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趣味语言培养学习兴趣与创新(精选10篇)由网友“汪汪掀被”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采用趣味语言培养学习兴趣与创新,欢迎阅读分享。
篇1:采用趣味语言培养学习兴趣与创新
语文是人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的特点,人的生活离不开语文,但如何才能学好语文呢?我们应该从低年级抓起。在教学语文时,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创新。
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人皆有之。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体现。新课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教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使学生在创造的实践中激发兴趣,增加知识,增强自信,从而使学生体验的喜悦。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
一、凭借趣味语言及好奇的心理,激发创新的欲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好奇心可以促使人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可以说它是一把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受知识、能力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许多东西对都能引起他们的广泛兴趣。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要达到“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你们也太不礼貌了。明明见妈妈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叫妈妈怎么不生气?”学生听了,个个心领神会。在教《万年牢》一课之前问学生“牢”在这课是牢房吗?学生怀着好奇的心去学,兴趣高涨。儿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具有创新禀赋和潜能的时期。保护这种天赋需要我们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并凭借这种好奇心,积极引导,激发他们乐于创造的欲望。
二、利用趣味语言创设宽松的氛围,突破创新的障碍
赞可夫认为: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地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够造成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优秀作品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的“一言堂”、“老师问,学生答”的课堂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的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出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营造这种氛围教师做好六个字:微笑、点头倾听。微笑代表了一种亲密的关系,是一种“我很喜欢你”、“我不讨厌你”的一种具体外在的表现。它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点头是一种肯定,是一种对学生的无声鼓励,教师通过眼神、姿态集中精神与学生沟通。倾听是认真的听,教师通过仔细听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及时的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其次教师还需利用趣味语言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弯下腰来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能以朋友之心与你交谈,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让学生确定教师亲切值得信赖,以此增进师生的关系,鼓励学生自由的说出自己的观点,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
三、利用趣味语言激发大胆的想象,放飞创新的翅膀
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为语文老师可能大家都体会到,学生在习作时,想象力丰富的学生能放得开,收得拢,内容充实、富于文采。反之,想象力贫乏的学生文思枯涩,写作时就事写事,平淡无奇,不形象,不感人。客观事物是想象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趣味语言引导学生加强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在观察中积累丰富的材料。同时有重点的将教材引入生活,让学生学的生动,把死知识变成活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想象,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生活中创造哈姆莱特。同时教师还要利用插图及现代每体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利用趣味语言培养学生质疑的品质,增强创新的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利用趣味语言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如:小学语文《将心比心》一文,学完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1、要是你是那位阿姨,你会怎样做?2、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位被针扎的母亲,你会这样做吗?3、如果不会,又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通过质疑,大家纷纷发表自己创造性的见解,在相互的交流中从而也进一步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在练就学生质疑能力时,教师还必须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将质疑贯穿于教学始终、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五、 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古诗《望洞庭》,我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副“美丽洞庭湖托着洞庭湖的君山”,把诗意用画展示出来;学习问句,我让学生做打电话游戏题,让学生扮演打电话人、听电话人互相问候,理解问句的语气;很多学生喜欢写模仿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发展受益无穷。
总之语文课多采用趣味语言,学生学习兴趣高,课堂才不枯燥,才不是一潭死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而课堂是学生思维最积极活跃的场所。这里经常有着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创新思维爆发出的火花。这样的火花自学生中来,如果不被发现,则可能自生自灭,不成气候。如被老师发现并给予肯定的鼓励,则学生可能受到激励而发扬光大。教师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都会影响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对那些在创造活动中出现的合理的失败与挫折要给予宽容。同时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创造精神。当学生创造有所成功时,教师更要巧借学生创造成功的产物,让他们体验创造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向新的目标迈进
[采用趣味语言培养学习兴趣与创新]
篇2:低年级趣味课堂培养学习兴趣
低年级趣味课堂培养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一、 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
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你们也太不礼貌了。明明见爸爸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气?”学生听了,个个心领神会。
二、 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
学生的语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让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如,我在教《小小的船》时,作了如下设计:(配乐,师描述并贴“夜空图”;生闭上眼睛根据描述做动作,想象)让我们一起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贴上小女孩)师问:小姑娘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你坐在月亮上还看到了什么?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看见(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复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句。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练练;诵读感受语言美,学生读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说话时想象意境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东方明珠、长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闪现在他们眼前。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三、 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
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古诗《鹅》,我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把鹅在水中游的动作、神态用画展示出来;学习问句,我让学生做打电话游戏题,让学生扮演打电话人、听电话人互相问候,理解问句的语气;很多学生喜欢写模仿文,学了《四季》,我让学生也当诗人写一首《四季之歌》。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乐意学习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发展受益无穷。
杭州宋城华美学校 文彦
篇3: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初二美术课《平面构成》教学有感常熟市中学 谢艳月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平面构成,主要是对艺术思维的训练,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正确审视美,创造美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了解艺术创造中一般的艺术思维规律、形式表现规律和艺术的基本表现语言。如果教学得法,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高效的记忆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其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高昂的情绪,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利用直观有趣图形,激发学习兴趣
平面构成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设计基础课,它是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和构成形式构造成具有装饰美的画面。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直观的图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平面构成--基本要素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什么是基本形,首先我充分利用了直观、有趣的图形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本形--是指一组重复或彼此有关连的图形中的基本单位。点、线、面作为造型要素可以构成各种形态的基本形,方形和圆形这两种最原始的形,它们可以变化出矩形、梯形、椭圆形、月牙形等甚至更复杂的图形。
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能让学生顺利进入本课学习,我准备了一些硬纸片剪成的方形和圆形这两种基本图形,然后在投影仪上演示,当方形和圆形出现在投影屏幕上时,学生并未意识到其它图形的存在,但当我把方形、圆形或折叠、或相加的图形出现在投影屏幕上,经过两三个图形后,学生潜意识中已有的基本图形开始联想起来,有的说可以这么加,成什么形,有的说可以那么减,成什么形,还有的说可以先加后减,成什么形等等。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些基本形都是他们知道的,只不过没想到这些形都是由方形和圆形演变出来的。他们觉得基本形的构成有点类似于孩童时代的拼图游戏,童心未灭的中学生只要觉得有趣的事便是他们想做的事。
在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基本形之后,就要进一步了解基本形的形态与空间变化的关系。形与空间的关系实际就是图与底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黑色为图,白色为底,但有时也会产生正负形。
直观的图形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那么有趣的图形则更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并把注意力引向和集中于教学内容。在基本形的形态与空间变化--正负形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了有趣的图?quot;鲁宾之杯“。正负形,实际为图底反转形,当我将图底反转的典型之作”鲁宾之杯“投影在屏幕上,问看到了什么时,同学们有的说看到了杯子,有的说看到了两个人头,正当他们各执己见时,教师提示学生分别看图和底,当两个图象都看到时,学生们大有茅塞顿开之感,激情高涨的同时也了解了什么是正负形。初尝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也激发出来了……
在激发起兴趣的同时,为了提高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在讲解相切形和联合形时,我没有直接出示图形,而是让学生运用相切形与联合形的概念,来回忆刚才他们见到的和想到的基本形中,那些是相切构成的,那些是联合构成的。知识的掌握需要复习,而回忆则是一种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因为是刚刚见过的,所以学生们轻而易举的就说出了哪些是相切形,哪些是联合形,并且,由于他们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还发现了有的形既不是相切形也不是联合形,而是它们的综合形。只要学生们说出来,我就在投影仪上展现出来,并且给予归类。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了答案,而且在探索答案的时候情绪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这样记忆的效力也就提高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创新意识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利用群体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利用学生的智慧相互启发,由此及彼,互相促进。在平面构成基本形的分解与组合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了群体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本形的分解中,同形分解就是将圆、方、三角等基本形分解为若干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单元。而且,分解好的形在组合时又可以创造出丰富、优美的新图形。我把一个圆用十字平均分成四份展示在投影仪上,然后,分别移动一块,两块,三块,四块,每移动一块,学生们便在下面说着象气球,象降落伞,象橄揽,象开放的花,象窗格等等。如果还是我一个人在讲台前继续演示的话,学生仍然会象看魔术表演似的,只觉得有趣而不动脑筋。课堂上学生应占主导地位,教师应起好导向作用。于是,我就让学生上台来演示,当我提出你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时,一些大胆而又思维活跃的学生接二连三的走上讲台,在投影仪上拼出了各种各样、形象各异的图形,展示出了他们非凡的想象力与无穷的创造力。没上讲台的学生也在不断思考着、比划着,所示图形大都是他们平时所见的形象加以演变而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一些虽然不象什么具体形,却也很美观的图形,这就是抽象图形,(如图1中的第二幅图片,就是由信用社的标记演变而来)被许多现代设计所应用。一些平时不喜欢画画的学生也在其他同学的启发下,思考着,想象着。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也被激发了,一种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开始显露出来,平面设计所需要的就是这种敏捷而又变化多端的思维方式,这也正是培养创造力所需要的思维方式。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被激发后,他们就想动手操作了,这时候便可以进入本课的实践操作部分训练--矩形的自由分解与组合,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要求是在矩形纸上,任意分解两至三刀,分解的形要求有形状及大小的对比,或具有点、线、面的关系,然后将分解的全部单位重新组合构成图形。
同样我用示范性的创作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我准备了一个分割好的矩形图例,然后在投影仪上分别演示组合的方法,移位--可分成平行移位和交错移位;翻转--可分成对称翻转和错位翻转。当每一次组合成形时,学生们感到非常惊奇,一张小小的纸片,分解后居然会变化出这么多的形象。好奇心激起强烈的创作欲望,他们渴望着自己也能创作出美丽的图形。于是,一个个跃跃欲试,按照作业要求开始进行操作练习起来。
浓厚的兴趣使这一次的作业比以往的绘画课认真得多了,没有学生觉得把一张纸剪几刀是困难的,组合时,又可反复尝试,直至拼出他认为是最美的图形为止。这些形象大都是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的、熟悉的或由此而演变出来的。当然,也有偶然产生的(如图1)。第一次作业的成功,给他们以后的学习增添了信心,增添了浓厚的创作兴趣。
三、利用学生自创作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提供的直观、有趣的图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让学生一起来评析欣赏自己的作品,会产生更强烈、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平面构成--形式与方法中的渐变构成教学过程中,我就尝试了这一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渐变--是通过基本形或骨格有规律性的、有秩序的变动,包括他们的位置、方向、形状、大小、色彩等的逐渐变化。它有极强的节奏性,富于律动的形式美。
在已经学习过重复构成后,再学渐变构成时,我就准备了一些重复构成练习中的学生优秀作业(如图2)。当一张张整体统一、形式美观的学生作品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时,他们为之惊叹,想不到一个箭头、一棵小树、一把小伞、几个圆形或方形居然在同学手中会变成如此美丽的画面。因为是自己动手创作的,就觉得特别好,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自信心高涨了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学生们甚至有了要让自己的作品超过教科书上录用的作品的想法。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一张渐变构成作业,我出了三个题目:(1)参照课本上渐变构成图形,临摹一张渐变构成;(2)根据课本作业要求,用l/2等分递减法设计渐变骨格,然后设计一基本代入,制作一张渐变构成;(3)根据渐变定义,设计两个形之间的渐变构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任选一题。这时候,每一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因为是自己想做的,所以做起来就特别认真。出乎意料的是,好多学生选了第三题,这个题目曾是无锡轻工学院美术系招生考试的题目,多少高考学生被难倒,没想到,初二的学生居然轻而易举的做成了好多类似作品。有的把椅子变成了鸭子;有的把小丑变成了窗户;有的把嘴巴变成了拱桥;还有的把蝴蝶变成了斑马、飞机变成了小兔、房子变成了汽车等等。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一个平时看见画画就头疼的男学生,竟把一个人变成了卡车等等(如图3)。这些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又在下一课--发射构成中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创作出了一批有很强动感、具有强烈视觉效果和力动美感的作品(如图4)。并且,这种激情一直影响到下一单元--标志设计和拎袋设计。
平面构成是工艺美术设计的基础,它被广泛应用与包装、广告、标志、染织、服装、轻工产品及室内装饰等现代设计。我们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让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成为设计师,而是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来培养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创造能力。让我们为发掘艺术教育中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特殊功能而努力探索吧!
5
篇4: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初二美术课《平面构成》教学有感常熟市中学 谢艳月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平面构成,主要是对艺术思维的训练,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正确审视美,创造美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了解艺术创造中一般的艺术思维规律、形式表现规律和艺术的基本表现语言。如果教学得法,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高效的记忆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其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高昂的情绪,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利用直观有趣图形,激发学习兴趣
平面构成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设计基础课,它是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和构成形式构造成具有装饰美的画面。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直观的图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平面构成--基本要素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什么是基本形,首先我充分利用了直观、有趣的图形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本形--是指一组重复或彼此有关连的图形中的基本单位。点、线、面作为造型要素可以构成各种形态的基本形,方形和圆形这两种最原始的形,它们可以变化出矩形、梯形、椭圆形、月牙形等甚至更复杂的图形。
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能让学生顺利进入本课学习,我准备了一些硬纸片剪成的`方形和圆形这两种基本图形,然后在投影仪上演示,当方形和圆形出现在投影屏幕上时,学生并未意识到其它图形的存在,但当我把方形、圆形或折叠、或相加的图形出现在投影屏幕上,经过两三个图形后,学生潜意识中已有的基本图形开始联想起来,有的说可以这么加,成什么形,有的说可以那么减,成什么形,还有的说可以先加后减,成什么形等等。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些基本形都是他们知道的,只不过没想到这些形都是由方形和圆形演变出来的。他们觉得基本形的构成有点类似于孩童时代的拼图游戏,童心未灭的中学生只要觉得有趣的事便是他们想做的事。
在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基本形之后,就要进一步了解基本形的形态与空间变化的关系。形与空间的关系实际就是图与底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黑色为图,白色为底,但有时也会产生正负形。
直观的图形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那么有趣的图形则更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并把注意力引向和集中于教学内容。在基本形的形态与空间变化--正负形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了有趣的图?quot;鲁宾之杯”。正负形,实际为图底反转形,当我将图底反转的典型之作“鲁宾之杯”投影在屏幕上,问看到了什么时,同学们有的说看到了杯子,有的说看到了两个人头,正当他们各执己见时,教师提示学生分别看图和底,当两个图象都看到时,学生们大有茅塞顿开之感,激情高涨的同时也了解了什么是正负形。初尝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也激发出来了……
在激发起兴趣的同时,为了提高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在讲解相切形和联合形时,我没有直接出示图形,而是让学生运用相切形与联合形的概念,来回忆刚才他们见到的和想到的基本形中,那些是相切构成的,那些是联合构成的。知识的掌握需要复习,而回忆则是一种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因为是刚刚见过的,所以学生们轻而易举的就说出了哪些是相切形,哪些是联合形,并且,由于他们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还发现了有的形既不是相切形也不是联合形,而是它们的综合形。只要学生们说出来,我就在投影仪上展现出来,并且给予归类。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了答案,而且在探索答案的时候情绪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这样记忆的效力也就提高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创新意识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利用群体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利用学生的智慧相互启发,由此及彼,互相促进。在平面构成基本形的分解与组合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了群体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本形的分解中,同形分解
[1] [2] [3]
篇5:教学论文趣味课堂培养学习兴趣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趣味课堂培养学习兴趣教学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识字。
一、充分挖掘教材趣味性,引导学生识字
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景中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等活动中,巩固汉字。在课文联系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识字的信心。教学中,我才教材出发,依据儿童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儿童的兴趣。
例如,汉语拼音第11课中编排了一首儿歌,并配有一幅形象逼真,色彩丰富的图画。教学中我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文来提高学生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激发他们对识字的兴趣。我先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读儿歌:月儿弯弯挂蓝天,小溪弯弯出青山,大河弯弯流入海,街道弯弯到校园。学生听后,对这首浅显易懂的儿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圈一圈,把儿歌中“弯”字圈出来,然后连一连,把儿歌中的几个“弯”分别与月牙、小溪、大河、街道连起来,借助相像加深记忆,字形轮廓和特征就与其意义自然连在一起了。
汉字是象形文字,在儿童识字的初级阶段,这种音、形、义综合感知的'办法是一种效果明显的好办法,能极大地引起儿童的识字兴趣,非常符合儿童的识字规律,而且巧妙地把汉字学习和口语发展结合起来。
二、创设情景和游戏,引导学生识字
教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有时每天要识字十多个,因此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识字。
如何教学“乌”字,可以画一只没有眼睛的小鸟,“鸟”字去掉一点为“乌”。教学“灭”字时,做个小实验,在一个小铁盒里点燃纸,用一块合适的小板子盖住小铁盒,稍候拿开板子,试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变化,讲述一些有关灭火的知识,最后总结,用一块板子把火盖住,可以“灭”火。
此外,可以在“猜谜语”游戏中让学生识字,如:“一个力气很大的人在田里劳动”是什么字?(男),“八只脚”是什么字?(趴),“两个人在土地上”是什么字?(坐),“王姑娘和白姑娘同在一块石头上”是什么字?(碧)……许多孩子都可以用这种形式来学习,这种识记不是机械的识记,而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
三、利用道具,引导学生识字
教师如何为低年级学生布置既轻松又有创意的识字作业呢?“个性卡片制作”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可以分几个阶段,一年级上学期,教师做卡片、学生在家长帮助下制作卡片;一年级下学期,学生自己制作卡片;二年级下学期,引导学生根据生字的音、形、义配上装饰拼图并组词造句。在每个阶段实施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进行生字教学,每人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然后教师选择最难的生字,请几位同学上台做示范,教师适时点拨。学生通过这样三钟分层式的学习,就能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而且,学生动手,动脑,编排画面的过程正是自主识字的创造性过程,这样就能使学生走进语文,走进汉字,逐步学会感性地欣赏汉字。教师还可以定期评选最佳制卡奖,并把优秀的生字卡片组成一期墙报。
“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平。”只有优化识字教学,发展多元只能,才能使识字教学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才能使我们的汉字教学活起来。
篇6:小学生电脑学习与兴趣培养
小学生电脑学习与兴趣培养
武宁新宁一小 张建华[摘要]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不断地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的各项领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并对现代教育教学开拓了一个更新的领域,信息技术的教育成为现代小学生开阔知识面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如何使学生从单纯的书本到多维多角度的信息技术相接合,如何培养学生对电脑学习兴趣,以一种崭新的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激趣与导异
小学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操作的方法和技能还远远不够,让学生在掌握传统意义一些信息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还培养他们包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讲,刚开始学习电脑知识,又是刚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怀有一种神秘而好奇的感觉,学习积极性很高。我在计算机知识教育中,发现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培养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很快下降。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呢?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中有如下认识:
一、发挥计算机本身的优势,选用合适的教学软件。
“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一开始上课,免不了常规的知识介绍,键盘的功能与操作、指法的姿势与练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对于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来说已被教师说得晕头转向了,更何况26个字母的排列以及一些功能键的作用。如果老是让学生进行指法练习,学生很快会感到单调无味,从而慢慢地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热情有所下降,有的甚至出现不愿练指法了。如果要求学生指法正确,十个手指按规定的姿势用起来,多练一段时间,他们就难以坚持了,感到索然无味,原有的积极性不断下降。面对着现实,我就四处寻找适合小学生特点的CAI软件,找来了《快快乐乐学电脑》、《英打练习》、《趣味指法》等几款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软件。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了,他们看到屏幕上不断跳出的英文字母,就快速地在键盘上寻找,努力使自己的输入准确率和速度提高,如果你打错字母或速度跟不上,电脑会鼓励同学们“努力”、“加加油”等话语,如果正确率高,成绩突出,电脑又会夸奖同学们“你真行”、“好棒啊”等等话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节课就很快地过去了,可同学们还是意犹未尽,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指法练习,变成为生动活泼的输入字母比赛和速度比赛了。通过这种方法的练习,同学们就百练不厌了。
二、学与玩的结合
“玩”,“玩”也是一种学习,是一种在宽松氛围下的动手动脑的.有效学习。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学,由浅入深,在轻松的气氛中感知信息技术的魅力。学习兴趣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在电脑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我经常利用一些趣味性与娱乐性强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往往是坐不住,对于单调的练习逐渐有些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例如:字母打靶游戏、趣味迷宫、24点计算游戏、智慧拼图、答题过关、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在课堂中发现学生们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们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使我体会到“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含义。但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益知、和学习的功能。
三、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紧密联系
“异”,人的差异天性存在。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指一个人素质结构上的差异,反映到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上,有的学生指法进步很快,但学习程序设计时颇感吃力;有的同学兴趣在计算机的操作上,但对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并不感兴趣;有的同学对电脑绘画很有创意,但对指法练习没有兴趣。这就是个体差异反应到信息技术课的具体表现。我们在对学生有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如简单的操作、基础知识等),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积极引导他们在信息技术课上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有的学生已经不满足现有课本上的知识,而要去更深的领域中去探寻,我就鼓励他们多订阅一些信息技术刊物,经常上网查询资料,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向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去钻研。有的学生对电脑动画很感兴趣,我就教它们课本以外的一些电脑动画制作软件,如flash、photoshop等,让他们独立创意,自己设计制作小动画。在学生的一些作品中他们将会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设计技术。只要对症下药,他们就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陶醉在信息技术的海洋里。并且把一些数学中的难题通过计算机去解决,通过数学教学辅助软件,使学生从实际中体验到了电脑的本领真大,计算速度真快,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如我在三年级的学生中结合学生们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让他们通过CAI辅助软件做一些趣味性题目。该软件的设置非常适合低龄儿童,即有一位小朋友去探险,一路上出现很多障碍,只要同学们回答了一个个问题,分数累加到100分后,这个小朋友也就顺利地达到目的地。通过这一软件的辅助学习,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也有更多的兴趣。
四、从简单易接受的内容入手,由浅入深。
“导”,通过小学生喜爱的形式与内容,由浅入深导入较复杂的电脑知识。画图和唱歌可以说是每个小学生都喜欢的,在计算机中只要通过26个字母和10个数字,就可以画出各种图形、编出各种歌曲程序等,这一点对学生更是感到神奇,就更有兴趣想去学习和探索。我就选用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软件LOGO语言、BASIC语言,让学生通过基本的语法,输入简单的字母就能画出简单的图形。首先让学生们学习简单的命令。例如在LOGO中画一条直线、横线等,再深入一步逐渐讲解一些简单的程序,绘制一些简单的图形。不过,有一点需注意,千万不能讲解过于复杂的命令和知识,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知识基础而定难度,过难,同样也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组织各类电脑竞赛,通过竞赛相互学习,相互竞争。
“比”,小学生都有较强的好胜心理,在三年级开始已开设计算机教学课程的基础课,按年级与学生的兴趣组织一些不同层次的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例如汉字输入、电脑语言教学、WINDOWS基础等。学校也可通过各种竞赛,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指法输入比赛”“中文输入比赛”“绘图比赛”等各类比赛,通过一系列的比赛,有助于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电脑知识在不断更新,并且更新速度非常快,今天学的东西说不定明天就不适合了,所以学习电脑知识一定要紧跟时代,紧跟潮流。学校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这样,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就会长久不衰,持之以恒,一定会有所收益。同时,教师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应不断更新,这样学生就更加有兴趣去学习电脑知识了。
篇7: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培养与保持
张家口市宣化区幼儿园 李晓霞
【摘要】教师要培养与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情感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等。
篇8: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培养与保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保持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把握良机,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天生爱说爱闹、敢说敢做、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利势导,课上用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是学生们怀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材料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适当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的施展个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二、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内容和材料的处理,一般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是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环节趣味性,使学生的兴趣得以维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呈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的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讲授时,教师可用从网上下载的听说读写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地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心情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现代教育观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地、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是将学生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育与学生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2.互动的师生关系。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相互作用的历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中做出反应。
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例如:“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主动学习、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更受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正效应。
3.融洽的师生关系。朱小曼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思想和感情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差错。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自信心,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作用。
四、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以适度的课外活动,可以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学习课外材料等小组活动。比如,英语教学活动中可以开展书写竞赛、朗诵比赛、单词听写竞赛、单词接龙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的兴趣。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认识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学习兴趣和乐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学习的兴趣。
总之,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把要求落到实处。
篇9:巧计趣味作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巧计趣味作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摘 要:在日常教学中,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趣味性强的作业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把作业设计为三类:预习类作业、新授类作业、复习类作业。作业类型丰富多彩,趣味盎然,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趣味作业 作业设计的误区 作业的设计和指导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作业作为知识巩固和拓展的手段,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趣味性强的作业,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注重对教法和学法进行改革的同时,特别重视对作业设计的改革。
一、作业设计的误区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讲完课后,根据课后习题或练习册布置作业,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缺乏兴趣性和主观能动性。更有甚者有时感到无作业可布置,让学生把课后已做过的题再抄在作业本上。这些拘于书写、限于室内的作业,大大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影响了学生英语整体素质的提高,远远跟不上“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步伐。这就需要我们在作业设计上动一番脑子,真正使听力、语音和词汇、语法结构、课本内容及综合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二、作业的设计和指导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老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把教学融化为一种艺术。传统的、单一的作业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英语的要求,无法融入“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现代英语教学。因此,我在作业设计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改进。
1、预习类作业的设计。传统的预习作业,老师只不过简单地让学生读一读,或看一看第二天要讲的内容,了解要讲知识的大概,划出不懂的知识点,或回答老师提前设计好的几个问题。这些作业学生并不感兴趣,只是机械地完成老师的指令。久而久之,学生对如此枯燥的预习作业就失去了应有的兴趣,甚至干脆不做了,因此往往会出现大批不交作业的学生。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布置类似的作业,而是设计一些既能让学生感兴趣,又能收到实效的作业。例如,在讲新目标Unit7Howdoyoumakeabananamilkshake?(Goforit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之前,乍一看,这课时很简单没什么可预习的,不就是香蕉奶昔的制作过程吗?但我不这样认为,因为“奶昔”一词对于中国农村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家庭条件差的同学根本不知道奶昔是什么东西。 如果在课堂上大讲奶昔的制作过程,则会转移学生对英语的注意力,一堂课下来,哪里还有英语的味道。我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跟同学们一起简单了解了奶昔的制作过程,让他们知道制作奶昔所需材料的英文名称(banana、knife、icecream、blender、etc.),回家准备制作奶昔所需要的材料,也可以尝试自己先做一遍。第二天上课,大家把所需要的材料都带来了,还带了许多其他的水果,正好也复习巩固了水果的名称。然后分组试验,由已做成功的同学任组长,并担任解说员和指导员,一会儿他们就做出了可口的奶昔。最先制作出的那组的一个同学,由于好奇心,端起杯来就喝,合作者马上提出抗议:“老师还没品尝呢,你先喝上了。”说得这个同学很难为情,我听了之后感触颇深,不失时机地用英语说:“Nevermind.Heissoexcited.”最后同学们都喝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奶昔,课也到了高潮。这样课前做过的同学,知识得到了巩固;没做过的同学既品尝了奶昔的美味又学到了新知识。全体同学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这一次预习作业和课堂情景在学生的一生中将回味无穷。试想如果和以前那样布置预习作业的话,学生会有如此感兴趣?这堂课的效果会有如此好吗?
2、新授类作业的设计。新课讲完及时布置作业是对授课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合理的作业设计不仅能消化并巩固课堂上所学内容,而且可以加深记忆并熟练运用新知识。这时可设计笔头、口头、听力训练等。如讲完打电话对话后,我给学生留的作业是: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给你的好朋友用英语打电话,了解他在干什么或是想干什么,以及他的兴趣爱好,并把谈话的内容记录下来,如有不会可打电话向老师咨询,第二天表演给同学们看。学生很高兴地完成了作业,他们的表演精彩极了,有的'学生还别出心裁,录下音来,播放给同学听,让同学们猜一猜对方是谁。在此基础上,我又进行了大胆设计,推广“网络英语”,启发学生把打电话移植到网络聊天上,居然有几个同学试着用英语和我进行网络聊天,交流英语知识点,交流师生间的感情,从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这是我在作业设计改革之前做梦都没想到的。学生在使用话机对话和视频对话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巩固了打电话的日常用语,避免了枯燥的死记硬背,获得了成就感和自豪感,知识巩固和网络文明双丰收。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英语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有英语,学英语原来是件很有趣的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复习类作业的设计。期中、期末考试前的两三周是老师和学生厌教厌学的几周。因为大多数学生认为课本上的知识都会了,老师还是让他们抄写单词、短语、句子、背诵课文。这样的机械作业,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自然就厌学了。不少老师会有这样的感觉,越到考试,同学们学习反而越不努力了,且容易出错。为了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我在指导学生复习时,注意设计出有新意的复习作业,让学生感到复习旧知识时也有新知识要掌握,新知识必须以旧知识为依托,复习课上自然也就努力了。如复习反意疑问句时,我不是让他们直接背诵我以前讲的知识,而是提前给他们留了一个作业:搜集整理讲过的反意疑问句的用法,看你能记住多少,你会用吗?可以查你手中的资料,也可以向同学请教,还可以上网查。学有余力的同学整理的知识点要多一些,其他同学可以整理得稍微简单些。多名学生整理的知识点比我希望的更全面,绝大多数学生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予以引导、补充,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条理化,学生对反意疑问句记得更牢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要求,体现了作业要求的层次性。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复习所学知识的目的。
篇10:培养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学科论文
培养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学科论文
[内容摘要]
快乐是革命的本钱,快乐也是学习的内驱力。我提倡快乐地学习,因为快乐地学习能较快地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有着自身的结构要素和结构规则。它虽然没有数学的单一和枯燥,但是处理不当,会使幼儿产生厌学的情绪。如何让幼儿快乐地学习语言呢?我觉得,生活化的教材是幼儿快乐学习语言的源泉,多样化的材料是幼儿快乐学习语言的引领,动态化的组织是幼儿快乐学习语言的保障,肯定化的评价是幼儿快乐学习语言的升华。
[关键词]:快乐 学习语言 生活化 多样化 动态化 肯定化
一旦你感觉到学习是一种痛苦时,你的学习动力、学习效率就会迅速降低。快乐是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最大的动力。学习也是如此。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快乐是他们最大的需求。所以只有轻松和快乐的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即使是平时再“笨”的孩子,只要他身心愉悦,对学习的内容,材料感兴趣的,孩子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说明我们的孩子多多少少有快乐的因子。作为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如何将快乐的因子渗透到幼儿的心田,又同时收获了知识呢?
一、生活化的教材是幼儿快乐学习语言的源泉
教材的选择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怎样保证幼儿愉快地学习呢?
选择幼儿身边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在选材时,不仅要考虑语言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幼儿学习语言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内容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选材必须建立在幼儿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而且必须是其年龄段感兴趣的,有能力做到的。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语言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积极愉快地学习语言。
我们的孩子大部分都来自于农村,所以对于农村种植的农作物和使用到的一些农用工具,幼儿相对比较熟悉和了解的。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生成了一个园本学活动――《生活中的农用工具》。又根据秋季抢收稻子这一时机,我们收集了从浸种、播种、喷农药到变成一粒粒米粒等这一流程所涉及到的一系列农用工具。幼儿对于这些工具感觉非常地熟悉和亲切。有的幼儿背上喷雾器模仿爷爷奶奶喷农药的动作,并自信地告诉从外地来的小朋友:“这是装农药的喷雾器,喷了农药后秧苗才能健康得长大!”一些外地来的小朋友对这些似成相似的工具也主动得探究着,模仿着,述说着。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关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让语言问题回归现实生活,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促使其主动探究、愉快学习、获得知识。
二、多样化的材料是幼儿快乐学习语言的引领
在语言活动中,要糅和多种幼儿发展因素,允许多种与幼儿语言及其他方面发展有关的符号系统的参与,从而促进幼儿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强化作用下,积极地运用语言与人、事、物交往,在生动活泼的操作实践中动脑、动口、动手,成为主动探求的语言创造者。怎样给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呢?
1、材料的生活性
幼儿的经验源于生活,如果提供的材料超乎了幼儿的实际经验,那么幼儿不会主动地去学习,教师所传授地知识也就停留在表面,幼儿不会积极地去拓展和深化。
例如,在大班语言活动《快乐说广告》中,教师提供的广告都是幼儿喜闻乐见的,这样的活动材料能很容易调动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发他们表达的愿望。因此,我们看到,当教师逐一为幼儿出示幻灯片时,孩子们都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等待着下一个将要出示的广告材料是什么,他们兴奋地讨论着、交流着。
对于熟悉的东西,幼儿就会有话可说;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幼儿才会愿意表达、乐于表达。所以在材料的准备中,我们应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即孩子知道什么熟悉什么;同时还应考虑幼儿的兴趣,即幼儿喜欢什么关注什么。从而使幼儿快乐地学习语言。
2、材料的挑战性
我们不仅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挖掘材料,而且还要考虑到我们提供的材料是否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否符合幼儿的需要?更主要的是,是否激活了幼儿的快乐因子,在愉快地氛围中学习?在语言活动中,我们以故事课为例,教师通常提供的材料是最为实用的角色头饰。但是,简单的、千篇 一律的头饰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内在需要, 他们对那些新鲜的、能动手操作的、能打扮自己的材料更感兴趣。
例如在中班语言活动《去年的树》中,在活动最后我们添加了幼儿表演的环节,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剪刀,双面胶,浆糊、,各色卡纸、皱纸等材料。幼儿自行选择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角色形象。有幼儿躺在卡纸上让同伴为他量身定做了一套“大树”服饰,有的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按在纸上拓印出来好多“小树叶”等等。幼儿佩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服饰,表演得有声有色,活动也达到了高潮。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要比单纯地戴头饰更有挑战性,更能满足幼儿动手操作和发展的需要,同时至始至终幼儿都保持着一种快乐地学习状态。
3、材料的操作性
我们通常会发现,教师在布置环境和在准备材料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比如要讲一个关于森林里故事,将教室布置成森林的模样,还摆放了各种道具。可是在活动时幼儿并没有机会去操作材料,活动结束后幼儿必会感到失望和懊恼,因为他们眼中的玩具成了只能看不能摸的东西。对学习也失去了积极性。
例如,在语言活动《小鸟飞飞》中,每个孩子的手指上都带有一个小鸟纸偶,他们弯曲着手指飞到大树旁(教具),轻轻地告诉大树:“大树爷爷,再见了,明年再来看您。”又飞到小花旁(教具)亲亲花儿:“小花,再见了,希望你快乐。”幼儿们一边朗诵着散文,一边认真地表演着。在这个活动中, 戴在手指上的纸偶小鸟是便于操作的,而且,在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始终让幼儿操作着手上的纸偶小鸟,这样,幼儿觉得好玩,有趣,在快乐的氛围中幼儿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做个观察者,从幼儿的反应中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兴趣,了解孩子内在发展的'需要,及时创设适宜的环境条件, 提供适合孩子的材料,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幼儿快乐地接近语言,走进语言,喜欢语言。
三、动态化的组织是幼儿快乐学习语言的保障
《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幼儿一起活动的一个过程,并在活动中让幼儿收获知识,那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氛围,并让幼儿愉快地享受这一过程呢?
1、运用课件演示,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可圈可点,也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幼儿往往对动态化的事物更感兴趣。
例如,在语言活动《小小乌龟上班记》中,将静态的图画制作成一个动态的课件。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耸肩的乌龟吸引住了,就连平时最爱捣蛋的孩子也被深深吸引了。我以“小乌龟要找工作”引出活动,并让幼儿猜想乌龟会找什么工作?拓展了幼儿的想象思维和表达的机会。在乌龟找工作的时候,每一张幻灯片上都有乌龟工作地方的背景和动物之间对话的姿态。幼儿们看着画面都积极主动地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创设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效果,让幼儿在直接感知中获得知识,使幼儿爱看、爱学、爱讲,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语言活动中去,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使幼儿在快乐中获取知识。
2、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
我们不要总青睐于一些“能说会道”的幼儿,每个孩子都是游戏的主人,他们都有说的权利,在语言活动中,有的孩子爱说,有的孩子不爱说,喜欢把想法藏心里,如在语言活动《小熊住山洞》中,请幼儿分组讨论,为什么小熊喜欢住在山洞里?分组讨论可以在自己的小组里随意地说出想法,对和错都不会听到老师的评价。作为教师也要特别地关注这些“不爱说”的孩子,引导、鼓励他们大声地说出来。从而对语言活动产生兴趣,快乐地学习。
四、肯定化的评价是幼儿快乐学习语言的升华
我们常运用表扬、鼓励对幼儿的行为或言论的肯定评价,它有着强化作用,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产生愉悦的情感,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表扬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体的、个别的、,如点头、微笑、夸奖、贴红花
五角星、插小红旗等,当孩子回答正确时,如果老师不置可否,将会挫伤他的积极性;而当老师用点头、微笑或夸奖的话等方式表扬他时,会使孩子产生喜悦、愉快的心情而更积极地参与活动。
如,我们班新转来的邱佩家小朋友,因为不太会讲普通话,所以上语言课的时候,老师提的问题,他总是欲言又止,害怕不会讲普通话而引来同伴们的嘲笑。有一次我又看到了他欲言又止的表情。我鼓励他让他来回答这个问题。虽然问题有些偏差,但我还是很高兴地表扬他:“佩家,你真棒。你的声音真好听,老师希望以后再听到你好听的声音,好吗?”佩家非常地兴奋,很自信地点点头,就这样整个活动过程中,他始终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注意力非常集中。过不多久,我发现他能主动地和同伴交流了,脸上也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对呀,作为老师不要吝啬对孩子肯定的微笑和高高举起的大拇指。有人说过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即使老师的表扬掺了“水份”言过其实些,也没什么不可。因为多次表扬后,这部分的幼儿便会产生愉悦的情感,继而更好地学习语言。
爱迪生是怎样失去留声机的发明权的,总是觉得4.1圈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而这一小小的细节却使他失去了一个发明的所有权。其实在教学上也一样,我们不要总以为孩子的一颦一笑出自他们的天真和无知,作为教师要尝试着抓住细节,让我们的孩子把学习当成游戏,在游戏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神采飞扬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慧和《学前儿童教学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采用趣味语言培养学习兴趣与创新(精选10篇)】相关文章:
汉语拼音教学论文创新2023-05-04
谈新课标下物理教学趣味性的培养论文2023-03-16
初中化学教学在生活中的整合与应用论文2022-05-06
比尾巴说课稿2022-10-05
小学游戏教学法的相关论文2023-06-21
四年级美术教师教学计划2022023-03-15
英语趣味性教学论文2022-04-30
小学体育《50米快速跑》说课稿2023-06-29
六年级下美术教学计划2024-01-16
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