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的比喻(推荐5篇)由网友“明朗”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买菜的比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买菜的比喻
买菜的比喻
一位老板向一咨询公司询问关于管理不善的问题,咨询员A去公司走了一回,心中便有了底,
A问这位老板:“你到菜市场买过菜吗?”
他愣了一下,答道:“是的。”
A继续问:“你是否注意到,卖菜人总是习惯于缺斤少两呢?”
他回答:“是的,是这样。”“那么,买菜人是否也习惯于讨价还价呢?”
“是的。”他回答。
“那么,”A笑着提醒他,“你是否也习惯于用买菜的方式来购买职工的生产力呢?”
他吃了一惊,瞪大眼睛望着A。
最后,A总结说:“一方面是你在工资单上跟职工动脑筋,另一方面是职工在工作效率或工作质量上跟你缺斤少两,也就是说,你和你的职工是同床异梦,这就是公司管理不善的病灶之所在啊!”
对比一下在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富豪榜上,保罗・盖帝曾荣登榜首,在当时他曾被多家杂志评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他的做法是“勿以身贵而 ,勿以独见而违众”,给普通员工以充分的尊重,这就是激励的作用。不要以为自己身居高位就轻视别人,不要固执已见而违背众意。
盖帝就能干普通开采工的活!作为公司老板,在创业初期和成功之后,他都是和工人们在工地上同吃同住,与他们干同样的活,而且坚持了许多年,
因为从未有人看到过一个百万富翁和石油工人一起工作,这不仅使他的工人士气高昂,进展神速,而且他们还常常创造奇迹,完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甚至在同一个地方连续挖出了3口日产原油超过5000桶的超高产油井,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
盖帝的成功,可以说,很大的原因在于他和工人同甘共苦、同吃同住的这种态度。他把工人当成自己的合作伙伴,充分信任,这对工人的激励可实在是太大了。因为在工人的心目中,老板都是那种衣冠楚楚家伙,一旦他们发觉自己的老板像兄弟一样对待自己,和自己同吃同住,即使盖帝付给他们的工资不高,他们使用的工具也很原始,工作环境也远没有其他公司优越,他们也觉得舒心。而盖帝也因为这种态度,获得了高于其他公司10倍的成果。
这就是激励的作用!
让我们再来听听北风和南风的故事吧。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呼啸凛冽,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上身,从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最终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领导者在管理中运用“南风”法则,就是要尊重和关心下属,以下属为本,多点人情味,使下属真正感觉到领导者给予的温暖,从而卸掉思想包袱,发挥工作的积极性。
反思
事实上,一个企业管理层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要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处于不同经济地位、怀着不同目标的人组合在一起,共谋企业发展。如何使这群“乌合之众”转而成为一个有效的组织,使各类人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股合力,就是激励措施所要解决的问题。
篇2:比喻
比喻
比喻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不论是日常谈话还是书面写作,都往往离不开比喻的使用。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表达出来,或者把抽象的道理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道理表达出来。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叫做比喻词,常见的有“如”、“像”、“好像”、“仿佛”“成”“变成”等。例如:
(1)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3)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宗璞<<紫藤萝瀑布>>)
其中例3的本体是“每一朵盛开的花”,喻体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比喻词是“像”。比喻一般有三种格式:
一、明喻
指的是本体和喻体都说出来,用“像”“好像”“如”“如同”“似”“仿佛”“好比”“一般”“像--一样”“像--似的”“如同--一般”等比喻词连接的的比喻。如:
(2)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宗璞<紫藤萝瀑布>)
(3)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宗璞》紫藤萝瀑布》)
注意:含有以上比喻词的句子不一定是打比方,所以不一定是比喻句。如:
(4)他好像刚刚还在这里。(表示猜测)
(5)小赵长得就像高仓健。(表示比较)
二、暗喻
指的是本体和喻体都说出来,用“成”“变成”“是”“就是”“成为”“等于”等比喻词连接的比喻。如:
(6)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夏衍》包身工》)
(7)尾巴是道地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浆;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布封》天鹅》)
(8)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鲁迅》藤野先生》)
注意:含有以上比喻词的句子不一定是打比方,所以不一定是比喻句。如:
(9)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黑夜”和“白天”是同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
三、借喻
指的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出现的比喻。如:
(10)教师不光要把“一桶水”指给学生看,更要把学生引到长流不尽的泉边和浩渺无际的海边去。
(11)难道我们能容忍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的微生物来玷污我们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的健全的肌体吗?
(12)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比喻一般有以上三种格式,几个比喻连用称为博喻。如:
(1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14)(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郁达夫》故都 的秋》)
[比喻]
篇3:比喻
比喻
比喻bǐ yù[释义]①(动)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
②(名)一种修辞方法;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构成] 偏正式:比〔喻[例句] ~手法。(作定语)打个~。(作宾语)篇4:买菜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在书房奋笔疾书。这时,妈妈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婉婉,去帮妈妈买两颗小白菜吧?”
“什么?你确定吗?就我一个人?”我不禁咂舌,心里暗自吐槽:你不怕我给你买个菠菜回来?我可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小白一个呀!
“嗯,去吧,妈妈相信你!”妈妈走出厨房,摸摸我的头解释道,“我抱妹妹不方便,就你去吧!”“对了,带上钱包,别忘了拿钥匙哦!”妈妈又提醒道。
看样子妈妈是动真格了,我满脸不情愿,磨磨蹭蹭地收拾好东西,打开门,转过头去看看妈妈,脸上的无奈仿佛在问:“你确定吗?”妈妈递过来一个“犀利”的眼神:赶快去,别耽误时间!我心一横,出了家门。
走在路上,刚一转弯,看见几个高大的男人走了过来。顿时,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脑海里迅速闪过电影里拐骗小孩的画面,不会吧,他们想干什么?为什么一直看着我?我是不是该找警察叔叔帮忙?但我又转念一想:朗朗乾坤,哪有那么多人贩子?我定下心来,同时也加快了脚步。到了菜场,我一股脑说出要买的菜,阿姨称好了菜,我麻溜地付了钱,往回跑去。
一路飞奔到了家后,我忐忑地把菜递给妈妈:不会买错了吧?但是卖菜阿姨挑的应该不会错!妈妈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我心里顿时如释重负:太好了,没买错!
吃饭时,妈妈连连称赞那道菜好吃,我知道,那是妈妈对我最大的鼓励!
篇5:买菜
“哈哈哈,我们去买菜了!”今天爸爸让我当一回家,一早,爸爸便让我和他一起去买菜,还特意交代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嘿,真爽,我可得好好挑选挑选。
来到了菜场,因为我爱吃鱼,我们先来到卖鱼的地方。瞧,那一个个鱼盆里游着一条条鱼,似乎都在招呼我买它们呢!摊主热情地向我介绍这一盆盆鱼:“这是鲢鱼,这是鲫鱼,那是海鲈鱼。”我一听“鲈鱼”两字,想起古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古代人爱吃鲈鱼,鲈鱼肯定好吃,就买它吧。爸爸笑着说:“这里的鲈鱼不是诗里的鲈鱼,这种海鲈鱼不是很好吃的。”好吧!那这诗我要给他改为:“江上往来人,但爱鲫鱼美。”我挑了一条中等个儿的鲫鱼,回家让妈妈做鲫鱼汤去。
手里拎着鱼,眼睛四处扫视,忽然看见了我爱吃的贝壳,便对爸爸说:“我们再买点贝壳吧。”爸爸说:“好,你来挑,挑那些肉露在外面,一碰就会缩进去的贝壳。”啊!还得一个个去摸啊,被它们夹住手指头可怎么办?瞧,那伸出贝壳的肉像吐出的舌头,太恶心了!可谁让我爱吃呢!我鼓起勇气,细细地挑选起来。嘿!也没那么可怕、恶心嘛!
荤菜准备好了!该买点蔬菜了。我直起身,向不远处扫视一番。嘿,蔬菜还真多呢,有青菜、娃娃菜、芹菜……我选了一把富含维生素的香蒿,它的样子很特别,人家的茎叶都是粗粗的,它的却是细细的,应该值得品尝。再买点什么好呢?我的眼睛盯在了南瓜上,就买它吧!爸爸做的咸蛋南瓜可是超级好吃呢!
哈哈,小当家买好菜了,回家烧菜去??!
★ 菜市场见闻作文
★ 买菜的范文

【买菜的比喻(推荐5篇)】相关文章: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200字2024-01-17
母亲阅读答案2023-05-01
江南的早晨作文350字2022-05-06
第一次去实验室作文2022-05-06
难忘的人_2023-12-11
《你见过贫困生吗》阅读题的参考答案2023-10-14
写菜地里的哲理的作文800字2023-06-12
我帮妈妈放天假作文2022-09-20
我的理想作文医生500字2022-08-18
我的理想――医生作文202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