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妇婴医院无线多媒体通信应用案例

时间:2023-07-13 12:51:4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沈阳妇婴医院无线多媒体通信应用案例(整理9篇)由网友“colorful小北”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沈阳妇婴医院无线多媒体通信应用案例,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沈阳妇婴医院无线多媒体通信应用案例

篇1:沈阳妇婴医院无线多媒体通信应用案例

在对传统医疗行业信息化水平做调研的时候,我们却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由于医护经常移动性办公,当我们拨打其固定电话时,却发现往往无人接听;当需要参加会诊时,医生却发现自己忙碌得抽不开身。

上述情况说明了医院通信的重要性。而实际上,虽然一般的医护人员,时常对不便的通信环境发出抱怨,但大多数人对这种制约已习以为常。

国内一些较大的医院已认识到在信息化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打造“无线医院”的想法DD通过使用无线技术改善医院的通信办公环境,提高医院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例如推进WiFi无线基站、无线语音系统、无线医疗工作站等应用平台的建设。

客户需求分析

沈阳市妇婴医院是沈阳市唯一一所历史悠久、规模较大、设备齐全的以妇产科为主的大专科、小综合结构形式的专科医院。医院在辽沈地区具有较高声誉,随着医疗建设水平的发展,医院已从单纯的产科医院发展成为今日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妇产科医院。为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医院对信息管理应用尤为重视,并不断提升自身的软硬件医疗服务水平,致力于打造一个先进、高效的信息管理应用环境。

通过对无线应用价值的了解,医院决心打破目前传统有线办公模式的束缚,希望捷思锐能帮助医院加快信息化水平的改造。

捷思锐了解到,医院在实现全WiFi网的覆盖后,产生将现有的语音通信系统彻底改造为无线语音通信方式的想法,并有如下需求:

1.在医护适应电脑的无线移动办公之后,相比之下,传统有线座机带来的不便愈加突显,医院需要语音通信的信息化改造。目前医院拥有无线和有线两套通信系统,为避免麻烦,医院只想使用一套通信系统。

2.移动通信给医护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性。医院希望内部的通信终端也具有移动性,符合移动性办公的特点,同时,移动通信终端的使用范围要限定在医院范围之内。

3.希望医院直线间内部的通信费用可以节省,实现医院内部通信的全免费,

4.作为网络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希望可能实现电话会议、IVR交互、电话录音等方便通信的交流和沟通。

无线多媒体通信解决方案

与沈阳妇婴医院沟通后,捷思锐提供了如下无线多媒体通信解决方案,以满足医院的信息化改造的需求。

在已有的无线网络的基础上,捷思锐为医院建立一个基于IP交换的无线语音系统,医院使用这套系统就可以将以前的有线系统彻底替换掉。

这套语音系统以MCS1000为核心语音交换设备,同时配备了由捷思锐自主研发的GA90网关设备(配带E1卡)。通过E1线路连接到电信运营商,作为连接MCS1000与公共电话网(PSTN)的中间设备。同时,在一期项目终端将部署200部WiFi手机供医护人员使用,通过无线网络平台,移动终端与MCS1000形成对接传输语音。

拓扑图如下:

该解决方案可为医院实现如下功能,不仅为医院人员提供便利地移动通信、丰富的应用功能,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电话费用,提高了医院信息管理水平:

无线办公电话网络:MCS多媒体通信系统提升办公效率并降低办公通讯成本,构建无线的办公电话网络。MCS1000可对应1000个移动终端,为每一部WiFi手机配备分机号码,并保留原有的总机号码。I

免费的内部无线通讯:使医院内部的统一通讯变为现实,医护人员使用Wi-Fi手机可进行内部协同工作、急诊呼叫等等,同时内部所有的语音通信都是免费的。

多方电话会议:可随时随地召开远程多人电话会议,在无线移动环境下,召开电话会议会更加方便,操作也更简捷、方便。开会人员无需到场,只用使用WiFi手机,便可及时与多方做沟通与讨论。为医生提高会议效率,节省办公时间,在办公室即可完成对病例的讨论,做出准确的治疗方案。

可编程 IVR :可在总机上自主设置上下班、节假日或 24小时工作时间的语音交互,可以针对不同时间执行不同的流程。当患者来电咨询时,无需人工帮助即可快捷、清晰的指导患者语音操作。

备份录音服务:可在MCS服务器上设置录音功能,这种纯软件的录音方式,摆脱以往录音服务器对硬件的高要求。当患者来电咨询时或者内部通信时,都可随时灵活设置需要录音的用户。必要时存储录音,可对医院的通讯工作进行备份,以便不时之需。

篇2:无线网络技术应用案例解析(三)

前文我们介绍了相关的工业艺术基础,以及无线网络技术应用中的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可参见《无线网络技术应用案例分析(一)》,《无线网络技术应用案例分析(二)》),接下来我们介绍的是无线网络单元的构造,

3.无线网络单元

(1)设置无线客户端(EC)18台,在每台小车上安装一个,通过以太网线与150PLC连接。无线客户端具有漫游功能,根据信号强弱自动选择离它最近的无线接入点通信,这样车载150PLC就可以保持很好地与地面ILC350主PLC数据通信了。

(2)设置无线接入点(AP)2台。经测试实际用1个无线接入点就可以满足系统通信需求,最终采用了两个无线接入点的方案,一方面是考虑到其中任一台出现故障,另一个仍然可以确保网络正常运行,起到热备的作用,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采用两个无线接入点可以实现无线客户端漫游通信,两个无线接入点都正常时,不管小车运行到哪个位置无线客户端都能保持与无线接入点的通信距离,保证获得非常好的通信质量。现场无线接入点和无线客户端以及设置如(《无线网络技术应用案例分析(二)》),图5)、(图6)所示。

4.滑触线单元

滑触线单元包括新制的8根滑触线系统(5根动力、3根控制),采用多路供电,均衡补偿;新集电器具有双向作用,既做输出又做输入,柔性化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滑触线的通信能力。当无线网络系统出现故障时,新滑触线系统可摘除故障回路进入应急模式,利用3根控制滑触线保证小车在网络异常情况下可以有条件的运行。

新系统特点

1.一致性的电气产品

PLC和无线产品都采用了菲尼克斯电气的产品,一致性、兼容性好,结构紧凑,空间最小化。

2.无线网络技术应用带来了直接好处

(1)安装简单方便,免除了硬线连接所需的排线施工和校验的工作,大幅度降低了现场施工的工作量,最大限度地缩短了现场改造周期,

(2)根本消除了滑触线联络方式易产生的抖动、干扰和丢失等弊端,特别是解决了滑触线方式信号传输量限制的根本问题,实现了系统信息的全采集,提高了可靠性和稳定性,也给操作和维护带来了方便。

(3)提供了系统无线接入点,解决了以往自行小车车载系统与地面连接的问题。在对车载系统进行调试、参数变更、故障检查和维护时无须采用以往空中操作或线控随行方式,可以在无线系统覆盖区域内的任意位置通过无线客户端(如笔记本电脑)对系统全部被控点进行操作和监控。

(4)系统界面全开放,调试简单方便,节省了开发和调试时间。

3.柔性程度高,扩展容易

将来要想增加车组,控制系统只需增加一套车载控制单元和一台无线客户端即可。

4.安全保障系统

通过对滑触线的创新改造,我们开发了一套安全保障系统,即使无线出现故障,新滑触线系统也能保障生产线的不停线运行。

5.定位识别系统十分先进

先进的定位识别系统无机械磨损,无需参考点,绝对位置测量,实时检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小车的智能化。

结语

此项目现已改造完成,并达到了提升产能的目标,目前项目已通过了预验收。无线网络技术应用从调试开始到现在一直表现相当稳定,是此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此项目证明了菲尼克斯电气的无线网络通信可靠,应用在环行自行小车自动控制系统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性价比很高。在国内,无线网络技术应用于在涂装自行小车输送系统中,特别是滑动距离比较远、范围比较广且车组数量多的环行自行小车改造项目中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篇3:无线网络技术应用案例解析(一)

在无线网络技术应用广泛的现在,各大企业,工厂等地方都采用了无线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化,更少人员可以管理更多的设备和事物,节约了资源,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同时提高了效率,

无线网络技术应用于底漆生产线自动化输送系统(环行自行小车)改造中的过程,系统改造后不但柔性程度高而且有极高的智能性。

由于市场需求的提升,江淮汽车制造厂原有部分生产系统已不能满足产能的提升需求:涂装底漆生产线存在瓶颈工位,受工艺时间的限制,节拍时间长;底漆生产线采用分段供电的控制方式,所有的动作都由地面主控PLC完成,技术比较落后,柔性差,扩充很难;老系统已使用了,部分设备出现老化,故障率很高,维护十分困难。 但是原有的工艺槽体还是存在提升潜力的,槽体空间比较大,能够放入两台车体进行工艺处理。通过对原生产线瓶颈工位进行双工位改造和增加自行小车车组,可以消除瓶颈,但是使用原有控制系统是很难实现的,势必要进行改造升级。

此次江淮汽车制造厂底漆生产线的改造,实际上就是底漆生产线自动化输送系统(环行自行小车)的改造,

最终达到的产能目标,改造后单排、一排半车型工艺节拍为210s(原来为280s),产能提高近30%;双班日产量达到300台(原来为200台左右)。

工艺介绍

在介绍无线网络技术应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项工艺。汽车涂装底漆生产线(又称“前处理和电泳生产线”)主要由工艺槽体系统和自动化输送系统组成。它是汽车涂装的第一道关键工序,底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序工艺,而底漆生产线的输送机构的自动化程度及好坏又直接影响涂装的质量和效率。

底漆生产线共有11个工艺槽体,依次是:预脱脂、脱脂、第一水洗、表调、磷化、第二水洗、去离子水洗、电泳、UF超滤水洗、超滤水洗和去离子水洗。第一个槽体到最后一个槽体距离约100m,另外还有上线点、下线点和积放段,整个环行滑触线全长约218m。

底漆生产线动作过程是:上线点将焊装车间焊好的白车身装好在吊具上,吊具升到位后自行小车带着吊具依次进入上述槽体进行工艺处理,然后从下线点将电泳好的车身从吊具中取下,空吊具升到位后,小车继续运行,经过积放区重新回到上线点进入下一循环。

无线网络技术应用解决方案的产生

尽管底漆生产线动作过程比较简单,但我们是在仍生产使用的老线基础上进行改造,而且改造时间很短(10天左右),风险很大。我们的方案规划始终围绕着:确保可靠性,减少现场施工量,减少编程调试时间,并且实现全信息采集的出发点进行。

篇4:无线Mesh技术在应急通信领域的应用

应急通信组网中都需要现场无线网络中互联的网络节点包括几台移动车辆和几队独立的人员组成,车辆和人员均搭载无线网络节点,车辆、人员以及小组之间均需要实时的互联互通,

本文以实际需求为例,说明传输信息方式和业务类型。

表1-1 现场网络及通信系统传输信息

系统功能

(1)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建立现场的正常通信链路;

(2)在3GHz以下频段干扰的情况下,建立现场正常的通信链路;

(3)保证无线通信的顺畅和传输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完成所需图像和语音的传输交换。

系统技术指标

(1)各个车载MESH模块和便携MESH模块的位置基本确定后,从设备加电到系统中的网络节点组网成功的时间不超过4分钟

(2)每个人员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之间的实时传输带宽不小于6M

(3)在视距可见的情况下,车载MESH模块的覆盖范围不小于1000米,便携MESH模块的覆盖范围不小于300米

(4)便携MESH模块10跳之后,传输带宽不小于6M

(5)便携MESH模块10跳之后,网络延时不超过200ms

(6)便携MESH模块配合独立的供电设备(电池),MESH模块和电池应该是一个统一、闭合的结构整体

(7)对于系统不同的应用模式,各个MESH 模块可以灵活适应,不需要人工分析、配置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回传方式

应急通信网络是利用Mesh网状网技术,将车辆之间以及车辆和人员之间形成可移动、自组织的应急通信网络。然后,通过任意一辆车辆将Mesh应急网络的信息回传到指挥中心。

如何将车队的视频、语音和数据信息做实时回传是应急通信的主要挑战,

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的方式:

(1). 光纤

采用有线网络方式,将任意一台车辆与就近的光纤网络相连,从而将Mesh应急网络信息回传到指挥中心

(2). 卫星

在其中一台车辆安装卫星发射接收设备

(3). 无线回传方式

该方式充分利用无线Mesh网络特性,在城区主要高层楼宇每2-5公里架设固定基站对城区内的车辆提供无线连接,固定基站之间采用无线Mesh协议通信,并且最终回传到控制中心。

如下图所示:当车辆驶入事发现场后,负责无线回传的车辆与就近的固定基站将与就近的固定基站互联,从而实现整个队伍的信息回传。

平面型网络

图3-1平面型网络部署图

其中,现场的场地范围在半径500米的区域范围之内,各个车辆和人员之间的相对位置比较随机,可能出现任意情况。因此,要求无线网络系统布设灵活,没有边缘点。车辆和人员之间形成网状拓扑结构,无线通信不受相互位置变化的影响。

立体型网络

人员在现场监视和信号采集时,往往需要进行立体式的移动,例如:地铁或者高层楼宇的深入。如图所示,地铁里的人员将现场图像通过Mesh网络多跳动方式无线传输到地面上的车辆。

图3-2 立体型网络部署图

移动型网络

在现场环境下,为了能够进行有效的布防,车辆之间会相互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车辆之间仍然需要保持必要通信。利用现场Mesh网络的移动性解决此问题,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并采用全向天线的情况下,在有效通讯范围内,网络可在时速120公里/小时的高速移动状态下达到6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如图所示,车辆在移动中将现场图像通过Mesh网络传输到后方。网站www.strixsystems.com.cn

图3-3 移动型网络部署图

邮箱:rick.su@strixsytems.com

篇5:多媒体通信技术在应急指挥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多媒体通信技术在应急指挥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各行各业应用的不断深入,地理信息系统需要与各种各样格式和内容的.多媒体信息相结合,为应用部门的用户提供以空间位置为载体,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管理和调度的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功能.本文主要以应急指挥地理信息系统为例,从系统总体结构上介绍如何把种类繁多的多媒体信息数据与空间数据相结合,如何对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组织入库,利用Microsoft Windows CE for Visual C/C++工具研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电子地图子系统、PDA应急事件信息录入软件;以及如何在Internet或Intranet网络上对多媒体信息进行调度发布等多媒体通信技术.

作 者:李玉祥 刘纪平王红 范容双 LI Yu-xiang LIU Ji-ping WANG Hong FAN Rong-shuang  作者单位:李玉祥,刘纪平,范容双,LI Yu-xiang,LIU Ji-ping,FAN Rong-shuang(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9)

王红,WANG Hong(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9;辽宁工程科技大学,辽宁阜新,123000)

刊 名:测绘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 32(4) 分类号:P208 关键词:GIS   多媒体通信技术   应急指挥系统   PDA  

篇6:多媒体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论文

卢超

(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通信1201)

摘要: 智能电网(Smart Grid)的实现,必须以集成的、高速双向的通信网络为基础。作为一种实时、综合、高速的现代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的许多特点都可以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文章先引入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及其对通信技术的要求,随后分析了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特点,最后给出对于多媒体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和具体的应用方向和建议。 关键字:多媒体通信 智能电网

1智能电网的概念

“家庭用电的电价会根据一天中不同时段来自动定价;不必为停电而担心,因为智能电网的自愈功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 实现自动恢复;用户在电能富裕时还能把电卖出去,如同炒股一样。” 这是智能电网应用在生活中形象的描述。传统的电力分配方式,类似于经济学上的计划经济,电力资源没有被合理配置,这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和财富的损失。而智能电网将基本杜绝此类的浪费,它会把暂时不用的电卖给其他需要电力的人,供或需都由电力资源市场决定。

具体来说,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智能电网能够实现数据读取的实时、高速、双向,并通过广泛应用的分布式智能和宽带通信,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集成,保证市场交易的实时进行和电网上各成员之间的无缝连接和实时互动。广义上来说,智能电网包括可以优先使用清洁能源的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动态定价的.智能计量系统,以及通过调整发电、用电设备功率优化负荷平衡的智能技术系统。

2智能电网对通信技术的要求

就目前对智能电网的研究而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技术提高电网的智能化程度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因此,构建高速、双向、实时、安全的新一代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ICT)平台是电网智能化的根本保障和必然趋势。没有这样的通信平台,任何智能电网的特征都无法实现,因为智能电网的数据获取、保护和控制都需要先进的通信技术强大的通信系统来支持。

·高速:以一个城市为例,每个智能电表采集数据后,都将数据传至小区的汇聚中心,小区的

汇聚中心将信息处理后再传送到城区,再到城市总处理中心,到变电站,发电厂。虽然每个电表回传的数据量并不多,但经过层层汇聚和处理分析后,数据流对带宽的要求将变高,这就需要高速的网络来承载。

·双向:智能电网的每一个传感器节点可以向中心节点发送实时数据,一旦传感器发生故障,处理中心必须能够对故障进行远程分析或排除。

·实时:用电系统只有实时地反映用电负荷的变化,配电系统才能做出正确的电力分配决策,做到电价动态化,平衡供求关系,形成电力的市场经济。

3.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特点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其目的是为了传送多媒体信息。多媒体信息的三大特点:数据量庞大、突发性强、实时性要求高,使得多媒体通信技术必须能够随时、随地提供高速的传输速率和实时的服务效果。近年来多媒体通信的支撑网发展迅速,各类协议也相当成熟,以多媒体通信技术为传输手段的各类多媒体应用层出不穷,如IP电话,视频点播VOD,这些应用充分发挥了多媒体通信技术的优势,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多媒体通信技术用于智能电网通信

由上可见,多媒体通信技术的特点契合了智能电网的要求,在与传统电力线通信(PLC)相融合后,各自的协议和体系互相兼容,多媒体通信技术能够在某些方面胜任这份职能,为国家的智能电网发展发挥所能。

4.1多媒体通信协议用于智能电网实时性通信

为支持流媒体的传输,多媒体通信技术采用了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实时流协议(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和资源预定协议(Resource Reserve Protocol)。

·RTP/RTCP RTP是为满足音频和视频这类连续媒体数据的实时通信要求而开发的。独特的时间戳控制机制,使得它可以支持各种实时通信。与RTP联合工作的RTCP则可以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避免服务,监视RTP的传输质量,使得实时数据的传输可以可靠、高效地进行。近年来随着AMR(自动抄表)的发展和大面积应用,我国电力通信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开始了部分的商业应用,但离AMI(自动测量)的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究其原因,除政府尚未制定相应的标准外,另一重要原因就是传统电力通信的实时性还不够好,AMI得到的数据若无法实时传输、综合分析,将失去意义。如果将RTP/RTCP用于智能电网的传输层,那么基本上外设的传感器都能够实时地、可靠地回传数据。在现有电力网络还不够完善的背景下,这对协议的实现还可以基于IP网络。

·RSVP RSVP是一个资源预留协议,可以在IP网上为流媒体传输预留一部分带宽,专供此类

数据的传输。RSVP遵循“用时分配,不用回收”的原则,可以动态适应成员关系变化和路由变化。当智能电网的某个汇聚节点的业务量突增,使得原来分配的带宽不够用时,或者又有新的用户入住,新增了智能电表时,RSVP可以为之预约传输资源。

4.2多媒体通信的宽带交互用于智能电网远程修复与调度

智能电网作为一张遍布用电区域的网络,一旦出现故障,人工现场修复是不切实际的,首先开支将会增加,其次一些小的问题实际上不需要专业人员到场修复。这就要求智能电网能够自愈,或者可以远程修复和更新,多媒体通信提供的宽带宽可以满足这个要求。对于一些偏远的地区,当智能电网终端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可以在基于多媒体技术通信的网络上查看终端软件出现的问题,并直接发送指令解决;或者调用传感器回传实时画面,评估故障的严重程度。

目前电力调度通信主要基于电路交换技术,实现以语音为主的调度指挥功能。随着现代多媒体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力调度通信正向宽带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基于IP网络构建语音、视频和数据于一体的多媒体调度代表了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潮流。多媒体调度可以为智能电网提供更直观、更丰富、更及时的调度。事实上,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通信技术,早已广泛应用于远程医疗、远程教学和远程实时会议。不夸张地说,多媒体调度必将是智能电网管理资源、维护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4.3多媒体数据的分布式处理技术

随着新型发电技术的迅猛发展,风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发电量已占我国总发电量的30%(截至末),但与之相反的境况却是电力市场并不十分欢迎这些新客,原因之一是火电已经长期霸占市场并形成主导,而新能源电力的价格比较低廉,这导致了传统火电对它的排挤。在这种情况下,为鼓励新能源电力的发展,除政策的帮扶外,还需要一个互联的平台来协调火电与新能源电力的竞争关系,平衡供应和需求的市场关系。受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发电厂,尤其是新能源电厂的分布较分散,那是否可以有这样一种技术:它能够充分考虑电厂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的用电负荷,合理地分配电力资源优先供给最近或最需要的用户使用,这样既有效节省了电力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又能使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和智能,避免了电力企业的恶性竞争?

多媒体数据分布式处理技术就可以满足这个需求。分布式多媒体系统(DMS)是一种融合了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综合系统。它通过网络连接多媒体通信终端、多媒体服务器以及交换设备的系统,能够实现同步的多媒体信息处理,提供QoS服务。DMS提供了一个应用平台,在此平台上,应用之间可以互操作,方便了应用开发、设计与交换信息。DMS会将供电站系统有机地连接成一体,由中央控制系统根据子系统传上来的数据进行云计算分析,根据相关规则协调各子系统工作。这样,每个供电站都可以在此平台上友好、及时地沟通,合理划分自己的资源,优化自己的供电体系,实现电力供应部分的智能化。

5.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智能电网的建设离不开先进的网络技术的支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媒体通信体系中的许多技术都可以应用到智能电网中去。多媒体的实时通信协议RTP/RTCP等可在智能电网体系协议簇中占有一席之地;多媒体的宽带宽几乎是目前所有综合通信系统所追求的目标,智能电网自然也包括在内;而分布式多媒体系统更是智能电网集成化的基石。有理由相信,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相应的需求和挑战也会不断涌现,还会有更多的多媒体通信技术会以不同的形式影响或参与智能电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汝言.多媒体通信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刘积仁等.分布式多媒体系统通信平台及若干相关技术的探讨.

[3]李炎.现代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4)

[4]龚钢军.孙毅.蔡明明.吴润泽.唐良瑞.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架构与应用方案研究[期刊论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

[5] 李兴源.魏巍.王渝红.穆子龙.顾威.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技术的研究[期刊论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17)

[6] 晓燕.崔燕明.温永仪.利用交换实现体调度通信的特色功能[期刊论文]-电力系统通信 .(8)

[7] 彭少锋.新时代多媒体通信技术[期刊论文]-信息科技.(8)

[8]/

[9] /view/54adea5ebe23482fb4da4c7c.html

篇7:三段式案例教学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论文

三段式案例教学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全面推进师范类专业学生教育的进程中,如何培养出符合现代化教学的人才成为各师范类院校的目标。三段式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注入了新的内涵和精神的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更愿学、更乐学。基于此,笔者首先分析了案例教学的定义及特点,进而分析了三段式案例教学模式创新的背景,最后分析了三段式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三段式教学;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课件制作

1研究背景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是师范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对培养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课程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工具性、操作性及创新性,旨在提升学生的课件制作职业素养。笔者有十几年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教学实践,通过积极探索、总结反思、创新改革构建了此课程的三段式案例教学新模式:案例精设、案例讲解与实施、案例评价与创新。新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路,以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深入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1]。

2案例教学的定义及特点

2.1案例教学的定义

案例教学是187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克里斯托费哥伦姆布斯郎道尔教授提出与创立。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背景下,教师以教学为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深入案例内容,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独立分析问题并做出一定的判断,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敢于创新的综合能力。

2.2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教学表现形式主要以案例分析为主。案例教学作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纽带,学生以案例为出发点,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从而解决问题,使认识得到深化。

(2)案例教学强调的是“集体”合作,而非个体,强调双向交流和联动机制。案例知识点广而散,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主动学习,权衡利弊的同时综合各种理论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案例教学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更注重分析、探究案例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对案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三段式案例教学模式创新的背景

此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也过于陈旧。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分开教授,使用的案例彼此孤立互不相连,导致学生只会跟着教师的思想走,具有严重的依赖心理,从而会压制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反,三段式案例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创设环境,在幕后发挥主导作用,并形成富有压力的学习机制。案例升华作品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完成,以课堂讨论为基础,通过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我能力。

4三段式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三段式案例教学模式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全面熟悉和掌握各个知识点,将知识点嵌入案例中。这种教学模式包括案例精设、案例讲解与实施、案例评价与创新3大环节,现以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中的知识点为例分析此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4.1案例精设

教学案例设计是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各项能力。在进行案例精设时必须以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为依据,遵循基本的教育教学原则,从实际工作情境中选取难易适中的案例。这种选取需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进入真正的职业情境体验。

4.2案例讲解与实施

4.2.1案例设计思路案例设计的根本是以教学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进一步挖掘理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让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点以及更多延伸的知识点,进一步把教学目标展现给学生,并且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理想的教学效果[3]。笔者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鹅》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此案例涵盖的知识点有:文本录入编辑,图形图像元件绘制与设置,图片插入与编辑、声音文件插入及动画等相关知识。此案例是最底层也是最基础的知识。

4.2.2案例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展示案例《鹅》,让学生直观感受这种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的区别,以激发学生将来自己从教应选取何种教学方式,又怎样去实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提问让学生讨论如何去制作一个完整的课件,小组自行分工,在案例的基础上进行升华。

(3)课堂讲解。对相应知识点进行课堂详细讲解,根据学生课堂反应,将难点制作成微课的形式,供学生课内及课外学习。

(4)案例实施。在这个阶段,学生以小组方式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进行明确分工,并在网上查找相关图片、声音及视频等素材,让学生进行自由绘制,并根据古诗《鹅》的意境,对课件的风格进行创新设计。整个制作过程是协作状态。这样的合理分工,即可以帮助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有团队意识,为今后自身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3案例评价与创新

案例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实际操作及创新性进行评价,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改进与完善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根据制作进度,分阶段对各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解并作好记录,为后期评价提供依据。整个案例制作完成后,对每个作品进行演示播放,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汇报讲解,并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学生小组成员自评、学生小组各组互评、教师点评。并由组长收集汇总,将优秀作品共享,以供所有学生学习。最后,由小组提出案例改进方向,创新制作思想,冲破教师的案例框架,设计属于自已小组风格的多媒体课件作品。

5三段式案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案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需要不断提升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操作能力。有些案例素材需要网上筛选使用,需要学生掌握一些软件的使用方法才能进行处理,比如图片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等,从而会使学生在案例创新的过程中受阻,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消极态度,学习兴趣骤减。课件案例作品较复杂,耗时也多,有些案例学生无法在课堂完成,而课后自己又无电脑设备,从而不利于进行实际操作,会影响学生的制作热情。案例教学模式的自由度比较大,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偏离制作要求,导致教学目标会出现偏差。

6结语

各式各样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被学生和老师认可,本课程通过采用三段式案例教学模式,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特征,将此课程真正与职业深度融合,增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在不断探究新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莉.案例教学法在ash动画制作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6):23.

[2]齐卫彦.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36):152.

[3]陈玉荣.试论案例教学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2):123.

篇8: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PLC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PLC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PLC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简介:槊饔保1976-),女,满族,辽宁黑山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研究。

槊饔保鲁宝春,姜丕杰

(辽宁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摘要:PLC技术及应用课程作为高校电气及自动化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知识点多、理论性和灵活性均较强,对实践环节也有较高的要求, 单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事倍功半,这给PLC教学工作带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作者的教学实践, 对PLC课程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实践与探讨。实践证明: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案例教学的授课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PLC;多媒体;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04-0087-02

PLC技术及应用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在继电器控制基础上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集计算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于一体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1]。它应用性很强,知识点多,课程内容涉及面广。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即可编程控制器,它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来教好这门课程,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直以来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立足点。该课程以往一直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板书),先按照教材讲完书中的基本指令和功能指令,等到指令全部讲授完后,然后再进入应用和实践环节,这时所学过的指令基本忘了一大半,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与学生之间完全是“授―受”关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热情[2]。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教师充满激情的讲授知识,而学生却心不在焉的听课,学生学习氛围不浓,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教学效果不理想。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并不适用PLC的教学,那么,如何才能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笔者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和案例教学的授课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和效果。现就电气专业在PLC技术及应用课程中所实施的教学方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学模式改革方法的探讨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传统的授课方式严重地影响了上课质量,PLC课程中有很多原理图和接线图,如果在黑板上一一画出这些图形后再做讲解,那么画图就要占用课堂的一半时间,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课程中一些较复杂的知识点,仅借助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使学生深入理解的。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技术是指采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的一种新技术。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等融为一体,使抽象的图形、概念具体化,使复杂的问题、繁琐的步骤简单化,使实际问题形象化[3]。

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这种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大脑思维的展开,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例如:在介绍可编程控制器PLC的产品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些相关图片,通过幻灯片的放映,学生就可以亲眼看到不同PLC厂家生产的各种系列产品的实物图,既增强了学生的感官认识,又减少了课堂学习的单调及枯燥气氛。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刚刚接触该课程的学生来说, 可编程控制器PLC完全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概念,教材中给出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做出的定义,一大段的文字、专业术语对于初学的学生而言是很难理解的。那么如何来引出PLC的定义呢?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的方法来加以讲解,传统的电气控制系统是由继电接触器实现的,PLC就是在该基础上逐步发展演变而来的,利用多媒体通过简单的动画把电机的启动-自锁-停止的整个过程依次地演示出来。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实现控制功能所具有的特点: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是纯硬件的控制,容易出现绝缘老化等问题,在进行线路维修和改造时需要的工作量也很大,而PLC是用程序来实现控制功能的软硬件相结合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它的可靠性高,功能强,维修量小,编程方法简单易学。通过简单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对PLC有了直观而又神秘的最初印记,并对其产生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进入一种生动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

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增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PLC的生产厂家很多,不同厂家的PLC,它们的编程语言是不统一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学的教材也只能讲解一种厂家的PLC,这样学生对其他类型的PLC编程语言就是完全陌生的,如果教师在黑板上将各种编程语言一一写出来,必将浪费很多有限的课堂时间。而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不同PLC厂家的不同编程语言做成幻灯片的形式,学生通过观看就可以十分清楚地了解到各种编程语言的不同之处。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还可以将所讲授知识的重点、要点、难点、习题、答案等等都在大屏幕上一一展现出来,这样将用于板书的时间节省下来可以讲授更多的知识。

(二)案例教学方式的运用

PLC技术及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如果只是一味的老师讲、学生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学生的自主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而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必须经过独立、缜密的思考,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它是一种动态的、准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当主角,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4]。将此两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应用到PLC课程中,必定会达到一个十分满意的教学效果。

PLC当中运用的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典型合适的案例,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讨论、表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应该结合工程实际挑选出具有实用性、代表性、综合性的典型实例。由于案例来源于实际,所以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案例教学可以分成三个步骤来开展,例如“水塔水位的模拟控制”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个实例,它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选用它作为教学案例。第一步,首先由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解水塔水位控制的要求,并布置具体设计任务,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中水塔自动供水控制过程的演示,可以清晰、直观地发现水塔水位的控制系统主要由水塔、水池、电磁阀、水泵等几部分构成,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一目了然;第二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进行组内讨论,由学生自己制定工作计划,确定设计步骤,编制符合控制要求程序,然后每个小组都拿出一套自己的设计方案,相互间进行交流和探讨,从中找出各自的优点与不足;第三步,教师通过比较各组的设计方案,给出评价,最后作出总结。通过对此案例的分析思考,可以把所学过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觉地进入到角色当中,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将各个独立的知识点融合到一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LC的设计方法很多,只要能满足控制要求就是合理的设计,课程从而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的想象与创作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提高。通过对案例设计过程的具体分析及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致思路及设计步骤。

案例教学中,教师的工作是引导学生,是把获取与处理知识的能力教给学生。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以及群组讨论, 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建立真实的环境感受,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5]。案例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结语

在实践性较强的PLC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案例为主线,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变成现实的实际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PLC技术及应用课程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案例教学的授课方式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廖常初.PLC编程及应用(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 余日东.PLC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5).

[3] 邓朝阳.互动式教学在可编程控制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1).

[4] 张新平.案例教学的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10).

[5] 王霏.PLC教学改革初探[J].华章,(13).

篇9:下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在高速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最新发展,探讨了下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高速无线局域网的实现结构,讲述了IEE802.11n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IEEE802.11n LDPC MIMO OFDM 自适应技术 智能天线 软件无线电

“当今无线技术的发展就如同20年前个人电脑技术的发展那样突飞猛进,令人难以跟上它的节奏。”Intel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帕特・基辛格如此描述无线网络的崛起。

1997年802.11标准的制定是无线局域网发燕尾服的里程碑。其定义了单一的MAC层和多样的物理层,先后推出了IEEE802.11、IEEE802.11a和IEEE802.11g物理层标准。11b标准采用CCK(补码键控)扩展频调制编码,数据传输速率达11Mbps。但是如果再增加传输速率,CCK为了对抗多径干扰,需要更复杂的均衡及调制,实现非常困难。因此,802.11工作组,为了推动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又引入OFDM技术。最近正式批准的11g标准与11a一样,采用OFDM技术。最近正式批准的11g标准与11a一样,采用OFDM技术,达54Mbps。

技术不断更新,新的技术标准不断推出,极大地推动了无线局域网的发燕尾服。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如OFDM技术、MIMO技术、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LDPC(奇偶校验码)、自适应技术和软件无线电SDR(Soft Defined Radio)等,开始应用到无线局域网中,提升了WLAN的怀能。

图1

淘宝店创业计划书关于产品

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基于3G技术构建手机图书馆

沈阳停电通知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5000

教师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网络综合布线实习报告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

部队三级网维护员集训个人总结

沈阳妇婴医院无线多媒体通信应用案例
《沈阳妇婴医院无线多媒体通信应用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沈阳妇婴医院无线多媒体通信应用案例(整理9篇)】相关文章:

盘点五花八门的各国“洋高考”(组图)2024-01-27

盘点: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七大高考专业(组图)-教育-凤凰网2022-08-30

电子科学与技术认识实习总结2023-04-26

电子与技术专业的自我介绍2024-03-20

电子信息专业实习总结2023-04-25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12-30

物联网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论文2023-10-03

工程类专业个人简历2023-02-01

通信技术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论文2022-12-13

沈阳市防御雷电灾害条例2022-11-2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