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秋节的象征是什么202(推荐5篇)由网友“Ti”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传统中秋节的象征是什么20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传统中秋节的象征是什么
传统中秋节的象征
1、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饭吃也;谐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讲话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有序”,外交上要坚持“和平共处”,国与国之间要“和而不同”,干事业要“和衷共济”,处世要“和光同尘”,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待人要注意“和蔼可亲”,说话要“和颜悦色”,批评要“和风细雨”,夫妻之间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团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在兵荒马乱、饥馑连年的岁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抛家离乡,天各一方。在凄凉的月夜,诗人举首望月,联想到漂泊各地的兄弟姊妹们此时此刻也会像自己一样望月垂泪,共生乡愁,于是写下这情真意切的思亲名句。
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3、敬老
中秋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种文化生发于夏商周之时,并与古代养老实践相结合,可以说是一种敬老、养老文化。《礼记》有言:“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月令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因为仲秋时节“月至四阴,阴已盛矣。时以阳衰阴盛为秋,人以阳衰阴盛为老。”三王顺应时令,于仲秋举行养老仪式,对身疲力衰的老人,赠予手杖行路,赐以糜粥饮食,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
4、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月是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当然,现在看来,名义上拜月亮,其实念念不忘的应该是自己的祖先吧,还有就是思念那些远方不能够团圆的亲人们。总之,中秋节,就是团圆节,就是溯宗追远,就是一家团聚的节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故事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篇2:传统中秋节的象征是什么
传统中秋节的象征是什么
1、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饭吃也;谐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讲话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有序”,外交上要坚持“和平共处”,国与国之间要“和而不同”,干事业要“和衷共济”,处世要“和光同尘”,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待人要注意“和蔼可亲”,说话要“和颜悦色”,批评要“和风细雨”,夫妻之间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团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在兵荒马乱、饥馑连年的岁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抛家离乡,天各一方。在凄凉的月夜,诗人举首望月,联想到漂泊各地的兄弟姊妹们此时此刻也会像自己一样望月垂泪,共生乡愁,于是写下这情真意切的思亲名句。
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3、敬老
中秋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种文化生发于夏商周之时,并与古代养老实践相结合,可以说是一种敬老、养老文化。《礼记》有言:“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月令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因为仲秋时节“月至四阴,阴已盛矣。时以阳衰阴盛为秋,人以阳衰阴盛为老。”三王顺应时令,于仲秋举行养老仪式,对身疲力衰的老人,赠予手杖行路,赐以糜粥饮食,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
4、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月是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当然,现在看来,名义上拜月亮,其实念念不忘的应该是自己的祖先吧,还有就是思念那些远方不能够团圆的亲人们。总之,中秋节,就是团圆节,就是溯宗追远,就是一家团聚的节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的由来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民间有很多说法,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意思是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另外一种说法是与农业生产有关。八月中秋时,农作物基本都成熟了,农民为了庆祝丰收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而流传最为广发的是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历史发展,后来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
据记载,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中。
到了唐代,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中秋风俗已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
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的故事
1、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2、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3、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4、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篇3:传统中秋节的象征是什么
传统中秋节的象征是什么
1、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饭吃也;谐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讲话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有序”,外交上要坚持“和平共处”,国与国之间要“和而不同”,干事业要“和衷共济”,处世要“和光同尘”,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待人要注意“和蔼可亲”,说话要“和颜悦色”,批评要“和风细雨”,夫妻之间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团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在兵荒马乱、饥馑连年的岁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抛家离乡,天各一方。在凄凉的月夜,诗人举首望月,联想到漂泊各地的兄弟姊妹们此时此刻也会像自己一样望月垂泪,共生乡愁,于是写下这情真意切的思亲名句。
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3、敬老
中秋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种文化生发于夏商周之时,并与古代养老实践相结合,可以说是一种敬老、养老文化。《礼记》有言:“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月令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因为仲秋时节“月至四阴,阴已盛矣。时以阳衰阴盛为秋,人以阳衰阴盛为老。”三王顺应时令,于仲秋举行养老仪式,对身疲力衰的老人,赠予手杖行路,赐以糜粥饮食,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
4、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月是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当然,现在看来,名义上拜月亮,其实念念不忘的应该是自己的祖先吧,还有就是思念那些远方不能够团圆的亲人们。总之,中秋节,就是团圆节,就是溯宗追远,就是一家团聚的节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不过,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也有着悠久的源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
篇4:中秋节象征什么
中秋节的象征意义
亲人的团圆、丰收、富足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又称月夕、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中秋节介绍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月饼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习俗
中秋赏月,最盛是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族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天,东京的所有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扎绸彩的牌楼,出售新启封的好酒。铺子堆满新鲜佳果,夜市之热闹,一年之中少见。显官和豪门,都在自己的楼台亭榭中赏月,琴瑟铿锵,至晓不绝。一般市民则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并且安排家宴,团圆子女。“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冰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灿如繁星”(见《武林旧事》)。而“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常娥,圆如浩月。”(见《新编醉翁谈录》)
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云:“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篇5:荷兰:传统象征土气吗
荷兰:传统象征土气吗
AMSTERDAM (Reuters) - Windmills, tulips and wooden shoes may be among the most beloved emblems of the Netherlands, but they are symbols the Dutch government is trying to avoid as it takes up the EU presidency, local media said on Tuesday. The government decided such symbols were too “corny” and would detract from the image of the Netherlands that Prime Minister Jan Peter Balkenende wants to project. A spokesman for Dutch European Affairs Minister Atzo Nicolai was quoted as saying that tulips and wooden shoes might be seen as “nice, but totally nutty”. In place of those symbols, the Dutch emblem for the EU presidency will incorporate the letters “NL” and the national colors -- red, white, blue and orange -- in a design that spells out “EU”. Balkenende's government, however, has decided to embrace at least one traditional Dutch symbol. As thank-you gifts to journalists and others, it will hand out painted tins of stroopwafels, sweets made of waffles and caramel, and a Dutch favorite. 风车、郁金香和木鞋:传统是土气吗 阿姆斯特丹:风车、郁金香和木鞋恐怕是荷兰最可爱的象征,但荷兰政府在担任了欧盟轮值主席后却不想提到它们,当地媒体于本周二这样报道。 政府认为这些象征太“老套土气”,会在7月1日荷兰担任25国机构的轮值主席后减弱荷兰总理杨・培特・巴尔肯恩德想树立的荷兰形象。 荷兰欧洲事务部长的发言人阿挫・尼果莱的话被报纸所引用,他说郁金香和木鞋可能看上去“很美好,但却很傻。” 荷兰在欧盟任职期间用以替代传统象征的新象征包括字母NL(荷兰的英文缩写)以及用代表荷兰的红白蓝橙四种颜色拼出的'EU(欧盟)。 但政府决定至少使用一种传统象征。作为对记者和他人的小礼物,荷兰将奉送彩色甜点盒―――一种由蛋奶烘饼和焦糖制成的黏甜点,这是荷兰人最喜欢吃的。★ 春节放假多少天
【传统中秋节的象征是什么202(推荐5篇)】相关文章: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2022022-05-24
春节是几月几日?春节是星期几?2022-05-13
端午节的民间习俗有哪些2022022-10-24
当中秋遇上国庆创意朋友圈文案2022022-09-16
高中难忘的元宵作文800字2022022-09-30
庆祝中秋节联欢晚会活动主持词2022023-10-16
商品促销活动总结格式2022022-05-06
福州清明节高速公路免费吗2023-09-29
(今年)母亲节是几月几号2022-10-09
春节放假时间安排表 春节放假安排通知202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