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林的意思, 阿尼林的解释

时间:2023-07-01 07:31:1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阿尼林的意思, 阿尼林的解释(集锦10篇)由网友“Sleepwalker”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阿尼林的意思, 阿尼林的解释,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阿尼林的意思, 阿尼林的解释

篇1:阿尼林的意思, 阿尼林的解释

阿尼林的意思, 阿尼林的解释

【词语】 阿尼林

【全拼】: 【ā ní lín】

【释义】: 见〖苯胺〗。[英aniline]

篇2:阿林散文

阿林散文

阿林的那一双泪眼,让我终生难忘……

第一次见到阿林,是我当兵第二年的时候。因工作的需要,从空军到陆军,我被调到一个后勤单位。

后勤单位坐落在一个很繁华的大都市里。

当我一路风尘肩背手提到新单位报到时,出来迎接我的是一个肩扛的军衔,都是两道小黄细杠杠,和我一样是同一年的兵。

我略微地打量着那个兵,带着稚气的脸上闪着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给我的第一印象长得像个姑娘。报到手续办完后,部门领导为我们作了介绍。

我这才晓得他叫阿林,我和他分在了同一宿舍。

初来乍到,水土不服,我害了一场大病。

在病中,阿林前前后后地照顾了我近一个月。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和阿林的关系越处越亲密,亲兄弟一般,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

病好后,我和阿林总是一起出出进进,也不知谁是谁的影子。乃至于单位有的领导说,找到阿林就能找到我,找到我就能找到阿林,俩小子好的一个人似的。

后勤单位很轻松,闲暇时,我和阿林就会摆上棋盘,边对弈边谈古论今,也会谈自己的理想和未来前途。阿林常说,老家在渭水河畔,当兵挺不容易的,自己一定要好好干,干出个样儿来,争取入党立功再能考上个军校啥的,为家中爹娘争光。

那年年底,我和阿林因工作突出受到部队表彰,并一同入了党。

转过年来,领导将阿林调到了司机班。

阿林工作更加积极了,每天出车回来都会把车擦得锃亮。战友们心里都明白,给首长开车,将来留在部队是不会有大问题的。

我在心底由衷地替阿林高兴。

就在阿林一帆风顺的时候,在一个电闪雷鸣的暴雨之夜,车被盗了。这还了得,首长的车被盗了,真是吃了天豹胆。部队保卫科、地方公安部门开始联合侦破。

案子很快就被侦破了,是本单位一名战士勾结地方上的不法青年做的案。车虽然被追回来了,责任也不在阿林,可阿林还是为此受了处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阿林每日里虽有说有笑的,但我瞧得出,在他的眼底深处总是挂着一丝不易让人察觉的阴郁……

秋风萧瑟,落叶纷纷,老兵退伍的'日子到了,部队决定让阿林退伍。

得知消息后,整整三天,阿林不吃不喝,一句话也没有,我晓得,他是心里太难受了,他是舍不得脱下那身绿军装,那不是普通的一身军装,那是他的梦想和家乡亲人的期望啊!

退伍的日子一天天逼近,阿林总是抢着干这干那,实在无事可做时,就抚摸着军帽上那枚闪亮的军徽,久久的……

要走的前一天晚上,阿林对我说:“再陪着兄弟在大院里走走吧。”一路上我俩都默默无语,只有脚踏下的落叶发出嚓嚓的声响,我真的不晓得如何安慰阿林。

猛然间,阿林站住了。此时此刻,我发现阿林的双目中溢满了泪水。

阿林哽咽着打破沉寂,“老哥,当年我当兵时,爹就对我说,咱投胎农家,命里注定就是要爬田埂、当田埂。当勤劳的爹娘躬耕于田间的时候,咱自然没有那么多的娇气,有本事咱使本事,没本事就扎扎实实地种咱的田。天下之大,走田埂的人还是多数啊。经历了大城市的浮华之后,故乡的田埂的确在一定的时期淡了许多。可返回头仔细一琢磨,许多浮华之后很快就化作了虚无,只有故乡的田埂和田埂上那蓬勃生长的乡情深深地埋在了我的骨子里,我是该回故乡重新走走田埂了。不过,咱哥俩分开后,还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要干出各自的一番事业来。四年了,咱哥俩处的亲兄弟似的,千万别把兄弟给忘了。”

听着阿林的话,我的泪水早已流过了脸颊,握着阿林的手紧紧的、紧紧的……

阿林用力握着我的手摇了摇,“走吧,当兵五年了正好回家为爹娘尽孝。还有啊,家乡实在是太穷了。我要从新开始,用在队伍上学到的本领去建设家乡,开拓自己的新天地!”

阿林离队时,部队首长说派车送他,阿林谢绝了,他说:“还是不麻烦首长和打扰战友们啦!”阿林走了,走得很平静,走时背着打得整整齐齐、已经洗得发白的军被,还有那只黄色的军挎包。

随后几年的时间,好像只能用飞来形容,阿林临别时说的每一句话一直萦绕着我的脑海。后来很长时间阿林没有给我来信,我给他去的信也如泥牛入海,音信渺无。

突然有一天,阿林来信了,信中说他当了村长,还带乡亲们种大棚和发展地方特色旅游脱贫走上了致富路。

收到阿林的来信,我的心中如同长了草,我决定去看看阿林,于是,我就买了通往阿林家乡的火车票……

篇3:阿林经典散文

阿林经典散文

“嗨,听说阿林疯了吗?”

斌子粗粗的声音从电话里传出来,我正周末在家不厌其烦地听着张镐哲嘶哑着嗓子唱《好男人》。

“怎么可能,阿林?”那个稳稳当当,文静和蔼的哥们?去年夏天不是在滑翔六小区的“羊不同”一起喝过酒吗?一定是弄错了。

“那是哪辈子的事,一年前呐,一年的时间足够让你完成生活的酸甜苦辣的全过程。”斌子总会用意想不到的方式来说明一个道理。

从医院回来,怎么也想象不出那个穿着病号服,痴痴傻傻的男人会是一年前在“羊不同”小酒店里笑的最开心的阿林。

医生说,阿林的病是因为心里抑郁引起的自闭症所致。心理抑郁?

一年前,他不是自豪地搂着他身旁的小丽吗?“羊不同”里一曲曲的情歌不都是来自他们情感中的流露的吗?那个温柔可爱的小丽何以让阿林心理抑郁?

一串串苦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让我站在了小丽这个只见过一面的女人面前。小丽较一年前削瘦了许多,清秀的脸上留露出淡淡的哀怨,在眼角处意境有了细细的皱纹。我无法将导致阿林心理抑郁的凶手和眼前这个每一寸肌肤都在懊悔的女人联系起来。

“如果,我能多陪陪阿林,和他常常去外地旅游,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亲近大自然。多听听他写的新诗,聆听他的创作的体会,分享他在诗的境界中的.喜悦和快乐。多制造一些浪漫的烛光晚餐机会,多吃一些他为我准备的菜肴。”我无法面对小丽,就像我无法面对疯了的阿林一样。在我目睹过众多快餐式的爱情后,我总以为这种为情痴为情傻的男人己经绝迹了。

如果阿林性格不那么内向、内敛,而是豁达开朗大度,理智面对生活中的忧愁,寻找同学倾述感情的烦恼,减轻生活的压力。不要那么处处依赖小丽,而有自己有主见。

如果阿林不将小丽看做自己的所有,固执地把一切都压在感情上,陷进深深的情网之中,不嫩自拔。

如果阿林不那么理想化设计好感情进展的每一场景,每一细节,甚至,涉及到结婚后的一幕一幕,他的心实在是太累了,太脆弱了。

如果一切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把感情经营好,把各方面的关系处理好。

太多的如果可以让阿林依然如故地和我们在“羊不同”喝酒畅谈。

但阿林确实疯了。

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阿林潇洒的身影,正泪流满面地唱张镐哲的“好男人”:心里太多苦太委屈就痛快哭一场,说他对你好,对你疼,眼神中却迷惘,这是怕朋友担心难过才微笑着说谎,或用情太真,早晚分不清真相。

好女人不会让心仪的男人受一点点伤,绝不会象阵风东飘西荡在温柔里流浪,好女人不会让等待的情人心越来越慌,孤孤单单看不见幸福快乐会来的方向。

篇4:阿尼哥简介

阿尼哥

阿尼哥(1244~1306)

元朝工艺家。尼波罗国(今尼泊尔王国)人。出身王族。擅长绘画、塑像、铸造工艺及建筑,构思精巧。中统元年(1260),元世祖忽必烈令国师八思巴在乌思藏(见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营造金塔,征工匠于尼波罗,得八十人。阿尼哥应募领队,时十七岁。八思巴奇其才,令监领这一工程。次年,塔成。八思巴劝他削发出家,收为弟子,携至大都,入觐世祖。世祖命修葺针灸铜人像,像成,关鬲脉络齐备,工匠皆叹服,由此受到重用,办理重要工程事项。至元十年(1273),设诸色人匠总管府,命他任总管,统管十八个四品以下司局。十三年,世祖遣使往尼波罗迎其妻。十五年,诏还俗,令领将作院事,厚加赏赐。阿尼哥先后领建大寺庙九座、塔三座、祠二座、道宫一座;大都、上都各大寺、祠、观塑像多出其手;大都圣寿万安寺(今北京白塔寺)白塔仿自尼波罗塔式,最有名(参见彩图插页第85页)。他精于造像术、泥塑和铜铸,皆称绝艺。前代塑像法传自印度,称汉式造像;阿尼哥传入尼波罗法,号梵式造像,以后逐渐盛行。凡所制作天文仪器、织造图像及其他工艺品,无不精妙。阿尼哥弟子刘元,传其塑像术,名重一时。

篇5:海象阿尼童话故事

海象阿尼童话故事

游泳馆里玩了一天,那个蛮横的小男孩总是抢莎莎的游泳圈,好在妈妈及时赶到,莎莎才没呛到,到家吃完晚饭,已经八点半了。

“等下去睡觉。”

不消妈妈说,莎莎早已困的眼皮直打架。在水里折腾了那么久,不累才怪。

她连自己怎么睡着的都不记得啦。

莎莎被“呼呼”的风声吵醒了。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一只巨大的海螺里。爬出来,穿上鞋子,她看见了海,和海上飘得飞快的,颜色也瞬息万变的云彩。

这可是第一次见到海呢!傍晚,半边天空被夕阳染的红红的,海鸥追着远处的轮船“咿呀咿呀”叫着,“真好看”,她兴奋的跑来跑去,捡起一只只贝壳,学着海鸥的声音大叫。

玩了一会儿沙子,有些厌倦,这海边的风景好生熟悉,莎莎记起来了,这不是客厅墙上挂着的那副画嘛!

“哎呀,这可怎么办哪,从画里走出去,我可不晓得怎么走才好。”

“我应该沿着这个沙滩走,沙滩会不会很短呢?反正那幅画是没有多长的,要是走到尽头了,岂不就是画框啦?我迈不迈得出那个画框?照现在这个比例看,恐怕不大容易,我像是被缩小在这副画里啦。”正在胡思乱想,耳边传来闷雷般的声音:

“是的啊。”

“你是谁?”

莎莎看到了那头附和她的海象。他足足高过莎莎四个头,肥胖的`身躯有三个门框那么大,身穿一件皱巴巴的棒球衫,一双脏兮兮的球鞋踩在脚底下。

“我是海象阿尼。”海象闷闷的说。

“可是!为什么你能听见我的想法?”

“因为我是一只海象。”海象答非所问,声音像一只沉闷的鼓。

“穿棒球衫的海象,还是第一次见到呢,”莎莎打量着眼前这个庞然大物。

海象面无表情地站在她身边,手里拿着半个破损的椰子壳,不停地搓着。

“嗯,他看起来不太高兴呢,不会拿那个椰子壳砸我吧?”莎莎想。

“砸椰子壳是猴子才干的蠢事,海象阿尼是不会这么干的。”那个闷雷般的声音低低地说。

“噫,这家伙能听到一切呢,我得注意点儿,最起码昨天瞒着妈妈吃了两个冰淇淋的事儿就不能让它知道。嗯,那样它会觉得我也很蠢呢,吃了那两个冰淇淋,肚子疼了整整半天!”莎莎捂着嘴巴,盼顾四周。

篇6:阿林-杂文随笔

阿林-杂文随笔

村子很小也很落后,只住着三十户人家。二十九户人家户户礼仪相待,除却对阿林一家。

村长在竞选村干部、村委的时候极其自然地省略了阿林的名字,就像从没出现过这个人。

原因只有一个,因为阿林曾是个惯偷,做过许多错事。

村里在大半年前传得最沸沸扬扬的一件事就是阿林偷邻村便民店的东西。偷的东西价值很小,老板气愤难平,当着众人的面羞辱阿林。同村有人回来说,当时的阿林把头埋得低低的,看不见他的表情。那天,村长甚为恼怒,甚至想把他赶出村子,“他丢了全村人的脸!”村长怒吼着。小小的村子,仿佛被这一声怒喝吓得抖了抖。最终因为有人求情“他老婆孩子都在这,且还有年长的父母,就暂且饶他一次吧。”说话的是村里的长者。村长也动容了,终于同意让他留了下来。

在这件事过去之后,阿林再也没有做过错事。村民在茶饭之余连个话匣子都无法打开,晚间两口子的谈话也少了些许乐趣,甚至在河边洗衣的女人闲聊时,还会有人抱怨“怎么最近都这么太平啊!”她们厌倦了如此没有新意的日子,渴求生活中的刺激。

阿林一家在发生这件事之后,更加低眉顺眼,尤其是阿林,见了同村的人从对面走来,下意识地低着头,匆匆而过。过节请村里先生写副对联时,双手奉上的东西总是最好的。田里谁家农活干不完时,偷偷帮别人干完却不受工钱甚至不告诉别人的还是阿林。

可在有人念叨起阿林的好时,总会有更多的声音响起“那是他欠我们全村人的,他在赎罪”“他自己要去帮我们,我们又没求他,我们还嫌脏呢”“……”于是念他好的人哑口无言。

日子还是要过的,直到有一天。

那天村里老王的宝贝——电动三轮车被锁住了。可是他怎么也找不到钥匙,他又急着去镇上送货,急得焦头烂额。

眼看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都议论纷纷,却又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人群中不断有人出主意,却又都被否定。突然有人说“要不请阿林来帮忙开锁吧,他之前不是做过小偷吗,这点事儿应该难不倒他。”沸腾的人群突然静默了片刻,又有人附和着“要不就叫他来试试吧,死马当作活马医。”村里的一个小伙子跑去找阿林,几乎是半拖着阿林赶过来。

阿林看到村里人这么多,心一惊赶忙想往回跑。不料被同行的小伙死死抓住,人群中不断有人说“帮帮王大爷吧,他很着急呀。”“对呀,你试试看嘛!”阿林似乎有些腼腆,脸有些红。老王拉住阿林的手恳求说“阿林呀,你就帮帮你王大叔吧!”阿林最终同意了,他轻声地说:“有钢丝吗?”话音刚落就看见有人朝里屋跑去,再递钢丝给他。阿林熟练地将钢丝折成一定的`弯度,插入锁孔中,只听见“砰”的一声,锁开了。人群中从开始的欢呼声转为了最后的嘘声。阿林挠了挠头,眼里似乎有泪,无奈地笑了笑,走开了。

不知道老王的货有没有迟送,也不知道人群后来是怎么散的,只知道第二天老王的电动三轮车上又多了一把锁,村里的人的门上也都多了一把锁。

阿林变得更加寡言了,再也不愿与别人多说一句话。村民的饭后话题又多了起来,这次却是关于阿林能解锁的事情。村民又恢复了之前爱说爱笑的快乐,但是阿林却再也回不到从前。

篇7:阿尼帕的故事

“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母爱最真!”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阿尼帕妈妈的颁奖辞。是的,阿尼帕妈妈用自己无言的行动诠释着真爱无价的内涵,让我们看到人性光辉下的道德真情和民族和睦。

时光追溯到1977年10月底,青河县已是大雪纷飞,天寒地冻,阿尼帕的妹妹在医院门口发现了骨瘦如柴、满脸污垢的王淑珍,便把她领到了姐姐阿尼帕家里。从此,王淑珍迈进了一个永远都离不开的家。

刚刚走进屋子,几个孩子都躲得远远的,因为王淑珍不仅衣服又破又脏,而且头上长满了脓疮,没有一根头发,脏脏的头巾下面,还散发出阵阵难闻的气味,乍看上去,整个人没有一处是干净的。“妈妈,那个女孩来了!”听到喊声,阿尼帕走出房间,看到王淑珍这个样子,舐犊之情油然而生,“孩子过来,走过来让我看看!”严重的自卑让王淑珍和这个世界有了距离感,她往前挪了几步,停了下来,怯生生地望着这位大眼睛、长辫子美丽又陌生的女人。阿尼帕赶紧往前走了两步,心疼地一把将她紧紧揽在怀里。就在那个瞬间,王淑珍大哭起来,泪水止不住地往外流。“孩子,别哭、别哭呀。”阿尼帕轻轻地劝慰说。饥饿、疾病、歧视、委屈……年仅11岁的王淑珍都经历了,她一直忍着不哭,可是面对温暖,她的泪水却再也忍不住了!

阿尼帕烧了热水,给王淑珍洗澡、换衣服、做饭。在聊天中,阿尼帕得知,王淑珍是回族,还有三个兄妹,父亲去世后,兄妹四人随母亲改嫁到了继父金学军家,几年后,母亲也撒手人寰,继父患病失去劳动能力,兄妹四人不得不流浪街头。就这样,王淑珍幸运地来到阿尼帕妈妈家。

王淑珍的头疮是阿尼帕最大的一块心病,她带着王淑珍来到县医院,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十分有限,无法根治。一日,她听说县兽医站有个医生能治疗皮癣,病急乱投医,她带着孩子来到兽医站,然而兽医却不肯接诊,理由很简单:给牲畜看病的地方不能给人治病。见兽医站医生不愿给孩子看病,阿尼帕急了:“只要有一点办法,我也不会到兽医站给孩子看病啊!”她拉着兽医的胳膊,眼含泪水,可怜巴巴的望着兽医。经过她再三恳求,兽医答应用一种治疗黄牛癣的药膏抹抹看,并交代治这种病一定要保持头部清洁,天天洗头,天天涂抹药膏。

第一次给王淑珍洗头的情景,阿尼帕至今历历在目:满头的脓疮结了厚厚的一层血痂,厚厚的血痂要一层层揭掉,揭一层流的是脓,再揭一层流的是血……王淑珍疼得脸都变了形。每次换药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每换一次药,阿尼帕都会出一身汗,疼在孩子身上,也疼在娘的心里!就这样,阿尼帕每天坚持给王淑珍洗一次头,换一次药膏,一个月后,王淑珍头皮上长出一层绒毛。按照医生的嘱咐,阿尼帕每周给王淑珍剃一次头,虽然头疮见好,但是王淑珍还是裹着头巾,从来没有勇气照镜子。

半年后的一天,王淑珍帮妈妈做饭,从水井里打了一桶水,摘下头巾擦汗,在弯腰提水的一瞬间,她突然看见水面上自己的倒影,头上已经长出了斑斑块块的黑发,王淑珍飞奔到阿尼帕身边,兴奋地说:“阿姨,你看你看,头发!”说着一头扎进了阿尼帕的怀里:“我能叫你妈妈吗?”阿尼帕慈祥地笑笑说:“我早就把你当女儿看了,这里就是你的家。”

如今人到中年的王淑珍依然留着过膝的长发。她说:“这头长发我一辈子也不愿剪。”

其实,阿尼帕给予她的又何止是一头长发。有一次,阿尼帕回家时带了一条淡绿色的新裙子,在那个年代,孩子们很少穿新衣服,家里的女孩子们见到这样漂亮的新裙子,都十分兴奋,王淑珍也偷偷地看着,却不敢奢望能拥有它。最激动的就是大女儿卡丽曼了,因为在这个家里有条不成文的规定,衣服总是老大穿小了,弟妹接着穿。谁知阿尼帕却把裙子给了王淑珍,在一旁的大女儿顿时很失望,躲在一边偷偷地哭起来,还和妈妈闹起了别扭。

事后,阿尼帕给自己的几个孩子说:“你们从小就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照顾,但是王淑珍不一样,你们不能和她比,她是受过伤害的孩子,我们都要多给她一点关心,等长大以后你们就会明白的。”多年以后,孩子们才真正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至今,那条淡绿色的小裙子还被王淑珍精心收藏着。

一年后,阿尼帕找到王淑珍的哥哥和两个妹妹,把他们也接到了家里。又过了几年,王淑珍的继父金学军去世了,留下了三个孩子:金海、金花和金雪莲,阿尼帕又把这三个孩子也接到了家里抚养。就这样,阿尼帕先后收养了吐尔达洪三兄弟、王淑珍四兄妹、金家三兄妹共十个孩子,加上自己的九个子女,一共十九个孩子。家里的人多了,锅就不够用了,每次吃饭时,盛不了几碗,锅就见底了,为此,阿尼帕专门买了一口直径1.2米的大铁锅,给一家人做饭。一到吃饭的时候,一家20多口人围坐在大锅旁,你一勺、我一碗,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简陋的小屋里充满了温情。

后来,很多老乡家里办喜事,都会找到阿尼帕,借她家里的大锅做抓饭、炖羊肉。人们给这口锅起了两个好听的名字,叫“团圆锅”、“幸福锅”,青河县的各族群众都说,只要用了这口锅,家里就会像阿尼帕家一样团结、和睦、幸福。

从1963年收养吐尔达洪三兄弟到1994年金雪莲出嫁,历经整整三十二年。这三十二年是一段多么漫长的时光,阿尼帕夫妇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抚养成人,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变幻,他们始终没有动摇,也没有放弃。

当有人问阿尼帕,孩子们都是哪个民族的时候,老人却说:“在我家里,没有民族之分,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我们是一家人!”

篇8:阿尼帕的故事

民族,二百多口人,如此庞大的家族堪称“中国之最”,如此和睦的家庭世上稀有。这是青河县一对普通夫妇用爱心支撑的大家庭。

有这样一位母亲:抚养了6个弟妹,生育了9个儿女,收养了10个孤儿。漫漫人生路,她用博大的母爱把这些孩子拉扯成人,成家立业。

半个世纪过去了,这超越亲情、跨越民族的大爱,滋润着儿女们的心田,谱写出一支爱的金曲,在中华大地上传唱。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名叫阿尼帕。

阿尼帕出生在蒙古国,这个名字是父亲取的,意为把人们引到正路上的带头人,而她的一生正如父亲所期盼的那样。

阿尼帕一家身在他乡,心中装的始终是祖国。几经思考,阿尼帕的父母毅然作出了回国的决定。1956年冬,阿尼帕的父母拖儿带女经过长达1个月的艰辛跋涉,历经千难万险,回到祖国,来到了青河县。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大家的日子过得都不容易,但看到他们一家挨饿受冻,周围乡邻你腾一间房,我省一口粮,他给一车柴,帮他们一家先安顿下来。阿尼帕的父母也坚信只要回到了祖国,再大的困难也不怕,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今后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然而好景不长,阿尼帕的父母因病相继去世,留下了阿尼帕和尚未成年的六个弟妹。当时阿尼帕只有19岁,最小的弟弟还不满1岁,阿尼帕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就在这时,勤劳善良的阿比包敞开了爱的胸怀,阿尼帕带着六个弟妹与他组建了家庭。弟妹们要吃、要穿、要上学,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只有阿比包每月45元的工资。三顿变两顿,稠的变稀的,天天如此。那些年,一家人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吃上一顿饱饭。

为了让弟妹们吃上饱饭,阿尼帕春天挖野菜,秋天拾麦粒,冬天捡骨头,有时一碗奶茶,撒一把麦粒就是一顿饭。因为饥饿,阿尼帕得了浮肿,即使是这样,她仍在心里念叨着,我不能倒下,我倒下了,弟妹们吃什么?她强打起精神外出给弟妹们找吃的,有一次晕倒在雪地里,幸亏遇上一位好心人,才幸免葬身于雪野。

为了生计,阿比包起早贪黑,白天在修造厂上班,夜晚精疲力尽地回到家中,顾不上休息,挣扎着到附近的砖窑厂打土块,每一块报酬是1分2厘,每天晚上能打90块,可以挣到1块多钱。

眼看着妻子因为过度操劳,身体每况愈下,为了多挣点钱,阿比包又找了份打铁的工作,每天饿着肚子抡大锤,记不清有多少次,手中的大锤砸伤了自己的脚……

日子过得极其艰难,繁重的劳动让两个大人累得快散架了,可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天真灿烂的笑脸,夫妻俩又鼓起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转眼间,几个弟妹相继到了上学的年龄,因为家里穷,一双鞋年龄相近的几个兄妹轮着穿,妹妹玛丽亚因为鞋子太破,害怕被同学耻笑,总是不愿去上学。每天早上,玛丽亚趴在窗口边,眼巴巴地看着路上那些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们。阿比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他听说有个赶牲畜到乌鲁木齐销售的活,因为太辛苦没有人愿意去,但是能多挣点钱,他毫不犹豫地揽了下来。临走时,阿比包悄悄地对玛丽亚说,姐夫回来时给你买双新鞋。一路上,阿比包风餐露宿,但想着能给妹妹买双新鞋,想着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心里也不觉得苦。但不幸的事发生了,他们遇上了暴风雪,几头迷失方向的牛掉进了冰冷的河里,他奋不顾身地跳进河水里救牛,然而汹涌的河水还是无情地将一头牛冲走了,阿比包还险些丢掉了性命。

当阿比包满身疲惫地回到家中,向家人讲述他一路上的惊险遭遇时,玛丽亚流着泪说,姐夫,我不要新鞋子了,我会好好学习,你再也不要离开我们了!

两个大人要抚养六个弟妹,加上自己的孩子,日子过得实在是太苦、太累。阿尼帕因过度劳累病倒了,这时她的第一个孩子加帕尔才1岁。看到阿比包家的难处,一对哈萨克族夫妇想收养加帕尔。

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谁愿意骨肉分离?但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也能让加帕尔找个好人家活下去,他们反复掂量后,决定把加帕尔送人。

当这对哈萨克族夫妇抱起加帕尔准备出门时,弟妹们全都哭了,冲上前去抱住这对哈萨克族夫妇的腿,哭喊着加帕尔的名字,不让他们走。大妹妹哭着对阿尼帕说,姐姐,我们放学后会早早回家,不再贪玩,帮家里干活,我们每个人少吃一口饭匀给加帕尔。

加帕尔留了下来。也许全家人要面对更大的困难,但是此刻每个人都笑了,这就是浓浓亲情带来的力量和勇气。后来,阿比包和阿尼帕从有限的生活费里面挤出学费让这六个弟妹全部踏进了校门,有的读完初中,有的读完高中,有的上了中专,有的还上了大学,都有不错的归宿。

手足情深,这份深情如温暖的阳光,驱走了寒冷,温暖了心灵。阿比包和阿尼帕用爱心这支七彩画笔,在青格里大草原的画卷上描绘了人世间最美的风景。

篇9:阿尼帕的故事

1962年的冬天,对于哈萨克族吐尔达洪兄弟仨来说,是一个冷入骨髓的冬季,在这个冬天,他们的父亲永远离开了人世。

妈妈加玛勒汗的身体本来就不好,一家之主的离世更是让她一病不起。尽管有邻居阿尼帕抽空来帮他们家洗衣服、做饭、料理家务,但是几个月后,加玛勒汗还是因病去世了,吐尔达洪兄弟仨从此变成了孤儿。

阿尼帕也想过把兄弟仨接回自己家,可自家都经常揭不开锅,这种窘况让她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兄弟仨孤助无援地站在寒风中,袖口飘挂着棉絮的模样总是一遍遍地浮现在她的脑海里。

有一天,阿尼帕在路上碰到了吐尔达洪,他推着用旧木板钉成的小推车正在捡破烂,车上装着捡来的废品。面对阿尼帕关切地询问,吐尔达洪抬起满是污垢的脸说:“阿姨,我们没有吃的了,有时候一天都捡不上一丁点东西,只能饿肚子。”

在那一刹那,阿尼帕作出决定:把可怜的兄弟仨接回家。至于家里,总会有办法的,只要有自己一口吃的,就不会让这三个孩子吃不上饭。

把三个孩子接回家后,生活变得更艰难了。那时,阿尼帕的第二个儿子刚刚出生,因缺少吃的,孩子整天饿得直哭。为补贴家用,阿尼帕生下孩子第六天就去洗羊肠子挣钱,她每天在冰冷的河水里一站就是大半天,手和腿都冻麻木了,腰也酸得直不起来,风湿病就是在那时落下的。

丈夫阿比包是啥活能挣钱,就争着去干啥。即便如此,一家人仍然上顿接不上下顿,就连粗得难以下咽的豌豆面,也不能放开吃。阿尼帕便带着孩子们采挖野菜和苜蕃捏成菜团子,啃着充饥,就连不到一岁的孩子,也只能吃这个。孩子小,吃不惯,一吃就吐,但为了能活下去,只能吃了吐,吐了再吃。

野菜虽能充饥,却刮油水,吃得胃里直泛酸。如果能吃上干馕,就算是改善生活了,可是打一坑馕吃不了几天就没有了,只有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玉米土豆掺着羊杂碎做的抓饭,这就是孩子们最盼望吃到的好饭,孩子们吃得笑逐颜开,而阿尼帕的碗却经常是空的。

极其艰难的生活催生出生存的智慧,为拿到公家不要的羊下水给孩子们补充营养,阿比包又找到一份宰羊的活。他把公家不要的残次羊皮捡回家,大块的用来做被褥,小块的给孩子们做皮袜子、皮手套,一条羊皮被子供全家13口人盖。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几个孩子从小就很懂事。1964年,第三个儿子出生后,阿尼帕每天要操心的事更多了,很少能腾出手来哄他。所幸这是个让人省心的孩子,几乎从不哭闹,小小年纪就跟着大人放羊、捕鱼。

女儿热合曼六岁时,就能帮妈妈做家务了。有一次,她洗碗没留心,把一盆牛奶打翻了。生气加伤心的阿尼帕忍不住举起手打了热合曼,看到女儿背上的红指印,她把女儿搂进怀里,哽咽着说:“孩子,不要怪妈妈,是我们穷啊!”

孩子多,负担重,阿尼帕常常把孩子们冬天穿的棉裤拆了再改成夏天的裤子,衣服总是补了又补。尽管阿尼帕用足了心智想让孩子们穿着体面些,但是却没法满足孩子们每年都有新衣服穿的愿望。

日子过得虽然十分清苦,但夫妻俩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孩子,在他们的呵护下,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

转眼间,吐尔达洪和阿尼帕的妹妹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吐尔达洪与善良的哈萨克族女孩卡迪兰相爱,可女方家人不同意,他们怕卡迪兰嫁过来吃苦受累。

阿尼帕夫妇和妹妹商量着:这个大家庭的困难要一个一个解决。吐尔达洪是男孩子,先把他的新娘接进门再说。

阿尼帕夫妇千方百计为吐尔达洪准备像样的聘礼,一再向卡迪兰的母亲表达诚意:新娘娶进家里,我们会像对待自己亲生女儿一样对待卡迪兰,绝不会让她受一点委屈。

两位老人一次次登门拜访,终于用诚意打动了女方家人。就这样,吐尔达洪如愿娶回了心爱的新娘∩是家里却实在拿不出钱再给妹妹置办嫁妆了,妹妹只能寒酸嫁到婆家。在送别妹妹时,阿尼帕难过得直抹眼泪,想到父母早逝,妹妹跟着自己吃苦受累,到成家的时候,自己这个当姐姐的却没能给她一份像样的陪嫁,心里十分难受。

就这样,他们把弟妹和儿女抚养成人,有的嫁出去、有的娶进来。阿尼帕、阿比包虽然辛苦,但那份苦尽甘来的喜悦始终荡漾在他们心头。

如今吐尔达洪兄弟仨中只有年过六旬的托乎提还健在,每每提起50多年前的事,他仍然十分感动:“那个年代,家家都不富袁妈妈一家八口人,仅爸爸一个月45元的工资生活。当时我们三个男孩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龄,家里一下子添了三张嘴,困难可想而知。妈妈对我们兄弟仨的恩情,你们写在纸上,而我一生都会记在心里。”

是的,在那个极端困苦的年代,是阿尼帕夫妇用爱把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化作对世界的希望,把弱小心灵的惶恐,抚平成面对尘世的从容。

篇10:阿尼帕的故事

◎阿尼帕给王作林操办了婚礼,并给小两口置办了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

◎王作林夫妇下岗了,阿尼帕帮他们开起了羊杂店,还筹钱给他们买车。

◎富裕起来的王作林尽力帮助大家庭中的每个成员。

阿勒泰新闻网讯:(作者 樊琴)阿尼帕对赵春梅说:“闺女,切布过去是孤儿,现在不是了,他现在是我的儿子,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家。”接着,阿尼帕给她介绍这个家庭的成员,讲王作林的身世和经历,并欢迎她加入这个大家庭。赵春梅的心结打开了,她也爱上了这个大家庭。

按照当地的习俗,阿尼帕夫妇给王作林建了新房,给新家添置了家具,给他们置办了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这是当时家庭中时尚的消费品。

热热闹闹的婚礼,全家人都到场了,每个人都在开心地谈论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仿佛苦难不曾降临过,一切都是快乐和美好的。

王作林来到阿尼帕夫妇面前,给他们深深地鞠了一个躬,他眼里含着热泪,感谢阿尼帕妈妈和阿比包爸爸对他的关爱,感谢他们对他不离不弃,感谢他们让他拥有了幸福的生活。望着这对幸福的夫妻,坐在屋子中央的阿尼帕夫妇开心地笑了。

王作林和赵春梅红红火火的日子过了3年,然而水泥厂停产,小两口下岗了。阿尼帕担心小两口的生活,时常打发丈夫阿比包带着生活用品去看他们,还不时给这个小家庭资助点钱。家里就是宰个羊,老两口总要给王作林留一份。

从县城到王作林家有40公里路,没有车,每次阿比包都是骑着马去。为了走近路,他总是沿着山边的小路走,每当听到“哒哒”的马蹄声,王作林夫妇就感到了生活的希望和鼓励。

为了生计,王作林去煤矿当矿工,不久煤矿也倒闭了,他又去搞边贸,结果赔了钱,前前后后折腾了几年,最后把家底全都折腾光了,还背了一身的债务,王作林沮丧地回到了家。

家里早已穷得揭不开锅了,他不在家的时候,一些生活必需品都是赵春梅到商店里赊欠的。她向店主承诺,丈夫一回来就马上还清欠款,谁知道丈夫是回来了,却没带回来钱。人们不再相信她说的话了,也不给他们家赊欠任何东西了。

“孩子又遇到难题了,我们不能看着不管。”阿尼帕对丈夫阿比包说,她想帮助王作林开个小店。

刚开始没有多少本钱,只能干个成本小的,阿比包建议王作林开个羊杂店,卖羊杂碎。羊杂碎收拾起来非常麻烦,羊肚子内脏很难收拾,也很脏。阿尼帕对这活不陌生,早年她就是靠洗这些东西挣钱养家的,为了王作林她又重操旧业。

羊杂店刚开起来,没啥生意,挣钱也少,王作林有些灰心。万事开头难,为了鼓励这两个孩子,每天一大早,阿尼帕夫妇就起来张罗,帮助他们招揽生意。

后来,阿尼帕又召开了家庭会议,把家里的孩子都发动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全家筹集了4000元。王作林自己又凑了些钱买了一辆二手车,起早贪黑地跑起了出租。妻子回到萨尔托海乡承包了30亩地。

夫妻俩苦心经营,旧车换新车,小车换大车,又在家门口开了一家小饭馆,小饭馆经营有方,由小到大。之后,他们又开起了旅社,生意红红火火,现在年收入超过了十万元。走出生活困境的王作林夫妇,每每想到创业时的艰辛,最难忘的是家人的无私帮助。君子知恩图报,如今在这个家里已成为“大款”的王作林,除了孝敬阿尼帕妈妈的养育之恩外,兄妹们有谁遇到困难,他总是慷慨解囊。他说:“妈妈对我们就像对自己的儿女一样,这份爱我们一辈子也报答不完,我一定要尽到一个做儿子的责任,让妈妈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王作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阿奔是阿尼帕妈妈的三儿子,1999年,他在帮助牧民修建暖圈时被倒下来的土墙砸死,留下了3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在石河子上大学,另一个孩子在阿勒泰卫校上学。

王作林对这3个孩子说:“你们只管好好上学,以后由四爸负责你们的生活,有了困难就给四爸打电话。”从此,王作林不仅按时给孩子们寄去生活费和学费,还常常打电话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直到他们完全自立。现在孩子们从外面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四爸王作林家里住上一段时间。

尽管开饭馆很忙,赵春梅到青河县城进货时,王作林都要给阿尼帕妈妈捎上很多东西,并一再叮嘱妻子要先去家里看看。

说起小时候的情景,这个中年汉子总是忍不住流泪。

记得那年,阿比包爸爸的亲戚送给孩子们一双球鞋,王作林和阿奔都能穿,两个人都想要,两个孩子眼巴巴地盯着一双鞋。给谁穿?这让阿尼帕犯了难,但最后还是按“大让小”的规矩做出了决定。

阿奔长王作林一岁,阿尼帕妈妈让他把鞋子让给弟弟穿,阿奔嘴上答应,可是心里很不满。阿奔和王作林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有一天上体育课,王作林发现自己的球鞋不见了,找来找去,发现是阿奔穿走了,兄弟俩当即翻了脸,打了一架,回到家阿尼帕不由分说,狠狠地打了阿奔一顿。

那次“**”之后,王作林悄悄地把那双球鞋塞到了阿奔床下,阿奔又悄悄地退了回来。如今阿奔已经去世了,每当回忆起往事,想到那双球鞋,王作林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痛。

当时,王作林、王淑珍兄妹有了归宿,妹妹王淑英和王淑花依然是两只孤雁,阿尼帕又让王淑珍把王淑英和王淑花接到了家里。

王淑英走进了阿比包爸爸和阿尼帕妈妈的家,老两口也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热孜亚”,意为“春天”。有了父母之爱的王淑英找到了生命的春天,不再无依无靠,她有了希望。

王淑英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她的嗓音非常好,会唱许多歌,她还常常编不同的曲调给大家唱。每晚睡觉前,她把姐妹们的衣服绑在腰间,把自己装扮成演员,站在床头快乐地唱着跳着,姐妹们笑着拍着巴掌。在这个家里,王淑英感觉到了久违的快乐。

王淑英做梦也没有想到,她的一生和阿尼帕妈妈连在了一起,命运让她和这个家庭紧紧相依。

王淑英在这个家住了下来,她和哥哥姐姐们一样,爱上了这个大家庭,她青春的美好时光都是在这个大家庭中度过的。

家里只有两间土平房,床铺很紧张。十几个岁数差不多的孩子睡在一张大炕上,男孩睡一边,女孩睡一边。炕上铺上麦草,然后铺上床单,再盖上一条破旧的大毯子。

艰苦的日子并没有磨灭孩子们的天真活泼,他们一起上山打柴,一起打草。两个人抬一桶水,边玩边走,走一路,洒一路,进家时只剩下了半桶水。

海象阿尼童话故事

电影《真爱》观后感

六年级散文 :六月100字

阿尼帕的故事

向善的快乐作文800字

电影《非狐外传》优秀观后感

仁慈的小偷阅读答案

小班家长会活动反思

列宁的故事教学设计

《两生》读后感

阿尼林的意思, 阿尼林的解释
《阿尼林的意思, 阿尼林的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阿尼林的意思, 阿尼林的解释(集锦10篇)】相关文章: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读后感350字2023-03-23

迪莫成长日记2022-08-11

写种瓜的作文2023-12-20

误解的800字作文2023-02-12

《种瓜得豆》教案2022-05-06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2022-10-20

摄影比赛的获奖感言2023-03-21

给老外邀请函2023-05-01

上海单位住房公积金账户信息变更2022-11-05

一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2022-12-1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