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一课一练阅读题

时间:2022-09-03 08:09:5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杜甫诗一课一练阅读题(精选8篇)由网友“没森”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杜甫诗一课一练阅读题,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杜甫诗一课一练阅读题

篇1:杜甫诗一课一练阅读题

杜甫诗三首一课一练阅读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 岱(  ) (2)决眦入归鸟 眦(  )(3)白头搔更短 搔(  )

(4)浑欲不胜簪 簪(  ) (5)老翁逾墙走 逾(  ) (6)三男邺城戍 邺(  ) 戍( )

(7)如闻泣幽咽 咽(  ) (8)老妪力虽衰 妪(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造化钟神秀 钟(  )(2)阴阳割昏晓 阴(  ) 阳(  )

(3)会当凌绝顶 会当(  )(4)浑欲不胜簪 浑(  )

(5)吏呼一何怒 一何(  )(6)老翁逾墙走 逾(  )走(  )

(7)急应河阳役 应(  )(8)独与老翁别 别(  )

3.填空

(1)杜甫是  代大诗人,字  ,他被称作 ,其诗作被称作 ,都收集在  。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   、   、   ;“三别”是指他写的   、   、  ;“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          ;

《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          。

4.补写诗句。

(1)荡胸生层云,     。    ,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     。

(3)吏呼一何怒,     ! (4)夜久语声绝,    。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

(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李白写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其中一首。( )

6.翻译下列诗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7.有人认为,《石壕吏》中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像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二、阅读

(一)望 岳(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岱宗夫如何(    )(2)齐鲁青未了(   )

(3)造化钟神秀(   )(4)会当凌绝顶(   )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        的景象。

3.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

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

4.《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    遥想将来的       。

5.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  )、南岳(  )和西岳( )(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      的。

(二)  石壕吏(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2.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3.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

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       ;

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        。

4.“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5.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

篇2:《杜甫诗》阅读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自问世起,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脸炙人口,历久不衰。它反映的是诗人_____的高尚情操和_____的情怀。

2、前四句写景,“城春草木深”写的不是生机盎然,而是_______________。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

二、《石壕吏》阅读训练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石壕吏》是一首____诗(体裁),以____为顺序。中心人物是____,事件是______。

2、《三吏》《三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正确译文是:_____

4、组词:

⑴ 妪___讴__呕

⑵ 孤__狐__弧__

⑶ 炊__吹___欢

⑷ 暮___幕___慕

5、解释句中的词语:

⑴ 老翁逾墙走 逾:

⑵ 三男邺城戍 戍:

⑶ 老妪力虽衰 妪:

⑷ 急应河阳役 应:

⑸ 夜久语声绝 绝:

⑹ 如闻泣的'咽幽 咽:

6、文中的哪些话揭示了战争造成的灾难?哪些话道出了老妪家中的贫寒?

7、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热爱国家眷念家人

2、因战乱造成的人走城空的荒芜之状

二、1、叙事时间先后老妇差役捉人,老妇应役

2、《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3、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4、⑴ 老妪讴歌呕吐 ⑵ 孤独狐狸弧形 ⑶ 炊具吹牛欢呼 ⑷ 暮色幕布仰慕

5、⑴ 越过 ⑵ 防守 ⑶ 年老的女人 ⑷ 应征 ⑸ 停 ⑹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6、“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7、这首叙事诗,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一个老妇也不放过的故事,描绘出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篇3:《夸父追日》一课一练的阅读题及答案

《夸父追日》一课一练的阅读题及答案

知识积累

一、 比一比,组词语。

导(  ) 继(  ) 旅(  ) 狼(  )

异(  ) 断(  ) 旋(  ) 狠(  )

二、读一读,连一连。

充满  追赶  伏下   霎时   几屡

fú   chōng  shà  lǚ   zhuī

三、 语言积累,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发展练习

台湾神游

中秋节的夜晚,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深蓝色的天空中。我注视着它,好像看见美丽的嫦娥仙子正坐在桂花树下,遥望着美好的人间,思念着久别的亲人。晚饭后,我们全家围坐在电视机旁,今晚的节目有些特殊,不管是新闻,还是歌舞、电视剧,大都表现了台湾人民思念故土、盼望祖国早日统一,和祖国人民想念台湾骨肉亲人的主题。

看完电视,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望着那轮皎洁的圆月,我好像乘着飞机,飞到了美丽的台湾省。在飞机上我俯视全岛,它真像一座美丽的海上公园。接着,飞机降落在台湾岛东部,这里大部分是山地。远远望去,有险峻的奇峰、悬崖,飞奔的急流、瀑布,平静的湖泊,茂密的森林,景色优美。

台湾岛上还有世界闻名的游览区——日月潭。于是我慕名前去,饱览那湖光山色。我坐在汽车里,看到重峦叠嶂,潭水碧蓝,波光如镜,朵朵白云在翠峰山间飘浮。当夕阳把最后的余辉射向湖面时,日月潭烟霞四起,轻纱般的薄雾在湖面上飘来荡去,我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

我又来到了台湾西部平原。我了解到这里盛产甘蔗、水稻,还有香蕉、菠萝、桔子等。随后,我又赶往北部海边,参观了著名的海港——基隆。这里拥有多种矿产资源和水产资源,看到这一切,我心里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台湾真是名不虚传的宝岛!”

“喵——”小花猫一声叫唤,把我从美丽的幻境中唤醒过来,但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为了让宝岛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我要贡献一份力量!

夜更深了,中秋节之夜的月亮更圆更亮了。我想:此时台湾的少年朋友也在月光之下神游祖国的大陆吧。我相信,总有一天,海峡两岸的人民会团聚在一起,祖国一定会统一的。我怀着这美好的愿望进入甜蜜的梦乡。

积累

1、积累词语。读一读。

慕名   陶醉  情不自禁  波光如镜

世界闻名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名不虚传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悬崖 (   )的瀑布  ( )的圆月

(  )的湖泊 (  )的森林  ( )的奇峰

3、作者梦中神游都去了那些地方?

感悟

从作者的神游中,你觉得台湾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能力拓展

神话故事真有趣,你还知道一些神话、传说吗?讲给你的同学父母听。

篇4:白杨礼赞阅读题答案一课一练

白杨礼赞阅读题答案一课一练

一、基础训练

1.《白杨礼赞》作者 ,原名 ,“礼赞”的意思 。

2.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若不是(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

⑵无边无垠,(平坦得像磨刀石),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

⑶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成为一束,绝不(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

⑷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驰骋,冲杀突击),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

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汽车在望不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比喻)

B、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着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只觉得它是树?(反问)

C、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拟人)

D、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面对它们,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比喻,设问)

4.填空:

作者采用 的手法,托物言志,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 ,歌颂他们 的精神。

5.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请从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气质三个方面具体说说白杨树的不平凡。

生长环境“不平凡”:

外部形态“不平凡”:

内在气质“不平凡”:

6.请你对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作简短的说明。

⑴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

“另一种味儿”指:

⑵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极强的生命力”指:

7、象征产生于联想,看到白杨树,作者联想到北方的农民,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请任选以下两个事物加以说明。

⑴小草:

⑵帆:

⑶粉笔:

⑷放风筝的线:

二、同步解读

⑴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珠,一珠,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

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⑶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达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⑷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⑸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珠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⑹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⑺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8.第一段为什么不直接写白杨树,而是把突出点放在“我”的情绪转变上?

9.第三段对白杨树的描写,请分析其描写的角度和中心。

10.第五段可分为两个层次,请按下面的划分概括内容:

第一层:

第二层:

11.第五段第一层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12.第五段第二层,文章用了四个反问句,其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加深的?

13.说说反问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14.第六段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15.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作用是( )

A、用贵族化的楠木反衬白杨的平凡而伟大。

B、用平凡而伟大的白杨树反衬楠木贵族化的丑态。

C、抒发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的愤恨鄙弃之情。

D、抒发对楠木自居高贵的批判之情。

16.联系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请指出结尾与开头的关系和表达作用。

17.指出第二段和第四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篇5:三年级语文《古诗》一课一练阅读题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一课一练阅读题

29 古诗两首

知识积累

一.拼一拼,写一写。

qǐ qiú qiǎo miào yún xiāo

( )( ) ( )

píng fēng làzhú cháng é

( )( ) ( )

二、加偏旁,将下面的字变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肖 ( )( ) 度( )( )

尧 ( )( ) 俞( )( )

三、辩字组词

乞( ) 渡( ) 绕( ) 偷( )

气( ) 度( ) 晓( ) 喻( )

四、补充诗句。

云海屏风( ),

长河( )沉。

嫦娥应悔( )。

( )夜夜心。

五、默写《乞巧》

六、抄一抄,争取积累下来。

月色如水 月色溶溶 月明星稀 花好月圆

月黑天高 清风明月 月色朦胧 新月如钩

发展练习

快乐阅读

一 碗 馄 饨

女孩和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见前面有个小吃店,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小吃店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东西?”她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女孩刚吃了几口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她说 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和她吵架?”

积累

1、比一比,组词语

摸( ) 馄( ) 感( ) 硬( )

模( ) 混( ) 盛( ) 便( )

2、能在短文的.第三自然段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吗?

感 悟

3、根据原文,你能给故事写个结尾吗?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行为简单的说说吧!

能力拓展

收集民间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同学老师听还可以开个故事会。

篇6:《杜甫诗》的课内阅读题

《杜甫诗三首》的课内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自问世起,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脸炙人口,历久不衰。它反映的是诗人_____的高尚情操和_____的情怀。

2、前四句写景,城春草木深写的`不是生机盎然,而是_______________。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

二、《石壕吏》阅读训练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石壕吏》是一首____诗(体裁),以____为顺序。中心人物是____,事件是______。

2、《三吏》《三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正确译文是:_____

4、组词:

⑴ 妪___讴__呕

⑵ 孤__狐__弧__

⑶ 炊__吹___欢

⑷ 暮___幕___慕

5、解释句中的词语:

⑴ 老翁逾墙走逾:

⑵ 三男邺城戍戍:

⑶ 老妪力虽衰妪:

⑷ 急应河阳役应:

⑸ 夜久语声绝绝:

⑹ 如闻泣的咽幽 咽:

6、文中的哪些话揭示了战争造成的灾难?哪些话道出了老妪家中的贫寒?

7、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热爱国家眷念家人

2、因战乱造成的人走城空的荒芜之状

二、1、叙事时间先后老妇差役捉人,老妇应役

2、《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3、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4、⑴ 老妪讴歌呕吐 ⑵ 孤独狐狸弧形 ⑶ 炊具吹牛欢呼 ⑷ 暮色幕布仰慕

5、⑴ 越过 ⑵ 防守 ⑶ 年老的女人 ⑷ 应征 ⑸ 停 ⑹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6、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7、这首叙事诗,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一个老妇也不放过的故事,描绘出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篇7:《乡愁》一课一练附阅读答案

《乡愁》一课一练附阅读答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台湾同胞思念祖国大陆的深情;

2、体会诗歌的形象性;

3、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重点知识及能力讲解:

乡愁是一种难以表现的情绪,要将这种情绪表达出来,只有借助具体的形象。因此,理解诗歌的形象性是本文的重点。

难点知识及能力讲解:

诗歌篇幅短小,但凝练的语言能表达丰富的意境。要想品味诗歌的内涵,必须从语言入手。因此,品味凝练的语言成为本课的难点。

预备练习

1、常识填空

《乡愁》的作者 ,是台湾著名 , 。这是一首 诗。乡愁指 。

2、辨析形似字,分别组词。

枚( ) 峡( ) 幕( ) 湾( )

玫( ) 侠( ) 墓( ) 弯( )

课堂达标训练

1、 回忆《乡愁》,在括号内填量词,在横线上填形容词(叠词)

一( ) 的邮票 一( ) 的船票

一( ) 的坟墓 一( ) 的海峡

2、常识填空

①乡愁,本是一种难以表现的情绪,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 , , , 等四种意象,借助它们把乡愁表现得深刻感人。

②这首诗抒发了强烈的 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对 的强烈愿望。

l 课堂提高训练

1、设喻联想,化抽象感情为具体形象,是本诗的一大特色,极富感染力,请填空:

§1,把乡愁化作 ,表现对母亲 ;

§2,把乡愁化作 ,表现对妻子 ;

§3,把乡愁化作 ,表现对自己 ;

§4,把乡愁化作 ,表现诗人强烈的 。

2、欣赏优美、精彩的诗句,简答问题

①“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把乡愁比作邮票,能引发什么联想?

②“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用“浅浅”形容海峡,包含了哪些意味?

课堂检测

语段研读

小时侯,乡愁是 。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 。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 。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 。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乡愁》一诗的作者是 (地名)著名爱国诗人 。

2、在诗中横线上补全诗句

3、从全诗看,诗歌的前3节抒发的'是思念 、 的儿女之情,最后1节抒发的是思念 的爱国之情。

4、“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浅浅”是不深的意思,对其深层含义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说明台湾与大陆相距并不遥远;

B、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而造成的不统一的状况应该结束;

C、台湾与大陆不能密切往来,这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情;

D、诗人伫立台湾,远望大陆,面对“浅浅的海峡”却无可奈何。

课外强化训练

1、这首诗属于( )

A散文诗 B抒情诗 C叙事诗 D寓言诗

2、诗中表时间的词语是 、 、 、 ,四个词语在内容上交代了 ,又 ,使全诗井然有序。

3、古人作品中写乡愁的名句有很多,唐朝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代表作,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床前明月光, 。举头望明月, 。

你是否联想到古人以“月”为触发点,写思乡之情的诗句:。

4、诗人把乡愁比作 、 、 、 ,你能写出两个新鲜的比喻来形容乡愁吗?

乡愁是 。

乡愁是 。

5、赏析: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故乡在席慕蓉的印象中是 ,是 ,她把乡愁比作 ,表现诗人 。

三 乡愁

预备训练:略

课堂达标训练:1、略 2、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思乡爱国 祖国统一

课堂提高训练:1、邮票 思念,船票 不舍之意, 坟墓 孝子之心,海峡 爱国之情。 2、①联想到写信、寄信、倾诉思念之情;联想到诗人对母亲、对家乡的思念;联想到儿子对母亲的牵挂等。②海峡浅台湾与大陆山水相连;海峡浅浅,隔不断台湾同胞对祖国的思念;海峡不深,然人为阻隔台湾与祖国的血肉联系,实在令人痛心。(说得有道理即对)

课堂检测:1、略 2、略 3、母亲和妻子儿女 祖国大陆 4、D

课外强化训练:1、B 2、小时侯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3、略 4、略。5、略。

篇8:《杜甫诗》阅读答案

《杜甫诗三首》阅读答案

《杜甫诗三首》阅读题目: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 岱宗( ) 决眦( ) 石壕( ) 幽咽( )

② yè( )城 shù( )守 yú( )越 老yù( )

③ 溅( ) 搔( ) 簪( ) 矣(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 齐鲁青未了( )

② 造化钟神秀( )

③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

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⑤ 暮投石壕村( )

⑥ 老翁逾墙走( )

⑦ 吏呼一何怒( )

⑧ 三男邺城戍( )

⑨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

⑩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

⑾ 夜久语声绝( )

⑿ 天明登前途( )( )

3、下列句子中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5、下列句子和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6、简答:

《石壕吏》一诗所叙的`故事发生在唐代有名的______这一历史事件之中,诗中写“吏”与“妇”尖锐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暮投石壕村”时“翁”与“妇”均在家中,“天明登前途”时竟“独与老翁别”。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

① 老翁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② 诗人此时的感想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D、《石壕吏》的主要人物是老妇,诗人用“吏呼一何怒”引出老妇的话,并把她的话写成一篇抒情独白。

阅读答案:

1、① dài zì háo yè ② 邺 戍 逾 妪 ③ jiàn sāo zān yǐ

2、① 不尽 ② 聚集 ③ 通“层” 眼角 ④ 简直

⑤ 投宿 ⑥ 越过 ⑦ 多么 ⑧ 防守 ⑨ 苟且活着 完结

⑩ 应征 还能够 ⑾ 消失 ⑿ 登程 路途

3、D

4、B

5、C

6、安史之乱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① “恨”战乱带来的灾难,“疼”死去的儿子,“忧”被捉走的老妇,“怜”未成年的孙子;② 痛恨石壕吏的凶暴无情,忧虑国家的命运,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7、D

三年级语文《古诗》一课一练阅读题

《乡愁》一课一练附阅读答案

化学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朋友情谊深的诗句

地理教学计划

难忘的师生情谊作文800字

一课一练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教案

奶奶的星星初中一课一练答案

学案教学总结

杜甫诗一课一练阅读题
《杜甫诗一课一练阅读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杜甫诗一课一练阅读题(精选8篇)】相关文章:

纪念刘和珍君的读后感作文2023-04-28

六年级语文上册麋鹿一课一练(无答案)2023-06-02

高一语文 教学工作计划2022-11-18

化学教学期末个人工作总结2023-09-04

一周一练3范文2023-05-13

望岳优质课堂实录2023-12-23

春季地理教学计划2023-08-05

高一数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2022-07-30

小学一年级语文6大海 2海水练习题及答案2023-10-22

初三学生暑假英语学习方法2022-07-2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