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懂的,所以慈悲散文(精选11篇)由网友“麻仓叶”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因为懂的,所以慈悲散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因为懂的,所以慈悲散文
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诉说着这一切近乎悲怆的不想回忆的过去。
因为没有结局,所以连开始都会觉得贪婪。开始嗤之以鼻的笑这个卑劣的世间。到底怎样的爱才算是最真实的爱。
卑微到深处的爱,有如尘埃。轻于鸿毛也重于泰山。
站在原野上,看见收割机在收割着油菜。原来油菜花早已经凋谢。你说你还是油菜花好么?一如当初遇见的那样。
我在心中默念,将自己的心房小心翼翼的保护起来。其实一切都已不复存在。你不在,我也不在。
人生,只如初见。爱情只不过是在不断被现实证明的虚妄。就像烟花需要被点燃一样。或许都太年少,无法去坚守什么。这是曾经写在那个QQ空间里的话,一直用了好久,从我知道爱情是什么,和想要什么样爱情的时候,我就用沧桑的笔调来写下这句话。
我只是想,等有一天有一个人,告诉我,这句话该改写一下。
我告诉自己,要开心,这样回忆的时候才会更美好,可是我还是辜负了很多人的祝福。每天晚上都会收到晚安的祝福,可是却无休止的开始失眠,和半夜不安的醒来。
这样的年龄,算不算还是未谙世事的偏执?一颗假装看透世人的眼,和一颗以为死掉的心。不知道该去坚持什么,该去相信什么?爱的越深,伤害的就会越深。爱或许大抵都是这样的。
只有伤害了,才能证明爱过了。只有你在乎的人,你才赋予了他伤害的机会。
太完美的爱,只是神话,容易被现实击碎。
写下过这样的一句话,后来,我只为你开启过爱情的大门,可是最终还是心灰意冷。爱情终究只是一个人的思念,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喜欢这样的一句话,爱情里面,总有一个主角和一个配角。伤的是主角,累的是配角。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张爱玲]很多时候,爱情只是两个人的事,却偏偏要去牵扯很多东西,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
后来的后来,我才知道,事实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距离,而是心的方向。
会不会有一天,我会把所有的世事看的比现在还要淡,淡的再也看不清楚模样。一些东西萌芽的时候也注定了在未开花的时候就会夭折。
有些人从未许诺过什么,但她却可以默默的陪在你身边直到永远。有些人即使给过再多的爱,最终还是不会定格在时光的框架上。
她们都说头上的罗代表的.是倔强,可是我一个都没有。她们说,我不是一个倔强的女子。因为我早已顺从了生活。
开始喜欢半夜爬起来,坐在电脑前,看着QQ图标,搜寻着谁可以在深夜陪伴自己。却总是沉默不语。一直都不太喜欢陌生人,对陌生人天生有种慰戒的心理,从十七岁过后,我就小心翼翼的开始生活,开始对着自己说要好好的幸福着。
那晚,半夜起来删掉了五百多页的聊天记录,勾选的是也从对方里面删除好友,我甚至恨我自己的残忍。可是我真的没有办法去承载什么,拥有或者失去,请原谅我从未长大过,还任性的张扬孩子的脾气。
我只是任由眼泪肆无忌惮,游走肌肤的每一寸之间。其实不需要任何解释,因为真的懂得,尽管从指尖敲出来给你的是另外的文字,可是我想,我是真的懂的你是如何在思考。就像我可以感觉你的每天,哪一刻在做什么一样。
只是感知,开始相信所谓的第六感。
还记得,我曾说过我讨厌距离,事实上,我不讨厌距离,我讨厌的是人心。讨厌的是带着面具虚假的心,那些自以为是,可以不假思索,用四肢来思考的人。
即使伤害,也懒得去恨对方所给予的伤害。因为不想去恨,恨一个人太幸苦。我把这一惯性称作为惰性或者习惯。我只是很简单,或者很自私的想着自己的一个人的生活。
生活这件小事,本来就是冷暖自知。
能够真正与你不弃的人,不是没有,而是很难感知。
我问我自己,这样的姿态,安然淡若,是已放下,还是不给予爱的勇气。心小声的告诉我,它在回家的路上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出口,我想这样也好,不用照明,心就回不来了,回不来了就不用附带感情,不用附带感情就不会有伤害,就不会有疼痛。
我开始环抱着自己,将自己小心翼翼的收藏起来,日光开始涣散,知道刺痛了眼,看不见所有,我说,我是1.2的视力,可是被风声湮没了。
我在日落的时候,数着曾经走过的每一个路途,简单的,平凡的。买菜,做饭,洗衣服,擦地板。家中每一个简单的细节。他们都说,你不讨厌这样的生活么?我只是沉默,我想生活本来就是平淡的,人的一生有多少个日子是轰轰烈烈的,****过后依然是尾声,抛物线永远都只有一个最高点。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睡去,然后就梦见了意念中模糊的脸,我依然着一身白色的裙子,在黄昏的大海边,和你一起看着潮落。
醒来后,才知道梦只是生活的残念。终究抵不过日光的照耀。
十七岁的尾戒,没有懂得叛逆,只是安分守己,数着能被惯上青春字眼的日子。直到出落成女子,依然安之若素。
能够陪你安静的走过多少个时节,才能恪守成不离不弃。我以为我没有离开,其实心早已经沉沦。还是情感说了谎。
懂得的,和不懂的。那些时光剪下来的碎碎念念。时光之旅,终没有人能懂得。
篇2:因为懂的,所以慈悲
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诉说着这一切近乎悲怆的不想回忆的过去,
因为没有结局,所以连开始都会觉得贪婪。开始嗤之以鼻的笑这个卑劣的世间。到底怎样的爱才算是最真实的爱。
卑微到深处的爱,有如尘埃。轻于鸿毛也重于泰山。
站在原野上,看见收割机在收割着油菜。原来油菜花早已经凋谢。你说你还是油菜花好么?一如当初遇见的那样。
我在心中默念,将自己的心房小心翼翼的保护起来。其实一切都已不复存在。你不在,我也不在。
人生,只如初见。爱情只不过是在不断被现实证明的虚妄。就像烟花需要被点燃一样。或许都太年少,无法去坚守什么。这是曾经写在那个QQ空间里的话,一直用了好久,从我知道爱情是什么,和想要什么样爱情的时候,我就用沧桑的笔调来写下这句话。
我只是想,等有一天有一个人,告诉我,这句话该改写一下。
我告诉自己,要开心,这样回忆的时候才会更美好,可是我还是辜负了很多人的祝福。每天晚上都会收到晚安的祝福,可是却无休止的开始失眠,和半夜不安的醒来。
这样的年龄,算不算还是未谙世事的偏执?一颗假装看透世人的眼,和一颗以为死掉的心。不知道该去坚持什么,该去相信什么?爱的越深,伤害的就会越深。爱或许大抵都是这样的。
只有伤害了,才能证明爱过了。只有你在乎的人,你才赋予了他伤害的机会。
太完美的爱,只是神话,容易被现实击碎。
写下过这样的一句话,后来,我只为你开启过爱情的大门,可是最终还是心灰意冷。爱情终究只是一个人的思念,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喜欢这样的一句话,爱情里面,总有一个主角和一个配角。伤的是主角,累的是配角。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张爱玲]很多时候,爱情只是两个人的事,却偏偏要去牵扯很多东西,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
后来的后来,我才知道,事实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距离,而是心的方向。
会不会有一天,我会把所有的世事看的比现在还要淡,淡的再也看不清楚模样。一些东西萌芽的时候也注定了在未开花的时候就会夭折。
有些人从未许诺过什么,但她却可以默默的陪在你身边直到永远。有些人即使给过再多的爱,最终还是不会定格在时光的框架上。
她们都说头上的罗代表的是倔强,可是我一个都没有。她们说,我不是一个倔强的女子,
资料
因为我早已顺从了生活。
开始喜欢半夜爬起来,坐在电脑前,看着QQ图标,搜寻着谁可以在深夜陪伴自己。却总是沉默不语。一直都不太喜欢陌生人,对陌生人天生有种慰戒的心理,从十七岁过后,我就小心翼翼的开始生活,开始对着自己说要好好的幸福着。
那晚,半夜起来删掉了五百多页的聊天记录,勾选的是也从对方里面删除好友,我甚至恨我自己的残忍。可是我真的没有办法去承载什么,拥有或者失去,请原谅我从未长大过,还任性的张扬孩子的脾气。
我只是任由眼泪肆无忌惮,游走肌肤的每一寸之间。其实不需要任何解释,因为真的懂得,尽管从指尖敲出来给你的是另外的文字,可是我想,我是真的懂的你是如何在思考。就像我可以感觉你的每天,哪一刻在做什么一样。
只是感知,开始相信所谓的第六感。
还记得,我曾说过我讨厌距离,事实上,我不讨厌距离,我讨厌的是人心。讨厌的是带着面具虚假的心,那些自以为是,可以不假思索,用四肢来思考的人。
即使伤害,也懒得去恨对方所给予的伤害。因为不想去恨,恨一个人太幸苦。我把这一惯性称作为惰性或者习惯。我只是很简单,或者很自私的想着自己的一个人的生活。
生活这件小事,本来就是冷暖自知。
能够真正与你不弃的人,不是没有,而是很难感知。
我问我自己,这样的姿态,安然淡若,是已放下,还是不给予爱的勇气。心小声的告诉我,它在回家的路上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出口,我想这样也好,不用照明,心就回不来了,回不来了就不用附带感情,不用附带感情就不会有伤害,就不会有疼痛。
我开始环抱着自己,将自己小心翼翼的收藏起来,日光开始涣散,知道刺痛了眼,看不见所有,我说,我是1.2的'视力,可是被风声湮没了。
我在日落的时候,数着曾经走过的每一个路途,简单的,平凡的。买菜,做饭,洗衣服,擦地板。家中每一个简单的细节。他们都说,你不讨厌这样的生活么?我只是沉默,我想生活本来就是平淡的,人的一生有多少个日子是轰轰烈烈的,****过后依然是尾声,抛物线永远都只有一个最高点。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睡去,然后就梦见了意念中模糊的脸,我依然着一身白色的裙子,在黄昏的大海边,和你一起看着潮落。
醒来后,才知道梦只是生活的残念。终究抵不过日光的照耀。
十七岁的尾戒,没有懂得叛逆,只是安分守己,数着能被惯上青春字眼的日子。直到出落成女子,依然安之若素。
能够陪你安静的走过多少个时节,才能恪守成不离不弃。我以为我没有离开,其实心早已经沉沦。还是情感说了谎。
懂得的,和不懂的。那些时光剪下来的碎碎念念。时光之旅,终没有人能懂得。
篇3:慈悲散文
慈悲散文
你可知菩萨为什么低眉?
自从那天从哑姑山回来,周素琴就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周素琴以前是个无神论者,对朝山拜佛没有丝毫兴趣。几年前,她从棉纺厂退下来,闲得慌,丈夫老魏扔下手头的东西,陪周素琴去四川逛了一大圈。半道上,就发生了那次可怕的地震。
有时候周素琴也想,如果自己不去四川,就不会惹来这么多的麻烦。然而谁又能先知先觉呢?如果先知先觉了,都躲了,这世界上还有什么必须得承受的灾难?
周素琴倒不是后悔,只是她万万没想到,收养一个残缺的生命竟然如此艰难!随时都在考验着她的耐心和慈悲。周素琴承认,自己不过是一个极普通的女性*,当初决定收养小花,完全是被当时的场景惊呆了。那么多倒塌的楼房,那么绝望的哭声和喊叫,那么不忍目睹被无情摧一残的生命,一条条横在她和老魏的眼皮底下。顷刻之间啊!周索琴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仿佛那些死去和正在死去的生命都是她的亲人,而她无能为力。
后来救援队来了,她和老魏也手忙脚乱地加入进去。再后来,在一块楼板的夹缝里,周素琴眼尖,看见了一只小手。那小手并没有动,像一个干巴巴的树棍。别人来来去去很多回都没有发现,怎么唯独就被自己发现了呢?周素琴认为这里面必有什么神秘的`安排。兴许,这就是缘分吧。
结果确实如此。小姑娘的全家都被掩埋了,小姑娘成了孤儿。小姑娘当时只有6岁,还不太明白失去一条右腿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然而周素琴知道。她觉得这孩子太可怜了。小姑娘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抓住一个大面包幸福地啃了起来。周素琴弯下腰,说:告诉奶奶,叫什么名字?不急啊,慢慢吃,吃完了奶奶再给你买。
小姑娘害羞极了,看着满病房的叔叔阿姨,不说话。后来,她拽住周素琴的胳膊,要跟她说悄悄话。周素琴俯下头去,耳朵痒痒的,湿一乎一乎的。她听清了,小家伙从嗓子眼里拼命挤出了一小疙瘩棉花:小花。周素琴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她抱住小花,心生了要收养这个小姑娘的念头。
领养手续方便快捷。一个月后,他们把小花领回汉中。女儿倒是开明,对把小花收养为女儿没什么异议。只是她担心父母会吃不消,小花在一天天长大,而他们会一天天老去。到时候,谁来照顾她呢?
这个问题周素琴也不是没想过。她给女儿的回答是:走一步是一步吧,实在不行了,zheng府也不能不管她吧,谁让自己碰上了呢。
接下来,为了小花能方便出门,他们卖掉了原来的房,重新买了一套带电梯的住宅。从此之后,周素琴又忙忙碌碌地当起了妈妈,事无巨细,都得考虑周到。教育问题,是老魏的强项,他闲置的学问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一晃,小花7岁多了,周素琴决定送她去学校。然而半年下来,小花死活不去了,要和老魏在家里学。周素琴意识到,肯定是在学校受到了歧视。她去找班主任,跟小花好说歹说,小花总算回到了学校,可性*格变得愈来愈顽劣。
周素琴提醒自己要保有耐心,既然在做善事,就要善始善终,又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小花已经养成了一个怪癖,睡觉一定要摸一着周素琴的胳膊。一天晚上,周素琴考虑到得让小花学会独立,她给她洗漱完,等她睡着后,周素琴悄悄去了老魏的房间。
半夜,小花的尖一叫把整栋楼的人都吓醒了。小花哭着闹着要妈妈,周素琴一骨碌爬起来奔过去,告诉小花:妈妈在啊,不怕啊。周素琴万万没想到,小花会说出那样一句伤人的话。小花冷冷地说:你骗人!你不是我妈妈。周素琴当即哭了。她倒不是觉得小花没良心,而是深深意识到,对于渐渐长大的小花,她有些无能为力。她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了。
渐渐地,老魏对小花有点不耐烦了。周素琴看在眼里,心里开始动摇。究竟,自己收养小花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或者说,自己该怎样做,才能抚平她伤残的肢一体和心灵?
周素琴决定到附近的山上去透透气,好好考虑考虑。自那次地震从四川回来,她就一直没有再出过这个小小的城市。
她独自一人来到秦岭南麓的哑姑山上。其时春节刚过,游人稀落。她在哑姑庙里跪下来,跪了足足有半个小时,腿都麻了,可她不愿起来。她第一次感觉到,这些泥塑木雕并非什么轻飘虚构的东西,这中间高大的菩萨,有着一种让人震慑的肃穆。静极了!美极了!
周素琴用了很大的胆量,抬起头来。她要仔仔细细看一看菩萨,她的阔脸,她的丰唇,她的慈目,她的大耳。她那么高大,可一点也不神气,她是那么慈悲,就像是一口永远敞开的钟。
后来,周素琴收养地震残疾孤儿的事迹被本地媒体报道出去,各路记者蜂拥而至。周索琴有些招架不住,面对镜头更是语无伦次,她不敢抬头,只是低着眉,看着脚尖处一个虚拟的地方,被迫地回答记者们提出的问题。
一次,一个来自拉萨的记者采访完后,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菩萨”。周素琴慌忙摆手,不敢承受。然而,就是这一叫,周素琴走神了。她想起了哑姑庙里的那尊菩萨,她肃穆慈祥的样子。突然之间,周素琴明白了那个长久以来困惑她的问题:
你可知菩萨为什么低眉?
因为,因为她怕与众生的目光对上。对上了,就是负有了责任。
篇4: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散文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散文
在很多个寂静的夜晚,我都习惯性地想很多。从单纯地回忆着白日里开心的事到学会反省、开始怜惜他人,我甚至不能确切地说出这样的自我转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但我知道,我的内心是欢喜的,因为我隐隐感觉我正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说说我怀念的高中吧,还记得那时候的天总是那么蓝,人也是那么有朝气,在那样明媚的日子里,我也毫不客气地自私地享受着身边人的好。但可能是因为太肯定这种好会具有永恒性而忘了心存感恩,忘了珍惜,以致于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因为当初的不懂得而常常心怀愧疚。我的心里住了很多的小野兽,有野心,有虚荣心,有羞耻心,有进取心,有攀比心,有爱心,也有狠心和漠不关心。我记得自己在成长的每个阶段,它们是怎样一个个觉醒,力量此消彼长,控制着我做出正确的或错误的决定,喜欢上匪夷所思的男生,讨厌起人畜无害的女生。我真正学会控制自己,而不是被这些小野兽所控制,花了漫长的时间,在苛责后原谅,在期望后释怀。
我曾经伤害过很多人,自以为是地把自己认为是好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却忽略了他们的想法。我也自私任性地以爱的名义捆绑了朋友和家人,实际上却是为了一些冠冕堂皇的东西。我也曾不要面子、放下尊严去挽回根本不爱自己的人,最后却发现徒劳无功。在那段时间里,我的脾气暴躁,会无理取闹,这让我丧失了很多机会,丧失了大批朋友,如今想想最糟糕的是原本应有的善良与感恩仿佛消失了。
在那样美好的年华里,我曾近乎疯狂地追求过一个阳光帅气的男生,也因为他想变得优秀。在夜深人静之时努力学习,从数学成绩只有及格分的人变为其他人眼中的数学学霸。我也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从以前的`一身运动风到走淑女路线。在外人眼里,我的变化是惊人的,但只有自己知道,我是很自卑的,尤其是在他面前,与他帅气的外形相比,我真是平凡到尘埃里;与他高大的身躯相比,我又是那么矮小。“不配,一点都不配。”我常常默默地叹息。但是爱情这么美好的东西,已经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了,我无法抗拒它的成长,仿佛失去了理智,我会在众人面前表达对他的爱慕,他为了不伤害我,或者更加应该说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因为感激我对他的那份纯纯的爱恋,对我也是与他人不同的,他会关心的,但他却明确表示过绝不喜欢我。可是那时的我却对他纠缠不清,给他带来很多压力,而忘了我喜欢他的初衷是想让他因我而更加快乐。我曾非常怨恨他,问过无数次为什么不接受我,我都已经为他付出了那么多,可是细想,他从没有要求我做什么,而我所谓的付出更多的是变相的索取。我不知道自己何时意识到了这些,也不知道何时自己会感到这般愧疚,或许是当我在异乡难以享受到真正的朋友所带来的宽容时,或许是我感受到应该对他人的爱。
表示感激却遭到误解时,又或者是成长了的我看到了人群中当年的我却又无可奈何时……如今的我真的十分感谢他,不爱我但待我如亲人般温和,试问有多少人可以友善对待给自己带来过痛苦的人?每每想到这,我都感觉上帝是眷顾我的,让我享受这样的温暖。这段感情因为我的成长和时间的流逝也转化为了浓浓的友情和深深的感恩。现在,或者是在过去了的某个时刻,我已经真正懂得了一些东西。我很感谢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人,他们都让我学会了爱与成长,我不再是当初那个不顾及别人的人,现在我的眼中也真正开始有光芒了。我也可以像那些曾经原谅我的人那样去理解宽容别人,渐渐的,我在成为一个深情的人,我也开始原谅过去的我,喜欢现在懂得爱的自己。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自己曾经犯过错,所以更加懂得每个人都需要有被原谅的机会。时间的沉淀带给我更多的感悟,也让我学会更加大气地生活,欣然接受所发生的,不去抱怨,认真地爱生活,爱拥有着的东西。虽然似乎成长的代价大了一些,但带给了我很珍贵的东西――内心的平静与爱。我渴望着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成长,去保持拥有一生不变的美好品质,做一个有慈悲心、懂得宽容与谅解的人。
不知道此刻正在阅读的你经历过什么,也不知道你在此刻有何感受。如果你也曾像我这样,那么也要记得原谅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好好爱别人,爱自己,努力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篇5:善行慈悲的散文
善行慈悲的散文
知道自己是平民百姓,所以多年来乐于默默地做一些小事情,虽然这些小事情于人没有直接的显著的益处,有时还受到比我更针头线脑的权可称人的小人物的斜眼。
今生今世,我没有机会上北极南极蹬蹬珠穆朗玛峰做捡垃圾保护环境的大事,徒羡人家大车大车拉自己东西送舟曲灾民,只能于行路骑车的同时尽力拯救我心中的需要被救助的生命,尽管这些生命在很多人眼里比鸿毛还轻,尽管我做这些事易让某些人把我看得轻若鸿毛。
今年雨水多,我又爱起早,每次出楼门出大门都发现大大小小的`蚯蚓爬上石板路,有时三两条,多的时候十几条,我的心顿然惊恐:这可不是你们虫类走的路啊,危险!我以树叶或备好的纸片将它们轻轻捏到湿漉的草地。
在师院拍蜻蜓,发现一只燕子,一眼就看出,那是一只生病的燕子。它落在水泥路上久久未动,后半身的羽毛脱落许多,只剩下灰浅而单调的翅与尾的数根羽毛。我悄悄近前,直至距它一尺的样子,它仍缩着头,半眯着倦怠的双眼,看来我救它是有望了。待我的双手离它只有一掌近的时候,它的眼睛突然一惊,飞了。我伤心地看到,病着的燕子鼓全力只飞出那么一丈远,这次是落在稀疏的草地。我不忍再接近它,幸许它想啄片草叶解渴,幸许它会对身边的小飞蛾有食欲。
昨天上午一点多,我涉水去拍荷塘那诱人的荷花,蹚水的时候看到一只马蜂在水面挣扎,那鲜亮的双翅频繁搏动,朝上的爪子一抓一抓的,毫无迟疑,我用草棍把它挑起来放在了荷叶上。
人的生命是珍贵的。但这种珍贵必须以人对其它生物的珍视与爱护为前提。任何施行有害于生物生存行径的人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善者,任何不呵护珍爱自然生物的行径都是劣迹,爱众生不只是爱人类,还包括人以外的所有生物,世间再微小再弱势的生物都与人一样享有自己神圣的生存权利。
庚寅年七月二十一一静于商丘
篇6: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散文
如果你懂得从前的我,那么你一定会原谅现在的我。
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读过这样的漫不经心的一句话。
是的,这世间最珍贵的感情无非是懂得。我始终相信,这个世间,必有一种懂得,不为风月,只为清心。
懂得,是很难的,一生一世的光阴里也许都遇不到一个懂得自己的人。世间的多数人,都只是看客,就像看戏时,有多少人能够懂得戏子的人生呢?都说戏子入戏了就分不清台上和台下,是因为她们早就将自己深深地入了戏,因为她们懂得她们所演绎的悲欢离合。将自己也融入了那扇折子戏里,她们的演绎才会那样的动人,像《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他早就懂得了虞姬,也早就将自己当成了虞姬,所以他才能在梨园堂里成为名角,他似乎一生就是为了《霸王别姬》而来的。但台下的人,大多数是看客,最多也是深情的看客,着迷于那华丽的戏服,那胭脂水粉堆砌出来的美丽妆容,而对于那故事,多半只是仅限于知道,这也是为什么程蝶衣愿意给日本人青木唱戏。他说青木懂得戏,他说如果青木还活着,中国的国粹京剧早就走向了日本,甚至世界。为了这份懂得,抗战胜利后他被捕入狱,宁愿丢了性命,也要对红卫兵说出这番话。
我其实并不喜欢戏院里的喧闹,很多时候宁愿自己一个人泡一壶茶,静坐下来,对着电脑中的直播去看戏。因为我认为戏本身该是一种宁静的状态,很多动人的戏都是悲情的,比如《锁麟囊》,比如《春闺梦》,比如《桃花扇》,还有很多戏,他们的动人之处很多时候都是那些悲情的部分,能够让你潸然泪下的部分。可是大众戏院里,吵闹、喧哗、笑声,这些从来都不绝于耳。我想,如果你真的看懂了那些戏,你也该是一种沉静、安然的姿态,而不是无尽的喧嚣。沉默代表的是一种思索,一种懂得,若是看懂了戏,心早就被那些离合悲欢所填满,该是慈悲的状态,而绝非喧哗。
上初中的小镇里有一个很小的戏院,很老,很破败,看戏的人并不多,唱戏的也都是一些上世纪的老年人。但,有一个,有一个年轻人,痴迷于戏曲,他最喜欢演《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他放弃了高薪水的工作,做了一名小学老师,说是这样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学唱戏。我放学回家的时候要路过那个小小的戏院,每次总能看到他眼神忧郁、风情万种地扮演杜丽娘,唱着“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很多人都说他疯了,说他不男不女。我每次经过都会呆呆地站在台下,静静地听他唱,直到天黑才不得不回家。那时候的我,不能说懂得杜丽娘,但是我应该是懂得那位男子的,我懂得他对戏的痴迷,就像是我对安静的痴迷,对喧嚣的热闹的摒弃。年少的时候我总是愿意一个人带着一本书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看书,或是河堤边,或是古寺门外。在学校的时候,除非必要,任何活动都见不到我的身影,因为我早早地就逃离了那喧闹,躲在书店里的一个角落里看书,有时候,一坐就是一个下午。
想起三毛,她三年级的时候就逃课去坟墓堆里看书,她说死人比活人更安静,更好相处。这样的执着和那位唱戏的男子何其相似。我因为懂得他们的痴迷,所以从来都觉得他们并没有什么错。人云亦云有什么好,我喜欢特立独行。
其实,生活少了那些曲意逢迎,少了那些随波逐流,才是最本真的样子。
懂得,需要懂得对方的悲,懂得对方的欢,懂得对方的痛,也要懂得对方的苦,还有志趣相像,心趣相同。这样的懂得,必定得是同一种人,他们灵魂的底色要是一样的。而慈悲,则带着禅意,带着宽容,亦带着悲悯。慈,是慈善,是不苛求,不苛求尽善尽美;悲,则是悲悯,有佛祖拈花一笑的了然,也是一种淡淡的不在意,因为深刻的懂得,所以不在意,因为知道自己也是这样,所以才会生出恻隐,才会悲悯。
懂得,不是感同身受,感同身受不真实,或者说,这个世界原本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处境不同,感受又怎会相同?顶多是懂得,懂得那种感情,懂得那是一种怎样的悲欢,所以,才会深刻的去慈悲。
而世间的各种感情,之所以动人,也无非是因为懂得。
知己就是这般。
子期懂得伯牙的琴声,他抬手抚琴,落手成音。他说峨若泰山,洋若江河。伯牙在泗水河畔千年的等待就是为了这么一个懂得他琴声的人的到来。
子期死后,伯牙断弦,再不复弹唱。世间之人万千,而他的琴声,唯有子期懂得。
高山流水遇知音,一琴一人尽浮生。子期之后,尘世再无人懂得伯牙的琴音,所以他将那一曲高山流水沉淀为永恒,只为子期。人世千年,只一曲高山流水。
还有容若与贞观,曾经,他们一起在渌水亭中煮酒填词,容若不惜笔墨的为贞观填了三阙《金缕曲》,在他的心中,贞观不仅是老师,更是莫逆,是懂得对方的知己。所以容若死后,贞观再也不复拈长短句,他愿意为容若将笔墨搁浅,因为再没有人能够懂得他所填的词中的真意。
这样的懂得是决绝的,也是美丽的。知己的眼中只看得到对方,情怀也只有对方懂得。如果对方不在了,那么两个人在一起做所的事情也就随之不再提起了,这何尝不是一种慈悲———如果懂得我的盛放的人不在了,那么我宁愿不再盛放,宁愿萎落成尘。
我也有一个知己,是晚晴,她跟我说:“你,比我更像我自己。”这更是懂得,我知道,因为我们的灵魂是同一块料子做成的。和晚晴之间最温情的一句话就是:“你我之间,无需言语,即是一切。”这该是怎样的深刻的一种懂得啊。
两个女子的懂得,两个女子的相依,是两个灵魂的依靠。因为有了懂得,所以才有了慈悲的相依,才有了慈悲的依靠。
很多时候,很多时候,给晚晴打电话,她总是能够大概知道我要说什么,这,总是让我心生感动,为这懂得而感动。我高考的时候,她没有告诉我就从大学里回来陪我高考。她站在考场外,隐于人群里,默默地看着我每一次走进考场,又每一次走出考场,直到最后一场考完,她才现身。见到她,我满心都是欢喜,但是并不惊讶她会出现,也并不惊讶她早已目送着我这么多次进出考场,因为,要是她高考,我也会回来陪着她,目送着她的。
余秋雨在《关于友情》中说:“走的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隐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是你大惊失色,因为终生莫逆。”这几句话,说的也是懂得,短短几句话,就可以使你大惊失色,一定是因为你深深的懂得对方那几句话的含义,因为你懂得,所以才会大惊失色,要是不懂得,说再多的话也没有用,而因为懂得,几句话就可以拨动你的心弦,让你的世界为之震颤,让你花容失色,让你的山河倒塌,让你的心再次热烈地跳动。
记得,初一时候的语文老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本来是被保研的,可是却在毕业的时候放弃了保研的`机会,也放弃了大城市里的锦绣前程,只身回到那座略显颓败和沧桑的故乡小城,做了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本可以去县城里做高中老师,但是他却选择了在小镇上做了初中老师。那时候,很多人,也包括我,都认为他一定是疯了,居然丢下了锦绣的前程回到家乡来受罪,对,那个时候,我们都认为他是给自己找罪受。
可是后来,我随着年纪的增长,经历了一些世事,心境也越来越淡泊了,越来越喜欢宁静平淡的生活,我开始懂得,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去追逐锦绣的前程,也不是每一个人身居繁华的闹市就会快乐。就像那时的我,少年时代就开始有了惆怅,就不喜欢与人结交,总愿意一个人孤单地、安静地走着,总是喜欢那些简净的人和事物,宁愿去寂静的古寺里听老师父讲经也不愿意在人潮滚滚、霓虹闪烁的街头穿梭。这样的性格延续到了现在,也会延续到以后,无论多少年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我懂得,所谓的理想也只不过是去追逐一种自己欢喜的生活,只是让自己欢喜而已,而这欢喜,不一定是世俗里的随波逐流,我更愿意那是特立独行,更愿意那是一个人的风景。所以后来我懂得了那位老师是不喜欢去走别人争相去走的路,他只是想要让自己欢喜,所以我对他心生敬佩,要知道,一个人要做到对那么多不懂得自己的人的闲言碎语置若罔闻,丝毫不为之动摇,依旧坚持走自己真正想要走的路该是多么的不易。我亦懂得,他只是喜欢小镇里的宁静,喜欢初中课程的闲适,不像高中时的紧迫,这样,可以给他足够的时间来看书、写作、行走、
以前,我不喜欢那位老师,但是如今,我却很敬佩那位老师。后来,我回故乡小城,在初中学校外面的那条街道上遇到他,他带我去他的办公室里喝茶,他亲手煮的普洱茶,醇厚,深沉,茶汤橙黄透亮,韵味悠长。我知道,能将普洱茶的泡好的人,本身也该是一盏醇厚的普洱茶,不虚华,亦不浮躁。他的办公室,很是简洁,一张书桌,纸、笔、教案,还有刚临摹完的书法,房间里还有一个小小的书架,摆满了书,当然,还有他自己写的几本,尽管他不是出名的作家,但是喜欢写,并且喜欢将他的文字变成铅字,没有任何的功利心,只是一份简单的欢喜。连同房间的墙壁都是简洁的,一片白,只有两幅山水画,斜挂一把古琴。我知道,这样的老师,走到哪里都是落红尘而不世故,处繁华而不喧嚣的。
他是我所有的老师中活的最随心所欲的,跟他讲起小时候我不懂得他,如今深深的懂得他,敬佩他这种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时,老师淡然地笑了,那笑容,也真淡,淡淡的姿态,像那杯普洱茶,历经了岁月的酿造,韵味悠长啊。
是啊,我现在懂得他了,因为我知道,如果是我,我也会这样选择,我想要俗世里的欢乐,而俗世里的欢乐就是,让自己活的随心所欲一点。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句话是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在那之前,胡兰成写给张爱玲一句话:“因为相知,所以懂得。”我更迷恋张爱玲所写的。胡兰成曾经说过张爱玲是民国世界里的临水照花人,胡兰成果然是懂得张爱玲的,他在杂志上看到张爱玲的文字就被她深深吸引了,然后像千万的读者一样去拜访张爱玲,又像千万的读者一样被拒之门外,他去找张爱玲,只要阿妈出来说:“张小姐是不见人的。”但是,胡兰成仍不死心,写下自己的电话、姓名和住址从门缝里塞进来,张爱玲最终还是出来见他了。他们在一起谈天论地,第一次就谈得忘记了世间。如果不是因为懂得,哪里会谈话这样投机呢,都说话不投机半句多,他们,岂止是投机,简直就是懂得啊,因为懂得,张爱玲慈悲的将自己交付给他,只是他终究还是辜负了。
像张爱玲这样孤高标世的女子,如果爱上一个男子,必定是一个深深地懂得她的。只是,胡兰成虽然懂得她,但是张爱玲的深情也终究还是错付了。在武汉,胡兰成身边有小周,在温州,胡兰成的身边有范秀美。那时,张爱玲懂得了,原来他竟也是这般多情又无情的人,他骨子里就不是安定的人,否则也不会中年之时退出政治却又心有不甘,为了功名,当了汉奸。因为深深的懂得他不是自己沧海桑田的家,所以张爱玲决然的离开胡兰成,再也不再与他有任何的瓜葛,在她的文字里,始终不见有关于她和胡兰成的只言片语。
爱情,也是一种深深的懂得,这慈悲,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亲情也是。暑假里回家,还在车上,母亲就打来电话说做了我最爱吃的红烧肉和莲子羹。我笑了,还是母亲懂得我,深深的懂得我,就连我最爱吃的,都这样清楚。回学校的时候,母亲帮我整理行李,她把衣服一件件的装进行李箱,她知道哪件衣服是我要带去学校的,哪件是我不要带去学校里的。都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说的就是这般。
篇7:爱与慈悲散文
爱与慈悲散文
吃饭的时候,会习惯性的往屋外的石槽里倒些饭菜。家里只有一只吃食讲究的猫,并不屑于去碰那些残羹冷炙,常常便宜了那些前来寻食的野狗。实际上,这些饭菜,正是留给它们的。不管你相不相信。
这个习惯,是在家里的两只狗相继死去后养成的。黑狗是在跟母亲上街的时候被车轧死的,连早已看淡生死的母亲也禁不住哭了一场。狮子狗豆豆死去的那晚,家人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了即将分娩的嫂嫂身上,以至于从医院回来后,连它小小的尸首都无法找到。上天用疾驰的卡车和加了毒药的食物带走了它们,不知道这样的结局是好是坏,我总愿意相信是前者。
并未亲眼见证这样一场接踵而至的死亡,但并不毫无知觉。从头到脚的凉意,并不足以表达关于死亡的疼痛。因为存在过,所以无法冷眼旁观。某个醒来的清晨,看不见小小的欢快的影子,听不见熟悉的吠声,还是会不习惯。还是会在某个时刻,突然想起,突然沉默。还是会在梦里,一次次与它们嬉戏门前。
大多数时候,死亡是突兀的,因为意外无处不在。时隔多日,母亲说起死在她眼前的黑狗,依然泪眼婆娑。前一刻还活泼生动的生命,在后一刻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永远的沉寂,且面目全非。并不是每个人,都体会过这样一种绝望。
死亡不足以惧,死去的生命也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永远是那些活着的人。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爱着的人一个一个离开,最后只剩自己一人,这才是最痛苦的事。所以从古至今两敌相对的时候,并不是马上置对方与死地,而是要对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生不如死”才是最残忍的报复与惩罚。而宿命,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将我们玩弄于鼓掌。
活着的人,面面相觑,唏嘘不已。黑狗和豆豆之死,我后知后觉的沉重着,已无力抱怨。抬头望着天空的时候,总是想着它们也许正在一片绿野仙踪里嬉戏耍闹,天堂未必没有人间热闹喧嚣。总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慰藉疼痛的灵魂,以期释然它们的离开。
是的,我并不抱怨。并不是一个理智聪慧的女子,亦非薄情,却从来都明白抱怨无济于事的道理。它们即便离去,也不忘传递着一个关于信仰关于幸福的愿望,这愿望如同它们的灵魂一样,美好单纯。我见过这世上最美丽的脸庞,是躺在棺材里的。即使伤痕累累,即使皱纹横生,却是笑着的,最美丽最安详的。如果最初的哭泣是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宣告,那么最后的笑颜就是离开这个世界时最终的愿望,也是每个人毕其一生的觉悟。那笑容,是留给活着的,哭泣的人们的。
所以。懂得了如何以一种更平和更温柔的方式去抚平宿命的褶皱。不会让每一次的疼痛在肌体上持久的存在,反而刻意的滋生出一种强大的生的力量。这是宿命的一次绝地反击,因着无所畏惧,所以真正的无坚不摧。因为失去,明白心中存留的浓浓爱意。因为爱,变得慈悲。这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幸福。
爱意匮乏,会被斥责冷漠。爱意泛滥,又易悲天悯人。流离的心在这种权衡之下居无定所,又怎无私无畏的去付出?总之是沉默的,悲戚的,绝望的。
一群人正话家常的时候,一位中年妇女的电话响了起来,显然是一个久未联系的甚至至关重要的人。因为突如其来的亢奋,握着电话的手有些微的抖动,声音也颤抖的使人心酸。原来是她的女儿。那个外表乖巧的女儿,为了追随她的爱情,奔赴了天涯海角的'距离。不顾父母的阻拦,不顾世俗的偏见,甚至没有得到一个简单的婚礼。而此刻,她说要回来了,带着她刚出世的孩子。中年妇女话语里掩饰不住的激动,迫切的问好了车次,一遍又一遍叮嘱着坐车要注意的事项。显然忘了这个一手带大的女儿带给她的难堪,和在爱情面前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她的伤心欲绝。
这样一个女子,是伟大的。她的伟大,是作为一个母亲存在的。因为爱,所以慈悲。即使在她的孩子毫不犹豫的抛弃她的时候。这种慈悲,近乎到了卑微的地步。她要放下她作为长辈的威严,母亲的尊严。永远守护在孩子们的身后,看着她们头也不回的向前冲,然后在寂寥的漫长的黑暗里,执着的守护着她们,牵挂着她们。然后,希冀着某一天她们飞累了,随时准备接纳她们,全力以赴的给予爱与温暖。不求回报,无所谓伤害。
顷刻之间明了。也许。这就是爱,这就是慈悲。
篇8: 温柔的慈悲散文
温柔的慈悲散文
文/紫颜若雪。
夏末秋初。长沙,麓山,深壑林海,千年古寺,还有一个有衣袂飘飘长发齐腰的我,紫儿。
走在幽静的山路上,到处都是茂密的古木,幽邃而远古。天凉了,山路上有些许飘零的落叶,我踩着淡黄色的落叶走在风里,看着山路上梳散的游人,带着各自的悲欢离合,迎面而来,又要擦肩远去。心,感到特别的安静。
麓山寺就在眼前了。古寺,左临清风峡,右饮白鹤泉,前瞰赫曦丹枫、长岛湘流,后倚禹碑风云、深壑林海。层层叠叠的幽静苍远,仿佛呼啸而至眼前。突然就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如沧海一粟。
我背负一身虔诚,一个人,静静的,沿着石板路拾级而上。行至半山腰,我 伫立眺望,那红墙黄瓦的佛寺在幽幽林深处格外清寂。远远的,一声声空灵清越的钟响,一阵阵清凉沁心的清风,袅袅袭来。香客、游人已然安静许多。我一颗浮躁喧嚣的心,也缓缓沉静下来,继而清宁四溢。
伫立寺前,脚底下青树莽莽,云雾轻绕,我轻轻的闭上眼,这一刻,仿佛身边熙熙攘攘的人群皆羽化,唯剩下我一抹芊瘦的身影,孑然而立。刹那,空旷天宇,山,树,寺,人合一,恍若隔世。有轻风如诉,梵音呢喃。世界突然安静了下来,心也变得澄澈起来。
我轻轻的于诵经声中慢慢的步入,慢慢 在寺里行走,生怕惊动了寺里虔诚礼佛的人儿。
站在寺庙的中间,向左?还是向右?身立寺中,我踌躇不前。
安静的踩过佛寺里厚重的青石板,绕过香雾袅袅的铜香炉,沿着高雅古朴的台阶拾级而上,悠然漫步在大殿飞檐下的回廊里。麓山寺在光影弥望的雾霭里,显得格外庄严、圣洁。一群白鸽悠闲的草地上嘬着食物,有两只居然飞落在我脚边,拍打着洁白的羽,歪着小小的脑袋眼睛骨碌碌的望着我,惹人怜惜。我一时羡慕这放生的鸽子,能如此安详幸福的享受生命中的那份静美于安然。
走入寺里,听着梵音不断,烦躁的心慢慢平静下来。光影,好静谧,在朱红的寺庙窗棂上泻下一圈圈斑驳的影子,如烟如梦,更加显得此处遥尘隔世。古旧的窗台上,落了些许的尘埃,仿佛时间溜走的痕迹。我伸了纤长的手指,抚摸那些光影,想挽留。然,时光可以停住不走吗?或许流光易碎,尘世沧桑,喧嚣也好,悠闲也罢,世情千味,兜兜转转。或许,到最后,于俗世面前,不过是尘归尘,土归土。
走廊有清风拂面,大殿传来诵经的声音。我巫『粑,放轻了脚边,聆听菩萨的指引。那朗朗的佛经,声声的木鱼,悠远的钟声。一切在起起伏伏中行进,亦在深深浅浅中饱满。我徜徉在禅意斑驳的时光里,没有苍凉,没有颓败,有的只是满世间的幽香弥漫。
伫立在大殿,我默然的望着菩萨慈祥的面容,菩萨无言,慈悲的望着众生,在菩萨深邃又坚定的眼神里,我读懂了深藏的慈悲。
有人说,寺庙,那是一个收藏灵魂的地方 。或许我真的`跟佛有缘,我总是能在菩萨的低眉下得到心灵的安慰。心会变得很格外沉静。骨子里的一些不安分,在菩萨慈悲的注视下,此刻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一刹那,心如寄尘,我虔诚的垂下长长的睫毛,跪于蒲团上,如一尊坐禅的佛,合十,闭目,凝神,连一贯以来的小情绪也变得遥远起来。于浮华中渐生几分禅意,仿佛所有的纷呈繁华都归于岑寂。这样,足矣。
时光缓缓在檀香蕴育的空间里流走。时间与空间,一点一点消散。唯有禅意浸染,檀香缭绕,心香氤氲,清兴盈然。
我的身后,是二十余年来的过往记忆。那些记忆,有儿时的调皮,有年少时的叛逆,有成长时的迷惘,有对生活的坚强,有对亲人万般的眷念,还有对感情的刻骨铭心。红尘纷扰,总是夹杂着太多的不舍与爱恨情愁。这一切,在菩萨慈悲的注视下,已然岁月淘沙。时光荏苒,在一抹慈悲下,心,逐渐淡然,静以修身之间随遇而安。
我的身前,与佛同清欢、静谧、和谐。佛前静默,我双手合十,享受温柔的慈悲。如此,我可以静静的想一些人,一些事,也可以什么也不想,放空自己。路过尘世,我亦可以有片刻的与佛一般孑然,别样悠远。如此,甚好!
岁月悠然过,我心如莲开。或许, 我只是红尘中一只倦飞的鸟,尽管心灵需要在寺院千年古树上片刻的栖身,眼睛需要在大殿的檐角上眺望远方。然,我始终坚信,经过岁月的洗礼,过滤掉生活中的困惑、挣扎与苦难,在时光深处积淀下来的,一定是最值得珍惜的东西。梵音洗尘埃,不觉心静如水,物我两忘。何处惹尘埃,何处无尘埃,尘埃之意,默默寒颤!
我的思绪在佛寺的空寂里游弋。有谁知道,这重重叠叠的庙宇屋顶中,藏着我内心柔软的疼痛?或许,在如烟如梦的山霭雾岚之中,在遥尘隔世的庙宇宝殿,我的灵魂早已如一株幽莲深藏在某个澄澈的角落,开在无声处,精灵一样长盛不衰。不过是,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罢了。
谁曾说过,这是个颠倒的世界,要如何才能翻转颠倒的背后,看到遥远的遥远,未来的未来?白落梅说:“今生我做不了一个飘然超逸的隐者,做不了一朵不染尘埃的白莲。在菩萨的低眉下,我多年来怀着古典的清愁。向往着山林清净的归所。”诚然,卑微如我,如同轮回道上一道飘逸的游魂,偶尔在暮鼓晨钟里,在菲薄的流年中,沾一点檀香味,修一段菩提光阴,换来片刻的道骨仙风。这样,足矣。
世间忧喜虽无定,释氏销磨尽有因。蓦然回首,恍如隔世。 心顿悟:在尘世的风风雨雨后,依然还有着通透和包容,依然还有着信任与清澈,才能懂得平淡是生命中最深的味道,才能回到自我,了无遗憾。
真个是:
一簇楚江山,江山胜此难。觅人来画取,到处得吟看。
鹤隐松声尽,鱼沈槛影寒。自知心未了,闲话亦多端。
转身离去时,我的身边古松莽莽,云雾轻绕。我的脚下到处都是茂密的枫叶,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一切都幽静而空灵。光阴细碎,尘世很深,路途好远,一条蜿蜒的小路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中若隐若现,路上行人了无踪影。有轻风如诉,一切的一切都随清风飘来又随清风飘远。麓山寺远远的传来钟声如鸣,一声一声,在光影上、雾霭中、树梢间、草丛里,散去,荡开,远逝。我俯身拾起一片滑落的枫叶,又把它轻轻放飞,我的视线随着它飘远,仿佛灵魂也随着尘寰里飞远,渐渐就超越了时空!
踏上那条已被山雾封锁的回家小径。我再一次回头,远远在望着大殿的方向,我的心穿越大殿外的天幕,穿越枝繁叶茂的古树,穿越禅意深深的大殿,穿越朗朗诵经、声声木鱼、穿越庙宇飞檐下清脆的风铃,我再一次看见了菩萨深邃又祥和的眼神,慈悲又安宁。
静听慈悲,我多想,多想,借菩萨一抹温柔的慈悲,过滤心灵的痕迹。从此,寻觅一份淡泊的心态,放宽生命的长度。从此,愿,灵魂静美,空灵长安!
篇9: 慈悲
关于慈悲
1
去倾听,放下所有评判
前两天站完桩,头脑浮现两件往事
一是大概我五、六岁时,拉着爸爸的手走在家附近的一条路上,忽然旁边出现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怀里抱着一个瘦弱的孩子,旁边一个大些的攥着她的衣襟,她拿着一个脏兮兮空碗,向行人讨饭,还听到她向周围三三两两围靠的人说家乡安徽发大水逃荒出来。至少仍清晰记得小小的心脏似被重重撞了一下,不由自主拉紧父亲的手,抬眼望着爸爸(如果有摄相机我想是能捕捉到其中的哀伤、企求和怜惜的),爸爸的反应:“哼,有力气不劳动,丢人”,拉着我的手走了。然后,我听到悲伤洒落一地的声音。
另一件是儿子9岁那年,上海颇有寒意的初春晚上,九点多,我们从家附近家乐福购物回家,一路上母子俩个说说笑笑,拐进紫槐路走一半时,儿子的步伐明显减慢且频频侧视(我走人行道里面),之后轻轻碰了碰我(我两手拎着购物袋)指着一旁骑着黄鱼车卖花的老人说:妈妈,这么迟了他还有那么多的花没卖掉,我们去买下吧,孩子渴求的眼神没让我慢下脚步,冷风和重物反反而加快了脚步:“儿子,太迟了,我们赶快回家吧”
儿子,妈妈这天想问你:那个夜晚,你的忧伤是不是也掉了一地?十年过去了,妈妈想和你郑重说句:对不起。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妈妈愿意放下购物袋,蹲下来,搂着你的小身子说:好吧,看看我们能为那个老人做些什么吧。
写完这篇,突然有个觉察,好像和自己心中的那个小女孩做了一个完型。还觉察到,可能儿子都忘了这个事,是我自己一向放不下那个小女孩。似乎看到那个小女孩一向有个愿望:有人能蹲下来搂着她,问她“你有什么心愿,看看我们能一齐做些什么”。
另外一个觉察就是:可能有时候最大的慈悲先不是具体去做些什么,而是去倾听,放下所有评判,去听对方内在真实的声音。
2
对自己慈悲
,先生因工作需要调北京共计三年。第一年两地分居,刚开始他每每周五晚上回沪,周一大早赴京,一向喜欢有人接送的他,自然点差我为司机,但其实我是不喜开车且厌恶去机场。有个周五好像是元旦前夜从家去虹桥接机,因堵车如蚁行了整整二个小时,空气不好不敢开窗几近窒息。回来还是暴堵,同时焦虑围棋班下课的儿子来不及接,一路抓狂到要发疯。
而每周一送机去虹桥(也不知当时为什么基本都买虹桥)都会碰到早高峰,对血压不稳厌烦开车的我来说,每次都是一个大考。直到有个周一上午基本空腹送机去浦东机场,回程胸闷难忍,大脑恍惚开到了外高桥,正常半小时多的路程兜了快两个小时到家,最后趴在方向盘上冷汗直冒、几近虚脱欲哭无泪,对接送机的厌恶到达了顶峰。
之后,我十分清晰告诉先生,因身体状况我不能接送机了。这对于常更多思考别人感受而忽略自己的我来说不容易,对于一向比较大男子比较自我中心的先生来说一开始也不易理解。但是我是如此的坚定,是因为我已经清晰地听到身体说“不”的`声音了。
此刻回看,倾听身体的声音,能温柔而坚定地说“不”,对自己是多么大的慈悲;因为自己的坚定,先生能够慢慢的学会同理,对我们的关系以至于对他与工作伙伴的关系又是多么大的慈悲。
当然,凭着多年修习心理学的经验,我非带清楚,学会那个“温柔而坚定”是如此不易,那是需要很大的冒险和那个当下高度的觉知力,所以当我有时仍然显的笨拙而生硬时,我会给自己一个允许,那于我,可能是个,更大的慈悲。
篇10:懂经典散文
懂经典散文
纳兰容若在藏书阁里无意看到沈宛所著《琴心集》的时候,刚看了一首词,就被沈宛的才情震撼,从此一发不可收,由词及人,未识人先动情!我想,大概这就是现代人所说的“懂”吧。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文又何不是如此!
每个人,不管他才情如何,他的文,是给懂他的人看的,不懂者,形同乱笔涂鸦,无任何价值。
闲下来,我喜欢把生活中所见所闻,用文字一点一点记录下来,或刻骨铭心的亲情,或惊天动地的爱情,或高山流水的友情,不管哪种,都是我文字的钟情。在文字里,我可以随心所欲,不管别人理解与否,我只想,老了的时候,除了满头白发、一脸沧桑、步履蹒跚,还有很多美好或不美好的记忆伴着我,就够了。
每当我写完一首诗或一篇文,第一个读者,就是我的左右手。虽然,在外人看来,他没有多少文化,可是,每次,他都认真地一字字看完,而且,还能或多或少地指出其中的优点或不足,就如练字,他的点评,虽然我嘴上不服气,但心里还是认可的。或许,这就是多年来共同生活、耳濡目染、相互影响的结果吧?或许,也是一种妇唱夫随的“懂”吧。
我购物,几乎多是一时兴起,很少考虑使用价值,就如那个缝纫机,只动过一次,就被我束之高阁。虽然,买之前,他怕我迷恋缝纫影响颈椎,不支持购买,但是直到现在,却一次没有抱怨我的不理性,因为他知道,我钟情的,是书本,而非女红!他当初娶的,就是一个大多数女子都擅长编织、却对此没有多少兴趣的我,别人家嫁鸡随鸡,而他,这一生,却只能娶狗随狗了,也够委屈他了!或许,这也算是一种包容式的“懂”吧。
每次回家,除了必备衣物,我还必须准备的,就是笔本。在家里,当别人忙着看电视或聊天的时候,我经常,把小书桌支在炕上,或练字或写文。老婆婆,虽然不是很理解,但从不阻挠,偶尔看看我的字,不管好看不好看,还夸上两句。胡同里的阿姨,有时看到书桌上的'笔本,知道是我的,笑笑,什么也不说。或许,这也是一种“懂”,一种宽容式的懂。
和人开玩笑,惹得人不高兴,我赶紧表示歉意:我骨子里也是如此!不成想,对方依然不满意,来一句“你还写情诗呢!”。我告诉她,我不仅写情诗,我还会写情书呢!其实,我挺后悔和她争口舌之快,在一个不懂你的人面前,文章,就是废纸!是啊,文字不是钱,所谓一字千金,是说给懂你的人听的!
当我把我文章网址和密码给杨的时候,她如获至宝,比送她任何一样礼物都开心!不需多说一个字,她就可以从字里行间,不费吹灰之力,读懂她的姐姐、她的知音、知己!那次,我告诉她,我把陆续写的东西,有一天空了,写成手抄本,让她保存,她的开心,无以言表!懂你如此,何须多言!
经常看文友的文字,读到动情处,忍不住,点评几句,或依样画葫芦,写上几笔,文字中,仿佛看到远方,或一袭长衫临风而立,手持墨宝,挥毫泼墨,指点江山;或一身素裙,临窗远眺,一纸素笺,记录下淡淡的情思和期待……天涯海角,牵念就好;红尘滚滚,懂得就好。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我没有那么贪,不要爱情,不贪牵念,只为,在你的文字里,回忆那个前世的我;只为,在你的文字里,找寻今生那个淡淡的我;只为,在你的文字里,读懂,那份来生的遇见。遇见,不见得都撼海惊天;懂得,不一定,都和爱情有关。天涯里,只要彼此安好,就是晴天,如此便好。
懂,是前世的缘;懂,是今生的暖。得之,我幸;不得,随缘。但我依然,在书香里,沉醉;在墨海里,悠然。
篇11:敦煌慈悲的力量散文
敦煌慈悲的力量散文
河西走廊,丝绸之路,沙海漫漫,戈壁千里。车行至此,视野开阔,天高地阔,不见飞鸟走兽,花草人烟稀少。这就是汉朝张骞曾经出使西域,唐玄奘历尽千辛万苦求法之路,是历代高僧求法宣教走过的丝路。丝路是商路,更是文化之路。
敦煌自古被誉为中西文化和文明交融、流变的第一站,在长达1600余年的漫漫历史的时光中,敦煌已然承载了中原皇朝之外,西域乃至中亚和西亚文明、文化容纳与传播的重要使命。在丝绸之路时代,敦煌是东西交通的要冲,西行求法、东来传教的僧侣多径于此。从波斯、大食,从印度、从天山、从西域、从西藏,条条路线汇集到敦煌。
敦煌遥远,敦煌闻名,因为敦煌三危山藏经洞内的“敦煌遗书”,与安阳殷墟、居延汉简并称20世纪初东方三大文明发现。敦煌是历史文化的宝藏,是世界佛教的经典文化中心。
一、地砖上的“藻井”
从嘉峪关一路颠簸到敦煌市已是夜晚。在敦煌的人行道上行走,在忽明忽暗街灯的照射下,发现脚下的地砖有些特别,细看,才发现很多地砖上刻有各个朝代不同的藻井纹饰,还有不同时代的钱币和不同书体的诗文,边走边读,令我惊异不已!只是对藻井的意思不懂,单看其纹饰复杂而美丽,有北凉、北魏、五代、隋唐、宋、元时代的藻井图,一步一图,文化之城,始于足下,不言自明。
在去敦煌沙洲夜市的路上,经过莫高窟书店,进去草草地浏览了一下书目,拿起一本《慈悲的力量》翻阅,犹豫再三,在同伴的呼喊下,书是放下了,心却没有放下,一路都惦记着那本《慈悲的力量》。
敦煌是沙洲里的一片绿洲,是荒凉之外的美景。在晨光里看敦煌,窗外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像是在梦想之国,据说当年玄奘西行,昼伏夜出逃避追兵,不知道玄奘当年有没有在这样一个秋天的早晨,看到我眼前的景像。
二、漫步敦煌
对敦煌莫高窟的景仰由来已久,曾经在书里读到过敦煌,年轻时梦想着和爱人一起到敦煌,朝拜那些在照片、画册里曾经熟悉的莫高窟,用自己的眼睛去抚摸千佛洞里的壁画和婀娜的飞天。
敦煌市以东25公里处,在鸣沙山的东麓,千佛洞就在这里。远远地望着莫高窟,断崖上的千佛洞,感觉是神住的一座城,“一片孤城万仞山”。西出阳关,苍凉、凄美。隔着干涸的大泉河,踏步咫尺,莫高窟近在眼前,二十余载啊,终于,我越千里而来,朝拜我心里的敦煌。
时间正是正午时分,强烈的阳光,透过莫高窟前茂密的老榆树、高耸入云的钻白杨,碧绿的浓荫过滤了太阳的强辐射,日光下莫高窟的牌楼金碧辉煌,迎面的三危山土黄色背景下的嫣红色九层楼异常夺目,由东向西望去,修建整齐的千佛洞,肃穆,安静,它默不作声,我以为那是因为有佛在的大音希声。从外观看千佛洞,只是单调的沙土色,然而,那千百个洞窟里却保存着人类文化史上无比精美的壁画、彩塑,那是中外多少崇尚艺术之人魂牵梦绕的艺术殿堂。
《汉书》对敦煌的解释为“敦,大也,煌,盛也”。
敦煌内在的含义,从每一个洞窟的佛像与壁画里无尽的故事传说,足以让你慢慢揣摩,细细体味。走进洞窟,一片黑暗,只有讲解员戴着耳麦,手里拿着手电,讲解不同朝代洞窟的佛神形象,用精湛的语言为听众勾画出自前秦乐僔造像以来,佛教的在中国的东渐史。走进洞窟,仿佛走进遥远的历史,像是来到了北凉、北魏、西魏,或是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莫高窟现存最早的洞窟修建于公元430年左右的'北凉时期。抬头仰望色彩斑斓的壁画,犹如步入了神话世界、童话世界。那形态各异穹顶上的藻井图,图案复杂,色彩艳丽,墙上的壁画,人物繁多,场面富丽壮观,各类佛教人物的线条流畅,技巧娴熟,我的思绪也随着讲解员故事的脉络在飞舞。
三、壁画里的故事
敦煌壁画,以佛教故事为主,分为壁画本生故事、壁画因缘故事、壁画佛传故事、佛教历史故事、瑞像故事、经变故事。
在千佛洞,进入不同洞窟相同的感觉是洞窟内的黑暗,出于保护壁画的原因,每次进入洞内的人数都有控制,洞内一概没有照明设备。循着前面人的脚步、循着讲解员的声音和讲解员手中电筒的光束指引,洞窟的天棚顶上的藻井、壁画,一一在目。壁画图案各异,线条纤细,着色复杂。洞窟内墙壁上所有空隙都被壁画填的满满的,没有一点多余的地方,均称而精致。很多洞窟最一致的地方就是墙壁上成千上万个大小相同的佛像,无论在平面,还是在有曲度的穹顶,密密麻麻,像复制出来,色彩艳丽。在这里,我第一次看见长着胡须的观音,他们神态安详,眉目传情,体态丰满,满含笑意,他们有的手执莲花,或执柳枝和珠串,垂挂璎珞项链。这些壁画,前后经历各朝各代、各个民族的画工们画了一千年。这里生活条件的艰苦自不必说,单说在这黑暗无比的洞窟里那些画工们是如何秉烛、仰面,还须将壁画人物身上的各种色彩调制出来,画上去,即便是经过敦煌的风吹、日晒、雨淋,在一千年后的今天,我眼见的依然是一些色彩浓郁,鲜艳如初的壁画。看到这些凝结着无数前人智慧、心血和汗水的壁画,让我深深地震撼、敬佩和感激!
能在洞窟里看到田园诗般的青山绿水壁画,让我惊奇不已。法华经变绘制的化城喻品,故事讲述众人远行取宝,因路途遥远,且艰难险阻,于是畏难欲返。这时,导师以神力化为一座城,使众人得以休息。法华经中描述取宝路途险恶,旷野无人,而壁画中则描绘是青山翠绿,碧水蜿蜒。奔波行旅们穿行在青山绿水间,头戴帷帽妇女,西域建筑风格的城郭,构成了如田园诗意般的山水画。佛教经变画的故事有丰富的内涵和信仰的引导力。
在壁画里能看到在唐诗中吟诵的灞桥折柳赠别的场景;百姓家居,在家中设宴招待宾朋,把酒欢歌;农民们牵牛耕种,手工业者坐在那里制作器具;有人扬帆远航,把舵行船;最美妙的是翩翩起舞的人和在一旁手执着萧、笛、筝和琵琶等乐器奏乐的乐工,场面很是热闹,那描绘细致入微的壁画,人物的表情很逼真,静静观赏,笛声萧乐的合奏之声彷佛在耳边响起,那歌那舞那乐,引得男人们舞动着长袖上下翻飞跳起胡旋舞,婀娜的女子们挥舞长袖跳起拓枝舞,反弹琵琶吹奏排箫的舞乐图更是让人感到万方齐奏,琴瑟和鸣的喧闹,这乐声飞出了洞外,在莫高窟的上空回旋,惊动了莫高窟里的神明。
敦煌的壁画里蕴含着很多的佛教故事,也有中国历史故事,张骞出使西域壁画,唐玄奘与孙悟空师徒取经的故事,最奇妙的是在61号窟看到五代时期的画作——一幅巨大的五台山图,这幅经变画与文殊菩萨有关,但菩萨的塑身已荡然无存,仅从残壁上的狮子尾巴能够辩来这里是文殊堂。壁画长达13.45米、宽3.42米,五台山图描绘了从山西五台山到河北镇州的山川、寺院、商贾和行旅,反映了这里的历史、地理、佛教和民俗文化。记得曾在冯骥才先生的《游佛光寺记》里读到过对这幅壁画的描述,梁思成、林徽因也正是在这幅壁画里发现了佛光寺,他们按图索骥,果然在五台山以北的深山幽谷中发现了被遗忘千年的罕世奇珍——佛光寺。五台山图将我的思绪带到古代的生活,这幅将地图和百姓生活融为一体的壁画,再现了古代人们徒步远行之苦,感受“古道、西风、瘦马”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艰难。
四、诗意飞天
“我行走在大地上,而我的思想在飞。”——这是我在敦煌看壁画、看古迹时的感觉。
飞天是敦煌的标志。
飞天,据说是歌神乾闼婆和乐神紧那罗的化身,他们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歌舞神和娱乐神,他们是一对夫妻,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内。在敦煌,几乎所有洞窟里都有飞天的壁画,各种姿态和装扮的飞天飘在云端,飞在天上,妙曼的身姿、飞舞的裙裾和长长的飘带,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幸福安详的表情,向人们传递着。一千多年来,他们一直以浪漫的姿态在飞舞,像天外来客,向人间飘洒着花朵,播撒着幸福。
走马观花般地看了一些洞窟,时间过得飞快。其实,到敦煌需要身和心都安静下来,不紧不慢的细细看,认真听。
戈壁千里,漫漫黄沙。千年风吹尽,站在敦煌石窟外高高的杨树下,联想到近百年来自奥博鲁切夫、斯坦因、科兹洛夫等外国列强以各种方式从王圆箓手中带走的数万件的艺术珍品和佛教经典,不难理解为什么学者陈寅恪称“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站在敦煌的石窟外,仿佛看见了在这里曾经出入研究、考察、保护,为敦煌艺术而献身的罗振玉、向达、王国维、于右任、张大千、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他们用爱和生命对这些珍贵的文物进行保护,尤其是在生命逆境中的文化坚守成为今天我们敬仰的一种不朽的精神。
真希望能多住上几日,好好看看壁画里的仙境,了解壁画里的经变故事,然而我的行程不待,前面还有数千里的路要赶,正如我人生之路一般,我不能停在这里。我知道是什么力量在吸引着我,让我留恋敦煌千佛洞,那是我来时看过的《慈悲的力量》,也是这股力量,吸引着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正向敦煌赶来!
★ 优秀抒情散文参考
★ 人生的禅定
【因为懂的,所以慈悲散文(精选11篇)】相关文章:
散文:我活着、很矛盾、很累2022-11-07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1000字初中2022-05-07
有时不说比说更好2022-05-08
跳舞的雪花散文2024-02-24
现代描述女人的随感散文2022-11-02
一个人一段文2023-07-31
那一树梅开原来是你散文2022-11-12
时光如雨,我们都是在雨中的行人散文2022-12-04
有没有一种分手让彼此都不会受伤散文2023-09-08
夕阳向暖散文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