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推进鹅产业化经营的措施

时间:2023-06-16 08:19:0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淮阴区推进鹅产业化经营的措施(整理10篇)由网友“三上窄”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淮阴区推进鹅产业化经营的措施,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淮阴区推进鹅产业化经营的措施

篇1:淮阴区推进鹅产业化经营的措施

淮阴区推进鹅产业化经营的措施

所谓鹅产业化经营就是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养鹅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联结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把养殖的分散经营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通过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养殖户的方法,建立科、工、贸,产供、销的良性经营体系,使其具备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特征.产业化经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 者:李卫生 史乐雷 王宝林 夏丽华  作者单位:李卫生,史乐雷,王宝林(淮安市淮阴区畜牧兽医站,淮阴,223001)

夏丽华(江苏省宝应县农林局,淮阴,225800)

刊 名: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 “”(9) 分类号: 关键词: 

篇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为实现向经济强县的跨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把工业的理念注入农业,抓龙头企业发展,抓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抓服务体系建立,抓农业专业协会组建,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以农业产业化带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农民的增收。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我县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首要工程,精心打造,全力推进。目前,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有**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家;现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家。全县重点龙头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创利税****万元.出口创汇***万美元,带动农户**.*万户,农民人均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元。

2、规范建设产业化基地。坚持走以龙头带基地的路子,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和特色经营,形成一乡一品或一乡多品。已建成了优质水稻、特色蔬菜、蛋鸭、肉鸡、肉鹅等**个优势农产品基地,其中种植业生产基地**个,养殖业生产基地*个。**、**等乡镇已成为全国双季稻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乡成为全国闻名的荸荠生产基地,**镇成为全省最大的'芹芽生产基地,**镇、**乡分别成为全市重要的肉鹅生产加工基地和蛋鸭养殖基地。

3、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把握当前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和素质,我们从服务入手,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已初步形成了技术、供应销售和信息传递等三大服务体系,为基地农民提供大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特别注意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组织农民互帮互助,相互服务,共同提高。现在全县以产业协会为主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家,规模以上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如**县蛋鸭协会拥有会员***人,蛋鸭养殖遍及**个乡镇,饲养规模近***万只,创产值*.*亿元,利润****万元。

4、加快农贸市场建设。我们坚持走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加大农产品贸易市场建设力度,让农产品货畅其流,实现增值。近年来,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档次的农副产品市场、专业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个,年交易额**.**亿元。如**农产品批发中心成为周边半径**公里内的农副产品主要集散地;小乔水果批发市场的辐射面已延伸到周边县市。

5、合力创建农产品品牌。我们一手抓农业的外延扩张,一手抓内涵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开展创品牌工程。牌大米、牌芹芽等*个产品被认证为“绿色食品”;葡萄、牌花香藕等*个产品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牌黄酒、牌荸荠、牌面粉等*个产品先后荣获“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安徽**黄酒有限公司的“**”牌商标和**芹芽公司的“**”牌商标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这些品牌的创立,增强了龙头企业的辐射力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是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举措。为进一步推进我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突出主攻重点,抓好龙头企业。继续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来抓。鼓励支持多层次、多成份地发展,采取联产、联营、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地推进。一是围绕基地建龙头,围绕已经形成的**个基地的主导产业,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二是调整结构当龙头,从调整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入手,增强企业功能,变成带动基地生产的“龙头”。三是扶优扶强壮龙头,选定若干个龙头企业作为县级龙头,实行县干包扶责任制,给予重点扶持,以期“强龙壮龙”,以此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带动力。

第二,实行区域布局,建好生产基地。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的原则,重点抓好圩区乡镇的水产、优质粮油、棉花,山区乡镇的茶叶、山菜,丘陵地区乡镇的畜禽,交通干线沿线乡镇的蔬菜等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引导、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科技进步和“订单农业”等举措,不断推进农业生产基地的发展和壮大。

第三,完善运行机制,提高一体化经营程度。一是推行合同联结机制,依照市场经济运行法则,本着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规范经营主体行为,谋求共同发展。二是建立生产要素流转机制,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措施,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形成生产要素的合理流转机制。三是实行考评奖惩机制,按照责任书目标,分级分段进行量化考核,对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完成差的予以处罚。

第四,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服务体系。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按照主导产业的规划布局,成立连接县、乡(镇)和村的领导机构,形成纵横相联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健全责任目标体系。建立近远期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机制,融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优质名牌产品创建、为农服务和生产基地农民收益等指标为一体的目标体系。三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技术、供应销售和信息传递等三大服务体系,为基地农民提供了大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四是健全市场体系。加强调研,积极建设有形农副产品市场、开辟流动市场、鼓励参与期货交易、逐步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并探索建立农村土地、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健全覆盖整个农村的市场体系。

篇3:大力推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推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要大力推进和扶持。前不久,我到河北、四川、重庆、山东和浙江等地,就各地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八部委农业产业化会议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进一步感到农业产业化是事关农村改革和发展大局,事关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中央关于农业产业化问题的判断和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和发展。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央的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各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地区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抓手”,作为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的“牛鼻子”,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高度评价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明确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发展方向,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新阶段如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近两年大家在工作实践中普遍感到缺少抓手,比较困惑。许多地方的实践表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对于促进农业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实现小规模经营农户同大市场的对接,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全面推进农业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技术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产业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带动作用体现在,一是可以告诉农民种什么。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民的卖难问题,规避市场风险,而且可以解决农民普遍不知道该种什么的问题,使他们能够比较放心地进行调整。二是可以使农产品实现多次增值增效。发展农业产业化,对农产品进行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三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龙头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仅有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而且有利于引进和吸收消化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促进提高农产品质量,把农业增长方式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自创建以来,在开发研制方便粉丝生产方面共获得19项国家专利、20多项国际国内大奖,不仅使红薯增值23倍,而且培训了全国各地4000多名薯农。四是可以完善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化行为,它能够促进市场机制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有利于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要求的组织体系、运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对于完善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武装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而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的国情决定了实现这一目标,走以欧美为代表的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发展大农场的路子不现实;走以日本为代表的高补贴、高投入的路子也行不通,而必须立足国情,在坚持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实现区域化种植和专业化生产,扩大农业的外部规模,进而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显然,这是一条既符合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农业产业化这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突破了产业、社区和所有制的界限,改变了农业单纯从事原料生产的地位,改善了农业的投入机制,可以使资本和先进技术、农艺措施、现代装备有机地融入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素质。

这很可能是一项具有全新制度创新意义的探索,将成为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模式。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增幅逐年递减。在较低的平均增幅之下还存在着三个掩盖:一是部分富裕户增收掩盖了普通农户减收;二是非农兼业户增收掩盖了纯农户减收;三是东部农民增收掩盖了中西部农民减收。这种情况是多年来没有的,说明农民增收形势已非常严峻。这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乃至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问题。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今年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我们农业部门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发展农业产业化,既可以解决农产品的卖难,使农民的初级农产品卖个好价钱,又可以通过多次加工增值,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还可以通过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或返还一部分利润等二次分配方式,给农民直接带来一些实惠。有些地方的龙头企业对农民的承包地实行“反租倒包”,租地时间农民支付一定租金,雇农民劳动又付给一份工作报酬,使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据统计,,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3900多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5%左右,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800多元。此外,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除直接吸纳了500多万农村劳动力外,还为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新的出路。

(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趋利避害,应对挑战,根本出路在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要培育出有竞争力的经营主体。农户是我国农村经济长期不可改变的微观基础,也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依靠力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不动摇农户的经营主体地位,而且还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能力。山东潍坊市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了农业国际化,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已达到80%以上,70%的农户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进入了国际市场。同时,有了稳固的农户作基础,生产原料有保障,龙头企业自身也会不断扩大规模,提高素质、效益和竞争力。随着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分工分业日益深化,龙头企业还势必进行重组,走向联合与合作,最终形成实力强大的“航空母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内农业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国内农业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不仅如此,有了龙头企业,还为我国大规模引进外资,提供了有效的组织载体。其次,要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优质农产品。在产业化经营方式下,农户按照龙头企业要求进行生产,其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益远远高于传统分散条件下生产的农产品。如果产品以出口为导向,其质量标准和卫生要求也大多符合国际水准。

但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刚刚起步。主要表现在,各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很不平衡;龙头企业普遍规模偏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还不够完善和规范,大面积带动农户的能力不强;管理体制不适应,扶持政策不到位,人才、技术、资金缺乏仍然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这些

问题,迫切需要在今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研究解决。

二、认真总结各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经验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和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及时总结各地农业产业化的经验,正确把握其特点和规律,对于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主导产业,搞好基地建设。形成有市场、有规模的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产品没市场不能发展,有市场而没规模也不能形成气候。产业化发展比较成功的地方都十分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不断培育和开发拳头产品,逐步形成有竞争优势乃至核心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许多地方立足现有生产能力,把基地建设、优化区域布局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东部沿海地区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农业,建设一批创汇农业基地;中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西部地区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加强专业生产和基地建设;大中城市郊区根据自身特点,以发展都市型农业为主攻目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带动农户能力的大小,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龙头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断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大力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在农业部等八部委筛选出的151家重点龙头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把技术创新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投入了很多的资金。一些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组建了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还通过多种形式与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等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共同开发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少数龙头企业还通过技术入股和股权转让等形式,组建了农工科贸综团,走上了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黑龙江金玉集团公司应用高新技术搞玉米深加工,开发出4个系列10多个新产品,年销售收入10.2亿,利税1.5亿,带动农户8000多户。

(三)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单一模式。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依据不同产业、不同地域和不同经营方式的情况,走各具特色的路子。据我部调查,各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带动方式不同。加工、流通企业带动型占总数的66%;中介组织带动型占26% ;其他带动型占8%。二是利益连接机制不同。合同契约和书面协议两种类型占80%;股份合作制占11%;合作制占9%。这说明许多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连接还较为松散。三是产业分布不同。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发展较慢,但粮食主产区近两年发展加快;畜牧、水产、蔬菜、水果等发展较快;新兴产业和名特优新产品发展恨快。四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占全国的48%;中部占45%,西部占7%。

(四)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各地反映,扶持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多部门的配合与支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农业部等八部委组成协调会议,共同研究和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扶持政策,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工作机制,对于发挥各部门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我部统计,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区、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主管部门。特别是在这次地方机构改革中,各省都强化了农业产业化工作组织机构。有24个省的党委、政府制定了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从财政、信贷、税收和科技进步等多方面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给予具体支持。

三、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并不矛盾,而是与家庭承包经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的发展、完善和创新。这种经营形式不改变农户的土地承包关系,不影响农户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通过合同契约等多种方式,使分散的农户成为龙头企业的原料基地、“生产车间”,成为整个产业链条中的一个基础环节,以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实现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大大推进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有的地方龙头企业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进行“反租倒包”,不仅没损害农民利益,而且还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当然,有个别地方强制把农民的承包地收上来或打乱承包关系,搞所谓的产业化和规模经营是错误的,要坚决反对并加以纠正。因此,要努力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家庭承包经营与龙头企业的各自优势结合起来,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使之成为新世纪推动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是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使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能够得到比单纯搞初级产品生产更多的收益。否则,发展产业化经营就无异于从事一般的加工工业和商业。建立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应该是龙头企业和农民共同的需要和要求。从长远看,龙头企业也只有让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其自身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泰国著名的正大集团之所以历经八十年发展长盛不衰,最根本的“精髓”就在于这一点。对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关系,要根据所处的发展阶段、从事的产业以及当时的市场情况不同而区别对待。产业化经营处于起步阶段的地方,要重点发展和规范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加强产销衔接,规范产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产业化经营基础较好的地方,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以及提供良种设备,资助周转金,进行技术培训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民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与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三是处理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乡镇企业改造升级和小城镇建设的关系。乡镇企业能否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完成战略性调整的任务,实现二次创业,关键在于必须尽快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从当前和今后我国市场供求情况和工业发展现状看,乡镇企业今后重点发展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包括贮藏、保鲜和运销业,最具有竞争优势,应作为结构调整的一个基本方向。在经营形式上,则应当大力推行产业化经营,通过带动农业,辐射农户,实现新的“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以工带农”。发展小城镇,关键是培育小城镇的经济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无疑是发展小城镇经济最重要的增长点,也是连接周边农户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和联系纽带。

四是处理好政府和龙头企业的关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企业和农户。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应是制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为产业化经营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维护产业化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因此,政府既不能包办代替,搞行政命令,也不能撒手不管,无所作为,而应当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引导和调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自身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龙头企业要强调多样性,可以是加工企业,也可以是中介组织和流通企业,只要经济效益好,能够开拓市

场,带动农户,增加农民收入,都应当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自身要强化内部管理,加快技术进步,降低经营成本,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力。新上项目,一定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处理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关系。龙头企业要得到稳定和优质的加工原料,必须强化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这已成为农业技术推广中一支富有活力的重要力量。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也要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在稳定政策的同时,加大改革力度,转变机制增强发展活力。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契机,似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为龙头,国家农业技术部门积极参与,依托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各种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建立起一种功能互补、网络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体系

篇4:大力推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推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最近,我到河北、四川、重庆、山东和浙江等地,就各地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八部委农业产业化会议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深感农业产业化是事关农村改革和发展大局,事关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大事,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和发展。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方向,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新阶段如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家在实践中感到缺少抓手,比较困惑。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带动作用:一是可以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有效地解决农民的卖难问题。二是可以使农产品实现多次增值增效。三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把农业增长方式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开发研制方便粉丝生产,共获得19项国家专利、20多项国际国内大奖,使红薯增值23倍。四是可以完善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促进市场机制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对农村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武装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的国情决定了现实的选择是,在坚持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农业的外部规模,进而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农业产业化突破了产业、社区和所有制的界限,改变了农业单纯从事原料生产的地位,改善了农业的投入机制,有效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素质。这很可能是一项具有全新制度创新的探索,将成为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模式。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增幅逐年递减。在较低的平均增幅之下还存在着“三个掩盖”:一是部分富裕户增收掩盖了普通农户减收;二是非农兼业户增收掩盖了纯农户减收;三是东部农民增收掩盖了中西部农民减收。这种情况是多年来没有的,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乃至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问题。发展农业产业化,解决农产品的.卖难,使初级农产品卖个好价钱;通过多次加工增值,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给农民直接带来实惠。据统计,19,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3900多万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5%左右,这些农户户均增收800多元。此外,农业产业化经营还直接吸纳了500多万农村劳动力,并为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新的出路。

(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应对挑战,根本出路在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要培育出有竞争力的经营主体。农户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依靠力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不动摇农户的经营主体地位,而且还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能力。山东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已达到80%以上,70%的农户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进入了国际市场。其次,在产业化经营方式下,其产品质量和效益远远高于传统分散条件下生产的农产品。

二、认真总结各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经验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主导产业,搞好基地建设。产业化发展比较成功的地方都十分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不断培育和开发拳头产品,逐步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东部沿海地区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农业,建设一批创汇农业基地;中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西部地区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加强专业生产和基地建设;大中城市郊区以发展都市型农业为主攻目标。

(二)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带动农户的能力,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在农业部等八部委筛选出的151家重点龙头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把技术创新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一些龙头企业组建了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还通过联姻等多种形式共同开发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单一模式。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走各具特色的路子。据我们调查,各地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带动方式不同。二是利益连接机制不同。三是产业分布不同。四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占全国的48%,中部占45%,西部占7%。

(四)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农业部等八部委组成协调会议,共同研究和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扶持政策,对于发挥各部门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我部统计,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区、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主管部门。

三、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是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发展、完善和创新。通过合同契约等多种方式,使分散的农户成为龙头企业的原料基地、“生产车间”,成为整个产业链条中的一个基础环节,以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实现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大大推进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是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要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对策。如产业化经营处于起步阶段的地方,要重点发展和规范合同契约、“订单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较好的地方,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等,使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民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与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三是处理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乡镇企业改造升级和小城镇建设的关系。乡镇企业今后重点发展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包括贮藏、保鲜和运销业,最具有竞争优势,应作为结构调整的一个基本方向。发展小城镇,关键是培育小城镇的经济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小城镇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也是连接周边农户有效的组织形式。

四是处理好政府和龙头企业的关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企业和农户。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应是制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为产业化经营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维护产业化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政府不能包办代替,搞行政命令。龙头企业要强调多样性,只要经济效益好,能够开拓市场,带动农户,增加农民收入,都应当鼓励和扶持。新上项

目,一定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处理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关系。龙头企业要得到稳定和优质的加工原料,必须强化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他们已成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篇5: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信阳市狮河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和桐柏山交汇处,是信阳市中心城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内气候温和,资源丰富,茶叶、板栗、草莓、蔬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均有大面积的种植,在多年的种植习俗影响下,在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基地的带动发展下,已经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

作 者:柴明贵  作者单位:信阳市负忧人民政府 刊 名:决策探索 英文刊名:POLICY RESEARCH & EXPLOR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F1 关键词: 

篇6: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径选择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径选择

[摘要]从近年的发展实践来看,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内在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有些地方的农业产业化各环节仍处于分离状态;缺乏具有很强的开拓市场、组织生产、综合服务功能的大型龙头企业;产品开发尚未完全走上品牌化的轨道;开拓销售市场的力度不够;投资机制没有完全市场化,投资主体没有完全多元化。应健全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建构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内在机制。创新农村市场主体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

(中经评论・北京)从近年的发展实践来看,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内在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有些地方的农业产业化各环节仍处于分离状态;缺乏具有很强的开拓市场、组织生产、综合服务功能的大型龙头企业;产品开发尚未完全走上品牌化的轨道;开拓销售市场的力度不够;投资机制没有完全市场化,投资主体没有完全多元化。针对这些问题,要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现阶段有必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同时着力:

一、健全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建构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内在机制。

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不仅包括微观层面上的产业组织形式,如“公司+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专业技术协会+农户”、“农场+农户”等形式中的作为“龙头”的公司、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农场等,而且包括宏观层面的产业组织形式,如承担宏观协调和服务等职能的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等。目前我国农业产业一体化的最大制约因素是组织化程度低,特别是宏观层次的组织化程度低。在健全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的原则是:农民愿意办、能够办的事情尽量交给农民自己去办,避免政府包办一切的做法;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对主要农产品如粮食、棉花的生产和流通加强管理和调控;在社会化服务方面也要承担重要角色。要通过深化改革,强化政府的综合服务功能,弱化条块分割的政府部门管理职能,以促进农业诸环节的一体化。在农业投入品如资金、科技、农资的供应和产品销售上加强协调和服务,在信贷、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创新农村市场主体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

通常认为,农户是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但现代市场经济告诉我们,分散的农户存在着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生产选择的盲目性,家庭经营上的分散性,经营方式上的封闭性,商品交换上的滞后性。因此,单个农户难以成为完整而有力的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创新农村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是十分必要的。世界各地的实践证明,在农村实行“农户+企业”或“农户+合作经济组织”的双重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是科学而可行的。在我国,当前重点是强化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功能。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等,掌握市场信息充分,有雄厚的资本、技术、人才优势,它们能有效地组织农户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因而是最强有力的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

三、加速农业资产运营市场化的进程。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本力量和主要手段,这就要求农业资产的运营机制也必须市场化,即农业资产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流动、组合和运营,并以此实现保值增值。为此,当务之急,一是加速培育农村市场体系,尤其要着力发展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及市场中介组织,以实现农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二是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强化管理权的要求,推进以土地股份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土地的有偿使用和依法转让机制;三是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使包括乡村集体企业在内的农村集体资产的运营走向市场化;四是要通过投入机制的市场化来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四、尽快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形成互惠互利、共兴共衰的关系是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农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使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组成部分能分享到整个链条的'平均利润,既是现代农业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又是农业顺利发展的保障条件。因此,我们在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时,要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建立一种能兼顾各方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着眼,在协调利益关系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扶持生产。要通过利益协调机制,使生产环节得以分享其后续环节(加工、运销)的利润,从而弥补农户因其自身经营规模过小造成的利润损失。加工、运销企业要把扶持生产作为实现自身利益的必要手段和基本义务,自觉地为生产环节服务。龙头企业可以通过预付定金,发放生产扶持金,赊销种苗和饲料等方式,扶持农业生产。在整个农业产业链条内部,要统一核定农副产品价格,把加工、运销环节的部分利润返还给农户。二是同甘共苦。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原则,建立产加销各环节、贸工农各方面同甘共苦的关系,实行谁扶持建设生产基地,由谁负责加工经营,无论在产品走俏之时,还是在产品滞销之日,都应该坚持这一原则,避免由于市场波动出现抢收抢购或拒收拒购现象。特别是对农户因自然灾害造成的重大损失,龙头企业要给予适当补偿。三是自我防卫。可以考虑在一体化经营创利多的市场波峰阶段,提取适当的风险基金,以备在产品滞销、市场跌入波谷、遭受自然灾害时提供自我保护,避免生产经营的大起大落。

五、大力引导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开发领域。

当前,应大力引导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开发领域,并努力把其中的大型企业培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一体化体系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普遍存在着技术层次较低,产业规模较小、资金缺乏、自我积累能力较弱和组织体系不稳定等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引导有条件的大中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融入农业一体化体系,由它们来充当一体化体系中的龙头企业。培养龙头企业总的原则是要突出“大、高、外、强”四字方针。大,就是大规格,围绕主导产业或拳头产品,培植集信息传递、技术推广、深度加工、贮运销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或合作经济组织,使之成为一些产业或产品的主体,营造农业产业化的大型“航空母舰”。高,就是起点高、标准高。不管是新上项目,还上老企业改革,不管是传统产品,还是新开发产品,都要注意做到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外,就是外向型,不但要占领本地市场,还要占领外地市场;不但要站稳国内市场,还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强,就是

龙头企业的牵引力要强,辐射能力强,服务功能强。在现有的条件下,要实现工商企业对农业领域的介入,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而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主要是借助于必要而适度的政策支持来实现的。如在信贷、利率、税收、国内外融资、审批、用地、外贸权限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应根据不同产业和行业开发的技术层次和规模要求,分别制定和采用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各类企业

进入农业领域以培育农业一体化组织的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由此带动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六、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发优势产品。

品牌战略是企业进行无形资产投入、积累和运营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企业实现资本要素形态转化的一条途径,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农业产业化的起步阶段,面对的市场较为宽松,主要的任务是建基地、办企业。当农业产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品竞争日趋激烈,只有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站稳脚跟,求得生存和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关键是要创名牌。创名牌,既要注重名、优、特、新产品的开发,又要注重产品质量,在搞好有形资产投入的同时,注重无形资产的投入和积累,加大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七、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

当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下跌,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这一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固然有赖于农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另一方面则更有待于农产品市场的拓展和农产品流通的搞活。为此,在现阶段应重点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跨区域的销售网络、连销店;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要大力发展农产品专用运输业,尤其是冷藏运输、集装箱运输、长距离运输。要充分发挥国有、合作商业和农民购销队伍三路大军的作用,并组建实力强、信息灵、渠道畅、网络广的营销实体,使之成为化解农产品“卖难”问题的有效载体。要大力发展无形市场,适应信息化、网络化趋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适度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

八、坚持“科教兴农”,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高新技术基础之上的,我们应该坚持把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作为加速农业现代化的首要推动力,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农的路子。具体地说:一是要加强以改良品种为主的农业科技攻关;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三是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四是大力提高乡镇企业的技术素质,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篇7: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一、围绕以农兴工,调优产业结构,打造大农业发展格局。建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当前关键是要解决好区域开发重点、资源合理选择与优化配置等问题,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几乡一业、几村一品”的形成。首先,要优化三大区域布局。一是构建以城区为中心,里心、均口为两翼的V型特色经济区,着重巩固“三子”(果子、莲子、种子)基础,加快品种更新,推进科技兴农,不断提高特色农业比重。二是构建以黄埠、客坊、伊家为主的西部种养经济区,重点发展烤烟、食用菌、仔猪、肉牛以及草食畜禽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把畜牧业作为新增后劲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到2005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30%。三是构建以溪源、黄坊为主的东部经济区,充分开发笋竹资源,培育林业资源,提高笋竹转化增值和加工增值的效益?推进林产品加工业发展。其次,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以创建国家生态县为契机,以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切入点,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组织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重点抓好无公害水果和绿色莲子基地建设。同时,加快农业监测体系建设,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的农业质量安全监测网络。第三,要大力突破创汇农业。坚持外向型农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现有绿色食品品牌和原产地注册保护等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作用,着重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下功夫,不断扩大建莲、速冻鲜莲、孟宗笋系列等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加快推进对台农业合作,以应德公司4000亩黄花菜示范项目带动,促进以商招商,吸引台湾资金和技术投入农业领域;大力发展养鳗业,通过整合现有资源,重点扶持里心、黄坊、溪源等乡(镇)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年产量达500吨。第四,要夯实农业生产基地。立足于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原料建好生产基地,对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优势最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重点培育,形成一批主导产业。当前,重点是建好七大生产基地。一是果子基地。以黄花梨为主的水果基地面积力争达12万亩,年产量6万吨以上。二是莲子基地。随着文鑫万吨莲系列、鑫达10万吨系列饮品等项目的投产,种植面积2005年要力争达到8万亩以上。三是种子基地。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年供种量5000吨。四是烟叶基地。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确保烟叶收购达6万担以上。五是笋竹基地。高标准建好10万亩"两高一优"笋竹两用林,建成10个毛竹5000亩生产大村。六本网版权所有,fwsir.com!是食用菌基地。以茶树菇、竹荪、反季节香菇为主的珍稀食用菌种植突破2000万袋。七是畜禽基地。重点建设万头仔猪基地、百万羽养鹅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

二、立足强工促农,做大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加快引进。改变山区县无法发展工业的旧思维模式,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打破区位、资金、能源等劣势,在开展“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活动中,通过资源开发、资产重组、技术对接、嫁接改造、租赁经营等形式加快区外资金、技术、设备等引进,培育新的龙头企业成长,促进原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当前重点是要通过引进,盘活县猕猴桃厂、胶合板厂等一批老企业。二是加强帮扶。进一步调整和充实县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对确定扶持的`省、市、县级重点龙头企业,至少安排一名处级领导帮扶。每年择优选调10名以上科技人员到龙头企业挂职,帮助企业进行项目开发、行政管理和市场营销。当前,要重点帮助鑫达、文鑫、孟宗加快10万吨“闽江源”绿色饮品系列、万吨莲系列、100万箱笋系列项目实施,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强化政策扶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县级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40万元资金作为县级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和奖励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人才培训和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的补助和奖励。此外,在企业用地、用水、用电、税费减免和金融等方面提供优惠和服务,支持、鼓励企业通过租赁、购并

或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壮大自己。三是突出重点。围绕莲子、果子、种子、笋竹等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当年产值或营销额在1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300万元以上,年上交税收2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600户以上,农户从中增加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带动型”龙头企业,力争每个产业都有1个以上龙头企业。四是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对龙头企业的管理,严格考核、评审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关于县级龙头企业考核评审办法》,促进龙头企业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创新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资产联结、供求衔接、价格保护、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规范发展“订单农业”,巩固“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新模式,使企业增加效益,农民增加收入。

三、发挥品牌效应,拓展市场空间,巩固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打造名优品牌,一手抓市场开拓。一是宣传品牌。全县登记注册的农产品商标共有59个,其中获福建名优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2个、绿色食品使用权3个、原产地产品标志3个。要通过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项目推介会和招商活动,进一步扩大“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宣传面;对于已被认定和获奖的“闽江源”、“山雪”、“文鑫”、“孟宗笋”等优质特色名牌农产品,鼓励和扶持企业筹集资金在中央、省级媒体上投放宣传广告,并多渠道利用网络平台、声讯服务、邮政广告等新式宣传手段,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二是创新品牌。大力营造争创品牌氛围,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申报农产品注册商标、条形码、绿色食品标志权,不断创立新的市级优势品牌、省级著名商标等。今年,要着重做好申报进入“中国名牌产品目录”前期工作,大力支持孟宗笋制品和猕猴桃汁争创省名优产品,力争莲子、水果、笋制品系列产品中再有2-3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三是保护品牌。强化品牌意识,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行统一标识包装,分级包装等;严格产品生产管理措施,从各个环节严把产品质量关。同时,加强对产品流通等环节的监督管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地产品品牌。四是建好产地市场。以边贸重点县为依托,进一步完善边贸交易市场、莲子专业市场、果子交易市场、种苗交易市场等19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培育2-3个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带动农户3000户以上的闽赣边贸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市场。五是培育营销组织。积极鼓励和扶持地产品销售行业协会、黄花梨协会、莲子协会、食用菌协会、笋竹协会、农副产品信息中心等中介服务组织和龙头企业实行联合经营,加快“农民经纪人”培训并进行资格认证,扩大民间营销队伍规模,充分发挥营销中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目前,要大力培育一批参加人数100人以上,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年营销额1000万元以上并能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系列服务的“带动型”营销龙头中介组织,促进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协调运作。六是拓展营销方式。一方面,积极参与或举办各类农产品订货会、推介会、交易会等,加强上海、南京、广州、福州、厦门等大中城市的营销窗口建设,推动产品进入大型超市、商场,牢牢把握住销售主渠道。另一方面,注重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以县政府信息中心为基础,开设建宁特色农副产品销售网站,积极推行网上交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式营销手段,并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市场预测、价格、销售等信息。同时,认真研究国际市场需求,帮助龙头企业申报产品自营出口权,在巩固美国、日本、东南亚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出口业务,把产品做向海外,走向全球。

四、坚持科技兴农,做优发展环境,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后劲。首先,坚持科技兴农。在抓好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农业技术和人员培训的同时,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品种改良。充分利用“福建猕猴桃、梨优良品种选育与基地建设”项目课题和“建莲产业关键配套技术研究”成果,认真做好翠冠早熟梨、建选17号、金魁猕猴桃等新品种及水稻杂交“两系法”的推广工作,着力解决“三子”品种退化、产品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巩固主导产业优势。同时,加大对毛竹山扩鞭垦复改造力度,培育笋竹丰产林;积极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加大畜牧业品种改良力度;大力推广果树点花授粉、养蜂授粉、果实套袋等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二是抓产品升级。发挥莲科所、果树研究所、食用菌中心等科研机构的作用,对产品的高产优质组织技术攻关,重点抓好与省农大联合开发优质莲种单细胞培育,与省轻工食品研究所联合开发鲜莲保鲜和鲜莲加工技术。抓紧莲叶莲梗成份提取及速溶茶系列产品开发,加快猕猴桃、黄花梨加工储运高新技术综合应用及“6・18"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签约项目的实施,使产品提档升级。三是抓人才使用。立足乡土人才的培养、贮备,完善留用人才机制,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技术业务部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承包或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企业生产,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采取借地生“才”、租赁人才、乡情引智等办法,加大“借脑引智”力度,不断增强企业引进人才、智力的自觉意识,提高科技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待遇,保证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其次,做优发展环境。着重在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政策方面抓好落实。一是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政府职能集中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认真落实处级领导联系龙头企业、部门服务承诺等制度,切实兑现扶持发展政策;创新“一线工作法”,规范干部驻村服务,加快县、乡、村农业“155”服务队伍建设。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加快水毁农田、水利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恢复进度,扎实开展以植树造林、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以水、电、路为重点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当前,着重做好创建国家生态县、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金溪流域防洪一期工程实施、建泰公路改建、农村道路硬化和金溪工业园区的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三是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修订完善已经出台的简化项目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土地使用优惠、户口迁移、引资奖励等鼓励项目投资、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土地合理流转机制,在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前提下,鼓励农户土地经营集约化,促进特色农业由分散、小规模生产向规模化转变。同时,抓住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扶持农业产业化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更多的项目支持和政策倾斜,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硬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或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壮大自己。三是突出重点。围绕莲子、果子、种子、笋竹等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当年产值或营销额在1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300万元以上,年上交税收2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600户以上,农户从中增加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带动型”龙头企业,力争每个产业都有1个以上龙头企业。四是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对龙头企业的管理,严格考核、评审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关于县级龙头企业考核评审办法》,促进龙头企业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创新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资产联结、供求衔接、价格保护、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规范发展“订单农业”,巩固“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新模式,使企业增加效益,农民增加收入。

三、发挥品牌效应,拓展市场空间,巩固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打造名优品牌,一手抓市场开拓。一是宣传品牌。全县登记注册的农产品商标共有59个,其中获福建名优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2个、绿色食品使用权3个、原产地产品标志3个。要通过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项目推介会和招商活动,进一步扩大“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宣传面;对于已被认定和获奖的“闽江源”、“山雪”、“文鑫”、“孟宗笋”等优质特色名牌农产品,鼓励和扶持企业筹集资金在中央、省级媒体上投放宣传广告,并多渠道利用网络平台、声讯服务、邮政广告等新式宣传手段,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二是创新品牌。大力营造争创品牌氛围,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申报农产品注册商标、条形码、绿色食品标志权,不断创立新的市级优势品牌、省级著名商标等。今年,要着重做好申报进入“中国名牌产品目录”前期工作,大力支持孟宗笋制品和猕猴桃汁争创省名优产品,力争莲子、水果、笋制品系列产品中再有2-3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三是保护品牌。强化品牌意识,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行统一标识包装,分级包装等;严格产品生产管理措施,从各个环节严把产品质量关。同时,加强对产品流通等环节的监督管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地产品品牌。四是建好产地市场。以边贸重点县为依托,进一步完善边贸交易市场、莲子专业市场、果子交易市场、种苗交易市场等19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培育2-3个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带动农户3000户以上的闽赣边贸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市场。五是培育营销组织。积极鼓励和扶持地产品销售行业协会、黄花梨协会、莲子协会、食用菌协会、笋竹协会、农副产品信息中心等中介服务组织和龙头企业实行联合经营,加快“农民经纪人”培训并进行资格认证,扩大民间营销队伍规模,充分发挥营销中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目前,要大力培育一批参加人数100人以上,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年营销额1000万元以上并能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系列服务的“带动型”营销龙头中介组织,促进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协调运作。六是拓展营销方式。一方面,积极参与或举办各类农产品订货会、推介会、交易会等,加强上海、南京、广州、福州、厦门等大中城市的营销窗口建设,推动产品进入大型超市、商场,牢牢把握住销售主渠道。另一方面,注重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以县政府信息中心为基础,开设建宁特色农副产品销售网站,积极推行网上交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式营销手段,并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市场预测、价格、销售等信息。同时,认真研究国际市场需求,帮助龙头企业申报产品自营出口权,在巩固美国、日本、东南亚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出口业务,把产品做向海外,走向全球。

四、坚持科技兴农,做优发展环境,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后劲。首先,坚持科技兴农。在抓好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农业技术和人员培训的同时,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品种改良。充分利用“福建猕猴桃、梨优良品种选育与基地建设”项目课题和“建莲产业关键配套技术研究”成果,认真做好翠冠早熟梨、建选17号、金魁猕猴桃等新品种及水稻杂交“两系法”的推广工作,着力解决“三子”品种退化、产品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巩固主导产业优势。同时,加大对毛竹山扩鞭垦复改造力度,培育笋竹丰产林;积极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加大畜牧业品种改良力度;大力推广果树点花授粉、养蜂授粉、果实套袋等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二是抓产品升级。发挥莲科所、果树研究所、食用菌中心等科研机构的作用,对产品的高产优质组织技术攻关,重点抓好与省农大联合开发优质莲种单细胞培育,与省轻工食品研究所联合开发鲜莲保鲜和鲜莲加工技术。抓紧莲叶莲梗成份提取及速溶茶系列产品开发,加快猕猴桃、黄花梨加工储运高新技术综合应用及“6・18"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签约项目的实施,使产品提档升级。三是抓人才使用。立足乡土人才的培养、贮备,完善留用人才机制,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技术业务部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承包或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企业生产,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采取借地生“才”、租赁人才、乡情引智等办法,加大“借脑引智”力度,不断增强企业引进人才、智力的自觉意识,提高科技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待遇,保证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其次,做优发展环境。着重在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政策方面抓好落实。一是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政府职能集中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认真落实处级领导联系龙头企业、部门服务承诺等制度,切实兑现扶持发展政策;创新“一线工作法”,规范干部驻村服务,加快县、乡、村农业“155”服务队伍建设。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加快水毁农田、水利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恢复进度,扎实开展以植树造林、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以水、电、路为重点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当前,着重做好创建国家生态县、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金溪流域防洪一期工程实施、建泰公路改建、农村道路硬化和金溪工业园区的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三是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修订完善已经出台的简化项目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土地使用优惠、户口迁移、引资奖励等鼓励项目投资、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土地合理流转机制,在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前提下,鼓励农户土地经营集约化,促进特色农业由分散、小规模生产向规模化转变。同时,抓住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扶持农业产业化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更多的项目支持和政策倾斜,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硬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篇8: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各级政府关注的大事.从各地的'经验来看,只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才能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作 者:王晓红  作者单位:莱阳市委党校,山东,莱阳,265200 刊 名: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I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6(1) 分类号:F321 关键词:推进   农业产业化   经营  

篇9:强措施抓特色增亮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我们清河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四、五中全会和上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目标,强措施、抓特色、增亮点,培植壮大杞柳产业,加快发展瓜菜和特色养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镇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目前杞柳面积达到2万多亩,建成了鲁西南杞柳第一镇,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360元。

一、正确引导,积极激发农民调整活力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民意,正确引导,让调整成为群众的自觉自愿行为。前几年,我们也号召农民搞结构调整,但收效甚微,有些农民还栽了跟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大多数农民对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不开步子。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党委政府一班人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信守的是眼见为实,只要看到赚钱了,他们才会积极参与。“人叫人干人不干,典型带动一大片”。因此,我们在制定工作思路时,突出做好“引导”文章,让典型引路,让经济能人带头,激发了农民进行调整的生机和活力。按照“宜旱则旱、宜水则水、宜林则林”的原则,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着力把产业规模调大、结构调优、效益调高,形成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布局合理、优质高效的“西菜东林南稻麦”的产业格局。一是“外引”。坚持高产、优质、高效,把调整重点放在提高品质和区域化布局上,引进发展名特优新品种,促进优势产业向区域集中,形成生产基地。多次组织村干部、农民代表到寿光、临沭、郯城、新乡等地参观学习反季节蔬菜、杞柳种植加工、特色养殖、优良品种等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种植。二是“内树”。树立推介本镇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定期召开经济能人座谈会,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培植树立了巩庄杞柳专业村这一典型。发挥该村的带动作用,带动了附近20多个村发展杞柳种植,面积达到2万多亩,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等一条龙的经营模式,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鼓劲”。鼓励干部、能人创业,党委政府明确规定,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评先树优、职务调整、晋升工资的重要依据,对成绩显著的现任村干部,增加年工资600-1000元。政策的实行,调动了广大村干部参与调整的积极性,全镇涌现出了一大批带头进行结构调整的村干部。四是“感召”。积极推进“爱心回流”。党委政府时刻注意与外出务工人员保持密切的联系,用乡情、亲情、感情“三情”感化他们,邀请他们回镇投身农业开发。王楼村刘相波创办的养猪厂、相西的王怀彬创办的菌种厂等,就是通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上门做工作,才回镇创业的。通过“外引、内树、鼓劲、感召”,目前全镇已发展成为产品特色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的大生产格局,形成了以张集、王楼为中心的万亩大蒜、元葱生产基地和5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石集为中心的4万亩绿色无公害优质小麦、水稻生产基地;以巩庄为中心,辐射周边20多个村,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2万亩杞柳生产基地和600余亩的杞柳新品种种苗繁育基地;以新刘、田庄为中心的存养量达到15000余只的貉狐特色养殖区;以王楼、杜屯、吕屯为中心的存栏量达16000多头的养猪区;以学屋、新刘为中心的`存养量达30万只的养鸡区;以大薛村为中心的鹿洼煤矿塌陷地的渔业养殖区等。同时,培植了诚昌贸易、柳帘厂、菌种厂、振宇粉业、辰龙米业等一大批农字号龙头企业。

二、完善政策,扎实构筑调整保障机制

为优化政策环境,党委政府逐步完善了“三个机制”,将农民“扶上马、送一程”。一是领导机制。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包村人员具体抓,实行层层包保责任制,将任务指标逐项分解,落实到村、到农户、到地块;按照镇《村级量化管理》和《干部规范化管理》的有关规定,列入干部政绩年终考核,严格奖惩。二是政策激励机制。年初,镇党委政府下发了《关于实施经济发展奖励的决定》,出台了十条优惠政策和减免措施。规定凡引资发展一个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给予企业投资股东和引进经办人固定资产投资额1%的奖励;年度内实缴国家税金十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企业负责人或股东税金3%的现金奖励;对农民投入资金进行结构调整,在技术、用地、税费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扶持。三是投入机制。建立健全了支农资金的稳定投入渠道和增长新机制,去年全镇共落实农村经济发展支农资金3000余万元。同时开展了信贷扶持。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出面与银信部门协调,主动承担风险,为农民担保贷款。去年为杞柳种植户担保贷款300余万元,调动了群众种植杞柳积极性,全镇新增杞柳面积8000余亩。

三、优化服务,有力推进产业化进程

镇党委政府在号召群众调整结构的同时,始终把做好服务工作放在首位,坚持“服务农村、服务群众”的宗旨,从基础设施配套、农业技术服务、政策咨询等方面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一是及时提供技术服务。多次聘请农牧专家上课,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手把手的指导。近两年来,共组织各类培训班、技术讲座50余次,受训农民达万余人次,编发《农情快讯》58期,印发科技明白纸5万余份。同时要求机关干部“人人学技术、全面搞服务”,广大机关干部坚持自学学技术,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耐心指导。二是扶持发展专业协会。党委政府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先后成立了杞柳协会、大蒜协会、养猪协会、养貉协会等专业协会,并指导协会制定章程、工作规范、工作制度等。各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强化会员技术培训,加大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目前要求加入协会的群众越来越多,达到8000余人。三是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镇政府实行“全程代理”服务,对重点加工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制度。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以镇驻地为中心的生产服务区;以清河、石集为龙头、济徐公路为纽带的民营经济发展区;建成了年交易额均在亿元以上的杞柳产品和草编两大交易市场,全镇个体工商户、私营小企业已达1000余家,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四是大力转移农村劳动力。通过二、三产业“带”、小城镇建设“引”、劳力输出“送”,三管齐下,拓宽发展空间,畅通致富渠道。去年全镇劳务转移万余人,涌现出了以魏庄、刘楼等村为代表的“打工村”,以吕屯为代表的“带车打工”队伍等,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40%以上。

总之,在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我们做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要求,与兄弟乡镇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下步,我们决心按照这次会议的安排部署,认真借鉴兄弟乡镇的先进经验,认识上再提高,措施上再完善,领导上再加强,围绕“两片一线两市场”,抓调整,抓示范,抓服务,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由农业大镇向经济强镇的跨越,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10:夯实产业基础构筑发展优势全力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

夯实产业基础构筑发展优势全力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

我市北濒*江,南临*湖,西衔*湖,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的美称,全市辖30个镇及两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随着农业改革的逐步深入,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加快我市种植业发展的关键。“九五”以来,我市绿化种苗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壮大基础规模;以科技为先导,培育优势产业,形成龙头项目;以创新为动力,健全运行机制,促进了我市绿化种苗业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形成了生产专业化、产品市场化、种苗良种化、栽培设施化、运作产业化的良好格局。目前,我市拥有绿化种苗种植面积10.5万亩,年产种苗5.5亿株,盆花、盆景700万盆,绿化种苗经纪人6000多名,从业农户5万户,比“九五”期初分别增长50、38、62、28和16。去年,我市绿化种苗生产总值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的14,**地区农户依靠绿化种苗生产人均纯收入8000元。2000年,**镇、**镇、**花木市场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在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上,我市的主要做法是“加大五个力度,做到五个增强”:

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增强发展推动力。在80年代,我市绿化种苗生产曾经出现过“龙柏烧狗肉”的现象,部分农民、农村干部心有疑虑。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正确的领导、合理的引导、有效的指导,才能把各级的生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在这个方面,我们坚持多元联动。一是舆论引导。针对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结合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我市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作为先导工作来抓。一方面,结合每年召开几次全市性农业会议对绿化种苗生产进行发动;另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途径配合搞好宣传发动。**日报开辟了《今日农村》专栏,对农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广泛宣传。栏目开办以来,有关绿化种苗生产的宣传报道达46篇。市广播电台、电视台也根据时节对绿化种苗生产进行大力宣传。通过舆论导向,把绿化种苗重点产区**地区的广大农民的思想统一到发展绿化种苗生产上来。二是政策引导。为鼓励我市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支柱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我市先后制订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九五”规划》、《**市“十五”农业结构调整意见》、《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高效农业的意见》,去年还出台了《**市农业结构调整财政扶持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在用地、用电、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政策。2000年我市农业扶持资金达500万元,在此基础上,每年增加100万元,主要用于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各镇也相应制定了优惠扶持政策,如**镇规定农户在219线两侧每调整1亩绿化种苗,政府当年补助100元。2000年以来,我市用于绿化种苗生产的扶持资金就达150万元。通过这些优惠政策的引导,有效地推动了我市绿化种苗生产的持续发展。(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三是典型引导。长期的实践证明,典型引导是推动面上工作开展的有效方法。几年来,我市一方面注重扶持典型,使一批有一定规模、基础的能人逐步发展壮大。如种植速生高杆乔木的***,集生产、科研、经营于一体的***盆景园等已成为周边群众学习的楷模;另一方面组织广大群众实地考察先进典型,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与超前的思维,用身边的事实来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使广大劳动人民学有榜样、赶有动力,较好地推动了面上工作的展开。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原动力。几年来,我市把加快绿化种苗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来抓,坚持规划优化,分步实施,壮大基地规模。在实施调整中注重突出三点:一是突出规划先行。按规划实施是确保一个产业有序发展的关键。早在“八五”期间,我市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把绿化种苗作为种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把**地区作为发展重点。“九五”期间,我(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市又进一步明确绿化种苗是我市农业中的一个主导产业,并提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推进的发展思路。通过规划的制订和实施,使我市绿化种苗生产发展呈现出持续、有序的发展势态。二是突出规模基地建设。近年来,我市围绕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实施连片发展。“九五”期间我市新增绿化种苗生产面积3.5万亩,其中,**地区新增3.3万亩。逐步形成了**红叶小蘖、红花木基地;**马蹄金、高羊茅草坪基地;**大叶樟、马褂木基地;**柳树、合欢、花灌木基地;**高杆乔木、大树基地;**盆景园铁树、南洋杉基地;**设施园艺基地;**重阳木、黄山栾树基地;开发区鲜切花、盆花、盆景基地等九大绿化种苗区域性生产基地。去年,这部分基地的产值占我市绿化种苗总产值的11。三是突出特色基地建设。我市围绕“一乡一色、一村一品”,按照“市有区域、镇有规模、村有专业、户有特色”的原(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则,大力开展专业村、专业镇建设,努力培育地方特色。目前我市拥有绿化种苗专业村25个,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的专业户550个。由于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连全镇,出现了象**、**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绿化种苗生产重点镇。

三、加大科技带动力度,增强发展竞争力。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科技的竞争,谁拥有了科技,谁就拥有了市场。近几年来,我市坚持把提高绿化种苗科技含量作为“创特色、聚优势、立支柱、蓄后劲”的关键性工作来落实。一是抓挂靠。我市主动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攀亲、交友、搞联合,每年都要开展1-2次农业科技经济对接洽谈会。通过交流、洽谈,我市与一批国内外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镇与科研单位联合研制的菊花新品在“第七届中国(南京)菊花品种展览会”上获得1金3银10铜的好成绩。二是抓攻关。我市积极依托本地科技力量,研究新技术,培育自己的特色产品、当家产品和先进技术。“九五”以来,在绿化种苗生产上,已研制新技术5项,开发新品种16个。如**花木公司的***大胆研究开发培育大规格苗木生产技术,几经探索,独创了“******法”,申请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花卉公司的***经过10年努力,成功培育了以进口百合“雷莎”为父本、国产百合为母本的杂交百合,实现了当年播种当年开花,市场供不应求。三是抓引进。我市坚持先进实用技术与优良品种引进双管齐下,移“他山之玉”为我所用,最终实现借“梯”登高的目的。“(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九五”以来,先后引进绿化种苗实用技术20项,各类新品种150多个,为新一轮绿化种苗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如***从荷兰引进全自动温控大棚1.1万平方米,对推动我市绿化种苗设施化栽培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镇从上海园艺博览会引进的红花木,当年扦插小苗每亩产出效益就达1.5万元,增强了我市各级引进绿化种苗新品种的浓厚兴趣。

四、加大产业联动力度,增强发展驱动力。为巩固绿化种苗生产发展后劲,我市始终把产业联动作为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来抓,努力形成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一是抓好市场建设。从80年代起,我市一些绿化种苗重点乡镇相继建立了简易的绿化种苗交易点,但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市场日见狭小,无法满足形势的发展需要。我市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生产发展趋势和依托现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决定在绿化种苗生产重点乡镇**镇扩建花木市场。自1994年以来,我市先后三次共投资2500万元,用于该市场的扩建。目前,该市场占地面积达150亩,已成为省内外有名的绿化种苗交易市场,吸引着全国各地客商前来交易。2004年,该市场交易额达2.3亿元。二是抓好经纪人队伍建设。经纪人内联基地农户,外联各类市场,既推销本地苗木,又及时返馈市场信息,指导本地生产。为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生产中的作用,我市及时组织培训,提高他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对(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有突出贡献的在政治上给予关心,吸引他们入党,增强他们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是由于他们的穿针引线,带动了我市绿化种苗生产的快速发展。三是抓好龙头企业。实践证明,绿化种苗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不断延伸,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我市为提高绿化种苗龙头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及时把基层原有各类绿化种苗公司整合重组成龙头企业,积极引导他们发展“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加快种苗苗圃、园林设计、园林建筑的发展,促使雕塑、古玩、赏石、装饰、园林用具、观赏鸟鱼等产业的兴起。我市现有园林建筑工程公司**个,园林专业设计室**个。龙头市场、龙头企业、龙头基地的形成,带动了我市绿化种苗产业的大发展,绿化种苗产业已真正成为我市农村的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

五、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增强发展支撑力。随着绿化种苗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新的运作机制,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近几年来,我市把机制创新作为促进绿化种苗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个农户手里的土地有限。为了有效地促使土地向专业种植大户、生产能手集中,我市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按照“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坚持“条件、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努力搞好协调工作,采取互换、转让、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土地的合理流转,优化了资源配置,腾出土地转移到了种植专业户手中。“九五”以来,我市在绿化种苗生产上的土地流转达2.8万亩,使一批专业户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真正实现规模化生产。二是建立社会化服务机制。市场的发展,给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我市注重发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化服务机制。首先是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产中技术服务的功能;其次是积极引导他们向产前、产后两头延伸,扩大服务范围,产前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种苗供应,产后提供销售服务;再次是以农村能人和专业种植大户为带头人,组建农民互助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市场调研、技术研究和产品销售,扩大服务范畴,促进我市绿化种苗生(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产的发展。目前,我市已成立此类绿化种苗合作经济组织8个。三是建立产业运作机制。实现产业运作机制是推进绿化种苗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市积极探索“市场 基地 农户”的产业运行机制,强化利益调节功能,使各个环节的利益得到合理分配。目前,我市已形成以夏溪花木市场为主龙头、各绿化种苗生产重点镇花木市场为分龙头的运作模式,使绿化种苗种植专业户足不出户就能把产品销售出去。

从总体上看,我市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才刚刚破题,处于起步阶段。一个月前,省委**书记在我市考察时,对**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化种苗产业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当前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最好时机,有国家政策的鼓励、生活水平提高的拉动、科技发展的促动、实施城镇化战略的推动,绿化种苗产业化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按照省委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及这次绿化造林会议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和方向,加大扶持力度,促使我市绿化苗木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用3年时间,面积突破15万亩,生产经营总值超10亿元,在产业发展上争取新突破,在区域布局上形成新特色,在科技创新上体现新水平,在市场建设上构建新格局。把发展绿化种苗产业作为“改善一方水土、发展一方经济、致富一方农民”,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工作来抓,为绿化祖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作出贡献。

农村党员队伍状况调研报告

比赛上的讲话三分钟

江苏省初中英语作文

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主持词

城市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旅游城市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简报

关于城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全国文明城市获奖感言

2023年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淮阴区推进鹅产业化经营的措施
《淮阴区推进鹅产业化经营的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淮阴区推进鹅产业化经营的措施(整理10篇)】相关文章:

摄影协会领导讲话2024-05-04

江苏省高考作文范文2022-11-10

房地产领导讲话2023-11-26

纪检督查通报2023-07-19

述学报告2022-06-04

新闻发布会策划书2023-09-02

江苏淮安旅游导游词2024-05-17

述学报告工作总结2023-05-30

纪委实习报告2023-08-07

财政所三比三提升主题活动总结2023-11-1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