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扩写600字(精选9篇)由网友“勇气小行星”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登幽州台歌扩写6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篇1:登幽州台歌扩写600字
【孤登幽州台】
青云环山,烈日照水。当万物都在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之时,唯有诗人。独自站在空虚的幽州台上,望着寂静的天空。
“为什么!为什么我明明想精忠报国,却不得以重用?”我站在幽州台上对着寂空悲愤地大喊。几年前,我雄心壮志,一心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可武后这个昏君,却推我之门外,听小人之馋言。
哎,空云悠悠,青树依依,这是在安慰我这颗刺痛的心,还是在嘲笑我无能呢?为什么前路如此迷茫,令我的双眼看不见未来。前朝的圣君却躺在冰冷的棺材中,不闻世间何事。望穿秋水,满心热血,别人在宫中巧言令色。而我却不能为国提出贤良佳话,反而在城外幽州台上思我何不用。
也许只有那千百年未解之云能解我心之忧,后世的明君却见不到我。为什么我却生不逢时,生在这贵人弃之的时代!轻云之鸟,翔于际空,那一声声的鸟鸣却唤不会我那沉重万千的思绪。我想壮怀唐朝,却无奈怀才不遇,我有报国宏愿,却壮志难酬。
一切都化为泡影了,武后强硬,若我再坚持己见,怕是会诛连九族的大罪。我想看,两行热泪潸然落下。一阵清风吹飞了我的泪,也飘洒了我的情。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这风,仿佛是先帝来安抚我脆弱的心神,令我心安却又孤独。燕昭王的情怀真与我的报国心相和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怀才不遇
龙港八小六年级缪仁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缕缕微拂过大地,吹得树上的叶子“飒飒直啊。陪伴着这沙沙的声音的,并不是什么优美的乐声,而一阵一阵的叹声。
风忽然大了起来,吹开了一层层的叶子,露出一个平台,那叹息声就来自于此。
一个有着一份超然的风骨之人挺立于平台上。
凛凛的宿风穿林而过,鼓起诗人飘逸的衣袍,露出了他那消瘦的身躯,洒落了一地无奈,一地悲怆。
“为什么,为什么我对朝廷一片忠心却得不到采纳;为什么燕照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而我却没有人赏识。为什么,为什么!“他对着天空长叹几声。
他回忆过去,过去不堪回首;他遥想未来,未来一片黑暗!他望着悠悠无限的苍茫天地,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徒然与忧郁交织,凄迷与寻觅缠绕,终于,满腔愁肠化作一些泪珠滴入土中……
夜越来越静,谁人能晓得一个士子的抱负,谁人能体会一个书生的悲凉?唯有浩月当空,洒下如霜如雪的一片荧白,在这孤寂的永夜之中。依偎着诗人孑立的身躯、安慰着他壮志难酬的心。
【登幽州台歌】
实验一小六年级郭瑞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弟下。
在万岁通天元年,有那么一位有才之士,他满腹经纶,才识广阔,他拥有正治见识,也具有政治才能,他经常提出批评,但如同泥沉大海,消失在茫茫书策之中,他与他的好友不知犯了何罪,成了“罪犯”,为国报忠的梦想成了泡影,他的政治抱负也就此消散,心中满是悲愤,胸中尽惆怅。他登上幽州台创下千古名词。
他就是——陈子昂。
秋风萧萧,当最后一丝阳光也沉入西山,天色苍茫。唯有繁星点点,月影透过薄云,轻轻洒在附苔的石阶上,蛐蛐不鸣,万籁俱寂。但此时此刻,一位气宇轩昂的文人踏着石阶,登上了此处,他沿着月光的影像,来到一石桌旁,着一石椅而坐,倒下一杯杜康,一饮而尽,刚从狱中出来的他满面愁容,他因贪官的诽谤而入狱,他一心为国尽忠,自幼便学起的政治才华却无法施展,欲为国家尽忠的梦想化为泡影,消散了。他忽的起立,借着月光眺望着皇都,灯火略明,却只映出了他脸旁的泪珠,万分惆怅,借酒消愁。
他想为国家作出贡献,却又无法实现,他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壮志难酬。
【孤登台】
实验三小五年4班陈子晴
“孤独呀!孤独!”冷风吹透我心,带着我登上幽州台,心中五味杂全,感慨万千,趁着皎皎月色,提笔作诗: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闰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啪”狠狠往木桌上一拍,站起,望着台后茫茫世界,我,又将何去何从!
我,常想,我有这根国宏愿有何用,是否应将它化为泡影,不再出现。往前,不管我怎样看,却都看不见古代招贤圣君;为未来一想,自己没有一位求才引导的明君,天底如此之大,难道容不下我吗!
仰望这无星的夜空,静寂,但又使人燥动,“如此之模糊!”站高台,一吼,无限的天为什么不让我的报国之心无限?
突然,感到眼角湿润泪纷纷,洗着我的脸,那花儿,不在绽放笑脸,那树木,早已“沙沙”唱起悲歌,那人们却没有丝毫伤感,泪啊,又是有谁能感受到我此刻的心情!
“岁月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读着诗,大步迈下幽州台。
篇2:登幽州台歌扩写
追忆过往的历史,我孤独无助,再也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贤主;向往未来,我更不可能有生逢旷世明君的机遇。()古代那些明君贤士早已逝去,只留下一些历史的陈迹和佳话供人凭吊追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即使今后再有那样的英豪出现,自己也赶不上和他们见面当今这般碌碌之辈,如同尘芥一样,还值得一提吗。从古至今以至遥远的将来,天地依旧是原来的天地,它们的生命多么悠久。看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相比之下,人的一生却是太短暂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来不及实现,自己的雄才大略来不及施展,就将匆匆地离开人世。想到这里,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
篇3:登幽州台歌扩写作文
追忆过往的历史,我孤独无助,再也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贤主;向往未来古代那些明君贤士早已逝去,只留下一些历史的陈迹和佳话供人凭吊追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即使今后再有那样的英豪出现,自己也赶不上和他们见面当今这般碌碌之辈,如同尘芥一样,还值得一提吗。从古至今以至遥远的将来,天地依旧是原来的天地,它们的生命多么悠久。看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相比之下,人的一生却是太短暂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来不及实现,自己的雄才大略来不及施展,就将匆匆地离开人世。想到这里,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
篇4:登幽州台歌扩写作文
我孤独于幽州台上,放眼山河,思绪万千。
在这蓟北幽州台上,我想到了大破齐军的燕国上将军乐毅,或许想到了北征乌桓临石观海的三国豪雄曹操,而他在武攸宜帐下,竟无用武之地,英雄已远而前途渺茫,那份旷世的孤独,自然就凝成了震撼千古的力作名句。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
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篇5:登幽州台歌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登幽州台歌》,齐读诗题。
2、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自读诗句,理解诗意。
1、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2、指名读。读出韵味和节奏。
3、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4、全班交流。
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再读体会,思考: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2、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3、情感朗读,赛读。
4、齐读。
四、总结全文:
1、总结古诗。
2、总结学法
a、学生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登幽州台歌》
b、老师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篇6:登幽州台歌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悲叹,并通过此诗初步感受盛唐气象。
2、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受诗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悲叹。
难点:通过此诗初步感受盛唐气象。
说明:诗歌是情绪的抒发,读诗的重点首先是读出诗人的情绪情感。当然,诗无达诂,教师不要强求统一答案。另外,为了更好的读懂诗歌,也应该注意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盛唐气象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但是,从初唐诗歌中读出这点来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是有难度的。教师适当讲解,让学生有初浅的感受也就可以了,不必急于求成。
教学工具
多媒体和黑板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
教学过程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广为传唱的经典诗作,读经典就要读出经典中的文化。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是语文课一项重要的任务。唐朝是悠悠历史中一座奇峰,唐诗是诗歌王国的奇葩。读唐诗,品唐朝之气象,会滋润我们年轻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家园。
《登幽州台歌》是体现陈子昂诗歌主张的代表作。它的出现,标志着齐梁浮艳、织弱诗风的影响已一扫而空,盛唐诗歌创作的新潮即将涌现。韩愈《荐士》诗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指出了他对唐诗的开启作用。读《登幽州台歌》不仅要读出陈子昂的`怀才不遇的悲慨,还应该读出盛唐的端倪来。
一、介绍作者,知人论世。
二、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三、通过这首诗的品读,你认为作者当时登上幽州台的时候,诗人有怎样的感想呢?
四、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时间绵长、空间辽阔)
五、文章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六、艺术特色: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七、初识盛唐气象 借助前人评论,感受诗歌的阔大的境界,雄浑的格调。
(韩愈:“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柳宗元:“张说工着述,张九龄善比兴,兼备者子昂而已”;马端临:“惟诗语高妙,其他文则不脱偶俪卑弱之体”;胡应麟:“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胡城亨:“大泽一呼,为众雄驱先。”) 理解评论。回忆境界宏大的唐诗。
八、朗读要点:
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九、有人说陈子昂这首感伤之作是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触发的,但是可以引导我们从哲理的高度来思索人生的奥秘,从诗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宇宙的伟大与永恒。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说你的理解。
篇7:《登幽州台歌》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唐诗三首》,因为时间关系,我只讲第一首诗《登幽州台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翻阅整套职高《语文》教材,《唐诗三首》是其中唯一的一组唐诗,这三首诗的选择上也是很有特点的,第一首《登幽州台歌》是初唐的古风,第二首《登金陵凤凰台》和第三首《登岳阳楼》分别是盛唐和中唐的近体诗。由此可见,它是根据唐诗的体裁发展顺序来编排的。所以,在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和了解唐诗的概貌上,这篇课文都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根据上述教材分析,针对《登幽州台歌》,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2.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诗几种体裁,掌握古风和近体诗体裁的不同。
(2)能力目标: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独特的感情。
3.重点,难点设置:
重点:感受意境,提高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难点: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下面,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职业中专高一年级文秘班的学生,他们在语文能力上略高于其他专业,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多拓展一些。
我准备的教学方法为:
2.教学方法
移情法:用多媒体音乐、画面等营造浓厚的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
诵读法:反复诵读,甚至背诵,体会唐诗音韵的和谐和凝练的语言。可以加深了解,加强记忆。
设疑讨论法: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比较阅读法:对比这一组唐诗,比较体裁的变化,格律的不同。比较课内外不同诗文,感受不同意象营造出的不同意境。
学生对应的学法为:
三.说学法
1.课前自习法(课前预习,了解作者、作品等相关知识和背景。)
2.诵读感知法(学生先听范读,后反复诵读)。
3.合作探究法(学生自由选择课堂任务、合作伙伴,组织学习
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4.比较阅读法(通过比较阅读分辨不同体裁,或者通过不同的意象表现不同的意境展延伸课堂知识,培养诗文鉴赏能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一共由四个环节组成,导入—鉴赏—练习—总结
第一个环节是导入和提示教学内容
采用多媒体手段,以名家名句导入。(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鹿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诗写得好会被人追捧,写诗是一件很时尚的事,不仅文人墨客写诗,就连出家的和尚都写诗。七岁的骆宾王写了“鹅、鹅、鹅、”一夜成名。既有七岁就写出咏鹅的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也有八十五岁写出《回乡偶书》的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既有皇帝甚至女皇帝写的《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也有村夫张打油的打油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我采用大量的旧知识和少量的课外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迅速处于一种比较熟悉却又略有陌生的情感体验中,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期待。
提示:我们将要学习鉴赏的是一组唐诗,既然是一组,那么我们就应该从了解唐诗整体的概貌。古代诗歌从唐代开始,逐渐进入了一个严格要求格律的近体诗阶段。
强调:这三首诗虽然题目中都有一个“登”字,都可以算登临抒怀诗,但是体裁也有不同。风格、意境更不相同。
要求:不仅仅象初中一样要求能理解、会背诵,在高中阶段要要扩大知识面,学会鉴赏诗歌的主要方法,学生们在课外应多了解唐诗。
接下来交代学习任务,提醒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要象初中一样要求理解,背诵,还要扩大知识面,掌握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
第二个环节是具体鉴赏《登幽州台歌》
首先是采用多种方式诵读诗歌:
(1)、范读,分读、齐读等等(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意境,我精选了一个埙曲《哀郢(yǐng)》曲风沉重悲凉,与此诗的意境十分符合。)同时在读的时候提示学生注意该怎样停顿,该有怎样的情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
(2)、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1、诗给大家怎么的感受?(感悟情感)
2、诗中抒情的句子是哪句,在抒情之前在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究竟是怎样的思想感情?(体会意境)
3、请试着联想想象诗人登幽州台的情景。(再现情境)
4、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写孤独的诗,写孤独,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写法)
5、莫非有莫大的忧伤?究竟是什么而导致诗人产生这种旷世的孤独感呢?(了解背景)
我设置了这样五道问题。第一道问题凭借前面朗诵的环节是比较容易感悟得到答案,诗中蕴涵的情感是孤独,但是最难体会到的是诗中那种旷世的孤独,这就必须从诗文的词句入手,思考第二个问题。诗歌的前三句用粗笔勾勒,仿佛是写“古人”、“来者”,写“天地”岁月,似乎没有写景而实际上是景被虚化了,我们可以联想到古今沧桑易变的人事和一个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而在这无垠的时空诗句中嵌入两个感官动词:“不见”和“念”字,就突出了一个视极四野,思及古今的孤独的思索者的形象。他“念”而无法得到解答,愁怀无法得到排解,自然就悲怆,转化出最后的结句“独怆然而涕下”。结合前面的三句诗,诗人陈子昂应该是思考到的了人类一个宿命的问题:即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岁月易逝而功业难就。这个矛盾对于当时的诗人来说,是无法作出解答的,意境显得就十分的悲怆和黯然。整首诗就
成就出这样一个情境,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在当朝复杂的人事面前无能为力,报国无门,只空怀一腔怨愤,在这无垠的时空中黯然悲歌。这就是旷世的孤独。自然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所以诗歌流传千古。这道题的完成为教学难点的突破打下了基础,为了让学生能更进一步感悟到意境,我要求学生完成第三题,以联想再现的方式来感受情境。这道题是开放性的,并不要求一个标准答案,如果学生能联想到时空的浩渺无情和人的.渺小无力,得出对比,突出孤独感觉即可。第四题的目的把握这首诗的特点,实现从感悟到到理论的提升。这首诗的意境是通过设置情境得以实现的,情与景是密不可分的,把握意象、感受情境是体会诗歌意境的最重要的途径。懂得了这点,就为以后鉴赏诗歌奠定了基础。第五题实际是介绍诗人陈子昂的背景材料。我希望同学在这堂课上能体会到对一首诗的理解是有层次的,当他了解背景后才会体会到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旷世的孤独。让同学们懂得鉴赏一首诗歌是一定要知道作者的背景的,甚至要知道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事环境。
这五道题目,我实际上是按照感悟—体会—探究的顺序来进行的,基本完成诗文的鉴赏。
(3)、分析体裁
这一步是让同学们掌握唐诗的体裁。
(古风: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古体诗、七言者较多),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三类:“歌”、“行”、“吟”唐人也有写古风的。)
(4)、小结
到这里,我要为这首诗的鉴赏学习做一个小结,提醒同学们,每一首诗歌,都应该采用了解背景、感受音韵、感悟意象、体会意境、辨析技巧、分析体裁等方面来鉴赏。
第三个环节是拓展练习
比较阅读,鉴赏一些诗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同样是写孤独感,使用的意象不同,我们能感受意境的有何不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的孤独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柳枝词》物是人非思念伊人的孤独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夜泊枫桥》清幽寂远思念亲人的孤独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孤寂愁苦,国破家亡的孤独
“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缺少知音,第四个环节是课堂总结
完成练习后,提醒同学们,我们十年来所学过的诗歌有近百首,从现在起,我们应当从以上六个方面以鉴赏的态度去对待每一首诗歌,如果在鉴赏当中遇到了问题,我们可以去网络搜索和查阅工具书。(特别提醒同学们,我们学过的每首诗都可以从百度百科中搜索到大量资料)同时告诉他们我很乐意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优秀的唐诗。到这里为止,我已经完成了我所有教学内容,但是我希望这个教学活动远远没有结束。
6、板书
这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五、最后陈词
我这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大语文”的观点来进行的,我试图告诉学生,所谓语文教材和课堂教学,仅仅是提供了一些优秀文章范例,我能教给学生只是一点点学习方法。而最重要的是学生自主阅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这次说课能表达我这个意思的一二,我也就满足了。还请各位专家及同行不吝赐教,谢谢!
篇8: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赏析:
登高临远,自古幽情,短短二十二字,读来荡气回肠。独立在寂寞楼中,
回顾苍茫,缅怀古代明帝贤王风云际会,独恨自己生不逢时报国无门,半世坎
坷,满腔悲愤,看不到前途遥遥。孤寂情怀,以质朴苍劲的语言,沉郁雄浑的
调一倾而出,淡尽了六朝脂粉,唱出了盛唐佳音,令人击节悲歌,一唱三叹!
篇9:边塞诗——《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原文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作者简介
陈子昂 (约公元661~702)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官至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他论诗标榜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靡文风,所作诗歌以三十八首《感遇诗》最为杰出,诗风质朴浑厚,受到杜甫、韩愈、元好问等后代诗人的高度评价。
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关心国事。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直言敢谏,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较深的认识。公元698年(圣历元年),因父老解官回乡。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使之冤死狱中。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登幽州台歌》简介
这首诗写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黄金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 描写清流的作文
★ 《木兰诗》扩写
【登幽州台歌扩写600字(精选9篇)】相关文章:
《掩耳盗铃》扩写600字2022-12-09
神话故事夸父逐日扩写600字2022-06-14
五年级想象作文 :《舟过安仁》扩写600字2022-07-10
孙权劝学扩写作文600字2022-10-13
高中第二册第五单元作文:《弈秋》扩写2022-12-13
扩写《滥竽充数》作文2023-06-0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古诗2022-05-08
寻金记600字作文2023-07-07
小学高年级“地球”话题作文的指导设计2023-10-04
小升初作文指导:扩写作文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