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语文古文知识有哪些(共10篇)由网友“宇宙少女金道英”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初二下册语文古文知识有哪些,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初二下册语文古文知识有哪些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篇2:初二语文下册古文知识点古文
初二语文下册知识点古文
1.《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文言词语
[解]除去,脱。
[户]门。
[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结构提纲
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 ↓ ↓ ↓
兴奋喜悦 转忧、孤寂 宽慰、乐极 难言之情
问题探究
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
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
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
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二人心有灵犀。
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清静、舒适、愉悦。
10.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悠闲自得、无忧无虑。
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
1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
“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
拓展延伸
1.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
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2.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
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答谢中书书》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
文言词语
【共】一起。
【谈】谈论,欣赏。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
【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
【欲界】指人间。
【仙都】指仙境。
【复】再。
【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
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
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
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望 岳》(杜甫)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杜甫)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 壕 吏》(杜甫)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一户人家,天刚黑就有差役进村捉人。这家的老汉听到动静逃走了,老妇人出门去看情况。
差役吼叫声是那样的凶,老妇人的啼哭又是那样的悲痛!
只听到老妇人上前向差役诉说,她说:我一共有三个儿子,都已经应征去守邺城了。最近有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了。活着的人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就都永远完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可以抓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这孙子,所以他母亲还没有离家而去,只是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也没有啊!你们如果非抓一个人不可,就抓我老婆子好了,我虽然衰老没什么力气,但今晚跟你们去,还能支应河阳紧急的差使,赶得上给部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嘈杂的说话声消失了。我似乎听到隐隐约约的哭泣抽咽。天亮后,我启程赶路,只好单独跟老汉一个人告别。
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7.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篇3: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
黄浩佳
1、与朱元思书
1.出处: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吴均,今存其诗一百三十余首,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粱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骨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对当时文坛有很大的冲击。本文是一片山水名作,作者的题意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与”是
A 词语: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返:“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一词多义:
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词语活用:
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B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翻译:①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译为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凶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备注:本课出现较多骈句,即四字一分,一句两分;后来出现的六字一分,也属于骈句的范畴。
2、五柳先生传
一、文学常识
1.出处: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见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本文视为作者的自传,以第三人称,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描写了他的生活、性格特点,描述出一个安贫乐道,抱朴存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取得富贵,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情感。在写法上多用否定句,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是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A 字音:辄[zhe] 箪[dan] 俦[chou] 觞[shang ]
B 词语: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 其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不求甚解: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在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古今异义:
①造:往、到,造饮辄尽;今常用于“创造”“制造”等义。
②赞: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今常用于“赞美”、“夸赞”等义。
一词多义:
①以:把,因以为号焉;凭借,以此自终。
②之:代词,他,或置酒而招之;助词,译为“的”,无怀氏之民欤?
③言:说话,说,闲静少言;言语,话,黔娄之妻有言。
④其:代词,他,亲旧知其如此;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⑤如:…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像,亲旧知其如此。
词语活用:
①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旧,形容词作动词,亲戚朋友。
③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②因以为号焉。(应为“因以为号焉。”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倒装句: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贱
[4] [5] [6]
篇4: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
黄浩佳
1、与朱元思书
1.出处: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吴均,今存其诗一百三十余首,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粱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骨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对当时文坛有很大的冲击。本文是一片山水名作,作者的题意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与”是
A 词语: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返:“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一词多义:
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词语活用:
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B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翻译:①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译为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凶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备注:本课出现较多骈句,即四字一分,一句两分;后来出现的六字一分,也属于骈句的范畴。
2、五柳先生传
一、文学常识
1.出处: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见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本文视为作者的自传,以第三人称,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描写了他的生活、性格特点,描述出一个安贫乐道,抱朴存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取得富贵,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情感。在写法上多用否定句,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是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A 字音:辄[zhe] 箪[dan] 俦[chou] 觞[shang ]
B 词语: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 其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不求甚解: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在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古今异义:
①造:往、到,造饮辄尽;今常用于“创造”“制造”等义。
②赞: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今常用于“赞美”、“夸赞”等义。
一词多义:
①以:把,因以为号焉;凭借,以此自终。
②之:代词,他,或置酒而招之;助词,译为“的”,无怀氏之民欤?
③言:说话,说,闲静少言;言语,话,黔娄之妻有言。
④其:代词,他,亲旧知其如此;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⑤如:…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像,亲旧知其如此。
词语活用:
①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旧,形容词作动词,亲戚朋友。
③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②因以为号焉。(应为“因以<之>为号焉。”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倒装句: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贱”“于富贵”介词结构后置,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翻译: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已经醉了便回家,没有留恋之情。“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留;表现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3、《马说》
1.出处:选自《韩愈文选》,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字退之,代表作有《昌黎先生集》《原毁》《师说》《柳子厚墓志铭》等;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古文概念提出始于韩愈,古文运动的实质是散文革新运动,对我国散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散文在继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A 字音:祉[zhi] 骈[pian] 食[si]
B 词语: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句意:才能和特长不能表现出来。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其真无马耶:“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句意: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句意:喂马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一词多义:
①之:助词,译为的,虽有千里之能;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代词,它,代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不译,补充音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食:吃,食不饱;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顿: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策:名词,鞭子,执策而临之;动词,鞭打,策之不以其道。
④以:用,不以千里称也;按照,策之不以其道。
⑤能:能够,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力,虽有千里之能。
⑤其:它的,代词,策之不以其道;表反问语气,难得,其真无马耶;其实,其真不知马也!
乎:介词,于,出乎其性;语气词,勉乎哉。
词语活用: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③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⑤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①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译:<能日行>千里的马。)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译:只好屈辱在低贱的<养马>人的手里。)
翻译: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哪里,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送东阳马生序》
1.出处: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是明初散文家宋濂,字景濂,号潜溪,代表作有《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杜环小传》;宋濂的写景散文数量亦不少,且风格近似欧阳修,文笔清新,写景状物生动,不事雕琢,代表作有《桃花涧修禊诗序》《环翠亭记》等。他亲自经历了元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故他的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往往在生动的描述中包含着寓意深刻的哲理,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
A 字音:叱咄[chi duo] 俟[si] 箧[qie] 屣[xi] 皲[jun]裂 {[ying]人 衾[qin]
烨[ye]然 [yun]
B 词语:
言和而色夷:“夷”通“怡”,和善,愉快。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句意:到了校舍,四肢坚硬不能动弹。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句意: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的衣服。
古今异义:
①走:跑,录毕,走送了;今表行走。
②汤:热水,媵人持汤沃灌;今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③假: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今表虚伪的,不真实的。
趋:奔,快走,尝趋白里外从乡之迭达;表趋向,执经叩问。
一词多义:
①以:用,以衾拥覆;连词,因为,以中有足乐者;相当于“而”,俯身倾耳以请;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家贫,无致书以观。
②书:书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信,与朱元思书。
③从:向,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跟从,当余之从师也。
④其:他,俟其欣悦;他的,门人弟子填其室。
⑤至:周到。礼愈至;到,到底,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⑥若:好像,烨然若神人;如,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患:动词,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名词,忧患,无冻馁之患矣。
故:连词,所以,故余虽愚;副词,特意,故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若之。
道:名词,学说,益慕圣贤之道;动词,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质:动词,询问,援疑质理;名词,本资,资质,非天质之卑。
词语活用:
①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②余则A袍敝衣处其间:A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③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县官日S稍之供:名词作状语,每天。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余立侍左右:立,名词作状语,站着。
是可谓善学者矣: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录毕,走送之:走,动词作状语,跑着→赶快。
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判断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他们的学业要是不精通,德行要是不成器的,不是天资低下的,而是用心不及我的专一罢了。
省略句:
先达德隆望尊,(先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余)援疑质理,(余)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
篇5:初二下册语文知识有哪些
初二下册语文【第4课 列夫·托尔斯泰】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生字:粗制滥造 (làn ) 鹤立鸡群(hè )
胡 髭(zī) 长 髯(rán) 黝 黑(yǒu) 一 绺(liǔ) 藏污纳垢(ɡòu )
粗 糙(cāo) 轩 昂(xuān) 颔 首(hàn) 甲 胄(zhòu) 锃 亮(zènɡ)
粲 然(càn) 剑 鞘(qiào) 广 袤(mào) 禁 锢(ɡù) 戳(chuō)
犀 利 (xī) 炽 热 (chì) 尴 尬(ɡān ɡà) 鬈 发(quán) 黯然失色(àn)
2.解释下列词语。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国家)的着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着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国)的雕塑家、画家。
3.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俄国着名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白夜》、《罪与罚》、《无聊》、《卡拉玛佐夫兄弟》等。
4、“(他们)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公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与一身。”这句话中的“美髯公”一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经常出现,《三国演义》中的“美髯公”是指 关羽 ,而《水浒传》中的“美髯公”则是指 朱仝 。
初二下册语文【第5课 再塑生命】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生字
绽 开(zhàn) 譬如(pì) 繁 衍(yǎn) 觅 食(mì) 搓 捻(cuō niǎn)
栖 息(qī) 小 憩(qì) 困 惑(huò) 穿 梭(suō) 期期艾艾(ài)
迁 徙(xǐ) 枝 桠(yā) 冥思遐想(mínɡ) (xiá) 恍然大悟(huǎnɡ)
2.解释词语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完全不同。 落英缤纷:落花繁多而凌乱。落英,指落花。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冥思遐想:深沉地思索。遐,远。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恍然,忽然。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茁壮生长:形容生长旺盛的样子。茁壮,强壮,健壮。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和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油然,自然而然地。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本文中这位为她“再塑生命”的老师是莎莉文老师。
2.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是《威尼斯商人》。
初二下册语文【第6课.《雪》】知识点
一、字词
磬口(qìng) 脂粉奁(lián)目光灼灼(zhuózhuó)
褪尽(tuì) 朔方(shuò) 凛冽(lǐn)(liè)
二、课文中心
《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江南的雪:一方面作者惋惜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另一方面暗示如江南的雪的美好事物经不起环境外了的打击,不能过于眷恋。
北国的雪:用了一连串动词,展现出北国的雪的奋斗和向上,决不妥协的个性,以及铺天盖地、横扫千军的气势。
北国的雪的环境:“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象征了当时极度黑暗和严酷的社会现实。
篇6:初二语文下册知识总结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类型:事理说明、事物说明。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结构三部分:提出题(引论)、分析题(本论)、解决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篇7:初二语文下册知识总结
散文
1、《海燕》是一首散文诗,是高尔基在19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
2、《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3、《石榴》选自《丁东草》作者郭沫若。
4、《紫藤萝瀑布》作者是当代女作家宗璞。
5、《散步》作者莫怀戚。
议论文
6、《纪念白求恩》作者毛泽东,选自《毛泽东选集》。
7、《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选自《饮冰室·敬业与乐业》
8、《多一些宽容》作者郭安凤。
9、《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者周国平,当代学者、散文家。
10、《错过》是一篇杂文,作者刘心武,选自《刘心武杂文自选集》。
说明文
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作者竺可桢(气象学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12、《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作者伽利略,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小说
13、《孔乙己》选自《呐喊》。本文是鲁迅在《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14、《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字敏轩,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
15、《变色龙》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
16、《窗》作者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
其它
17、《送东阳马生序》选自《文宪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本文是一篇赠序。
18、《马说》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字退之,后人称“韩昌黎”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体裁:说。
19、《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体裁: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0、《活板》选自《梦溪笔谈·技艺》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21、《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的《虞初新志》。课文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22、《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是清代林嗣环,《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23、《有的人》作者臧克家。
24、《悼念玛丽·居里》作者爱因斯坦。
25、《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作者郭沫若。
篇8: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文复习资料
20.口技
一、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者,……的人)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宴,宴请,用作动词)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众宾团坐(围绕而坐)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静悄悄)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打哈欠,伸懒腰)其夫呓语(说梦话)妇抚儿乳(喂奶)众妙毕备(全、都)宾客意少舒(意,心情。少,稍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虽人有百手(即使)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用作动词)以为妙绝(以为,认为。妙绝,极点)变色离席(色,脸色。席,座位)奋袖出臂(扬起、举起)两股战战(股,大腿。战战,打哆嗦,打战)几欲先走(几,几乎,差点儿。走,跑)曳屋许许声(拉)②词类活用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妇抚儿乳(名词做动词,喂奶)宾客意少舒(形容词做副词,稍微)不能名其一处(名词做动词,说出)③古今异义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聚在一起,合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小,细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其中夹杂。今义:里面。)几欲先走(古义:跑。今义:行走)④一词多义指:1.手有百指(名词,手指)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绝:1.以为妙绝(副词,极)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妙: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作:1.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2.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2.遂于外人间隔(动词,间断)是:1.当是时(介词,这)2.问今是何时(判断动词)坐:1.满坐寂然(名词,通“座”)2.众宾团坐(动词,坐)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2.自为其名(名词,姓名,名称)⑤古今异义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两股战战(古义:大腿。今义:屁股。)几欲先走(古义:跑。今义:步行。)虽人有百手(古义:即使,表示假设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的连词。)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今义:会议。)宾客意少舒(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少。)
三、句式积累省略句“抢夺声,泼水声”中省略了“抢夺”的宾语“财物”,可补充为“抢夺财物声,泼水声。”倒装句“会宾客大宴”中的“宾客大宴”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会大宴宾客”。25.短文两篇一、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通“智”,聪明)。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饮于河、渭(黄河、渭水)北饮大泽(大湖)化为邓林(桃邻)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见两小儿辩斗(争辩,争论)问其故(缘故,原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认为。去,距离)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日中,正午)日初出沧沧凉凉(寒冷的意思)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孔子不能决也(判断)两小儿笑曰:“孰为人多知乎?”(讥笑)②词类活用“北饮大泽”中“北”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去北方”的意思。“道渴而死”中“道”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的意思。“孔子东游”中“东”是名词,在这里作壮语,“到东方”的意思。“而日中时远也”中“远”是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离人远的”意思。③一词多义为:1.化为邓林(动词,成为)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判断动词,是)为: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动词,是)2. 孰为汝多知乎(动词,说)其:1. 问其故(代词,那)2. 及其日中如探汤(代词,它)3. 弃其杖(代词,他的或是他们的)④古今异义夸父与日逐走(古义:跑。今义:走路。)河、渭不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孰为知多乎(古义:代词“你”。今义:姓氏。)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距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三、句式积累省略句省略主语:1.“未至,道渴而死”中“未至”前省略了主语“夸父”,可补充为“夸父未至,道渴而死。”2.“问其故”中省略了“问”的主语“孔子”,可补充为“孔子问其故”。省略介词:3.“北饮大泽”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北饮于大泽”。省略宾语:4.“未至,道渴而死”中省略了“未至”的宾语“大泽”,可补充为“未至大泽,道渴而死”。省略状语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中省略了壮语“去人”,可补充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
30.狼
一、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缀行甚远(紧跟)屠惧,投以骨(惧,害怕。以,用)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困窘,处境危急)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场主积薪其中(柴草)苫蔽成丘(覆盖、遮蔽)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倚,靠。弛,卸下)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一狼径去(离开)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目似瞑,意暇甚(瞑,闭眼。暇,空间)屠暴起(突然)又数刀毙之(杀死)一狼洞其中(打洞)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打算)止露尻尾(屁股)屠自后断其股(大腿)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睡觉)狼亦黠矣(狡猾)只增笑耳(罢了)②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1.“其一犬坐于前”中“犬”是名词,这里作状语,“像狗一样”的意思。动词作名词:2.“一屠晚归”中“屠”是动词,这里作名词,“屠户”的意思。名词作动词:3.“一狼洞其中”中“洞”是名词,这里作动词,“打洞”的意思。4.“恐前后受其敌”中“敌”是名词,这里作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5.“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中“遂”是名词,这里作动词,“钻洞”的意思。6.“狼不敢前”中“前”为名词,这里作动词,“上前”的意思。动词作使动动词:7.“又数刀毙之”中“毙”是不及物动词,这里作使动动词,“毙之”即“使之毙”。③一词多义止:1. 止有剩骨(副词,只有)2.一狼得骨止(动词,停止)敌:1.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的意思)2.盖以诱敌(名词,敌人)之:1.久之(补充音节,无义)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3.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4.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不译)意:1.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2.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动词,企图,打算)前:1.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2.狼不敢前(动词,上前)恐:1.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担心)2.不治将恐深(动词,恐怕)其:1.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们,指狼)2.场主积薪其中(代词,麦场)3.屠乃奔倚其下(代词,柴草)4.其一犬坐于前(代词,其中的)5.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代词,指屠户)以:1.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2.盖以诱敌(介词,用)④古今异义止增笑耳(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三、句式积累省略句省略宾语:1.“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2.“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省略介词:3.“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4.“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5.“屠乃奔倚其下”中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省略主语:6.“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倒装句7.“投以骨”中“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
篇9: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文复习资料
10.木兰诗
一、通假字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
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旦辞爷娘去(早晨)西市买鞍鞯(马鞍下的垫子)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人的战马)万里赴戎机(战争)策勋十二转(记功)赏赐百千强(有余)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做)出郭相扶将(扶持)雄兔脚扑朔(动弹)双兔傍地走(并排跑)②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策勋十二转”中的“策”原是名词,指记事的册子,这里用作动词,“登记”的意思。
2.动词用作名词“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原是动词,这里用作名词,“战马”的意思。③一词多义市: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2.愿为市鞍马(动词,买)将:1.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2.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帖:1.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2.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机:1.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2.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④古今异义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副词。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
二、句式积累1.省略句“愿为市鞍马”中省略宾语“此”,可补充为“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2.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中的“何所思”,是宾语前置,是“所思何”的倒装,正确的语序为“问女所思何”。
15.孙权劝学
一、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
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但当涉猎(但,只。涉猎,粗略的阅读)刮目相待(擦)肃遂拜蒙母(于是,就)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称,可译为“我”。治,研究)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就,靠近)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到)即更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乎,啊,表示感叹语气)②一词多义当:1.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 )2.但当涉猎(应当)见:1.见往事耳(动词,知道)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若:1.孰若孤(动词,比得上)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之: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2.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乃:1.乃不知有汉(竟)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2.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③古今异义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
三、句式积累1.省略句“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2.倒装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篇10: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的复习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的复习题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之)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一、读准字音:
西南隅(yu2)费祎(yi1)返憩(qi4)巃嵸(long2zong1)
上倚(yi3)四闼(ta4)坐窥(kui1)
二、解释加点字
1.州城西南隅:角落
2.有黄鹤楼者:表肯定语气
3.尝驾黄鹤返憩于此:曾经;骑;休息;在
4.遂以(之)名楼:于是;用;命名
5.事列《神仙》之传:记载
6.迹存《述异》之志:事迹;保存
7.观其耸构巍峨:它;矗立的楼宇;高大雄伟
8.高标巃嵸:矗立的楼宇;高耸的样子
9.上倚河汉:靠着;银河
10.下临江流:临近
11.重檐翼馆:两层;古代建筑的飞檐
12.四闼霞敞:门;高大宽敞
13.坐窥井邑:远看;城乡
14.俯拍云烟:低头
15.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也;山川胜迹;的;最好的事物
三、翻译句字。
1.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2.《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之)名楼。”
《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3.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记》上。
4.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
5.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它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人)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四、重要问题。
1.人们将修建在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这篇短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2.写黄鹤楼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给课文分为三层,写出层意。
第一层:“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交待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第二屋:“《图经》云”到“迹存《述异》之志。”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第三层:“观其耸构巍峨,”到“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写黄鹤楼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4.文中概括黄鹤楼外观特征的句子是耸构巍峨,高标巃蓯;
为什么说“仙”字贯穿全文?
(1)“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之)名楼。”命名扣住“仙”;
(2)“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引资料证明命名扣住“仙”;
(3)“上倚河汉”“俯拍云烟”创造“仙”境,扣住“仙”。
5.“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文中对黄鹤楼的命名,作者旁征博引的目的是什么?
证明费祎登仙并以之命名事实不虚,增强命名由来的说服力;增强黄鹤楼的神话色彩;突出楼的不同寻常;扣住“仙”字,为主旨服务,为下文打伏笔。
6.文中有五个对偶句,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它们是:
(1)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分析见上题)
(2)耸构巍峨,高标巃蓯:刻画楼的巍峨的整体形象。
(3)上倚河汉,下临江流:夸张写楼顶端极高,写楼底,交代楼的地理位置在江边。
(4)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对楼的建筑结构的具体描写。
(5)坐窥井邑,俯拍云烟:生动形象描写登楼观赏景物的感触。
7.“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句写什么?“”“坐”“俯拍”有什么表达作用?
运用对偶,生动形象描写登楼观赏景物的感触:因为黄鹤黄楼高入云天,又下临大江,所以登楼可以远眺周围城市乡村,弯下腰可以拍击萦绕大楼的云气和烟雾。“坐”说明无意观景而周园景物尽收眼底;“俯拍”构思别致,有形象感觉,“云烟”能“俯拍”,其身在高处可知。
8.本文对黄鹤楼景物的描写,有上有下,有远有近,有内有外,也有实在虚,行文变化多端,情趣盎然。
★ 初一作文暑假计划
【初二下册语文古文知识有哪些(共10篇)】相关文章:
部编版教材2022-09-01
7年级历史下册暑假作业答案2023-07-04
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期教学总结2022-05-06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计划2023-11-27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2022-08-14
初一升初二暑期各科“超前学习”计划2024-04-03
《采薇》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2022-05-06
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22-08-10
八年级语文学习方法2023-05-11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案例2022-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