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病_优秀散文

时间:2022-05-06 12:05:4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父亲的病_优秀散文((集锦17篇))由网友“沙棘核桃酥”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父亲的病_优秀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父亲的病_优秀散文

篇1:父亲的病_优秀散文

扁鹊、华佗、李时针……

你们,赫赫有名的医师哟!

快回来,操起你们神圣的天职!

你们,不是说

能救死扶伤,妙手回春么?

不是要悬壶问世么?

那么,你们今朝所求的

无非是几叠纸钱儿?

太简单!我买我烧;

默念着,虔诚地把尔辈召:

快回来!并叫醒你们的同辈!

但莫忘了,带上

犀牛的角、凤凰的蛋、熊的掌……

都赶到啊,父亲的病床旁;

为他把腺,煎药、熬汤……

观世音菩萨,太上老君、济公和尚……

你们,天地之神明哟!

快来吧,莫老在四海云游。

你们,不是说

能呼风唤雨,惩恶行善?

普渡众生,救苦救难?

那么,就请来到父亲的病床前――

我想,你们看重的

莫非是一片赤诚,一颗孝心?

有何难!我愿卧冰求鲤,三拜九叩;

直到感化了苍天:

心一颤,筛落下几滴泪雨。

不,准是你们倾下的灵丹妙药!

溅在父亲含疼的脸上。

使他自昏睡中苏醒――忙扛起犁耙,去耕耘。

啊,天地之神明,请还他一个火样的青春!

要不,就让他这样躺着――

闲下来,亨亨清福;

父亲年老了,干不了那么多!

篇2:父亲的病散文

父亲的病散文

几个晚上,我梦见老家,梦见老家的那条巷道,梦见院落,梦见房屋里的一些物什,梦见一些奇怪的人,梦见一些奇怪的物;梦见我搀扶着父亲走着,父亲的身体很轻,很弱……。梦见我大哭着,惊醒了。

每隔几天,我都会让儿子往老家打电话,问候爷爷、奶奶,是否感冒,身体可好。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好着,让我们多注意身体,不要操心。当然,哥哥、弟弟都会不时往老家打电话问候的。这次,我确实觉得连续几晚梦中的情景有些反常,心里忐忑不安,坐卧不宁。当我拨通老家电话的时候,是母亲接的,母亲说她身体好着,没有感冒;说父亲身体也好着。依旧是关切的话语和不断地叮咛。

不停劳作的父亲,不断奔走的父亲,把退休后的时光和生命倾注在土地和庄稼上的父亲,终于病倒了。

几天后,是农历十月初一晚上,我突然接到哥哥声音急促的电话,问我家里有钱吗,父亲病了,他已经租车回老家去接父亲,快返回了,让我等着。我说有点。刚说了几句话,哥哥就挂了。我心里纳闷,身体一直好好的父亲,怎么说病就病了呢。我开始焦急不安地等待着。心想,这么晚了,父亲一定病得不轻。父亲的确病得不轻。当晚八时许,弟弟打电话问候的时候,母亲说了父亲的病,而且发着高烧;弟弟这才告诉了哥哥。

这时候,我坐卧不宁,心里乱糟糟的,嗓子里像在冒烟,着急得不行。于是,我来到街道上等待。无论任何时候,等待的时间总是慢长,而在“十月一”晚上的街头,等待病了的父亲,时间就愈加显得慢长,就像静止了一样。夜深了,天气阴沉着。一阵又一阵冷风吹着,把人们“送寒衣”之后留下的纸屑不时吹得满大街乱飞,也吹的我身上的寒意不断加剧。

街道上几乎没有行人和车辆。“十月一”晚上,整个世界都显得有些异样,给人不同于平常的感受。仿佛笼罩着一种幽微,阴森,莫可名状的气息。这样的时刻,人总会想到许许多多的事情。站在空荡荡的街道上,我感觉不到害怕,只有牵挂,着急。我不停地走来走去,不停地张望着这条街的南面,偶有远远的车灯闪烁,我都会急急地睁大眼睛去看,偶有车辆驶过来,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向前走去,但是每一次都落空。等也不见,等也不见,这样我更加焦急不安,心烦意乱。我给哥哥打电话,哥哥说快到县城了。

十多分钟后,哥哥又打来电话,说他们已经到“东关小区”了。时间晚了,估计医院里也没医生,让父亲先住在他那儿,明天早上再带父亲去医院做检查。哥哥简单地说了父亲的病情。我郁郁不安地离开街道,来到家里,整个晚上,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

翌日早晨,我给哥哥打电话,哥哥说父亲已经住院了,是嫂子照顾着。我心急如焚,准备去医院看望父亲,不料忙碌起来,但总是心神不宁,一心想着能快点去医院。这天天下着大雪,天气不是太冷,消融的雪水洇湿了街道,也洇湿了我的心。当我急急忙忙赶到医院时,快中午了,来到父亲的病房,来到父亲的病床前,我看到父亲正在挂着吊针。父亲身体虚弱得连说话的气力都很费劲。我感觉父亲一下子苍老了许多,鬓发斑白,眼窝深陷,瘦弱的让人心疼。父亲艰难的在病床上挪动着身体。由于发着高烧,父亲显得疲惫不堪。我把买来的冒着热气的花卷递给父亲,父亲颤抖着手接住了,费力地吃了几口,在一旁的哥哥又给父亲剥了个桔子。我想起一月前,父亲来县城办事,也住在哥哥那里。有天早晨,父亲离开小区到外面走着看了看,然后又到我家里来看儿子,十二点多了,哥哥打电话问我:父亲到我家了吗?这时我还在忙碌。挂了电话,我急急忙忙往家跑,在我家楼下的街道上,我看见父亲手里提着些水果,站着等待着……。一月未见,身体一直健康的`父竟然被疾病折磨成了这样。看着病恹恹的父亲,热泪在我的眼眶里打转,喉咙里好像有什么东西阻塞着,不知说什么好。

原来父亲感冒咳嗽有一月时间了。父母每次感冒咳嗽吃点药就好了,但这次总是不见好转,就这样坚持着。父亲不让母亲告诉我们,说我们都忙。因此我们打电话问候的时候,母亲总是说他们好着,让我们不要操心,干好自己的事情。这次父亲感冒越来越严重,还发高烧,父亲仍然坚持不要母亲告诉我们。

一次,是妻子搀扶着父亲去做检查。妻子告诉我:父亲走路的时候都走不稳,颤颤巍巍的。她也不能相信,身体一直好着的父亲,在家里不停劳动的父亲,怎么突然病成了这样。她也在我面前埋怨说父亲有病了不早点说,不早点看。我说父亲一直都是这样,不轻言自已有病,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体,感冒、头疼吃点药就好了;经常担心给我们增添麻烦……

县医院建到了城外。我们天天坐出租车去医院,给父亲送饭。晚上也在病房里陪着父亲。病房里每个床上都有病人,还有病人的家属,所以拥挤、凌乱。

于是,哥哥、嫂子、弟弟、弟媳、我轮流在医院里照看父亲。从早上到下午,父亲天天都在挂着吊针,不时还有各种检查。父亲的身体似乎越来越虚弱。发烧时断时续,一直没有退,特别是到了晚上,就开始发烧,我们便用湿毛巾敷在父亲的额头上,弟弟则用几个小瓶子装满水,换着放在父亲的腋下,以减轻父亲发烧时的不适。

有天晚上,是我陪着父亲。我一直在半睡半醒之间。担心半夜父亲又发烧。每过一会儿,我要问父亲,发烧来吗,问父亲喝水吗。因为这次父亲经常口也干。半夜,我起来方便。病人们都睡了。值班医生、护士也休息了。楼道里没有灯。当我走出病房,走过楼道时,感觉脚下全是水,心里纳闷,这是哪里来的水啊,我想到可能是哪里的水管漏水了。如果不及时处理,水会流到病房里。于是,我用手机照着找到护士值班室,敲了几下门,说楼道里有水,里面没有任何声响;我接着又敲了几下,大声说楼道里有很多水。过了一会儿,我才听到护士的声响……

医生说,父亲的病只能边治疗边观察。

各种化验的、检查的都做了。治疗快一个月了,发烧还不时发作。哥哥多次问过主治医生,父亲的病情究竟怎么样,这持续不断的发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医生翻着一沓沓化验单和一个又一个片子,也说不清父亲究竟是什么病,他只是大概判断父亲身体某个部位有病,但是也说不准。医生还说,这持续的发烧肯定有原因,是啥病变引起的,一定要查清楚,如果单纯退烧,也可以,但是,这对查清病因有反作用。医生的话让我们心里很不踏实。父亲也开始对自己的病产生了怀疑。治疗这么些天了,他始终不知道自己究竟得了什么病,为什么医生不说,几个儿子也不说,是不是他们有意隐瞒着自己。可是,父亲说,就是有时发烧让他头晕,头疼,口干,身体不舒服,身体再没有其它疼啊涨啊的感觉啊。医生也看到父亲和我们的焦躁,建议父亲到省城的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以便治疗。

为了能早点赶到省城的医院,我们凌晨两点就出发了。我一直担心父亲的身体,那么虚弱,能否坐得住,能否经得起五个多小时的长途颠簸。十二月的天气,的确是寒冷的。凌晨就更加寒冷,冷风直往人脖子里钻,让人瑟瑟发抖。我的心情就像这寒冷的天气,阴沉而伤感。自从父亲住院以来,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这次外出又完全是一个未知数,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因此,我心里是焦急的,不安的,沉甸甸的。

坐上租来的车,离开县城,一路北上。坐在父亲身边,我不时问父亲,好着吗。由于是深夜,路上车辆少,只听到外面有“呼-呼-呼”的风声响着。车内更多的是沉默,车外是无尽的黑夜。

大约八点,我们就赶到了省城,省城人多,车多,嘈杂、混乱,人人匆忙。正是上班的高峰,街道上人头攒动。由于拥挤,车在医院附近已经走的很缓慢。让我稍感安慰的是,父亲的身体状况稳定,没有多大变化。下车后,我们提着一些简单的用物向医院走去,医院的一楼大厅,已经是人满为患。排队挂号的人很多。我们一起商议,要让父亲先住下来,再做进一步地检查和诊断。哥哥先拿着县医院的转院证明,去急症室询问。过了一会,哥哥走到我们面前,说急诊室的答复是去别的科室检查诊断。这家医院,几年前,我和哥哥陪母亲来看过病。这次,哥哥竟然在满是众人的大厅找不到挂号的地方。哥哥陪父亲坐着等,我先买了病历,然后排队等候,约半小时后,才挂上内科的号,我们又提着一堆东西,坐电梯来到三楼,这里等候叫号的人更多。于是我们就坐着等,大约半小时后,父亲的号到了,哥哥陪父亲一起去看,但是,不大一会儿,父亲和哥哥又走过来了,哥哥对我说号挂错了,医生说要挂另一个科室的号。就这样,我和父亲坐着等,哥哥再去一楼排队挂号。看着眼前这么多愁眉苦脸的等着看病的人,我的心中是悲凉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疾病竟然成正比例增长,而各种各样药物的功效竟然成反比例下降。有次,儿子扁桃体发炎,吃了几百元钱的药,也没有好,无奈,只好让他去挂吊针。现在在任何一个地方,特别是大城市,平时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医院了吧?因为大城市的医疗条件比较好,但是,我发现大城市里的医院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这从有些医院里人们半夜起来排队挂号就能说明问题。又是半小时后,哥哥才挂上号。可是我们一看,这个科室等着叫号的病人有几十个,于是,哥哥和一位亲戚去这个科室等着给医生说明父亲的情况,并说希望父亲住院治疗。父亲算是提前看了,医生看了父亲以前的化验单、检查单、片子,询问了病情,做了初步诊断,建议到另一个科室去做进一步检查。这位医生还给了个哥哥一张“名片”……

我们紧绷着的神经依旧没有松弛,生怕医院下班,急急地来到院内另一个科室,这个科室的规模是很大的,和一个小地方的医院一样大。来这个科室就诊的病人不是很多。诊断室就在一楼。哥哥挂上号后,是一位中年女医生给父亲诊断的,医生详细地询问了父亲的病情,虽然没细看父亲以前的化验单、检查单、片子,就做出了病情判断,最后说还要做检查。哥哥对医生说明了我们的情况和父亲的身体状况,还说最好能让父亲住院治疗,这位医生说没有病床,都住满了。需要等几天,具体几天,也说不准。于是,在没有病人时,哥哥和亲戚苦口婆心的给这位医生说话,希望能帮助父亲住院,说了好大一会儿,这位医生才说:看到你们兄弟三人陪着父亲来这么远的地方看病,那我就尽量想办法,我和科室医生沟通一下,你们下午两点再来看情况。我们连连点头说着谢谢谢谢。

我们看到了一点希望。中午吃饭的时候,父亲已经非常疲劳了,坐着都很吃力,看上去非常疲倦。看来父亲确实饿了,在一家饭馆要的一碗烩面片都吃完了。一个多月以来,父亲从来都没有吃上这么多。我心里也得到一点点安慰,只要父亲能吃上,身体会慢慢回复的。

从饭馆出来,亲戚们坐租来的车回家了,我们找了一家小旅馆,先住下休息。两点多,我们再去医院看情况。正好有位病人办理了出院手续,父亲就住到了这个病床上。我们才算松了一口气,在这举目无亲的城市,在这人满为患的医院,总算能让父亲及时住院治疗了。先是几个实习生详细询问了父亲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也拿去了父亲在县医院做的检查、诊断书;接下来是简单的检查:量血压、量体温。一会儿,口服的药、挂吊针的药都开上了。医生还说要做进一步的全面检查,有些项目要等到第二天早晨做。

父亲太累了,我也累了。这天晚上,父亲睡着了,我也睡着了。半夜我才迷迷糊糊地醒来,我赶忙问父亲,发烧来吗?身体是否有什么不适?父亲说就是口干,再没有什么不适。我为父亲倒了点开水,父亲喝了几口,又睡着了。

第二天,父亲做检查的一个细节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除了尿等的化验外,医生还拿来了12个拇指粗的玻璃瓶子,用来采集父亲的血夜。轻轻扶着父亲的胳膊,看着血液流满一个个玻璃瓶子,我的心一阵紧似一阵。父亲的身体那么虚弱,这样的采集父亲能承受得住吗?这时,我们是不能随便说一句话的。渐渐地,血液流的很慢了,我们疑惑不解,医生说父亲的血液太粘稠了。在我胆战心惊中,装满父亲血液的12个玻璃瓶子终于被医生拿走了。我们才扶父亲躺下休息。

父亲知道我忙,他说有哥哥照顾着就行了,让我坐车回去。我说等检查出来吧,可是父亲执意说不知道要等几天呢,坐着也没事。哥哥也说让我回去。我想着自从这次父亲看病以来,母亲一个人在老家的小村庄里生活,尽管有时和父亲通过电话,但是我也知道母亲会着急、牵挂的。就想着回去看看母亲。

于是,我怀着不安的心情离开了父亲和哥哥。坐上班车后,我给忧心忡忡的哥哥发了一条短信:希望父亲平安无事!无论遇到啥情况,希望哥哥正确对待,还需要住院费时就给我打电话……

篇3:父亲的病_优秀作文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篇4:《父亲的病》的优秀读书笔记

故事发生在鲁迅年轻时的绍兴城,鲁迅的父亲患水肿,长年无法康复,请了两位诊金高昂的人称“神医”的来看。开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却无一见效,最终父亲还是死了。而听说那神医还天天坐着骄子,生活好得很。

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就社会庸医的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给人看病都只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钱。

那时的社会就像鲁迅的父亲一样病重了。鲁迅似乎就是在呐喊着,对当时封建、贪腐的社会的批判。

提起鲁迅先生,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总是那个“早”字。年少时的他,因为父亲的病而迟到后,便在学桌上刻下了“早”字来激励自己,警示自己从此不再迟到。读了《父亲的病》后我觉得,鲁迅刻下的“早”不仅是惜时的早,更是提示国人:事事都要早,思想、技术、科技、国力,都应该争先于他人,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富强。也许医治鲁迅父亲的病在当今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在那个时候,却让鲁迅东奔西走四处求医,最终鲁父还难逃一死。

由此我联想到当时中国的落后,不仅仅是医学技术的低人一等,在思想观念上、综合国力上又何尝不是是固步自封呢?在欧洲人经过工业革命进入了机械的时代,中国却盛行女人“裹足”、“巫医不分”,延续了千年的封建思想、迷信意识,使中国人难以走出落后的泥沼。再追溯到__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我们中国人都扮演着被侵略的角色,“东亚病夫”在中国人的心里留下了沉痛的烙印。但中国人不甘落后。于是,便有了“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旧世界旧思想宣战;之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指引了光明的道路。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一条巨龙终于在世界的东方开始了腾飞。

这六十多年来,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行了改革开放,第一艘载人飞船上天,成功举办奥运会。经济飞速发展,正在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中国人,能行!现在回想起30年代的落后情形,我们只能够引用毛主席的话:“落后就要挨打!”鲁迅先生的一个“早”字提示我们:只有事事早,时时早,不断进取发展,我们伟大民族才能繁荣富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当刻苦学习,提升素养,让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刮目相看。这才是我们给祖**亲最好的贺礼!

篇5:鲁迅散文《父亲的病》原文

鲁迅散文《父亲的病》原文

父亲的病

大约十多年前罢,S城<2>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3>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玻那时虽然已经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金一次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是隔日一次。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据舆论说,神妙就在这地方。先前有一个病人,百药无效;待到遇见了什么叶天士?<4>先生,只在旧方上加了一味药引:梧桐叶。只一服,便霍然而愈<5>了。“医者,意也。”<6>其时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气。其先百药不投,今以秋气动之,以气感气,所以……?我虽然并不了然,但也十分佩服,知道凡有灵药,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求仙的人,甚至于还要拚了性命,跑进深山里去采呢。

这样有两年,渐渐地熟识,几乎是朋友了。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正在这时候,他有一天来诊,问过病状,便极其诚恳地说:

“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7>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陈莲河了。明天就请陈莲河。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8>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9>,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10>……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扁额。现在是让步一点了,连医生自己也说道:“西医长于外科,中医长于内科。”但是S城那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都只能由轩辕岐伯<11>的嫡派门徒包办。轩辕时候是巫医不分的,所以直到现在,他的门徒就还见鬼,而且觉得“舌乃心之灵苗”。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旧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过;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12>,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哩。

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13>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但这先生自然是西医。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到:“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14>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15>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十月七日

【注释】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一期。

<2>S城:这里指绍兴城。

<3>英洋:即“鹰洋”,墨西哥银元,币面图案为一鹰(墨西哥国徽)。鸦pain战争后曾大量流入我国。

<4>叶天士(1667─1746):江苏吴县人,清乾隆时名医。清代王友亮撰《双佩斋文集·叶天士小传》中,有以梧桐叶作药引的记载。

<5>霍然而愈:疾病迅速消除。

<6>“医者,意也。”:语出《后汉书·郭玉传》:“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

<7>陈莲河:指何廉臣(1860─1929),当时绍兴的一位中医。

<8>平地木:即紫金牛,一种药用植物。

<9>“虎神营”:清末端郡王载漪(文中说是刚毅,似误记)创设和统领的皇室卫队。李希圣在《庚子国变记》中说:“虎神营者,虎食羊而神治鬼,所以诅之也。”

<10>冤愆:冤仇与过失。旧时迷信认为得罪了鬼神而招来的冤过。

<11>轩辕岐伯:指古代神医。轩辕,即黄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岐伯,传说中的上古名医。今所传著名医学古籍《黄帝内经》,是战国秦汉时医家托名黄帝与岐伯所作。其中《素问》部分,用黄帝和岐伯问答形式讨论病理,故后来常称医术高明者为“术精岐黄”。

<12>中医什么学报:指《绍兴医药月报》。一九二四年春创刊,何廉臣任副编辑,在第一期上发表《本报宗旨之宣言》,宣扬“国粹”。

<13>“罪孽深重祸延父母”:旧时有些人在父母死后印发的讣闻中常有“不孝男某某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显考(或显妣)……”一类套话。

<14>衍太太:作者叔祖周子传的妻子。

<15>《高王经》:即《高王观世音经》。据《魏书·卢景裕传》:“……有人负罪当死,梦沙门教讲经,觉时如所梦,默诵千遍,临刑刀折,主者以闻,赦之。此经遂行于世,号曰《高王观世音》。”旧俗在人死时,把《高王经》烧成灰,捏在死者手里,大概起源于上述故事,意思是死者到“阴间”如受刑的话,可望减少痛苦。

扩展资料: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

在《朝花夕拾》里读到了青年的鲁迅有份深藏不露的志气。

《父亲的病》里写到,在父亲因庸医愚昧而去世后,为避开那无聊的流言,也为了母亲,鲁迅毅然到陌生的他乡求学。

在日本留学时,为了救国图存,毅然谢绝了藤野先生的极力挽留,又放弃自己的专业,孤独地投入艰难的文艺运动——虽然这一切在文中都只是轻描淡写,但是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那股无形的爱国热情,把每一位读者的心都点燃了,这是在许多作家作品中都找不到的感觉。

难怪一位日本学者说:“纵使日本有一千个川端康成,也比不上中国,因为中国有位鲁迅。”

鲁迅诗句:

一支清采妥湘灵,九畹贞风慰独醒。——《无题》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樽。——《所闻》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歌》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悼杨铨》

明眸越女罢晨妆,荇水荷风是旧乡。——《赠人二首》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莲蓬人》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答客诮》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替豆萁伸冤》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无题》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惯于长夜过春时》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庚子送灶即事》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题《彷徨《

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赠蓬子》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自嘲》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烟水寻常事》

禹域多飞将,蜗庐剩逸民。——《无题》

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教授杂咏四首》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春灭下民。——《二十二年元旦》

篇6:父亲的病腿我的痛散文

父亲的病腿我的痛散文

记不清有多少年了,父亲走路总拖着一条腿。这使原本就不够魁梧的父亲更矮小了。亲戚朋友们都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倒在病床上,可是,不知道是上天眷顾,还是父亲坚强,已经七十八岁的父亲依然屹立,连我有时也自欺欺人,父亲的身体很硬朗!

除了那条病腿,父亲的身体也确实不错,一辈子都没进过旗县级以上的医院。刚结婚后,在老公的催促下,我连哄带骗将父亲带往旗医院,医生的一句话摧毁了父亲所有的希望,多年的老风湿了,不再加重就不错了,哪还有除根的可能!从此,父亲不再踏入医院半步。虽然,我们有时信广告有时听偏方,在父亲的病腿上反复试验,无奈,父亲的疼痛却始终在原地踏步。别糟蹋孩子们的钱了,父亲开始拒绝治疗。

医学的发展与日俱进,也许大城市的医疗条件能够治好父亲的病。可父亲的态度却异常坚决:不去!不知是对自己的病没有信心,还是怕加重家里的经济负担。

父亲依然拖着那条病腿,行走在乡村小道上,依然干农活,依然喂鸡、喂羊,依然……每次想起父亲拖着一条腿走路的样子,我的心都会隐隐作痛。我也时常安慰自己,多年的老风湿,确实也是目前医学上难以攻克的问题。可是,有一点我却永远无法欺骗自己,正像父亲把绝大部分爱给了子女一样,我也把绝大部分的爱都给了儿子,而给予父亲的关注却远远不够,带着父亲东奔西走在各大医院的物质和精神准备,这么多年都没做好。哥哥姐姐又何尝不是这样?

每每有人夸赞我孝顺,我都如芒刺在背。我时常想,如果那份疼痛换做是我,父亲该会是怎样的焦灼,他也会像我这样寻找“理由”自我安慰吗?我所做到的,只不过是在节假日随时回家看看父母,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填补他们心灵的空白罢了。除此之外,我做了些什么?近两年,儿子上了高中,学业重了,我连常回家看看都不能够了,盘旋在心底的总是深深的歉疚,可父母总是表示理解,他们总说忙了就别回来了。不仅如此,他们还常嘱咐我,给孩子吃好,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每每和妈妈煲电话粥,我知道电话那边,父亲也是同样的牵挂,可父亲一接起电话,就总是说有什么话和你妈聊吧。都说父爱是山,父亲那无言的爱,总是沉甸甸的压在我的心头,而父亲拖着一条腿走路的样子也早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父亲,我知道虽然我爱你不及你和妈妈爱我十分之一,但我也请你们爱惜自己,因为只有你们,才是我精神的故乡。只要你们在,世间再繁华,也迷不了我的眼;声音再嘈杂,也乱不了我的心;道路再坎坷,也拦不住我的脚!

尽管我知道,文字在父爱面前是如此的苍白、无力,但我总算含着热泪写下了这么一点,也不枉父亲辛辛苦苦供我读完了大学,也不枉我对文字还有一点点爱好。父亲,请你就站在每次送我的地方等我,让我比以前更多的尽尽孝心,不要给我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篇7:《父亲的病》读后感

“孝”,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藏在孝字底下的,却是已经扭曲的价值观,鲁迅先生毫不留情的揭示出了真相,为我们展现当时不堪的旧中国。比如“郭巨埋儿”,为了所谓的孝,不惜牺牲自己的亲生骨肉,这种已经扭曲的孝,竟然成为了当时主导的思想,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

而当今世道,却依旧存留这种虚伪,打着正当的名号去干那些下流的事,比如以前的“假疫苗”事件,为了金钱,他们在疫苗里偷工减料,以婴儿的生命去换取手上的“黑钱”,那几百名无辜的婴儿,原本是新生的太阳,有着无穷的潜力,却因为人的自私,而惨遭毒手。而在诸多景区,也存在一些宰游客的现象,我就亲身经历过,刚开始对游客说免费拍照,等到取照片时却又改口说要收费40元,只送你一寸的迷你照片,这简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嘛!欺负游客人生地不熟,大多游客就只有乖乖待宰的份了。

因此,鲁迅先生的作品,揭露的不仅仅是他那个时代的事,而是贯通古今,许多当时弊端,到现在还是能看出来,这种人,才叫做文学大师。

篇8:《父亲的病》读后感

在《父亲的病》中,那几位名医都是打着名医的称号,来夺取他人的钱财,再给鲁迅父亲治疗的第一位“名医”,在无法医治的情况下,就把责任推卸给另外一名医生。在第二个名医开方子的时候,在药方中添一些奇特的药引,特殊的药丸,使得那时的鲁迅四处打听才知道药引的真实名字,说明了这位医生非要让别人看不懂,才能体现出他的医术多么高超,而不把救死扶伤放在第一位。而且,这位名医也把救不活推给“医能医病,不能医命”,还给鲁迅父亲吃那么奇怪的“败鼓皮丸”,按现在的看法,这种药吃都能吃出病来,怎么能治病呢?这也体现了当时旧中国庸医草菅人命且医术落后。

在《二十四孝图》中,旧社会的孝观实在让人不敢当,在我们看来,实际毫无人性,不可理喻。“老莱娱亲”中,为了讨母亲开心,一个大人居然装小孩,玩着玩具,还学婴儿哭,只为了母亲开心。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是无法想象的,也无法理解。还有“敦巨埋儿”敦巨为了母亲能多吃点食物,居然要埋了儿子,这个故事使当年的鲁迅也害怕不已。

篇9:父亲的病读后感

五一”劳动节到了,学校放了三天假,趁此之余,我看了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应该是《父亲的病》。

《父亲的病》这篇文章记叙了:在鲁迅先生年轻时的绍兴城,他的父亲患了水肿,但是,一直都治不好,长年无法康复。找了2个所谓的诊金高昂的“神医”医治,开了不少药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却无一见效。到头来,自己的父亲也过世了,而听说那神医还天天坐着轿子阔气着呢、生活好得很、还康健。

篇10:父亲的病读后感

父亲的病读后感

故事发生在鲁迅年轻时的绍兴城。那时候鲁迅的父亲患了水肿,已经很长时间了,都无法康复。鲁迅的家人用重金请来两位“神医”给鲁迅的爸爸看病。第一位“神医”开了不少的药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

但是这些药对鲁迅父亲的水肿没有一点儿效果,结果鲁迅的父亲还是去世了。而且治死人的庸医却还在那儿坐着轿子洋洋得意呢,并且生活和健康都很好,谁听了都会怒发冲冠。他们明明知道了病人无药可治了还给将死之人开下看似灵丹妙药,其实那只是滥竽充数,以此来骗取钱财。

那位“名医”用了大量无效的药物来医治鲁迅的父亲,当他被鲁迅的家人看出破绽来的时候,却立马改口,说自己的知识已经用尽,将医治鲁迅父亲的任务推到另外一个“名医”身上。第一位“名医”为了名誉而不管病人的死活,而且事情过去了之后,他们就一如既往地过着生活,完全不用为自己治死人的后果负责。

另一位医治鲁迅父亲的“名医”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的脑子里装的不是知识,而是借口,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借口是 “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 再看看他用的药:河边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一对蟋蟀、旧鼓皮制成的败鼓皮丸。看到这,我都非常气愤,这些要不是没用的就是找不到的,更别说是救人了。

当时的旧社会就像这两个庸医一样无能,剥夺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官兵打劫老百姓的贵重物品,日本人在中国的土地欺负中国人等事情随处可见,可是当时的政府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可见,当时的旧社会就像鲁迅爸爸病的一样重。

鲁迅是一个大文豪,他巧妙地用他的文章和他的小说来反映当时的旧社会的腐败无能。他用他的文章来提醒后人,要像打倒庸医一样推翻无能的旧政府,医治患了重病的旧社会,振兴中华。

--------------------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那时虽然已经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金一次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是隔日一次。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据舆论说,神妙就在这地方。先前有一个病人,百药无效;待到遇见了什么叶天士先生,只在旧方上加了一味药引:梧桐叶。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医者,意也。”其时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气。其先百药不投,今以秋气动之,以气感气,所以……。我虽然并不了然,但也十分佩服,知道凡有灵药,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求仙的人,甚至于还要拼了性命,跑进深山里去采呢。

这样有两年,渐渐地熟识,几乎是朋友了。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正在这时候,他有一天来诊,问过病状,便极其诚恳地说:――

“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陈莲河了。明天就请陈莲河。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象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扁额。现在是让步一点了,连医生自己也说道:“西医长于外科,中医长于内科。”但是S城那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都只能由轩辕岐伯的嫡派门徒包办。轩辕时候是巫医不分的,所以直到现在,他的门徒就还见鬼,而且觉得“舌乃心之灵苗”。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旧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过;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哩。

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但这先生自然是西医。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读后感:那江湖中医 只是为了钱吗?

自从我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就想:

要是我长大之后学中医,我一定会好好学。

鲁迅从文章骂出了那医生贪钱。但没有直接骂。

这就写出了那医生只是贪钱,把人给医死了。

鲁迅从此恨那位不会治病,还会治死!!!!

篇11:《父亲的病》读后感

《父亲的病》读后感

《父亲的病》读后感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故事发生在鲁迅年轻时的绍兴城,鲁迅的父亲患水肿,长年无法康复,请了两位诊金高昂的人称“神医”的.来看。开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如:一对的蚂蚱、经霜3年的甘蔗等。却无一见效,最终父亲还是死了。而听说那神医还天天坐着轿子,生活好得很。

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就社会庸医的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骗取他人金钱。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满怀希望却有毫无作用。 给人看病都只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钱。

那时的社会就像鲁迅的父亲一样病重了。鲁迅似乎就是在呐喊着,对当时封建、腐败的社会的批判。

对于当前社会上坑蒙拐骗的游医,我们要与他们斗争到底。辨明是非,广泛宣传、共同促进精神文明的时代进步。

篇12:父亲的病读后感

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就社会庸医的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给人看病都只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钱。

那时的社会就像鲁迅的父亲一样病重了。鲁迅似乎就是在呐喊着,对当时封建、腐败的社会的'批判。

对于当前社会上坑蒙拐骗的游医,我们要与他们斗争到底。辨明是非,广泛宣传、共同促进精神文明的时代进步。

篇13:父亲的病读后感

这篇文章以辛辣的文笔再现了旧社会庸医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人已经无药可救还故意乱开贵药,坐收诊金,为的只是身外之物--钱!我觉得就社会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并重--无药可救咯!不过,如今的文明社会就不一样了。

这几周我颌下脉肿痛发炎,吃了好几天的消炎药都压不下去,无奈之下只好到医院就诊。经过诊断,我是颌下脉发炎和淋巴结的可能性十分大,于是立刻让我吊盐水,吊青霉素……这样吊了一周后我的肿已经消了一大半,我真要谢谢医生们!

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给人民打了一个预防针--不要相信庸医,盲目地听从庸医滥竽充数的药方和“忠告”。鲁迅先生用他父亲的教训告诫我们--良医也难医愚心啊!

篇14:父亲的病读后感

本文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故事发生在鲁迅年轻时的绍兴城,鲁迅的父亲患水肿,长年无法康复,请了两位诊金高昂的人称“神医”的来看。开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却无一见效,最终父亲还是死了。而听说那神医还天天坐着骄子,生活好得很。

篇15:父亲的病读后感

父亲的病读后感

三年级读后感题目:《父亲的病》读后感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故事发生在鲁迅年轻时的绍兴城,鲁迅的父亲患水肿,长年无法康复,请了两位诊金高昂的人称“神医”的来看。开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却无一见效,最终父亲还是死了。而听说那神医还天天坐着骄子,生活好得很。

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就社会庸医的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给人看病都只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钱。

那时的社会就像鲁迅的父亲一样病重了。鲁迅似乎就是在呐喊着,对当时封建、腐败的社会的批判。

对于当前社会上坑蒙拐骗的游医,我们要与他们斗争到底。辨明是非,广泛宣传、共同促进精神文明的时代进步。

篇16:父亲的病的读后感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父亲的病》读后感 刘婉滢。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那时虽然已经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金一次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是隔日一次。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据舆论说,神妙就在这地方。先前有一个病人,百药无效;待到遇见了什么叶天士先生,只在旧方上加了一味药引:梧桐叶。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医者,意也。”其时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气。其先百药不投,今以秋气动之,以气感气,所以……。我虽然并不了然,但也十分佩服,知道凡有灵药,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求仙的人,甚至于还要拼了性命,跑进深山里去采呢。这样有两年,渐渐地熟识,几乎是朋友了。

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正在这时候,他有一天来诊,问过病状,便极其诚恳地说:――“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

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陈莲河了。明天就请陈莲河。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象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扁额。

现在是让步一点了,连医生自己也说道:“西医长于外科,中医长于内科。”但是S城那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都只能由轩辕岐伯的嫡派门徒包办。轩辕时候是巫医不分的,所以直到现在,他的门徒就还见鬼,而且觉得“舌乃心之灵苗”。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旧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过;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哩。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但这先生自然是西医。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读后感:

那江湖中医只是为了钱吗?自从我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就想:要是我长大之后学中医,我一定会好好学。鲁迅从文章骂出了那医生贪钱。但没有直接骂。这就写出了那医生只是贪钱,把人给医死了。鲁迅从此恨那位不会治病,还会治死!!!!

篇17:《父亲的病》读书笔记

文章大意:故事发生在鲁迅年轻时的绍兴城,鲁迅的父亲患水肿,长年无法康复,请了两位诊金高昂的人称的“神医”来看,开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却无一见效,最终父亲还是死了,而听说那神医还天天坐着骄子阔气着呢、生活好得很、还康健,听了如何不叫人生气。

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就社会庸医的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并且对治病只是忙于应付而草草了事,给人看病都只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钱。那时的社会就像鲁迅的父亲一样病重了。

落墨的部分是很令人惊诧的。“名医”居然对临之将死的人说“不要紧的”果不其然治死了人,却仍然提笔写下百元的药方为死人服下。荒唐!而那主人仍旧很客气地送他出门。鲁迅前辈真的是很伟大,所以,我便要推翻第二段对网站上的事发表的观点了。从这篇文章——根据看得懂的文章分析,鲁迅前辈不是那种使劲骂的人,我觉得,他只是通过大量的讽刺而让人们认识自己的错误,例如这个事件,骂了么?找不到骂人的词语。所以,鲁迅前辈是那种很厉害的人——批判家(好像是这个词),用俗话说,就是骂人不带脏字,不过,鲁迅先生比这还高一些,他是为了民族的崛起而批判,全是出于公心。我只能深深地在他身后的风尘里鞠躬了。“名医”的贪财便如山峰般“屹立”。

接下来,就是“名医”用大量杂乱的药治了鲁迅前辈的父亲两年,没有医好,就介绍别人来医治。“名医”的形象如雕刻般越刻越深,为了保全名声不顾病人的死活。唉,我只能叹气。不过,这种人值得为他叹气么?算了。

也许,这位才是名医。可惜,这位又是“名医”。依我看来,他满脑子装的不是学问,而是借口。尤其是最后一个,特别具有代表性“医能疫病,不能医命,对不对”,好小子,有一个推卸责任的泥鳅,居然还有颜面问“对不对?”再看看他们用的药:河边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一对蟋蟀、旧鼓皮制成的败鼓皮丸。看到这里,我已经快说不出话了,也只能向老牛喘月一样扑哧扑哧地大口地喘气。

鲁迅似乎就是在呐喊着,对当时封建、腐败的社会作批判!而现实社会中这种现象也不少见。 对于社会上游荡、坑蒙拐骗、我们要与他们斗争到底!并从小懂得追求真理、学会揭穿丑恶事物的本质、辨明是非,并呼吁大家、广泛宣传、共同促进精神文明的时代进步!

鲁迅前辈,真的是一个很难得的人。对于他的文学功底,不是我最钦佩的;而他那大无畏的精神和满怀为国的火红的心,是令我崇敬的。鲁迅前辈也是人,然而他不甘做一个平常的人,他不愿在沉默中死去,而愿意在沉默中爆发。他像一道雷鸣闪电,炸醒了沉睡的人们,震惊了后人的我们。

《父亲的'病》读书笔记范文二

《父亲的病》这篇散文我读过几遍,在不同时刻总有不同的见解。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故事发生在鲁迅年轻时的绍兴城,鲁迅的父亲患水肿,长年无法康复,请了两位诊金高昂的人称“神医”的来看,

开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如:一对的蚂蚱、经霜3年的甘蔗等。却无一见效,最终父亲还是死了。而听说那神医还天天坐着轿子,生活好得很。

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就社会庸医的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骗取他人金钱。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满怀希望却有毫无作用。给人看病都只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钱。

那时的社会就像鲁迅的父亲一样病重了。鲁迅似乎就是在呐喊着,对当时封建、腐败的社会的批判。

对于当前社会上坑蒙拐骗的游医,我们要与他们斗争到底。辨明是非,广泛宣传、共同促进精神文明的时代进步。

《父亲的病》读书笔记范文三

故事发生在鲁迅年轻时的绍兴城,鲁迅的父亲患水肿,长年无法康复,请了两位诊金高昂的人称“神医”的来看。开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却无一见效,最终父亲还是死了。而听说那神医还天天坐着骄子,生活好得很。

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就社会庸医的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给人看病都只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钱。

那时的社会就像鲁迅的父亲一样病重了。鲁迅似乎就是在呐喊着,对当时封建、腐败的社会的批判。

对于当前社会上坑蒙拐骗的游医,我们要与他们斗争到底。辨明是非,广泛宣传、共同促进精神文明的时代进步。

初中寒假必读《朝花夕拾》读后感

初中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优秀

读《朝花夕拾》有感700字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寒假作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范文

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优秀作文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读朝花夕拾有感优秀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父亲的病_优秀散文
《父亲的病_优秀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父亲的病_优秀散文(集锦17篇)】相关文章:

祭十二郎文 教案教学设计2022-05-06

读《朝花夕拾》有感:往事如花,花如梦2023-01-02

读朝花夕拾有感2023-04-30

读 朝花夕拾 有感2024-02-13

名著导读童年心得体会2023-06-17

能飞的父亲的优美散文2023-06-11

朝花夕拾优秀读后感2022022-09-04

胡适的我的母亲自主预习教案2022-11-09

精选优秀作文《朝花夕拾》读后感2022-11-25

《朝花夕拾》关于读后感优秀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