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关菖蒲的习俗((锦集7篇))由网友“倦眠於树”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端午节有关菖蒲的习俗,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端午节挂菖蒲习俗的传说
端午节挂菖蒲习俗的传说
美丽的菖蒲花。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民间方士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菖蒲身上这层驱邪避害的文化含义使它成了人们过端午节时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关于端午挂菖蒲的习俗,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解释它的由来。
童谣唱道:“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扒龙船……”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叫做端午节,俗称“五日节”。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就准备过节的礼物。这些健康、有益的美德良俗,至今还在民间广泛流传着。本文单说端午节,农家门窗上挂菖蒲习俗的由来。
端午节,有的农家有挂菖蒲的习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穷秀才的妻子,名叫青英。她不但口才很好,而且会吟诗作对。有一年,天大旱,好几个月没下一滴雨,田地荒芜,草木枯死。五月初四这一天,青英看丈夫还未回家,明天是端午节,又是自己的生日,可是家里一贫如洗,那要如何才能使这两个节日过得热闹一些呢?她在家里坐立不安,就从屋子里走出来。突然,看见房屋旁边她阿公栽种的药草————菖蒲,在烈日下碧绿青翠,青英心里想,何不如挖几棵菖蒲,过节来充喜?她持锄过来,挖了几棵菖蒲,用清水洗干净了,挂在大门上。她觉得这下子,门庭好象充满了生机、喜气,便触景生情,取出文房四宝,用红纸写了一首诗,贴在大门旁边。诗是这样写的:
自嫌薄命嫁穷夫,明日端阳祭礼无。
莫叫良辰错过去,聊将清水洗菖蒲。
傍晚,秀才(丈夫)转回家,看到大门旁妻子写的诗,既羞赧又惭愧,觉得自己无面再见妻子,匆匆返身而去。不知走了几百步,抬头看见一只老黄牛在田埂上吃草,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他想,何不如把牛牵去卖掉,弄一些钱回家,让妻子高兴高兴。秀才不管三七二十一,牵了牛就往前走。可是才走不到半里路,牛主人就追赶上来,把他抓住,送去见知县。
知县问秀才:“你为何青天白日偷牵牛?”秀才无可奈何,就把自己的妻子如何贤德、家境如何贫困,一五一十向知县诉说。知县听了,不信一个乡下的女子也会作诗,就马上派人传秀才妻子来。青英到公堂上,知县问她:“你家大门旁的诗是你写的吗?”青英急忙跪下回答:“大人在上,诗正是民女所作,未知触犯何法?”知县摸了一下胡须,沉思片刻,便对青英说:“你作诗,无犯法,只因你丈夫偷牵牛,被人抓来见本县,你看要如何判处?”青英听后,泪如泉涌,马上就表态说:“相公知法犯法,理应重判!”
知县点了一下头,对她说:“妇人言之有理!本县看你是弱女,丈夫坐牢,今后你要如何度日?既然你会作诗,本县命你再做七绝一首。如成,本县就赏你白银五十两,给你回家去度日。”
青英一听,就点头答应。取过笔墨纸张,略加思索,当场就写了这样四句:
滔滔黄水向东流,难洗今朝满面羞。
自笑妾身非织女,郎君何事效牵牛?
知县看了,哈哈大笑说:“你虽然不是织女,但本县判你丈夫坐牢,你夫妻二人不是成了牛郎织女吗?”知县说着,就叫人取出五十两银子,叫他们二人快回家。
青英因家道寒贫,端午节挂菖蒲,竟得到如此好运。此事传开后每年端午节大门上挂菖蒲的人家越来越多,以后广为流传,就逐渐形成了一种民俗。
端午节怀屈原七律诗
其一
又临端午洞庭春,旖旎风光满眼新。
竞赛龙舟腾细浪,争吟辞赋悼贤人。
招魂民意门悬艾,仰首士心书写神。
自是芝兰遗泽远,骚章百代丽辉珍。
其二
楚地风云变古今,沅湘迁客去无寻。
洞庭春草千年绿,江水汨罗五月深。
逸响伟辞惊世唱,流芳大志泣神吟。
人间忧愤知多少,屈子诗碑山岳钦。
其三
菰蒲哀叶孤鸿过,屈子潇湘泛恶波。
佳蕙兰幽忧不少,丹忱谁解恨深多。
问天惜诵云无语,颂橘怀沙水有歌。
千古魂招残梦杳,离骚绝唱起汨罗。
其四
浮云蔽日楚风寒,腐政难除恨佞盘。
世道浑浊身洁月,路途远漫志贞檀。
美人香草化骚句,铁骨柔心咏橘兰。
冰魄诗魂光耀永,汨罗岁岁走波澜。
[端午节怀屈原七律诗]
篇2:端午节插菖蒲艾草的习俗传说
黄巢与端午节插菖蒲艾草的习俗
有些地区,会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过,关于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民间传说中,端午节在门口插菖蒲艾草的习俗与他也有着莫大的渊源。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妳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妳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端午节挂艾草习俗
传说,在远古时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来做他的地盘,可是这样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怜悯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个方法。
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宝剑,先去找水怪决斗,在经过了几天几夜以后,神仙终于胜利了。水怪答应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孙,那它就不去侵犯,如果做不到,就让神仙做法砍死。神仙答应了,他们就说好,只要在墙上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就属于神仙,没有的,那就归水怪所有。
到端午的时候,水怪乘着浪头来了。当浪来到一户户人家的屋檐下的时候,水怪总会看见这人家屋檐下挂着一束象宝剑一样的艾草和菖蒲,跑了许多的地方,只淹了一些没人住的空房子。最后,天黑了,水怪只好悻悻的回去了。
原来那天决斗后,神仙就把手中用来做宝剑的艾草和菖蒲洒到了人们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后来,到了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就会在自己家的墙上挂一些艾草和菖蒲,来吓退水怪,以此来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财产。
端午节作文300字作文
五月初五,端午端午。每年的端午节都是我跟在爸爸妈妈身后,出现在江边的日子。因为端午节的江边,是赛龙舟的江边,是热闹地划船声和加油声融成一片的江边。
我喜欢赛龙舟。喜欢那一艘艘由我们那边的木匠伯伯们精心打造出来的龙舟,喜欢一排排坐在龙舟里穿着龙舟赛服的叔叔阿姨们,也喜欢江边像我和爸爸妈妈一样围着看龙舟赛的人。只要是赛龙舟的时候,我们这里就会营造出一股齐心协力的气氛,成为一个大家共同完成一项大事的气氛。小小的我,喜欢这样的气氛,喜欢这样的氛围。
每当龙舟赛开始时,那吆喝声就像是电视里才会听到的吆喝声,震耳欲聋,也充满着节日的感觉。我跟着爸爸妈妈站在江边,望着龙舟一直往前划,然后也跟着往前走,走到我们又能够看见龙舟的位置,和身边的人一起,为每一支龙舟队伍加油呐喊。
印象中的端午节,都是在龙舟赛中,都是在江边。就连端午节必吃的粽子,也都是妈妈提前准备好了放在野餐盒里,看龙舟赛看饿了时,一起在江边将粽子吃掉,虽然极为简洁地完成了端午粽子的食用,却并不影响我们的端午节。或许也是因为端午节在我们家的生活里,是为赛龙舟而过的端午节吧!只要站在了江边上,看一艘一艘的龙船,激烈地竞争着,热情的呐喊着,从这头划到那头,我们家的端午节就算是完成了端午节的仪式吧!
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端午节又要来了,我又可以跟着爸爸妈妈去江边看赛龙舟了!希望这一次的龙舟赛像以往一样精彩好看!也希望我长大了可以成为一个赛龙舟的人,实现从站在一旁喊加油,到坐在龙舟里进行比赛。
篇3:端午节插菖蒲艾草的习俗传说
端午节插菖蒲艾草的习俗传说
一、端午节挂艾草的传说
有些地区,会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过,关于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民间传说中,端午节在门口插菖蒲艾草的习俗与他也有着莫大的渊源。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二、端午节挂艾草习俗
传说,在远古时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来做他的地盘,可是这样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怜悯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个方法。
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宝剑,先去找水怪决斗,在经过了几天几夜以后,神仙终于胜利了。水怪答应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孙,那它就不去侵犯,如果做不到,就让神仙做法砍死。神仙答应了,他们就说好,只要在墙上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就属于神仙,没有的,那就归水怪所有。
到端午的时候,水怪乘着浪头来了。当浪来到一户户人家的屋檐下的时候,水怪总会看见这人家屋檐下挂着一束象宝剑一样的艾草和菖蒲,跑了许多的地方,只淹了一些没人住的空房子。最后,天黑了,水怪只好悻悻的回去了。
原来那天决斗后,神仙就把手中用来做宝剑的艾草和菖蒲洒到了人们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后来,到了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就会在自己家的墙上挂一些艾草和菖蒲,来吓退水怪,以此来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财产。
篇4:黄巢与端午节插菖蒲艾草的习俗
有些地区,会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过,关于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民间传说中,端午节在门口插菖蒲艾草的习俗与他也有着莫大的渊源。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黄巢与端午节插菖蒲艾草的习俗]
篇5:端午节关于挂艾草菖蒲榕枝的习俗
挂艾草、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端午雨,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篇6:端午习俗: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习俗:悬艾叶菖蒲]
篇7:饮菖蒲酒端午习俗
饮菖蒲酒,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南宋士子陈可常,曾写有“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的诗句。
菖蒲酒是以菖蒲为药料、以白酒或黄酒为原酒制成的一种药酒。菖蒲是生长在山涧溪流旁的一种名贵药材,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具有开窍、理气、驱风、活血等功效。早在先秦时期,《神农本草经》、《周礼》等古籍中,就有关于菖蒲药用价值的记载。以菖蒲浸酒,在明代最为盛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指出“菖蒲酒,治三十六风,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
古人为什么要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呢?原来,古代认为五月是“恶月”。《荆楚岁时记》有“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的记载。既是“恶月”,便要寻求辟恶祛邪毒的方法。到了宋代,名贵药材菖蒲被道家视为“辟邪之物”,故明清之际,饮菖蒲酒辟邪的风气大为盛行。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及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记胜》均有关于菖蒲酒的记载。由此看来,端午节饮菖蒲酒是为辟邪禳毒,久服可祛病强身。
[饮菖蒲酒端午习俗]
★ 端午节来历的诗句
【端午节有关菖蒲的习俗(锦集7篇)】相关文章:
端午节简介2023-12-20
的端午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2023-01-02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2022-09-14
端午节的礼仪及传说2022-08-03
关于端午节习俗作文2024-03-17
描写端午习俗作文2022-08-30
高二端午节习俗作文2023-06-21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2022022-05-24
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2023-03-29
端午节习俗小学作文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