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xx县第三产业发展形势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3-03-09 09:13:3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上半年xx县第三产业发展形势的调研报告(精选20篇)由网友“xiqoqiao”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上半年xx县第三产业发展形势的调研报告,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半年xx县第三产业发展形势的调研报告

篇1:第三产业发展形势调研报告

第三产业发展形势调研报告

我县认真贯彻全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和60条优惠政策,促进了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旅游餐饮、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社区服务和房地产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全县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16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县开工项目153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364万元,同比增长30.6%,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29.1亿元的51.32%。其中:其它投资完成44105万元,同比减少40%;基本建设完成投资65863万元,同比增长4.4倍;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394万元,与上年持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843万元,同比增长1.3倍。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9586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批零贸易达到10426万元,同比增长7.3%;饮食业达到3815万元, 同比增长5.9%;零售业达到24376万元,同比增长23.8%;上半年,全县注册登记的第三产业经营户有4567户,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

消费结构呈现积极变化。以住房、汽车、旅游等为代表新一轮消费热点的逐步形成。运输业和邮电业大幅增长,货物运输周转量达到5139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0%;旅客运输周转量达到4664万人/公里,增长23%。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性服务偏多,生产性服务偏少。

生活性服务项目偏多,诸如餐饮、住宿、城市交通等项目;为工、为农服务的项目不足。商贸流通以日用消费品经营为主,近年来农副产品经营发展较快,而为其它生产加工企业提供材料及设备供应的业户很少。

(二)三产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我县在农副产品、煤炭、货运信息行业中相继组建了协会组织,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经营行为,提升了竞争能力,但其它行业如住宿服务、客运、邮电通信等仍停留在“单打独战”、自我发展的阶段,建立分行业的协会组织,降低行业经营风险,提高行业整体实力势在必行。

(三)专业市场的集聚效应亟待提高。

篇2:第三产业发展形势的调研报告

我县认真贯彻全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和60条优惠政策,促进了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旅游餐饮、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社区服务和房地产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全县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16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县开工项目153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364万元,同比增长30.6%,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29.1亿元的51.32%。其中:其它投资完成44105万元,同比减少40%;基本建设完成投资65863万元,同比增长4.4倍;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394万元,与上年持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843万元,同比增长1.3倍。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9586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批零贸易达到10426万元,同比增长7.3%;饮食业达到3815万元, 同比增长5.9%;零售业达到24376万元,同比增长23.8%;20上半年,全县注册登记的第三产业经营户有4567户,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消费结构呈现积极变化。以住房、汽车、旅游等为代表新一轮消费热点的逐步形成。运输业和邮电业大幅增长,货物运输周转量达到5139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0%;旅客运输周转量达到4664万人/公里,增长23%。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性服务偏多,生产性服务偏少。生活性服务项目偏多,诸如餐饮、住宿、城市交通等项目;为工、为农服务的项目不足。商贸流通以日用消费品经营为主,近年来农副产品经营发展较快,而为其它生产加工企业提供材料及设备供应的业户很少。

(二)三产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不高。近年来,我县在农副产品、煤炭、货运信息行业中相继组建了协会组织,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经营行为,提升了竞争能力,但其它行业如住宿服务、客运、邮电通信等仍停留在“单打独战”、自我发展的阶段,建立分行业的协会组织,降低行业经营风险,提高行业整体实力势在必行。

(三)专业市场的集聚效应亟待提高。由于管理、经营等诸多因素制约,市场的集聚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如拥有469个营业门点的鸿鼎市场,门点经营数仅210个,近一半的经营门点用于仓储或闲置,加之收购旺季经营大户进入农村收购,使鸿鼎市场的集聚效应未能充分的发挥。

(四)传统经营业务过多,新兴经营业态不足。全县现有大中型日用品商场9家,除京原、全正客隆超市开展连锁配送经营业务外,其它商家仍实行传统的“坐柜等客”的经营模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贸流通业经营能力内耗增加,竞争能力不足,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以个体经营为主的众多流通户,仅赁“一买一卖”的经营模式维持发展,在经营理念,营销手段上缺乏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网上交易为主的电子商务、期货市场(尤其是农产品)已成为现代流通的重要形式,而我县在这方面还未曾涉足。有效拉动内需增长的旅游业在我县处于启动前期,我县的旅游业急需发展。餐饮行业虽商家林立,但饮食品牌没有很好的打造,消费层次仍局限于基本的就餐充饥。以简单的维修、洗浴、美容美发和家政服务等为主的服务业占领服务业市场,而为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涉及社会综合服务和中介咨询的项目不多。

(五)特殊行业的竞争力不足,新兴服务手段欠缺。金融企业的常规业务仍局限于居民储蓄和工商信贷,为企业服务的融资渠道不畅,联户担保信贷、消费信贷、融资租赁等新兴服务项目仍是刚刚起步或未曾发展。保险行业的经营存在着投保容易理赔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形成垄断经营。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思路

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针对我县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着重从以下方面抓起,以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一)结合我县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全县第三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既要稳步发展传统商贸流通业,又要大力发展物流、仓储、电子商务、连锁配送等新兴经营业态。

(二)对现有三产集群要严格管理,特别在税费核定和收缴上要从严征管,确保应缴尽缴,坚决制止各镇以擅自减免税等不正当手段发展三产,维护税赋公平,促进和谐发展。

(三)从市场准入、税费政策、就业服务、土地审批等方面研究制定加快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鼓励新的行业发展。

(四)加强市场整顿,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的带动功能和集聚效应。要下大力气抓好市场整顿工作,全面推进划行归市,重点抓好鸿鼎市场的整改,划分经营区域、完善市场管理,使其真正成为集农产品流通、餐饮住宿、购物休闲、物流仓储为一体的综合农贸市场。同时要加强万隆建材、兴隆木材、废旧回收、屠宰加工、煤炭经营市场的管理并逐步实行划行归市经营。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金融、保险、物流园区和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更好的推进全县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

(六)全面提高三产集群的组织化程度,积极组建各经营行业的协会组织,开展会员间的相互协作,规范经营行为,倡导文明、守法、诚信经营,以提升经营档次,增强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降低经营能量内耗,增强竞争实力。

(七)加快发展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以此促进农村三产的快速发展并带动城市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业的品位提升,打造三产经营品牌。

(八)建立促进三产发展的考核体系和奖罚机制。县委、政府要将三产发展指标(三产增加值、三产对财政的贡献率)量化分解,对各镇实行综合考核;划拔三产发展促进资金,用于加快三产的发展和奖励发展三产的特殊。

篇3:第三产业发展形势的调研报告

第三产业具有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有利于突破资源约束瓶颈,减轻环境压力,对拉动城市升值、集聚人气、解决就业和增加财政收入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就XX区经济发展的现状,摸清第三产业情况,找出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采取切实措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XX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新兴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传统产业比重偏大,新兴产业发育不足。商贸餐饮、运输仓储业比重大,旅游、文化等新兴的、高附加值的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4、市场建设进展缓慢。目前全区新建市场不多,除东风金属材料市场为区划调整后新建外,其它市场均为原有市场。围绕107国道的诸多门面房没有统一规划且档次低。

5、三产大项目少,进展不快。目前正在建设的三产大项目仅有大华商贸城二期,华强文化产业项目尚在前期运作阶段。

二、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考

1、XX区三产发展的.不利因素。一是城市人口只有6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仅仅7平方公里。人口少、面积小,同时城市建成区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且不完善,商业不发达,不利于城市三产发展。二是XX区农村地域面积广阔,农村人口相对较多,有16万人。但是人口不集中,小城镇建设落后,基础条件差,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2、XX区三产发展的有利因素。一是辖区内有安烟、安彩、安化集团等省属大型企业以及豫北金铅、岷山公司、中原异型钢等重点企业,为发展交通物流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107国道、安林高速、省道303等公里穿境而过,梅东路、钢花路等道路正在建设,县乡公路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了发达交通网络。同时XX区地处市郊,发展交通物流和仓储有着较大优势。三是XX区山水地貌风景独特,花木种植历史悠久,林果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业巨大的潜力和明显的优势。

4、XX区加快三产发展的重点。从XX区总体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XX区二产比重达到了67%。工业经济发展快速,比重高,节能减排压力很大,结构调整任务繁重,要调整经济结构必须加快三产发展。工业强区是XX区发展的主导战略,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围绕工业强区主导战略,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延伸链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才能尽快有效地缓解工业发展的压力和加快经济结构优化步伐,XX区三产经济应该突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结合当前三产发展的形势,针对XX区三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应该拓展空间,突出重点,抓住优势,转化劣势,挖掘潜力,加快三产发展,促进XX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拓展空间,完善三产要素。针对XX区三产发展的环境现状,加快三产发展,必须加快“三化”(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拓展三产发展空间,丰富三产发展要素。结合XX区实际,要做好“三化”建设和三产发展规划,推动“三化”和三产融合、协调发展。当前重点要加快“一区”、“一口”、“一道”建设,以城市化促进三产快速发展。“一区”即建设XX政治、经济、文化新区(区域总面积约5100亩)。要以党政综合办公楼建设为龙头,以梅东路建设和区域内商业住宅开发为两翼,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以开发促建设。“一口”即安林高速西出口工程。要积极配合市交通和规划部门搞好前期各项工作,加快项目工程进度。结合实际搞好沿线区域规划,总体上围绕生态建设,规划建设商业、住宅、仓储等区域,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业。“一道”即107国道(华祥路)改造。在107国道两侧150米区域内,和市城市总体规划搞好对接,高标准规划建设物流、仓储、各类市场、商贸服务区。

2、突出重点,抓好交通物流。突出物流活区,坚持配套大工业、服务大工业的战略定位,以仓储、交通运输为重点,促进物流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区域中心。根据物流经济现状,加大物流企业引进力度,整合运输散户,改造和组建自开票公司;重点围绕安彩、安烟和岷山集团、中原异型钢等企业,以市运输一公司、十公司和玻壳运输公司为龙头,改造传统仓储基地,发展仓储物流型园区。围绕安化集团,以安化集团运输公司为龙头,发展化工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围绕马投涧贺驼煤矿和四个洗煤厂、以贺祥运输公司为龙头,发展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围绕在建新王家岭煤矿、鑫盛机床铸造厂、红岩铁合金厂,整合龙泉运输企业,发展龙泉物流经济。围绕豫北金铅、在建三丰铜带等项目,发展田村有色金属物流配送中心。巩固改造文昌汽贸市场,提高档次,引进大型汽贸经营联锁,形成西部汽车商贸中心。加强107国道有色金属市场和大坡附近各类市场建设,高标准规划,逐步形成建材市场经济发展带。注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建立全区物流信息网络,形成内部统一的物流市场,提升物流经济水平。

3、发挥优势,抓好生态旅游。XX区生态旅游发展可以归纳为“突出抓好点、建设两条线、形成一个面”的总体格局,加快建设安阳城市后花园。突出抓好点即抓好精品景观点建设。依托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山水、生态等资源优势,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大对中国安阳腊梅园、龙泉冬枣雪枣基地、彰武水库旅游区、龙泉花卉苗木基地和九龙山云门寺、白龙潭庙等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建设两条线即抓好龙泉“中国花木之乡”旅游线路和南水北调绿化景观带建设。积极整合旅游资源,高起点规划设计,紧紧抓住龙泉花卉生态园、蜡梅园、彰武风景区等,搞好南水北调工程绿化配套景观点建设,连点成线,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辉映、优美宜人的景观线路。形成一个面即全面加快花卉游园建设。按照生产与观光相结合,以旅游促产业,以产业促生产的思路,以中国安阳蜡梅园为核心区域,充分利用龙泉花卉传统优势,依托龙泉水库、森林公园、花卉苗木种植区、冬枣雪枣采摘区和彰武水库,加大开发力度,逐步形成以旅游、观赏为主,科普、科研为辅,融生态旅游和经济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旅游区,打造安阳市后花园。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快发展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加大推介力度,提高知名度,扩大辐射面,逐步创建旅游品牌,发挥旅游综合效益。

4、转化劣势,抓好城市三产。针对城市三产发展人口少、面积小的不利因素,不能仅仅依靠自身消费发展服务业,要发展外向型商贸,重点是带动性强、辐射性强、吸引力强的项目,实现发展一个项目带动一批商户,影响和调动周边地区,吸引外来投资,形成贸易集散地。当前要突出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加快大华商贸城建设,与安阳商贸城相联,逐步形成新的日用品、家俱商贸物流商业发展中心。二是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大型购物中心,逐步形成骨干,发展连锁超市、专卖店、便民店为基础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商业网络,优化商业网点布局。三是支持专业配送、仓储经营、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型业态发展,带动城市三产经济。

5、立足发展,抓好农村三产。发展农村三产经济,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长效途径。针对农村特点,一是围绕农业生产,加强主产、主销和集散地大型批发市场建设,完善贯通城乡的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流通体系。二是大力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支持开展农产品加工储藏、市场营销、技术和信息咨询等服务。三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规划,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生活服务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6、打造亮点,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结合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城中村改造,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以商住房为主体,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园区、街区和商务楼宇。把西南片区开发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来抓,以XX行政新区、城区主干道路开发建设为着力点,按照市场化和公司化运作模式,推动行政办公大楼、城市主干道和商业房地产开发齐头并进,逐步建成XX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娱乐休闲中心,打造安阳市西南新型城区。加快龙泉、彰武、马投涧、田村等四个小城镇建设,逐步完善区域配套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聚集发展要素,为加快三产发展提供载体和平台。城中村改造突出一村一品特色,与周边规划衔接好,融合到整体经济发展中,突出三产服务业,力争改造一个城中村,建成一个商住一体的经济街区,形成一个特色经济园区。

7、强化招商,加强三产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三产发展后劲。大力扶持北京冀东诚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兴业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锴源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等物流企业;重点抓好华强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前期运作,争取早日落地建设,尽快产生效益。加强物流、仓储、商贸服务业资源整合,培育壮大三产服务业龙头企业。加强大型商业企业建设,支持大华商贸城等企业加快建设,引领商贸流通业发展。

8、积极营造三产发展的良好环境。树立“工商并重”、“抓第三产业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尤其是在当前,要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制定和落实三产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和扶持三产发展,推进传统服务业改造,促进第三产业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的加快发展。转变政府职能,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依法加强市场等行业管理,维护良好的发展秩序,全面推进第三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篇4:上半年xx县第三产业发展形势的调研报告

20上半年xx县第三产业发展形势的调研报告

我县认真贯彻全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和60条优惠政策,促进了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旅游餐饮、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社区服务和房地产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全县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16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县开工项目153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364万元,同比增长30.6%,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29.1亿元的51.32%。其中:其它投资完成44105万元,同比减少40%;基本建设完成投资65863万元,同比增长4.4倍;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394万元,与上年持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843万元,同比增长1.3倍。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9586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批零贸易达到10426万元,同比增长7.3%;饮食业达到3815万元, 同比增长5.9%;零售业达到24376万元,同比增长23.8%;年上半年,全县注册登记的第三产业经营户有4567户,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

消费结构呈现积极变化。以住房、汽车、旅游等为代表新一轮消费热点的逐步形成。运输业和邮电业大幅增长,货物运输周转量达到5139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0%;旅客运输周转量达到4664万人/公里,增长23%。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性服务偏多,生产性服务偏少。

生活性服务项目偏多,诸如餐饮、住宿、城市交通等项目;为工、为农服务的项目不足。商贸流通以日用消费品经营为主,近年来农副产品经营发展较快,而为其它生产加工企业提供材料及设备供应的业户很少。

(二)三产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我县在农副产品、煤炭、货运信息行业中相继组建了协会组织,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经营行为,提升了竞争能力,但其它行业如住宿服务、客运、邮电通信等仍停留在“单打独战”、自我发展的阶段,建立分行业的协会组织,降低行业经营风险,提高行业整体实力势在必行。

(三)专业市场的集聚效应亟待提高。

由于管理、经营等诸多因素制约,市场的集聚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如拥有469个营业门点的鸿鼎市场,门点经营数仅210个,近一半的经营门点用于仓储或闲置,加之收购旺季经营大户进入农村收购,使鸿鼎市场的集聚效应未能充分的发挥。

(四)传统经营业务过多,新兴经营业态不足。

全县现有大中型日用品商场9家,除京原、全正客隆超市开展连锁配送经营业务外,其它商家仍实行传统的“坐柜等客”的经营模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贸流通业经营能力内耗增加,竞争能力不足,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以个体经营为主的众多流通户,仅赁“一买一卖”的经营模式维持发展,在经营理念,营销手段上缺乏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网上交易为主的电子商务、期货市场(尤其是农产品)已成为现代流通的重要形式,而我县在这方面还未曾涉足。

有效拉动内需增长的旅游业在我县处于启动前期,我县的旅游业急需发展。

餐饮行业虽商家林立,但饮食品牌没有很好的打造,消费层次仍局限于基本的就餐充饥。

以简单的维修、洗浴、美容美发和家政服务等为主的服务业占领服务业市场,而为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涉及社会综合服务和中介咨询的项目不多。

(五)特殊行业的竞争力不足,新兴服务手段欠缺。

金融企业的常规业务仍局限于居民储蓄和工商信贷,为企业服务的融资渠道不畅,联户担保信贷、消费信贷、融资租赁等新兴服务项目仍是刚刚起步或未曾发展。

保险行业的'经营存在着投保容易理赔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形成垄断经营。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思路

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针对我县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着重从以下方面抓起,以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一)结合我县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全县第三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既要稳步发展传统商贸流通业,又要大力发展物流、仓储、电子商务、连锁配送等新兴经营业态。

(二)对现有三产集群要严格管理,特别在税费核定和收缴上要从严征管,确保应缴尽缴,坚决制止各镇以擅自减免税等不正当手段发展三产,维护税赋公平,促进和谐发展。

(三)从市场准入、税费政策、就业服务、土地审批等方面研究制定加快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鼓励新的行业发展。

(四)加强市场整顿,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的带动功能和集聚效应。要下大力气抓好市场整顿工作,全面推进划行归市,重点抓好鸿鼎市场的整改,划分经营区域、完善市场管理,使其真正成为集农产品流通、餐饮住宿、购物休闲、物流仓储为一体的综合农贸市场。同时要加强万隆建材、兴隆木材、废旧回收、屠宰加工、煤炭经营市场的管理并逐步实行划行归市经营。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金融、保险、物流园区和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更好的推进全县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

(六)全面提高三产集群的组织化程度,积极组建各经营行业的协会组织,开展会员间的相互协作,规范经营行为,倡导文明、守法、诚信经营,以提升经营档次,增强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降低经营能量内耗,增强竞争实力。

(七)加快发展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以此促进农村三产的快速发展并带动城市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业的品位提升,打造三产经营品牌。

(八)建立促进三产发展的考核体系和奖罚机制。县委、政府要将三产发展指标(三产增加值、三产对财政的贡献率)量化分解,对各镇实行综合考核;划拔三产发展促进资金,用于加快三产的发展和奖励发展三产的特殊.

篇5: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三产业具有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有利于突破资源约束瓶颈,减轻环境压力,对拉动城市升值、集聚人气、解决就业和增加财政收入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就XX区经济发展的现状,摸清第三产业情况,找出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采取切实措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XX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XX区强力实施“工业强区、生态名区、物流活区、人才兴区”四大战略,推动了工业和商贸物流经济迅猛发展,拉动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7%。全年完成税收4960万元,占全区税收收入的28.8%。全区物流行业实现产值2.5亿元,实现税收1100万元。物流吞吐量为460万吨,仓储面积13万平方米。全区物流企业17家,其中自开票企业11家。2007年税收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家(安阳市运输一公司、192万元,安阳市运输十分公司、160万元,安阳市运输十一分公司、164.8万元,宏刚运输公司、107万元)。大华商贸城一期已经建成运营,目前,已实现销售收入1.16亿元,实现税收1150万元。大型商贸物流市场达到5个(豫北家俱中心、商贸城食品中心、豫北金属材料市场、三家庄农贸市场、寺沟废旧家俱市场),总占地面积228亩,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年营业额达4.4亿元,形成税收2500万元。汽车市场7家(恒源汽贸、鑫源汽贸、华通汽贸、万通汽贸、大桥汽贸、福尔福汽车广场、吉星照汽车销售公司),总占地面积207万平方米,年营业额达8600万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亿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37918万元,住宿餐饮业零售总额25280万元,餐饮服务网点达148个,营业收入17696多万元,实现税收708万元。房地产业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4亿元,其中住宅投资1.8亿元。商品房屋施工面积5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6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7.9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31039万元。

二、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三产比重小、增速慢、贡献少。2007年全区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4.8%,比二产增速低12.7个百分点,比三次产业平均增速低7.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为6:67:27,三产占GDP的比重仅为27%,作为城区仅高于全市1.5个百分点。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4.77%。

2、新兴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传统产业比重偏大,新兴产业发育不足。商贸餐饮、运输仓储业比重大,旅游、文化等新兴的、高附加值的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3、物流仓储发展还处于低层发展阶段。物流仓储企业投入高、回报低,特别是土地成本高。如全区仓储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267亩),实现税收570余万元,亩均税收仅为2.13万元,远远低于目前XX区要求的亩均全额税收不小于8万元最低标准。

4、市场建设进展缓慢。目前全区新建市场不多,除东风金属材料市场为区划调整后新建外,其它市场均为原有市场。围绕107国道的诸多门面房没有统一规划且档次低。

5、三产大项目少,进展不快。目前正在建设的三产大项目仅有大华商贸城二期,华强文化产业项目尚在前期运作阶段。

三、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考

1、XX区三产发展的不利因素。一是城市人口只有6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仅仅7平方公里。人口少、面积小,同时城市建成区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且不完善,商业不发达,不利于城市三产发展。二是XX区农村地域面积广阔,农村人口相对较多,有16万人。但是人口不集中,小城镇建设落后,基础条件差,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2、XX区三产发展的有利因素。一是辖区内有安烟、安彩、安化集团等省属大型企业以及豫北金铅、岷山公司、中原异型钢等重点企业,为发展交通物流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107国道、安林高速、省道303等公里穿境而过,梅东路、钢花路等道路正在建设,县乡公路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了发达交通网络。同时XX区地处市郊,发展交通物流和仓储有着较大优势。三是XX区山水地貌风景独特,花木种植历史悠久,林果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业巨大的潜力和明显的优势。

3、XX区第三产业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从XX区三次产业比重来看:一是XX区三产比重较低。2007年XX区三次产业中三产比重为27%,比全国三产比重低12.1百分点。而发达国家的三产比重达到了60%以上,我国先进地区如广东、上海等地,三产比重也都达到了45%以上。二是XX区三产总量小。2007年三产总量为5.5亿元,贡献率仅为24.77%。就我市而言,XX区三产比重和总量都明显低于其它三个区。通过比较,XX区三产总量小、发展差距较大,但也表明了XX区三产发展有着较大的幅度空间。

4、XX区加快三产发展的重点。从XX区总体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2007年XX区二产比重达到了67%。工业经济发展快速,比重高,节能减排压力很大,结构调整任务繁重,要调整经济结构必须加快三产发展。工业强区是XX区发展的主导战略,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围绕工业强区主导战略,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延伸链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才能尽快有效地缓解工业发展的压力和加快经济结构优化步伐,XX区三产经济应该突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四、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结合当前三产发展的形势,针对XX区三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应该拓展空间,突出重点,抓住优势,转化劣势,挖掘潜力,加快三产发展,促进XX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拓展空间,完善三产要素。针对XX区三产发展的环境现状,加快三产发展,必须加快“三化”(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拓展三产发展空间,丰富三产发展要素。结合XX区实际,要做好“三化”建设和三产发展规划,推动“三化”和三产融合、协调发展。当前重点要加快“一区”、“一口”、“一道”建设,以城市化促进三产快速发展。“一区”即建设XX政治、经济、文化新区(区域总面积约5100亩)。要以党政综合办公楼建设为龙头,以梅东路建设和区域内商业住宅开发为两翼,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以开发促建设。“一口”即安林高速西出口工程。要积极配合市交通和规划部门搞好前期各项工作,加快项目工程进度。结合实际搞好沿线区域规划,总体上围绕生态建设,规划建设商业、住宅、仓储等区域,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业。“一道”即107国道(华祥路)改造。在107国道两侧150米区域内,和市城市总体规划搞好对接,高标准规划建设物流、仓储、各类市场、商贸服务区。

2、突出重点,抓好交通物流。突出物流活区,坚持配套大工业、服务大工业的战略定位,以仓储、交通运输为重点,促进物流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区域中心。根据物流经济现状,加大物流企业引进力度,整合运输散户,改造和组建自开票公司;重点围绕安彩、安烟和岷山集团、中原异型钢等企业,以市运输一公司、十公司和玻壳运输公司为龙头,改造传统仓储基地,发展仓储物流型园区。围绕安化集团,以安化集团运输公司为龙头,发展化工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围绕马投涧贺驼煤矿和四个洗煤厂、以贺祥运输公司为龙头,发展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围绕在建新王家岭煤矿、鑫盛机床铸造厂、红岩铁合金厂,整合龙泉运输企业,发展龙泉物流经济。围绕豫北金铅、在建三丰铜带等项目,发展田村有色金属物流配送中心。巩固改造文昌汽贸市场,提高档次,引进大型汽贸经营联锁,形成西部汽车商贸中心。加强107国道有色金属市场和大坡附近各类市场建设,高标准规划,逐步形成建材市场经济发展带。注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建立全区物流信息网络,形成内部统一的物流市场,提升物流经济水平。

3、发挥优势,抓好生态旅游。XX区生态旅游发展可以归纳为“突出抓好点、建设两条线、形成一个面”的总体格局,加快建设安阳城市后花园。突出抓好点即抓好精品景观点建设。依托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山水、生态等资源优势,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大对中国安阳腊梅园、龙泉冬枣雪枣基地、彰武水库旅游区、龙泉花卉苗木基地和九龙山云门寺、白龙潭庙等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建设两条线即抓好龙泉“中国花木之乡”旅游线路和南水北调绿化景观带建设。积极整合旅游资源,高起点规划设计,紧紧抓住龙泉花卉生态园、蜡梅园、彰武风景区等,搞好南水北调工程绿化配套景观点建设,连点成线,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辉映、优美宜人的景观线路。形成一个面即全面加快花卉游园建设。按照生产与观光相结合,以旅游促产业,以产业促生产的思路,以中国安阳蜡梅园为核心区域,充分利用龙泉花卉传统优势,依托龙泉水库、森林公园、花卉苗木种植区、冬枣雪枣采摘区和彰武水库,加大开发力度,逐步形成以旅游、观赏为主,科普、科研为辅,融生态旅游和经济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旅游区,打造安阳市后花园。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快发展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加大推介力度,提高知名度,扩大辐射面,逐步创建旅游品牌,发挥旅游综合效益。

4、转化劣势,抓好城市三产。针对城市三产发展人口少、面积小的不利因素,不能仅仅依靠自身消费发展服务业,要发展外向型商贸,重点是带动性强、辐射性强、吸引力强的项目,实现发展一个项目带动一批商户,影响和调动周边地区,吸引外来投资,形成贸易集散地。当前要突出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加快大华商贸城建设,与安阳商贸城相联,逐步形成新的日用品、家俱商贸物流商业发展中心。二是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大型购物中心,逐步形成骨干,发展连锁超市、专卖店、便民店为基础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商业网络,优化商业网点布局。三是支持专业配送、仓储经营、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型业态发展,带动城市三产经济。

5、立足发展,抓好农村三产。发展农村三产经济,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长效途径。针对农村特点,一是围绕农业生产,加强主产、主销和集散地大型批发市场建设,完善贯通城乡的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流通体系。二是大力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支持开展农产品加工储藏、市场营销、技术和信息咨询等服务。三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规划,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生活服务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6、打造亮点,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结合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城中村改造,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以商住房为主体,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园区、街区和商务楼宇。把西南片区开发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来抓,以XX行政新区、城区主干道路开发建设为着力点,按照市场化和公司化运作模式,推动行政办公大楼、城市主干道和商业房地产开发齐头并进,逐步建成XX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娱乐休闲中心,打造安阳市西南新型城区。加快龙泉、彰武、马投涧、田村等四个小城镇建设,逐步完善区域配套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聚集发展要素,为加快三产发展提供载体和平台。城中村改造突出一村一品特色,与周边规划衔接好,融合到整体经济发展中,突出三产服务业,力争改造一个城中村,建成一个商住一体的经济街区,形成一个特色经济园区。

7、强化招商,加强三产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三产发展后劲。大力扶持北京冀东诚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兴业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锴源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等物流企业;重点抓好华强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前期运作,争取早日落地建设,尽快产生效益。加强物流、仓储、商贸服务业资源整合,培育壮大三产服务业龙头企业。加强大型商业企业建设,支持大华商贸城等企业加快建设,引领商贸流通业发展。

8、积极营造三产发展的良好环境。树立“工商并重”、“抓第三产业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尤其是在当前,要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制定和落实三产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和扶持三产发展,推进传统服务业改造,促进第三产业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的加快发展。转变政府职能,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依法加强市场等行业管理,维护良好的发展秩序,全面推进第三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篇6:地税局发展第三产业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地方财源建设、壮大地方财力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我们海岛,受制于交通运输等自然环境影响,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成为我县加快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为此我们对我县当前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优化发展第三产业的建议。

一、我县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主要特点

一是第三产业总量规模稳步扩张,其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上升。近年来,我县围绕“渔业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岛”的三大战略,改变了以往重一产轻三产的产业格局,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迅猛的发展。20xx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47亿元,增长16。9%,高于总体增加值2。5个百分点。

二是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其他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了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20xx年全县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行业综合门票收入4340万元,旅游直接收入6。9亿元,分别增长2。7%、35。6%、53%。在旅游业的拉动下,全县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20xx年全县消费品零售额达到9。13亿元,增长18。6%。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较第一业发展相对滞后。按照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一般标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应不低于45%。从我县三次产业结构看, 20xx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2%,而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占到56%。

二是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从第三产业内部增加值构成看,与旅游相关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行业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较高,但企业普遍效益不高。至20xx年底,我县共有注册餐饮住宿企业14家,其中赢利的只有2家。这主要是由于受旅游季节性因素影响,企业营利时间短,经营成本相对较高。

三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由于第三产业中的行政管理色彩重,行业准入限制多,特别是一些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型产业,准入条件高,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一部分潜在的第三产业需求不能得到实现。

四是城市化水平低抑制了第三产业扩张的需求。由于我县是传统的渔业资源型经济,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目前受自然资源影响,渔村出现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现困难,渔民的就业领域没有得到充分扩展,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带来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潜力不能充分释放出来。

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地方税收的影响

(一)第三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为地方税收总量的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对地方税收的贡献逐步增加。20xx―20xx年,全县地税收入总量由2217万元增长到5400万元,平均增长19%。20xx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47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地税收入占地税收入总量的`比重由20xx年的48。9%增长到20xx年的64。4%。预计20xx年全县地税收入总量将达到6000万元,第三产业地税收入占地税收入总量的比重将达到67%以上,成为地税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第三产业税收的地方贡献率对优化收入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全县近五年的第三产业税收情况来看,第三产业所产生的地方级收入占第三产业税收比重为77%,而第二产业税收所产生的地方级收入占第二产业税收比重为66。7%(只分析地税收入中的比例,如果考虑国税收入,比例将会更低),第三产业地方级贡献率高第二产业10多个百分点,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所得税体制改革的影响,第三产业地方级贡献率呈逐年增长态势,20xx年达到了79。3%,比5年前提高了25。2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的征收控管相对严密。从全县第三产业所辖的几个具体行业来看,除批发和零售业外,其他行业全部是缴纳营业税的行业。对此,地税机关可以通过发票实行以票控税,源头控管,最大程度防止税收流失。税控机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大了对服务业的税收管理。因此,第三产业管理手段和方法容易操作,征纳环境相对较好。

(四)第三产业各行业发展不均衡影响我县地方税收的协调发展。从20xx年第三产业各行业实现的地方税收分析,占全年地方税收比重较多的行业有房地产业(24。9%)、交通运输业(25%),而一些新兴的第三产业如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占地方税收的比重都很低,特别是我县的餐饮住宿业只有5%,批发和零售业只有3。3%,这与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主导经济明显不相称。而这些行业与传统行业相比,其实现的税收通常为营业税和一些地方税(费),这些行业发展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要大于传统行业的地方税收贡献率。因此,应加大工作措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的税收贡献率大的行业。

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一)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资金投向,努力培植第三产业税源,大力发展对地方税收贡献率高,地方政府收益多的行业。要努力打造规范、透明的法制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保证第三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为第三产业发展拓宽空间。积极发展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刺激服务业需求。在当前经济基础条件下,应着力研究城镇建设的布局和规模,通过城市化建设,带动县城城区和周边城镇旅游、餐饮、房地产、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三)巩固壮大传统服务业,打牢第三产业发展基础。传统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基础,要在扩大传统服务业规模、实现总量突破的基础上,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紧紧抓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居民消费升级的有利时机,巩固提升以旅游服务、餐饮服务、房地产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要坚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支柱行业和龙头企业。要鼓励、支持餐饮服务业,形成高中低档梯次发展的格局。要加速市场体系建设,提升辐射力,在城区商贸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加强旅游纪念品基地建设。要发展现代流通业,加速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

(四)优先发展新兴行业,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档次。在加快发展传统消费产业的同时,应充分依托区位、科技、人才等优势,把大力扩大现代娱乐服务业规模、提升消费型服务业层次、打造新兴服务业品牌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三大重点抓紧抓实。在娱乐业发展上,坚持与旅游业发展相统一,打造多项目、多种方式的娱乐业,扩大娱乐项目的覆盖范围,坚持南五岛的统筹发展,加快项目的建设和招商,建立优势项目。在房地产业发展上,结合我县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合理布局,有序开发,保持住宅建设的合理规模和增长速度。同时,进一步搞活岛外人员进岛购置商品房,创造更大的市场需求。在旅游业发展上,把旅游开发建设同城市建设、妈祖文化产业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并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配套服务,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坚持多措并举,实现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坚持立足自身与招商引资并举,既要发展壮大现有企业,又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资金、人才注入第三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中介服务等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力发展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新型生活性服务业。坚持市场服务业与公共服务业并举,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县乡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切实为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一)切实提高服务质效。对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减少办税环节,简化办税流程,努力做到手续从简、审批从快、期限从宽、优惠从高,切实提高服务效能。

(二)正确处理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的关系。特别做好二、三产业分离工作,在规范中促进,在促进中发展。对第三产业涉及的行业,合理安排税收检查计划,避免重复检查。

(三)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进一步加强对开假票、做假的账、两套账、账外经营和虚假申报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加大违法案件曝光力度;对于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努力保持税收公平,建立和维护第三产业竞争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严格执行税收法定权限。第三产业发展形式多、涉及面广,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经济形式和新型业态。对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政策性问题,要认真调研,慎重解释,及时反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和谐外部环境。

篇7:县药材产业发展形势调研报告

我县地处秦岭南麓、巴山北坡,境内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我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县内有丰富的水电、煤炭、板石资源,也有中药材、茶叶、魔芋等多种农副特产资源。特别是中药材资源,品种多、储量大,素有“天然药库”、“中国黄莲之乡”之美称,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如何利用好我县丰富的药材资源,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篇8:县药材产业发展形势调研报告

近几年,我县药材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与政策引导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看,我县药材产业发展的力度显然不够,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一是产业链尚未形成,组织化程度不高,各个环节过于分散,相互之间缺少合作,产业集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闲置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影响了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药农种植技术传统落后,药材品质差,不符合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我县中药材规范种植起步晚、基础差,药农种植技术传统落后,质量意识、科技意识淡薄,药材规范种植管理技术尚不成熟,种植的中药材品种过多过杂,无强有力的主导优势品种,药材品质良秀不齐,很难大面积推广种植。三是较低的产业效益。目前我县的中药材产业,既没有大的`龙头企业带动,又没有专业的药农协会组织,药农药商各自为政,分散经营,无序竞争,导致整体效益不高,产业优势没有得到正常发挥。四是发展机制不良,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药材产业的引导上力度显然不足,基本处于原生状态,严重制约着我县药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五是药材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售的中药材产品一般产品多,畅销产品少,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多,深、精加工

产品少,加工增值一片空白,大大降低了药材附加值,药农收入得不到保障,药材种植无积极性。

篇9:县药材产业发展形势调研报告

针对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我认为我县的中药材产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成为富县强县的支柱产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延长产业链,逆向抓产业。市场经济的今天,一切都要以市场为导向。过去药农“种植”――“产品”――“销售”的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应加强调控力度,扶持药材加工企业,同时引导药材加工企业依托本地能生产的药材原产品加工增值,让企业的生产带动药农的规模种植,引导药农以市场需求决定种植品种,逆向抓产业,加强中药材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以新药、功能食品、生物农药等终端产品的开发,延长中药材产业链,壮大产业实体,使我县中药产业向着产业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争取资金支持,推动药材产业发展。上级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安排适度的中药材产品研发资金和生产扶持资金,对重点产地、重点品种予以扶持,支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积极引进外资,加强与外地企业的合作力度,建立与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中药加工企业,对中药材进行深加工,使我县的中药材上品种、上档次,提升附加值,打造我县自己的知名品牌和主导产品,推动药材产业发展。

三是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大力推行GAP种植模式。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从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实现规范化生产。发展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确保药材质量的稳定性。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大力推行GAP种植模式,加快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努力提高中药材生产水平,推进中药材科技进步和产业现代化进程。

四是因势利导,建立中药材中介服务网络。组建涉及中药材产、供、销各环节的中介服务组织,使农户、企业、相关技术部门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合作发展机制,形成组织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集团化运作的现代化发展格局,提高中药材产业开发的水平和效益,促进产业各环节的和谐发展。

五是成立药农协会,保护药农权益。组织专业协会,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将全县的中药材种植户牢牢地团结在协会周围。通过协会,不断地向广大药农提供种植技术服务与咨询,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广大药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配套服务。通过协会和企业签订订单,减少风险,让药农放心种植,无后顾之忧。

篇10:上半年第三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上半年第三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是“十一五规划”开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在“XXXXXXXXXX”的大力号召下,20全区第三产业发展呈良好势头。上半年实现区属第三产业总产出XX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XX%,同比增长XX%;增加值XX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XX%,同比增长XX%。现对全区上半年来的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综合分析如下:

一、第三产业发展呈良好发展势头

1、增长速度逐步加快。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下,第三产业的发展遇到了难得的机遇。今年我区第三产业发展速度逐季加快。一季度第三产业总产出同比增长XX%,上半年增长XX%;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XX%,上半年增长XXX%,预计全年第三产业总产出、增加值可按进度完成目标任务。

2、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增加。至二季度末,全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已达XX万人。全区从业人数基本稳定,保持在XX万人左右。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XX%,充分体现了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效应。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不断增加,正有效地改变着我区劳动就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分配比例,为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整个经济形势好转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加薪,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加。今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XX%,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XX%,为今年来增幅最高的一个时期。反映在消费品市场上,今年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XX亿元,同比增长XX。

二、当前第三产业发展的几个特点

1、传统行业仍唱主角,新兴三产已初露端倪。

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区属第三产业增加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在第三产业发展的XX个行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居首位,实现增加值XX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XX%;其次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XX亿元,占XX%;交通运输、仓储业、邮电通信业、保险业,实现增加值XX亿元,占XX%;以居民服务、公共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主的社会服务业居第四位,实现增加值XX亿元,占XX%,上述四大行业共实现增加值XX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XX%。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仍以传统的商贸业为主,而现代新兴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很大。

2、第三产业集中分布在城中心,城郊三产则相对较为薄弱

第三产业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上半年累计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XX亿元、XX亿元\XX亿元、XX亿元、XX亿元,所占三产增加值比重分别为XXX这一数据说明了处于城中的办事处第三产业比较发达,而处于城郊结合处的乡、办第三产业则相对薄弱。各乡、办总产出和增加值上半年完成情况。

三、当前第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第三产业结构尚不合理。当前,我区第三产业主要依赖于商贸餐饮业等传统产业的局面仍没有改变,而且这些传统行业的发展相对缓慢。与此同时,代表社会经济进步水平及人口素质要求较高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信息服务等行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仍难于起到支撑作用。传统公有制第三产业由于机制不活,负担较重等历史原因,发展难度较大。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和扶持,商贸流通领域中连锁、代理、配送等新型流通业的发展速度不快,难于起到示范作用。

2、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力量薄弱。在市场管理中,有工商部门独家管理的市场,也有当地乡、办与工商部门共同管理的市场,结果是职责交叉、责任不清。从总体上看,三产工作管理力量薄弱,扶持力度不大。不少部门只收费,不管理也时有发生。

3、一部分乡、办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致使统计力量薄弱,难于全面反映第三产业发展现状。目前,各乡、办统计人员少,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业务不精,工作责任心不强,难于适应当前统计体制改革的需要,致使统计数据质量难以提高。虽然,我局每年都要组织全区统计人员进行各专业学习培训,在培训中一部分统计人员迟到、早退、不专心学习等现象时有发生,认为什么都很简单,一听就懂,一做就晕,就连最基本的什么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包括那些行业都模糊不清。在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报表审核过程中个别单位把一家建筑企业归纳于第三产业统计范围,该企业数据又较大,在我局审核上报市局过程中被发现后将该企业数据删除,最终导致该单位未能完成半年目标任务。

(二)从上述存在问题的原因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扶持政策不到位。尽管各乡、办已经认识到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但是,对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产业对提高产业层次,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化、现代化的步伐等重要作用认识并不完全一致。由于目前第三产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程度还很低,在第三产业的诸多领域,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不健全,政企不分、行业垄断和限制经营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事业单位三产向经营型、企业型转变步伐不快等一些现实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对第三产业重要性的认识。

2、农业产业化、工业规模化和城市化水平不高。三产是个服务业,一产、二产发展不快,城市化推进速度慢,三产就缺少服务对象,就不可能加速发展。这一现状导致的结果是使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房地产业等新兴行业发展速度缓慢,严重制约了我区第三产业结构模式的转换,制约了我区第三产业向纵深发展。

3、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空档。最近几年,形势的发展,使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出现了重大调整。传统行业增长趋缓,新兴行业崭露头角。国有流通业、金融业等增长乏力甚至亏损,使传统服务行业支撑三产发展的速度趋于平缓和衰弱。但我区旅游、信息咨询、广告、社区服务业等新兴行业作为第三产业中能支撑其较快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尚未形成。特别是我们信息咨询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社会的辐射面不够宽,业务开展不够广,科技、会计、统计、审计、法律等方面的咨询主要面向政府和企业,面向一般消费者的很少。这样,第三产业新老支撑点、增长点之间的转换不能顺畅实现,从而出现结构调整的空档。

四、下步工作重点和对策措施

1、高度重视,提高对发展第三产业的认识。要使全区上下都充分认识到第三产业发展程度是衡量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明显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充分说明三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各乡、办都要统一思想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上、舆论导向上形成全区关心、重视和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放手、放胆发展第三产业。要进一步明确我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发展的方针政策,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协调发展,不断加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突出重点,促进传统三产和新兴三产的协调发展。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应在巩固和提高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等传统三产的基础上,着力发展信息服务业、通信业、文化、社会保障等新兴产业。商贸流通业,要由“数量导向性发展模式”转向“质量导向性发展模式”。其途径是,在通过改组、改造和改革,培育大中型商贸流通集团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大中型商贸集团向城郊市场延伸,通过建立连锁店、代理制、配送制等形式把个体和私营商贸流通企业纳入大中型商贸流通集团的委托代理系统。另一方面,要建设和完善专业市场这一流通载体,从市场大向市场强市转变。要抓住城市建设力度加大、银行利率较低的有利时机,合理调整投资方向,避免无序开发,严格审批,规范经营行为。社区服务业,要使街道、居委会担负起大力兴办社区服务业的责任,确定服务项目,建立服务组织和服务队伍,建设好服务设施。信息服务业,要对现有的数据库、信息网进行梳理,避免信息资源浪费,引导企业充分运用既有信息资源,充分发挥网站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3、制订政策,改善三产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第三产业投资政策,当前重点应放在如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交通、城建等基础三产领域,放宽直至取消社会资金的市场准入限制。不断完善消费和财税政策,取消消费中的不合理限制措施,为新一轮消费热点的形成创造条件。通过制订合理的消费政策,清理制约消费的不合理规定,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4、加大对统计工作重视力度,力争三产再上新台阶。各乡、办要高度重视把第三产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要认真研究,制定扶持三产发展的产业政策;编制好第三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加大目标考核力度,努力实现我区第三产业总体发展目标。加强第三产业统计工作,健全第三产业统计网络。抓好各乡、办第三产业统计网络的建设工作,形成完善的第三产业统计工作体系。要改进统计方法,第三产业面广量大,传统的全面报表统计方法已很难适应,要抽样调查与全面统计相结合,杜绝第三产业统计中的漏报、少报和瞒报等现象。同时还要加强各乡、办统计人员统计业务培训,从而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进而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统计数据质量。

篇11:交通发展形势调研报告

1、面临的形势

“”期是推进“四个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国家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地位、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大力扶持等省藏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进一步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使面临重大机遇,交通将进入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新阶段。

“”期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4号)、中央《关于加快、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中发5号)和《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11号)文件的战略部署,着眼于“四个发展”,加快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大力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深入实施《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规划纲要》,向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奋勇迈进。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优先发展交通。《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交通发展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仍然处于优先地位,是西部大开发的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这为交通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交通运输部明确将在国高网、干线公路改造、出省通道、农牧区独立桥梁、农村公路、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的支持力度,这为“”交通运输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全省上下在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探索具有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这为今后交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期将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这为公路水路交通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经济社会对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要求

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稳定的新,重建和谐美好的新玉树,对“”期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求公路水路交通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综合运输的发展

未来省将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期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是:经济社会再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形成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全国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上一个大台阶,建成高原生态旅游名省和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12%,总量比年翻一番以上;财政

收入年均增长约16%,总量比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3%左右。到“”末全省在人均经济总量、人均投资强度、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走在了西部前列。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路水路运输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也将更加明显。交通运输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先进的运输装备,提升运输装备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强运输管理,优化运输组织,形成衔接顺畅、方便快捷、经济可靠的运输网络;提升交通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降低运输成本,强化物流服务功能,全面提高运输服务效率和水平。

(二)加强对外联合协作,推进与周边省区的交流与对接,要求构建畅通的对外运输通道

按照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今后国家将进一步加大西部重点经济区开发力度,支持兰(州)西(宁)格(尔木)等经济区发展,形成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带。“”期将认真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兰西经济区发展,推进西宁—兰州—银川黄河上游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强与周边省区在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旅游等多方面的联合协作;依托西藏、新疆边境口岸扩大对外贸易,在向西开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对外联合协作,强化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对接与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加快省内国家高速公路、省际通道建设,提高出省通道技术等级和通达深度,形成畅通的对外运输大通道。

(三)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新格局,要求加快形成完善的干线公路网络

未来5年,省将着力实施“四区两带一线”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优先发展,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县城和中心镇为节点,加速人口和产业集聚,大力推进城市群产业合理分工布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海西地区的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到年海西地区城镇化率达到75%,率先实现工业化,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统筹发展环湖地区和三江源地区,因地制宜地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布局,加快形成区域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强化州(地、市)、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人员、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整合,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内部高效、外部通达的城乡交通体系。为此“”期亟需加快改善区域之间以及各区域内部的交通联系条件,升级改造省会

西宁与州府之间的通道,完善州与县、县与中心镇之间的公路网络,不断增强干线公路网络对“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四)发展壮大特色经济产业,支持优势资源开发战略,要求加快公路、水路建设,推进现代物流发展

未来5年,省将以构筑战略新高地和培育经济增长极为目标,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和重要载体,以重点产业突破、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布局优化为抓手,加快特色产业园区、示范区建设,打造在西部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十大特色优势产业。“”期将大力推进海东现代农业、海北海南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加速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加快发展曹家堡临空综合经济区、乐都装备工业园、民和下川口工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启动格尔木藏青工业园建设;进一步提升东部地区、州府所在县工业集中区发展水平,支持所有具备条件的县、矿区建设工业集中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精深加工业,使其成为聚集人口、吸纳就业、带动发展的重要载体。

支持优势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要求大力推进与重要资源产业基地相连接、与特色经济相适应的资源公路建设,并以货运枢纽站场为依托建设物流货运中心,构建覆盖广泛、运转高效的货物运输网络;另一方面,结合货运需求,因时因地制宜地加快重点地区的资源开发地方铁路建设,畅通资源外运通道,推动资源开发的顺利进行。

(五)建设高原旅游名省,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要求完善公路、水路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客运发展

根据《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期将以建设全国高原旅游名省和新兴的国际型、复合型旅游目的地为战略目标,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推动“四个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未来5年将大力打造“大美”旅游品牌,以塔尔寺、湖、金银滩—原子城、藏医药文化博物馆等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重点,提升以西宁为中心的夏都旅游圈、西宁—三江源生态旅游线、兰青—青藏铁路观光旅游线、门源—祁连森林草原风光旅游线“一圈三线”旅游发展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还将促进跨区合作,推进“大九寨”、“大香格里拉”旅游带发展。到年,全省旅游总人数达到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全力提升旅游业发展保障水平,要求一方面加强旅游公路、内河航运等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以旅游客运站为集散中心,辐射省内重要旅游景点,逐步完善旅游客运网络,不断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

(六)抓“三农”,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促进民族团结,要求加强农牧区公路建设和提高基本公共运输服务水平

省城乡发展极不均衡,广大农牧区一直是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尤其藏区生产方式落后,群众生活水平低下,贫困程度深,民生问题突出。“”期将进一步落实中央支持藏区发展的政策,坚持发展特色农牧业,切实改善民生,满足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从事宗教活动基本出行需求。未来5年还将稳妥推进异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定居,把扶贫开发与优势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农村公路是省农牧区最主要甚至唯一的交通方式,势必要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和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过程中发挥先导和带动作用。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建设,努力提升交通覆盖程度和通达水平,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性和抗灾能力;进一步扩大农村客货运输服务范围,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尤其是要改善藏区和其他贫困地区人民的出行条件,全面提高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七)落实“生态立省”战略,建设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求充分贯彻生态保护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交通

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和省的总体战略部署,“”期将进一步落实“生态立省”战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坚持走“经济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把保持环境质量与推动绿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分类指导,努力实现高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以环境保护优化支持实现跨越发展。

建设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求公路水路交通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加强对三江源核心区、湖流域、祁连山水源涵养区、柴达木地区等生态敏感区、退化区、脆弱区、重点流域、天然草场的生态环境保护。在交通建设中采用符合自然生态环境的技术指标,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公路交通与自然和谐发展。运输领域注重发展低碳交通,加快淘汰落后的运输装备,积极推动交通资源的再生和循环利用,在发展中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八)保障国防安全,提高交通应急救援和抗灾保通能力,要求提升公路通行能力和网络化水平,加强交通运输应急保障建设

是除西藏以外的最大藏族聚集区,是我国民族宗教工作的重点地区,承担着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任。同时也是地震、冰冻雨雪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交通运输安全及应急保障能力,将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考验。另外,随着运输需求规模持续扩大,社会机动化水平迅速提升,运输从业人员数量增加,交通运输安全风险将大大增加。

为适应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及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要求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保障重要战略物资和应急救灾物资运输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加强公路水路运输安全生产和监管,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推进道路救援网络和水上应急救助体系发展,建立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交通运输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公路水路运输应急保障能力。

(九)恢复重建灾区交通基础设施,重建社会主义新玉树,是“”期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期将按照“上两个大台阶”的总体要求,把国家支持玉树灾后重建的政策与藏区跨越式发展的政策结合起来,与建设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结合起来,认真实施《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用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使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再通过进一步努力,把州府所在地建成高原生态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中心城市和藏区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地区,同步推进其它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发展,实现建设生态美好、特色鲜明、经济发展、安全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玉树的宏伟目标。

交通运输部门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在基本恢复重建灾区交通设施的基础上,着眼于建设新玉树的需要,通过“”期的努力,完善公路网络结构,提高路网抗灾能力,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为建成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提供支撑。

3交通运输需求预测

道路运输是省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特别是在旅客运输体系中(干线客运和旅游客运)居主体地位;年底,道路客货运输量分别占全社会客货运输总量的95%和70%。铁路承担了重要矿产资源的流通,促进了高原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民航处于起步阶段,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小;水运承担零星少量客货运输。

“”期,省经济社会仍将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速度,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仍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城镇化进程加速,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速也将分别达到10%和12%。“”期满也是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不断提高“三个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时期,丰富的旅游、矿产资源及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形成的交通网络将极大地吸引人员、物资在网络中的流动,“”期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货运量、周转量均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省道路(公路)水路客货运输量的历史发展数据,结合对“”期交通发展面临形势的分析以及对运输需求发展趋势的判断,

预计到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推进,省道路客运量约为1.8亿人,年均增长12%左右,道路旅客周转量约为88亿人公里,年均增长12%左右;道路货运量达到约1.5亿吨,年均增长13%左右,道路货物周转量达到约42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3%左右。“”期是加快资源开发步伐的重要时期,一批大型工业项

目相继建成投产,对铁路货物的运输需求大幅增加,同时青藏铁路沿线等高原旅游业的发展对沟通与内地人员交流产生促进作用。根据《省地方铁路“”发展规划》,预计到年,随着青藏铁路运输效能不断提高、国铁线与重点资源开发性地方铁路的建设,省铁路客运量约为700万人,年均增长5.5%左右,铁路旅客周转量约为60亿人公里,年均增长7%左右;铁路货运量达到约0.4亿吨,年均增长4%左右,铁路货物周转量达到约22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5%左右。

随着西宁曹家堡民用干线机场和格尔木军民合用支线机场的改扩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将大幅提高,根据《西部机场集团机场公司“”战略规划》,预计到年,省民航客运量约为450万人,年均增长20%左右,民航旅客转量约为25亿人公里,年均增长17%左右;民航货运量达到约4万吨,年均增长20%左右,民航货物周转量达到约0.3亿吨公里,年均增长23%左右。

“”期,随着高原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内河航运和重点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运旅客运量和货物运输量将大幅提高,结合省内河航运的规划,预计到年,水运客运量约为80万人,年均增长15%左右,旅客周转量约为1000万人公里,年均增长15%左右;水运货运量达到约45万吨,年均增长10%左右。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发展预测。

4“”期阶段性特征

从的发展基础和未来需求来看,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公路水路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服务性行业的战略地位没有变,人民群众持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没有变,从中央到全省各级政府对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视支持没有变。未来5年,全省交通运输发展仍处于黄金机遇期,要着力发挥其基础和先导作用,做推进“四个发展”的表率。初步判断“”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如下:

(1)交通基础设施仍处于集中建设、提高能力的关键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准确把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指出“”期要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当前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网络不完善的问题仍然突出,提高基础设施供给能力的任务还很繁重。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下一阶段要抓住国家支持等省藏区发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玉树灾后重建等一系列机遇,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整合资源、集中力量,重点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从交通自身发展趋势来看,“”期国家将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提升国省干线的技术等级和服务能力,扩大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并加以完善提升,公路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总趋势不会有大的改变。因此,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期的主要任务,需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做到从认识上统一、体制上改进、规划上体现、政策上保障。

(2)交通运输将进入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期。中央xx届五中全会强调,新时期要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在基本出行和运输得到保障的基础上,社会公众对交通运输服务水平、质量和效率要求不断提高。预计在“”期,提升运输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客货运输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切实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将是主要任务之一。

(3)交通发展处于增长转型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遵循交通运输自身发展规律,“”期省交通工作肩负着构建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使命。公路水路交通既面临着加快建设的发展任务,同时又面临着创新发展的要求和资源环境的约束,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基础上,要注重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提升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

(4)交通发展将进入矛盾凸现期。增加交通总量和供给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是“”期交通运输行业须致力解决的首要问题。在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进程中,长期积累以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将会越来越显现,主要是体制机制与管理问题、资源环境压力与资金约束问题、交通建设与运输服务质量问题、市场培育与规范问题、人民群众关注的交通行政执法和服务问题等。这些矛盾和问题,直接关系到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在“”期充分认识,积极应对。

篇12:第三产业发展前景调研报告

第三产业发展前景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碧江区第三产业的基本现状,找准制约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区政协商贸流通组组织政协委员对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通过摸底调查、实施问卷、走访座谈、实地调研等形式开展工作。委员们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经济总量保持持续增长,第三产业增比进位快

,全区地方生产总值(gdp)769495万元,比(下称同比)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411万元,同比增长 8.8%;第二产业增加值284440万元,同比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409644万元,同比增长19.9%,增加值位居全市首位。

(二)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贡献显现

20,我区第一产业比重由17.7%降至年9.8%;第二产业比重由20的32.97%增加到2012年的36.96%;第三产业递幅最大,比重由年的49.3%增加到2012年的53.2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结构比由20的 13.6:36:50.4调整为9.8:37:53.2;三次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分别为:0.8、0.7、10.7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 4.8%、33.3%、61.9%。第三产业总税收51959万元(其中地税收入24751万元),占区财政税收的56.94%,其中批发零售业纳地税 1230万元,占地税收入4.97%;住宿餐饮业纳地税1260万元,占地税收入5.09%;金融业纳地税万元,占地税收入8.15%;房地产纳地税13672万元,占地税收入55.23%,是纳地税最大的行业。我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1万余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6.47%,第三产业成为我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主要力量和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三类产业比重变化,是区委、区政府抓改革,调结构,促发展的结果。

(三)传统主导产业不衰,新兴产业正在崛起。

来,区委、区政府先后实施了“兴工富区、强农稳区、旅游活区、商贸兴区、环境立区”和“三化同步、一业振兴”战略,实现我区经济快速发展。 2012年,我区传统第三产业已成多层次发展态势。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生产总值40899万元,占gdp的5.3%;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生产总值为58017万元,占gdp的7.5%;金融业生产总值为35815万元,占gdp的4.7%;房地产业25240万元,占gdp的3.3%;文化旅游业正在兴起,产业总量占gdp的4-5%;其他服务业生产总值217328万元,占gdp的28.2%,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生产总值为 26645万元,占区生产总值的3.5%。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等得到发展,新兴产业如网购、居民服务、家政等服务业正在快速发展。从我区第三产业发展战略来看,发展文化旅游业、商贸业是我区的重头戏;其次是发展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等。

二、我区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渡依赖工业,对第三产业重视不够

一是过多重视工业,对第三产业关注少,至今我区没有出台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二是第三产业投入资金少,扶持力度小;三是区委、区政府没有成立第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形成合力去解决。四是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缓慢,传统三产比重过高,新兴产业比重较小。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

一是我区各旅游景点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二是我区公路网普遍存在技术等级低、路况差,农村客运能力不强;运输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是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和水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线路少,运力不足等表现突出;站场建设规划滞后、布局不合理;场地狭小、功能缺失;投入较少、发展缓慢,乡镇客运站普遍存在等级偏低、设施简陋、功能单一。

(三)集散功能不完善,产业竞争力不强

一是交通集散和景区景点自身功能不配套,体制机制不完善,旅游市场发展迟缓。如九龙洞、梦幻锦江景区经营管理为政府主导,分别为市、区管理,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大明边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项目建设推进慢。二是我区物流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功能单一,信息化程度不高;商贸业缺乏规模专业市场,商业中心区规模形成不大,商业发展的特色聚集效应不明显,没有大型购物广场和商业集聚中心,整体竞争力弱,缺乏辐射带动力。

三、加快发展我区第三产业的建议

(一)转变发展理念,营造第三产业发展氛围

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第三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区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要充分认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及作用,按照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把发展三产放到与一产、二产同等战略位置来抓,实现“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活三产”目标,推动三产有重点、有步骤的全面协调发展。二是成立区第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区四大班子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区商务、旅游、交通、住建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并建立长效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抽调专人办公,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和指导全区第三产业发展。三是夯实农业基础,巩固工业基础,农业对第三产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要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第三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工业发展为第三产业发展注入资金,使其发展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四是要加强管理,调整布局。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健全第三产业管理体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着力发展第三产业,确定发展方向,调整布局和结构。五是抓好规划,做好二产、三产同时推进。随着我区工业企业的不断扩大,二产的发展速度加快,政府应着力抓好三产的整体规划,做到三产与二产同步推进。

(二)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我区尽快出台第三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20原县级XX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按照不同产业的划分在税收减免、征地、用电、用水、融资等方面制定出台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在制定第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具体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扶持性政策的导向性作用,适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扶持范围,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鼓励三产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二是加大要素投入。将政府性投资向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和骨干项目倾斜,对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且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鼓励社会投入;设立第三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专项发展基金。

(三)完善文化旅游集散功能,推进第三产业持续发展

以文化旅游业为支柱产业,把我区打造成集生态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一是建设川硐新区旅游集散中心,形成“旅游集散、咨询服务、旅游展示、旅游街、手机网”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于一体旅游服务功能,与相关旅游企业建立租车、游览、住宿、餐馆、购物等业务合作关系,打造集游客交通集散、旅游信息咨询、旅游接待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推动商旅互动。二是成立碧江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国投旅游集团公司、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整合中南门、锦江及其他旅游资源,采取政企合作开发旅游产业;制定《碧江区促进文化旅游发展暂行办法》、《关于旅行社组团到碧江区旅游景区门票优惠及奖励政策》。三是加大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加快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六龙山环形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旅游特色乡镇,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开发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以国投公司为主体,民营企业入股的形式,以锦江为核心品牌,重点打造锦江旅游开发、东山中南门古城旅游项目,打造旅游目的地。将梦幻锦江与九龙洞、大明边城用“一票通”捆绑在一起,打造我区城市旅游黄金线。四是促进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重点扶持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较快的企业发展壮大,加大科技含量高,形成企业集群项目建设,发挥项目带动作用。抓好民族风情园文化创意品牌和大型品牌会展,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和带动作用。深度开发我区本土特色的文化产品,使文化产品中注入 “红色文化”、科教基地”等。

(四)抓好规范管理,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加强规划管理,促进我区商贸布局调整。按照“城内大商场,城中特色街,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总布局,重点强化对各条特色街规划、指导、管理,使网点设置趋于合理。一是通过物流协会整合物流资源,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纵向联系、横向沟通的工作网络。二是加快市场升级改造。重点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特色市场,推动商品市场从商品集散地向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加快传统农贸市场向连锁生鲜食品超市升级。重点是加快推进蔬菜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建设,加快汽车产业园、川硐新区五福新城和灯塔工业物流园区建设,打造XX区商业特色街,提升中心区的功能和辐射力。建议延伸大十字至小十字步行街到北门口,增加便水门至五完小步行街,建立休闲特色街,着力改造大十字和小十字购物中心。加大“万村千乡”的乡镇网点建设,逐步培育多层次的商业结构级次和竞争有序的商品流通市场。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新兴网购业务。完善商业特色街购物、旅游、观光、休闲的综合服务功能,建立朱砂原始矿石、六龙山竹笋等特色旅游产品大型批发市场,推进旅游商品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三是大力发展住宿餐饮。按照“催生一批,培育一批,做强一批”的思路,建设特色饮食休闲娱乐一条街,形成多风味、多品种的餐饮品牌(如碧江“一锅羊”等),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推动茶楼、酒吧、咖啡馆、自助ktv等休闲服务业的发展。四是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多项服务功能的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和连锁便利店,推动社区服务业的连锁化、品牌化经营。推动新兴计算机、维修业、家政、信息咨询等服务业有序发展。

改善供求结构,保障房地产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定期与房开企业交流沟通,帮助企业摸透市场趋向,多开发中低价位楼盘。鼓励房开企业运用兼并重组、联合经营、股东置换等方式做大做强。按照“武陵之都,仁义之城”的定位,加大市场、商场、商务公寓等商业地产开发建设力度,使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二是进一步规范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工作。建议成立市区两级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办公室,作为住建部门二级局,负责抓好拆迁工作,承担具体法律责任。建议以区委区政府名义起草《征地补偿安置实施方案》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由市委市政府行文,明确房屋征收补偿安置管理体制和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标准。三是完善住房保障监管制度,确保保障性住房惠及贫困群众。推动出台全区住房保障标准制度,切实查处骗购、骗租、家庭收入增加未退保障性住房情况,制止房屋转租合租。四是建议向市政府请示将市住建局物业管理职能委托区住建局履行。按照《物业法》、《贵州省物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采取试行招投标方式,选聘符合资质物管公司,助推小区住宅管理向社会化、专业化物业管理转变。

创新工作思路,建立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一是尽快解决和平乡等交通瓶颈,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县乡道改造补助资金和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逐步解决中长期交通发展问题。二是积极与上级交通主管部门争取相关项目立项审批和完成项目报批评审工作。将城乡建设与城镇化进程融入交通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强项目储备,以项目带动城镇化发展。以县道、乡道建设和危桥改造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提高通达深度、技术标准和网络化水平。三是将农村公路建成路、站、运一体化。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和条件,到实现村村通客运。提升和完善现有的乡镇客运站功能,加强客货运站场的建设,促进城镇内外客货运储运。四是加大旅游公路建设,形成城乡交通运输网。坚持“建管养运”并重,提升县乡村公路等级。建设绕城公路、环线公路,拉大城镇框架,促进城镇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第三产业人才培养。通过市职院、区职校、区就业局培训,构筑社会化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加强第三产业岗位培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三是制定人才引进计划,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大力引进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旅游、信息技术、文化经营等高端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实行与引进人才配套的激励政策,妥善解决住房、家属就业等后顾之忧,为我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篇13:县农家乐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__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关天经济区战略规划、建设大__中央公园和省市打造人文__・山水__、__最美是__旅游品牌的机遇,以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国家旅游强县和打造__第二生活区为目标,坚持把旅游业作为一项富民产业和朝阳产业重点培育,旅游业保持了强劲快速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结构的明显变化,__县农家乐也逐渐兴起并快速发展壮大,越来越受到各地游客的青睐,有力地推动了__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了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近期,笔者对__、__、__、__、__等5个涉游镇的农家乐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__农家乐经历了初始发展期、自我完善期、规范管理期三个提升发展过程。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农家乐经营户169户,其中星级农家乐140户,在__、__、__、__、__5个涉游镇形成了以景区为依托并辐射周边的农家乐集群,拥有近余人的农家乐和乡村游从业人员。__镇有农家乐75户,其中星级68户,在__国家森林公园入口周边有26户、__山庄周边有11户,其余分布在__村、__村__街道、__村等地;__镇有农家乐17户,其中星级13户,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公路沿线;__镇有农家乐33户,其中星级25户,主要分布在火车站附近;__镇有农家乐29户,其中星级23户,分布在__景区、__景区和__镇街道等地;__镇有15户,其中星级11户,分布在古镇街道、南北市场和过境公路旁边。今年新建农家乐23户、升级改造18户、认定农家乐示范户25户。各镇农家乐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__农家乐发展要紧紧围绕建设__第二生活区、打造省级旅游示范县及全国旅游强县的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农民自愿、管理规范、突出文化的思路,以满足广大游客消费需求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__等大中城市旅游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我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地方文化资源、特色饮食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品尝农家饭菜、观赏民间艺术、体验农村生活的乡村旅游模式,促进农家乐档次和接待能力提升,构筑具有__特色的休闲乡村游体系。

(一)统筹规划,打造农家乐集群。坚持以乡村为依托,以食宿为主业,以生态为主题,以满足需求、休闲娱乐、优质服务、增效增收为目标,精心编制可操作性强的农家乐发展具体规划,按照区域特点,合理布局,着力打造农家乐集群点。不断挖掘地域饮食特色,建设__镇__村、__镇__村和__村、__镇__村三个大农家乐集群,加快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文化内涵丰富的农家乐发展格局。

(二)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企农联建农家乐新模式,允许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全县农家乐发展总体规划范围内,通过以土地入股、使用权转让、租赁土地、联合开发等流转形式兴办功能完善、规模较大的农家乐,有效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和要素,健全市场+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和公司化管理机制,促进农家乐集群化、规模化、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实现企业、农户和社会共赢。

(三)挖掘内涵,开发特色菜系。深度挖掘农家乐发展内涵,重点培育具有八大特色(特色环境、特色建筑、特色饭菜、特色餐具、特色住宿、特色商品、特色民俗、特色体验)的农家乐集群和农庄。充分发挥__传统饮食野、绿、鲜的优势,根据不同区域,按照当地饮食文化元素研制和推广特色菜系,在__北部打造__蒸碗子,中部打造__十三花,__古镇打造八大件等__传统特色系列菜系,不断提高__农家乐的知名度。

(四)健全机制,科学规范管理。一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农家乐管理机制,完善农家乐行业管理制度,指导涉游镇成立农家乐协会或集群点共同体组织,自主规范、平抑物价、客源共享、利益均享;二是制定全面的农家乐规范经营标准体系,实现农家乐建设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严格准入制度,强化过程管理,不断规范农家乐经营行为;三是建立健全农家乐服务质量管理认定机构和体系,具体负责农家乐特色示范点和星级经营户的评审和认定工作,在全县培育发展一批特色示范村和星级经营户,发放统一的特色标示牌匾、经营户牌和星级牌,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奖励,实行动态化管理。

(五)加强培训,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认真开展农家乐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行业服务规范、民俗风情、旅游知识、管理知识、接待礼仪、诚信经营理念等方面培训,从农家菜烹饪、餐饮服务礼仪、食品安全和卫生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分层次组织农家乐管理人员、经营户外出考察、学习,转变思想观念,通过举办农家乐发展论坛、技能竞赛、厨艺大赛等活动,努力提高经营业主及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

(六)加大扶持,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发展农家乐的扶持政策和鼓励措施,在农家乐建设用地、贷款、办理建设手续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对规模较大、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农家乐经营户享受

农业龙头企业同等待遇,在税费、资金上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通过政策性资金捆绑使用、招商引资、鼓励金融机构为农家乐提供小额贷款或低息贷款、建立农家乐发展基金等多种渠道,扶持农家乐集群点规范化建设,加快发展特色鲜明、初具规模、管理规范、品牌响亮的农家乐。

篇14:县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县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近三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强工兴城”主战略,大力实施“五年决战工业500亿”,主攻产业、决战工业,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今年1—9月,全县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8.32亿元,同比增长21.5%;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3.56亿元,增长51.5%;利税24.5亿元,增长50.4%;规上工业增加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20xx年全年总和的近两倍,利税是20xx年的近三倍。工业园区发展突飞猛进,规划面积达到了30.64平方公里,建成面积由20xx年的2.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近9平方公里,共落户企业141家,其中投产企业91家;规模以上企业由20xx年的32家增加到现在的55家。1—9月,园区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7.9亿元,同比增长35.77%;完成工业增加值24.77亿元,增长24.71%;实现税收4.72亿元,增长76.89%。

在“强工”战略深入推进的同时,一些制约和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也逐步凸显。特别是随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我县园区企业年货运量达30万吨左右,货物运输辐射国内10余个省市,工业企业物流难的瓶颈愈加突出。因此,当前的物流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何有效破解物流难题,助推工业经济发展已刻不容缓。

一、我县物流业发展现状

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的集合。从目前我县的物流业来看,还仅仅停留在以货物托运为单一功能的物流业发展初级阶段。

我县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20xx年以前,全县仅有少数几家从事托运的企业,且经营范围十分有限,起初仅有南昌、九江两条物流专线,以运输日常生活用品为主。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商贸市场日趋繁荣活跃,两条省内物流专线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些投资主体纷纷投资开办物流公司,并逐步开拓省外物流专线,物流业呈现出不断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经过近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方方达、顺鑫、奔马(南昌)、华东、老涂、洪齐、君安、洪顺、赣北吴记、诚捷、大广久鑫、双华、鑫鹏、洪伟、娇姐、515货运、赣北快运、利群、恒祥、黄锋、奔马(武汉)等21家物流公司,其中老涂、方方达、大广久鑫、鑫鹏、娇姐等5家规模相对较大;开通了南昌、九江、长沙、武汉、佛山、义乌、泉州等七条物流专线,其中营运南昌专线的公司有10家,九江、佛山、义乌专线的公司有2家;运输范围也由原来的日常生活用品拓展到家具、电器、建筑材料等多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21家物流公司的货运量为20余万吨,约占我县全年货运量的5%,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机制灵活、竞争充分的物流市场主体。

为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20xx年,我县成功引进达星国际商贸物流园落户我县,该项目总投资2.08亿元,占地140.6亩,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分为物流运输区、商贸展示区、商务办公区、仓储停车区、汽车修理区、配套服务区等六大功能区。物流园以市场信息为基础、以产品配送为主业、以现代仓储为配套、以多式联运为手段、以商品交易为依托,形成五位一体的专业物流体系。目前,物流园区已建成6栋用房约2.1万平方米,另有7栋用房约2.2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年底可建成投入使用;方方达、华东等21家物流公司均已搬入物流园区并开业运营,物流园区发展正步入正常轨道。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我县物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展步伐仍然缓慢。物流公司各自为战,工业企业货运量小,加之运输环境不够宽松,严重制约了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公司各自为战,物流信息闭塞。目前,我县物流业主要依靠物流公司自有车辆运输货物,基本还处于自给自足的阶段。由于经济利益的关系,物流公司各自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不愿分享自己的客户信息。未对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物流公司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线路重复,使本来就有限的货源被分散至多家物流企业,往往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拼凑一车货物,造成产品外运屡遭阻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及信誉度。缺乏与外界车辆的沟通联系,物流信息十分闭塞,无法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造成了工业企业货运不畅、物流公司效益低下的双重尴尬局面。少数物流公司还经常半路加价、中途甩货,致使企业托运的货物成本大幅增加,甚至延误了交货时间,企业业主苦不堪言。

(二)企业货物量小,运输成本过高。由于我县工业发展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到中期的过渡阶段,工业企业实力普遍不强,产品产量不足且不稳定,大多数企业以零担货物为主,货源严重不足,时常难以满车发货,造成运输费用相对较高。同时,不少企业在整车货物的情况下便自己装运发货,在遇到零担货物时才通过物流公司运送,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物流公司的积极性。

(三)环境不够优化,行业垄断明显。据业内人士反映,虽然从我县过境的货运车辆较多,但由于交警、运管等有关职能部门对过境车辆管理过于苛刻,如有轻微违章或违规行为动辄罚款几百上千元,使得外地货运车辆不敢进城顺路带货,致使我县的物流环境较差,造成了运输资源的浪费,进而形成了本地物流公司垄断经营的局面,不利于物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三、破解物流难的思考与建议

物流难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普遍问题,从我县周边各县(市、区)来看,物流业发展都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业,也没有一个破解工业企业物流难的比较好、可借鉴的办法和经验。通过到高安市和上高县的考察和实地调研,我们了解到上述两县市在发展物流业中,都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为主,政府基本处于“无为”状态。同时,上述两地也有着我县不可比拟的优势,如高安目前共有货运车辆2.3万辆,年总运量位居全国县市首位,已形成了物流滚滚、货畅其流的繁荣局面,所以不愁物流难;上高县地理位置优越,320国道穿境而过,过境车辆较多,加之园区共有投产企业215家,特别是有裕盛、匹克等这样的大型鞋企,也基本形成了货畅其流的局面。

结合我县目前的现状,我们认为,加快我县物流业发展,破解物流难题,必须紧紧围绕“大商贸、大物流”的发展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环境为保障,采取强力措施,着力抓好四个环节,从而助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一)加快完善两个平台

一是搭建信息平台。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分别设立物流信息平台,采取货物拼凑整车运输的方式,最大限度提高货运车辆的'实载率,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将货物往外运送。同时,要与全国、全省物流信息平台联网,并建立日常联系协调机制,将需要托运的货物信息及时发布,引导过境车辆进城顺路带货,确保工业企业的货物在第一时间运达目的地。

二是夯实物流平台。要进一步完善物流园区的仓储、库存等主要功能,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商户入驻,形成集聚效应。物流园区要成立工业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备足配送车辆,以最快的速度将货物配送到位。同时,要逐步完善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功能,开通沿途公交线路,设立公交站台,最大限度聚集人气、商气。要加大营销和

宣传力度,将营销范围拓展到周边三省九县,吸引周边县市有实力的物流公司进驻物流园区。同时,要与周边县市的物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尽可能将他们需要托运的零担货物集中到我县物流园区转运,逐步把物流园区打造成以修水为中心、辐射周边三省九县的物流集散地。

(二)抓好内外资源整合

一是整合县内资源。要成立物流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明确物流行业协会的管理权限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普及行业管理规范、交流行业发展信息、沟通和联系行业内企业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我县物流业有序发展。要切实抓好县内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采取强有力的举措,整合重复线路,优化货源配置,切实改变分散经营、各自为战、无序竞争的现状。同时,要将工业园区企业自有的物流业务进行剥离,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保障物流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是利用县外资源。要与输出地的物流公司寻求长期合作,最大限度降低运输成本,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货物二次转运,直至运达目的地,解除企业货物托运的后顾之忧。要采取市场化手段,在高速公路及省道的醒目位置设立引导牌,引进过境车辆进城顺路带货。负责物流信息平台的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对接,使企业的货物能够安全、及时发出。

(三)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货运环境。交警、运管等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全县大局出发,坚决打破部门小利益思想,出台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进入我县顺路带货的货运车辆要特别对待,一般轻微违章行为只纠章、不罚款,做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营造良好的物流业发展环境,坚决打破现有的市场垄断行为,使外地货运车辆进得来、留得住、运得出,达到货畅其流的目标。对影响我县物流业发展的人和事,纪委、监察部门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二是规范行业行为。要强化对物流企业的管理,物价等部门要指导制定合理的市场价格,实行明码标价,公开收费标准;要加强对物流企业的诚信经营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对托运的货物要按照事先约定,快速安全地送达目的地,杜绝半路加价、中途甩货等违规行为发生,形成比速度、比效率、比服务的良好氛围。对不符合资质、违规经营的物流公司要进行清理取缔,达到净化市场环境、规范行业发展的目的。

(四)加强政策支持扶助

一要扶强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一至两家有实力的本地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通过龙头企业的有效带动,促进全县物流业转型升级,进而解决困扰工业发展的物流难题。同时,重点扶持广州、义乌等两条物流专线,由现有物流企业进行公开招投标,合理制定补贴标准,确保物流企业每天有车发向上述物流汇集地,提升物流运输成效。

二要建立补贴机制。探索建立对工业企业的运费补贴机制,对投资规模亿元以上的企业,按照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上缴增值税、提供就业岗位等实际情况,并结合其物流情况,制定适当的补贴标准,予以一定时期内的补贴,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切实缓解企业的运行压力。

篇15:县工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工业发展水平较低。从工业总量看,在全市居于末位。从横向比较看,与汉滨、旬阳、石泉等大县差距明显,与宁陕、岚皋等实力相近的县比较,发展明显滞后,距离逐渐拉大;从经济增长方式看,“高投入、高消耗、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二)工业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发展主要以资源依赖型产业、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开发为主。止目前,14户规模企业煤炭企业占了6户,煤炭一“感冒”,全县经济就“发烧”,煤炭“一枝独秀”的格局短时期内无法从根本上改变。

(三)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一是规模不经济,“品种一火车,产品一汽车”,一般性产品多,名牌产品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价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二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缺乏驾驭大市场的本领和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

(四)投资环境仍需改善。一是缺乏良好的投资硬环境。“交通瓶颈”还未正真打破,节能减排、土地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与发展产业的矛盾依然突出。二是创业动力不足。__发展环境与发达地区相比,居民观念落后,小农经济、小富既安习惯自然形成,内生动力不足。

(一)围绕调整结构一条主线。依托__山水、富硒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着力培育一批新型市场主体,逐步调整煤炭产业“一枝独大”的格局。重点抓好以中华蜂蜜、五味子、猕猴桃、山野菜、洋芋、魔芋和食用菌等优势农林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特色项目扶持工作,提高工业可持续发展后劲;筛选一批有市场前景、有资源依托、有成长潜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重点培育与倾斜扶持,抓小变大做强,努力形成工业经济增长的后续梯队,实现梯次发展、逐步壮大。

(二)完善工业发展两个平台

1. 提速现代绿色农业园区建设。把现代绿色农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基础来抓。坚持依托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合力打造品牌产品,促使龙头企业增产达效,实现一个龙头企业振兴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建立一片基地,一片基地致富一方群众的目的。

2. 加快绿色工业园区和飞地园区建设。一要充分发挥__现代绿色工业园区承载作用,加快三次产业的融合,全面推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区域循环式开发”,围绕优势资源,重点支持原有企业做大做强。二要继续加快“飞地园区”建设。根据园区建设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以道路、水、电、通信、环境卫生、绿化、环保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加大入驻项目跟踪服务力度,确保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入园。三要打造融资平台。充分利用银行贷款和融资平台,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打造三大循环工业体系

1. 打造富硒食品工业体系。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美味佳、津元春、草堂春等食品加工企业,围绕生猪、洋芋、茶叶、玉米、乌鸡、蔬菜等地道优势品种,主攻现代农业示范园产品产出和市场经营主体培育做大做强,建设上游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下游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富硒食品加工生产经营产业链,助推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县向农业工业县、工业农业县以及工农互补的梯次推进,最终实现强县目标。

2. 打造医药工业体系。打好黄连、玄参GAP认证的两张牌,加强同中国药科大学、安得药业、振兴药业合作,全面实施药材基地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抓住中国药科大援助__契机,以县制药厂与中国药科大学的科研合作为突破,盘活制药厂葛根素生产线,建成中药饮片生产线;加快中药提取物的研制开发和合作,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引进优势资本和先进管理经验,力争建成1―2个仿制药生产线,为做强医药工业增添后续力量。

3. 打造新型材料工业体系。坚持走“生态至上、环保优先、崇尚科技”之路,引进环保型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着力打造新型环保材料产业。引进环保型生产工艺技术,打造以瓦板石、中华绿、花岗岩、煤矸石为原料的天然装饰材料产业和旅游工艺品,力争新型材料产业产值有质的飞跃。同时要以生态环保为重点,巩固发展能源工业体系,促进现有能源工业企业提质增效。

(四)夯实四项工业助推措施

1. 聚力招商。抓住南水北调主体功能区的契机,加快建立__与京津等受水地区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提出一批产业项目,重点引进科技型、创新性、补链型企业和项目,承接产业转移。按照“转变观念、提高效率、增强服务、热情接待”的要求,让全县干部职工做到观念上“敬商”,形象上“亲商”,行动上“重商”;通过西洽会、龙舟节、贸洽会等平台,不断突出企业在招商中的主体地位。

2. 开拓市场

。充分利用产业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名、优、特产品,做大做强一批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企业或集团。通过特色产品进酒店、进超市和参加贸洽会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

3. 人才兴工。充分挖掘现有专业人才,利用他们熟悉市场行情和县情、懂专业技术的实际,为企业提供服务,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利用技校、职校和县校合作等方式,与科技单位联手,加大对现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当前工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加强培训、实践锤炼,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谋工业、管工业、干工业的素养,提升抓工业的科学决策力和执行力。

4. 优化环境。优化政务环境,凡是规定取消的审批项目一律取消,凡是规定取消的收费一律不收,凡是可以精简的程序一律精简。优化法制环境,要依法严厉打击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企业的保护力度,努力为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健全激励机制,落实奖励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坚持“扶优、扶强、扶大”。

篇16:县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旅游业发展现状,破解我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进我县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实现“旅游兴县”目标。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监督工作计划,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xx的带领下,于20xx年*月下旬至*月上旬对我县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到xx国际公园、xx镇xx故里、xx茶花博览园、xx花果山生态园、xx公园等地进行了现场调研,听取了县旅游局关于全县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汇报。通过调研,了解了我县旅游业发展现状,也了解到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我县地处xx丘陵与xx平原过渡地带,作为xx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展旅游业不仅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而且具有深厚的人文资源优势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的辛勤努力下,我县旅游业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开发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逐步发展历程。呈现出健康发展的势头。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规划,打造亮点。要加强和完善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规划,并强化规划的实施力度,切实保障旅游产业高水平建设和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我县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彰显人文历史口味,不断拉大旅游框架,造精品、创名牌,以“精品、名牌”增强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建议把xx的“xx故里”纳入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争取国家、省委的.项目支持。

(二)提高认识,树立信心。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全县上下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上来,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对于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政府要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营销措施、完善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推动我县旅游业实现一个跨越式发展。各级各部门要把旅游业摆上重要位置,放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强化组织领导,集聚各方力量,促进全县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政府对旅游业的财政投入要不断增加,借助各种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改善我县的旅游基础设施。要切实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信誉好的大企业、大集团到我县投资旅游开发。建设有影响力、吸引力的旅游、休闲、游乐,增强游乐性、参与性和吸引力,活跃xx的旅游市场,增加旅游效益。

(四)营造环境,培养人才。人才资源是旅游资源中的核心因素,旅游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决定着旅游业发展的质量。要采取多种形式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旅游业方面的拔尖人才。

(五)强化宣传,助推发展。要继续做好旅游宣传与公关,围绕名人文化游、书法文化游、红色文化游、宗教文化游、绿色文化游等特色项目进行推介,融入省际旅游线路,借船行舟。发挥“中国书法之乡”品牌优势,举办全国性书法展览,开展书法艺术交流,助推xx旅游宣传。

篇17:县财政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了打造“三地一城”、实现“五翻番”、做好做活“六篇文章”的总体部署,这是开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新局面的重大举措,也为加快我县财政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全县财政部门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服务,着力提高加快产业提升、促进基础完善、支持城乡统筹、引导生态优化、保障民生改善、服务党建领航六项能力,全面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做好做活“六篇文章”服务,为全力打造“三地一城”出力。

一、积极培植财源,提高加快产业提升的能力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而工业又是产业的关键。,二产实现的税收占全县税收近70%。财政要增收,希望在工业。财政部门要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资源特色,把主要精力放在扶持企业做优做强、提升产业层次上来,大力扶持打造矿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承接的重要聚集地。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投资力度,每年安排工业园建设资金不少于500万元,支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工业园区绿化、亮化和美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力。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工业用地的收储力度,不断扩大园区规模,为引进重大产业项目、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提供用地保障。

全力支持招商引资。每年安排招商引资基金不低于300万元,确保招商队开展招商工作、参加省市组织的重大节会、组织各类推介会等经费开支。会同县有关部门完善招商引资各项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各单位引进成长性好、配套性强和财税贡献大的项目。

完善各项扶持政策。每年安排承接产业转移奖励资金不少于450万元,主要用于对企业发展的奖扶。结合已出台的“3个20条”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整理。重点支持矿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外矿生产、朝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朝上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延伸。完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奖励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多向重点企业、重点行业放贷。完善纳税大户奖励办法,鼓励企业增产增效。

二、加大项目建设,提高促进基础完善的能力

紧紧围绕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打造赣粤边际宜居宜业、文明幸福的精致新城”的目标,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多谋善思,运作好项目,筹集好资金,全力支持全县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争资争项力度。每年安排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不少于100万元,围绕打造“三地一城”,加大项目开发资金投入,认真谋划、包装、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与发改委一起充分履行争资争项的牵头单位职责,发挥部门优势,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政策导向,及时编印政策、项目、资金等信息给各单位,以便有的放矢争资争项。结合我县资源、产业优势和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信息跟踪,集中力量争取一批较大项目纳入国家、省、市发展规划。设立重大项目奖,每年安排奖励资金不少于200万元,对争资争项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做好资本运作文章。扶持县城投公司做实做强,精心包装好“一江两岸”老城区改造、工业园区松山片建设等一批有良好收益的项目,促进城投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筹措建设资金,年内完成向银行融资2亿元的目标。加强与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的沟通联系,争取其加大对我县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项目资金的扶持力度,力争项目资金2亿元。发挥财政资金“撬杆”作用,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事业。制定出台财税扶持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我县有条件的企业早日上市融资发展。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对市政基础设施维修、城市绿化养护等,每年安排城市维护费300万元以上,并逐年增加。对教育、文化、卫生、保障性住房、公路、环保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精心编制好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加大土地资金的管理,确保土地收储资金需求。对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科学充分测算财政负担水平,积极探索BT模式、向金融机构贷款等形式,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审计等部门要不断加大对工程预决算的审核,节约建设资金。

三、加大支农投入,提高支持城乡统筹的能力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县财政部门应围绕城乡统筹,加大支农投入,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深入实施产业富民战略,扎实推进农民增收。

加大水利设施投入。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的专项资金,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节水灌溉工程,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会同县水利、发改委等部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防洪堤工程建设、水库除险加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等水利项目的安排和经费投入。统筹规划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土地治理、库区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项目,统一规划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扶持农业产业发展。设立农副产品发展奖励基金,每年财政安排不少于100万元,对规模较大的蔬菜基地、果业基地、林业基地、种养大户给予财政补贴。每年安排“一大四小”建设资金200万元以上,支持推进造林绿化工程。整合各类农业资金,大力发展桂花、厚朴和玫瑰等芳香种植基地,年内向上争取200—300万元的产业奖补资金,努力把建设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芳香产业基地。把握上级扶持政策,精心包装油茶、葡萄等基地建设项目,向上争取农业优势产业补助资金。

加快城乡统筹建设。从20开始,在年初一般预算支出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安排、在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款中按8%的标准计提、在省市返还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按50%的标准计提等三个方面专项安排城乡统筹发展专项资金。通过集中一定财力和资金,使新增财力向城乡统筹、改善民生倾斜,优先解决就业、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发挥财政导向,提高发展生态优化的能力

围绕建设“生态福地”,县财政部门要创新思路,通过加大投入、争取项目、以奖代补等措施,在推进发展生态化中谋求更大作为。

加大旅游开发投入。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投入,每年安排旅游专项经费20万元以上,确保各项工作经费,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在资金、土地、财税政策方面给予支持,重点发展好特色芳香苗木观光、客家瑶族风情、“农家乐”休闲等特色旅游。发挥财政资金、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和提升温泉度假村、中滩风景区等旅游景点,完善景区水、电、路和餐饮、住宿、娱乐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我县旅游层次和环境品位。

争取生态项目资金。充分利用划分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这一契机,依托桃江源区域优势,积极向上争取主体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年力争实现3500万元,并确保逐年增加。围绕省级梅子山森林公园、桃江湿地公园、桃江源自然保护区、芳香产业等建设项目,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项目补助资金。同时,积极争取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退耕还林、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等政策性补助资金。通过积极争取生态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支持创建全省乃至全国的珍稀苗木综合利用示范县、碳汇林业示范县、林业科技示范县和林业项目建设示范县。

制定各项奖扶政策。在每年预算中安排生态保护专项资金,用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支出和以奖代补等开支,对林业种植抚育、果业种植、节能减排、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做得好的项目给予适当的奖补资金,并优先作为申报上级补助的项目。

五、坚持财政为民,提高保障民生改善的能力

牢固树立“心系群众,财政为民”的理念,关注民生,加大投入,为全县人民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谋福利,让干部安心干事、让群众安居乐业。

逐步提高职工待遇。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优化各项支出,优先保障干部职工工资发放。在今年将干部职工的津补贴提高至人均1.5万元的基础上,积极跟进市直机关的步伐,尽快达到其发放标准。同时,要继续适时合理增加乡镇干部收入,使乡镇干部能更好地安心于乡镇工作。逐步提高干部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的缴费标准,增加职工住房公积金收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步伐,提高事业单位人员收入水平。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对各项民生资金足额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各项民生工程的落实。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确保到“”未,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支持实现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支持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农村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建设投入,着力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关心、保障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员、重点优抚对象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支持县福利中心、敬老院等社会福利设施建设。

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提前达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全力支持扩大第二中学规模、扩建第三小学工程、新建第四小学等工程,落实资金支持县城、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加快校舍改造步伐,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从2019年起,落实专项资金,对政府兴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医疗救助使用的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减轻群众看病负担;支持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加大计划生育投入,保障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资金,适时提高农村已扎二女户生活补助水平。

六、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服务党建领航的能力

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县财政部门应强化党建经费保障措施,切实做到向基层组织倾斜,为我县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

保障基层组织运转。将村干部报酬和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补贴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预算,建立与村干部工作业绩相挂钩并严格考核的村干部报酬动态增长机制,村干部报酬通过“一卡通”直接支付到村干部个人帐户,同时按每人每年560元的负担标准将村民小组长工资纳入财政预算;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2019年按每村不少于6万元的标准将村级转移支付资金补助到位,保障基层党组织正常运转;继续实施离任村干部的生活补贴政策,对年龄在55岁以上、连续任职2019年或累计任职2019年以上的卸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每年补贴资金足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大力支持党建活动。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2019年县本级安排资金72万元,逐步解决活动无场所问题;每年安排党建专项经费不少于60万元,支持农村党员培训,为困难党员发放生活补贴,奖励在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每年安排不少于120万元“三送”工作经费,支持“三送”工作,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抓好财政自身建设。坚持日常学习常态化,形成“中心组带动,规范制度推动,全局上下联动”的学习氛围。推行干部轮岗制度,优化人员资源、调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注重文学素养的提高,编印《工作简报》,给每位财政干部职工订购《读者》杂志和《家庭医生报》,专门开辟阅览室,为干部职工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科学理财,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把关,规范财政资金拨付流程,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的安全。强化服务意识,将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前线,空间拓展至挂点乡镇、工程建设现场,理念渗透至平安综治、和谐共建领域,牢固树立“心系群众、财政为民”理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打造“效率·温馨”财政。

篇18:县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多伦县物流业发展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发展状况

物流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全县经济普查数据统计,,我县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额20989万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5.50%。底,我县共有批发、零售、餐饮户数1918户,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6000万元,较20增长23.8%。底,共有商业网点1586户,其中:批发零售1349户、餐饮住宿业219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8户。全部货运车辆1468辆。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和企业改制,现存物流企业有:多伦县邮政局、玉成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纵横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万汇源超市、如海超市、永春商城等物流企业,物流基础设施有:商业一条街、中心市场、粮油市场、多伦大街市场等一些商业基础设施。在“十一五”期间准备筹建物流中心、牲畜交易市场、菜市场。正在筹建农民进城一条街和漠南商埠一条街建设,扶持培育的宝泉、龙泽、永春、大市场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极大地拉动了我县对建筑建材的需求。开工建设的新家园酒店、多伦大酒店和协鑫会所等星级客馆都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物流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近年来,我县物流现代化有所提高,现代物流方式和新型物流行业有所发展,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便民店等新型业态不断发展。

物流业总体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制约我县物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薄弱,导致物流成本高,影响了我县物流业的发展。

(二)特点

批零贸易业的主导地位突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美的购物环境,良好的售后服务,物美价廉、健康环保的商品吸引大量购买力,从而推动批零贸易业快速增长。

城乡市场稳步增长。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住房、汽车、通讯器材、娱乐成为消费热点。农村消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税及义务教育学杂费减免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农村消费增长明显加快。

餐饮业发展迅速加快。餐饮业持续增长,增长质量不断提高,餐饮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餐饮消费继续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增加有效需求提供了空间。随着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各大园区的建设,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增多,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这种居住、工作地域的改变,带来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改变,拉动了消费需求,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

工业发展拉动显著。大项目的建设,带动了房地产、旅游、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仅20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42亿元,增长5.6倍,财政收入达到1.54亿元,增长137%。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7亿元。

二、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物流企业基础设施不配套,商业网点设施陈旧,自动化网络化程度低。

农村商业网点由于地方财力及经济发展的制约,投入十分有限,商业网点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年久失修,商业设施极为陈旧。自动化信息程度低,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对客户不能提供查询、跟踪服务等。

2、企业规模小。物流企业规模较小,运营方式单一,综合性物流公司没有。农村商业零售网点多以农民自有房屋为铺面,销售网点以“夫妻店”为主,铺面狭小,卫生条件差。

3、农村网点布局不规范。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的乡镇分布过于集中,偏远地方网点设施少,群众不能及时买到自己所需物资,市场网点布局不合理,不规范现象十分突出。

4、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三、发展物流业的有利条件和潜力

(一)发展物流业的有利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多伦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北京的正北方, 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是内蒙古自治区距北京最近的旗县。西与正蓝旗为邻,北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毗连,东与河北省围场县接壤,南与河北省丰宁、沽源两县交界。

2、交通条件便利。多伦县交通条件便利,是锡盟面向京津唐的南大门,是大草原的重要交通枢纽。加之铁路建设实现新突破,蓝多铁路已开工建设,为我县经济的飞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我县矿产资源丰富。多伦县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矿藏有18种,其中:已探明原煤储量8000万吨、铁矿石储量1321万吨、萤石储量8000万吨。

4、工业项目带动明显。在建的大型工业项目将在今后相继投产,届时我县年产46万吨煤基烯烃项目、120万吨煤炭项目、40万吨铁精粉项目、20万吨萤石粉项目、1.5万吨奶粉项目、华川塑料制品加工项目、超大万头奶牛繁育项目和万头优质牛繁育加工项目,尤其是大唐国际多伦年产46万吨煤基烯烃项目的投产,我县将成为内蒙古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锡盟最大的铁精粉和萤石精粉生产基地。工业化进程必将要求现代物流业的同步发展,给我县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商机,也带动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篇19:县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县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以来,在县委县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旅游业呈强劲发展势头。五年来,共接待国内游客33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86%和28.47%。“xx”开局之年,共接待旅游入境游客10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089亿元,同比增长17%和41%。

主要成效为:

一是旅游规划编制科学先行。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先后投资100万元科学编制了《县旅游发展规划》、《仙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规划》等9个景区景点规划文本,突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全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期间,多渠道投入景区景点建设资金1120万元,打造了观花台、“花海鸳鸯”等6个景区景点,道路、环卫设施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完成了寺沟、照壁山、岗隆石窟、白塔山等景区景点专线旅游公路。全县宾馆餐饮、农家乐等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县共有宾馆38家,其中三星级宾馆2家,二星级宾馆1家,农(牧)家乐56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200人。在旅游业的拉动下,商贸、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是知名度显著提高,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通过举办油菜花旅游节、婚纱摄影活动、冬春季旅游摄影活动、协办环湖赛等活动,并召开推介会、参加省内外旅游宣传活动和赴外举办美食活动等,与省内外20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互惠互利、客源共享的合作协议。组建成立了金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金”等七个旅游品牌商标,建立了县旅游网站,连续多年在《中国国际地理杂志》等各类报刊、杂志上刊发旅游专辑和专版信息。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旅游宣传营销活动,使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四是旅游产品日趋丰富,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积极开展民族民间歌舞、服饰、饮食、习俗等文化的挖掘、抢救、保护工作,整理出民间传统的华热藏族民俗文化、回族“宴席曲”、“咪咪”、“口弦”、“窝儿药枕”、“马富腰刀”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与此同时,迅速把蜂产品、奶皮、菜籽油、青稞酒等农畜产品加工产业推上旅游舞台,并发展成为上规模企业,逐渐提升了市场的竞争能力。

五是乡村旅游地位日渐突出,产业链条逐渐规模化。近年来,着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资源特色的农牧家乐,累计投资2800万元建设完了农牧家乐接待点56户,仅年一年就增加17家,直接从业人员376人。全县农牧家乐共接待游客30.4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064万元,占全县旅游综合收入的8%。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旅游基础设施差,接待水平低,满足不了本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尤其凸显在观花台等重点景点停车场面积小,登山台阶拥挤,无观景和遮阳设施,游客休息购物设施简陋。照壁山通行公路狭窄,大型客车无法通达。全县无游客服务中心。各景区现有厕所档次低,游客意见大。旅游旺季宾馆饭店数量严重不足,住房难、吃饭难的问题突出。

二是现有景区景点以自然生态观光为主,缺乏能留住游客进一步消费的休闲娱乐型设施或景区景点,产业链条短,三产各行业联系不紧密,旅游综合消费水平低,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带动能力明显不足。

三是现有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弱、散、小”,规模生产企业少且市场开拓能力差,经营者缺乏品牌打造的素质和长期经营的理念。目前只有蜂产品、菜籽油、奶皮三种商品有一定知名度,全县无一家较具规模的特色旅游商品销售场所。四是缺乏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景点导游、宾馆餐饮服务员等旅游岗位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流动性大,缺乏有效的系统的培训学习。

篇20:县铸造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铸造业发展的现状

铸造业在我县已有上百年历史,始于清朝末年,发韧于三塘铺境内,以手工和简单机械操作,产业基础雄厚。九十年代初,三铸产业达到鼎盛时期,创造了辉煌的历史,1994年,仅三塘铺镇一个乡镇就拥有高锰钢生产厂41家,制锅厂35家,铸管厂30家,铸铁厂和铸铝厂各100余家,每年上缴国家税收800余万,几乎到了村村办厂、户户冒烟的境地。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三铸产业在九十年代末期跌入低谷,其中受冲击最大的是铸铝业,现已完全淘汰出局,而铸钢和铸锅业,通过加大技改投入,引进新工艺,扩大和更新设备,逐步得到苏复,目前,仅三塘铺镇就有铸钢厂28家,制锅厂6家,翻砂铸铁厂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至20**年止,全镇铸钢产能达到4万吨,制锅产能达到1000万口,铸铁产能达到2万吨,20**年铸造产业完成产值6亿元,实现税收1600余万元,产业逐步向甘棠、青树坪、经开区、永丰镇等乡镇延升拓展。

二、加快铸造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加快产业发展条件具备、时机成熟。一是资本人才储备较为雄厚。我县内目前铸造企业130余家,另外双峰籍人在广东、佛山、昆明等地创办铸造企业 160余家,铸造业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有现成的厂房、设备和技术,涌现了一批资本雄厚、经验丰富、市场诚信度高的领军企业,如三塘铺镇的五星重工有限公司。二是技术升级步伐加快,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双峰铸造业不断提升技术含量,产品实现多元化,铸钢产业热处理工艺已实现煤改电,模具上普遍运用消失模技术,产品也由过去单一的高锰钢铸件更新为高合金钢、高铬钢等耐磨性能更强,使用寿命更长的产品,制锅产业也从单一的土锅子转型生产精制铁锅、真不锈铁锅等产品。三是销售渠道较为稳定。双峰铸造业依靠多年的经营,开辟了一条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也有了一支专业的销售队伍,如恒盛锅厂与美的、九阳等国内知名企业对接,成功取得一级供货商的资质,长期供应配套锅具。

(二)铸造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需求较大。铸造是制锅之母,是汽车、石化、钢铁、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基础,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把中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湖南、广东等省相继制定了打造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战略,因此发展与装备制造业唇齿相依的铸造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此外,高锰钢铸件作为各类破碎机、球磨机配件属于易损易耗品,国内需求达200万吨,到目前为止,高锰钢产品应用已有100多年历史,市场经久不衰,尚未找到理想的替代品。民用铁锅作为生活必需品,也属于易损品,国内市场本身就大,加之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各成员国推荐使用中国生铁锅,尤其是家用电磁炉技术的发展,使用精铸铁锅既节能又环保,还对人体健康有益。

三、加快铸造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双峰铸造企业从整个行业来看,仍然处产业链的中下游水平,加快发展还面临着四大制约因素。

(一)国家产业政策制约。我县铸造企业大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受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国家通过提高电价和提升环保审批门槛,对铸造企业进行制约。环保部门对未使用电热处理炉企业停止核发排污许可证,三塘铺只有小部分铸造企业办理了排污许可证,无法达到环评要求的企业,工商营业执照不能通过年检,面临关闭的危险。电力部门对铸造企业电力增容也提高了审批门槛。

(二)技术设备制约。我县铸造产业起步较早,但规模小、档次低、生产技术落后、装备较差,我县产品仍然停留在毛坯件、半成品阶段。机械加工设备落后,更谈不上精密加工,档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检测设备欠缺,三塘铺除长江耐磨铸件厂和建设机械厂外,没有一个厂家拥有化验设备。成型设备落后,三塘铺除了铸钢企业使用中频机组和电热处理炉外,大部分制锅、翻砂厂家还是使用冲天炉。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我县铸钢产业与浙江金华、广西梧州齐名,规模与产能相差无几,但由于金华、梧州九十年代以来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上述两地大部分铸钢企业年产量超过20000吨,年产值超过亿元,利税超过千万元,而我县至今没有一家这样的企业。

(三)集群发展制约。双峰铸造业缺乏龙头企业的拉动,在三塘铺镇仅五星重工有限公司年产能突破5000吨,最大单件达8吨,尚没有一个能生产加工单件20 吨以上的大厂家,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两头在外,产业链不完整,缺乏能够整合和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整机装备和生产性配套企业,缺乏扶持农用机械产业发展类型的产业政策,没有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铸造业基本上是自我发展、自生自灭。所谓集群发展,几十年来,一直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质性的大动作。企业管理不规范,多数企业属于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经营策划,企业文化,财务管理,现场管理非常混乱,缺乏现代企业发展理念。

(四)企业环境制约。一是融资难,限制企业发展和改造。由于历史原因及银信部门门槛较高,无法达到贷款条件,铸造产业向商业银行融资较为困难,限制了企业发展,某铸钢厂老板反映,他的铸钢厂年产能可达2400吨,并且销路不成问题,但由于资金不足,在银行贷不到款,企业2011年产量仅1200吨,达产率仅50%。二是税赋过重,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铸钢产业均按电能消耗核实产量和税收,目前在我县年产量1000吨的铸钢企业每年缴纳的国地两税约30 万,而据在外地办厂的铸钢老板反映,他们年产量1000吨的铸钢企业仅缴国地两税10万元,税负环境非常宽松。不少企业主由于税赋较重,将厂子搬往了外地。三是少数部门以利益为重,乱检查、乱罚款等现象仍有发生。有些外地老板甚至为此放出狠话:你们双峰那个鬼地方,我再也不来了。

四、加快发展我县铸造产业的建议

(一)重新定位铸造业。铸造业虽不是国家发展的`朝阳产业,但也绝不是国家完全限制的夕阳产业,它是机械装备制造业之母,属基础产业。我县的铸造业也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铸产业了,它是符合现代机械装备制造业要求,适应现代市场变化的基础工业,消除认识上的误区,规避国家政策限制,寻求政策支持。

(二)加快规划,建议促进产业整合升级。建议以青三甘为核心,在潭邵高速公路三塘铺出口处建设铸造工业园,参照经开区的优惠政策和成功经验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产业集群带,力争通过3—5年时间培育3家左右产值过亿税收过千万的龙头企业。建立一个废铁供应和铸造产品专业市场,组建铸造协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规范管理,抑制内部恶性竞争。时机成熟时整合铸造企业,成立集团公司,推动我县铸造业规模化发展。

(三)加大内引外联,优化发展环境。政府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革新和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自主开展造型工艺、铸炉熔炼、材质配料等方面的研究;由政府出面与我省境内的大型知名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如三一重工、中科重科等联络协调,力争使我县铸造企业成为这些上市公司铸件定点供应商。

(四)适时成立县铸造产业办公室,指导协调上述各项工作。只要政府真正重视扶持铸造产业的发展,我县铸造业突破瓶颈,形成气候指日可待。

农业生产形势调查报告

关于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

警惕滞胀幽灵-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湖南农村经济形势调研报告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范文

连队保密形势分析范文

宁波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平稳 初次签约率达76.17%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区季度经济运行的情况报告

上半年xx县第三产业发展形势的调研报告
《上半年xx县第三产业发展形势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上半年xx县第三产业发展形势的调研报告(精选20篇)】相关文章:

工作会董事长讲话材料2022-04-29

某公司上半年经济活动分析2023-06-04

会议的总结报告2022-06-06

金融危机调研报告:金融危机与我国传媒业的发展2023-09-16

经济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2023-10-18

目标管理工作会议讲话2022-08-01

年度工作会议讲话2022-05-08

统计局一季度经济运行调查报告2022-07-21

年终工作会议讲话精选2022-05-08

省政府全体会议讲话2023-10-0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