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职土建类专业设置现状与思考

时间:2023-02-05 08:01:3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辽宁省高职土建类专业设置现状与思考(通用10篇)由网友“常温小太妹”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辽宁省高职土建类专业设置现状与思考,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辽宁省高职土建类专业设置现状与思考

篇1:辽宁省高职土建类专业设置现状与思考

辽宁省高职土建类专业设置现状与思考

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以至存亡.辽宁省土建类专业从专业结构、规模、分布、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到人才培养模式在建设中均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要在充分论证专业设置条件的基础上设置专业,避免盲目设置以及专业规模过小等问题,达到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办学效益的`目的,以促进辽宁省土建类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作 者:祁静 孙玉红  作者单位: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111000 刊 名:辽宁高职学报 英文刊名:LIAONING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JOURNAL 年,卷(期): 11(3) 分类号:G710 关键词:高职教育   土建类专业   设置   现状   思考  

篇2: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充实办学资源是民办高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之特质基础,发挥优势的`必然需要.本文以-江苏省高考招生计划专刊(下册)刊登的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招生计划入手,分析所民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针对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优化专业设置的策略,以促进民办高职院校又好又快发展.

作 者:王港 田小兵  作者单位: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9 刊 名:网络财富 英文刊名:INTEMET FORTUNE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71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专业设置   发展策略  

篇3:辽宁省水产品出口创汇现状与对策

辽宁省水产品出口创汇现状与对策

辽宁渔业实施外向牵动战略,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3.1%和26.3%.本文还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出口力度、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境外创汇能力、发展多元化外贸主体和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作 者:杨宝瑞 YANG Bao-rui  作者单位: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辽宁沈阳,110001 刊 名:中国渔业经济  PKU英文刊名:CHINESE FISHERIES ECONOMICS 年,卷(期): “”(4) 分类号:F713 关键词:水产品   出口创汇   研究   辽宁省  

篇4:高职院校系部设置的调研与思考的论文

高职院校系部设置的调研与思考的论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系部设置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大部分实行的是院、系二级管理模式,系部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制定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在教学质量上负有主要责任,具有人才培养平台、教育责任主体、质量保证中心的地位。系部的设置,虽然只是一个组织形式问题,却关系到高职院校调整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如何使系部设置更具科学性、规范性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笔者通过考察、深度访问、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高职院校的系部设置与调整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网络调查了数十所高职院校的院系设置情况,通过深度访问的形式走访了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中华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分院和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院长、教务处长、以及部分院系主任,主要就专业归属与系部划分(设置或调整)需把握的基本原则、专业整合、专业设置、人员配备、教学资源配备以及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访问,事先联系时给对方传真了我们的调研访谈提纲,被访对象做了充分准备,我们获取了丰富的信息,考察调研非常成功。通过整理分析,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借鉴与思考。

一、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一直伴随着专业与系部的调整。

大部分高职院校每隔3~5年就要进行一次局部或全面的专业整合与系部调整,调整的目的一是尽量达到资源的共享,争取最大的办学效益;二是使各专业能够尽量按照职业岗位群合理地归属在一起。由于每个专业当时的开办时间、背景、条件的不一致,偶尔出现的决策失误,还有科学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理念的不断更新,造就了专业整合与系部调整的必然。当前从国外到国内,从普通高校到高职院校,院系调整改革风生水起,本科院校院系以合为主、学科交叉融合是主要趋势,高职院校的院系有分有合、调整为主。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其发展过程中没有经历大规模的专业归属和系部调整,每次都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系部的增舍和更名,院系设置与专业划分在20后基本趋于稳定,将招生就业情况好、规模大、竞争力强的教学系改为二级学院,将社会需求增加、招生就业情况好、发展势头足但规模暂时不大的专业从系部分离出来单独成立教学系。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在和进行过两次大的系部调整,特别是大调整,增加了旅游学院、社会与法学院,通过合并成立了文化艺术学院,学校由原来的5院3系1部调整为8院(仅学历教育)1部。08年的调整之后,除社会与法学院、文化艺术学院归属不太清晰以外,其他学院的归属非常清楚,专业调整时,教师跟着专业走,教师思想波动比较少,调整很顺畅。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目前设立的各个学院近几年没有进行大的院系调整,多年来根据发展情况是一步步进行局部调整的,某专业发展大了就分离出去。由于学校是以商科为特色,因此商科类专业分得比较细,原工程技术学院分出去一个明显归属不妥的国际贸易专业后,将旗下的电子技术类专业分出来与汽车部分专业整合成电子技术与汽车学院,剩下的组建成现有的机电工程学院(仍然有3000人左右);原外语与餐饮学院分离出餐饮类和旅游管理专业组建新的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后来又发展了会展策划与管理和空乘服务专业。

二、高职院校在设置教学系部时,主要是以产业、行业、部门的职业门类来分类设置,兼顾学科门类的分类,个别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可以突破职业门类和学科的限制。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系部设置的问题上,主要依据学科门类和专业类别来划分,以职业岗位群来组系,基本上不考虑系部规模大小,考虑专业建设较多,关注办学效益不多。目前有1600多学生的财经系,也有500多人的旅游系和建工系,但组建教学系时至少也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专业,学生规模倒不是最重要的。按专业岗位群来划分系部,师资、实训、课程等资源共享。同类专业的教师最好在同一个系里,便于专业发展,便于教师教研。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在院系大调整时主要遵循的原则是按照现有各专业的专业大类和学科门类来划分和归属,这样有利于融合和共享资源(如教科研成果),有利于培植新专业,有利于师资的共享,还要考虑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等,以利于专业整合,利于师资成长,利于培植新的专业,形成新的专业增长点,形成学科突破点。基本不考虑各院系学生人数的规模来归属划分院系。至于各院系规模不等造成的管理人员工作量的差异,可以通过给规模较大的系部多配备一名副主任(一个管常规教学一个管实践教学)或再增配一名副书记来解决。按学生人数规模来平分各系部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通过院系调整,某些招生就业情况不好的专业,经过归属在不同的院系和管理观念上的变化,通过各种改革可能又会盘活一个专业,恢复招生。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归属和院系划分的基本原则总结有三点,就是专业相近原则、办学历史背景原则和专业带头人的力量原则。专业相近原则是指专业归属基本上以高职高专专业目录的专业分类为准,有的是按大类成系,有的是按二级分类组系,以专业相近为原则,兼顾学科门类,有个别专业按照本科学科分类来划分其系部归属,例如环境艺术设计,在高职高专目录中是划分在土建大类下的建筑类,而根据此专业的教师自身的`学科背景来看,将其划分到本科目录中文学门类下艺术类(一级学科)中的艺术设计(二级学科)更加合理,因此将环境艺术设计与装潢艺术设计等一起归属到艺术设计学院。(还有诸如物业管理在高职高专目录中是归属在土建大类下的房地产类里)。在考虑专业相近原则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该专业的办学历史背景和该专业有没有专业带头人,带头人的实力如何等等具体情况。例如,商职院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招生和就业情况都良好,但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发展的方向不准,再加上各方面协调能力不够,学校强行将建筑工程技术归属到工商管理学院。

三、系部调整时要注意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例如有专业从某系分离出来,应尽量与其他系分离出的几个专业组建新系,避免从某系调整一个专业到另一个系,否则极容易形成对这个专业当前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方向和管理模式上的全盘否定,造成教师的不满情绪,不利于调动教师和中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另外学生也不认可从一个系调整到另一个系,会造成学生思想上的动荡,专业思想的牢固程度大打折扣,产生是不是这个专业不好、发展缓慢、准备停办等猜想。

四、在系部设置和调整的访谈中,很多学校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完全相同而且坚定的意见,主要考虑职业分类也好,兼顾本科学科分类也好,还是专业相近原则也好,均不将系部学生规模作为系部设置与专业归属的依据。

事实上他们的院校也确实是这样,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有1600多学生的财经系,也有500多人的旅游系和建工系。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的社会与法学院目前只有社会工作和法律事务两个专业,在校学生300多人,是最小的学院;而会计学院现有学生2600多人,是全校最大的学院,它的专业归属较为单纯,全是财务会计类专业。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均有3000多人,而旅游管理学院和艺术设计学院均只有900人左右。

五、关于跨专业交叉课程师资的建设问题。

院系两级领导的看法稍有差别。院领导与教务处领导均表示,不同系之间的交叉课程的师资只在一个主要系部建设,绝不重复建设,做到师资共享提高办学效益,而部分系领导坚持各系需培养自己较为独立的师资,否则,系与系之间的课程任务安排、调停课申请、教学检查、工作量核算均会发生要不冲突要不都不管的管理真空地带。我们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可能要适当兼顾。

六、属于交叉学科的专业,一般按其培养目标的侧重点划分其归属。

我们所考察的三所院校都有属于交叉学科的专业,在划分其归属时,一般都根据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侧重点进行划分,比如同样是电子商务专业,番禺职院的更侧重于商务、经济类的课程,故划分在工商管理系,山东分院更侧重于计算机类的课程,故划分在信息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英语专业突出的是英语类课程,所以把这个专业划分到外语学院。而山东分院的旅游英语专业(新批准)又准备将此专业归属到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波.观念主义——观念与哲学、美学、艺术和社会文明[m].香港:天马图书出版社,.

【2】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周才堂.管理幅度设计[j].经营管理者,,(6)

【4】冷艾莉.教育科研型大学院系设置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

【5】陈娜.综合性大学学院设置规范性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

【6】施旭东,陈永华.高职院校的院系设置探讨[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

篇5:高职助产专业现状与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

关于高职助产专业现状与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

摘要:助产是一门发展前景非常好的传统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助产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助产专业现状,大力推进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助产是一门发展前景非常好的传统专业。由于母婴安全需要,我国卫生部规定没有条件的医院不能接生,我国现有助产士与产妇比例为1∶4000,而国外助产士与产妇的比例达到1∶1000,助产士与产科病床之比为1∶8-1∶10,我国助产专业现有人数远不能达到国际卫生组织规定的产妇与助产士之比。在卫生部颁发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正式提出了助产专业区别于护理专业,突出了助产专业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地位。然而,有着百年教育历史的助产专业尚未受到医学教育界的足够重视,现行卫生类本科教育专业目录中尚未设置助产专业,而在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目录分类,助产专业又附属于护理学,助产士的专业技术职称也是护士职称,这与国际助产士联盟提倡的各国助产专业应独立立法的建议及北欧等国独立管理助产专业的体系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充分认识和了解助产专业历史背景和现状,对如何加强高职高专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高级助产人才培养的现状

成立于19的国际助产士联盟(ICM)将助产士定位为:妇女及其家庭在围生期中护理的关键工作者。目前,在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助产领域已经实行独立的注册准入制度,助产士有相对独立的国际管理机构和组织,助产士注册后享有基本的检查和处方权,常规的孕期随访检查和正常自然分娩完全由助产士全程管理。在美国,随着上世纪60年代护理本科教育,包括基础和专科护理师(含助产护师)成为美国护理教育的主流之后,硕士学位的护理教育在7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新西兰是拥有助产学百年发展历史的国家,现在其怀卡托理工学院已拥有助产士学科博士。目前,国际助产专业教育已发展成为独立的高等专业教育,一些发达国家,助产士必须具有本科以上的专业教育背景才能从业。

笔者以“助产专业”为关键词,通过百度网站进行搜索,英国有60所院校、澳大利亚有19所院校、美国有27所院校提供助产术课程。如果按照各国生育妇女人口比例计算,我国高等助产专业教育比例远不及上述各国,而且办学层次滞后。德国、英国、新西兰、瑞典、芬兰等助产士大多具有大学或硕士学历,有的已到博士水平。香港地区及国外助产教育多数是在学习护理普通学科制3年后再学习1年的助产专业课程。如瑞典的助产学教育是由瑞典大学或大学学院提供的一项高等专科教育,学生需完成3年护理本科教育并成为注册护士后再申请并完成1、5年的助产专业教育。

二、国内高级助产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助产士的专业教育以中专教育为主,在全国各大医院中调查均发现,有部分医院是由护士改行经过老助产士传帮带后从事助产工作的;20世纪末许多沿海城市的卫生类中等专业学校因各种因素停止招收助产专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预计到,我国助产士的需求量将达35万。当前,我国助产士尚未加入国际助产联盟(ICM),我国助产领域没有形成全程一对一管理模式,对孕产妇健康保健及相关产前教育达不到目前国际化标准,因此,培养我国高素质的助产士是卫生职业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

1、全国大专层次的高助人才培养已初具规模,但人才培养方案尚不健全。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中专层次的教育一直是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流。进入21世纪后,国内高级护理教育快速发展带动了一小部分高校或升格中的中专学校开始在原有中专助产办学的基础上尝试高级助产士的培养,三年制高级助产大专、五年制高职助产的教育开始起步。据教育部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招生计划网络查询资料统计,20,全国共有78所院校招生大专层次的助产专业学生,各院校平均招生约50人。目前,全国大专层次的高助人才培养已初具规模,但高层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各省市本专业人才发展不均衡,人才培养规模总体上尚不能满足社会要求。

2、制约高级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因素。目前,国内有关高级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报道不多,供从业者借鉴学习的文献少,国家及医学界对助产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尚存不足。唐玲曾报道,在国内开设大专助产专业的仅有天津高等医专等4~5所高校,全国尚无统一的教材和教学计划。程瑞峰等报道,国家对高职助产专业的人才规格、培养目标、岗位综合职业能力需求、课程设置等尚无具有指导意义的规范标准体系。此外,在我国助产专业教育从属于护理教育,我国尚未实行助产士注册制度。这些都是制约高级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根本原因。

3、业内已有发展高层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共识。国际理念认为助产士不是一般概念上的接生护士,而是受过独立高等专门教育的专业医务人员。国内专家认为:助产士是介于医生与护士之间的'特殊医护群体,助产士要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保护和促进母婴身心健康,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照顾妇女生育方面的各种需求。助产士主要应具备基础护理能力、助产操作能力、产科相关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随着国内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随着中国加入WHO对教育服务的承诺和职业资格标准国际化趋势对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影响,通过不断借鉴国外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体系和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程瑞峰等指出:我国的中专助产专业教育层次必须“高移”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杨纪峰、牛爱莲对河南省14个地市,各级医疗机构近10年来中等卫校助产专业毕业生在岗助产人员488名、医疗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和医师共348人、中等卫校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60人、有关教学专家90名等进行了有关“助产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相关调查,研究报告指出:社会对助产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改变中专层次教育为主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助产教育从业者共同的心声。

三、改革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妇幼卫生事业良好发展

因此,作为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业,加大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就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就必须以职业准入为导向为突破口改革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改革课程设置。我国现行的助产职业的准入制是:助产专业学生毕业后必须先取得执业护士资格,方可参加省辖市卫生局组织助产技术考核。我们以此为依据,在助产专业课程设置中主要课程与护理专业相同,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护理药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礼仪与人际交往等。另依据临床助产士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设置或开发助产专业课程,如妇产科护理学、助产技术、妇婴保健学等。

2、加强课程整合。高职助产专业课程有产科学、妇科学、妇产科护理学和妇婴保健等课程,各门课程间内容有重叠,这对学制仅有3年的医学高职专业教育来说,无疑是浪费了许多时间。根据我国现行的助产职业的准入制,我们可以将助产专业的妇产科系列课程整合为:妇产科护理学、高级助产技术和妇婴保健3门课程,这样即可避免课程间内容的重复,还可使学生明确自己学习助产专业应掌握的专业知识,符合职业准入的要求。

3、工学结合开发新课程。为了贯彻落实“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为了加强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以我国现行的助产资格考核内容为依据,可以邀请妇幼保健方面的产科专家和卫生部门有关领导参与课程建设,开发适合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级助产技术》等课程,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制定考核标准,并请临床一线产科工作人员直接参与本课程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创办助产专业本身就是一件新生事物,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助产专业教学质量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新课题。只有提高助产士的专业水平,才能降低母婴死亡率,真正实现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目标,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任务还任重而道远。

篇6: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思考论文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思考论文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就业压力也逐年增长,创业成为广大高职院校就业的新途径。创业教育是适应新形势,对传统的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对在创业教育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展开原因分析,同时开展了一些具有针对性、创新性的实践做法,对促进创业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目前,我国在职业教育上大力提倡开展创业教育,一方面,因金融危机导致各国经济下滑严重,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严峻,因此我们大力鼓励创业教育,鼓励高职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以创业带动就业;另一方面,创业教育也更切合大学生个人进步的个人需求帮助他们用个人的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基于此前提下,我们着重研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为促进学生实现创新创业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阶段情况

1.创业教育的良性现状。创业教育这一领域在我国还处于研究阶段的初期,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比例较低,有较大发展空间;创业教育在国家大力提倡下快速发展,给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针对该校创业教育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如下。首先是高职学生对于创业的认知,91%的学生对创业有基本的认识,78%的学生有过创业的想法,其中11%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一定会创业,9%的学生表示如果无法就业就选择创业。在选择创业的原因方面,71%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创新能力,36%的学生表示创业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32%的学生表示创业是为了圆自己的创业梦。在创业实践中,24%的学生有过类似的社会实践经历,2%的学生有过自主创业开办公司的经历,其余的74%的学生表示从没接触过创业实践活动。而参加过创业实践的学生中只有18%的人认为自己的创业是成功的。关于阻碍创业的最大因素,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35%的学生表示资金为创业的最大障碍,其余的65%的学生认为社会经验及相关社会关系为创业过程中的最大障碍,由此可以了解到,这三项为创业教育关注的重点内容。调查显示,69%的学生表示创业教育应该不仅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创新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心理素质、独立性、适应性和抗挫折能力,表明创业教育应该涵盖较为广泛的内容。

2.创业教育的失效现状。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发展不均衡,各方面体系不健全,缺乏经验,同时缺乏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具体有以下几个表现。一方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现实脱节,没有办法付诸实践。关于创业实践,校内创业街是某些院校实践的最好例子,由学生进行开店,这是处于初期的创业方式,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风险意识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这种方式资金投入较少,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快推广。但是这种实践方式的缺点是,因资源十分有限,限制了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人数。此外,学生此类型的创业主要提供的是简单的商品买卖服务,对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明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没有足够完善制度辅助和氛围熏陶。我国相关的创业政策不够健全,创业服务没有做到位,给自主创业设置了一些壁垒,导致创业教育的欠缺。而良好的创业氛围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给有条件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创新、开放、自由、包容的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大环境中耳濡目染,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创业素养。我国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停留在摸索阶段,自身办学条件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学校不能提供整体引导,缺少创业氛围,无法提高学生创业素养。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失效现状原因分析

1.主体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理念不够准确。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管理者在创业教育方面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就业指导的组成部分,在就业率高的情况下对于创业教育开展不够,仅仅停留在按部就班的水平。而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创业教育也存在认知不足,有少部分的大学生认为是“赢利”,还有部分同学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贩卖产品,更有同学认为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优秀学生开展的培训。最后,便是家庭和社会对于创业教育认识明显不够,部分家庭并不支持孩子大学毕业后进行创业。

2.创业教育师资配置不完善。一方面,国内大部分学者创业教育研究较少或者不够深入,从事创业教育人才缺乏。另外一方面,师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教师自己缺乏专业的创业思维,采用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照本宣科,学生受此影响,很难有所创新和进步。针对创业这个命题,只有空洞的理论是不够的,实践经验相对更为有用。目前,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师中,普遍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在开展具体的创业教育时,很容易只从理论出发,只有书中的理论支撑,无法完全输出创业的精髓所在。

3.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服务体系存在缺陷。有不少高职学生认为学校对创业教育不重视或很一般,不清楚学校是否有创业管理机构,对于创业教育的管理模式理解较为空洞,仅交由相关部门辅助管理;同时,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组织并未进入学校常规管理范围,缺乏系统性、组织性的教育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另外,在高校服务体系方面,并未形成相关产业链,与社会联动较为不足,理论与实际较为脱节。在创业教育方面,实践相对于理论更为重要,大部分并未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使得学生空有理论而缺乏实践。

三、针对提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若干做法

通过对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创业教育的多方走访和调查,该校建立了一套创业服务、教育、指导和管理四位一体的信息服务系统,努力实现创业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和人本化服务。

1.转变创业教育的观念。首先,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机制中,着力把学生往具有创业能力和突出素质两方面并进的创业型人才方向培养。其次,通过开展创业讲座等方式转变学生创业观念,学生是创业的主体,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最后,加强学生对于创业活动的理解并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开展较为系统的创业实践模式,积极帮助学生进行创业,深刻认识到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尽快转变传统教育的相关观念,建立帮助学生创业的良好形式。

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在学习教程方面,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通过组建专家、教师,科学系统化编写了创新创业相关教材,结合该校开展的素养教育工程,大大地促进了创业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加强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相渗透与融合,还完善了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课程。在第二课堂活动方面,通过创办创业大赛、校外创业孵化园实地观察与交流、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大力营造创业文化氛围。总体而言,要加强创业教育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提升创业教育的多元化,使得学生受到实践性强又多元化的教育体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素质突出的教师队伍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必须条件,只有拥有一支素质突出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打造一支具有专职和兼职水平的教师队伍。在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各行业的创业实践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学校和创业成功人士、创业研究人士的联系,聘请成功创业人士作为学校的兼职创业教育教师,更有利于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

4.注重创业实践基地的拓展和建立。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大力搭建创业实践基地,除了校企合作确立实践基地,还在校内建立了“学生创业实习一条街”。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进行创业教育在硬件上有极大的困难,因此积极地创建自身的创业实践基地,既有利于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推行,也有利于给予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可能。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创业基地基本模式较为完善,创业的园区设置在校内,在校外有更大范围的创业实践基地。这样的模式更值得我们借鉴。

四、结束语

尽管在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创业教育的理念和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政策以及教育氛围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在调查中所显示的问题也体现了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不足和缺陷。着眼于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且尽力使其得到良好解决。

参考文献:

[1]徐天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宜春市为例[D].江西农业大学,

[2]张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3]宋建军.浅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

[4]高金城.高职院校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研究[J].当代经济,

篇7:高职营销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创新的分析论文

高职营销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创新的分析论文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国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其中高职高专类专业应不少于50%,在各类高等院校中要求的比例最高。今后,实践教学将成为高职院校适应社会用人需求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

一、实践教学在高职营销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一)职业岗位的工作特性要求重视营销实践教学

目前,我国销售类营销人员不仅在营销职业岗位需求中所占比重最高,而且也是高职营销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销售类岗位是被调查的届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岗位之一。由于销售类营销职业岗位具有环境复杂性、灵活应变性、双向沟通性、及时反馈性等特点,使得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不可能解答所有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许多情况下需要营销人员对顾客提出的问题或异议做出及时反应及给予灵活处理。职业岗位的工作特性使得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二)专业培养的目标特性要求应以实践教学为主

高职营销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定向性、直接性、兼容性的特点。定向性指营销类专业人才服务对象为工商企业;直接性表现在工作岗位是面向营销与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兼容性是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工商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内容和组织架构的基本特征,对营销活动的具体流程和工作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体验。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在吃苦耐劳精神、道德诚信品质,提高逆境熵数、抗压水平等;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性的户外奔波或长时间的门店推广,锻炼了营销专业学生的体魄;经济利益最大化往往使从业者迷失方向,营销实践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辨清善恶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营销观。

(三)课程结构的逻辑特性要求注重实践教学形式的运用

基于工作过程构建的课程体系,各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前续课程学习任务的完成对后续课程学习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和促进作用。营销类专业核心课程,如“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推销技巧”、“商务谈判”等课程不仅实践性强,而且各课程相关技能间具有明显的衔接关系,单凭理论教学或课堂练习无法实现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目的。因此,营销类专业课程教学应注重实践教学形式的运用。

(四)高职教育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既属于高等学历教育,又属于职业教育中较高的层次。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高职营销类专业实践教学形式综述

为了提高营销类专业学生技能水平,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标准,高职院校教师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目前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课堂实训教学

课堂实训教学是营销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这种实践教学一般与课程学习内容同步,在理实一体化教室里进行,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平台或学习软件开展实践学习,如网络营销课程、电子商务课程等,其优点在于能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良好效果,不足之处在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进行展开充分练习。

(二)课程综合实习或实训

课程综合教学实习或实训是高职教学常用的实践教学形式,根据实习或实训安排时间不同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该课程理论教学完成之后进行综合实习或实训,其优点是实习或实训内容与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紧密,能巩固所学,同时可获得相应技能的提高;缺点是实习或实训时间集中安排在课程理论教学之后,不能达到边做边学的效果,而且有些课程实习或实训时间过短,内容单一,对技能的提升作用非常有限。另一种形式是实践教学周模式,它与综合实习或实训的不同在于可以根据课程学习进度来灵活安排1至2周的实践教学时间穿插在课程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这种实践教学的优点在于所学与所练能及时结合,与教学实习相比实践时间较为充分,尤其重视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对专业技能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不足之处在于,实训场所仍然局限在校内实训室或校内实训基地——多是仿真的实践环境,与真正的实践教学有一定差距。

(三)分批交替轮岗制

分批交替轮岗制一般是在营销专业学生进入二年级或三年级时分阶段进行的实践教学方式,即将专业学生分成两个批次在不同的学期或同一学期的不同阶段进入企业进行交替轮岗实习。这种模式一般在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或“订单式”企业里进行,其优点在于实践学习时间较充分,学生能够接触真正的营销实践环境,有利于实践技能的快速提高,返校后再学习能够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分批次集中到岗实习和在校学习的轮换增加了教师教学的负担,而且到岗实习的学生管理难度增大,与实习单位的协调工作内容增加,校外实习完成之后,学生对校内学习仍需要一个适应和调整阶段。

(四)集中顶岗实习制

集中顶岗实习制与分批交替轮岗制的共同之处在于实习时间较为充裕;不同之处在于集中顶岗实习制是学生在校内先完成前两年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之后,再集中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分批交替轮岗制则是分批次派送学生在校外进行实践学习,之后再回到学校完成理论学习的方式。集中顶岗实习制的优点在于通过两年的校内集中学习,学生的专业知识相对比较扎实,在用人单位能争取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机会,校内外双指导教师有助于学生在就业前得到更多的技能提升和实践经验。其不足之处是需要寻找更多的实习单位来保证每个学生的实习机会,同时,由于学生的思想在这一阶段逐渐成熟,独立选择的意愿较强,不利于进行集中指导和过程监督,实习管理难度较大。

(五)校内创业实践教学

校内创业实践教学是义乌工商学院创建的一种新型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依托于网络购物日渐盛行的消费趋势和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丰富的商品资源,以及淘宝网提供的电子商务平台,以批量培养学生网商为主的一种创业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将创业实践搬进课堂,可以边学习、边创业,其优点在于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授课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服务实践教学,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同时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但需要注意非创业型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处理好创业与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并关注高职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长远发展和知识储备,培育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当前高职营销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分析

(一)高职营销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实践教学缺乏指导标准,教学设计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营销实践教学虽然形式丰富多样,但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践课程标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没有明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由于缺乏参照标准和实训条件有限,使得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

(1)过分注重与理论教学的对应,实践教学内容缺少综合技能训练。有些实践教学只是针对理论学习内容布置一些项目化作业或案例分析作业,学生真正参与实践活动时间少,综合技能锻炼不足。

(2)过分依赖营销实训软件,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面向高职营销专业的实训软件多是以知识测试、案例分析或对抗性市场模拟为主,实用性不强,对实践技能的提升有限。

(3)过分依赖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得到全面锻炼。在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中,企业提供轮岗实习机会较少,有些岗位工作任务简单枯燥,专业技能无处发挥,无法全面锻炼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

2.实践教学实施不到位,实践学习效果不明显

在营销实践教学中,由于实训条件落后、师资力量有限、课时安排偏少和缺乏监管等原因,导致实践教学实施不到位,实践学习效果不明显。

(1)课程教学实习或实训不到位。由于实训室建设落后,实习或实训时间偏短,课程教学实习或实训的某些实践学习任务无法实施或不能有效实施。

(2)集中顶岗实习执行不到位。企业为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和经营活动的常规化,在岗位配置和实践技能训练上往往不能很好地兼顾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导致工作内容与专业技能锻炼不一致。

(3)毕业实习执行不到位。毕业实习中主要由学生自主择业,工作的安稳度、实习的自主性决定了学生实习的实际效果。另外,由于分散性实习缺乏有效监督,毕业实习效果难以监测。

3.实践教学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评价与激励措施

当前,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虽然各院校在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却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

(1)实践教学监督机制不健全。营销实践教学具有方式灵活性、地点分散性和指导个体化等特点,这使得实践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和难以实施制度管理。

(2)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往往从实践学习材料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缺乏相应的考核指标,评价体系不够全面和科学。

(3)实践教学激励机制不健全。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实际工作量大,工作内容复杂,但计算薪酬时相应的工作量偏少,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

(二)高职营销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分析

1.教学制度稳定性与实践教学灵活性之间的选择

高职院校教学制度的稳定性表现在教学活动一般有规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实践教学多开设在理论教学完成之后,教学场所也多限制在实训室或固定场所。营销实践教学具有时机性、变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因此,节日促销活动和大型展销会是开展促销、展销或推销实习的最好时机,且不同时期的实习主题不同,实践地点多选择在商业场所或自由市场,突破了校园或固定场所的空间界限。实施过程会有以下问题:为了抓住实践教学的好时机,可能会影响其他课程教学的进度;为兼顾同时开设课程的教学进度而设计的每次2~3课时的短课时设计,也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充分开展。专业教学安排需要创新。

2.设置营销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实践教学实施的复杂性并存

实践教学是营销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必需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实践教学涉及的环节复杂,管理难度较大。以推销实习为例,实践教学一般涉及三个环节即实习前商品的选择、货源的组织、资金的垫付、实习环境的规划;实习中营销平台或渠道的设计、调研、促销或策划的实施;实习后剩余货品的处理、资金结算及实习奖励的发放等。营销实践教学各环节考虑的因素较为复杂多变,且需要大量的前期联系准备工作、实践中的组织指导工作和实习后的整理协调工作。

3.营销实践教学中各关联主体的观念冲突与利益协调

一是学校与企业的冲突,学校更多地从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考虑,期望企业提供专业对口的岗位和实现轮岗实习,而企业则更多地从用人成本经济和保持正常运营角度考虑。二是学校与学生的`冲突,学校希望能统一安排以便于实践教学管理,而学生期望能自主选择从而分散实习。三是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观念冲突。学校从教育成才的角度培养学生,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强化训练,而有的家长则出于“爱子心切”,期望能减轻实践教学的强度。如何平衡好各方的利益诉求是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前提。

4.营销实践教学发展的动态化与配套保障措施建设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

营销实践教学具有动态变化性,随着市场环境和营销模式的变化而革新,网络营销等新兴营销模式的出现以及汽车营销、医药营销、房地产营销等行业营销的崛起,都要求有相对应的专业师资队伍配备和实训环境建设。但在当前的高职营销实践教学中,由于缺乏激励机制,专任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兼职教师队伍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营销类专业实训设备与软件投入不足,缺乏紧密性合作企业提供的高质量实习岗位等,配套保障措施建设跟不上营销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四、高职营销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进与创新建议

(一)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标准,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

1.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设计实践教学的项目和内容

根据营销类专业的职业就业岗位面向和人才培养定位,遵照国家营销职业资格能力要求标准,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包括实践教学的整体方案和具体方案,明确各课程的实践项目和内容,使得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参考依据、过程控制和评价标准。

2.按照能力递进原则,设计分层实践教学内容

营销类职业岗位具有就业面向广泛、职业岗位层次存在差异的特点,在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上可根据就业岗位层次不同,分为必修实践项目和选修实践项目,必修实践项目为专业学生必须达到的职业技能标准,选修实践项目为达到更高层次要求的职业技能。

3.根据全面育人的宗旨,设计完整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营销实践教学不只是培养专业实践技能,还需要培养职业综合素养。

(二)创新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形式,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

为了提高营销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需要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形式。

1.分段式循序渐进实践法

根据对专业认识和专业能力逐步提升的计划,采用“识岗、跟岗、顶岗”分段式循序渐进实践教学法:通过识岗实习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的初步体验;跟岗实习帮助学生获得职业能力的快速提升;顶岗实习实现学生在就业前综合技能的全面提升,为毕业择业做好准备。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法

在学生学习理论的问题,穿插安排实践教学,达到边学边做的目的。具体可以采用上午理论教学、下午实践教学,或单周理论教学、双周实践教学等方法。

3.综合实习与子项目实习互补法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分阶段设置每个子项目实践教学,最后将各个子项目实习串联起来,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综合实习,以培养学生单项操作能力和综合技能。

4.商务模拟公司实践教学

成立商务模拟公司,采用角色扮演和模拟运营的方式,通过市场机会分析、潜在风险识别、目标顾客选择、营销策略制定和市场价值评估等完成营销实践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将所学与所用紧密结合,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具有可操作性。

(三)完善制度建设,做好实践教学的保障工作

1.建立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类型,拓宽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为学生进行各阶段实践学习提供更多岗位选择与轮岗实习的机会,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校企合作单位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在兼顾企业利益的同时,充分利用好企业提供的实训平台。

2.建设理实兼备的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深造不应只注重理论与学历晋升,还要注重以实践能力为主的综合能力提升;专任教师要密切关注行业营销模式的发展变化,自动学习与适应市场的需求;鼓励教师创业,参与企业商品销售与经营活动;积极引进实战经验丰富,具有良好培训能力的兼职教师,打造理实兼备、专兼互补的师资团队。

3.建立科学的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

根据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建立审查实践教学方案合理性、可行性的审查机制,监督实践教学过程实施规范性、完整性的校企联合监督机制,评价教学效果实效性、整体性的校、企、师、生多方评价机制和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此外,鉴于营销实践教学实施的复杂性和学生实习任务重的特点,应建立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增加工作量计算和学分权重,鼓励师生参与实践的教与学。

4.创新教学安排与课时设计

根据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灵活安排教学时间,并做好与其他课程教学计划之间的协调,保证整体教学计划的完成,实现专业教学目标。

(四)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实践教学中的各方共识

1.分阶段适时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首先,在新生入学时专业教育上,要求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精神和以能为本的意识。其次,在平时课程实践教学时,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和积极参与实践学习的信念。再次,在集中顶岗实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克服实习中的工作压力和困难。最后,在毕业实习时,培养学生独挡一面、敢于拼搏的实践精神。

2.寻求实践教学中的各方共识

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教学中,要兼顾校企双方的利益,从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角度寻求合作;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统一实践学习,并给予一定选择自主性,从双向选择、注重发展的角度安排学生参与实践学习;从社会需求、成才教育的角度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支持学校的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陈静.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特点与校企合作的探讨[J].林区教学,2011(5).

[2]张承凤.论高职教育的双重属性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9):105-109.

篇8:浅谈版画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版画的现状与思考

[论文关键词]:版画复数性 创作主体 痕迹

[论文摘要]:版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先是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后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版画,创作版画。从鲁迅先生引进版画启,当代创作版画登上历史舞台,此后的发展也与社会运动紧密结合。随着“八五”思潮的冲击,多元化的艺术思想导致了版画创作的多元化呈现。随着这次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版画必将呈现出一个新的面貌。

版画,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画种。中国古代版画与文化传播联系密切,有着显赫的历史背景。但今天所说的版画,却是在经过了20世纪30年代的初期发展,到后来的国统区,敌占区和解放区版画时期,再到20世纪50到80年代的成熟期,发展起来的,即创作性的版画。这三个时期的版画,有技法材料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延续了一个现实主义的创作基调。80年代作为一个分水岭,此前伴随着社会运动出现的版画创作,都随着运动的结束而不再具有大的影响力了。80年代以后在数年间,西方百年间产生的不计其数的画派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国内的绘画创作。于是在这个大潮中如一叶扁舟的中国版画创作,迎来了新的转型期。从版画的发展历史来看,几个发展时期虽在时间顺序上是前后传承的,但又相对独立,具有各自的时代烙印,版画的产生到发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强烈的时代的属性。

当下国内的版画创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全国版展出现的数量众多的高品质作品,及接连不断的在国际版展上斩获的大奖,及深圳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的建立,等等都显示了当前版画创作的可喜局面。开放的大环境,给版画作品提供了充分的展示平台,在这一片大好的形式下,版画创作的成果和弊病都被神通广大的现代传媒放大,并得到充分的显现,为版画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提供了详实的资料。这些版画作品虽然尚未形成鲜明的时代风貌,其中仍然夹杂着前几次版画运动“遗传”下来的面孔,和西方绘画流派的影子,但是对于版画的本体语言及内涵有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根据版画的发展历程来看,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所以当代版画要想具有这个时代的'特点,就和前面的版画时代形成一个断裂,产生一个安全的距离,把“遗传”下来面孔清理掉。产生这个断裂,不单单是指在作品面貌上,还是在创作的方法论指导上。说到底,作品面貌还是版画创作者的精神风貌,取决于版画创作者的创作思维。当下社会的大环境相对安静,经济发展迅速,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当下版画既没有了革命斗争宣传武器的功能,而它的传播功能又远远不及电子传媒,在版画作为武器和歌颂手段的历史使命隐退的今天,版画当下的时代面貌和时代使命需要得到重新认定。这是一个发展的契机,存在着无限的发展空间。版画创作者对当下时代命脉的找寻和掌握的深度,及对版画技法新语言的积累,等因素都影响着作品的时代性面貌。版画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常常被诸多的社会因素和人为原因所左右,但人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无论表达自由,积极进取或消极厌世,要有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人既是是创作的主导者,又是创作的主题。

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家的个性化的艺术追求,极大得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一些艺术家的经历就是这方面的范例,如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反之庸俗的艺术追求,只能成为前进的绊脚石,而被时代遗忘,此等范例更是比比皆是。一个艺术家具有了自己的审美角度,也就意味着有能力进行艺术创作,只要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就可以进入艺术创作的各个领域进行创作了的。一个新颖的审美角度,必然带来新的技术革新。版画的技术性很强,必要的版画技术是作品质量的保证。如果过多地侧重于技法语言的渲染,将使作者停留在表面,使作品显得肤浅,而丧失了深层次的感染力,也丧失了对艺术层次的追求,也就更谈不上作者与观众精神上的良性互动了。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引用了荀子《乐论》中的一句话“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说到:“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要极丰富的全面的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的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普遍性的表现生活和自然”既关注技术,而不要穷追猛打,重要的是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当下许多概念内涵都在发生着变化,例如,雕塑家在古埃及的本意是“使人生存的人”。版画的概念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随之变化,版画究竟要变成什么样子,或者具有什么特点的画叫版画?在这不确定的当下,我们回到了,在尚未形成版画概念之前的状态中,对版画的概念进行探索,进行重新的定义。已有的版画定义都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版画进行了解释,其中较为典型的,有两个代表。一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版画解释为:“版画,是绘画种类之一。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腐蚀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早期版画画,刻,印三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画稿刻版和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完成。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作性,这种版画称作创作版画。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历史已有上千年历史,创作版画则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先生提倡才取得巨大发展。在西方,16世纪的A。丢勒以铜版画和木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伦勃朗把铜版画从锩刻法发展到腐蚀法,并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木刻版画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是在19世纪。从版种上分平凸凹漏。现代版画家为了探索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有时在同一幅版画内同时使用几种类型的版画方法称为综合版画。”这个解释是对版画较为全面的叙述。但只是在发展历史和制作手法上,没有对版画作为艺术创作的本质特征进行叙述,再者对于综合版画的定义也不确切,只是在版画技法范围内进行定义,而忽略了画种间的技法综合。二是徐冰先生所说:“版画作为间接性绘画,它是通过艺术家依创作意图对媒介物进行规定性处理,经过印刷的间接过程,使媒介物转化成痕迹的形式呈现为画面。由于痕迹的出现来源于同一媒介物,这使版画原作的产生具有可重复性,使其成为具有复数性的绘画。”在这类观点中强调了艺术家是版画创作的主体,并且强调了重复性是具有美学意义的重复性。

无论版画如何发展,如何定义,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不再是是印刷所追求的精确,高速的复数性制作,而是艺术创作共有的特性不能预见性,不稳定性,运动性等这些偶然因素。在当下的版画创作中,每一个版画因素都可以独立发展。一切皆有可能。可以不存在刀的参与,如综合版;也可以不存在实体版的参与,如电脑版。了解和保持版画的这些因素,才能进入版画核心区域。也正是由于这些独特的因素,使版画具有了自己的独特魅力,能够与国画,油画等并驾齐驱。

篇9:矿山关闭现状与思考

矿山关闭现状与思考

通过对矿山关闭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探索性地提出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作 者:张凌云  作者单位:山西省沁水县国土资源局,山西,沁水,048200 刊 名:华北国土资源 英文刊名:HUABEI LAND AND RESOURCES 年,卷(期): “”(3) 分类号:P618.54 关键词:矿产资源   矿山关闭   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  

篇10:硕士毕业论文现状与思考

关于硕士毕业论文现状与思考

摘要:硕士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不同于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其他环节,是综合训练大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但大学的扩招,学生就业考研等因素导致硕士毕业论文质量不断下滑。探索新形势下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归纳分析了现今硕士毕业论文的现状,探讨了改善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毕业论文;本科生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9-0243-02

硕士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本科教育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也是对学生认知、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测试[1]。所以,如果认真对待毕业论文,严格按照教学要求执行,大学生综合素质将会有很大提高[2]。但是,多年的本科论文教学工作让我感觉到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存在很多问题。据此,笔者从当前毕业论文教学现状出发,提出存在的问题,对改善论文教学现状略述己见。

一、毕业论文现状分析

1.毕业论文管理力度不夠。学校在大学教育其他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力度远大于毕业论文。虽然学校也建立了毕业论文管理条例,但是,没有真实了解毕业论文过程中,老师如何指导学生,学生对毕业论文各项工作是否真的落实,导致很多管理规定成为形式。

2.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学生知道考试挂科,会无法毕业,但是,很少有因为毕业论文不能毕业的,所以,在思想上没有重视毕业论文。一些学生找的工作和自己所学专业相关性不大,学生就认为毕业不做这一方向,没必要认真做毕业论文。

3.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能力较弱。虽然有些学生能力较强,能很好的完成老师安排的论文训练任务,但是,这样的学生比例太小,大多数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实验操作和写作能力欠缺。学生书写毕业论文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不知道引用文献需要注明出处,用词不准确,口语化严重,行文中逻辑思路不清晰,图表不分析不对比。

4.毕业论文时间与学生考研就业冲突。因为毕业论文都是在最后一学期开展,此期间学生参加各种招聘会、研究生复试、出国及出国深造考试,为自己工作或学习到处奔波,无法安心做毕业论文[3]。在这一学期,学生一直处于一种忧虑中。有的担心找不到工作,有的担心找的工作不好,有的一直努力准备研究生复试。这一普遍现象,极大的影响了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

5.教师指导不到位。毕业论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老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现实中存在的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部分教师指导不到位。随着大学的扩招,教师们的教学任务普遍较重,部分老师还需要指导研究生,按期完成各种项目,导致精力分散,无暇顾及本科生的指导。也有个别教师认为毕业论文工作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没有必要如此严格要求。

6.学校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在学生实习实践教学中,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但毕业论文的投入严重不足。学生多,老师少,几乎所有老师都在承担毕业论文的任务,但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科研经费不足,为了节省成本,在毕业论文工作中不能好好发挥,一些很重要的、能说明问题的表征和测试都省略了,导致论文表述不清,证据不足,甚至层次都不清晰。

二、改善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1.加强毕业论文监管力度。要建立和完善论文质量监控程序,在毕业论文各个环节都要制定不同的质量监控措施[4]。院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即选题、实验、答辩。对论文选题做出相关评价,考察论文选题是否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实验过程中,学院督查人员应进行中期检查,跟踪论文工作进展。论文答辩由答辩委员会负责,应统一答辩要求和评分标准。答辩完后对整个毕业论文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大力宣传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这项工作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也要让老师了解。毕业论文的质量既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科研能力的体现,同时能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毕业论文不同于本科教学的其他环节,它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会知识到自己主动获取知识,是学生自主应用知识和迈向创新的关键环节。大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今后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无论是学校、指导老师还是学生,只有真正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才能严肃认真对待毕业论文,完成学生创新能力、独立完成实验能力等目标的培养。

3.培养大量优秀指导教师。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首先得提高指导毕业论文教师的水平[5],优秀指导教师是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的保障。在很多学校,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没有提出具体要求。因为学生多,只要是教师,就全部上岗,都去指导毕业论文。其实,教师也是需要培训的,教师应加强学术规范的学习,加强学科基础理论和前沿知识的学生,学习如何指导毕业论文、提高指导学生的实力[6]。对优秀指导教师要加大奖励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在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毕业论文指导中表现优秀的教师。

4.提前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对于科研训练完全不了解。不知道毕业论文是干什么,不知道毕业论文题目提出的目的和意义。很多学生只等待着老师安排任务,做毕业论文从来不思索为什么要做,目的是什么,想要得到什么。自己做的实验数据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分析,写论文的时候机械地将数据放到论文中,图表不符合要求,分析文字几乎没有。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毕业论文训练状态,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逐步训练学生的科研思维,指导学生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和科研论文的写作。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大二和大三的理论教学和实验课中进行引导。

5.改变毕业论文教学时间及形式。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可不只限于最后一个学期。毕业论文时间的拉长,有利于缓解学生考研和就业与毕业论文时间上的冲突。学生也可以更好的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他们可以充分利用假期完成毕业论文的部分工作,提前设计实验方案及完成部分实验。此外,毕业论文的提交形式可以更为灵活,不局限毕业论文这唯一的形式。如果毕业论文可以是小发明、期刊论文、专利或者获奖作品等多种形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6.加大毕业论文经费投入。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相应的药品和测试费用还得适量投入。不能因为经费紧张导致论文严重缺乏相应的测试表征。

总之,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学校敢于创新和改革,需要指导教师认真负责,需要学生全力配合。学校的系列改革政策,教学计划的改变,毕业论文形式的多样化,指导教师的激励导向,学生兴趣的激发都将大大改变毕业论文的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专业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饶家辉,王宏娟,周虚.推进硕士毕业论文模式改革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0-162.

[2]聂麦茜,蒋欣,吴蔓莉.毕业论文与科研能力培养相关问题探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43-45.

[3]李维芳.硕士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与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2):134-135.

[4]张鬼人,苏晓丽,毕开颖.高校青年教师毕业论文指导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36-37.

[5]蒋亦华.我国硕士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J].现代大学教育,2009,(2):101-103.

[6]鹿亚芹,李思靓,刘梦岩.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教育,2017,(1):123-126.

北京高职单考单招专业考试安排在本月下旬报名

浅析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教育论文

数学与应用数学毕业论文范文

工程建设监理中几个困境与处理对策

工程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建筑法规论文

就业报告蓝皮书:届毕业生就业率91.4%

高中的政治教学改革困惑与解决措施论文

辽宁省高校体育专业 招生测试标准出台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与措施论文

辽宁省高职土建类专业设置现状与思考
《辽宁省高职土建类专业设置现状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辽宁省高职土建类专业设置现状与思考(通用10篇)】相关文章:

实践首乐教育哲学理论在中西方音乐史教学论文2023-09-21

工程测量的论文题目2022-12-07

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古代文学教学内容的改革论文2022-10-27

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2022-05-06

拓展训练对高职教学课程改革的启发的论文2023-02-14

网上农大自我鉴定2023-06-15

建筑的调查报告2022-09-05

土木工程施工员求职个人简历2022-06-08

ERP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论文2023-09-16

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202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