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积岐散文

时间:2022-11-25 07:52:2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冯积岐散文(精选9篇)由网友“草莓脆脆”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冯积岐散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冯积岐散文

篇1:冯积岐散文

关于冯积岐散文

作家冯积岐,丢下手头的农活儿已有30 余载。但我一想起他,依然会想起金黄的包谷和那个丰收的季节。

30年前,即1982年的的秋季,那是土地承包到户后迎来的第一个金秋,农民冯积岐独自种植的秋庄稼也成熟了,一家大小正火天火地地掰包谷。当时,在《延河》当编辑的我去看他,听说他很能写,不过都是些广播稿子。我下乡组稿,是有枣没枣都要打三杆子的,便拜访了他。头一回给我的印象是:人很瘦弱,面相有点冷,性格沉稳,不是那种见了编辑就火辣辣的汉子。令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是他家院子又窄又长,两绺儿房子东西对开,一间紧挨一间,全挂了白门帘,好像进了县上的小旅馆。属于冯积岐的那一间是关中农村常见的厦厦房,倒满了包谷棒。我是踩着包谷棒上了炕,直面与他席地而谈。新包谷的奶香味直掺和到我们的话里。话,当然离不了写作。他的一摞翻译书籍沉默在炕头,使我明白主人阅读范围涉猎很广,最爱的是俄罗斯、法国名家的小说。夜深了,他终于赧羞地拿出他的三个短篇。我挑了一个,叫《捞桶》,写分田到户后人与人关系的新变化。这篇处女作发表在1983年5月的《延河》上,题目改为具有作品中人物重续关系意味的两个字: 《续绳》。当月召开的全省新作者座谈会上,传开的文学新人里,就有冯积岐的名字。会后,受了鼓舞的冯积岐,长了新的勇气,隔三差五给我投稿,前后共投了七八篇,结果遭到的是一封封倒霉的退稿信。但他没有因我的打击转投他人,或者不写小说。后来他说,他认定的事情不会放弃,他会固执到偏执的地步。有一天,我读了他寄来的稿件后,激动得不能自己,感情奔放,至今还记得我给他信的第一句话:“祝贺你写出了这么好的小说!”这篇小说叫《舅舅外甥》。《小说月报》后,上海“五角丛书”和一些小说选本又纷纷选载。他的创作起点很高,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此后不几年,冯积岐的`人生命运出现了重大转折,他被陕西省作协特招为编辑,再转为专业作家。这是我省作协历史上仅有的一次。冯积岐进步更快,作品年年飞跃,常有小说在北京、上海、天津的文学期刊上发表或转载,有时还传来获奖的好消息。这位由农民成长起来的作家的作品,却少了“土气”,较好地吸收了国外小说中被他理解,并能使用的表现手法,于是其作品产生了一种少有的鲜活气。他的写作随笔可以说明他为此做了如何艰辛的努力。他的作品不只令人记下了一些典型人物的名字,还令许多读者和研究者记下了他小说中一个不变的村落名字:“松陵村”,由此也惹来了几多神秘,几多咨询。

冯积岐给询问者称他作品中的“松陵村”,是“小说意义上的空间”。其实我去过那个“空间”的,他虚构得很实在。我第一次去冯积岐家,就从那棵高大无比的白皮松树下走过,听了松涛阵阵哄鸣,看了白鹭双双起舞。由此走不多时,就到了冯积岐所在的冯家村。再向北走上一里路程,便是周朝大人物的墓群。帝王墓者为之陵。也许是在一个晚上,冯积岐正在倾听着心灵的吩咐写小说,“松”和“陵”激动得走到了一起,来到了他的笔下。于是,高大雄伟有了,历史悠久也有了,属于冯积岐的“松陵村”诞生了。他把人物,人性,情节和故事放在这个载体上演示。他说,“这个民族经历过的,松陵村都经历过”。“这个民族的所有不幸和有幸,这个民族的灾难和狂欢,这个民族的笑颜和眼泪,我全部浓缩在了松陵村。”冯积岐创造的“松陵村”活在了读者的心理。这个“邮票大的地方”也著名了。

记得是在一个晚上,我给冯积岐讲了一个小故事:我听乡党说,他村有个地主分子,过去挨批斗挨扎哩,可他今年90 岁了,和村里上年纪的人一样享受高龄补贴,一个月90 元钱。我问乡党,地主分子过去挨斗受气,怎么能活90岁?他说,他两个老婆,小老婆对他特别好,一听说晚上要上批斗会,就给老汉做工作,要想开些!老汉开完批斗会一回来,她双手接给一碗荷包蛋,叫老汉又吃又喝;再给说些宽心的话,所以批斗没少挨,岁数没少活,看那精神劲儿,说不尽能活到一百岁呢!这就是我当时讲的故事的全部内容。没过几月,我从《延河》第六期上读到了冯积岐的短篇《我们村的最后一个地主》(当年《小说月报》第九期转载)。我的故事短平快,他的故事“马拉松”。因为他有他得天独厚的创作、想像的“背靠点”,即农村和他进作协之前20多年的农民生活以及他独有的生命体验。我问起他这篇小说的构思成因,他说他的小说作法大致有三类,一是先有个想法,调动生活积累来完成;二是得到一个小说素材,变通之后,谋篇布局;三是从生活中一个典型人物写起。《我们村的最后一个地主》根本就不是我讲的故事了,他的所谓“变通”就是予以典型化,使其作品就更有时代感,更有深刻意蕴了。其实,要具体做起来就很不容易了。要不,冯积岐谈起他写小说,不止一次地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就是我的心情写照”。他还说,写作是他的“癌症”,是他的“病”。这意思正好回应了海明威的一句话,“一旦写作成为你的主要毛病和极大快乐,那么只有死才能止住它。”冯积岐不止一次地把自己从创作室写到医院的病床上。病没好利索,面容憔悴的他又爬上写字台,爬格子了。他孤独地爬着,他相信孤独把他照得通体透亮的时候,时间裁判会站出来例行它的权利了。人家怎么说,那是人家的话语权了。但冯积岐相信,无论它说什么都会是客观公正的。

如今他没有独自种植的堆积如山的包谷棒子,却有了他自己写的小说近千万字:中短篇250部,长篇10部。他悉心创作的长篇《村子》,被凤凰网连载两个月,点击量超过四千万人次。这30年,对冯积岐来说,是一个大丰收;对历史来说虽然只是一个瞬间,但这个瞬间也是丰收! (作者简介:国家一级作家,原《延河》主编)

篇2: 稽考玄岐散文

稽考玄岐散文

黄帝曰:“御九女,餐风饮露,食灵脂,嚼玉屑,吞服云气,然后得以。”

庄周曰:“鲲鹏所以得水风然后九千里,神人秘术乘风驭气,驾驰离震,皆以为奇异,伏羲画天,八八而成。”

吾无知也,夜半焚表奏师爷。

师爷曰:“无所依止乃悠然得脱,有所附着乃成就功德,百足之虫其为不死,不死躯体而入人心不死,若百足之虫十岁而死,死而食土复生,亦人心不死。非则长轮,彭祖八百,大椿二八千春秋,卓著非凡乃成就,庄周失《庄子》,何人能忆。吾非祖爷,何必焚表,吾住祖爷,亦何必焚表,天生自然,事亦自然,人亦自然,自然岂有是非定论,双生之物,太极两仪,太极生两仪,两仪复生太极,拆以阴阳信奉两仪,独阴靡团,孤阳淫弩,外无敛内失发,何物能成。辟邪者,阳胜阴衰,胜极之九阳死阴生,转换生死,岂能两仪拆太极。得幸与我,赐我吉祥无与自然悖逆真是吉祥。眼视能真,假亦眼能视,万物不过一物,真假虚妄皆是自然,人性定断亦是人之性情,天生九人,必是九性。执着与虚妄断定,一定以妄断虚,何能真实。”

不时东方泰白,涕泪相交厥醒。

篇3:冯西海散文

冯西海散文

古来诗书画同源,历朝历代不乏既是文学家又精通书画者,书圣王羲之、诗仙李太白、文人画鼻祖王维、文豪苏东坡、近代的康有为、丰子恺等,这些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是极具文化之个性和自由之精神的典范,此例在当今社会愈来愈鲜见。

前几年网上认识了老村,就很是崇敬他的才华,随后又遇冯西海,被他的漫画所吸引。那是一个午饭后,下班没回家,就在街上吃了碗面条,回到办公室迷迷糊糊但又睡不着,就打开博客挨家挨户的串门,不经意的`就闯进了西海兄的园子里,呈现在眼前的不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画,虽然是国画,要严格的归类,这些画作应该算是漫画吧,当然称之为文人画最合适,因为文人画不受绘画技法与理论的约束,凸显的是作者的精神与思想。

西海兄作画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任伯年、黄永玉、丰子恺与老村的影响,但他有自己的认识与见解,他认为文人习字作画不求技法和目的,旨在表现,表现文人之性质,文人之趣味,文人之感想。我认为文人画之要素乃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者之综合体现,俱佳者方称实质上的文人画家。西海兄性格率真,文风独特,富有潜力,观点不俗,因而他的图书插图,休闲之作无做作之痕迹,束缚之弱笔。一味的放浪,任意运锋,酣意着色,山石崔巍抽象,却不乏皴擦与破染,花鸟脱形怪异,然有声有色,人物品类不一,可形神兼备,情绪明朗,尤其是那些画面跋文,如屋漏似串珠,为画作添色不少。

我曾与西海兄浅聊过他的书画,我建议他多看些历代名画,以期完善。他说,完善技法那是画家的事,自己又不是画家亦无意当画家,只求精神得一宣泄的载体,思想有个表现的形式而已。我突然想到,有天和梁澄清先生聊文学与书画,先生就提及西海兄的画,“说冯西海最近画了许多画,呵呵。那画里有东西。”先生所谓的东西就指文人的精神世界与个体思想。我就后悔自己的教条与短浅。

西海兄的画作已经不少了,在一幅幅欣赏的过程中,我在想,若每幅画配上短文,出版成一本图文集定会引起关注的。近日获悉:冯西海的画集《有画说》由老村题字,已经进入印刷环节,今年5月拟在西安举办冯西海文人画展,我们拭目以待,愿他顺利。

篇4:故乡是岐阳散文

故乡是岐阳散文

故乡是岐阳,一个坐落在岐山箭括岭脚下周原黄土地上的农村小村庄,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几千年岁月的风尘已淹没了昔日的华丽辉煌。如今,生活在这里的乡亲们还在延续着几千年前老祖先们耕读传家的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小时候,我只知道故乡的贫穷,不谙她过去曾经的辉煌,只是从围裹她的村庄名字中隐隐约约闻到了历史的烟云,也给孩提时的我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如果说我的故乡岐阳是一个王朝京城的话,那四周围绕她的沟壑就是护城河,没准她北面的村子“宫里村”就是后宫,南面的“驸马庄村”也许招过驸马,东边的“衙里村”就是断案打官司的地儿,而西面的“戢武村”也许就是驻扎军队的地方。孩提时,故乡岐阳就是我的乐园,东河里耍水摸过鱼虾,北坝边摘过柿子放过羊,还有那“八月二”古庙会上飘香的羊肉、沙瓤的西瓜……

长大后,我才真正认识了我的故乡——岐阳,方才深刻领悟到了“历史悠久、积淀厚重”这些词语的真正分量。

岐阳,岐山之阳,位于箭括岭(即岐山)南(稍偏东)8里,因在岐山之南,所以名之。三千多年前,古公亶父(周太王)率姬姓氏族两千乘,循漆水、逾梁山,来到岐山“箭括岭”脚下的周原。周原岐阳北依岐山,东靠岐水,这里水源丰富,土地肥美,适于农耕和狩猎,背面的岐山山脉是天然屏障,经占卜后大吉,随决定在岐阳定居。从此,姬姓的部落就自称为“周”人。周人在古公亶父的带领下,疏沟整地,划分邑落,开发沃野,造房建屋,营造城郭,设宗庙,立太社,设官分职,官职庶务,一改游牧习俗为定居发展农业生产,使周逐渐强盛起来。周原一带人,视古公亶父仁厚,纷纷扶老携幼前来归附。因地处周原,初具国家雏形,定国号为“周”,随后周王朝统治800余年,演绎了“泰伯奔吴”、“文王礼贤”、“武王伐纣”、“握发吐哺”、“制礼作乐”、“甘棠遗爱”等历史典故。《诗经?大雅?绵》记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茲。”讲述的就是“周太王迁岐”的这段历史。可以说,故乡岐阳是周室肇基之地,中华文明的源头,周文化的故乡。

在故乡岐阳村北300米处有一坟冢,我们村子人叫“冢疙瘩”。小时候妈妈带我去沟北的外婆家时常要路过,我不知道那里面埋的是谁,只是觉得它比一般人的坟墓要大许多,曾勾起我许多的遐想。长大后,我才知道它就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周太王陵。前不久,我陪珠海电视台《解梦周公》摄制组回到了老家岐阳,来到了周太王陵。昔日的荒冢已经绿化成荫,松柏翠绿,陵前增建了清代风格的高大碑楼,中间镶嵌由清代岐山知县平世增立石、清乾隆48年陕西巡抚毕沅亲笔题书的“周太王陵”四个大字,左右石刻楹联“岐阳肇基八百载,姬周子孙四海朝”,横批“功同日月”。同行的珠海电视台周导十分虔诚地祭拜了周太王,不停的说这是我们共同的祖先,当听说我就是出生在这个村子里的人时,对我伸出了大拇指说:“作为岐阳人,你应当骄傲!”。

周太王陵南、村子西桥头原岐阳村小学的旧址就是有名的周三王庙,据史料显示,庙内供奉的是古公亶父(周太王)、其子季历以及其孙周文王姬昌。目前仅存有大殿在,二殿、三殿曾是我孩提时的`教室,早年我在那里曾用煤油灯做光,砖垫木板做桌读过书(那时常停电,就是那个条件),现在已经拆掉了。三王庙管理员水怀叔已经六十开外了,见到我是十分高兴,他介绍说,大殿内原有的三王塑像毁于文革,浙江吴氏家族前来寻祖时,村里乡亲们在殿内重置了彩色的三王画像,并供奉了泰伯、仲雍的木牌位,殿内柱上有原岐山县文化馆老馆长庞怀靖先生所做对联一副“为避戎狄走马迁居岐下岐阳地望耀千古,欲翦殷商契龟卜宅周原周家皇基肇三王”。在大殿的中间,我看到了木刻的横额“绵绵瓜瓞”,随行的周公庙讲解员王鹏解说道,“大瓜小瓜瓜蔓长,周人最早得发祥,这是表示周人后代就像瓜蔓上的瓜儿子一样,绵延无尽的意思。”

从陕西岐山脚下岐阳到太湖之滨无锡梅里,蜿蜒千里,跨越千年。三千年前,一驾飞驰的马车连接两地,使文明的火种照亮了锦绣江南,商朝末年,周太王长子泰伯为成全父意让位于三弟季历,携二弟仲雍南奔,定居江南梅里,建立了江南第一个文明古国“勾吴”,江南文明由此滥觞;三千年后,一支雄壮的车队跟随先贤足迹,重温泰伯奔吴壮举,将泰伯三让天下、开辟江南的丰功伟绩永世流传。3月,江苏无锡新区梅村街道与华东旅游报社联合举办了以岐阳周太王陵为起点的“重走泰伯奔吴路”活动,在故乡岐阳,我见到此次活动专门印制的画册,不禁爱不释手,梅里人称,这是一次弘德之旅、思源之旅、文化之旅,我则认为这是一次“文化反哺”之旅,泰伯奔吴路,实际上是一条中华文明史中的“文化丝绸之路”。我很自豪,我的故乡岐阳是当年泰伯奔吴的起点。

故乡是岐阳,这里的水土养育了我,曾几何时,我就想为她写篇文章,但多少次都因为对她历史的模糊而停顿。就像母子连心一样,我对她存有太多的眷恋和思念。

岐阳是故乡,我为你厚重的历史而自豪!更为你绚丽的未来而祝福!

篇5:冯家粉坊散文

冯家粉坊散文

早年滦河街,有三十多家粉坊。粉坊生产“三大产品”:粉条、粉皮和粉团(淀粉)。粉坊还有一样副产品,就是滦河老被人全爱喝的豆汁。为买豆汁,我去过西南营的马家粉坊、南旱河沿的衡家粉坊、西大街的孟家粉坊、财神庙的陈家粉坊和孟家粉坊=北街的冯家粉坊,还有红旗营子两家姓刘的粉坊(两位掌柜的,一位叫俊起爷,一位叫刘三儿)。早年粉坊卖豆汁,可是一椿“抢手货”,有时得“转悠”两、三家粉坊才能买到。当年,“豆汁粥”可是滦河人上好的吃喝。

我见过冯家粉坊加工粉条和粉皮,老辈滦河人叫做“漏粉,片粉皮”。那种加工工艺,当年看着觉得“挺好玩儿”。

冯家粉坊座落在北街中断,靠近小十字街,和我姥姥家住对门。冯家粉坊是个“住户连作坊”,家居和生产设施混合在一起。冯家粉坊有三间大瓦房,坐西朝东。其中一间是门房(账房兼宿舍)。两间是作坊。作坊里摆放着一盘石磨,一排大缸(有六、七口),还有两口大铁锅。后院有三间草房是孩子们的住房,南面有个小仓库,有个驴棚。粉坊养着一头毛驴,用来拉磨。当院挺宽敞,能够晾晒几十挂湿粉,晾晒上百帘子粉皮。

“漏粉”,就是制做粉条。要先把制做粉条的原料合好(用湿淀粉搅拌成面糊状,名为粉坯子),盛在一个大瓷盆里。然后烧上一大锅开水,就可“漏粉了”。

“漏粉”是用“漏瓢”(干燥后的水葫芦,葫芦底上钻有十来个窟窿眼),装满“粉坯子”,由两个人操作。一个人端着“漏瓢”,站在开水锅的旁边,一只手托着瓢,一只手不停地敲打瓢根,于是就有几根粉条从瓢底下源源不断地掉进沸腾的开水锅里。另外一个人“掌锅”,负责摆弄掉进锅里的“生粉条”,等到“生粉条”熟透成型了,就用打笊篱把“湿粉条”捞到当院的“漂水池”里(漂水池是用木板钉成的槽子,有三尺多宽、五尺多长、两尺来高)。槽子里的湿粉条,经过漂洗冷却后,再着人上架子晾晒。上架子,是先把三尺来长的“湿粉条”平排搭在一根小木杆上(两尺多长),然后搭在院子里的木架上。木架由两根立木连根横杆组成,横杆上栓有细麻绳套,晾晒“湿粉条”时,把“横棍”往绳套里一挂就行了。这种晾晒方法是“最原始”的,也是十分经济适用的,至今还在应用。

“片粉皮”,就是制作粉皮。粉皮是由淀粉做成的圆形食品,是夏天人们常吃的一种凉拌菜原料,讲究的.事“炒肉拉皮”。

“片粉皮”,是由制作方法而得名。“片粉皮”,也是要用一口大铁锅烧开水。与“漏粉”不同的地方是:制作工具不用“漏瓢”,用“漏镟子”;原料不用“湿淀粉”,用“湿淀粉水”。“铜镟子”,是用红铜片打制而成的,形状像个中号搪瓷盆似的。操作时,盛一勺“湿淀粉水”倒进“铜镟子”里,操作的人双手提着“铜镟子”两边,一晃悠,让“湿淀粉水”在“镟子”底上分布均匀,立刻把镟子插进沸腾的开水锅里,再一转悠,镟子里的湿淀粉水就被烫熟了,然后再立刻把镟子插进装满凉水的槽子里面,慢慢的用手把已经熟了的“粉皮”起出来,就成了一张透亮的湿粉皮,经过漂洗,再把湿粉皮一张一张的平铺在长长的“拍子”(也叫帘子)上。“拍子”是用长秫秸串成的,长六尺、宽二尺,一张拍子能平摆十来张“湿粉皮”。冯家粉坊每次“片粉皮”,都要晾晒几十张拍子。等到晾干之后,把粉皮一张张的摞起来,包成大包小包的批发出售。

冯家粉坊的掌柜的,叫冯老四,是从乡下搬来的。他从小扛过活、种过地。老伴也是个实在人。老两口雇一个伙计,忙乎一个粉坊,确实够辛苦的。加上家里人口多吗,日子过的也挺紧吧,整天吃“黑粉干粮”(用红高粱面掺淀粉缸底层的杂质淀粉蒸成的小勃勃)。这老两口有一样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就是在苦难也要供孩子念书。他们说要“想方设法”改变门风,不能让孩子们在向他们那样“土里刨食”、“受苦大累”。

他们家有五个孩子(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后来都给“供出来”了,实现了他们多年的愿望。他大儿子上县苗圃当了技术员,大女儿随丈夫在东北煤矿当工人,二儿子和小女儿当了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三儿子还当上市图书馆的馆长。

篇6:冯冀才经典散文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它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走了。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

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有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是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

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

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你没有那种功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赞美诗了。在此,你就需要静下心来,先反思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呢?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像流淌一条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

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

因为凡是以虚伪为假面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艰难,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归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你读他时,千万别有反感

因为有人肯于分享你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作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无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

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

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的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你可以反观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为人。

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尽管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人之书”,但我会一直努力从各个方面去阅读。

篇7:冯冀才经典散文

你一听到青春少女这几个字,是不是立刻想到纯洁、美丽、天真和朝气?如果是这样你就错了!你对青春的印象只是一种未做深入体验的大略的概念而已。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一个女孩子的十四岁、十六岁、十八岁--无论她外在的给人的感觉,还是内在的自我感觉,都决不相同;就像春天,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画面。你能从自己对春天的记忆里找出三个画面吗?

我有这三个画面。它不是来自我的故乡故土,而是在遥远的维也纳三次旅行中的画面定格,它们可绝非一般!在这个用音乐来召唤和描述春天的城市里,春天来得特别充分、特别细致、特别蓬勃、甚至特别震撼。我先说五月,再说三月,最后说四月,它们各有一次叫我的心灵感到过震动,并留下一个永远具有震撼力的画面。

五月的维也纳,到处花团锦簇,春意正浓。我到城市远郊的山顶上游玩,当晚被山上热情的朋友留下,住在一间简朴的乡村木屋里,窗子也是厚厚的木板。睡觉前我故意不关严窗子,好闻到外边森林的气味,这样一整夜就像睡在大森林里。转天醒来时,屋内竟大亮,谁打开的窗子?正诧异着,忽见窗前一束艳红艳红的玫瑰。谁放在那里的?走过去一看,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生的一枝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熟睡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更能如此震动人心?

那么,三月的维也纳呢?

这季节的维也纳一片空?。阳光还没有除净残雪,绿色显得分外吝啬。我在多瑙河边散步,从河口那边吹来的凉滋滋的风,偶尔会感到一点春的气息。此时的季节,就凭着这些许的春的`泄露,给人以无限期望。我无意中扭头一瞥,看见了一个无论多么富于想象力的人也难以想象得出的画面--

几个姑娘站在岸边,她们正在一齐向着河口那边伸长脖颈,眯缝着眼,撅着芬芳的小嘴,亲吻着从河面上吹来的捎来春天的风!她们做得那么投入、倾心、陶醉、神圣;风把她们的头发、围巾和长长衣裙吹向斜后方,波浪似的飘动着。远看就像一件伟大的雕塑。这简直就是那些为人们带来春天的仙女们啊!谁能想到用心灵的吻去迎接春天?你说,还有哪个春天的画面,比这更迷人、更诗意、更浪漫、更震撼?

我心中的画廊里,已经挂着维也纳三月和五月两幅春天的图画。这次恰好在四月里再次访维也纳,我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属于四月这季节的同样强烈动人的春天杰作。

开头几天,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此时的春天似乎只是绿色连着绿色。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五月那无所不在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着车一同外出的留学生小吕说:

“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小吕听了,就把车子停住,叫我下车,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然后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青草下边藏了满满一层花儿,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努劲,就会齐刷刷地全冒出来……

“得要多少天才能冒出来?”我问。

“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换一个样儿。”

可是,当夜冷风冷雨,接连几天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我很快就要离开这里去意大利了,便对小吕说:

“这次看不到草地上那些花儿了,真有点遗憾呢,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

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怏怏然吧。外边毛毛雨点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可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忽对我说:“你看窗外--”隔过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窗上流动。小吕停了车,手伸过来,一推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说:

“去看吧--你的花!”

迎着细密地、凉凉地吹在我脸上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千万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此刻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像英雄那样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小小的花居然有此气魄!四月的维也纳忽然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这两个普通又非凡的字眼,又一次叫我怦然感到心头一震。这一震,便使眼前的景象定格,成为四月春天独有的壮丽的图画,并终于被我找到了。

拥有了这三幅画面,我自信拥有了春天,也懂得了春天。

篇8:冯冀才经典散文

--古埃及文化随想

我面对着雄伟浩瀚、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心里的问号不是这二百三十万块巨石怎样堆砌上去的,也没有想到天外来客,而是奇怪这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竟是一座坟墓!

当代人的生命观变得似乎豁达了。他们在遗嘱中表明,死后要将骨灰扬弃到山川湖海,或者做一次植树葬,将属于自己最后的生命物质,变为一丛鲜亮的绿色奉献给永别的世界。当天文学家的望远镜把一个个被神话包裹的星球看得清清楚楚,古远天国的梦便让位于世人的现实享受。人们愈来愈把生命看做一个短暂的兴灭过程。于是,物质化的享乐主义便成了一种新宗教。与其空空地企望再生,不如尽享此生此世的饮食男女。谁还会巴望死亡的后边出现奇迹?坟墓仅仅是一个句号而已。人类永远不会再造一个金字塔吧。

但是,不论你是一个怎样坚定的享乐主义者,抑或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当你仰望那顶端参与着天空活动的、石山一般的金字塔时,你还是被他们建造的这座人类史上最大的坟墓所震撼--不仅由于那种精神的庄严,那种信仰的单纯,更重要的是那种神话一般死的概念和对死的无比神圣的态度与方式。

古埃及把死当做由此生度到来世的桥梁,或是一条神秘的通道。不要责怪古埃及人的幼稚与荒唐,在旷远的四千五百年前,谁会告诉他们生命真正的含义?再说,谁又能告诉我们四千五百年后,人类将怎样发现并重新解释生与死的关系,是不是依旧把它们作为悲剧性的对立?是不是反而会回到古埃及永生的快乐天国中去?

空气燃烧时,原来火焰是透明的。我整个身体就在这晃动的火焰里灼烤,大太阳通过沙漠向我传达了它的凛然之威;尽管戴着深色墨镜,强光照耀下的石山沙海依然白得扎眼;我身上背着的矿泉瓶里的水已经热得冒泡儿了,奇怪的是,瓶盖拧得很严,怎么会蒸发掉半瓶?尽管如此,我来意无悔,踩着火烫的沙砾,一步步走进埋葬着数千年前六十四个法老的国王谷。

钻进一个个长长的墓道,深入四壁皆画及象形文字的墓室,才明白古埃及人对死亡的顶礼膜拜和无限崇仰;一切世间梦想都在这里可闻可见,一切神明都在这里迷人地出现。人类艺术的最初时期总与理想相伴,而古埃及的理想则更多依存于死亡。古埃及的艺术也无处不与死亡密切相关。他们的艺术不是张扬生的辉煌,而是渲染死的不朽。一时你却弄不清他们赞美还是恐惧死亡?

篇9:香积再至散文

香积再至散文

腊十九,已酉时,凡尘抽身,暮色行至香积。客堂挂单,交待何事因缘。王师兄加持,五观堂过堂,后清扫。寮房用药,江苏师兄电话而来,悔恨求解。往昔恒河诸罪障,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只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往昔恒河诸罪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只所生,一切罪障悉消除。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只所生,一切罪根悉消除。善导大师供养塔右绕九匝,默念拜忏。廊院路灯恭阅太上感应篇,顶礼。塔院寮房,念佛机恭诵圣号,阅经至亥,钟鼓响,解衣入睡。

廿,寅中,闻板声,起身,洗漱,搭衣上殿至卯中。拜忏右绕宝塔九匝,廊院练功,打水。过堂,清扫,见觉石师傅闲聊红包,搭话不快一则。王漆金袁戴五师兄后山煤堆翻转至寺近午时,五观堂供饭,师傅敲木鱼,手机拍摄,不快之二。过堂至毕,觉石师两番训斥,删除几多文件,还手机。心平如水,叹笑。塔院寮房午休半个时辰,合衣拉车至后山煤堆,继续至晚殿时分,中途山门请红绳结缘。上殿,过堂,清扫,打水。拜忏绕塔九匝,回寮。漆师兄加持,慧语数条,概乎吾之福报。现公之于众,亦结缘,“刘善人讲病;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修行修自己,戒律戒自己。”如此而观,心头释然。师兄巧设比方,明理慧心。洗脚,阅经,至亥,钟鼓板声响,闻诵圣号,入睡。

廿一,同常。洗漱,早殿,拜忏绕塔九匝,塔下练功,打水,过堂,清扫。觉石师未见踪影,疑双休。香积寺街道老师兄处拉常至未,返回寺院。备饭,过堂,清扫。应请挥洒“万道祥光腾吉宇,九重春色映华堂”于家教师兄处。回寮午休,一人梦中,打板醒,搭衣,晚殿,大寮搭手,过堂至饱,清扫。收拾行装,客堂解挂,五观堂外师傅师兄众,告辞,阿弥陀佛,欢迎回家。出寺,已夜色,过街道,疾步,老师兄追赶,驾车送至学校东门,退去,热浪翻滚,感恩。舍中洗涤,收拾,外出,准备朋友事宜而去。

清净诵经,每遍新的体会与长进。恭敬拜忏,得以冤债宽释,常常落泪。悲天悯人,化高僧大德相去。

积闷着忧郁的心散文

期待已久的文学盛会散文

许吉如励志演讲稿

初中考试散文写作基础知识

高中散文写作基础知识

散文教学论文

散文写作技巧

大班散文教案

散文的写作方法

浅析余秋雨的散文创作特点

冯积岐散文
《冯积岐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冯积岐散文(精选9篇)】相关文章:

散文写作方法2022-11-15

探讨朱自清的散文特色2023-02-20

三毛的创作姿态和文体选择论文2023-09-14

散文的特点2023-01-30

大班欣赏《秋天的雨》散文书的教案2023-01-25

关于高中散文的教学设计2023-04-23

林清玄散文艺术特色2023-07-04

散文朗诵技巧2024-05-07

名家散文赏析:月下谈秋2023-08-23

现代诗及散文诗作者2023-01-1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