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帕的故事(精选6篇)由网友“rtyh”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阿尼帕的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阿尼帕的故事
“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母爱最真!”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阿尼帕妈妈的颁奖辞。是的,阿尼帕妈妈用自己无言的行动诠释着真爱无价的内涵,让我们看到人性光辉下的道德真情和民族和睦。
时光追溯到1977年10月底,青河县已是大雪纷飞,天寒地冻,阿尼帕的妹妹在医院门口发现了骨瘦如柴、满脸污垢的王淑珍,便把她领到了姐姐阿尼帕家里。从此,王淑珍迈进了一个永远都离不开的家。
刚刚走进屋子,几个孩子都躲得远远的,因为王淑珍不仅衣服又破又脏,而且头上长满了脓疮,没有一根头发,脏脏的头巾下面,还散发出阵阵难闻的气味,乍看上去,整个人没有一处是干净的。“妈妈,那个女孩来了!”听到喊声,阿尼帕走出房间,看到王淑珍这个样子,舐犊之情油然而生,“孩子过来,走过来让我看看!”严重的自卑让王淑珍和这个世界有了距离感,她往前挪了几步,停了下来,怯生生地望着这位大眼睛、长辫子美丽又陌生的女人。阿尼帕赶紧往前走了两步,心疼地一把将她紧紧揽在怀里。就在那个瞬间,王淑珍大哭起来,泪水止不住地往外流。“孩子,别哭、别哭呀。”阿尼帕轻轻地劝慰说。饥饿、疾病、歧视、委屈……年仅11岁的王淑珍都经历了,她一直忍着不哭,可是面对温暖,她的泪水却再也忍不住了!
阿尼帕烧了热水,给王淑珍洗澡、换衣服、做饭。在聊天中,阿尼帕得知,王淑珍是回族,还有三个兄妹,父亲去世后,兄妹四人随母亲改嫁到了继父金学军家,几年后,母亲也撒手人寰,继父患病失去劳动能力,兄妹四人不得不流浪街头。就这样,王淑珍幸运地来到阿尼帕妈妈家。
王淑珍的头疮是阿尼帕最大的一块心病,她带着王淑珍来到县医院,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十分有限,无法根治。一日,她听说县兽医站有个医生能治疗皮癣,病急乱投医,她带着孩子来到兽医站,然而兽医却不肯接诊,理由很简单:给牲畜看病的地方不能给人治病。见兽医站医生不愿给孩子看病,阿尼帕急了:“只要有一点办法,我也不会到兽医站给孩子看病啊!”她拉着兽医的胳膊,眼含泪水,可怜巴巴的望着兽医。经过她再三恳求,兽医答应用一种治疗黄牛癣的药膏抹抹看,并交代治这种病一定要保持头部清洁,天天洗头,天天涂抹药膏。
第一次给王淑珍洗头的情景,阿尼帕至今历历在目:满头的脓疮结了厚厚的一层血痂,厚厚的血痂要一层层揭掉,揭一层流的是脓,再揭一层流的是血……王淑珍疼得脸都变了形。每次换药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每换一次药,阿尼帕都会出一身汗,疼在孩子身上,也疼在娘的心里!就这样,阿尼帕每天坚持给王淑珍洗一次头,换一次药膏,一个月后,王淑珍头皮上长出一层绒毛。按照医生的嘱咐,阿尼帕每周给王淑珍剃一次头,虽然头疮见好,但是王淑珍还是裹着头巾,从来没有勇气照镜子。
半年后的一天,王淑珍帮妈妈做饭,从水井里打了一桶水,摘下头巾擦汗,在弯腰提水的一瞬间,她突然看见水面上自己的倒影,头上已经长出了斑斑块块的黑发,王淑珍飞奔到阿尼帕身边,兴奋地说:“阿姨,你看你看,头发!”说着一头扎进了阿尼帕的怀里:“我能叫你妈妈吗?”阿尼帕慈祥地笑笑说:“我早就把你当女儿看了,这里就是你的家。”
如今人到中年的王淑珍依然留着过膝的长发。她说:“这头长发我一辈子也不愿剪。”
其实,阿尼帕给予她的又何止是一头长发。有一次,阿尼帕回家时带了一条淡绿色的新裙子,在那个年代,孩子们很少穿新衣服,家里的女孩子们见到这样漂亮的新裙子,都十分兴奋,王淑珍也偷偷地看着,却不敢奢望能拥有它。最激动的就是大女儿卡丽曼了,因为在这个家里有条不成文的规定,衣服总是老大穿小了,弟妹接着穿。谁知阿尼帕却把裙子给了王淑珍,在一旁的大女儿顿时很失望,躲在一边偷偷地哭起来,还和妈妈闹起了别扭。
事后,阿尼帕给自己的几个孩子说:“你们从小就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照顾,但是王淑珍不一样,你们不能和她比,她是受过伤害的孩子,我们都要多给她一点关心,等长大以后你们就会明白的。”多年以后,孩子们才真正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至今,那条淡绿色的小裙子还被王淑珍精心收藏着。
一年后,阿尼帕找到王淑珍的哥哥和两个妹妹,把他们也接到了家里。又过了几年,王淑珍的继父金学军去世了,留下了三个孩子:金海、金花和金雪莲,阿尼帕又把这三个孩子也接到了家里抚养。就这样,阿尼帕先后收养了吐尔达洪三兄弟、王淑珍四兄妹、金家三兄妹共十个孩子,加上自己的九个子女,一共十九个孩子。家里的人多了,锅就不够用了,每次吃饭时,盛不了几碗,锅就见底了,为此,阿尼帕专门买了一口直径1.2米的大铁锅,给一家人做饭。一到吃饭的时候,一家20多口人围坐在大锅旁,你一勺、我一碗,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简陋的小屋里充满了温情。
后来,很多老乡家里办喜事,都会找到阿尼帕,借她家里的大锅做抓饭、炖羊肉。人们给这口锅起了两个好听的名字,叫“团圆锅”、“幸福锅”,青河县的各族群众都说,只要用了这口锅,家里就会像阿尼帕家一样团结、和睦、幸福。
从1963年收养吐尔达洪三兄弟到1994年金雪莲出嫁,历经整整三十二年。这三十二年是一段多么漫长的时光,阿尼帕夫妇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抚养成人,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变幻,他们始终没有动摇,也没有放弃。
当有人问阿尼帕,孩子们都是哪个民族的时候,老人却说:“在我家里,没有民族之分,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我们是一家人!”
篇2:阿尼帕的故事
民族,二百多口人,如此庞大的家族堪称“中国之最”,如此和睦的家庭世上稀有。这是青河县一对普通夫妇用爱心支撑的大家庭。
有这样一位母亲:抚养了6个弟妹,生育了9个儿女,收养了10个孤儿。漫漫人生路,她用博大的母爱把这些孩子拉扯成人,成家立业。
半个世纪过去了,这超越亲情、跨越民族的大爱,滋润着儿女们的心田,谱写出一支爱的金曲,在中华大地上传唱。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名叫阿尼帕。
阿尼帕出生在蒙古国,这个名字是父亲取的,意为把人们引到正路上的带头人,而她的一生正如父亲所期盼的那样。
阿尼帕一家身在他乡,心中装的始终是祖国。几经思考,阿尼帕的父母毅然作出了回国的决定。1956年冬,阿尼帕的父母拖儿带女经过长达1个月的艰辛跋涉,历经千难万险,回到祖国,来到了青河县。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大家的日子过得都不容易,但看到他们一家挨饿受冻,周围乡邻你腾一间房,我省一口粮,他给一车柴,帮他们一家先安顿下来。阿尼帕的父母也坚信只要回到了祖国,再大的困难也不怕,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今后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然而好景不长,阿尼帕的父母因病相继去世,留下了阿尼帕和尚未成年的六个弟妹。当时阿尼帕只有19岁,最小的弟弟还不满1岁,阿尼帕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就在这时,勤劳善良的阿比包敞开了爱的胸怀,阿尼帕带着六个弟妹与他组建了家庭。弟妹们要吃、要穿、要上学,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只有阿比包每月45元的工资。三顿变两顿,稠的变稀的,天天如此。那些年,一家人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吃上一顿饱饭。
为了让弟妹们吃上饱饭,阿尼帕春天挖野菜,秋天拾麦粒,冬天捡骨头,有时一碗奶茶,撒一把麦粒就是一顿饭。因为饥饿,阿尼帕得了浮肿,即使是这样,她仍在心里念叨着,我不能倒下,我倒下了,弟妹们吃什么?她强打起精神外出给弟妹们找吃的,有一次晕倒在雪地里,幸亏遇上一位好心人,才幸免葬身于雪野。
为了生计,阿比包起早贪黑,白天在修造厂上班,夜晚精疲力尽地回到家中,顾不上休息,挣扎着到附近的砖窑厂打土块,每一块报酬是1分2厘,每天晚上能打90块,可以挣到1块多钱。
眼看着妻子因为过度操劳,身体每况愈下,为了多挣点钱,阿比包又找了份打铁的工作,每天饿着肚子抡大锤,记不清有多少次,手中的大锤砸伤了自己的脚……
日子过得极其艰难,繁重的劳动让两个大人累得快散架了,可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天真灿烂的笑脸,夫妻俩又鼓起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转眼间,几个弟妹相继到了上学的年龄,因为家里穷,一双鞋年龄相近的几个兄妹轮着穿,妹妹玛丽亚因为鞋子太破,害怕被同学耻笑,总是不愿去上学。每天早上,玛丽亚趴在窗口边,眼巴巴地看着路上那些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们。阿比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他听说有个赶牲畜到乌鲁木齐销售的活,因为太辛苦没有人愿意去,但是能多挣点钱,他毫不犹豫地揽了下来。临走时,阿比包悄悄地对玛丽亚说,姐夫回来时给你买双新鞋。一路上,阿比包风餐露宿,但想着能给妹妹买双新鞋,想着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心里也不觉得苦。但不幸的事发生了,他们遇上了暴风雪,几头迷失方向的牛掉进了冰冷的河里,他奋不顾身地跳进河水里救牛,然而汹涌的河水还是无情地将一头牛冲走了,阿比包还险些丢掉了性命。
当阿比包满身疲惫地回到家中,向家人讲述他一路上的惊险遭遇时,玛丽亚流着泪说,姐夫,我不要新鞋子了,我会好好学习,你再也不要离开我们了!
两个大人要抚养六个弟妹,加上自己的孩子,日子过得实在是太苦、太累。阿尼帕因过度劳累病倒了,这时她的第一个孩子加帕尔才1岁。看到阿比包家的难处,一对哈萨克族夫妇想收养加帕尔。
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谁愿意骨肉分离?但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也能让加帕尔找个好人家活下去,他们反复掂量后,决定把加帕尔送人。
当这对哈萨克族夫妇抱起加帕尔准备出门时,弟妹们全都哭了,冲上前去抱住这对哈萨克族夫妇的腿,哭喊着加帕尔的名字,不让他们走。大妹妹哭着对阿尼帕说,姐姐,我们放学后会早早回家,不再贪玩,帮家里干活,我们每个人少吃一口饭匀给加帕尔。
加帕尔留了下来。也许全家人要面对更大的困难,但是此刻每个人都笑了,这就是浓浓亲情带来的力量和勇气。后来,阿比包和阿尼帕从有限的生活费里面挤出学费让这六个弟妹全部踏进了校门,有的读完初中,有的读完高中,有的上了中专,有的还上了大学,都有不错的归宿。
手足情深,这份深情如温暖的阳光,驱走了寒冷,温暖了心灵。阿比包和阿尼帕用爱心这支七彩画笔,在青格里大草原的画卷上描绘了人世间最美的风景。
篇3:阿尼帕的故事
1962年的冬天,对于哈萨克族吐尔达洪兄弟仨来说,是一个冷入骨髓的冬季,在这个冬天,他们的父亲永远离开了人世。
妈妈加玛勒汗的身体本来就不好,一家之主的离世更是让她一病不起。尽管有邻居阿尼帕抽空来帮他们家洗衣服、做饭、料理家务,但是几个月后,加玛勒汗还是因病去世了,吐尔达洪兄弟仨从此变成了孤儿。
阿尼帕也想过把兄弟仨接回自己家,可自家都经常揭不开锅,这种窘况让她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兄弟仨孤助无援地站在寒风中,袖口飘挂着棉絮的模样总是一遍遍地浮现在她的脑海里。
有一天,阿尼帕在路上碰到了吐尔达洪,他推着用旧木板钉成的小推车正在捡破烂,车上装着捡来的废品。面对阿尼帕关切地询问,吐尔达洪抬起满是污垢的脸说:“阿姨,我们没有吃的了,有时候一天都捡不上一丁点东西,只能饿肚子。”
在那一刹那,阿尼帕作出决定:把可怜的兄弟仨接回家。至于家里,总会有办法的,只要有自己一口吃的,就不会让这三个孩子吃不上饭。
把三个孩子接回家后,生活变得更艰难了。那时,阿尼帕的第二个儿子刚刚出生,因缺少吃的,孩子整天饿得直哭。为补贴家用,阿尼帕生下孩子第六天就去洗羊肠子挣钱,她每天在冰冷的河水里一站就是大半天,手和腿都冻麻木了,腰也酸得直不起来,风湿病就是在那时落下的。
丈夫阿比包是啥活能挣钱,就争着去干啥。即便如此,一家人仍然上顿接不上下顿,就连粗得难以下咽的豌豆面,也不能放开吃。阿尼帕便带着孩子们采挖野菜和苜蕃捏成菜团子,啃着充饥,就连不到一岁的孩子,也只能吃这个。孩子小,吃不惯,一吃就吐,但为了能活下去,只能吃了吐,吐了再吃。
野菜虽能充饥,却刮油水,吃得胃里直泛酸。如果能吃上干馕,就算是改善生活了,可是打一坑馕吃不了几天就没有了,只有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玉米土豆掺着羊杂碎做的抓饭,这就是孩子们最盼望吃到的好饭,孩子们吃得笑逐颜开,而阿尼帕的碗却经常是空的。
极其艰难的生活催生出生存的智慧,为拿到公家不要的羊下水给孩子们补充营养,阿比包又找到一份宰羊的活。他把公家不要的残次羊皮捡回家,大块的用来做被褥,小块的给孩子们做皮袜子、皮手套,一条羊皮被子供全家13口人盖。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几个孩子从小就很懂事。1964年,第三个儿子出生后,阿尼帕每天要操心的事更多了,很少能腾出手来哄他。所幸这是个让人省心的孩子,几乎从不哭闹,小小年纪就跟着大人放羊、捕鱼。
女儿热合曼六岁时,就能帮妈妈做家务了。有一次,她洗碗没留心,把一盆牛奶打翻了。生气加伤心的阿尼帕忍不住举起手打了热合曼,看到女儿背上的红指印,她把女儿搂进怀里,哽咽着说:“孩子,不要怪妈妈,是我们穷啊!”
孩子多,负担重,阿尼帕常常把孩子们冬天穿的棉裤拆了再改成夏天的裤子,衣服总是补了又补。尽管阿尼帕用足了心智想让孩子们穿着体面些,但是却没法满足孩子们每年都有新衣服穿的愿望。
日子过得虽然十分清苦,但夫妻俩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孩子,在他们的呵护下,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
转眼间,吐尔达洪和阿尼帕的妹妹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吐尔达洪与善良的哈萨克族女孩卡迪兰相爱,可女方家人不同意,他们怕卡迪兰嫁过来吃苦受累。
阿尼帕夫妇和妹妹商量着:这个大家庭的困难要一个一个解决。吐尔达洪是男孩子,先把他的新娘接进门再说。
阿尼帕夫妇千方百计为吐尔达洪准备像样的聘礼,一再向卡迪兰的母亲表达诚意:新娘娶进家里,我们会像对待自己亲生女儿一样对待卡迪兰,绝不会让她受一点委屈。
两位老人一次次登门拜访,终于用诚意打动了女方家人。就这样,吐尔达洪如愿娶回了心爱的新娘∩是家里却实在拿不出钱再给妹妹置办嫁妆了,妹妹只能寒酸嫁到婆家。在送别妹妹时,阿尼帕难过得直抹眼泪,想到父母早逝,妹妹跟着自己吃苦受累,到成家的时候,自己这个当姐姐的却没能给她一份像样的陪嫁,心里十分难受。
就这样,他们把弟妹和儿女抚养成人,有的嫁出去、有的娶进来。阿尼帕、阿比包虽然辛苦,但那份苦尽甘来的喜悦始终荡漾在他们心头。
如今吐尔达洪兄弟仨中只有年过六旬的托乎提还健在,每每提起50多年前的事,他仍然十分感动:“那个年代,家家都不富袁妈妈一家八口人,仅爸爸一个月45元的工资生活。当时我们三个男孩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龄,家里一下子添了三张嘴,困难可想而知。妈妈对我们兄弟仨的恩情,你们写在纸上,而我一生都会记在心里。”
是的,在那个极端困苦的年代,是阿尼帕夫妇用爱把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化作对世界的希望,把弱小心灵的惶恐,抚平成面对尘世的从容。
篇4:阿尼帕的故事
◎阿尼帕给王作林操办了婚礼,并给小两口置办了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
◎王作林夫妇下岗了,阿尼帕帮他们开起了羊杂店,还筹钱给他们买车。
◎富裕起来的王作林尽力帮助大家庭中的每个成员。
阿勒泰新闻网讯:(作者 樊琴)阿尼帕对赵春梅说:“闺女,切布过去是孤儿,现在不是了,他现在是我的儿子,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家。”接着,阿尼帕给她介绍这个家庭的成员,讲王作林的身世和经历,并欢迎她加入这个大家庭。赵春梅的心结打开了,她也爱上了这个大家庭。
按照当地的习俗,阿尼帕夫妇给王作林建了新房,给新家添置了家具,给他们置办了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这是当时家庭中时尚的消费品。
热热闹闹的婚礼,全家人都到场了,每个人都在开心地谈论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仿佛苦难不曾降临过,一切都是快乐和美好的。
王作林来到阿尼帕夫妇面前,给他们深深地鞠了一个躬,他眼里含着热泪,感谢阿尼帕妈妈和阿比包爸爸对他的关爱,感谢他们对他不离不弃,感谢他们让他拥有了幸福的生活。望着这对幸福的夫妻,坐在屋子中央的阿尼帕夫妇开心地笑了。
王作林和赵春梅红红火火的日子过了3年,然而水泥厂停产,小两口下岗了。阿尼帕担心小两口的生活,时常打发丈夫阿比包带着生活用品去看他们,还不时给这个小家庭资助点钱。家里就是宰个羊,老两口总要给王作林留一份。
从县城到王作林家有40公里路,没有车,每次阿比包都是骑着马去。为了走近路,他总是沿着山边的小路走,每当听到“哒哒”的马蹄声,王作林夫妇就感到了生活的希望和鼓励。
为了生计,王作林去煤矿当矿工,不久煤矿也倒闭了,他又去搞边贸,结果赔了钱,前前后后折腾了几年,最后把家底全都折腾光了,还背了一身的债务,王作林沮丧地回到了家。
家里早已穷得揭不开锅了,他不在家的时候,一些生活必需品都是赵春梅到商店里赊欠的。她向店主承诺,丈夫一回来就马上还清欠款,谁知道丈夫是回来了,却没带回来钱。人们不再相信她说的话了,也不给他们家赊欠任何东西了。
“孩子又遇到难题了,我们不能看着不管。”阿尼帕对丈夫阿比包说,她想帮助王作林开个小店。
刚开始没有多少本钱,只能干个成本小的,阿比包建议王作林开个羊杂店,卖羊杂碎。羊杂碎收拾起来非常麻烦,羊肚子内脏很难收拾,也很脏。阿尼帕对这活不陌生,早年她就是靠洗这些东西挣钱养家的,为了王作林她又重操旧业。
羊杂店刚开起来,没啥生意,挣钱也少,王作林有些灰心。万事开头难,为了鼓励这两个孩子,每天一大早,阿尼帕夫妇就起来张罗,帮助他们招揽生意。
后来,阿尼帕又召开了家庭会议,把家里的孩子都发动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全家筹集了4000元。王作林自己又凑了些钱买了一辆二手车,起早贪黑地跑起了出租。妻子回到萨尔托海乡承包了30亩地。
夫妻俩苦心经营,旧车换新车,小车换大车,又在家门口开了一家小饭馆,小饭馆经营有方,由小到大。之后,他们又开起了旅社,生意红红火火,现在年收入超过了十万元。走出生活困境的王作林夫妇,每每想到创业时的艰辛,最难忘的是家人的无私帮助。君子知恩图报,如今在这个家里已成为“大款”的王作林,除了孝敬阿尼帕妈妈的养育之恩外,兄妹们有谁遇到困难,他总是慷慨解囊。他说:“妈妈对我们就像对自己的儿女一样,这份爱我们一辈子也报答不完,我一定要尽到一个做儿子的责任,让妈妈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王作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阿奔是阿尼帕妈妈的三儿子,,他在帮助牧民修建暖圈时被倒下来的土墙砸死,留下了3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在石河子上大学,另一个孩子在阿勒泰卫校上学。
王作林对这3个孩子说:“你们只管好好上学,以后由四爸负责你们的生活,有了困难就给四爸打电话。”从此,王作林不仅按时给孩子们寄去生活费和学费,还常常打电话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直到他们完全自立。现在孩子们从外面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四爸王作林家里住上一段时间。
尽管开饭馆很忙,赵春梅到青河县城进货时,王作林都要给阿尼帕妈妈捎上很多东西,并一再叮嘱妻子要先去家里看看。
说起小时候的情景,这个中年汉子总是忍不住流泪。
记得那年,阿比包爸爸的亲戚送给孩子们一双球鞋,王作林和阿奔都能穿,两个人都想要,两个孩子眼巴巴地盯着一双鞋。给谁穿?这让阿尼帕犯了难,但最后还是按“大让小”的规矩做出了决定。
阿奔长王作林一岁,阿尼帕妈妈让他把鞋子让给弟弟穿,阿奔嘴上答应,可是心里很不满。阿奔和王作林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有一天上体育课,王作林发现自己的球鞋不见了,找来找去,发现是阿奔穿走了,兄弟俩当即翻了脸,打了一架,回到家阿尼帕不由分说,狠狠地打了阿奔一顿。
那次“**”之后,王作林悄悄地把那双球鞋塞到了阿奔床下,阿奔又悄悄地退了回来。如今阿奔已经去世了,每当回忆起往事,想到那双球鞋,王作林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痛。
当时,王作林、王淑珍兄妹有了归宿,妹妹王淑英和王淑花依然是两只孤雁,阿尼帕又让王淑珍把王淑英和王淑花接到了家里。
王淑英走进了阿比包爸爸和阿尼帕妈妈的家,老两口也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热孜亚”,意为“春天”。有了父母之爱的王淑英找到了生命的春天,不再无依无靠,她有了希望。
王淑英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她的嗓音非常好,会唱许多歌,她还常常编不同的曲调给大家唱。每晚睡觉前,她把姐妹们的衣服绑在腰间,把自己装扮成演员,站在床头快乐地唱着跳着,姐妹们笑着拍着巴掌。在这个家里,王淑英感觉到了久违的快乐。
王淑英做梦也没有想到,她的一生和阿尼帕妈妈连在了一起,命运让她和这个家庭紧紧相依。
王淑英在这个家住了下来,她和哥哥姐姐们一样,爱上了这个大家庭,她青春的美好时光都是在这个大家庭中度过的。
家里只有两间土平房,床铺很紧张。十几个岁数差不多的孩子睡在一张大炕上,男孩睡一边,女孩睡一边。炕上铺上麦草,然后铺上床单,再盖上一条破旧的大毯子。
艰苦的日子并没有磨灭孩子们的天真活泼,他们一起上山打柴,一起打草。两个人抬一桶水,边玩边走,走一路,洒一路,进家时只剩下了半桶水。
篇5:海象阿尼童话故事
海象阿尼童话故事
游泳馆里玩了一天,那个蛮横的小男孩总是抢莎莎的游泳圈,好在妈妈及时赶到,莎莎才没呛到,到家吃完晚饭,已经八点半了。
“等下去睡觉。”
不消妈妈说,莎莎早已困的眼皮直打架。在水里折腾了那么久,不累才怪。
她连自己怎么睡着的都不记得啦。
莎莎被“呼呼”的风声吵醒了。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一只巨大的海螺里。爬出来,穿上鞋子,她看见了海,和海上飘得飞快的,颜色也瞬息万变的云彩。
这可是第一次见到海呢!傍晚,半边天空被夕阳染的红红的,海鸥追着远处的轮船“咿呀咿呀”叫着,“真好看”,她兴奋的跑来跑去,捡起一只只贝壳,学着海鸥的声音大叫。
玩了一会儿沙子,有些厌倦,这海边的风景好生熟悉,莎莎记起来了,这不是客厅墙上挂着的那副画嘛!
“哎呀,这可怎么办哪,从画里走出去,我可不晓得怎么走才好。”
“我应该沿着这个沙滩走,沙滩会不会很短呢?反正那幅画是没有多长的,要是走到尽头了,岂不就是画框啦?我迈不迈得出那个画框?照现在这个比例看,恐怕不大容易,我像是被缩小在这副画里啦。”正在胡思乱想,耳边传来闷雷般的声音:
“是的啊。”
“你是谁?”
莎莎看到了那头附和她的海象。他足足高过莎莎四个头,肥胖的`身躯有三个门框那么大,身穿一件皱巴巴的棒球衫,一双脏兮兮的球鞋踩在脚底下。
“我是海象阿尼。”海象闷闷的说。
“可是!为什么你能听见我的想法?”
“因为我是一只海象。”海象答非所问,声音像一只沉闷的鼓。
“穿棒球衫的海象,还是第一次见到呢,”莎莎打量着眼前这个庞然大物。
海象面无表情地站在她身边,手里拿着半个破损的椰子壳,不停地搓着。
“嗯,他看起来不太高兴呢,不会拿那个椰子壳砸我吧?”莎莎想。
“砸椰子壳是猴子才干的蠢事,海象阿尼是不会这么干的。”那个闷雷般的声音低低地说。
“噫,这家伙能听到一切呢,我得注意点儿,最起码昨天瞒着妈妈吃了两个冰淇淋的事儿就不能让它知道。嗯,那样它会觉得我也很蠢呢,吃了那两个冰淇淋,肚子疼了整整半天!”莎莎捂着嘴巴,盼顾四周。
篇6:莫迪利阿尼名人故事
莫迪利阿尼名人故事
姓名:莫迪利阿尼
出生地:意大利沃尔纳
生卒年:1884-1920年
历史评价
意大利杰出画家,巴黎画派立体主义代表人物。
莫迪利阿尼生于利沃尔纳,逝于巴黎。他的母亲是一位破产的银行家遗孀,很早便预感到儿子的天职,并且从不与之作对。她让他看了伊比里亚半岛上所有的博物馆,送他进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的美术学院习画。最后,年轻人于1907年来到巴黎。他有着贵族的美貌,不过已为肺结核所啮。他古怪,犬儒,无志向,却又不乏脉脉温情。于是,他很快便成为蒙马特奇特青年中最不安分的一个。
他在蒙马特住了六年,沉默寡言,游手好闲,不断地更换住所,在酒馆间晃荡。不过,他也参加美学论争,画素描,搞雕塑和涂抹油画。他参加了的讨论会,是在图卢兹·劳特累克常去的那些地方,他高大而单薄的身影很引人注意,因为那时,他正喜爱劳特累克的作品。这位大资产者的儿子有些人道的表现,他喜爱卑贱者,同情生活中的贫苦人,这些都由他的行动和作品,以及选择的模特儿:看门人的女儿,孱弱的儿童,平民的女孩……表现出来。他和其他许多画家一样,发现了(1909年)塞尚。他还和雕塑家布朗库西是好友,后者使他看到了黑人雕塑,从此对于他的绘画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和布朗库西的接触之中,他感到自己也有雕刻石头的愿望。于是他作了一尊雕像,不过没有完成。事实上,他的雕塑的确没有他的绘画高明。
1913年,莫迪利阿尼离开了蒙马特高地,来到蒙巴纳斯,徘徊于不安和醉意之中。这个游荡的可怜人挥霍着自己的天分和金钱。不过,他也确实从未有过足够生存的钱。他几个生丁一张地卖着用惊人的肯定手法画出的美妙素描,几个法郎一张地卖着他作的肖像和人体。人们经常看到他在园亭酒店或穹顶酒店里,用尖细流畅的线条画着肖像,毫不在乎地把它们送给碰到的模特儿,换上杯酒,一饮而尽。他在约瑟夫一巴拉路基斯林画室作过画,苏丁和帕斯森都是他的朋友。
相关链接
巴黎画派
人们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一些外国年轻画家组成的团体称为巴黎画派。这些画家是出于同样的需要,由于意气相投而聚首巴黎的。从此,这一称呼便有了引申含意,也有了使人混淆不清的危险。巴黎画派,实际上是指:一个意大利人,一个保加利亚人,一个俄国人,一个波兰人,一个立陶宛人。
他就像一块漂流物,从一家咖啡馆漂到另一家咖啡馆,从一间阁楼搬到另一间阁楼,有时会碰到一个避难所或一个怜悯人的'灵魂。英国女诗人贝阿特丽丝·哈斯丁帮助了他一段时间,然后,又收留了他,拿出自己的生活所需,使他得以继续画着为日后博物馆和收藏家竞相争购的人物和人体。
他结识了一位名叫扎娜·埃布戴尔娜的年轻姑娘,和她结了婚并有了一个孩子。这个不安定的人终于该定居下来,至少该有一点安静了吧!但是没有。他被烧痛耗尽,被肺痨击垮,进了一家医院,并于1920年1月25日,在36岁上,嗫嚅着最后的一句话:“亲爱的,亲爱的,意大利!”离开了人世。在安德·萨尔蒙和基斯林为他组织相当轰动的葬礼之日,他的妻子从六层楼上跳下,摔死在人行道上。
莫迪利阿尼不会被当作当代绘画的一位创始者,但他找到了一种既是图像,又是装饰的风格,一种总的说来相当有限,但对他已经足够,并且不容辩驳地作用于观众的语言。这种曲线,涡形,延伸,这种温柔中的严峻,敏捷中的颟顸,模糊中的朴实,符合现代精神要求的意大利主义,被严正拯救出来的样式主义,以及包括在一种说不出的单纯和贵族持重之中的表现主义,这些就是人们欣赏莫迪利阿尼而不希望他有模仿者的原因。
——传世佳言——
人是用一只眼睛看世界,另一只眼睛看自己。
美……,也有痛苦的职责,这些职责无疑创造了对心灵的最美好的表达方式。
★ 海象阿尼童话故事
★ 大爱无疆的作文
★ 大爱无疆初二作文
【阿尼帕的故事(精选6篇)】相关文章:
大班洗手帕活动反思2022-12-16
六年级散文 :六月100字2022-08-10
漂亮的手帕小班水粉画教案2023-04-15
小班家长会活动反思2023-07-21
小班音乐活动洗手帕教案2023-02-19
电影《非狐外传》优秀观后感2023-02-07
大班案例:由幼儿洗手帕想到的……2022-05-06
蠢熊吉帕的故事2023-03-12
感人的真实的爱情故事2022-09-13
列宁的故事教学设计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