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

时间:2022-06-17 05:35:09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通用10篇)由网友“yuru”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

篇1: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

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

阅读李煜的两阕《相见欢》,完成7—8两题。(6分)

(一)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二)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这两阕词均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后被囚禁宋朝都成汴京时所作。

7、这两阕词里,作者选择“残月”、“梧桐”、“深院”、“朝雨”、“晚风”等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8、试结合词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愁”和“恨”的?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阅读答案:

7、作者内心因亡国而产生的深重的忧伤。(能答到与亡国、忧伤两个意思相近的即可)

8、都用了比喻来表现(2分)。第一段中用“剪不断,理还乱”的丝麻写出了愁绪的纷乱与繁多(1分);第二段中用往东长流的江水比喻“人生长恨”,写出了亡国之痛的汹涌连绵(1分)。

(1)词中表明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2)词中表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句子:无言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李煜的《相见欢》中用巧妙的比喻写“愁”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赏析下列两句词句。

①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答]“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

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答]以丝喻相思,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5)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写仰望之景的句子是:月如钩,写俯视之景的句子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6)“剪不断,理还乱”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来比喻什么?

[答]比喻人内心的烦乱,或某些事物难以解决。

(7)“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如何理解其中的“滋味”?

[答]“滋味”是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真实感受,实是饱含辛酸,极其沉痛的伤心之语。【试题未完】《【相关阅读练习及翻译赏析后一页查看】

相关阅读练习一:

(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一番滋味”的具体含义。

答案:

(1)孤独寂寞

(2)离愁别恨,亡国之愁。(3分,其中(1)题1分,(2)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练习二:

1.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试从表现手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的?(2分)

答案:

1.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2、比喻和情景交融。

阅读练习三:

3.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上阙写尽了作者的凄惋之情。“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故国旧地,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4.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下阙内容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答:下阙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作者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此句运用味觉来写愁:这里的味道不是普通的酸甜苦辣,而是一种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深的`感觉;舌品不得,心感方知。作者不是将“愁”诉诸人们的味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阅读练习四:

5.这首词是写愁情的名篇,请写出词中所体现的两种愁。(2分)

6.你是如何理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句话的?(2分)

参考答案:

5.亡国之愁、妻离子散之愁等(2分)

6.此句写景喻人,寂寞的不是梧桐而是人,被锁的不是清秋也是人,写出了词人失去自由的囚禁生活的孤独凄凉。(2分)

阅读练习五:

7.“锁“在记号中的意思是指(C)(2分)

A.锁头 B.金锁 C.锁住 D.开锁

8.下面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2分)

A.上阕定景,西楼、月色、梧桐、深院、清秋,画面冷寂。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渲染了清秋气氛。

C.下阕转入抒怀,写出了作者隐忧生活中难以排遣的感情。

D.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为亡国之君,词人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赏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作于归宋以后,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采用倒装的手法,来突出离愁别恨是那样的深重,无法忘却,心里越想越乱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种滋味难于言表,让读者读来大有言未尽意无穷之感。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篇2: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

【原文】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题】

(1)请根据提示,从视觉角度变化描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画面。(2分)

我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仰视天空,【 】。我又俯视庭院,【 】。

(2)下片中的“离愁”指什么?词人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种愁的?(3分)

【参考答案】

(1)仰视天空,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1分)。我又俯视庭院,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1分)

(2)“离愁”指离乡去国之愁(或:亡国之愁)(1分)。词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或:化虚为实的手法)。(2分)

篇3:《相见欢 李煜》阅读答案

《相见欢 李煜》阅读答案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一番滋味”的具体含义。

(3)“锁“在句中的意思是指( )(2分)

A.锁头 B.金锁 C.锁住 D.开锁

(4)下面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写景,西楼、月色、梧桐、深院、清秋,画面冷寂。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渲染了清秋气氛。

C.下阕转入抒怀,写出了作者隐忧生活中难以排遣的感情。

D.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

(5)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1分)

(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5)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意近即可)。(1分)

(6)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意近即可,答成亡国哀思得全分)。(2分)

6.上阕描绘了怎样一个环境?这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离愁”只可意会很难言传,而作者却把“离愁”写的形象、可感,读之不禁让人产生同样深切的感受。请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深切的`描绘“离愁”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描绘了孤寂、凄凉的环境(1分);作者当时心境是孤独、寂寞、哀伤的(1分)。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比喻的修辞,把丝比作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体化;“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从味觉的角度写愁,写出了愁在心中的具体感受。(2分)

篇4:李煜《相见欢》阅读训练及答案

李煜《相见欢》阅读训练及答案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阅读训练】

一、

(1)词中表明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

(2)词中表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句子?

(3)李煜的《相见欢》中用巧妙的比喻写“愁”的句子?

(4)赏析下列两句词句。

①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5)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写仰望之景的句子是?

(6)“剪不断,理还乱”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来比喻什么?

(7)“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如何理解其中的“滋味”?

二、

(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一番滋味”的具体含义。

(3)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4)试从表现手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的?(2分)

(5)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

(6)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下阙内容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7)这首词是写愁情的名篇,请写出词中所体现的两种愁。(2分)

(8)你是如何理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句话的.?(2分)

(9)“锁“在记号中的意思是指(2分)

A.锁头 B.金锁 C.锁住 D.开锁

(10)下面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定景,西楼、月色、梧桐、深院、清秋,画面冷寂。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渲染了清秋气氛。

C.下阕转入抒怀,写出了作者隐忧生活中难以排遣的感情。

D.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

(1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2)无言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 ① “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

(4) ②以丝喻相思,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5)月如钩,写俯视之景的句子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6)比喻人内心的烦乱,或某些事物难以解决。

(7) “滋味”是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真实感受,实是饱含辛酸,极其沉痛的伤心之语。

二、

(1)孤独寂寞

(2)离愁别恨,亡国之愁。(3分,其中(1)题1分,(2)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3)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4)比喻和情景交融。

(5)上阙写尽了作者的凄惋之情。“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故国旧地,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6)下阙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作者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此句运用味觉来写愁:这里的味道不是普通的酸甜苦辣,而是一种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深的感觉;舌品不得,心感方知。作者不是将“愁”诉诸人们的味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7)亡国之愁、妻离子散之愁等(2分)

(8)此句写景喻人,寂寞的不是梧桐而是人,被锁的不是清秋也是人,写出了词人失去自由的囚禁生活的孤独凄凉。(2分)

(9) C

(10) C

(11)作为亡国之君,词人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篇5:李煜——《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①,太匆匆。

无奈②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③。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1 春红:春天的花。

2 无奈:无可奈何。

3胭脂泪,留人醉:杜甫《曲江对雨》有“林花着雨胭脂湿”句,此处化用。

赏析: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草木皆能有情,人的恨意愁肠自然能如水东流。以草木写愁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末句“自是”二字不知蕴含了多少无奈,多少惆怅,境界阔大,余韵愁远。“人生长恨水长东”,离愁别恨无有穷期。

篇6:李煜——《相见欢①》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②。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③。

别是一般④滋味在心头。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

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

一种。

赏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

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

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

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

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

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

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

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

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

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

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

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

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

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

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

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

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

之处。

篇7:《相见欢李煜》诗词答案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诗歌讲究炼字,字字传神,句句精炼。请从诗歌中找出一例并加以赏析。(2分)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参考答案:

(1)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

答:用深修饰庭院,刻画了重门深锁、幽居独处、凄清空寂的环境。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

答: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篇8:李煜《相见欢 》阅读试题附答案

李煜《相见欢 》阅读试题附答案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

答:“无言”二字写出了词人的愁苦神态,“月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睛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

2、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下片词意作简要赏析。

答:“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

3、“相见欢”是词曲牌,又名乌夜啼。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亡国哀思的'感情。

4、“剪不断,理还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纷繁的离愁比做难理的麻丝,表达了作者缠绵悱恻、愁肠百结的烦乱的心绪。这两句后人多用来比喻事情难以处理,心情特别烦乱.

5、你怎样理解末句的“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举例说说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答:运用白描手法,表达出“说不清、道不明”“欲说还休”的沉痛和辛酸之情,尤为感人。

6、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词中“无言”“寂寞”“清秋”等语营造的凄婉、哀愁的情调,甚是感人。

B、“丝”与“思”谐音,以麻丝喻愁思,生动贴切、深刻感人。

C、作者身经亡国之痛,故而发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痛彻心扉的凄婉之声。

D、“剪不断,理还乱”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但因为它形象的比喻,更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

7、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

答: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答成“亡国哀思”也可)

9、“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一句用“寂寞”“深”“锁”呼应上句的“独”字。作为被囚之人,词人表达了亡家失国的旧时国君的孤独寂寞之情。

10、任选角度,赏析千古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答:示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因“丝”与“思”谐音,以丝喻相思、愁思在古诗中常见。这里暗用丝作喻体,却更进一步,翻出新意。这三句是说,离愁之萦绕心头,如丝之千头万绪,但丝还可以用快刀斩断,而离愁却无法割断;乱丝还可以理顺,而离愁却愈理愈乱。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篇9:李煜唐诗《相见欢》

李煜唐诗《相见欢》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⑴谢:凋谢。春红:春天的花朵。

⑵匆匆:一作忽忽。

⑶无奈,作常恨。寒雨:一作寒重。晚:一作晓。

⑷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胭脂,一作臙脂,又作燕支。

⑸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意为令人陶醉。留,遗留,给以。醉,心醉。

⑹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⑺自是:自然是,必然是。

【翻译】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赏析】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这些自属有目共见。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且说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不止倍蓰。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叹息中着一“太”字;“风雨”一然,愤慨中着一“无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质具千钧,情同一恸矣。若明此义,则上片三句,亦千回百转之情怀,又匪特一笔三过折也。讲说文学之事,切宜细思寻玩,方不致误认古人皆荒率浅薄之妄人,方能于人于己两有所益。

过片三字句三叠句,前二句换暗韵仄韵,后一句归原韵,别有风致。但“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于是让人们想到杜甫的名句“林花着雨胭脂湿”(《曲江对雨》),此乃南唐后主也熟读杜诗之证也。后主分明从杜少陵的“林花”而来,而且因朝来寒“雨”竟使“胭脂”尽“湿”,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后主在过片竟也写下“胭脂湿”三个大字,便成了老大一个笨伯,鹦鹉学舌,难有意味。他毕竟是艺苑才人,他将杜句加以消化,提炼,只运化了三字而换了一个“泪”字来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觉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

“泪”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韵谐音的妄下之字。此醉,非陶醉俗义,盖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长句,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朝来”“晚来”,“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顾随先生论后主,以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盖明喻不如暗喻,一语道破“如”“似”,意味便浅。按这种说法,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恰好免去此一微疵,使尽泯“比喻”之迹,而笔致转高一层矣。学文者于此,宜自寻味,美意不留,芳华难驻,此恨无穷,而无情东逝之水,不舍昼夜,“淘尽”之悲,苏轼亦云,只是表现之风格手法不同,非真有异也。

篇10:相见欢 李煜-相见欢赏析

相见欢 李煜-相见欢赏析

相见欢 李煜,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名篇,备受古往今来人们的喜爱。本文由unjs.com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作品翻译:

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钩,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着梧桐,也锁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绪,想要剪断,却怎样也剪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乡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作品赏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作者资料阅读: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天祚三年七月初七(相传),李煜出生于金陵,为南唐元宗李Z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精于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等。被誉为“千古词帝”。

以上这篇相见欢 李煜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虞美人》教学设计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教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长相思·云一涡

破阵子,破阵子李煜,破阵子的意思,破阵子赏析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诗词鉴赏

三年级下册音乐《欢乐歌》的教学反思

李后主诗词

李煜唐诗《相见欢》

必修四语文《雷雨》教案

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
《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通用10篇)】相关文章:

李煜诗词的诗词成就及主要作品2023-05-08

读李煜作文800字2022-12-21

秋天别来作文2022-11-30

高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2022-11-15

形容时光飞逝的古诗句2023-07-13

改写《相见欢》初中作文2023-04-01

李煜诗词全集2022-07-28

经典爱情诗句语录精选2022-06-12

《清平乐·忆别》鉴赏2023-06-05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20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