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译文及赏析

时间:2023-03-11 07:54:1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译文及赏析(推荐10篇)由网友“妲己想超神”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译文及赏析,供大家阅读参考。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译文及赏析

篇1: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译文及赏析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译文及赏析

古诗原文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译文翻译

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看着您骑马迅疾如飞鸟。

都护军营在太白星西边,一声号角就把胡天惊晓。

注释解释

武威:即凉州,今甘肃武威。判官:官职名,为地方长官的僚属。碛西:即沙漠之西,指安西。行军:指出征的军队。

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从吐鲁番向东断续延伸到鄯善县以南。

都护行营:指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行营。行营:出征时的军营。太白:即金星。古时认为太白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

角:军中乐器,亦用以报时,略似今日的军号。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五月,西北边境石国太子引大食(古阿拉伯帝国)等部袭击唐境。当时的武威(今属甘肃)太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将兵三十万出征抵抗。此诗是作者于武威送僚友刘判官(名单)赴军前之作,“碛西”即安西都护府。

诗文赏析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零一,是一首即兴口占而颇为别致的送行小诗。首句似即景信口道来,点明刘判官赴行军的季候(“五月”)和所向。“火山”即今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海拔四、五百米,岩石多为第三纪砂岩,色红如火,气候炎热。尤其时当盛夏五月,那是“火云满山凝未开,鸟飞千里不敢来”(《火山云歌送别》)的。鸟且不敢飞,无怪“行人少”了。所以此句还写出了火山赫赫炎威。而那里正是刘判官赴军必经之地。这里未写成行时,先出其路难行之悬念。

接着便写刘判官过人之勇。“看君马去疾如鸟”,使读者如睹这样景象:烈日炎炎,黄沙莽莽,在断绝人烟的原野上,一匹飞马掠野而过,向火山扑去。可见那骑者身手是何等矫健不凡。以鸟形容马,不仅写出其疾如飞,又通过其小,反衬出原野之壮阔。本是“鸟飞千里不敢来”的.火山,现在竟飞来这样一只不避烈焰的勇敢的“鸟”,令人肃然起敬。这就形象地歌颂了刘判官一往无前的气概。全句以一个“看”字领起,赞叹啧啧声如闻。

“都护行营太白西。”初看第三句不过点明此行的目的地,说临时的行营远在太白星的西边──这当然是极言其远的夸张。这样写却显得很威风,很有气派。细细品味,这主要是由于“都护行营”和“太白”二词能唤起庄严雄壮的感觉。它们与当前唐军高仙芝部的军事行动有关。“太白”,亦称金星,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在某种情况下预示敌人的败亡(“其出西失行,外国败”,见《史记·天官书》)。明白这一点,末句含意自明。

“角声一动胡天晓”这最后一句真可谓一篇之警策。从字面解会,这是作者遥想军营之晨的情景。本来是拂晓到来军营便吹号角,然而在这位好奇诗人天真的心眼里,却是一声号角将胡天惊晓(犹如号角能将兵士惊醒一样)。这实在可与后来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奇句媲美,显出唐军将士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联系上句“太白”出现所预兆的,这句之含蕴比字面意义远为深刻,它实际等于说: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决胜,一扫如磐夜气,使西域重见光明。此句不但是赋,而且含有比兴、象征之意。正因为如此,这首送别诗才脱弃一般私谊范畴,而升华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之窠臼。它没有直接写惜别之情和直言对胜利的祝愿。而只就此地与彼地情景略加夸张与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于言外,在送别诗中堪称独具一格了。

篇2: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原文及赏析

[唐代]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译文

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看着您骑马迅疾如飞鸟。

都护军营在太白星西边,一声号角就把胡天惊晓。

注释

武威:即凉州,今甘肃武威。判官:官职名,为地方长官的僚属。碛西:即沙漠之西,指安西。行军:指出征的军队。

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从吐鲁番向东断续延伸到鄯善县以南。

都护行营:指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行营。行营:出征时的军营。太白:即金星。古时认为太白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

角:军中乐器,亦用以报时,略似今日的军号。

赏析: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零一,是一首即兴口占而颇为别致的送行小诗。首句似即景信口道来,点明刘判官赴行军的季候(“五月”)和所向。“火山”即今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海拔四、五百米,岩石多为第三纪砂岩,色红如火,气候炎热。尤其时当盛夏五月,那是“火云满山凝未开,鸟飞千里不敢来”(《火山云歌送别》)的。鸟且不敢飞,无怪“行人少”了。所以此句还写出了火山赫赫炎威。而那里正是刘判官赴军必经之地。这里未写成行时,先出其路难行之悬念。

接着便写刘判官过人之勇。“看君马去疾如鸟”,使读者如睹这样景象:烈日炎炎,黄沙莽莽,在断绝人烟的原野上,一匹飞马掠野而过,向火山扑去。可见那骑者身手是何等矫健不凡。以鸟形容马,不仅写出其疾如飞,又通过其小,反衬出原野之壮阔。本是“鸟飞千里不敢来”的火山,现在竟飞来这样一只不避烈焰的勇敢的“鸟”,令人肃然起敬。这就形象地歌颂了刘判官一往无前的气概。全句以一个“看”字领起,赞叹啧啧声如闻。

“都护行营太白西。”初看第三句不过点明此行的目的地,说临时的行营远在太白星的.西边──这当然是极言其远的夸张。这样写却显得很威风,很有气派。细细品味,这主要是由于“都护行营”和“太白”二词能唤起庄严雄壮的感觉。它们与当前唐军高仙芝部的军事行动有关。“太白”,亦称金星,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在某种情况下预示敌人的败亡(“其出西失行,外国败”,见《史记·天官书》)。明白这一点,末句含意自明。

“角声一动胡天晓”这最后一句真可谓一篇之警策。从字面解会,这是作者遥想军营之晨的情景。本来是拂晓到来军营便吹号角,然而在这位好奇诗人天真的心眼里,却是一声号角将胡天惊晓(犹如号角能将兵士惊醒一样)。这实在可与后来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奇句媲美,显出唐军将士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联系上句“太白”出现所预兆的,这句之含蕴比字面意义远为深刻,它实际等于说: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决胜,一扫如磐夜气,使西域重见光明。此句不但是赋,而且含有比兴、象征之意。正因为如此,这首送别诗才脱弃一般私谊范畴,而升华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之窠臼。它没有直接写惜别之情和直言对胜利的祝愿。而只就此地与彼地情景略加夸张与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于言外,在送别诗中堪称独具一格了。

篇3: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年代】:唐

【作者】: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内容】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赏析】:

天宝十载(751)五月,西北边境石国太子引大食(古阿拉伯帝国)等部袭击唐境,当时的武威(今甘肃武威)太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将兵三十万出征抵抗。此诗是作者于武威送僚友刘判官(名单)赴军前之作,“碛西”即安西都护府。这是一首即兴口占而颇为别致的送行小诗。

首句似即景信口道来,点明刘判官赴行军的季候(“五月”)和所向。“火山”即今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海拔四、五百米,岩石多为第三纪砂岩,色红如火,气候炎热。尤其时当盛夏五月,那是“火云满山凝未开,鸟飞千里不敢来”(《火山云歌送别》)的。鸟且不敢飞,无怪“行人少”了。所以此句还写出了火山赫赫炎威。而那里正是刘判官赴军必经之地。这里未写成行时,先出其路难行之悬念。常人视火山为畏途,读者便等着看刘判官的了。

接着便写刘判官过人之勇。“看君马去疾如鸟”,使读者如睹这样景象:烈日炎炎,黄沙莽莽,在断绝人烟的原野上,一匹飞马掠野而过,向火山扑去。那骑者身手何等矫健不凡!以鸟形容马,不仅写出其疾如飞,又通过其小,反衬出原野之壮阔。本是“鸟飞千里不敢来”的火山,现在竟飞来这样一只不避烈焰的勇敢的“鸟”,令人肃然起敬。这就形象地歌颂了刘判官一往无前的气概。全句以一个“看”字领起,赞叹啧啧声如闻。

“都护行营太白西。”初看第三句不过点明此行的目的地,说临时的行营远在太白星的西边──这当然是极言其远的夸张。这样写却显得很威风,很有气派。细细品味,这主要是由于“都护行营”和“太白”二词能唤起庄严雄壮的感觉。它们与当前唐军高仙芝部的军事行动有关。“太白”,亦称金星,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在某种情况下预示敌人的败亡(“其出西失行,外国败”,见《史记。天官书》)。明白这一点,末句含意自明。

“角声一动胡天晓”这最后一句真可谓一篇之警策。从字面解会,这是作者遥想军营之晨的情景。本来是拂晓到来军营便吹号角,然而在这位好奇诗人天真的心眼里,却是一声号角将胡天惊晓(犹如号角能将兵士惊醒一样)。这实在可与后来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奇句媲美,显出唐军将士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联系上句“太白”出现所预兆的,这句之含蕴比字面意义远为深刻,它实际等于说: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决胜,一扫如磐夜气,使西域重见光明。此句不但是赋,而且含有比兴、象征之意。正因为如此,这首送别诗才脱弃一般私谊范畴,而升华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之窠臼。它没有直接写惜别之情和直言对胜利的祝愿。而只就此地与彼地情景略加夸张与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于言外,在送别诗中堪称独具一格了。

(周啸天)

篇4:《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⑵,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⑶,角声一动胡天晓⑷。

【注释】

⑴武威:即凉州,今甘肃武威。判官:官职名,为地方长官的僚属。碛西:即沙漠之西,指安西。行军:指出征的军队。

⑵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从吐鲁番向东断续延伸到鄯善县以南。

⑶都护行营:指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行营。行营:出征时的军营。太白:即金星。古时认为太白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

⑷角:军中乐器,亦用以报时,略似今日的军号。

【白话译文】

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看着您骑马迅疾如飞鸟。

都护军营在太白星西边,一声号角就把胡天惊晓。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五月,西北边境石国太子引大食(古阿拉伯帝国)等部袭击唐境。当时的武威(今属甘肃)太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将兵三十万出征抵抗。此诗是作者于武威送僚友刘判官(名单)赴军前之作,“碛西”即安西都护府。

【赏析】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零一,是一首即兴口占而颇为别致的送行小诗。首句似即景信口道来,点明刘判官赴行军的季候(“五月”)和所向。“火山”即今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海拔四、五百米,岩石多为第三纪砂岩,色红如火,气候炎热。尤其时当盛夏五月,那是“火云满山凝未开,鸟飞千里不敢来”(《火山云歌送别》)的。鸟且不敢飞,无怪“行人少”了。所以此句还写出了火山赫赫炎威。而那里正是刘判官赴军必经之地。这里未写成行时,先出其路难行之悬念。

接着便写刘判官过人之勇。“看君马去疾如鸟”,使读者如睹这样景象:烈日炎炎,黄沙莽莽,在断绝人烟的原野上,一匹飞马掠野而过,向火山扑去。可见那骑者身手是何等矫健不凡。以鸟形容马,不仅写出其疾如飞,又通过其小,反衬出原野之壮阔。本是“鸟飞千里不敢来”的火山,现在竟飞来这样一只不避烈焰的勇敢的“鸟”,令人肃然起敬。这就形象地歌颂了刘判官一往无前的气概。全句以一个“看”字领起,赞叹啧啧声如闻。

“都护行营太白西。”初看第三句不过点明此行的目的地,说临时的行营远在太白星的西边──这当然是极言其远的夸张。这样写却显得很威风,很有气派。细细品味,这主要是由于“都护行营”和“太白”二词能唤起庄严雄壮的感觉。它们与当前唐军高仙芝部的军事行动有关。“太白”,亦称金星,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在某种情况下预示敌人的败亡(“其出西失行,外国败”,见《史记·天官书》)。明白这一点,末句含意自明。

“角声一动胡天晓”这最后一句真可谓一篇之警策。从字面解会,这是作者遥想军营之晨的情景。本来是拂晓到来军营便吹号角,然而在这位好奇诗人天真的心眼里,却是一声号角将胡天惊晓(犹如号角能将兵士惊醒一样)。这实在可与后来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奇句媲美,显出唐军将士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联系上句“太白”出现所预兆的,这句之含蕴比字面意义远为深刻,它实际等于说: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决胜,一扫如磐夜气,使西域重见光明。此句不但是赋,而且含有比兴、象征之意。正因为如此,这首送别诗才脱弃一般私谊范畴,而升华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之窠臼。它没有直接写惜别之情和直言对胜利的祝愿。而只就此地与彼地情景略加夸张与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于言外,在送别诗中堪称独具一格了。

拓展阅读:《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岑参

虢州{1}后亭送李判官{5}使赴晋绛{2}得秋字{3}

西原驿路{6}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水{4}上,白云犹似汉时秋{7}?

【注释】

{1}虢(guó)州:唐属河南道,故城在今河南灵宝南。

{2}晋绛:指晋州、绛州。

{3}得秋字:拈得“秋”字韵作此诗的韵脚。

{4}汾水:发源于陕西宁武,向西南流入黄河。

{5}李判官:岑参的'友人。

{6}西原驿路:虢州城城外一个地方,北出黄河的驿路是由城外绕山而去。

{7}汉时秋:汉朝的鼎盛时期。

【白话译文】

远处有重重叠叠的山,驿路在山上穿行,看来就象挂在城头似的,驿路蜿蜓之外,江边还有送客亭;雨景中又仿佛可以看见行人上路,主人殷殷相送。李判官,你到汾水上的时候,看看那里的云光山色,可还像汉武帝那个时代那样雄伟壮丽么?

【创作背景】

岑参是于乾元二年(759)至上元二年(761)出任虢州长史的,那时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由于战乱,国土破碎,人民罹难,诗人亲眼见到过的开元盛世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赏析】

要读懂这首七绝,至少要扫除两重障碍。其一,是诗的写作年代及其时代背景;其二,是判断最后一句话的语气。

看题目,自然是送行之作。当时的虢州城,大抵依山建筑。西原是城外一个地方。北出黄河的驿路是由城外绕山而去的。所以诗的开头,才有“西原驿路挂城头”的话。此句骤看是写景,又是在叙事,点出送行题目。再把这第一句和次句连起来读,还可以看到一个雨中送客的场景。纯然以写景来叙事达情,却又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这是作者在摄取、提炼、表现三方面都下了力量的最好说明。然而,这首诗不能看作是一般的送客应酬之作,诗人在诗中倾注的思想感情,要比单纯的送别友人深广得多。就在这样的背景上面,可以看到诗人感慨遥深地写下了这两句话:“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话里隐藏着一段典故:有一年,汉武帝刘彻到河东(今山西地区)去,祭了后土之神,又坐船在汾水上游览、饮宴,高兴起来,做了一首《秋风辞》。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话。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是汉朝的鼎盛时期,而唐朝从贞观到开元一百多年间,国力之盛,比起汉武帝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安史之乱一来,却突然落得如此可悲的局面,诗人自然是不能不有所感触的。恰好李判官要到晋绛去,诗人于是含蓄地向朋友提出这样的探问,很明显,隐藏在这两句话后面的,是诗人对于唐帝国衰落的深沉的叹息。一种对国家命运深切关怀的激情,在诗人胸中荡漾。有了这两句,就给这首送行诗平添许多艺术光彩。

篇5: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火山五月行人少⑵,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⑶,角声一动胡天晓⑷。

【注释】

⑴武威:即凉州,今甘肃武威。判官:官职名,为地方长官的僚属。碛西:即沙漠之西,指安西。行军:指出征的军队。

⑵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从吐鲁番向东断续延伸到鄯善县以南。

⑶都护行营:指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行营。行营:出征时的军营。太白:即金星。古时认为太白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

⑷角:军中乐器,亦用以报时,略似今日的军号。

【白话译文】

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看着您骑马迅疾如飞鸟。

都护军营在太白星西边,一声号角就把胡天惊晓。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五月,西北边境石国太子引大食(古阿拉伯帝国)等部袭击唐境。当时的武威(今属甘肃)太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将兵三十万出征抵抗。此诗是作者于武威送僚友刘判官(名单)赴军前之作,“碛西”即安西都护府。

【赏析】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零一,是一首即兴口占而颇为别致的送行小诗。首句似即景信口道来,点明刘判官赴行军的.季候(“五月”)和所向。“火山”即今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海拔四、五百米,岩石多为第三纪砂岩,色红如火,气候炎热。尤其时当盛夏五月,那是“火云满山凝未开,鸟飞千里不敢来”(《火山云歌送别》)的。鸟且不敢飞,无怪“行人少”了。所以此句还写出了火山赫赫炎威。而那里正是刘判官赴军必经之地。这里未写成行时,先出其路难行之悬念。

接着便写刘判官过人之勇。“看君马去疾如鸟”,使读者如睹这样景象:烈日炎炎,黄沙莽莽,在断绝人烟的原野上,一匹飞马掠野而过,向火山扑去。可见那骑者身手是何等矫健不凡。以鸟形容马,不仅写出其疾如飞,又通过其小,反衬出原野之壮阔。本是“鸟飞千里不敢来”的火山,现在竟飞来这样一只不避烈焰的勇敢的“鸟”,令人肃然起敬。这就形象地歌颂了刘判官一往无前的气概。全句以一个“看”字领起,赞叹啧啧声如闻。

“都护行营太白西。”初看第三句不过点明此行的目的地,说临时的行营远在太白星的西边──这当然是极言其远的夸张。这样写却显得很威风,很有气派。细细品味,这主要是由于“都护行营”和“太白”二词能唤起庄严雄壮的感觉。它们与当前唐军高仙芝部的军事行动有关。“太白”,亦称金星,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在某种情况下预示敌人的败亡(“其出西失行,外国败”,见《史记·天官书》)。明白这一点,末句含意自明。

“角声一动胡天晓”这最后一句真可谓一篇之警策。从字面解会,这是作者遥想军营之晨的情景。本来是拂晓到来军营便吹号角,然而在这位好奇诗人天真的心眼里,却是一声号角将胡天惊晓(犹如号角能将兵士惊醒一样)。这实在可与后来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奇句媲美,显出唐军将士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联系上句“太白”出现所预兆的,这句之含蕴比字面意义远为深刻,它实际等于说: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决胜,一扫如磐夜气,使西域重见光明。此句不但是赋,而且含有比兴、象征之意。正因为如此,这首送别诗才脱弃一般私谊范畴,而升华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之窠臼。它没有直接写惜别之情和直言对胜利的祝愿。而只就此地与彼地情景略加夸张与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于言外,在送别诗中堪称独具一格了。

拓展阅读:《登嘉州凌云寺作》岑参

登嘉州凌云寺作⑴

寺出飞鸟外⑵,青峰戴朱楼⑶。

搏壁跻半空⑷,喜得登上头。

殆知宇宙阔⑸,下看三江流⑹。

天晴见峨眉⑺,如向波上浮。

迥旷烟景豁⑻,阴森棕楠稠⑼。

愿割区中缘⑽,永从尘外游。

回风吹虎穴⑾,片雨当龙湫⑿。

僧房云蒙蒙⒀,夏月寒飕飕⒁。

回合俯近郭⒂,寥落见行舟⒃。

胜概无端倪⒄,天宫可淹留⒅。

一官讵足道⒆,欲去令人愁。

【注释】

⑴嘉州:唐郡名。今四川乐山县。凌云寺:为嘉州名胜,傍山而建,下有凿山而成的弥勒菩萨像。

⑵出:高出。

⑶“青峰”句:写寺之红色阁楼傍山峰而建,远望若戴于其上。

⑷搏:攀缘。跻(jī):登。

⑸殆:大概,这里有只是之意。阔:深广。

⑹三江流:指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嘉州地处三江会合处。

⑺峨眉:峨眉山,在嘉州西部约六十里处。

⑻迥(jiǒng):远。旷:空阔。烟景:风景。豁:明朗开阔。

⑼阴森:幽暗阴郁的颜色。棕楠:棕榈树、楠树。

⑽割:弃。区中缘:尘世缘分。

⑾回风:旋风。虎穴:与下文“龙湫”均未详其处。

⑿片雨:阵雨。当:临。

⒀僧房:指寺院。蒙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⒁飕飕(sōu):阴冷貌。

⒂回合:回环盘曲。郭:外城,此处指嘉州城。

⒃寥落:稀疏。

⒄胜概:锦绣山河的美丽风光。端倪:边际。

⒅天宫:天上宫殿,此处指凌云寺。淹留:逗留。

⒆讵(jù):岂。

【白话译文】

寺院高出飞鸟之外,青青峰顶戴着红楼。

顺着峭壁来到半空,心中欢喜登上山头。

只觉宇宙顿时开阔,俯看三江滔滔水流。

天睛气朗远望蛾眉,好似在那波上浮游。

烟气笼罩气象开阔,树木葱郁遍布四周。

我愿割断世间缘分,永远去那尘外漫游。

旋风阵降吹过虎穴,阵雨时时飘下龙湫。

寺院之间云气蒙蒙,夏日也觉凉风飕飕。

俯视近处城池环绕,眺望远处三二渔舟。

眼前胜景难以望尽,天宫之上尽可久留。

身为一官本不足道,辞官离去又觉忧愁!

【创作背景】

杜鸿渐于大历二年(767)六月,罢去剑南西川节度使职,岑参亦离开幕府,转赴嘉州为刺史,抵达嘉州后不久即登寺观览,写下此诗。

篇6:岑参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火山五月行人少⑵,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⑶,角声一动胡天晓⑷。

【注释】

⑴武威:即凉州,今甘肃武威。判官:官职名,为地方长官的僚属。碛西:即沙漠之西,指安西。行军:指出征的军队。

⑵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从吐鲁番向东断续延伸到鄯善县以南。

⑶都护行营:指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行营。行营:出征时的军营。太白:即金星。古时认为太白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

⑷角:军中乐器,亦用以报时,略似今日的军号。

【白话译文】

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看着您骑马迅疾如飞鸟。

都护军营在太白星西边,一声号角就把胡天惊晓。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五月,西北边境石国太子引大食(古阿拉伯帝国)等部袭击唐境。当时的武威(今属甘肃)太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将兵三十万出征抵抗。此诗是作者于武威送僚友刘判官(名单)赴军前之作,“碛西”即安西都护府。

【赏析】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零一,是一首即兴口占而颇为别致的送行小诗。首句似即景信口道来,点明刘判官赴行军的季候(“五月”)和所向。“火山”即今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海拔四、五百米,岩石多为第三纪砂岩,色红如火,气候炎热。尤其时当盛夏五月,那是“火云满山凝未开,鸟飞千里不敢来”(《火山云歌送别》)的。鸟且不敢飞,无怪“行人少”了。所以此句还写出了火山赫赫炎威。而那里正是刘判官赴军必经之地。这里未写成行时,先出其路难行之悬念。

接着便写刘判官过人之勇。“看君马去疾如鸟”,使读者如睹这样景象:烈日炎炎,黄沙莽莽,在断绝人烟的原野上,一匹飞马掠野而过,向火山扑去。可见那骑者身手是何等矫健不凡。以鸟形容马,不仅写出其疾如飞,又通过其小,反衬出原野之壮阔。本是“鸟飞千里不敢来”的火山,现在竟飞来这样一只不避烈焰的勇敢的“鸟”,令人肃然起敬。这就形象地歌颂了刘判官一往无前的气概。全句以一个“看”字领起,赞叹啧啧声如闻。

“都护行营太白西。”初看第三句不过点明此行的目的地,说临时的行营远在太白星的西边──这当然是极言其远的夸张。这样写却显得很威风,很有气派。细细品味,这主要是由于“都护行营”和“太白”二词能唤起庄严雄壮的感觉。它们与当前唐军高仙芝部的军事行动有关。“太白”,亦称金星,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在某种情况下预示敌人的败亡(“其出西失行,外国败”,见《史记·天官书》)。明白这一点,末句含意自明。

“角声一动胡天晓”这最后一句真可谓一篇之警策。从字面解会,这是作者遥想军营之晨的情景。本来是拂晓到来军营便吹号角,然而在这位好奇诗人天真的心眼里,却是一声号角将胡天惊晓(犹如号角能将兵士惊醒一样)。这实在可与后来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奇句媲美,显出唐军将士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联系上句“太白”出现所预兆的,这句之含蕴比字面意义远为深刻,它实际等于说: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决胜,一扫如磐夜气,使西域重见光明。此句不但是赋,而且含有比兴、象征之意。正因为如此,这首送别诗才脱弃一般私谊范畴,而升华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之窠臼。它没有直接写惜别之情和直言对胜利的祝愿。而只就此地与彼地情景略加夸张与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于言外,在送别诗中堪称独具一格了。

拓展阅读:边塞诗人岑参墓中的帐单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以东42公里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墓地之一,有“地下博物馆”之称。这里埋葬的`是从西晋初年到唐代中期的人。让人想不到的是,绝大部分死者竟是内地汉人的后裔,其墓制形式也与当时内地大致相同。

神秘的阿斯塔那让我们领略了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温情,从古墓中出土的“吐鲁番文书”,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交通、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尤其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考古工作者在506号墓穴中,意外地发现了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岑参留下的一纸账单。

岑参的这张账单,糊在一个独特的罩在尸体的纸棺上。纸棺大小如木棺,只是没有底。在阿斯塔那古墓,很多死者上面都罩着一个纸糊的棺材,并伴有纸糊的衣带、鞋等随葬物品。可能是古代时纸张珍贵稀少,用过的纸不会随便扔掉,而是再做他用。这些随葬品所用的冥纸就是当时使用过的文件、档案、书信、账本等,上面的文字均是用汉文墨笔书写。这些纸做的随葬品拆开来,就是闻名天下的“吐鲁番文书”。岑参的这张账单,就出自其中,这是诗人无意间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物。

试想,在边塞的风雪大漠中,年轻的诗人岑参也是一位意气风发、胸怀壮志的青年,他征战驰骋在大漠边关,往来于天山、轮台、雪海、交河等地。他常飞马而来,在驿站稍事休整,备足粮草,又跨马匆匆而去。在天宝十二年至十四年(公元 753~755年),西州等驿站的马料出入账上有一笔清楚地记载着:

“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三豆(斗)伍胜(升)付健儿陈金”

经查史料,天宝末年,在驻节西州的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中当判官姓岑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岑参。所以史学家断定这里的“岑判官”就是岑参。这笔账说的是,岑参等人的七匹马在驿站用了马料,把马料钱付给了驿卒陈金。就是这张账页,不知被什么人糊在了一个纸棺上,在1000多年后,奇迹般地被考古工作者在古墓中发掘出来。

看着这行墨迹青青的原始记录,一千多年前这位著名的诗人戎马倥偬、转战大漠时的形象,跃然浮现在眼前。岑参曾两度出塞,前后在边塞生活了6年,写了大量的边塞诗,他的诗气势雄浑、色彩瑰丽、想象丰富、笔法多变,呈现出一幅幅奇异而又壮美的塞外图景。

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一个重要的流派,主要原因应该是这些诗人,普遍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激情与梦想。他们首先是保家卫国、英勇杀敌的战士,然后才是激情洋溢的文人才子。正是这种粗犷豪迈的气质,造就了令后人永远仰慕的盛唐辉煌。

篇7:《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⑵,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⑶,角声一动胡天晓⑷。

【注释】

⑴武威:即凉州,今甘肃武威。判官:官职名,为地方长官的僚属。碛西:即沙漠之西,指安西。行军:指出征的军队。

⑵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从吐鲁番向东断续延伸到鄯善县以南。

⑶都护行营:指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行营。行营:出征时的军营。太白:即金星。古时认为太白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

⑷角:军中乐器,亦用以报时,略似今日的军号。

【白话译文】

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看着您骑马迅疾如飞鸟。

都护军营在太白星西边,一声号角就把胡天惊晓。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五月,西北边境石国太子引大食(古阿拉伯帝国)等部袭击唐境。当时的武威(今属甘肃)太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将兵三十万出征抵抗。此诗是作者于武威送僚友刘判官(名单)赴军前之作,“碛西”即安西都护府。

【赏析】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零一,是一首即兴口占而颇为别致的送行小诗。首句似即景信口道来,点明刘判官赴行军的季候(“五月”)和所向。“火山”即今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海拔四、五百米,岩石多为第三纪砂岩,色红如火,气候炎热。尤其时当盛夏五月,那是“火云满山凝未开,鸟飞千里不敢来”(《火山云歌送别》)的。鸟且不敢飞,无怪“行人少”了。所以此句还写出了火山赫赫炎威。而那里正是刘判官赴军必经之地。这里未写成行时,先出其路难行之悬念。

接着便写刘判官过人之勇。“看君马去疾如鸟”,使读者如睹这样景象:烈日炎炎,黄沙莽莽,在断绝人烟的原野上,一匹飞马掠野而过,向火山扑去。可见那骑者身手是何等矫健不凡。以鸟形容马,不仅写出其疾如飞,又通过其小,反衬出原野之壮阔。本是“鸟飞千里不敢来”的火山,现在竟飞来这样一只不避烈焰的勇敢的“鸟”,令人肃然起敬。这就形象地歌颂了刘判官一往无前的气概。全句以一个“看”字领起,赞叹啧啧声如闻。

“都护行营太白西。”初看第三句不过点明此行的目的地,说临时的行营远在太白星的`西边──这当然是极言其远的夸张。这样写却显得很威风,很有气派。细细品味,这主要是由于“都护行营”和“太白”二词能唤起庄严雄壮的感觉。它们与当前唐军高仙芝部的军事行动有关。“太白”,亦称金星,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在某种情况下预示敌人的败亡(“其出西失行,外国败”,见《史记·天官书》)。明白这一点,末句含意自明。

“角声一动胡天晓”这最后一句真可谓一篇之警策。从字面解会,这是作者遥想军营之晨的情景。本来是拂晓到来军营便吹号角,然而在这位好奇诗人天真的心眼里,却是一声号角将胡天惊晓(犹如号角能将兵士惊醒一样)。这实在可与后来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奇句媲美,显出唐军将士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联系上句“太白”出现所预兆的,这句之含蕴比字面意义远为深刻,它实际等于说: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决胜,一扫如磐夜气,使西域重见光明。此句不但是赋,而且含有比兴、象征之意。正因为如此,这首送别诗才脱弃一般私谊范畴,而升华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之窠臼。它没有直接写惜别之情和直言对胜利的祝愿。而只就此地与彼地情景略加夸张与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于言外,在送别诗中堪称独具一格了。

拓展阅读:岑参诗词生涯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

面如割。”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 “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岑参还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人以春意无边的感觉。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诗集》)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因而成为边塞诗派的代表。

篇8: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的意思,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赏析 -诗词大全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作者:岑参  朝代:唐  体裁:七绝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篇9:爱国古诗: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原文: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译文

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看着您骑马迅疾如飞鸟。

都护军营在太白星西边,一声号角就把胡天惊晓。

注释

⑴武威:即凉州,今甘肃武威。判官:官职名,为地方长官的僚属。碛西:即沙漠之西,指安西。行军:指出征的军队。

⑵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从吐鲁番向东断续延伸到鄯善县以南。

⑶都护行营:指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行营。行营:出征时的军营。太白:即金星。古时认为太白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

⑷角:军中乐器,亦用以报时,略似今日的军号。

篇10: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阅读答案

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 ①武威:即凉州。碛西:沙漠之西,这里指安西。②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③太白西:指西域一带遥远之地。

(1) 首诗写了刘都护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由近到远的描写方式,对友人的赞赏与牵挂。

(2)“胡天哓”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双关,一是实指号角的声音响彻胡天,一是表达诗人要求平定判乱的愿望。

武威送刘单,武威送刘单岑参,武威送刘单的意思,武威送刘单赏析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的意思,送

临别赠言的诗句

写爱国情怀的古诗词

关于离别的诗句赠言合集

搜集爱国的古诗

崔子玉座右铭赏析

临别赠言的古诗句

朋友临别赠言的诗句

国庆节体现爱国豪情的诗句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译文及赏析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译文及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译文及赏析(推荐10篇)】相关文章:

热爱祖国的古诗2023-02-03

毕业临别赠言诗句2022-05-12

《逢入京使》原文赏析2023-05-28

逢入京使原文及翻译2022-04-30

送别诗——《代送别赵使君》2022-04-30

描写边塞的诗2022-12-14

采纳岑参怎么读2022-10-25

《逢入京使》原文及译文2023-01-07

逢入京使翻译及原文2023-03-11

有关战争的诗歌202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