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饲料安全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合集9篇)由网友“xshaol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乐山市饲料安全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乐山市饲料安全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乐山市饲料安全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饲料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近年来,饲料安全引发的经济、政治问题屡屡发生,1990年西班牙发生因食入含有盐酸克伦特罗的饲养动物肝脏而引起43个家庭集体中毒.
作 者:胡光 作者单位:乐山市畜牧局 刊 名: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LESH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年,卷(期): “”(4) 分类号:F4 关键词:篇2:新疆天保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新疆天保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针对新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指出了新疆天保工程建设中森林管护、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森林经营的'发展对策.
作 者:帕尔哈提・吾吐克 PARHATI・Wutuke 作者单位:新疆林业厅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产业发展办公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刊 名:防护林科技 英文刊名:PROTECTION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 分类号:S753.9 关键词:天保工程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篇3:我国国家生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国家生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近年来,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生态安全涉及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主要包括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和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社会的安全.当前,我国生态安全面临着水污染严重、国土流失加剧、大气安全形势严峻、自然灾害频发等主要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生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资源保障.作 者:丁正亚 徐岩 DING Zheng-ya XU Yan 作者单位:丁正亚,DING Zheng-ya(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徐岩,XU Yan(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期 刊: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l:JOURNAL OF GUANG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年,卷(期):2010, 21(1)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国家生态安全 主要问题 对策篇4: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对策论文
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对策论文
摘要:为探讨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方法,常德市从粮食质检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开展现状调研,提出了加强市级粮食质量监测机构能力提升、对县级粮食质量监测机构进行补贴等合理化建设建议。
关键词:粮食;质量;监管;体系建设
粮食供应保障模式要由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1]。为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粮食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按照“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要求,国家粮食局从2017年开始,在人口大县(市)、产粮大县逐步建立粮食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完善检验检测功能,开展第三方检验检测。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将粮食质量监管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职责,加强粮食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监测,及时排查粮食质量安全隐患,适时发布粮食质量安全信息,从而保障粮食质量安全[1]。因此,开展粮食质检体系现状调研,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和相应对策,对于粮食质检体系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常德市粮食质检体系建设现状
1.1市、县两级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
常德市共有市、县级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9个,均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已经纳入国家粮食局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的有5个,其中市级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1个,县级粮食质量监测站4个。常德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成立于1981年,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名,实验室面积830m2,大型检验检测仪器设备150多台套,包括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等。1989年取得湖南省质监局检验检测资质认定资格证书,主要检测项目包括粮食质量指标、部分粮食卫生指标等。县级粮食质量监测站除石门县外,均取得湖南省质监局检验检测资质认定资格证书。鼎城区、桃源县、汉寿县、澧县2017年纳入湖南省县级粮食质量监测体系项目建设。
1.2粮食收储加工企业质检体系建设
粮食收储加工企业设置的检验室比较简单,检化验设备仅能用于粮食常规质量指标的检测,难以开展粮食内在品质检测。此外,粮食收储加工企业的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如,粮食收购入库质量安全检验制度、粮食销售出库质量安全检验制度、储粮药剂使用管理制度、粮食质量安全档案制度、粮食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粮食召回制度等[2]都亟需完善。
2常德市粮食质检体系存在的问题
2.1市级粮食检验监测体系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能检验检测的项目少。目前检测项目局限于质量指标和部分卫生指标(粮食重金属、真菌毒素、溶剂残留)。二是检验检测水平不高。检验人员从业经验不足,还处于熟悉业务和能力提高的阶段,检测结果的稳定性与重复性都有待加强。
2.2县级粮食检验监测体系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个别县级粮食质监站尚未通过湖南省质监局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未取得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资格证书,不能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检验报告。县级粮食质监站专业技术人员检验检测水平低,存在人员老化问题,缺乏专业培训学习,技术力量薄弱,检验的严谨性难以保障。此外,粮食质量专项监测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3粮食收储、加工企业检验检测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大部分粮食收储加工企业在质检体系项目建设上仍存在欠缺。第一,检验检测设备不足,如缺乏食品安全指标(农药残留)设备、粮食质量卫生指标(粮食重金属、真菌毒素)等快检设备。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能力与实际需求尚有一定差距。第二,检验检测专业人员比较欠缺,由于受到地域、待遇等的限制,缺乏粮食检验检测专业技术人才,检验检测能力范围有限,造成不会检、检不快、检不全等问题。
3常德市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对策
3.1进一步提升市级粮食质量监测站质检能力
根据《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关于在流通领域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通知》(财建[2017]290号)精神,市级粮食质量监测站应配合本省省站建设形成以“省级粮食质量监测中心为核心、区域重点粮食质量监测中心为支撑”的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3]。市粮食质量监测站应具备的主要职能有: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品质测报和监测,开展相关的检验把关服务,协助省级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开展相关业务工作,以省级粮食质量监测中心为示范,拓展工作业务范围。依据国家和行业粮食标准以及国家有关规定,具备检验主要粮食质量指标、品质指标、主要安全指标和域内必检指标的能力。基于常德市粮食质量监测站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市级粮食质量监测站应结合粮食检验工作实际需要提升能力建设,推进新的检测技术平台落地,继续增加可检项目,扩大业务范围;加强专业技能和业务培训,积极组织检验人员参加省内外的集中培训和各项实验室能力验证比对考核,积极参加行业内相关资格考试。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理论水平和检测能力;继续扩大人员建制,选拔素质好、作风硬、专业对口的人才进入粮食质检队伍;依托粮食行业专业优势,按照服务于社会和公正检验原则,积极开展第三方检验监测服务。
3.2继续健全县级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根据《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精神,建立与完善市级和县级粮食质检机构构成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实现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形成四级工作联动。其中县级粮食质量监测站应具备的主要职能有: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品质测报和监测,开展相关的检验把关服务;协助与支持市级粮食质量监测站和省粮食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开展相关业务工作,承担下乡、进企业扦样和原始样品转送工作,为粮食市场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具备检验主要粮食质量指标、主要品质指标和主要安全指标快检筛查的'能力,同时具备原始样品转送能力。基于常德市各区县现状,提出如下对策:结合湖南省“优质粮食工程”,优先选择已有质检机构建制、产粮大县或人口大县(市区)进行重点建设。将粮食年产量10万吨以上或人口在80万以上的桃源县、鼎城区、汉寿县、澧县纳入湖南省第一批县级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项目建设。根据县级粮食质量监测站的功能定位,确保资金、场地、技术人员培训到位,基本仪器设备添置齐全,并逐步承担起相应的粮食检验监测任务。在2018年完成4个县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项目验收;针对粮食年产量5万~10万吨或人口50万~80万的临澧县、津市、安乡县,启动湖南省第二批县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项目建设,预计在2019年完成。争取到2020年将石门县纳入湖南省第三批县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项目建设。
3.3不断加强粮食收储加工企业质检体系建设
市、县两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督促指导,严格落实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以企业自筹自建为基础,根据企业自有检验机构基本情况,采取“先重点建设,示范引领,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的建设思路,2018年重点指导桃源县、鼎城区等“好粮油示范县”建设。抓好龙头企业质量自检能力建设,确保重点龙头粮食收储加工企业按照食品生产许可要求,建设与企业经营规模及品种相适应的质量检测机构。检验室和检验设备必须与产品所检项目相匹配,做到检验室布局合理,检验设备的数量、性能、精度满足相应的检验方法标准要求。配备一定的专(兼)职检验员,检验员应熟练掌握检测技术,担负相应的粮食质量和卫生指标的检验工作。
3.4争取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县级粮食质检站项目建设资金以中央财政补助和地方财政配套、建设单位自筹为主。市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优质粮油工程”中的粮食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项目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对市、县两级粮食质检站的建设投入力度。努力争取本级政府重视和相关部门单位的支持,确保检验监测机构的日常运行经费来源。
篇5:医院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挑战和对策
医院是治病救人、人民聚集集中的公共场所,确保医疗救助的顺利进行,以及医院的安全,必须严格控制医院的安全工作,保障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医院的安全工作面临着不少问题。由于医院流动人员多、贵重医疗设备多、危险品多,曾发生不少治安案件,屡次发生医疗纠纷,另外也存在着医源性隐患,这是医院安全工作的难点,这就表明了医院安全管理的难度。面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对医院安全工作采取新方法,制定新措施,保障医院健康稳定的运作和发展。
1 方法
分析各种影响医院安全的因素,以及导致医院不安全的原因。
1.1 安全意识淡漠是引发事故的根本原因
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松懈引起的。从医院发生的安全事故来分析,主要由三种层面引起的。一是领导对安全管理疏忽,多考虑经济效益,不重视安全工作,没有把医院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位,往往是等重大事故发生了才引起重视;二是肇事者的.安全意识不强,对待安全麻痹大意,对存在的事故隐患存在侥幸心理,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三是对待安全工作防范意识淡薄,对待本来能够消除的隐患凭“经验”行事,结果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1.2 违章作业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
有些医院没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无章可循;有的单位虽然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但不按照制度实施,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制度仅仅是纸上、墙上的堆积,执行人员没有领会照办。这就使得医疗人员不按照规程作业,违法乱纪行为就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有些工作人员为了省力、省事,不按照规程操作,引发了安全事故。
1.3 工作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不能正确处置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在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或者治疗副作用导致病、残、亡的患者,平均每十个住院者中就会出现一例;比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发错药、打错针;防火防盗岗位工作人员擅离职守;特殊要求的岗位工作人员无证上岗,或者使用临时人员顶替,一旦遇到事故,由于技术不娴熟,对设备性能又不了解,就会手足无措,本应该控制的事故失去处置的有利时机,造成大事故。
1.4 潜在的事故隐患是事故发生的诱因
潜在的原因是发生事故的隐患,有些事故从表面上看是突然偶发事件,其实是由某种情况逐渐发展来的。比如,设备检修人员工作不细致,有些员工安全技术、业务技术不娴熟,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工作不到位,责任不到人,潜在的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的排除和整改。
2 结果
2.1 强化安全意识 实行系统化管理
强化医院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对医院人员实施思想教育、工作质量和安全意识的培养,抓好“三个度”和“三个重点”的工作。教育培训的内容有高度,教育培训的对象有广度,教育方法有深度;把新员工岗前培训作为重点,把要害岗位的人员作为培训管理的重点,把各级的责任人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协调性和各项制度的统一性,从联系的角度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取得安全管理的主动权。
2.2 强化责任意识,实行标准化管理
责任是抓安全的核心,作为医院来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贯彻“安全低于,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健全各项安全管理组织,控制好医院、科室、责任人之间的明确关系,医院的法人代表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进行总负责;同时建立规章制度,规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规定各级的安全管理责任,确保各方的安全;把安全管理纳入考核的内容,做到奖惩分明,提高工作人员安全责任感。
2.3 强化管理功能,实行制度化管理
对于整个单位,实施制度化的安全管理理念是开展安全工作的有效方法。把安全工作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逐级落实,落实到个人;明确安全管理的工作标准和任务;把责任和标准明确到人、时间、对象和考核效果,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可以举行、可操作性,避免部分人的随意性、盲目性,逐步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
2.4 强化法律意识,实行规范化管理
在医院管理中,安全工作要归入法律和行政法制监察的性质,采取法律手段规范医院安全管理工作。在医院全体人员中,全方位、全过程的宣传、强化法律意识,增强大家的法制观念,把安全管理工作与法制管理相结合。加强法律、法规和安全条例的学习,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完善安全教育体系,健全员工培训制度,实施规范化的管理。
2.5 强化内涵建设,实行科学化管理
医院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体系,实行科学化的管理是医院的重要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安全管理建设必须不断更新,要依靠科学,尊重科学,传统陈旧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必须发展科学管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新型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化的安全管理。
3 结论
安全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医院的良好发展需要稳定的环境,结合医院安全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必须制定符合管理需要的管理构架,采取与发展相结合的有效的措施,保障医院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医院的健康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天平. 对综合性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几点认识[J]. 中外医疗. (13)
[2] 陈康,刘晓滨. 租赁肿瘤放疗设备一例谈[J]. 中国卫生经济. (12)
[3] 孙玲. 寻找失去的奶酷[J]. 中国卫生产业. (09)
篇6: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问题研究与对策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问题研究与对策
导读:资金不足问题目前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所以,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及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而言,构建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资金不足问题目前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融资困难成为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对融资困难原因的分析,发现担保困难又是“瓶颈”中的“瓶颈”。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实力弱,因而融资风险大,而又没有相应的担保体系为其进行融资担保,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从风险控制与管理的角度出发,不愿意对其进行融资,造成中小企业的发展得不到足够的融资支持。所以,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及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而言,构建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势在必行。
1.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难,这一方面与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金融政策有关。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缺乏抵押品以及财务的不透明,从而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是出于劣势。另外银行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政策,从而使得中小企业始终处于资金饥渴状态。中小企业在从正规金融取得贷款较难的情况下,不得不求助于非正规金融,以解决企业资金的燃眉之急。其次,中型企业与中小企业融资的本质的区别。对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商业银行的贷款准则、管理办法是基本一致的,不存在太大的差别。但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估、贷款对象寻找、贷款管理体制以及贷后管理,则与大中型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小企业融资中,真正陷入困境的是小企业,而非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往往被视为一个整体对待,忽视了小企业与中型企业的差异,这也是差别较大的原因。
1.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是中小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难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据统计,各种不同类型的小企业, 1/3甚至1/2的企业将在3年内关闭,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小企业关闭率更高,只是由于小企业的开办率更高,才使企业总数逐年不断增长。但这丝毫也不能掩盖中小企业的易变性和其巨大的经营风险。这给其融资带来根本性的影响。问题二是中小企业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一般而言,企业的负债能力是由其资本金的大小决定的,通常为资本金的一个百分比例数,中小企业资产少,相应地负债能力也就比较低。问题三是中小企业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加大了融资的复杂性、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中小企业以多样化和小批量著称,资金需求也具有批量小、频率多的特点。这使融资的单位成本大大提高,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少量的资金需求量将使其融资利率比上规模的资金融资利率平均高出2-4个百分点。
2.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原则
最近以来国家已采取措施,如要求各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并提高了中小企业借贷的上浮利率的幅度,以鼓励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工作。然而,目前效果还不理想。其原因在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和资金扶持政策尚处于起步阶段,融资渠道和政策体系还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相应的融资担保体系尚未健全,在这种情况下探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对策,可大大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成功率。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宗旨,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核心,坚持以市场运作,政府积极引导相结合,加快发展和规范管理并重的方针,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展成为信用记录、信用评价、信用担保相结合的社会信用机构,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逐步成为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化信用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原则,一是政府指导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促进发展和防范风险相结合;开展信用担保和提高企业信用相结合;适度竞争和行业自律相结合。二是坚持法制化、市场化、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力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3.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对策
3.1建立在保项目的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以信用记录、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发布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管理系统,强化中小企业信用观念,严惩失信行为,以贷款银行的贷款风险预警系统为基础,对在保项目进行跟踪监测,在动态中控制受保企业风险。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预警的`主要方法是,建立以“不良资产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盈亏状况、资本充足率、费率变动的状况、担保风险度的变化、内控完善程度以及市场风险水平”为核心的整套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具体指标有:1、不良担保率超过一定比例,或不良担保率不降反升;2、总负债与总成本的比例超过一定比例;3、应收与未收担保费与担保费收入总额的比例超过一定比例;4、经营效益急剧下滑或亏损增加。
3.2设立保审委员会,建立健全审保偿分离制度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设立保审委员会委员由5-9人组成,保审委员会设立主任一人,主任不享有赞成投票权,但拥有一票否决权。 中小企业审保偿程序是:第一,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第二,银行审查贷款要求,并将需要担保的企业申报担保机构;第三,按照企业所在区域考核其资信;第四,担保机构进行综合平衡,决定是否给予担保、何种形式的担保、担保的比例;第五,担保机构与贷款银行签订保证合同;第六,承担担保责任。
3.3实行担保业务内部稽核制度
内部稽核可以定义为:“企业内部为企业服务的,对控制系统和经营质量进行独立评估的一项功能。它客观地检查、评估和报告内部控制是否足够,以确保资源得到有效、适当、经济和高效的使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稽核的范围,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财务和经营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以及这类信息的辨别、衡量、分类和报告方法;2、对经营和报告有重大影响之政策、计划、措施、法律和规定的各项保障制度,并判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否遵守;3、保护资产的办法,如有可能证明这些资产的存在;4、评估资源使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5、操作或程序是否与计划吻合,并确定其结果是否与原定目标一致。
3.4创新思路,采用多渠道反担保措施
一是要求受保企业提供反担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4条规定:“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时,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反担保的方式既可以是债务人自己担保,也可以是其他人担保,反担保人必须是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法人和组织。二是要受保企业提供反担保物。在设定反担保物时,应首先以存单及其他有价证券作质押。然后再以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作抵押。三是第三方提供担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反担保人可以是债务人,也可以是债务人以外的其他人。四是选择合适的贷款担保方式。充分运用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或运用企业互保、联保、贷款保险等形式,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问题。
3.5建立贷款银行、受保企业与担保机构的共担风险机制
防止银行放松对借款人的审查,要通过合理的担保比例来增强银行的贷款责任。担保机构一般承担70%,其他部分由银行承担。担保机构的比例,法国是50%、日本是50-80%、德国是50-80%、美国是80%、加拿大是50%。
3.6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利用现代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使决策管理层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管理规章,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本单位的各种会计、统计数据和其他经营管理信息,从而保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各项决策和业务经营活动建立在充分的信息支持基础之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管理信息系统应当做到信息来源广泛、处理迅速、传递快捷、反馈及时,特别应注意信息的预测功能,适时调整业务经营方针和发展策略。
篇7:水产市场诚信体系建设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水产市场诚信体系建设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调研报告
【摘要】诚信是当前社会关注焦点,市场诚信体系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市场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剖析了市场尤其是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在诚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针对性措施与对策,为适应当前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要求进行了有益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市场 诚信 体系建设
近几年经过批发市场的整合、升级改造和创文工作开展,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逐步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市民面前,诚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改善,取得了广大市民的认同和好评。水产品市场管理曾经历过由不成熟至逐步规范的时期,诚信与质量问题曾十分突出,它的情况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它的经历与发展充分说明,无论哪个行业,只要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加强宣传教育,狠抓措施落实,完全可以稳步推进、努力实现诚信经营,充分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同时打造出自身的品牌名片。现就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近几年诚信体系建设管理工作作简要探讨。
一、市场诚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国内批发市场,尤其是非标准品、工业品的农贸市场,诚信问题主要集中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尽管表现和手段各异,但其利益所趋是诚信问题产生的根本诱因。水产品(海鲜)交易市场由于其价格高、大众对水产品知识普及率低,产品质量的标准化不足,完全自身诚信和经验性判断,因而也成为诚信体系问题重灾区。根据水产行业特点,通过与国内大型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管理人员和从事水产品批发的业户深入交流,对水产品批发市场诚信体系存在问题进行摸查,主要问题如下:
(一)市场化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是产生诚信问题的基础
一是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不健全,未能形成对产品质量的定期检查监督机制,给一些铤而走险的商家有机可趁,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二是由于市场交易量大、交易时间短、流转快,而检测、复检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抽检结果尚未出来时一般情况下该批次已经发往全国各地,难以实现对市场每天上百多品种逐一检测;三是市场自身无执法资质,监督力量有限。即使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不合格行为,发出整改通知书进行整改,但力度不够。
(二)经营者盲目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产生诚信问题的关键
1.在“量”上下功夫,从重量和价格方面欺骗消费者。
短斤缺两:使用不合格、未经强检的磅秤,秤本身有问题,将重量称大;秤准心不准,磅秤虽检验合格,但在称重时使用小手段比如趁消费者不注意时压脚、用绳拴住石头拉秤盘等,导致短斤缺两;盛装水产的筛的边沿加铁丝箍,称完水产出筛重时去掉铁丝箍,将铁丝箍的重量转嫁给消费者;使用重达2两的黑色厚重塑胶袋,盛装水产时向胶袋灌水,将胶袋、水的重量转嫁给消费者。
价格欺骗:由于水产品批发市场环境较差,路面湿、车辆多,业户利用部分消费者不愿多逛市场、货比三家的心理,报大价格;利用部分消费者“忘性大、少事儿”等心理,计算过程中耍滑头,如双方谈好价格60元/斤后开始选货、称重,实际计算时按照65元/斤计算。
(二)表现在“质”方面,次品、不合格产品层出不穷
以次充好:比较常见的是使用黑色厚重塑胶袋,趁消费者不注意时将已死或濒死的海鲜放进袋子充当鲜活海鲜;以养殖充野生,以低端货充高端货的现象也经常存在。
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是现阶段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焦点,而产生食品安全的问题根源主要有:一是经营业户随意添加影响食品安全的药物,在运输途中减少残损、提高存活率;二是产区养殖户在对水产品病菌防疫时使用的部分药物,出现的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如产地在对鱼池实施消毒时,即便是空池进行,部分不合格消毒水一旦使用很难清除,残留时间很长,影响到日后养殖的水产;或者部分不良养殖户恶意添加药剂,以便水产品看起来更靓。
(三)消费者行业知识普及程度不高为经营者诚信问题创造了条件
海鲜价格相对较贵、品种繁多,且即使同一品种由于产地、养殖方式不同差异也很大。由于普通百姓接触海鲜机会少,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商家正是利用了大家的“善良与无知”,通过以养殖充野生、品牌掉包等措施,由此产生诚信方面的问题。有些种类的.海鲜比如老鼠斑,养殖的100多元一斤,野生的300多元一斤,一般大众消费者不懂得区分养殖和野生,业户将养殖的海产冒充野生卖给消费者;以低端货充高端货,比如海鱼、虾、蚌等,每一类又有很多品种,高端与低端价格相差较大,不熟悉水产的人很难区分细类,业户利用不识货的消费者想购买高端水产的心理,将低端货充高端货卖给消费者;冒充产地,类似于低端货冒充高端货,比如大闸蟹,阳澄湖、太湖、洪湖价格相差较大,偶尔吃蟹的人并无法从外观、口感上判断,所以很多大闸蟹大打阳澄湖牌,事实是阳澄湖下游支流养殖或者与阳澄湖相差十万八千里的湖水养殖出来的,又比如鲍鱼,很多湛江、福建产地的鲍鱼大打“大连鲍”。
二、近年来水产品专业市场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的措施和成绩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缺失会使交易成本提高,甚至会导致交易链的中断,影响经济发展的大局,给整个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意义重大。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有利于改进行政管理,提高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有利于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纵观几大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打造诚信经营的市场品牌,针对水产品批发市场诚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深入调研、找准切入点、成立管理委员会和商会等措施,其行业诚信建设工作正不断向纵深推进,特别是广州市政府对改造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提出的“1236”要求,即“一个目标(货真价实、有序经营)、二大成效(群众满意、商家满意)、三项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市场和工商两级投诉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六大措施(透明包装、统一量具、购物小票、复秤、红黄牌、诚信档案)的要求”,为市场经营的规范有序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主要成效如下:
(一)全面建立信用档案,建立多位一体的综合监管系统
将信用记录的好坏作为经营业主今后立足市场的重要依据,对信用不良记录的档户进行定期清理。
1.实施零售档诚信
保证书、保证金、胸卡制度。固定档以批发为主,量大且客户较为固定,一般不存在短斤缺两的现象,短斤缺两诚信问题凸显在零售档。市场管理方实施了零售档一律实施持卡上岗,并签订《诚信保证书》,缴纳一定金额的诚信保证金,办理实名制胸卡,营业期间一律佩戴胸卡,一旦发现有诚信问题、欺骗顾客,按违规程度扣罚保证金,并进行谈话教育,对违规严重的,实施停档、退场处罚,该措施实施以来,效果较为明显,零售档的诚信投诉率显著下降。
2.设置诚信监管专员,加大现场监管力度。针对零售顾客较多、诚信问题突出的两个饭市时段,市场管理方加强了对零售档的重点巡查,及时解决诚信纠纷,随机抽查盛装水产的筛筐,严禁零售档使用黑色厚重塑胶袋,主动提醒顾客去公秤处复秤。部分水产品批发市场设置了诚信专管员,佩戴黄色“诚信专管员”负责全场诚信监管的巡逻检查。
3.建立经营户诚信档案。对零售档实施一档一档制,每个零售档建立一个诚信档案,将诚信保证书、诚信违章及处罚记录、谈话教育记录等一一载入档案,根据违章记录适当加大对诚信问题较大、屡屡发生的零售档处罚力度直至清场。
(二)促进市场信息公开共享,建立全民监督机制
信息的公开共享是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前提,有利于减少市场主体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整。只有当信息可以查询匹配,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可以识别,才能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而提高失信的成本,才能让守信者享受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回报。
1.实施明码标价制度。重点针对零售档以及部分参与零售的批发业户,要求对当天在售的每一个品种实施明码标价。管理人员和现场保安加强巡逻监督,对未实施明码标价的品种予以标价或下架。物价部门不定期检查经营业户明码标价执行情况,对不实施明码标价的档口下达整改通知书,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2.协助做好水产品指导价。市场管理方每天及时、准确将选定代表品种的水产价格指数和一百多个水产品种的批发价格向国家商务部、市物价局、市农业信息中心和中国水产协会报送,各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在其官网上公布相应的指导价,市物价局在影响力较大的几大报纸上专栏公布水产品指导价,并在部分电台滚动播放水产品指导价。
3.实施公示制度,将业户信用信息公之于众。充分利用公共位置显眼处的广告栏、显示屏及广播等媒介对严重违规业户进行公示,对于性质恶劣、屡教不改的业户实施全场不间断广播,促进消费者获取业户的信用信息,该制度对水产品经营业户具有较大的震慑作用,部分水产品批发市场反映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设置24小时投诉热线,畅通诚信投诉机制。市场管理方设置消费者投诉热线,安排专人全天候接听投诉电话,现场管理人员及时有效处理投诉事件。市场管理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不公平、不公正情况,消费者或者市场经营业户可拨打市场管理公司内部设立的投诉电话,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管理监督。
(三)强化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和监督,搭建诚信经营硬文化
1.统一配秤并实施技术改造。为避免短斤少两行为,更好地做好市场诚信管理工作,经同技监等相关部门和电子秤厂家协商,结合水产品批发市场实际,对全场业户统一配秤,将场内经营用秤实施电子计价秤技术改造为“防作弊单键秤”:改造面板键盘,在与试验样机相同的面板上改造,键盘上仅留下“去皮/置零”键,其电路也与样机相同,其他按键无效(已去掉);软件改造,在开机自检后,只是将单价窗自动置入2.00,软件不变动。
2.实施强检和不定期巡查。业户经营用秤一律实施强检,强检合格并贴有强检合格标签的磅秤方可使用。磅秤维修人员定期对全场磅秤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无强检合格标签的磅秤予以没收,对私自改拆开铅封对磅秤实施改装的业户予以处罚,检查人员据实做好检查登记。
3.落实公平秤的有效监管作用。在市场显眼位置张贴指引,引导消费者对所购买的货物进行复秤,加大宣传力度,接受广大消费者的监督。复秤发现短斤缺两现象的,现场保安即时责令业户予以纠正,并按照规章对业户进行处罚。
(四)大力开展宣传教育,积极培育诚信经营市场
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两者缺一不可。要通过对全社会的诚信宣传教育,普及信用知识,增强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提高企业、消费者的信用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氛围,形成全民自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1.加强道德教育,提升业户信用。部分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联合属地工商所、派出所等政府职能部门,针对全场档户分批次、不定期召开档主会,印发市场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业户“水产品安全第一”、诚信、守法经营理念教育,道德良心教育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使业户不断提高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合法经营,共同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2.加强水产品知识宣传。市场管理方充分利用公共位置张贴各种鱼类、虾类、蟹类的图片,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水产知识;利用广播、电子显示屏,有针对性地滚动播放水产相关知识。
(五)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强化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安全不仅是诚信经营问题,也是触及法律及道德底线问题,因此,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将食品安全管理作为日常经营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1.实施市场准入制。根据水产品批发市场目前的运作机制,逐渐对条件成熟的水产品种实施市场准入检测。针对高危品种和以往检测问题较多的水产品种情况,分别实施每周随机抽检1次、入场每一车次抽检以及高峰时期加大抽检频率等措施,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部分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要求凡纳入市场准入制的水产品种,抽检不合格的,该车次水产全部退场。市场准入制的实施,有效实现了对重点水产品场内供应链全程监测。水产品批发市场正根据各品种的经营情况,逐步扩大实施市场准入制的范围。
2.加大检测力度。近年来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大了对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视力度,一方面着手进行检测硬件、软件的投入升级,不断提升检测资质和检测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不断充实检测队伍,加大食品安全检测力度。部分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由原来的对档口、对品种随机抽检变为对每个档口实施规定间隔时间段内强制检测,品种由检测站随机抽取,检测力度大大加强。对于抽检不合格的品种,停止销售该批次产品;复检仍不合格的,停止该品种入场经营,并销毁场内剩余的该品种水产;之后,经营业户自行送外检测,检测合格并提供权威检测机构合格证书方可再入场经营。另一方面,加强对海水晶、消毒水等添加剂的检测,并向全场管理人员和现场保安员公布合格添加剂清单,巡逻时一旦发现非清单内添加剂出现,要求先行下架并拿回检测。
3.强化溯源机制建设。市场管理方要求每个档口都认真、及时做好进、出货台账记录,确保货物进出能追源索源。管理人员每周都对各档口台账建立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台账不完善的予以谈话教育,并要求即刻整改。检查台账的同时,对于有进口货的业户,要求业户及时提交进货关税单复印件,无法提交进口关税单的进口水产不得入场销售。
4.加大监控、处罚力度。对现场实施全场视频监控、场方“水产安全责任人”巡检、保安线岗巡逻、场方管理人员抽查和业户专管巡逻的立体监管模式,确保水产品安全监管工作24小时在线;对违反食品安全管理规章的业户一经发现第一次作教育、警告和经济处罚,第二次则停档退场;对外售卖蛙类死腐品的,直接停档退场。
5.专设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小组,狠抓死腐水产管理。专设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场方管理人员、现场保安员、市场业户代表共同组成,主要负责水产品安全教育和法律、法规宣传工作,提高业户的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相关业户签订责任协议书,负责现场24小时的巡逻监管工作,督促业户做好死腐水产品的挑拣、收集和处理工作,严禁售卖死腐水产品,防止死腐水产品流向市场。现部分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对死田鸡实行统一运送至市卫生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每日处理回单都予以归档。
(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形成诚信经营的管理文化
1.开展诚信质量月活动。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内部组建联合检查小组,实行每周一次联合大检查。在诚信质量月,采用管理人员分片管辖,场方内部监管部门不定期监督检查形式,集中检查经营业户诚信六项措施的执行情况,包括统一使用透明塑料袋、统一量秤、统一购物小票、明码标价、复秤台及诚信档案制度等;对违规业户依照红黄牌制度处理,对违规物品(如黑色塑料袋、无强检磅秤)作统一收缴。诚信质量月活动的顺利开展,一定程度上营造了诚信、安全的经营环境,提振了消费信心,营造了安全、健康、和谐的消费环境。
2.开展“文明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部分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巩固文明诚信、质量安全建设成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联合地区内各市场主体成立联合评选小组,对全体经营户开展“文明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各市场主体按职能分线做好现场检查,完善检查记录,做好月度总结。联合评选小组根据各市场主体每季度推荐的“文明诚信经营户”候选名单进行复查,最终确定“文明诚信经营户”。对于评选上的“文明诚信经营户”予以挂牌,挂牌后如发现违规现象,立即对该经营户进行摘牌处理。
3.推动使用白色透明塑胶袋行动。针对水产品市场普遍存在的诚信问题,禁止使用黑色厚重塑胶袋,统一使用白色透明塑胶袋,管理人员和现场保安加强巡逻检查,重点加强对零售业户的巡检,一旦发现有业户使用黑色塑胶袋一律予以没收,对于同一档口,反复没收三次以上的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这一措施的推行,使用黑色塑胶袋的业户大大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以次充好现象的发生。
4.深入整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专项活动。针对冒充阳澄湖大闸蟹较为普遍的现象,市场管理方要求每一个打“阳澄湖大闸蟹”招牌的业户必须出具产地证明,具体包括:政府部门出具的商标注册证和品牌地理证明、行业协会出具的品牌证明以及养殖场出具的经营授权书。对于无法提供阳澄湖产地证明的,一律不允许悬挂阳澄湖招牌,否则予以一定的经济处罚,并责令全部下架。另外,针对交易量大的带子等个别品种,要求入场必须提交产地检测报告,市场管理方根据产地检测报告情况对带子经营业户采取不同的抽检力度。
要真正打造成为诚信品牌市场,保证产品质量,坚持守法经营,仍然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源头产品的质量保证,因此需要同行业共同构建质量与诚信的合作链机制,包括异地市场管理与集散地市场管理联动管理机制,让质量保证与诚信经营的企业和养殖户进场经营或合作经营,将不合格的供应商、养殖户拒之门外,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经营市场的品牌,让更多的市民和消费者放心消费。
近年来,部分大型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全力推进诚信管理工作,得到了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文明诚信经营取得初步成效。其在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中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诚信建设与管理经验,值得大家共同探讨,借鉴。只要各行业都能够坚持行业的诚信管理,就能够推动和打造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让整个国家的人民都生活在详和、愉悦的生活环境之中,无需担心自己成为食品安全的牺牲品,彷徨不可终日。
作为经营者及行业管理者,也要加强自身自律与管理,维护自身的信誉,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能成为不法之徒的保护者或代言人,将产业诚信推到风尖浪急的之中,成为行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成长经验与管理方式和做法,值得大家共同探讨,共同维护,不断完善和提高。
篇8:实行“一免两补”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又对我省实行了全部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对粮食直接补贴和对良种补贴(以下简称“一免两补”)等一系列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尤其是种粮的积极性。随着当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民主管理权和经济收益权的进一步扩大,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诸如:过去催粮要款等很多事情不再需要基层党组织去做了,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基层党组织设置是否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乡村公益事业如何搞?乡村债务拿什么还?如何保证农民负担长期不反弹?等等。着眼于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有效运行机制,结合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我们利用参加县委组织的“百名干部下基”促农增收工作和检查指导党建工作的机会,县委组织部重点课题调研组多次深入全县3镇6乡和14个涉及“一免两补”比较集中的行政村,通过座谈讨论、个别入户走访等形式,对农村实行“一免两补”后多方面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了解。在此基础上,分别到县财政局、县农委和县促农办等单位,进一步了解掌握实行“一免两补”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从而对我县实行“一免两补”政策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
取消了沿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使农民负担居高不下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同时农民种地不但全部免征农业税,还可以领到国家的补贴,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很多农民都说:“种地不交税政府还给钱,从古到今都没有过的事。”由于政策扶持力度大,农产品销售顺畅、价格上扬,全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十分高涨,我县农业生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但是,也引发了农村土地纠纷。随着农民对土地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农户间地界不清、转包合同不规范等为主的土地纠纷不断增加。据调查,今年备春耕期间,全县共发生各类土地纠纷100多起。这些纠纷调解起来很麻烦,县、乡、村三级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分散了不少的精力。
篇9:实行“一免两补”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一)乡、村集体经济薄弱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前些年,乡村在引导农民搞种植业结构调整、创办企业、推广新技术等方面还可以通过无偿使用机动地、减免税费、给予补贴或直接投资等方式发展经济,但目前积重难返的债务制约了经济发展能力。如前些年发展水稻生产占地问题。乡镇村租地发展水稻,稻农因水稻退出保护价造成减收,无力偿还租金,致使被占地农户得不到租金,原来乡镇答应以税、费抵顶租金,我省取消农业税后,现在乡镇无财力支付应承担的租金。
实行“一免两补”后,目前我县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绝大多数乡村组织因公益事业、“普九”教育、文明村建设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债务比较多,经济包袱沉重。据统计,全县乡镇债务达1580万元,村级债务达1209元,欠债最多的乡镇达890万元,欠债最多的村达80万元,全县平均每村欠债约14万元。这些债务压得基层组织喘不过气来,一些乡村领导忙于应付债主很难集中精力开展正常工作。税费改革之前,本来乡村债务风险就已经存在,但那时乡村可以通过向农民摊派以转嫁风险、通过多方借债向外转移风险、通过寅吃卯粮向后转移风险。“一免两补”政策取消了村提留等收入项目,村级收入渠道变窄,可支配收入减少,致使“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村级没有财力反哺农业、扶持农民生产,加之负债村较多,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领导方式方法和服务能力的弱化不适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形势要求。一方面,现在乡村组织管的事情越来越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包,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往往造成乡村穷于应付完成上边的硬任务,而忽视为农民服务的基本要求。个别乡镇前几年退耕还林的地块都是优质地块,有一部分农户将全部耕地都退耕还林,现在税费免收,还有补贴,兑现政策补偿款和种黄豆收入不成比例,农民感到吃亏了,怨声载道。另一方面,随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经济收益权、民主政治权的不断扩大,其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和强烈。农民在生产、流通、信贷、销售、采购、劳务输出等经济领域,在居住、环境、卫生、文化、教育、交通、消费、养老等社会领域,期盼着更多优质、高效、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因此,乡村组织服务能力的弱化与农民生产、生活、文化上的诸多服务需求反差很大。当前处于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农村工作从指导思想到工作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亟需村级组织转变原来以行政命令为主的领导方式方法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而目前,部分村干部不善于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不适应示范、引导、服务的工作方法,有的甚至对“干什么、怎么干”感到茫然,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困惑,直接影响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影响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当前涉及农村的改革一项接一项,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任务十分艰巨,保持农村稳定的压力也很大,迫切要求乡村干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好地肩负起领导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但令人忧虑的是,一些乡村干部精神萎靡不振,存在畏难困惑精神状态,工作积极性不够高。一些乡村干部抱怨,现在乡村债台高筑,“驴被别人牵走了,自已来拔橛子”,给别人收拾乱摊子;一些乡村干部觉得,现在农民不好管,上边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求又很多,压力很大;一些乡村干部认为,国家“一免两补”政策出台后,今后当干部“没权、没钱、工作没抓手”,工作不好干了,当乡村干部没啥意思。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的加快,农村大量优秀人才流失,目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后继乏人”问题极为突出,“双强”、“双带”型村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更是“选难”。目前,我县尚有8个村选不出党支部书记,由乡镇干部兼职。由于支部班子得不到有效充实调整,“双带”能力不强,缺乏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严重影响了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据调查,全县73个村党支部中,发挥作用好的有26个,仅占总数的35;发挥作用一般的30个,占总数的41;发挥作用较差的17个,占总数的24。
(四)村级组织传统管理约束手段的弱化与部分农民责任义务观念淡漠制约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农村实施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乡级统筹,统一纳入农业税,村级提留变为农业税附加,乡、村可支配财力收入明显减少。尤其是实行“一免两补”政策后,一些地方原有的“黑地”暴露出来,断绝了乡村组织经济收入上的重要途径,使乡村组织在财力运转上更加捉襟见肘。加之由上级转移支付的村级经费(我县每村核定为4万元)不足,仅够维持村干部的工资和日常办公费用。上述种种因素,造成村级组织自身无力发展村级社会公益事业。随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经济民主权、政治参与权的不断扩大,农民正在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顺民、联产承包后的农民,向真正意义上的公民转变。像过去那种通过收承包地、征收税费、罚工罚款等经济手段来管理约束农民现在不灵了、失效了,处理农村事务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应该肯定,经过多年教育,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整体农民素质还不是很高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农民无政府主义倾向抬头,根本就不服从基层组织的管理和约束。在处理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个人权益与集体权益关系时,往往只强调民主而忽视法制,强调个人权利而忽视个人义务,强调个人权益而忽视集体权益。全县近年来农民信访案件中,重复性上访占了一定的比例,农民反复上访、久办不绝,这其中固然有政府有关部门处理不合理、上访人不满意的因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案件是因为一些上访农民过分强调民主和权利,忽视法制和义务,不管有关部门的裁决是否合理、合法,只要结果对上访人不利,就层层上访或重复上访、缠访,由此导致了许多群体性事件,影响了农村基层的社会稳定。这类事例的日常表现是:村民应承担的“两工一车”有人不参加;应缴的税费有人拒不缴纳;通过筹资筹劳兴办公益事业,虽然经村民会议通过,大多数村民愿意,却在执行过程中因几个人不履行义务而给搅黄了。乡村干部反映,现在上边出台的政策,均倾斜于农民,特别缺少如何保护国家和集体权益的内容。据农业部门反映,近几年实行的村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问题,效果就不太好,一些村级事务和公益事业,常常是大多数农民愿意办,因少数农民顶着不办,干部也无可奈何。目前多数村级党组织在公益事业建设中对农民“呼唤”不灵,“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村干部憋气、村民有怨气,不尽义务的农民则越发“神气”。现今思想政治工作效力有限,又无强制性措施,乡村干部束手无策,感到茫然。
(五)农村党员整体素质偏低影响了党员队伍先进性作用发挥。一方面是少数党员党性不强的问题。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有些党员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革而不断发生变化,有的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仅仅是交2毛钱党费的关系,群众称之为“2毛钱党员”;有的党员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党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淡薄,只顾自己赚钱,表率作用不明显,党员的先进意识淡化,有消极负面的作用,老百姓称之为“群众党员”;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等等。另一方面是少数党员自身能力不济的问题。新形势下,“双带”能力成为农村党员队伍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但由于一些党员自身素质不高,文化层次偏低,年龄结构老化,对诸如“三个代表”具体指什么,何为世贸组织等知之甚少。甚至有的党员自身还在为“温饱”而挣扎,尤其表现农村党员干部中带头创造财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动一方共富的作用乏力,普通党员创造财富的能力比较弱,许多党员的能力跟不上,靠自身富不起来,跟别人学,又迟迟学不会,落后成为“无用党员”,时常被称之为“群众的尾巴”,致使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弱化,难以发挥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的党员自我完善的能力跟不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受不了各种考验,逐步落伍掉队。据调查,全县农民党员中,初中及以下的占78,46岁以上的占40;农民富裕户(家庭年人均收入3500元以上)中,党员户只占29.6。
(六)农村党组织设置模式化与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多元化不相适应。基层组织建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我们的基层组织常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一些农村党组织虽然还存在,但活动不能坚持经常或者流于形式,无法保证质量,甚至出现了支部会议都召开补起来的现象,支部已经处于半瘫痪状态,他们无力为党员发挥作用和发家致富提供有效的办法和途径,党员为生计或各自为战,或各奔东西。市场经济条件下,打破区域界限、行业界限的经济组织形式越来越多,同时农村党员在地区间和产
业间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大。由于按地域划分的农村党组织设置形式与经济组织形式不相一致,没有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给党组织活动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影响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双带”作用的发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小康目标,保持农村稳定大局,落实好党的政策的需要。几年来,嘉荫县委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三级联创”为抓手,不断创新发展党建载体,全力实施“三进一”工程(班子进一类班子、党员进一流党员、干部进一流干部),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基层干部和农民党员在实施主辅换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引带作用,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堡垒。
对策之一:千方百计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解决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
一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集体所有的土地、草原、林木、水面加强管护、合理开发,使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结合实施“畜牧强县”战略,把以绒山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做大做强,同时,加速土地流转,把大面积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手中,推广种植经济作物,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树立工业兴村思想。立足本地实际,以转化当地农副产品为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兴建项目,建立起可拉动当地经济持续发展的龙头企业。三是发展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立足服务农业、服务农民,创建专业协会、农村生产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一方面可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四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健全完善财务制度,严密财务手续,严肃财务纪律,加强村级财务的管理,堵塞各种漏洞,减少各项开支,缓解村集体经济的压力。五是有效化解村级债务。①制定清偿计划。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确定“区别对待,分类处理,综合治理,逐步消化”的原则,制定清债计划。②清收债权还债。清收债权或变卖资产要使用盖有乡镇农经站收款专用章和各村财务章的收款收据,收款收据和清收款项由专人管理。③盘活资产资源还债。如果收回欠款不足以弥补个人债务的,村委会可以通过盘活资产资源偿还欠债。④以账冲抵清债。村委会、债权人、债务人三方共同协商,以书面形式把债权转移给债务对象。⑤筹资筹劳还债。村委会常因兴办公益事业或为全村村民生产生活服务等形成一些债务,如果由农民承担这样的债务,农民既可以出资,又可以以物抵债。六是提升党建服务经济水平。深化“科技致富示范”工程、“电教致富”工程、县级部门包村等活动,使“抓党建”与“抓经济”有机结合,壮大逐村集体经济。
对策之二:抓素质升级,创新载体建设,解决党员“作用弱化”的问题
一是全面提升党员素质。①严把“入口”。保证把农村的优秀分子吸纳入党组织,敞开出口,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②加强先进性教育。把提高先进性意识内化为党员的自觉行为,提高科技素质,激励党员争做时代先锋。③畅通“出口”。开展经常性评议,加大处置不合格党员力度,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二是切实加强党员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的完善的管理机制,合理在协会等产业链条上设立党组织,随时掌握党员思想动态,促使其履行义务,发挥作用。三是搭建创先载体。为党员争先创优、发挥模范作用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并在一切可以扶持的环节给予最大的支持,使他们尽快致富,为一般群众做好带动和引导,成为一般群众学习的目标、模范的榜样。针对“无职党员在农村党员队伍中比例大、分布广、与群众联系密切”的实际,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首先是“支部设岗”,即由村党支部根据中心工作,结合本村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社会稳定等实际,“因事设岗”,如设立“科技示范岗”、“扶贫帮困岗”等具体岗位;同时注重不同党员个体能力的差异和特点“因人设岗”;然后是“党员选岗”,即由党员结合自身能力、特长等,自愿选择一个岗位,并向支部申报。最重要的环节是“定责”。包括制定“共性责任”和“个性责任”。前者是对上岗党员在党性修养、带头作用方面的统一要求,后者是个人制定的工作目标,由党员个人提出,党小组讨论,支部大会审查确定,并与其签订《岗位责任书》,用设定岗位、确定职责的办法,用量化和细化的指标,解决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渠道不畅,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使无职党员重新找到了发挥作用的舞台、位置和角色。有效解决农民党员宗旨意识淡薄、作用弱化的问题。
对策之三:围绕以人为本,抓好人才储备,解决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
一是扩大人才总量。要围绕选能人、建机制、抓管理、强班子,以强素质、改作风、增本领为目标,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和后备力量的培养,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活力。要把建好配强农村党支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作为工作重点,着力造就一支甘心为民、善抓经济、治村有方、群众拥护的农村一把手队伍。在干部选拔上,要放开视野,打破身份、地域、行业界限,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比素质、看能力,大胆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推选到领导岗位上。近年来,我县按照配备“双带”、“双强”型村干部的标准,为返乡初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优秀务工青年、“田秀才”、“土状元”、民营大户等建立了农村优秀后备干部人才库,将致富带富能人推上基层领导岗位,解决了“有人管事”问题,大大增强了基层班子战斗力。
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这个突破点。要以县、乡镇党校为主要阵地,多层次、大规模地抓好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既学政治、学业务、学经济,又教法子、换脑子、引路子,使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掌握新知识,提高服务经济、依法办事、做好群众工作、带领群众致富,以及应对复杂局面、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素质升级工程,建设科技示范基地,扶持党员科技示范户,培植党员致富典型,以点带面,推动了村级班子建设整体上水平。
三是遵循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基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今后,科学评价干部,要突出对“绿色GDP”、“可持续发展”的考察,坚持反对单纯以经济发展指标来衡量干部政绩的做法。应注重考核干部实绩。大力实施干部“赛选”工程,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同时,完善激励机制。要建立起与干部政绩大小、贡献高低相一致的奖惩制度,真正使干部功有所奖、责有所罚。对那些长期在工作条件艰苦、任务艰巨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长远发展的干部,要绝不亏待;对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确实有突出成绩的要追加奖励;要坚决支持和鼓励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能成事的干部,让不干事的没市场、不称职的退位子。2004年8月嘉荫县委出台了“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评选、奖励、管理办法”,重奖了2名工作业绩突出的村党支部书记,使他们老有所养,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对策之四:抓职能转变,解决领导方式方法问题
一是善于调查研究。研究新形势下农村生产的新特点及现实条件下的所需、所盼、所求,对症下药,更好地指导、服务生产。二是注重示范引导。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用实实在在的利益把广大党员及群众吸引到党组织周围。三是发挥服务作用。发展行业协会、村办企业,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拓宽服务功能,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四是转变管理职能。领导农村经济工作的方式由直接决策变为出谋划策,由直接指挥变为引导服务,增强抓经济、促发展的意识,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水平。
对策之五:抓民主建设,解决农民“有事不议”的问题
一是严格议事程序。“一事一议”筹资必须在年初编制预算,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乡镇政府批准,做到“有事有议”。二是加强村级财务审计。筹资执行专款专用,审计情况向群众公布,实行民主监督。三是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宣传学习,增强农民集体观念,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四是增强办事透明度。完善村规民约等制度,真正推行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实行民主决策和民主议事。五是坚持依法办事。村干部要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六是创新管理形式。推广“村务大会”、“点题公开”等形式,健全规范民主管理制度,促使村级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对策之六:改革农村党组织设置形式,解决组织设置模式化问题
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广泛联系的“市场经济”,乡村组织直接指挥农业生产无法满足农民多方面的服务要求,必须建立起与“大市场”、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村型较大,党员较多的村进行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改革的试点,可采取以下两种形式:首先依托行业进行分类设置。可在掌握农村实用技术党员中,按照自身特长划类,设置发展绒山羊养殖、北药种植、棚室蔬菜种植等专业党支部。其次以发展目标进行分类设置。也就是针对全村党员的现状,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按照目标的不同进行分类设置党小组。如根据经济发展目标的不同成立带头致富党小组,根据文化发展目标的不同成立文明守纪党小组等,充分发挥目标的激励功能,可以激发党员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的热情,在发展自我的同时,更好地奉献社会。
结合本地特点及发展产业需要,在农村建设起农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抓好党组织建设,消除目前农业生产存在的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农户联合生产意识差、品业发展缓慢、品业生产脆弱、难以形成优势等不利因素,进行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和工作的创新,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创造条件和提供组织保障,进而把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落到实处,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为有力地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组织创办协会。实行党支部班子成员与协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依托协会带动和服务农户。对于一些规模大、地域广的行业,则由乡镇党委牵头,跨村建立协会,形成专业乡镇、专业村的格局,以扩大优势产业。对于一些规模大、会员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及时建立党的组织,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努力做到协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扩大了农村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是坚持党管协会。注重加强党组织对协会的领导和指导,为协会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持和服务,认真解决协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切实保证协会独立自主地发挥职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组织保证作用。村党组织带领和引导村委会、党小组、村民小组和群团组织,积极参与协会建设;指导帮助协会选举负责人,为协会推荐各类人才;指导帮助协会建立专业分会、专业小组,完善协会的内部组织体系。其次,协调服务作用。党组织通过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为专业协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土地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政策、信息以及办理证照等方面的支持。第三,宣传动员作用。党组织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动员群众转变观念,消除思想顾虑,积极加入专业协会。
三是发挥党员作用。首先,让党员干部在协会中挑大梁。乡村党组织积极为协会推荐人才,帮助协会选配负责人。其次,加强教育引导。党组织在协会发展中,根据产业化经营的实际需求,对党员干部开展培训,同时要求党员干部要主动做好群众工作,为协会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第三,开展“双向培养”。使一大批党员干部成为致富带头人,使一大批符合入党条件的致富带头人加入了党组织。
四是加强协会管理。党组织主动帮助协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协会坚持“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帮助群众共同致富,在推广新技术、传授新技能、指导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会员提供无偿服务。同时,按照“双方自愿、互惠互利、契约管理”的原则,支持协会在提供种子、设备和销售产品等环节收取合理的费用,实现以会养会,不断发展壮大。
★ 化学工业发展对策
【乐山市饲料安全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合集9篇)】相关文章:
对乡镇产业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22-12-23
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政策选择2022-10-31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2023-08-22
调研报告竹木产业发展情况2024-03-19
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范文2022-12-06
小杂粮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23-09-08
会计调查报告范文3000字2022-05-25
对沈阳地区渔业产业化的几点思考2022-10-06
行业发言稿2024-01-30
加快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