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更漏子罗椅,更漏子的意思,更漏子赏析

时间:2023-07-11 08:22:0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更漏子,更漏子罗椅,更漏子的意思,更漏子赏析(通用9篇)由网友“mistleto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更漏子,更漏子罗椅,更漏子的意思,更漏子赏析,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更漏子,更漏子罗椅,更漏子的意思,更漏子赏析

篇1:更漏子

更漏子,此调有两体,四十六字者始于温庭筠,唐宋词最多。《尊前集》注:大石调。又属商调。一百四字者,止杜安世词,无别首可录。 比较著名的有《更漏子・玉炉香》、《更漏子・柳丝长》等。

目录词牌简介词牌来源词牌格律典范词作收缩展开词牌简介

《更漏子》,词牌名。又名《付金钗》《独倚楼》《翻翠袖》《无漏子》。见《花间集》录唐温庭筠词。《尊前集》注“大石调”,《黄钟商》 又注“商调”(夷则商)。《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词律》卷四,《词谱》卷六列此词。 词体主要有三:一体即温庭筠“玉炉香”词,双调四十六字,前片六句两仄韵,两平韵;后片六句三仄韵,两平韵。仄韵平韵依次递转,不同部错韵。一体即韦庄“钟鼓寒”,词,字数,句度均与温词略同,唯换头句不用韵。一体列宋杜安世“遥远途程”词,双调,一百零四字,上、下片各十句,五平韵。其词独列一体,与四十六字体迥异。三体中,以四十六字体为正体。该体的作法是:起为三字对句,而平仄互异。第三句为六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第四、五句换平韵,亦为三字对句。第六句五字,第一字宜仄。第三字宜平。后半起句即用韵,第二句不用对偶。第三句以下,均与前同。

词牌来源

唐人称夜间为“更漏”,杜甫《江边新乐诗》:“余光隐更漏,况乃露华浓。”许浑《韶州驿楼》诗:“主人不醉下楼去,月在南轩更漏长。”此调创于晚唐,而温飞卿最擅其词。《苕溪渔隐丛话》:“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花间集》可见矣;《更漏子》一词尤佳。其词云:‘玉炉香,红蜡泪。’”飞卿传者有两首,而所咏又俱本意,调名创作,或即为温飞卿本人耳。毛氏《填词名解》亦云:“唐温庭筠做《秋思词》,中咏‘更漏’,后以名词。”

词牌格律

【定格对照词】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玉炉香(句)红烛泪(仄韵)偏照画堂秋思(韵)眉翠薄(句)鬓云残(平韵)夜长衾枕寒(韵) ◎ ⊙○ ⊙◎● ⊙●◎○○● ⊙◎● ●○○ ◎○⊙●○ 梧桐树(换仄韵)三更雨(韵)不道离情正苦(韵)一叶叶(句)一声声(换平韵)空阶滴到明(韵) ○⊙● ⊙⊙● ◎●⊙○◎● ◎◎● ●○○ ⊙○◎●○ 说明:“○”标平声,“●”标仄声,“⊙”标应平可仄、“◎”标应仄可平。 此调以温、韦二词为正体,唐人多宗温词,宋人多宗韦词。其余押韵异同,或有减字,皆变格也。 后段第二句,牛峤词“寸肠结”,寸字仄声;第四句冯延巳词“星移后”,移字平声。 1

典范词作

.【唐】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2.【唐】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3.【唐】毛文锡《更漏子・春叶阑》 4.【晚唐】温庭筠《更漏子・金雀钗》 5.【宋】张先《更漏子・锦筵红》 6.【宋】晏几道《更漏子・柳丝长》 7.【宋】赵长卿《更漏子・烛消红》 8.【明】王夫之《更漏子・斜月横》 9.【唐】温庭筠《更漏子星斗稀》 赏析 更漏子 玉炉香(一作烟),红蜡(一作烛)泪,偏照(一作对)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一作来)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一作心)正(一作最)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冰若《栩庄漫记》曰:“飞卿此词,自是集中之冠。”此词在温词中确为很有分量的一个。正如唐圭璋先生所评述的那样:“此首写离情,浓淡相间,上片浓丽,下片疏淡。”(《唐宋词简释》)上阕是温词惯常写法:华堂锦室与美丽的思妇的组合。前三句写室内,炉烟袅袅着,蜡烛滴着红泪,照着秋意满堂,本来就难成眠的人儿,被这明暗不定的烛光搅得更加愁肠百结。“偏”字,突显出一种物情与人情的乖离。后三句掉转笔头写女主人公,“薄”,“残”,是主人公辗转难眠情状的具体写照,下一句的“长”“寒”正是紧扣这儿而来,这三句,以视觉、知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不厌其烦地强化着主人公的难眠,针脚很是细密。 下阕一改上阕的.繁言缛句,直下淋漓快笔,情语景语有机融为一体。“人烟寒(一作空)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x北楼》)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清初《广群芳谱・木谱六・桐》)梧桐在华夏文学长河中带着浓厚的衰飒秋意,它紧扣着上阕的“秋思”。“不道离情正苦”,直抒情语,点明上阕后三句之因,并将“秋思”具体指向于别后的苦恋。末三句,从听觉写“三更雨”。“滴到明”,主人公听了一夜的雨声,定是整夜未成眠,可见离情之深,夜雨不像是落在梧桐叶上,倒更像是滴滴砸碎在人的心里,这比起“惊塞雁,起城乌”来,可以说是已经愁肠万断了。宋人聂胜琼“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鹧鸪天・别情》)便是此末三句的遗响。“叶叶”“声声”的叠用,把“长”“苦”从声音的角度具象化,作者以叠字的方式将声音拉长,从而实现雨声由夜至晓的绵延。[南朝]梁・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有这样一句诗:“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正与此词境状相似,笔者私意,词人或许自觉不自觉地化用了这个诗句。 清代谭献对此词的下阕评道:“似直下语,正从‘夜长’逗出,亦书家‘无垂不缩’之法。”(《清人选评词集三种・谭评词辨(卷一)》)评得不甚明了。俞平伯先生解释为:“后半首写得很直,而一夜无眠却终未说破,依然含蓄;谭意或者如此罢。”(《唐宋词选释》)而陈廷焯却不看好下阕的直语,“不知‘梧桐树’数语,用笔较快,而意味无上二章之厚。”(《白雨斋词话》卷一)但他在早些时候的《云韶集》卷一中又有这么一句;“遣词凄艳,是飞卿本色。结三句开北宋先声。”“开北宋先声”确是很有先见的,惜其没有展开进一步的论述,没头没脑地搁置这么一句就天不管了。清人谢章铤对此词亦是很有一番见地;“温尉词当看其清真,不当看其繁缛。……‘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语弥淡,情弥苦,非奇丽为佳矣。”(《赌棋山庄词话》卷八)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黄升《酹江月・夜凉》:“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夜雨意象不断出现于历代文人笔下,具有了一种文化性质。在这个文化阵容里,温庭筠这首《更漏子》将离情别绪添入其内涵当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篇2:温庭筠——《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

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

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

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垂,

梦长君不知。

【作者】: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注释】:

(一题李煜作)

迢递:远远传来。

画屏:有画的屏风。

香雾:香炉里喷出来的烟雾。

谢家:西晋谢安的家族。这里泛指仕宦人家。

红烛背:指烛光熄灭。

梦君君不知:又作“梦长君不知”。

【赏析】

这首词描写古代仕女的离情。上段写更漏报晓的情景,下段述夜来怀念远人的梦思。先以柳丝春雨,花外漏声,写晓色迷朦的气象。再写居室禽鸟为之惊动的情景。不独城乌塞雁,即画上鹧鸪,似亦被惊起。这种化呆为活、假物言人的写法,实即指人亦闻声而动。夜来怀人,写薰香独坐之无聊,灭烛就寝之入梦。通首柔情缱绻,色彩鲜明。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花间集》可见矣。《更漏子》一首尤佳。

胡元任云:庭筠工于造语,极为奇丽,此词尤佳。

《花间集评注》引尤侗云:飞卿《玉楼春》、《更漏子》,最为擅长之作。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更漏子》与《菩萨蛮》同意。“梦长君不知”即

《菩萨蛮》之“心事竟谁知”、“此情谁得知”也。前半词意以鸟为喻,即引起后半之意。塞雁、城乌,俱为惊起,而画屏上之鹧鸪,仍漠然无知,犹帘垂烛背,耐尽凄凉,而君不知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惊塞雁”三句,此言苦者自苦,乐者自乐。

篇3:温庭筠——《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作者】: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注释】:

此首写离情,浓淡相间,上片浓丽,下片疏淡。通篇自画至夜,自夜至晓。其境弥幽,其情弥苦。上片,起三句写境,女三句写入。画堂之内,惟有炉香、蜡泪相对,何等凄寂。迨至夜长衾寒之时,更愁损矣。眉薄鬓残,可见展转反侧、思极无眠之况。下片,承夜长夹,单写梧桐夜雨,一气直下,语浅情深。宋人句云:“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从此脱胎,然无上文之浓丽相配,故不如此词之深厚。

《唐宋词简释》 唐圭璋

篇4:更漏子 温庭筠

更漏子·柳丝长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注释】

1、更漏:古人用铜壶滴漏来计时,将一夜分为五更。

2、子:曲子的简称。

3、漏声:指报更报点之声。

4、迢递(tiáo dì):遥远。

5、塞雁:北雁,春来北飞。

6、城乌:城头上的乌鸦。

7、画屏:有图饰品的屏风,为女主人公居室中的摆设。

8、金鹧鸪(zhè gū):金线绣成的鹧鸪,可能绣在屏风上,也可能是绣在衣服上的。

9、薄:通“迫”,逼来。

10、惆怅(chóu chàng):失意、烦恼。

【译文】

柳丝柔长春雨霏霏,花丛外漏声不断传向远方。塞雁向南归去令人惊心,杂乱的城鸟寻觅着栖巢,望着画屏上对对金鹧鸪令人格外伤感。

薄薄的香雾透入帘幕之中,美丽的楼阁池榭啊再无人一起观赏。绣帘低垂独自背着垂泪的红色蜡烛,长梦不断远方亲人啊可知道我的衷肠?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抒写女子春夜相思愁苦的春怨词。词的上片写女子春夜难眠的情状。作者由景写起,以动寓静。柳丝亦如情丝,细雨亦湿心田,如此长夜,思妇本已难眠,却偏偏总有更漏之声不绝。“惊”“起”雁、乌,更惊起独守空房的相思女子。寂寞中听更漏声,仿佛石破天惊,甚至连画屏上的鸟都已被惊起,女子的朦胧情态一扫而空,惆怅更重。上片写景似乎单纯,但处处都可见情,“惊”“起”的气氛笼罩全片,为下片的.叙写情怀做了极好的铺垫。

篇5:更漏子 温庭筠

更漏子·玉炉香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注释】

⑴更漏子:词牌名。它类似渊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小夜曲》,歌唱的是午夜情事。

⑵画堂:华丽的内室。

⑶鬓(bìn)云:鬓发如云。

⑷衾(qīn):被子。

⑸梧桐:落叶乔木,古人以为是凤凰栖止之木。

⑹不道:不管、不理会的意思。

【译文】

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赏析】

这首词通首写画堂人的“秋思”“离情”,上阕的意境,在《花间集》中颇常见,下阕的写法则独辟蹊径。陈廷焯说“梧桐树”数语,用笔较快,而意味无上文章之厚。其实,“用笔快”如果一泻千里,言尽意止,固然不好;但这里并非如此。谭献说“梧桐树”以下似直下语,正从“夜长”逗出,亦书家“无垂不缩”之法。书法中的所谓“垂”,指竖笔;在作竖笔时,最后须往上逆缩一下,使字体不失其气势。比之于词,即是看似直率,纵笔而下,但须顿挫深厚,跌宕而有情致,似直而实纡也。《更漏子》下阕,写梧桐夜语,正有此特色。这里直接写雨声,间接写思妇,亦是“夜长衾枕寒”的进一步说明;但整夜不眠却仍用暗示,始终未曾点破,这就是直致中有含蓄之处。所以说此词深得书家 “无垂不缩”之法,即是指它“直说”中仍适当地配合以“含蓄”,否则便会使人有一览无余、索然寡味之感了。宋人聂胜琼《鹧鸪天·别情》词有句云:“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当是从此词脱胎而来,写得语浅情深;但全词并不像此词上下片浓淡相间,又缺乏转折变化,相较之下,韵味亦是略逊一筹。

篇6: 更漏子.清晨

更漏子.清晨

细雨斜,

北风寒,

分别已有两天。

夜难寐,

人不见,

离别心未宽。

携手处,

今谁在?

飘零独自徘徊。

犹未尽,

缱绻意,

梦中难寻觅。

篇7:更漏子,更漏子罗椅,更漏子的意思,更漏子赏析

更漏子,更漏子罗椅,更漏子的意思,更漏子赏析 -诗词大全

更漏子

作者:罗椅  朝代:宋  体裁:词   晚潮生,凉月细。一抹远山无蒂。收越棹,起吴樯。人间何限忙。石头城,西北角。杳杳天低鹘落。浑不似,此波光。清歌催夕阳。

篇8:《更漏子·秋》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张淑芳

原文:

墨痕香,红蜡泪。点点愁人离思。桐叶落,蓼花残。雁声天外寒。

五云岭,九溪坞。待到秋来更苦。风淅淅,水淙淙。不教蓬径通。

赏析

张淑芳,宋朝女词人。《西湖志余》记载:”张淑芳,贾似道妾,南宋临安(今杭州市)人,西湖樵家女,姿容美丽,能诗善词”。

清朝文人徐士銮编辑的《宋艳》书中,有引自《西湖志余》的记载:“(张淑芳)木棉之后,自度为尼,结庵九溪,栽花种竹以老,罕有知者。”

另据《续比丘尼传》中记载:“张淑芳,西湖樵家女。理宗选妃日,贾似道匿为已妾,木绵之后,自度为尼,罕有知者。今五云山下,九溪坞内,尚有尼庵。

张淑芳保留下来的作品并不多,《历代词话》、《全宋词》、《词苑萃来编》、《词苑丛谈》以及《本事词》的书中,分别收录了她的三首词。

而这是一首写于秋季的,悲秋思乡之作。

红蜡泪,一作灯下泪。词中”桐叶落,蓼花残”,是化用冯延巳《芳草渡》词中的:“梧桐落,蓼花秋。烟初冷,雨才收。”

作者的笔法熟练,构思巧妙。借助红烛泪、桐叶落、蓼花残、雁声叫、风声寒、流水远这一系列低沉而压抑的气氛,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烘托出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哀怨之情。

秋天,本就是一个令人愁浓思重的季节,更何况她孤苦在这寂静的黄昏。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空气中散发着纸上残留着的淡淡墨迹香气。蜡烛像是猜透了她的心思,滴着眼泪也在替她难过。梧桐叶在窗前凌乱地飞舞,白日里篱外的那些鲜艳的`红蓼花,此时也一定该凋零了吧?

嘎——嘎,天空传来几声凄恻清越的雁叫,刺破了寂静的夜空,也叫碎了她的心。

真没想到在九溪坞这片世外桃源,到了秋季,居然也是显得如此的冷清。听秋风瑟瑟,闻溪水淙淙。蓬蒿满径之地,无人问津。

通往家乡的路在何方?这多愁寂寞的季节里,又有谁能告诉她有关春的消息?

作者简介

张淑芳

张淑芳,南宋末期人。西湖樵家女也。宋理宗选宫嫔时,以色美,为贾似道所匿,宠之专房。淑芳知贾必败,预营别业於五云山下九溪坞。贾南迁日,削友为尼,人罕知者。张善小词,今存词三首,收录于《古今词话。词话》卷上。

篇9: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更漏子·玉炉香》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全词从室内到室外,从视觉到听觉,从实到虚,构成一种浓郁的愁境。上阕辞采密丽,下阕疏淡流畅,一密一疏,一浓一淡,情感变化发展自然。

更漏子·玉炉香

作者: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更漏子》赏析

温庭筠共写过六首内容相仿的《更漏子》。这首《更漏子》,借“更漏”夜景咏妇女相思情事,词从夜晚写到天明。

开头三个字,表面看是景语,不像后来李清照《醉花阴·重阳》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含有以炉烟袅袅来表示愁思无限的意思。次句“红蜡泪”就不同了:夜间燃烛,用以照明,但多了一个“泪”字,便含有了人的感情。说“玉炉”,既见其精美,又见其色洁;“红蜡”则透出色泽的艳丽而撩人情思,而闺中的寂寞也隐隐流露出来了。“画堂”,写居室之美,与“玉炉”、“红蜡”相映衬。这句紧承上句,说红蜡所映照是画堂中人的秋思。“秋思”,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深藏于人心中的情愫,红蜡是不能“照”到的',可是作者却执拗地强调“偏照”。“偏照”者,非照不可也。这一来,将室内的华美陈设与人的感情,巧妙地联系起来了。此刻,在这美丽的画堂中,冷清寂静,只有玉炉之香,红蜡之泪,与女主人公相伴,不管它们是有意、无意,但在她看来,却是“偏照”。至此,是蜡在流泪,抑或人在流泪,浑融一体,更反衬女主人公的“秋思”之深。概言之,第一句主要是衬景,二句景中含情,三句感情色彩强烈,女主人公的愁肠百结,呼之而出了。陈匪石云:“词固言情之作,然但以情言,薄矣。必须融情入景,由景见情。”(《旧时月色斋词谭》)这里“融情入景”是逐步深入的,至“偏照”始喷涌而出。

“眉翠薄,鬓云残”,两句写人。以翠黛描眉,见其眉之美。鬓云,是形容美发如云,可知其人之美。但紧接着用了一个“薄”字,一个“残”字,景况便完全不同了。“薄”字形容眉黛褪色,“残”字描绘鬓发不整。这两个字反映出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情态,不仅写外貌,也同时写出了她内心难言的苦闷。“夜长衾枕寒”,继续写思妇独处无眠的感受,它不仅点明了时间:长夜漫漫;写出了人的感觉:衾枕生寒,如李清照怀念外出丈夫时的“半夜凉初透”。由此可知上面的一切景物,都是夜长不寐之人目之所见,身之所感。这些景物如粒粒珍珠,用“秋思”这条线把它们串了起来。

上阕写画堂中人所见,下阕从室内转到室外,写人的所闻。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之苦没有人可以理解。它与“偏照画堂秋思”呼应,可见“秋思”即是离情。下面再作具体描述:“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潇潇秋雨不理会闺中少妇深夜怀人的苦情,只管让雨珠洒在一张张梧桐叶上,滴落在窗外的石阶上,一直滴到天明,还没有休止。秋雨连绵不停,正如她的离情连绵无尽。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由玉炉生香、红蜡滴泪的傍晚,到闻“三更雨”,再看“滴到明”,女主人公的彻夜不眠,当然更非“一个愁字了得”了。

这首词通首写画堂人的“秋思”“离情”,上阕的意境,在《花间集》中颇常见,下阕的写法则独辟蹊径。陈廷焯说“梧桐树”数语,用笔较快,而意味无上文章之厚。其实,“用笔快”如果一泻千里,言尽意止,固然不好;但这里并非如此。谭献说“梧桐树”以下似直下语,正从“夜长”逗出,亦书家“无垂不缩”之法。书法中的所谓“垂”,指竖笔;在作竖笔时,最后须往上逆缩一下,使字体不失其气势。比之于词,即是看似直率,纵笔而下,但须顿挫深厚,跌宕而有情致,似直而实纡也。《更漏子》下阕,写梧桐夜语,正有此特色。这里直接写雨声,间接写思妇,亦是“夜长衾枕寒”的进一步说明;但整夜不眠却仍用暗示,始终未曾点破,这就是直致中有含蓄之处。所以说此词深得书家 “无垂不缩”之法,即是指它“直说”中仍适当地配合以“含蓄”,否则便会使人有一览无余、索然寡味之感了。宋人聂胜琼《鹧鸪天·别情》词有句云:“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当是从此词脱胎而来,写得语浅情深;但全词并不像此词上下片浓淡相间,又缺乏转折变化,相较之下,韵味亦是略逊一筹。

译文

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更漏子,更漏子晏殊,更漏子的意思,更漏子赏析

《更漏子·秋》赏析

更漏子,更漏子石孝友,更漏子的意思,更漏子赏析

无漏子 秋霁,无漏子 秋霁丘处机,无漏子 秋霁的意思,无漏子 秋霁赏析

温庭筠《更漏子》阅读题

王夫之《更漏子·本意》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温庭筠《更漏子·金雀钗》

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更漏子·春夜阑》阅读答案及全词简析

清平乐·候蛩凄断原文、翻译及赏析

更漏子,更漏子罗椅,更漏子的意思,更漏子赏析
《更漏子,更漏子罗椅,更漏子的意思,更漏子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更漏子,更漏子罗椅,更漏子的意思,更漏子赏析(通用9篇)】相关文章: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赏析2023-02-19

秋天的诗词清平乐·候蛩凄断2022-05-06

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译文及赏析2023-02-10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2023-03-25

声声慢,声声慢姜特立,声声慢的意思,声声慢赏析2023-10-23

水仙子·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3-02

稀心情随笔2022-05-25

梦仙谣,梦仙谣祝元膺,梦仙谣的意思,梦仙谣赏析2022-10-22

声声慢赏析2022-11-05

《声声慢》原文202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