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春散文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2-09-20 07:43:4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刘长春散文的读书笔记(共17篇)由网友“pc狗”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刘长春散文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刘长春散文的读书笔记

篇1:刘长春散文的读书笔记

我阅读了《大地笔记》,对作者的印象比先前的印象更清晰了,已有的感受也更深刻了,我的感觉是,刘长春那些看似歌吟风花雪月的散文,在赞颂山水之神奇,花木之瑰丽之中,托出的是对自然的造化、天然的情趣的崇尚与留连,背后还常常孕有对景物的日趋颓变与文明的悄然流失的慨叹与惋惜。因而,那看起来像是“颂歌”的作品,读着读着就变成了“挽歌”,引人同他一起由欣忭到怅惘,由若有所失转入一种若有所思的境界

江南无雪,这在今天人们已习以为常的现象,其实并非正常。刘长春在《江南无雪》里,记叙了他在童年时代的“关于寒冷和飘雪的记忆”:那时候的“故乡的冬天”,“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而现在的江南,“没有寒冷,也没有雪”,以至于在孩子那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冬天怎么不下雪了?”作者在自己过去有雪的冬天和如今孩子无雪的冬天的两相比照中,写出的不只是童趣的演变与缺失,而还内含了对“大气污染”、“地球变暖”等生态失衡现象的忧思与忧虑。与这篇文章恰成反比的,是《三九闻雷又遇冰雹》一文。这篇文章由隆冬时分的先是高温天气居高不下,接着是某日“天地忽然黑暗,混沌一片,雷声大作,风雨撼窗”,描绘了江南天气日见异常的另一种表现。有意味的是,作者在结尾处写道,“倾听惊雷,倾听冰雹,倾听暴雨,倾听大风,其实也是倾听大自然的教训。”话语不温不火,个中自含深意。还有《鱼之忧乐》,写因人们的过度捕捞而使灵河的“将军鱼”几近“灭绝”;《不见大雁》写因自然环境的恶化使大雁绝迹从而也使天台八景之一的“清溪落雁”成为历史的记忆。在这些篇什里,作者由天气、景致与物种的变异与消失,就生存环境的现实危机发出了一声声叹息,也就维护环境的时不我待发出了一声声呼吁。

另有一些篇什,则是由来忆往,抚今追昔,在一种现场的胜景游历与超然的精神遨游的.相互连结之中,慨叹文明的流失与文化的退隐。《遗憾的西安》的写作,系作者的西安之行的有感而发。对于西安,他怀着美好憧憬乘兴而来,然而,没有王维诗中“青青柳色新”的那种景致,有的只是“枯竭的河水”、“狭窄的河床”和“裸露着的石子滩”;而“灞柳风雪”不仅毫无踪影,压根就“找不到古灞桥”,

最后,只好与古都西安“黯然伤别”。《古城墙漫步》一文,由西安因保留了城墙带来的自豪,说到北京因拆除了城墙留下的遗憾,尔后又说到台州府城临海的古城门的被拆除、古城墙的被改建,以及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所流行的“仿古热”,历数了一桩桩、一件件令人“可惜”的古建筑拆除,临了一句“如何看待与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感喟,诘问中不无愤懑,简洁中透着深沉。作者是远足旅行的爱好者,更是赏鉴文明的有心人,在他的笔下,古代文明正与我们渐行渐远,近代文明也在种种名目的蚕食之下岌岌可危。现代著名散文家陆蠡在天台平桥镇的故居,因无人把它当回事,已日益“颓败”(《陆蠡故居》);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在台州中学的故居——“佩弦楼”,经历了一番“拆与不拆”的争论后,“到底还是拆了”(《台州中学的“佩弦楼”》)。在讲述这些事件时,作者没有太多的议论和直接的评断,但溢渗在字行间的失落与遗憾却殷殷可感,那同样也隐隐撞击着读者,让人为之惋惜,引人深长思之。

刘长春的散文,入手平实,行文自然,似乎是信手拈来,确乎又钩深致远;这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外在上虽不有意刻削,而内里却有一条情思的主线,并用它来串结细节,连缀感悟。这种“外松”而“内紧”的状态,正是好的散文作品的重要品质之一。其次,我还很喜欢他的散文语言,那总体上说是简朴又雅致,敏动又感性,间或在叙事中跃然而出的感叹与感喟,常常精警又凝练,怡情又悦性。很是值得一读。

更多精彩:读书笔记400字·教育读书笔记·人生不设限读书笔记·《请我结果》读书笔记

篇2:刘长春简介

相遇伊瓜苏瀑布

作者:刘长春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起飞的飞机从1万米高空逐渐降落的时候,机舱里忽然听到了一片惊呼:“伊瓜苏!伊瓜苏!”我这才发现,在莽莽苍苍无穷无尽的由亚热带雨林组成的绿色森林里,静静地悬挂着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白色的瀑布,大的、小的、单独的间隔开来的,分散了又聚拢在一起的,各种各样的瀑布展开自己的姿态,从高处向下坠落——那么地安静和从容,没有一声喧哗。

伊瓜苏果然不同凡响。峰回路转之际,它好像为了给人一个惊喜,突然地出现展开于一个断壁,数十条白色的蛟龙扭结在一起,编织成上下两幅巨大的水珠帘悬挂在那里,装饰着周围绿色的森林。它垂直地悬挂着,静静地等待着风的吹动,然后掀起一角,让我瞥见黑黝黝的山岩断壁的一点真相。

水珠帘只是一个序幕。

山路曲折,瀑布的情节也曲折。我们又走进一条绿色的长廊,走进密密匝匝的树林。高大的落叶松、山毛榉树,支撑起雄健的体魄直冲云霄,然后在天空中展开它们繁茂的枝叶,遮掩了下午的烈日。在它们周围,那些阔叶树伸出自己的枝桠,与那些长长的蔓藤缠绕在一起,构成纵横交叉的布局,光影投射下来,露出一处又一处空白。空处不虚。远处,耳际,忽然传来了大水澎湃的声音。情不自禁地往空白处张望,搜寻瀑布的身影,只见它又在河的对面我的眼前。变化了,变化了。一会儿,它是匹练悬空一线如注;一会儿,它又是浪漫组合飞流直下。曲折而下如轻盈的旋转,激情奔泻似威猛的跳跃。刚与柔的结合,壮与细的比较,单纯与复沓的递进,一个梦幻的群舞的世界。一条不到4000米的弯月形的峡谷走廊,却形成了275股大小瀑布——世界最宽的瀑布。那种丰富与气势,不禁要问,来自人间还是天堂?

绿廊不尽,瀑布不断。我们还是兴冲冲地往前走,然后又折向下行。真像一幕大戏,见了序幕,读了情节,我们还要看到高潮。伊瓜苏瀑布的高潮在“波塞蒂”,意为“鬼喉”的地方。亿万年前频繁的地球运动,在巴西的南部挤压成许多裂缝,随之岩浆喷涌而出,形成玄武岩熔岩高原的地理特征。然后又产生断层,成为河谷,垂直切至伊瓜苏河的河心。突然地又在巴西与阿根廷交界处塌落一个大洞,形成了落差近百米的壮观的u形大瀑布。耳边,一个惊雷紧接着一个惊雷;眼前,一团白雾连续着一团白雾。白雾的水汽弥漫在河谷间,又升腾于天空,在太阳光的强烈照射下,忽然又变成了一条美丽的彩虹——天上的桥。走上天桥可以到达天堂,在天堂上看伊瓜苏,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来不及想像。地上也有一座桥。桥下是一条奔湍的大河,闪着绿松石般的光亮,扑腾着浪花。我走上栈桥,跨过河心,一步步接近瀑布,顾不得雨花淋湿了衣衫。雷再响,雨再大,我也要走近了,再走近。走到了桥的尽头,抬眼看那劈头盖脸的瀑布,势从天落,滚滚而下,在u形的几百米宽面的峡谷,奔流咆哮。前面一排的巨流刚刚呼啸而下,后面一排的巨流又接踵而至。只听见“轰隆——轰隆”的巨响,震得天惊,震得山摇。

铺天盖地的飞瀑,是水的意志和伟力的抒情,它要冲垮一切,淹没一切。人在它面前,渺小得如同它的一滴水珠。水是白色的,又不纯粹是白色的,巨大的白色中掺杂着几股棕黄色的,还有一股墨绿色的,像是一种泼彩,没有遮拦地倾倒,倾倒了,再倾倒,无休无止,只不知道这颜色是怎么变幻出来的?于是彩色的瀑布,与彩色的河流、天上的彩虹一起走向高潮,演绎和展示人间最壮丽的一幕。同时,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鸣的高潮。

伊瓜苏,印第安语的意思即“大水”。大水不是来自天上,而是来自密林深处的河流。(人民日报-10-14)

篇3:长春观散文

长春观散文

作为一次奔驰的目标,长春观并不遥远,只需二三个小时就可到达。但是,若要探摸它的渊源,即使我的想象长出翅膀,也难以飞越历史的厚度,打开它扎根深处的那个王朝鼎盛繁华的模样。

二十年前我曾拜见过它。长春观就像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蹲在小南海对岸,白玉山的一侧;当时,它正远望着起伏的山冈和渺渺碧水深思呢。我想,既然它已经修炼了上千年,就让它继续安静地修炼下去吧!

这一次,当我又真切地站在它面前的时候,忽然发现它焕发了炫目的生机,似乎返回到了它的童年。难道是长春观的命数中本就含有逢春必兴的运理?还是它从时代的春风里嗅出了盛世的味道?

神仙高高在上,一直保持着慈祥。无论信徒、香客还是游客,若要膜拜或瞻仰,就必须以虔诚的姿势认真捡拾高筑叠垒的石阶,把凡尘中的灵魂一步步抬高,升华至神灵的位置。

大殿庄严,诸神端坐;庭院中太极八卦照应着日月,神道高深莫测;飞檐画栋,琉璃瓦盖顶,神的世界里金碧辉煌;般若彩旗飘荡,香烟氤氲袅绕,漫溢的神性昭示谁人可以看破?此时此刻,立身其中的我不能有任何作为,唯有“止语”;放缓脚步,用心聆听。

玉泉圣水,是神爱世人的直接证据。泉水甘洌,经年不竭;饮一口,不仅可消灾祛病,而且还能滋润心空明澈;玉泉旁有高大的青松作证,来取圣水者络绎不绝。

长春观里有很多神位,有的在正殿受供,有的在侧殿接香,有的在山门处站立,有的在凌空里端坐。我在神殿之间行走,怀揣敬畏只看一眼便迅速退出——因为他们早已知晓了我五百年前的来历,也都看破了我五百年后的.归宿,而我自己却浑然不知。

人们点燃香火,跪拜在诸神的面前;神仙总是面带微笑,俯视着信徒的诚心。大慈大悲,有求必应;心存善良,必得福果;放下恶念,立地成佛。只要心有诚意,必有神仙的垂顾和灵验。混迹于江湖的芸芸众生,哪个不需要请告神的暗示、消弭心中的块垒?

道观里的玄妙太深,离开尘世的距离太远,决非凡人可以企及,而大地上的翠绿与金黄又太具诱惑和迷人。游览和瞻仰之后是轻轻的离开,离开如飘渺在大殿上空的一缕青烟。回到属于自己的红尘中去,让长春观继续静坐。

篇4: 长春印象散文

长春印象散文

奔驰的列车向着东北的方向快速的行进着。我的心情几分高兴几分沉默。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去读书。还是有几分的放不下。孩子长大了。其实。孩子在上高中时就自立了。其实父母的担心只是惦念。和我们一起走的还有高中的同学。并还在车箱里遇到孩子的一个要好同学。孩子,有说有 笑的和同学谈论着什么、、、。经过一天的旅行。我们下了火车。车站的出口有该校的接站的条幅。很醒目。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坐上了去校园的巴士。长春。这个城市孩子们,都称是汽车城。因为。是中国第一台解放牌汽车的生产地。那是开国领袖为其提的名字。我。坐巴士的靠前的位置。视线正好看前方的城市街景。这座城市高楼大厦不是很多很高很密。也可能是学校有意的让我们送孩子的'家长和新生看看长春街景。巴士沿着长春的人民大街稳步的行进着。学校。是在长春的美丽的风景区。净月潭附近。学校开学恰好是夏末秋初。整个城市是在绿茵的包围之中。城市的楼房的间距较大。看出了祖国的东北的土地的辽阔。人还是相对少的。城市的空气很好。上可看蓝天白云。视线平视,绿茵包围着现代和过去的交织。有满洲时代和更古老的建筑。也有高大的现代风格。视线远眺。绿色是主体。

校园很整齐。环境很好,虽没有很高大的建筑。校园被绿色环抱。自然的写真看上很舒心。进进出出的入学新生。幸福写在脸上。孩子的脸上,露出对新的环境满意认可。第一感觉很好。离学校不远。就是亚洲较大的林海之一。净月风景区。在远点就是长影的影视城。哦!这里的风景太好了。天然的氧吧。有句话说得好。买房买地,可是不好买空气哦!这里的空气太好了。其实。我也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就是冬天冷了点。看来。世上的东西上帝安排的很合理。有好就有不足的。这叫匹配。真的。没有最好只有适合。三天后我回到了工作岗位。

一晃时间过去了六年。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着。进步着。明年研究生毕业了。七年的时间真的好快啊!那个城市可能发展变化很快吧!社会在同步的进步着。人的悟性都在不断的感悟中成长着。

其实。人们都希望自然环境更美好。城市健康有度的发展。人的认识和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进步着。未来的幸福的GDP快乐指数和环境自然的同步更好!

篇5:刘长春大地笔记读后感

刘长春大地笔记读后感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天的日出给每个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巴金说他看到了上海的伟大奇观,刘白羽体会了“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海涅站在布罗肯高峰又说那是“绯红的小球”,屠格涅夫则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欣,看见“向上飞似的拥出了一轮红日”。如果时间再往前推移,大诗人杜甫、李白、屈原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歌颂过日出,那是人类文明永存的美好记忆!

――摘自刘长春《第一缕曙光的祝福》

以前,陆陆续续地读过刘长春的一些散文篇什,留下了一些朦朦胧胧的印象。那大致是随意中颇见个人性情,自然中葆有人文底蕴。这次集中阅读了他的散文新作集《大地笔记》(人民文学出版社4月版),先前的印象更清晰了,已有的感受也更深刻了。我的感觉是,刘长春那些看似歌吟风花雪月的散文,在赞颂山水之神奇,花木之瑰丽之中,托出的是对自然的造化、天然的情趣的崇尚与留连,背后还常常孕有对景物的日趋颓变与文明的悄然流失的慨叹与惋惜。因而,那看起来像是“颂歌”的作品,读着读着就变成了“挽歌”,引人同他一起由欣忭到怅惘,由若有所失转入一种若有所思的境界

江南无雪,这在今天人们已习以为常的现象,其实并非正常。刘长春在《江南无雪》里,记叙了他在童年时代的“关于寒冷和飘雪的记忆”:那时候的“故乡的冬天”,“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而现在的江南,“没有寒冷,也没有雪”,以至于在孩子那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冬天怎么不下雪了?”作者在自己过去有雪的冬天和如今孩子无雪的冬天的两相比照中,写出的不只是童趣的演变与缺失,而还内含了对“大气污染”、“地球变暖”等生态失衡现象的忧思与忧虑。与这篇文章恰成反比的,是《三九闻雷又遇冰雹》一文。这篇文章由隆冬时分的先是高温天气居高不下,接着是某日“天地忽然黑暗,混沌一片,雷声大作,风雨撼窗”,描绘了江南天气日见异常的另一种表现。有意味的是,作者在结尾处写道,“倾听惊雷,倾听冰雹,倾听暴雨,倾听大风,其实也是倾听大自然的教训。”话语不温不火,个中自含深意。还有《鱼之忧乐》,写因人们的过度捕捞而使灵河的“将军鱼”几近“灭绝”;《不见大雁》写因自然环境的恶化使大雁绝迹从而也使天台八景之一的“清溪落雁”成为历史的记忆。在这些篇什里,作者由天气、景致与物种的变异与消失,就生存环境的现实危机发出了一声声叹息,也就维护环境的时不我待发出了一声声呼吁。

另有一些篇什,则是由来忆往,抚今追昔,在一种现场的胜景游历与超然的精神遨游的相互连结之中,慨叹文明的流失与文化的退隐。《遗憾的西安》的写作,系作者的西安之行的有感而发。对于西安,他怀着美好憧憬乘兴而来,然而,没有王维诗中“青青柳色新”的那种景致,有的只是“枯竭的河水”、“狭窄的河床”和“裸露着的石子滩”;而“灞柳风雪”不仅毫无踪影,压根就“找不到古灞桥”。最后,只好与古都西安“黯然伤别”。《古城墙漫步》一文,由西安因保留了城墙带来的自豪,说到北京因拆除了城墙留下的遗憾,尔后又说到台州府城临海的古城门的被拆除、古城墙的被改建,以及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所流行的“仿古热”,历数了一桩桩、一件件令人“可惜”的古建筑拆除,临了一句“如何看待与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感喟,诘问中不无愤懑,简洁中透着深沉。作者是远足旅行的`爱好者,更是赏鉴文明的有心人,在他的笔下,古代文明正与我们渐行渐远,近代文明也在种种名目的蚕食之下岌岌可危。现代著名散文家陆蠡在天台平桥镇的故居,因无人把它当回事,已日益“颓败”(《陆蠡故居》);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在台州中学的故居――“佩弦楼”,经历了一番“拆与不拆”的争论后,“到底还是拆了”(《台州中学的“佩弦楼”》)。在讲述这些事件时,作者没有太多的议论和直接的评断,但溢渗在字行间的失落与遗憾却殷殷可感,那同样也隐隐撞击着读者,让人为之惋惜,引人深长思之。

刘长春的散文,入手平实,行文自然,似乎是信手拈来,确乎又钩深致远;这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外在上虽不有意刻削,而内里却有一条情思的主线,并用它来串结细节,连缀感悟。这种“外松”而“内紧”的状态,正是好的散文作品的重要品质之一。其次,我还很喜欢他的散文语言,那总体上说是简朴又雅致,敏动又感性,间或在叙事中跃然而出的感叹与感喟,常常精警又凝练,怡情又悦性。如《萤火虫洞之光》中的“世界上许多独一无二的景点,因为独一无二的构思而相得益彰。”如《不见大雁》中的“蓝天空旷,没有大雁飞过。天空寂寞,人也寂寞。”这些语言,情与理相交融,思与诗相结合,给他的作品平添了不少色彩,增加了许多韵致。然而,让人感到不足的是,这样有滋有味的语言表达,似乎还比较少见;而那种由“物”说起,最终落到“人”的套路,似乎又太多见。看来,散文写作之于刘长春,还有需要进而解决的问题,而这,也使他还有着相当的发展空间。

刘长春,男,1951年生于浙江台州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矿业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台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供职于台州市国土资源局。多年来,已在《当代》、《十月》、《美文》、《作家》、《中华散文》、《文学报》等报刊杂志发表

文学作品150万字,著有散文集《旅途》、《山水境界》、《天台山笔记》、《墨海笔记》等八种,散文集《大地笔记》曾获第三届“中华宝石文学奖”、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曾荣获首届冰心散文奖等。

篇6: 刘长春《大地笔记》读后感

刘长春《大地笔记》读后感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天的日出给每个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巴金说他看到了上海的伟大奇观,刘白羽体会了“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海涅站在布罗肯高峰又说那是“绯红的小球”,屠格涅夫则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欣,看见“向上飞似的拥出了一轮红日”。如果时间再往前推移,大诗人杜甫、李白、屈原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歌颂过日出,那是人类文明永存的美好记忆!

――摘自刘长春《第一缕曙光的祝福》

以前,陆陆续续地读过刘长春的一些散文篇什,留下了一些朦朦胧胧的印象。那大致是随意中颇见个人性情,自然中葆有人文底蕴。这次集中阅读了他的散文新作集《大地笔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4月版),先前的印象更清晰了,已有的感受也更深刻了。我的感觉是,刘长春那些看似歌吟风花雪月的散文,在赞颂山水之神奇,花木之瑰丽之中,托出的是对自然的造化、天然的情趣的崇尚与留连,背后还常常孕有对景物的日趋颓变与文明的悄然流失的慨叹与惋惜。因而,那看起来像是“颂歌”的作品,读着读着就变成了“挽歌”,引人同他一起由欣忭到怅惘,由若有所失转入一种若有所思的境界

江南无雪,这在今天人们已习以为常的现象,其实并非正常。刘长春在《江南无雪》里,记叙了他在童年时代的“关于寒冷和飘雪的记忆”:那时候的“故乡的冬天”,“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而现在的江南,“没有寒冷,也没有雪”,以至于在孩子那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冬天怎么不下雪了?”作者在自己过去有雪的冬天和如今孩子无雪的冬天的两相比照中,写出的不只是童趣的演变与缺失,而还内含了对“大气污染”、“地球变暖”等生态失衡现象的忧思与忧虑。与这篇文章恰成反比的,是《三九闻雷又遇冰雹》一文。这篇文章由隆冬时分的先是高温天气居高不下,接着是某日“天地忽然黑暗,混沌一片,雷声大作,风雨撼窗”,描绘了江南天气日见异常的另一种表现。有意味的是,作者在结尾处写道,“倾听惊雷,倾听冰雹,倾听暴雨,倾听大风,其实也是倾听大自然的教训。”话语不温不火,个中自含深意。还有《鱼之忧乐》,写因人们的过度捕捞而使灵河的“将军鱼”几近“灭绝”;《不见大雁》写因自然环境的恶化使大雁绝迹从而也使天台八景之一的`“清溪落雁”成为历史的记忆。在这些篇什里,作者由天气、景致与物种的变异与消失,就生存环境的现实危机发出了一声声叹息,也就维护环境的时不我待发出了一声声呼吁。

另有一些篇什,则是由来忆往,抚今追昔,在一种现场的胜景游历与超然的精神遨游的相互连结之中,慨叹文明的流失与文化的退隐。《遗憾的西安》的写作,系作者的西安之行的有感而发。对于西安,他怀着美好憧憬乘兴而来,然而,没有王维诗中“青青柳色新”的那种景致,有的只是“枯竭的河水”、“狭窄的河床”和“裸露着的石子滩”;而“灞柳风雪”不仅毫无踪影,压根就“找不到古灞桥”。最后,只好与古都西安“黯然伤别”。《古城墙漫步》一文,由西安因保留了城墙带来的自豪,说到北京因拆除了城墙留下的遗憾,尔后又说到台州府城临海的古城门的被拆除、古城墙的被改建,以及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所流行的“仿古热”,历数了一桩桩、一件件令人“可惜”的古建筑拆除,临了一句“如何看待与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感喟,诘问中不无愤懑,简洁中透着深沉。作者是远足旅行的爱好者,更是赏鉴文明的有心人,在他的笔下,古代文明正与我们渐行渐远,近代文明也在种种名目的蚕食之下岌岌可危。现代著名散文家陆蠡在天台平桥镇的故居,因无人把它当回事,已日益“颓败”(《陆蠡故居》);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在台州中学的故居――“佩弦楼”,经历了一番“拆与不拆”的争论后,“到底还是拆了”(《台州中学的“佩弦楼”》)。在讲述这些事件时,作者没有太多的议论和直接的评断,但溢渗在字行间的失落与遗憾却殷殷可感,那同样也隐隐撞击着读者,让人为之惋惜,引人深长思之。

刘长春的散文,入手平实,行文自然,似乎是信手拈来,确乎又钩深致远;这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外在上虽不有意刻削,而内里却有一条情思的主线,并用它来串结细节,连缀感悟。这种“外松”而“内紧”的状态,正是好的散文作品的重要品质之一。其次,我还很喜欢他的散文语言,那总体上说是简朴又雅致,敏动又感性,间或在叙事中跃然而出的感叹与感喟,常常精警又凝练,怡情又悦性。如《萤火虫洞之光》中的“世界上许多独一无二的景点,因为独一无二的构思而相得益彰。”如《不见大雁》中的“蓝天空旷,没有大雁飞过。天空寂寞,人也寂寞。”这些语言,情与理相交融,思与诗相结合,给他的作品平添了不少色彩,增加了许多韵致。然而,让人感到不足的是,这样有滋有味的语言表达,似乎还比较少见;而那种由“物”说起,最终落到“人”的套路,似乎又太多见。看来,散文写作之于刘长春,还有需要进而解决的问题,而这,也使他还有着相当的发展空间。

篇7:长春的绿散文

长春的绿散文

就像每个人性格各异一样,每个城市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色彩。

那么,长春这个地处关东腹地的城市,又是以一种怎样的色彩,去岁月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长春地处关东,冬季时间较长,属于冰雪女神青睐的地方,而我以前作为长春的匆匆过客,偏巧每次穿越长春城而过时,都是冬季。放眼看去,长春城是一片粉雕玉砌的银白世界。于是,很久以来,我就一直执着而自信地认为,长春的颜色应该是白色。等到真的有一天住进了这个城市,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员后才发现:这是个错觉。

长春的颜色,不是白色,是绿色。

于是,为了记下这个新的发现与感悟,我特意写了一首题为《长春,你好》的诗,开头的两句是这样的:“是谁把时光折叠/折叠成黑土地上/这一卷大气磅薄的诗稿/是谁把关东凝缩/凝缩成松辽平原上/这一方钟灵毓秀的人间绿岛……”

的确,一迈进春天的大门,长春就成为关东大平原上一方独特的人间绿岛。看到长春街头葱茏得大气磅礴的绿意,忽然莫名其妙地想起那首著名的歌《绿岛小夜曲》了,虽然心里明镜似的——那首歌和长春并没有任何关系。

和长春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一样,长春的绿,初来时也总是有些羞涩,常常是在三五场春雨呼唤后才悄然登场。似乎是不经意间,柳丝就垂到了你的眼前;尤其在一场不大不小的细雨过后,你漫步长春街头,偶尔抬头就会发现,什么时候树木都这么绿了,花儿是什么时候开的呢?再看看那被雨水冲刷得鲜亮而明媚的树叶和花草,都在水灵灵的意蕴中,吐露火辣辣的绿意,是那样的耀眼。

或许是长春这座城市的冬天有些过长吧,绿在这个城市的门外徘徊太久的缘故,绿一登上长春的舞台,也就如豪放的关东汉子开怀畅饮一样,豪迈豪放得一发而不可收拾——绿的是那样的肆意,绿的那么铺张,好像不把整个城市都染成绿色不罢休似的。

之后没几天,绿意弥漫在长春大街小巷,生生地把一座城市,变成了绿的海洋、绿的世界了。于是,长春就成了树在城中随处见,城在林中展精神……正所谓:城中有林,林中有景,满眼绿色,到处葱茏……

大多数长春人都知道,长春是中国唯一的仿照外国首都建造的城市,模仿的对象是法国的首都巴黎和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规划界曾如此评述长春的城市规划——融入了法国的浪漫情怀和澳大利亚的开拓精神。

而绿作为一切盎然生机的灵魂,自然也散发着浪漫与豪放的光泽,而“宽容大气、自强不息”的长春精神,也在绿色的肆意奔放中,将城市发展中的艺术浪漫与开拓活力彰显得淋漓尽致了。也许是为了把让绿色在长春的.成长过程,真正彰显出了迷人的诗意吧,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长春人的骨子里就不约而同地有了一个深深的“亲绿”的情怀。

而似乎是为了证明长春的尚绿、亲绿情怀,长春的一个区还专门以“绿”字名之——绿园。

就好比海边的人亲海,山中人亲山一样,长春人对于绿,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深厚情感——一种诗意盎然的绿色情怀。似乎远离了绿色,生活就少了许多色彩一样。于是,种树、重树、植绿、护绿,成为了长春人的一个好习惯。如今,放眼长春,不仅绿树成荫,就连城市的周边也绿色环绕,象绿色的长廊把城市围在其中。就这样,经过多年的发展,长春城市绿化覆盖率近40%。列全国大城市前列,并拥有了“森林城”、“绿化模范城”、“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诸多光环和荣誉,而这,也与长春人亲绿情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绿色,是生命的原色,代表了生命、健康、活力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一个人如果亲近绿色,必然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绿色的性格色彩中,代表和象征着和平、友善,那么一个城市的颜色性格,如果能与绿色结缘,也必然能以博大的胸怀、友善的臂膀,去热情拥抱美好明天、拥抱无边的希望!

篇8:刘二爷散文

刘二爷散文

在我们小镇上,有一家不起眼的理发店,只有一间门面,与后来公私合营的大店,或者如今的新潮理发店相比,显得有些寒酸。开此店的人姓刘,名仲林,上了岁数的人喊他刘二,一般熟人都尊称他刘二爷。

刘二爷算是小镇上的“文化人”,读过两年私塾。刘二爷的姨父是位老私塾先生,家里藏书较多。刘二爷青少年时代读的书都是从他姨父那儿借来的,他聪明好学,博闻强记,常常把书里的人物故事、笑话什么的,讲给别人听,素有“故事篓子”的称号。

刘二爷祖籍四川,饥荒之年,他随父母落难到此。在小镇上安家落户后,刘二爷的父亲就让他学个“剃头匠”,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刘二爷一心无二用地钻研“顶上功夫”,理个平顶、分头、二道毛子、桃子头外带个小辫子什么的,都有模有样。小小理发店,生意挺红火的。生意红火的原因,除了他“顶上功夫”过硬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二爷的故事多:什么孙二娘开黑店、桃园三结义、七仙女下凡……边听故事,边理发,真是一种享受。故此,店面虽然不大,来理发的客人却络绎不绝。

农忙的时候,为方便社员理发,刘二爷就拎着剃头包走村串户,支持农村双抢。

干农活的社员们,看到刘二爷来了,都拢过来要他讲段故事。刘二爷也不推辞:农民群众也需要精神食粮啊,就讲段故事或笑话舒缓一下他们的疲劳吧。有时人堆里都是些“过来人”(已婚),刘二爷就大胆地讲些“荤段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大伙儿在兴奋中干活就是有劲儿。

那时候,小镇上还没有用上电,刘二爷就用铁皮做了个长长的烟筒式的'“吹风机”。筒底烧炭火时,热风就会沿着烟筒向外冒。这时,他对着顾客的头发吹,加上用烧红的火钳“拉”、“卷”头发,就可以做出大家喜欢的“大包头”?、“飞机头”。如果有顾客落枕或颈项、肩头肌肉僵直时,请刘二爷的推拿按摩,身体也会变得舒坦无比。刘二爷以他高超的手艺、热情的服务、创新的发型赢来了不少回头客。

干理发这个行当,成天站着,双臂悬着,够累的。于是他抽暇锻炼身体,做气功,练拳法:一是为强身健体,二是为防身治痞他会武功,但他一直信守不轻易对人出手的原则,许多人也不知道这个瘦精的二爷还有功夫哩。

一次,几个痞子在刘二爷对门饭店里吃饭。酒足饭饱之后,说豆腐里吃出了个死苍蝇,不但不给钱,还出手打人。刘二爷听到打架声后,挺身而出,三拳两脚,他就把几个小痞子镇住了。小痞子跪地求饶,乖乖结算了饭菜钱。

刘二爷还有个好习惯,他每天吃完早饭后都要骑着三轮车到处溜达。在路上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他就去帮一把。有时,有老人走不动路了,在路边休息,他说:“上车,我捎你一段。”有时,看到人家拿着笨重的东西赶路很不方便,他说:“搁车上,我送送你。”

有一天,一对老夫妻赶集,抬着鸡笼走,笼子里装满了鸡,非常吃力。

他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回答说:“我们是柳庄的。”

二爷笑呵呵地说:“搁车上吧,我跟你们顺路。”

老俩口互相望望,不认识二爷。人家显然不放心,两条腿走不过他的三轮车呀,万一跑了呢?

二爷看出他俩的心思,笑笑说:“不然这样,我骑慢点,你们赶着点,我保证把你们送到家。”

果然,二爷不食言,真把人家送到家门口。这哪是什么顺路呀?明明为是了送人家,在路上多骑了半个小时,骑得汗洒洒的。赶到理发店时,店门口已经有几个前来理发的顾客在翘首等候了。刘二爷笑呵呵地说:“不好意思了,今天多骑了些路程,担搁了大家的理发时间。”

一天,刘二爷正在理发店里忙活着,一辆气派的银色轿车停在了店门前。从车上下来一个西装革履、一表人才的年轻人,径直向刘二爷走来,并“扑通”一声跪下了。他用嘶哑的声音对刘二爷说:“可找到你了,爸!”说着眼泪不住地往下流。

刘二爷连忙把年轻人拽起来,说:“好孩子,快、快起来!”众人定睛一看,二爷脸上的“沟壑”里,已盛满了泪水。剃头店里的人都被这戏剧化的一幕弄蒙了。

刘二爷结过婚,妻子死于难产。妻子走了之后,并没有给他留下一儿半女,而刘二爷再也没有娶过第二个女人,那年轻人并非刘二爷的儿子,为何会叫他爸?刘二爷到底做了什么?

原来刘二爷的钱全都给了他的“儿子闺女”——没有钱上学的学生。这善举,竟然持续了二十余年,资助学生达到一百多人。刘二爷为了让资助的学生过得好一点,他不但用心攒钱,而且从不乱花钱,也不舍得买一件好衣服。

这个叫他“爸”的个年轻人,就是刘二爷资助的第一名学生,名叫刘志伟。他上了大学,毕业后开了一家自己的公司。他说:“我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是刘爸帮我圆了大学梦,没有刘爸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把刘爸接到家里,我要为他养老送终……”

云霞映着落日,天边酡红如醉,衬托着渐深的暮色。刘二爷与他“儿”一起上了那辆银色的轿车,向云霞处驶去。

篇9:刘长春《不见大雁》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长春《不见大雁》阅读练习及答案

不见大雁

刘长春

⑴鸟的天性是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烟波浩淼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不远千里万里地自由飞翔着。

⑵同时,鸟儿是最具灵性的。“倦鸟而知返”,“笨鸟先飞”,“穷秋南去春北归”。

⑶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山下,终年不断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听不到水波的喧闹,也看不见壮观的水势,就那么悠悠闲闲不急不忙地流淌着。在地势低洼的山谷间,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潭,潭水下泄,汇入溪涧,然后流淌,流淌。⑷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

⑸秋天的时候,溪流变的更加潺湲。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彻清澄,水波闪烁着点点光斑……

⑹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铺天盖地似的飞过来了!大雁们扇动着翅膀,拍打着晚霞,激溅着水花,然后亦飞亦落于清溪,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我的记忆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慕如诉如歌,充斥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尽管时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的余音袅袅,至今不绝如缕于我的耳际。

⑺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现在,它还那样地流淌着吗?群雁飞落清溪的场面还那样地壮观吗?

⑻故乡相逢,又是在秋日西风夕阳送别的时候。

⑼可是,没有看见天边的几行雁字,也没有听到一声隐约的雁叫。还是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一边朗诵着“秋天到,雁成行”的儿歌,一边奇怪的问我:“爸爸,大雁怎么还不飞来呢?”是啊!是啊!我们已经很长久没有见到春去秋归的大雁了。“衡阳雁去无留意”,“言不到,书成谁与”等等一类的诗句,空留于发黄的书页间和我们无奈的叹息中。而对孩子来说,一生都在远离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听不见鸟鸣,而只在书本上隔膜地读到关于大雁的故事,他们的生命将会是一种多么孤独与贫瘠的情景呢?他们多么想看见那从天外飞来的雁阵,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又排成“人”字,扇动着优美的翅膀,从眼前飞过。然后,兴高采烈地吹着口哨,也像鸟一样飞进课堂……

⑽可是,对于同样有着记忆的大雁来说,同样有着自己的苦恼与孤寂。

⑾也许它们早已厌倦了这古老的村庄一变而为闹市的喧嚣,以及这喧嚣所裹挟着的孤寂?

⑿也许它们被猎人无情的子弹击中,跌落于芦苇丛中或陷身于沙滩沼泽?

⒀然而,生态学原理却揭示着另一个更为严酷的事实:溪岸两边茂密的阔叶林带几乎在一夜之间被砍伐殆尽,只有几株形影相吊的芦苇在萧瑟的秋风中低吟,再加上上游水源的枯竭,昔日阔大无比的溪流早已被乱石荒沙挤成一条细细的狭长的水痕。没有了那片树林的嫩

叶、细根、果子、无异于断绝了它们食粮。

⒁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同时,大雁也是无法改变它的天性——飞翔,它们原是自由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地避开人群,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⒂自由的鸟儿选择自由地飞翔。从此,它在我们的视野中悄然消失了。

⒃不知道,是出于怀旧还是一种凭吊,在昔日清溪落雁的旧址上建了一座名曰“落雁公园”的建筑。在它的周围又星罗棋布着一座座高高的群楼。在群楼之上凭窗遥望清溪的居民们,在夕阳余晖之中,能够看见群雁与落霞齐飞的'情景吗?

⒄蓝天空旷,没有大雁飞过。

⑻天空寂寞,人也寂寞。

(选自《大地笔记》,有删节)

16.请用三个词语概括“我”的感情变化过程(3分)

17.第⑹段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请指出“怦然”“肃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答:

18.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4分)

⑴文段⑼划线短语“孤独与贫瘠的情景”指的是

⑵文段⑽中划线短语“自己的苦恼与孤寂”指的是

19.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4分)

20.“天空寂寞,人也寂寞”一句的含义是什么?以此结尾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6.喜悦:无奈(苦恼);悲伤(痛苦)(每个1分)

17.我“怦然”是因为大雁飞过的场面非常壮观;(2分)“肃然”则是因为群雁飞鸣所奏响的充斥天地间“如九天飘散的音乐”而心生敬意。(2分)

18.⑴远离自然,只能从书本上而不是身边感受到自然之美(2分)

⑵喧嚣的环境,枯竭的溪流,树林的消失,甚至猎人的残害等生存困境所带来的种种感受(2分)

19.文章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2分)例如:①三十年前,溪流清澈,水面阔大,树林茂密,群雁齐飞;三十年后,溪流干涸,树林消失,大雁远离。(1分)②“我”惊叹过雁群飞过的壮观场面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佳美景,而儿子只能从书本上知道这些。

20.天空寂寞,是说大雁不再飞过;人寂寞,是说人们虽然建了“落雁公园”,却再也无法看见群雁与落霞齐飞的情景,孩子更只能从书本上认识雁阵。(2分)作者以此昭示我们:人类过度伤害自然,其实是在自残和自毁,我们只有学会珍惜大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2分)用此句结尾,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同时留下了无限思绪,引人深思。(2分)

阅读答案栏目为大家免费提供各种课文课后阅读答案,试卷阅读题答案,如果你觉得我们的阅读答案栏目不错,就推荐给你的小伙伴们吧。

篇10:刘君的散文

刘君的散文

在路上、有那么一个人、在那个年代,孜孜不倦的、铺垫我的人生。

毕业四年、关于刘君的完美记忆。

时间总是很浅、岁月沉浮之间,年华悄无声息的迈开了四个年头,脱离刘君的教诲、独自面对挑战也四年了。

关于刘君的教诲、现在依然铭记在心,关于刘君的记忆、现在依然历历在目。只是时间不待、现在对于刘君也只是记忆、和怀念罢了。

记得、那个年代的我、恍恍惚惚,简简单单.幼稚、轻浮。因为有太多不明白、所以犯过许多错。好在刘君细心教诲才得以改邪归正。关于刘君、还得从一份未完成的作业开始写起。

老实说、在我的那个年代,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每天对着墙上的黑板、就像对着烂的不能再烂的小说、得过且过,课堂上的眼神、空洞、没有灵魂、就如刘君的四字概括:“目光呆滞”、每天盼着早点放学、让后反套着红领巾.抱上颓废的书包游离在街角巷尾、自然从不完成作业...刘君是那一年我的新语文老师,起初对于刘君、我依旧我行我素,上课时、用自己的双肩抬起自以为高昂的头颅、挂着一双呆滞的眼神.....恍恍惚惚、任意让时间从年华的尸体上踏过、终于有一次刘君的行动让我彻底的抓起我的灵魂。映像中、那是一个星期一得早晨、如往常一样,我带着书包、来到学校准备虚度一天的美好时光。可惜的是、刘君居然还要检查作业..由于经常不做、所以在我的思维里、已经不存在要做作业这个概念、毕竟原来的老师从没管过我。所以我依旧没有理会交作业的事,心情免有些忐忑、不过还是抱着侥幸开始了这漫长的一天。到第二节课下课,学校召开升旗仪式、本以为可以顺利熬过第二节课、可是世界上的事情偏偏就是这样.永远不可意料,接下来所发生的、可以说改变了我以往对于学习的态度。站在在操场上、坦然得面对着国旗(说实话、不知道到当时对着国旗坦然我是否脸红?)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了、不知何时刘君出现在我的面前、那双愤怒的眼睛、至今记忆犹新。对于刘君的.出现、莫过于一个晴天霹雳、破碎了我所有的侥幸。接着刘君抓起了我弱不禁风的身体、当着全校的面把我抓到了主席台台上、当时恨不得挖个深坑跳下去、到那一刻我才明白、对着国旗的虚伪的坦然、付出的代价居然是让我在全校学生面前无地自容。

在接下来、连我自己都不敢想象、本以为会被刘君骂得狗血喷头、结果刘君居然没骂我、还请我到家里吃饭、补完未做的作业.最讽刺的是、在离开刘君家时、我还得到老、一根香蕉、和一个棒棒糖.心情少补了的纠结。这事之后、对我教育颇深。习惯自不说的也发生改变。

篇11:凡人刘军散文

凡人刘军散文

认识刘军很是偶然。

好像是四年前吧,记得有一次单位清理旧报纸、废纸箱等杂物,主任让我到街上寻个收废品的。在街上站了一会,听见了拨浪鼓的声音,顺着声音见从南边过来一个收废品的,骑辆破旧三轮车,摇着一个很不起眼的方形拨浪鼓。于是,他便跟随我到单位。

路上闲扯几句,他说是山东曹县人,现在南边不远的地方租房住。我随口说,咱们算是半个老乡呵,我老舅也是那的呢。他听后也觉意外,还真是老乡啊,说完憨厚地笑笑。他个子不高,人也痩,干起活来却很麻利。几分钟时间,就把报纸、纸箱、废纸分类捆好,又熟练地从三轮车上抽出来一支杆秤。主任见状,忙说,可别少给了呵。只见他一边提秤一边说:“看你说的,我这虽说小本生意也是凭良心的,更不用说俺老乡在这啦。”

也就是在那次,我们认识了。以后,每逢遇到处理废旧东西,我便给他联系。有时,他很快就赶到了;有几次,上午打的电话,下午才来,一问才知道,他的生意很忙,城里有很多老主户,骑着破三轮车往返奔波,时间也就给耽搁了,好在也不是很急的事。一次闲聊中,我了解了一些他的故事,他在老家读高中时,学习成绩还是很好的。高二那年得了一场大病,影响了学习,再加上家里条件也不太好,就不读了。后来,跟着本村人来这做收废品买卖,一干就是十几年。

据他说在这还有几个也是他附近的村里的人。前年,单位搬家,需要处理一些废旧物品,他和几个老乡一起过来的,不顾脏累,清理完东西又将卫生打扫好,当然,他们也是满载而归。还有一次,单位新购了一批实验室操作台,十分笨重。听说要弄到四楼,送货的将东西卸下后,就开车走了。那天正好是周日,单位也没人,领导让我去街上找几个人。我便想起了刘军,接到电话他又招呼了四五个人过来。搬东西时他们几个分工合作,小心翼翼地一步一个台阶搬了一件又一件,尽管他们几个经常出长力,可还是累得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三个小时后,终于搬完了。事后,刘军也没多要钱。临走时还说,今后再有脏活累活尽管言语。

没过多久,再见到他时,却开着二手三轮车过来了。一问才知道是刚花几百块钱买的。我说:“看来生意不错啊,过几年,再换成小货卡开开。”他边忙活边说:“原来的脚蹬三轮车太小,装不了多少东西,耽搁事。弄个这车后,也省力气。”他接着说:“收废品是要饭的买卖,又脏又累,但,只要不闲着一年弄个几万块钱没问题。”“就是啊,有好多靠收废品发了家呢。”去年六七月份,我给他说,你也印盒名片什么的,遇见新客户给人家一张,也好联系你。他听后,挠了挠头说:“老乡,这值当的.不,咱这生意有必要么?”“试试呗,也花不了几个钱。”正好,我认识一个开复印部的朋友。于是,在我的劝说下,他终于答应了。我帮他简单设计了一下,让朋友给他印了一盒名片。名片是最普通的那种,虽说如此,他也很开心。

说真的,刘军是个勤快人。据他说,现在老婆也过来了,一年中很少回老家。除了下雨天不出去,整天没有闲的时候。就是下雨天,也闲不着,和老婆在家里整理收来的物品。我问他:“你下乡去收吗?”“刚来时,下过乡,现在哪有功夫下乡啊,光城里的生意都忙不过来。”他充满自信地说:“如果回老家了,他的那些老住户会把废品攒下来,单等着卖给他。为啥,你知道吗?人家图的就是咱人实诚,价格也公道,从不哄骗,占人家小便宜。”今年,有好长时间没见过他,打电话过去,才知道他回老家呆了几个月,在家盖房呢,盖的是上下三层楼,套房的那种,花了二三十万。我听了,连声说,不简单,小生意也能致富啊。

如今,刘军搬到了西关的杨厂村,依旧忙忙碌碌。有一次我上街买菜,碰见他开着三轮车拉着一车纸箱往住处赶。他看见我,忙打招呼说,老乡,有空喝点呵。我说,好啊,有时间去你那坐坐。望着他那忙碌的身影,我心里默默念道:呵,刘军老乡,愿你的生意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红火。好人一生平安。

——我棹不停,彼岸可达!

篇12:刘瑜的散文

关于刘瑜的散文

任何主张,加上的“主义”这个后缀,就变得恐怖。因为恐怖,人们就避而远之。比如“女权主义”,谁敢承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呢?那简直等于宣布自己长相恐怖性情变态脾气乖戾。又比如“环保主义”,保护环境,自然是好的,可是要上升到主义的高度,这个这个,有专家出来说了,还是要“以人为本”嘛。

中国人不喜欢强烈的主张,何况是强烈成主义的主张。我也是最近才突破了“主义”这个词的反动外壳,开始打量独身状态里的种种诱惑。那次和西影坐在商场门口的长椅上八卦。她结婚几年了,所以我们自然谈到了她的造baby计划。

唉,我现在很自私,她说,想到要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分给另外一个人,就觉得不甘心,所以暂时不想要孩子。其实我比你更自私,我就势承认,也是因为不想把时间、精力分给另外一个人,所以连婚都不愿结。一直觉得自己对于婚姻这件事,抱着叶公好龙的态度。一个女人,30了,整个世界都在忧心忡忡地虎视耽耽地幸灾乐祸地看着你,等你把自己用跳楼价大甩卖了。别等了,跳吧,也就59楼,我们脖子都仰酸了,你就跳吧,我们还赶着去吃午饭呢。

于是出于善良,这些年来也配合他们的目光,做出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相亲,上网交友,到各种party抛头露面。最严重的,就是放弃自己曾经有过的一切标准、原则、理想,在那些毫无感觉的人面前骚首弄姿,努力用老爸老妈的口气说服自己,其实婚姻就是找个伴而已,其实感情都是培养出来的,其实一切的标准、原则、理想都只是自恋的表现形式而已。可是,凭什么呀。不就是个婚姻嘛?婚姻有什么了不起的。马克思说了,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而婚姻本质上不过是爱情的私有制而已。

我的一个朋友说过,一个人占有得越多,就被占有得越多。说的多好啊。比如你有一个房子,得,下半辈子就忙着还贷款吧。婚姻其实也是一样,为了占有一个人,你被占有了多少啊。他本来习惯于三天洗一次澡的,可是实在无法忍受她的唠唠叨叨,只好一天洗一次。她本来习惯于饱一顿饿一顿的,可是他一日三餐一餐都不能少,只好睡眼惺忪地起来给他做早饭。他本来喜欢周末哪也不去,就坐在沙发上打游戏的,结果她非得拉他去丈母娘家。她今晚就想一个人安安静静呆着,看看小说喝喝茶,可是他在那个房间里看足球赛吵得她头疼欲裂。他其实喜欢挣多少花多少,今朝有酒今朝醉,可是她非得强迫他每个月存工资的一半。她其实喜欢上网聊天,可是结了婚的女人,还上网聊天,他说,真是老不正经。

为什么要结婚呢?他人即地狱啊,萨特说。没有那么严重了,我的亲友ABCDEFG说,也有很多乐趣啊。一起旅行,一起做饭,搂着看电视,挎着逛商场,其乐融融啊。可我总是疑心,有多少人的婚姻是乐趣在维系,又有多少人,仅仅因为惯性。他之所以结着婚,是因为他已经结了婚。他之所以结了婚,是因为别人都结婚。别人都结婚,是因为――结就结吧,闲着也是闲着。我恶毒地以为,大多数人结婚,仅仅是因为无所事事,于是决定用一种无聊取代另一种无聊。小昭在清华时,同学申请出国,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突然问:哎?你说我为什么要出国啊?天昭答:因为出国是唯一不需要解释的选择。

唯一不需要解释的选择。听上去简直令人凄凉,仿佛人的所有主观能动性,在传统、趋势、潮流等等集体性的事物面前,都不堪一击。仿佛人只是一只陀螺,在外力的抽打下,机械地旋转。而我偏偏有一个爱追问的灵魂。我想问的不是,为什么不结婚?而是,为什么要结婚?或许,我只是自恋,对那个因为炎症而肿大的自我无法释怀。

倒也没有到“独身主义”的地步,但的确得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才能放下抵制它的诱惑。其实我希望自己的怀疑是错的。我希望这样的胡思乱想仅仅是因为没有对谁爱到“那个份上”。我希望有一天,象在大街上拣到钱包一样拣到“那个份上的爱情”,而“那个份上的爱情”正如他们说的那样,魔法无边,让我五迷三倒,七窍生烟。我可以为了它,一天洗四个澡,存80%的工资,一辈子不打游戏,早上六点起来做早饭,一打开电视就找足球赛,象一个八爪鱼一样缠着他不放,成天跟在他后头,唱S.H.E的那首歌:你往哪里走,把我灵魂也带走。我还是这样希望。当然。到了30岁这一年,我知道,北极并没有住着一个圣诞老人,生活中的老氛并不像动画片里的那样可爱,有志者事竟成只是个笑话,希望它也就是个希望而已。

篇13: 回望大刘山散文

回望大刘山散文

大刘山系伏牛山余脉,因其横亘于小镇南边之端,故被乡人习惯性称之为南山,在豫中方言土语中被转音读作“带龙山”。从小在乡人方言耳濡目染之下,一直就以为它就是叫做“带龙山”,而不知道其正名该作“大刘山”。尝有日暮时分远远地凝望暮色下那苍茫的山峦,在脑海中去想象哪一处是龙首,哪一处又是龙身,何处又该是龙尾,于是便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凝望里,记住了她黛色的容颜。

我家房子就建在小镇南坡之上,背后便是大刘山,原来所种的责任田以及自留地都在这大刘山山脚之下,随父辈荷锄挑担,薅草耙田,年年岁岁春种秋收,用辛劳与汗水播种着希望,然后默默祈盼风调雨顺去收获一季好粮。闲暇的日子里,我们小孩子会三三两两结伴倘佯在南山的怀抱里,玩玩花草,摘摘野果,逮些知名或是不知名的昆虫,这南山仿佛是自家的后花园,让我们在无忧无虑里欢度着我们的童年。

直到上中学在语文课本里学到陶渊明的那首《饮酒》诗,当读到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心中不免感叹,原来这大诗人的生活追求不过如此啊。于是回到家里将母亲所种的几株菊花进行分枝扦插,种在院子边上,认真浇水照看,月余之后竟也长得郁郁葱葱。于秋日菊花盛开之时,小坐其旁,倒也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把诗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悠闲意境,只不过此南山非彼南山罢了。

那时我久居南山之下,日日见她,并不觉她有多美丽,除了偶尔兴起同伙伴们一起爬上去玩玩,感受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大苍茫气势之外,对它并无多少的喜爱或情感。

直到我从军多年,并将家安在了离故乡千里之外的西北银川,随着离家日久年龄渐长,又久居闹市,日日为工作、生活而劳碌,看惯了白日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和夜晚高楼之上的闪烁霓虹,闲暇下来时你便会有一种烦躁感,于是你常常会思念儿时家乡的那种宁静,会怀念那种“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乡村生活。在这样的纠结与苦闷里,我最最盼望的便是有机会了可以再多回几次故乡,可以在她的`怀抱里感受一份自然与纯净。

去年七月份,期盼许久的回乡之旅得以成行,带着妻儿再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那种感觉既亲切又陌生:亲切于又见到了故乡的山川,闻听到熟悉的乡音;陌生于几年未见小镇更老更乱了,许多古民居因为没有得到保护而颓废坍塌,多了楼房,少了古韵。下得车来,接了我们电话的父亲早已经骑车子在路旁等我们。看见我们他已经满脸的笑容,只是那一刻我觉得父亲更老了,原本我记忆中那因劳作而被太阳晒得黑红的坚硬脸庞已经皮肤松弛颧骨尽显,腮肌早已经凹陷,从笑容里已经再看不到牙齿的踪影,人也显得极为消瘦。原来我已经离开得太久太久,不光是小镇老了,父亲也老了!一切仿佛还是就在昨天,怎么一忽而这时光竟过得这般久远。想当初我还是一个选择逃离故乡的小青年,在父母的不舍里穿上一袭绿军衣义无反顾地踏上西行的列车,怎么一转眼再回故乡的我却已经步入中年。

留恋着,感叹着,我的眼睛在所路过的每一处角落巡视着,想看到一栋熟悉的房屋,一张熟稔的面孔,一段记忆里的街巷小弄。在我满心渴望的同时,我的内心却又是忐忑的,离乡近二十年,许多熟悉的乡邻早已经忘了该称呼人家什么,真的遇见了我又该如何同人寒喧?我没有衣锦还乡,带回的只是我的妻儿和我那已经开始变得沧桑的脸。好在所遇到的熟人并不多,我怀着各样的不安与期盼回到自家的屋前,喊一声“妈,我回来了!”母亲早已经象欢快的孩子般从屋内快步出来,脸上喜悦着,双手却不停,未待我坐稳便已经将洗脸水打来,父亲也抱出西瓜切好。那一刻他们仿佛不是我年迈的父母,而是富贵人家的仆从,唯恐稍不周到便会受到责罚,我让父母不要忙活,坐下说说话就行。

抹两把汗,吃一牙儿西瓜,未说几句话,我的屁股早已经坐不住了,到院子里四处看看,上到自家的房顶,将小镇一览眼底,望一望这里,看一看那边。四周的山峦没变,变的只是山坡下的房子随地势盖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感叹于一切都在变化的同时,内心却不住地问自己,难道这就是我曾在异乡魂牵梦萦的故乡小镇,这里就是我儿时的成长乐园?疑惑是从心底产生的,而现实却是我就站在自家老屋的房顶,看到的也是小镇的群山。我的背后就是那横卧了不知多少岁月的大刘山,黛色依旧,棱角依然。面对着那熟悉的远山,我在内心里默念一句:带龙山,我回来了!

然而归乡的行程只有七天,走亲访友,寒喧述旧,那日子便如翻日历上的纸页一般,未及感觉便已经过完六天,临行前的下午我特意让父亲载着我去南大街那里吃一碗家乡特色的羊肉面。面还是如小时候记忆那样筋道爽滑,汤还是那么浓厚醇鲜,搭配一瓶县城地方特色自产的银梅口乐,二三十年前的美食记忆便跃然舌尖。吃完那一大碗面,喝完一瓶口乐,肚子虽然早已滚圆,心中却感余味未尽。

我知道,我对故乡有太多的留恋,然而吃完这一碗面,明天一早我又要启程离开,那份留恋,那份不舍,怎是一碗面、一瓶口乐就可以了结!付完饭钱,我走出小饭馆的门时,天色将暮,走在南大街的马路上,抬眼便可看到大刘山的后山。暮色中的山峦如一条卧龙纵卧于小镇南端,天边恰好有火烧云涌起,那如龙的黛色山峦便如动起来了一般!啊,这便是我的南山,它不仅产煤,还产了各样果子、野菜,更带给了我无限美好的快乐童年。明天我将再次离你而去,我的不舍在那一刻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于是,我用手机拍下了几帧她的照片,那是一幅火烧云背景下的远山,当我再次离开故乡,它就会成为真真正正的远山,远得我无法触摸,无法看见。

第二天一早,送别的亲朋陆续到来,几番不舍,几番叮咛。我能感觉到表上的秒针在走动,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在我眼中都幻化成表盘上的秒针,我仿佛都能听到它那“嗒,嗒,嗒”的走动声,在耳边不时提醒我马上该走了。然而纵使再不舍,那早已经约好的出租车还是来了,父母帮我们将行李塞进后备箱,一家三口坐上去,在亲人朋友不舍的目光里,我们随车驶离。出租车走的是新修的公路,那公路在小镇制高点的北山前,透过车窗,我看到的是熟悉的故乡小镇,还有连绵起伏的大刘山,我用凝视的目光辨识着每次登山时的那几个缺口,远远地我还能看见南山西边的那一大片浓密的树林。

儿时的我曾和伙伴们在那里摘柿子、核桃、山楂,现在它们该正青涩吧,不久以后它将是故乡另一群孩子们的乐园。这一刻我是如此的留恋这片故土、那座大山,你每看一眼,它就会变得越小,离你越远,直到越来越模糊,你再也看不见!那一刻我用手机在QQ空间编辑了一条说说“别了送行的亲朋,再看一眼山间原野上的草木黄土,那车便载着我们渐行渐远,直到再看不见故乡的山峦……再见,故乡!”。车离开小镇十余公里的样子,看到田野间横卧着一条宽阔的已经修好的南水北调渠道。听说,以后小镇就可以用上来自丹江口的水,改善小镇缺水的现状,心中不由得满是期待,希望以后自己再回故乡时,可以看到更加美丽的故乡小镇,恢复我童年记忆里的那片绿水青山!

篇14:印象刘春华散文

印象刘春华散文

很多年前,因为认识著名作家朱维坚老师并有幸和朱老师一道在县作协任职,所以,自然认识了朱老师的夫人刘春华女士。

春华如今已近知天命之年,她中等身材,皮肤光洁白皙,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很多很多,尤其是她那说话的声音,甜翠得如百灵鸟的歌声,她唱起歌儿来,更是能让人听得如醉如痴,而且,很有韩国美女的范儿。

说到她和个头高大的朱老师的爱情故事,还是一个传奇。

当年她和朱老师谈恋爱,因为,她长相漂亮、能歌善舞的,又比当时还是穷小子的朱老师小十来岁,周围的人很不看好他们俩的姻缘。可是,娇小的春华却坚定地选择了自己做主让爱做主,她当时就庄重地对亲友说:“朱维坚现在是不行,可是,他还年轻,我相信他将来一定行!所以,我嫁他嫁定了!”

相濡以沫的婚姻生活经过漫长岁月的检验后,郑重地证明了春华当时的眼光是无比正确的:朱维坚老师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创作了多部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公安题材的长篇小说和影视作品,荣膺了中国著名公安作家的桂冠。从而,春华也获得了夫贵妻荣的最大成就感和幸福感。成功的男人背后,必然得有一位甘于奉献的女人,这是春华嫂子看人准确,鼓励支持丈夫有道的结果,而朱老师也用行动给出娇妻最好的奖赏和回报。

难得的是,春华长此以往地竭力支持丈夫工作和创作,却并没有影响她自己的事业。

在县文化馆工作期间,她充分发挥自己音乐专业的特长,不但钻研声乐,也利用她聪明的音乐天赋,尝试作曲。她独立创作的一部曲子,被某同行拿去省里参赛,还获得了一等奖。

春华适应能力特别强,在文化馆工作一段时间后,因为工作需要,她调到了银行,那么陌生的一个岗位,她却能很快进入角色,并始终能够与同事们和谐相处一起进步,在同事圈儿里,因为纯真诚恳待人,她人缘儿相当好。

后来,银行改制,她完全可以留下,可她却顺应形势大胆买断。

选择买断,并不是春华为了在家闲着,她开了一家韩国风的服装店。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可春华这样三番五次地换工作却都能够很迅速地做到风生水起的境界,毋庸赘言,也能够知道是她的才德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当服装实体店受到网购的冲击,而不景气的时候,正赶上县教育系统招考音乐教师。识时务的春华立刻抓住那个机会,因自己的真才实学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春华的经历,是对“机会垂青有准备的头脑”这句名言的又一个生动例证。

在那所偏远的乡镇学校,因为置身其中,春华对人生的体验和认知上都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她的善良品格也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她对那里的学生和老乡特别好,在通过自己的传授,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的同时,更是对学生增添了很多母性光辉的照耀,以至于她离开那所学校多年后的今天,还和那里的学生、同事、以及乡亲们像亲人一样密切地往来着。每当谈到这些时,春华则总是深情地说:“那里的人,对我真是太好了!”,却从来没提过一句她对那里人的一个好。

上面我讲述的内容,都够让我对春华刮目相看了,可是,她让我惊喜的却不止于此。

记得那是前不久在文友石武父亲的葬礼上,朱老师夫妇都参加了,在吃饭的时候,我坐在他们夫妇中间的位置上,朱老师微笑着跟我说:“贤哲,你嫂子也加入文友群了,写的还凑合了。”听到朱老师对妻子的赞许我却很惊讶地脱口问道:“我怎么不知道群里哪个是嫂子?”这时嫂子才不好意思地说:“我没进文友之家,是偷偷进姚大姐的文学社团的,我写的不好,不想让大家知道我是谁,是我让她保密的。”我便喜悦地建议说:“现在大家知道了,就是该知道的时候了。”群管理海瑶立刻要了春华的扣号,回头就加上了她,从此我们成了真正的文友。

当我读到春华主题积极向上、风格稳练、手法娴熟、内容充实的文章时,由衷地对依然连连说自己不会写的春华说:“嫂子,你一出手,就能写这么好,是你天赋好,也是近朱者赤,了不起!”在这一句里,我故意借了朱老师的姓调侃一下,可也不全是调侃,不谦虚地说,也算是我的一个读到发现吧。

每每说到春华写作的时候,朱老师都会笑着说:“刚开始,春华的写作是小学二年级的水平,现在能够达到初二的水平了。”这句出自文学大家丈夫口里的定位,尽管对妻子文学水平的肯定有些保守,但也无疑地认可了春华长足迅速的文学成长进程。

有朱老师那样的大手笔,整日熏陶着,再加上春华自身的兰心蕙质,想没有作家范儿也难呢。

春华不但佳作连篇常获精品,还是江山的活跃分子,与很多社团相处甚好,是大家的一个偶像。

春华就像是一朵美丽而馨香的春花儿,开在哪里,就给哪里带来一片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善良智慧的春华,多才多艺的春华,我们喜欢你!愿你的今天和明天更加精彩而美丽!

篇15:刘瑜散文《求婚》

刘瑜散文《求婚》

中国人好像不怎么求婚。两个人看顺眼了,然后在某天晚上,一家吃三鲜面的铺子里,男的抬起油乎乎的嘴,说:要不去领个证吧。

然后一口把面唆了进去。

然后就是一番分不清谁是谁也无所谓谁是谁的觥羹交错。

然后就有了挂着鼻涕到处晃的小不点们。

外国人不这样。外国人为了求婚这个事处心积虑。“Propose”这个瞬间的重要性,相当于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神六上天”。万众瞩目当中,神六冉冉地上天,观众掌声雷动,宇航员热泪盈眶。各家媒体,不,在求婚这个事情中,是三亲六戚,奔走相告。党中央,我是说,双方父母,欢欣鼓舞。

在洋鬼子的求婚仪式当中,最重要的道具,当然就是钻戒了。这个钻戒,要求是真的钻石戒指,最好是tiffany牌的。据说它的价格,得是这个男人月工资的三倍。其实几个月的工资事小,重要的得让那个男人心疼。基本的原理大约是,让这个男人花钱花得心疼了,他才能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要是一个钻戒象一盒巧克力那么便宜,难保他不见个人就求个婚、哪天嘴馋了顺便求个婚什么的。那首歌怎么唱的来着?“你问我爱你有多深,钻戒代表我的心……”

光有钻戒还是不够的,还得浪漫。吃三鲜面时候,从左边的裤兜里掏出一个钻戒,说:“老板,胡椒在哪儿?!……对了,小玉,嫁给我吧,这块金刚石,你拿着,三个月的工资呢!”这可不行。别听那流行歌曲瞎唱,什么“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纯粹瞎扯淡。结婚过五年,看彼此都跟看家具没区别了,还浪漫呢。所以最重要的,是把握花好月圆时的那一分诗意。趁着男人还没有完全变成混帐的时候,把该浪漫的都给浪漫了,以后就是两个人为了苹果该不该削皮吃而打的头破血流时,还可以“回首”当年他递给你钻戒时眼里的柔情。记忆这个东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靠这点回忆,再往记忆里添点油加点醋,没准能多撑个呢。

为了满足广大女孩的`浪漫需求,男人为了求婚的时机和场合绞尽脑汁。我的朋友里有一对,在金门大桥上,男的给女的单膝跪下求婚。这样的“公开场合求婚法”,好处当然是举世瞩目,盛况空前。就我的那对朋友来说,据说当时桥底下人们一看见有人单膝跪下,就知道发生什么了,立刻都停下来起哄鼓掌。坏处,当然就是这样的求婚,看上去有点象绑架。善良的女生们,多半不忍心当着众人的面,让男人下不了台。于是出于息事宁人的态度,说好吧好吧,你起来再说吧。结果这一再说,等了几十年,就没下文了。这一点,讲Johnny Cash的电影Walk the Line里面,有生动的演示,更别说我那位在金门大桥上的朋友了。不答应?不答应把你从桥上扔下去。这已经是赤裸裸的绑架了。

更多的人,在求婚场合问题上,选择温馨地“私了”。比如,吃甜点吃着吃着,突然吃出了一颗钻戒。又比如两人爬山爬到山顶,极目四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男人掏腰包,于是男人突然掏出一颗钻戒,深情的说“小玉,嫁给我吧……”。这种“温馨私了”的求婚方式,好处当然是给女生压力较小,她可以选择拒绝,也可以选择拿起钻戒就飞速逃离现场,反正不一定非要说 “yes”了。坏处就是不够耸人听闻,效果不够震撼,有可能若干年后,自己都想不起来自己怎么就走火入魔、嫁给孩子他爸的。

要说我自己。我虽然已年过30,还从来没有一个男人拿着一枚钻戒说“嫁给我吧”。我等啊等啊等啊等,等得三鲜面铺子都关门了。不过总的来说,也没有什么遗憾的。我从小对求婚场景的幻想里面,从来就没有钻戒这种东西。就一个帅哥,和我。我们都才华横溢桀骜不逊武功盖世,所以我们彼此爱之入骨,又由于我们都刚愎自用顽固不化惟我独尊,所以我们又对彼此恨之入骨。由于这种爱之入骨又恨之入骨的悖论,我们今天爱得脑肝涂地,明天又恨得鸡飞蛋打。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场翻天覆地的大争吵当中,他,突然,一把抱住我,说,嫁给我吧。

我对这个幻想是如此钟情,以至于都忘了在其中插入一个他掏出一颗三克拉大戒指的情节,可见女人一激动,就变得愚蠢。后来,我想,愚蠢也好,聪明也好,反正不过是幻想。如今我30了,不再充满幻想。什么金门大桥,什么温馨山顶,什么风雨交加,甚至什么三个月工资的钻戒,所需要发生的全部,不过是一个男人,我,和一家三鲜面馆子。他抬起油乎乎的嘴,说:要不去领个证吧。

然后一口把面唆了进去。

然后就是一番分不清谁是谁也无所谓谁是谁的觥羹交错。

然后就有了挂着鼻涕到处晃的,我的,我们的,小不点们。

篇16:散文读书笔记

近来无事,又翻开了这本买来已久的《朱自清散文集》。从书柜里拿出的这本旧书,在多年的精心保管下,未见老旧。封面上那位儒雅含笑的中年人如在眼前,就像一块冬天里的温玉,在胸口荡起了阵阵暖意;就像先生那恬淡含蓄的文字,仿佛字字都在心中弹奏出一曲曲清丽悦耳的和弦。

朱自清生于18,名字华,号秋实,后改名为自清。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和创业者之一。为中国现代文学作了许多创新的工作,在近现代文学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散文与俞平伯一时并称。而二人同做《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虽是取材相同、角度不同,但又大都以先生所作为好,可见先生散文造诣之高。

手中的这本朱自清散文集,来自于时代文艺出版社,20xx年版。收录了朱自清《踪迹》、《背影》、《你我》、《欧游杂记》等几个主要的散文集子中的主要文章,选录了《国文教学》、《读书指导》、《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论语文影及其他》等短论,还有一些尚未编入集中的作品。基本涵盖了朱自清的主要代表作。

朱自清的散文不同于俞平伯的缜密,也不同于冰心的飘逸,更不同于周伯人的隽永。他用自己“真挚清幽”的特性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背影》、《匆匆》、《荷塘月色》、《春》这几篇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

《背影》这篇散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儿子远行的一幕,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那一幕车站上父亲离去的剪影不也是我们心目中逐渐老去的父母的写照吗?

《匆匆》虽是一篇散文诗,但却以新颖的一问一答的方式,用大量的排比与生动细腻的描写,用亲切的声音告诫了我们时间流逝之匆匆,时间之河不能倒流、不可回溯。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务,只有今天才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须知我们正在荒废的此刻,正是逝去之人所期盼的明日啊。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难得的今日。

《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独自在清冷夜里漫步在清华园的作者用月光衬托荷花,用水彩画一样的淡淡笔触深刻而传神的描写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和那时的心情。最广泛的读者也都是从这篇文章中认识先生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选者评价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但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一种诗意”。读完此文,教人不得不沉醉在这酝酿已久,贮藏满溢的诗意,沉醉在当时先生所凝望的那池月光里。

我热爱春天,歌颂春天,但我更珍惜春天!

篇17:散文读书笔记

《狗•猫•鼠》

好词:媚态 玩弄 嗥叫 嫉妒 动辄获咎 博大 装潢 希图冒充

好句: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

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

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

感悟:《猫狗鼠》中写了与人关系密切的三种动物,鲁迅对狗,猫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你能从这些小事中看出鲁迅的性格和斗争意识吗?

鲁迅似乎对猫狗鼠等动物都不喜欢,尤其是猫的叫声非常让鲁迅不喜欢,又因为吃了儿时的玩物仓鼠,更要之置于死地而后快。似乎鲁迅还有篇文章叫 鸭子,也是写了不加用心而导致鸭子没有过得很好,对鼠的好感也是因为有儿时的印象而非成年的鲁迅一定会对鼠有好感。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愤激的性格以及睚眦必报的狭小胸肠,斗争或反抗意识却谈不上,或者也可看出儿时的鲁迅有爱心,但长大了因为世故的精神而变得冷漠和无动于衷,但正因为如此,鲁迅却是懂得自省的人,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深刻的自我剖析,看到自己的渺小。《朝花夕拾》

好词:

千山一碧 万山丛中 千姿百态 山石壮胆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山高树茂 谷下有谷 青山绿水 青海青山 奇山秀水

峰上有峰 清逸秀丽 寸草不生 耸立云霄 云雾缠绕 奇峰耸立 巍然屹立 山势雄伟 群山簇立 千山万岭 天真烂漫 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 幼稚可笑 挺胸碘肚 牙牙学语 嘻嘻哈哈 你追我赶 抱头鼠窜 逃之夭夭 穷追猛打 乱作一团 鸡飞狗跳 鸡犬不宁 自以为是 屏声息气 尖声尖气 指手画脚 油腔滑调 撒娇卖乖 东跑西颠 爱不释手 忍俊不禁 呆头呆脑 愣头愣脑 玩耍嬉戏 装聋作哑 装腔作势 装模装样 若无其事 调皮捣蛋 满身泥浆 追来逐去 舞刀弄棍 瓮中捉鳖 胸有成竹 得心应手 随心所欲 左右逢源 欢呼雀跃

好句:

我立刻兴奋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甩掉鞋子,从妈妈手中抢过救生圈,光着小脚丫,欢呼着扑向大海的怀抱中。

“扑通!”“扑通!”大家“奋不顾身”地一头扎进清亮的小河中,有的手脚并用在水中扑腾,有的仰肚朝天在水面漂浮,有的则像泥鳅一样潜入水底。

刚才还是静静的小河,突然间喧哗起来:喊叫声、笑闹声此起彼伏,撩水,击水,水花飞溅,你逃,我追,乱成一团。

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金光耀眼。

早晨,太阳像个刚出门的新媳妇,羞答答地露出半个脸来。

太阳落山了,它那分外的强光从树梢头喷射出来,将白云染成血色,将青山染成血色

太阳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胀得通红的脸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张望着大地

灿烂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透过早雾,一缕缕地洒满了校园。

太阳更低了,血一般的红,水面上一条耀人眼睛的广阔的光波,从海洋的边际直伸到小船边沿。

天空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个江面变成了紫色,天边仿佛燃起大火

春天,那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

阵阵春风,吹散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温暖和光辉洒满湖面

炎炎的烈日高悬当空,红色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上,地面着了火,反射出油在沸煎时的火焰来

没有敢抬头看一眼太阳,只觉得到处都耀眼,空中、屋顶、地上,都是白亮亮的一片,白里透着点红,由上到下整个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条都是火镜的焦点,仿佛一切东西就要燃烧起来。

晚秋了,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像个老公公露着笑脸在打瞌睡。

深秋的太阳像被罩上橘红色灯罩,放射出柔和的光线,照得身上、脸上,暖烘烘的

太阳一到秋天,就将它的光芒全撒向人间。瞧,田野是金黄的,场地是金黄的,群山也是金黄的。

冬天的太阳像月亮一样苍白无力。

太阳正被薄云缠绕着,放出淡淡的耀眼的白光。

太阳一年操劳到头,忙到冬天,就筋疲力尽,几乎放不出热力来了。

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成了点点金色的光斑。

远处巍峨的群山,在阳光照映下,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

阳光被层层叠叠的树叶过滤,漏到他身上变成了淡淡的圆圆的轻轻摇曳的光晕

这时候正是早上八九点钟,明亮的阳光在树叶上涂了一圈又一圈金色银色的光环

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照耀着白茫茫的大地,反射出银色的光芒,耀得人眼睛发花。

金灿灿的阳光倾泻下来,注进万顷碧波,使单调而平静的海面而变得有些色彩了。

红艳艳的太阳光在山尖上时,雾气像幕布一样拉开了,城市渐渐地显现在金色的阳光里。

那刺穿云块的阳光就像根根金线,纵横交错,把浅灰、蓝灰的云朵缝缀成一幅美丽无比的图案

太阳刚刚升上山头,被鲜红的朝霞掩映着,阳光从云缝里照射下来,像无数条巨龙喷吐着金色的瀑布。

金色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褐色土地滋生的小草上

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射下来,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得通亮。

太阳泛起火红的笑脸,使朦胧的校园豁然揭去纱帐

天际出现了一抹紫红色的朝晖,像绽开的红玫瑰

刚刚起身的太阳呵,精神抖擞,红光四溢,把整个世界照得通亮

火红的旭日刚刚透出海平面,给美丽恬静的大海抹上一层玫瑰色

朝阳把它的光芒射向湖面,微风乍起,细浪跳跃,搅起满湖碎金。

忽然,迎面升起一轮红日,洒下的道道金光,就像条条金鞭,驱赶着飞云流雾。

海面上跃出一轮红日,鲜艳夺目,海空顿时洒满了金辉,海面由墨蓝一变而为湛蓝。

金灿灿的朝晖,渐渐染红了东方的天际,高高的黄山主峰被灿烂的云霞染成一片绯红。

太阳在朝霞的迎接中,露出了红彤彤的面庞,霎时,万道金光透过树梢给水面染上了一层胭脂红。

好段:

(1)只见远处有一座迷蒙的巨峰突起,周围还有几十座小石峰。仔细一看,那巨峰像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那些小峰就像抓耳腮的小猴。瞧瞧,孙悟空正领着它的孩子们向南天门杀去呢。微白的天空下,群山苍黑似铁,庄严、肃穆。红日初升,一座座山峰呈墨蓝色。紧接着,雾霭泛起,乳白的纱把重山间隔起来,只剩下青色的峰尖,真像一幅笔墨清爽、疏密有致的山水画。过了一阵儿,雾又散了,那裸露的岩壁,峭石,被霞光染得赤红,渐渐地又变成古铜色,与绿的树、绿的田互为映衬,显得分外壮美。

(2)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来有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是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

(3)我们在河边急三火四地脱光衣服,扑进小河里,立刻开始打水战,追逐嬉戏了。你看,我们分两队,一队为“敌人”一队另是“红军”。一双双小手掌把水往对方泼去,泼得人人脸上满是晶莹的水珠。水把眼睛弄模糊了,我们便各自退到一边,用手拭去,然后再猛烈“进攻”。整个小河立时一片喧哗,叫喊声,欢笑声此伏彼起,汇成了快活的交响曲。水仗打累了,就在河里追逐嬉戏。一个追,一个跑,在水里穿来钻去,小身子像条泥鳅一样滑,怎么也抓不到。河面上的欢歌笑语,在和两岸远远的荡开了。

(4)几个小朋友光着小脚丫,正冒着大雨踩水玩呢!唱歌的是红红,她一边唱,一边用双手接从天而降的雨水。跟在她后面的小雨和丁丁一边“啪哒啪哒”的踩着地上的雨溪,一边有节奏地摆动着胳臂,还不时仰起头,任凭雨水劈头盖脸的冲刷。这时,我心里痒痒的,急忙甩掉鞋子,挽起裤脚,冲出房门。刚跑到红红的身后,“扑通”一声,我摔了个仰面朝天,溅起的水花纷纷落到红红身上。红红转过身,“嘻嘻嘻”的笑着说:“快打落水狗!”说完,用脚划起水向我击来。我顾不得爬起来,连忙用双手捧起水向红红的脸上扬去,嘴里还乐呵呵地大叫着:“来呀!来呀!”红红招架不住了,“哎呦,妈呀”地叫着,急忙用手挡住脸,扭头向后退去。“援军来了!”随着欢快的叫声,小雨和丁丁向我发起了攻击。我立即手脚并用,把一道道水柱向小雨和丁丁泼去。“嘻嘻嘻——!”“哈哈哈——!”茫茫的雨幕中回荡着我们愉快的笑声。

(5)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6)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 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 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 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

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 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朝花夕拾读后感

回到家,从书架里拿出从未看过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对着那个书名发呆。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学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

小时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住在一起,那时我时常和楼道里的一些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嬉戏,每次都玩的很开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时间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声才会依依不舍的结束游戏回家。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我们又会聚集在那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空地上,点燃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烟花,在火光中,尽情的奔跑着,欢笑着,舞蹈着,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快乐。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门和其他伙伴们嬉戏了,而是不停的为学业操劳。每封佳节,也不在出去和伙伴们一起放烟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视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的“鲜花”,独自享受着……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追问:

《狗•猫•鼠》

好句太少了,《鲁滨逊漂流记》没有感悟,你改改我就给你分

追答:

《狗•猫•鼠》

1.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

2.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

3.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4.然则世之有志于礼者,可以兴矣!

5.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飘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那态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还轩昂。

6.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猫捉老鼠本是天经地义,然而不知是物竟尽择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猫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狗。狗拿耗子再不是多管闲事了。

猫是鼠的天敌,猫从小就是吃鼠长大的,而就算是天命也有变数,总有向小猫挑衅过的硕鼠,也有被群鼠欺凌过的病猫,但这些和猫吃过的鼠相比,远可以被忽略。

不过病猫的个案会提高猫的警惕,至少成为被鼠欺负的病猫是猫的一种担心,这是猫的推理,而猫就是吃鼠的猫;硕鼠的事迹放飞鼠类的梦想,每只鼠都幻想成为那只鼠,这是鼠类的逻辑,但鼠就是鼠。

强势的猫忧虑,弱势的鼠梦想,而猫和鼠就在这种杞人忧天的紧迫和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中进化的,相同的是大家都需要夸大事实。旁观者或觉本无可改变,而当事者却活在自己的逻辑里,总体的趋势也并不影响个体的奇迹,所以天真总会被印证。

《鲁滨逊漂流记》的感悟

人生就是一艘荡漾在生命长河中的小船,会经受数不尽的风风雨雨,也会享受数不尽的

万里晴天。

一个人会在一生中经受许许多多的浪头,浪头总是汹涌无比,让你胆战心惊,充满得

失之患。但是,小船是被浪头击倒还是平稳地渡过,真正掌握它命运的是你!你既可以让

它从风浪中走出,又可任它被浪头击倒,掉在长河的漩涡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于你。

刘长春大地笔记读后感

《论语》八则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大闹天空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藏羚羊跪拜》教学反思

美的生活短篇作文

文学社青春诗会活动策划方案

哭泣的圆明园散文

活力少年事迹材料

回延安 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

童年课文阅读感想

刘长春散文的读书笔记
《刘长春散文的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刘长春散文的读书笔记(共17篇)】相关文章: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2023-06-10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河大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2023-05-17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2023-09-28

初一上册语文春预习教案2023-10-19

对联的起源2023-01-31

七下教学工作计划2023-03-23

长春版八年级作文素材700字2022-08-01

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2024-02-22

哭泣的圆明园初三作文2022-04-28

读《我会永远相信你》有感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