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其一张九龄意思(共9篇)由网友“leezi2to”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感遇其一张九龄意思,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感遇其一张九龄意思
感遇其一张九龄意思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文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评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篇2:张九龄感遇的意思
张九龄感遇的意思
九龄诗歌语言生动、比喻贴切,毫无矫揉造作、雕琢晦涩之病。张九龄的诗能发人深思,给人以很大的启迪。古诗如下
感遇
作者:张九龄 年代:唐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韵译】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
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
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
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
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评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 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 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注释】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李林甫得势,正直之臣备受排挤。
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荐:进奉意。
树:种植意。
【翻译】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赏析】
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赞颂丹橘,经冬犹绿,是因为有耐寒的本性来比喻自己坚贞不屈的情操。而丹橘由于路途阻隔无法介绍给嘉宾的命运,也映衬了诗人遭排挤的境遇。无可奈何的,诗人只得把这一切归结于命运,以反诘句收束全诗,指责人们只顾种桃李,而不重视丹橘的行为,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愤怨。
《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二首也依然是托物言志诗,借歌颂丹橘表达诗人遭受排挤的愤懑心情和坚贞不屈的节操。看到本诗,人们很容易想起屈原的'《橘颂》。本诗开篇便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言志之意非常明显。在南国,深秋时多数树木的叶片都会枯黄凋零,更别说能经受寒冬的摧残。可是,丹橘却能“经冬犹绿林”。句中一个“犹”字,饱含着诗人的赞美之情。那么,丹橘经冬犹绿,到底是因为独特的地理优势,还是本性使然呢?若是地理优势造成,也就不值得赞叹了。因此诗人先用反问句“岂伊地气暖”一“纵”,又用肯定句“自有岁寒心”一“收”,令诗情跌宕起伏,独具韵味。在古代诗文中,“岁寒心”多指松柏。诗人在此赞颂丹橘与松柏一样具有忍受严寒的节操,是别有一番深意的。
篇3:感遇其一张九龄的意思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篇4:感遇其一张九龄的意思
春节太忙,但是中国人为什么要那么忙呢?我们从忙碌里收获了什么?
让我们忙里偷闲,重读一下我们学过的《唐诗三百首》。本篇是复习,详细内容可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全文”。
大家都知道,张九龄的这首诗采用了比兴的手法,歌颂春兰、秋桂,从而抒发诗人的情怀。
然而楚子从来没有读过一篇文章,思考过春兰和秋桂有什么特点。
兰与桂的第一个特点,是值得夸耀的,那就是兰与桂都特别香。这就是中国诗人最推崇的人格。
第二个特点,就有点遗憾了,春天里来百花香,兰叶是最不起眼的;秋天里来瓜果熟,桂花是最细微的。张九龄有一种失落感,有一种被忽略的痛苦。
尽管张九龄是大唐宰相,可是出生于广东边远的地方,不是可值得夸耀的贵族。因此,无论他多么“香”,仍然避免不了被忽略、乃至被遗弃的命运。
这才是这首诗的“眼”。
张九龄是一个十分儒雅的人,每次上朝的时候,手里的笏不是随随便便一拿,而是做一个精致的手工包包装着。唐玄宗喜欢他的时候,夸他有着“九龄风度”。
但是,最后还是找了个不靠谱的理由,贬谪了他。
有人说,这首诗的比兴,是化用了屈原“春兰与秋菊”之句,是用典,因为张九龄是广东人,不了解菊花,才将菊花改成了桂花。
真扯!张宰相在长安做官那么多年,不知道菊花?
要的就是兰花与桂花的奇香扑鼻,那是人格,是操守;要的就是兰叶与桂花的不起眼,那是人生,是际遇。
明白了吗?要的就是这个意思:你可以看不见我,但是这不妨碍我把日子过得跟节日一样啊。
只有这样理解,“草木”两个字的意味才能凸显出来。我本来就是野生的“草木”,不是你皇家花园里的奇葩。但是,我有着我的节操、我的人格。至于你赏不赏识,你看着办吧。
诗虽短小,但用尽全力,结构严谨,不知不觉中,在咏物的背后,讲出了沧桑的人生感悟、讲出了高雅的生活哲理。
篇5:感遇之三张九龄
感遇四首之三张九龄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意境赏析:
自从我归隐到这幽静的山林以来,每天独自徜徉高卧在林泉之下,把心里郁积的一些尘俗杂念涤洗得干干净净,此刻的我,内心澄明得就像一个孤独清高的隐士。我很想拿这些来答谢那高栖的飞鸟,希望能托他传达给远方的君主,告诉他我思念的情怀。
日日夜夜地,我就这样怀抱著高远的理想,可是又有谁能感念到我的至诚?而今,在朝廷里飞黄腾达的人和沉沦草莽隐居乡野的人,本来就相隔很远,因此,他们又怎能抚慰我那一片思君的忠城呢?
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心境。前四句写归隐自高的意思,后四句写思君的忠诚。全诗在清淡中满含拳拳思君之意。
赏析
这是一种修行境界在打坐中感受到(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淡泊明智(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宁静致远(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这种心如虚空唯一至精的感受谁能知道呢(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对自己还没有达道的'功夫的谦虚还是经常有一点心乱(飞沈理自隔)想更上一个境界一念不生是谓诚(何所慰吾诚?)
这是一首寓言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诗中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其政敌李林甫、牛仙客,说明一种哲理,同时也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二年后诗人就去世了,这首诗该是他晚年心境的吐露。
诗一开始就将孤鸿与大海对比。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这已经衬托出人在宇宙之间是何等的渺小了。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处的孤雁,海愈见其大,雁愈见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了诗人的情感。第二句“池潢不敢顾”,突然一折,为下文开出局面。这只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何至见到区区城墙外的护城河水,也不敢回顾一下呢?这里是象征诗人在人海中由于经历风浪太多,而格外有所警惕,同时也反衬出下文的双翠鸟,恍如燕巢幕上自以为安乐,而不知烈火就将焚烧到它们。
而且,这一只孤鸿连双翠鸟也不敢正面去看一眼呢!“侧见”两字显出李林甫、牛仙客的气焰熏天,不可一世。他们窃据高位,就象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鸟,高高营巢在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可是,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羽毛这样显眼,难道就不怕猎人们用金弹丸来猎取吗?“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这两句,诗人假托孤鸿的嘴,以温厚的口气,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不愤怒,也不幸灾乐祸,这是正统儒家的修养,也就是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然后很自然地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这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的外露,就怕别人将以你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这里“高明”两字是暗用《左传》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的典故,但用得很浑成,使读者不觉其用典,即便不知原典,也无妨于对诗句的欣赏。
忠告双翠鸟的话,一共四句,前两句代它们担忧,后两句正面提出他那个时代的处世真谛。然则,孤鸿自己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它既不重返海面,也不留连池潢,它将没入于苍茫无际的太空之中,猎人们虽然渴想猎取它,可是又将从何处去猎取它呢?“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纯以鸿雁口吻道出,情趣盎然。全诗就在苍茫幽渺的情调中结束。
篇6:张九龄感遇全文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全文
【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其二】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其三】
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
浩叹杨朱子,徒然泣路岐。
【其四】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其五】
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其六】
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
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
鸿鹄虽自远,哀音非所求。
贵人弃疵贱,下士尝殷忧。
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
感叹长如此,使我心悠悠。
【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其八】
永日徒离忧,临风怀蹇修。
美人何处所,孤客空悠悠。
青鸟跂不至,朱鳖谁云浮。
夜分起踯躅,时逝曷淹留。
【其九】
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
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
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
凤凰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其十】
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
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缄忆。
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
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
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
【其十一】
我有异乡忆,宛在云溶溶。
凭此目不觏,要之心所钟。
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
至精无感遇,悲惋填心胸。
归来扣寂寞,人愿天岂从?
【其十二】
闭门迹群化,凭林结所思。
啸叹此寒木,畴昔乃芳蕤。
朝阳凤安在,日暮蝉独悲。
浩思极中夜,深嗟欲待谁。
所怀诚已矣,既往不可追。
鼎食非吾事,云仙尝我期。
胡越方杳杳,车马何迟迟。
天壤一何异,幽默卧帘帷。
注解
1.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2.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3.林栖者:指隐士。
4.坐:因而。
5.本心:天性。
6.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
7.池潢: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
8.双翠鸟:即翡翠鸟,雄为翡,雌为翠,毛色华丽多彩。
9.三珠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本作三株树。见《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国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
10.“得无”:岂不惧怕有子弹打来?得无,表反问语气、岂不、能不。金丸,弹弓的子弹。
11.“美服”:身着华美的服装应担心别人指责。
12.“高明”:官位显要会遭到鬼神的`厌恶。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13.冥冥:高远的天空。
14.“弋者”:弋者,猎鸟的人。慕,想猎取鸟的欲望。
15.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16.荐:进奉意。
17.树:种植意。
18.“汉上”二:用《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游女,在外游玩的姑娘。思:尾助词,无实义。
19.“欲寄”:是说想托飞鸟将信捎去。古人认为雁可传书。
20.“冥冥”二:冥冥,天空。耿耿,不安。徒空。缄,默。这是说仰望天空,不见飞鸟,只好不安地默忆那位游女而已。
21.“紫兰”四:秀,开花。蹊,小路。空蹊:犹空谷。皓露,白露。幽色,指幽谷中兰花的颜色。何极,没有穷尽。这是说紫兰逢秋,芬芳将歇,使人感叹无穷。
22.“白云”:白云,比喻小人。陆贾《新语·慎微》:“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南山,比喻君王。《汉书·杨恽传》:“田彼南山。”张晏注:“山高而在阳,人君之象也。”
23.太息:叹气。
篇7:张九龄 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文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注释
⑴兰:此指兰草。 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⑵桂华:桂花,“华”同“花”。
⑶生意:生机勃勃
⑷自尔:自然地 。佳节:美好的季节
⑸林栖者:山中隐士
简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篇8:感遇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①,桂华秋皎洁②。
欣欣此生意③,自尔为佳节④。
谁知林栖者⑤,闻风坐相悦⑥。
草木有本心⑦,何求美人折⑧。
【注释】
① 兰,指兰草,即泽兰,属菊科,花白色,与属兰科之兰不同。葳蕤(ruí),枝叶纷披貌。
② 华,开花。
③ 欣欣句,指草木饱含生机。
④ 自尔,犹自此,自然地。意谓春秋二季,因兰桂之花叶纷盛,便生意蓬勃,自成佳节。喻贤人和良时关系的密切。
⑤ 林栖者,林中人。
⑥ 闻风,闻到香气。坐,因。悦,指由爱赏而采摘。意谓闻风相悦,实出意料,也嫌多事。
⑦ 本心,天性。
⑧ 草木两句,意谓自己本怀不求虚荣的志趣,希望不要来摧折他的“本心”。美人即上林栖者。
【说明】
开元二十五年(737),作者贬荆州长史,《感遇》即作于此时。原诗共十二首,此处选了两首,后人常将它与陈子昂的《感遇》并论。他们的时代相近,行径也相类,诗的寓意立境又上接阮籍的《咏怀》。诗中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的襟怀,但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据郑处诲《明皇杂录》记载,张九龄知道李林甫要中伤他,便写了一首《归燕》诗,末两句云:“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李览后“知其必退,恚怒稍解”。他当时的.处境不难想见。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①,自有岁寒心②。
可以荐嘉客③,奈何阻重深④。
运命唯所遇⑤,循环不可寻⑥。
徒言树桃李⑦,此木岂无阴⑧。
【注释】
① 岂伊,岂唯。
② 岁寒,《论语·子罕》,记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喜欢把其作为砥砺节操的比喻。前首中的草木之心,也即这里岁寒心之意。
③ 荐,进献。嘉客,佳宾。
④ 奈何句,喻阻力多重,使抱负无从直达。
⑤ 运命句,意谓只能按着命运随遇而安。
⑥ 循环句,感慨之余,唯有看做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其中道理实没法追究。作者本来位至宰相,也得到玄宗的信任,很想在政治上发挥抱负,后因李林甫谗陷而遭排挤。两句当是隐指这段经历。⑦ 树,种植。《韩诗外传》记赵简子语:“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当是用此典。⑧ 此木句,意谓橘树难道不会成阴。阴,同“荫”。
【说明】
橘是嘉木,屈原曾作《橘颂》自喻其志。荆州州治江陵,又是屈原故国楚之郢都。橘子是南方的特产,作者也是南人。桃李媚时,丹橘傲冬,诗以此喻邪正自有分别。
篇9:张九龄感遇
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
感遇十二首(其四)
★ 感遇?之三十,感遇?之三十陈子昂,感遇?之三十的意思,感遇?之三十赏析
★ 感遇张九龄兰叶
★ 朗读张九龄感遇
★ 名作父母的诗歌
★ 风景的优美诗句
【感遇其一张九龄意思(共9篇)】相关文章:
描写风景优美的古诗句2023-10-28
诗歌发展2023-12-25
有关孤独的优美诗句2023-06-16
咏物的古诗2022-05-07
咏物古诗荟萃2022-05-06
描写风景优美唐诗经典诗句2024-01-08
我内心的孤独有谁懂2023-03-25
描写风景优美的诗句2022-10-07
唐诗《池上》赏析2022-05-22
感遇?之卅三,感遇?之卅三陈子昂,感遇?之卅三的意思,感遇?之卅三赏析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