机构与方式。积极探索建立担保机构,创新担保方式,通过与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担保合作,与动产抵押、权利质押等方式,发掘符合农户和农村经济特点的抵押物,解决“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篇3:农村合作银行运作调研报告
农村合作银行运作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领导意见,10月18日,我们组织部派人对县信用联社的运作情况进行了调研,下面把我们的调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信用联社现有职工1043人,其中中共党员382名。联社设总经理1名,华东同志担任,副总经理3名,分别由方云海、于庆国、俞俊海同志担任。整个联社系统党组织为党组设置,华东兼任党组书记,机关内部为党总支设置,设4个党支部。联社设5个部,在5个部下面又设立了15个科(室),同时联社下辖16个办事处,71家分理处,33家储蓄所。去年以来,按照集约化经营和扁平化管理的要求,联社不断优化队伍素质,调整网点布局,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二、运作特点
通过座谈,我们认为联社班子团结协作,分工明确,从上到下政令畅通,员工以苦为乐,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整个系统运行机制良好,纵向比,有下面几个特点:
(一)方法得当,相互配合密切
去年以来,作为“一班之长”的华东同志,在工作中比较注重方法,力求通过加强学习和发扬民主,来凝聚班子成员的人心,推动工作的进步。在学习上,每星期一晚上的学习“雷打不动”,较好地把业务知识的培训跟金融法规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结合起来,加强了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常组织班子成员在节假日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开会,激发大家的奉献精神。在工作中,华东能充分发扬民主,有分有合,正确“导航”,对其它副职做到放手、放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联社内部民主氛围比较浓厚,团队精神比较明显,班子成员能各司其责,积极协调各方关系,树立了班子整体良好形象,在联社内营造了一种“联社大针方针、班子全力一心、上下齐心上阵”的工作局面。
(二)加大创新,改革不断深入
联社领导意识到,良好的运行机制是联社完成目标,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他们在工作中加大创新,深化改革,初步建立了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要求,并具有自身特色的机构管理、市场营销、风险防范、分配机制等管理制度,为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年初以来,联社主要实行了6大改革。
1、实行了内部组织架构再造。将原来的11个科(室)整合成行政管理、业务拓展、信贷管理、财务科技、稽核内保5个部,辖15个科(室),同时成立风险管理、信贷管理、财务管理三个委员会,实行前、中、后台分离制约,扁平化管理,部门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既齐头并进,又自成体系,彻底打破联社沿袭了几十年的机构设置模式,强化了市场业务拓展能力,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从今年2月底以来,在全系统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将分理处主任、信贷员列为A级客户经理,负责存款组织和贷款营销,并制订了《客户经理考核实施细则》,对每个客房经理按照所从事工作的复杂程度、承担风险大小及实现的业绩不同,实行责、权、利挂钩考核,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建立和完善了与现代商业银行配套的工作机制和分配体系,更好地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全面推行“一柜通”综合柜员制。在全系统76个网点,全面推行综合柜员制,改变了以前一个柜员只存不贷或只贷不存的现状,精减柜员,实行了储蓄公私兼容,使联社有效缓解了机构网点人员紧张,资源浪费的现象,进一步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减少了客户办理业务的环节、时间,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也促进了柜员综合业务素质的提高,提升了联社的服务品位。
4、建立了模拟行员等级薪酬分配制度。建立了与现代商业银行运作机制相适应的绩效挂钩分配制度,形成了模拟行员等级薪酬管理办法,详细制订了《绍兴县信用联社等级工资制度实行暂行办法》,充分体现了“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绩效挂钩、兼顾公平”和“员工工作报酬与责任、技能、业绩和所承担风险一致”的原则,打破原来分配上的吃“大锅饭”状况,解决了联社长期来很难解决的分配问题,真正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让优秀员工有紧迫感,平庸员工有危机感,使团队作用最大化,个人能力释放全面化。
5、建立城郊管理部。为了进一步挖掘内潜,联社把城郊管理部作为业务拓展的新突破点,通过对市区网点的全面管理,增强市区网点服务功能,加快市区业务的拓展和实现周边地区业务的辐射,把城郊业务做大做强,有力地推动了联社的整体发展。
6、积极开展筹建农村合作银行工作。为尽快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实行体制和机制的根本性转换,联社积极做好工作,建立了改革和筹建领导班子,落实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开展了清产核资、县政府资产投入、老股金清退、新股募集、筹建材料申报等工作。如老股清退仅用7天时间就全面完成,共清退股金133080户,清退股金6926233.04元,清退率达99.21%。
(三)发展较快,取得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由于改革的促动,管理的强化,联社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成效也非常明显。
1、存款快速增长。至9月份,联社各项存款达到131.74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的36.07%。特别是在今年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资金日益趋紧,同业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联社决策层冷静应对,迅速出击,通过“比业绩、讲奉献”、评选“十佳”客户经理、全面签订银企合作协议等载体,实现了存款的超常规发展,9月底,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27.13亿元,增幅达25.93%, 增幅与增量均居全省农信社第一。
2、信贷不断拓展。至9月末,联社各项贷款达90.95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的35.97%,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联社通过大力组织资金,在增强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加大对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今年实际新增中小企业贷款19.3亿元,新增各项贷款24.86亿元,增长23.46%。
3、资产质量优化。联社的不良贷款由于历史原因一度居高不下,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近几年来,联社通过现金清收、以物抵债、公开拍卖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科学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9月底,联社不良贷款余额为3.62亿元,不良率为3.98%,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4、机构日趋合理。联社按照集约化经营和扁平化管理的要求,不断调整网点布局,优化结构,到9月,联社设5个部,分别为行政管理部、业务拓展部、信贷管理部、财务科技部、稽核内保部,5部下面设15个科(室),下辖16个办事处,71家分理处,33家储蓄所,234家服务站。
(四)注重协调,各界评价很好
去年以来,县信用联社由于加强沟通,注重协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镇(街道)层面,党委政府和分管领导对联社的服务诚心表示认可,并在实际工作中给予了支持和配合,如安昌镇和湖塘街道两单位,原与联社已不相往来,但今年以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联社在真诚的工作中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如今做到了常来常往。在企业层面,由于在国家宏观调控中联社对企业的支持,帮助企业度过了“难关”,企业对联社的评价是:信用联社不仅是“锦上添花,而且是雪中送炭。”县领导在调研中也对联社工作给予了肯定,认为联社较好服务了地方经济,并且在工作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绍兴县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意见建议
通过调查,联社如何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作下面二点建议:
一是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联社改革力度很大,对联社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接下去,联社要进一步完善改革,并对改革成果加以充分利用,尽可能使改革效益最大化。
二是要统筹协调发展,面对取得的好成绩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联社要进一步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使发展更科学、更合理。
篇4:农村合作银行的调研报告
在考虑到银行岗位特点的同时,我们在选拔和任用银行核心员工的时候也要重视用人所长,就是说首先要发现核心员工的长处、优势及其自身存在弱点,然后分清不同的情况加以任用,使其优势和长处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尽可能避开其自身的弱点,或者创造期间间使其短处变成长处。同时,注意尊重本人意愿使之最佳地适应工作,做到量才适用,人尽其才。
(四)动态管理原则。人才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人才可变的素质与能力,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及工作需要,及时进行调整,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始终保持人才与岗位相匹配。改制后银行要重点实行内部竞职流动,即定期公布职位空缺及其职位资格,让银行内部适合条件的员工通过竞争性考试考核任职。同时要保留一定比例的职位空缺,以吸引外部的优秀人才加入本行。但是,动态管理并非时时刻刻都在变动,而要保留住银行的业务骨干,使之相对稳定。对核心员工来说,要有稳定增长的收入,稳定的工作环境,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成功的机会。澳门国际银行的动态管理值得学习,该银行一直坚持动态管理原则,并将其作为“保持人才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澳门国际银行每年都要根据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对其内部员工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在岗位上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从而实现人尽其才。同时,面向国内外以高薪诚聘优秀的金融专业人才、管理人才。
(五)权限制衡原则。权限制衡即银行的各级各部门的员工都一律按照规定实行管理、操作、检查、监督,各司其职,不得擅离职守和随意超越职权范围开展业务,进行交易活动,要恪尽本职。由于银行的核心员工(往往掌握银行核心业务、拥有专门技术、控制关键资源)对于银行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一原则在对核心员工的任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尤其要分离管理和操作两种职能,强化对核心员工的监督,完善早期风险警报系统。缺乏有效的权限制衡体系,其代价对于一家商业银行来说是巨大的。英国巴林银行于1995年2月26日破产倒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人和管人的失误。主要表现是赋予一个28岁的交易员――尼克利森过大的权利,特别是在新加坡集操作权、审计权、监督权于一身,既负责前台交易和填单,又负责后台的交割和审核,全面负责新加坡分行的期权、期货交易的重任,手上掌握的资金足以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而对其又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犯了银行大忌,导致了严重后果。
(六)主观风险原则。在改制后的银行中,一个很重要的核心员工群体是高级经理班子,这里面包括客户经理、部门经理以及分支行行长。他们在银行中既要担负一定的工作责任,又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因此,经理们除了会经营以外,还要有风险意识,要让他们认识到“动态变动求生存、求发展”的道理。他们只有抓住市场机会,善于营销,才能安全,否则,则会发生“树梢效应”:树梢即市场,随风飘动,高级管理人员是站在树梢上的,没有市场则会从树梢上落下来。提高风险意识,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求银行主管必须十分熟悉金融法规制度和业内的业务政策。二是要任用诚实正直、精明能干的金融人才,完善有激励效果的薪金津贴制度。三是银行主管应参与责任保险,使其在因大意、失误、错误或不能履行法律上、职务上的责任而造成损失时,能够参加一定的补偿。一般情况下,主管的责任保险补偿金经法律和金融管理部门批准,列为银行的正常开支,高级经理还要以一定比例的个人财产做抵押。
(七)业绩考核晋升原则。银行的员工都必须在严格、科学的业绩考核的基础上,给予晋职、晋级、晋薪。银行要根据自身情况指定有特色的业绩考核方法,比如建立全方位的绩效考评制度,客观公正的考评核心员工。通过构建高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对银行核心员工的功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更好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约束和激励其明确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使核心员工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银行效益的最大化。
篇5:农村合作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
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深化,在产权制度、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经营管理能力、抗风险能力、支农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经营形势持续看好。在这一新时期,农村合作银行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根据省联社调研提纲要求,结合农村合作银行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就农村合作银行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个人的想法和建议。
一、全省农村合作银行运行基本情况
目前,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已经组建银行类机构25家,占全省合作金融机构数的35%。挂牌开业的农村合作银行有16家,其中苏中6家、苏北10家,另有8家联社在组织筹建过程中,组建银行是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工作的重点。
由于地域分布的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合行经营情况各异,各有自己的特殊性,有的是在县域、有的是在市区、有的是在城郊结合部,导致服务产品和服务对象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县域经济纯农业的农合行,以服务农户、支持“大农业”为主,而城区市场占主体的农合行,服务对象以市民和中小企业为主。
农村合作银行来源于农村信用社,虽然组建银行后各项业务得到了较好发展,市场份额、资金实力、盈利水平、品牌形象有了明显提高,但也要看到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压力还比较大。从全省苏南、苏北、苏中情况看,有的农村合作银行在组建之初就承受了较多的历史包袱,有的为了成功组建银行,采取一些必要的置换措施,但包袱并没有减轻。
总体来说,我省农村合作银行的家底还比较薄,存款总量不大、资产质量不高、历史包袱不轻、抗风险能力不强等情况的存在是客观的现实。尽管如此,各家农村合作银行针对不同地理区域、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地方经济,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在发展中逐步提高、壮大。基础比较好的农合行,目前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创造条件,努力推进有农村合作银行向农村商业银行迈进,实现股份合作制向股份制转型,努力做大、做强农村合作银行。
二、农村合作银行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营发展思路不适应。虽然农村信用社翻牌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但有的仅是简单翻牌,改变了名称,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思维、理念依然陈旧保守,经营观念、发展思路、经营机制、管理模式、风险管理水平等没有实现根本性的变革和改进,不能适应农村合作银行经营转型,被动应付市场竞争。
2、发展规划目标不明确。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后,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规划不明确,没有具体落实的措施,存在发展目标模糊、经营思路不清、市场定位不明、市场拓展不力,风险防范手段缺乏。
3、股权结构不合理,部分农村合作银行的股金总量不大,质量不高,法人股比例偏低,股权比例不科学,不利于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和合作银行的长远发展,而高管人员入股比例总额、比例偏低,也影响了其对本单位经营风险的关切。此外现有股东素质参差不齐,法人股东经营参与性和关切度不够,引进战略投资者偏少。
4、金融产品创新不到位。目前农村合作银行的金融产品比较陈旧、单一,即使产品创新,有的也就是换个称呼,简单包装,无法满足市民、客户金融产品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省联社的网络功能欠缺,基层创新平台缺乏,技术力量薄弱,依靠自己力量产品创新难度很大,难以形成规模力量。目前的创新基本是依靠银行卡,金融产品的匮乏与农村合作银行很不相称,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贷记卡、代理销售基金短时期内难以突破,很难与商业银行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市场,竞争客户。
5、人力资源管理不科学,农村合作银行还没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选人用人机制还不健全,还没有建立高效科学、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对管理能力强、业务素质较好的青年员工培养使用不够,对优秀大学生员工有目的培养锻炼不够。企业文化建设欠缺,员工的精神面貌与商业银行员工还存在明显差距,敬业意识、团队意识、奉献意识不够,员工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化银行的需求,打造高素质的团队、培养和塑造复合型人才还有一段距离。
6、法人治理作用发挥不到位。农村合作银行虽然搭建了法人治理的框架,但实际上具体还没有运行到位,作为决策机构的董事会、执行机构的行长室、监督机构的监事会仍然存在职责不分、越权越位、交叉处理等不合规的地方,还没有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三会一层”的运作机制离真正的法人治理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没有真正发挥法人治理的积极促进作用。
7、行业管理与发展形势不适宜。目前行业管理组的管理、服务存在局限性,主要是负责各家联社信息的汇报、数据的上报汇总,上传下达等事务性工作,缺乏具体实际的管理。省联拨付的办公经费有的地方是用在行业管理、业务发展、宣传活动上,有的是资金流失浪费。
篇6:农村合作银行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农村合作银行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今年以来,农村合作银行在上级行社、银监部门的正确领导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省、市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联社办事处年初下达的考核目标,以加快改革为主线,以业务发展为中心,以支持“三农”为重点,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和措施,使全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各项业务和改革工作平稳进展,现就一年来我行班子的工作述职如下。
一、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一)20xx年度新增存款指标。至末,我行新增存款达9.5亿元,完成办事处年度新增存款计划目标要求的118%;
(二)20xx年度小农业贷款新增额指标。至20xx年末,我行小农业贷款新增4亿元,完成考核目标的xx%;
(三)20xx年度中间业务收入额指标。至20xx年末,中间业务收入达200万元,完成指标的xx%;
(四)不良贷款额或率下降指标。至20xx年末,全行不良贷款总额19000万元,比年初上下降1834万元。不良率为xx%,完成考核目标的xx%;
(五)税前利润指标标。至20xx年末,全行实现税前利润6500万元,完成考核目标的xx%;
(六)在工、农、中、建、农信五大系统中的存款当年新增市场份额占比达xx%,比年初市场份额上升x个百分点。
二、围绕目标,狠抓业务,业务经营迅猛发展
全面审视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所有考核指标均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全行业务经营正呈良性循环态势迅猛发展。回顾过去的一年,我行班子带领全行干部员工在业务经营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开展资金组织工作。
全行广大干部员工在总行班子的带领下,牢固树立细化市场、扩充总量、优化结构、讲求效益的总体目标,认真做好资金组织工作,力求实现存款份额增长有新的突破,存款结构优化有新的突破。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做到任务早落实,计划早安排。总行及时制定考核办法,落实考核机制,并明确在合作银行开业前各项存款超50亿元的目标,形成了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充分调动了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了社与社之间你追我赶的局面。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合作银行形象。通过春节前全市城镇机构网点的统一策划与统一装饰宣传、存款突破50亿元大型宣传活动、合作银行创立、开业等重大活动期间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以及全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存款超亿元宣传活动等措施,使农村合作银行的知名度扩展到社会各个层面。
三是提倡规范化服务,吸引和留住客户。通过制定了规范化服务实施细则,以制度来规范、约束窗口服务,使我行对外服务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是推行劳动竞赛,资金组织常抓不懈。通过四个季度的资金组织劳动竞赛,较好地激励了广大员工组织资金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我行各项存款的快速增长和业务的协调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至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亿元,上升额达亿元,再创历史记录。存款的大幅增长,既壮大了我行的资金实力,又为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二)加大信贷有效投放力度。
总行班子在年初即明确信贷投放政策,要求各支行在信贷投放上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特别是在农村合作银行成立后,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指导思想只能增强,不能弱化和偏离。信贷投放首先要确保农民、农业贷款和小企业贷款,要把解决好农民和小企业贷款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此,我行:
一是通过支农调查、信用村创建等措施,加大农户贷款投放。年初通过支农调查,确定符合贷款条件的有效需求户7582户,资金需求53788万元,授信总额50164万元。同时,全年共评定信用村个,并进行授牌,为改善地方信用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至20xx年末,我行农户贷款余额达xx万元,比年初净增xx万元,农户贷款户数达xx户,比年初增加xx户,农贷覆盖面达xx%。
二是加大小企业贷款投放力度。要求通过调查、鉴定,确定支持客户,对符合产业政策的成长型客户实行主动介入,提倡抵押贷款优先。我行中小企业贷款累放万元,余额达万元。在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积极为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目前已为企业开办了贴现、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推荐签发商业承兑汇票等业务。全年共为中小企业办理贴现业务笔,金额万元;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笔,金额万元;推荐签发商业承兑汇票1家,授信800万元。
(三)切实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今年以来,我行班子以规范信贷行为,提高信贷管理质量为工作重点,采取了一系列整顿信贷秩序,降低信贷风险的措施。
一是规范自然人贷款管理。明确了自然人贷款以社区服务为原则,不得发放跨区域贷款,对已发放的跨社区贷款到期一律进行清收,不得续贷,否则责任人停岗、停职清收。
二是归并企业交叉贷款,归口关联企业贷款管理。对共计71户,余额5.34亿元,涉及9个支行(部)的交叉贷款进行了全面归并。在归并基础上,对全辖关联企业贷款进行了清理,共清理出关联企业64户,贷款余额44044万元。
三是重点清理了借户、冒名、一户多贷等违纪违规贷款,同时出台各类规范信贷行为的文件,使全行信贷秩序得到有效规范,信贷管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四是通过问责、加大清收力度、呆账核销等措施,努力降低不良贷款。全年共收回不良贷款xx万元,收回票据置换不良贷款xx万元,处置抵债资产收回xx万元,至20xx年末,不良贷款(包括抵债资产)余额xx万元,不良率为xx%。
(四)努力提高综合经营效益。
一是我行班子创新考核方式,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支行等级管理与支行班子成员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使收入分配制度更趋合理。
二是加强固定资产购建,对固定资产购建实行计划管理,避免重复建设与投资。
通过以上措施,我行财务状况得到明显好转。至20xx年末,各项财务总收入xx万元,比上年增加xx万元,增长xx%。其中利息收入xx万元,比上年增加xx万元,增幅xx%;各项财务支出xx万元,实现帐面利润xx万元。当年核销呆帐xx万元,累计计提呆帐准备xx万元。20xx年末呆帐准备余额xx万元,呆帐准备率xx%,20xx年末定期存款应付未付利息余额xx万元,备付率为xx%,比上年增加个xx百分点,当年计提应付未付利息xx万元,计提率为xx%,按办事处综合利润计算口径,实现综合利润xx万元,比上年增加xx万元,增幅xx%。
三、把握机遇,加快改革,改革工作进展顺利
我行班子统一思想,明确各项工作以改革为主线,紧紧把握机遇,加快改革。在清产核资、增资扩股的基础上,于1月29日召开了农村合作银行创立大会暨第一届股东代表大会。顺利选举产生了农村合作银行第一届董事会、监事会和行长经营班子,法人治理架构初步形成。同时随即开展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筹备工作,即时上报开业申请材料及分支机构开业请示,经过近5个月的筹备,于6月18日顺利召开农村合作银行成立大会。农村合作银行的成立,标志着我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合作银行成立后,要求央行票据据兑付领导小组迅速展开工作,一方面对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例降幅等指标按月进行监测,加强对风险资产结构、不良贷款的监控,确保资本充足率在8%以上,不良贷款降幅在50%以上;另一方面开展政府扶持政策的落实工作,取得两块国有出让土地,土地出让金共计万元已全额返还。至此,央行票据兑付条件已基本完备。由于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得力,改革的各项工作正稳步向前推进而且进展顺利。
四、转换机制,创新制度,内控制度更趋健全
以合作银行成立为契机,我行领导班子提出了转换机制,完善法人治理架构,构建一套良好的经营管理和运营机制,赋予合作银行新发展内涵的工作目标。
一是初步建立法人治理架构。按照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班子各负其责、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经营机制,制定了“三会”职责、议事规则等,以进一步增强“三会”民主决策、接受监督的意识,确保了经营决策的科学、民主、高效。
二是实行授权管理,董事长对行长授权,行长对基层行授权,做到分级经营,责任明确。
三是按照“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的原则,加快对全行各个层面内控制度的疏理,重新整理原有规章制度并加以完善,下半年我行共制定出台涉及会计财务、信贷管理、信息科技、安全保卫、风险管理、授权授信等各个方面的个制度办法,使各部门职责明确、各岗位有章可循,经营活动按章操作,基本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健全、操作规范、管理严密、适合我行要求的内控管理体系。
五、加强管理,狠抓落实,按章操作渐入人心
合作银行成立后,结合制度建设,班子成员充分认识到加强管理,狠抓制度落实的重要性,要求各部室加强督促、辅导、检查,以保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
一是加大新发生不良贷款的问责力度。要求各职能部门加大对新发生的不良贷款的问责力度和频度。全年共进行了3次问责,问责贷款金额8044万元,其中企业贷款7423万元,自然人贷款621万元。问责责任人86人次,对不良贷款形成过程和结果都进行了问责,对不良贷款风险进行了认真评估,并提出相应降低和化解风险意见,共收回不良贷款1721万元。
二是加大日常检查监督力度。通过加强会计财务、信贷、信息科技、安全保卫等的日常辅导检查,以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在检查中共发出会计财务整改意见书18份,提出整改意见111条;发出安保整改意见书5份,提出整改意见11条,对违反安保制度的2名责任人,责成支行按制度规定进行处罚;下发信贷督导单 份,整改意见 条,实行停岗清收5人,达到人事并举效果。通过辅导、监督、检查和整改,增强了全行员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使业务操作更趋规范,促进了各支行信贷操作、账务处理和内部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三是扎实有效开展案件专项治理活动。
六、率先重范,转变作风,行风行貌焕然一新
在加快改革、狠抓业务经营的前提下,我行领导班子把抓好干部员工队伍的`党风、行风、规范化服务放在重要工作日程,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规范化服务活动,为我行顺利完成各项业务指标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一是强化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我行党委认真按照市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党员实际,按照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步骤,本着高起点,严要求的原则,积极组织全行党员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党委班子带头学习,做好笔记,开好民主生活会,从班子自身建设、党员员工工作作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找差距,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着力加以完善和改正。同时,党委建立了班子成员分片包行的指导和督查制度,以确保先进性教育各阶段工作开展到位。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了全行党员的党性观念,提高了党员的理论水平,加强了干部员工立足本职,服务“三农”的服务意识。
二是以身作则,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班子成员在日常工作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率先重范,不搞特殊,做到以身作则。如在员工招聘、机关干部员工异地交流和岗位竞聘过程中,班子成员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这一准绳,做到平等竞争、择优聘任。
三是规范服务,提高全行服务水平。针对全行服务水平不高的实际,班子成员统一思想,提出了“优质服务年”的口号,制定了规范化服务实施细则,并严格考核。
一年来,我行领导班子在上级行社、银监部门的领导下,全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营效益、内部管理均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距考核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工作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如:中间业务发展缓慢、不良贷款有所上升等离办事处考核目标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因此,在的工作中,我行领导班子将知难而上,克服困难与不足,团结带领导全行干部员工,奋力拼搏,把我行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述职,请各位领导及同志们评议!
篇7:农村合作银行年终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农村合作银行在上级行社、银监部门的正确领导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省、市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联社**办事处年初下达的考核目标,以加快改革为主线,以业务发展为中心,以支持“三农”为重点,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和措施,使全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各项业务和改革工作平稳进展,现就一年来我行班子的工作述职如下。
一、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一)年度新增存款指标。至末,我行新增存款达9.5亿元,完成**办事处年度新增存款计划目标要求的118%。
(二)年度小农业贷款新增额指标。至20末,我行小农业贷款新增4亿元,完成考核目标。
(三)年度中间业务收入额指标。至年末,中间业务收入达200万元,完成指标。
(四)不良贷款额或率下降指标。至年末,全行不良贷款总额19000万元,比年初上下降1834万元。
(五)税前利润指标标。至年末,全行实现税前利润6500万元,完成考核目标。
(六)在工、农、中、建、农信五大系统中的存款当年新增市场份额占比达,比年初市场份额上升。
二、围绕目标,狠抓业务,业务经营迅猛发展
全面审视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所有考核指标均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全行业务经营正呈良性循环态势迅猛发展。回顾过去的一年,我行班子带领全行干部员工在业务经营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开展资金组织工作。年,全行广大干部员工在总行班子的带领下,牢固树立细化市场、扩充总量、优化结构、讲求效益的总体目标,认真做好资金组织工作,力求实现存款份额增长有新的突破,存款结构优化有新的突破。为此,我们采取([xxxx]www.[xxxx].com免费提供)了以下措施:一是做到任务早落实,计划早安排。总行及时制定考核办法,落实考核机制,并明确在合作银行开业前各项存款超50亿元的目标,形成了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充分调动了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了社与社之间你追我赶的局面。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合作银行形象。通过春节前全市城镇机构网点的统一策划与统一装饰宣传、存款突破50亿元大型宣传活动、合作银行创立、开业等重大活动期间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以及全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存款超****亿元宣传活动等措施,使**农村合作银行的知名度扩展到社会各个层面。三是提倡规范化服务,吸引和留住客户。通过制定了规范化服务实施细则,以制度来规范、约束窗口服务,使我行对外服务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四是推行劳动竞赛,资金组织常抓不懈。通过四个季度的资金组织劳动竞赛,较好地激励了广大员工组织资金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我行各项存款的快速增长和业务的协调发展。通过以上措施,至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亿元,上升额达亿元,再创历史记录。存款的大幅增长,既壮大了我行的资金实力,又为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二)加大信贷有效投放力度。总行班子在年初即明确信贷投放政策,要求各支行在信贷投放上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特别是在农村合作银行成立后,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指导思想只能增强,不能弱化和偏离。信贷投放首先要确保农民、农业贷款和小企业贷款,要把解决好农民和小企业贷款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行一是通过支农调查、信用村创建等措施,加大农户贷款投放。年初通过支农调查,确定符合贷款条件的有效需求户7582户,资金需求53788万元,授信总额50164万元。同时,全年共评定信用村个,并进行授牌,为改善地方信用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至年末,我行农户贷款余额达万元,比年初净增万元,农户贷款户数达户,比年初增加户,农贷覆盖面达%。二是加大小企业贷款投放力度。要求通过调查、鉴定,确定支持客户,对符合产业政策的成长型客户实行主动介入,提倡抵押贷款优先。2009年我行中小企业贷款累放万元,余额达万元。在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积极为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目前已为企业开办了贴现、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推荐签发商业承兑汇票等业务。全年共为中小企业办理贴现业务笔,金额万元;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笔,金额万元;推荐签发商业承兑汇票1家,授信800万元。
(三)切实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今年以来,我行班子以规范信贷行为,提高信贷管理质量为工作重点,采取了一系列整顿信贷秩序,降低信贷风险的措施。一是规范自然人贷款管理。明确了自然人贷款以社区服务为原则,不得发放跨区域贷款,对已发放的跨社区贷款到期一律进行清收,不得续贷,否则责任人停岗、停职清收。二是归并企业交叉贷款,归口关联企业贷款管理。对共计71户,余额5.34亿元,涉及9个支行(部)的交叉贷款进行了全面归并。在归并基础上,对全辖关联企业贷款进行了清理,共清理出关联企业64户,贷款余额44044万元。三是重点清理了借户、冒名、一户多贷等违纪违规贷款,同时出台各类规范信贷行为的文件,使全行信贷秩序得到有效规范,信贷管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四是通过问责、加大清收力度、呆账核销等措施,努力降低不良贷款。全年共收回不良贷款万元,收回内销外挂贷款万元,收回票据置换不良贷款万元,处置抵债资产收回万元,至年末,不良贷款(包括抵债资产)余额万元,不良率为%。
一年来,我行领导班子在上级行社、银监部门的领导下,全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营效益、内部管理均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距考核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工作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如:中间业务发展缓慢、不良贷款有所上升等离办事处考核目标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因此,在XX年年的工作中,我行领导班子将知难而上,克服困难与不足,团结带领导全行干部员工,奋力拼搏,把我行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8:农村情况调研报告
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我镇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也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党的xx大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跨越,推动我镇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现状
我镇现有涉农办事处X个,共X个行政村,农户数X户,农业人口X人,耕地面积X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XX个。近年来,我镇上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上级党委、政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广特色产业种植,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移民扶贫开发,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农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为主题,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节水设施农业,形成了以农家乐为主的特色产业。
2、农业产业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场大户,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以狮山茶场客家风情园为代表,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生产,带动了周边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直接解决了多人的就业问题。XX年引进茶叶新品种黄金芽等优良品种在分场建立高产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积X亩。
3、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坚持高起点定位,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农户参与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以整组推进为主要形式,以合水分场试点村为突破,全面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道路铺筑,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镇”发展战略,扎实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狠抓措施落实,组织实施了林业特色产业、重点生态公益林、新农村绿化美化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全镇林业生态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5、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凸显。抢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机遇,动员组织广大移民群众全力开展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呈现出统筹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40%,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十分匮乏,尽管近几年全镇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农业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结构因素。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相对偏大;蔬菜、畜牧产业链条仍不够完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而有的加工企业与基地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畜牧业生产还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
2、市场因素。现有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还不畅,农产品在市场开发上还没有完全走出去,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仍然滞后,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较为明显。
3、机制因素。在当前的双层经营体制上,土地过于分散,土地集约规模经营短期内还难以破题;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与农户、与基地衔接不够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仍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民对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的需求。
4、资金因素。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同时,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
5、客观因素。近两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继出台,在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一些现实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表现在部分干部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沿袭着传统的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乡村组织原有职能在逐渐弱化,对农民的约束力较差,组织难度较大。
三、建议和对策
1、突出产业规模效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按照集中连片、节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围绕农家乐特色产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引领、利益驱动、政府扶持、项目支撑、部门服务、龙头带动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广以农家乐、农家客栈为主导产业,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2、强化科技示范引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从人、财、物方面逐步加大对茶叶基地的支持力度,重点推广农业高效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发挥高效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宽信息流通渠道,逐步开展专家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质量监控、资源共享、产品交易等工作,推动农业萌生新的亮点、新的发展空间,逐步形成强势品牌。
3、持续推进扶贫开发,着力改善发展环境。按照项目做支撑、政策做保障、产业做龙头、基础做铺垫的要求,采取适当集中、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的模式,集中财力物力扶贫攻坚,把覆盖移民乡村、增加移民收入的产业开发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带动,推进移民乡村土地改良、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着力提高扶贫开发效益。
4、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全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资源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创新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统筹投入、集中建设的新农村模式,加大农业和农村资源整合配置力度,集中力量打造连线成片的居民点改造精品亮点。实现农村人口向集镇、城镇的逐步转移。
5、加快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经济转型。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改革作为扫除障碍、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有效手段,不断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型跨越。一是进一步完善配套田间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全面提升农业节水水平。二是依托土地流转政策,健全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合同文本,完善土地流转作价评估、流转补偿、合同签证等管理制度,积极动员农民采取转让、转包、租赁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引进经营能力强、资金实力厚的种养大户根据当地发展要求进行产业开发,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由大场大户、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三是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就近吸纳部分富余劳动力,变农民为工人,实现农民的就地转移。
篇9:农村调研报告
5、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移民搬迁、乡村道路等农村公共基础设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措施不力、制度办法不到位。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要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在项目规划上,近两年xx村委会在项目规划上的重点一是加强乡村公路修缮、养护,保障公路的畅通,争取能列入路面硬化项目;二保障部分村组的生产、生活用水;三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卫生共厕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村级事务决策管理机制和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村干部、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用3至5年,或更长时间,使我们xx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最新农村调研报告范文篇3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20**年8月底到20**年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三、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我们调查组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立以市、县(市、区)、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县(市)、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
4、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年轻一代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在不断恶化。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从小事抓起,严肃治理在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成长环境的人和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努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片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可以说是从未盼到过高级领导的“现场办公”,致使新型落后地区在产生,新的不和谐在形成,致使种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通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有增无减。因此,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发展观,不仅“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不仅注重修道路建楼房,而且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总之,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篇10:农村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20**年8月底到20**年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三、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我们调查组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立以市、县(市、区)、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县(市)、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
4、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年轻一代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在不断恶化。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从小事抓起,严肃治理在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成长环境的人和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努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片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可以说是从未盼到过高级领导的“现场办公”,致使新型落后地区在产生,新的不和谐在形成,致使种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通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有增无减。因此,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发展观,不仅“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不仅注重修道路建楼房,而且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总之,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农村调研报告范文(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两三年,也就是温总理上台后,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农村出生的孩子,我对现在农村发生的变化感到非常高兴,当然农村的发展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
我从我寒假在家里的调查以及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所看所见全面的分析一下我所了解的农村。
自从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实施以来,农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农业并没有摆脱为别的行业服务的地位,农业创造的财富无情的转移到别的行业,这和别的国家争相补贴农业形成了鲜明对比。二十年来农村的变化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我就农村的经济,教育,卫生保健,治安,信息化的调查大概谈一下我的看法。
农村变化最大的应该是房子,从小的时候的土坯房到平房,到现在二层的楼房,但是人们的收入并没有实质上的增加,我大概调查了一下,在我们那里,现在一般的家里都是三口人,每家有四五亩的地,每年种地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钱,这里面有农民买种子(大约要一两百元)和买化肥(也要一两百元)的钱,还有自己亲自劳作,节省了耕地和丰收的花费,所以如果一普通农家只种地的话,除去日常的生活花费将所剩无几,所以我们那里的农民一般都要去干零时工。在20**年后,突然流行了外出打工,这是中国的大势所趋,沿海的发展给大量的农民工提供了打工的机会。现在我们村子只要有一定劳动力的人都在外打工了,虽然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和中国经济总体水平相比,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有的家里只有丈夫在外打工,每年能够带回五六千的收入,多点的七八千元的收入,家里的收入也就是自给自足,也就是现在每个家庭平均每年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但是每个家庭都有孩子,每个父母都要赚钱为孩子盖房子,现在农村一般都盖的是两层的楼房,如果不盖的话,自己的孩子将很难找到老婆,而且会被人耻笑,而盖一个二层的楼房一般都在两三万,所以丈夫辛辛苦苦储存的钱也就是为给孩子上学的费用,以及将来孩子长大了,给孩子盖房子。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也就陷入了这样一个循环,父母储存的钱给孩子盖了房子,孩子又要养活自己的父母,又要储存钱为了自己的孩子,这里面不能发生任何的以外,包括家人得了什么重病。再看一下我们那里的村的集体经济,没有一个村办的企业,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能到沿海打工,农民没钱,村的办公机关没有收入,举债运行,到达破产的边缘,农村的问题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农村问题不解决中国不可能富裕,中国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过中国在发展,农民问题也慢慢的解决。
农村的教育问题也非常的严峻,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农村的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决大部分,可能农村的孩子不能决定祖国的未来,但是也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乡原来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小学,而现在好几个乡才有一个小学,而我们市的高中也只有两所高中,而只有一所每年有两三百个考上大学,另外一所只有几十个,这样的状况怎么可能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多家长还有孩子不是不想上学,一是考不上,二是考上了也可能没有钱上。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但是我问过很多人,普遍的反映却是用处不大。政府要加强对学校的投入以及扶持一些社会急需的行业培训结构。还有就是现在经济的发展使很多的孩子辍学去打工,我们村现在一个村只有两三个上高中的,其余十五六岁的孩子都去打工了,如何让这些孩子重返学校,也是社会要关注的问题。
农村的卫生保健就更差了。农民以前没有医疗保险,而现在突出的问题都是看病贵,所以农民只能是小病抗着,大病等死。还有就是农村没有自来水,随着环境的污染,自己井里的水到了不能食用的地步,就那我们村和附近几个村为例,普遍存在井水过咸的状况,而且杂质过多,越喝越渴,没有人去关注,农民选择了沉默。
农民看病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构成的:
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抵御疾病能力太弱。由于经济条件差,很多农民大病往往错过了治疗时机,一旦发现已经成了绝症,而且治疗费用高,造成许多家庭因病致穷、因病返贫,债台高筑。
二是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萎缩,农民健康无制度保障。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集体经济实力下降,依赖集体经济运转的农村合作医疗名存实亡,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逐步萎缩,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是国家卫生投入不足,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多年来,国家对卫生的投入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卫生资源的配置明显存在着倾向城市而忽略农村的趋势。
四是医疗市场竞争无序,医院运转成本增高。由于财政投入少,医院的正常运转主要靠提供医疗服务收取的费用,添置大型先进设备主要靠自筹资金。这种机制实际上把医院完全推向了市场,其后果是形成医疗市场的无序竞争。
五是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医德医风与日俱下。由于医疗制度的弊端,我市大多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公益性质和群众利益,医疗行风出现滑波,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六是医药进货渠道不畅,中间环节多费用高。有的医院的药品进货渠道不正规,伪劣药品鱼目混珠,药品入库价与出厂价的差价悬殊。
七是地方疾病防治不力,血防工作形势严峻。我市地方疾病中要数血吸虫病对群众健康危害最大。一旦患上血吸虫病,将伴药终身,若延误治疗到晚血后期将会丢掉生家性命。
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非小事,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水平和社会进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委员们建议:
第一、坚持办医的公益性和服务宗旨,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发展。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卫生工作,围绕如何完善医院的运行机制,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加快医疗制度改革。
第二、加强卫生宏观调控管理,合理节约优化医疗资源。市、县(市、区)两级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监管工作,合理调配优化医疗资源,认真实施卫生区域规划,引导医疗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加大卫生事业投入,重点倾斜农村卫生。政府对卫生投入应逐年增加,增长幅度应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且应倾斜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真正落实“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卫生方针。
第四、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牢固构筑农民健康屏障。切实抓好钟祥、京山、沙洋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行工作,关键是政府的补贴要及时到位,提高农民的参合率,扩大覆盖面,防止出现“三起三落”。
第五、切实办好惠民医院,真正服务好弱势群体。要使惠民医院真正“惠民”,拿出医疗惠民的硬措施,以解决低收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六、大力加强医德行风建设,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重点抓好医疗机构医德行风建设,使医院为社会服务,医生为病人着想,医疗为病人满意,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彻底扭转过去偏重经济创收的倾向,重塑健康卫士的良好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改革,农村的治安也成为要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村的治安越来越差,前年村里的牛差不多都被人盗了,今年家家养狗,但是却被不法之徒给毒死了,村里的青壮年少了,也助长了不法之徒的气焰,甚至达到了明抢明夺的地步。现在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人去重视,而这个问题却和农民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造成农村治疗安恶化的因素有:
一是贫困与摆脱贫困的矛盾比较突出。大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之中。为了摆脱贫困只好外出打工,很难靠当地条件致富,部分人就把牟取不义之财作为致富之道。因而,在农村的犯罪中,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案件占相当大的比例。
二是有的基层政权组织弱化,客观上助长了农村不安定因素。一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职能处于半瘫痪状态,对一些民间纠纷置若罔闻,制止不力,估计不足,任其发展,酿成事态;一些农民的矛盾纠纷无法排解,致使农村治安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失去作用,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降低,上访、聚众闹事、阻塞交通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三是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农村警力严重不足,与日趋繁重的社会治安形势任务不相适应,基层执法人员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无法投入繁重的治安工作中去,加之装备落后,人为造成处理不及时,打击不力,不能有效震慑犯罪。
四是黑恶势力和邪教组织屡禁不绝,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
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但是如果和我的父亲说农村的信息化时,他可能认为我在开玩笑,至今为止,我们村还没有建立有限的电视网络,我在家里只能看一两个自己市里的两个台。而安装一个电话不仅要给安装费,还有每个月交月租费,这极大的阻止了农村的信息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农村被屏蔽。
新时期,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三农(农业、农民、农村)问题高度重视,在党的十八大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要求更加关注农村、农民和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村庄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已经不再交农业税,农民都加入了医疗合作,看病能够报销60%,而且农民的思想也开放了,很多都为自己买了保险,尽量减少天灾人祸造成的不幸。
但是这些只是农村的部分问题,完全解决农村仍需要党中央更加关注三农问题,大力扶持农业的发展,如果占全国70%以上的农村人口富裕了,中国才真正富裕了。
农村调研报告范文(三)
为全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乡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和要求,做好学习调研段的调查研究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针”,为了解xx村的农村现状,摸清该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确保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我们村两委班子,多次深入我村5个自然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地处铜川市东区与东坡矿相邻,铜罕线穿村而过,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369户,人口1489人,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有耕地2680亩,其中苹果780亩,蔬菜350亩,党员42人,两委会成员5人,组干部5人,党小组5个,村民沿川道居住,分散复杂,村道长,路面老化,低洼不平,基础较差,属村矿结合部。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我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新建了村两室、村卫生室,实施了移民搬迁,使我村向新农村建设迈进了一步。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xx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xx村现有耕地2680亩,人均耕地面积1.8亩,全村主要是以苹果、蔬菜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
产业结构情况:xx一、二组以苹果、粮食种植为主;xx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xx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xx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11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下几方面:一是村组道路多年得不到修缮、巷道没有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下雨天仍无法行走,从而影响了民村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的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村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小组村还未实现道路硬化等;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投入资金不足、投入困难,均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增加了劳动成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制约和影响,使农业增效、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xx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在高楼河乃至全区村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苹果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蔬菜土地面积太小,无法建温室大棚,形成蔬菜产业化,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烟草、干杂果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xx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村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路子不宽。
5、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移民搬迁、乡村道路等农村公共基础设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措施不力、制度办法不到位。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要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在项目规划上,近两年xx村委会在项目规划上的重点一是加强乡村公路修缮、养护,保障公路的畅通,争取能列入路面硬化项目;二保障部分村组的生产、生活用水;三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卫生共厕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村级事务决策管理机制和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村干部、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用3至5年,或更长时间,使我们xx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篇11:农村调研报告
按照县第十期青干班的计划安排,xx镇调研组一行五人通过走访和座谈等形式对xx镇的农村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xx镇农村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0xx年xx镇与B乡、A乡合并后,现有行政区域面积1396.44平方公里,全镇总户数9482户,共有人口34600人,其中农业户数6104户,23880人。全镇辖47个行政村,67个自然屯,18个镇直单位,22个州县直单位。全镇有耕地面积6397公顷,镇党委辖65个党支部,968名党员(农村党员731名)。全镇共有致富能手和大户339个。20xx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16500万元,其中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6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00元,财政收入达到370万元。
xx镇在合并后,区域面积的增多,人口数量的增大,使整个农村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经调查表现在:
1、机构庞大,人员众多,对村屯的指导力度加大,但也相应存在人浮于事的不足。新组建的xx镇政府共执行行政编制58名,现有在职人员55人,其中副乡(局)级领导共有人,事业单位各站所共有人员107人。这些人员中行政编制工作人员是按照原乡镇合并的三定方案进行安排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是将原先的各部门按照行业隶属进行了合并,没有进行机构改革。由于合并后,原本相同的工作由三套人马来运作,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力量,虽然所辖面积增加人口增加了,但是一些基础工作由于已经完成,虽然对村屯、基层的指导上力量得到了增强,但是由于工作量有限造成了人浮于事的现象的存在,忙的人总是在忙,清闲的人总是清闲,有些人甚至无所事事。
2、经济发展和村屯建设的互补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乡镇合并前,B乡和A乡在整体经济上与xx镇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局部上却各有长处,如:B乡的养殖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农民对养殖的认可程度远远超过其它两个地区。A乡的人参市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小沙河以至周围地区的幅射效用已形成。xx镇的小城镇建设以及它独特地理优势,长期以来已形成了这个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物产品的集散地。这些在合并前都是较为突出的特色。合并后,由于新一届xx镇党委、政x及时调整视角,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三个地区的资源进行整合,既发挥各自的条处,调动其积极性,又注意从全局出发,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使资源和优势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三大主导产业的定位,使整个xx稳步向农业大镇的方向迈进。xx镇党委、政x通过对全镇整体形势的分析,将xx镇总体发展定位为:以药材、畜牧、特色经济三大产业为主,以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旅游、商贸、土特产品加工为辅的生态经济强镇。号召全镇人员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一条主线,促进两个转变,实现六个突破,加快一个进程。这样的定位及发展思路,我们认为是完全符合xx实际情况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xx虽然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兴镇的氛围,但由于xx造纸厂及一些企业的陆续下马和破产,导致xx镇的财政税收完全依靠于农业。如何在农业上大做文章,通过农业增效来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这应该是作为乡镇当家人考虑的事情,虽然我们现在是需要跨越式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是要我们本末倒置,完全抛开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味地去空喊口号,空谈跨越,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xx镇把自己定位于一个生态经济强镇,是符合农业乡镇的情况的,作为一个粮食的主产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质量高,农民对于在土地上耕作有着无比的亲切感,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去刮风式的种这种那,不如踏踏实实的种粮食这样安全放心。
4、实现六个突破为镇域经济的增长找准了切入点。
药材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落脚点之一。xx镇在药材业的突破上用建设药材大县的理念来谋划全镇的中药材发展,通过依靠科技提高产品的质量,依靠大户拉动形成群体规模。他们注意到大户的典型带头作用是发展整个药材业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共为大户协商资金达430余万元。这方面xx镇从技术革新着手,发挥科技能人李洪洲的力量在全镇推广人参重茬技术,解决人参种植业发展资源不足的问题。另外,由于xx镇附近没有工业污染源,土壤质量高,生态环境优良,适于种植道地药材,因此把发展药材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方面,在稳步发展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通过附加值高的药材业的突破可以为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畜牧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落脚点之二。xx镇现有牛24645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8个;猪16942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34户;鹿969头,大户发展5个;蜂5285箱,大户有22户。由此可见,xx镇畜牧业的基础有一定的基础。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x把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一是加快牧业小区建设步伐,计划兴建一个投资100万元,养牛300头的规范化、科学化的牧业小区。培育三道村的暖棚养猪产业,引导他们建立养猪协会,实行科学养猪,规模养猪,变一家一户的单独养殖为全村一个品种,不同梯次出栏的整村化养殖,尽最大努力提高农民养猪的效益。二是抓好模式户、标准户和专业户的培育工作。通过各方面的扶持,一些大户的示范标准得到了提高,邻里效应开始产生。如:王连红有养牛已达到300多头,出栏270头;郑兆梅养猪达到300多头,出栏240头,带动周围9户人家进行生猪养殖。王德清的养鹿已发展到110多头,今年共接待参观达600多人次。正是由于这些标准户和模式户的带动和影响下,xx镇的畜牧业才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的突破提供的保障。
“一村一品”建设的突破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在xx镇的调查中,我们对“一村一品”的建设颇为赞赏。在现代农业中,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是站稳脚跟,就得在规模上、科技含量上达到一定的层次,这既利于政x的管理和服务,也利于对其进行科学的跟踪指导,一家一户的单兵作战在现代农业中是形成不了气候的。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认可程度不同,搞全面的统一也是不可行的。如何处理这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xx镇党委政x在这方面就坚持了一个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发展特色农业,一个村屯或几个条件相似的村屯发展一个适合本村(本地区)的品种,即“一村一品”。这个作法非常符合当前我县农村的形势,更符合“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即不搞“大一统”,又避免单而薄的处境,提高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现在“一村一品”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其中:“土豆村”有三道白河村和木条村,面积达到300公顷;“瓜果村”有胜利、杨木和德化村三个,种植面积达到120公顷;“蔬菜村”有四合、xx屯、东风村等三个,种植达到80公顷;“葵花村”有山后和东南村二个,种植面积达到200公顷。“养猪村”有三道村,养殖生猪达到3000头;另外,如“苏子村”、“白瓜籽村”、“细辛村”等也都相应地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这些“一村一品”的建设,经过预测计划收入4950万元,人均收入900元,同比增长9.8%,可见只有农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农业的增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农民才有抵御自然灾害,抗击疾病的能力,否则只依靠一个单一的粮食作物,一旦遇上灾年,摊上疾病就会很容易返贫,给自己和亲人以及社会带来负担。
股份制农业和劳务输出工作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结合点。xx镇党委、政x通过搞活经营机制,放开经营主体,镇机关干部直接与农户联系,发展股份制农业,机关干部共出资354万元,投入到药材业、畜牧业、林业和第三产业上来,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注入的资金,使农民一些想干没钱的事业得以实现,而且由于机关干部的出资,也相应地增加了机关干部对农业关注程度,对产业发展的前景预测和中期监控以及后期的销售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好处,形成了干部与农民经济利益一体化的格局,提高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劳务输出工作方面,如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xx镇党委政x也有了很好的尝试。针对镇里土地相对集中,一些种、养、加工业的大户需要一些季节性用户的现状,引导农民成立劳务市场,鼓励一些土地不多的农户靠为大户打工的形式来增加收入,这样既促进了一些大户的发展,又相应地为小户、散户创造了收入,使镇内资金的流转合理化。
培育市场功能,增强经济调节能力是发展经济的一个着力点。xx镇原为老县城,是这一带经济中心,对平衡三地之间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xx镇党委政x从兴办xx“万人大集”着手,打造xx在整个乡镇经济中心的地位。引建和扩大建xx中心市场,整治市场流通环境,使其成为了区域性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使xx地区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得到了良性循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xx镇在发展农业大镇上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农业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一些方面还存在的一些差距,主要有:
1、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一村一品”建设中,许多项目还只是追求面积的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也忽视了品牌效应,有时还存在效仿和低水平的重复等现象。
2、科技含量不够,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农作物、产品及其它轻工产品多是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与原材料生产水平上,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不高。
3、没有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xx镇在实行“三大主导产业”,定位于农业大镇,但是农业产品本身就是初级产品,产品加工性强,xx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带农业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各产业之间的有机结合还没有形成。如粮食的流通还仅仅停留在农村经纪人的自发性的流通环节,没有在镇办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农业所获的效益不大。
4、缺少高税收的工商企业。今年以来,由于农业税和特产税(除烟叶外)的全面免征,使xx镇的财政收入锐减,这使xx这个靠农业吃饭的乡镇,现在吃饭成了问题,如果能充分挖掘资源,引进一两个高利税的企业,一方面镇财政收入有了保障,另一方面对于劳动力的转移也有了途径。
三、几点建议
通过几天来在xx镇的调查,我们发现xx镇在做大作强农业大镇的工作上还在很大的潜力可挖,如果一如既往地贯彻好现在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农业大镇的前景一定会实现的。这里根据我们的调查提几点建议:
1、发挥产粮大镇的优势,严格落实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xx镇地大物丰,粮食产量在全县位居前列,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关键是在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上来。一是狠抓政策宣传。要进一步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宣传两个“一号文件”,通过大张旗鼓宣传政策。使党的惠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狠抓政策落实。做农业税的免征和粮食直补款的发放工作,严格兑现程序,严格阳光操作。三是规范涉农收费,防止负担反弹。坚持把规范涉农收费巩固税改成果、推进配套改革的重大举措来抓,从源头上控制涉农收费反弹。
由于粮食价格的上调,及中央优惠的粮食政策,成为一个粮食大镇也是xx的发展出路,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同时,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把土地向大户集中,探索新的农村全作方式,把一部分农民变成劳务型农民,使掌握新型农业技术和头脑灵活的农民作为粮食种植业的领头人。在相同的土地是创造最大的效益。
2、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板块经济。
据调查现在xx镇农村经济的现状是大而全,品种多,规模相对来讲还是小。许多“一村一品”的项目的建立还是靠村屯支部或一两个带头的影响下形成的,有的也许一两年内取得了短期效益,但是不能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当中xx应发挥管理的职能,组织专家对整个乡镇的土壤、气候、矿产等资源进行规范,必要性打破村屯的界限,因地制宜,因时而宜,发现板块经济,既要注重粮经结构比例,又要注重当地实际情况,既要注重稳产高产,又要注重经济效益的平衡。
3、充分挖掘镇内资源,盘活镇内资金,培育新的投资主体。
当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后,他们的眼光不是放在效益农业上,而是大部分钱投在房地产、餐饮、零售和娱乐业上,直接在农业的投资规模小,而且投资的人群相对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这部分人在刚脱离土地时,对土地的一种解脱感和认为自己以前吃苦太多,现在应该享受的满足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当前农村投资主体的单一,许多有钱农户不知道该把钱投向何处,由于意识和眼光的局限性,他们只能在别人已有的例子上寻求答案,这就造成了商店建了一家又一家,批发的零售的;住宅楼盖了一幢又一幢,地暖的楼中楼的;网吧开了一个又一个,纯平的液晶的;人们只是在别人的成功中去寻求思路,而没有去创新,去创造一个独有的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来发展。因此,作为党委、政x应当去培育新的投资主体,把老百姓手中的钱流通起来,引导农民向小型企业(如加工业)进行投资,多建设一些前店后厂式的中小型企业。加工业的建设上不妨在打造xx品牌上下功夫,如xx镇的“干豆腐”口感好,质量优,被许多老安图人所认可,应该把这个品牌打出去,要把质量再提高一个层次使其绿色化,无公害化,用公司+农户的方式,与农民签订大豆的订单,与企业签订销售的订单,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这个品牌的发展。多开发一些新的品种,把干豆腐的形式多样化,包装艺术化,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相信这也是一个阳光产业。
4、抓住“东边道”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建设利税大户,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注入活力。
xx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资源丰富,加之“东边道”铁路的修建更是给xx带来了无比的发展机遇,应当审时度势,应当借这个机会把xx的优势展现出来,尽可能地引进一些大公司到xx来安家落户。政x多营造企业发展环境,转变政x职能,深化政务公开,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手续。加强信用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既要注重招商,又要注重留商、亲商,这样才能为税改后的政x财政收入的保障上开辟财源。
5、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农业行业协会建设。
行业协会建设可以说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成型的行业协会,有的虽然制度健全了,但是执行起来的随意性,参加人员的无组织性,使行业协会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不大。因此政x要引导农民建立规范的行业协会,并且依靠这些组织为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产销信息服务,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互相压价,互相内耗。以往的农民产业化过程中,加工业或营销业没有与农户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一部分加工企业尽管与农户签订了合同,下了订单,但也很不规范,受经济利益驱动,市场价格高时,农户就把空气农产品卖到市场;市场价格低时,下单企业压价收购或废弃合同。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一种紧密、相互制约的合作关系,现在应当先由政x工作人员担任行业协会主要领导职务,逐步由行业业内人士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两到三年内政x工作人员逐步退出各类行业协会,由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另外,鼓励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加、销一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龙头企业的溶化加工、开拓市场的作用。通过以上办法逐步在xx镇形成一个行业协会发展促进农村发展的优良机制。
篇12:农村调研报告
积极稳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实施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更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举措。建设好一个小城镇可以带动一批产业,振兴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群众、文明一个区域。建好农村小城镇为提升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扩大农业的土地经营规模,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节约农村用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富裕程度,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产品加工,促进农村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内需都有明显作用。xx办事处城镇化水平较低,辐射力、集聚效应差。因此,研究、探索我办事处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制约因素、潜在动力和政策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一、城镇基本情况
目前,xx办事处有10建制村,其中有3个为全旗“50强村”,10个村总面积为239.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万人,规模最大的是全胜村,面积49.8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08人,最小的是德富村,面积为11.5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86人。在各村建设中,除德富村,因地域、资源的特殊原因,发展缓慢,其余各村建设自20xx年以后发展迅速,以双花村、双胜村、义新村、xx村较为突出。通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各项服务功能逐步提高。从服务功能和服务体系上看,xx办事处的城镇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比较落后。在党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下,加大了小城镇建设的投资力度及管理力度,使基础设施的建设趋于完善,服务功能得到了加强,但小城镇面貌和建设缺乏特色及个性,发展后劲不足,无持续发展的动力。其余村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变化不大,服务设施及服务功能较为落后,小城镇面貌较差,农村居民的生产方式、质量、生活方式没有实质性转变,小城镇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二、小城镇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体制不顺,资金投入少
由于办事处体制原因,存在建设项目立项难或不予立项的问题,影响制约了小城镇的建设水平。另外,资金扶持力度不大,缺少基本服务设施的启动资金,城镇建设无法进行。
(二)城镇规划编制滞后,执行不力
没有进行详细规划的编制,规划不到位,具体表现为:
1、由于城镇体系规划滞后,小城镇的发展及促进关系模糊,普遍只注重于本地的资源及环境的开发与利用,个别地方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城镇建设没有从经济、人文和环境等方面统筹考虑,政策及资金扶持没有重点,效果甚微,以致城镇建设后劲不足。
2、有的虽然认识到规划对建设的重要性,但普遍存在精品及特色意识差,规划起点不高,缺乏特色,执行规划不力。
3、规划实施无监督和管理机制,办事处没有专门的规划管理机构及人员,且管理人员偏少,水平不高,加上规划亦存在随意变动等诸多因素,使规划与实际建设偏差较大,影响了小城镇的建设水平,另外,办事处一级无专门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普遍为兼职管理,最终导致了规划与实施的分离状态。
(三)小城镇建设资金缺乏,建设缓慢
1、融资力度不够。xx办事处虽然有一些地方资源和特色,但受区位及地形因素的影响,其交通及对外服务、辐射作用较小,同时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宣传力度不够,使融资力度弱化,建设资金缺乏,导致了多数小城镇投资与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投资单一。xx办事处非农业人口不足1000人,集聚及辐射能力较差;经济基础薄弱,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差,而其投资主体主要为当地政府通过土地运作,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及银行信贷等模式,其建设资金十分有限,形成了一投资就负债,一欠债就无法建设,无法经营的现状。(四)小城镇管理编制不够,机构不健全
1、管理体制不顺、资金不足。主要表现在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应有的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很多上挂部门对下属机构的人、财、物上收,造成小城镇的政府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弱化。
2、小城镇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严重不足,导致开展工作滞后。
3、管理职责不够明确,管理不到位,没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划分及奖惩制度,因管理人员少,不能充分发挥管理和协调作用,执法范围及权限较小,较大地影响到执法水平和执法力度。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相应的建设管理机构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各级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各级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应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总负责。办事处也应建立健全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职能机构或派出机构,以便及时处理一些相关业务以提高办事效率及建设质量。
(二)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合理确定小城镇布局
应加快规划编制进程,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在“提质”上做文章,尽快合理地确定小城镇布局及近期建设重点区域。根据城镇体系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行政区划调整及重点建设和改造区域,各级领导应以大局为重,统一认识,为行政区划的调整及重点片区的建设创造条件,从而推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集中力量和资金,重点突破,形成品位和特色,防止不讲条件的一哄而起,遍地开花的现象。把引导农村各类企业合理集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全理布局,体现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完善功能,发挥作用。
(三)培育支柱产业,形成地方特色
把小城镇建设搞上去,经济发展才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是小城镇建设最坚强的后盾和活力源泉。因此,小城镇建设始终把发展经济,培植财源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小城镇建设必须突出发展特色产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了产业的支撑,小城镇发展才会有后劲和竞争力。
(四)加大改革力度,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滤布在城镇建设中,要与时俱进、立足创新、积极探索,加大改革力度。应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摸清对小城镇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主导产业,并以此制定小城镇建设的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出现为建设而建设的现象。小城镇建设要为农业产业创造适宜的软硬环境,为农业生产资料交易和农产品加工、贸易、运输提供便利的条件。同时,不断增强小城镇的吸纳能力,积极引导农民有序转移,推进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五)大力推进小城镇的经济结构调整
加大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要以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提供产前、产后服务的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加工业和农产品专业市场,重点扶持一批利用本地资源带动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篇13:农村调研报告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总体状况
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比城市饮用水安全问题更为严峻和突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农村用水调研报告。这主要与农村人口分布松散、生活习惯不同等特征有关,也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供水成本不同等原因有关。这样一些特点,使得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困难很大,同时亟需解决。
19XX年,我国的淡水资源使用总量为4600亿立方米,占淡水资源总量的16.4%。其中,农业用水量占了87%,工业用水量占了7%,生活用水量占6%。《XX年世界发展指标》指出,我国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城市人口的93%,占农村人口的89%。总计,同年我国使用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0%。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安全饮用水要求标准的提高,同时由于污染等造成的原本安全的饮用水现在变得不安全等原因,据统计,我国现在还有3亿多人口的饮用水不安全。有资料表明,到20xx年,我国还有33%的村庄没有合格的饮用水,自来水通村率也不到50%。
贫困地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更为突出。《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显示,我国贫困地区有18%的农户取得饮用水困难,14.1%的农户饮用水水源被污染,37.3%的农户没有安全饮用水(除去水源被污染和取水困难的农户)。按饮用水水源分,饮用自来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32.2%,饮用深井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0.9%,饮用浅井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4.9%,直接饮用江河湖泊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6.9%,直接饮用塘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3%,直接饮用其他水源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12.7%。在前三种水源中,去掉水源被污染和取水困难的农户,实际上有安全饮用水的农户占总户数的62.7%。
到20xx年年底,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还有约2亿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需要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十分突出。部分地区高氟、高砷、苦咸水等水质问题仍然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取水不便、水量不足等问题在部分地区依然未得到全部解决。
二、以金华市为例
截止20xx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67.89%,全市范围约有100万左右农村人口仍在饮用被污染的溪河水、塘水和公用大口井水,约有45万人口仍在饮用分散式供水源。全市农村总人口(不包括外来人口)361.14万,其中饮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人口149.42万,占农村总人口的41.4%;饮用水不安全人口211.72万,占农村总人口的58.6%。在饮用水不安全人口中有175.27万是属于饮用水水质超标,占饮用水不安全人口的82.78%;有36.45万属于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度方面缺水问题,占饮用水不安全人口的17.22%。饮用水水质超标集中在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锰、浑浊度、铁等指标,超标人口达67.96万,其中尤为严重的是全市共有45个乡镇322个村20.7万人存在饮用水含氟超标问题。农村饮用水的不安全,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农村水传染病的诱因,成为农民生命与健康的“隐形杀手”。
三、影响农村饮用水的原因
1.农村饮用水面临着工业污染,主要是工业企业排出来的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和废渣,直接渗入地下水源或直接排入农民直接饮用的塘水、河水或溪水等水源中,从而对水源造成污染。
2.农村饮用水面临着农民生产和生活污染。农民因为使用化肥、农药等从事农业生产而间接对地下水源造成污染;饲养各种禽畜产生的粪便、垃圾等因为不能及时和正确处理而对水源产生污染。
3.生活废弃物等也对水源产生污染。农村基本上没有垃圾处理厂,在有些地方,农村甚至成了城市垃圾堆弃的场所。
4.从农民饮用水主渠道乡、村水厂目前的状况看:大部分乡、村水厂始建于80年代中期,规模小、工艺差、设备简陋。农村居住分布较散,水管铺设较难,同样给集中供水带来了巨大困难。
5.从农民自身因素来看:农民的健康意识、舍不得花钱的小农意识、祖辈遗留的世俗习惯,导致农民对生活饮用水的认识和关注、重视程度不够,调查报告《农村用水调研报告》。
6.形象工程造成恶劣影响。这项由国务院于20xx年批准的工程,计划解决1.6亿农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根据水利部门提供的资料,20xx年至20xx年国家安排中央投资238亿元,地方自筹配套资金195亿元,可解决1.0866亿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那么这433亿元资金是否真正解决了一亿多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事实上并没有完全解决,有些地方反而造成了恶劣影响。
7.投资主体多元化导致运营管理不规范。在已经建好了的农村,因是多方投资建设的水厂,比方说村民自己投资一部分,事业单位、私人投资等,出现了多方管理或多不管的情况。
8.水质检测问题突出,国家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制度不够完善,基层卫生部门缺乏操作依据,此外还有水质检测费用缺乏保障。
9.人为地造成地下水短缺。一些地方为了加快增加GDP数量,开采矿产。主要体现在开煤矿上,因为深挖井,地下水多到那里了,使得另外的地方有水的井没水了,无水少水的井更枯了。
10.还有些地方因地质问题而缺乏或含有某钟矿物质引起的病,如牙发黑等或水环境问题而引发一些像血吸虫病的地方病。
11.用水价格太贵。在有些已经建好水厂的地方,农民为了节省开支,干脆不用自来水。
四、加快建设农村饮用水的建议和意见
(一)从农民着手。引导农民转变陈旧观念,提高农民用水安全意识,向农民大力宣传用水标准,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保护饮用水安全与自身利益的重要相关性,自觉参与到维护饮用水安全的行动中。
(二)法律、体制建设。通过立法、制定相关法规去规范管理。加大监察力度,严肃处理违法乱纪行为。
(三)责任到人,实行问责制。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要对供水公司实行责任到人的问责制。
(四)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站,科学规划农村排水系统,建立农村生活用污水处理厂。加大保护水源的力度,肃清源头污水。
篇14:农村调研报告
第二、加强卫生宏观调控管理,合理节约优化医疗资源。市、县(市、区)两级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监管工作,合理调配优化医疗资源,认真实施卫生区域规划,引导医疗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加大卫生事业投入,重点倾斜农村卫生。政府对卫生投入应逐年增加,增长幅度应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且应倾斜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真正落实“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卫生方针。
第四、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牢固构筑农民健康屏障。切实抓好钟祥、京山、沙洋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行工作,关键是政府的补贴要及时到位,提高农民的参合率,扩大覆盖面,防止出现“三起三落”。
第五、切实办好惠民医院,真正服务好弱势群体。要使惠民医院真正“惠民”,拿出医疗惠民的硬措施,以解决低收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六、大力加强医德行风建设,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重点抓好医疗机构医德行风建设,使医院为社会服务,医生为病人着想,医疗为病人满意,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彻底扭转过去偏重经济创收的倾向,重塑健康卫士的良好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改革,农村的治安也成为要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村的治安越来越差,前年村里的牛差不多都被人盗了,今年家家养狗,但是却被不法之徒给毒死了,村里的青壮年少了,也助长了不法之徒的气焰,甚至达到了明抢明夺的地步。现在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人去重视,而这个问题却和农民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造成农村治疗安恶化的因素有:
一是贫困与摆脱贫困的矛盾比较突出。大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之中。为了摆脱贫困只好外出打工,很难靠当地条件致富,部分人就把牟取不义之财作为致富之道。因而,在农村的犯罪中,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案件占相当大的比例。
二是有的基层政权组织弱化,客观上助长了农村不安定因素。一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职能处于半瘫痪状态,对一些民间纠纷置若罔闻,制止不力,估计不足,任其发展,酿成事态;一些农民的矛盾纠纷无法排解,致使农村治安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失去作用,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降低,上访、聚众闹事、阻塞交通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三是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农村警力严重不足,与日趋繁重的社会治安形势任务不相适应,基层执法人员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无法投入繁重的治安工作中去,加之装备落后,人为造成处理不及时,打击不力,不能有效震慑犯罪。
四是黑恶势力和邪教组织屡禁不绝,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
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但是如果和我的父亲说农村的信息化时,他可能认为我在开玩笑,至今为止,我们村还没有建立有限的电视网络,我在家里只能看一两个自己市里的两个台。而安装一个电话不仅要给安装费,还有每个月交月租费,这极大的阻止了农村的信息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农村被屏蔽。
新时期,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三农(农业、农民、农村)问题高度重视,在党的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要求更加关注农村、农民和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村庄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已经不再交农业税,农民都加入了医疗合作,看病能够报销60%,而且农民的思想也开放了,很多都为自己买了保险,尽量减少天灾人祸造成的不幸。
但是这些只是农村的部分问题,完全解决农村仍需要党中央更加关注三农问题,大力扶持农业的发展,如果占全国70%以上的农村人口富裕了,中国才真正富裕了。
农村调研报告范文篇3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20**年8月底到20**年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三、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我们调查组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立以市、县(市、区)、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县(市)、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
4、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年轻一代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在不断恶化。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从小事抓起,严肃治理在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成长环境的人和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努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片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可以说是从未盼到过高级领导的“现场办公”,致使新型落后地区在产生,新的不和谐在形成,致使种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通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有增无减。因此,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发展观,不仅“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不仅注重修道路建楼房,而且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总之,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篇15:农村调研报告
为全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乡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和要求,做好学习调研段的调查研究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针”,为了解xx村的农村现状,摸清该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确保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我们村两委班子,多次深入我村5个自然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地处铜川市东区与东坡矿相邻,铜罕线穿村而过,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369户,人口1489人,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有耕地2680亩,其中苹果780亩,蔬菜350亩,党员42人,两委会成员5人,组干部5人,党小组5个,村民沿川道居住,分散复杂,村道长,路面老化,低洼不平,基础较差,属村矿结合部。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我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新建了村两室、村卫生室,实施了移民搬迁,使我村向新农村建设迈进了一步。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xx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xx村现有耕地2680亩,人均耕地面积1.8亩,全村主要是以苹果、蔬菜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
产业结构情况:xx一、二组以苹果、粮食种植为主;xx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xx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xx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11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下几方面:一是村组道路多年得不到修缮、巷道没有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下雨天仍无法行走,从而影响了民村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的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村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小组村还未实现道路硬化等;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投入资金不足、投入困难,均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增加了劳动成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制约和影响,使农业增效、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xx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在高楼河乃至全区村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苹果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蔬菜土地面积太小,无法建温室大棚,形成蔬菜产业化,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烟草、干杂果种植才刚刚起步。
篇16:农村调研报告
为推进新形势下的农村社会管理工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我乡组织开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调研活动,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农村社会管理的现状和成效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呈现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当前农村社会管理状况和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因发展与群众诉求矛盾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推进和法制的完善,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在不断变化。农村新政策的执行中产生的新型社会矛盾逐步表现出来,成为影响农村基层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且呈逐年增长之势。在试点农村宅基地颁证过程中,各种矛盾表现比较突出。政府各种惠民政策理应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对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盲目的曲解法律法规,矛盾突出。我乡移民安臵点,部分移民对土地问题、房屋问题诉求多,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文件精神落实安臵政策,多次做工作,但移民上访、闹访问题仍无法彻底控制。
二是农村综治维稳、治安管控、特殊人群管理。农村社会安全形势相对稳定。乡、村两级定期开展各种不稳定因素大排查,将排查结果及时上报、落实措施解决。特殊人群的管理控制工作日益完善,对社区矫正人员一人一档管理;对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建档管理;对重点上户等重点人员定期上门沟通疏导、掌握动态;对流动人口管理仍未规范,由于流动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收入不稳定,生活不安定,居住不固定,管理困难;对精神病人高度关注的特殊人群,农村精神病人由于家庭困难绝大多数得不到治疗,流散在社会给社会,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
三是农村文、教、卫、公益性事业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的要求提高。近年来,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群众反映很好。农村垃圾池、农家书屋、村健身场所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群众积极性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的落实完善。农村网络信息管理问题日益突出,群众对农村网络信息的要求较高,有待进一步普及落实。
二、农村社会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困难
一是基层组织者法律知识欠缺、工作方法简单。村、社基层工作者自身法律知识欠缺,对于一些政策规定自身未吃透,解释工作开展困难,容易造成新的矛盾。一些基层组织工作浮于表面,对可预见的矛盾没有做过深、过细、过实的工作,不能与群众进行心贴心的交流与沟通,容易导致矛盾激化。
二是群众基础比较薄弱。在当前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利益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群众诉求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和利益化的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忽视社会管理,缺少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对群众关心不够,发现矛盾、化解矛盾的行动迟缓、水平不高,组织力和号召力不强,群众有了矛盾直接找乡、县解决,甚至采取上访、闹访等方式,从而影响社会治安。
三是基层综治工作有待加强。对特殊重点人群的管控工作有待进一步落实、完善,其中流动人口管理、重点人口管控等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农村基层力量薄弱,对重点人群的管控仍存在空档问题,乡镇基层力量严重不足,有待加强完善。
三、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对策
要减少影响农村安全稳定的因素,提高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水平,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
一要加强农村组织建设。基层各级党委要进一步提高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提升基层组织做群众工作的水平,提高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和控制力。
二要完善矛盾化解机制。针对影响农村基层社会稳定的主要是面广量大的各类矛盾这一特点,要建强基层调解组织。完善人民调解队伍结构,吸收具有一定学识、一定基层工作经验、熟悉法律知识、会做群众工作的人员担任调解员,加强调解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调解队伍的素质。
三要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广大群众、村社干部缺乏法律知识是影响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要广泛开展法律进农村、法律进社区活动,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教育群众要诚信守约,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正确处理婚姻家庭和邻里纠纷;加大对群众的心理疏导,引导群众通过协商、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解决矛盾纠纷,避免非理性的冲动。
四要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基层综合治理工作关系到农村基层社会稳定,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综合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农村基层综治工作。
篇17:农村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搞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随着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村党组织建设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对我村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下面就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吉县西北部,是乡政府所在地。我村有两个自然村,文城村和姚家畔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980口人,耕地面积有4299亩,其中耕地面积3056亩,退耕还林面积567亩,小杂粮及经济作物面积有376亩。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1、农村党支部班子情况:村党支部委员总数为12人,35岁以上的9人,占委员总数的7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0%。
2、农村党支部作用的发挥情况:两委班子成员均能在自身致富上起一定的带头作用,能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存在问题
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2、存在干部不作为现象。一是“不想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由于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连续担任村主干长达二十余年,思想疲软,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只停留在上传下达、敷衍应付的基点上,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经济上没有大的贡献。二是“不会作为”。现在农村工作当中,日常事物比较多比较杂,而且需要登记在案的东西需要写出来,不能及时的备案,有些工作我们确实干了,但检查的时候拿不出东西来证明。
3、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是班子年龄结构老化。这一点普遍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的重视,有些村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及时为班子输入新鲜血液。但目前班子老化现象还比较严重,村党支部书记已经60岁,村委会计现已64岁,两委干部都在50岁以上。二是村级后备干部缺乏。村里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把眼光放在经济发展上,真正愿意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三是年轻党员政治意识淡化。一些年轻党员经常在外,不能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不清。村40岁以下的党员大都出门在外,不参与村里事务。四是农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
4、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有些村党支部书记对村里事情基本不管,支部对村委工作不支持,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
5、村级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农村党组织普遍反映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一课三会”制度难落实,活动难开展,党员大会都难以执行了。
四、农村党员状况
农村党员很大一部分都是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他们有的是低保护,有的受政府补贴。其中流动党员不是特别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流动党员外出流向难以掌握,关系难以接转。
有的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接受党组织管理的意识起来越淡,不开具党员证明信,也不转组织关系,不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回来后也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成了“挂名党员”和自由党员;也有的党员在外不愿暴露党员身份,一直自己装着组织关系,成为名副其实的“口袋党”。
2、流动党员不能按时缴纳党费,基数难以把握。
3、是流动党员中预备党员转正难。
近年来,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转业军人预备党员由于一时无法安置工作,经常到异地寻找工作,成为流动党员的一部分。由于党组织无法了解他们的日常表现,支部内其他党员也因为不了解情况而难以发表意见,给预备党员转正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4、是织组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有的流动党员在外务工期间,无法正常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又不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两边组织生活都不参加,成为管理上的“真空地带”。有的个别党员在脱离了党组织的监督管理后,生活、工作作风比较散漫,相对缺乏自我约束力,党性意识淡化,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热难点问题
1、科技作用得到广大农民认知,加强农村科教文化事业建设是农民所盼望的。
据调查,农民对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有共同的认识。相信科学,渴望技术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但农民感到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少,学而所用和用而所学之间还存在差距和矛盾。看电视是农民获取科技知识的主要渠道,农业频道是农民最喜爱的节目。
但农民反映“电视播放农业科技知识时间短,记不住,理解不透”。农民希望村里有个固定的学习场所,能有科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知识和技术。还应该多发放一些科技书籍和科普光盘,增加致富信息来源渠道。农民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科教文化事业的投入,普及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多举办一些类似“科技之冬”活动。农业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农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2、在农村文化生活上,农民反映文化生活馈乏,在农村看电视是农民的唯一文化娱乐,农民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和扶持乡村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的建设,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3、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和社会风气有所好转,农民渴望农村社会治安进一步稳定、我村农民对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总的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过去,在农村发生的盗窃、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现象已明显好转,社会风气也越来越纯正。邻里之间、干群之间比较和协。在农村现象较为严重,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盛行,人情礼往给农民带来沉重负担。
篇18:农村调研报告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xx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村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路子不宽。
5、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移民搬迁、乡村道路等农村公共基础设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措施不力、制度办法不到位。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要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在项目规划上,近两年xx村委会在项目规划上的重点一是加强乡村公路修缮、养护,保障公路的畅通,争取能列入路面硬化项目;二保障部分村组的生产、生活用水;三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卫生共厕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村级事务决策管理机制和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村干部、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用3至5年,或更长时间,使我们xx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2017农村调研报告范文篇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两三年,也就是温上台后,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农村出生的孩子,我对现在农村发生的变化感到非常高兴,当然农村的发展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
我从我寒假在家里的调查以及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所看所见全面的分析一下我所了解的农村。
自从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实施以来,农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农业并没有摆脱为别的行业服务的地位,农业创造的财富无情的转移到别的行业,这和别的国家争相补贴农业形成了鲜明对比。二十年来农村的变化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我就农村的经济,教育,卫生保健,治安,信息化的调查大概谈一下我的看法。
农村变化最大的应该是房子,从小的时候的土坯房到平房,到现在二层的楼房,但是人们的收入并没有实质上的增加,我大概调查了一下,在我们那里,现在一般的家里都是三口人,每家有四五亩的地,每年种地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钱,这里面有农民买种子(大约要一两百元)和买化肥(也要一两百元)的钱,还有自己亲自劳作,节省了耕地和丰收的花费,所以如果一普通农家只种地的话,除去日常的生活花费将所剩无几,所以我们那里的农民一般都要去干零时工。在20**年后,突然流行了外出打工,这是中国的大势所趋,沿海的发展给大量的农民工提供了打工的机会。现在我们村子只要有一定劳动力的人都在外打工了,虽然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和中国经济总体水平相比,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有的家里只有丈夫在外打工,每年能够带回五六千的收入,多点的七八千元的收入,家里的收入也就是自给自足,也就是现子,现在农村一般都盖的是两层的楼房,如果不盖的话,自己的孩子将很难找到老婆,而且会被人耻笑,而盖一个二层的楼房一般都在两三万,所以丈夫辛辛苦苦储存的钱也就是为给孩子上学的费用,以及将来孩子长大了,给孩子盖房子。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也就陷入了这样一个循环,父母储存的钱给孩子盖了房子,孩子又要养活自己的父母,又要储存钱为了自己的孩子,这里面不能发生任何的以外,包括家人得了什么重病。再看一下我们那里的村的集体经济,没有一个村办的企业,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能到沿海打工,农民没钱,村的办公机关没有收入,举债运行,到达破产的边缘,农村的问题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农村问题不解决中国不可能富裕,中国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过中国在发展,农民问题也慢慢的解决。
农村的教育问题也非常的严峻,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农村的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决大部分,可能农村的孩子不能决定祖国的未来,但是也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乡原来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小学,而现在好几个乡才有一个小学,而我们市的高中也只有两所高中,而只有一所每年有两三百个考上大学,另外一所只有几十个,这样的状况怎么可能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多家长还有孩子不是不想上学,一是考不上,二是考上了也可能没有钱上。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但是我问过很多人,普遍的反映却是用处不大。政府要加强对学校的投入以及扶持一些社会急需的行业培训结构。还有就是现在经济的发展使很多的孩子辍学去打工,我们村现在一个村只有两三个上高中的,其余十五六岁的孩子都去打工了,如何让这些孩子重返学校,也是社会要关注的问题。
农村的卫生保健就更差了。农民以前没有医疗保险,而现在突出的问题都是看病贵,所以农民只能是小病抗着,大病等死。还有就是农村没有自来水,随着环境的污染,自己井里的水到了不能食用的地步,就那我们村和附近几个村为例,普遍存在井水过咸的状况,而且杂质过多,越喝越渴,没有人去关注,农民选择了沉默。
农民看病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构成的:
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抵御疾病能力太弱。由于经济条件差,很多农民大病往往错过了治疗时机,一旦发现已经成了绝症,而且治疗费用高,造成许多家庭因病致穷、因病返贫,债台高筑。
二是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萎缩,农民健康无制度保障。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集体经济实力下降,依赖集体经济运转的农村合作医疗名存实亡,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逐步萎缩,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是国家卫生投入不足,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多年来,国家对卫生的投入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卫生资源的配置明显存在着倾向城市而忽略农村的趋势。
四是医疗市场竞争无序,医院运转成本增高。由于财政投入少,医院的正常运转主要靠提供医疗服务收取的费用,添置大型先进设备主要靠自筹资金。这种机制实际上把医院完全推向了市场,其后果是形成医疗市场的无序竞争。
五是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医德医风与日俱下。由于医疗制度的弊端,我市大多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公益性质和群众利益,医疗行风出现滑波,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六是医药进货渠道不畅,中间环节多费用高。有的医院的药品进货渠道不正规,伪劣药品鱼目混珠,药品入库价与出厂价的差价悬殊。
七是地方疾病防治不力,血防工作形势严峻。我市地方疾病中要数血吸虫病对群众健康危害最大。一旦患上血吸虫病,将伴药终身,若延误治疗到晚血后期将会丢掉生家性命。
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非小事,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水平和社会进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委员们建议:
第一、坚持办医的公益性和服务宗旨,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发展。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卫生工作,围绕如何完善医院的运行机制,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加快医疗制度改革。
第二、加强卫生宏观调控管理,合理节约优化医疗资源。市、县(市、区)两级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监管工作,合理调配优化医疗资源,认真实施卫生区域规划,引导医疗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加大卫生事业投入,重点倾斜农村卫生。政府对卫生投入应逐年增加,增长幅度应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且应倾斜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真正落实“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卫生方针。
第四、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牢固构筑农民健康屏障。切实抓好钟祥、京山、沙洋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行工作,关键是政府的补贴要及时到位,提高农民的参合率,扩大覆盖面,防止出现“三起三落”。
第五、切实办好惠民医院,真正服务好弱势群体。要使惠民医院真正“惠民”,拿出医疗惠民的硬措施,以解决低收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六、大力加强医德行风建设,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重点抓好医疗机构医德行风建设,使医院为社会服务,医生为病人着想,医疗为病人满意,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彻底扭转过去偏重经济创收的倾向,重塑健康卫士的良好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改革,农村的治安也成为要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村的治安越来越差,前年村里的牛差不多都被人盗了,今年家家养狗,但是却被不法之徒给毒死了,村里的青壮年少了,也助长了不法之徒的气焰,甚至达到了明抢明夺的地步。现在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人去重视,而这个问题却和农民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造成农村治疗安恶化的因素有:
一是贫困与摆脱贫困的矛盾比较突出。大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之中。为了摆脱贫困只好外出打工,很难靠当地条件致富,部分人就把牟取不义之财作为致富之道。因而,在农村的犯罪中,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案件占相当大的比例。
二是有的基层政权组织弱化,客观上助长了农村不安定因素。一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职能处于半瘫痪状态,对一些民间纠纷置若罔闻,制止不力,估计不足,任其发展,酿成事态;一些农民的矛盾纠纷无法排解,致使农村治安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失去作用,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降低,上访、聚众闹事、阻塞交通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三是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农村警力严重不足,与日趋繁重的社会治安形势任务不相适应,基层执法人员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无法投入繁重的治安工作中去,加之装备落后,人为造成处理不及时,打击不力,不能有效震慑犯罪。
四是黑恶势力和邪教组织屡禁不绝,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
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但是如果和我的父亲说农村的信息化时,他可能认为我在开玩笑,至今为止,我们村还没有建立有限的电视网络,我在家里只能看一两个自己市里的两个台。而安装一个电话不仅要给安装费,还有每个月交月租费,这极大的阻止了农村的信息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农村被屏蔽。
新时期,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三农(农业、农民、农村)问题高度重视,在党的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要求更加关注农村、农民和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村庄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已经不再交农业税,农民都加入了医疗合作,看病能够报销60%,而且农民的思想也开放了,很多都为自己买了保险,尽量减少天灾人祸造成的不幸。
但是这些只是农村的部分问题,完全解决农村仍需要党中央更加关注三农问题,大力扶持农业的发展,如果占全国70%以上的农村人口富裕了,中国才真正富裕了。
篇19:农村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两三年,也就是温上台后,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农村出生的孩子,我对现在农村发生的变化感到非常高兴,当然农村的发展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
我从我寒假在家里的调查以及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所看所见全面的分析一下我所了解的农村。
自从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实施以来,农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农业并没有摆脱为别的行业服务的地位,农业创造的财富无情的转移到别的行业,这和别的国家争相补贴农业形成了鲜明对比。二十年来农村的变化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我就农村的经济,教育,卫生保健,治安,信息化的调查大概谈一下我的看法。
农村变化最大的应该是房子,从小的时候的土坯房到平房,到现在二层的楼房,但是人们的收入并没有实质上的增加,我大概调查了一下,在我们那里,现在一般的家里都是三口人,每家有四五亩的地,每年种地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钱,这里面有农民买种子(大约要一两百元)和买化肥(也要一两百元)的钱,还有自己亲自劳作,节省了耕地和丰收的花费,所以如果一普通农家只种地的话,除去日常的生活花费将所剩无几,所以我们那里的农民一般都要去干零时工。在20**年后,突然流行了外出打工,这是中国的大势所趋,沿海的发展给大量的农民工提供了打工的机会。现在我们村子只要有一定劳动力的人都在外打工了,虽然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和中国经济总体水平相比,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有的家里只有丈夫在外打工,每年能够带回五六千的收入,多点的七八千元的收入,家里的收入也就是自给自足,也就是现在每个家庭平均每年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但是每个家庭都有孩子,每个父母都要赚钱为孩子盖房子,现在农村一般都盖的是两层的楼房,如果不盖的话,自己的孩子将很难找到老婆,而且会被人耻笑,而盖一个二层的楼房一般都在两三万,所以丈夫辛辛苦苦储存的钱也就是为给孩子上学的费用,以及将来孩子长大了,给孩子盖房子。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也就陷入了这样一个循环,父母储存的钱给孩子盖了房子,孩子又要养活自己的父母,又要储存钱为了自己的孩子,这里面不能发生任何的以外,包括家人得了什么重病。再看一下我们那里的村的集体经济,没有一个村办的企业,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能到沿海打工,农民没钱,村的办公机关没有收入,举债运行,到达破产的边缘,农村的问题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农村问题不解决中国不可能富裕,中国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过中国在发展,农民问题也慢慢的解决。
农村的教育问题也非常的严峻,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农村的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决大部分,可能农村的孩子不能决定祖国的未来,但是也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乡原来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小学,而现在好几个乡才有一个小学,而我们市的高中也只有两所高中,而只有一所每年有两三百个考上大学,另外一所只有几十个,这样的状况怎么可能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多家长还有孩子不是不想上学,一是考不上,二是考上了也可能没有钱上。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但是我问过很多人,普遍的反映却是用处不大。政府要加强对学校的投入以及扶持一些社会急需的行业培训结构。还有就是现在经济的发展使很多的孩子辍学去打工,我们村现在一个村只有两三个上高中的,其余十五六岁的孩子都去打工了,如何让这些孩子重返学校,也是社会要关注的问题。
农村的卫生保健就更差了。农民以前没有医疗保险,而现在突出的问题都是看病贵,所以农民只能是小病抗着,大病等死。还有就是农村没有自来水,随着环境的污染,自己井里的水到了不能食用的地步,就那我们村和附近几个村为例,普遍存在井水过咸的状况,而且杂质过多,越喝越渴,没有人去关注,农民选择了沉默。
农民看病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构成的:
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抵御疾病能力太弱。由于经济条件差,很多农民大病往往错过了治疗时机,一旦发现已经成了绝症,而且治疗费用高,造成许多家庭因病致穷、因病返贫,债台高筑。
二是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萎缩,农民健康无制度保障。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集体经济实力下降,依赖集体经济运转的农村合作医疗名存实亡,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逐步萎缩,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是国家卫生投入不足,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多年来,国家对卫生的投入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卫生资源的配置明显存在着倾向城市而忽略农村的趋势。
四是医疗市场竞争无序,医院运转成本增高。由于财政投入少,医院的正常运转主要靠提供医疗服务收取的费用,添置大型先进设备主要靠自筹资金。这种机制实际上把医院完全推向了市场,其后果是形成医疗市场的无序竞争。
五是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医德医风与日俱下。由于医疗制度的弊端,我市大多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公益性质和群众利益,医疗行风出现滑波,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六是医药进货渠道不畅,中间环节多费用高。有的医院的药品进货渠道不正规,伪劣药品鱼目混珠,药品入库价与出厂价的差价悬殊。
七是地方疾病防治不力,血防工作形势严峻。我市地方疾病中要数血吸虫病对群众健康危害最大。一旦患上血吸虫病,将伴药终身,若延误治疗到晚血后期将会丢掉生家性命。
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非小事,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水平和社会进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委员们建议:
第一、坚持办医的公益性和服务宗旨,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发展。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卫生工作,围绕如何完善医院的运行机制,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加快医疗制度改革。
★ 三农调查报告
★ 监事长讲话稿
【农村合作银行的调研报告(整理19篇)】相关文章:
互联网让金融真正普惠论文2022-11-16
金融业发展调研报告2023-02-05
银行实践调研报告2023-11-23
银行支行工作计划2022-08-25
银行领导讲话范文2022-11-13
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2023-07-28
农村生产实习报告2022-08-18
金融办领导讲话稿2022-12-05
“三诚”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调研报告2022-11-19
金融工作座谈会主持词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