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三美的介绍

时间:2023-03-21 08:02:5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诗歌三美的介绍(精选13篇)由网友“骑鱼的猫”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诗歌三美的介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歌三美的介绍

篇1:温庭筠诗歌的“三美”

温庭筠诗歌的“三美”

温庭筠诗歌既有清淡美,也有艳丽美。温庭筠的山水诗、僧寺诗及写闲居生活的诗篇,描写自然意象,抒发质朴、自然的感情,表现自然本真的生活之趣。

余恕诚先生认为晚唐诗坛显然有两大类型诗人或者有两个大的诗人群体。一是承接贾岛、姚合、张籍、孟郊的穷士诗人群体,诗歌风貌偏于清冷寒寂,另一群体是李商隐、温庭筠、杜牧为代表的诗人群,多写艳情和深探心灵,风貌绮丽委婉,亦不失悲怆。①晚唐诗坛“温李”并称,温庭筠属于绮艳一派,温庭筠的大量乐府诗和爱情风怀诗,色泽艳丽,辞藻华美,风格绮艳。但晚年温庭筠渐渐远离醉酒酣歌的人生,现实生活的失意和窘迫,把诗人逼向了田园山水和寺庙,他结交大德高僧,排遣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和忧伤,其闲居田园创作的诗歌接近贾岛、姚合一派的自然、清冷风格。只不过没有贾岛、姚合一派的枯寒和冷寂,而多了一分鲜润和活力,呈现出一种清丽美。

清淡美

温庭筠晚年渐渐远离醉酒酣歌的人生,现实生活的失意和窘迫,把诗人逼向了田园山水和寺庙。温庭筠闲居田园和寺庙期间,写了一些山水诗、僧寺诗、闲居诗,描写风、雨、云、月这些自然意象,呈现出自然本色、朴素清淡的面貌,不过多地加以雕饰。在表现幽居闲逸生活时,流露自然本真的生活之趣,抒发一种自然质朴的情感。这类诗呈现出一种天然雕饰的自然清淡美。

如描写风的诗句,“凉风生竹楼”(《初秋寄友人》)②,这是写初秋的凉风,撩拨起诗人淡淡的离别遗恨。“西风吹马利如刀”(《途中偶作》),这里写凛冽的冬季寒风,烘托道路之辛苦劳顿,人生之艰辛。“高风汉阳渡”(《送人东游》)、“风满驿楼潮欲来”(《送吴处士游吴越》),这是一种呼啸山庄的大风,表现了自然界的一种气势和威力,诗歌呈现出一种壮阔高远的萧飒意境。

写雨的诗句,“雨中山殿灯”(《宿一公精舍》),这是写寺僧山殿的雨水,在雨的笼罩之下,更加幽暗静谧。“千峰随雨暗”(《处士卢岵山居》),这是写大雨,千座山峰消失在倾盆大雨之中,雨水之大似乎弥漫了整个天穹。“半夜竹窗雨”(《宿友人池》),这里写夜宿友人处,半夜倾听窗外的淅沥雨声,勾起内心深处的无限乡关之思。“荷喧雨到时”(《卢氏池上遇雨赠同游》),写雨从天上降落,倾落在荷叶上,哗哗地发出喧声,非常真切地模拟出自然界的声响和情态。“雨后苔侵井”(《题陈处士幽居》),写雨后,苔藓青翠欲滴,好像要爬上井架,描写细腻,真切自然。诗人用这些诗句描写自然界的雨水时,完全忠实于客观的自然界,没有诗人自己的想象主观成分,非常真切,原始质朴。

写月的诗句,“月到渡淮船”(《送人南游》),这首诗中的月色是自然的,好像是代诗人相送友人。“残月到淮墙”(《旅次盱眙县》),写残月映照墙上,衬托了一种旅途客人的孤愁。“看松月到衣”(《题造微禅师院》)、“清洛月寒吹玉笙”(《赠张炼师》),这两句中的月色洒在禅院和僧人居所,月光是清冷的,用自然的清冷月光来映衬寺院僧人的清寒朴素生活。“涧声山月中”(《宿辉公精舍》),这首诗写林岚浮于水烟之上,涧声响于山月之中,月光的自然清辉映照出一幅清景山水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这里写月,借自然的清冷的月光衬托一种寒苦的晓行图。这几首诗的月色都是自然的,月色柔和或者清冷,诗人没有刻意渲染一种娇美动人的艳丽色彩。

温庭筠写山居生活的诗《早秋山居》,素笔描绘自然景物:“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此诗颔联“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可谓白描佳句,秋天来到,树叶凋落,太阳洒落在窗户上,池塘涨水,这里写出了秋天到来的自然界的景象;颈联也用白描手法,写树上果子,写树叶,写猿过,写鹿行;最后写素琴之清韵已使机心杂念尽消,知音不在,素琴之声空伴清泉之韵,一派静寂的境界。这首诗中的自然界全是素笔描绘,诗人情感也是空无所有,表现了诗人的自然本真的生活情趣。

写闲居杜郊外生活的《杜郊居》:“槿篱芳援近樵家,垅麦青青一斜,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诗写杜郊居暮春景象,居处槿篱芳援,屋外垅麦青青,一条小路弯弯曲曲,通向幽处。诗人几乎都是在白描,不经意点染外在景物,而自然野趣如临画境。

温庭筠的这些山水诗、僧寺诗、闲居诗等,表现出一种“自然清淡美”。然而温庭筠的这种诗毕竟是少数,很多乐府诗篇经过诗人的精心雕琢,呈现出一种“艳丽美”。

艳丽美

温庭筠有些乐府诗篇,不像宫体诗和词,不写那种珠光宝气的富丽,不雕琢刻画闺阁庭院那种小环境。在这类乐府诗篇中,诗人追求唯美的艺术情趣,着意描绘自然意象,诗篇染上了诗人的审美色彩,呈现出一种“艳丽美”。

在风格华美的乐府诗篇中,自然明色染上了淡淡的色彩,甚至具有娇媚温柔的情态,“满楼明月梨花白”(《舞衣曲》),梨花本来白净,在满楼明月的映照之下,如雪一般,明亮照人。“楼前淡月连江白”(《湘东宴曲》),淡月是白的,但映照江水,就更白了,整个大自然好像笼罩在一片银白色之中。“脉脉新蟾如瞪目”(《夜宴谣》),“新蟾”指月,诗人赋予她脉脉情态,好像美丽女性的双眼明眸善睐。“罗屏半掩桃花月”(《郭处士击瓯歌》),“桃花月”,月在桃花的映衬之下,娇媚动人,这是形容女子的美丽脸庞,一种艳丽之美。“阶前碎月铺花影”(《生屏风歌》),月在树叶中洒下来,成了碎片,构成重重叠叠的美丽花影。“秦女含颦向烟月”(《惜春词》),月笼罩在烟雾之中,寓含秦女之悲情。这些诗句中的“月”已经烙上了诗人的审美意识,笼罩了一层艳丽色彩。

从触觉来感受,风是温软和煦的,“软风吹春星斗稀”“千里春风正无力”(《郭处士击瓯歌》)。从嗅觉来体味,甚至风带着香气,“烟香风软人参蕊”(《东峰歌》)。风态千般:“柳风吹破澄潭月”(《篥歌》)、“柳风吹尽眉间黄”(《汉皇迎春词》)。风含情万种,撩逗人的情思:“春风和雨吹池塘”(《春愁曲》)、“莫逐东风还摇荡”(《惜春词》)。诗人把自然界的风塑造成美人,并且化美为媚,为动态美,引人遐思,动人心魄。 在温庭筠诗中,雨轻柔如梦,“霏霏雾雨杏花天”(《阳春曲》)、“碎佩丛铃满烟雨”(《篥歌》)、“晓来微雨蕉花紫”。雨滋润了大自然界的一切,给自然增添了无限媚姿娇态,而诗人赋予雨水一种梦幻般的色彩。

温庭筠诗中,露水落在花上,晶莹透亮,如同美人脸上的莹莹泪珠:“鸡鸣埭上梨花露”(《鸡鸣埭歌》)、“荷心有露似骊珠”(《莲蒲谣》)。露湿花重,香飘不断:“露重花多香不销”(《张静婉采莲曲》)、“天露未干香着衣”(《郭处士击瓯歌》)。露沾花朵,犹如美人含情洒泪,娇态百媚:“宫花有露如新泪”(《晓仙谣》)。

温庭筠在乐府诗篇中追求一种唯美情趣,自然意象经过诗人的审美意识的观照和艺术加工,变成了唯美的意象群。举《东峰歌》为例来说明之:

锦砾潺玉溪水,晓来微雨藤花紫。冉冉山鸡红尾长,一声樵斧惊飞起。

松刺梳空石差齿,烟香风软人参蕊。阳崖一梦伴云根,仙菌灵芝梦魂里。

在这首诗中,自然界的山水,染上了诗人的审美意象和想象,带上了软媚温香的色彩。砾石已不是硬邦邦的自然界的冰冷石头,而是“锦砾”,披上一层锦缎,温暖而又多姿多彩。溪流是“玉溪”,高贵而温润。石头居然是天上的“云根”,能够飘动。风呢,云烟呢,“烟香风软”,云烟沁香,风飘软媚,自然界的风烟增添了一种柔媚气氛。经过诗人的渲染,这些自然景物充满道教气息。自然山水经过了多棱镜的映照,色彩缤纷,有“锦”“玉”“红”“紫”多彩叠合在一起,这个多棱镜就是诗人的唯美的创作理念,温庭筠就是要把自然渲染成一个美轮美奂的仙道境界。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这升华为一种艺术美。

自然界的风、雨、云、月、露,在温庭筠的精心描绘下,升华为一种唯美的意象群,自然美升华为一种艺术美。这体现了作者的审美创作理念,是诗人唯美的艺术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温庭筠的这些山水诗、僧寺诗、闲居诗体现了一种自然清淡美,而一些乐府诗篇则呈现出一种艳丽美;还有一些诗篇,融合了自然清淡美和艳丽美,呈现出了清丽美。

清丽美

温庭筠还有一些诗歌融合了自然清淡美和艳丽美。在描写自然清淡美的时候,增添一笔亮丽的颜色,这样诗篇就呈现出清丽美。温庭筠晚年激情消退的时候,沉醉于山水田园和寺庙,但是他并未消沉下去,仍然对仕途、对生活抱有热情。有些诗篇在描写闲居山

水田园寺庙生活的.时候,仍然有温暖和热情。这就是“清”中伴有明丽,“清”中融合鲜润,故而不是寒冷瘦骨;静谧中有生机和活力,故而不是死寂和沉灭。虽然中晚唐贾岛、姚合一派的乡野寒瘦诗风,也有可能对温庭筠的诗歌创作产生影响,温庭筠晚年的身世遭遇也和贾岛、姚合等人相似相通,但是温庭筠的大部分诗歌没有贾岛和姚合那种苦味和枯寂。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评价温庭筠诗歌:“清不减贾岛,润更过之。世徒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殊未尝全鼎之味。”我们可以把“润更过之”理解为,温诗的清美风格中融合着明丽鲜媚,有生机和活力,不像贾岛的寒苦风味诗歌。虽然温庭筠也写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样一类苦况意味的诗歌,但具有清美风格的大部分诗歌都是清雅静逸,清中融合明丽鲜润,充满生机活力。

画家在画中调色,而温庭筠在诗中设色,他善于选取鲜丽的色彩来调和较为清冷的画面。如《赠张炼师》:“丹溪药尽变金骨,清洛月寒吹玉笙。他日隐居无访处,碧桃花发水纵横。”丹溪水清,清洛月寒,玉笙清雅,描绘的是一幅清幽明净的仙道境界,最后添加一笔:“碧桃花发水纵横”,顿时,一朵鲜艳桃花增添了整首诗歌的亮色,有了生机与活力。清雅中有飘逸,更有一种明丽鲜媚在其中,一种温暖油然而起。

《和友人盘石寺逢旧友》:“楚寺上方宿,满堂皆旧游。月溪逢远客,烟浪有归舟。江馆白 夜,水关红叶秋。西风吹暮雨,汀草更堪愁。”诗写的是与旧友相逢于清冷的寺庙,近处月下流水潺潺,远方烟雾霭霭,一派清寒凄迷的景色,有相逢就有分别,此时备感伤情。然而“江馆白 夜,水关红叶秋”这一联却给全诗的情调带来一丝亮色,这两句诗不用一个动词,纯用名词和形容词来建构意象。特别是“红叶”这一名词意象与全诗的凄寒情调反差很大,但是用在这里却调和了全诗的色彩,使全诗顿时有了一丝温暖和明亮,诗歌显得清新明净而不枯寒。

《碧涧驿晓思》:“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啼,满庭山杏花。”诗人风尘仆仆地奔波于驿路,难以安眠,好不容易入睡,清晓苏醒,却独对残灯,想念楚国故乡又远在天涯。情何以堪,孤苦难耐。这驿路辛苦,常常如是,但这时一路来相伴的淡月已渐渐隐没,子规声歇,已是凄寒之极!这时候诗人却突然感受到:“满庭山杏花”,开得洁白明艳,这最后一笔把清苦寒寂的境界带入艳丽,化清为艳,化凄苦为风雅,整个画面色彩变成了清艳,意境情调顿觉明丽风雅。

温庭筠诗中还有很多诗句用明丽色彩来调和全诗,这不仅仅是调动了全诗色彩,使诗歌有了亮色,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诗歌的意境风格,使温诗清而艳媚,多了一层鲜润,更增添了这类诗境的生机与活力。

温庭筠敏捷多才,能感受山水田园景物的清雅和幽静,更能写出意境清静的诗歌;他虽然一生坎坷,仕途屡屡受挫,但他较之李商隐要乐观,其心性的乐观开朗这一面,也能在这静谧的诗歌境界中表现出来。在这闲雅静谧的诗歌意境中,有着勃勃的生机与活力,而不像贾岛、姚合一派走向了枯寒和死寂。

《赠隐者》:“茅堂对薇蕨,炉暖一裘轻。醉后楚山梦,觉来春鸟声。采茶溪树绿,煮要石泉清。不问人间事,忘机过此生。”诗先写隐者的居住环境,居住茅堂,室内有红炉,室外绿树环抱,清溪缠绕,幽静宜人,在这幽静的环境里,春鸟啼鸣,绿树婆娑,而隐者在室内煮药,偶尔也出去采茶,虽然隐居在深山老林,与世隔绝,但这幽静的境界中却是一派生机盎然。

《题造微禅师院》:“夜香闻偈后,岑寂掩双扉。罩竹灯和雪,看松月到衣。草堂磬断,江寺故人稀。惟忆湘南雨,春风独鸟归。”诗前半部分,写竹,写雪,又写禅师的寺院,描绘了清冷幽寒的环境。门户也掩上了,草堂钟磬声断,故人不见,声光色响人迹等一切好像消失无踪了。当这静幽境界要沉入死寂时,最后两句“惟忆湘南雨,春风独鸟归”,这记忆中的场景:湘南的春风春雨,鸟影掠过长空。美丽的春景,翱翔蓝天的飞鸟,把我们从清冷死寂般的意境中带出来。最后两句给诗歌增添了活力和亮色。温庭筠的这种清雅闲静风格的山水田园诗歌,境界清幽,但是清中伴有鲜润明丽,清而不寒瘦,静而不死寂,有活力、有生机。我们把这种美概括为“清丽美”。

综上所析,温庭筠诗歌呈现出自然清淡美、艳丽美,有些诗篇则融合自然清淡美和艳丽美,呈现出一种“清丽美”。

篇2: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徐志摩在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诗歌体式的多样化、诗歌结构的规范化和诗歌技巧的纯粹化等方面所作的创造性努力,是其他中国诗人所不能替代的。《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之作,集中地体现了徐志摩的“三美”艺术创作风格。

19徐志摩来到剑桥大学,度过了一段真正悠闲的生活,他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康桥世界”波光潋滟,绿草如茵,树木葱茏,碧空如洗。风光旖旎的康桥河岸边,他仰卧在黄花点缀的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段美好的生活令他回国后仍魂牵梦绕。

再度回到母校,再次见到昔日的美景怎不让他激动万分。可很快又要告别这里的美景,告别风光秀丽的母校,怎不让他依依不舍?带着这种情感,在归国途中的海轮上,他写下了这首小夜曲般的抒情诗作。诗人是如何利用创作技巧来充分表现自己的内心思想感情的呢?徐志摩创作《再别康桥》时在形式上运用了“三美”原则: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下面谈谈笔者的体会: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跌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 “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动态感和柔美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节奏感 旋律美弹跳性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且其中的词是重叠的,例如“悄悄”、“轻轻”、“沉默”,再者每句诗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再是音尺,“轻轻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泼好动的性格,再是押韵。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二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本诗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显出视觉美,音乐是听觉,绘画是视觉,视觉美与听觉美融通,读起来才会感觉好,给人以美感。《再别康桥》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阕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这三者结合起来,徐志摩追求“整体当中求变化,参差当中求异”,显示出新月似的特点和个性,所以我概括为: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飘逸的风格。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里,快餐文化的砂轮把我们的情感世界打磨得渐渐粗疏、冷漠时,我们更需要这一类清新、真纯的文字洗涤我们的灵魂。从而使我们学会感受,感受生活中的美;学会感动,感动于生命中的激情。

篇3: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是什么

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是什么

作为新月诗派的开创者的徐志摩,在他的诗歌创作中都以闻一多提出的“三美”理论原则为标准,他的许多诗歌都展现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特点。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诗歌的民族。在诗歌的璀璨星空中,有无数耀眼的明星,其中有一颗流星以他短暂而色彩斑谰的一生,照耀了中国新诗的天空,他,就是徐志摩。他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之一,这么多年来,学者们对徐志摩的研究从来没有间断过。他的诗歌艺术对于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卓著的贡献。他和闻一多先生都是新月诗派的开创者,新月诗派在中国新诗歌史上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三美”主张是新月诗派诗歌理论的核心。新月诗派的诗歌理论其实主要就是闻一多的诗歌“三美”主张。即“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其中节奏很重要,一行诗有几个音尺,音尺排列可以不固定,但每行的三字尺,二字尺数目应该相等。“绘画美”并不是强调中国古典诗歌“诗中有画”的审美传统,而是强调诗中辞藻给读者感觉上的美感,要求诗歌通过富有色彩感的辞藻,创造出具有绘画般的艺术效果,给读者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获得审美享受。“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匀齐”。因为“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候,至少是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既要求诗歌通过词句的排列构成空间图形,使读者在视觉上获得美感。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徐志摩在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诗歌体式的多样化、诗歌结构的规范化和诗歌技巧的纯粹化等方面所作的创造性努力,是其他中国诗人所不能替代的。《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之作,集中地体现了徐志摩的“三美”艺术创作风格。

1920年徐志摩来到剑桥大学,度过了一段真正悠闲的生活,他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康桥世界”波光潋滟,绿草如茵,树木葱茏,碧空如洗。风光旖旎的康桥河岸边,他仰卧在黄花点缀的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段美好的生活令他回国后仍魂牵梦绕。

再度回到母校,再次见到昔日的美景怎不让他激动万分。可很快又要告别这里的美景,告别风光秀丽的母校,怎不让他依依不舍?带着这种情感,在归国途中的海轮上,他写下了这首小夜曲般的抒情诗作。诗人是如何利用创作技巧来充分表现自己的内心思想感情的呢?徐志摩创作《再别康桥》时在形式上运用了“三美”原则: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下面谈谈笔者的体会: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跌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动态感和柔美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节奏感 旋律美弹跳性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且其中的词是重叠的,例如“悄悄”、“轻轻”、“沉默”,再者每句诗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再是音尺,“轻轻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泼好动的性格,再是押韵。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二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本诗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显出视觉美,音乐是听觉,绘画是视觉,视觉美与听觉美融通,读起来才会感觉好,给人以美感。《再别康桥》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阕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这三者结合起来,徐志摩追求“整体当中求变化,参差当中求异”,显示出新月似的特点和个性,所以我概括为: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飘逸的风格。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里,快餐文化的砂轮把我们的情感世界打磨得渐渐粗疏、冷漠时,我们更需要这一类清新、真纯的文字洗涤我们的灵魂。从而使我们学会感受,感受生活中的美;学会感动,感动于生命中的激情。

篇4:《再别康桥》三美

《再别康桥》三美

《再别康桥》让人感到美,美在( 诗意美、人情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美在意境.作者用梦幻般写意手法描绘出一幅让人回味流连、充满诗情画意的告别场景。)

《再别康桥》让人感到美,美在:

一、音乐美:富有节奏感,旋律回荡。音韵美:

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第一节的前三句采用复沓的修辞手法,通过连续使用“轻轻的”这个状语,为诗歌开篇奠定了一种反复演唱般的音乐效果,最后一节的两个“悄悄的”也是一样的效果,并且“轻”和“悄”声母一样,从发音上讲,首尾形成呼应,从内容上讲,都突出道别时动作的轻柔,表现对康桥的珍爱和不忍惊动,意思上也构成了回环。这便是首尾两节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因。我们再来看看整首诗的音乐特点。第一二三六七节中,各自的偶数句韵脚是一致的,各节诗在押韵方面既有内部的统一,又有整体上的关联,同时各节还有区别,读起来既能令人感受到舒畅爽朗的音乐美,不会觉察到其间有刻意的押韵讲究,藏高超的作诗技巧于不动声色中,确实证明了闻一多所说的“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再别康桥》音节抑扬合度,全诗构成一阕完整的乐曲,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是对闻一多三美诗论中音乐美的最好实践。

篇5:《观潮》艺术三美

南宋词人周密的《观潮》一文,描绘了钱塘潮涌的雄伟景象和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展示了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它既像一幅风景画,又像一幅风俗画。自然美、人情美交织融汇于一体,使读者目不暇接,如身临其境。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感知《观潮》的艺术之美:

一、自然美

钱塘江潮是大自然展示伟力的一种形式。作者简笔勾勒了它雄奇瑰丽的形象,展示了它壮阔奔涌的自然伟力。《观潮》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巨浪滔天的风景画。

作者在开篇即明示:“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接着,又用“既而”一词表明了海潮来速之急;用“玉城雪岭”、“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形和色、声与势,凸现了它汹涌澎湃、翻江倒海的雄姿。

这些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示了钱塘江潮壮丽的雄姿,而且展示了它身上那种勇往直前、气壮山河的奇伟之力,一种

因为力量的膨胀而产生的庄严和雄伟的气魄。这是大自然的力量之美、阳刚之美。英国美学家托马斯・班纳特在《大地上的`神圣理论》一书中说:“我认为,自然界的庞然巨物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除了天上的苍穹以及浩渺无际的星空之外没有比大海和高山更叫我感到愉快的了。这些巨大的东西有一种庄严和雄伟的气魄,在我们的心灵中激起伟大的思想和激情,使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上帝和他的伟大。”周密笔下的钱塘江潮不正是这样的“自然界的庞然巨物”吗?它豪迈的气慨让我们感到庄严和雄伟,它奔涌的力量让我们充满想象和美感,它壮美的英姿让我们焕发着力量和激情。钱塘江潮不仅美在形象,而且美在力量。这就是钱塘江潮的自然之美!

二、风俗美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忆江南》一词中写到“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能不忆江南。”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也写到“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由此可见,钱塘江观潮的可能始于唐朝或唐朝以前,至北宋已成了当地盛行的一种风俗,南宋时又加进了军演和弄潮等活动,形成了人们喜爱的一种娱乐形式。

本文写此风俗主要描写了水上活动和岸上观潮的动人情景。水上军演通过整齐雄壮的队列,变化多端的阵法,谨严有序的操演,给人一种威武豪迈之感,表现了水军将士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慨。水上弄潮则着重表现了吴中健儿劈波斩浪、奋勇争先的飒爽英姿和高超的弄潮技艺。这些水上活动突出的是人与潮的搏击、人与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交融。它给钱塘潮这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增添了许多亮丽的人文色彩。

此外,作者在最后一段写观潮盛景,也是这一娱乐活动的一部分。江面海潮翻腾壮阔,水上表演精彩动人;岸上车马塞途,人如潮涌。这是一幅多么热闹而又美丽的风俗画啊!

三、语言美

本文语言不拘格套,自由挥洒,文笔平易简洁,文风自然流畅。其优美生动的叙述、工丽精巧的描绘,更是独具特色、别具匠心。

首先,作者将叙述语言和描写语言有机融合,创造了生动形象的画面。第一段既是对钱塘江潮自然美的生动描绘,又映衬了下文水上表演的绝妙精彩。二、三段写水上表演也是叙述与描写的绝妙结合,如写水军演习:“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写吴中健儿弄潮:“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这些描写既是生动的叙事,又表现了作者对水军将士和弄潮健儿的钦佩和赞美之情。

其次,作者熟练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和人物的特征,展示了自然景物之美和人情风俗之美。如“玉城雪岭天际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一句,只用了两个比喻一个夸张两种修辞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壮瑰丽的形象和宏大的气势。引用杨万里“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的诗句则恰如其分地写出了潮水横断江面,逆江而上的雄姿。写水军将士在水面舞刀弄枪如履平地,“吴儿”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而手中大旗“略不沾湿”,显然也有夸张之意。但由于作者运用得恰到好处,不仅没有斧凿之痕,反而让人觉得真实可信,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文章多用短句,语言凝炼生动,既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也显示了作者精湛的语言艺术。如“震撼激射,吞天沃日”、“争先鼓勇,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这些短句不仅生动地表现了自然景物的动态美和弄潮表演的精彩动人,而且能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文章语言的优美生动由此可见一斑。

纵览全文,作者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展示了钱塘江潮壮阔雄伟的自然之美,描画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吴中观潮风俗画。自然景物之美、人情风俗之美和文章艺术之美交相辉映,给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艺术的和谐交融之美。这就是《观潮》的艺术之美。

篇6:家乡三美作文

当你的脚步踏上一个美丽的小城时,你环顾四周,有客家山歌回荡,有高山耸立,郁郁葱葱,五彩的花儿遍地开放,嫩绿的稻谷仰头微笑,你猜那是哪儿?那就是我美丽的家乡 ——兴宁黄槐。

我家乡的人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纯朴的风俗、优美的山川、清亮的山歌,自然又美妙。更让家乡人引以为傲的是三“美”。

一、勤劳朴实之美

家乡的姑娘们有一双勤劳的双手,能编竹篮能纺衣,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入得厨房,出得厅堂。瞧!那边一位美丽的女人,看着一个又哭又闹的小宝宝,手拿拨浪鼓,一边摇一边“咿呀咿呀”逗着宝宝,宝宝立即神奇地不哭了,还用胖乎乎的小手欲抓拨浪鼓。屋里一个阿婆唤女人,女人抱着宝宝进屋,一边服侍老人,一边赶家务活,还抱着宝宝。你问她可要帮忙,她摆摆手,说:“不用,这点苦,咱主妇的能吃!”

家乡的小伙们有一种朴实的品质,能干苦活能种地,家里的收入源源不断,入得工厂,出得田地。看!客家小伙子在插秧,他们皮肤被阳光晒成了黑色,额上不断渍出汗水,也不起身,抬手一抺,成了个“大花猫”。你递上一块毛巾,他摆摆手说“不用,这点苦,咱庄稼人能吃!”

迎面走来一位阿伯,他热情地与你搭话,请你进屋里歇会,又是泡茶又是切水果。茶虽不甚好,果虽不甚甜,但客家人一番朴实自然,却都溶进这热情的茶、果之中了。

二、崇学重教之美

家乡常发生“山沟里飞出金凤凰”的事。别人都问:“你一个山沟沟,怎么就飞出了个金凤凰呢?怪!”答案很简单:家乡人崇学重教。

在家乡就读的学生很少,只要家庭稍微有点条件,家长都情愿供孩子到县城去读书,让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将来能吃香的、喝辣的。孩子们也深知大人苦心,读书非常认真。学费再贵,当爹当妈的就是糊纸盒收破烂,也会供孩子上大学。为了让爹妈将来不再受苦,儿女们发奋苦读,成绩名列榜首。于是,山沟里就飞出了一个又一个“金凤凰”。

三、山青水秀之美。

家乡的美景更是美不胜收。看那神山耸立,山林深处,高大笔直的树木,一排排,一行行,直立在山上,给人清新的感觉。叶儿沐浴着春光,汲取阳光的精华,舒展而开,一叠叠,一丛丛,密密麻麻,给单调的山坡披上了一件翠绿的外套。一条溪流潺潺流过,好象耐心的给家乡儿女细心的呵护,盈盈的碧波是母亲河对儿女的期盼。

家乡有个地方叫四望嶂,按爸爸的说法是站在峰顶能北望江西、南望兴宁、东望平远、西望五华,故名四望嶂。站在我家门口,眺望远处最高峰就是四望嶂,山下就是原四望嶂矿务局的煤矿,那铁桥连通着四望嶂和西埔火车站,但铁轨早已拆去,只剩下孤零零的枕木在述说着过去的辉煌……虽是悲凉,但不禁让人觉得有一股苍凉的美。

傍晚,夕阳吐露出最后一抹红霞,天边的火烧云闯入眼帘,红太阳就要下落,月牙升了起来。远眺别处,家家户户升起了炊烟。待最后一缕炊烟消失,再回看时,艳阳早已不见了踪影。热闹了一天的乡村静了下来,连绵的山脉上,亮起无数的灯,和天上的星星连成了一片,真是美得令人眩晕!月光如水般涟漪,照亮了整个村庄!

我爱家乡,爱家乡勤劳朴实的'人们,爱家乡的人崇学重教,更爱家乡的秀美山川……无论我走到天之崖,海之角,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哺育我成长的、带给我美好回忆的家乡。

篇7:家乡“三美”作文

我的

一美:山

家乡的山是美的,美的让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家乡“三美”作文

。不仅因为它千姿百态的形状,还应为它丰富的物产资源。大家都说山是宝,初春来临,蕨也有了,邀上两个小伙伴,带上一直小黄狗,在蜿蜒山道上蹦蹦跳跳,小辫一晃一晃,时不时传来“呀,这儿好多呀!”或是传来一声两声呵呵的笑声,也是颇为享受的哩!过了不久,春笋也“唰唰”的探出头来,睁着好奇的眼睛四处张望,这时,小学生作文大全山上的笋和蕨都可以晒干,也可以吃新鲜的,我就很喜欢吃晒干的笋。不过,孩子们最喜欢吃的还数“野草莓”,一束就可以摘好多个,但摘的时候要小心有刺,由于好吃,大家都好像穿了软猥甲,摘了一篮子后,就可以知足了,咬一口,啊!又酸又甜,吃了不要钱!你是不是你喜欢我家乡的山呢?

二美:水

我家乡的水也是美的,夏天来了,知了叫了,小孩笑了。因为小孩能游泳,捕鱼,捧虾,搬螃蟹,捞泥鳅,还可以打水仗呢!我很喜欢搬螃蟹,,螃蟹一般喜欢呆在浅水的大石头下,看到它们那双恐怖的大钳子,你用不着害怕,要眼疾手快,只要用手抓住它的背,它便无计可施,只好坐以待毙了!不然,它可就溜之大吉了哦!小螃蟹,软螃蟹和肉螃蟹几乎没有杀伤力,夹子夹人根本不痛,很好玩,而最好吃的就是“肉螃蟹”和“软螃蟹”了,全都是肉,壳也软。虾最好用手捧,因为虾会跳,用手或筛子就不那么容易跑了,常见的虾有蓝,黑,白三种颜色。泥鳅和鱼在河里算跑得最

[1] [2] 下一页

篇8:诗歌介绍

关于诗歌介绍

诗歌:《投去了一片深情》

举头仰望天穹,

天上有颗闪烁的星,

看着我,

一闪一闪笑盈盈,

我的心啊象海水,

心海如浪难平静,

那是恋人的眼睛,

看着她,

昂头挺胸身立正,

敬个军礼多庄重,

我的眼睛望着她,

投去了一片深情。

你的心世界

我悄悄的,

静静的,

缓缓的,

走进你的心世界。

看到你孤身做在船上,

洁白的裙摆随风飘荡,

海藻般的黑发迎风而逸。

我知道,

你在想他,

那个让你钟爱一生的男子。

我知道,

你很爱他,

以至于把我对你的爱忽视。

我知道,

你很想他,

他是守护你的唯一王子。

我知道,

你不爱我,

这辈子只能做你的骑士。

我知道,

我都知道。

但是,

请你记得,

这一辈子,

我都会做你的骑士,

都会做你的守护天使!

我的冰雪女神

如云如烟,

七彩之色,染寒冬凄凉,

朦胧之光,温冰心秋水,

一个人,一座城

一束花,一杯香茗

思念,幻想

月影,孤人,独坐

冰雪女神不懂得温情,那是

不屑凡人语,

心痛

啊!你——

我的冰雪女神,不懂

我知道你的伤悲,难过

我懂得你的苦恼,忧愁

我懂,我懂得

只是,

我那肮脏而自私的心,洗涤

梦幻中,那奢求的一丝丝的,感动

忘了,你,我的冰雪女神!

你所憎恨的,厌恶的

我,是那样的自私,自以为是

啊!我的冰雪女神

我希望,忘却我的不欢,不喜

无论如何

乌云终将被阳光穿透,——

将你的冰山融化,温暖

你,冰雪中的精灵。

我只期待,

冰山融化的那天,

你的微笑,终将降临

那——我的冰雪女神,你

并不是我的——

幻想,幻想着......

在想你

粉红色的梦

是昨日今朝未停的雨

窗户开着眼大的孔

淅淅沥沥的'雾

窥寻你漫步的身影

桌上反反复复的涂鸦

都是你温柔的芳名

我的灵魂是你的影

我的躯体像木偶被你牵引

心在哪里!你在哪里?

在这繁华的都市中

满眼花花绿绿

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

我又一次迷茫

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

我不知道能干什么

而我的心

好像也让我落在了别处

又好像是它自己飞走了

不知有谁看到了吗?

能告诉我,它

飞向哪里

唉!在这诺大的城市里

让我的身心都分离

不知道是这里容不下我

还是我无法适应

我相信心儿会回来的

或许现在它正在

正在去适应吧

它也可能去找

那个它每天都在想的

都在思念的人儿

或许是想带着她再回来吧

希望它能早点回来

不然我这无心之人

就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每当夜幕降下

我就在蜷缩在角落里

想着你!等着你!

就那么期待你的完美回归

写你的名字

我在窗外的云际

书写着你美丽的名字

下午的时候冷风忽起

你化身为透明的雨滴

流淌在我矮矮的屋檐

我是那样子小心翼翼

把你接进干净的瓶子

拧好了盖子放进抽屉

可你会不会受尽委屈

你本该拨弄丝丝涟漪

本该绽放青春的水花

本该与你的伙伴一起

而我却自私的留下你

我的世界只剩下孤寂

不如把你洒进百花池

也许

你会爱上金鱼

爱情十四行诗

假若你对我心高气傲

我心里将会怦怦直跳

喜欢你本是一种美好

你是鲜花我愿用心去浇

我的所想你不知道

我的内心你该解刨

爱你的情份实在不少

只愿你不肯投进我的怀抱

我希望你能学一学小猫

面对我多多露出点乖巧

叶与花相衬是最好的吉兆

我希望你月月年年都会逍遥

不能再迟疑了我对你呼叫

你能不能和我共度良宵?

篇9:阅读三美作文600字

阅读当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阅读,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与一位大师交谈,难道不是对大师的不尊重吗?另外,读书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如果一直被外界干扰,还能有什么好的想法吗?在华灯初上时,独自坐在窗前,迎着洒在窗台上的月光,捧着一本《红楼梦》细细品味,不知不觉读到深夜,这是多么畅快的一件事啊!读书时不止要保证环境安静,还要让内心平静,细细咀嚼书中细节,力求读透。

在不同天气宜读之物不同。春和景明之际,吟诵几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使人心胸开阔精神愉悦。阴雨天气,往往让人也心生压抑之感,读豪放词时的一股豪情也全郁结在胸中难以发泄,此时宜读诸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类的诗句。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也有不同的书适合读。白天阳光明媚、人的精神集中时,最适合读经史子集、专业著作等严肃的书籍。如《史记》、《四书》、《全球通史》这些大部头,都是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一点一点仔细啃的。而在饭后、睡前,则可读些有趣的.、轻松的文章。

另外,读书当有所选择。有些书是必须认真阅读、细细品味的,如《红楼梦》、《四书》等经典中的经典,虽然初读时觉得晦涩难懂,但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必能有所广益。而与《红楼梦》同为四大名著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似乎更适合作为课后的消遣,只要了解一些重要的桥段就行。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可补天然之不足,可使人才智顺畅。头脑中凡有缺陷,皆可以书医之。

篇10:家乡的三美作文

家乡的三美作文

我的家乡不仅是“鱼米之乡”,还是旅游胜地,你猜它是哪儿?唉!对,就是湖南了!它这儿空气新鲜,土地肥沃,美不胜收,它还有“三美”呢!

一美:山

家乡的山是美的,美的让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不仅因为它千姿百态的形状,还应为它丰富的物产资源。大家都说山是宝,初春来临,蕨也有了,邀上两个小伙伴,带上一直小黄狗,在蜿蜒山道上蹦蹦跳跳,小辫一晃一晃,时不时传来“呀,这儿好多呀!”或是传来一声两声呵呵的笑声,也是颇为享受的哩!过了不久,春笋也“唰唰”的探出头来,睁着好奇的眼睛四处张望,这时,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便会带着我们上山挖笋,记得有一次,我在山上找到了好多笋,可是爷爷不在家,我便自告奋勇的扛起锄头上山挖笋,我“嘚嘚嘚”上了山,便开始了工作,虽然笋都被我挖坏了一些,累得我香汗淋漓,不过,看着那满满一大袋子的笋,我欣慰的笑了,高高兴兴的回了家。山上的`笋和蕨都可以晒干,也可以吃新鲜的,我就很喜欢吃晒干的笋。不过,孩子们最喜欢吃的还数“野草莓”,一束就可以摘好多个,但摘的时候要小心有刺,由于好吃,大家都好像穿了软猥甲,摘了一篮子后,就可以知足了,咬一口,啊!又酸又甜,吃了不要钱!你是不是你喜欢我家乡的山呢?

二美:水

我家乡的水也是美的,夏天来了,知了叫了,小孩笑了。因为小孩能游泳,捕鱼,捧虾,搬螃蟹,捞泥鳅,还可以打水仗呢!我很喜欢搬螃蟹,,螃蟹一般喜欢呆在浅水的大石头下,看到它们那双恐怖的大钳子,你用不着害怕,要眼疾手快,只要用手抓住它的背,它便无计可施,只好坐以待毙了!不然,它可就溜之大吉了哦!小螃蟹,软螃蟹和肉螃蟹几乎没有杀伤力,夹子夹人根本不痛,很好玩,而最好吃的就是“肉螃蟹”和“软螃蟹”了,全都是肉,壳也软。虾最好用手捧,因为虾会跳,用手或筛子就不那么容易跑了,常见的虾有蓝,黑,白三种颜色。泥鳅和鱼在河里算跑得最快的了,所以,保险起见最好用筛子捞。河里的石头也五颜六色,五花八门,有的一块石头就有四五种颜色,有的却只有一两种颜色,可是却奇形怪状,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家乡的水是清清凉凉的,把脚丫子放进去,顿时全身都清爽了,不仅如此,家乡的水还是甘甜可口,甜彻心扉,像是加了糖一般的呢!现在,你是不是也喜欢我家乡的水了呢?

三美:人

家乡的人是宽厚老实,善良淳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大家都十分大方的,他家种了什么菜,说一声,你就可以去摘了;你家有什么新玩意,招呼一声,她也可以拿去玩玩了,大家都相互帮助,互相关心,邻里之间和和睦睦,其乐融融。那一次,我家的樱桃熟了,爷爷叫我去摘一些给八奶奶,我贪吃,不肯送:“这么好吃的樱桃,我才不干呢!”爷爷教导我说:“八奶奶对我们有恩,我晕倒是她把我送医院的,我们要知恩图报啊!”八奶奶再三推脱才收下了一些樱桃,看吧,我家乡的人是不是太谦让了呢?家乡的人虽也许相貌并不是很美,但心肠好,难道这还不够吗?只有心灵丑的人才使人唾弃!你说,我家乡的人美不美?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它美的地方太多了,美得不可再美了!不仅面目美,心灵也同样而且美。

篇11:税收带来家乡“三美”

税收带来家乡“三美”

两岸。白天,大桥上人来人往,各式各样的车辆川流不息。晚上,桥上一排排整齐的照明灯把大桥映衬得格外美丽。大桥不仅美,还给两岸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城中心是美丽的巫峡广场,广场中央一座银色的雕像正稳稳的矗立在那里,底座上“腾飞”二字格外醒目,它寓示着家乡人民飞黄腾达,向着小康的道路不断迈进。广场四周,一排排整齐的树木挺立在那里,好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卫着美丽的巫峡广场。一年四季,各种各样的.花欣然怒放,徜徉其中,一阵阵诱人的芬芳扑入你的鼻孔,顿觉神清气爽。

寇公广场更是给家乡锦上添花。它生机勃勃,美轮美奂。每天晚上,人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尽情地舞蹈,我们这些小孩子自由自在的玩耍,欢声笑语洒满了广场的每一个角落。

我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柑桔、桃李四季不断。巴东长江两岸盛产的柑桔在全国久负盛名,身在其中,感觉这里是柑橘的世界。柑橘的颜色鲜,味道甜,可以称得上是“绝宝”。每到丰收季节,漫山遍野都是黄澄澄的柑桔,农民伯伯兴高采烈的将柑桔销往全国各地,让人们品尝家乡的特产。

巴东豆干更是小吃一绝呢!,它味道鲜嫩可口,幽香奇特,堪称巴东美味小吃,当你吃上一块,保准让你回味无穷。它可是馈赠亲戚、朋友的佳品。

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古银杏树群落,丰富的煤炭资源。这里也有很多茶叶、烟叶基地。这些丰富的物产给家乡人民带来了福音。

家乡人民淳朴善良,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的工作着,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双手打造着美好的人生,让生命焕发出灼灼的光彩。大家都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你看,一家家都搬进了新房,屋内装饰风格各异,家用电器应有尽有。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家乡人民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真是其乐融融一家亲啊!

再看看我们这些孩子,每天快快乐乐地去上学,一张张笑脸像花儿一样美丽。因为我们上学不收学费,再也不会因为家里贫穷而上不起学啦。我们每一位小朋友在如诗如画的校园里就像走进了知识的殿堂,享受读书的快乐,品尝甜蜜的读书果实。

美丽的景,美丽的物,美丽的人,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谁不说咱家乡好呢?

那么,我们试问:是什么使家乡的景色如此美丽?是什么使家乡的物产如此丰富?又是什么使家乡的人们过上了如此幸福的生活?我可以自豪的告诉你:那就是税收!因为人们自觉纳税,使巴东的经济持续增长,财政部门将税收所得资金不断地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还将这些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同时用来提高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工资,也用于救济贫困家庭、减免学费等,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是啊!税收让家乡的面貌日新月异,税收让家乡的人们和谐幸福。税收将扎根于我的心底,不断地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篇12:现代诗歌中的“三美”

诗歌圣地是人类的精神花园,聚集美景,凝结美情,现代诗歌更具情理义,更富新美力。它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极富音乐节奏,能凝练地反映时代生活,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结合诗歌教学,我觉得,“三美”是现代诗歌鉴赏的重点,下面结合《再别康桥》,讲讲现代诗歌中“三美”特点的体现。

三美,就是韵律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韵律美”强调“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艳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其主要目的是在诗的内容和诗的格式上都拥有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很好的实践了这“三美”的主张。首先,在音韵上,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如诗歌的第一节,三次使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切合了诗人与康桥离别的欢愉中又带有忧郁的哀伤之情;在音韵上,二至六节中,又严守着二、四句押韵的规格,琅琅上口,抑扬顿挫,既是诗人寻梦的足音,又契合了诗人感情上的起落。第二,在画面上,夕阳、金柳、波光、新娘、青荇、水草、潭水、清泉、彩虹、星辉,这些字眼,组成了一幅一幅的画面,它们在读者眼前不停的闪现,给人视觉上的美感,也给人色彩上的无穷想象。此外,这些画面在给人美感的同时,更让读者很容易就体会到诗人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理解到了诗人对康桥的如情人般的感情了。读者一路读来,一路在获取感官上的心灵上的美感,自己也不知不觉地融进画面中,与诗人融为一体,与诗人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最后是建筑美,全诗七节,四行一节,每节字数相近,错落排列,回环呼应,给人以美感。开头结尾两节又分别用”轻轻的“和”悄悄的“构成首尾呼应,使全诗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而在内容上,首尾两节又形成了感情上的照应:来得潇洒,走得也潇脱,这正是诗人在离别多年后重访康桥,对过去的时光的永久眷恋的体现。

《再别康桥》就是以“三美”为切入口,借助如诗如画的意象的描绘,把自己惜别心爱康桥,热爱美丽自然,折射苦闷心灵的主题呈现在读者面前。

篇13:再别康桥形式上的三美

《再别康桥》形式上的三美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闻一多与“新月诗派”同仁一起致力于新诗形式的建设,这也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次有意识的、有理论的探索,其中最具纲领性的是闻一多的“三美”理论。

闻一多以其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广博的艺术素养,在对新诗作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新格律诗体的理论主张,在他的《诗的格律》中强调了诗歌要“形质兼美”、“精神和形式调和”,并具体阐明了新格律诗体的具体要求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

徐志摩是“新月诗社”的主要组织者和主持人,也是“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他在进一步实践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格律诗体中,又主要强调了诗的音乐美,并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诗体形式,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从形式上来说,《再别康桥》是体现并发展了闻一多所倡导的“三美”格律诗论特点的代表诗作。

一、绘画美

所谓绘画的美,是指诉诸视觉形象的“词藻”的选择和使用,能充分体现我国象形文字在状形绘色上的特点,富于色彩感。

《再别康桥》一诗语言运用上注意了词藻的色彩感,多选用色彩明丽的词语,如夕阳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荡漾的“艳影”,水底软泥上的“青荇”,潭中倒影的“彩虹”,以及“云彩”、“夕阳”、“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等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全诗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画般的感受。

同时,诗人通过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给人以立体的感觉。

这样,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光艳的色泽,美丽的构图,让人赏心悦目,陶醉流连,似乎也想同诗人一起进入这康河夕照、黄昏泛舟的诗意美的境界中去。

二、音乐美

所谓音乐的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指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具有诉诸听觉形象的那种音节美和旋律美。

作为新月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赞同闻一多关于新诗的“三美”主张,而在诗的音乐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独创性。除了节奏整齐,押韵和谐之外,他又强调音节的波动性,注意完整的音乐旋律。

《再别康桥》一诗节奏和谐,流畅而带有轻微的弹跳。音乐美主要来源于节奏,节奏则是由音组有规律的重复所形成的。《再别康桥》每一诗行基本上都由三个音组组成,其中一个音组再由两至三个音节构成,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既严谨而又不拘一格,既有强烈的节奏感,又有着诗行语流的灵活变化,构成了一支完整的乐曲。

该诗韵律自然和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每两行押一韵,每节换新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造成音乐美的艺术境界。

另外,声调的回环复沓,也是该诗具有音乐的美的一个重要方面。该诗开头和结尾采用重叠、复沓的手法,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性,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也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三、建筑美

“建筑的美”也属于视觉形象,它主要指的是诗的形体结构,强调“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造成有规律的匀整或参差。

《再别康桥》在节式、章法、句法上匀整而又有变化。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成有规律的参差错落的序列,保持了诗形的均衡、对称和多样统一,但又避免了诗形过于方整而产生的那种板滞、单调的缺点,而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同时首尾回环呼应,给人以美感。

可以这样说,诗行整齐、一致的建筑美,色彩绚丽的绘画美,和节奏和谐、声调回环往复的音乐美,使得《再别康桥》成为最能显示诗人徐志摩的才情和个性的一首诗,也正是因为如此,《再别康桥》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

苏教版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多媒体教学例谈

诗歌的鉴赏和教学论文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

《再别康桥》说课稿参考

《水乡歌》教学设计

课文《长江之歌》的教学设计

《望岳》经典教学设计

诗歌三美的介绍
《诗歌三美的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诗歌三美的介绍(精选13篇)】相关文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2024-01-07

《望庐山瀑布》一颗多媒体教学浅谈2022-08-28

外国诗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2023-09-25

课文《秋天》教案设计2022-09-21

《望岳》教学设计参考2022-12-15

长江教学设计2023-06-13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72023-02-22

高中《再别康桥》的教案2022-10-15

金色花教案2023-05-09

现代诗教学设计2024-05-1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