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破阵子李煜,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精选11篇)由网友“本命薛功灿xi”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破阵子,破阵子李煜,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李煜——《破阵子》
四十年①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②,玉树琼枝作烟萝③。
几曾识干戈④?
一旦归为臣虏⑤,沈腰⑥潘鬓⑦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⑧日,教坊⑨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⑩。
注释:
1 四十年:南唐始祖建国至后主为宋所灭,前后三十九年,举其成数而称四十年。
2 霄汉:指云天。
3烟萝:云霞草木,指隐居生活。
4干戈:兵器。
5一旦归为臣虏:指李煜被宋俘虏。
6 沈腰:南北朝时诗人沈约在朋友信中有“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的句子,后人用“沈腰”指人瘦。
7潘鬓:晋代文学潘岳在《秋兴赋序》里说他三十二岁时头发就开始花白。后以“潘鬓”作为中年鬓发初白的代称。
8 庙:祖宗的祠庙。
9 教坊:古代朝廷中掌管女乐的官署。
10宫娥:宫女。
赏析:
一国之君成阶下之囚,凄惨绝伦。往日种种盛世繁华,一旦国破家亡,余下沈腰潘鬓的憔悴、弃国远走的仓皇,亡国之君的感怀,平白写来,仍是酸楚难抑,不只是相对垂泪能解。
篇2:破阵子
破阵子
〖宋词〗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
⑴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此处四十年为概数。
⑵凤阁:别作“凤阙”。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霄汉:天河。
⑶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⑷识干戈:经历战争。识,别作“惯”。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⑸沈腰潘鬓:沈指沈约,曾有“革带常应移孔……以此推算,岂能支久”之语,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潘岳,曾有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见二毛”,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⑹辞庙: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⑺犹奏:别作“独奏”。
⑻垂泪:别作“挥泪”。
【译文】
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是幅员辽阔的大国。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的音乐机关/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
篇3:破阵子 李煜 翻译
,这首词中作者借缅怀故国的繁华,表达了而今的落魄,词中饱含作者的感情,词风伤感。本文由unjs.com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破阵子
・・・・・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字词解释:
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此处四十年为概数。
凤阁:别作“凤阙”。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霄汉:天河。
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识干戈:经历战争。识,别作“惯”。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沈腰潘鬓:沈指沈约,曾有“革带常应移孔……以此推算,岂能支久”之语,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潘岳,曾有诗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见二毛”,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辞庙: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犹奏:别作“独奏”。
垂泪:别作“挥泪”。
作品翻译:
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的'音乐机关/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
作品赏析:
这是李煜降宋之际的词作。
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
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作者资料阅读: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天祚三年七月初七(相传),李煜出生于金陵,为南唐元宗李Z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精于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等。被誉为“千古词帝”。
以上这篇破阵子 李煜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篇4:破阵子李煜诗词赏析
四十年①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②,玉树琼枝作烟萝③。
几曾识干戈④?
一旦归为臣虏⑤,沈腰⑥潘鬓⑦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⑧日,教坊⑨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⑩。
篇5:破阵子李煜诗词赏析
这是李煜降宋之际的词作. 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 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的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篇6:破阵子李煜诗词赏析
1 四十年:南唐始祖建国至后主为宋所灭,前后三十九年,举其成数而称四十年。
2 霄汉:指云天。
3烟萝:云霞草木,指隐居生活。
4干戈:兵器。
5一旦归为臣虏:指李煜被宋俘虏。
6 沈腰:南北朝时诗人沈约在朋友信中有“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的句子,后人用“沈腰”指人瘦。
7潘鬓:晋代文学潘岳在《秋兴赋序》里说他三十二岁时头发就开始花白。后以“潘鬓”作为中年鬓发初白的代称。
8 庙:祖宗的祠庙。
9 教坊:古代朝廷中掌管女乐的官署。
10宫娥:宫女。
篇7:破阵子,破阵子李煜,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
破阵子,破阵子李煜,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 -诗词大全
破阵子作者:李煜 朝代:唐 体裁:词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楼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篇8:破阵子 辛弃疾
破阵子 辛弃疾
这首诗虽是极其豪放的词,但是却是写的极其含蓄。反映了当时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全诗如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句注释】
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麾下:部下。麾:军中大旗。炙:切碎的熟肉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⑺沙场:战场。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点兵:检阅军队。
⑻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脱离险境。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⑼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⑽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⑾赢得:博得。身后:死后。
⑿可怜:可惜。
【白话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思想感情】
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 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虽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
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赏析一】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赏析二】
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此时无声胜有声”。用什么样的“说明”也难以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绝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篇9:《破阵子》教案设计
《破阵子》教案设计
【教学设想】
1、一首著名的宋词,作者系豪放派词人,词的意境广阔、深远,要求学生想像词中那战火纷飞的场面,从而进一步了解词的主旨。
2、本词用字简炼,短短的62个字,给我们勾画了一场塞外战争图,故本词不宜作太多字面上的解释,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词意。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想像能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一起背诵学生曾经学习过的辛弃疾的两首词。
二、介绍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并在书上划出断句位置。
2、学生读。(小组读、个人读,要读出豪情壮志。有点评)
四、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1、上阕:
⑴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⑵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⑶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分组讨论,根据词意,想像出此时的场面)
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2、下阕:
⑴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⑵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五、拓展思维练习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破阵子》和《江城子》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请同学们试着把这两首词和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晏殊的《浣溪沙》作比较,看看他们在内容上,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六、尝试背诵两首词
七、课后作业
把《破阵子》或者《江城子》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篇10:破阵子·春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释】
①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②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③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④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⑤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逢迎:碰头,相逢。
⑥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⑦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⑧双脸:指脸颊。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赏析】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扩展:练习和答案】
练习:
1.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4分)
2.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少女形象?是怎样刻画的?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上阕描写的景象:清明过后,燕子轻飞,梨花飘落,青苔点点,黄鹂歌唱,柳絮飞花,组成了一幅惹人喜爱的春光图。(2分)
作用: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明朗的基调与和谐的氛围打下了基础。(2分)
(意思对即可,共4分。)
篇11: 破阵子散文
破阵子散文
他倚在窗边一杯杯的自斟自酌,壮志难酬的他眸中满是醉意。
忽然间他看见了身侧的剑,再从鞘抽出剑身早已不复当年的锐利。(他)遥想起当年剑射寒芒,自己也是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情景,心中不由得叹息,眼中有几点泪光。轻拂剑身,指间微微颤抖,他的心也在微颤。
“将军!”一个士兵的声音传来,“将士们等着您一起吃肉呢!”“哦?那赶快走吧!”他大手一挥朗笑道,耳边号角的声音再次响起,周围的众多军营也早已看了百遍。将士们一起喝酒吃肉,畅谈自己作战时的情景。时而一起朗声大笑,耳边响着那悲壮粗犷的战歌。他也在其中,那时他还不知自己未来的.悲伤。此时的他还站在那沙场上排兵布阵意气风发,黑发飘扬、双目如炬,手中的利剑闪烁着森森寒光、宛若银霜!
他冲入战场,胯下的战马像的卢一样跑的飞快,沿途杀敌势不可挡!举弓引箭,伴随着那如雷的声响箭飞射而出,洞穿着敌人的胸膛!
忽的眼前一片恍惚,他已不在那战场上排兵布阵,他依然在自己的府中借酒消愁。
他一生只为了了却君王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赢得如今和今后流芳千古的名声。可是,他真的想这名声吗?
脸颊上有点湿润,他下意识地一抹竟然是泪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看着手上的泪水,他愣住了。忽然一缕白发飘下,刺入那醉眼朦胧的眼中。忽然间他眼中的醉意如云烟俱散,重回了当年的锐利!
他忽的仰天大笑任由泪水滂沱,他只渴望抗敌救国建功立业,可如今却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竟只因为他头上的白发!月下的他持剑长啸泪如雨下,他的身影是那样的悲壮!可到了最后也只有那悲愤依然长留在他的心底
★ 李后主诗词
★ 《词》教案

【破阵子,破阵子李煜,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精选11篇)】相关文章: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2023-06-06
辛弃疾的《破阵子》古词赏析2023-02-05
破阵子 七夕戏咏,破阵子 七夕戏咏张翥,破阵子 七夕戏咏的意思,破阵子2023-02-28
破阵子原文翻译及赏析2022-06-17
破阵子 野亭遣兴,破阵子 野亭遣兴刘敏中 ,破阵子 野亭遣兴的意思,破阵2022-05-02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案(九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3-02-23
破阵子 晏殊 赏析2023-05-12
破阵子原文翻译2023-09-11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3-28
辛弃疾的豪放古诗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