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生物会考复习资料有哪些(共6篇)由网友“你爱我我爱你”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湘教版生物会考复习资料有哪些,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湘教版生物会考复习资料有哪些
湘教版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
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
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存(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细胞的呼吸作用。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⑺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生物圈中的生物:
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
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两类: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水分,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农作物受到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因素影响,为农作物提供养料(无机盐)。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
普遍存在的。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鼻孔小;
骆驼刺地下根系发达,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吸收大量水分;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有利于保温;。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
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①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② 植物是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他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因而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常常被称为分解者。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
③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
生物会考复习策略
一、优化复习内容
首先、在考试内容的要求范围内,通过认真研究课标、教材;研究考点知识在学科体系中的作用地位,以及与高中学段知识的关联度;研究考试性质和题型特点及赋分要求,把考纲要求考查的知识科目分为“A级——必考知识、B级——可考知识、C——级不考知识”三级复习目标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向大多数同学,突出复习那些必考和可能要考的内容,集中精力解决考查知识中的重难点问题,突出学科的核心主干知识和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以核心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的不变应试题的千变万化。并通过狠抓巩固落实,让学生把知识学活会用,才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其次,整合优化复习内容。初中生物学中的基本事实和基本概念较多且繁杂,学生日常学习积累下来的知识基本处于碎片化和散点式状态,难于被记忆和系统理解。在复习内容处理上如果能以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为主线,如从各级生命层次的基本结构、生命的基本功能、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等几个方面梳理重整复习内容,让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清晰或不清晰的知识能勾连起来,达到融会贯通,使学生掌握的核心主干知识板块化、系统化、有序化、网格化。并通过表格整理、概念图归集、流程图概况等学习形式,指导学生理清概念、牢固记忆、准确再现、清晰表达,才能帮助学生把记忆性知识转化为考场上的得分能力。主干清,末枝明。失去主干支撑的枝叶,都是无根之木,很快会枯死。学生很快会忘却学过的知识,究其本质,是对知识符号背后隐含的学科本质思想方法的不感知,不理解。而学科的主要思想和方法往往隐含在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之中,而不是浮在教材的文字表面,它们绝对不可能因把书多读了或多记了几遍,多练了几套题而自我暴露。因此复习要用学科和考试的视角优化重整知识内容,并要明确地列出一二三四落实在纸面上、习题中和行动中。
二、精选演练习题
第一、选题要经典、解题要精准。通过典型题把考点知识与具体的问题对接,要让学生清楚这个知识在历年的考题中是怎么考的,怎么问的,有哪些题型,答题注意事项是什么等,让学生做到“知其理、明其意”。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指导学生主动预测这个知识点可能还会怎么考,什么题型,会怎么问,答案要点是什么。以此在复习中让学生学会以变应变,主动应考。
第二、课内三题(例题、习题、练习题)做到题题过关。
教材是最具权威的读本,是命制试题的依据和命题素材的重要来源,参考书及复习资料只是学习的辅助工具。看不到这一点,复习就会主次颠到,舍本逐末,只能事与愿违。针对学科核心主干知识的课内三题处理,要经过“消化、简化、序化”三道工序。应力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切不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这样更有利于考前学生对知识的清晰记忆和巩固,而考前记忆对卷面分数影响很大。
三、科学规范训练
第一、抓准训练点,突出题型的归类训练。题海无边,解题后不加以归类,一道题接一道题地做,就题论题,就不能超脱题海,反而会使学生题做得越多就越杂乱无章,复习效率反而越低,效果会越来越不明显。题型的归类训练,要做到每组题解题后一定要对解题的思想和方法加以总结,由一道题而升华为一类题,从提取事实的技巧,寻求依据的途径,合理推断的过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就能清楚地呈现出类型问题的解题方法,从而使学生看到方法,学会并掌握方法,同类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提高,通过能力驾驭知识,知识才能有效地转化成分数。
第二、做好经典考题的变式训练。做好经典题的变式训练,新题往往是对旧题的改造和创新,变式训练就是让师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中考,而不是被动挨打。通过引导学生主动预测这个知识点可能会怎么考,会有几种问法,如何组织答案要点等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帮助学生走出思维定势和思维盲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答题能力,在变化中提高成绩。
第三、依据记忆的科学规律,合理安排训练测试的时间节点和训练密度,能使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助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生物会考复习建议
一、重视“双基”复习,形成学科内知识网络
会考是以理解、掌握、运用有关学科知识的能力为考查重点。因此,生物学科应把精力放在“双基”教学和能力培养上。第一,注重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充分使用好能体现生物学学科特点的“双基”题。通过“双基”题的训练和测试,及时发现问题,查缺补漏,以扎实的“双基”教学使学生打好牢固的基础。第二,加强对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得出结论显然不是最主要的,而学生思维过程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等多种手段,有的放矢地挖掘学生各自的潜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第三,注重生物学科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内综合知识网络。我们在教学中将生物学科内的知识依据其内在联系加以综合,使学生逐步建立一个点、线、面、体的生物知识网络联系。
二、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不少学生复习效果不好,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将学法寓于教法之中,并着重从培养下列能力入手:(1)网络思维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归类形成知识链,进而形成知识网络系统。知识系统化有利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2)综合能力培养。在总复习前,我们根据教材知识结构,将复习内容划分为七个单元:生物的基本结构——细胞、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然后将各单元的知识结构进行概括、综合、归纳。(3)分析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探讨性实验,多提供具有时代特点和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有关的情景材料,如克隆技术、生物多样性、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别开生面的实验和丰富多彩的情
景材料,容易形成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运用已学的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可以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三、抓好章节复习,指导学生归纳知识点。
在进行章节复习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启发学生归纳本章的知识结构。打个比方,知识结构好比章节内容的“骨架”,各知识点好比是“血肉”,在理解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再带学生向“骨架”上填“血肉”,这样就把知识学“活”了。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常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归纳某一章或节的知识结构,学生感觉这样归纳,使知识条理清楚,记忆深刻,而且还能发现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四、注意巩固知识,精选精练相关习题。
众所周知,复习离不开练习巩固。为了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十分注意把好精选习题这一关。选题时我们注重选择那些典型代表的、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综合性较强及学生平时学习的薄弱环节方面的习题,而不选有科学性错误或不严密的习题,以避免引起学生的思维混乱。综合摸拟练习以书面形式进行,做到全批全改,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点拔,对学生成绩有进步的给予表扬和鼓励。
篇2:湘教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____: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篇3:湘教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篇4:生物会考苏教版复习资料
第一节 生物的无性生殖(八下p3)
1、无性生殖P3: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2、无性生殖的常见方式:
⑴出芽生殖:如酵母菌、水螅
⑵营养生殖P5:利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的生殖。
①常见的营养生殖方法有:扦插、嫁接、压条。
① 优点: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生殖速度。
⑶组织培养P6
优点:短时间内生产出大批植物,防止植物病毒,培育新品种。
3、嫁接分为芽接和枝接。(P4图)
4、嫁接成活的关键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第二节 植物的有性生殖(八下p9)
1、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2、植物的有性生殖的过程包括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3、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P9。
4、图过程:
雄蕊花药中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受到柱头黏液的刺激,花粉就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花柱,达到子房的胚珠中,胚珠里有一个卵细胞。花粉管末端破裂,精子释放出来,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5、果实和种子的形成P12:
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珠被——种皮,
受精卵——胚
6、果实里面种子的多少是由子房里面的胚珠来决定的。如:西瓜、桃。
7、麻屋子(花生壳)——果皮(子房壁发育而来)
红帐子——种皮(珠被发育而来);
白胖子——胚(受精卵发育而来)
8、桃可食用部分都是果皮。
第三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八下P16)
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就是看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是否差异。
1、完全变态发育的有: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如蚕、蚊、苍蝇、蜜蜂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有: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如蝗虫、蟋蟀、蟑螂、蝼蛄等
第四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八下P21)
1、两栖类动物是水生向陆生受过度的类型,虽然有肺但还要皮肤辅助呼吸。
2、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第五节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八下P26)
1、所谓体内受精就是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内的受精方式。
2、早成鸟的有:鸡、鸭、鹅、大雁等
3、晚成鸟的有:家鸽、燕子、麻雀等
篇5:生物会考苏教版复习资料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八下P32)
1、遗传: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P32-P33的实验:细胞核移植实验)。
3、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P34
(1)染色体P35:
①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如人体细胞23对),一般还成对出现。(生殖细胞减半)
②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主要的遗传物质,双螺旋结构)
(3)基因: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些片段可以控制不同的性状。
4、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第二节 人的性状和遗传(八下P38)
1、遗传性状P38: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如:能否卷舌,有无耳垂,眼皮的单双等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单眼皮和双眼皮、有耳垂和无耳垂、直发和卷发、黑眼睛和蓝眼睛等
3、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①显性基因(大写字母表示),控制显性性状。
②隐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
4、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可以表达出来,也都可以遗传。
5、如人的有耳垂是由显性基因(D)控制,无耳垂是由隐性基因(d)控制的,那么DD、Dd表现为有耳垂,dd表现为无耳垂。基因类型:三种:DD、Dd、dd。表现类型:两种:有耳垂、无耳垂。
第三节 人的性别决定(八下P43)
1、正常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23对),分为两种:
①常染色体(22对)
②性染色体(1对 )
2、男性性染色体用表示XY,女性性染色体用XX 表示
3、①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2对+XY,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2对+XX
②生殖细胞:精子中染色体为22条+X或22条+Y, 卵细胞中染色体为22条+X 。
③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
④人体细胞23对,精子和卵细胞23条,受精卵23对。
4、性别决定的方式:(P45页图22-10)
(1)理论上,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男女比例为1:1。
(2)男性精子中的X染色体或Y染色体决定了后代的性别是男是女,也就是说,新生儿的性别主要取决于父亲精子的类型。
5、在生物界,许多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和人基本一样。
第四节 遗传病和优生优育(八下P48)
1、遗传病P48:就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
例子:色盲、先天性智力障碍、血友病、白化病、先天性聋哑等。
2、近亲之间,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近亲结婚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几率高。
3、《婚姻法》规定:禁止有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等近亲关系的人结婚。
4、优生,就是让每个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
优育,就是让每个出生的孩子健康成长。
P50优生优育的措施包括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其中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八下P53)
1、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存在的性状上的差异。
2、在生物界,变异现象普遍存在。
2、变异有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之分P54。
①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生物体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②不可遗传变异是指生物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3、意义P54:
①对于生物自身来说,有的变异有利,有的变异不利。如小麦的抗倒伏、抗锈病的变异是有利的变异,而玉米的白化苗是不利的变异。
②变异能够使生物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
③(可遗传的)变异会产生许多新的生物类型。
②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使得生物界不断地进化发展。
篇6:生物会考苏教版复习资料
1.发酵技术:
⑴发酵的原因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如:酵母菌----酒酿、酒、馒头、面包
乳酸菌----酸奶 醋酸菌----醋酸
⑵酒酿实验 P62
⑶常见的发酵产品:酱油、醋、腐乳、味精、抗生素(青霉素)、酒精等
2.食品保存:P67
⑴食品腐败的原因: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⑵保存方法:P69
A、物理方法B、化学方法C、生物方法
传统保存方法: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
现代保存方法: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酶保存(溶菌酶)
保存的原理:在保存食品时,杀灭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生殖。
★ 七上地理总结教学
★ 高一地理教学计划
【湘教版生物会考复习资料有哪些(共6篇)】相关文章:
高一a班地理教学计划2022-12-02
初二地理上学期工作计划2023-01-30
高一地理教师中考总结2022-09-20
高一地理教学计划2023-10-02
地理教师学期教学计划2022-08-17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2022-08-06
地理教师教学计划参考2024-02-06
高一地理的教学工作计划2022-11-19
地理教学计划2023-01-21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