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经历范文(共15篇)由网友“再也不要打工”投稿提供,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留学经历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篇1:过来人讲述留学经历
很多学生现在是既兴奋又是比较紧张的,因为到了一个新环境,人生地不熟的,这个时候前辈的经验就比较宝贵了,看看他们的留学经历,对刚要前往国外留学的学生是很有帮助的,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一位学姐的留学感受吧。
小宋是一位在国外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留学生,小宋表示,地图是必需品,可以说地图是神器来的,因为一份地图能够顺利的开启自己的留学生活,首先在地图上先熟悉学校周边的路线,这样你才不会浪费时间在认路上,才能够更好的学习。而到了国外,很多学生是比较矜持的,特别是一些女学生,一般都是比较害羞的,而小宋的建议是,放下矜持,在最快的时间跟老师成为朋友,因为国外的成绩是涉及课题表现的,能够跟老师成为朋友,而自己表现又突出,那么在考试的时候肯定能得到很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到国外可能不习惯国外的教材,小宋给我们的建议是,可以用中文教材来预习,这样能够先了解,然后再看英文教材的时候就比较快了。
而小宋本身是一名艺术生,她说作为一名艺术生,材料本是很重要的,而其中的重要性艺术生应该都了解,以上这些就是小宋这位学姐给我们的建议,而对于初到国外的学生来说,放下忧虑,勇敢面对,这样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的精彩。
篇2:印尼留学生活经历
独在异乡为异客
自古衣食不离家。出国留学,由于语言的不通,他在学习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难。比方说他上课的时候还不能全懂老师所讲述的内容,以及同学们所问的问题。另外在文化上,他觉得饮食习惯的不同是他面对的最大障碍之一:他还没完全习惯这里的食物。
“那你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呢?”我问道。师兄这样回答:“学习方面的话必须认真学,多看书多请教。关于交流问题,我是通过主动与同学聊天,邀请他们一起出去玩的方式来解决的。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开始能听懂我的中文,所以交流变得容易了。”“那师兄你有想过家吗?”说到这里他似乎有点感伤:“这个的话,我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想回到我的国家,放弃在华工如此艰难的大学学习,但每当我想起我的父母,我就觉得我要坚持下去,因为我不想让他们失望。他们为了我已经花了很多钱,而且要我回去的话我也很丢脸了。我只能这样继续下去。”
工作之路,他将如何上下求索?
我们都知道,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学习做人做事的本领来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基础。在国外大学生是怎样看待就业的呢?师兄说:“我们参加过(许多社会活动),别人也很重视我们的成果。学历固然重要,但是只要你有不错的工作经验,学历就没那么重要了。我们留学生一般都不会天天留在房间里面,都会出去干点东西,比如做点生意,参加一些活动,等等。”
而在今天,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以后因为找不到工作而不得不重回学校多修一门或几门专业来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么在其他国家,大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使自己更快步入社会的呢?师兄说:“在我们国家,毕业前学校会安排你到某个公司实习,在那边工作几个月,再回来学校。这些实习是以自愿为原则,目的是让我们在毕业的时候已经有经验了,体会了怎么在外面工作。倘若你在实习中表现突出,公司就会在你毕业之后给你更多的机会。”他认为在大学里面学习很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学校里面的学习生活跟社会工作的差别太大了。你只有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实习工作,才能得到社会经验,得到你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那你毕业之后想在哪里工作呢?留在中国还是回自己国家呢?”师兄告诉我:“我毕业之后想先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家,因为我想获得在国外工作的经验,这对我回国工作有好处。”最后师兄给了我们一点出国留学的建议:“出国留学语言很重要,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学会怎么跟当地人交流。出国是去吃苦的,不是享受的。你要做好心理准备,或许当地的食物会令你非常地不适应。”
采访的时光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经接近了尾声。从师兄身上,我们得到了很多新的思路以及想法。这些想法在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学习的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对自己未来职业走向的策划与把握。
篇3:回顾韩国留学经历
韩语英文同步前进
方同学是二月底从韩国回来的。二级语言的学习告一段落,有一个月时间可以休息,于是决定回国。说起在韩国学习的情况,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语言学习很重要。由于他是去韩国读研究生的,因而对语言的要求比本科生要高很多。“本科申请,韩语只要四级就够,但研究生的话最好还是读完六级,我的专业是计算机,里面涉及了不少专有名词,韩语不达到一定水平,是根本无法听课的。当时选择去韩国读研,有一部分原因是本人的英语不是很好,但由于很多专业课的书都是英文版的,还是要学。现在就是英语韩语都不能放。”每天除了半天的语言课程外,其他时间不是在看英语,就是在练习韩语。最常去的地方是图书馆,晚上都要学习到十点多。“在国内读大学的时从没那么用功过,想想出个国,花的钱也不少,怎么都得认真地学点知识。”他笑道。
校内可享高速上网冲浪
据了解相比国内的大学,韩国大学的硬件设备要好很多。“学校的卫生很好,教室也特别干净,教学多媒体都一应俱全,印象最深的是韩国的网速超级快,无论是上网还是下载东西都很快,也罢不像国内半天还下载不了一个文件。”但相对的,好大学的申请有一定的难度,“成均馆大学对学生的要求就很严格,语言不过关的学生就算申请成功,最终也难以顺利完成课业,心理压力一定是有的,关键还是要自己努力,真的用功了也不可能不过。”
勤捡家具成时尚
到了韩国才知道韩剧里放的并不真实。“学校里的设备的确不错,但其他地区就不怎么样了。”方同学说,“刚到那里时我们都住学校的,现在和几个朋友一起合租在外面。”
韩国的家具很贵,这是因为木头少的缘故。“不过韩国人常常会把自己用不到或者是有些旧的家具摆放在门口,然后在上面贴上纸条写出这是不要的,谁有用可以带走。”当时他和几个朋友就“捡”到了一个巨大的衣柜,“我们整整六个人才把它搬回宿舍。”这种习惯也正体现了他们节俭的品质,“韩国人很淳朴,也很老实。”
打电话比吃水果便宜
不过他乡异国总有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在饮食方面。由于韩国人烧菜不用油,口味又偏辣,留学生回来时都瘦了一圈。那里的水果也很贵,一只西瓜要100元,味道还远不如国内的西瓜。“电话费算是比较便宜了,买电话卡的话,一个小时大约是6、7元。”他说,“虽说那里也有打工的机会,但我觉得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毕竟出国主要是为了学习。”
留学虽不如想象中轻松,相反还有些辛苦,方同学提醒广大留学生不要将留学当作是游玩,毕竟这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当然留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出去后才真正经历了不少之前无法遇见的事,人也变成熟了。留学的经历对我的一生都有重大影响。”方同学还表示,现在自己唯一要做的,就是把语言读好,为自己以后的求学生涯奠定基础。
篇4:法国留学故事经历
从飞机上下来已经是巴黎时间下午5点了,我们一行人提着大箱子小行李挤上来接我们的面包车,窗外飘起小雨。等车子抵达昂热时已经是夜里9点了,外面依然下着雨。车子停到了火车站,我们下车等待房东按照事先说好的来接我们。夜风瑟瑟,我们明显感觉穿得太单薄,于是都跑下扶梯到厅中央等候。不多时房东们开着车一个接一个地来了,令我高兴的是我的房东是一位看上去非常新切和善的绅士,戴着一副眼镜,很像《走遍美国》里那个滑稽人又好的Henry.接着像同学形容的那样,我们就像孤儿一样被各自的领养人带走了。
一切仿佛在梦中,走进一幢大大的房子里,见到美丽的房东太太和一个梳着小辫的可爱的小姑娘,她们都非常热情地迎出来,用英语和我打着招呼。房东先生拎着我的大旅行箱示意我跟他上楼,旋转式的楼梯,蓝花的地毯,每走一步都咯吱作响的地板,古香古色,这是我对住所的第一印象。走进我的房间,奶白色的墙纸,明亮的壁灯,铺着鹅黄色床罩的单人床,柔和的床头灯,木制的大衣柜、床头柜,白色的大书桌,小巧的台灯,沙发,转椅,房间一角的盥洗池……这一切突然展现在我面前,令我速个人都呆住了,简直就像个宾馆一样,这是我做梦也没想到的。房东又事我看了一下共用的一间整体浴室,这时我才知道我还有两位芳邻,一个也是中国人,一个是瑞典人。但遗憾的是这里没有炊具(多数地方还应有共用的厨房),还好我带了电饭锅,电炒勺。房东先生最后给我介绍了一下他们家的情况,刚才见到的是他们的小女儿,另外他们还有3个孩子,两男一女,只有大女儿上大学了,其余3个都在上中学(法国的高福利是世界共知的,为鼓励生育,凡生一个孩子就在各方面给予一份补助,而生4个孩子则补助最多,所以法国家庭出现4个孩子的普遍现象)。等一切都介绍完毕,看我没有什么问题了,房东先生才满意地下楼休息去了。
那一天我似乎一直外于很兴奋的状态,什么旅途的疲劳,时差的颠倒,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我统统没感觉出来,整理了一会儿行李,又记了大半天的日记,凌晨3点才睡下,天一亮,不到7点就又起来了。整幢房子都静悄悄的,阳光透过地扇典型的阁楼小窗投射在蓝色的景象惊呆了,纯蓝的天空下,是一幢幢在童话世界里才能看得见的乳白色的欧式的小楼,楼前是一片花园,满是红的,粉的黄的,白的,叫不上却美丽异常的一丛丛一树树的花朵,长满翠绿叶子的树上停留的竟是一只只的喜鹊,而更多鸟儿是在半空中飞翔着,满耳都是清脆婉转的鸟啼,晨风送来阵阵花香,我整个人都陶醉了。倚坐在窗口,感觉仿佛是在幻境中,简直无法相信自己已经真的生活在了一个如此关好的地方,即使在几个月后的日子里,我仍然会在午夜梦醒时迷惑于到底身在何方。教堂的钟声把我从沉醉中唤醒,走进那片温暖中,沐浴着春日的晨光,我不由得仰起头张开双臂,想让自己就这么融化在这片光芒中。
9点钟,一切仍归于寂静,我的中国邻居苏馨提议带我到街上到外逛逛,再到市中心买点东西,我为自己有这样热情友好的邻居而高兴。走出三、四米高的“我”家大门,昂热市展现在我的面前,他像所有法国中等城市一样,长远街道大多窄小,只容两辆车并排开过,因此法国的车也大多是迷你型的,可爱而实用。街道两旁有面包店,咖啡店,超市,熟肉,生肉店,书店,复印店,杂货店等等。公共的公园、小广场很多,鲜花,绿树,草坪,喷泉,一群群的鸽子,这里是老人,孩子,情侣和游人们的小天堂,晴天,坐在长椅上,春风拂面,和煦的阳光,欢声笑语,鸽子咕咕的低吟,真可以令人忘却世间一切的烦恼。再往前走便到了市中心(离家也就十几分钟路)。这里一扫别处的“人烟稀少”之态,大商场,手机店,服装店,香水店,电影院,银行,邮局,露天咖啡厅……我贪婪地欣赏着这一切,直到晚上8点天已泛黑,我们才逛够了回家,当晚是邻居小馨做的意大利炒面,味道好极了。
篇5:新西兰留学学子经历故事
闲适的城市节奏
很多学生到了新西兰,没看到一幢一幢的摩天大楼,只见到绿油油的草地、树木和花儿,真可谓“风吹草低见牛羊”。刚来新西兰的段柳觉得新西兰没有高楼,不够现代化。“我很喜欢新西兰的环境,空气好,没有污染。到了新西兰之后,最大的反差就是觉得这儿的房子太矮了。”
“在中国,一些人会持这样的观点,认为国外的生活环境会比国内要优越。但是,中国现在发展得比较快,我没有这种感觉。”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读硕士的李真笑着说。
“记得第一次逛商店,我下午3点半进去,商店4点钟就关门了。”从上海来新西兰的陈崇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逛街的情景,“当时觉得十分惊讶。”
段柳的感觉正可以为陈崇的惊讶做注解:“新西兰人闲散、安逸、节奏慢,整个社会环境给人以闲适的感觉。”
热爱户外运动
新西兰的环境优美举世公认。对中国留学生来说,初到这片干净祥和、鸟语花香、绿色环保的国土,会对这景色发出由衷感叹。据了解,新西兰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1%(统计)。
新西兰的美丽景色和温和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户外活动的理想场所,有近一半的新西兰人参加至少一种运动或健身俱乐部。“人们可免费进入国家公园游览,但必须保护公园的环境。”在奥塔哥大学的黄爽告诉笔者,“新西兰人比较喜欢户外活动,如果周末是晴天,父母经常会和孩子一起骑着自行车在野外兜一圈,或者一起去远足、爬山。这既不花钱,又亲近大自然,有利于健康。”
采访中,一些留学生告诉笔者,一些新西兰的学校会特意组织一些活动,比如说去参观当地的展览馆,或野外烧烤、远足等。“对我来说,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课余生活,也锻炼了身体,还是很喜欢的。”段柳说。
挑灯夜战是常事
开放,是新西兰大学给人最深刻的印象。
“走进新西兰的任意一所大学,你都很难看到装潢考究的校门与拒人入内的高围墙。这里的大学校园是开放的,进出校园的路径很多,学校大多只在校园的主要入口树立一块写有校名的牌子。”在怀卡多大学的张蕊说。
据了解,新西兰大学对想汲取知识的人总是敞开大门,采取“宽进严出”政策。除对国际留学生入学有语言、年龄等限制外,当地居民的入学门槛很低。“所以,同坐一个教室聆听老师讲课的有生龙活虎、满脸稚气的年轻人,也有行色匆匆、踌躇满志的中年人,甚至会有步履蹒跚、两鬓斑白的老者。”黄爽对此已经不感到新奇。
在学术上,新西兰的大学鼓励学生广开思路,大胆创新,勇于提出新见解、新方法。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考试,对待问题不墨守成规,教师不会人为设定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采用开放式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只要分析得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就算正确。
不少在新西兰的留学生表示,在新西兰的大学里,学习异常紧张忙碌。挑灯夜战、通宵熬夜是常有之事,有时忙得人焦头烂额。“混文凭在这里是不可能的事。”陈崇强调。
新西兰的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平时作业的表现,鼓励学生多做实际调查研究,撰写小论文、研究报告,以提高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几乎每门课都要求写一定数量的论文或报告。“乍一看作业量很小,但做起来难度颇大。每一篇都需要阅读很多书籍,查阅不少资料才能完成。常常是一篇星期五必须交的论文还没写完,第二天又要参加另一门课的小测验,而另外一篇报告下周又到期了。”在梅西大学就读的朱宇说。
教学为学生服务
在坎特伯雷大学学计算机的刘婧与笔者分享了自己的一次难忘经历。
有一次她做作业,一个文件在寄给老师的过程中丢失了。当时,交作业的时间已过,老师还是发邮件给她说:“你看你是不是有存档,要是有的话,你就寄过来。”不巧的是,因为电脑坏了,刘婧没有存档。“今天中午我们会开一个会,我把你的问题提上去。”老师又提出了另一套方案。
“后来这位老师让我重新再做一遍,真是太不顺了,在做第二遍时又出现了问题,老师便又给了我第三次机会。”一波三折的这次作业事件,让刘婧对新西兰的教学印象深刻:“有的同学是态度的问题,老师可能会拒绝他们;但如果是态度以外的问题,老师会热心地帮助你。”
不少在新西兰留学的学子表示,新西兰的大学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比较强。大学里每一个部门都分得特别细,有专门负责国际学生的部门,在这部门中又有人专门管学生生活或学习上的事。
篇6:留学那些年经历的爱情故事!
情人节了,留学可能更多人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而忽略了英国留学生的情感。同学们会怎么度过英国留学生活的情人节呢?爱是人们心中永恒的主题。海外学子的恋爱生活,是一种漂洋过海的恋爱经历,自然会有不一样的故事发生。
英国留学:二十五岁这年八小时时差爱情
伦敦和上海间八小时时差,可就是这短短的八小时让我们只能在亚欧大陆的两端各自忙碌,在彼此的时空里不断错过。我空闲时他加班不能视频,我只得自娱自乐道,国产飞机就靠你了!他下班后我乌龟爬爬地写论文不能电话,他委屈道,咱能不写论文吗?他@我微博,当我睡意渐浓,你方闲暇;当我匆匆醒来,你已入梦。天各一方,不能够同桌而食,不能够同席而坐;君我同心,见画如见人,见页知我情!
英国留学生的爱情刻骨铭心
孤独的海外生活,原本可以相依为命的情侣却无奈分隔两地。坚守爱情的同时、也坚守着心中的信念。虽然异国他乡的爱情并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总有一些细节带来心理的温暖。海外生活最初带给留学生的是深深的孤独感。适应新环境的时候,一个人的生活**惯,甚至观念都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留学生的爱情话题我们说的很多,因为感觉似乎顺理成章是获得心灵安慰的最佳方式,但在孤独的环境中,很多年轻人的爱情观念也在悄然改变着。
距离,让爱情更美丽
距离产生美,但你愿意相信留学距离让爱情更美?在留学期间最困扰留学生们的是“情感孤独”,面对长期分居两地的生活状态,他们也持悲观态度,很多人曾拍著胸脯打赌,任何因出国而分离的恋人,最终将分手。这话虽然有些夸大,但相隔浩瀚的太平洋,再热烈的爱情也可能冷却,国际长途和电子邮件不可能代替恋人间热情的拥抱。而这些,都是生活在巨大压力下的留学生所面对的问题。
去英国留学 漂洋过海的爱情
留学海外,必然会接触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与外国人谈恋爱也是常有的事情。在海外读研的许斐就在入学第一年结识了自己的男友――从法国来澳大利亚留学的Louis。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后,经常到处旅游拍照,澳大利亚、中国、法国等地,都留下了他们幸福的身影。
那些年 因留学而分手的你我他
高阳和程希高中时代两小无猜,高阳高二时父母安排出国留学,程希高一,不忍异地,出自平凡家庭的程希追随高阳来到英国继续读中学,后来因为想减轻父母负担瞒着高阳本科选择了苏格兰,坚持留在伦敦的高阳不解,发生误解后分开,一个留在伦敦,一个去了苏格兰的格拉斯哥。。
情人节前,程希写给高阳的一封情书:
Hey,高阳,我是程希,好久不见,你还好吗。。。二月的格拉斯哥好冷,应该比伦敦冷吧。。。现在是凌晨1点半,耳机里单曲循环着陈奕迅的《好久不见》,坐在书桌前,蜷缩着膝盖给你写下这封邮件。
窗外的雪还在继续下着,飘坠的枯枝落叶很快被积雪掩盖,如同一粒粒微尘瞬间消失于世间,随同我的记忆,关于你的记忆,一起沉沦了。。。这是我在格拉斯哥度过的第二个冬天,除了课堂,图书馆,打工中餐馆的三点一线,我基本都蜷缩在自己的小屋,任凭回忆的吞噬。
雪后的格拉斯哥是这样。。
早晨的样子,重重的雾霭,看不清的前路,就像你和我。。。
还记得我们的第一次遇见吗?你在我们教室认真的写着欢迎新生的板书,我呆呆的看着你的侧颜出神,你转头的那一瞬,逆光中你的笑容,时光无法定格,但你年少时青涩的笑容却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
你总是问我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你的,没想到分开了,我才有机会告诉你。。
那天校队篮球赛第一场,你叔叔,也就是我们班主任组织我们班去给你加油,其实,班主任也是轻估了你的魅力,因为完全不需要他的号召,班上所有女生基本都一万个心甘情愿呈花痴状。不过,我没去,现在也想不起来具体是因为什么了,我记性真的很差,差到我甚至都害怕,我会慢慢将你忘掉,曾经是我全世界的那个你。
当时教室就我一个人,时而听着外面喧闹刺耳的助威声哨子声发一会儿呆,时而写写画画着什么,杂乱的心绪,你总是被万人簇拥的那个,肯定都看不到我的吧,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这样想。意外的是,外面依然还在响着加油声时,你却出现在了教室门口,匆匆冲进来,‘程希,我好渴,赶紧给我水’,我一脸‘你现在不应该在篮球场?’的错愕表情,从书桌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瓶水(其实,我一直是想去也准备去看你比赛的),‘哦,我们班后勤准备的全是运动饮料,我就想喝点矿泉水,你们班离篮球场近,所以。。。对了,你们全班都去看比赛了,你怎么没来啊?身体哪里不舒服吗?’你一口气说了好多话。。。忘记了我是如何回应的,好奇怪,为什么我能记住你说的一字一句,却能将我自己抹得一干二净。当时你坐在我同桌的位置上,右手撑着头看我,脸上还有篮球比赛现场带回的汗滴,‘我得走了,刚刚换下的替补估计撑不了多久,’猛灌几口水后你急着赶回比赛现场,到门口的时候顿了顿,回头,‘哦,对了,程希,谢谢你的矿泉水’,我们相视一笑,心里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这么遥远的一个人,以后是不是也有可能成为我男朋友呢’,也许,就是那个时候,我悄悄开始允许自己喜欢你。。
我们在一起后提起这段,你笑我,‘小希,你好傻,校队比赛怎么可能会不准备矿泉水呢,是因为当时现场找不到你,我编了个借口去见你而已。。’
走着走着,我们就散了,渐渐的,回忆也会这样淡去吧
有一次去参加苏格兰当地一个活动,没想到苏格兰也会有那么多的人,以前在人群中,你都会稳稳的牵着我,不让我走丢,回忆交叉错乱,我以为你还在,可是人群中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就乱了。。
一生中,至少得有一次的奋不顾身,奋不顾身为了某人忘记了自我,可当我忘了自我时,当我在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你时,我们分开了。。如果我们还会再见,又会是怎样的境况,是眼泪?是沉默?还是视而不见?
我想你应该会来找我,所以,我等。
只是,我已经越来越不确定。。。
只是,我。。。好想你
情人节之前,程希写下了这样一封邮件,却只让它静静待在了草稿箱。。。
你是否期待在留学生活中拥有一段浪漫的爱情?如果这个情人节,他还是没出现,好吧,那就坦然接受,并享受命运赐给我们留学生的这段独立时光吧。
篇7:过来人谈德国留学经历
下面是我在德国留学生活念书的经历,看起来有点乏味,但我还是想讲讲。
我在国内也上过1年大学,我感觉德国大学生和中国大学生很不一样。知识上的掌握是一方面,人的精神面貌上差别也很大。
我们学校的德国同学,热情饱满,充满好奇心的学习态度总让我很羡慕。中国有句话叫“一股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看正好套在中国大学生身上。中国学生我相信小学中学基础是打得很扎实的,可是越到后面后劲越不足。
而德国学生读书,越到后面后劲越足,求知欲很强。德国人不管是教学还是求学,都高度自觉。老师给你很多机会,学不学是学生的事情,学校只是用考试卡你,考不过就毕不了业,如果三次不过,这个学校你就读不下去了,至少我们学校就是这样的。
德国教育一直以严谨和高质量著称,去德国留学德国的大学宽进严出。德国好的大学好的专业,想要毕业是有点难度的。难读的系,考试通过率极低。有几门课每次老师只放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人及格。这样的考试你有三次机会,如果你都不过就只能离开这所学校了。
我周围有个朋友前两次都没过,第三次参加考试,考前几天他压力大到生病,在我面前开始胡言乱语,我真的很难过。还有个朋友三次都没过,之后整个人性格都有些变了,只能转到其他容易毕业的学校去读书了。
这些人在国内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他们很多是国内重点大学的,来德国读书这么多年,性格多少都有点变化,我自己也是这样。但我想,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
德国教育体系是发达的,政策的变化也使得德国留学逐步成为优势,大家在去德国留学时要学会去适应德国留学生活,希望上述内容的经历可以对大家有所触动,有所帮助。
篇8:出国留学经历:我学到了什么
三、施比受更有福
我们很容易陷入一个所谓“成功”的陷阱。更高的工资,更大的房子,更奢华的假期;一切都和“得到”和“索取”有关。
相信不用我赘述,你也同意,欲望的黑洞和无限的攀比只会像黑洞一样吸光你的生命。而“给予”和“付出”则是唯一的疗法。
同样也是留学期间,我体会到了这样的道理。
社区是美国社会非常强调的一个概念;而公共精神,正是美国大学的精髓。
宾大是费城私有部门中创造最多就业的组织。而建校人Benjamin Franklin创校的初衷也正是为了给社区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
在生活里感觉不满足不幸福的时候,退一步想“我还可以为身边的人贡献些什么?”是教授不经意间教会我的人生智慧。
这是我回国之前在纽约买的一本小书,放在办公桌上提醒自己在day in & day out的日常生活里不要忘记了自己最初选择development work的理由。
能从自我中解脱出来,哪怕只是一小段时间,也是一件另人舒心和自由的事。
四、结语
最后我想说明的是,以上这三个思维方式绝不是只有去美国名校留学才能实现;只是我恰巧是在那样的环境下被感染和改变的;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除非有惊人的意志力和时刻清醒的思考;不然要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作出重大的转变是及其困难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通过留学收获一个更加丰富宽阔的人生是一个划算的买卖。
篇9:法国留学生活:搬家经历
法国留学生活:搬家经历
来法国之后,我已经换了好几个城市、搬了好几次家了。今天,是我来到新城市后的第二次搬家,住了才一个月。要我来说,房子就象是硬盘,总嫌不够大。不过,事实上我们住得也确实很受拘束,狭小的空间被二张床、一个衣柜和一套炉灶占了大半,剩余的地方就摆满了箱子和杂物,很难再有周转之地。生活上的不便还在其次,但影响了学习终究还是大事。房东看着我们也着实困难,便主动提出换房,虽然离校较远,好歹也是个F1(一房一厅),厨房与卫生间独立分开。
平日自然是没空的,等到了周末,我跟室友就着手收拾东西、整理行包,准备搬家。这可真算得上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搬家――除了常规行李,桌椅也要跟着走。问题就出在那张桌子上。其他衣服被子、书籍电器、锅碗瓢盆……虽然又多又重,但多跑两趟也能解决。唯有这桌子,重量不大,样子难看,体积却是不小,难道真要我们两个中国男子抬着它招摇过市?好在我们就住在火车站附近――说到这里,你肯定也想到了车站的免费手推车,那可是搬运行李的好家伙。我俩互相鼓励了一番,决定由室友拎个箱子去火车站“借车”,我则留下来继续打包物件。
二分钟的路程,我却等了足足半个钟头才见他回来。问是怎么回事?他说火车站空荡荡没什么乘客,没有火车到达不好意思推车;便装模作样地摆弄了两下售票机器,拖着箱子晃荡了几圈,后来趁着人多才浑水摸鱼,推了一部回来。
在装载过程中我们发现,这部行李车的载重能力,完全超出先前的预想。我们不但把桌子、书架都放了上去,而且连最主要的几个大箱子也都一路同行。它的`容纳力,甚至超过一台小车呢。推着象小山包一样的行李车,我们“前呼后拥”地走在大街上。虽然不致于“围观者众”,为之侧目者倒也不少。只是手推车的前轮太小,在人行道上行驶困难,我们不得不走进机动车道,与汽车为伍。过往车辆的司机们看了直摇其头,而我们也抱怨手推车设计之初,怎么就不考虑到这种路况。走到狭窄路段时,整个路面宽度就只能容得下我们这辆手推车。其他小车远远地看见这个移动的“怪物”,便停在路口等我们先行。
一路上我们歇歇停停,终于到了家门口。想想这次的搬家如此特别,便拿出相机,照下了我们的超级手推行李车。
随着岁月的流逝,不知道这个城市的居民们,还会不会记得当初在大街上手推行李车的二个中国青年呢?但我们自己,将永远会记住当初在法国的生活和奋斗。
篇10:中国留学的生活经历
我在中国留学的生活经历――我的中国故事
The following is one of the two Second Prize winning essays of My China Story Essay Competition. What impresses us most is that the essay is completely written in Chinese with over 1,800 Chinese characters. It shows how wonderful the author masters the Chinese language. The author, Christopher Banda, was award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for computer science in . He stayed in China for 5 years, with his first year for language training. In the essay, he told us about how hard he worked for learning Chinese language. He became deeply interested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Chinese people. He tried traditional Chinese calligraphy. He spent a big amount of time learning martial arts from a Chinese master and received a gold medal from a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competition in Anhui province, where his university is located. Christopher cherishes his time in China and expresses his wish to build a bridge for the communication and friendship between the peoples of Zambia and China.
我在中国留学的生活经历
Christopher Banda
编辑责成我写一篇在中国自己经历过的事,于是就有了这篇回忆我在中国留学的生活经历。我叫班达,来自赞比亚。
9月,21岁的我背井离乡,远涉重洋,只身前往中国留学。在经过最初一年短暂的汉语学习后,我获得外交部留学生奖学金并得以进入中国最好的一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经过四年难忘的校园生活以及无数日日夜夜寒窗苦读,我于7月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然后我告别了亲爱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离开了至今令我魂牵梦萦的科大校园和合肥,从北京登上了返回祖国的飞机。
现在,我从中国回来已经八年了,目前在巴克莱银行工作,担任信贷分析经理。回想起在中国的五年留学时光,至今历历在目。在我小的时候,从中国回来的叔叔经常向我提起关于中国的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 这使得我对于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越来越感兴趣。当时汉语在我眼中就成为了一种神秘的语言,我一心想破译这个秘密,也向往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架起中国和赞比亚友谊的桥梁。于是在大学里我毅然就选择了学习中文。通过两个朋友的帮助我申请了中国安徽师范大学的汉语专业和奖学金。
刚到北京,我遇到了很多不适应,天气很热,外出吃饭, 用筷子吃饭和喝热水。然而,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自行车, 那种热闹的气氛在赞比亚是从来没有过的, 这些场景一直到十三年后的今天我还清晰地记得。我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待了一个星期才坐火车去芜湖的安徽师范大学。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在芜湖一些人还以为我来自另一个星球。但是令我感动的是,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如果不知道自己到哪儿下车的话,问周围的人,都会过来告诉我。在芜湖,一天晚上,我迷路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街道上,一个陌生人为我指了路。他们会问我:“你是在哪儿学的?为什么学中文呢?”等等之类的问题。我的一句中文可能给他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吧。
刚开始我在汉语学习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当时我连“你好”都不会说,只能用微笑和周围的同学们沟通交流。可是我在安师大的中国朋友虽然学习很紧张但是他们总是抽出时间到我宿舍来看我,关心我和帮助我学中文。他们真是帮了我很多忙,让我中文水平进步很快。此刻,想百分之百地表达我现在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还是很难,堵在心里说不出来的感觉真的很难受。 年7月,为了 HSK(汉语水平考试)到南京大学去了,开始努力学习准备考试。7月14日,也就是考试的前一天,许多中国朋友发来鼓励的短信。看到这些短信,我非常地惊讶和感动,他们还依然清楚地记得我考试的日子。我考试通过了,考了五级,安师大最好的。有了一定的中文基础后,我开始享受中文的乐趣和听中文歌曲。中国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国家,我感到了能够充分地活出自我。
我一开始学中文就对书法很感兴趣。书法艺术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我来说中国语言最宝贵的东西都藏在字里面,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所以考试以后我跟一位有名老师开始学书法。我觉得他如果能做我的老师的话, 给他多少钱都不在乎。结果,谁想到我今天还会用书法写字呢?
放假的时候,我喜欢坐火车去旅游。我去过厦门、深圳、广州、云南、成都、东北和其他地方。在火车上热情的中国人民都会照顾我,与我热情地打招呼道,“你吃饭了吗?”“你睡得好吗?”有的时候列车员到我的座位来看看我。我很喜欢中国的火车,因为在火车上能接触到很多中国人,所以通过坐中国的火车我能够了解中国人的性格。刚上车的时候大家互相不认识,但是下车的时候大家已经变成了朋友。
我从十岁起,就开始看李小龙、成龙、李连杰演的功夫片。当时有部中国电影叫《大刀王五》,里面的人物个个会武术,看了之后我欣喜若狂,当时的我认为每个中国人跟他们一样都会打拳。等我到了中国才知道原来没有这么多人会武术,电影中的镜头都只是特技。不过,我并没有放弃我另外一个梦想,我放假的时候就到精武门跟一位师傅学武术。 那段时间很苦,早晨五点半就得起床练功,马步一蹲就是半天。我觉得学功夫还可以启发人的心志,让人变得坚强豁达,武术还可以是促进国与国文化交流的好方式。10月安徽省武术协会主办了安徽省首届传统武术比赛。 我参加了,结果得了金牌。这让许多电视台也邀请我出演一些功夫动作,也跟他们做了一些节目。有一次我还跟来自芜湖很有名的《情深深雨鳌费菰闭赞弊龉节目。
在中国的五年,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温馨的回忆。回赞比亚之前,我的中国和外国朋友为我开了一个送别会。我们一边喝酒一边唱歌,玩得很尽兴。当时我想回国之后,让赞比亚人更多地了解中国,同时自己也要在赞比亚继续接触更多的中国人。
篇11:令人难忘的意大利留学经历
2月,我们北航MBA的同学一行9人来到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MIP管理学院,进行了为期3周的游学。本次游学经历共有以下几点感触:
风土人情:
发达国家国民素质确实很高。公共场合没有大声喧哗,机动车永远让行人,红路灯很少,垃圾分类,得体的谈吐仪表,昂贵的人工费用等等。相比中国的行色匆匆、忙碌奔命;意大利整个国民的状态都是在慢节奏,享受生活,体会生活。
此外,过程中还陪同学坐救护车去医院看病,深刻的感受到中国医疗的强大和医务人员的高效率工作。
自然环境:
无论是城市还是旅游景点都非常干净整洁。地中海多雨气候非常宜人。
课程感受:
第一周的奢侈品管理课程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当地从事奢侈品相关工作的同事,提高了自己对奢侈品的理解,思路上得到了启发和扩展,并且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在思考未来中国能不能建立起自己的奢侈品品牌。
第二周的金融课程,虽然有很好的预习老师提前发的部分课件,但是因为没有金融知识背景,MBA的相关金融基础课程还未学习,课程上起来还是非常吃力。建议今后老师可以先把课件全部发出来,学生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和预习工作,收获会更大。
授课感受:
虽然不是所有课程都是MIP的教授讲述,但是很多博士生给我们的课程也是非常有启发的,大家的提问都能有很全面、很细致的回答,案例也比较新。过程中更多的注重于通过案例沟通交流问题本质,而不是形式主义的为了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
课堂非常开放,大家畅所欲言,虽然联系实际的问题比较多,但并非天马行空,也并未脱离课程本身。老师的专业知识和功底丰富,备课非常认真,不会出现授课过程中的断片儿或者有解答不上来的问题等等。
课后作业也比较适量,没有过多的课后作业,更多是利用课上时间,高效率的讲授,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因为讨论的内容都是把课堂上的理论学以致用,并不是流于形式或者为了课上成绩,所以同学在讨论过程中也都非常积极贡献想法,讨论的气氛很积极热烈,整体学习气氛良好。课外的准备的内容基本只有参考文献的阅读。
语言环境感受:
两周的时间意犹未尽,交流基本没有障碍,听课也可以理解。但是由于这两门课程缺乏背景知识,没有能够很活跃的参与到同学的讨论中去。如果可以提前做好一些功课,还是可以更深入的加入到同学的讨论。
MIP的感受:
国外大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优于中国的大学,教室更加现代化,门口有开放的box讨论区非常适合小组讨论的进行。
我的启发:
两周的课程给了我非常好的启发,拓展了视野,开拓了思考问题的方式,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知识上的沟通上的差距。后续我会继续深入的对这两个方向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比之下,国内的办学质量、课程配套、老师水平相较于国外还是有较大差距。但学习更多的是靠学生本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与此同时,也体会了留学生的辛苦生活,物价高、学习进度压力大、交流上的文化差异等等,有利于今后对于子女的培养和理解。
篇12:交换生韩国留学经历
3月,我以交换留学生的身份来到韩国全罗北道的圆光大学,读一年的语言。虽然交换留学生享有免1年学费和宿食费的待遇,但是其他费用还是要自己挣,于是我开始了自立的第一步――打工。
我做过的工作还真不少,在便利店、饭店、工地打零工,教汉语。
当我看到除去开支每月还有20-40万韩币的储蓄时,野心再一次被激发:靠自己的努力挣学费在韩国上大学!
在这里上大学最大障碍是韩语,于是我缩减开支,把大部分可以打工的时间用到学习韩语上,终于在8月份的韩语能力考试中拿到了韩语最高级六级证书(韩国大学入学要求韩国语水平,一般为3-4级,考六级为了增加入学竞争力)。
下一步就是选学校和挣学费了。学校,大体分位于汉城的大学和地方大学。位于汉城的大学比地方大学的学费及生活费高大约1倍,但优点亦是不言而喻:汉城是韩国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比其他地方有着更多机会。
权衡利弊,我选择了住在汉城瑞草区上仁川大学的方法,理由是大学每周上课时间15-20个小时,合理安排可以在2-3天上完,无需住在学校附近。瑞草区和江南区是汉城的经济中心区,虽然生活费昂贵但是打工机会多,工资高。交通方便,有校车直达仁川大学,耗时仅1个小时。仁川大学是地方市立大学,学费便宜,对外国学生还有特别奖学金。仁川市是韩国的海港、空港门户,学习实践机会多。
决定后便即刻实施,递资料,见教授,每日无休止的打工。终于,我在的3月编入仁川大学经济专业3年级(韩国大学同样是4年制,我在国内大学已经二年级结束),带着我的300万韩币的储蓄+借款进驻汉城。我正式走出温室,从此我的每一分学费、生活费必须由自己解决。经过3个月的口语恶补,我在一家小的贸易公司找到一个职位,既实践所学知识,又有了一份固定收入,结束了饥寒难料的“游牧生活”。
学校生活亦不是一帆风顺,尽管拿到韩国语等级6级证书,上课仍然吃力,经常挑灯夜读!又经过一年的手忙脚乱,我在学业上渐渐超过了同班的韩国同学们。
当大学学业结束,我收获的除了一张学位证书,更重要的是比同龄的同学多收了一笔小小的存款、自立的能力、工作经验。在我填平了和韩国同学的差距――韩国语后,原有的优势就更加凸显,我有他们无法相比的汉语水平和对中国的了解。实感留学的价值与意义,现在我在帮助更多孩子留学韩国。既然早晚要移出温室,经历风雨,何不进入这个更广阔的露天象牙塔?
篇13:留学学子的打工经历
在去英国留学前,我就已经看过很多关于英国打工的文章和注意事项。上学期间打工每周不得超过20小时,放假时可以全职和必须申请劳工号是三条最基本的规定。现在的留学生虽然已经不像早年的那批留学生一样要自己打工攒生活费,而且由于有严格的限制所以工钱也比较低,但是我觉得要是能有打工经历相信也能帮我更好融入当地的生活。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来到了曼彻斯特的唐人街。之所以选择唐人街是因为那时候我的英语还没有到真正能和外国人无缝交流的地步,到那里当餐馆服务员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不同的人,也不用自己做饭还锻炼身体。
走了大概10家餐馆后在一个相对小一点的餐馆经理终于给了我一个机会。回想起他看我的眼神就像遇到了砧板上的鱼肉一样。我说我楼面的工作什么都不会,他说你肯学肯干就行。我说我不会潮汕话和客家话,他说你会广东话就行。总而言之我的问题在他看来都不是问题,只要我勤奋就好。旁边的烧味师傅意味深长地跟我说“这工作很辛苦的哦”。
第一天上班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倒茶倒水,收拾桌子和摆放碗筷。注意细节,注意速度就很好做到。他们大概教了我一下后我就开始自己的工作,只要客人一离开桌子我就马上以最快的速度收拾然后摆上碗筷。他们还规定我只管华人,凡是洋人就叫另外的楼面。从12点开门到晚上9点结束,中间除了晚饭时间坐了10分钟外其他时间都是跑来跑去。回到宿舍感觉整个人都散架了,连球都没怎么看就睡觉了。
当第二天我上工时,就见到了很少到店里的老板。老板和员工们对我的出现感到了惊讶,说现在很多学生干完第一天就跑了,嫌弃太辛苦。我笑了一下,跟老板表示我会干到复活节前的(那时候是圣诞前夕)。老板也笑了笑,对着经理说了几句客家话。我看到经理也笑了,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觉得我很怪呢?因为我和同学们说起在餐馆打工时有些人会觉得我闲着没事干,不知道瞎折腾什么。说不定他们也觉得我特傻。
在到餐馆打工前一个90年代就到英国留学的阿姨跟我讲说在中餐馆干活非常辛苦,非常没人性。不过我工作的这家还对我挺好的。平安夜那天晚上老板让我提早下班回家换衣服,然后11点在餐馆大家一起吃圣诞大餐。那次是我第一回认真认识其他的伙计,平时因为大家都在工作没怎么聊天,有些人还以为我是老一辈移民的后代,只因我广东话说得实在太好(因为我本来就是广东人啊)。
这个工作对我来说最难的还是和人接触的时候。我本身其实并不是一个喜欢和人聊天的人,在餐馆很多时候就因为不请教经理事务而被骂,骂完后请教他继续被骂。
虽然和客人聊天很多时候就是下单和拿一些餐具,但是伙计们也常跟我说不忙时要多和客人聊天,让客人吃的开心,就像在家一样,让客人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伙计们也知道我个性,于是就挑不忙的时候让我去接客,实在搞不定了就由他们补上。渐渐地我也能和不同的人聊上几句,甚至还有白人问了我的名字点名要我帮他下单和服务。那时候的我才有了另外的成就感(主要的成就感还是收工钱的时候)。到春节的时候我已经能英语粤语普通话无缝切换了,体重也轻了不少。
后来当我不干的时候,老板跟我说可以加我工钱让我继续做。不过那时候我忙于论文,就回绝了老板。老板后来偶尔也会在不够人的时候叫我回去帮忙,我当然欣然前往,毕竟不用自己做饭还能有钱收。
篇14:诗人徐志摩留学的经历
诗人徐志摩留学的经历
徐志摩是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作自然流畅,意境优美,为人们喜爱和传颂。徐志摩的诗兼具中西方文学之所长,不拘一格确又不失章法,这与徐志摩留学学习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年轻时的徐志摩曾进入北京大学拜梁启超为师进行学习,但在亲眼目睹了军阀混战与社会离乱之后,徐志摩立志出国留学,在外寻求救世治国之道,追求“理想中的革命”。
19徐志摩离开北大,同年八月从上海启程到美国学习银行学。徐志摩留学美国期间先后进入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和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课程,徐志摩还曾立志成为中国的“汉密尔顿”。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后十个月就获得了学士学位和一等荣誉奖,当年他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获得了广泛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学的知识。
19,徐志摩受到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来到英国,但不料罗素发生意外,他只能暂时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后来借由林徽因的`家族关系,徐志摩被狄更生推荐到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进行学习,研究政治经济学。徐志摩在剑桥大学学习的经历,奠定了徐志摩的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风格,他由此开始创作新诗。
徐志摩留学英国的两年,他接受了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接受了“吸烟的文化”,他常与英国名士交往,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他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逐渐形成,康桥的环境塑造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和意念,民国诗人和散文家的潜质逐渐显露。
知识扩展: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关系
陆小曼生于一九零三年,一九六五年去世享年六十三岁。陆小曼江苏长州人,民国时期著名女画家,写作也非常棒。
徐志摩民国时期的一位浪漫诗人,徐志摩感情方面不如意,徐志摩听从父命娶了张幼仪,张幼仪长相平庸,徐志摩认为自己才华横溢怎敢如此接受命运安排呢?当他遇到了建筑学者林徽因,他疯狂的爱上了她,他不顾妻子苦苦挽留,纵身离去。
可是林徽因在他离婚后选择弃他而去。结束了两段爱情后,徐志摩心灰意冷,陆小曼的出现让他重新活了起来,陆小曼活泼可爱,落落大方,让徐志摩爱慕不已,两人结识后慢慢的相爱。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受到家人的反对,周围人的白眼,徐志摩的父亲更是看不惯陆小曼,他说如果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徐志摩的所有开支就会断掉。
徐志摩和陆小曼他们不顾一切,最终结为夫妇。婚后陆小曼没多久就变得天天醉酒于社交,变得奢华无度,甚至堕落到鸦烟。徐志摩努力写稿所赚的钱都被他花光,徐志摩最终无力承担,他失望的离开了陆小曼,他放弃了,选择离开,就在他离开的时候,有一个朋友问他:你放的下小曼,她没有留你吗?
徐志摩笑道:假如我坐飞机死了,她岂不自在。结果徐志摩就死在了他所坐的飞机上,飞机失事。陆小曼知道后后悔莫及,可时间怎会倒流。
篇15:出国留学经历:我学到了什么
出国留学到底值不值?这是很多人都会问的一个问题。其实,这是一本所有想出国、出过国的人都热衷算的帐。
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自己出国的留学经历,在跟大家分享我留学期间学到什么之前,我先表明我的个人立场,在你往下读之前,我先表明我的立场:
如果你说的值是指收入和事业上获取更大的成功,那我认为是不一定值。
随着留学生的爆炸式增长,海外背景不再是高薪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处理不当,反而你因为过高的期盼在求职中受挫。一两年的时间再加几十万的经济投入,单从账面上看并不是非常聪明的决定。
如果你说的值得一个活得更宽阔丰富的人生,我认为是一定是值得的。
不可否认,名校的招牌为我敞开了很多大门。我所体会到的每一个新世界都和这个学位有关。
虽然对此我一定是心存感激,但也不禁会反思:美国私立大学高昂的学费和2年的光阴换来的除了敲门砖,还剩下些什么?
当名校的光环褪去,进入职场三年之后,我才发现以下的三个转变才是真正让出国留学值回票价的原因:
一、独立的思考 C think for oneself
经历过两次高考和四年中国本科教育的我,在去美国之前并没有意识到应试教育对我思维的巨大影响力。
应试教育的两大特点是:1. 标准的答案 ;2. 因为(1)的存在,所以依照这个标准做充分的准备便成为成功的唯一方式。
而在美国的课堂,老师问的问题大多都是开放性的(尤其的人文学科类)。
“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是应试教育下的孩子没有准备好过要回答的问题。并不是因为我们真的大脑一片空白,而是因为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没有“立场”去思考,或者觉得自己的想法是“非标准”的。
好在两年的时间足够扭转这个习惯,当我开始真实地表达自己想法,课堂里的老师和同学不但没有觉得这些想法很奇怪;反而会很特别欣赏一个和他们不一样的见解。
而当发现世界上很多事都没有标准答案之后,最好的准备就变成了从自己知道的出发,不断试错。
它为什么重要?
真实的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而独立思考可以让你迅速做出判断,从而走出行动力瘫痪。而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意味着随波逐流,陷入生活给别人看的洪流。
关于这个话题,我强烈推荐美国作家David Foster Wallace的毕业演讲《这是水》(短版视频;演讲全文),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考角度。
二、创造的可能
因为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便有了创造的可能。生活不再是既定成形的选择题A,B,C,D;而是由你参与创造的一条未知的路。
在宾大的两年学习时间里,对我影响最大的课程之一就是谈判学。它教会我要去construct一个deal, 而不是选择一个。 看似非此即彼的困境,其实是我们不够了解对方需求而造成。
而生活也是如此,看似无法两全的事情,其实是我们没有问自己一些难以回答,需要直面自己的问题。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长大,我对生活的预设是一条固定的流程:学习,高考,找好工作,结婚,买房,生孩子。
即使是出国,也是被看作为找到更好工作的一个手段。直到在学校里,接触到了形状各异的生命,我看到了“活法”的无限可能。
而这些不同的“活法”,彰显出丰富强烈的生命力,很直观的感染了我。如果你觉得“生命力”是一个抽象的东西,你想想你上一次和别人描述一件让你兴奋的事情,眼睛里闪烁的光芒。
它不是单纯的成就,或者去某个地方,它是一种让你身上每个细胞都打开的东西。
失去了“按部就班”之后,未来变成了一张空白的纸,虽然刚开始会战战兢兢的不敢下笔;但凭着对新事物的尝试和面对自己的勇气,想要的未来也就越来越清晰。
★ 出国留学计划书
★ 留学生回国证明
★ 留学回国证明
★ 归国留学生简历
【留学经历范文(共15篇)】相关文章:
学历认证报告2022-06-03
留学学习计划2022-06-23
留学学习计划内容提纲2024-01-03
美、英、加、澳义务教育的择校比较2022-08-28
留学美国本科自荐信2023-05-28
国外留学学习计划书应该怎么写2022-10-11
不同学历申请日本留学的条件2023-05-03
出国留学的学习计划怎么写2022-07-26
新加坡留学中介选择问题的解答2022-05-05
美国高中留学生文书写作技巧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