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论文((精选17篇))由网友“旺财麻麻”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体育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体育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论文
体育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论文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长期统治,我国历代教育发展都缺乏与社会的联系,缺乏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特别是近些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现象,过分强调对知识的传授和接受,而导致对实践教育的忽视,对学生实践知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忽视,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使我们的人才质量大大降低,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动手实践能力、社会生活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正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解放孩子们的双手”已在积极的实施的当中。
我们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锻炼身体的方法、技能,而且要让他们同样的心灵手巧,同样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而我们身处农村,与生产劳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活动中、游戏中,要为孩子们设计更多的,更好的,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内容。如在教学“投掷”这一教学内容时,就要求学生回家自己缝制一个沙包,然后在课堂中使用。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投掷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使他们体验到了劳动所带来的愉悦。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使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自私、自大、自闭、孤独的性格,甚至还有些比较极端的性格。这些都为他们在以后在社会上与人交往,产生了很大的障碍,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很快地去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在教育中,应加强对学生这些方面的教育管理,使他们养成与人为善、谦虚、谦逊的性格,形成能够与人和睦相处的态度。体育课是孩子们交往的小天地,是他们自己的“社区”,而且体育课在很多时候都要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去进行活动,这就为孩子们学会怎样去与人交往创设了很好的条件。但是家中的“小太阳”早已习惯了争强好胜――我说了算和孤独的性格。这让一节课怎能顺利地完成。只有靠我们教师的循循教诲,教会他们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去接纳别人,学会与人合作。同时还要注意那些孤僻的孩子,让他们去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合作中体验到集体所带来的乐趣。充分利用各种比赛,如接力赛等,让他们找到合作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充分地熔入集体,知道与他人合作,知道怎样与他人合作。甚至,有时我们还可以忽视班级,打乱班级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学习,从而让他们去适应陌生的环境,适应陌生的社会,并让他们去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去创造快乐。
篇2:体育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长期统治,我国历代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发展都缺乏与社会的联系,缺乏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特别是近些年来受“应试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影响,存在着“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现象,过分强调对知识的传授和接受,而导致对实践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忽视,对学生实践知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忽视,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使我们的人才质量大大降低,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实施,动手实践能力、社会生活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正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解放孩子们的双手”已在积极的实施的当中。
我们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锻炼身体的方法、技能,而且要让他们同样的心灵手巧,同样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而我们身处农村,与生产劳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活动中、游戏中,要为孩子们设计更多的.,更好的,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内容。如在教学“投掷”这一教学内容时,就要求学生回家自己缝制一个沙包,然后在课堂中使用。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投掷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使他们体验到了劳动所带来的愉悦。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使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自私、自大、自闭、孤独的性格,甚至还有些比较极端的性格。这些都为他们在以后在社会上与人交往,产生了很大的障碍,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很快地去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应加强对学生这些方面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管理,使他们养成与人为善、谦虚、谦逊的性格,形成能够与人和睦相处的态度。体育课是孩子们交往的小天地,是他们自己的“社区”,而且体育课在很多时候都要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去进行活动,这就为孩子们学会怎样去与人交往创设了很好的条件。但是家中的“小太阳”早已习惯了争强好胜――我说了算和孤独的性格。这让一节课怎能顺利地完成。只有靠我们教师的循循教诲,教会他们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去接纳别人,学会与人合作。同时还要注意那些孤僻的孩子,让他们去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合作中体验到集体所带来的乐趣。充分利用各种比赛,如接力赛等,让他们找到合作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充分地熔入集体,知道与他人合作,知道怎样与他人合作。甚至,有时我们还可以忽视班级,打乱班级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学习,从而让他们去适应陌生的环境,适应陌生的社会,并让他们去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去创造快乐。
篇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论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论文
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新时代特征对未来人才发展的需要。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利用身边感兴趣的事物理解数学知识,并能最终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一改传统教学方式死板沉闷的特点,新鲜有趣,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主动感受,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接受新知识,激发学习动力。
1.2提高学习效率。生活化教学就是做到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用学生通俗易懂、容易理解的方式,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现象将课本知识呈现出来,并最终回归与实践,将抽象的问题归于具体,将复杂的问题归于简洁,不再是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枯燥讲解,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忆,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知识的掌握,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生活化教学。
2.1课前导入。课前导入环节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准备开始讲解的环节,是决定一堂课教学效率的基础环节,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方式进行导入。设置相关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作答,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一年级下册中“认识人民币”一节,教师完全可以采用模拟生活场景的方式诱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人民币的记忆。举个例子,教师可以拿起学生的学习用品,比如铅笔、橡皮、文具盒、书本等物品问学生这些是从哪里来的,学生会回答从哪里买来的。教师继续发问:我们买东西时需要用什么呢?学生回答:用钱。此时,教师可以趁这个机会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就是大家平时买文具、买零食用到的钱,也就是人民币,这样,大家以后再买东西的时候就可以自己付钱了,好不好?”听到这里,学生兴趣浓厚,期待着这堂课的展开及新知识的学习,之后的讲课环节也就容易取得很高的教学效率。
2.2讲解环节。讲解环节是一节课最核心的环节,是教师将新知识分解并详细教授给学生的环节,因此十分关键。在这个环节,我们依然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完成知识讲解,如果方法得当,就能取得显著效果。例如刚才我们提到的案例,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有关于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时,完全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介绍相关知识。举个例子,教师在向学生展示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之后,可以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某些学习用具是花多少钱买的,用的是哪一种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几种付款方式。然后请另一位同学判断他说得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则请另一位同学指出来,如果他说得不全面,请另一位同学加以补充。另外,教师也可以模拟现实生活场景,请一位同学扮演商贩,另一位同学扮演顾客到商店里买东西,由这两位同学进行模拟交易,完成之后由老师点评刚才他们的表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加以解决。这样,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将刚刚学到的人民币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了解应该如何运用,效果事半功倍。
2.3课后巩固。课后的巩固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除了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例如我们之前讨论的“认识人民币”这一节,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后,让他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商店里买一些学习用具。在询问过多少钱之后自己付款,有家长监督,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当学生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地拿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时,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就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成功交易之后,学生会因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买东西的.任务而高兴不已,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对自己的生活是有帮助的,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动力十足地进行下面的学习。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我的身高是多少,我比同学高多少,我的铅笔多少钱,学校的跑道有多长,为什么自行车轮胎是圆形的,维修工人是怎样固定摇晃的课桌的,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结构,等等。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观察生活,理解生活,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积极解决问题,同时,在生活中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学生既能够活学活用,巩固知识,又能够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考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这正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更是新课程标准及新时代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篇4: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分析论文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分析论文
我国当前不断加快的新课改进程,开始对当代教育的人性化、生活化以及互动化等特点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在当前这种知识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下,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已经越来越大,生活化教学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生活化的教学是一种在应试教学基础上开拓出来的新型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是十分有帮助的,并且也能够帮助学生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更多基于生活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所以说,探究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将主要探讨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都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根据这一研究,教师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将一定的生活情境构建出来,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形成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在日常学习中能够进行自主或小组合作探究.生物这门学科中所包含的内容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所有的一切都源于生活.所以,生物教师应该讲学生熟悉的生活作为教学背景,有意识地将某种学习氛围创设出来,引导学生有机地将生物知识同生活结合起来,促使在学生潜移默化中对生物知识加以掌握.比如,教师在教授《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信息来将教学情境构建出来.可以结合生活提出一些与该内容相关的问题,如:当咀嚼咸味比较重的东西的时候,是不是经常有嘴唇以及口腔干涩的感觉?为什么菜市场的很多商贩总是会往青菜上洒水以及为什么洒过水的青菜会更硬?为什么在移植蔬菜和花木的时候一般都要将一部分枝叶减掉等.利用这种学生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些现象来将教学情境构建出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二、开展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活动
高中生物知识虽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将现实生活作为入手点,从实际生活出发有效引导学生展开具有生活性的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生活的前提下还清楚地认识生物知识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感悟高中生物知识所具备的实用性.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能力水平,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来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有机地将生物知识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生活变成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比如,教师在教授《生命的物质基础》这一知识时.首先可以开展小组探讨的活动,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人类主要依靠什么维系生命并作出总结,同时还要举例加以说明;第二,开展全班交流活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小组代表面向全班交流生活中一些能够维持生命的物质的相关案例……最后一个环节是开展学科内容与身边事物相联系的演讲活动.在生物课堂上开展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不仅促使课本知识同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地去关注和探究生活,并且可以充分地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开展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
不管是课后作业还是课外活动都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无论是在空间方面还是在时间方面都是比较自由的,属于一种“空白”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促使学生能够有效将课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延伸开来,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段“空白”的时间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段“空白”的时间里学生可以选择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那么这些事既可以是有利于其生物知识学习的,同样也可以是与学习毫无关系的.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地将这段“空白”好好利用起来,那么对于学生学习高中生物来说,其帮助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教师该怎样将这段空白加以好好利用呢?比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生活化的课外实践,促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独立探究生物知识,进而促使他们可以养成观察生活和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课外实践来让学生对生活加以感受和认知,促使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产生观察兴趣,学生在对生活中的生物知识产生热情之后,对于他们生物知识的学习无疑是比较有帮助的,这可以说是件一举两得的事情.此外还应该对学生的自我实践加以重视,根据教学内容开展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探究、实验以及体验等课外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亲近生活,最终对生活化的生物知识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观察习惯.
总之,生活既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其最终归宿.除上述策略外,高中生物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结合生物科学史来开展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要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并不是单一的,其具有多样性,教师们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最终目的就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篇5:高校体育教学游戏化实践运用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游戏化实践运用论文
摘要:在现代教学改革的趋使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逐步推向深入,“运动项目游戏化”教学模式在营造愉悦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运动项目游戏化的内涵,对宁夏市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体育教学运动项目游戏化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运动项目;游戏化;体育教学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更新与发展,高校学生“手机一族”现象越来越严重,已影响到了体育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弱,且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日渐淡薄,部分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因此,摆在一线体育教师面前的紧急任务是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运动项目游戏化的教学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质量和学生运动的能力,从而达到“要我学”主动变为“我要学”的浓厚学习氛围。
1运动项目游戏化的科学内涵
运动项目游戏化是集体育运动与游戏娱乐于一体,“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达到强身健体、陶冶情趣、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从而实现了由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向运动项目游戏化教学模式转变,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了体育爱好和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通过运动项目游戏化的体育教学,一是有利于一线教师突破传统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从实践出发,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特点,以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二是有利于转变教师传统教学模式,打破单一、呆板、僵硬的教学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爱好,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与提高技能,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竞争意识,同时通过学生的努力,体验获胜的喜悦感,从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荣誉感。
2宁夏市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笔者向宁夏市8所高校的部分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发放教师问卷32份,学生问卷1600份,回收问卷1598份,回收率97.9%。问卷设计到对体育教师教学观念、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师资力量、运动设施、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学生的运动能力等方面。2.1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有待提高据调查显示,54.2%的教师没有参加校级以上体育教学改革的相关培训学习,导致部分体育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水平停止不前,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课堂基本采用灌输式教学,致使有些学生被动地接受单调而乏味的运动技能,从而忽视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天真与烂漫,使学生极易产生厌学、逃学的情况。2.2体育场馆及经费投入不足调研的8所高校中有7所没有体育馆,一些对天气要求较高的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操等项目不能如期开设,从而降低了学生运动技能的广泛学习面。另外,学校在体育运动竞赛上的经费也投入不足。每年全区高校大学生球类运动会、田径运动会等竞赛项目,由于学校费紧张,个别学校不能如期组队参赛,从而也影响到了体育教师及学生的'运动积极性。2.3体育教学职业特性不明显尤为突出的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职业特性不突显。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重担,因此,体育教学内容的开设应与专业发展相稳合,要有鲜明的职业性,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如机电类专业,通过球类运动、武术等运动项目培养其四肢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等。2.4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不统一据调查显示,18.9%的男生和68.6%的女生选择不喜欢体育课,36%的学生对体育课的教学不满意或认为一般,特别是94.8%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应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这些数据为我们一线体育教师敲响了警钟,学生出现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这一现象,就说明了我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另外,通过近2年的实践教学研究发现,同内容的教学,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3高校体育教学运动项目游戏化的途径
3.1要实现对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突破
一是实现体育课程理念上的突破。要求体育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创设性地将体育游戏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二是实现传统授课模式局限性的突破。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不但实现了学生对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三是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编排上的突破。当前的体育教材大都以竞技项目来分类和编排的,过多地强调了运动技能,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以游戏化的形式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四是实现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突破。创新体育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以全新的视角和理念来设计教学方案,还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素养,灵活运用体育游戏,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创新性和实效性。
3.2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制订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是要让全体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在运动技能上得到锻炼与提高,从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收获成功与喜悦。因此,教师在实施“运动项目游戏化”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实际入手,一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形成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即每节课、每章节、每学期、每学年,由小目标而逐渐形成大目标。二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让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要体验快乐与健康,只有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才能实现学习技能的提高。三是通过课堂教学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运动的思想。四是通过创设游戏化的情景教学,让学生融入到快乐体育教学的氛围中,从而逐步实现“要我学”主动变为“我要学”。五是在快乐学习氛围中不但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3要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编制相关内容的运动游戏,从而减化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竞技性是每一个运动项目的基本特性,但将竞技性的运动项目通过游戏化教学,容易使学生掌握其基本动作技术和技能。例如,田径教学的短跑项目可采用分组竞赛,中(长)跑可采用缩短距离变速跑,投掷项目可采用降低投掷物质量等;篮排足球运动是集跑、跳、抢、投等动作于一体,动作技术、战术、规则要求高,可适当降低难度,增加人数,改变规则等;体操教学中,创设音乐环境,改编运动套路,降低器械高度、难度等。
3.4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特别是职业院校专业技能特征分明,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的同时,要有侧重点地培养和发展其相关运动能力。例如,机电类专业学生其未来工作环境要求其四肢有力、手脚灵活,因此要注重学生四肢的力量性练习和球类技术的掌握;财会类专业学生长时间静坐且要求手指灵活,因此要加强体操和球类项目的培养;师范类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孩子们,因此要全面加强体操、体育舞蹈、球类等项目的发展;医学类专业学生要求身体协调,手指灵活,因此要加强舞蹈,体操和球类运动等。
参考文献:
[1]杨芳芳体育游戏促进团队凝聚力建设的作用及对策研究――从集体性运动项目视角出发》[J].科教文汇下旬刊,(3).
[2]赵希记.高校体育教学“运动项目游戏化”研究[J].辽宁行政学辽学报,(12).
[3]周雨龙.试析高校体育教学“运动项目游戏化”[J].科技、经济、市场,2014(10).
[4]袁海强.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3).
篇6:英语生活化教学实践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我们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和交往,而语言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实践,一旦离开了环境,就成了无源之水。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我国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倡“生活化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英语新课标的实施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更加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师,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学生拓宽英语学习和使用的环境,努力寻求一种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生活化教学,让英语教学与真实生活融为一体,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真正体现英语的交际功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易学,能使孩子适应学习、获得经验、得到发展。 :数字、颜色、身体、食品、玩具、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等。这些都莫过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我们就很容易将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
1、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
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胖瘦、爱好、性格等许多方面。我们老师可结合教材内容
2、学生家庭的生活内容
家是学生最熟悉、最温馨的地方。因此家庭成员、职业、家具等都是学生急于了解的教学内容。每一项内容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如,让学生带着家人的照片来学习家庭成员,他们很愿意主动学习与表达,并互相进行交流。“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doctor” , “This is my mother . She is a teacher” ,“ This is me” 等。又如,让学生简单的描述自己的房间或家。“Welcome to my home. This is my bedroom. This is my father’s study. And this is our kitchen.”等。
3、学生的学校生活内容
学生的很多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可以学习、生活、运动,可以结识很多好朋友,许多老师。校园的设施: 等等,都是学生很想学到的语言。当然,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学会更多的词汇和句子,比如“Mr Lu is our English teacher”,“I can run”,“I like sports.”等。
二、课堂生活
教师应在《新课标》指引下,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课堂。
1、凭借生活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
例如,在元旦那天,精心布置好教室,张灯结彩,并渗透有关元旦的语言及文化,然后让学生学唱歌曲“Happy New Year”,并在歌声中互赠礼物或相互问好,最后让学生再来模拟表演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Mother’s Day / Teacher’s Day / Women’s Day / Children’s Day / Christmas Day…要适时为这些节日策划活动,学生在期待这些日子到来的同时,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和渴望。
2、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
课堂上需要教师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中。即“玩中学,学中玩”。其实活动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游戏是对生活的一种模仿。例如,结合学生好动、好模仿这一特点,设计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的活动和游戏,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学会了新知,他们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
3、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具等巧设情景
中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使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具等,让学生学。比如在教学单词big、small、long、short时,我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谈谈“What is long”, “What is short”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对于一些难进教室的教具,比如有关My home的教具,我们除了运用图片、课件等方式展示外,还可以课前让学生自制有关的学具,让学生运用塑料泡沫、纸箱等材料设计一座大楼或动手画一幅他们理想中家的图,包括living room、bedroom、bathroom、等,这些自制道具不但可以在新授教学内容时用,也可为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模拟情境提供方便,并且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利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如在学习有关职业单词时,我会让学生模仿各种职业特征的动作,学baseball player做棒球运动,学farmer做农民种地动作,学nurse做护士打针动作,并让学生在问答中学习句型。课堂上,学生们认真扮演争着表演短剧,使本来比较枯燥的语言内容成为学生乐于表演的剧本,寓教于乐。
5、利用媒体技术,创造动感情境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英语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模拟各种各样比较真实的情景。
三、以作业为桥梁,实现生活化的再扩展
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做到有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下面我把自己积累的一些简单易行且丰富多样的英语课外作业做以下小结。
1、交流性的:课外,把所学的内容表演给家长看,有时可以让家长一起表演,并请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另外,每节课前,我让学生轮流表演他们精心准备的节目。
2、习得性的:让有条件的学生每天坚持听读课文录音,听儿童英语广播,把自己模拟最得意之处录制下来,和同学一起欣赏或进行评比,并鼓励、培养学生阅读英语卡通故事书,看英语VCD,欣赏儿童英语歌曲。
3、操作性的:如让学生给家庭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贴标签,学生为了达到美观这一目的,他们书写标签、设计标签时就会非常用心,这样既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也能提高书写水平。我们还可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收集、摘抄英文商标、中英文广告、标牌,如:WTO,CCTV,VCD,kg,E-mail,Windows,“Merry Christmas”,“You are Welcome”等等。通过这一作业,学生会为自己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的课外英语而高兴。
4、创造性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合作小组或教师帮助学生配对,让学生创造性地改编对话或排演短剧,只要教师有心点拨,同学们互相合作,学生会表演出一个比一个更好的剧本。还可以经常让学生编辑一些英语小报,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精心策划、各显神通,培养了创新思维的独立思考能力。
以上这些方法简单易行,关键就在于坚持,使其成为常规。每次作业后,我都及时给予他们评价,哪怕是口头表扬或奖励,以提高认知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四、在生活中运用英语、巩固英语
1、校园文化的布置
布置富有英语气息的校园环境。如在教室里设立英语角,布置具有国外风俗习惯的图片,举办英语学习园地,在校园内创设英语墙报等等。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校内外活动。
(1)利用节日、生日,开展英语主题活动。母亲节、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等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在这种多元文化的氛围下,孩子们装扮教室、制作礼物,用英语来庆祝节日,更好的体现了语言的交流作用。
(2)经常性地举办一些小型的英语比赛。如唱歌比赛、表演课本剧比赛、朗读比赛、书写比赛等富有竞争气息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英语,获得成就感。
中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标》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用”的最好体现,生活化教学使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而且使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的同时,学会了做人,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作者 舒中祥 四川省三台县石安中学教师
E-mail: stsaszx@163.com postal : 621108
Phone : 15182364858
篇7:体育教育生活化研究论文
体育教育生活化研究论文
一、引言
体育生活化教学是以生活为根基的体育教学,创设学生可能接触的体育生活情境,提炼体育与生活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让他们在生活中享受体育,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不断改善自身的生活。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成功的极其重要的方面,教师应在教学中以关心爱护学生、激发和满足需要、确立和强化目标、启发引导和树立榜样等四个方面为出发点和切入点,实现非智力因素与智力水平协调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江苏苏南城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各类学校学生共1200人为调查对象,就影响体育继续教育生活化实施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在学校图书馆和资料室进行了文献收集、检索工作。
(2)调查法。一是问卷调查法。分别对江苏苏南城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的各类学校抽样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二是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通过邮寄和当面发放、当面回收相结合的形式发放问卷,并回收问卷。发放1200份,回收1180份,其中有效问卷1080份,回收率为98。3%,有效率为90.0%。
(3)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的需要,预先准备访谈提纲,在调研期间对有关专家进行访谈,了解有关情况。
(4)数理统计法。在计算机上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学生参与体育生活化教育动机调查。根据调查得出动机排序分别是:促进健康,改善体质(614人,56.9%);丰富个人文化生活内容(596人,55.2%);锻炼社会适应能力(457人,41.3%);培养意志品质(321人,29.7%);创建自信、增强活力(312人,28.9%);培养个性、发展审美情趣(300人,27.7%)。我们可以得出,体育生活化教学正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体育生活化教学是以学生生活作为教学的知识建构的根基,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对新知识技能的建构作用。课程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教学过程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情景化再现过程。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2。 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生活化教育兴趣的原因。根据调查原因分别是:
(1)日常体育教学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激励性(因素负荷量为0.736)
(2)缺乏体育运动的基本常识和技能(因素负荷量为0.717)
(3)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自己不感兴趣(因素负荷量为0.622)
(4)校园体育生活文化风气不浓(因素负荷量为0.537)
(5)体育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因素负荷量为0.518)
(6)课外体育活动休闲时缺少运动指导员(因素负荷量为0。437)
由此我们得出,体育生活化教学使教学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联系。它的核心是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使体育能够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技能,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体同时兼顾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需要和好奇心人皆有之,体育教师在生活化教育过程中应当因势利导,讲明白体育知识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明确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自我需要锻炼,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3、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生活化教育的情感因素调查。根据调查统计排序前六的是:
(1)怕累、怕脏、怕受伤(因素负荷量为0.823)
(2)会受到社会时尚潮流的影响有意向选择参与锻炼的体育运动项目(因素负荷量为0.768)
(3)锻炼时找不到兴趣相同的伙伴(因素负荷量为0.678)
(4)锻炼的外界环境影响了我的运动动机和运动情绪(因素负荷量为0.649)
(5)没有养成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因素负荷量为0.587)
(6)自身动作技术不好,怕同学见笑(因素负荷量为0.436)
分析得出体育生活化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基础之上的,没有学生主体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没有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经验就谈不到体育生活化教学。优秀的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求学的情感,要用准确诚挚的语言、准确到位的形体示范,声情并茂地创设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接受教育、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境。
4、 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生活化教育的意志因素调查。根据调查统计因素主要有:功课紧张,没有时间(408人,37.7%);体育教师水平差影响运动情绪与兴趣(279人,25.9%);运动强度太大,易脏易累,且怕受伤(262人,24.3%);缺乏指导,怯于动作技术难看(245人,22.7%);周围同学都不去,只好随大流(207人,19.2%);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149人,13.8%)。分析可以知道,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单单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动作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将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并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教师也要确立生活化的态度,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要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对盲从轻率的学生,要多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对胆小犹豫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学会大胆、勇敢、果断;体育教学和锻炼过程尤其重要。对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要培养他们虚心接受意见,独立完成锻炼的能力;对学习锻炼虎头蛇尾的学生要重视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
四、结论与建议
1、 学校体育教育的生活化的重要性再次被凸现出来了,它既是青少年体育兴趣、习惯、能力形成和培养的摇篮,电是连接社会体育、形成个体终身体育的关键点。
2、 以确立和强化目标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社会化体育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培养依赖于明确的学习目的、新颖的教学内容、灵活而富含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丰富的实践活动、正确而及时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以及学习动机的可迁移性等若干因素。体育继续教育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应当围绕以上内容进行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
3、 以激发和满足需要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体育社会化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在承认不同学生有不同兴趣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方式围绕各种流行的社会化体育项目,引导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利用典型事例来证明必须学习好本门学科的重要性,适当减低要求,让学生通过成功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逐渐树立“终身体育”的概念和项目。
4、 以关心和爱护学生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生活化学习的积极而丰富的情感。教师时刻都应注意把积极情绪和美好印象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满足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和自尊的要求。多创设学生易于产生情感的教学环境,多引发学生学习情感的共鸣。同时,通过体育学习生活化学习情感的培养又会有力地推动学生智力活动的开展。
5、以启发和树立榜样为出发点,优化学生体育生活化学习过程中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把诸多非智力因素转化为学习效果的关键。我们在体育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多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多鼓励学生学会大胆、勇敢、果断;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和接受建议,独立完成的品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
篇8: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讨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讨论文
摘要:在新课标改革中明确指出, 对于物理学科的教学, 要回归生活。这样才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可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与实际脱节的现象, 提出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构想, 通过教学过程生活化、课后作业生活化等方式, 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水平提高。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生活化教学; 实践;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关联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将物理知识转变为学生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现象, 进而实现对物理学科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 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并且还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物理的实用性, 进而促使学生更加乐于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有利于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一、课堂教学中导入生活化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导入生活化教学的方式, 可以有效进行课程引入。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教师在教授关于汽化方面的知识的时候, 教师可以问:“同学们, 当你们刚刚洗完澡或者刚从游泳池当中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感觉?”这时学生会说会感觉到很冷, 然后教师就可以跟学生讲解是汽化带走热量, 再跟学生进一步讲解关于汽化的原理和知识,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容易对汽化的知识进行理解。另外, 在物理教学中有时候有些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常见, 或者演示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进行演示[1]。例如, 在对“光的直线传播”这一知识进行讲解时, 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关于日食和月食相关的内容, 并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平时只能够看到月亮的半边脸呢?然后鼓励他们根据平时在生活中的观察发表自己的意见, 之后教师再为学生引入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相关知识, 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随着初中生的知识面不断的提升以及他们对知识的需求不断的增强, 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新闻、历史故事或者时事等进行新课的导入, 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扩宽学生的视野。例如, 在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这一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以二战时期为背景, 跟学生讲述飞行员在飞行的过程中伸手抓昆虫的故事, 进而有效的帮助学生对物体的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生活化, 这就需要教师将传统的教学理念摒弃, 尽可能地将学生的认知回归到生活当中, 或者转换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场景当中, 进而帮助学生对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 在对力学知识进行教授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双手去击打桌面, 让学生从痛感的体验中, 来获取和理解关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 然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双手摩擦, 从而产生热感, 进而让学生理解摩擦生热的相关知识, 特别是在冬天, 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个方法进行取暖。另外, 学生在对于“物态变化”的学习过程中, 容易将物态的三种形式进行混淆, 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夏天刚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雪糕进行举例, 雪糕刚拿回来包装袋上会有固体的粉末, 并且在撕开包装的时候, 雪糕的周围冒出白色的气体, 在经过一点时间之后, 在雪糕的包装袋上会出现水珠等, 通过这些常见的生活现象, 让学生解释物态的变化,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2]。在对学生进行关于热学知识的讲解时,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在生活中怎样才能够让热水尽快降低温度, 这样才能够让水果和蔬菜更好的保鲜等问题, 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 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后作业生活化
在新课标改革中, 对于物理作业的布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时期, 思维较为活跃, 因此, 对于课后作业不仅仅只局限于对习题的练习, 还需要将作业与生活相结合, 布置一些放开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作业。
首先,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调查类的作业,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通过观察生活现象去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进而得到结论。例如, 在对于电源等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在课后的时间,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去走访自己所在的小区的电池使用的情况以及对使用后电池的处理方法, 最后通过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其次, 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操作类的作业, 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普遍偏低, 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的配合,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例如, 在学生学习完电功和电功率等相关的知识之后,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家对家用电器所用的电功率进行抄表读数的方式进行计算, 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家的电视在观看一小时之后, 自己家的电表走了多少度电, 然后计算出电视的功率大概为多少。通过这样的方式, 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也能够有效的提高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最后,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阅读类的作业, 课本上的知识有限, 为了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 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多阅读一些课外材料, 如趣味物理或者关于一些物理学家的成功小故事等等, 进而在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教材的内容进行生活化, 进而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得直观化、形象化, 帮助学生对知识更好地进行理解。
参考文献
[1]刘美兰.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
[2]张莺.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b版, 2014 (2) :186.
[3]廖玉琼.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科研, (8) :52.
篇9:聋哑学生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论文
聋哑学生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相较于普通的学生,聋哑学生具有极其明显的特殊性,由于与平常的孩子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他们在意志力方面会相对薄弱,极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学知识容易遗忘,在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也不强。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别于普通教学的教学策略,采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模式。本文就聋哑学生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聋哑学生生活化语文教育实践研究
在相同点方面,聋哑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最大的共同点上就是双方的智力都是正常的,拥有着同样的思维、情感,能够在自己的世界中愉快的交往、游戏等。聋哑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由于先天或者后天造成的一些阻碍,其学习的方式和需要学习的内容往往与普通的学生存在不同,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对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做出一定的修改,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在未来更好地服务于他们的生活。
一、语文生活化教学基本概念分析
美国实用主义的教学思想的创始人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要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理念。我国的著名教育家在结合了该种理念过后,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即现有的生活教育理论。实际上语文本就是来自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一门学科,因此脱离了生活的语文是不存在的。语文教学中所讲述的各种各样的情感,多种的表现形式实际上都来自于人们在生活中的感悟。因此语文生活化教学也就指的是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与生活中的事件、情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效地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目前语文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落后
目前,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聋哑学生进行机械式的语文教学,老师对授课内容进行课堂上讲解,学生在课堂中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掌握,聋哑学生的学习成为了一种机械式的.行为,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并没有得到达到应有的程度,相反会在乏味的教学方式下,一点一点地流失,最终使得聋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
(二)师生交流较少,信息传递不及时
学习是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进行充分的双向信息交流,语文教学才能够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应有的教学成果。现实情况中,聋哑学生与语文老师之间的交流很少,学生在表达、交流方面的意愿整体较低,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师生交流的引导也较少,因此双方整体的交流过少,信息的传递也不及时。
(三)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
聋哑学生由于身体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在未来的生活中,其工作与生活的倾向会区别于普通的学生,因此在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在现实情况中,语文老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仍旧保持着传统的选择标准,在进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面,仍存在着极大地进步空间。
三、聋哑学生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措施
(一)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针对目前相对落后的教学方式问题上,语文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例如将原本“台上台下”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与聋哑学生进行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对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立体式的教学,在鼓励中激发学生对于学习以及所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兴趣中学习语文知识。只有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教师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加强师生交流,重视信息反馈
师生交流的问题一直存在于教师与聋哑学生之间,聋哑学生往往在心理方面较为脆弱,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在了解学生学习进度的同时,把握聋哑学生在心理上的变化,从而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够对其存在的不良情绪,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疏导,进而促进聋哑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从实际生活出发,加强生活化教育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对于聋哑学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对于生活方向问题的了解与把握能够更加有利于聋哑学生自身发展,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语文教师一定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部分,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学生能够在对现实生活的感知下不断地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针对聋哑学生的语文教学工作过程中,采取有效、科学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选取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是极为有效的教学手段。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对于聋哑学生而言,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中体会生活,在生活中掌握学习知识。因此对于聋哑学生施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余海红.聋校语文生活化教学之我见[J].科教文汇,(26):156~156,160.
[2]韩冬梅.谈如何让聋哑学生的语文课堂绽放华彩[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1):106~106.
作者:朱瑞伟
篇10: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论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错误观;调查;分析
摘要: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是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具体措施做一些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时,学生自动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挖掘数学内容中生活情境,创设一定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将现实生活和有关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笔者在讲授“轴对称”这一章节有关轴对称图形知识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笔者在课堂上呈现“蝴蝶飞”的多媒体课件,配上轻松愉悦的乐曲,在画面当中许多五彩缤纷的蝴蝶飞来飞去。此时,笔者适时提问:大家从中看到了什么?为了更加有效地启发学生,避免出现“看到蝴蝶”一类的答案,笔者特地为学生讲解蝴蝶翅膀的张合过程,然后趁机提问:从蝴蝶的张合过程你发现了什么数学概念?其中蕴含了什么数学知识?这些情景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说出蕴含的数学概念却有一定困难。这时笔者再选择适当的时机,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提高了学生以生活为视角学习数学的意识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数学知识应用中的'生活化
新课标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应用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利用学到的数学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去分析并解决他们身边的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也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这一知识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班有部分桌椅松动摇晃,大家能不能利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想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价值驱动下,学生积极思考,最后一致认为: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图形,可以利用这一知识解决桌椅松动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后,再趁势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来修理松动的桌椅。当学生看到自己维修好的一张张稳固的桌椅的时候,那种兴奋的感觉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由此得到培养,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使得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成为学生的一种爱好、一种追求、一种需要。
三、数学例题生活化
例题的选择对数学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若想让学生真正体会出数学学习的乐趣,不妨就地取材,设置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数学问题,利用学生熟悉的背景知识来讲解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用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持续保持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这部分内容,其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比较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整体思想都得到充分体现,是中考必考内容。这就需要学生从本质上深刻理解函数的相关知识。在学习这一内容时,笔者精心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移动公司开展两种通信业务。“神州行”零月租,费用为0.2元每分钟,“动感地带”收费标准是月租30元,通话一分钟0.1元。两种资费套餐,选择哪种更实惠?这类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应用题,层层递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加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总之,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内心情感,有效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进而激活其头脑中的知识,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并在交流与体验中切身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林建坤.生活教育与课程改革[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双鸯.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J].教育科研论坛,,(5).
[3]吴伟.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3):71.
篇11: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认识与实践论文
摘要: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新课程实施进程的不断深入,为中学物理的科学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条件,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能力,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为生活所服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基于此,以教学生活化的概述为主要出发点,分析了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探讨了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途径,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篇12: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认识与实践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我国素质教育推行和落实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加强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联系,能够使中学物理教学朝着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如何加强中学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教学生活化的概述
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学活动要加强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加深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教学生活化是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和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总称,教学目标生活化是指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利用实际的生活经验丰富教学知识点;教学方式生活化是指适当地将教学活动由课堂转移到生活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提高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活素质。
二、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素质教育实施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侧重于教学内容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朝着综合化、科学化和创新化的方向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潜力,将构建性学习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方式。物理作为一门生活类的教学课程,其中的众多知识点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之中,因此,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型和主动型并存的教学模式,侧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通过物理教学活动的生活化使学生获得精神的自我满足,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途径
1.创设以生活化为主的教学情境
中学物理教师要创建以生活化为主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实际中的物理原理以多种形式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例如,在《汽化和液化》这一内容的讲解中,物理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烧开水的`问题引入,使学生对沸腾现象产生新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较深地对汽化性质进行理解。
2.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
中学物理教师要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紧贴现实生活,将学生从书本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中去,在构建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为主要形式,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扩展物理知识的视野,强化对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浮力》这一内容的讲解中,学生以小组讨论和探究的形式,引入生活实际中有关浮力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浮力的理解。
3.提高日常生活资源的应用效率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对日常生活资源的应用效率,使教学活动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初中物理中的许多现象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以实际的生活经验为理论基础,加以研究不断总结而形成的,利用日常生活资源开展中学物理教学活动,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视野,教师要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资源带入物理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上所述,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和扩展实验用具等方面加深学生对中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实现外在知识到内在思想的有效转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保证中学物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冉宏中.浅谈实现初中物理生活化的策略[J].现代妇女:下旬,(11):136-137.
[2]魏彦斌.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29):149.
篇13:中学科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分析论文
中学科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生活体验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科学知识,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从教学过程生活化、实验器材生活化、教学用语生活化这三方面来探索中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科学教学;中学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将科学教学生活化,除去科学的神秘面纱,能够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科学素养。因此,必须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应用到中学科学教学当中,切实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
一、教学过程生活化
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科学教学,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活泼,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
(一)将生活事例导入新课程教学
柏拉图说过:“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将生活事例导入新课程教学中,不仅可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拍摄的视频、事例等。例如,在学习“机械运动”一课时,笔者首先播放了三个视频,分别是站在地上拍摄正在行驶的汽车、坐在汽车中拍摄路边的风景、坐在汽车上拍摄另一辆运动的汽车。刚开始播放视频时,就吸引了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在短时间里学生自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再次体验生活,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讨论,学习到了科学知识。再如,学习“声音的特性”时,笔者将梳子、笛子、装有不同水的饮料瓶连同音叉、分贝仪一起带入教室,学生看到这些生活化的教学仪器后,十分兴奋,很快就进入了课堂学习当中。
(二)用生活体验感受新知识
在科学教学中,将知识点与生活体验相结合,能够将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转化为通俗、有趣的知识。这不仅能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学习“平视、俯视、仰视的特点”时,笔者先播放了一张小溪的照片,让学生思考潭水是不是真的像看起来这么浅。为了让学生体验的更加真切,笔者在烧杯中放几块小石子,加些水,让学生从仰视、俯视、平视三个角度进行观察。通过实际观察,学生发现仰视水平面变高、俯视水平面变低、平视水平面不变。再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将水盆中注满水,并将小鱼模型放在水盆底部,让学生用长竹签来刺小鱼的眼睛,学生纷纷进行了尝试,经过多次尝试却刺不中的切身体验,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由于光的折射,看到水中的像比实际位置要浅一些的科学知识。
(三)用生活问题练习巩固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如果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无疑会体验到莫大的成就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知识,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学会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教师在进行作业设置时,要尽可能地设置与生活有关的问题,要结合当前一些比较流行、热点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布置家庭小实验、小制作及课外调查实践与科学探究等,引导学生主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进行科学探讨和科学实验。例如,学习完“沸腾”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回家烧一壶开水,再次通过生活体验,观察水在烧开前后声音的变化情况、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沸腾时的现象等,让学生对白汽成因、水壶温度的变化、能量的转化等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再如,学习了“物质的酸碱性”后,笔者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让学生利用PH试纸查一查、找一找生活中的酸碱性物质,并加以归类。通过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还能拓展新知识,开拓新视野。
二、实验器材生活化
实验是科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是上好科学实验课的基本原则。教师可以将学生熟知或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器材,这样实验就可以变得更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实验的真实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生活中的实验器材种类非常多,学生的实验场地也不受限制,实验时间的选择也更自由,与传统实验相比显得更为方便,更易操作。
(一)让生活用品作为仪器替代品
将生活用品带入课堂,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实验仪器,增强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亲近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实验内容。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时,笔者用注射器和蜂鸣器制成的演示仪代替了教材中的玻璃罩;在学习“摩擦力”时,用两个板刷示意摩擦力的方向;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用碳酸饮料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将实验室搬出校园
科学实验不一定要在实验室才能完成,只要条件许可,随地、随时都可以进行。教师可利用生活物品创造实验条件,将实验室搬到校外。例如,用消毒的双氧水和马铃薯完成氧气的抽取;用牵牛花和酒精自制酸碱指示剂,鉴别白醋和发酵粉(小苏打)溶液;用爷爷的老花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等。教师要想办法鼓励学生课后多动手实验,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做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家中完成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动手的能力,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提高科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用语生活化
(一)利用生活化语言解释科学概念、原理或规律
在科学学习当中,有很多概念、原理、规律等在文字表述上高度严密而精炼,但对学生来说,这些表述比较抽象、晦涩难懂。如果教师对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处理不当,学生就很容易对科学学习产生恐惧、厌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应尽可能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程度出发,将那些深奥的、晦涩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来进行描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时,学生经常难以正确理解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会习惯性地误认为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光线和界面的夹角。为此,笔者将法线比喻成“法官”,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由“法官”来确认的,所以要找到它们,先要找到“法官”(法线),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再如,在学习“光的折射规律”时,教材中对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的表述十分拗口,致使学生常常混淆,笔者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简化与归纳,得出了“两角不等,空角为大”的结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表述,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更能提高其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利用生活化语言活跃课堂氛围
放松、活跃的科学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英国教育家威廉雅斯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教师应当利用好生活化语言,使教学过程更加幽默风趣,更能引导、启发学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用“酒香不怕巷子深”“墙内开花,墙外香”来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来说明遗传现象。再如,在学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时,笔者将溶液的饱和度比喻为学生的吃饭能力,饱和表示饭已经吃饱,不能再吃了。不饱和表示饭还没吃饱,还能继续吃。不同的学生饭量不同,同一个人吃饭可以吃两碗,但吃面只能吃一碗,用来说明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一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四、结语
将生活体验带入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学习。将教学过程置于现实的生活情景之中,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将科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让科学学习变得轻松快乐。
参考资料:
[1]陈国华.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以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中学研究为例[J].学周刊,(9):2.
[2]周洁.探讨中学物理教学语言生活化[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篇14: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反思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反思论文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开展数学课教学,教师须选择合理的生活情景用以展现数学问题,在课前预习时安排生活实际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课上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借助生活经验,突破教学重难点;课后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数学和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科是生活经验积累与总结的产物,生活中的问题与困难都可用数学知识介入解决,可谓“互为因果,不可分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那么,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习兴趣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延伸
在学习数学新知识前,提倡学生课前预习,但是这种预习,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走进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如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讲授前,笔者就安排学生去公园和道路两侧实际调查所植树木的情况,并让大家设计记录表格,以便更好地记录自己调查的数据。通过实际调查,学生得出几种不同的结果(封闭图形的、一端栽树的、两端都栽树的),然后课上再学习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学生理解“间隔长”和“间隔数”就容易多了。结合实际体验,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相关知识,而且获得的知识有理有据,利于其整体知识的建构。课后延伸也要联系实际情况,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五年级上册“关于分段计费的问题”一课后,笔者安排学生在课下计算出租车费用、电费费用、水费费用等,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景,课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常用或是常见的内容较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同时还能促进知识纵向与横向的迁移。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须积极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如多媒体音像的加入、课桌椅的摆放方式、花卉或卡通小动物的使用等等,让学生感到不是在教室里干巴巴的学习,而是体会一个丰富的生活或玩耍过程。同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教材的深度与宽度上加以补充,或是创造重组,使之真正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时,笔者设置了“买*票”与“彩票中奖”的生活情境,立即引起学生的深思。有的说“能中奖”;有的说“可能中奖”;有的说“不能中奖”;有的说“一定能中奖”。在课堂上通过思考、交流和争论,同学们逐渐明白了“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的产生条件,以及各自的.不确定性。如此设计教学,把枯燥的数学学习过程转变为兴趣盎然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充满乐趣的一次买*票经历,收获到了数学知识及其形成的整个过程。
三、借助生活经验,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生活的积累,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收获了不少的可用经验,这些正是新知与旧知的桥梁与纽带。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把数学知识置于实际情景中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探索推理求解的步骤,总结同类问题解决的策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教授六年级下册“利息”一课时,在笔者将例题出示后,没有直接启发学生数学思考,而是组织了一个讨论交流会,交流大家随同家长在银行存取款的经验。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知道了存款的过程及意义;明白了存款和利率的种类;大致了解本息的计算方法。这些实践经验无疑成为了今天学习新知的有利铺垫,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学习就变得轻松自在,乐趣无穷。教师课后再安排到银行存压岁钱的小任务,对学生来说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应用数学知识,课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不论对多么高难度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其目的还是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小学数学课堂要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进生活,要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要用数学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如教授“长方形面积”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自己测量教室的面积,看有几种方法。有的同学测量长与宽,通过计算得到答案;有的同学通过数地板砖的块数计算答案;有的同学将教室分割成多个小格数一数。总之不管哪种方法,学生都是自己动手动脑,确实做到了学以致用。再比如讲完“三角形面积”一课后,笔者给学生安排了各种课后活动,如测量出红领巾的面积、三角板的面积、汽车后备箱里三角架的面积,以及自制一个面积为15平方厘米的彩色卡片来布置教室等。再比如,六年级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后,笔者又安排了这样一个课后活动:学生自己设计统计调查表,记录家中每日丢弃的塑料袋数量,统计本学习小组内一周的塑料袋丢弃情况,估算这些塑料袋展开后的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多少个教室的地面?思考这些塑料袋对我们环境的影响有多大?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在生活中巩固了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提高思维能力
按照课标的要求,数学课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比较,掌握新的数学知识”,而以上一系列的活动无疑都离不开动手实践。例如,教学完“长方体”一课后,因教材内容比较浅显,仅是一些概念和计算公式,单单借助这些,还不能应对生活中的情况。为了让学生遇事考虑更加周全,也为表现出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与不同,笔者设计了一个活动:好朋友的生日要到了,我给他准备了礼物,现在需要做一个礼物包装盒,我拥有的材料是长2米、宽1米的彩色电光纸板1张,请问怎样裁剪才能得到一个容积最大的长方体包装盒呢(纸板厚度不计)?学生对此活动充满兴趣,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他们利用手里的纸片多次尝试裁剪,终于找到了答案。笔者又接着说:“如果这个礼物包装盒无需上盖,该怎样做呢?如果我需要先剪下10厘米宽1米长的一段做拉花装饰一下,又该如何裁剪?”学生们陷入了沉思,同时明白了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是千变万化的,思维不能拘泥固守,要能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通。大千世界,奥妙无穷。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动手实验操作,许多看似复杂繁琐的数学问题都会被我们利用巧妙的办法解决。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学生创设研究探索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新知,让来源于生活的数学回归我们美好的生活。
篇15:浅谈以教学情境化实现教育生活化论文
浅谈以教学情境化实现教育生活化论文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堂即是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品德与生活课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木理念“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
基于此,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式目标:“在木课程中,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活动主动地进行建构,而不是依赖教师的直接传授。教学应引导儿童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参观、访问、制作、种植、饲养、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来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得丰富的知识或经验,获得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强调活动,重视孩子的直接经验,鼓励孩子对教课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孩子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品德与生活课新教材,富有活泼有趣的画面,具体感人的场面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亮点就是让孩子成为新课堂的'主人。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应是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诱导孩子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木道理,真正使孩子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孩子特点,引入或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教学情境,让孩子置于特定的生活色彩浓厚的情境之中,引起孩子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教学中怎样创设情境呢?主要有三种形式
1、情境再现。是指以课木画面、场景或其他内容为素材,经过教师的加工创造,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调动孩子的情绪体验,引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的形式。例如鲁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二单元《美丽的校园》,教材中的画面、场景是静止的,是没有情节的,情节要靠学生的想象延伸。教师可在课前用手机录制几组有情节的录像,如学校的草坪花丛、课间操、体育游戏活动、使用中的各功能室等,配上音乐、解说词,制成短视频在电子白板上播放,选材突出“美丽的校园”,使学生对校园充满向往热爱之情。当学生的情绪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后,教学转向“我们怎样爱护美丽的校园呢?”教师组织孩子进行实践活动,在具体活动中,教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教材中编入的一些儿歌占诗,教师网上搜集相关视频播放,变无声为有声,变文字为画面,增加趣味性愉悦性,增强教育效果。
2、情境链接。是指品德与生活教材之外,孩子己学习感知过的,同样有教育意义的且同品德与生活课有共同点的能够创设情境的内容。如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孩子学前教育中学过的儿歌占诗,大多己有现成的课件,教师把其使用在品德与生活课上,具有正迁移教育效果。如教学(鲁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就可以和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秋天》(鲁教版)等课的相关课件链接,通过情境化教学,引导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进而感受生活的美,“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接下来教师就可以组织孩子进行感受“金色的秋天”的审美实践活动,再深入到怎样留住“金色的秋天”的实践活动,指导组织学生课外观察、画画、和父母春游秋游用手机拍摄图片录像,留下“金色的秋天”的记忆
3、情境移植。是指既在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没出现,也在孩子的课外生活中没感知过的,同样和品德与生活教材相似相关、能够创设情境,利于引导孩子为人处事的素材内容。这必须搜集生活情境素材,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多多积累,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事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电视、广播等媒体上获知并进行必要的加工筛选。如有线电视中的一些精彩的少儿节目,网上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少儿动画资源,教师可保存剪辑加工,以备教学中使用。
创设情境应作为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主线,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环节来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孩子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孩子学习,鼓励孩子善于去面对生活,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品德与生活课课堂就能焕发出引人入胜的生命活力。
篇16:小学体育趣味化教学论文
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性人才是教学宗旨和教育目标,体育是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文章论述了小学体育趣味教学的意义,阐述了趣味教学应坚持的原则,最后以50米跑为例,具体论述了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趣味
体育是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没有健康的体质、强硬的身体素质做基础和后盾,德、智、美、劳等的发展会成为空中楼阁。然而,应试教育的沿袭,体育教学不容乐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推进,随着“素质教育”的唱响,“阳光体育”、“终身体育”等理念,为体育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和希望。笔者对小学体育的趣味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这里和同仁们交流几点趣味教学的体会。
一、小学体育趣味教学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总力求创造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深刻说明了趣味教学的意义,也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指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出路———构建趣味课堂,为孩子们营造轻松、愉快的乐学氛围,小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小学生天性活泼,喜欢动,喜欢新鲜有趣的东西。玩更是孩子们的天性,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玩乐中而得到的。体育锻炼也如此,应该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注重激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体育运动的欲望,使学生对体育运动形成积极的情感,感受到体育给身心带来的愉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趣味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莎士比亚说:“游戏是孩子们的工作。”孩子们的学习活动应建立在游戏之上,游戏使孩子们乐在其中,主动参与。小学体育教学应立足于体育游戏,但体育游戏的选择和使用应坚持以下原则。
1.适用性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等而选择适当的游戏,所谓适当,难度系数应适中。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的游戏应情节简单、难度系数尽可能小,因为6岁~10岁的儿童骨骼发育不完全,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肢体协调能力弱,游戏的要求不容易真正把握和领会,游戏的规则很难遵从,往往“我行我素”。因此,游戏除了简单易行外,教师的示范和参与也是必要的。常用的游戏有击鼓、赶鸭子、梅花斗艳、割麦子、信鸽放飞、欢乐的小矿工、追兔、跟踪追击等,都可以选择使用。中高年级段的体育游戏难度系数可以适当增大,除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外,游戏的真正目的以考验肢体平衡能力为主。“适用才是最好的”。因此,小学体育游戏的选择务必注重适用性。
2.安全性原则。小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差,往往在游戏中,容易“忘形”、“忘我”,如果不注意安全,随时就会有一些安全隐患发生。体育游戏的安全应关注以下两点:(1)活动前,排除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确保环境的安全。(2)游戏中,关注学生的动态,游戏规则、游戏方式应详细审核。体育游戏旨在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但如果不能保证游戏的安全系数,趣味教学就会意义全无。
三、趣味性教学的具体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1)观念落后。体育课上,教师们为了“关注”学生的“安全”,将学生要么关在教室里自习,要么给孩子们讲讲笑话、说说故事,要么带到操场上跑两圈而散放羊在操场上三五成群打闹嬉戏、三三两两坐在一起闲聊,体育课成为真正的“放松课”、“解放课”、“自由课”。体育教师们认为体育课在小学是一门小科、副科,上不上无所谓等观念的左右,致使小学体育教学的缺失。(2)方法滞后。部分教师不注重体育游戏的开展,喜欢“单刀直入”,训练什么项目,就绝不“混淆庞杂”。如训练50米跑,就从预备、到起跑、到加速、到冲线等各个环节介绍得细致入微,简直就是专业理论课。然后,反复跑、反复训练,再测成绩等,学生的训练除了疲劳外,谈不上身心的愉悦,与新课改的愉快训练失之千里。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强化注重体育的思想意识,掌握教学前沿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应变能力,以趣味教学为导向,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实现三维目标,让游戏、趣味与体育课不分手。
2.合理设计游戏,构建趣味体育课堂。50米快速跑是小学体育水平二的主要训练项目之一,50米跑是枯燥、单调、乏味的体育项目,因此,在教学中,选用合适的游戏,使枯燥变有味,让学生乐此不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环境中,掌握50米跑的动作要领,发展快速奔跑的能力。(1)“踩尾巴”游戏。准备活动就是“热身”运动。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圆形慢跑,既热身,又与教材的快速跑相呼应。然后做关节操活动,在鲜明、欢快的音乐声中,学生由静到动,逐步热身。之后,采用“踩尾巴”游戏而导入50米跑的学习训练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2)“跳绳”游戏。在基本部分,首先让学生“前脚掌跑”,与之相适应的是“跳绳”游戏,让学生用掌声作为跳绳的节奏,这个游戏,既激发了活动的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前脚掌跑的作用,达到提高前脚掌跑的游戏效果。(3)“石头、剪刀、布”游戏。快速跑是50米跑的核心和关键。在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石头、剪刀、布”游戏,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引进课堂,既活跃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为课堂增添了生活化的色彩,更兼具趣味化。总之,小学体育教学应本着“健康第一”的思想,有序开展趣味课堂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释放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寓教于乐,让操场成为孩子们神往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阮安生.发挥小学体育的特色优势,激发小学生的运动热情———浅析小学体育学科的趣味教学[J].新课程导学,(18).
[2]周伟华.寓教于乐,开展阳光体育———谈小学体育学科的趣味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7).
[3]徐张恒.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趣味性因素[J].中国校外教育,(2).
篇17:小学体育趣味化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承担着小学生素质提升的重任,体育教师在教学时,既要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是一门以运动为主的学科,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在趣味的引导下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这样的体育课也会更具生机与活力。体育既能强身健体,而且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能反映国家的综合实力。纵观当下,肥胖、近视的儿童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体育锻炼时间太少,体育形式比较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一直是我们考虑的问题。而创新性地进行体育趣味教学,则是本篇文章需要探讨的话题。
一、增加趣味性的方法
首先要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要想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习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教师首先需要调整的就是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上课之前,多和学生交流,多观察,总结出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在体育课上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此外,也要建立有序的课堂,要提高教师言辞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其次,开展竟赛活动,增强学生兴趣。尽管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但是他们的好胜心都比较强,喜欢去竟争。体育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体育课上适当开展竟赛活动,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还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在设置竟赛活动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寻找出适合他们的竟技项目,并且给予创新,让学生们都能在竟技活动中感受到体育精神。
二、加强思想教育,启发思维能力
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思想性很强,将游戏贯彻其中也是利于创设趣味性教学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小孩子在开展活动时需要以游戏为基本的。”由此可知,小学体育课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积极利用周围环境与社区资源,关注课程各领域的有机整合,以此来促进校学生整体、和谐、主动、健康发展。小学体育课程游戏化的提出,也让教师在如何整合课程资源、整合各领域的最佳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实践。游戏教学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智力。例如,在教学《冲过火刀网》这一游戏时,多启发学生想一想,如何投中活动目标,如何有效躲避投来的球。这些应变活动都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锻炼学生们的智力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利用体育器材保证学生有效参与体育课堂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爱玩,但是忍耐性差。尤其是传统的以“跑、跳、投”竟技体育为内容的教学模式,既枯燥无味,又会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抵触。基于此,体育教师要和学生们一起活动,用小学生理解的言语与他们展开交谈,多设计一些既有参与性,又有乐趣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都能体会到运动的快乐。比方说,多引导学生做一些与之相关的运动与锻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课堂上真正有所学、有所用,有效了解,并且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创建有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器材的练习与锻炼当中,让学生在体育器材的有效辅助下都能进行锻炼,这样也能保证学生的有效参与和实践,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多种锻炼方法,又调动了他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小学生的锻炼意识。四、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竞赛,进而提高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动、贪玩等特点,而且也喜欢争强好胜,所以,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适当引入竟争,以此来推进教学进程。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竟争意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设置和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符的竟技体育项目,指导学生展开活动竟赛,营造好的竟争教学氛围,鼓励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教师也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当中,让学生都能深刻去感受体育学科的魅力,进而树立自信,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当中都有勇气去克服困难,在活动中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三组赛跑”,以两人为一小组,让学生用绳子将相邻的两条腿绑扎起来,在五十米跑道上赛跑,最先到达终点的小组则为获胜方。教师在这一活动中,要分配好任务,选出一部分学生负责计时工作,另一部分学生要维持活动的秩序,保证竟赛活动能够顺利进行。通过建立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活跃体育课的教学氛围,又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既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又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综上所述,小学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段之一,同时还是学生实现成长进步的有效基础。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积极创新,多创设一些趣味性足的模式,让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堂处处充满活力,充满欢乐,让小学生都能在学习时得到欢乐,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加强体育锻炼意识。体育课趣味化教学模式的建立是每一位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在此,笔者相信,只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作为指导,一定能真正实现小学体育课的趣味化教学。
【体育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论文(精选17篇)】相关文章:
技校个人教学工作总结2022-11-30
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论文2023-08-30
网络教育发展症结及对策研究2023-02-15
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论文2022-12-14
网管求职信2023-09-23
校园文化师德论文2023-02-03
太极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价值论文2022-05-04
狂欢化理论与喜剧影片的生成发展论文2023-03-24
网络环境下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学习心得体会2022-10-28
规范法与实证法的正确定位论文2023-05-17