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放鞭炮的由来传说

时间:2023-05-31 07:56:4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除夕放鞭炮的由来传说(精选6篇)由网友“时空旅行爱好者”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除夕放鞭炮的由来传说,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除夕放鞭炮的由来传说

篇1:除夕放鞭炮的由来传说

除夕放鞭炮的由来传说

怪兽“夕”的出现

相传上古时期,有个可怕的怪兽名字叫夕,平时隐居深山,但是每到腊月三十那天,他就会跑出来,到附近村子里吃牲口、吃人。人们想了许多办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顶用。年年岁岁,牲口被夕吃没了,人也逐渐稀少了。后来老百姓忍无可忍,只好去求灶王爷。

“灶王爷”搬救兵

灶王爷深知夕的厉害,知道自己不是夕的对手,于是决定借腊月二十三回天宫述职的机会上天庭搬救兵。可是玉皇大帝不愿意管这件事,旁边的神仙也都犯懒。灶王爷就设法讨好玉帝,因为身上也没带礼物,只有随身带的几个糖瓜,就拿出来给玉帝吃,说是人间特产。你别看玉帝整天山珍海味的,这么原生态民俗的小吃他还真没吃过,结果一吃就把牙给粘住了。玉皇这个急呀,想着赶紧吧牙上的糖瓜弄下来咽下去。灶王爷趁这个时候跟玉帝说搬救兵的事,玉帝这时候哪有心情管这个事呀,也不管灶王说什么,一概点头。你想他牙被粘住说不出来话呀。他点头那意思就是你说什么都好,赶紧把这玩意给我弄下来是真的。灶王爷一看玉帝点头了,赶紧给玉帝端了杯热茶,趁机问:“您既然答应派兵了,那您看派谁去呀?”玉帝喝了热茶,把糖瓜泡软了,总算张开了嘴,一张嘴头一句话就是说:“黏呀!好黏呀!”旁边那些神仙正害怕玉帝点自己出这趟差呢,一听这句话,又拿犯坏的,就趁机抓住话头说:“玉帝有旨,派年随灶王一同下界除夕。”

“年”除“夕”

灶王爷一看,“年”神农的小儿子,还是个小娃娃(也就是年娃娃)小孩不高兴了,是骡子是马咱拉出来溜溜。灶王爷也没办法,奉旨只好带着年回人间。临走,这年还带了两件玩具,一块红绸子、一个竹筒。三十晚上,夕又来捣乱了,年和夕展开了一场大战,年就拿出红绸子和竹筒。原来这不是一般的红绸子和竹筒。年在天上的时候和托塔李天王的儿子哪吒三太子是好朋友,这两件法宝就是从哪吒那里借来的,红绸子是哪吒的混天绫,竹筒是火尖枪变化而成,能够喷火。年用这两件法宝把夕赶跑了。

“年”传法宝

为了防止自己走后,夕再来作恶,年把红绸子剪成许多小条分给大家帖在大门上。又教百姓们做爆竹,点燃后跟喷火竹筒一模一样。从此夕被吓得再也不敢到村子里来了。为了纪念这件事,百姓们把腊月三十这一天叫除夕,就是把夕除掉了的意思,而把正月初一叫年。这就是为什么每逢除夕夜都会放鞭炮的原因了。

除夕美食推荐

除夕吃芹菜:勤快

年夜饭不止是一家的团聚和对来年的美好期待,也是教育孩子的一次机会,长年菜中的芹菜,“芹”与“勤”谐音,教育小孩子要勤劳,只有勤劳才能获得美好的生活。

除夕吃猪手:发财就手

猪手,可以焖猪手,也可以发菜猪手,也可以花生猪手等等,吃法很多,因为猪手寓意着发财就手,做什么都会顺顺利利,就手发财,干什么也都会发财就手。所以这道菜式也是广州街坊最喜欢的一道吉祥菜!

除夕吃腐竹:富足

腐竹寓意“富足”,也是除夕不可少的一道菜。我们都知道腐竹是黄豆的衍生物。专家指出,腐竹与黄豆相比,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营养价值也更丰富,因此经常吃一些腐竹,是很好的饮食习惯。

除夕吃年糕:年年高

过年要准备年糕,是表示喜庆。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春节传统节日民谣

有民谣曰:“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这首民谣是春节活动大事记,中原人民置办年货的活动也按照这个约定俗成的习惯进行的。

北京的歌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太原的《避债谣》:“二十三,保证还;二十四,我发誓;二十五,找老姑;二十六,找老舅;二十七,不要急;二十八,再想法;二十九,明天有;三十不见面,初一碰见拱拱手。”

在豫东则有民谣:“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洗一洗;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门上瞅;年三十,吃饺子”。

篇2:除夕的由来和传说

除夕由来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只叫“夕”的妖兽,庞头大面,耸耳长鼻,足有两三头大象那么大,力气大得惊人,法力无边。这家伙每年农历腊月三十,跑到凡间践踏庄稼,吞吃人畜。它来时呼风唤雨,天昏地暗,闹得天下人心惶惶,诸家不安。老百姓找土地爷告状,土地又找庙王汇报,庙王再找灶王爷算账。因为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来专管凡间事的,在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回天庭汇报一次下界情况。人们为了过上安宁日子,这年刚进腊月,就商量着一同送了好多礼物给灶王爷,求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句好话,早些把夕除掉。这天,灶王爷带着礼物驾祥云来到南天门,径直跑到玉皇大帝的宫中叫道:“臣灶王参见!”玉皇大帝是个长眠不醒的天君,全没理会他。灶王又高叫一声,可玉皇大帝仍在梦里应道:“我叫你到下界好生看管,为何擅离职守,跑到天上,还不知罪吗?”灶王回禀道:“陛下,臣是来报告下界事情的。”玉皇大帝这才消了睡意,忙问:“下界怎么样?”灶王答道:“好倒好,不过……”玉皇大帝听他言语吞吐,追问道:“到底如何?”灶王遂将夕的形象、厉害以及害人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然后又将礼物呈上说:“这是老百姓托我送给陛下的,求您大发慈悲,急速除夕。”

玉皇大帝见百姓遭劫,已是十分怜念,又见大家馈赠厚礼,更感盛情难却,即下旨命身边的神农氏去除夕。神农氏考虑到自己年老体衰,恐有不便;但这是御旨,岂能违抗?万般无奈之下,叫来了他的八个儿子,将除夕之事细说了一番。儿子们听了,七个哑然无应,独有那个叫“年”的儿子,最聪明,胆量又大,勇敢机智,当看到父亲有些忐忑不安,挺身走向前说:“父王放心,我去除夕。”年因排行老大,所以人称他为“大年”。

大年虽然慷慨答应,但神农氏总是放心不下,遂传来灶王爷叮嘱道:“今令大年下凡除夕,恐是凶多吉少,为难之际,求你助他一臂之力。”说完拿出一条红绫带和一支火枪,交给大年说:“这是祖传的两件法宝,红绫带能刺伤夕的眼睛,火枪喷出的火焰可以把它烧死。”

灶王爷带着大年驾着祥云,来到了下界,他们挨家告诉老百姓要挂红绫于大门上,只有一个财主偏偏不挂。腊月三十,夕来了,走了许多村庄,见家家门上悬挂红绫,不敢近身;当路过财主家门口时,见没挂红绫,就闯了进去,眨眼,把财主全家吃了个精光。这时,大年和灶王爷赶来了,夕见事情不妙,大发淫威,张开血盆大口,朝大年扑来。大年往后一闪,取出火枪一按,火光直射在夕身上。这家伙欲往后退,灶王爷将红绫一甩,刺瞎了它的双眼,夕疼痛难忍,一命归了西天。

从此,天下人过上了安全幸福的日子,为了不忘大年的救命之恩,就把农历正月初一命为“大年”,腊月三十定为“除夕”,成为民间的节日风俗。

除夕是什么意思

除夕是指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就是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因常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大年三十。除夕这一天对全球华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当晚往往通宵不眠,称之为守岁。有关守岁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除夕习俗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贴窗花

在汉族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汉族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汉族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篇3:除夕由来的传说是什么

除夕由来的传说是什么

关于年的由来,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为什么要过除夕

在传说以外,据史料记载,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时期。“岁”字在中国古代与“年”字相通用,岁即是年,年即是岁。据《说文解字》释,“年”,“谷熟也”。《谷梁传》中也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就连甲骨文中的“年”字,亦是谷穗成熟的样子。因而,可以推断,“年”是丰收喜庆的日子,而过年则是对丰年的庆贺和祈祷。

此外,除夕夜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秸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除夕有什么习俗

祭祖

祭祖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长辈率领晚辈磕头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不管采取怎样的方式祭祖,其意义是慎终追远,寄望家族源远流长,所以行事之时,严肃、隆重、恭敬、诚挚,体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团圆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也是除夕的重要习俗。由国庆表示,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传统上,年夜饭的美味佳肴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吃年夜饭。

贴春联、年画、窗花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还有守岁的习俗。除夕夜是中国人的不眠夜,人们聚集家庭迎接新年。吃了年夜饭之后,全家老少团聚在一起,点灯熬夜达旦不眠,称为“守岁”或“熬年”。

“守岁”顾名思义就是守候新岁,既有对逝去的旧岁惜别留恋之情,更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殷殷期望之意。“除夕夜,全家人聚在一起,说闲情话家常,畅谈着新年的打算和希望,一直等待新旧交接时刻的到来。”“守岁”强调了家庭的伦理关系,是家庭情感的表达,更是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一种敬畏。

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除夕年夜饭必备的10道菜

1、红烧鱼——年年有余

中国传统有年年有余的说法,所以鱼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

除夕夜吃鲤鱼,鲤同“礼”谐音,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鲫鱼,鲫同“吉”谐音,吉祥如意。除夕夜吃鲢鱼,鲢同“连”谐音,连年有余。

做一条鱼,年夜饭吃中间,大年初一吃头尾,连年有余有头有尾,寓意丰收富裕。

2、口水鸡——金鸡送福

之前就推荐过这道菜口水鸡,中国人有句说法叫“无鸡不成宴”,因此不管大小宴席,鸡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菜色,年夜饭就更不例外了。

有鸡“有计”,寓意生财有计,逢凶化吉。

推荐口水鸡,以往的做法多为清蒸,煲汤,或鲍鱼等食材同煮,但是这道菜更爽口不油腻可以试试。

3、红烧猪蹄——手到财来

这道菜很多酒店套餐都有,叫“发财就手”“横财就手”“手到拿来”等,除了好的寓意,富含胶原蛋白的猪蹄加上花生和发菜等一起煮熟营养丰富,味道好。

4、一锅炖——盆满钵满

这其实不是一道菜,而是一个做法,主要是将很多美味放在一起,川蜀的火锅,广东的盆菜,福建的佛跳墙,上海的全家福,东北的猪肉炖粉条,这种“大杂烩”的做法,寓意着丰收,富足,来年一样盆满钵满,年夜饭都会有的一道菜。

5、肉丸子——团团圆圆

在湖北年菜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各种丸子,象征着团团圆圆,而其他地方也会有一些肉丸子,牛肉丸子,四喜丸子,黄焖肉丸,糯米丸子,除了单独做成菜,也可以放在第一道菜里,丰富内容,增丁添口更团圆。

6、清炒四季豆——四季平安

四季豆角,因为颜色亮眼及口感爽脆成为了很多人年夜饭的首选蔬菜,加之其笔直的形状与竹子相似,所以通常会被赋予“平步青云”“百尺竿头”“扶摇直上”“欣欣向荣”“四季平安”的意义。而且这道菜清淡,可符合现代人的膳食需要。

7、蔬菜沙拉——生财有道

生菜读起来与“生财”谐音,讨个口彩,是过年必备的蔬菜。本来想配上耗油生财,既然是生财有道,就改变一下,尝试一下这沙拉的吃法也是可以的。

8、卤水金钱肚——金钱满地

卤味在菜单中一般都有一道,又叫毛肚,形如铜钱而牛百叶色泽金黄,加上其他卤味,或者形如元宝的香菇一起配盘,成为了年夜饭桌上的“财富担当”,寓意财运滚滚,招财进宝。

9、排骨年糕——步步高升

年糕同“年高”,有着一年比一年高的意思,过年吃年糕寓意着喜庆。年糕有白年糕和黄年糕,象征着白银和黄金。

年糕则是有甜有咸,我在北京吃过红枣镶的黄金糕,回家就没有了,在上海等地有排骨年糕、毛蟹年糕等菜味道不错。

10、饺子——招财进宝

吃饺子是除夕守岁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饺子又称作“交子”,“交”是新旧交替之意,“子”为“子时”,寓意着崭新的一天的开始。

篇4:除夕的由来传说

除夕的由来传说是什么?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

那么,你知道除夕的来历与传说是什么吗?

除夕的来历与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无奈告诉孩子夕又来做乱,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年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年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为此,大家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是现在的“拜年”(拜年的由来),把年的图帖在门口或窗前,叫年画(年画上的那个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这一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来)。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篇5:除夕由来的传说是什么

除夕由来的传说是什么

关于年的由来,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为什么要过除夕

在传说以外,据史料记载,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时期。“岁”字在中国古代与“年”字相通用,岁即是年,年即是岁。据《说文解字》释,“年”,“谷熟也”。《谷梁传》中也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就连甲骨文中的“年”字,亦是谷穗成熟的样子。因而,可以推断,“年”是丰收喜庆的日子,而过年则是对丰年的庆贺和祈祷。

此外,除夕夜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秸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除夕的习俗有哪些

祭祖

祭祖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长辈率领晚辈磕头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不管采取怎样的方式祭祖,其意义是慎终追远,寄望家族源远流长,所以行事之时,严肃、隆重、恭敬、诚挚,体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团圆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也是除夕的重要习俗。由国庆表示,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传统上,年夜饭的美味佳肴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吃年夜饭。

贴春联、年画、窗花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还有守岁的习俗。除夕夜是中国人的不眠夜,人们聚集家庭迎接新年。吃了年夜饭之后,全家老少团聚在一起,点灯熬夜达旦不眠,称为“守岁”或“熬年”。

“守岁”顾名思义就是守候新岁,既有对逝去的旧岁惜别留恋之情,更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殷殷期望之意。“除夕夜,全家人聚在一起,说闲情话家常,畅谈着新年的打算和希望,一直等待新旧交接时刻的到来。”“守岁”强调了家庭的伦理关系,是家庭情感的表达,更是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一种敬畏。

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除夕年夜饭必备的10道菜

1、红烧鱼——年年有余

中国传统有年年有余的说法,所以鱼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

除夕夜吃鲤鱼,鲤同“礼”谐音,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鲫鱼,鲫同“吉”谐音,吉祥如意。除夕夜吃鲢鱼,鲢同“连”谐音,连年有余。

做一条鱼,年夜饭吃中间,大年初一吃头尾,连年有余有头有尾,寓意丰收富裕。

2、口水鸡——金鸡送福

之前就推荐过这道菜口水鸡,中国人有句说法叫“无鸡不成宴”,因此不管大小宴席,鸡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菜色,年夜饭就更不例外了。

有鸡“有计”,寓意生财有计,逢凶化吉。

推荐口水鸡,以往的做法多为清蒸,煲汤,或鲍鱼等食材同煮,但是这道菜更爽口不油腻可以试试。

3、红烧猪蹄——手到财来

这道菜很多酒店套餐都有,叫“发财就手”“横财就手”“手到拿来”等,除了好的寓意,富含胶原蛋白的猪蹄加上花生和发菜等一起煮熟营养丰富,味道好。

4、一锅炖——盆满钵满

这其实不是一道菜,而是一个做法,主要是将很多美味放在一起,川蜀的火锅,广东的盆菜,福建的佛跳墙,上海的全家福,东北的猪肉炖粉条,这种“大杂烩”的做法,寓意着丰收,富足,来年一样盆满钵满,年夜饭都会有的一道菜。

5、肉丸子——团团圆圆

在湖北年菜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各种丸子,象征着团团圆圆,而其他地方也会有一些肉丸子,牛肉丸子,四喜丸子,黄焖肉丸,糯米丸子,除了单独做成菜,也可以放在第一道菜里,丰富内容,增丁添口更团圆。

6、清炒四季豆——四季平安

四季豆角,因为颜色亮眼及口感爽脆成为了很多人年夜饭的首选蔬菜,加之其笔直的形状与竹子相似,所以通常会被赋予“平步青云”“百尺竿头”“扶摇直上”“欣欣向荣”“四季平安”的意义。而且这道菜清淡,可符合现代人的膳食需要。

7、蔬菜沙拉——生财有道

生菜读起来与“生财”谐音,讨个口彩,是过年必备的蔬菜。本来想配上耗油生财,既然是生财有道,就改变一下,尝试一下这沙拉的吃法也是可以的。

8、卤水金钱肚——金钱满地

卤味在菜单中一般都有一道,又叫毛肚,形如铜钱而牛百叶色泽金黄,加上其他卤味,或者形如元宝的香菇一起配盘,成为了年夜饭桌上的“财富担当”,寓意财运滚滚,招财进宝。

9、排骨年糕——步步高升

年糕同“年高”,有着一年比一年高的意思,过年吃年糕寓意着喜庆。年糕有白年糕和黄年糕,象征着白银和黄金。

年糕则是有甜有咸,我在北京吃过红枣镶的黄金糕,回家就没有了,在上海等地有排骨年糕、毛蟹年糕等菜味道不错。

10、饺子——招财进宝

吃饺子是除夕守岁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饺子又称作“交子”,“交”是新旧交替之意,“子”为“子时”,寓意着崭新的一天的开始。

另外,饺子形似银元宝,因此也有着招财进宝、财源广进的意思。

饺子的馅料选择也有讲究,一般馅料会加韭菜、白菜以及香菇,韭菜和“久财”谐音,白菜与“百财”谐音,两者都代表着富贵、财富,而香菇与“鼓”谐音,给人一种饱满的感觉,有着鼓财的美好寓意。

篇6:除夕由来的传说是什么

关于年的由来,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为什么要过除夕

在传说以外,据史料记载,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时期。“岁”字在中国古代与“年”字相通用,岁即是年,年即是岁。据《说文解字》释,“年”,“谷熟也”。《谷梁传》中也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就连甲骨文中的“年”字,亦是谷穗成熟的样子。因而,可以推断,“年”是丰收喜庆的日子,而过年则是对丰年的庆贺和祈祷。

此外,除夕夜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秸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除夕有什么习俗

祭祖

祭祖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长辈率领晚辈磕头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不管采取怎样的方式祭祖,其意义是慎终追远,寄望家族源远流长,所以行事之时,严肃、隆重、恭敬、诚挚,体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团圆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也是除夕的重要习俗。由国庆表示,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传统上,年夜饭的美味佳肴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吃年夜饭。

贴春联、年画、窗花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还有守岁的习俗。除夕夜是中国人的不眠夜,人们聚集家庭迎接新年。吃了年夜饭之后,全家老少团聚在一起,点灯熬夜达旦不眠,称为“守岁”或“熬年”。

“守岁”顾名思义就是守候新岁,既有对逝去的旧岁惜别留恋之情,更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殷殷期望之意。“除夕夜,全家人聚在一起,说闲情话家常,畅谈着新年的打算和希望,一直等待新旧交接时刻的到来。”“守岁”强调了家庭的伦理关系,是家庭情感的表达,更是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一种敬畏。

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除夕年夜饭必备的10道菜

1、红烧鱼——年年有余

中国传统有年年有余的说法,所以鱼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

除夕夜吃鲤鱼,鲤同“礼”谐音,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鲫鱼,鲫同“吉”谐音,吉祥如意。除夕夜吃鲢鱼,鲢同“连”谐音,连年有余。

做一条鱼,年夜饭吃中间,大年初一吃头尾,连年有余有头有尾,寓意丰收富裕。

2、口水鸡——金鸡送福

之前就推荐过这道菜口水鸡,中国人有句说法叫“无鸡不成宴”,因此不管大小宴席,鸡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菜色,年夜饭就更不例外了。

有鸡“有计”,寓意生财有计,逢凶化吉。

推荐口水鸡,以往的做法多为清蒸,煲汤,或鲍鱼等食材同煮,但是这道菜更爽口不油腻可以试试。

3、红烧猪蹄——手到财来

这道菜很多酒店套餐都有,叫“发财就手”“横财就手”“手到拿来”等,除了好的寓意,富含胶原蛋白的猪蹄加上花生和发菜等一起煮熟营养丰富,味道好。

4、一锅炖——盆满钵满

这其实不是一道菜,而是一个做法,主要是将很多美味放在一起,川蜀的火锅,广东的盆菜,福建的佛跳墙,上海的全家福,东北的猪肉炖粉条,这种“大杂烩”的做法,寓意着丰收,富足,来年一样盆满钵满,年夜饭都会有的一道菜。

5、肉丸子——团团圆圆

在湖北年菜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各种丸子,象征着团团圆圆,而其他地方也会有一些肉丸子,牛肉丸子,四喜丸子,黄焖肉丸,糯米丸子,除了单独做成菜,也可以放在第一道菜里,丰富内容,增丁添口更团圆。

6、清炒四季豆——四季平安

四季豆角,因为颜色亮眼及口感爽脆成为了很多人年夜饭的首选蔬菜,加之其笔直的形状与竹子相似,所以通常会被赋予“平步青云”“百尺竿头”“扶摇直上”“欣欣向荣”“四季平安”的意义。而且这道菜清淡,可符合现代人的膳食需要。

7、蔬菜沙拉——生财有道

生菜读起来与“生财”谐音,讨个口彩,是过年必备的蔬菜。本来想配上耗油生财,既然是生财有道,就改变一下,尝试一下这沙拉的吃法也是可以的。

8、卤水金钱肚——金钱满地

卤味在菜单中一般都有一道,又叫毛肚,形如铜钱而牛百叶色泽金黄,加上其他卤味,或者形如元宝的香菇一起配盘,成为了年夜饭桌上的“财富担当”,寓意财运滚滚,招财进宝。

9、排骨年糕——步步高升

年糕同“年高”,有着一年比一年高的意思,过年吃年糕寓意着喜庆。年糕有白年糕和黄年糕,象征着白银和黄金。

年糕则是有甜有咸,我在北京吃过红枣镶的黄金糕,回家就没有了,在上海等地有排骨年糕、毛蟹年糕等菜味道不错。

10、饺子——招财进宝

吃饺子是除夕守岁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饺子又称作“交子”,“交”是新旧交替之意,“子”为“子时”,寓意着崭新的一天的开始。

除夕禁忌

①福字不能倒贴,大门是迎福纳福的地方,福字应该正贴。福字倒贴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

②如果是自家大门对准邻居家大门,那么,要在自家大门口外面的门框上挂两个中国结,以趋利避害。

③忌倒污水、倒垃圾、丢弃杂物、扫地、洒水、随地便溺。据说这样不小心就会溅洒到神灵身上,如果神灵恼怒就会降祸于人。

④除夕晚上不论是否守岁,屋里的灯都不要关,要彻夜不灭,寓意来年前途光明。

⑤记得要在年前还清债务,如果已欠过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门讨债。

⑥许多地方也称除夕夜叫“吉祥夜”。在这个晚上,无论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说吉祥话,忌说不吉利的字眼,否则一年都要倒霉。

⑦过年期间鱼是必备菜,曰“有余”。吃鱼时,应将头尾留下不吃,这样就表示来年不仅有吃穿,还有剩余。

春节的由来作文150字

除夕祭祖的来历与介绍

春节的由来作文600字

除夕的由来和传说

除夕的由来优秀作文750字

关于除夕的传说介绍

新年由来的作文

春节的由来作文700字

除夕夜守岁的意思意义

关于年的由来的作文300字

除夕放鞭炮的由来传说
《除夕放鞭炮的由来传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除夕放鞭炮的由来传说(精选6篇)】相关文章:

除夕之夜作文600字:除夕的由来2022-07-24

初中过年作文:春节习俗2023-05-04

谷雨的传统习俗及由来传说2022-10-21

对元旦和春节的简单介绍2022-11-22

过年风俗作文2022-12-20

小学生春节的习俗调查报告2023-01-26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2023-02-14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2022-07-30

除夕的来历和习俗2022-05-16

为什么中国人把春节叫过年及元宵节的传说2022-05-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