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习俗作文

时间:2022-08-30 07:37:58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描写端午习俗作文(精选25篇)由网友“mimi的呆企鹅”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描写端午习俗作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描写端午习俗作文

篇1:端午习俗作文

我最爱的习俗,莫过于端午节包粽子 ,吃粽子了!

只要端午节一到,我们全家可就忙活起来了,包粽子啊,吃粽子啊,我样样都在行。我一边说一边包粽子:“这里包粽子的材料不够了,再拿过来一点啊……”说完,我便把棕叶一卷,卷成了一个似直角三角形的样子,再往里面掏个大洞,这时,棕叶部分差不多完功了,接下来,只要再往里面加米,加自己爱吃的馅料,再用线条把棕叶包起来,一个粽子就成型了,只要再放进锅子里蒸一会儿,等熟了之后,就可以享受自己做的美味粽子了。

终于到了吃粽子这个“神圣”的时刻了,我看着热腾腾的粽子,不禁口水直流,我的肚子也在古咕咕的直叫,好像在说:“好饿啊,我真想吃美味的粽子……”我接过妈妈送过来的粽子,把线解开,把棕叶拆开,就可以吃了。我用筷子把粽子叉了起来,尝了一口粽米,这个粽米的味道刚刚好,不甜不酸也不甜,堪称人间美味啊!我觉得没有什么食物能与粽子相互媲美了。说罢,我便细细品味人间美味了。不一会,粽子就被我消灭了。休息了一会儿后,我就把剩余的粽子都拿到上面去,给我的姐姐品尝品尝这人间美味。

我爱端午节,爱因为端午节而忙活的家,更爱因为端午节家家的.习俗!

篇2:端午习俗作文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都知道。端午节有许多名字。比如:端阳节、赛诗节、重五节等等。端午节有许多风俗,好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非常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习俗延续到今天。

篇3:端午习俗作文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提起这首民俗瑶我就想起端午节,想起了关于端午的传说和习俗。

战国时楚国有个诗人叫屈原,他屡次直谏楚王,楚怀王不听他的谏言,结果亡了国。他在悲愤中跳入了汩罗江。人们担心鱼儿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往河里扔粽子,让鱼儿吃,这样鱼儿就不再吃屈原的尸体了,后来这一天就被定为端午节。

每到五月初三,妈妈都会准备五种不同颜色的线,然后嘴衔着一头,两手不停地搓捻,不一会五条线就合在一起了。妈妈把我的手腕、脚腕处都系上五彩线。系好后妈妈心满意是地说:“这下好了,五色线系上,一年都不会生病喽。”

端午节还有个习俗要吃粽子,粽子是怎么做的呢?我亲眼见了妈妈包粽子的过程:只见妈妈先将糯米、大枣、白糖准备好,然后搅拌均匀。

接着,妈妈又找来了几片又长又大的叶子,将搅拌好的原材料包在里面,包成一个个三角形,最后用一根绳子绑好,粽子就包好了。

包好后放在锅内煮,不一会儿一股香味扑面而来。又煮了一会儿粽子熟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个,咬了一大口,米饭的香甜和叶子的清香融为了一体,真是美味佳肴。

端午节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传承,也是家庭团圆的时刻。

篇4:端午习俗作文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婆婆在包香软可口的粽子。“加油,加油”电视上正播着赛龙舟的热闹情景,我突然有了一个疑问,端午节为什么要塞龙舟呢?我问了一下妈妈,妈妈是这样说的.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赶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我说:“屈原的故事可真感人啊!”妈妈又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除了妈妈说的,我还知道一些习俗,端午节还有包粽子,于门上艾叶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

就在我说完的这一刻,一阵香味扑鼻而来,是婆婆包的粽子煮好了,我们一家开开心心的吃粽子了。

篇5:端午习俗作文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节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阳节、赛诗节、重五节等等。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啦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啦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啦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啦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啦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习俗延续到今天。

篇6:端午习俗作文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中也有些不可缺少的习俗和文化需要了解。

每年端午节都格外热闹,全家都会聚在一起,参加一个特别的活动——包粽子。

只见外婆手中拿着一束白白的丝线和粽叶摆到桌上,可一回头白线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原来是淘气的小猫把它当毛线团玩了,到处都是线,就像迷宫一样,爬向大厅的各个角落。孩子们忙来帮忙,却只有添乱。再看大厅的另一头,已经进行的井然有序,包粽、添馅、收紧、缠线,一步步工程,一个个粽子鱼贯而出。孩子们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把粽叶交叉叠在手中,呈漏斗状,然后往里面放上满满一勺米,再把佐料按在中间,使上九牛二虎之力,把它包拢,但它却像不听话的孩子一样这里漏点,那里冒点。孩子们就像打地鼠一样,玩得不易乐乎。粽子的馅也有很多,任你挑选,金灿灿的蛋黄;水灵灵的红枣;香喷喷的瘦肉,使人口水欲流三千尺。接着就是煮粽和食粽,一家人吃得其乐融融。

除了包粽子,端午节其实还有好多习俗,如驱瘴的挂艾草;驱毒镇邪的点雄黄;经典隆重的赛龙舟……

只有我们传承传统节日习俗,才能留住这些美好的回忆,才能找回已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找回原本就属于我们的那份精神。

篇7:端午习俗作文

今天,是中国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而这一天主要纪念一位战国末期的伟大诗人——屈原。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在战国时,屈原虽忠于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屈原被流放后,仍然为国着想,心中十分悲愤。在这期间,他写下了许多名著,其中代表作有《离骚》《九歌》等,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楚辞”这种文体也是他创立的。

而端午节的由来也有许多传说,而最著名的传说主人公当然以屈原为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现在,我闻到了一股粽子的香味。朋友,你今天吃了粽子吗?快去吃吧!

篇8:端午习俗作文

你好!你知道吗?今天是端午节!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么?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最熟悉的,就是端午节要划龙舟、吃粽子啦!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么?相传,屈原投江之后,渔夫们要找到屈原,于是渔夫们划上船,去追赶屈原,可是,一直划到洞庭湖,都不见屈原的踪影,这就是划龙舟的起源。再说粽子,相信你一定已经馋的流口水了吧!哎呀!不要急,听我讲讲粽子的起源吧。

传说,屈原投江以后,人们为了不让水里的鱼虾和龙吃掉屈原的身体,而把糯米放到叶子里投进江里喂给鱼虾和龙,这就是粽子的起源。

在端午节,还有一种习俗叫喝雄黄酒,在这一天,大人们全喝雄黄酒来避蛇,可是,我们小孩子不能喝酒,这该怎么办呢?该诉你,大人们会用雄黄酒沾一点点在小孩子们的额头、手心和足心,这样,小孩子们也可以避蛇啦!

其实,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我目前就先说三样,再见!

篇9:端午习俗作文

端午节来喽!我左盼右盼终于盼来了五月五日,这一天来的可真迟啊!我等它等的都快急死了。你问我为什么这么盼端午?我的答案很简单,因为端午节这一天有得吃有得玩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到端午我们就要放假了!

五月五,端阳节,家家户户包粽子,吃粽子。而我最喜欢的是吃粽子了!我偷偷告诉你我吃粽子一次能吃好几个呢!你可千万别说我光会吃不会做哦!我也会包粽子:在包粽子前,现将包粽子必备的糯米置于水中泡上一段时间。把采来的箬竹叶放置于水中洗干净,然后把箬竹叶卷成圆锥状,将糯米放入其中。卷好,用线将粽子捆起来便做好了!如果在粽子里加入几颗蜜枣,那么粽子大味道就会更好了!

端午节的时候人们还会佩香囊、悬艾草菖蒲。不过,赛龙舟在我们这里并不常见,我们喜欢在家门口悬艾草菖蒲。用银杏叶与艾草泡水洗澡。父母还会在孩子的耳朵里,鼻子里点上几滴雄黄酒。在做完这些之后,父母会在孩子的手上扣绒,这些都是人们用来祈祷来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方法。

篇10:端午习俗作文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时间过的真快,今年的端午节又到了,整个城市的人都十分开心,整个城市都十分喜庆。

因为端午节是国家新法定节假日,所以,在这一天,学生,大人都休息。在端午节人们十分开心,十分快乐。

在端午节,人们都吃粽子,我听姥爷说,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位十分爱国的诗人,叫屈原。当初因遭小人陷害,国破家亡。他悲愤不已,抱起一块大石头,愤怒的投进汨罗江里。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就包了许多美味的粽子,扔进江里希望这样鱼虾就不会吃掉屈原的尸体了,正好那天是五月初五,人们把那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端午节到了,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在自己家的门窗上挂上五颜六色的葫芦,十分喜庆。那葫芦不仅好看,而且还消灾解毒呢。除了在门窗上挂葫芦,每人还要吃一个鸡蛋,寓意着把一年的霉运都滚掉,让人们平平安安的生活。

怎么样?你们喜欢端午节吗?我们扎赉特旗随时欢迎你们来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我们的家乡虽然小,但绝对的喜庆,你们一定会很开心的。

篇11:端午习俗作文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来了。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日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阳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说法,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最为广泛。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相传屈原提倡富国强兵,一组联齐抗秦,但遭到了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了城,流放到了沅、湘领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爱国的屈原心如刀割,最终抱石投汩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拿来家里的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此后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挂艾草也是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们用它驱病、防蚊、辟邪。

这就是我眼中的端午节,一个美好的传统节日。

篇12:端午习俗作文

在家乡的端午节中,有很多习俗,在离开家乡的这些年里,不经意的深深回忆起来,总觉得有种尘封的感觉!掐指一算,有近没有过个正宗的家乡的端午节了!

在家乡,端午节的前个晚上,各家都要备一盆水,水里面泡上艾叶,然后放在外面,在端午节的早上,全家洗脸的水,都要从这一盆水里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节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没的水洗脸。

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来,到外面的池塘,河里,或者湖边去洗澡,据说这样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气,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为什么各家要用这样的水洗脸?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据说,在端午节的前晚,

月宫里的嫦娥,会让捣了一年药的玉兔,把药撒向人间,让人们洗去疾病和苦难,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这里面还要插上一个小插曲就是,在月宫上面,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树,树下有个貌似人形的玉兔总是跪着作捣药的动作,

所以在小时候,晚上闹人了,老人们总会哄小孩子说,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捣药去,小孩子们总是记得,月宫里的玉兔捣了一年的药,终于在5、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间,所以,小孩子们在5、5的早上,总是争着去外面洗澡,

觉得用玉兔撒了药的水来洗澡是件神圣的事情,而没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来洗一下脸了!当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体好才行,以免感冒,因为在记忆里,5、5那天的早上,还是很冷的,也听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来说,洗完,好冷。

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叶泡过的水洗脸,那样的水,泡了一夜艾叶后,颜色会变的绿绿的,还伴着一股艾叶特有的香味!用这样的水洗完了脸,心里总是有种安全感,在想:在这一年里,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五月初五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鸡蛋和刚刨下来的新鲜的蒜!鸡蛋和蒜在锅里煮时,水里面也要放上艾叶!经过放了艾叶的水一煮,鸡蛋和蒜都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叶特有的味道!艾叶同时也是一味中药,

具体治什么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饭时,这些鸡蛋、蒜和粽子,都要摆上饭桌了,同时在饭桌上,还要摆一样,那就是酒壶,而酒壶里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点不同了。

有什么不同呢?那就是在酒里面,加了一味雄黄!酒也被泡成了雄黄的颜色,喝了这样的雄黄酒,也是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还要把喝盛的雄黄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过饭出去玩耍时,

可以看到到处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黄的小孩子,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特色吧!如果细看的话,还会发现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会戴了一个香囊,手、脚、脖子、手指头都会缠了五色线的,这样的香囊里面装的香料同样也是艾叶。

五色线,顾名思义,就是用五种颜色的绣花线拈成的,这样的说法是为了避免蛇虫来咬,因为蛇的颜色就象五色线。

戴几天后,把它取下来扔掉,就会变成了蛇,如果戴了几天还不扔掉,会变成了蛇来咬人的!

在端午节这天早上,各家还要把艾叶插在门的两天,有点象清明节时插柳枝一样,这样的说法也是为了驱病避邪。

走在村子里,袅绕的炊烟中,伴着缕缕的艾叶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气息,给这样一个早晨增添了浓浓的特有的节日气氛.

篇13:端午习俗作文

端午习俗作文

端午习俗

端午习俗 端午习俗

每年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端午节有很多习俗,比如:端午又称重五,有许多习俗与“五”这个数字有关系。如用红黄蓝白黑这五个色的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优秀作文 作文人,在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还有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孳生。还有就是赛龙舟、吃粽子是因为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里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要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好了,只要你能去认真发现就可以知道比这还要多的端午节习俗呢!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二小三(5)班轩辕逸睿

指导老师:胡杨

篇14:端午习俗作文

端午习俗作文

端午习俗

端午习俗 端午习俗

倘甸镇虎街小学三年级舒湘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是我们在端午节唱的。

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比如,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各户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竟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等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以及孩子们最最喜爱的`红鸭鸡蛋黄。这一天,家长积极主动的用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个“王”字,同时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高中优秀作文 原创分享 ,在厨房里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因此想屈原、爱屈原的端午节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辅导教师:赵金逵

篇15:端午习俗作文

过端午,首先要吃粽子,再重庆包粽子,要准备棕叶,糯米,绿豆,蜜枣,排骨,花生米……左手托着棕叶,右手轻轻勺起糯米,然后放入各种食品,再把棕叶包成三角形,最后拿绳子捆紧,这还没结束,还要把棕叶放进热水沸腾的锅里,煮上几小时。掀开锅盖时,那香味估计整条大街都闻到了。一剥开,白白的粽上镶着两颗蜜枣,咬一口,那味道更是妙不可言。

吃完粽子,大家都来到河堤上看龙舟赛。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飞一般的向前冲去,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他们如同军队一样威风,“加油,加油……”在人们呐喊助威声中,伴着急促的鼓点和响彻云霄的鼓啰,龙舟选手们斗志高昂冲向终点。好一幅龙舟竞渡,百船争流的景象。

除此以外,重庆过端午时,家家户户的小孩都会陪伴香囊,据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及丝布,在以五色丝线成索。做不同形状,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故乡的端午节呀,你给了我多少欢乐与笑声?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香囊香又香,可惜我已经好久没回家过端午了,不知道这风俗还依旧吗?

篇16:河南端午习俗

在端午佳节之一天,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是各不相同的,在河南,端午风俗是这样的:

1、吃粽子:

过端午节是一定要吃粽子的,河南的粽子一般有甜咸两种。甜粽子一般就是在糯米中加糖即可,咸粽子则是在糯米中加馅,或蛋黄,或花生,一般都是起一个点缀作用,不像广东的粽子那样精致。

2、食水煮蛋:

水煮蛋包括鸭蛋和鸡蛋两种,鸭蛋一般是咸蛋,鸡蛋则咸淡都有。

3、吃煮大蒜:

河南盛产大蒜,前一段的“蒜你狠”就是游资在河南中牟进行包销收购而发端的。大蒜一般具有消毒杀菌和滋补壮阳作用,所以,端午节一般河南人都会煮上很多新收的蒜头(水煮蒜往往会把大蒜的辣味和辛味去掉),甜甜美美的吃个够。

4、喝雄黄酒。

端午节这天,一家人聚在一起,往往会烫一壶雄黄酒,不光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喝一杯,而且要用雄黄酒涂抹耳后和手脚脖,据说可以防止毒虫侵扰。同时,还要把喝剩的雄黄酒留下来,等到盛夏来临之际,如果小孩有蚊叮虫咬,就可以涂抹一下,伤患处可以很快恢复。

5、带香包

我小时候喜欢过端午节,一般是因为那天可以有一个香包可以带在身上。香包又叫香布袋,是用花布和丝线绣成鸟兽、鱼虫、花卉、五谷、人物等各种图像,并在里面装上雄黄、苍术、艾叶等中草药物,佩带在儿童身上,可以散发香气和防止蚊叮虫咬。

[河南端午习俗]

篇17:南方端午习俗

虽然我们共同生活在中国,但不同地方有不同风俗,即使是过着同一个节日,也会因为地域的差异而不同,今天我们就来一场南方北方端午习俗差异大PK!

第一场PK:粽子

南方粽子

南方:馅料丰富,咸主打

单看形状,南方粽子就显得多姿:三角形、火炬形、锥形、方形,外表的玲珑先吊足你的胃口。

不同于北方的红枣甜粽,南方的馅料更为丰富。豆沙、鲜肉、火腿、蛋黄……

北方粽子

北方:红枣豆沙,甜甜的

北方的粽子是甜的,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配上红枣或者是蜜枣,有的还用豆沙或果脯,为了增加甜度,有的还会加上白糖。粽子个头有大有小,但一般不会小于小女孩的拳头,形状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

第二场PK:习俗活动比拼

南方:赛龙舟

南船北马。赛龙舟是南方独一无二的过节习俗。随着船头鼓手或快或慢的鼓点,整条船的龙舟手边吆喝边舞桨,恢宏的气势足以震出远山的回响。你追,我就赶;争先恐后的豪气在怀,彼此都不相让。

北方:“踏柳”

古时,河北赵县的端午节,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而发展到现在,端午吟诗的习俗依然存在,只是缺少了到城外宴饮赋诗的雅兴。

现在有些地方举行大规模的端午爱国诗文征稿活动。大家聚集在一起交流感情,吟诵爱国诗文。

第三场PK:辟邪

南方:菖蒲、艾条

南方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目的是辟邪。湖南省博物馆秦汉史专家王树金介绍,端午挂艾、悬菖蒲,相当于春节放鞭炮。古人还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在长沙马王堆,不少出土文物都透露了这一信息。香囊内装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以往汨罗江畔的居民还有“抢龙水”的风俗。村民们挑着水桶,来到汨罗江边抢水,谁抢到第一桶水,用这桶“龙水”洗头,头发就会变得更好,洗脸能达到明目的效果,给孩子们洗澡还能驱邪。

北方:佩戴五毒铜钱

北方端午节有佩戴钟馗祛五毒铜钱以辟邪的习俗,不过现在逐渐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习俗替代。有的地方流行姑姑姨姨送,有的地方流行祖母或外祖母送。

五毒肚兜颜色鲜红,上面绣着蜈蚣、蝎子、蛤蟆、老鼠和蛇五种毒物,据说可以驱毒辟邪。五色丝线也是人们端午辟邪的一种方式。将红黄蓝绿等各色丝线编在一起,戴在手腕和脚腕上,美观精致。

篇18:关于世界各地端午习俗

日本“端午”要挂鲤帜。

韩国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在邻国韩国,也有过端午节的习俗。韩国端午与中国端午有着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其实,韩国全国性的端午习俗已在淡化,只有在江陵地区还依然有端午祭活动。

韩国人端午忙洗头

40多岁的姜敏熙在南京梅花山庄小区经营自己的韩国服饰店,自7年前随丈夫来南京后,就一直在此相夫教子。“现在韩国的年轻人都不怎么过端午节了,只有在江陵地区这个节日才比较兴盛。”

不过,对于端午节,姜敏熙还有自己的记忆。“小的时候,妈妈会让我们用菖蒲水洗头,然后再洗澡,据说这样一年可以非常健康。用菖蒲水洗头求吉利,喝菖蒲水以辟邪。韩国到现在很多人到了端午节这一天,还保持着用菖蒲水来洗澡、洗头的风俗习惯。”

过去韩国人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节当天摆上散发着艾草和糯米香味的艾子糕。他们不是祭屈原,而是用艾饼、松皮饼祭祖先。人们还会穿着传统服装参加祭祀、观看荡秋千和摔跤比赛。“但是现在这些都已经淡化了,尤其是在首尔这样的大城市,很多过端午的习俗已经少有人传承了。”

没有粽子和龙舟赛

中国人过端午节自然是少不了粽子和龙舟赛的。但这些在韩国是不存在的。“粽子?我们是不吃粽子的。”姜敏熙说,韩国人过端午并不吃粽子,更没有划龙舟的比赛。“我也吃过中国的粽子,不是太习惯,感觉有点腻腻的。”

这一点也得到了南京医科大学大三的韩国学生金惠珠的证实,金惠珠说,很多韩国人对中国的伟大诗人屈原还是听说过的。

“中国人是纪念屈原,要吃粽子,韩国人的祭不是祭奠屈原,因此,我们不吃粽子。我们‘祭’的主要是山神,海神地神,祈求保佑一年五谷丰登。”

22岁的金惠珠已经和她的同龄人一样,很少会特意去过端午节。“我记得端午的时候会吃到年糕。虽然春节、中秋和端午是韩国的传统节日,但是端午并不是国家法定假日。”

江陵端午祭保留最完整

现在韩国唯一完整保留端午习俗的是位于东海之滨的江陵,这一习俗也已经“申遗”成功。“江陵端午祭”要持续一个月之久,除举办多种祭祀仪式外,当地还会组织很多有趣的活动,如摔跤、荡秋千、拔河、射箭等比赛。“每年都有百万游客从四面八方前往江陵,参加‘江陵端午祭’活动。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祭祀活动了,而发展成为一种庆典了。”

金惠珠说,如今,韩国也在通过各种方式让人们不忘传统节日,很多地方都会自发组织活动,比如端午庆典、端午美食品尝等。

[关于世界各地端午习俗]

篇19:端午习俗翻译

赛龙舟

Dragon boat race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吃粽子

Eating rice dumpling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 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驱五毒

Expelling five poisonous vermin

古人将蛇、蝎、壁虎、蜈蚣、蟾蜍等称为五毒。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每到端午节,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饮雄黄酒

Drinking realgar wine

雄黄本属矿物,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并洒墙壁问,以法诸毒。民间俗语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

悬艾叶菖蒲

Hanging mugwort or calamus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挂钟馗像

Hanging pictures of Zhong Kui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佩香囊

Wearing perfume pouch or scented sachets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拴五色丝线

Tying five-color silk thread

端午节,大人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篇20:陕西端午习俗

陕西的端午节继承了古老的传统,古风盎然,颇有情趣。陕西人过端午节一般从农历四底开始,一直持续到五月五日也有很多讲究和特别之处,远在他乡的游子是否在看到这片文章时候,有浓浓的乡情从记忆深处缓缓走来,下面给大家介绍下陕西端午节的风俗。

陕西端午节的风俗:精致的粽子

陕西人制作的粽子与别处稍有不同。粽子一般是三角形状,用竹叶做外皮,里面的配料不像南方人那样喜欢用糯米、绿豆、猪肉、五香粉,而是在糯米里加红枣、花生米,吃起来特别清甜可口,或者只是用上好的糯米,吃的时候再加上蜂蜜特别香甜爽口,后一种不管什么时候在陕西的小吃摊上都能找到。

为什么陕西人不在端午节搞一些大型的活动,比如象南方一样的赛龙舟等?原因是五月端午的时候,陕西大部分地区的小麦已经成熟了,人们忙于收割,早上天不亮就下地去干活,晚上月亮升起来了,自己也累得不行了,才想起应该回家了,根本顾不上别的事,当然是没时间也没精力去搞什么活动。看来这与农事有很大的关系。

不过陕西人的端午虽然时遇农忙,可陕西人却也过的有滋有味呢。“五毒肚兜雄黄酒、彩缕艾草香荷包,鸡蛋麻花枣粽子、油糕特色哨子面”。纯朴民风中可见陕西人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内心世界。

主要活动是送五彩缕、五毒肚兜、香荷包、雄黄等,悬挂艾草,点雄黄酒,吃鸡蛋、粽子、油糕、麻花、哨子面等。

陕西端午节的风俗:挂香包

端午节期间,里面装上香草和中药材,如雄黄、苍术、香藿、丁香、白芷等,在节日当天给孩子们佩戴香包,这种香包就叫“祛灾包”。还有小鸟、西瓜、柿子、辣椒等真是品种繁多,让人眼花缭乱。荷包制作工艺十分精美,又装有药材和香料,带上它具有防病避邪的功用。最为有趣的是端午节这天,有些地区流行“抢荷包”的习俗,父母要叮嘱孩子将荷包藏好,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抢去。抢荷包一方面是羡慕荷包制作的精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图个吉利。被抢者不能生气。

陕西端午节的风俗: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蚊虫、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中国四大传说之一的《白蛇传》中,讲述五月端午节时,蛇精白娘子因为饮了雄黄酒不就现出蛇的原形?

[陕西端午习俗]

篇21:徐州端午习俗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称为端午节,亦称端阳节,是与春节、中秋并列的一年中的三大节之一。

端午节相传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的,又称诗人节。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

咱们徐州和全国各地一样,对过端午节是十分重视的,这个节时处夏收前夕,所以是怀着对夏粮丰收的愿景和祈盼来迎接这一节日的。

徐州和江南水乡赛龙舟过端午节的风俗有别,与北方一些地区挂钟馗像驱邪逐祟活动也有异。咱们徐州有着自己的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并在历史长河中积累和沉淀了厚重的节日传统文化。徐州端午节的民间风俗,随着时代的变化,有许许多多已远离我们了,但作为传统的节日文化,有些我们还应珍视和保护。

【包粽子 煮鸡蛋 祭祀屈原】

端午节包粽子,是来自人们对我国历史上爱国诗人屈原大夫的崇敬和怀念,这是人们熟知的。咱们徐州人包的粽子,极具地方特色。

先说用料吧,以往徐州的粽子很少用糯米,用的是当地农村生产的黍子(淡黄色,比小米稍大,有粘性),粽子馅取的是皮薄、肉厚、味甜的徐州红枣;就连粽叶也是采用当地石狗湖(云龙湖前身)近郊河道生长的芦苇叶,从而构成了口感好、味道甜、清香浓的特点。

再说粽子的包法上,多取三角形,也有四角形的,俗称斧头粽子,在扎法上不用竹针,也不用棉绳,而是用蒲叶破开为绳,实属“纯天然绿色食品”。

徐州主妇们包的粽子远比南方粽子大些,都是两把米的个头,这是适应徐州人的豪气,习惯大口吃食、大口咀嚼的习惯。

再说煮法吧,多采取小火慢煮,以为这样煮得透,能使黍子米的粘性发挥出来,并和洗洁净的生鸡蛋一同下锅,让苇叶的清香浸进蛋内。

在开始煮端午节粽子时,放入少许艾叶和几头新上市的独头蒜(无瓣的蒜),之所以要加上这些配料,意在祛瘟驱邪之意。煮熟的独头蒜,说实在的仍带着辛辣气味,并不好吃,但家长们却硬劝说孩子吃下,这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吃了端午蒜,一夏(天)无灾难”。

端午节为什么徐州人要煮鸡蛋吃呢?相传以鸡蛋象征着龙蛋,是对曾经伤害过屈原尸身的龙的一种惩罚。

旧时徐州百姓,都住在四合院里,远亲不如近邻,如同一家人似的,谁家把粽子、鸡蛋先煮好了,就争先给邻居送去先品尝,显示出睦邻和盛情,在节日气氛的烘托下,格外显得欢欢喜喜、其乐融融。

【绣五毒鞋 穿五毒衣】

徐州旧俗,农历四月下旬起,各家开始为儿童制作五毒衣与五毒鞋。五毒衣为杏黄色布缝制而成,上面绣着蝎子、蜈蚣、蛇、壁虎的图形,小些的孩子,还要缝制杏黄色肚兜。

五毒鞋以绿缎子为鞋面,鞋面头脸处绣一大蛤蟆头,鞋帮处绣上另外四色毒虫形象。

端午节这天,儿童起床后一律穿五毒衣,登五毒鞋,脖下戴香荷包或五毒葫芦,手上系百索。以为可以避瘟气,驱毒虫,祛灾防病。中午家宴时,饮雄黄酒前,先把酒抹在儿童的鼻孔、耳朵、肚脐、腰眼、手心、脚心等处。抹好后,儿童身穿五毒衣,脚登五毒鞋,手持艾枝作驱邪鞭,以菖蒲为斩妖剑,跳跃嬉戏一番。讲究些的,扮作门神或钟馗状向老人和长辈们拜节。此后,逢节日或儿童身体不适,均可将五毒衣、五毒鞋穿上。

在一个家庭中,对主妇来说,最尊贵的是婆婆,最疼爱的是孩子。“过节鞋”自然要首先给婆婆、孩子做。婆婆、孩子穿上“五毒”鞋,把“五毒”踩在脚底上,不遭“五毒”侵害,一年平平安安。所以,进入农历四月,卖鞋花样子的剪纸民间艺人,就忙起来了,常常是供不应求、应接不暇,所以有心计的主妇或闺中姑娘,都是提早选花样、绣鞋面。

在家庭中,常出来进去的(操持的意思)家庭主妇们是不穿“五毒”鞋的,也有个别人想过把瘾的,就绣双布鞋踏子(拖鞋)在家里穿。

入夏时给孩子穿绣制的“五毒”红肚兜,避免肚子受寒闹出毛病,从这一点可隐约看出古时预防疾病的意识是很强的啊!

【设家宴 喝雄黄酒】

在旧时徐州,干工的、学徒的、当店员的、上私塾的学生、做小本生意的,平时是得不到休息的,只有一年中的三大节春节、端午、中秋才能歇息天把。过端午节是每个家庭难得的团聚之日,所以不论家境如何,节日宴席还是要摆的。那时人们生活水平低,家宴不像现在那么丰盛。生活尚宽裕的,端午节家宴中少不了的是:新蒜糜子沾白水鸡蛋(鸡蛋是和粽子同时煮的)、四季梅、细粉烧猪肉和新上市的青椒炒仔鸡等。那时吃的猪肉是本地猪种,黑毛、大耳朵,生长期慢,要喂养近两年才宰杀,这种猪肉特别香,在大院里有一家熬肉,全院都能闻到肉香。

俗话说:“无酒不成宴”,而在端午节的餐桌上,饮的酒与平素不同,而是用雄黄(中药)浸泡过的徐州白干,称雄黄酒,有杀菌消毒之功效。待酒饮完后,留下的雄黄糊(雄黄不会被酒溶解的),做家长的便用手指沾抹在孩子的面颊上和耳眼、鼻眼周边,这样可防有毒昆虫侵入。除此之外,还要挥洒床帐间,都是为了防避毒虫。

【插艾条 贴葫芦 驱邪避灾】

艾条是药用植物,有浓烈的香味,因它有驱虫功效,所以徐州过端午节有在大门的两侧插上艾条的习俗。除此之外,以往每到端午节,人们还在两扇房门上贴上用彩纸剪成的葫芦图像,葫芦的底座则是压牢的“五毒”。何谓“五毒”呢?古时指的是:蝎子、蛇、蜈蚣、壁虎和蟾蜍。葫芦古代用它作为盛药物的器皿,葫芦又是福、禄的谐音,因此,贴葫芦的习俗是祈盼福禄寿,保全家平平安安。插艾条、贴葫芦同样都是为了吉祥、安康,这个习俗至今还流传着,只是在房门上贴葫芦的风俗近半个世纪以来,见到的很少很少了。

【缝香包 缠锦粽 馈赠亲友】

在端午节来临之前,旧时分布在徐州“四关”的几个大型中药店(所谓大型,指的既能配制散、丹,又出售草药),比如祥顺成、春发正、广济堂、庆余堂等,他们早就配好“端午香料”供门市出售,除出售外,对节前来药店购药者,就作为赠品送给顾客。端午节用的香料,据说是由十多种中草药配成的呢,其中包括藿香、茴香、肉桂、薄荷、沉香、檀香等。店家配制时要把这些药材先用石碾轧成碎末,并经粗箩过筛,再包成小包,放在柜台出售或赠送。中药香料香气平和、香味长久,有驱毒虫、避瘟疫之效,所以极受百姓们欢迎,节日来临前争相购买,因平时是不出售的。

各家购得香料后,家庭中的主妇和闺秀们这时开始忙碌起来,翻找花色鲜艳的碎布料,采买彩丝线、脱脂棉等,开始缝制端午香包了,缝制出葫芦形的、菱角形的、桃形的、鸟形的……看谁的手艺精巧吧。香包主体制好后,再配上彩线作点缀,的确好看。除了缝制香包外,本地还有端午缝布老虎的风俗。缝布老虎采用黄布,在充填虎身时,也取些香料,大布虎可作为幼儿睡觉时的枕头用,小布虎作玩具。缝制布老虎要有技巧,要画上虎身斑纹,嵌上虎等,没有有经验女红能手的指导会“缝虎不成反类狗”的。

另外,还有巧手姑娘用彩丝线缠制彩粽,这也是端午节所盛行的家庭自做的工艺品。缠彩粽要先用白色硬纸叠成底壳,壳心放入香料,然后用不同颜色的丝线一圈圈缠满身,并将若干个彩粽系成串,供作欣赏,作为节日小礼物馈赠亲友。

做这些家庭工艺品,不仅可烘托节日气氛,也是妇女们之间的一次女红的比赛。

【赶庙会 拜地藏王 祈平安】

徐州过端午节,节日气氛之所以浓厚,大概是与同日要赶“五毒”庙会分不开的,这天熟人之间打招呼,就是互问:“你去赶五毒庙会了吗?”可见端午节这天人们对五毒庙会是何等关注。

五毒庙在大坝头西首北侧的地藏里,这个庙是女出家人(俗称尼姑)住持的庙宇,供奉着“地藏王(老爷)”(也有的称药王)。所以这个地段被命名为“地藏里”。传说农历五月初五为地藏王的华诞,所以庙会和端午节同一天了。奇怪的是老徐州人,从来不说地藏老爷庙会,偏偏称为“五毒”庙、“五毒”老爷。这么叫实在令人难以理解了,既是“五毒”俱全的“老爷”、既是有“五毒”的庙宇,为什么还要去朝拜呢?我想大概是因为地藏王(亦或药王)是可以降服“五毒”(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古人理解的疾病作祟者)是保人丁兴旺的神仙。经咱们徐州人说话图简练,演译成与原来意思相反的“五素”了。所以,这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说法,再没有人驳辩这个不合情理的称呼了。

五毒庙会是徐州四大庙会之一,和云龙山庙会、泰山庙会、城隍庙会不相上下,旧时非常兴盛,赶会朝拜的、借着庙会做生意的,真是人山人海,从地藏里、越过五拱桥(现称迎春桥)延伸至黄河两岸一里多长,在庙会前前后后,卖吃的、喝的、用的、玩的一应俱全。像传统的徐州儿童玩具,如花锤棒子、贺郎鼓、胖泥娃娃、打鸣的鸡、大刀片子、小酒鬼(木桶玩具)、纸鬼脸子、红缨枪,这里可称为总汇。

由于端午节时处夏收前夕,又是春、夏换季之时,所以在庙会货物中,就是卖小农具的多,夏令用品多,如割麦用的镰刀头、镰刀把、磨石、锄头,扬麦场的木锨、粮食折子、扬糠的簸箕等等,品种繁多。在夏季生活用品中有各种席子、草帽子、席夹子、芭蕉扇、蒲编扇、竹帘子、乘凉坐的木凳子,儿童纳凉睡的娃娃木床等类,也是一应俱全。这些时令商品,构成五毒庙会购物的一大特色,它是有别于其他庙会的。

篇22:端午习俗资料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与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中国唐代(6-9)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相关文章推荐:

1.端午节活动方案

2.端午节股市休息吗

3.2015小学端午节主题班会

4.房地产端午节活动方案

5.端午知识问答

6.端午节传说

7.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8.端午节的由来

9.端午节的风水习俗

10.端午节的几月几号

篇23:端午习俗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也是汉族在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在我国南方很流行,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其中祭奠屈原一说最为流行。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了的情况下,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和《天问》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不忍舍弃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划龙舟由此而来。

“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此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

龙舟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

篇24:绍兴端午习俗

绍兴端午习俗

绍兴人的端午节,也是一个“娱乐节”想知道绍兴人怎么过端午节的就阅读下文吧!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再过一些日子,就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自古以来,端午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民间节日之一,其地位与中秋节、春节相提并论,合称“三大节”。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这个节日起源于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但是绍兴的端午节却与其他地方不同,它所纪念的是孝女曹娥。作为一年一度的'民间节日,绍兴的端午节有着一整套与越地自然气候条件、日常生产生活习惯、经济文化特征相适应的民俗活动。虽然有些活动与其他地方的端午活动并无太大区别,但其细节却体现着绍兴特有的水乡风情。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很多

据绍兴民俗专家讲,绍兴人过端午,实际上纪念的是东汉时为救父投江的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17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5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县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绍兴端午也叫女儿节

在绍兴乡间,也叫女儿节,因为这个节日,外嫁的女儿女婿必举家归宁。看望老爸老妈,同时携上一大堆礼物,其中糯米印糕是必备的。因为娘家人会把这些印糕分给三邻四舍,向人炫说女儿女婿有多孝顺云云,

故年复一年,谁家女儿女婿没来看望丈人。人家都知道。几年不来,娘家没面子不说,女儿女婿的不孝名也就远播乡间了。所以端午节对于‘翠姐姐’们来说。成为必催夫君归宁娘家的日子了。

绍兴的端午节,又是个“环卫节”

绍兴主妇会买“艾旗”“蒲剑”以求驱邪祛病

虽然关于端午起源的说法不一,但中国人过端午节的习俗还是基本相同的。所以,绍兴的端午节首先是个“环卫节”。

农历五月初五,刚跨入夏季,初生的蚊蝇大量繁衍,一些毒虫如毒蛇、蝎子、蜈蚣等开始横行。为此,绍兴家家户户在这一天“房屋大扫除”。清扫完后,再点燃早早晒干的艾叶和菖莆,这些东西都有驱逐蚊蝇、毒虫的功效,用这些干草的烟熏屋子的角角落落。事后,上街买菜的主妇都会买回一束‘艾旗’‘蒲剑’,插在门旁,以求驱邪祛病之意。

旧时端午会早先吃雄黄酒辟邪。因为知识的普及。如今只有极少老人用雄黄在婴孩额头按一个雄黄印。大多数人已忘了这一事。如今多数人都在超市买现成的‘嘉兴棕’过节。同时食五黄:‘黄鱼、黄鳝、咸蛋黄、黄瓜、黄豆’。而原本乡间则多是‘炒豌豆‘和’煮茶叶蛋‘敷衍过节。

绍兴人的端午节,也是一个“娱乐节”

越谚有云:不看《白蛇传》,算不上过端午。旧时,在端午节下午与晚上,各剧场戏院,各剧种如绍兴大班、越剧、高调班(高腔)都会上演《白蛇传·盗仙草》这一剧目。那是因为《白蛇传》里讲的就是端午节时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原形,然后吓昏许仙去“盗仙草”的故事。

篇25:台州端午习俗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从医学上说,艾叶和菖蒲的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入药。所以,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插上菖蒲做的“避邪剑”或艾条,也有些人会插在衣服的扣子上。在台州,一到端午,卖艾叶和菖蒲的小贩就会走街串巷叫卖,闻声的人们也会买上一把,做成“避邪剑”挂在家门口,或再造几把剑给小孩子嬉戏用,乐趣颇多。

台州端午习俗喝雄黄酒洒雄黄

看过《白蛇传》的人,对法海在端午日暗中指使许仙强劝白娘子饮雄黄酒,结果白娘子现了原形这一出戏都有所印象。在旧时台州,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很是兴盛。如今,科学已经证明雄黄酒因含有毒性而不能饮用,台州人民就改为在额头上用雄黄酒写“王”字,还有就是在被蚊叮虫咬时,涂些雄黄酒来消解肿痛。台州的老年人还有这样一个习惯,到店里买来雄黄和白酒,调匀后在房前屋后用菖蒲沾着雄黄酒洒个遍,以求平安和福气。

端午时,台州人还会在小孩子的手腕、脚踝或颈间系上五色丝线,谓之长命线,用以避邪。因端午是五毒日,而非吉日,在天台等地的农村,至今有是日忌生子的说法。在台州,早时还有佩香囊的习俗,香囊内装上苍术、雄黄等香药,制成荷包香袋,或用丝线织成小巧的网袋,装一颗樟脑丸挂在蚊帐上,取其驱虫避邪之意。还有就是,端午女儿要回娘家,女婿要准备好“五黄”送给丈母娘,这五黄包括:黄鱼、黄鳝、咸鸭蛋、黄瓜和雄黄酒。

关于描写端午节作文

描写家乡的端午节优秀作文

描写端午节习俗的优秀作文

描写端午节风俗习惯作文

描写的端午节小学作文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500字精选

描写端午节遐想的作文

端午日作文300字

八年级描写端午节作文

描写端午节来历的作文精选

描写端午习俗作文
《描写端午习俗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描写端午习俗作文(精选25篇)】相关文章:

描写端午节的习俗的记叙文2023-06-25

描写家乡的端午节小学作文2022-05-06

描写端午节—作文2023-07-03

《端午日》教学设计2023-05-17

描写端午节赛龙舟的作文2022-11-20

描写壮族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作文2023-11-20

描写端午节包粽子的初中作文2022-08-10

描写赛龙舟的作文2023-05-20

描写传统节日的作文2023-11-25

描写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作文2022-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