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原文赏析

时间:2023-06-18 08:13:1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原文赏析(精选10篇)由网友“虞书欣欣向荣”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原文赏析,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原文赏析

篇1: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原文赏析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原文赏析

原文:

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晓别吾家黄叔度。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樽罍饮散长亭暮。别语缠绵不成句。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译文

我们相识有三年,日子如同做梦一般。如今你要去吴中故园,我有心打发黄狗随你身边。以便来来往往把相互的音信递传。如果到松江渡口时招呼渡船,不要惊动那里的白鹭双鸳,因为她们都是我旧时相识。有名的四桥我都看遍,足迹遍布那里的水水山山。如今我只能在五维的画中欣赏春天,常记王右丞的诗句,那些美丽的山山水水。我又穿上那件春天的衫,衫上还有小蛮作的针线,西湖的雨点,曾沾湿过这件衫。

注释

[伯固]苏坚,字伯固。[吴中]江苏吴县。[黄犬]用陆机黄犬传书典故。[松江]吴淞江,太湖支流,自湖东北经嘉定、上海、合黄浦江入海。[莫惊鸥鹭]用“鸥鹭忘机”的典故。[四桥]姑苏有四桥。

赏析:

这是首送人之作,作于公元1092年(元祐七年)。此词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伯固回吴后及时来信。“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给对方一种“伴你同行”的亲切感。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就伯固之“归”,抒说自己之“归计”。

在众多的送别词中,苏轼的这首《青玉案》可谓别具一格。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还客居他乡,是为“客”中送客之作。整首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作个归期天定许”一句,奇境别开,明知不可归而犹言“天定许”,思归之情,倍见殷切。“小蛮针线”则显出宦游天涯之可衰,情真意切,其意境绝非柳永“针线闲拈伴伊坐”(《定**》)之类小儿女语所可比拟。“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归期天定许”写苏轼迫切思归与亲人爱侣团聚,特借白居易所宠爱的善舞妓人小蛮,喻指其爱妾朝云,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注定”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词人春衫,岂非“天定许”吗?全词写词人思念朝云,写法婉曲,含蓄深沉。

篇2: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翻译赏析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翻译赏析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年枕上吴中路,遗黄犬,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注释】

[伯固]苏坚,字伯固。

[吴中]江苏吴县。

[黄犬]用陆机黄犬传书典故。

[松江]吴淞江,太湖支流,自湖东北经嘉定、上海、合黄浦江入海。

[莫惊鸥鹭]用“鸥鹭忘机”的典故。

[四桥]姑苏有四桥。

【翻译】

我们相识有三年,日子如同做梦一般。如今你要去吴中故园,我有心打发黄狗随你身边。以便来来往往把相互的音信递传。如果到松江渡口时招呼渡船,不要惊动那里的白鹭双鸳,因为她们都是我旧时相识。有名的四桥我都看遍,足迹遍布那里的水水山山。

如今我只能在五维的画中欣赏春天,常记王右丞的诗句,那些美丽的山山水水。我又穿上那件春天的衫,衫上还有小蛮作的针线,西湖的雨点,曾沾湿过这件衫。

【赏析】

这是首送人之作,作于公元1092年(元祐七年)。此词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伯固回吴后及时来信。“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给对方一种“伴你同行”的`亲切感。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就伯固之“归”,抒说自己之“归计”。

在众多的送别词中,苏轼的这首《青玉案》可谓别具一格。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还客居他乡,是为“客”中送客之作。整首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作个归期天定许”一句,奇境别开,明知不可归而犹言“天定许”,思归之情,倍见殷切。“小蛮针线”则显出宦游天涯之可衰,情真意切,其意境绝非柳永“针线闲拈伴伊坐”(《定**》)之类小儿女语所可比拟。“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归期天定许”写苏轼迫切思归与亲人爱侣团聚,特借白居易所宠爱的善舞妓人小蛮,喻指其爱妾朝云,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注定”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词人春衫,岂非“天定许”吗?全词写词人思念朝云,写法婉曲,含蓄深沉。

篇3:《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翻译赏析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翻译赏析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前言】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为送别词。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全词通过描写送友归乡,来抒发自己思乡怀旧之情,深微婉曲,含蓄深沉,构思奇巧,别具特色。

【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

⑵伯固:北宋诗人苏坚,字伯固,号后湖居士,苏轼友人。

⑶三年:苏坚于己巳(1089)从东坡监杭州商税已有三年。

⑷枕上:床上。

⑸吴中:今江苏 吴县 一带。亦泛指 吴 地。

⑹黄耳:一作“黄犬”。

⑺松江:吴淞江 的古称。

⑻四桥:《苏州府志》卷三十四《津梁》:“甘泉桥一名第四桥,以泉品居第四也。”

⑼老子:老年人的自称,此作者自指。犹老夫。

⑽辋川图:唐诗人王维,其有别墅在辋川,曾于蓝田清凉寺壁上画《辋川图》,表示林泉隐逸之情志。

⑾天已许:在朝廷已准许。

⑿小蛮:指词人侍妾朝云。

【翻译】

几年来我做梦都想回吴中,如今让黄狗代我传书随你去。当你走到松江渡口叫渡时,千万莫惊动水中鸳鸯、白鹭。那苏州的四桥全都是我当年经行游览去处。

在《辋川图》上观看春暮,我常记得高人王维的诗句,暗定归期老天必定会准许。身上的春衣还是爱妾朝云一针一线缝制,那上面还淋着西湖的雨水。

【赏析】

这是首送人之作。在众多的送别词中,苏轼的这首《青玉案》可谓别具一格。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客居他乡,是为“客”中送客之作。

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

“三年枕上吴中路”写苏坚随苏轼三年为官未归,枕头上都牵绕着回家的道路,展现了自己思乡心切,也表达了对友人归家的理解和关切之情。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伯固回吴后及时来信。“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给对方一种“伴你同行”的亲切感。“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表现了词人对吴中故地眷恋之深。“老子”为词人自称,语气幽默诙谐,显出朋友之间的亲昵与坦诚。

下阕写词人思归心切,就苏坚之“归”,抒说己之“归计”,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

以对王维《辋川图》的仰慕开篇,直言记得王维的诗句,暗许送友思归之意。“作个归期天定许”一句,奇境别开,明知不可归而犹言“天定许”,思归之情,倍见殷切。“小蛮针线”则显出宦游天涯之可哀,情真意切,其意境绝非柳永“针线闲拈伴伊坐”(《定**》)之类小儿女语所可比拟。 。“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归期天定许”写苏轼迫切思归与亲人爱侣团聚,特借白居易所宠爱的善舞妓人小蛮,喻指其爱妾朝云,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注定”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我春衫。

全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词写思念亲人含蓄深沉,风格婉曲而又旷放

篇4: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原文及赏析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原文及赏析

原文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译文

三年间我的梦魂时时飞向吴中故园路。我送只传信的黄犬,随你返回故土。若到松江呼唤小舟摆渡,切莫惊吓了鸥鸟白鹭。吴中四桥的河湾渡口,当年都是我常游的去处。

我曾像王维描绘《辋川图》那样,细细品味吴中暮春景物,也常常吟诵王右丞的诗句。定个还乡的归期天公已应许,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的.细针密线,曾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注释

伯固:苏轼诗友苏坚,字伯固,随苏轼在杭州三年。

②黄犬:狗名。这里用此典表示希望常通音信。

《辋川图》:唐王维于蓝田清凉寺壁上曾画《辋川图》。

小蛮:歌妓名。这里指苏轼侍妾朝云。

赏析

这是首送人之作,作于公元1092年(元祐七年)。此词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伯固回吴后及时来信。“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给对方一种“伴你同行”的亲切感。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就伯固之“归”,抒说自己之“归计”。

在众多的送别词中,苏轼的这首《青玉案》可谓别具一格。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还客居他乡,是为“客”中送客之作。整首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作个归期天定许”一句,奇境别开,明知不可归而犹言“天定许”,思归之情,倍见殷切。“小蛮针线”则显出宦游天涯之可衰,情真意切,其意境绝非柳永“针线闲拈伴伊坐”(《定**》)之类小儿女语所可比拟。“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归期天定许”写苏轼迫切思归与亲人爱侣团聚,特借白居易所宠爱的善舞妓人小蛮,喻指其爱妾朝云,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注定”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词人春衫,岂非“天定许”吗?全词写词人思念朝云,写法婉曲,含蓄深沉。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篇5: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朝代:宋朝

作者: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三年间我的梦魂时时飞向吴中故园路。我送只传信的黄犬,随你返回故土。若到松江呼唤小舟摆渡,切莫惊吓了鸥鸟白鹭。吴中四桥的河湾渡口,当年都是我常游的去处。

我曾像王维描绘《辋川图》那样,细细品味吴中暮春景物,也常常吟诵王右丞的诗句。定个还乡的归期天公已应许,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的细针密线,曾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注释

①伯固:苏轼诗友苏坚,字伯固,随苏轼在杭州三年。

②黄犬:狗名。据《晋书·陆机传》载,陆机有犬名黄耳,陆机在洛阳时,曾将书信系在黄耳颈上,黄耳不但送到松江陆机家中,还带回了回信。这里用此典表示希望常通音信。

③《辋川图》:唐王维于蓝田清凉寺壁上曾画《辋川图》。

④小蛮:歌妓名。这里指苏轼侍妾朝云。

赏析:

这是一首凭想象写就的夏日乘凉词。上片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系念之情。下片使用虚笔,以王维诗画赞美吴中山水,抒发自己欲归不得的惜惋,间接地表现他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笔致极委婉清丽,令人爱不忍释。

篇6: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原文、翻译、赏析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苏轼 北宋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犬、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注释】:

①伯固:苏坚,字伯固。

②吴中:江苏吴县。

③黄犬:用陆机黄犬传书典故。

④松江:吴淞江,太湖支流,自湖东北经嘉定、上海、合黄浦江入海。

⑤莫惊鸥鹭:用“鸥鹭忘机”的典故。

⑥四桥:姑苏有四桥。

【译文】:

我们相识有三年,日子如同做梦一般。如今你要去吴中故园,我有心打发黄狗随你身边。以便来来往往把相互的音信递传。如果到松江渡口时招呼渡船,不要惊动那里的白鹭双鸳,因为她们都是我旧时相识。有名的四桥我都看遍,足迹遍布那里的水水山山。如今我只能在五维的画中欣赏春天,常记王右丞的.诗句,那些美丽的山山水水。我又穿上那件春天的衫, 衫上还有小蛮作的针线,西湖的雨点,曾沾湿过这件衫。

【赏析】:

在众多的送别词中,苏轼的这首《青玉案》可谓别具一格。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还客居他乡,是为“客”中送客之作。整首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作个归期天定许”一句,奇境别开,明知不可归而犹言“天定许”,思归之情,倍见殷切。“小蛮针线”则显出宦游天涯之可衰,情真意切,其意境绝非柳永“针线闲拈伴伊坐”(《定**》)之类小儿女语所可比拟。“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归期天定许”写苏轼迫切思归与亲人爱侣团聚,特借白居易所宠爱的善舞妓人小蛮,喻指其爱妾朝云,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注定”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我春衫,岂非“天定许”吗?全词写词人思念朝云,写提婉曲,含蓄深沉。

篇7:《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原文、翻译及赏析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译文

三年间我的梦魂时时飞向吴中故园路。我送只传信的黄犬,随你返回故土。若到松江呼唤小舟摆渡,切莫惊吓了鸥鸟白鹭。吴中四桥的河湾渡口,当年都是我常游的去处。

我曾像王维描绘《辋川图》那样,细细品味吴中暮春景物,也常常吟诵王右丞的诗句。定个还乡的归期天公已应许,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的细针密线,曾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注释

①伯固:苏轼诗友苏坚,字伯固,随苏轼在杭州三年。

②黄犬:狗名。据《晋书·陆机传》载,陆机有犬名黄耳,陆机在洛阳时,曾将书信系在黄耳颈上,黄耳不但送到松江陆机家中,还带回了回信。这里用此典表示希望常通音信。

③《辋川图》:唐王维于蓝田清凉寺壁上曾画《辋川图》。

④小蛮:歌妓名。这里指苏轼侍妾朝云。

赏析

这是一首凭想象写就的.夏日乘凉词。上片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系念之情。下片使用虚笔,以王维诗画赞美吴中山水,抒发自己欲归不得的惜惋,间接地表现他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笔致极委婉清丽,令人爱不忍释。

篇8:《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为送别词。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全词通过描写送友归乡,来抒发自己思乡怀旧之情,深微婉曲,含蓄深沉,构思奇巧,别具特色。

作品原文

篇9:《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犬、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作品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

⑵伯固:北宋诗人苏坚,字伯固,号后湖居士,苏轼友人。

⑶三年:苏坚于己巳(1089)从东坡监杭州商税已有三年。

⑷枕上:床上。

⑸吴中:今江苏吴县一带。亦泛指吴地。

⑹黄耳:一作“黄犬”。

⑺松江:吴淞江的古称。

⑻四桥:《苏州府志》卷三十四《津梁》:“甘泉桥一名第四桥,以泉品居第四也。”

⑼老子:老年人的自称,此作者自指。犹老夫。

⑽辋川图:唐诗人王维,其有别墅在辋川,曾于蓝田清凉寺壁上画《辋川图》,表示林泉隐逸之情志。

⑾天已许:在朝廷已准许。

⑿小蛮:指词人侍妾朝云。

作品译文

三年梦魂总飞向吴中故里路,送只传信黄犬随你回到故土。若到松江呼唤小舟前来摆渡,切莫惊吓了水近的鸥鸟白鹭,吴中地区四桥的河湾渡口处,当年都是我常出游的去处。看《辋川图》如同吴中暮春景物,常常记起高士王右丞的诗句。定个还乡归期天公必然应许,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细针米线,曾经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作品鉴赏

这是首送人之作。在众多的送别词中,苏轼的这首《青玉案》可谓别具一格。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客居他乡,是为“客”中送客之作。

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

“三年枕上吴中路”写苏坚随苏轼三年为官未归,枕头上都牵绕着回家的'道路,展现了自己思乡心切,也表达了对友人归家的理解和关切之情。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伯固回吴后及时来信。“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给对方一种“伴你同行”的亲切感。“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表现了词人对吴中故地眷恋之深。“老子”为词人自称,语气幽默诙谐,显出朋友之间的亲昵与坦诚。

下阕写词人思归心切,就苏坚之“归”,抒说己之“归计”,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

以对王维《辋川图》的仰慕开篇,直言记得王维的诗句,暗许送友思归之意。“作个归期天定许”一句,奇境别开,明知不可归而犹言“天定许”,思归之情,倍见殷切。“小蛮针线”则显出宦游天涯之可哀,情真意切,其意境绝非柳永“针线闲拈伴伊坐”(《定**》)之类小儿女语所可比拟。。“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归期天定许”写苏轼迫切思归与亲人爱侣团聚,特借白居易所宠爱的善舞妓人小蛮,喻指其爱妾朝云,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注定”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我春衫。

全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词写思念亲人含蓄深沉,风格婉曲而又旷放。

词牌简介

青玉案,词牌名之一,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亦称《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作品格律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六御;可“六语七虞/六御七遇”通押。

三年枕上吴中路,

⊙○●●○⊙●

谴黄犬,随君去。

●○●○○▲

若到松江呼小渡,

●●○○○●●

莫惊鸳鹭,四桥尽是,

●○○●●○●●

老子经行处。

●●⊙○▲

辋川图上看春暮,

⊙○○●⊙○●

常记高人右丞句。

○●○○●○▲

作个归期天定许。

●●○○○●▲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

○○⊙●●○○●

曾湿西湖雨。

●●○○▲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篇10:《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阅读答案及赏析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阅读答案及赏析

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

晓别吾家黄叔度。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去。

樽罍饮散长亭暮,别语缠绵不成句。

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注:黄大临,黄庭坚之兄。此词是词人在黄庭坚被贬宜州时所作。

1.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词人的离别之痛?请简要概括。 (5分)

2.词的下片使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①路途的艰难遥远;(2分)②环境的凄凉惨淡;(2分)③兄弟年老,相会无期。(1分)

2.前两句实写送别的情景:长亭饯别,直至日暮;别语缠绵,语无伦次。(2分)后四句虚写别后的孤寂,山谷弟夜宿旅店,听雨打空阶,无法入睡。(2分)别后的孤寂,更加衬托了现实中送别的伤感。(2分)

赏析:

这首小令题为“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作者黄大临(字元明)是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之兄长,能诗词,山谷集中录有唱和之作。贺方回即贺铸,是一位豪放任侠之士,又富有才情,诗词精绝,名重一时,与山谷为莫逆之交。这首和作录自《山谷词》。

据《山谷诗集》注,山谷在黔州与戎州度过了六年漫长的谪居岁月。徽宗继位,朝野都希望消弥党争,徽宗也以此标榜,宣布改元“建中靖国”,因而所谓“元祐党人”遇赦。但劫后余生不能长久,蔡京为相,党祸再起。山谷好不容易在徽宗1102年(崇宁元年)被任命领太平州(今安徽当涂)事,但到官仅九日即罢。次年又被人摘录《承天院塔记》中片言只语,锻炼出“幸灾谤国”的罪名,构成冤狱,远谪瘴疠之地宜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等于置之死地。《山谷诗集》中有《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诗纪其事,因此可知这首小令作于1103年(崇宁二年)岁尾,具体地点是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至汉阳途中。

上片写离别在即。“千峰百嶂宜州路”,点明山谷被贬宜州事,“路”字表明已经登程。生离死别乃既成现实,已无可挽回。“千峰百嶂”实写道路崎岖坎坷,通往宜州道路之多山。语似平易,实即沉痛。山谷贬黔州时,黄大临亲送贬所。山谷《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诗云:“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痛苦经历唤起的'回忆,不寒而栗。“天黯淡,知人去。”萧瑟凄清、使人愁绪顿生的环境,衬托了词人愁肠百结、悲愤欲绝的心情,创造了浓郁的别离气氛。“晓别吾家黄叔度”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喊。骨肉之情,手足之谊,屡遭挫折和磨难,亲弟弟又一次被“投荒万死”(《山谷诗集·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语),怎能不发出揪心之疼,从“天黯淡”至“晓别”,反映词人忍受痛苦的煎熬已经彻夜不眠。纵铁石心肠,读至此不能不为之涕下。“弟兄华发”是实指,时山谷58岁,黄大临当长数岁,均已垂垂老矣。两位老人怎能承受得了如此重大的打击,“远山修水”与“千峰百嶂”相呼应,给人道路险阻、途程遥远之感。疲惫憔悴的词人,背着沉重的负担,拖着滞缓的脚步,在盘曲的荒山僻岭中艰难困苦地行走着……其凄苦情状,历历在目。“异日同归去”长歌当哭,字字血泪,兄弟之间无缘今世相会,重逢只能九泉之下,语极悲怆。山谷经过长途跋涉,到宜州后仅一年,便怀着冤愤与世长辞了。“异日同归去”竟成为兄弟间的诀别之辞。

下片写别筵及别后难挨时日。“长亭”指送别之处。“樽罍”指酒,借酒浇愁而已。其实,山谷是不饮酒的,“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西江月》词题序)。“散”字下得巧妙,交代了别筵难离难分的场面。通宵达旦,不云迎来晓色,而云“饮散”去“暮”色,正是景为情设,情由景生。山谷为宋诗大家,大临亦善诗词,如今却“别语缠绵不成句”,足见悲愤之极,这是无声的抗议。一贬再贬,身处荒陲,何况又是以衰老之身,备经拂逆,手足睽离,故云“已断离肠”。“能几许”是大声的呵责,是涕泪纵横的长嚎。“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是想象兄弟离别后,思绪难排,只得听雨声来挨时日。暗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但大气包举,别无枝蔓。“尽”字语极沉痛。

这首赠别之作,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词中所蕴含和蓄积的感情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地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作者

黄大临(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字元明,号寅庵,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庭坚之兄。绍圣间为萍乡令。存词3首,风格清丽。

秦王方还柱走的方是什么意思怎么翻译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的意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五丝》

雨个性诗句座右铭语录

描写春天下雨的诗句

描写雨的经典诗句有哪些

关于雨的诗句——《微雨》

描写江南烟雨的古诗

描写雨景的诗句

失眠睡不着的说说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原文赏析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原文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原文赏析(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关于雨的诗句有哪些2024-02-16

失眠了睡不着的说说2022-10-18

高中英语作文:春雨后2022-11-09

睡不着失眠的说说2022-08-29

朋友暂时别离的诗句2022-08-16

送毛伯温 原文及赏析2023-03-18

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的比较2024-05-09

选修语文《横塘路》教案2022-07-22

横塘路 贺铸 翻译-横塘路 赏析2022-09-10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的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赏析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