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兵马古诗词

时间:2023-06-26 07:57:0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洗兵马古诗词(精选11篇)由网友“已注”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洗兵马古诗词,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洗兵马古诗词

篇1:洗兵马古诗词

洗兵马古诗词

古诗原文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创作背景

至德二载九月,官军收复长安,十月杜甫携家随肃宗返回长安,仍任左拾遗,乾元元年六月,杜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春,杜甫在洛阳,这段时间两京相继克复,平叛捷报频传,杜甫认为胜利在即,就写了长诗《洗兵马》。

诗文赏析

现代的读者接触古诗,常常认为具有现实批判性的作品名篇很多,而“颂”体诗歌难得佳作。杜甫《洗兵马》是个例外。诗中有句说“词人解撰河清颂”(424—453年期间,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河、济俱清,鲍照作《河清颂》赞美),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河清颂》。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的神变开端。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三句借用以说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所以说“祗残邺城不日得”。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很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以上有很多叙述的地方,“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备受款待,大吃大喝。“餧(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写中略微寓含讽意。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明战争克捷的意思,节奏急促,几乎使读者应接不暇,也犹如带有破竹之势。以下意思略微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结束上面的意思,当时河北尚未完全克复,说“清海岱”显得用词有分寸;“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警告唐肃宗居安思危,勿忘当初“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此联连同上联,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在欢快的用词中小作波折,而不一味流走,极尽抑扬顿挫的情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开篇“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成王”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是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接“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写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气象。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一时有“天下尽化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对此辈作申斥语,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又将张镐、房琯等作为上述腐朽势力的对立面来歌颂,声调复转为轻快,这样一张一弛,极富擒纵唱叹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来对比安史之乱中的叛将,说明叛将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琯、张镐都已经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所以特加表彰,与赞扬“中兴诸将”互为表里。张镐于758年(乾元元年)五月罢相,改任荆王府长史。这里说“幕下复用”,措意深婉。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明“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文人们都在大写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又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还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困邺城的“淇上健儿”要“归莫懒”,寄托着希望他们早日成功的殷勤之意。这几句话虽不多,却唱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表明他是把战争胜利作为安定社会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来歌颂的。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他的强烈愿望和诗章的最强音:“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的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兴致淋漓,将诗人那种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传达出来了,是一曲展望胜利的颂歌。诗中对大好形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也有批评和忧虑,但并不影响诗人对整体形势的兴奋与乐观。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杜甫的诗原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是杜甫古风中的别调。

从艺术形式看,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精切,气势雄浑阔大,与诗歌表达的喜庆内容完全相宜。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热情奔放中富有顿挫之致,词句清丽而能有苍劲之气,诗句跌宕生姿,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篇2:洗兵马

唐代 杜甫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注释

注释

诸将:指王李俶、郭子仪等将士。

山东:此指河北一带,华山以东地区。

清昼同:昼夜频传,见得捷报完全可信。

邺城:相州,今河南安阳。

河:指黄河。

一苇过:一芦苇可航,形容官军渡河极易。

胡:指叛将史思明等。

命在破竹中:指叛军之破灭已近在眼前。

祗残:只剩。

独任:只任用。

朔方:指节度使郭子仪的朔方军士。

汗血马:一种产于边地的宝马。

葡萄宫:汉代上林苑,代指唐宣政殿。

喂肉:此处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陈而又略寓讽刺朝廷借用回纥兵之意。

清海岱:就是清除了山东一带的叛军。

仙仗:皇帝的仪仗。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西。

笛里关山月:笛声里奏着关山月的益调。关山月为汉乐府横吹曲名,为军乐、战歌。

万国:即万方。

草木风:这里有草木皆兵之意。两句提醒肃宗不要忘记苦战的将士,想到人民所受的苦难。

成王:指太子李俶,收复两京的主帅。

心转小:转而变得小心谨慎。

郭相:郭子仪。

司徒:指检校司徒李光弼。

清鉴:识见明察。李光弼治军严,曾预料史思明诈降,终久必反,故说他清鉴悬明镜。

尚书:指兵部尚书王思礼。

气:气度。

秋天杳:形容如秋空般明朗高远。

二三豪俊:指李傲、郭子仪、李光弼等。

为时出:应运而生。

济时:救济时危。

了:完毕。

冠冕:指上朝的群臣。

入:指进入皇宫。

正耐:正相称。

烟花:指朝贺时点燃的香烟。

鹤架:太子的车。

凤辇:天子之车。

问寝:问候起居。

龙楼:皇帝住处,此处指唐玄宗的住地。

攀龙附凤:这里指攀附肃宗和张淑妃的李辅国等。靠其有拥戴肃宗之功,回京后气焰极高。

化为侯王:形容肃宗封官之滥。当时肃宗大肆加封跟从玄宗入蜀和跟肃宗在灵武的扈从之臣。

汝等:斥骂的称呼,指李辅国辈。

蒙帝力:仰仗了天子的力量。

时:时运。

夸身强:夸耀自己有什么大本事。

萧丞相:汉代萧何,此指房琯。

张子房:汉代张良,此指张镐。

征起:被征召而起来做官。

风云会:风云际会。**时明君与贤臣的遇合。

扶颠:扶持国家的颠危。张镐曾预料史思明的诈降。两京收复,张镐出力颇多。

青袍白马:把安史之乱喻梁武帝时的侯景之乱。侯景作乱,部下皆骑自马,穿青衣。

更何有:是说不难平定。

后汉今周:用周、汉中兴之主汉光武帝和周宣王比拟唐肃宗。

再昌:中兴。

寸地尺天:指全国各地。

白环:传说中西王母朝虞舜时献的宝物。

银瓮:《孝经援神契》载:神灵滋液有银瓮,不汲自满,传说王者刑罚得当,则银瓮出。

紫芝曲:秦末号称”四皓“的四隐士所作。

解:懂得。

望望:望了又望。当时正遇春旱,农民盼雨。两句表现了作者忧民之心。

河清颂:即宋文帝元嘉时鲍照所作《河清颂》。

淇:淇水,在邺城附近。

淇上健儿:指围攻邺城的士卒。

城南思妇:泛指将士的妻子。

天河:即银河。

洗甲兵:传说武王伐纣,遇大雨,武王曰:此天洗甲兵。

赏析

现代的读者接触古诗,常常认为具有现实批判性的作品名篇很多,而“颂”体诗歌难得佳作。杜甫《洗兵马》是个例外。诗中有句说“词人解撰河清颂”(424—453年期间,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河、济俱清,鲍照作《河清颂》赞美),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河清颂》。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的神变开端。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三句借用以说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所以说“祗残邺城不日得”。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很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以上有很多叙述的地方,“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备受款待,大吃大喝。“餧(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写中略微寓含讽意。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明战争克捷的.意思,节奏急促,几乎使读者应接不暇,也犹如带有破竹之势。以下意思略微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结束上面的意思,当时河北尚未完全克复,说“清海岱”显得用词有分寸;“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警告唐肃宗居安思危,勿忘当初“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此联连同上联,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在欢快的用词中小作波折,而不一味流走,极尽抑扬顿挫的情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开篇“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成王”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是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接“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写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气象。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一时有“天下尽化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对此辈作申斥语,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又将张镐、房琯等作为上述腐朽势力的对立面来歌颂,声调复转为轻快,这样一张一弛,极富擒纵唱叹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来对比安史之乱中的叛将,说明叛将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琯、张镐都已经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所以特加表彰,与赞扬“中兴诸将”互为表里。张镐于758年(乾元元年)五月罢相,改任荆王府长史。这里说“幕下复用”,措意深婉。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明“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文人们都在大写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又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还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困邺城的“淇上健儿”要“归莫懒”,寄托着希望他们早日成功的殷勤之意。这几句话虽不多,却唱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表明他是把战争胜利作为安定社会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来歌颂的。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他的强烈愿望和诗章的最强音:“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的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兴致淋漓,将诗人那种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传达出来了,是一曲展望胜利的颂歌。诗中对大好形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也有批评和忧虑,但并不影响诗人对整体形势的兴奋与乐观。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杜甫的诗原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是杜甫古风中的别调。

从艺术形式看,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精切,气势雄浑阔大,与诗歌表达的喜庆内容完全相宜。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热情奔放中富有顿挫之致,词句清丽而能有苍劲之气,诗句跌宕生姿,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至德二载九月,官军收复长安,十月杜甫携家随肃宗返回长安,仍任左拾遗,乾元元年六月,杜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春,杜甫在洛阳,这段时间两京相继克复,平叛捷报频传,杜甫认为胜利在即,就写了长诗《洗兵马》。

篇3:杜甫:洗兵马

《洗兵马》

作者:杜甫

原文: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注释:

1、诸将:指王李m,郭子仪等将士。

2、山东:此指河北一带,华山以东地区。

3、清昼同:昼夜频传,见得捷报完全可信。

4、邺城:相州,今河南安阳。

5、河:指黄河。

6、一苇过:一芦苇可航,形容官军渡河极易。

7、胡:指叛将史思明等。

8、命在破竹中:指叛军之破灭已近在眼前。

9、祗残:只剩。

10、独任:只任用。

11、朔方:指节度使郭子仪的朔方军士。

12、汗血马:一种产于边地的宝马。

13、葡萄宫:汉代上林苑,代指唐宣政殿。

14、喂肉:此处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陈而又略寓讽刺朝廷借用回纥兵之意。

15、清海岱:就是清除了山东一带的叛军。

16、仙仗:皇帝的仪仗。

17、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西。

18、笛里关山月:笛声里奏着关山月的益调。关山月为汉乐府横吹曲名,为军乐、战歌。

19、万国:即万方。

20、草木风:这里有草木皆兵之意。两句提醒肃宗不要忘记苦战的将士,想到人民所受的苦难。

21、成王:指太子李m,收复两京的主帅。

22、心转小:转而变得小心谨慎。

23、郭相:郭子仪。

24、司徒:指检校司徒李光弼。

25、清鉴:识见明察。李光弼治军严,曾预料史思明诈降,终久必反,故说他清鉴悬明镜。

26、尚书:指兵部尚书王思礼。

27、气:气度。

28、秋天杳:形容如秋空般明朗高远。

29、二三豪俊:指李傲、郭子仪、李光粥等。

30、为时出:应运而生。

31、济时:救济时危。

32、了:完毕。

33、冠冕:指上朝的群臣。

34、入:指进入皇宫。

35、正耐:正相称。

36、烟花:指朝贺时点燃的香烟。

37、鹤架:太子的车。

38、凤辇:天子之车。

39、问寝:问候起居。

40、龙楼:皇帝住处,此处指唐玄宗的住地。

41、攀龙附凤:这里指攀附肃宗和张淑妃的李辅国等。靠其有拥戴肃宗之功,回京后气焰极高。

42、化为侯王:形容肃宗封官之滥。当时肃宗大肆加封跟从玄宗入蜀和跟肃宗在灵武的扈从之臣。

43、汝等:斥骂的称呼,指李辅国辈。

44、蒙帝力:仰仗了天子的力量。

45、时:时运。

46、夸身强:夸耀自己有什么大本事。

47、萧丞相:汉代萧何,此指房g。

48、张子房:汉代张良,此指张镐。

49、征起:被征召而起来做官。

50、风云会:风云际会。**时明君与贤臣的遇合。

51、扶颠:扶持国家的颠危。张镐曾预料史思明的诈降。两京收复,张镐出力颇多。

52、青袍白马:把安史之乱喻梁武帝时的侯景之乱。侯景作乱,部下皆骑自马,穿青衣。

53、更何有:是说不难平定。

54、后汉今周:用周、汉中兴之主汉光武帝和周宣王比拟唐肃宗。

55、再昌:中兴。

56、寸地尺天:指全国各地。

57、白环:传说中西王母朝虞舜时献的宝物。

58、银瓮:《孝经援神契》载:神灵滋液有银瓮,不汲自满,传说王者刑罚得当,则银瓮出。

59、紫芝曲:秦末号称”四皓“的四隐士所作。

60、解:懂得。

61、望望:望了又望。当时正遇春旱,农民盼雨。两句表现了作者忧民之心。

62、河清颂:即宋文帝元嘉时鲍照所作《河清颂》。

63、淇:淇水,在邺城附近。

64、淇上健儿:指围攻邺城的士卒。

65、城南思妇:泛指将士的妻子。

66、天河:即银河。

67、洗甲兵:传说武王伐纣,遇大雨,武王曰:此天洗甲兵。

赏析:

现代的读者接触古诗,常常认为具有现实批判性的作品名篇很多,而“颂”体诗歌难得佳作。杜甫《洗兵马》是个例外。诗中有句说“词人解撰河清颂”(424年――453年期间,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河、济俱清,鲍照作《河清颂》赞美),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河清颂》。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的神变开端。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三句借用以说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所以说“祗残邺城不日得”。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很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以上有很多叙述的地方,“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备受款待,大吃大喝。“](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写中略微寓含讽意。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明战争克捷的意思,节奏急促,几乎使读者应接不暇,也犹如带有破竹之势。以下意思略微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结束上面的意思,当时河北尚未完全克复,说“清海岱”显得用词有分寸;“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警告唐肃宗居安思危,勿忘当初“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此联连同上联,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在欢快的用词中小作波折,而不一味流走,极尽抑扬顿挫的情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开篇“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成王”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是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接“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写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气象。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一时有“天下尽化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对此辈作申斥语,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又将张镐、房g等作为上述腐朽势力的对立面来歌颂,声调复转为轻快,这样一张一弛,极富擒纵唱叹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来对比安史之乱中的叛将,说明叛将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g、张镐都已经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所以特加表彰,与赞扬“中兴诸将”互为表里。张镐于758年(乾元元年)五月罢相,改任荆王府长史。这里说“幕下复用”,措意深婉。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明“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文人们都在大写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又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还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困邺城的“淇上健儿”要“归莫懒”,寄托着希望他们早日成功的殷勤之意。这几句话虽不多,却唱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表明他是把战争胜利作为安定社会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来歌颂的。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他的强烈愿望和诗章的最强音:“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的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兴致淋漓,将诗人那种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传达出来了,是一曲展望胜利的颂歌。()诗中对大好形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也有批评和忧虑,但并不影响诗人对整体形势的兴奋与乐观。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杜甫的诗原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是杜甫古风中的别调。

从艺术形式看,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精切,气势雄浑阔大,与诗歌表达的喜庆内容完全相宜。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热情奔放中富有顿挫之致,词句清丽而能有苍劲之气,诗句跌宕生姿,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篇4:《洗兵马》杜甫

杜甫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餧肉蒲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驾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身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杜甫诗鉴赏:

此诗于乾元二年(759)春二月,即两京收复后,相州兵败前,作于洛阳。当时战争形势很好,大有一举复兴之势。故诗中多欣喜祝望之词。此诗凡四转韵,每韵十二句,自成段落。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突变开始。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频传。《诗经·卫风·河广》云:“谁渭河广,一苇航之”, 三句代用此句以表明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因此说“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表达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之功的意愿。以上多叙述,“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充满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

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边地的名马(“汗血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汉元帝宴请单于,此借用。)倍受款待,大吃大喝。

“餧(喂)肉”二字传神生动而略寓讽意(诗人一贯反对借兵于回纥)。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表达战争克捷之意,节奏急促,似有破竹之势。以下意略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此时河北尚未完全收复,因此说“清海岱”(海岱,指古青、徐二州之域);“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提醒肃宗居安思危,勿忘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在今甘肃平凉西)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概括地描绘出战争带来的创伤。此联连同上联,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欢快中稍作跌宕,极抑扬顿挫之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因此胡应麟说“三年笛里”一联“以和平端雅之调,寓愤郁凄戾之思,古今壮句者难及此。”(《诗薮》卷五)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篇首“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赞颂李豫、郭子仪等人。“成王”即后来的唐代宗李豫,收复两京时为总兵元帅,“功大心转小”云云,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直叙,后两句略作比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符合各人身分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意思是他们本来就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

“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

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再弃官避乱;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之有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重新“昏定晨省”。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腐败,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天下尽化为侯王”。“汝等”二句,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歌颂张镐、房琯等,声调复转为轻快,一张一弛,极富跌宕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比安、史,表明其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

当时,房琯、张镐俱已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因此大加颂唱,与赞“中兴诸将”相表里。镐于去年五月罢相,改荆王府长史。说“幕下复用”,措词委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 紫芝歌”为秦末号称“四皓”的四位隐士所作),文人们都大作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尚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邺的“淇上健儿”以“ 归莫懒”,传达着殷切的敦促。这几句话虽不多,却显示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自己的强烈愿望“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把诗人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淋离尽致地传达出来了。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杜诗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在杜甫古风中堪称别调。

诗中采用了华采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贴切,气势雄浑。

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于热情奔放中饶顿挫之致,清词丽句而能兼苍劲之气,读来觉跌宕生姿,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北宋王安石选杜诗, 标榜此篇为压卷之作(见《王临川集》卷八四《老杜诗后集序》)。的确,无论就感情之充沛,结撰之精心而言,《洗兵马》都不失为杜诗的一篇力作。

篇5:《洗兵马》古诗赏析

《洗兵马》古诗赏析

洗兵马

杜甫 唐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日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

胡危命在破竹中。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已喜皇威清海岱,

常思仙仗过崆峒。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司徒清鉴悬明镜,

尚书气与秋天杳。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青春复随冠冕入,

紫禁正耐烟花绕。鹤禁通霄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汝等岂知蒙帝力,

时来不得夸身强。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征起适遇风云会,

扶颠始知筹策良。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

复道诸山得银瓮。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淇上健儿归莫懒,

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赏析】: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神变发端。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三句借用以言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故云“祗残邺城不日得”。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甚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以上多叙述,“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备受款待,大吃大喝。“餧(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写中略寓讽意。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战争克捷之意,节奏急促,几使人应接不暇,亦似有破竹之势。以下意略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束上,时河北尚未完全克复,言“清海岱”则语有分寸;“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警告肃宗居安思危,勿忘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此联连同上联,恰是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于欢快词中小作波折,不一味流走,极抑扬顿挫之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篇首“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成王”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云云,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之有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气象。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一时有“天下尽化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对此辈作申斥语,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又将张镐、房琯等作为上述腐朽势力的对立面来歌颂,声调复转为轻快,这样一张一弛,极富擒纵唱叹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比安、史,言其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琯、张镐俱已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故特加表彰,与赞“中兴诸将”相表里。镐于去年五月罢相,改荆王府长史。此言“幕下复用”,措意深婉。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文人们都大写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又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犹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邺的“淇上健儿”以“归莫懒”,寄托着欲速其成功的殷勤之意。这几句话虽不多,却唱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表明他是把战争胜利作为安定社会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来歌颂的。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自己的强烈愿望和诗章的最强音:“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篇6:杜甫《洗兵马》赏析

杜甫《洗兵马》赏析

《洗兵马》

杜甫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简介:

此诗于759年(乾元二年)春二月,即长安和洛阳收复之后、唐军兵败相州之前,作于洛阳。当时平叛战争形势很好,大有一举复兴的希望。所以诗中有很多欣喜愿望之辞。此诗共有四转韵,每韵十二句,自成段落。

全诗声调回转而宏亮,词句曲折壮丽,有客观描述,有浪漫夸张,极抒喜悦之情,不同于杜诗的“沉郁”风格。同时大量使用对偶句,工整贴切自然;多用典故,精当准确;声韵流转平仄互换,顿挫有致。难怪王安石在选杜诗时,将这首《洗兵马》标榜为杜集中压卷之作。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几经奔波,往来于鄜州、长安、凤翔间,《述怀》等诗已详言。至德二载九月,官军收复长安,十月杜甫携家随肃宗返回长安,仍任左拾遗,朝元元年六月,杜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春,杜甫在洛阳,这段时间两京相继克复,平叛捷报频传,杜甫认为胜利在即,就写了长诗《洗兵马》,希冀早日结束战乱,洗净兵甲永不复用。与此同时,杜甫也以暗喻的方式表达了对朝廷的弊政的不满和反感,因此,此诗有着鼓舞和警惕的双重功效。

鉴赏:

现代的读者接触古诗,常常认为具有现实批判性的作品名篇很多,而“颂”体诗歌难得佳作。杜甫《洗兵马》是个例外,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从艺术形式看,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精切,气势雄浑阔大,与诗歌表达的喜庆内容完全相宜。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北宋王安石选杜甫诗作,标榜此篇为压卷之作(见《王临川集》卷八四《老杜诗后集序》)。现代学者认为,无论就感情的充沛来说,还是就结撰的精心来说,《洗兵马》都是杜诗的一篇力作。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的神变开端。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三句借用以说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所以说“祗残邺城不日得”。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很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以上有很多叙述的地方, “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备受款待,大吃大喝。“餧(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写中略微寓含讽意。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明战争克捷的意思,节奏急促,几乎使读者应接不暇,也犹如带有破竹之势。以下意思略微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结束上面的意思,当时河北尚未完全克复,说“清海岱”显得用词有分寸;“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警告唐肃宗居安思危,勿忘当初“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此联连同上联,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在欢快的用词中小作波折,而不一味流走,极尽抑扬顿挫的情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开篇“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成王”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是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接“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写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气象。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一时有“天下尽化为侯王”之虞。 “汝等”二句即对此辈作申斥语,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又将张镐、房琯等作为上述腐朽势力的.对立面来歌颂,声调复转为轻快,这样一张一弛,极富擒纵唱叹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来对比安史之乱中的叛将,说明叛将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琯、张镐都已经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所以特加表彰,与赞扬“中兴诸将”互为表里。张镐于758年(乾元元年)五月罢相,改任荆王府长史。这里说“幕下复用”,措意深婉。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明“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文人们都在大写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又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还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困邺城的“淇上健儿”要“归莫懒”,寄托着希望他们早日成功的殷勤之意。这几句话虽不多,却唱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表明他是把战争胜利作为安定社会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来歌颂的。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他的强烈愿望和诗章的最强音:“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的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兴致淋漓,将诗人那种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传达出来了,是一曲展望胜利的颂歌。诗中对大好形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也有批评和忧虑,但并不影响诗人对整体形势的兴奋与乐观。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杜甫的诗原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是杜甫古风中的别调。

从艺术形式看,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精切,气势雄浑阔大,与诗歌表达的喜庆内容完全相宜。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热情奔放中富有顿挫之致,词句清丽而能有苍劲之气,诗句跌宕生姿,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历史评价:

北宋王安石选杜甫诗作,标榜此篇为压卷之作(《王临川集》卷八四《老杜诗后集序》)。

现代学者认为,无论就感情的充沛来说,还是就结撰的精心来说,《洗兵马》都是杜诗的一篇力作。

篇7:洗兵马翻译-洗兵马杜甫

洗兵马翻译-洗兵马杜甫

导读:

这首诗是杜甫作品中一篇力作,在后来,文学家对它的评价很高。其原文如下:

洗兵马

杜甫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洗兵马字词解释:

诸将:指郭子仪等。

山东:此指河北一带。

邺城:在今河南安阳。

朔方:指节度使郭子仪。

汗血马:一种产于边地的宝马。

葡萄宫:汉代上林苑。

海岱:今山东沿海一带。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西。

成王:指后来的唐代宗李豫。

司徒:指检校司徒李光弼。

尚书:指兵部尚书王思礼。

鹤架:太子的车。

蒙帝力:仰仗了皇帝。

萧丞相:汉代萧何,此指房g。

张子房:汉代张良,此指张镐。

征起:被征召入仕。

银瓮:《孝经援神契》载:神灵滋液有银瓮,不汲自满。

紫芝曲:秦末号称”四皓“的四隐士所作。

河清颂:即宋文帝元嘉时鲍照所作《河清颂》。

淇:淇水,在邺城附近。

洗兵马中心大意: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在见到国势大好的情况下极大的喜悦和歌颂。

洗兵马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几经奔波,往来于~州、长安、凤翔间,《述怀》等诗已详言。至德二载九月,官军收复长安,十月杜甫携家随肃宗返回长安,仍任左拾遗,朝元元年六月,杜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春,杜甫在洛阳,这段时间两京相继克复,平叛捷报频传,杜甫认为胜利在即,就写了长诗《洗兵马》,希冀早日结束战乱,洗净兵甲永不复用。

洗兵马赏析: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的神变开端。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三句借用以说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所以说“祗残邺城不日得”。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很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以上有很多叙述的地方,“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备受款待,大吃大喝。“](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写中略微寓含讽意。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明战争克捷的意思,节奏急促,几乎使读者应接不暇,也犹如带有破竹之势。以下意思略微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结束上面的意思,当时河北尚未完全克复,说“清海岱”显得用词有分寸;“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警告唐肃宗居安思危,勿忘当初“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此联连同上联,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在欢快的用词中小作波折,而不一味流走,极尽抑扬顿挫的情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开篇“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成王”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是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接“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写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气象。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一时有“天下尽化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对此辈作申斥语,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又将张镐、房g等作为上述腐朽势力的对立面来歌颂,声调复转为轻快,这样一张一弛,极富擒纵唱叹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来对比安史之乱中的叛将,说明叛将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g、张镐都已经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所以特加表彰,与赞扬“中兴诸将”互为表里。张镐于758年(乾元元年)五月罢相,改任荆王府长史。这里说“幕下复用”,措意深婉。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明“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文人们都在大写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又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还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困邺城的“淇上健儿”要“归莫懒”,寄托着希望他们早日成功的殷勤之意。这几句话虽不多,却唱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表明他是把战争胜利作为安定社会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来歌颂的。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他的强烈愿望和诗章的最强音:“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的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兴致淋漓,将诗人那种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传达出来了,是一曲展望胜利的.颂歌。诗中对大好形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也有批评和忧虑,但并不影响诗人对整体形势的兴奋与乐观。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杜甫的诗原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是杜甫古风中的别调。

从艺术形式看,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精切,气势雄浑阔大,与诗歌表达的喜庆内容完全相宜。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热情奔放中富有顿挫之致,词句清丽而能有苍劲之气,诗句跌宕生姿,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洗兵马后世评价:

1,北宋王安石选杜甫诗作,标榜此篇为压卷之作(见《王临川集》卷八四《老杜诗后集序》)。现代学者认为,无论就感情的充沛来说,还是就结撰的精心来说,《洗兵马》都是杜诗的一篇力作。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

篇8:感恩的诗歌——《洗兵马》

《洗兵马》原文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餧肉蒲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驾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身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洗兵马》鉴赏

此诗于乾元二年(759)春二月,即两京收复后,相州兵败前,作于洛阳。当时战争形势很好,大有一举复兴之势。故诗中多欣喜祝望之词。此诗凡四转韵,每韵十二句,自成段落。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突变开始。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频传。《诗经·卫风·河广》云:“谁渭河广,一苇航之”, 三句代用此句以表明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因此说“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表达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之功的意愿。以上多叙述,“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充满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

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边地的名马(“汗血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汉元帝宴请单于,此借用。)倍受款待,大吃大喝。

“餧(喂)肉”二字传神生动而略寓讽意(诗人一贯反对借兵于回纥)。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表达战争克捷之意,节奏急促,似有破竹之势。以下意略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此时河北尚未完全收复,因此说“清海岱”(海岱,指古青、徐二州之域);“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提醒肃宗居安思危,勿忘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在今甘肃平凉西)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概括地描绘出战争带来的创伤。此联连同上联,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欢快中稍作跌宕,极抑扬顿挫之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因此胡应麟说“三年笛里”一联“以和平端雅之调,寓愤郁凄戾之思,古今壮句者难及此。”(《诗薮》卷五)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篇首“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赞颂李豫、郭子仪等人。“成王”即后来的唐代宗李豫,收复两京时为总兵元帅,“功大心转小”云云,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直叙,后两句略作比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符合各人身分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意思是他们本来就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

“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再弃官避乱;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之有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重新“昏定晨省”。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腐败,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天下尽化为侯王”。“汝等”二句,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歌颂张镐、房琯等,声调复转为轻快,一张一弛,极富跌宕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比安、史,表明其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琯、张镐俱已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因此大加颂唱,与赞“中兴诸将”相表里。镐于去年五月罢相,改荆王府长史。说“幕下复用”,措词委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 紫芝歌”为秦末号称“四皓”的四位隐士所作),文人们都大作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尚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邺的“淇上健儿”以“ 归莫懒”,传达着殷切的敦促。这几句话虽不多,却显示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自己的强烈愿望“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把诗人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淋离尽致地传达出来了。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杜诗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在杜甫古风中堪称别调。

《洗兵马》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陵”、“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篇9:洗兵马原文、注释及赏析

洗兵马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洗兵马

唐代: 杜甫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驾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译文: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驾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注释: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诸将:指王李俶、郭子仪等将士。山东:此指河北一带,华山以东地区。清昼同:昼夜频传,见得捷报完全可信。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河:指黄河。一苇过:一芦苇可航,形容官军渡河极易。胡:指叛将史思明等。命在破竹中:指叛军之破灭已近在眼前。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祗残:只剩。邺城:相州,今河南安阳。独任:只任用。朔方:指节度使郭子仪的朔方军士。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汗血马:一种产于边地的宝马。葡萄宫:汉代上林苑,代指唐宣政殿。喂肉:此处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陈而又略寓讽刺朝廷借用回纥兵之意。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清海岱:就是清除了山东一带的叛军。仙仗:皇帝的仪仗。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西。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笛里关山月:笛声里奏着关山月的益调。关山月为汉乐府横吹曲名,为军乐、战歌。万国:即万方。草木风:这里有草木皆兵之意。两句提醒肃宗不要忘记苦战的将士,想到人民所受的苦难。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成王:指太子李俶,收复两京的主帅。心转小:转而变得小心谨慎。郭相:郭子仪。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司徒:指检校司徒李光弼。清鉴:识见明察。李光弼治军严,曾预料史思明诈降,终久必反,故说他清鉴悬明镜。尚书:指兵部尚书王思礼。气:气度。秋天杳:形容如秋空般明朗高远。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二三豪俊:指李傲、郭子仪、李光弼等。为时出:应运而生。济时:救济时危。了:完毕。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冠冕:指上朝的群臣。入:指进入皇宫。正耐:正相称。烟花:指朝贺时点燃的香烟。

鹤驾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鹤架:太子的车。凤辇:天子之车。问寝:问候起居。龙楼:皇帝住处,此处指唐玄宗的住地。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攀龙附凤:这里指攀附肃宗和张淑妃的李辅国等。靠其有拥戴肃宗之功,回京后气焰极高。化为侯王:形容肃宗封官之滥。当时肃宗大肆加封跟从玄宗入蜀和跟肃宗在灵武的扈从之臣。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汝等:斥骂的称呼,指李辅国辈。蒙帝力:仰仗了天子的力量。时:时运。夸身强:夸耀自己有什么大本事。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萧丞相:汉代萧何,此指房琯。张子房:汉代张良,此指张镐。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征起:被征召而起来做官。风云会:风云际会。**时明君与贤臣的遇合。扶颠:扶持国家的颠危。张镐曾预料史思明的诈降。两京收复,张镐出力颇多。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青袍白马:把安史之乱喻梁武帝时的侯景之乱。侯景作乱,部下皆骑自马,穿青衣。更何有:是说不难平定。后汉今周:用周、汉中兴之主汉光武帝和周宣王比拟唐肃宗。再昌:中兴。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寸地尺天:指全国各地。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白环:传说中西王母朝虞舜时献的宝物。银瓮:《孝经援神契》载:神灵滋液有银瓮,不汲自满,传说王者刑罚得当,则银瓮出。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紫芝曲:秦末号称”四皓“的四隐士所作。解:懂得。望望:望了又望。当时正遇春旱,农民盼雨。两句表现了作者忧民之心。河清颂:即宋文帝元嘉时鲍照所作《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淇:淇水,在邺城附近。淇上健儿:指围攻邺城的士卒。城南思妇:泛指将士的妻子。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天河:即银河。洗甲兵:传说武王伐纣,遇大雨,武王曰:此天洗甲兵。

赏析:

现代的读者接触古诗,常常认为具有现实批判性的作品名篇很多,而“颂”体诗歌难得佳作。杜甫《洗兵马》是个例外。诗中有句说“词人解撰河清颂”(424—453年期间,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河、济俱清,鲍照作《河清颂》赞美),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河清颂》。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的神变开端。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三句借用以说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所以说“祗残邺城不日得”。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很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以上有很多叙述的地方,“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备受款待,大吃大喝。“餧(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写中略微寓含讽意。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明战争克捷的意思,节奏急促,几乎使读者应接不暇,也犹如带有破竹之势。以下意思略微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结束上面的意思,当时河北尚未完全克复,说“清海岱”显得用词有分寸;“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警告唐肃宗居安思危,勿忘当初“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此联连同上联,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在欢快的用词中小作波折,而不一味流走,极尽抑扬顿挫的情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开篇“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成王”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是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接“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写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气象。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一时有“天下尽化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对此辈作申斥语,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又将张镐、房琯等作为上述腐朽势力的对立面来歌颂,声调复转为轻快,这样一张一弛,极富擒纵唱叹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来对比安史之乱中的叛将,说明叛将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琯、张镐都已经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所以特加表彰,与赞扬“中兴诸将”互为表里。张镐于758年(乾元元年)五月罢相,改任荆王府长史。这里说“幕下复用”,措意深婉。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明“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文人们都在大写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又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还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困邺城的“淇上健儿”要“归莫懒”,寄托着希望他们早日成功的殷勤之意。这几句话虽不多,却唱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表明他是把战争胜利作为安定社会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来歌颂的。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他的强烈愿望和诗章的最强音:“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的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兴致淋漓,将诗人那种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传达出来了,是一曲展望胜利的颂歌。诗中对大好形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也有批评和忧虑,但并不影响诗人对整体形势的兴奋与乐观。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杜甫的诗原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是杜甫古风中的别调。

从艺术形式看,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精切,气势雄浑阔大,与诗歌表达的喜庆内容完全相宜。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热情奔放中富有顿挫之致,词句清丽而能有苍劲之气,诗句跌宕生姿,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篇10:《洗兵马》原文及翻译赏析

洗兵马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古诗简介

此诗于759年(乾元二年)春二月,即长安和洛阳收复之后、唐军兵败相州之前,作于洛阳。当时平叛战争形势很好,大有一举复兴的希望。所以诗中有很多欣喜愿望之词。此诗共有四转韵,每韵十二句,自成段落。

全诗声调回转而宏亮,词句曲折壮丽,有客观描述,有浪漫夸张,极抒喜悦之情,不同于觉杜诗的“沉郁”风格。同时大量使用对偶句,工整贴切自然;多用典故,精当准确;声韵流转平仄互换,顿挫有致。难怪王安石在选杜诗时,将这首《洗兵马》标榜为杜集中压卷之作。

注释

诸将:指郭子仪等。

山东:此指河北一带。

邺城:在今河南安阳。

朔方:指节度使郭子仪。

汗血马:一种产于边地的宝马。

葡萄宫:汉代上林苑。

海岱:今山东沿海一带。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西。

成王:指后来的唐代宗李豫。

司徒:指检校司徒李光弼。

尚书:指兵部尚书王思礼。

鹤架:太子的车。

蒙帝力:仰仗了皇帝。

萧丞相:汉代萧何,此指房琯。

张子房:汉代张良,此指张镐。

征起:被征召入仕。

银瓮:《孝经援神契》载:神灵滋液有银瓮,不汲自满。

紫芝曲:秦末号称”四皓“的四隐士所作。

河清颂:即宋文帝元嘉时鲍照所作《河清颂》。

淇:淇水,在邺城附近。

赏析/鉴赏

现代的读者接触古诗,常常认为具有现实批判性的作品名篇很多,而“颂”体诗歌难得佳作。杜甫《洗兵马》是个例外。诗中有句说“词人解撰河清颂”(424年——453年期间,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河、济俱清,鲍照作《河清颂》赞美),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河清颂》。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的神变开端。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三句借用以说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所以说“祗残邺城不日得”。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很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以上有很多叙述的地方,“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备受款待,大吃大喝。“餧(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写中略微寓含讽意。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明战争克捷的意思,节奏急促,几乎使读者应接不暇,也犹如带有破竹之势。以下意思略微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结束上面的意思,当时河北尚未完全克复,说“清海岱”显得用词有分寸;“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警告唐肃宗居安思危,勿忘当初“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此联连同上联,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在欢快的用词中小作波折,而不一味流走,极尽抑扬顿挫的情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开篇“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成王”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是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接“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写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气象。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一时有“天下尽化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对此辈作申斥语,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又将张镐、房琯等作为上述腐朽势力的对立面来歌颂,声调复转为轻快,这样一张一弛,极富擒纵唱叹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来对比安史之乱中的叛将,说明叛将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琯、张镐都已经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所以特加表彰,与赞扬“中兴诸将”互为表里。张镐于758年(乾元元年)五月罢相,改任荆王府长史。这里说“幕下复用”,措意深婉。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明“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文人们都在大写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又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还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困邺城的“淇上健儿”要“归莫懒”,寄托着希望他们早日成功的殷勤之意。这几句话虽不多,却唱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表明他是把战争胜利作为安定社会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来歌颂的。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他的强烈愿望和诗章的最强音:“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的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兴致淋漓,将诗人那种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传达出来了,是一曲展望胜利的颂歌。诗中对大好形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也有批评和忧虑,但并不影响诗人对整体形势的兴奋与乐观。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杜甫的诗原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是杜甫古风中的别调。

从艺术形式看,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精切,气势雄浑阔大,与诗歌表达的喜庆内容完全相宜。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热情奔放中富有顿挫之致,词句清丽而能有苍劲之气,诗句跌宕生姿,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篇11:《洗兵马》原文及翻译赏析

洗兵马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注释

诸将:指王李俶、郭子仪等将士。

山东:此指河北一带,华山以东地区。

清昼同:昼夜频传,见得捷报完全可信。

河:指黄河。

一苇过:一芦苇可航,形容官军渡河极易。

胡:指叛将史思明等。

命在破竹中:指叛军之破灭已近在眼前。

祗残:只剩。

邺城:相州,今河南安阳。

独任:只任用。

朔方:指节度使郭子仪的朔方军士。

汗血马:一种产于边地的宝马。

葡萄宫:汉代上林苑,代指唐宣政殿。

喂肉:此处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陈而又略寓讽刺朝廷借用回纥兵之意。

清海岱:就是清除了山东一带的叛军。

仙仗:皇帝的.仪仗。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西。

笛里关山月:笛声里奏着关山月的益调。关山月为汉乐府横吹曲名,为军乐、战歌。

万国:即万方。

草木风:这里有草木皆兵之意。两句提醒肃宗不要忘记苦战的将士,想到人民所受的苦难。

成王:指太子李俶,收复两京的主帅。

心转小:转而变得小心谨慎。

郭相:郭子仪。

司徒:指检校司徒李光弼。

清鉴:识见明察。李光弼治军严,曾预料史思明诈降,终久必反,故说他清鉴悬明镜。

尚书:指兵部尚书王思礼。

气:气度。

秋天杳:形容如秋空般明朗高远。

二三豪俊:指李傲、郭子仪、李光弼等。

为时出:应运而生。

济时:救济时危。

了:完毕。

冠冕:指上朝的群臣。

入:指进入皇宫。

正耐:正相称。

烟花:指朝贺时点燃的香烟。

鹤架:太子的车。

凤辇:天子之车。

问寝:问候起居。

龙楼:皇帝住处,此处指唐玄宗的住地。

攀龙附凤:这里指攀附肃宗和张淑妃的李辅国等。靠其有拥戴肃宗之功,回京后气焰极高。

化为侯王:形容肃宗封官之滥。当时肃宗大肆加封跟从玄宗入蜀和跟肃宗在灵武的扈从之臣。

汝等:斥骂的称呼,指李辅国辈。

蒙帝力:仰仗了天子的力量。

时:时运。

夸身强:夸耀自己有什么大本事。

萧丞相:汉代萧何,此指房琯。

张子房:汉代张良,此指张镐。

征起:被征召而起来做官。

风云会:风云际会。**时明君与贤臣的遇合。

扶颠:扶持国家的颠危。张镐曾预料史思明的诈降。两京收复,张镐出力颇多。

青袍白马:把安史之乱喻梁武帝时的侯景之乱。侯景作乱,部下皆骑自马,穿青衣。

更何有:是说不难平定。

后汉今周:用周、汉中兴之主汉光武帝和周宣王比拟唐肃宗。

再昌:中兴。

寸地尺天:指全国各地。

白环:传说中西王母朝虞舜时献的宝物。

银瓮:《孝经援神契》

载:神灵滋液有银瓮,不汲自满,传说王者刑罚得当,则银瓮出。

紫芝曲:秦末号称”四皓“的四隐士所作。

解:懂得。

望望:望了又望。当时正遇春旱,农民盼雨。两句表现了作者忧民之心。

河清颂:即宋文帝元嘉时鲍照所作《河清颂》。

淇:淇水,在邺城附近。

淇上健儿:指围攻邺城的士卒。

城南思妇:泛指将士的妻子。

天河:即银河。

洗甲兵:传说武王伐纣,遇大雨,

武王曰:此天洗甲兵。

创作背景

至德二载九月,官军收复长安,十月杜甫携家随肃宗返回长安,仍任左拾遗,乾元元年六月,杜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春,杜甫在洛阳,这段时间两京相继克复,平叛捷报频传,杜甫认为胜利在即,就写了长诗《洗兵马》。

赏析

现代的读者接触古诗,常常认为具有现实批判性的作品名篇很多,而“颂”体诗歌难得佳作。杜甫《洗兵马》是个例外。诗中有句说“词人解撰河清颂”(424—453年期间,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河、济俱清,鲍照作《河清颂》赞美),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河清颂》。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的神变开端。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三句借用以说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所以说“祗残邺城不日得”。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很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以上有很多叙述的地方,“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备受款待,大吃大喝。“餧(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写中略微寓含讽意。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明战争克捷的意思,节奏急促,几乎使读者应接不暇,也犹如带有破竹之势。以下意思略微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结束上面的意思,当时河北尚未完全克复,说“清海岱”显得用词有分寸;“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警告唐肃宗居安思危,勿忘当初“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此联连同上联,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在欢快的用词中小作波折,而不一味流走,极尽抑扬顿挫的情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开篇“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成王”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是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接“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写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气象。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一时有“天下尽化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对此辈作申斥语,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又将张镐、房琯等作为上述腐朽势力的对立面来歌颂,声调复转为轻快,这样一张一弛,极富擒纵唱叹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来对比安史之乱中的叛将,说明叛将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琯、张镐都已经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所以特加表彰,与赞扬“中兴诸将”互为表里。张镐于758年(乾元元年)五月罢相,改任荆王府长史。这里说“幕下复用”,措意深婉。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明“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文人们都在大写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又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还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困邺城的“淇上健儿”要“归莫懒”,寄托着希望他们早日成功的殷勤之意。这几句话虽不多,却唱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表明他是把战争胜利作为安定社会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来歌颂的。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他的强烈愿望和诗章的最强音:“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的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兴致淋漓,将诗人那种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传达出来了,是一曲展望胜利的颂歌。诗中对大好形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也有批评和忧虑,但并不影响诗人对整体形势的兴奋与乐观。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杜甫的诗原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是杜甫古风中的别调。

从艺术形式看,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精切,气势雄浑阔大,与诗歌表达的喜庆内容完全相宜。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热情奔放中富有顿挫之致,词句清丽而能有苍劲之气,诗句跌宕生姿,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难忘的西安之旅小学生作文

美丽的华清池作文400字

快乐的西安之旅作文600字

清明节的西安之旅作文600字

我的西安之旅

家乡的西安公园作文

我的家乡——西安作文

我的家乡西安的作文

记事文初中生作文

《古柏行》的古诗解析

洗兵马古诗词
《洗兵马古诗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洗兵马古诗词(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导游词作文400字2023-01-18

惜春赠李尹,惜春赠李尹白居易,惜春赠李尹的意思,惜春赠李尹赏析2023-06-09

情系古城 学生作文2023-04-05

《水》教学案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2022-08-15

游巧克力梦公园作文2023-10-26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优秀教案2023-09-02

历史文化城市之魂作文2022-11-12

记叙作文初一600字精彩2024-02-12

有关传统文化的作文2022-05-03

五年语文下册作文范文2023-10-2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