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比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时间:2023-07-06 07:35:4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词比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精选8篇)由网友“可尔必思”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词比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词比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篇1:词比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学过了这两首词,我们都感受到了作者所抒发的雄心壮志。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更深层的品读吧!《江城子》是北宋词人苏轼写的。它描绘了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而《破阵子》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它描写的是作者在梦中回到军营的生活。

我们先看一看它们的不同之处:

一、写作特色不同。

《江城子》从多个角度切入,如从“外貌、动作、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英姿,正如《龟虽寿》中的那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而且这首词用词生动形象,一系列的动词使画面变得朝气蓬勃。

《破阵子》最大的特色是巧设梦境。上片以“梦”为线索,追忆了壮观的军营生活和火热的战斗场面。而且运用对偶、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为句子增添了色彩。

二、写作态度不同。

两首词同样都提到了“白发”,象征着作者的年事已高,青春已逝。辛弃疾是以常人的心态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叹和惋惜,而苏轼却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又何妨?”一句强烈地表达了他不服输的激情以及对青春的美好追忆。还有,《破阵子》一词中作者还隐含着对好友的勉励。

再来看一下他们的相同之处。

一、写作背景相同。虽然这两首词创作的年代不同,但是背景大致是相同的。通过作者希望上阵杀敌的报国雄心可以看出,当时他们所处的都是战乱打仗的时期。

二、抒发的情感相同。苏轼和辛弃疾都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以及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心情。

三、都善于引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江城子》中的“亲射虎,看孙郎。”和《破阵子》中的“八百里”和“的卢马”。

篇2: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马作的卢飞快,

梦回吹角连营。 弓如霹雳弦惊。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了却君王天下事,

五十弦翻塞外声, 赢得生前身后名。

沙场秋点兵。 可怜白发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篇3: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 品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马作的卢飞快,

梦回吹角连营。 弓如霹雳弦惊。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了却君王天下事,

五十弦翻塞外声, 赢得生前身后名。

沙场秋点兵。 可怜白发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阅读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表情朗读作品,背诵并默写。

[教学重点与德育渗透]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及壮

[4]

篇4: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篇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朝代:宋辽金

作者:辛弃疾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写翻译 写翻译写赏析 写赏析纠错 纠错分享 评价:很差较差还行推荐力荐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注释醉里:醉酒之中。...

思想感情

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 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虽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

写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

相关赏析

篇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 dí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赏析】

这是辛弃疾寄给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着。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角”,古代军队的乐器,如同今天的'军号,有竹、铜、牛角等制品。三、四、五句写许多义军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古代有一种牛名叫“八百里驳”。“八百里”,这里代指牛。“麾[huī]下”,即部下。“炙”[zhì],这里是指烤熟的牛肉。古代的一种瑟有五十弦,这里的“五十弦”,代指各种军乐器。

下片前两句写义军在作战时,奔驰向前,英勇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作”,与下面的“如”字是一个意思。“的卢”,古代一种烈性的快马。三国时代,有这样的故事:刘备带兵驻扎在樊城(今河北省襄樊市),刘表不信任他,曾请他赴宴,想在宴会上捉拿他。刘备发觉这个阴谋后,便从宴会上逃出。他所乘的马名叫的卢。在他骑马渡襄阳城西檀溪水时,的卢溺在水中,走不出来。刘备非常着急地说:“的卢,今天有生命危险呵,应当努力!”于是,的卢马一跃三丈,渡过溪水,转危为安。“马作的卢”,是说战士所骑的马,都象的卢马一样好。“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这首词气势磅礴,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能够代表作者的豪放风格。

篇7: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赏析

按谱式,《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联系,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虞美人。别茂嘉十二弟》如此,这首《破阵子》也是如此。“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 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并没有产生真正“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借用陆游《陇头水》诗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又有谁“可怜”他呢?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同甫是陈亮的字。学者称为龙川先生。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天,他到上饶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虞美人》词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这一时期写的。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戛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通之处,可以参看。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词的下片,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篇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许多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为豪放派词人代表,人称“词中之龙”,)。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是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写给他的朋友陈同甫(陈亮)的。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开篇突起,进入军中生活。由现实进入回忆。

八百里分麾下炙写形,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声,沙场秋点兵。

以上5句写军中生活。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抓住战场上最具典型的马和弓,属于侧面描写,衬托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预示着战斗的胜利。写的峻疾明快。以上7句每句为一事一景,写的威武雄壮。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写作战目的,也写作者理想,驱金复国。

可怜白发生。写千万感慨,由梦境回到现实,抒发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惆怅,写得悲壮。

译文:酒醉中挑亮灯火欣赏着光闪闪的宝剑,梦醒后号角声声响遍了军营。

将士们在军旗下分吃烤熟的牛肉,倾听各种乐器奏出的雄壮的歌声,秋天在黄沙弥漫的大漠中举行盛大的阅兵。 战场上策马奔驰如同的卢一样飞快,拉开弓箭就像响雷一般令人心惊,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可惜我如今早已经白发苍苍。

注释:

首句叙写了现实生活,“看剑”表现他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事。从“梦回”句起到“赢得”句止,通过写梦,从各个角度来想象抗金军队的雄壮军容和自己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结句笔锋急转,“可怜白发生”是梦醒后的叹息,表达了壮志难酬而年纪以老的境况。这首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情调激昂,描绘生动,形象鲜明,用词精炼,艺术造诣很高。(一曲《破阵子》,一股英雄气,辛弃疾以他掷地有声的笔触,简洁而雄健的勾勒出一幅豪杰长啸的素描,矢志报国而又壮志难酬,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最大冲突。一柄寒光四射的利剑,在灯下看了又看。催征的鼓角,嘶鸣的战马,夜夜进入难圆的英雄梦。腐朽的王朝,无情的粉碎了他的英雄畅想,在空荡荡的历史长廊,只留下诗人“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苍白呐喊。)

简析:词的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一、二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来时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开头两句便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正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简析:词的下片写了什么?

下片前两句描写战斗场面。作者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率师北伐,统一南北,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再简析:

上阕: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表现诗人克敌制胜的坚强信心,气魄雄伟,豪迈有力。

下阕:描写跃马挽弓的战斗生活和恢复祖国山河的畅想,

表现诗人积极抗战的迫切愿望,激昂慷慨,苍凉悲壮。

以上1句看,2句闻,3句宴饮,4句娱乐,5句阅兵,6、7句战沙场,8、9句美名扬,10句志未酬,悲断肠。其中1、10句实写,2——9句虚写。全词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恨。

问题设计:

1、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

2、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

3、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宋朝最著名的词人有哪些?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辛、李二人皆为历城人,“山东多圣贤,北方多壮士,江南多佳人,四川多高士”。

4、如何理解最后一句?

表现了词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词人的情感从豪壮激昂跌落为深沉的痛苦,

乃至对人生的感叹。

5、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6、“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再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把它们摘抄下来,归纳一下,诗人往往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不得志借酒宣泄心中郁闷。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怒批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抒发对人生的感慨,思念亲人。

初三(九年级)古诗词

期末复习:学好文言文不要当“哑巴”

关于马的励志诗句有哪些

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案教学设计

一些比较富有哲理的诗句

古诗文默写

促进初中语文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古诗词分类五种

以立冬为主题的古诗词

以国庆节为主题的作文

词比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词比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词比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精选8篇)】相关文章:

温庭筠生平的简介2023-03-04

巧记中考古诗文荟萃2022-05-08

描写马的经典古诗词2022-05-06

马的古诗词2023-02-10

诗人温庭筠简介2023-03-19

文天祥古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023-10-15

辛弃疾的豪放古诗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2023-07-10

《滁州西涧》《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诗词2023-12-02

九年级语文复习总结2024-01-1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理解及答案2023-05-2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