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叶的散文集读书笔记

时间:2023-04-01 08:24:5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乔叶的散文集读书笔记(精选13篇)由网友“镜于”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乔叶的散文集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乔叶的散文集读书笔记

篇1:乔叶的散文集读书笔记

关于乔叶的散文集读书笔记

开始关注这个女人,是因为那一年某市中考阅读语段所选的《母亲的纯净水》,很干净的文字,很淳朴的情愫,简简单单地,却一下子抓住了人。

查了查相关的资料,知道是河南人,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女性。同龄人总是有心意相通的地方,杂志或者书市上见到她的名字,自然就多看几眼,渐渐地就觉出了这个女人的不寻常。去年鲁奖揭晓,她的《最慢的是活着》赫然在目,就想着等什么时候抽出时间来,系统地读一读她的作品。

这一等就等到了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假期都已经快过去的时候,网上搜罗到了乔叶的一系列作品,包括《最慢的是活着》、《结婚互助组》、《底片》、《薄荷一样美好的事》、《五颗樱桃》。前三个是小说或者小说集,后两个是散文集。前两个读完了,后两个姑且慢慢来。这一时期买的书太多,读得也杂,得给自己一个咀嚼的.机会。

三本书都不算厚,读得时候好像深有感触,读完了,想想,就记住了一句话:心穷,注定是命不好的。《结婚互助组》里,梅被歹徒杀害之后,她的父母卖了房子,临搬走的时候,这样对子秋说。这个可怜的母亲做梦也不会想到,站在她面前的这个女人,就是把女儿逼到绝路上的隐形杀手。

心穷,注定是命不好的。是心穷导致了命不好,还是命不好了心就会穷?梅是不可能悟透这一点的,她的母亲该是明白的吧?说到底,女人的心胸应该是爱的海洋,这个爱是广博的,深厚的,可以分属于父母,丈夫,子女,身边的其他人,以及天空,飞鸟,草木或者书、笔、琴等等,但不能专注于某一点。一句话,一个女人可以把自己的爱分给世间的一切,但不能只爱一个人,否则,就把自己逼到了绝路上。

子秋还有一个名字,叫麦子,在《那是我写的情书》里。将一个中篇扩充一下,变成一个小长篇,或者,把一个小长篇中的某一部分提出来独立成篇,算不算一个技巧?乔叶做得不错,除了这两篇,还有《紫蔷薇影楼》和《底片》。尽管读的时候,很有一点上当的感觉,合起书来,你不能不佩服这个女人的智慧。

篇2:乔叶简介

因为智慧

作者:乔叶

邻居家的孩子在公安局搞刑侦工作,于是每发奇案,其母———我称之为张姨,必到我家绘声绘色现场演绎“今日说法”,我们便跟着一道拍案惊奇。近日我们洗耳聆听的是一起新破获的强暴案。罪犯先后强暴了两个女人,女人甲反抗,受伤,然后被强暴,几乎丧命。女人乙智斗失败,被强暴,但毫发无损,被强暴时还细心记住了歹徒特征并留下了记号,为案件顺利破获提供了重要线索。

“受伤了那个倒还好些。没受伤的那个日子就难过。”讲述完毕,张姨叹。

“为什么?”我心想该反过来才是。要说心理上的伤害是都受了的,彼此彼此。那么身体上受伤越大吃的亏不就越大吗?何况乙还为破案提供了重要线索,算有功之臣。

“没受伤就是顺从了呗。”张姨笑:“一顺从就不好说了,也说不清。反正是难听。”

想想,也是。肯定难听。“有手有脚的就任由他了?没点儿血性。”这算仁慈的。“指不定还挺配合呢。”“乐在其中。”“还有脸报案?河上又没盖子,怎么不去跳?”这些尖刻的话,都是可以想像的。

“不顺从怎么办?一定要受伤吗?”我问。

大家笑笑。沉默。沉默中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顿时气结,却也不好再说什么。当然,我有自己的答案。后来寻思:为什么我没有再接着亮明自己的答案?

因为羞耻。

我的答案,在他们的答案面前,似乎是羞耻的。

我羞耻于自己的羞耻。为什么要羞耻?有必要羞耻吗?

碰上这种事,女人无非有四种结局:一、既战胜了罪犯,又保护了自己。这种女人是智慧和勇敢的。二、战胜了罪犯,但没有保护自己。这种女人是勇敢和不幸的。三、这种女人没有战胜罪犯,但是保护了自己。这种女人,是智慧和不幸的。四、既没有战胜罪犯,也没有保护自己。这种女人,只是不幸的。

第四种谁也不想,第一种谁都想。我当然也想成为第一种女人,但第一种女人不是那么容易就做得了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可才行。那么剩下的两种可能里,我要选择的,就是第三种,即女人乙。原因很简单:做第二种女人很有可能因为一时的勇敢而死去。若是为此死去,我不甘心。因为这种勇敢要付出的代价,很可能是再也没有机会勇敢。我会把用力气硬扛的勇敢转化为适时而斗斗胜自好斗败则忍的智慧。这种智慧的最底线便是至少能保住性命。这就够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我甚至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勇敢。因为真正的勇敢是该有理性来打地基的。没有理性,勇敢更像是无头之箭。面对灾难,我一向视生命本身为最大底牌。只要生命被完整保护,就等于将不幸降到了最低值。不幸固然不幸,但青山犹存便使我们不至于全军覆没,不幸到底。将来如果真是被无聊之言长久骚扰,大不了背井离乡,再造江湖。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苟且。我承认。不过再想,韩信胯下受辱,勾践卧薪尝胆,不都是男人的苟且?为什么这些苟且都可以被原谅,被宽容,甚至被传为佳话,女人的苟且就必得被严惩不贷?难道与男人在事业上的长远谋略相比,女人对自己生命的紧急保全,就必得被评判为轻浮和懦弱?

我不信。我信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种最本质最朴素也最诚实的智慧。我知道,所有智慧的女人,都会这样舍小取大。我也知道,所有智慧的人,都会理解这种舍小取大。

篇3: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

朱自清是我们中国著名的散文学家。他的很多篇散文都被收录到中学课本里面,这里我们要讲的就是朱自清的一篇荷塘月色。看一看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品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面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自由生活的朦胧追求。

《荷塘月色》起句简洁,为排遣心中的郁闷,于是踏着月光向清静的荷塘走去。“心不宁静”是全文的情感线索,它给荷塘、月色染上了不同一般的色彩,也给以后的抒情写景创造了特定的条件。在淡淡的月光下,独处于荷塘世界,感到是个“自由的人”。于是徜徉于荷塘,沉醉于月色,一幅美不胜收的荷塘月色画便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先鸟瞰月下曲曲折折的荷塘全景,给人以总的印象,然后有层次地从上到下写来,田田的荷叶,美如舞女的裙;荷花零星点缀,姿态万千,如星星熠熠,似明珠乳白;微风送清香,叶动花颤,流水脉脉含情。在这幅画里,作家不满足于对客观景象作静止的摹写,而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机的风姿。接着作家着力写月光之美。光是难以捉摸的,作家却借助于景物,创造出一种勾人心魂令人陶醉的意境。那流水一般的月光,倾泻在花和叶上,如“薄薄的青雾”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虚中见实,贴切地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为强化月光效果,作者着力摹写月的投影,如有“参差斑驳”丛生灌木的“黑影”,也有“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而这些“影”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里光影交错,岸边的树、塘中的荷连结,着意写月色,但处处不忘荷塘,满塘光与影的和谐的旋律,细腻地展现了荷塘月色的令人惊异之美,使人神醉。最后写荷塘四面,着墨较浓的是柳树,写下月下的情景,面对树梢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以及蝉声蛙鼓则是随意点染,只为增加生气,静中有声,浓淡相间地反衬了荷塘的幽静。作者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是片刻的,回到现实立刻又感到重压,心里越发不平静了。文章最后写了作者遥想古代江南采莲胜景,虽不在现实之中,然而借助联想,使荷塘画面扩展,更显清新雅致,同时也表达作者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荷塘月色》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文章追求的是一种诗情画意之美。作者调动一切艺术手法,着意创造一个诗意盎然、情景交融的`境界。作品中满贮诗意的是风采绮丽的荷塘月色。作者层次有序地时而以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动静结合,运用鲜明的比喻,通感手法,由远及近,从里及外地描绘了月光下荷塘的无边风光。作者时而又以月色为主景,荷塘为背景,别出心裁地虚实为用,浓淡相宜地勾勒了整个荷塘的月夜风采。作者努力挖掘蕴含在大自然中的诗意,让声、光、色、味都透出神韵,共同点染荷塘月色绰约的风情。这样的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不仅使作品富有诗情画意,也使作品具有情趣美。

精于构思、巧于布局,是《荷塘月色》又一显著特色。作品开头写心情颇不宁静,这是作品抒情线索的缘起,文章以“我”去观赏荷塘为脉络,以人物的行止为线索,全文的写景抒情过程,都是随着作者的脚步和视线的移动逐步深化的。行文中以荷塘、月色为中心,又适当点染周围背景。布局上层次清晰分明,详略得当,疏密相间,自然舒展。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典雅清丽、新颖自然。《荷塘月色》保持了这一持色。朱自清很注重语言的锤炼,且以轻笔淡彩的口语来绘神状态,表情达意。《荷塘月色》中动词与叠字叠词的运用,不仅准确而传神地渲染和强化了诗情画意,而且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

在学习少的时候,有一份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这篇散文,希望学们认真阅读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

篇4: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18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因祖父、父亲长期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幼年在私塾读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9进中学学习。19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翌年,升入本科哲学系,于19修完课程提前毕业。

大体说来,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构思缜密,布局精巧。

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的。缜密而严谨。“设眼有致”。

散文具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结构才会有疏密。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设的。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也成为将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

《荷塘月色》一开篇就“揭全文之旨”——“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接着,作品写小路的“静”,写月色朦胧的“静”,反衬自己的“心里颇不宁静”。再接着以荷塘四周蝉声和蛙鸣的`“闹”突出荷塘月色的“静”,又以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梁元帝的《采莲赋》和《西洲曲》关于采莲的热闹、嬉戏的情景,进一步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最后画龙点睛:“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含蓄地揭示出“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

《背影》也是篇首点明题旨:“我和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文章围绕“背影”对各种材料进行适当的剪裁布局。首先是由远及近,回叙父子奔丧时的相聚,细数父爱的种种表现,定下深情怀念的基调。接下来写父亲“终于不放心”,亲自“送我上车”的情景,初步揭示了父对子的挚爱之情。这些简炼的叙述,为即将推到面前的“背影”作了必要的铺垫和蓄势。再接着对父亲买桔子的“背影”集中描写渲染,一方面极写父亲行动的艰难,真切地表现父对子的深情关怀。另一方面突出“我”的动情,表现了父对子的感激思念。最后概述父亲老境的凄凉颓唐及始终惦念儿孙的厚爱。并通过读信时的心境描写,让“背影”第四次出现,首尾呼应,感情回荡。

2、浓郁的抒情色彩。

散文是长于抒情的文体,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尤应抒写“作者心灵的歌声”。朱自清的“文章之美”是与他的抒情艺术分不开的。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①、融抒情于叙事之中,追求一种“真挚美”。

在散文的创作中,朱自清常用的是“写实主义”的方法,注意抒写自己的真切感受。都善于通过娓娓动人的叙事将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情意化”,质朴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此获得另一番抒情的“声色”。

②、抒情与描写相结合,追求一种“绘画美”。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偏重于借景抒情的作品占较大的比重。在这些作品中,他善于用重彩工笔描绘各种风景画、风俗画,他重视以形传神,尤重形似,主张“以形为本”,“不求形似就无所谓逼真”,孜孜以求的是一种绘画的美。他的写景作品确实也做到了“融情入景”,经过作者感情的融注,都带上了“个人”的色彩,现出一种绘画美,使感情的抒发也愈具真切、细致。

③、抒情与议论相交错,追求一种“理趣美”。

"理趣”就是诗与政论的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抒情美感。朱自清在偏重于“融情入理”的散文中,继承了韩柳杂说的“理趣美”,又颇受鲁迅杂文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叙事中有论理的美,在论理中有抒情的美。

总之,朱自清的抒情是与叙事、描写、议论交织起来的。因作品的立意和题材的不同,而显示出多姿的抒情美、真挚“美”、绘画美、理趣美,偏重于描写的写景篇章则是细致绮丽,偏重于议论的杂感则见机智深沉。

3、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艺术语言。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基调是朴素的,有一种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美。

首先,作者注意修辞,语言优美,用字遣词功夫颇深.同时,作者善于作比喻、通感等手法,作通感修辞,文中还有了不少叠词,使行文气势悠扬婉转,舒徐不迫,富于音乐的旋律美、诗意美。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赋于音乐美、诗美的同时,也兼有朴质无华、蕴藉腴厚的美。作者追求的是另一种美,这就是用词的朴实和口语化。这正为他的为人不虚伪、不浮华、不讲排场和客套。他曾说“用笔如舌”是文章的极境。他说富有“说话风”的作品“读了亲切有味”。

篇5:《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

我读了朱自清的散文集,感悟到了朱自清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让我对生命的好处有了全新的认识。

生命好比是一块时间的材料,每人得到的都大同小异。因此,生命的好处并不体此刻生命的物象和长度,而更多体此刻生命的气象——创新,为世界留下有价值的东西。这个观点在别人的作品中也有体现,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不就是对此观点的最好表述吗

在感悟的同时,我也致力于去体会朱自清的表达手法。既然被公认为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可与古典散文相媲美的散文家,朱自清的文风、手法必须有异于常人之处。他的文风比较朴素,如《背影》,全文辞藻并不华丽,但仍然十分感人,这可能就是名家与常人的区别吧!而成段的疑问句就成了他标志性的写作手法,他正是用这种方法来到达意味深长的意境。就像《匆匆》离得那样: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真是这些疑问激起了读者的无限遐想吧!

渐渐地,我又发现,朱自清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深层的好处,有对生命的思考,也有对当时政府的讽刺,它使用了不少暗喻法,这也许是受古代先哲思想的影响,因此,他的文章看似清淡,却富有哲理,有一层耐人寻味的色彩。

我看了一些关于朱自清的介绍,发现他真是人如其名,事事要求自己做到问心无愧,生活也十分简朴。我想,也许正是这种质朴的人生品格流露到了他的文章中,才使得他的文风如此朴素吧!

篇6:《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

我合上书,回味着他纯熟、老练、独特的用笔,总有种莫名其妙的快感。

他——朱自清,与我们这些文学大海中的一滴水相比,他在无垠的文海中算上占有一席之地了。若他能存活至今,创出的`作品该令上帝、众神为之倾倒,更是有一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他还是于1948年8月12日因病逝于北平。

他的散文在用词上不免精雕细琢,娴熟的技术使他脍炙人口的佳作更加有力、优美。他善于抨击、打击黑暗社会;也善于写出情景交融、给人以身临其境般感觉的作品留传千古。称他文学界一颗夺目的明珠一点也不过份。

他的文章中我最喜爱的莫过于议论文了。名言于想法的完美结合,可谓天衣无缝,美妙绝伦,给人难得一见的教育,并将议论文中罕见的美文佳作留于后人,留传百世。

我情不自禁地打开书,再次欣赏他简洁精要的文笔,欣赏字里行间鲜明的政治色彩,欣赏这本《朱自清散文集》

篇7:《徐志摩散文集》读书笔记

从志摩先生谈起,心中不由得为其感慨,他是一位具有一定影响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对生活热爱的人。以下是“《徐志摩散文集》读书笔记”,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烟花之所以灿烂,不在于它有多次生命,而在于它在发出光焰的那一刻,已经留住了永恒。 ——题记

20世纪的中国文坛人才辈出 ,灿若星辰,而徐志摩无疑是其中最光鲜闪亮的一个。他是中国现代文坛最具特色,最有才华和最优秀的诗人、散文家之一,是开一代诗风的“新月派”主将,被誉为“中国雪莱”。有人说徐志摩是潇洒的诗歌仙子,飘然拂过年轻中国的诗坛,凭着精灵般的诗魂,丰富了新诗的艺术世界;也有人说徐志摩是不受羁绊的野马,无边无际的思维总是让他在现实中桀骜不驯,不为世俗所累;而我更愿意相信郁达夫所说的“志摩是一个淘气可爱能使你永远无法忘怀的顽皮孩子,诗的音乐,自我生命缺乏诗感,这个孩子的灵魂就会变得孤独寂寞。”是的,正是因为怀着一颗质朴单纯的童心,他才能真切感受到内心的性灵神韵,并将其与自然界的温馨静谧的美妙彼此相融,创作出闪耀着青春光泽,万卉奇葩的《再别康桥》,达到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澄澈的境界。

说来惭愧,真正静下心来品读《徐志摩散文集》还是在高考后那个漫长而无聊的暑假。整整两个月我所涉猎的书籍可算颇多,但真正打动我心扉并且至今仍爱不释手的恐怕也只有《徐志摩散文集》了。“看一回宁静的桥影,数一数螺钿的波纹;我倚暖了石阑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我惊讶他竟能如此娴熟轻松的驾驭语言,如此真切地将心灵深处的内在情感透过文字的音符浪漫地、自然地抒发出来,并甚至还安排得那么和谐,柔中有力,浓厚中有淡薄,鲜明中存素雅。这该是怎样一个文坛奇子,好奇心驱使我细细品味《徐志摩散文集》,希冀自己能够解开心中的'疑惑,感受他如繁星般点缀近代文学的傲人才华。

翻开目录,能清楚地看到全书分成三个部分:关于名人、回忆故人和生活随想。在“关于名人”这一部分,作为一名浪迹天涯的漫游者,使得徐志摩有机会亲近当时的文坛巨匠,用一颗空灵而单纯的童心去歌颂真善美,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表达对名人的崇敬仰慕之情。在《泰戈尔来华》一文中,徐志摩坦言对于泰戈尔的来华,他心中甚是欢喜,就连梦也多了几分颜色,增了几分妩媚。他真切地希望泰戈尔的来华能给百年来只在精神穷瘘中度活,给生命只是追忆不全的中华民族带来精神的安慰,唤起民族的觉醒。“每想及过去的光荣,不禁疑问现时人荒心死的现象,莫非是噩梦的虚景,否则,何以我们民族的灵海,曾经有过偌大的潮迹,如今何至于沉寂如此?” 20世纪的中国风云变幻,波澜壮阔,历史的烙印不可磨灭地震撼着徐志摩的心,置身于乱世,虽不能沙场点兵,却希冀泰戈尔高洁和谐的人格,能给我们安慰,可以开发我们原本淤塞的心魂,唤起民族的觉醒。源于性灵深处的期盼让我们看到质朴善良的徐志摩忧国忧民的一面,可爱至极。

曾经说徐志摩像热情的雪莱一样,把心灵深处的情感,透过文字的音符自然流泻而出,他的散文蕴藉着一种绚烂的春光,一腔跳动的激情,即便是哀伤也如升腾的火焰,热烈而奔放。在回忆故人这一部分中,徐志摩回首往昔,细数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追寻绚丽的烟花怒放后散落在地的火星和哀怨。在《我的祖母之死》一文中,徐志摩引用了英国诗人华茨华斯的一首有名的小诗《我们是人》:“一个单纯的孩子,过他快乐的生活,兴冲冲的,活泼泼的,何尝识别生存与死亡?”在烂漫童真的孩子心中不曾感到生与死之间的阻隔,幼年的徐志摩虽遭祖父的变故,却是不甚明白生命终止的可怕。及至成年,遭逢祖母的大故,给了他不少寂静的时刻,不少深刻的反省,感慨如果生前是尽责任的,是无愧的,我们就会坦然的走近我们的坟墓,我们的灵魂便不会有惭愧或悔恨的啮痕。

在“生活随想”这一部分,我们时时可见徐志摩把心灵深处的情感,透过文字抒发出来,浓得化不开,无比艳丽,无比妩媚。在《想飞》一文中,徐志摩插上想象的翅膀,飞上云端去,飞上天空去浮着,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飞翔的渴望和追求,人类开始用石器的时候已经想长翅膀,想飞。远古洞壁上画的四不象,它的背上便掮着翅膀。潇洒如仙子的徐志摩始终抱定童真质朴之心,虽然现实是堕落、孤寂、死静的,但他却用海滩上种花去呼唤真善美和童心的回归。青年的朋友,是春雷响时不曾停止破绽的芽,绝不能填平童真走向堕落,劝告青年们保持信心、精神和勇气,在人生的海滩上种花——也许会消灭,但这花的精神是不灭的。

在如今,虽有百花齐放却良莠不齐的文化界内,一本好书能教育人,而一代文豪才子——徐志摩的精神世界更能唤起我们对当代文化的反思和质询。让我们沿着徐志摩的思想轨迹,伴着他对文学赤子般的热爱和豪情,开始一段心灵旅行,让灵魂在美丽的文字流淌中得到净化和提升。虽然徐志摩的灿烂生命就在一团幻影般的光焰里消逝了,但烟花的灿烂不在于它有多久的生命,而在于它在发出火焰的那一刹那,永恒已经留住。而徐志摩浓得化不开的才华,卓尔不群的风采,时至今日仍震撼我们的灵魂,启迪我们思索智慧的人生,掩卷遐想,体验心灵激荡后内心的安静与祥和。

[

篇8:季羡林散文集读书笔记

这段文字读起来异常心酸。

季羡林在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突然传来母亲病逝的噩耗,他匆忙回乡,一路颠簸,当跌跌撞撞冲进家门的时候,只看见一口棺材落在房中央。阔别八年的'母亲,竟这样隔着棺材重见了面。季羡林悔恨交加,抱着棺材,嚎啕大哭。等待下葬的几天,季羡林每天陪着母亲,抚摸着母亲一直用的毛巾,望着母亲吃剩的食物,晚上,躺在母亲的床上,想着她怎样思念着心爱的儿子苦度一个个不眠之夜,季羡林重又泪如雨下。他后悔自己为什么八年来没有回来看望母亲,让她一个人劳苦终日,独受思子之痛。悔恨之余,竟想到过自杀。

季羡林六岁就离开了母亲,十几年间只回过三次家,都是奔丧,每次在母亲身旁也只待几天,最后一次相见距母亲去逝已有八年之隔。八年间,季羡林一直深深思念着母亲,想来看望母亲,但寄人篱下的生活已属不便,使他不敢再提其他屠望。只是暗自下决定,在自己大学毕业后,一定要将母亲接来,可万没想到,母亲竟没能等到那一天。季羡林为此痛恨自己、咒骂自己,怎能就这样让母亲孤独的死去!

此后,每当想起母亲,季羡林仍旧会满眼泪水。自小离家,没能好好侍养母亲成了他悔恨终生的事情。季羡林家乡的一位婶子曾向他转述他的母亲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若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麽也不会放他走的!’季羡林在《赋得永久的悔》中写道:‘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麽名誉,什麽地位,什麽幸福,什麽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九十高龄的季羡林回乡扫墓,跪倒在母亲坟前,老泪纵横……

读到这里,我的心为之震动,我在上一篇读书笔记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忽然有种感觉,季羡林的叔叔将他带出家乡,走进课堂,继而迈步清华园,结识了那么多志趣相投的挚友,又得到了文坛大师们的教诲与垂青,自己也终于荣登此列,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虽为此而饱受思亲之愁、寄人篱下之苦,仿佛也是值得的。’现在,我懊悔自己怎能如此不负责任,如此轻狂的下这样的评语!尊敬的季羡林先生,请原谅我的无知。

篇9: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

暑假中,我读了《朱自清散文集》一书。其中《匆匆》一文使我印象深刻,让我明白了要珍惜时间。

这篇散文举了许多形象的例子来说明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我们人类做一些事时,不能让时间复返。文章中,我读到了许多好句:燕子去了,有在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柳树枯了,有在青的时候……

我默默地算着,四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时间匆匆,岁月匆匆,我想要回首过去,曾经的日子仿佛轻烟,模糊不清,我留着的痕迹一干二净。

我在玩电脑时,时间,便伶伶俐俐地跳过电脑,我伸手去抓它,它却逃之夭夭,面对逃去如飞的时间,我发起了愣,等我清醒时已是下午,我叹了一口气,时间又从叹息旁闪去。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睡觉时,时间蹿过我的头,走过我的脚,飞向远方。第二天一早,似乎设什么也没发生,只是太阳已不是昨日的了,昨天飞过窗前的是一只老鸟,今天飞来的却是一只雏鹰。

考试过后,我发现自己可惜地错在一道题中,我好想让时光逆流回到考试,取得好成绩。

我要学会惜时,只有这样,人生才不会空虚,而是充实。

篇10:冰心散文集读书笔记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冰心散文集》的书。它是著名作家“世纪老人”——冰心奶奶的著作。这本书里有高兴,有伤心。十分好看也十分感人也十分有意义,其中有一篇十分令我感动——《咱们的五个孩子》。

这个故事讲述了:5个孩子的父母去世了,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关心 ,受到了像父母一样的爱。

解放后,人民的生活提高了,孤儿再也不孤独了,他们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关心 ,受到了像父母一样的爱。

现在是21世纪,祖国解放60周年。生活十分的优越,科技也十分的发达。孤儿们都在像家一样的福利院,受到人民的关心与保护。我们都应该感谢毛主席。但现在的孩子却“生在福中,不只福。”吃最好的,穿最好的,但还说自己的不好别人的好。还乱花钱,浪费水资源。还有一些孩子学习一点都不刻苦学习马虎,作业的字很丑。

让我们一起努力,使祖国更加美丽,使祖国更加灿烂使祖国更加辉煌。

篇11:席慕容散文集读书笔记

1、一轮明月挂在这静谧的夜空中,照亮了大地。微风吹拂着沙滩,我们迎着风看着远方,默默地等待。

2、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更不知道此时的选择是否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后悔是于事无补的,我认为只要我们为此尽了力,即使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也应该宽容自己。

3、如果这个世界上有我们真正爱的人,有我们真正牵挂的人,那么我们一定会留恋这个世界。

4、幼小的孩童那水灵灵的眼睛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当幼童笑着舞爪时,大人们会会心的微笑,原来我们热爱的还是那份纯真和天然。

5、孩童高兴就笑,委屈就哭,任何表情都表现在行为上,而很多的成人却要隐藏自己的心情,我们将之称为成熟,原来孩童是自然的产物,成人是社会的产物。

6、从小到大经历过无数次的离别,或亲人、或朋友、或同学,每次的离别都会带来忧伤,虽然时间已经冲淡了这一切,将之变得模糊,可一旦想起总会感觉世事无常。

7、人性是人的共性,不论你多么伟大,依然在这个范围内。

8、虽然上帝没有给你惊艳的容貌,但你却拥有惊人的才华和善美的心灵,我们从心底里尊重您。

9、美丽的事物总是及其短暂,可美丽的事物总能给人无法抗拒的诱惑

10、善良也应该具有理性,否则你就会成为愚钝的怜悯者。

篇12:席慕容散文集读书笔记

真挚灵动,静默素雅,我提墨笔,墨迹淡淡绵延于这本《席慕容散文集》上,八字,唯有这八字,才可抗之。

我终被她那细腻动人的笔调打动,喜欢她那真诚不失温情的文字中,喜欢她那时馨时忧的情怀,曾经读过许多名家的散文,若论素雅者,当是席慕容女生当之,听陈老师说,在她那年代的时候,席慕容的散文诗歌就已走进人们的文艺世界了,兴盛一时至今未减。

读久了那气势磅礴的文体,其实细细品来,还是要添一下温婉的气息,尝试开始慢慢接受席慕容女士的典雅之气,觉得,是花开时,愿喜;花谢处,悲叹。带给你一个女子的婉柔绰约,笔若流彩,透出生命中的爱,爱中的美,都如一张沉博绝丽的画卷般缓缓展开在眼前,方觉得这妙不可言,在触及时发现那金风玉露一相逢的无言心动。

她曾说:“: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她的心中,因此常常拥有一份感恩与感动,感恩之心对于我们是必不可少的,活在这个世上,世间万物,哪怕是一草一木,也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在享受着美好人生之时,千万不要忘了这生活种种享受,缘起何处,是谁赠与,方可学会感恩。

一种如痴如醉,又融入一种梦幻般的不真实,好比在孤寂徘徊中不免起了疑心,犹如潺潺流水般拂过心头。

窗前月下,彼岸繁花,其中有一篇散文,叫做《窗前》,本文主要讲了作者于四十年后重返台湾,窗前依旧,可台北却早已是物是人非,作者在老师家看到的那树苍翠欲滴的芭蕉,想起自己家窗前也曾有过这样的芭蕉,我对最后三段感触很深,在经历过人生的磨砺之后,重返台北却看见现在的.它灯红酒绿,不复当年,人与人的眼里充满着欲望,看到这,估计相信谁都不忍看到这样,叹的是物是人非,悲的是人心不古,只有窗前布满灰尘的古琴依旧在操守着那个时代最后的声音,多么的悲哀!得何以喜,失何以忧,见那绿姿芭蕉,才知对沧海桑田的悲痛!

嘴角漾起微微弧度,淡淡的客气中仿佛是融入了丝丝暖意,于是我甘心不去想,不去说,只是静静的翻页,沉醉在她的文字中——

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读她的作品,对心灵好好净化再好不过,席慕容,她是真正一个热爱人生的作家,不会以玩弄文字或者蛊惑人心为荣。

篇13:《冰心散文集》读书笔记

冰心是少年儿童文学作家,今年寒假,我也阅览了一本她写的书——《冰心散文集》。这本书是由散文、诗歌、小说等堆积在一块儿构成的。因为每一篇的篇幅都不是很长,所以我很爱读。渐渐地我发现了冰心奶奶写的.书都有一个共同的独特之处——爱。她爱蓝天沧海,爱河流山水,爱花草树木……但他最爱的还是我们祖国的花朵。因为在她的眼里除了宇宙,孩子就是最美好的。在她的文章中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自然,在她的世界中到处都有爱的身影。读后给我印象最深的依然是选编在小学课本里的两篇文章《寄小读者的信》以及《给当代青少年的信》。

《寄小读者的信》中告诉小读者如何写文章。我总结了几点,第一是要多写、多练,如果有自己印象深的就记下来,这样在写时不仅知道自己写什么,而且表达的感情也最真实。第二是要多读书,吸取书里好的地方,比如写作要领、修辞伎俩、好词好句等等。第三是写作时忌讳去模仿以及抄袭,也最忌讳无病而呻。

《给当代青少年的信》就是告诉我们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因为要使我们感情升华,充满魅力,就必须多读书,还要读好书。比如读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还有现代很多文学作品,我们还可以通过电视、电脑等这些先进的设备来了解更多知识。

冰心的巨著分四个部门,一是旧事、二是寄小读者、三是有关女人、四是冰心自转。我会继续读下去。

有你的风景范文

《同一蓝天下》朗诵晚会主持稿

天使的声音散文

《天使的声音》的阅读答案

天使的声音阅读题答案

深沉的痛散文

同一片蓝天下600字作文

跟自己比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以完美的暑假为题目的作文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散文随笔

乔叶的散文集读书笔记
《乔叶的散文集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乔叶的散文集读书笔记(精选13篇)】相关文章:

写作协会通知范文2022-11-19

高二散文诗歌:贴近!拥有?2022-08-08

散文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2023-07-27

阳光地带随笔2023-05-15

以完美为话题的作文2023-04-06

生命的尊严作文「精选」2023-10-07

以完美为话题的700字作文2023-11-16

我与书的抒情作文2022-04-30

机遇的语文写作素材2023-10-22

感情那些事情感散文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