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背高中语文文言文(共6篇)由网友“一坨失眠的大便”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如何背高中语文文言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如何背高中语文文言文
一:去标点理解法
首先,把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去掉,(本来文言文就是没有标点的,是后人给加上去的),然后,试着自己给整片文言文加上标点,这一点,对于一些地方的高考考生的有利的,因为他们考试就有断句题目。转回来,为什么要去掉标点再加上标点呢?因为这会在很大程度上的加深你的理解,理解文意之后可以帮助你很快的背诵下来。
二:大声朗读法
你是否会奇怪,为什么学校要安排早读?其实,早读是很有用处的,早上人的记忆力处于一天的峰值,在早上读书,能达到记忆的最好效果。当然,这里的早读,并不提倡大家默读,而是提倡大家大声朗读出来。无论是对于英语,或者是文言文,只要你大声的朗读出来,你会同时接受两种刺激,一种是视觉冲击,一种是听觉冲击,两种冲击大大增加了你记忆的深度。所以,第二种方法大家可以好好利用,个人的经验是,很多文言文,读多几遍,最好结合意思想象,很容易就能背下来。
篇2:如何背高中语文文言文
一、照看译文背诵法。即由语体文反回文言文。
[例]如要背诵欧阳修《醉翁亭记》,可以先将它逐句译成现代汉语(即“古译今”),然后根据所译的汉语,再返回古代汉语(即今译古),由古到今,再由今到古,也就是从译文回复到原来的文言文,多次反复,这不但练习了古译今,而且可以比较古今词法句法,背诵原文,不论其长短,都是易为的。
二、抄读法。这是眼、口、手、心综合运用于背诵的方法。
分析:眼看文章的字、词、句,口念文章的字、词、句,手写文章的字、词、句,心想文章的字、词、句。抄抄读读,读读抄抄,不要多时,读完部分,便抄完部分,也就背完部分。那么全部读完,也就全部抄完,也就能够全部背诵完。当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了,全文也就容易通过对它们的熟记而背出。
累进法。采用此法有如滚雪球,即先读第一句,即背诵第一句;再将第一二句连读,即要求第一二句连背。依次类推,滚动前进,累积背完全文为止。
篇3:如何背高中语文文言文
一:韵脚记忆法
古人写文言文还是很注重文采的,这里的文采包括了韵脚。你会发现有的文言文读起来非常的顺口 ,韵脚很明显,这时候,你就要抓住这个特点,好好的读几遍,抓住规律,背下来。比如岳阳楼记的这一段“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读起来朗朗上口,韵脚明显,多去把文言文分解成这样有规律的部分,然后将每部分背下来即可。
二:线索记忆法
大多数的文言文的叙事还是很有逻辑的,你可以分成很多的小部分,然后再在小部分里面记忆。比如醉翁亭记,你可以根据文章的大意,分成“滁人游”到“太守宴”,再从“众宾欢”到最后的“太守醉”,文章的思路理清楚了,一个方面可以让你更好的理解文意,另一方面,记忆也有了头绪,不再杂乱无章。
篇4: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是不可少的篇目,那么高中语文必背的文言文又有什么呢?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荆轲刺秦王(背诵易水送别) 《战国策》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寡人之于国也(背诵全文) 《孟 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过秦论(背诵最后三段) 贾 谊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劝学(背诵全文) 《荀 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背诵最后两段)《史 记》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游褒禅山记(背诵第2——3段) 王安石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兰亭集序(背诵全文)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赤壁赋(背诵全文) 苏 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滕王阁序(背诵2—3段) 王 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陈情表(背诵全文) 李 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篇5: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翻译和古诗词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翻译和古诗词
文言文
1.《论语》六则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3.鱼我所欲也 《孟子》
4.逍遥游 《庄子》
5.劝学 《苟子》
6.曹刿论战 《左传》
7.出师表 诸葛亮
8.桃花源记 陶潜
9.三峡 郦道元
10.师说 韩愈
11.陋室铭 刘禹锡
12.阿房宫赋 杜牧
13.岳阳楼记 范仲淹
14.醉翁亭记 欧阳修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赤壁赋 苏轼
17.爱莲说 周敦颐
诗词曲
1.关雎 《诗经》
2.蒹葭 《诗经》
3.氓 《诗经》
4.离骚 曲原
5.观沧海 曹操
6.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8.次北固山下 王湾
9.使至塞上 王维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11.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2.蜀道难 李白
13.望岳 杜甫
14.春望 杜甫
15.登高 杜甫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9.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20.观刈麦 白居易
具体名句: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2.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文天祥《后序》)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5.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9.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1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1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17.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
1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20.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
送辛渐)
2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唐・王维・鹿柴)
2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王维・竹里馆)
2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别董大)
2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2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2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30.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3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3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3.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
3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36.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3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3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39.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寒食)
4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41.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
4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4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4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45.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46.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
4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4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50.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5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5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5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5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55.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
56.春风又
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57.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
5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6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6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6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6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6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6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66.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6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宋・林升・题临安邸)
6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70.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王冕・墨梅)
7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7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7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7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7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7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77.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7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79.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清・夏完淳・别云间)
8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81.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南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8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8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8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8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北宋・苏轼・江城子)
8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自在最高层。(北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8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北宋・晏殊・浣溪沙)
8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北宋・范仲淹・渔家傲)
89.剪不断,理还乱,是
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相见欢)
90.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唐・温庭筠・忆江南)
9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9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9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9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杜牧・赤壁)
9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6.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97.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9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孙湘)
99.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0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10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10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崔颢・黄鹤楼)
10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10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0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10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107.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唐・李白・宣州谢I饯别校书叔云)
10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10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1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1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孟子》)
11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吴均)
11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诸葛亮)
115.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11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刘禹锡)
11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范仲淹)
118.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欧阳修)
119.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周敦颐)
12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
门五尺之童。李密《陈情表》
12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12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12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12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12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12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唐・杜甫・登高)
127.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唐・杜甫・蜀相)
128.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唐・杜甫・客至)
129.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旅夜书怀)
130.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13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13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13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13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3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13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3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13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39.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4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4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4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4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14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45.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心)
14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
14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
14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14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行)
15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李煜・虞美人)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4、古之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
已。――师说
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8、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9、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10、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11、则胜负之数,存忘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1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4、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5、日影反照,室始洞然。――项脊轩志
16、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17、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
18、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
1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0、别是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行
2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
24、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25、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梦游天姥吟留别
2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7、星汉灿烂,若出其中。――观沧海
2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
3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
32、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读《山海经》
33、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3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35、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36、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37、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38、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促织
39、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
40、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左忠毅公逸事
4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4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4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44、君当作磬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磬石无转移。
45、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
46、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头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47、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8、榆树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49、暧暧远人村,依依墟烟里。――归园田居
50、减一分则喜,增一份则忧。
51、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52、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祭妹文
5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
知明而行无过矣。
5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5、故不积跬步,无以千里。――劝学
56、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57、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国殇
5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5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6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6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6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6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6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66、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7、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68、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69、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7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7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73、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74、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75、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7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77、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7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买杏花。
7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篇6:高中语文怎么学文言文
高中语文怎么学文言文
高中语文怎么学文言文
一、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多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阅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二、学习文言文,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古汉语中的文言词分为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两大类,学习文言文,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对学好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 首先,谈谈文言实词的学习和掌握。所谓文言实词,传统的说法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了学习上的方便,通常把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都看成实词。主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一)要学习掌握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习惯使某类词临时改变原来的词性和语法功能,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现象很多,如: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数词活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等都是学习文言文中常见到的词类活用现象。除此之外还有实词的特殊活用现象,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以及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等。 (二)要学习和掌握通假字。通假字就是同音代替字,即用一个同音的字来表示另一个同音的字的义。掌握好通假字的学习对学生学好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
(三)要学习和掌握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有几个意思。一词多义在古汉语里是很普遍的现象。同一个词的意义之间,关系有很密切的;也有不密切的;甚至有很疏远的。因此,一个词的意义,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才能确定。
(四)要学习和掌握古今异义。亦即古今同形异义词语。 其次,要学习与掌握文言虚词。人们常说:“之、乎、也、者、矣、焉、哉,用得妙了是秀才”。掌握的具体方法是:⑴结合语境就句学习,学习文言虚词如学习实词一样应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离开了句子就无从理解其义。⑵分析归纳,注重积累。⑶牢记复音虚词,把握固定格式。
三、要学习和掌握常用的文言句式。㈠判断句;㈡被动句式;㈢句子成分的位置。这类句式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㈣句子成分的省略。即所谓的省略句;㈤固定句式。
四、掌握文言文一般的翻译方法。文言文的翻译就是用规范的现代普通话来翻译文言文,真正做到“信”、“达”、“雅”。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除了直译和意译两种形式配合外,还有对译、增补、替换、保留、删削、调序这六种方法。
扩展阅读
高中文言文: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方柯者,语文小栈之站长也。”(方柯是语文小栈网站的站长)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2.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3.用“者”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4.用“为”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
5.用“乃”表判断“是乃狼也。”(这是狼)“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条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如何背高中语文文言文(共6篇)】相关文章:
南京数学单科状元谈经验:学习需要积累2022-10-17
高一语文学习策略,快速学好语文窍门2022-12-21
高二学生语文学习总结2023-03-13
高中考试总结2022-05-13
高中语文基本学习及提升方法2023-08-07
高考语文作文的复习建议2024-02-05
高中语文记忆方法2024-05-05
学习语文的十个习惯和十个方法2022-12-07
高中语文记忆学习方法2023-03-08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方法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