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西海散文欣赏

时间:2023-05-15 08:07:3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望西海散文欣赏(整理11篇)由网友“fay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望西海散文欣赏,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望西海散文欣赏

篇1:望西海散文欣赏

望西海散文欣赏

那是天堂,灵魂驻足的地方

那是大漠,风暴指引着戈壁的方向

看你时,你辽阔的像海一样

读你时,泪花闪烁着星际

迷雾浩茫

一段凄美的故事

传颂着爱的渴望

充满信仰的圣地

有心灵与心灵的碰撞

那求生的寸草

滋润着大地之光

狂风袭来卷着灼人的热浪

砂砾飞扬浇筑成滚烫的坚强

有蓝天托起雪白的云翔

就有净水回望金色的太阳

有生命的翅膀在蓝天翱翔

就有雄鹰站在巅峰之上

有不变的执着

就有一生的守望

在北国送去我的目光

站在高处不为触摸天空

只为俯视你的模样

我知道,这是一个奇怪的举动

可有谁能阻止喷薄而出的`泉涌?

那首西海情歌更是有着鲜活的生命

让人向往

人活着,做园丁耕耘在戈壁之上

人死后,对着爱诠释永恒

骨灰盒上的鲜花依然绽放

在一个意境里,有一份等待

成为没有音符的绝唱

然而,万里广袤的大漠,有胡杨、石砺、沙丘、枯草、甘泉

都是你的化身,放射着西海的光芒

在贫瘠的戈壁寻觅蓝色的彼岸

曼陀罗花绽放着爱的依恋

沙粒用涌动堆积时光

湖水用温度抚慰感伤

孤独的你,为了情泪洒夜空

缘起缘落,把凡尘染得鲜红雪亮

在追求的距离上,现实往往只差一步

人们看到的是,爱的天堂和情殇

存在最美的时候是幻想

为了这一刻甘愿血洒边疆

雪域高原空旷苍凉

归来的鸿雁日影为双

风暴唤醒爱的记忆

白色的纯情

篇2: 西海漫记散文

西海漫记散文

在去西海之前,并不知道西海在哪,西海到底是什么样子,只听去过的人说,那地方绝对值得一去,于是就认定那一定是个好地方。有空的时候在网上查了一下,关于西海的内容很多,却只记住了两点:一是说西海有亚洲最大的土坝,估计这是个人工湖了;二是西海的空气质量和水质都是一流的,于是决定去了。

围绕怎么去,大家还是讨论了好久,毕竟选择国庆长假出行,会有一些特殊情况出现,最后大家还是统一意见:带自行车,带帐篷,带炊具,不管情况怎样,带上了这些东西都能应付。首先去的人并不多,只报了二三十个,但临近去的头两天,一下子又增加了十来个,预定的五十座的旅游大巴刚好,将帐篷在后排堆成小山一般,自行车则拆下轮子放车箱内,好在还有一部自驾的皮卡去,刚好装下要带去的自行车。就这样一路浩浩荡荡地开向柘林湖――传说中的西海。

我们的中转站是柘林镇,柘林镇在柘林湖的上游,风景优美,因为没有充分开发,原生态的东西比较多,因为行程限制,我们只在柘林镇闲逛了几圈。柘林镇不大,但景色宜人,一条河从城区穿过,将城区分割开来,河两边种着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河中则修有亭台楼阁,清清的河水荡漾,置身其中,有种说不出的轻松和惬意。

傍晚晚进入景区后,找到了一片观光台,在观光台中间的过道上扎营,既平实又避风,扎好营后便在台阶上铺开锅碗锅碗瓢盆,各组都自己动手,准备搞晚饭。一时观光台上人来人往,煮饭的、洗衣菜的、切菜的、拿东西的,热闹非凡,因为来得晚了点,做饭的时间长,天黑下来后,都是用手电照着做,一直到八点多,大家才吃晚饭,大家情绪高涨,毫无倦意,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瞧瞧俺们三组的金厨师,虽然没拿厨师证,可手艺绝不是吹出来的,一招一式半点不含糊,几个菜炒得相当的棒。

西海的岛屿,据说有九百多个,大大小小地散落在湖面上,所以也称西海为“千岛湖”,山环水绕,景致纷呈。但人工开发的却并不多,绝大多数岛都属于长满绿色植物的荒岛。其实于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类岛屿,它们是那么自然地呈现在眼前,没有半点粉饰与雕琢,如同一群可爱的孩子在湖水中嬉戏。

在从西海湾到北岸去的路上,看到一户人家门前那一排火红的鸡冠花,一下子忘记了骑行的疲倦,从车上跳下来,站在路边上忘情地看着,心想花怎么可以红成这个样子呢,红得耀人眼眸,红得撩动人心,红得让那路边结满黄澄澄的桔子的桔子树都相形见绌了。

网上查到西海湾的温泉很出名,大部队便骑车赶往西海湾,却并不是去泡温泉,只是去看看,仅仅是到那里看看。那成片成片的别墅区,那成片成片的热带树,那精心布置的景致,还有别出心裁的喷泉......让人流连忘返。

神雾山上并没有雾,因为是晴天,太阳的光线在神雾山上显得异常耀眼,要么是几缕斜斜地从密林缝隙中泻下来,要么就赤裸裸地照在头上。但可以想像雨天的情形,可以想像雨过天晴这里会是怎样一番云蒸雾罩。

三组的成员是最棒的,一路行来,感谢他们对我这个小组长的支持,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这个小集体充满了活力。活动之后,芸芸几写出了《西海行》(帅哥篇),盼盼几写出了《西海行》(景物篇),表达了对此次西海之行的深切感受和对西海美景的赞美之情,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现了三组成员的才艺,让我这个小组长也倍感骄傲。

这个人,叫荣忠美,县中医院院长,刚开始认识他的时候,我叫他荣院,后来,我跟那些熟悉他的人一起叫他美哥,叫美哥,来得更亲热些。作为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他的作用是巨大的,他把一些热爱户外运动的人都集中了起来,成立了上栗县户外运动协会,让广大爱好户外运动的驴友相互间有了交流的平台。每一次活动,他都全力以赴,考虑到每一个细节,让所有人都能玩得开心,玩得高兴。作为医院院长,虽然有点损,还是会希望病人越来越多,生意才会越来越好,但荣院却倡导运动健身,不但身体力行,而且号召医院系统的人参加,号召所有人都参与这种健康有益的休闲形式,他的内心希望每个人都是健康的,都是快乐的,他的这一做法,令我深深感动。在整合两个自行车店和户外店成员的过程中,他也表现得公平公正,毫无偏袒,最大程度地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他努力营造出浓厚的运动氛围,早上晨骑,基本上都有他的身影,每一次活动,基本上他都会参加,作为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他的表现非常活跃。他性格开朗、乐观、积极、豁达,和他相处,没有半点压力,他幽默、风趣,处处表现出一个成熟男人的风度和睿智,我敬佩这样的人!

金哥同志。我和金哥是麻友、骑友、驴友。。。金哥个子不高,皮肤相对黑点(所以打麻将输的时候多),话不多,脸上总是挂着笑容。金哥非常有亲和力,无论少女还是少妇,只要是女的都喜欢他(妒忌啊),金司令也是来者不拒,在女人中间那是游刃有余了(佩服啊!),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咱学不来,只有干瞪眼的份了。我和金哥是朋友,也算是共过生死的患难之交了(穿越武功山,回来的时候出车祸,差点同归于尽了。),所以在我们,已经不仅仅是骑完车就各自回家的骑友了,而是生活中相互信任的朋友。从内心来讲,很感激户外这个平台,让我结交像金哥这样的一群朋友。

芸芸几绝对是气质型美女,在户外群里聊天的时候,发现她说话大方得体,幽默风趣,到西海的车上才见到她本人,和印象中相差无二,典型的成熟女人形象。她的声音非常甜美,萍乡话从她嘴里出来,觉得很好听,后来听美哥说,她是艺校毕业的,唱歌一级棒,心想:怪不得呢。她分在了我这一组,虽然她本人称自己是户外运动爱好者,但从内心来说,看她那身时尚的装束,我不太敢相信她能吃得了这个苦,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我错了,她不但能照顾好自己,而且对这个集体也很是关心,做晚饭的时候洗菜、切菜、炒菜、洗餐具、打扫卫生,相当勤快,都说萍乡个少妇几懒(不是我说的,是听别人说的),起码她是个例外令我刮目相看。特别是她在回来后写的那篇《西海行》(帅哥篇),啧啧,文才真不一般,多才多艺,秀外慧中,真让我服了。

盼盼几是典型的温柔型美女,话不多,说起来也是柔声细语的。在柘林镇河边的草地上,几个瑜伽动作让俺大为佩服,引得大家都来学,俺身体柔韧性不强,动作做不来,做的时候几个人帮着压和掰,还是不到位,而且表情痛苦,看起来倒更像是街上那些行乞的畸形儿,丢尽了俺这块老脸。盼盼几不但温柔,而且贤惠,

做晚饭的时候,和芸芸几两个人忙个不停,成了金哥的得力帮手(可见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话不假)。她表面上显得很柔弱,内心却很坚强,不但不依赖其他队员,对人很是体贴照顾,包里带的吃的东西好像不是自己花钱买的,见人就分。

毛毛虫同志算是老户外了,性格开朗活泼,跟谁都讲得来(真是服了她了),她属于活泼型美女啦,玩户外的美女少,恐龙级别的多,偏偏俺们上栗玩户外的女同志年青又漂亮,一出去,总是羡慕死其他地方的驴友。会玩的人做事也差不到哪儿去,毛毛虫就属于既能玩又会做这种,瞧她切菜时那刀功,可不是一般的人三五年能学会的。

土匪一点也不像土匪,一直不知道她为什么给自己取这样一个网名,但她外柔内刚却是事实,别看她长得很文弱,搞起运动来一点也不含糊,而且不会输给男生(这点还真有点像土匪了)。队伍里只有她有导游证,每次出远门,她都有好多事要忙,忙着联系景点,忙着联系车子......她比旅行社的导游轻松不到哪儿去,却没有任何补偿(难为她了)。她属于那种运动型美女,对于运动,特别是自己喜欢的运动(比如骑车),她有种痴迷,好像运动上瘾一样。去西海的整个行程,从策划到结束,她出了不少力,帮了大家不少忙,但她自己却从来不说,很是低调,队伍里有这样的人,真是大家的福气呀。

和土匪粘在一起的梁美女,脸上自始至终挂着笑容,在她身上充满着阳光,活泼中不缺矜持,典型的小家碧玉型美女。

我喜欢这群人,发自内心的喜欢......

篇3:冯西海散文

冯西海散文

古来诗书画同源,历朝历代不乏既是文学家又精通书画者,书圣王羲之、诗仙李太白、文人画鼻祖王维、文豪苏东坡、近代的康有为、丰子恺等,这些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是极具文化之个性和自由之精神的典范,此例在当今社会愈来愈鲜见。

前几年网上认识了老村,就很是崇敬他的才华,随后又遇冯西海,被他的漫画所吸引。那是一个午饭后,下班没回家,就在街上吃了碗面条,回到办公室迷迷糊糊但又睡不着,就打开博客挨家挨户的串门,不经意的`就闯进了西海兄的园子里,呈现在眼前的不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画,虽然是国画,要严格的归类,这些画作应该算是漫画吧,当然称之为文人画最合适,因为文人画不受绘画技法与理论的约束,凸显的是作者的精神与思想。

西海兄作画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任伯年、黄永玉、丰子恺与老村的影响,但他有自己的认识与见解,他认为文人习字作画不求技法和目的,旨在表现,表现文人之性质,文人之趣味,文人之感想。我认为文人画之要素乃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者之综合体现,俱佳者方称实质上的文人画家。西海兄性格率真,文风独特,富有潜力,观点不俗,因而他的图书插图,休闲之作无做作之痕迹,束缚之弱笔。一味的放浪,任意运锋,酣意着色,山石崔巍抽象,却不乏皴擦与破染,花鸟脱形怪异,然有声有色,人物品类不一,可形神兼备,情绪明朗,尤其是那些画面跋文,如屋漏似串珠,为画作添色不少。

我曾与西海兄浅聊过他的书画,我建议他多看些历代名画,以期完善。他说,完善技法那是画家的事,自己又不是画家亦无意当画家,只求精神得一宣泄的载体,思想有个表现的形式而已。我突然想到,有天和梁澄清先生聊文学与书画,先生就提及西海兄的画,“说冯西海最近画了许多画,呵呵。那画里有东西。”先生所谓的东西就指文人的精神世界与个体思想。我就后悔自己的教条与短浅。

西海兄的画作已经不少了,在一幅幅欣赏的过程中,我在想,若每幅画配上短文,出版成一本图文集定会引起关注的。近日获悉:冯西海的画集《有画说》由老村题字,已经进入印刷环节,今年5月拟在西安举办冯西海文人画展,我们拭目以待,愿他顺利。

篇4:望雪散文欣赏

望雪散文欣赏

春夏秋冬,我是独爱冬的,因为最喜爱的是那冬季里的雪。下雪时一切都是安静的,眼前一片白色,看着是那么干净。深吸一口气都能感觉空气里带着丝丝的甜味。

在没有飘雪的冬季是不完整的,在这不完整的季节内心始终带着一丝久久的遗憾。冬季抬头望天是常做的事,望着远方的天空,看那雪之精灵何时到来。用我的眼睛眺望远方的云,寻找雪的踪迹。

每当下雪时,无论多大的雪,多冷的天,我都会出去走走,去欣赏那被雪包围的世界。看那山,那树,还有那街道,在雪中都有一种别样的`美。美得让人心醉,醉的想在这雪中翩翩起舞。

雪是害羞的,它只能让你在旁边静静的欣赏,欣赏它的舞蹈,它的洁白,它的轻盈。当你忍不住用手触碰它时,它会化成水滴消失不见。这种喜爱却抓住不住的感觉真是讨厌。雪是安静的,没有雨来时的惊雷与闪电,也没有呼啸的狂风作为前奏。来时不声不响,就那么安静的来了。去时也让人不知,也不觉。

冬季是大地沉睡的时候,一年春夏秋,大地都在忙碌中,忙着发芽,忙着生长,忙着结果。到了冬季也该好好地睡上一觉。天空害怕大地被这肆意的寒风吹醒,用雪花为大地做了一席棉被,好好睡吧,晚安。

篇5:聆听西海情歌散文

聆听西海情歌散文

歌手“刀郎”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他的声音特点和新疆南部麦盖提县“刀朗族”人声音很相似,都是沙哑中带着清亮。而那里的刀郎歌舞更是以质朴、粗犷、热烈、奔放并充满神秘色彩,令人瞩目。听过刀郎创作的很多歌曲,印象最深的是《西海情歌》,初次听到,便一下子喜欢上了它。每次听这首歌,心中都有莫名的震颤,歌中深入心灵的歌词语言与背景音乐,再加上刀郎沧桑、嘶哑的音质,仿佛将人置身于茫茫的雪原,让人感受到一眼望不到边的寂寞和着内心的迷茫与绝望,在苦苦的寻觅与等候中,涌现出一场彻底的爱恋与悲情,继而随着歌声的情感波动,最终转变为撕心裂肺般的疼痛,不经意间就触动了内心那根柔软的弦。

再次打开《西海情歌》,是在一个雨夹雪的清晨。低缓的音乐,深沉的情感,依旧是刀郎那沧桑、嘶哑的歌声,我却百听不厌。歌词的背景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地点是西海高原和雪山,而我总爱固执地随歌声中的背景将自己置身于一片茫茫的沙漠,体会在那种广阔的天地之间,唯我一人的孤苦与寂寞。在那里,我也会从心里发出“还记得你答应过我不会让我把你找不见/可你跟随那南归的候鸟飞得那么远/爱像风筝断了线,拉不住你许下的诺言……”这样的感叹。每当此时,有种尖锐的疼痛便会从心底蔓延,直到夹杂着酸涩的泪蓄满眼眶,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怀想着,曾经和我像雁一样从南方飞到北方的那个人,不是为了生命的迁徙,却是为了爱的承诺。可是,世事的变迁,改变了很多本真的东西,人人都在为名为利追逐,以往的纯真,少时的快乐,在异地他乡,早已像秋风中摇曳的衰草,被刮落得面目全非。那时候,我理解了他所有的选择。一个南方人,想要在京城立足,谈何容易?没有谁愿意永久地成为“京漂”一族,在摸爬滚打中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既然有捷径可走,谁又甘愿轻易放弃?那段时间里,我蜷缩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只剩一架躯壳,过着泪水泡饭的日子,就着饭的菜,则是被撕裂的心,咀嚼的滋味,早已在疼痛中麻木。

我放飞了曾经的爱,而我自己的爱,却断线……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只圈定在北方的`范围,就算最后我“安营扎寨”,也只是循着他的足迹,以自己的方式固守着我的爱情城堡。我能感觉到他在这方天地里存在过的气息,想象着他曾在某个地点留下的足迹。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也无需有什么作为,哪怕只是一个人悒悒守望,就像是“我在苦苦等待雪山之巅温暖的春天/等待高原冰雪融化之后归来的孤雁/爱再难以续情缘/回不到我们的从前……”而我的心里,没有恨,也没有怨,只有爱。曾经的美好,依然在记忆深处珍藏,尽管,我们已是咫尺天涯……

忽然就想起了几日前离开我的那个人,他装点好简单的行囊,带着几样他喜欢的吃食,一人驱车远离我的视线。他要去的地方,是真正的大漠边关,天气比关内还要冷,积雪比关内还要厚,风,比关内还要凛冽。他的出走,打破了在家时相互“漠然无视”的格局,一种牵挂紧随他身后,连家,也在这深秋的风雪中,显得异常空落。我能看到他到达了目的地之后,一个人走在人烟稀少、茫茫无际的大漠,“一眼望不到边,风似刀割我的脸”当是最真切的感受,而这被“刀割”的疼痛,则是痛在我心。完全是那种“自你离开以后/从此就丢了温柔/等待在这雪山路漫长/听寒风呼啸依旧”的落漠和忧伤。他担负着男人的责任,肩负着自己的梦想,独自行走在大漠,采取矿样,任风雪欺凌,任思念他的人,凝望着他离去的方向苦苦守望,任相思蚀柔肠。

而此时,远行的他,是否能听到我内心的呼唤?是否能感觉到,在他行走的路口,有双早已被泪濡湿的眼,在凄冽的寒风中,默默等待他风尘仆仆的回归?

一直以为,女人的心理相对比男人脆弱,最需要男人的呵护与温暖。其实男人更为不易,他们承受了更多的责任,面对恶劣的环境或生活的艰辛,他们挺直了脊梁,拼着命的也要呵护自己的家室。就像那些背着行李,四处求生活的民工,为了家人能吃饱饭,为了给儿女有个安宁的学习环境,他们四处漂泊,忍辱负重,失去了一家人和美的生活,失去了能尽情享受人生乐趣的不少好时光。而他们的爱情,却交给了思念——他们苦苦思念的人,以及深深想念他们的人。两地望穿秋水,愁肠百结,各种滋味,当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纠结与无奈。相比,他们的内心更需要被人理解,更需要爱人所能给予的柔情和温暖。

事实上,刀郎这首《西海情歌》,是为可可西里第一个牺牲的环保志愿者而写,在志愿者的身上,发生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刀郎以志愿者恋人的视角,发出声嘶力竭的呼唤,是对爱情的渴望与回想,是失去心上人时的悲凉与绝望,整首歌衬托着“生命禁区”的背景和刀郎沧桑、沙哑、质朴的歌声,以真挚细腻的情感,将这一爱情悲剧展现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

《西海情歌》自有它的意义,而我也有着我自己的“西海情歌”。在感染人心的音乐声中,我仿佛看到了爱和被爱的自己,独自行走在茫茫人海,内心却倍感孤寂,任西风漫卷,吹不散如烟往事,任凭一次次怀想与追念作着无谓的抗争,看自己泪流满面……

篇6:西海湖边花情思散文

西海湖边花情思散文

“一袭碧湖,清波荡漾。亭台楼阁,夕日斜照。举目遥望,相映浅底。天台松林,屹立巍然。碧城山峦,曲径蜿蜒。拾级而上,俯瞰瞭望。麟游新城,尽收眼底。凤凰山下,星光灿烂。青莲广场,舞步旋转。”

再次想写我的家乡。前段时间写的《情梦九成宫》,本就想借虚幻之笔,对家乡进行一下宣传。今天续写,笔一落纸,竟然成就了一篇四字句的打油诗,行家看了,也许会感不伦不类,未免取笑,好在我只为自娱自乐,也就不必在乎了。家乡麟游,一个陕西西部的边陲小县。与甘肃接壤,属渭北旱原丘陵沟壑区,地广人稀,全县人口不足十万。曾几何时,这里曾以贫穷、闭塞、落后所著称。是陕西省为数不多的三无县之一(无机场、无铁路、无高速),也是国务院公布的六盘山区,扶贫帮困县之一。只因家乡贫穷,所以家乡人走出家门,多以宝鸡人自称。有人问:

“乡党,哪里人呀?”

“宝鸡。”

“听口音不像宝鸡人呀!宝鸡那地方我去过,西凤酒、猴王烟,挺有名的。”

“那你说我像啥地方口音?”

“甘肃,甘肃人说话腔硬。”

“我们和甘肃毗邻,在麟游。”

“嗷,我知道了……”问话人意味悠长地说道,不再言语。也许他知道麟游,也明白过来,对面这人不愿承认自己是麟游人的尴尬和局促。也许他不知道麟游,只是在揣摩这麟游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对面这人为何不愿将自己的家乡说出口呢?

好在这几年,随着麟北煤田开发,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保护区的开发和利用。麟游的知名度和享誉度一下倍增。连续五年荣获全省经济增速前十位,宝鸡市经济增速第一位。旅游收入和人次连年攀升。西海胡景区挤升全国四A级风景区行列。如今麟游人走出家门,有人问:

"乡党,哪里人呀?”

“麟游。”

“麟游,我知道,那地方好呀!听说你们麟游地下埋的全部是‘黑金’,大型煤矿不少吧!还有什么‘九成宫’、‘醴泉铭碑’,都挺有名的。还听说你们那里的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实行的全部是免费教育,太幸福了。”

“是的,我们县这几年发展变化挺快的。那有空到到我们麟游去旅游呀!”

“对!对!对!麟游我一定会去的。那里是现代避暑城嘛!”

这就是我的家乡,也是我生活的这座县城。有时想,现在人生活确实挺累的.,为了自己所坚持的那份理想和虚名,拼死拼活努力、竞争、奋斗、拼搏,成功了无非也就是每天在人潮汹涌的大都市里挤来挤去,享受着无尽的噪音有所污染的空气。我的家乡,相比那些发达地区也许显得有些落后,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冬暖夏凉的适宜气候,却是其它地方无法比拟的。所以我自感,我的家乡是美丽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家乡人民也是快乐的、幸福的。同时更进一步说,人不论身居何种场地,从事何种工作和身份,只要保持一种良好的生活心态,和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那便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和收获。而这份美好的祝福也送给普天下我认识和不认识的所有朋友们。

篇7:《春望》诗词欣赏

《春望》诗词欣赏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阒菀粞赌训茫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无限的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篇8:杜甫《望岳》全文欣赏

杜甫《望岳》三首全文欣赏

杜甫的《望岳》一诗,是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1.《望岳》(东岳泰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望岳》 (西岳华山)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次。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3.《望岳》(南岳衡山)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歘(xū)吸领地灵 ,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 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 争长嶫相望。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 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评析】: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分析】: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二十五岁至二十九岁时,在齐赵一带游历。这首诗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它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为五岳之首,尊称岱宗。第一句用设问语气领起全诗。“夫”字是个虚词,但在这句诗中却不可少。它表达的是诗人高山仰止的感叹:岱宗究竟是怎样的雄伟壮观呢?一种迫不及待的搜奇探胜之情,跃然纸上。第二句作答,在写法上如顺水推舟,分外自然。久闻岱宗之名,现在身对此山,昔日的敬慕之情泉涌而出,他要对这巍巍的泰山作一事与愿偕的观望、礼拜了。于是他放眼四顾,只见汪洋的山色,一直洒满齐鲁两国之境而犹“未”了——“泰山之阳(南)则鲁,其阴(北)则齐”,五字囊括数千里,境界何其雄阔!

上面写的是由于迫不及待之情的驱使而作的远望,接下来便开始写近望之景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是如此多情,把天地间所有的灵秀之气都赋予了泰山。山势崔巍兀立,光线南明北暗,判若晨昏。“阴阳割昏晓”暗承第二句,也就是说当山北的鲁地尚显昏繄之际,山南的齐地早已是阳光绚烂。这里的“晓”不是指具体时间,而是指视觉上光亮的明暗。看第七句可知望岳的时间是在傍晚。

咀嚼这两句诗,细心的读者也许会问,第一句写的既是迷濛的山色,是目不能尽之景,为什么接着又会出现“阴阳割昏晓”这样清晰可感的形象呢?一片苍苍莽莽的青色和一昏一明的景色同时出现不是有点不协调啦?

这便是想象的妙笔。在现实描绘的基础上,想象的翅膀腾飞了。诗人仿佛身临山上,看到了山南山北的一昏一明的景象。这种想象,实际上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既然是“齐鲁青未了”,既然泰山是如此之高、之大,那么它也理所当然会出现“阴阳割昏晓”这样的奇景。如果参看诗人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则更能理解这一点:分明是傍晚登临,却写出了“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这种深夜才能出现的景象。如果把它看作实景,那么下文的“羲和鞭白日”以及黄鹤哀鸣、大雁群飞等景色描写便无法得到解释。可见,“阴阳割昏晓”和“七星”两句一样,都是想象中之景。有的读者不明白这是写虚景,便产生了诗人只有登上日观峰才能写得出来这样景色的误解。

在对近望中的实景、虚景描写之后,诗人更进一步写细望之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此时此刻,他早已为泰山这种雄壮的景色和气魄所感染、陶醉了。他仿佛与泰山融为一体,那飘飏弥漫在泰山上的层层云气,也简直是在诗人自己的心胸里纵横卷舒。诗人屏住呼吸,睁大眼睛,目送着茫茫暮色中匆匆归山的鸟儿,按捺不住自己那喜悦的心情,它也随着归鸟愈飞愈远,愈飞愈高。“归鸟”二字同时暗示时间已届傍晚了。这样便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乱云低度,宿鸟归山。暮色愈来愈浓,今日登山是不大可能的了。可是,兴高采烈的诗人却并无半声叹惋,而是满怀热情地寄希望于明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管千艰万险,我将一定要登上那能一小天下的泰山绝顶!那时平庸的众山,将显得多么的渺小!这两句正如前人所评,是虚写,是悬想将来的登山。《文心雕龙·神思篇》曾引“身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来说明想象的特色。我们也同样可以说,杜甫是身在岳麓之下,神游绝顶之上的了。末句暗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是全诗的主旨,是杜甫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的生动写照。

在理解这首诗时,我们必须要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是想象力的飞翔。诗的第四、第七、八句都是写想象中的情事,这样在谋篇布局上便能虚实结合,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其二,是它的豪放的风格。杜甫曾在二十四岁那年(公元735年)去东都洛阳应试,没能登进士第。但他年少气盛,根本不把它当回事。第二年便开始了齐赵之游。这首《望岳》便作于此时。当时的杜甫是“裘马颇清狂”的,表现在诗里的是气势磅礴、—往无前的豪放的风格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阔大的意境。杜甫这一时期的其它作品如《房兵曹胡马》、《画鹰》等,也无不表现出前程万里、海阔天空的气势。这种诗风和杜甫后来的沉郁的风格是迥异其趣的。

篇9:《望岳》书法欣赏

《望岳》书法欣赏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⑴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

⑵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⑶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⑷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⑸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⑹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⑺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⑻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翻译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 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 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年少优游

杜甫因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他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杜甫遂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为梁宋之游。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四载秋,转赴兖州与李白 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 长安。

仕途不顺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 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 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 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甫入门即闻哭泣,原来稚子饿 死。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 发,次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立即 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但因官小,未予囚禁。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 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凤翔)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诏三司推问,幸赖宰相张镐救免十二月肃宗召回杜甫复任左拾遗。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 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 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 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 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 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 的热情。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 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 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 因人作远游。”

篇10:望的散文

盼着过年的日子也扣动心灵,那个时候也不知道日历,所有的日子都是大人们用脑子记着。小小的我弄不清楚昨天今天明天的概念,每到临近过年的时节,总要一遍遍问母亲还有几天过年,有时候竟然问:“妈妈,是不是前天过年?”

母亲这时候就笑着对我说:“傻孩子,前天早就过了,是后天过年?”

“后天,是哪天呢?”我又问。

“后天,就是过了明天!”妈妈自然地回答。

“明天,又是哪天呢?”我还是不明白。

“孩子,还有一天,或者说还要过两个晚上!”母亲还是微笑着说。我弄不清楚昨天今天和明天,但是妈妈一点都不着急。

如此,我觉得过一天好漫长!

终于等到大年三十了,年终于在我盼了一年后到来了!

过年的这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贴春联。等到稍大的时候,我和哥哥就包了贴春联的差事。因为我和哥哥都是上学学得最好的孩子。我很小就知道如何读对联,因为经常帮助五叔写对联的缘故。每到过年的这天,我和哥哥总是起得特别早,因为我们头天晚上根本就睡不着觉。

等我们简单吃过早饭后,母亲就拿一个铁锅烧了开水,然后把用凉水搅拌均匀的面粉糊倒进锅里,再继续搅拌,最后就自制成了浆糊。我和哥哥就把去年贴的对联撕下来,重新贴上新的。我们家几乎每年都是村里最早贴好对联的。只要春联贴在门上,院子里,还要在大门外贴一张出门见喜,这样家家户户就显得特别喜庆和新鲜,而那随风飘舞的萝卜签更显得煞是好看。有的人家还喜欢剪窗花贴在门窗的玻璃上,那就更好看了。

而我的母亲却是扎花的能手,她会自己制作好看的匾额。每隔一两年,她就会请五叔在一张大红纸上写下几个象征富贵吉祥的大字,比如“福如东海、花开富贵、国泰民安、如意吉祥……”在匾额的周围糊上花边,还要扎几朵好看的大花在四个角和上下两个长边的中间,挂在屋子客厅的中堂最上部,下面就张贴我们买的年画。

母亲很会装饰匾额,她会把大红和粉红的纸剪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按照对角线剪出四个花瓣,用一根筷子把每个花瓣卷起来,然后在筷子上将纸弄褶皱了,这样花朵的一层花瓣就做成了。然后再做稍微小一圈的一层,大约每朵花有四五层的样子;然后她用黄色的纸张剪成胡子状做成花蕊;再用绿色纸张剪成形状逼真的叶子,扎成六朵或者八朵大花放在匾额四周。母亲做匾额的时候,我就在旁边学,很小我就学会了做花瓣和花蕊,我还学会了剪花朵的叶子,甚至我也学会了简单的剪纸,把一张红的绿的黄的小纸放在手中折叠几下,剪出几只蝴蝶或者铜钱,甚至还可以剪出任意自己喜欢的四不像的马牛和字体,不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吗?

继续说贴对联,我和哥哥贴完了我家的对联,就赶紧去爷爷家,把爷爷家四合院中所有的门窗都打扮一番,等贴完了就像欣赏艺术品一样看上半天,甚至学着孔夫子的强调读几副春联,感觉也特别有韵味。而此时我的父母和爷爷奶奶们都在收拾做年夜饭,并没有谁顾得上我们抑扬顿挫地吟唱对联。而叔叔和姑姑也都有活要干。

过大年这天,每家每户都要收拾好自己门口和巷子的卫生。那时候家家门前要么是土路,要么是石头路,没有几家是水泥路的。所以无论是土路还是石头路的巷子,在过年时也要呈现出一片井然有序,干干净净的样子。那个时候过新年,似乎需要每个村庄,每个家庭和每个人都要是崭新的。

在大年三十的下午,家里的劳力还要负责把家里所有能容水的器具,比如大缸水桶全部灌满。因为一般情况下要到年初五才能兴工干活,不过大年初五是不能去井中汲水的。而且过节其间制造的垃圾也是不允许扔出去的,要攒着,年初五以后方可倒掉。我到底没有明白这些规矩是为什么,难道那些垃圾也会象征财富?也许就是人们要尽情享受过节的清闲吧?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的年夜饭似乎显得特别重要,几乎需要准备一整天时间,所有的人家都要拿出家里最珍贵的几个菜,当然是多多益善。不过一家能炒上十个菜,凑个十全十美可真是不简单。因为那时候并没有多少反季节的蔬菜,像蒜薹、豆角、芸豆、茄子、黄瓜、西红柿……去哪里找这些稀罕物呢?所以从前的过年真的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所以人们都希望在过年的时候吃上一顿最好的饭吧?

那时候,不但没有多少蔬菜,水果更是没有。稍微富裕点的家庭能够用诸如糖瓜、糖葫芦和点心供奉祖先就是很奢侈的了。

每当开年夜饭的时候,家家都要放炮仗,村民们还要争先恐后地抢先吃年夜饭,也是寄予抢早的良好愿望吧。每家都要在院子中摆上一个供桌,供奉玉帝和各路神仙们酒食。当放过吃饭的鞭炮后,每家就都在大门口和各个屋子门前放上拦门棒,直到年初五才撤去。据说过年的时候,家族中已经去世的祖辈先人们都会回家过年的,因此要把他们留住,不能放他们走了。当然这些都是迷信,但是我们还是喜欢遵从这样的习俗。

当丰盛的年夜饭终于上了餐桌,全家举杯,辞旧迎新,期待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日子甜美。一家老幼其乐融融,岂不美哉?每当这时候,我们品尝着母亲精湛的厨艺,每个人都要说几句祝愿和吉祥的话。对于这道程序我是不愁的,因为我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过年的吉祥话。我们每个人还要吃一碗父亲亲自蒸的大米红枣干饭的。

饭后,每个家族的小孩都会相约在大年夜拜访长辈们,无论天再冷,夜再黑,小孩子们都不怕,跑遍了村子,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给爷爷奶奶辈和叔叔婶婶辈请安。等到玩累了,就回到各自家中,母亲也就下了水饺,在声声鞭炮中开始了年夜里的发纸码(祭天)活动了,给玉皇大帝和各位神灵磕过头之后,才满足地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小伙伴们很早就都起来了,每个孩子都穿上了新衣服,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要不怎么叫做过新年呢?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一年之中大概只有大年初一是最俊俏的。几乎无一例外,这天他们都是最花枝招展的。

不等吃完饭,孩子们就赶紧去给长辈们拜新年,这时候如果运气好会收到长辈们的几毛钱的压岁钱,那就可以攒着卖笔和本子了。而最坏也能收到每家每户的几块糖糖,攒在挎兜里舍不得吃。最后比比谁拜年拜的糖糖多,等到终于忍不住吃了糖糖,留下糖纸叠自己喜欢的纸鹤或者小玩意,也是很好的美事呢!

从年初二开始,人们就会走亲访友。一直到正月十六,走亲访友的队伍络绎不绝。走在朝阳和夕阳下的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出行和回家的人们。他们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推着手推车,还有的用背背着包袱,前后跟着妻儿,情形十分壮观。在我的记忆中,我是很喜欢走亲戚的,也喜欢亲戚来家里。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很优秀,而走亲戚总是会有大人提到小孩学习成绩怎样,所以我总是觉得特别骄傲。等到正月十六,终于又到开学,我们又可以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寒假生活了,于是我们又在期盼着下一个新年快点到来。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回忆小时候过大年,真是历历在目。而我的女儿现在盼着过年的心情是否还如我那时候呢?她也常常要我给她讲讲我小时候过年的事情,于是,我会这样重复地讲着,而她却依然感到很新鲜……

篇11:望的散文

腊月十八,终于考完试,不用批卷,总算可以消受一个惬意的寒假了。我和女儿相互击掌,祝贺这个一年之中第二个最长的假期来临。自从放了寒假,女儿就天天数算着什么时候过年,而我自己却因为感冒的原因,每天都去打点滴。一打就是好几天,一晃就到了腊月二十三。我忽然记得这天是小年,按老家的习俗是要除尘除垢的。于是小时候的一幕就徐徐拉开……

依照惯例,小年的这天是要除尘的,说什么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西天,人们希望灶王爷去天庭的时候多向玉帝说人间的好话,所以就要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还要恭敬地准备了贡品把灶王爷送上天。灶王爷,无疑是掌管人间吃食和烟火的,而民以食为天,灶王爷是除玉帝外,人们年节时唯一单独请出来供奉的神仙。所以人们除了要供奉玉帝这位最大的神灵外,最重要的还要敬灶王爷。而在我的记忆中,这天总是要打扫卫生的,也就是除尘。即使象征性地打扫一下也是必须的,因为这是习俗,意喻除旧迎新的。

每到小年这天,父亲总是找来一根长竹竿,把自己收获的或者买来的扫把绑在竹竿上,制成一个简易的长扫把,把房梁屋顶上的蛛丝和土墙面上的尘土都扫下来,打扫的时候还要闪出屋子里的家具什么的。大件的家具还要罩上一块塑料布,这样的话家具物么即使不小心蒙尘也不要紧。父亲总是小心翼翼地把积攒了一年的尘垢除去,我和哥哥也常常在旁边帮忙。

据说打扫蜘蛛网也是有讲究的,常听父亲说:“待要穷,拧成绳;待要富,织成布。”这句话是说蜘蛛网如果是丝状的就象征穷,应当除去;如果网上积的灰尘多,成了布的形状,就象征着富,可以不必打扫了,继续纳富。虽然这毫无科学道理,但也寄托着人们希望日子越过越好的愿望吧?父亲虽然如此说着,却常常把所有的蜘蛛网都扫去,而我总是祈求父亲不要把布状的蛛网除去,因为我那么虔诚地希望我们家可以过得更加富裕幸福。

扫完了屋墙和屋子的角角落落。然后开始打扫家具,包括擦大厨子小柜子桌椅板凳门窗等。有时候,还要擦大缸大瓮。那时候,所有的农村家庭都有几口大缸或者大瓮,用来装玉米小麦等粮食的。通常情况下,擦门窗和玻璃是哥哥的专利;而擦桌椅,洗碗筷这类话,当仁不让就是我的了。我从小就是乖乖女,我干的活最多,父亲总是拿我来说教哥哥,我的心里窃喜得很。也因此,哥哥常常会心里不服,经常找机会“教训”我。可是,我依然很乖,所以我自己觉得我一直比哥哥得到的父亲和母亲更多的疼爱l

说起父亲,他是一个极讲卫生的人。平时,只要有空,他会把屋子和院子收拾地井然有条。过年的时候,他更会把家拾掇得一尘不染。他会把经过了一年烟熏火燎的烧水壶和煮饭锅洗涮得锃亮,常常令我感到不忍心再放在火上去烧它们了!可是注定了它们一生都要经历烟熏火烧,因为那个时代并没有几家能够用电和煤气,更不可能使用燃气。现在回想起来,我小时候是最讨厌做饭的,因为没有柴禾烧,人们大多烧的是柴草和庄家的秸秆。一大把柴禾几秒就烧完了,遇到下雨天根本就没有东西烧,需要不断用嘴吹柴禾,呛得人眼泪哗哗地流……

北方的年节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洗涮家具和衣服等冻得拿不出手。怎么办呢?我生活的村子中有一条碧水悠悠的大河,而河流的东岸有一条温暖的小溪流汇入,这条溪流的源头有一座仙姑庙——闫奶奶庙,那水就是庙里的一眼泉水冒出来的,所以那股水越到冬天越清澈和温暖。十里八乡的村民一进入腊月就肩挑胳膊挎地成群结队地来河里洗衣服。还有一些路远的人骑着自行车来,偶尔还有骑着摩托车的男女。

从早到晚,无论你什么时候从河边走,老老小小、红红绿绿的都是在河里洗刷的人们。于是那条河成为了冬季最热闹的地方。特别是快过年的时候,一天不知道要接纳多少来洗衣洗菜刷挑子篮子簸箕的。

从腊月十五我放寒假之后,每隔几天我都要去河里洗刷东西,不是洗衣服就是刷鞋子,甚至还要把所有盛粮食的大缸小瓮上的盖子都刷干净。原来人们盖缸和瓮的盖子都是村人自制的,是用高粱秸最头上那节梃子密布,分横竖两层钉在一起的,叫做盖顶。大概每家都有十多个盖顶吧,而还有去压碾时用来盛粮食的柳编的能挎在胳膊上的篮子等用具。总之所有的家具物什都要洗刷一遍。村民甚至连平日坐的板凳都拿来河里刷。

到了腊月二十以后,还有村民杀了鸡鸭的,宰了牛羊的也都来沾沾温水的光。家乡的那条河,腊月里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迎来送往好不热闹,而洗刷的人们也在一年一年重复着那些永远聊不完的家长里短。村民欢乐的笑声和着河水哗哗流淌不息的声音,让人们记住了那些难忘却也欢快的岁月。而现在河道变窄了,河水变脏了,也很少看到人们在河里洗刷的身影了……

黄山观日游记随笔散文

春游漫记作文

壁上的小草作文

清明的重量抒情散文

刘海粟的黄山情散文

优美散文《一个人的旅行》

冯积岐散文

我爱我的家乡散文

黄山周记

登泰山记(网友来稿)教案

望西海散文欣赏
《望西海散文欣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望西海散文欣赏(整理11篇)】相关文章:

笔下漫记散文随笔2022-08-21

大漠孤烟直经典散文2023-03-19

我的家乡经典散文2023-10-09

万事皆美喜乐随缘-唯美散文2023-06-01

那些年因说实话而受的罪唯美散文2023-03-21

美丽的河西作文2023-01-02

日本云海的作文2022-12-18

小学写景的作文4002023-09-09

初中语文经典阅读理解附答案2022-07-06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202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