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别鸟惊心散文(共10篇)由网友“濑名泉都要”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恨别鸟惊心散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恨别鸟惊心散文
恨别鸟惊心散文
——世上最长的距离是面对心爱的人却不能说爱,致“十三妹”
我是怎么了?去趟秦岭且来去有专车护送,朋友陪同,回来就躺倒了?算日子病倒已经九天,云里雾里发着烧、冰里雪里打着颤儿,神智倒还清楚,记着那天去山里是为十三妹送行的。“十三妹”是只画眉鸟儿。
还在前年秋天,朋友跑来对我说秦岭北麓有家叫做朝凤阁的山庄,老板是个鸟迷,他用网罩住山包,里面养着成千上万只鸟儿,去看看吧?我便随他去了。这老板秃顶弓背,鹰鼻环眼,指如利爪十分精明。他不但开店卖饭,还做着收钱放生的勾当:不同的鸟标着不同的价,只要你给钱,他就当面放飞!
这让我十分气恼,觉着他这行为和“绑票”没有区别!几个人凑了些钱,把他笼里三百只小鸟全放了。正要转身离去时,突然楼上传来画眉叫。那叫声先是一只,后是一群,戚戚嘈嘈的混为合声,分不清高低腔调来了。我们跑到楼上一看,原来走廊上放着一排竹笼,一个笼里一只鸟儿,窜来蹦去苦苦呻吟。问老板这画眉卖不卖什么价儿?老板眼珠子一转,告诉我们这批鸟是专意为上海客商留下的,只待他们的车一到就拿走了!价没多要,一只一千元。
这是敲竹杠。市场上最好的生鸟一只也才100元。我把二十几只鸟儿挨个儿审视了一遍,当我看到第十三笼时,我的心一颤,发现它竟是一只羽毛黄、腿杆黄、眼睛黄亮的“三黄鸟”。三黄鸟在画眉科中是珍品,与金画眉齐名;有慧根,有灵性,爱整洁,它的毛羽从来被梳理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的;身材也好,唱得又甜,只是常人难得能见上它一面。这时它瞪着我看,修长的白眉如漆如描,眼水清澈幽深,一眨一眨地像是与我有着前世今生的约定!
我掏了200元现款,又把照相机、腕上的玉手链摘下来送给人家,那人才极不情愿地让我把她领走。我给她起了一个女侠的名字:“十三妹”。这样,与“虞姬”“梁红玉”“白娘子”“小青”“大乔”“小乔”和“泼妇”一起,我拥有八位貌美绝伦,才艺超群的“歌仙”了!
八只鸟儿中,我最爱的还是十三妹。进家那天是阳历十月三十号,来到家中“十三妹”一下变得活泼起来,与其他的鸟儿既不争斗,又不取巧卖乖,它轻吟慢唱地伴着我,使我写下许多惬意的文章。谁知过了春节,她竟病了一场,当时她毛片零落,神情颓废,一天只知傻傻地蹲在笼底,一言不发。我知道她患了羽虱症——这种肉眼难以分辨的虫子藏在羽毛中,不分昼夜地吸吮鸟儿的血液,直到它体力耗尽而亡!治疗的方法只有给它喷药。这让我既痛心又作难,因为一旦将羽毛喷湿,它有可能在极端的时间内因为寒冷而失去生命!但为了保护她,仍得做。事先我把吹风机准备好,喷壶里药水的温度调好,这才把雾状的药水向她喷去,这时问题又出现了:喷轻了药水进不到毛根处,起不到杀灭害虫的作用,喷重了直接将药水打在鸟的皮肉上,又怕她冻着;我只能喷一点,吹干一点,它蹲在哪里索索抖颤,身体晃来晃去,终于蹲不住倒下了。我吓得失声叫起来,急忙用手掌挡在吹风机前,让暖风从手指间均匀地散发出去!
那天晚上,我把她放在书案上,把台灯换成了大灯泡,整整守了她一夜,欣赏了一夜。第二天黎明,实在熬不住时打了一个盹儿,突然十三妹轻轻地呼唤了一声!我惊醒过来,见她容光焕发地立在架上,引颈啼了一声长音便激越婉转地啼叫起来了!她歌唱着,美声传播四野,田间的油菜花便黄了;明灿灿的太阳照在田野上,天地一派盎然生机!
十三妹陪了我一年零五个月。我竭尽心力地为她调配饮食,小心谨慎地给她洗澡,清洗消毒笼具,百般娇宠把她当成一块宝,爱在心里。可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她的歌声越来越凄楚,体质越来越虚弱。我知道我与她分手的时候到了,只有大自然可以给它自由的空间,她才能舒心健康地去飞翔。可一想到她要独自撞入丛林,我的心马上便紧张起来。我舍不得离开她,但又必须离开她。
为她,我只能选择后者。
那天我们进山去正是为她送行的。当她跳到笼门外,义无反顾地腾上蓝天一去不回连头也不转一下的时候,我的心一下空了碎了!十三妹,你竟是这样的无情无义吗?十三妹,我给你以美食泉水,时新果品,我为你倾其所有你就是这样对待我吗?
要知道我可以不放你,永远地把你关在笼子里让你和我一起老去!只是我爱你爱得忘我,我不能那样做。可是,你倒忍心弃我于红尘而不顾,自顾自地去寻你的大快乐吗?我泪如雨下,一回来就倒下了!
我打开笔记才知道,在一年的时间里这本厚厚的`日记每一页每一行里都记载着她的故事,她的娇嗔、她的快乐、她的情趣与友爱。
现在她去了哪里呢?她不承认她已经成了我的牵挂我的思念吗?十三妹,我的可怜可亲可恼可爱的小鸟啊!我爱你爱得疯狂、痴迷而又憔悴!
这是人类的伪善和狭隘吗?
人总是活在既想又想的夹缝中,一会儿梦想着做上帝、一会儿魔鬼缠身浑然不觉。想当上帝时还要谈条件……
我是真的病了,病得神志不清胡言乱语骨瘦如柴。干瘪的脑壳里装满丰富的幻想:如果,我的两只臂膀能够生出羽毛飞起来,多好!
呼呼的风从我身边溜过,听见我的梦呓哭了;匆匆的流水从我身边奔过,听见我的太息停住了,它们惊了高空的飞鸟,鸟儿便结帮搭伙不屑一顾地飞走了……
我知道,鸟儿拥有鸟儿的幸福,那就让她去吧!我不悔也不怨。
篇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赏析
“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
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篇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杂文随笔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杂文随笔
余性敏于情,心思细,腐儒,迂拘多礼。初缄默,终日郁郁,喜读诗书,书调余言,如蟋蟀之用草而能发议。然逢人寡言,自是沉浸微信、QQ码字发文,取乐,泄怨。
初读《浮生六记》之《闺房之乐》,夜梦子申,顾盼神飞,余起相迎,“握手未通片语,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亲同行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醒来心殊怏怏,才子尖薄,苛刻长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又读《鬼谷子》,策士说客,三寸不烂之舌,纵横捭阖,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余“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才疏学浅,恃才傲物,惨颜羞赧,卑躬屈膝,慧心尘尘,然物有自然,世无常贵,“口可以食,不可以言”,余悔恨口之机关关闭情意疏懒,言言曲曲,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余笃志劳心苦思,慧材质,自度材能,悉心见情,原事御世,进退纵横。
年廿八矣,空空惘惘。每每夜色颇佳,飞云过天,无与同观。纳凉玩月,无幽闺默证。烛尽月沉,身单影只,谁与白头?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凄凄独处。事如春梦了无痕,情似秋霜寒孑心。
浮生凡尘,利欲滚滚,周遭乌烟瘴气,铜臭利熏。柳暗樱红,鸟语花香,闲情逸趣,而区区数者。捧诗书,乃为痴,阅经典,是为执。余身清贫,风餐露宿,寒儒无门,吟咏御世两无道,佳人才俊空茫茫,方圆之道,孑然一身。阡陌,阡陌,余终缄默,不惮烦墨。
(子檀,丁酉年癸丑月庚戌日甲午时)
篇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思
《春望》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今属宁夏)继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篇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文500字
从小到大,有谁没有哭过鼻子、流过眼泪?当我们不断地长大,泪水的意义也截然不同了。
小时候,躺在妈妈怀里,泪水换来的是亲昵的抚摸;摔跤了,换来的是和蔼的关心;开心时,泪水换来的是热情的拥抱……现在,毕业了,泪水却换来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小学六年,多么愉快的生活,没有顾虑,整天嘻嘻哈哈,在老师身边惹事,而老师却并没有生气,只是对我们说一句:以后别这样了。这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却有着老师的殷殷关爱。那时候的我们还小,不懂,根本不知道老是的用心良苦。
犹记起,那一天,我摔了一跤,腿上的皮也蹭破了,老师和蔼可亲地对我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啊!说完,便叫了一位同学,一起把我扶进了医务室。去医务室的一路上,老师安慰我,关心我,我很感动。用消毒药水消毒的那一刻,我哭了,想挣脱老师的手,可老师把我拉的紧紧的。老师看出了我的意思,语重心长地说;“消毒药水一定要用,它可以把细菌消灭。”可我还是不愿意,老师就变着花样让我擦,我无法说服老师,只能选择听从。从医务室里出来,老师把我扶进了教室,并告诉我:“这伤快就会好的,自己以后注意点。”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我们在不断长大,懂得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当我们明白时,即将和老师说再见,愉快的小学生活,也将告一段落。我们有千言万语想对老师说,也已经来不及了。
毕业时,老师的泪水在眼睛里打转转。毕业典礼上,老师的一段发言,让我们知道了老师的心声,我们后悔,我们自责!我们和老师紧紧拥抱在一起,让泪水为我们送别,让天地为我们送别!我们即将踏上一天崭新的路,而这条路上布满了荆棘,这才是新的开始!
篇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怎样情感
原文诗词: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篇7:杜甫:恨别
《恨别》
作者:杜甫
原文: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释:
1、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2、洛城:洛阳
3、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4、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5、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翻译:
我一别洛城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胡骑长驱直入也已经有五六年了。
草木由青便衰,我来到剑阁之外,为兵戈阻断我在江边渐渐老去。
我思念家乡,忆念胞第,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
冷落的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
令人高兴的是听说近来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
赏析:
鉴赏此诗,一要注意炼字的表达效果,二要注意表意的含蓄蕴藉,寓情于形象的描绘和叙述之中。首联中的的“一别”“长驱”颔联中的“衰”“老”等词,一方面表现了叛军的嚣张气焰,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无奈、悲凉、飘零憔悴的遭遇。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沈德潜评论此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
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
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语出宋玉《九辩》中的“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诗人到成都,多亏亲友帮助,过着比较安定的草堂生活,但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不忘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老江边”的“老”字,悲凉沉郁,寻味不尽。
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杜少陵集详注》)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杜甫有四弟,名为杜颖、杜观、杜丰、杜占,其中杜颖、杜观、杜丰散在各地,只有杜占随杜甫入蜀。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杜甫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它不是抽象言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手法含蓄巧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
尾联回应次句,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760年(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这就是诗中“乘胜”的史实。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杜甫盼望国家复兴,他自己亦可还乡,天下可喜可乐之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这首诗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杜甫胸怀的开阔。
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辞浅情深。杜甫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
篇8:杜甫《恨别》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恨别》赏析:
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
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语出宋玉《九辩》中的“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诗人到成都,多亏亲友帮助,过着比较安定的草堂生活,但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不忘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老江边”的“老”字,悲凉沉郁,寻味不尽。
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杜少陵集详注》)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杜甫有四弟,名为杜颖、杜观、杜丰、杜占,其中杜颖、杜观、杜丰散在各地,只有杜占随杜甫入蜀。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杜甫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它不是抽象言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手法含蓄巧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
尾联回应次句,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760年(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这就是诗中“乘胜”的史实。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杜甫盼望国家复兴,他自己亦可还乡,天下可喜可乐之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这首诗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杜甫胸怀的开阔。
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辞浅情深。杜甫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
篇9:杜甫 恨别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恨别》赏析:
鉴赏此诗,一要注意炼字的表达效果,二要注意表意的含蓄蕴藉,寓情于形象的描绘和叙述之中。首联中的的“一别”“长驱”颔联中的“衰”“老”等词,一方面表现了叛军的嚣张气焰,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无奈、悲凉、飘零憔悴的遭遇。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沈德潜评论此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
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
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语出宋玉《九辩》中的“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诗人到成都,多亏亲友帮助,过着比较安定的草堂生活,但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不忘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老江边”的“老”字,悲凉沉郁,寻味不尽。
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杜少陵集详注》)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杜甫有四弟,名为杜颖、杜观、杜丰、杜占,其中杜颖、杜观、杜丰散在各地,只有杜占随杜甫入蜀。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杜甫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它不是抽象言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手法含蓄巧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
尾联回应次句,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760年(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这就是诗中“乘胜”的史实。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杜甫盼望国家复兴,他自己亦可还乡,天下可喜可乐之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这首诗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杜甫胸怀的开阔。
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辞浅情深。杜甫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
篇10:《恨别》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译文
我离开洛城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
草木由青变衰,我来到剑阁之外,为兵戈阻断,在江边渐渐老去。
我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
冷落的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令人高兴的是听说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
注释
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城:洛阳
③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⑤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 望春的抒情散文
★ 春望初一作文
★ 望春作文
★ 春望赏析
★ 春望的赏析
★ 春望阅读的答案
★ 春望的阅读答案
★ 春望阅读答案
【恨别鸟惊心散文(共10篇)】相关文章:
《春望》的原文赏析2023-05-27
春教学设计2022-05-07
《春》教学设计2022-08-29
七年级语文重点课文知识点2022-09-08
初一上册语文单元知识点2022-10-15
唐诗《春望》赏析2022-10-15
七年级语文学生掌握好的知识点2023-02-22
杜甫诗一课一练阅读题2022-09-03
春望教案2024-05-19
描写国庆节的古诗大全202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