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合称什么

时间:2023-04-30 07:41:0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李白杜甫合称什么(合集7篇)由网友“苦榮”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李白杜甫合称什么,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李白杜甫合称什么

篇1:李白杜甫诗词

李白杜甫诗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绝句》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月夜忆舍弟》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独坐敬亭山》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合沓牵数峰,奔地镇平楚。

中间最高顶,髣髴接天语。

《望岳》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

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静夜思》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赠汪伦》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清明》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金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远。

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

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

逢迎少壮非吾道,况乃今朝更祓除。

篇2:李白杜甫作文

李白杜甫作文

唐诗里少不了说李白杜甫。“诗仙”李白的咏月诗相当多,比如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是我更喜欢他的《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满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影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渺云汉。”在这首诗里,李白的豪放不羁,潇洒超脱的个性一面跃然纸上,而他奇妙的想象力构织的意境也让人陶醉。

诗歌作品更具有现实主义的“诗圣”杜甫的诗篇就更苍凉和沉重,比如他的咏月诗名篇《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在月色下是特别容易怀念故人的,何况远在边塞的诗人,于是思乡和想念弟弟之情都油然而生,只是在杜甫凝重的笔触下这些又混杂着对国家的忧思,显得格外苍凉。

相比而言,从鉴赏角度,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王维的诗体现的“诗中有画”更值得细细品味。我特别喜欢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在这首诗里,一幅月下山涧的幽静、安宁的山水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这里飞起的鸟的叫声更映衬出空荡的山涧的安静。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意境里,多少可以感受到诗人忘却尘世、怡然自得的心性,用现在的话说,有点儿“小资”。

白居易《与元九书》论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篇,至于贯穿今古,尔见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天宝三年,这一仙一圣携手同游洛阳,把酒论诗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仰视着两位诗文巅峰的俊豪,吟咏着他们留给后人的诗章,细细咀嚼,足以体味出那字里行间蕴藏的无穷奥妙。

李、杜都很善“画”诗。李白的《送友人》和杜甫的《绝句》就是两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送友人》跳出了一般的儿女情长与秋风萧瑟,用优美动人的景色来反衬出离别的伤情。“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青翠的山岭,透亮的流水,红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互映互衬,气韵生动,绚丽华美。再看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诚然就是一幅山水画:青翠黄白,色彩璀璨,千秋雪,万里船,又将尺方画布延入了无限的时空,给人一种野云孤飞,言近而思无穷的潇洒之感。

有人说,杜诗多泪,李诗溢酒。以雄奇浪漫见称的李白和以精练现实著称的杜甫,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对比。前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吴越古地,山雄水淼,作者踏碧波,寻仙尘。一会儿半壁海日,天鸡啼鸣,一会儿熊咆龙吟;有忽而霓衣风马,虎瑟鸾车。入梦出梦,肆意汪洋,想象夸张似云中神龙,极现遒劲盘曲的整体。那傲岸独立的气质,那不摧眉折腰的宣言,让人读来为之倾倒。再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破屋》,茅飞,秋风掠堂,夜里轻迫,彻夜无眠。面对此情此景,读者也要落泪而泣之,然而杜甫之“圣”就“圣”在以切身的苦难,推及“天下寒士”,愿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代价,换取“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人真正领略到了一个圣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让人看到了“穷亦兼善天下”的品格。

“仙”也好“圣”也好,都难脱世事的愁苦。李白《将进酒》“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抒愁入黄河之水,忽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竟将抒愁转成言志。李白的诗总体感觉痛而不伤,这与他的性格和经历有关。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尽是对沧桑世事的深沉感谓。老友相逢,既对往日眷恋,又充满无奈的苦笑。

由此观之,李诗妙境在虚处,而杜诗妙境在实处。虚则以气韵见长,浑雅而暗蕴空灵;实则以意境见佳,精干而深析透辟;李诗美在情辞,所以比较丰腴;杜诗美贯平实,所以较为遒劲。读李白诗像啖荔枝,一颗二口则甘芳盈颊;读杜甫诗像初尝橄榄,初觉生涩,回味则满嘴甜津。

李白,杜甫,是诗史上独立的磁极,将永远吸引后世爱诗爱美的人们。

篇3:刘禹锡和柳宗元合称

刘禹锡和柳宗元合称

刘禹锡和柳宗元合称什么呢?刘禹锡和柳宗元都是非常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的诗坛作了很大的贡献。

1、刘禹锡和柳宗元称为“刘柳”!

2、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3、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年—8),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篇4:李白杜甫的诗句

《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宋人说,“杜诗思苦而语奇,李诗思疾而语豪”。李白这首貌似打油诗,后人多有微词。人生似乎总是充满了误会,真性情很多人不懂。既然不懂,就不必懂了。。。故友相逢:

“一别多日,你又瘦了,又没好好吃饭么?”

“唉,苦吟伤神,就这样了。”

读到此,忽然想起李白《长干行》里的句子来了:“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就是这样,孩子般的`心思。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李白、杜甫、高适,往日同游之时,“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现在只觉得“鲁酒太薄,齐歌太艳”,人不对,就好像什么都不对了。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忆相逢时,泗水河中秋波荡漾,徂徕山上光影明媚,现在都看不见。“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这两句写得太好,灵动,惬意,圆满。秋波落碧水,水光明山色,爱摄影的人会知道我描述的景象。那是最美的时刻,令人怡然自足,顿生夫复何求之意。此情此景,秦观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差可比拟,但毕竟太精巧,太琐碎了。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杜如此一唱一和,情感尽在酒中了。

篇5:李白杜甫的诗句

1、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3、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5、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白《妾薄命》

6、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李白《长相思·其一》

7、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李白《怨情》

8、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9、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1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1、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12、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3、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4、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5、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6、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7、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李白《行路难·其三》

18、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19、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0、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其一》

21、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22、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23、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4、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李白《渡荆门送别》

25、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其一》

26、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7、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李白《古朗月行》

28、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29、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李白《长相思·其一》

30、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篇6: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什么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什么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这天生丽质、初长成的杨家女叫杨玉环。她身体丰满,腰肢柔软,柳眉凤眼,皮肤凝脂般洁白细腻,容貌倾城倾国,被唐玄宗选入宫,得到百般宠爱。兄弟姐妹与她可说是荣辱与共,因她而出人头地,享尽荣华富贵,也因她而家破人亡,尸抛荒野。

杨玉环出身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去世早,寄养在三叔杨玄珪家,得到良好教育,性格温顺,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善弹琵琶。十六岁时,她出落得亭亭玉立,在咸宜公主的婚礼上,被寿王李瑁看中,与寿王生活了六年。二十二岁时,她被奉命搜寻美女的太监总管高力士推荐给好色的唐玄宗。公公要儿娶妇当老婆,怕人取笑,只好采取瞒天过海的作法。玄宗先让她当道士,再接入宫内,住太真宫,做情妇。六年后,唐玄宗为寿王另立妃,遂册封杨玉环为贵妃。这时玄宗六十岁,贵妃二十七岁,老少夫妻,恩爱有加,宫中虽有三千妇女,皇上只宠爱贵妃一人。玄宗宣称,得杨贵妃如获至宝。他俩天天从早上一起游乐到深夜,因起床太晚,玄宗再也不坐朝处理政事了。

贵妃有三个长得像天仙般的姐妹。她们经常出入皇宫,玄宗遇着总是亲切地称阿姨。他还在同一天封大姨为韩国夫人,三姨为虢国夫人,八姨为秦国夫人,并且给她们每月各赠送十万脂粉钱。三人之中,虢国夫人最自负,也最妖冶,自以为最漂亮,经常不施脂粉,素面见玄宗,又常与杨国忠眉来眼去的。秦国夫人好享受,出手大方,花钱像流水一般。

贵妃的远房哥哥杨钊本不是杨家子孙,是唐玄宗的祖母武则天和面首(宠男)张易之的儿子,后随其母到杨家,是个无赖赌徒。在玄宗和杨家姐妹赌博消遣时,他在旁边算赌账,算得又快又准,得到皇上的赏识。皇上觉得金刀两字组成的“钊”字不吉利,赠他名国忠。名字易改,本性难移。他有两大本事,一是逢迎拍马,二是搜刮民财,接任宰相职位后,仍是奸佞无比,身兼四十余职,广收贿赂。他说:“我不过是碰上了好机会,现在不捞它一把,谁知道日后有什么下场。想来我也不会有什么好名声,不如眼前尽情快活。”这个贪腐犯倒有自知之明,语言多么露骨,多么经典。玄宗重用这样的贪腐分子怎能治理好国家!

唐玄宗整天都在歌舞游宴中过日子。有一天,新丰送一个善于跳舞的女伶人谢阿蛮进宫。他们又有新的玩兴了,于是,宫中官员、乐师齐动员。宁王吹玉笛,马仙期打方响,李龟年吹筚篥,张野狐弹箜篌,贺怀智弹琴,贵妃弹琵琶,玄宗亲自敲羯鼓,从早上一直跳到中午。观众只有秦国夫人一个人。玄宗与她开玩笑说:“我今天当演员,特为你表演,请多给赏钱。”秦夫人说:“我大唐天子的阿姨,能没钱!”立即赏赐三百万。

阳春三月三,这群肌肤细腻,胖瘦适中,神态娴静高贵的丽人,在长安东南郊的曲江边游玩、吃喝。烹好的骆驼峰,烧好的鲜鱼,她们已经吃腻了,太监还不停地飞马送来细细切好的肉和山珍海味。宴会上演奏的音乐是如此美妙,以至于鬼神都被感动了。最后来的那位客人一点也不客气,不等主人打招呼,就一屁股坐在锦绣地毯上,原来他就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宰相杨国忠。他平时装得一本正经,见了虢国夫人却喜得眉飞色舞,手脚发痒。人们警告应邀赴宴的官员,别靠近三姨呵,免得惹杨大宰相发火。每年十月一日,玄宗到华清宫去避寒,贵妃堂兄、宰相、三位夫人五家人跟随而去,服饰五彩缤纷,首饰满地乱扔,车上的金翠装饰和运载的珠玉太重,牛都拉不动。长安的老百姓都悄悄地咒骂他们奢侈浪费。

安禄山在渔阳叛乱的战鼓声震动大地,吓坏了正在欣赏《霓裳羽衣曲》的唐玄宗。战乱发生了,长安城里烟尘滚滚,人心惶惶。在大批禁卫军的保卫下,惊慌失措的玄宗带着贵妃和杨家人仓皇向西南逃跑了。可是只走出一百多里地,饥饿疲惫的'禁军将士,对造成当前**的局势非常愤怒,不肯再西走,包围了玄宗和贵妃的马嵬坡住地,要求杀掉祸国殃民的杨国忠。这时,杨国忠出来,几个胡人正与他交涉什么。军士大叫:杨国忠与胡虏谋反。将士们立即乱箭射死,并将尸体剁成肉泥。

杀了杨国忠,将士们仍包围着不肯走,要求除掉杨贵妃。禁军将军陈玄礼说:杨国忠谋反,贵妃不宜再侍奉皇上,希望皇上割爱正法。又有官员劝说:众怒难犯,安危就在顷刻之间,皇上速决。玄宗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赐死。高力士送上罗巾,贵妃自缢于梨树上,时年三十八岁。杨国忠被杀消息传来,在陈仓的虢国夫人和杨国忠妻子裴柔被追捕。虢国夫人杀了自己的儿女,再杀裴柔,最后自杀未遂,死于狱中。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死于何处,未见记载。

杨玉环的美倾城倾国,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的姐妹也美艳绝伦,为人所称道。美并没有错,女人姿色姣好,对她们,对社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外表美丽,品格又高尚,才是真正的美。她们却以美为资本,迷惑君王,靠色恃宠,享乐无度,结果断送了身家生命,被人耻笑。

杨国忠贪腐收人贿赂,搜刮民财,弄权误国,死无丧身之地,遗臭万年。唐玄宗重色轻国,不理朝政,用人不当,招致内乱,丢了帝位,毁了社稷。这群历史上的匆匆过客,充当了出色的反面教员。

知识扩展:杨玉环的一生有孩子吗

说起杨玉环有孩子吗这个问题,需要先回顾一下历史。唐玄宗李隆基本来算得上是一位明君。在他的治理下,唐朝上下一片繁荣,百姓生活和乐,唐玄宗也受到朝野上下的尊敬,但是后期,因为唐玄宗贪恋杨玉环的美貌,整天在后宫厮混,不再打理朝政,国家形势也越来越差,百姓生活也逐渐在倒退,之后便发生了安史之乱。

在战乱中,唐朝都城被占领,唐玄宗与杨玉环带着军队逃到马嵬坡,这个时候军队发生了哗变,逼唐玄宗赐死杨玉环,否则就推翻唐朝,唐玄宗没有办法,便下令将杨玉环吊死。 而在这个过程中,从来没有提过杨玉环有过孩子,所以关于杨玉环有孩子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据历史记载是否定的。而杨玉环没有孩子的原因也有三个。

第一,在当时的唐朝,盛行以肥为美,大多数女性都是十分的肥胖,从生理学角度上讲,肥胖身材的生育力比较低下,因此杨玉环本就受孕困难。 第二,杨玉环在入宫后,虽被李隆基万般宠爱,授予贵妃一称,但却没成为皇后,最大的原因那可能就是她没有给李隆基生下孩子,因为在当时的背景下,大多人都是母以子为贵。

第三,那就是当时的李隆基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生育能力很差,虽之前有过三个孩子,但为了自己的统治,他就将这三个孩子残忍的给杀死了。所以从李隆基的生理情况和心理上讲,他与杨贵妃不可能有孩子。而杨贵妃杨玉环在三十岁左右就被赐死在马嵬坡,更没有生孩子的可能。所以,杨贵妃终其一生也是膝下无子的。

篇7: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是什么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是什么

答:《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又叫“三家村”,是我国传统开蒙教育的第一书,知名度极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三百千”之中以《三字经》为首,称为“经”,以《千字文》垫底称为“文”。当然,在文字难度、知识水平、文学素养等诸方面,《千字文》要求高。没有一定的文字学基础和文化素养,对《千字文》是既读不懂,也欣赏不了。从时间上来说,《千字文》成文于六朝时期,出现的最早;《三字经》成文于南宋末年,直到元朝才开始流通,明清时期才流传开。

在教学的顺序上是《三字经》第一,《千字文》最末。其中的道理,一是先简后繁,这很好理解;二就是“经”与“文”的根本区别。经者经舆大道,是天下车马行人经行的必由之路,引伸义就是规律、原理、原则与方法。自古以来,圣人的书叫做经典,因其讲述的是恒常不变的宇宙真相,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有四书、五经等经典。《三字经》既敢称为经,而且被千古传颂,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纂而成的一篇韵文,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文学价值极高,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三字经》则不然,它“字有重复,词无藻彩”,即不讲究对仗,语言也不甚优美。但《三字经》朴实无华,用极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大道理,这就非常难能可贵了。因此“三百千”中最难理解的是《三字经》,最难讲的也是《三字经》,没有丰富的学识、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仅仅凭借文字是绝对无法理解经义的。相反,随着阅历的增加与人生经验的积累,对《三字经》的理解会越来越深,以至越到晚年越喜欢《三字经》,这也是为什么来听《三字经》讲座的老年人很多。

与《千字文》同理,《三字经》也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史,但《三字经》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清人王晋升就称《三字经》是“蒙求之津逮,大学之滥觞”;清人贺兴思称其是“一部袖里《通鉴纲目》也”;近人章太炎也称赞《三字经》“其启人知识,过之《急就章》与《凡将篇》之比矣 …… 今之教科书,固勿如三字经远甚也”。

在《三字经》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蒙学读物都是四言的,也就是四个字一句,例如《千字文》《百家姓》都是四言,四个字读起来不上口,小孩子不容易唱颂。《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三个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的特点,所以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

《三字经》很早就传到了日本与韩国,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三字经》被译成俄文流传到俄国,此后陆续被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1990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发行。可见这部书早已不属于中国人专有,它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了。我们作为《三字经》故乡的同胞,今天不但不会背诵《三字经》,有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读过《三字经》,为此你将给自己下一个什么样的评语呢?

此次我们讲解《三字经》的形式不同于以往的《千字文》。《千字文》讲座是讲者解字说文,学者随文入观,体会文义。《三字经》讲座则是直剖经义,辅以文字,以经义为纲,文理为目,纲举目张,文义也就自然现前了。

《三字经》全篇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个独立的中心,但六个部分又合成一个整体,似江河之水风气浪涌,层层推进,在编排顺序上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一以贯之的学术思想,这是我们在学习之中应该加以注意的。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三字经》简介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是古代儿童的必背读物。

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借鉴《三字经》韵语集中识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开发出包括《中华字经》在内的『爱文识字阅读系列教程』,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推广,取得广泛好评。

《三字经》全文长达1722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作者

《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二,都以为作王应麟者应是宋末区适子;二、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据此以为《三字经》为明代黎贞撰;三、或者又有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之说;四、世传王应麟撰,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清代夏之翰《〈小学绀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王应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清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叙》:“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都明确认为《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一般来说,《三字经》作者应为王应麟。 《三字经》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能。书中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此书中有段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而《三字经》后来居上。这里的“居上”殆源于数字顺序,未必便是根据三书之内容与作用的有意排列。但事实上,综其覆盖读者之广、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传时间之久观而言,《三字经》 在中国古代蒙书教材中,不能不说是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书。 巍哉,《三字经》堪称“蒙学之冠”。

《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shǔ)稷(jì)。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shān)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páo)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chui),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治平。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杜甫是什么朝代的

杜甫是什么朝代

杜甫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杜甫的简介

《春夜喜雨》的作者

杜甫人物介绍

一个有诗人的城市

杜甫被后人称为

杜甫简介

《杜甫传赞》原文翻译及相关试题及答案

李白杜甫合称什么
《李白杜甫合称什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李白杜甫合称什么(合集7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介绍2023-10-06

古诗词《粉》原文及作者简介2022-08-13

感恩的古诗《腊日》2022-04-30

常识小学作文2023-12-07

八月十五夜月古诗2022-09-10

杜甫典故2023-07-25

杜甫生平简介2022-05-06

天末怀李白原文,注释,赏析2023-04-28

杜甫望岳写作背景2022-08-14

杜甫的生平及主要经历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