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时间:2023-08-01 07:52:4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整理20篇)由网友“cassle”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欢迎阅读!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篇1: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一、内容:统计(义务教育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二册第93、94页)教学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在统计表中填数,在统计图中画条形图来表示数据。

策略选择: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从而获得新知。

三、教学过程:

预设的学习材料与教学途径

预设的学习活动与备设活动

每个环节效果自评

(一)创设情景,收集原始数据,引入统计。

(出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1、谈话: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大家,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气球?老师该怎么买?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你们能给老师想办法吗?

2、收集原始数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用什么方法把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4、汇报得出一些常用的整理记录方法。

5、教师报,学生进行记录。

6、比较:哪种记录方法比较简单?

7、小结: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加简便、清楚。今天我们记录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全班交流,得到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

二名学生上来进行记录,其余学生在纸上进行记录。

通过创设“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整理,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

(二)

1、(出示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1)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写。

(2)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统计图):我们不光可以把结果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

(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喜欢红气球的人数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接着把喜欢黄气球、蓝气球、绿气球的人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老师收集学生中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4)小结,揭示条形统计图。

(5)提问: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3、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不一样?

你喜欢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4、由各组组长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好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中的填数。

学生用数学语言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感觉。

四人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师向学生提供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处理,及时地点拨,通过亲身操作获得处理信息的两种方法和统计表、图各自不同的特点。并设计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收集到的数据这样一个开放的环节,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提高。

(三)练习应用:

1、六一儿童节那一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来请小朋友吃。(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你喜欢吃哪一种水果呢?

2、提问: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买哪一种呢?你们七嘴八舌地说我该听谁的呢?

3、用学生交流过的“排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4、收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5、把收集到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

6、展示评议作业。

7、你们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来吗?

学生选择后快速地排好队,由排头点清本组人数并向老师汇报。

学生用水彩笔在图中涂色,老师巡视指导。如果数据大了向学生提供另外一班的信息进行涂色。

分组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交流。

由各组代表汇报交流。

练习应用还是利用“六一”这个情景,安排了大家喜欢吃什么水果的统计活动,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分析交流中再一次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也体现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四)

今天老师的收获可大了,知道了各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还知道了要买的水果是哪一种。现在请大家来谈谈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对所学的知识作一个整理,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

四、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渡过一个“五一”长假,又将迎来一个什么节日呢?

生:六一儿童节。

师:这是大家都盼望着的节日。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每个小朋友。(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气球的图片)你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呢?

生1:我喜欢红气球。

生2:我喜欢绿气球。

…… .

师:大家喜欢的颜色都不一样,那老师该怎么买呢?各种颜色的汽球分别要买多少呢?谁能给老师想想办法?

生1:如果喜欢红颜色气球的就举一下手,老师就知道要买多少了。

师:对,老师只要把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问一问大家,通过举手数一数就知道要买多少了。但这种方法在操作中可能要出现重复举手的现象。

生2:可以排队分组,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都走到一起来。

师:这个方法也不错。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分别排好队,然后数一数就知道了,而且也不会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

生3:可以统计一下。

师:是的,我们在上一学期已经接触到了统计的知识。因此我们首先要来收集喜欢各种颜色气球的人数分别有多少?为了能收集到大家选择的结果,除了上面大家说的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老师发下的纸上,然后请各组长收齐交到老师地方来。

(学生操作后收上来。)

师:现在我们要根据每个同学的选择分别在各种颜色的气球下面。用什么办法来记录呢?请大家来想想办法。

生1:老师报一个,我们打钩。

生2:画三角形。

生3:画圆。

生4:画方块。

……

师:除了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一个人进行记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生4:可以写“正”字。

师:对,大家可以看书第94页,有三位同学正在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录、收集数据。你们也想参加吗?

生:想!

师:那好,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报颜色,你们就在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另外再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来记录。

(老师报,学生进行操作。结果这两位学生用图形的方法进行记录。)

师:全班学生喜欢哪种气球的结果都已经记录完毕。现在请大家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在旁边写上数量,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这时候,我发现用划“正”字的叶小朋友数得最快。)

师:你们看叶小朋友数得这么快,他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呢?

生(叶):我用的是划“正”字的方法。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画,这样数起来就快了。

师:说得真好。其实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多少。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数,而且记录起来比较整洁、清楚。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再来试一试吧!

(老师报,学生再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次。)

师:最后数一数结果,你觉得比你第一次数放便了吗?

生:方便了。

师:所以今后大家来记录收集到的数据时可多用画“正”字的方法这样更清楚,也更有利于统计出结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

2、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师:我们可以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出示统计表)

气球

人数

绿

这个统计表有两项内容:一是气球,二是喜欢的人数,你能把刚好统计到的数据填入

表中吗?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表中进行填表,教师巡视学困生,最后集体校对,教师板书。)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欢红气球的有9人,喜欢黄气球的有5人。

生2:喜欢红气球的人最多。

生3:喜欢黄气球的人最少。

生4:都没有超过9人。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老师也知道不同颜色的气球该买几只了。今天我们不光可以把统计到的结果填到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出示统计图)

你们发现统计图中有什么?

生1:有数字。

生2:有很多的格子。

师:对,这些数字和格子可是很有用的。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一个人,那么这些数就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找到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画好格子。这样一个条形就出现了。(教师边讲边演示)现在请大家把喜欢黄、蓝、绿气球的人数也像老师一样在图中画出来。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图中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好的作业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师:看这就是大家完成的统计图。这“一条一条的”就是表示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我们把这种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生1:很美!

生2:很漂亮!

生3:高高低低的。

师:为什么会高高低低的?

生:因为喜欢各种颜色的气球人数不一样,所以就高高低低的。

师:统计表和统计图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各自的理由。

(学生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们四人都喜欢条形统计图。因为我们四人都喜欢画画,可以边学边画很有意思。

生2:我们喜欢统计表。因为它很简单,不用画图,直接把数据填上去就可以了。

生3:我们也喜欢统计表。因为统计图老要画错,画到格子外面去。

生4:我们喜欢统计图。因为它很漂亮,高高低低的,很美!

师:大家各说各的理由,很有自己的主见。统计表查找数据比较方便、快捷。而统计图比较直观形象,从条形的“高高低低”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虽然画的时候老要涂到外面去,但只有多加练习,仔细一些就一定能画好。

3、练习应用

(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的图片)

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请小朋友们吃。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呢?

(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大家都兴奋地说着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师:但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听谁的呢?我该买什么呢?

生:哪种水果吃的人最多就买哪一种?

师:那现在老师不知道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那怎么办呢?

生:统计一下。

师:刚才统计的方法比较适合无记名投票,如评选三好学生,竞选班长等,但比较花时间。现在就用大家讲到过的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请大家思考一下,确定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跑到这些水果地方去有秩序地排好队。

(学生进行排队,并由排头数出这一排的人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回到座位上,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汇报一下。

生:喜欢吃西瓜的有19人,吃草莓的有3人,吃苹果的没有,吃葡萄的2人,吃菠萝的4人。

师:你知道老师该买哪种水果了吗?

生:西瓜。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吃西瓜的人最多.

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你有困难吗?

生:吃西瓜的不够画了。

师:对,因为这里一格只表示一个人,所以不够画了。但等我们读二年级知道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了,那就可以画了。

(学生略有明白,教师马上出示隔壁班学生喜欢这些水果的信息统计表:吃西瓜的有7人,吃草莓的有5人,吃苹果的有2人,吃葡萄的5人,吃菠萝的9人。)

请大家帮隔壁班的同学画到统计图中去好吗?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把好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分组进行提问,再汇报交流。)

生1:吃西瓜的比吃草莓的多几人?

生2:吃葡萄的比吃西瓜的少几人?

生3:吃葡萄的和吃菠萝的一共有几人?

生4: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哪种水果的人最少?

……

4、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的收获可大了,我知道了不同颜色的气球要买几只,还知道了该买哪种水果。你们的收获是什么呢?

生1:学到了统计的方法。

生2:会画条形统计图。

生3:知道我班喜欢吃西瓜的人最多。

……

四、教学反思

首先,统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数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来源于生活,产生于生活。为了让学生能亲身体会统计的作用意义,我为学生创设了“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和水果这样两个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的过程。在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而且还保证了全班学生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

其次,在课堂上我能尊重学生个体的选择。如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符号来进行记录,进行有个性的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每次统计数据之后,我都让学生自己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所得到的数据,并让他们根据这些数据来提问。这样就比较开放,学生的思维就不会被某个框子所框住,而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有自己想提的问题。而且课堂上“你提一个,我提一个”无形中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家各尽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不同的发展。

第三,统计本身就带有不确定性。我在第一环节安排的是统计各种颜色的气球各要买多少,而第二个环节安排的是在只能买一种水果的情况下进行统计,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中产生的不确定性和统计的必要性、重要性。在第二个环节中,因为吃西瓜的人太多了,以至于用“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的涂色操作无法完成。但我没有去回避这个问题,既然已经产生了何不如顺水推舟地告诉学生因为吃西瓜的人实在太多了,如果我们再去添格子往上画会太麻烦、不美观。但到了二年级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之后,我们操作起来就更加方便了。这样一来学生就感悟到了原来生活中的统计知识真的是奥妙无群,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继续练习画统计图,我就按预设中的内容进行,把另一班的学生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信息提供给他们,作为新的学习材料来涂色。这样一来不但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使这节课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观,为今后学习新的统计知识打下了伏笔。

第四,这节课有一个小小的环节体现了“由点到面的放射学习”。在讨论用哪种记录方法整理数据时,学生们谈到了用图形来记录的方法,也谈到了用“正”字的方法,其实在统计数据时用“正”字的方法是比较优化的。但当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时,到黑板上来记录的学生都用了“打勾”的方法,而其他学生也差不多用的是“画圆”、“画△”的方法。就在这时我发现离我最近的那个叶学生(属于班上的尖子生)是用“正”字的方法在记录。我当时就在想如果黑板上的另一个学生用的是“正”字的方法那多好呀!可以直接把这两种方法作一个比较。可我又一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机会吗?于是我就让他们记录后数一数喜欢的人数分别是多少。果然不出我所料,正是叶学生统计的最快。于是我就让叶介绍他的记录方法,并问他你为什么数得那么快,把他得体验向全班同学公开。然后我再让大家记录一次,进一步体验到划“正”字方法的好处。这样就由一个人的体验带动了全班学生的体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由点到面的放射学习”。

第五,我在教学中进行了适时地追问。当我问学生你对统计图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学生回答:很美、很漂亮、高高低低的。我就接着追问,为什么画出的条形会高高低低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学习的效果也很自然、很轻松。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于进一步的深入学习课堂总结: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篇2:统计案例教学方案

统计案例教学方案

一、统计案例教学及其特点

案例教学就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思考、剖析和辩论,并就问题作出判决的一种模拟性的教学活动。统计案例教学是按照统计学的学科特点和统计教育规律所设计和组织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对传统统计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补充。统计案例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研究能力、论证能力、计算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首先,统计案例素材来自于对经济情况和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这本身就培养了学生的统计调查能力和素材的加工整理能力。统计案例具体包括调查方案的统计设计、项目的确定、调查单位和地点的选择、调查方式方法的现场运用等方面。当然,在案例教学中我们还可将一个实际调查方案作为活教材进行讨论、评价和提出修改意见。

其次,案例分析是进行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辩析并得出自己结论的一种创造性教学活动。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重要任务或工作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也介绍了统计分析的程序和方法,但只有通过案例分析才能逐步领悟。同时,案例分析与统计分析在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上有许多方面也是相通的。

最后,案例教学离不开计算和论证。无论是解题型、分析型和论证型案例,还是示范型、咨询型案例,都要进行论证和定量研究。经济问题的研究,要经过“定性——定量——定性”的过程。案例教学离不开定性研究,同时也离不开定量研究。否则,论题的阐述、问题的分析以及辩论、结论就失去了科学性;问题、原因、评价和结果就难以明晰化。统计案例多属解题型、分析型和论证型,本身就是由各种计算过程或一定的数量分析模型构成的。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对统计各种计算方法和模型的认识和理解,锻炼了学生运用统计方法的能力。

二、统计教学案例的特点及其类型

统计案例是以事实(主要是数据资料和情况)为依据,围绕一个问题(理论、方法和实践课题)在对比进行调查基础上作出的客观描述。统计案例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数量性。统计是研究和阐述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客观现象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统计案例必须是客观现象数量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方面的课题和实例,并且侧重于定量研究。因此,数量性是统计案例的首要特征。

二是方法性。统计是一门方法论科学,所研究的是各种统计方法怎样在客观现象数量研究中的应用。统计教学案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离不开统计方法的论证。

三是科学性。统计是认识客观现象的有力工具,这就要求其方法要能够正确反映客观现象的各种数量关系,如经济统计要研究经济发展的水平、效率、速度、结构、技术经济联系等。因此,指标体系的选择、计算方法的设计、统计口径和范围的界定以及如何根据所研究现象的特点恰当地选择取得资料的方法、正确地进行统计资料的加工、整理和分析等,都是案例教学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四是目的性、启发性和针对性。同其它教学案例一样,统计教学案例从编写到应用都有明确具体的目的。如何做到针对教学中的难点、疑点,“启而不发”,引导学生去发掘、去思考,这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关键。案例的启发性和针对性还表现在能否根据现实统计实践中的新问题,从多种角度进行“启发”,使案例具有时代感和实用性。

统计教学案例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常见的类型有:

1、按其特点可分为解题型、分析型和论证型

解题型是指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统计原则和具体掌程统计方法而采用的教学案例,其特点是通过某个实例性习题、例题或数量方法问题的具体计算,浅显地解析原则、定义、原理和方法。例如经济统计中社会产品的特点、产品产量的统计范围、总产出、增加值的统计原则和内容等,就可以通过一个地区某个时期的国民经济核算示例说明。

分析型是指由教师提供背景资料(如活动时间、地点、范围、条件、内容以及相关的资料),并针对性地提出若干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研究问题存在的状况、条件以及问题的发展变化趋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方法的教学安全就可以运用增长模型(如舒尔茨模型、丹尼森分析法等)通过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研究,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问题中分清主次矛盾,找到问题症结,从而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证型是对某个统计问题的统计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论证,判明是非曲直。例如企业自行完成的机器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的大修作业要不要计算总产出,可以从总产出的计算原则、大修作业的性质、大修基金的来源(提取)、占用和补偿等方面联系会计核算的实际进行论

述。论证型案例也可以是利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试验、预测、决策的具体事例。

2、按案例内容多少可分为专题型和综合型

专题型是针对某一特定问题或问题的某个方面的案例,也称专门型案例。这种案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问题的研究或分析具有深入性、具体性。

综合型案例是对统计全局性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全面研究或分析,涉及面广,研究系统。例如统计调查各种方式和方法的结合运用问题、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设计、宏观经济问题的综合分析等。综合型案例的特点是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和系统性。

3、按统计工作过程可分为调查型、整理型

调查型是关于统计调查方面的案例,包括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内容的确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各种专门调查在统计中的应用等。如抽样调查在个体工商业调查中的应用、普查整体设计与质量控制、某行业基本情况的重点调查、市场研究中的民意测验等。这种案例应以某具体调查事例作为范本。

整理型是关于统计资料的审查、汇总及其组织形式以及汇总技术和手段的案例,如整理方案的设计、资料审查的逻辑方法和计算技术、资料逐级汇总形式、集中汇总形式、统计信息系统设计、综合统计表的编制、统计资料的手工汇总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这种案例也应以具体整理事件为范例。

三、统计案例的搜集编写与教学组织

1、统计案例的搜集与编写

案例素材搜集是编写好案例的基础。搜集素材的.第一步是确定案例课题。统计案例的课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统计实践提出来的课题,二是统计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其次是明确搜集项目(材料),最好拟成提纲,便于有针对性的搜集、加工整理,值得注意,搜集素材要如实反映情况,不先入为主,胡编乱造。

编写案例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课题的要求,对搜集来的素材按照一定的格式编写成书面材料,统计教学案例编写的基本要求是:①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即通过案例使统计理论方法与统计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研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基本核算能力。因此,在编写时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调整和取舍有关的材料,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②描述要客观,虚拟要合理,即案例中的理论方法要按照它所描述的客观事实的过程和规律性予以反映,要在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求理论的适应性,认识水平的正确性;③构成严谨巧妙,语言简明生动。一篇案例的字数虽然可多可少,但在一定篇幅下就要注意构思,如主题的表现、问题的提出、情节的安排、条件的提供、背景的描述、需要解决问题的引发等。统计案例的结构要求是:反映事物逻辑联系、符合统计认识规律和特点、体现主体、表达的需要、讲究案例的完整和自然。

一篇案例通常包括题目、导言、案情正文、结尾、附件等方面。题目是案例内容的集中表现,是案例的点睛之笔,要求名符其实、明确具体、恰如其分,同时还要简洁醒目;导言即开头语,其关键是要有一定的吸引力,在交待案例内容、时间、地点时要简括并能引起阅读者的兴趣。正文是案例的主体,通过它把案例的目标、背景材料、基本内容、情节条件和问题等传达给学生,正文的写作方式有并列式、连贯式(序时式、序事式)、总分式(或分总式)和递进式多种;结尾通常提出供分析思考的问题,可以是明喻的,提出来让学生思考,也可以是隐含的,引而不露,让学生去探求和发掘。好的结尾能使整个案例精警得神,可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思考,言尽而意无穷,附件即各注材料,通常是正文的补充。

2、统计案例教学的组织

案例教学不能机械地按照教师事先定好的形式和时间表去套,否则就打不开学生的思路,学生摆脱不了被动地位,达不到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作为案例教学的“设计师”和“导演”,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做好这样一些工作:一是做好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如案例的选择、讨论题的拟定、分析示范、骨干指导等。如何防范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是事前需要考虑的;二是教学中的引导。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案例,在案例分析中,教师虽不是主体,但应作为一位交流意见的参加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当学生的讨论发生偏离时,及时引导;当学生讨论发生严重分歧和争论时,因势利导,把问题讨论引向深入,善于发现独特新颖的见解。从这个角度讲,教师起着“触媒剂”和“备用信息库”的作用;三是进行总结。案例本身的教学总结可由学生主持,也可由教师主持,尤其是当意见分歧较大时,教师应及时做出简明总结,明确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实践的。对于错误意见产生的原因、新颖意见的独特之处,也应作出说明,目的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必要时对学生讨论的情况(纪律、态度、严谨性、气氛等)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为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考核。考核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指定某个案例,要求学生独立作答;另一是给学生布置课题,要求学生亲身经历案例搜集、编写、讨论分析和作答。教师根据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编制的案例

,着重考察其应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篇3: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精选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由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统计”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第一次正式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因此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直观感受条形统计图。

学情与教材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分类的经验,这些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重要基础。上册学生对统计的体验只是数数、涂格,还没有系统地感悟和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对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甚少,对统计的方法也比较陌生。本设计以突出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为教学主线,安排三个统计内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活动中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读懂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从信息中提出问题,体会统计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第一课时。(教科书93页例1、94页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学会正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具体的情景,激发学生统计的兴趣,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让学生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重点: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学会正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策略:

教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

学具: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信息收集、整理、记录的全过程。

(一)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

师:孩子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课件出示)这是哪儿呢?对,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有宽敞、美丽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们看。

教师出示课件:校园生活: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运动会等活动场景。

师:(出示课件: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色的郁金香。)我最喜欢学校的这一处小花坛,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题卡(先数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再涂色)。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字。

(二)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

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生:(齐答)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图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图分开了就很清楚。

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这一过程就是对数据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的过程,也是这节课我们要共同探讨的问题——统计。(板书:统计)

二、实践操作,掌握新知

(一)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颜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欢的那种花下面打“√”告诉老师?

学生完成题卡后,教师收上题卡。

(二)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过程

1.初次进行记录。

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同学们的题卡,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生1: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最多?

生2:喜欢__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红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4:喜欢粉色的人有多少?

生5:喜欢蓝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6:喜欢红色的有多少人?

师:让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吧!

教师较快地读数据,学生记录不下来。

2.小组讨论记录的方法(方式开放,教师适时简介写“正”字的方法)。师:研究一下怎样才能记下来?

学生讨论记录的方法。(小组讨论)

师:研究出来了吗?你打算怎么记?

生: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__的,我在下面画“□”;老师

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

生::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打“√”。

生1: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写“1”。

生2: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__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教师指导:如果用一个符号记会更快)。

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演示“正”字的结构,说明为什么。

3.再次进行记录。

教师读数据,学生记录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录的?

生1:喜欢红色的有11人,喜欢__的有10人,喜欢蓝色的有9人,喜欢粉色的有8人。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__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师:有没有结果一样,方法不一样的呢?

生2:我用“√”。

生3:我用“○”。

生4:我写“正”。

师:有数据不一样的吗?

生5:喜欢红色的有10人,喜欢__的有12人,喜欢蓝色的有9人,喜欢粉色的有8人(教师指导:记录要认真,并请该生重复正确的答案)。

(三)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表)请同学们说数据,老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红色11人__10人蓝色9人粉色8人

学生们说数据,教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师:(出示统计图)如果我们还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话,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应该用多少个小格表示呢?

随着学生们的回答,教师从统计图中抽拉出11个单位格的红条,10个单位格的黄条,9个单位格的蓝条,8个单位格的粉条。

师:如果没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不能。

师:(抽拉出纵轴左边的数字)没有小格,这回能看出来有多少人吗?生:(齐答)能,因为上面有数字。

师:像我们刚才这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有条理的图形,这个图就是统计图。那么你们能不能给这个表格起个名字呢?

生:(齐答)统计表。

(四)通过统计图、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看着统计图、统计表你还能知道哪些问题?

生1:一个比一个少1。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2:一个比一个多l。

生3:最前面的,最后面的最低(教师订正:喜欢红色的人最多,喜欢粉色的人最少)。

生4:喜欢红色的人比喜欢__的人多1,喜欢蓝色的人比喜欢__的人少1。生5:__比红色少1(教师订正:喜欢__的人比喜欢红色的人少1)。师:喜欢红色的比喜欢蓝色的怎么样?

生1:少2(教师纠正:多2)。

(五)小结

师:这样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每种数据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统计图(表)的意义。

三、课堂活动,观看动画片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做了两个练习,一定很累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部动画片吧,瞧,老师都为你们准备了哪些动画片呢?

(课件播放《喜洋洋和灰太狼》、《猫和老鼠》、《海绵宝宝》和《聪明的一休》的片头,同学们根据动画片的出现而欢呼雀跃。)

师:老师今天为你们准备了四部动画片,不过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看一部动画片,你想看哪一部动画片呢?

学生兴趣高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现在大家的意见不统一了,哪位同学能帮大家想一个办法,统一一下大家的

意见呢?

生:可以统计一下,看想看哪一部动画片的人数最多,今天就看那一部动画片。师:你的办法不错,今天老师就听你的,那就请你来帮我统计一下吧。

(用举手的办法,一部一部地统计,并要求每个同学只能举一次手,然后师生共同观看动画短片。)

四、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师: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看到这里,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调查一下在一周内你家扔了多少个塑料袋,把统计结果用涂颜色的方法纪录下来,并讨论塑料袋的利与弊。

五、全课总结、收获成果

师:这节课你都学到哪些知识呢?

生:(略)

师:刚才我在征求该放哪一部动画片的时候,就用到了今天所学的统计知识,统计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的作用也很大,我们可以根据统计的结果作出一些决定,或者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使我们的管理更为科学有序。我想,只要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主动去发现和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你们就一定能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更能体会到数学给你们带来的乐趣。

篇4: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统计>>的第一课时,教后我做了以下反思: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及必要性。

本节课我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儿童年龄特点,创设了“组织比赛”、“最喜欢的水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通过情境问题“究竟组织什么比赛好呢?”,引发学生争议,使学生在争议与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索调查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分析统计结果。

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这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教学中,我设计必要的活动,化“静”的知识接受为“动”的`过程,我为学生创造条件,“假如你来当小调查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调查”,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调查统计方法的多样性。在调查统计的过程中,我采取分组合作,再汇总全班意见,有意扩大了学生的参与范围,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身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我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开启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选择、加工信息,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并使学生对统计的实际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3背醪脚嘌学生的合作意识。

组织探索活动时,我要求学生能与小组中的小伙伴分工合作,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在组内、班级中汇报自己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这节课教学氛围融洽,师生配合默契,学生都能容入到课堂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5: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84页的内容。

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和象形统计图,对已经分好类的事物进行计数,填写统计表不太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和整理数据,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决定,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2:让学生通过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

2:难点:会把统计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

教具准备:

卡纸、口算题、彩笔。

教学方法:

以情景教学为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情景,以组织学生出游为导学和学生活动的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3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六 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大家想去什么地方玩?(播放公园、淘气猫乐园、香陈湾游乐园的美丽景色。)

生:答┄┄。

师:刚才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怎么办呢?为了让去的地方使大多数同学满意,我们必须对大家的想法进行调查。(板书课题:统计)。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了解大家都愿去什么地方游玩?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意见和想法)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真了不起!

二:引导交流,探究新知。

师:下面发挥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探究,小组长记录调查结果并汇报调查的方法,大家比赛一下哪一组讨论的好,回答的正确,速度快。注意每人只选一个地方。

师:听到小朋友们的精彩的发言,老师感到特别高兴。动动小脑筋想一想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调查小组成员的意见呢?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调查小组成员的意见的!

(得出:逐一问、做标记、举手表决、“正”字统计法等)

师:大家真是爱动脑筋的小机灵,向同学汇报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吧!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就挑出你们最喜欢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说说吧。

师:同学们的统计方法有很多,今天,咱们学习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一个统计图。让我们先欣赏别人绘制的漂亮的、规范的统计图。(播放课件)

实验小学一年级(2)班春游情况统计图

公园

淘气猫

香陈湾

森林庄园

人数

8

6

9

12

三:自主练习巩固深化.

师:让我们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画有条形统计图的纸,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刚才你们组统计结果绘制漂亮的条形统计图。注意绘制一格代表一人。

(教师巡回辅导)

师:让我们欣赏小朋友们的作品吧!

(在投影仪上展示小朋友们制作的统计图。边欣赏边评价,鼓励小朋友们学习的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看到的这些统计图都是用条形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我们叫它们什么统计图呢?

生:条形统计图。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和老师一起制作班级六一出游情况条形统计图。

(根据班长对出游情况的统计结果在电脑上绘制,.

双龙小学一(1)班六一”出游情况统计图

地点

公园

淘气猫乐园

香陈湾游乐园

人数

14

12

6

师:你从统计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们班共有:14+12+6=32(人)

生2:去公园的比去淘气猫乐园的人数多:14-12=2(人)

生3:去香陈湾的人数最少只有6人。

生4:小朋友们大多愿去公园玩。

生5:去公园的比去香陈湾的人数多:14-6=8(人)小朋友们可以去公园玩。

……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可真精彩,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尊重大家的意愿尽情地欣赏公园的美景吧!

(播放公园的风景,带领小朋友尽情地欣赏。)

四:应用拓展,实践创新.

师:“六一”儿童节到时,我们班还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小朋友们认为举行什么样的活动好呢?请小朋友们应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帮助老师出出主意,解决这个难题好吗?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这个任务,比一比哪一的方法好?制作的统计图漂亮、美观。

(教师巡回辅导,参与其中和同学们一块完成统计图并展示统计结果。)

师:从这幅统计图中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小组合作并交流解决数学问题。

……

师:看大屏上的数学问题小组对照是否和老师想的一样。

出示:相关的数学问题和算式。

师:小朋友们,你们可真棒!你们今天这么爱动脑筋,而且做事有计划,有主意,并且学会了统计数学信息能创作优美的条形统计图。特别可爱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帮助,团结合作。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下面同桌有条理的交流今天你都有哪些收获?

篇6:一年级数学《几和几》教学案例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一册教材第19-20页教学内容:5以内内的组成及两个做一做。

教学1:

师:今天楚老师给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吗?

生:(齐)欢迎!

师: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学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一个学生主动示范,但动作比较快)

师:做得很好,就是有点儿快。谁再来示范一次,要越慢越好!

(又有一个学生主动示范,样子有点滑稽,引得一些小朋友笑了起来)

师:大家为什么笑了?

生1:他拍得太慢了,不像鼓掌。

生2:他拍得太慢,都听不到掌声了。

师:那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师:现在你能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生: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师:(点头认可)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组成。(板书课题:几和几)

[反思:让学生鼓掌欢迎老师上课,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营造出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再通过“慢镜头”式的拍手动作,巧妙地将“分”与¨合“这两种互逆的动作分解、凸现出来,为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提供了通俗、形象的原型启发,也为下一环节学习数的分与合作了很好的准备。]

教学2:

师:(将左手的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手背对着自己)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现在有几个手指竖着?

生:4个。

师:你能把自己竖着的4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举起左手)我把4个手指分成1和3。(教师画出手势图1)

生2:(举起左手)我把4个手指分成2和2。(教师画出手势图2)

生3:(举起左手)我把4个手指分成3和1。(教师画出手势图3)

师: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没有)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教师边说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

师:现在请小朋友将左手反过来,手掌心对着自己再看一看,如果刚才是4分成了3和1,那么现在你看到4分成了几和几了?

生:4分成了1和3。

师:分法没有变,怎么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了呢?

生1:因为手反过来了。

生2:刚才3在左边1在右边,现在1在左边3在右边。

师:(指第一种分法)这种分法反过来看结果是怎样的?

生:把4分成3和1。

师:第二种分法呢?

生:还是2和2。

师:为什么还是2和2?

生:(边说边做动作)因为原来左边是2、右边是2,所以反过来看是一样的。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再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

生1:1和3可以合成4。

生2:2和2可以合成4。

生3:3和1可以合成4。

师: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用教室里的东西来说一说4的分与合吗?

生1:墙上有4块黑板,左边2块右边2块。

师:4分成-

生1:4分成2和2,2和2合成4。

生2:我们小朋友坐成4大组,除了我们组还有3大组,4分成1和3,1和3合成4。

师:还可以怎样说?

生3:4分成3和1,3和1合成4。(教师打开教室里4台电扇中1台的开关。)

生4:我们教室里装了4台电风扇,4可以分成t和3,1和3合成4,也可以说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成4。

师:(再打开一台电扇的开关)现在呢?

生4:4分成2和2,2和2合成4。

[反思:怎样直观地让学生感受4的分与合?我一改操作物品的做法,利用手指这一人人都有的天然学具,在看似随意的摆弄中,简洁而又有趣地学会了4的分、合。正反两面看的变化,巧妙地将有联系的两种分法进行了沟通,有利于启发学生从更高层次上理解数的组成。利用教室内的实物进行巩固练习,体现了很好的课程资源意识,教得灵活,学得生动。]

教学3:

师:(伸出左手五指)小朋友的一只手共有几个手指?

生:(齐)5个。

师:下面就请同桌的两个人一起来分手指,想5的分与合,把你们想出来的结果写出来(出示方格图5)。

生1: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1和4。

生2: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可以分成4和1。

......

师:再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用教室里的东西来说一说5的分与合吗?

教学反思:

几和几,就是教学5以内数的组成,这主要是为了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基础。在听取了指导老师的意见之后,我决定不用实物操作,采用每个人都有的手指这一天然教具,将其贯穿可的始终。细细反思这次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感受:

一、创”情“激”学“。

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因此,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充满疑问

的问题情境。本节课我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地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引领。

二、营造探索氛围,激励自主探索。

1、本节课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猜测、调控,充满了欣喜,也充满了曲折,这些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而传统的数学教法,使学生无法感受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数学的乐趣,给人留下的是“数学太抽象、太枯燥。”正如我刚开始上的课。

这次的教学例子使我真正认识到: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误,很大原因就出现在我们教师的身上,症结就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没有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使他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没有亲历亲为,能力没有得到锤炼和提高。因此,我们应让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应使课堂上高潮迭起,淋漓尽致,应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像鱼儿在知识海洋里自由自在的遨游。

2、在智力问答中进行思维训练。

智力问题具有科学性、目的性、趣味性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例题进行有目的、有方向性的训练,使自己在思维品质的某一方面得到迅速的强化。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反复思考,想想种种可能性,如果进行了结合实际的广泛思考,训练头脑,使思维活动具有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师向学生提出自己课前设计好的研究内容:“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再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活动中,我就是充分利用这一活动,做足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思考。“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等科学探究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等目标得到较好实现。

三、几点思考:

1、如何向学生提出能让他们听得懂的问题,是我当前应该努力思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想还是得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不应以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学生,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什么该懂。学生如果不懂,教师就应该尝试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明白,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学生的.基础差或是态度不认真,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如何说,如何做才能使学生听得懂我们说话,了解我们想让他们回答什么。一年级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学校中的生活、学习都茫然无知,对于上课常规、作业要求都不知道该如何做好,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该正确去引导,去培养。首先要做的便是该去了解他们,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

2、教师没有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整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突出,我想这主要是我没有做好引导工作。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主要还是在于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首先要做的便是课堂语言的运用,如何说得简单易懂,清楚明白,是成功引导学生的第一步,学生只有在清楚地了解到教师的意思之后,才能进行有效地学习。成功引导学生的第二步,是要进行适当的总结,在让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与练习之后,应该及时让学生学会观察与总结,找到所学知识中所呈现出的一些解题规律,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然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再让学生说一说,尽可能让学生多说,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只关注个别学生是不可取的,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当然,课堂中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地锻炼机会,所以,通过总结,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普遍的、一般的方法,这样,他们在课后便能自己进行实际操作。成功引导学生的第三步,是要关注学生的后继学习,在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适当渗透接下来的一些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即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有效地去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值得我去努力思索的,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多向一些优秀的教师学习,多听听优秀教师的课,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策略与学生管理方法,从而尽快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篇7:一年级统计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即教案背景:

本教学设计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玩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以达到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的目的。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93~95页内容。 教材分析

《统计》是数学课程改革下的一个新内容,它重视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情感目标:

1.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动画片吗?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片,你们看是什么名呀?

你们听,喜羊羊跟我们打招呼啦。

(喜羊羊):大家好,我是喜羊羊,今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多好朋友来为我庆贺,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

师:喜羊羊的好朋友马上就要到了,让我们来瞧瞧它们都是谁呀?看,它们在路上来了。

5只长颈鹿,4只小象,2只小猴,6只小兔。注:以上动物可以打乱顺序出现,如:先出现一只小象,再出现一只小猴等。

二、引出统计并经历统计过程

(喜羊羊):你们能帮帮我吗? 1、有谁来为我庆祝生日?(学生说)

2、那你们刚才看清楚了它们各来了几只吗?(学生可能说不清楚)

师:那好吧,老师再把刚才小动物来的过程放一遍,不过,这次你们可要看清楚了。(再次放)

师:这回看清楚了吗?谁先来告诉大家?

师:看来光靠数还不行,那你们说该怎么办呢?(得出可以用记的方法)

师:你们的意思都是说不用数,用笔来记,是吗?

师:你们的方法老师也想到了,你们看,在刚才发下的纸里,我已经为大家画好了每种动物的图像。 附:纸中的动物图像:

现在,我们就准备用笔来记一记,可是该用什么方法来记呢?(学生说,出现的可能方法有:用“√、I、O、….”记录。

师:同学们都想到了用各种各样的符号来进行记录,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方法也挺实用,那就是“正”字记录法。(出示用正字记录的图片 )你们知道一个正字有几笔组成,现在我以小兔子为例,如果来了一只小兔子就写一笔,再来一只就再写一笔,如果写完一个正字,还没有记完,就再写第二个正字,写完后数一数,一共有几笔,就表示一共来了几只小兔子。(边解释边课件演示)

师:现在我们有了这么多的记录方法,如果老师再给你们放一遍小动物到来的过程,相信你们肯定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得出它们各来了几只,你们说是吗?(教师巡视)

师:请不同记录方法的学生把记录的作品拿上来展示,并要求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是多少?(请一学生汇报)

师:大家和他的记录结果一样吗?

师:那请与他记录方法不一样的同学把你记录的纸片给老师。(教师展示学生用不同记录方法记录的作品)

师:同学们真棒!能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刚才我们用这些符号记录每种小动物的数量,这个过程,我们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板书课题)

三、用统计图和统计表相结合表示

(用小黑板出示统计表)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把大家统计出的动物只数填在这个表中(学生说,教师填)。(出示统计图)师:我们也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涂小格的方法把这些数据表示出来,现在,请四位同学上来帮老师涂一下,请下面的同学认真做,待会儿陈老师叫最认真做的同学当小老师。

提问)你涂了几格?为什么这样涂?

师:你们都是把1格代表一只动物,有几只就涂几格是吗? 师:同学们学得都不错,其实像我们刚才把这样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有条理的图形,这个图就是统计图,那么你知道这个表格叫什么吗?(学生猜)

师:它叫统计表。看了这样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能知道哪些有关数学的信息呢?(学生回答)附统计表和统计图

老师知道这里还有很多信息,大家都想说,那这样吧,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如果在回答过程中碰到重复的就不用说。大家听明白要求了吗?教师适当地引导

师:看来我们可以从这样的统计图或统计表中清楚地看出每种数据的数量和它的关系,这就是统计表和统计图的优点。

篇8:一年级统计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由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统计”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第一次正式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因此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直观感受条形统计图。

学情与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分类的经验,这些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重要基础。上册学生对统计的体验只是数数、涂格,还没有系统地感悟和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对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甚少,对统计的方法也比较陌生。本设计以突出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为教学主线,安排三个统计内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活动中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读懂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从信息中提出问题,体会统计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 第一课时。(教科书93页例1、94页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学会正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具体的情景,激发学生统计的兴趣,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让学生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重点: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学会正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策略:

教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

学具: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信息收集、整理、记录的全过程。

(一)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

师:孩子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课件出示)这是哪儿呢?对,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有宽敞、美丽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们看。

教师出示课件:校园生活: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运动会等活动场景。

师:(出示课件: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色的郁金香。)我最喜欢学校的这一处小花坛,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题卡(先数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再涂色)。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字。

(二)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

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生:(齐答)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图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图分开了就很清楚。

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这一过程就是对数据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的过程,也是这节课我们要共同探讨的问题——统计。(板书:统计)

二、实践操作,掌握新知

(一)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颜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欢的那种花下面打“√”告诉老师?

学生完成题卡后,教师收上题卡。

(二)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过程

1.初次进行记录。

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同学们的题卡,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生1: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最多?

生2:喜欢黄色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红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4:喜欢粉色的人有多少?

生5:喜欢蓝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6:喜欢红色的有多少人?

师:让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吧!

教师较快地读数据,学生记录不下来。

2.小组讨论记录的方法(方式开放,教师适时简介写“正”字的方法)。 师:研究一下怎样才能记下来?

学生讨论记录的方法。(小组讨论)

师:研究出来了吗?你打算怎么记?

生: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

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

生::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打“√”。

生1: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写“1”。

生2: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教师指导:如果用一个符号记会更快)。

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演示“正”字的结构,说明为什么。

3.再次进行记录。

教师读数据,学生记录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录的?

生1:喜欢红色的有11人,喜欢黄色的有10人,喜欢蓝色的有9人,喜欢粉色的有8人。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 师:有没有结果一样,方法不一样的呢?

生2:我用“√”。

生3:我用“○”。

生4:我写“正”。

师:有数据不一样的吗?

生5:喜欢红色的有10人,喜欢黄色的有12人,喜欢蓝色的有9人,喜欢粉色的有8人(教师指导:记录要认真,并请该生重复正确的答案)。

(三)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表)请同学们说数据,老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红色11人黄色10人蓝色9人粉色8人

学生们说数据,教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师:(出示统计图)如果我们还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话,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应该用多少个小格表示呢?

随着学生们的回答,教师从统计图中抽拉出11个单位格的红条,10个单位格的黄条,9个单位格的蓝条,8个单位格的粉条。

师:如果没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不能。

师:(抽拉出纵轴左边的数字)没有小格,这回能看出来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能,因为上面有数字。

师:像我们刚才这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有条理的图形,这个图就是统计图。那么你们能不能给这个表格起个名字呢?

生:(齐答)统计表。

(四)通过统计图、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看着统计图、统计表你还能知道哪些问题?

生1:一个比一个少1。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2:一个比一个多l。

生3:最前面的最高,最后面的最低(教师订正:喜欢红色的人最多,喜欢粉色的人最少)。

生4:喜欢红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多1,喜欢蓝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少1。 生5:黄色比红色少1(教师订正:喜欢黄色的人比喜欢红色的人少1)。 师:喜欢红色的比喜欢蓝色的怎么样?

生1:少2(教师纠正:多2)。

(五)小结

师:这样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每种数据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统计图(表)的意义。

三、课堂活动,观看动画片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做了两个练习,一定很累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部动画片吧,瞧,老师都为你们准备了哪些动画片呢?

(课件播放《喜洋洋和灰太狼》、《猫和老鼠》、《海绵宝宝》和《聪明的一休》的片头,同学们根据动画片的出现而欢呼雀跃。)

师:老师今天为你们准备了四部动画片,不过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看一部动画片,你想看哪一部动画片呢?

学生兴趣高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现在大家的意见不统一了,哪位同学能帮大家想一个办法,统一一下大家的

意见呢?

生:可以统计一下,看想看哪一部动画片的人数最多,今天就看那一部动画片。 师:你的办法不错,今天老师就听你的,那就请你来帮我统计一下吧。

(用举手的办法,一部一部地统计,并要求每个同学只能举一次手,然后师生共同观看动画短片。)

四、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师: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看到这里,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调查一下在一周内你家扔了多少个塑料袋,把统计结果用涂颜色的方法纪录下来,并讨论塑料袋的利与弊。

五、全课总结、收获成果

师:这节课你都学到哪些知识呢?

生:(略)

师:刚才我在征求该放哪一部动画片的时候,就用到了今天所学的统计知识,统计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的作用也很大,我们可以根据统计的结果作出一些决定,或者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使我们的管理更为科学有序。我想,只要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主动去发现和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你们就一定能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更能体会到数学给你们带来的乐趣。

篇9:一年级统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93页例1。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开始学习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本课继续学习统计,以整理随机出现的简单数据为主要内容,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简单的统计表。在统计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一些比较容易的统计方法,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设计理念:

本着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设计理念设计本课。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晃动几下盒子)你们来猜一猜是什么?小朋友们,你们想得到这些礼物吗?

2、要得到这些礼物,必须做到:上课认真听,开动脑筋,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上完课后,我们还要来比一比哪个小组收到的礼物多,好吗?

3、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找四个小朋友上台,闭上眼睛从盒子里摸出礼物,每人摸5次,看看谁摸到的红色礼物多。

【设计意图:】

4、我们要记住谁摸到的红色礼物多,谁有好办法?指名汇报。

5、进行游戏后,师生共同整理数据。

(1)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谁能说出这四个小朋友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刚才我们记录这四个小朋友谁摸到红花多的过程,我们叫做统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一些有关统计的知识。专门从事统计工作的人,我们称她们为“统计员”,下面的时间里,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当一回统计员好吗?

二、合作探究,体会过程。

1、昨天,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已经在我们的校园里栽下了许多树,可是老师觉得我们的校园还是缺一些漂亮的花,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些花。出示主题图。

2、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①这些花有几种颜色?②每种花各有几盆?)

3、你能一眼看出每种花有多少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4、指名汇报,收集数据。

6、进行活动,体会过程。

(1)出示条形统计图,这个图我们叫它条形统计图。

(2)每种花各有多少?请动手把结果涂在方格里。

7、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1)你是怎样涂的?哪种涂法好?

(2)大家已经知道,刚才我们所作的过程,叫统计。这个图叫条形统计图。那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完成93页的“说一说”。

8、小结

你是怎样知道的?每小格代表多少?怎样比较它们的多少?

三、巩固应用

实践活动:先统计,完成条形统计图后,再评一评哪个小组的礼物多?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我们是怎样做的?

篇10:《统计》教学案例与反思

《统计》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片段]

片段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师:在你们的每张桌子上,老师都已经帮你们准备了一些图形。请同桌两位小朋友一起对这些图片进行整理,把统计图表填写完整。

师:请看,这是**和**共同完成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出示他们的作品)。

师:你从这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什么?

生1:我看出三角形最多。

生2:我看出圆形最少。

生3:我看出三角形比正方形多2个。

生4:我看出圆形比三角形少5个。

师: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好,我们可以通过统计图或统计表发现许多数学问题。(让同桌小朋友根据这统计图、表,共同合作开展”你问我答“的游戏。)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当小老师,提出问题让大家回答?

生1:请问三角形比圆形多几个?

生2:三角形比圆形多5个。7-2=5(个)。

生3:请问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有几个?

生4:共有12个。7+5=12(个)。

师:请小朋友回忆一下,刚才你是怎样完成统计这项工作。

生1:我先把这些图形按形状进行整理,然后把它贴在统计图中,最后再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才填入统计表。

生2:我是先数,数完后把同一种图形贴在一起,最后再填表。

生3:我除了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还能根据图提问题。

(教师根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板书:整理→图→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片段二:深化练习,加深感知

1.谈话揭示统计的重要性

师: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通过调查、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我们想知道的事情。小朋友,你能告诉老师,你最想统计什么?

生1:我最想统计: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生2:我最想统计:同学们最喜欢去哪里玩。生3:我最想统计:大家最喜欢上什么课。

生4:我最想统计:大家喜欢参加什么活动。

……

(学生在回答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建议学生可调查这三个内容:最喜欢上什么课,最喜欢吃什么水果,最喜欢参加什么体育活动。)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老师已为你们准备了三张调查表,请你从中选出一个你最感兴趣的项目进行调查,调查十人,调查后把它填入统计图和统计表中,并看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2.学生自由调查

学生的性质非常高,迫不及待的离开自己位置去调查,整个课堂顿时沸腾起来

3.反馈

(展示部分学生的作业)

师:黄老师看到刚才同学门都调查得很认真。哪为小朋友愿意把你调查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要求学生在展示作品时,要向同学介绍:我调查的是什么。通过调查,我发现了什么。)

根据一位学生的调查结果同桌进行提问题、

解决问题的活动。

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中年级的统计数学,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与认识规律,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贴近孩子生活的素材,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例如: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你最想调查的是什么。然后为孩子提供三种调查的项目,让孩子自由选择,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项目进行调查、统计。鼓励孩子离开座位,可向同学调查也可向老师调查。如此一来,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通过学生自主的参与与学习,亲身经历调查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统计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懂得如何把所学的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懂得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

2.关注学习,培养能力

古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能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使学生经常处于问题环境之中,能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但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更能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根据所调查的结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本节课中让学生讨论:”你从统计图中发现什么问题?“”你想调查什么?“”怎样进行统计?"等。先让同桌互相提问、交流,再让全班进行讨论,鼓励孩子多说、多问,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可见,在教学中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为孩子提供贴近他们生活的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篇11:一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

9、统计(1)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画正字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设想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并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创设情景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里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播    放)

1.提问:这些小动物在干吗?(参加运动会)

2.他们各有几只?(不知道,没数清楚,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了。)(播放)

3.你都数出来了吗?(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

4.看来光靠数是不行的,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下。

二、合作探究,体会过程

1.小组讨论统计方法。

2.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记录?(画正字,涂格子,写数字等)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记录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再次播放)

4.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实物投影出学生整理的结果。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说再指名说。每划一笔(格),表示数量多少?

小结: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         板书课题:统计

5.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简便?为什么?

6.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出示统计表,提问: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到这个表中吗?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展示,集体订正。

7.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根据这几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三、创设时间和空间,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现在我们来做个口算热身好吗?(学生开始做口算,计时半分钟).

2.我想让一位小朋友帮我统计一下全班同学的口算,好吗?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统计。

3.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加油站

一张日历的表格。找出XX年的3月份有几个星期日,星期六等。

五、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么学到的?

篇12:一年级数学统计的测试题

一年级数学有关统计的测试题

一、看谁算的又快又准。(24分)

28-15=32+50=37+3=25+9=

35+15=70-26=53-7=80-30=

二、数一数,涂一涂,填一填。(18分)

1、三种图形一共有个。

2、个数最多,的个数最少,它们相差个。

3、增加4个就和同样多。

三、下表是一(1)班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17分)

节目西游记喜羊羊与灰太狼加菲猫葫芦娃蓝猫

人数610379

(1)在下面的格子里涂色表示看各种动画片的人数。

(2)一共调查了人,喜欢看()的人数最多,喜欢()的`人数最少。

(3)喜欢看《西游记》和《喜洋洋与灰太狼》的一共()人。

四、根据下列算式的得数完成统计表。(涂一涂)(12分)

五、跳绳比赛。(15分)

姓名笑笑淘气小红小明月月欢欢

成绩7498881008395

名次

1、把他们名次排出来,填在表格里。

2、最多的跳了()下,最少的跳了()下,相差()下。

3、第一名比第五名多跳了()下。

4、第五名再跳()下和第四名同样多。

六、解决问题。(14分)

1、车上原有乘客54人,到站后下去28人,又上来17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星期天,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买鸡蛋花了23元,买肉花了41元,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钱?

参考答案:

一、13824034

50444650

二、1、24

2、4

3、

三、(1)图略

(2)35喜洋洋与灰太狼加菲猫

(3)16

四、略

五、1、624153

2、1007426

3、17

4、5xkb1.com

六、1、54-28+17=43(人)

答:车上现在有43人

2、100-23-41=36(元)

答:应找回36元钱。

篇13:一年级上册数学统计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统计说课稿

教材简析: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内容。教材首先出现实际场景——生日聚会,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整理,初步学习统计,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材还安排了“想想做做”,内容是整理小组里小朋友最喜欢吃的几种水果的人数。目的是让学生相互协同、合作学习,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体会统计的过程及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

教学难点是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统计》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4.学会有序观察、有条理地思考。

5.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流程:

一、提供质疑的时机,唤起“主角”意识。

师:小朋友,你们每年都过生日吗?过生日时你邀请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妈妈是怎样为你过生日的呢?(出示主题图)今天是大象的生日。看了这张图,你们想提什么问题?

生: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给大象哪些花呢……

【这一层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过生日这一事件,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通过生生互问、师生互问,实现角色转换。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

二、提供探索的机会,激活“主角”意识。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分类理一理。

师: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那么谁又能解决这些问题呢?你能一眼看出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只吗?怎么办?(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说说。)

生:只要把小狗放在一起,小猴放在一起,小猪放在一起。(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操作,把小动物分类理一理,在实际场景图上找到一个动物,就在下面摆一个动物。)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分类整理,有的学生将小动物分类后摆成一堆一堆的,有的学生将小动物分类后一个对一个排成一排一排的,有的学生是从下往上排的,有的学生是从上往下排的。

哪种摆法比较好?通过比较,学生知道摆成一堆一堆的不能很快看出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只。而将小动物分类后一个对一个地排好,就能比较容易地看出每种小动物有多少只。

师:分类后一个对一个地排好,我们就说是“分类理一理”。

【这一层次让学生自己来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操作与实践去发现、经历和体会分类整理的过程,从而形成表象,激活了“主角”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语言描述。

看了这张图你能告诉大象什么呢?请你和同桌说一说,同桌在说的时候,你要仔细听,听听他说的是否和你说的一样。(学生互相说。)

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认真,现在谁能站起来响亮地说给大家听。

像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借助语言可使动作思维内化为智力活动,让学生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反复描述,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操作表象的形成,同时激活了“主角”的评价能力。】

2.独立操作、体会过程。

师:红花、黄花、绿花、紫花各有多少朵呢?请你从附页中把它们剪下来,分颜色理一理。

学生汇报分类整理的结果。教师在四种颜色的花下板书花的朵数,再画上线,并让学生说说从表中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再指名说。

师:……我们把小动物分类理一理,把花分颜色理一理,这就是统计。(揭示课题:统计)

【这一部分通过独立操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进一步培养“主角”意识。】

三、创设选择的空间,积淀“主角”意识。

师:小朋友真聪明,为了奖励大家,大象拿出水果招待大家,你喜欢吃哪一种水果?把它从附页中剪下来,以组为单位理一理,并说说从这张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给学生提供一些贴近生活的统计表表,如“听课老师年龄统计表”、“小组男女生人数统计表”、“本节课教具、学具统计表”等,让学生进行调查、整理。学生可以独立做,也可以合作做,然后把自己最为满意的一张表介绍给大家。

篇14:一年级数学《统计》课文内容教学计划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统计》课文内容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们应该跟他们说什么?(老师好)

2、这节课,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5个小组来共同学习。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小红花,比比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大家有信心吗?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大象卡通图)小朋友们,瞧,今天谁来到我们班级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它吗?你们应不应该向大象爷爷问声好呢?

2、小朋友真有礼貌!大象爷爷为了感谢大家,决定带小朋友们去他的神奇果树园摘水果吃。(出示果树)这些果树可真神奇啊!树上长满了苹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小朋友想吃吗?每人摘一个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3、让学生摘自己喜欢的水果。师:怎样才能很快地看出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的个数呢?

4、让学生贴水果。通过贴水果的活动,初步感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1、师:今天是大象爷爷的生日。(出示图)看,很多客人领着全家、带着礼物来到大象家给他过生日(动物们头戴面具依次出现)。你听,他们一起为大象爷爷唱起了生日歌(播放音乐)大家跟着一起唱吧!(学生欢快地唱起了生日歌)

师:看了这张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提问题。 )

2、师:是呀,大象家来了这么多的客人,那么来了哪些客人呢?他们分别有

几只呢?有什么方法能一下子看清楚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呢?

3、小组合作把动物头像整理在卡纸上。指名板演。

4、学生讨论、操作后各组展示作品并汇报整理的过程。

5、比较整理后的`图和整理前的图。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狗家来了4只。

生2:我知道了小猪家来了3只。

生3:我知道了小猴家来了5只。(教师根据口答动画板书4、5、3。)

6、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比多比少的知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猴比小狗多1只。

生2:我知道了小猴比小猪多2只。………。

7、小结。师:小朋友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

四、统计鲜花情况

师:这些客人还给大象带来了好多 五颜六色的鲜花作为生日礼物呢!你们也能用这样的方法帮他统计一下吗? 可以把这些花按什么来分类理一理? 有哪几种颜色的花?

(学生独立操作:把花分颜色整理在线框内,一个框里摆一种花,一人板演。) 师:刚才小朋友把花按颜色理一理的过程就是什么?

生:就是统计。

师:看了这张图,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己填表后集体交流,教师板书如下:) 红花 黄花 绿花 紫花 (5)朵 (4)朵 (3)朵 (2)朵

师:看了这张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统计学习小组得到“小红花”的情况,给予评价鼓励。

2、学会了统计,课后你们准备统计什么?回家后选择一个项目进行统计,然后与同学互相交流。

六、总结评价

1、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想对你的同学、对老师、对自己说些什么?

篇15:一年级下册数学《统计》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统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统计》,它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内容,课改以前的教材是中高年级开始学习统计,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开始从一年级学习,目的是强化学生的统计意识。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统计,但是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了,比如老师要了解班里有多少同学在学校吃饭或者有多少同学坐校车,同学则举手表示等,这些经验正是帮助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好它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系统的统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有三点:

1、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

2、会认识简单统计图表,并能选择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和解答这些问题。

3、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初步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知道统计与生活的广泛应用。

4、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的过程。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填写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准确地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题卡等。

二、教学过程:

(一) 调节学生情绪,做好新知的铺垫.

这个环节我设计的内容是一上课,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就在大屏幕上出现课间10分钟活动的画面,画面上有的同学在跳绳,有的同学在踢毽,还有的在拍球,爬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我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说说图上有什么?孩子们会说出有四项活动,还有每项活动的人数。在这里我没有按照教材提供的统计孩子们喜欢什么颜色这个素材进行教学,而选择了课间10分钟活动,是考虑到活动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他们更感兴趣,有实际经验,喜闻乐见。

接下来我请同学们试着根据每项活动的人数在小格中涂颜色,纸上有四竖行空白小格,下面印着这四项活动的图,先让学生明确一个格表示一个人,学生明确后继续追问有3个人涂几个小格,起到一个提示的作用,使学生马上联想到有几个人就涂几个小格。

这个活动完成后进行评价,先是请几位同学把涂好颜色的纸拿到投影下展示,其他同学说说哪涂得好,哪涂得不好;再请小伙伴交换互评,互相判断小格的个数是否涂对了,如果有错马上改过来,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一个小格表示一个人 ,还使学生感悟到统计过程中的严谨性,同时又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评价结束后每人奖励一颗星,做为一种激励。

这时我板书统计,但是这里所呈现的只是统计的一部分,因为统计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并做出决策的过程,而这里是最初步的统计认识,没有结束决策。

(二)、展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探究.

这部分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我共设计4个层次进行,使学生亲身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获得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填写统计图表的亲身体验。

1、收集数据。

首先我给每个孩子发一张印有跳绳、踢毽、爬竿和拍球四个项目的题卡,请他们在自己最喜欢的项目下面画“√”,当我把提卡汇集到一起时,我先请同学们猜一猜班里喜欢哪项活动的人最多,在这里同学们猜哪项活动的可能性都有,到底谁猜对了呢?同学们都想马上知道结果,这就激发了他们继续想探究的.愿望,突出了学习过程中的猜测与论证的思想,很自然地就进入到了第2步的学习—整理数据。

2、整理数据。

为了更好的统计每项活动的人数,我发给同位两个人一张纸,准备记录。记录前先说说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记录。我估计孩子们会说出画“О”、画“√”、画“ ”、画“ ”等,可能极个别同学会说用“正”字来记录,但也有可能说不出来,那么由我再给同学介绍, 然后用课件及时演示“正”字加深对“正”字的认识,并指定一组接受能力高的同学到黑板来用正字记录,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老师唱票学生一人记录,一人监督,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还降低了记录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唱票结束我又请同学们比较用哪种方法记录好,有可能孩子会发现用“正”字记录好,可以五个五个数,占地方小,渗透用正字记录的优越性,使认识得到升华,也可能还有一部分人喜欢画О、√等,但是我在这个问题上不限制孩子,不规定他们必须用什么符号记,这样做是为了给他们留下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领悟。

3、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

首先用课件出示空白的统计图,提问如果是1个人怎么涂,4个人、6个人呢,在回答中体会统计图左侧的数与小格的关系,再去比较统计图与刚才涂颜色的小格有什么区别,发现涂小格时要一个格一个格去数,涂统计图中的小个可以看数涂,这对于学生来讲是认知上的一个飞跃。

在这个层次我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留有大量的时间在观察中掌握涂格的方法,因为现场统计的数据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利用课件的交互性随时调节,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

4、完成统计图并着重解决两个问题。

一个从统计图能获取些信息,另一个是根据获得的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把今天所学知识与以前的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及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同时注意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三)、加强演练,巩固新知。

我安排了两个内容:

1、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问题和解决问题。

用课件出示根据全班同学生日情况提前制作好的统计图。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从统计图中都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决。比一比哪组提出的问题多,解答的正确。这样做的目的是再一次体现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统计图,提高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生日图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信息,比如可以根据月份提问,知识丰富的同学还可以根据上半年、下半年或季度等提问。

2、独立填写统计图表并回答问题。

我制作一个课件,内容是伴随优美的音乐出示天塔、水上公园、长城、盘山的四个景点图,我想同学们会又一次兴奋,天津太美了,这里很自然的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接下来的任务是统计每个景点要去多少人,我在黑板先贴出这四个景区图,请孩子们把桌上的红五星贴在自己喜欢的景点下面,贴好后一起数清人数,独立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在这里让孩子们再一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独立填写统计图表的全过程,体验统计的社会意义和作用,掌握初步的统计方法。

这个活动结束后我又安排了一次交换评价,让每个同学为自己的同桌画上小星星。这种评价方法我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用,效果很好,孩子们评价时很客观,无论是给自己的同桌最高级别的五颗星还是给四颗星都要说清原因,使评价具体化,不仅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还体现多元化评价。

(四)知识拓展,开阔视野.

在这里我又收集了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统计图,用课件展示,目的是使学生的眼光不是只停留在课堂上,而是走出课堂,从其他地方看到统计知识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如果画面做得很精美,还可以使学生感到赏心悦目,又培养了审美情趣。

最后我又安排学生课后在报纸、杂志或网上收集喜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下一节课用来交流欣赏。

下面我在简单介绍以下板书设计,因为本节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以黑板上中间只写“统计”两个字,下面是三组同学分别用不同方法记录的情况和最后的四个景区图,呈现出学生主要的学习内容。

篇16: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设计

教材内容:新课程第二册教科书P9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水果图片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

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你们想不想看?

电脑出示配乐动画:

(画外音)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住着一直叫聪聪的猴子。明天就是它的生日,有许多的好朋友来为它祝贺生日,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2、(没看清)电脑再放动画片

3、提问

A、五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报告整理数据的方法。

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A、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

B、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电脑再放动画片。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你能把自己记录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听吗?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小结。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出示课题)

8、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三、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A、这个同学统计出的每种动物各几只?学生说教师在表中填出数:6、3、7、2、3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这个同学统计得对吗?你能来说一说吗?

3、这样一张用来统计各种数据的表格我们就叫统计表。

四、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五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得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4、刚才这样的表格叫统计表,那么这张图叫什么呢?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五、练习应用

1、明天就是聪聪的生日了,老师也调查了我们班小朋友的生日是在哪个月份,并制成了一张统计图。从统计图上,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大家帮了聪聪这么多忙,聪聪非常高兴,它想请小朋友们也去为它祝贺生日,你们愿意吗?

电脑播放聪聪的话:小朋友,很高兴你们也能来我家做客。我想去买一些大家喜欢的水果来招待你们,可是我又不知道你们喜欢吃哪些水果,你们能帮帮我的忙吗?

4、学生填调查表,在自己喜欢的水果下面做上记号。

5、老师读数据,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填出统计表中的数量。再根据各类水果的数量,在统计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

6、展示、评价

(1)谁愿意跟聪聪说说我们班小朋友喜欢吃哪些水果?

(2)看着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六、小结

1、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我今天有好多的收获。小朋友,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2、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统计的知识,你发现了吗?

3、别急,小猴聪聪还有话要说呢!(小朋友,你们可真厉害啊,今天就学会了这么多,还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谢谢大家帮了我的忙,同时也欢迎你们明天到我家来过生日。再见,再见。)

篇17:数学《统计》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给学生的思维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这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并没有直接选用教材上的五(4)班统计表这个内容,而是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日着手,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统计我们班同学在各个季度过生日的活动这样一个情境,通过复习旧知识(小统计),力图从真实的`生活中提出问题,感悟统计活动的目的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有必要去进行统计,很自然的进入了调查统计的环节,从而引入课题。因为这是一个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能吸引学生,将学生迅速的引入情境之中。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进行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使数学课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二、运用电脑,自主探究

教学的第三个阶段,是制作条形统计图,教材上主要是要求学生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不但因两者有不可分割的渊源,互为依存,而且这种整合也是数学应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自主性学习”平台,课件循环演示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并附有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脱离老师的讲解、自己尝试着学习制作,更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学生通过操作学习,尝试着自己来制作条形统计图,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可以再仔细观察课件的演示过程,其中在制作过程中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也采用多媒体技术加入录音,这是一般课堂所不能实现的。在学习完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后,就要来学习怎样分析,这部分的教学还是让学生跟着电脑自主学习,可以反复地操作,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举一反三分析其它的条形统计图,学生将自己的见解通过键盘输入,发送到教师机,让全班学生都可以体会到。

自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载体。学生能学的教师绝对不讲。借助于“自主性学习”平台这一软件载体来学习统计图的制作、分析,通过信息技术的链接、转换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观察、比较、思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丰富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增加了对知识深层面联系的感知。

篇18:统计数学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篇19:数学《统计》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培养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选择合适的记录方法收集数据,体会合作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

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每组白纸2张统计表一张

教学设计:

师:小朋友们,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熊。(出示课件)今天可是他生日,瞧,许多小动物都赶来了呢!(出示课件)

师:那你有数学问题要考考大家吗?

师:都来了哪些小客人?

师:这个问题可有点意思,那该怎么解决呢?

[在创设情景后,开门见山的提出问题,能一下子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求知的欲望。]

师:(出示课件)排一排、再数一数,咱们一下子就可以知道每种小动物各来了几只。小朋友们可真聪明!

师:来了那么多的小动物可把熊爸爸给忙活开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呦,熊爸爸正在给小动物们准备午餐呢,瞧他拿出了各种各样的盘子,有正方形的,有圆形的,有三角形的。熊爸爸听说咱们小朋友数学学的特别的棒,准备请你们帮个忙!请你们统计一下各种盘子各准备了几只?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数一数!(播放课件)

师:你数到正方形的盘子有几个?

师:看来意见不一样,单这样数,小朋友们遇到困难了。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小组里商量商量。

[学习过程中产生矛盾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师: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谁来说说!(请小朋友介绍方法)

师:真棒!现在用你们自己的方法来数一数。(再次播放课件)

师:老师这儿有三位小朋友的方法,咱们先来看这份。

师:谁知道他是怎么统计的?

(先把各种形状都记下来,再数一数就知道每种盘子各有几个了)

师:这个小朋友的方法跟刚才的可不一样,一起看!你看明白了吗?

(他把形状一样的放在一起,先把各种形状画好,然后听见一个就做一个记号)

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数起来方便)

师:再看,这种方法可有点儿特别,你能看懂吗?

(先画好图形,然后就记录,几到几就是有几个,还不用数了呢,真方便!)

师:那么多种方法,统计到的结果一样吗?

[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后用自己的方法统计,让后再交流方法。不仅有利于发现学生的创新火花,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亲身经历、体会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体验统计方法的多样性。小组合作探究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互补。在教学中充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小朋友们你喜欢哪种方法?告诉你同桌听听!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行,以后统计时,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统计。

师:那这张表会填吗?

形状△□○

个数754

师: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能提些数学问题吗?

[运用统计到的结果,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统计的作用,进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小熊书准备请小动物们去吃水果,小熊给小动物们准备了梨子、苹果、桃子还有草莓!不过小熊现在有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课件:喜欢吃哪种水果的小动物最多呢?)

师:这可怎么办呀?你们能帮帮小熊吗?

师:让他们说说各自喜欢吃什么然后你们记是不是?

师:那好,选择好你们的统计方法,然后我们就开始了。(播放课件)

师:统计好了吗?那现在把你们统计的结果填到你桌上的`表格里!

师:小熊呀刚刚把这张统计表也填了一样,你们跟他填的一样吗?

师:一样的给自己画上一颗小星星!

师:那你是怎么统计的?

(介绍自己统计的方法)

师:看来他们用的统计的方法不同但是统计的结果却是一样的!

师:那小熊看了这张表能知道些什么呢?

师:看来这个统计表对小熊的帮助可真大!

师:吃完水果,有小动物建议去森林里玩一玩套圈游戏!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套圈游戏吗?

师:如果王老师给你一个圈,你觉得你能套几分?

师:看来最多能套5分,那最少呢?

师:不是一分吗?我也觉得是一分!

师:原来没套中的话就是0分,所以最少就是能套0分!

[套圈游戏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过,而且感

兴趣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师:现在套圈就要开始了,可小熊想请大家帮个忙,他想知道套种哪个分数的小动物最多,你能帮着统计一下吗?

(播放课件)

师:谁给大家看看你的统计结果?

师:听了你们的统计结果,小熊已经把这张统计表给填好了,一起来看!

师:看了这张表你能知道些什么?

师:这个统计表的作用可真大,从表中我们知道了好多对我们有帮助的东西!小朋友们其实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统计,比如我们选小干部的时候,是怎么办的?

师:统计好票数最多的就当选小干部。比如我们有一个小朋友的家里,只有一个电视机,就放在客厅里看,所以爸爸觉得要再买一台放在卧室里,可妈妈觉得太浪费了就不要买了,爷爷奶奶也有各自的意见,这可怎么办呀?

师:请他们举手表决,然后你统计一下同意的有几个人,不同意的有几个人,最后少数服从多数是吧!

师:小朋友你说统计的作用大吗?好这节课咱们就学到这儿!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通分体验统计就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充分体现数学从生活在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宗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信念。]

[总评]

我选择了《统计》这个课题,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会了排一排、数一数的简单的统计方法,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而本课的统计教学是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过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数学知识过于枯燥将会影响低年级儿童的学习。所以整个课堂中我设计了小熊过生日的情景,由开头的小动物的出现,对上学期学习的统计方法的复习,到熊爸爸为小动物准备吃饭的盘子,统计每种盘子的个数,自然的引入所要学习的新知,让学生产生问题的矛盾,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多种方法中优化其中的方法,接着通过吃水果,统计哪种水果是小动物最喜欢吃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稍稍拓展:套圈游戏。最后用生活中的统计来结束此节课。课标中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动口交流表达想法,动手操作,让他们自觉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篇20:数学简单统计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本章内容时,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切入口,激起学生统计的欲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课中我从“我们学校校服的颜色还没有确定,你觉得从红、黄、蓝、白中选择哪种颜色合适?”导入新课,从“怎样才能知道最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来切入主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课中学生很快想到了采用“投票”的方法,通过全班举手的'方式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颜色来收集数据,使学生亲身体验,积极投入的数一数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整个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充分展现出来。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兴趣小组,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等等生活中需要用到数据的收集整理的实例,培养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搜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并能根据所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既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掌握了在动手实践的活动中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统计在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统计》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统计的教学随笔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扇形统计图》的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整理20篇)】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23-05-30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023-06-17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2023-05-31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2-11-04

《统计》六年级数学说课稿2022-05-06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23-05-02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3-02-24

小学数学六年级的下册教学计划2023-02-14

六年级上册数学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2023-04-20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2023-01-1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