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散文读书笔记

时间:2023-03-27 07:27:2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给孩子的散文读书笔记(共17篇)由网友“白猫有问题”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孩子的散文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给孩子的散文读书笔记

篇1:给孩子的散文读书笔记

读了《给我的孩子们》感触很深。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曾经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现在我清楚的知道自己从事的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所走的是一条充满青春气息的绿色通道。做老师很美丽,领着一群像小鸟一样的小朋友飞来飞去;做老师很神气,说上一句话小朋友就听的很认真;做老师很神奇,让小朋友的烦恼变成了乐趣;做老师是那么的神圣,放飞了希望,画出了美丽的彩虹!

尊重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让爱体现在平凡中。没有爱就没有正确的教育,只有爱孩子,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体谅孩子,更有效地教育孩子。爱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敲响“平等”的大门,形成和谐、平等的关系,创造孩子的一块自由“领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使教师与孩子能成为真正的朋友。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注意观察孩子们的需要,碰到有困难的孩子给予帮助,就像慈母一样,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幼儿,更需要得到成人的爱抚。在学期初,由于孩子们刚离开家庭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免不了产生恐惧、不安的情绪,甚至会出现哭闹,不愿意上学的现象。

俗话说:世间上的爱有许多种,有师生之间、亲子之间、朋友之间、夫妻之间等的爱,但是老师的爱是一种含有友情又高于友情,含有父母般的慈爱又高于这种慈爱的爱,老师的爱是深沉的、理智的、真挚的,是面向全体幼儿的爱。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可是他们的调皮是在让我头疼。

但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不能因为他们还小就迁就他们,顺从他们,要让他们从小就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学会去关心,去帮助。我们不能把自己永远的摆在教师的位置上,我们要有一颗爱心走进孩子中去,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听听孩子的心声,和他们同快乐,这样孩子就会亲近我们,把我们当朋友。孩子是需要鼓励的,无论他们做了多么小的一件事,我们都要去鼓励他,给他自信,他是最棒的,做这些不是因为要从孩子那里索取什么,是因为我们是他们的老师,这是我们的责任。

幼儿教师的工作很平凡,但是我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爱奉献给了孩子,这就是不平凡……

篇2:给孩子的散文读书笔记

早就听说丰子恺先生的写作语言清淡文雅,幽默风趣,于是借着暑假的大好时光,读了《给我的孩子们》一书。

首先,我走马观花地翻了一遍书,便对这本书有了大体的认识,书中对人物、事物的描写很多,看这本书就像是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书中包含的感情十分丰富,字字流露出丰子恺先生的真实情感,真是陶醉在书中使人流连忘

返。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在于作者的文字表达与自己的真实情感,例如: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陈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一句,饱含了作者对春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春,再仔细品味这句话,好似自己沉浸在春天之中,陶醉在美妙的文字中,不由得称赞作者的写作水平真是名不虚传。

既然这本书的书名是《给我的孩子们》,顾名思义,这本书是丰子恺先生给自己孩子留下的,书中作者对自己孩子的描写也有许多,同时也让我们好似又回到了童年。例如:“瞻瞻,你要我抱你到车站去,多多益善的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来到门口时你早已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到哪里去了。”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们所谓的“沉默、含蓄、深沉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这一段,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天真,那是丰子恺先生作为父亲对孩子的喜爱,这是何等的父爱啊!读完后真让人感动,享受着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天真烂漫的感情,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几个小孩玩耍的那幅自由、快乐的画面,充满了童趣。同时作者也在最后声明了大人间的所谓的一些美德都是不自然的,这就是作者的人生积累的精华。

作者通过写这一本书教给了我们许多道理,更教给了我们怎样做人。例如:这只床真让人吃惊,不但没有棕棚,竟连松阪也没有,只有在木恇子上盯着九条竹片,每两条之间相距约有一两寸,上面铺着一条薄薄的棉被,是当时的原物。”这是作者参观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时候写的当年朱德同志睡的床。这就引发了我们每个人的思考,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而今天的我们睡的床同这张床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他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化作无穷的力量,取得了胜利,可见当时的社会是多么黑暗,这让我对人生又有了新的思考。作者写这麽多无非是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我认为革命先辈都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而正是他们用心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生活的安定快乐。我们更要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业,为社会多做贡献,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在《给我的孩子们》一书中畅游,真是天大的快乐,以上只是我的一些肤浅的感受,要真正的了解书中人生的真谛,还要再细细品尝才能读出来。

篇3:《给孩子讲宇宙》读书笔记

目前已知的天体有小行星带、矮行星、行星、恒星、黑洞、超新星、伽马暴,已经足够让人叹为观止。在不可观测的地方,也许还存在不为人知的神秘天体。我们的宇宙依旧充满了未知之谜,对于宇宙,我们还真的只是个小朋友。而我们人类能够存在,尚且是幸运的和偶然的。在宇宙创生之时,幸运量子涨落,造就了太阳系和银河系。不知是天体撞击或者地球形成之时所形成的月亮,造就了我们稳定的自转。地球5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为我们除去了物种的威胁。木星和土星巨大的引力为我霉造了相对安稳的太空环境。此外,宇宙就是亡于冰还是亡于火,始终还是个未解之谜。最后,宇宙的学说给我霉造了更广阔的思维。

篇4:《给孩子讲宇宙》读书笔记

《给孩子讲宇宙》是一本带有科学风趣的书,仿佛把我带进了一个奇幻变化的世界,不断有新奇的小机关吸引着我去探索和钻研。它用讲故事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关于宇宙中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以及古代人对科学的看法,同时介绍了宇宙认知从古到今的发展并进行了合理的对比,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游览整个宇宙。看了这本书后,我对“万有引力”这一部分最有感触。

“万有引力”是牛顿发现的,那“万有引力”到底是个什么神奇的东西呢?它就像是一个无形的磁铁,牢牢地吸着我们,不让我们被地球的自转惯性给甩走。你在玩滑滑梯的时候为什么会往下滑而不是向上飘呢?这正是“万有引力”的作用,因为地球给了你一个方向向下的引力。那么你为什么又会一直滑到地面才停住?因为坚硬的地面引力最小。再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些懒惰的人为什么能坐着就不会站着,能躺着就不想坐着,那是因为躺下来的时候引力最小,人体感觉也最舒服。

如果“万有引力”消失的话,世界会变成怎么样呢?可能太阳以及它的行星将会因为惯性而四处飞散;世界上再也没有白天和黑夜;包围在地球外圈的“大气层”将会飘走;水也会很快上升蒸发,变成不可再生资源;人类和动物、植物、建筑、山脉等所有的东西都会被甩向空中,那是怎样一番奇观啊!

为了未来可以发明宇宙旅馆,真正地到宇宙中来一次星际旅游,去见识宇宙的浩瀚和神奇,我想从此刻起加倍认真学习,努力奋斗!

篇5:《给孩子讲宇宙》读书笔记

我读了《给孩子讲宇宙》一书,这真是一本饶有趣味又深奥的书!

这本书讲到了黑洞和虫洞,这两个名词让我非常好奇,这会是什么有趣的知识呢?黑洞,是比太阳的质量大几倍的星球衰亡后形成的。黑洞的引力很大,连光都逃不过它的“魔抓”,被黑洞吸进去的东西会来到消失层——一个时间静止的地方,让我感到有点害怕。连光都无法逃脱,要是是个人的话,那必死无疑了!科学家还推测过,从黑洞中心穿过去可能会达到另外一个地方。

再来讲虫洞。虫洞现在还没有生成的办法,因为有人曾计算过,生成虫洞需要负能量,而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能量都是正的。虫洞实际上是一个将现在加速到未来的隧道,可以这样想象:一张纸片展开后在两头做标记A、B点,蚂蚁从A到B要走很长一段路。我们纸片卷起来,A和B就很近了,这就是虫洞穿越。我希望早日做出虫洞,让我看看未来的世界是怎样的!

《给孩子讲宇宙》这本书中写了好多我不知道的知识,真是收获满满啊!

篇6:的给孩子的诗读书笔记

暑假,很多同学都喜欢到外面去游览湖光山色,我却喜欢抱着《小学生中华经典诗词读本》开始我的“诗中游”。

当看到“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幽静时,我会心驰神往;当看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时,我会沉醉自失;当看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怅惆时,我会为其伤感……但令我最难忘的是诗中的喜和乐。

当我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眼前是一个何其清新自然、何其美丽动人的境界!怀着许多喜悦,我走入了一个满眼绿色、充满泥土芳香的大草原。当我读到“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时,我脑中立即展现出一幅人们喜迎新春的图画。画中王安石眉梢舒展,把酒当歌。喜庆的风光尽收眼底。

相信大家对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定了解颇多,读着这句诗时,我仿佛进入了一片明媚秀丽的世界,听着黄鹂鸣唱,看着白鹭飞翔,到处生机勃勃!好一个令人乐而忘返的境界!“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在我学习的课本里也有,每当吟咏这诗句时,总会觉得很神秘。今天再读,眼前便展现出一幅画来:静静的夜,深蓝色的夜空,空中镶着一盘月,月光轻轻地洒在湖上、树上。树枝上,两只小鸟儿相互依偎着,甜甜地编织着自己的梦。一阵微风吹来,清新扑面,眼睛闭上,这月色和鸟儿融入水里,而我也融化在画中,心中便有说不出的愉快。

当我轻轻合起手中的《小学生中华经典诗词读本》时,清新的诗句,快乐的情调,无不令我陶醉,令我流连忘返。我不禁赞叹,果真一本好书!

篇7:的给孩子的诗读书笔记

古人流传下来的古诗词数量众多,语言优美,我们从小就在父母的教育下会背诵很多的古诗,当时对这些诗词的意义还不太理解。但也能感觉到诗词的语言的丰富和优美。这次和孩子共读《小学生学习古诗词》这本书,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一些诗词的理解有更深的体会。

其中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这样写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首诗前二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 “尽”“闲”两个字用的很好,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和后两句联合起来,更能体现作者孤独寂寞之感。

另有李白的《古朗月行》,这首诗这样写到:“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诗人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四句诗,语言质朴,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

白居易的《忆江南》这样写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作者神驰江南,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而我们今日读此词,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作者讲到:“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边的花儿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通过作者的描写,江水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让我们诵读古诗文,从而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辈的心境,开阔我们的视察,丰富我们的知识。让孩子培养记忆力,想像力,进而促使其智力的发展,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孩子终身受益。

篇8:的给孩子的诗读书笔记

当然很早就知道学习最是贪多嚼不烂的事情,最忌驳杂不精,厚哥九个月开始正式读绘本的时候,给他定下一个原则,每个月只看一本绘本,一方面因为我觉得简单和重复才是刺激宝宝大脑,吸引注意力和锻炼专注力的方法,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是深信旧书不厌百回读的,并且自觉在这种重复的读书方法里面很受益。这条原则一直执行到厚哥大点了可以自己去书架上拿书了,才被渐渐打破。不过我仍然控制他读书的数量,两年来他的阅读时间应该算很多了,但是读书数量不算太多,虽然读书不必检视成果,但是现在看,他的专注力和阅读兴趣都很不错。

反倒是厚妈自己近来接触讯息比较多,听了一些微课,各种育儿理念交相而来,渐渐有些沉不住气了,本来深以西尔斯夫妇为是,今天觉得华德福理念不错,明天又觉得蒙氏颇多可取之处,孩子到底要不要学英语?几岁开始识字?几岁开始学英语,钢琴课还是跆拳道?听了王老师的人文美育微课,又忽觉自己人文底子太薄,要怎样恶补才好。这样情绪发烧近一个月,突然醒转,你到底在干什么?难道带厚哥的初衷,不是健康和快乐就好的吗? 你在慌忙和焦虑什么?

庆幸自己的焦虑还好没没来得及影响到厚哥,于是简化自己。“当你简化自己的生活时,宇宙的定律也会随之简化”——亨利大卫梭罗。

绘本当然是要读的,英语便推到三岁以后,识字是不急的,各种课当然也先不必上。古诗要得,可是挑选合适的选本太难了,《千家诗》《唐诗三百首》都不是专门给孩子选的,市面上那些标明儿童诗的选本又过于良莠不齐。就在这时,网上看到叶嘉莹选编了《给孩子的古诗词》,当时还是预售,心里已经觉得太幸运了,雪中送炭一样的巧合呀。

书的装帧极简。页幅也较一般的书稍窄,每页一首诗,寥寥几笔画点缀一隅。拿到手里,一页页缓缓翻过去,日子都慢了下来,仿佛最闲适的亲子时光,反复读一本旧书,看几千年的光阴在诗句里展现,我们体味那些舒缓,一钓钩垂一个秋天,一首诗只问一句话,今年的春草绿了,已掐指等待明年的归期。那时的孩子没有钢琴课,孩子们“短笛无腔信口吹”;那时甚少高楼广厦,有无数空间“儿童急走追黄蝶”;那时没有补习班,自然“儿童散学归来早”;那时不必费心组织什么体验课,孩子们自有无数的时间“侧坐莓台草映身”“溪头卧剥莲蓬”。

叶嘉莹先生说本书的选书原则“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对于只以刻画工巧取胜者不予选录,超出孩子认知水平者亦不选录”。其实有一点她还没有说,便是本书选录的诗都是美的,真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这是诗魂,也是我们希望孩子在传统文化中所能感受到和学习到的最宝贵的精神。

虽说书中大部分的诗都是读过的,这本书我还是从头到尾翻看了两遍,慢慢的,享受着这些诗以这种形式集合成册,连珠成串,畅想着缓缓的把这些诗一首一首读给儿子听,让他感受那些美的,有趣的,有情怀的,那些江南塞北,飘花落雪,有人置酒邀客“能饮一杯无?”;有人折梅寄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有人潇洒“仰天大笑出门去”,有人浪漫“我寄愁心与明月”;有人清雅“一松一竹真朋友”;有人沉郁“独怆然而涕下”;有人闲适“一片笙歌醉里归”;有人羁绊“了却君王天下事”……

而这些情感都不必宣之于口,只要读诗给他,他自会体会和领略,诗歌对孩子的影响,才真是“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嗯,这便是读诗和简单育儿的共同之处,我们似乎做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做,给他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等他自己成长,我们只需守望,是树是花,等他长成他自己的样子。

这就很好。

篇9:《给孩子的散文》读后感

翻开李陀,北岛著的《给孩子的散文》,细细品味每一篇优美的散文,感受每一处动人的笔触,沦陷在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其中最触动我心弦的是苏童写的《三棵树》。

树令我怅惘。”是作者对树最深刻的映象。作者在一条没有人行道的小街上长大,许多在小街上的人家院子里都有树,而作者没有院子,也没有树。所以当作者欢喜地挖来一棵苦楝的树苗,却只能悲催地把它种在花盆里,兴奋地把它放在阳光灿烂的地方,最后只能无奈悲伤地迎接它被狂风刮碎的残骸。树也曾让作者感知到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当作者搬到自己的新居所,看到楼前的石榴和枇杷树时,他觉得这“两棵树弥补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但“城市建设的蓝图埋葬了许多人过去的居所,也埋葬了许多人的树。”那两棵树也离作者远去了,作者再一次地感到了怅惘。

鼻尖似乎又萦绕着隐隐约约的花香,怅惘的情绪似乎也随之烟消云散了。绕过一条条街道,顺着香气来到了一个我曾熟悉至极的地方,自从搬家以来我已经很久没来过这里了,可看着你与记忆里别无二致的模样,我依旧欢喜地笑出了声。你枝上的花依旧娇艳无比,花上残留着的露珠流转着阳光,熠熠生辉。你脚下的小草洋溢着绿意,生机勃勃,鸟儿的鸣叫似乎也在为你们真情歌颂。春天来了,我已无数次感慨。

初见你时,你便是这副令我惊艳的模样。没认识过你的我开始细细打量。越打量,越着迷,为你每一片绿叶,每一个花瓣,每一根枝条,每一缕香气着迷。你静静地挺立着,好似在向我微笑。月光柔和了你的容貌,如同一位慈祥的老者。微风拂来,看着窗外轻轻摆弄花枝的你,我的心也愈发平静。你陪伴了我无数个日日夜夜,我也注视了你无数个日日夜夜。我为你渐渐凋落的花瓣而忧,为你光秃秃的枝条而愁,为寒雪覆盖下的你而怜惜,又为满树绿意的你而欢喜……当发现我触发了被你的一举一动而牵动的条件时,我已得出了我热爱你的结论。

离开你后,心中的不舍如同潮水聚积在我心头,无法宣泄而出。闷久了,总要想办法透气。可是令我透气的生活却没了你的身影,梦境里却总是有你的身影,可一觉醒来,心头的潮水却越来越多。树啊,你又是否在陪伴着另一个人。树啊,你可知道,初见你时,我便知道你不属于我,你那么美好,热爱你的人不只我一个,注视你的人不只我一个。你不是我一个人的树!就像绚烂的烟花,不只为我一人而燃放一样。打开窗,任由风把我心中的潮水宣泄而出,撒在每一抹绿意,每一个生物上,至此我的整个生活都是你的身影。我赞美生活中的每个事物,为生活的.每样事物的发展牵动,我热爱整个生活!树啊,你可知道,为了你我热爱了整个生活!

书中那个渴望拥有一颗自己的树的小男孩长大了,明白美好的事物不属于自己,但在向它投去目光的那一刹那是属于自己的,为你而牵动,是对你最深的不舍与留恋。

篇10:《给孩子的散文》读后感

这本散文集总共收入46篇作品,按作者的出生时间排序。从生于19世纪的大文豪鲁迅,一直到八零后女作家李娟,基本上涵盖了现代白话散文发展的整个历程。在编者之一的李陀看来,《给孩子的散文》要让孩子们打破对散文的定型化想象,展现出现代白话散文的丰富性。

通读这本散文集,我觉得篇目的选择似乎有三重标准。首先,好的散文应该体现出作者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看法与发现。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李零的《史学中的文学力量》和张承志的《杭盖怀李陵》。前者是一篇介绍《史记》的普及性文字,但李零先生却在史学著作中读到了司马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生之热恋和死之痛苦”;后者则在蒙古凭吊汉代名将李陵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感慨李陵悲惨的命运,而是去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义。

其次则是《给孩子的散文》有意跳出散文应写景、叙事、抒情的窠臼,收入了竺可桢的《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俞平伯的《记在清宫中所见朱元璋的谕旨》、《傅雷书信: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夜》、陈从周的《小有亭台亦耐看》、黄裳的《怀素〈食鱼帖〉》以及冯象的《太初》等文章。于是书信、札记、论文、科普散文等都囊括其中。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偏重于学术性、思想性的作品或许显得有些艰涩,但却能让他们了解到这世界上存在着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空间,等待他们的探索与发现。

第三,考虑到这是一本献给孩子的散文集,编选者还有意识地收入了不少表现童年生活的作品。例如新凤霞的《左撇子》、北岛的《北京的味儿》、莫言的《卖白菜》、毛尖的《表弟》以及李娟的《河边洗衣服的时光》等。这些作品或是书写无忧无虑的游戏时光,或是描写贫寒的生活带给孩子的心理创痛,抑或是抒发对逝去玩伴的深切悼念,无不令人动容。如果说书中俞平伯、陈从周等人的散文或许会让孩子们觉得枯燥,那么相信这类文字会带给读者一段幸福的阅读时光。

笔者曾在中文系求学多年,期间免不了常常被亲戚朋友押解回家,去给小朋友们辅导作文。我觉得今天的孩子固然存在着语言贫乏、写作程式化等弊病,但病根却并不在文字本身。对于这些年轻的朋友来说,现代都市生活模式早已为他们的人生刻下了既定的轨道,丧失了与充满偶然和残酷的生活本相相遇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文字当然变得呆板、干瘪而毫无个性。因此《给孩子的散文》中那些掉书袋式的晦涩文字,那些对苦难生活的描绘,恰恰可以为今天的孩子提供一个重新看待生活的窗口。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太平顺了,他们其实并不需要再增加一些便于消化的养料,另类的文字与异质的思想或许才是真正的良药。

的确,《给孩子的散文》中的46篇文章已经展现了一个足够丰富的现代白话散文的世界,使我们能借此窥见20世纪中国人对于时代的思考与描绘。不过我更希望阅读本书的年轻人不要仅仅止步于此,而是把《给孩子的散文》当作一个窗口,去认识散文世界背后那个更为广阔的知识空间与生活世界。正像编选者所言:“散文世界后面还应该有更广阔的知识世界,其中有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也有现实人物、现实故事……它们才是散文写作真正的意义所在。”

篇11:给孩子的爱散文

给孩子的爱散文

现代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待孩子可谓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着。”其实,父母这种对孩子的过度“宠爱”,实际上却是剥夺了孩子为人处事、独立解决问题和锻炼意志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只会产生怯懦心理,对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试问:这样的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又将如何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呢?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家庭条件是毋庸置疑的,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盖茨却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关键在于培养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性格,而培养性格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及生存能力。在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盖茨把孩子送到教室后对他说:“今天你已经认识去幼儿园的路了,从此,爸爸、妈妈就不会再接送你了,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必要。”从此,盖茨的孩子每天都自己背着书包穿过三条巷子去幼儿园,放学后再自己回来。有一次孩子放学正好赶上下大雨,他便急中生智,自己赤着脚跑到马路边的商店门前,然后顺着门前雨蓬下面的挡雨地带小心地前行。回到家孩子很高兴,因为他觉得今天自己没带雨伞也能够一个人回家了!

试想,这个场景若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也许有些父母会心疼不已!觉得孩子的这种行为简直不可思议!其实,父母们的这种想法的`确是有些大惊小怪了。如今的孩子并不希望父母样样代劳、事事包揽,他们觉得这样的爱是“封闭的容器”,会令他们浑身不自在,甚至感到窒息,因为他们并不喜欢以父母的生活经验、习惯喜好来要求自己。他们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能够温暖自己心灵、点燃前行勇气、照亮人生征程的如同“火炬”般的爱!

父母可以给孩子全部的“爱”,但绝不可能永远为他们遮风挡雨。可以说父母的影响对于子女的自身发展永远是一个外部因素,所以,父母们应该做的是让自己的孩子学会自我独立、自我完善,让孩子成为一只能够独当一面的风筝,就是在遭遇困境时也能够逆风飞扬。这也许才是现代家庭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篇12:《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书笔记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这本书我读到了80页,在读这80页的过程中,有好几次,我都想弃之不读了。弃之不读的原因是因为,书中很多句子不通顺,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或者用一句话就可以表达清楚的事情,作者却罗里啰嗦地说了半天;甚至有一些连个主题也没有,只是单纯地像记流水账一样将孩子们的事情记录了下来……

一天晚上,再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到了那个故事:有一位画家,曾把自己的画放在大街上,让过路的人指出他画中的不足之处,并在不足的地方画上圆圈,结果他看到他的画上画满了圆圈。他非常灰心,不愿意再画了。后来,有人告诉他说,你为什么不让别人看看你画成功的地方呢,于是,他又把自己的画放在大街上,让过路的人指出他画中成功的地方。结果他的画上仍然画满了圆圈。任何一本书,都是“雅者见其雅,俗者见其俗”,只要你愿意用欣赏的眼光看,就一定会有可取之处。

再读这本书时,我不再那么挑剔,我试着用欣赏的眼光去读,也终于发现了,这本书中有一些教育理念还是值得肯定的,马丽娟老师处理某些事情的方式也是值得学习的。魏书生说过:如果你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你每天就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学生当成魔鬼,那你就每天生活在地狱里。这句话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意思,你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其实全取决于你看待学生的眼光。对待孩子何尝不如此?对待孩子,要少一些挑剔,多一些欣赏。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孩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任性、无理取闹,他只是用任性和无理取闹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某种情绪,我们应该善待并处理好孩子的这种情绪。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你会发现,孩子的每一个举动,所做的每一件事,说过的每一句话都是可爱的。而且,如果你能欣赏自己的孩子,你也会发现,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可爱。反之,孩子就会在你挑剔的目光中,愈来愈迷茫,他率性的行为就会渐行渐远……我喜欢一恒,特别是他生气时撅着小嘴的模样,甚至是不听话、无理取闹的时候。

这些,在我眼里,都是可爱的。因为,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我小时候的样子。一恒身上也有缺点,性格上也有一定的缺陷,但是,我相信,只要我给予他足够的理解和宽容,他性格中的小缺陷也一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褪色。我会继续欣赏他,欣赏他做的每一件事……给孩子当下的幸福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么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幸福?怎么样才可以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马老师给出了答案:幸福对于有的人来说就是,他能撅着屁股在沙坑里玩一上午;能滚着一个破旧的轮胎在院子里撒欢似的跑上几圈;能七扭八扭地缝一个布包包;能将豆沙酱包在面团里放进烤箱;能拿个大瓢给菜地浇水,给羊洗澡……这段话说的非常好。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就应该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应该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理解的“幸福”。所以,当你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要阻止他;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要指责他;当孩子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要嘲笑他……因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也许和我们所理解的“幸福”是有偏差的。但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所需要的“幸福”,而不是根据我们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幸福”。

篇13:《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书笔记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这本书,仅仅是题目就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么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幸福?怎么样才可以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

幸福对于有的人来说就是,他能撅着屁股在沙坑里玩一上午;能滚着一个破旧的轮胎在院子里撒欢似的跑上几圈;能七扭八扭地缝一个布包包;能将豆沙酱包在面团里放进烤箱;能拿个大瓢给菜地浇水,给羊洗澡……

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你会发现,孩子的每一个举动,所做的每一件事,说过的每一句话都是可爱的。而且,如果你能欣赏自己的孩子,你也会发现,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可爱。反之,孩子就会在你挑剔的目光中,愈来愈迷茫,他率性的行为就会渐行渐远……

我记忆最深的有一个故事讲孩子们对待生活中残酷的拒绝不理解是的态度。其中一个叫秋的孩子的话。如果你创造了一个游戏,人家不喜欢这个游戏,你可以再创造一个游戏。

如果你又创造了一个游戏,别人还是不喜欢,你就再创造一个游戏,直到你创造的游戏里面,有一个是别人愿意玩的。如果,当你创造了9个游戏的时候别人还是不愿意玩儿,那你可以玩别人的游戏。

这是一个小孩给大人的启示,在现实中,当大人遇到困难,拒绝时要是都有孩子们这样的想法多好,就会少很多烦恼。

篇14:《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书笔记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是孩子学前教育的重要引导人,在孩子幼儿阶段也是陪伴他们朝夕相处的人,看着他们一天一天的长大的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又有多少能够真正意义上懂得什么是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呢?

马力娟老师《给孩子当下的幸福》一书,就深深的值得我去学习,此书重点的一个词就是“当下”,是的,不管之前如何,也不管以后怎样,我们生活在当下,就要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这也是本书的目的所在。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

于是总会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去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但孩子将来的幸福谁都无法预知,难道为了将来的幸福就得牺牲当下的幸福吗?给孩子当下的幸福,或许能让孩子的将来更幸福。

我也希望我所教的孩子在我所教的当下都能感受到幸福。看完书后,我最深的体验是:他们的老师是自然的、不着痕迹的、以孩子们愿意接受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他们很少说“不”,他们看似不动声色的动作、言语,却是包含了许多对孩子们的尊重、理解和爱。

细细想来,也的确如此。想想我曾经教过的孩子们,玩个橡皮泥,因为害怕他们把桌子弄脏,我不许他们这样,不许他们那样;摆个雪花片,因为害怕他们太吵,又不许他们这样,不许他们那样;上楼玩个轮胎,因为害怕收尾时太费时费力,又不许他们这样,不许他们那样……好像有很多个时候都是在说着“不”。一个个“不”字,不知道磨灭掉他们当下多少小小的幸福。

以后,我也应该像马老师所言,多多运用言语的智慧。玩个橡皮泥,说再多个“不”,他们也还是会把桌子弄脏,不要怕脏,脏了可以教他们整理干净。我们可以随便捏两下,捏个歪歪丑丑的小人,让孩子们知道,原来捏出个东西是这样的简单,进而兴致勃勃又自信的开始自己的创作。

期间,橡皮泥可能会散落一些,掉的桌子上地上哪里都是,我们可以言语引导:捏出个扫把,打扫一下,捏出个筷子,把垃圾夹走,捏出个垃圾桶,用来放垃圾,捏出个吸尘器,吸一吸地……制作东西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制作的心情和乐趣。

户外场地,最是孩子们能撒欢的地方。我班孩子最喜欢玩轮胎。他们推着轮胎先是各自玩着,然后小群体聚成了一堆,轮胎也依次摆开,他们坐在轮胎的洞洞里说说笑笑,一脸的幸福。慢慢的,聚过来的人越来越多,推过来的轮胎也越来越多,有些有力气的男孩子把轮胎摞高,有些女孩子把轮胎依次摆开,一会儿,轮胎长长的被摆成了个圆。

有些孩子在圆里说说笑笑,有些孩子在圆上蹦蹦跳跳,摆出来的轮胎高高低低,圆圆的像一个城堡,城堡里的王子公主们忙着为城堡造门,装扮,大汗淋漓却一脸欢笑。

很多个时候,我们会觉得天气太热,他们把轮胎都拉出来摆成这样,收尾的时候不免要多说好些话,多花好些时间,然后,看见他们乱摆轮胎的瞬间,就会制止,会说“不”,在说“不”的时候,他们当下那种“想要摆的”幸福也就给说散了。收尾再长,也不过就多几分钟,带孩子们出来就是玩的,就是找快乐,不能因为害怕麻烦,而让孩子们当下玩的快乐大打折扣啊。

幼儿园里的孩子们更要有想象的.机会,需要有比较柔和的色彩感染,更需要有被保护和照顾的感觉,所以在小农庄幼儿园里到处充满了自然的人和物,这里有春天到来时开的鲜艳的桃花,这里有做着针线活的老师,还有神奇的大木狗在汪汪地叫,更有像妈妈更像朋友一样的老师。

如果妈妈们能给孩子们手工做件衣服的话,孩子们不知道多崇拜自己的妈妈,尽管现在我们几乎没有机会看到大家静下心来给孩子缝制一件小衣服,但这种一针一线看似人耕牛犁的生活正是孩子们小时候所需要的生活,正是因为这,马老师才亲自给孩子缝制衣服,也教孩子们七扭八扭地缝制一个小布包包,然后将收罗来的自己眼中的宝贝装进去。

这样温馨的场面,相信只有自己家里的老奶奶才会有,相信那时的孩子一定是幸福无比的!在出现问题时,老师先承认问题,进而告知孩子不拒绝问题,也不要害怕是自己制造了问题,马老师告诉孩子们有了问题时可以解决的,解决的办法会让大家都满意的,不要总让自己受委屈,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了保护了孩子脆弱的内心,又释放了孩子内心的不安全感,使得孩子们愿意站出来用积极的方式来解除困难,而不是把困难隐藏起来。

幸福是人类的根本追求,人类的一切奋斗都指向最终的幸福。幸福是主体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是同人生的内在生命力量联系在一起的。一切与人的身心健康成长相关的积极感受才是幸福。因此,幸福不是一种外在的恩赐,幸福也不等同于物欲享受。

儿童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机体在生长发育外,他的精神也在成长。儿童来到人世,就开始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许的确不能缺少成人的协助,但儿童主要的和根本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自己长大成人。

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创造能力是其心理世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原动力。对于儿童来说,不受任何阻碍地投入到自己的创造活动之中,就是最大的幸福。

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把儿童在其内在的巨大潜能指引下的创造、建构活动,看作是对整个人类的建构和完善,是人类迈向真正自由和幸福的必须经历的过程。

读完此书我们应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幼儿学前教学的重要性,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带孩子们,“给孩子当下的幸福”随时随地给与孩子当下的幸福,是他们一贯遵守的原则。

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不应该生活在我们安排,照顾之下,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发现给孩子一个当下的幸福,让他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篇15:《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书笔记

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特别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希望。

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特别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平石头的棱棱角角。

带着这样的疑惑去读这本书: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么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幸福?怎么样才可以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在书中马老师给出了答案。马老师的答案:幸福对于有的人来说就是,他能撅着屁股在沙坑里玩一上午;能滚着一个破旧的轮胎在院子里撒欢似的跑上几圈;能七扭八扭地缝一个布包包;能将豆沙酱包在面团里放进烤箱;能拿个大瓢给菜地浇水,给羊洗澡……

我的理解是: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就应该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应该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理解的“幸福”。所以,当你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要阻止他;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要指责他;当孩子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要嘲笑他……因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

此外,在读这本书时,有一些精彩片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片段一:长着棉花糖腿的人

“一眼看上去,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通过孩子生活中的活动,我们会认识到,每个孩子状态背后都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帮助到一个孩子成长,了解孩子状态背后的一些缘由,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我的收获: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原本走的路就会不一样,正因为这样的不同才使得每个人都具有他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然而,孩子是需要我们成人的帮助,才会渐渐地了解这个世界的。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让一个有困难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帮助,显得尤为重要。而帮助一个孩子,不仅仅是指,对着孩子微笑,问他我可以帮助你吗,实际上,帮助的意义远不止这些,这是需记住的事情。我们不仅仅要蹲下身来看孩子,更要蹲下心来看孩子。

片段二:点燃心灵的蜡烛

“我们要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真实地学会一件事情,就像他们真实地学会等待一样,孩子们才会真实地活在当下。”

我的收获:孩子们一旦学会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学会了,不会忘记的一种学会。如果我们让一个小孩子很快地学会一件事情,那么相信他忘记得也快。因为,那是他人将别人的发现硬塞进孩子的记忆中,并不是孩子自己想真实地经验它而记住它。所以,就如马老师所说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点燃他们内心那盏不灭的蜡烛,保护好它,让它燃烧得更明亮、更久远。”

片段三:“难相处”背后的秘密

“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成人要带着一种敬畏和理解这个孩子的态度去感受他、帮助他。同时,还要看这个孩子的状态是不是已经超出了教育者所能帮助的范围,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帮助,我们都有必要了解他状态背后我们看不到的那部分东西。”

我的收获:面对这类孩子,我们需要的还不只是接纳这个孩子,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什么方式在和他交流,还有他的生活环境、饮食、作息规律等都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和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还需要帮助他的人给他提供可以学习的情景。让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对待一条金鱼,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鱼缸,如何与人一起做一个事情,如何表达自己……当他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从中学习到怎样真正地去照顾一条鱼,会学会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渍,会学会协助同伴做一个事情,会学会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可以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透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应该像她学习,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己的生活和孩子们融汇在一起。

读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习、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长。

幼儿园老师,绝对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能带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样,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要成为一名我自己心中的理想幼儿园教师。

篇16:《给孩子一生的财富》读书笔记

书中特别提出父母也要进行“先培训,后上岗”。因为孩子的行为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所以说,经过培训的父母,可以在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期,给他们提供充足的雨露和阳光,有时候,家长的身教盛与言教。

21世纪,我们的教育需要改革和更新,素质教育首先需要大力推进的,所谓的教育,并不是指读书和认字,而是培养健全的人格,激发多样的兴趣,使孩子将来有可能充分实现自我,素质教育,是我们要从小告诉孩子先要做人,再做事,人做不好,学问也做不好,做人比做学问更为重要。所以,我们要从小事中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教育他尊老爱幼,懂礼貌,富有同情心,消除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培养他的劳动观念和自理能力,培养坚强、勇敢的性格。

父母对孩子的宽容、认可、鼓励、嘉许,才是孩子成长的最好营养,有什么事情和问题应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话,不能以家长作风来压制孩子对你服从,口服心不服,反之来说,从中就培养了孩子说谎。孩子不仅是自己的,更始国家的未来。

我希望自己能从书中、社会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使自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

更多读书笔记推荐:

《思考致富》读书笔记

《尖叫旅社》读书笔记

《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

篇17:《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书笔记

小差出完了,坐火车回家,这种短途的旅游火车,宽敞干净,座椅有点象飞机上的那种,不象传统的那种对座更适合朋友出游聊天打牌,但是很适合一个人的旅行。看一会儿窗外的风景,车窗剪下的风景一向是我热爱的。看田间风光掠过,忽然想起了家乡。最近很少看电视,昨晚在屋里偶然看到四川台的画面,才发现视频果然是有冲击力,洪水泥石流的严重程度,比文字感受到的还要严重得多。哎……

椅背上有很宽的小桌板,放我的小电脑简直是太宽敞了,不做点功课都对不起这么舒适的环境。开始想做的功课其实是摘抄,因为觉得马老师的书里有感触的东西很多,想摘下来留着,摘着摘着,又觉得还想写写自己的感想,于是变成了摘抄加感想。

“小人儿有过经验”

这一小节记录的是孩子们在点心时间里的一次讨论,这次讨论是有大孩子参加的,他们讨论的话题是“有人经过你身边时不小心碰到了你,你该怎么办?”孩子们发表了各种各样的意见,在仔细地倾听以后,马老师感到激动,“曾有人说我们的孩子总是玩娃娃家、做针线活儿、种植、烤面包等,老师也不给孩子教授知性的东西,将来能有周密的逻辑能力吗?现在看来,孩子们的发言还不够缜密?不够有逻辑吗?看来,我们的工作的确是起到了作用”。

其实关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究竟应该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大概是我们都关注的问题吧。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实验,只能从前人的经验或者教训中去找寻倾向于我们心中“正确”的那一条路。我们都希望孩子长成以后是智慧的,逻辑的,沉静而有力量的,但是这些东西,是怎样来培养的呢?我想,马老师们的探索,是想告诉我们,在幼儿园这个阶段,带着孩子们做事情,帮助他们学会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通过适度的关注,就可以培养出我们想要的孩子吧。

在我看来,知性的内容、智性的教育方式,当然也会有效果,但是对孩子们来说,心力的消耗恐怕是有点过大了,而且智性的教育方式,特别是“言传”的那些部分,即使被孩子们吸收了,也很难内化,而很快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成遗忘曲线上的一个点。很显然,作为喜欢计较得失的父母,我们还是选择那些适合孩子们的年龄和心智,又能给孩子们润物无声的影响的内容和方式吧。

马老师是个有着成熟经验的老师,所以即使是这样的讨论,她也会控制节奏,“我不想就这类需要动很多脑筋的事情和孩子们再多说,也是因为,不想有意识地去调动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去思考比这更深入的问题,班里还有比他们还要小很多的孩子,他们会消化不了大孩子们谈论的内容。”对于一个混龄班的主班来说,随时意识到班里有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而他们在需求上有着很大的差别,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而在马老师的书里,常常都能看到这样的关注。

还有老师对孩子的态度问题,其实这一点还适用于家长。“老师也不想有意识地去过度赞赏发言的孩子说得有多么好,而是用比较自然、平和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建议对大家很有帮助,大家都很感谢他们,这就够了。”“这也是为了帮助孩子们建立起一种因内在的需要而工作的动力,而不想让孩子们变成仅仅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许才工作的人。”

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恐怕是最值得学习又最难做到的一点。因为我们潜意识里对“好孩子”太渴望了,而我们又真的太爱我们的孩子了,所以让我们忍住对孩子们的表扬和夸赞,甚至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惊叹,都是有难度的事情啊。其实小朋友很容易受我们的态度影响,被鼓励着或是被打击着。

不知道是否准确,还是决定小结一下收获:一、幼儿园阶段的孩子需要的是和大人一起做事情,而不是知性的内容、智性的方式;二、小孩子不适合消耗太多的心力在那些需要比较多思考的事情上,所以混龄活动中的节奏控制尤其重要;三、对老师和家长来说,在孩子们做了帮助我们的事情或是提供了很好的建议的时候,要用自然平和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工作的意义和我们的感谢。

“当你创造了9个游戏的时候”

这个小节也是从孩子们的一个话题开始的,孩子们在讨论“当你创造了一个游戏,想和别人玩儿,却被人家拒绝了,你怎么办呢?”

孩子的回答,“如果你创造了一个游戏,人家不喜欢这个游戏,你可以再创造一个游戏。如果你又创造了一个游戏,别人还是不喜欢,你就再创造一个游戏,直到你创造的游戏里面,有一个是别人愿意玩儿的。如果,当你创造了9个游戏的时候别人还是不愿意玩儿,那你可以玩别人的游戏。”

看到这样的回答,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吃惊孩子们内心的力量。但是我完全相信,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们,如果你给过孩子们这样的机会和关注,一定会象马老师一样,看到孩子们强大的内心。

马老师能看到,因为她们已经给了孩子机会,“孩子们体验过那种被拒绝的感觉,他们才会经验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才会总结出这些话语来跟人分享。这些话语,一定不是之前有人用口述的方法教导给他们的”。

“孩子能获得这些品质的来源,就是要经历儿童群体中要经历的,这其中有可能是冲突,有可能是矛盾,或许还有被拒绝。”

其实给孩子们机会体验,站在家长的立场,我们一定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只是,我们会有小小的担心,就是担心当孩子们经验体验时,他们所处的群体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说负责照顾这个群体的老师或者家长,是否能够给到需要帮助的孩子们适当的帮助,而不是让孩子们只体验到的是伤害。在我们的体验中,作为家长的我们,其实常常是处理不好这个问题的,因为中国的家长,总是习惯性地用脆弱的一面去体验别人家的孩子,总是不自觉地在处理孩子们的冲突时,用谦让和示好的原则来要求自己家的孩子,破坏掉孩子们之间的原始生态。

所以有马老师这样的老师,是孩子们的幸事。马老师在书中分析了孩子们被拒绝的原因,以及在这种复杂情况中老师要如何去做。“在这个比较复杂的情景中,需要我们大人很敏锐地从这个‘拒绝中’作出判断,该引导哪一方作出变化。”并且把握引导的原则或者底限,“我们不能允许有人故意地有意识地来拒绝我们的孩子”。在马老师的经验中,“除了这种比较极端的情况,孩子被拒绝,孩子自己并不觉得有多么的沮丧。也许,孩子也会不舒服,但在很多时候,是我们成人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被拒绝,而为自己的孩子感到沮丧。”

其实从送孩子上幼儿园,甚至没有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对我们的小朋友关注的重点就变成了小朋友和他人的关系。因为我们都在自己的家里,无条件地接纳我们的宝贝,也同时明白,他不会在别的地方,再享受到这种无条件的接纳。所以,当他走入人群中,尤其是在没有我们陪伴的时候,他们能不能处理好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就成为我们最纠结的猜想。我想,马老师的分享要告诉我们至少两点,第一,我们担心的问题,只有让小朋友自己去体验,才能真正的从体验中经验到学习,并且总结出他自己的智慧来;第二,作为孩子们身边的大人,我们不是要替代孩子们去体验,比他们更沮丧,而是要学习智慧地去帮助他们,分析他们遇到的问题究竟是什么,然后给予适当的关注。

“是我们搞错了”

马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和老师的处理方式,是让我有点疑惑的。虽然老师最后的结论我是认同的,但是具体的处理方式,老实说我不是特别能理解。

这个故事讲的是两个小朋友在用餐的时候,都认定某一个座位上的凳子是自己的,而发生了争执,两个人都有理由要坐在那一个位置,而不肯去坐旁边空着的座位。马老师的处理方式,是请助理老师在两个小朋友争执不下的时候又准备了两个凳子,并且告诉两个孩子,“是我们错了,孩子们”。孩子们疑惑,“为什么?”马老师说,“是我们没把桌子和椅凳准备好,人有的时候就没有将足够多的椅凳放在餐桌旁,人有的时候就想坐自己的位置,但就是没坐到,现在,我们要吧坐那两个位置可以吗?”孩子们争执的问题解决了,孩子们最后高兴地用餐去了。

从应急的角度来说,老师用任何方式控制住局面让孩子们归于平和,其实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马老师说,“我不想让孩子们觉得是他们其中某个人没有把事情做对,才给别人带来麻烦,也不想让孩子意识到是自己不好,才把事情做错了”,而采用了这样的办法,就有点让我困惑了。很明显,我们很少用这样认错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问题。我们更倾向于给孩子真相,错了就是错了,理论上来讲,这样的事情总有对错,为什么不让孩子们面对呢?

对于我的困惑,马老师其实也有解释,“在孩子们还是很小的时候,他们就会表现出比较自私的状态。他们不会想我们大人理想中所期望的那样,希望孩子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做出一些让步,或者在有人和自己孩子抢玩具的时候,就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先让人家玩,之后咱们再玩,这才是与人合作。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书笔记]

乔叶的散文集读书笔记

散文读书笔记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

初中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六百字

散文《背影》读书笔记

汪曾祺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初中

朝花夕拾阅读笔记作文

《背影》读书笔记高三作文

老舍的散文集读后感

给孩子的散文读书笔记
《给孩子的散文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给孩子的散文读书笔记(共17篇)】相关文章: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笔记2022-10-31

冰心散文集六年级读书笔记500字2023-10-17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2023-06-10

散文《背影》读书笔记朱自清2023-12-18

《朝花夕拾》散文读书笔记800字2023-05-04

刘长春散文的读书笔记2022-09-20

鲁迅的朝花夕拾优秀读书笔记2023-02-22

朝花夕拾优秀学生的读书笔记2023-11-17

2022朝花夕拾读书笔记700字2022-10-07

《泰戈尔诗集》的读书笔记学生202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